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三数学上册《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设计

初三数学上册《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设计

A
A
c
b
b
B
a
CC
c
a
BB
A D
O
F
EC
(1)
(2)
图(1)中,设 a ,b ,c 分别为 ABC 中 A,B ,C 的对边,面积为 S
则内切圆半径(1) r s ,其中 p 1 a b c ;
p
2
图(2)中, C 90 ,则 r 1 a b c
2
重、难点
重点:切线的判定定理;切线的性质定理及其运用它们解决一些具体的题目. 难点与关键:由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迁移到运动直线,导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三个对应等价. 易错点:圆与圆位置关系中相交时圆心距在两圆半径和与差之间
d r 直线 l 与⊙O 相切
直线与圆有两个公共点,直线叫做 圆的割线.
d r 直线 l 与⊙O 相交
从另一个角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还可以如下表示: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相交
公共点个数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d 与半径 r 的关系
公共点名称
2 d r 交点
直线名称
割线
相切
1 d r 切点 切线
相离
的圆有无数个. ⑵经过两点 A、B 的圆:以线段 AB 中垂线上任意一点 O 作为圆心,以 OA 的长为半径,即可作出过点 A、B 的圆,这样的圆也有无数个. ⑶过三点的圆:若这三点 A、B、C 共线时,过三点的圆不存在;若 A、B、C 三点不共线时,圆心是线 段 AB 与 BC 的中垂线的交点,而这个交点 O 是唯一存在的,这样的圆有唯一一个.
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一、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定义、性质及判定
设⊙O 的半径为 r ,圆心 O 到直线 l 的距离为 d ,则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如下表: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设计了以下课堂练习:
-鼓励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增强几何直观。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经历了前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已经具备了较为扎实的几何基础,对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有了初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本章“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提升。学生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对圆的性质和方程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解决更复杂的几何问题中,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锻炼。
多数学生在此阶段已经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和问题分析,但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还不够成熟。他们对直观的图形识别和判断较为自信,但在涉及到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时,可能会感到困惑。因此,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代数思维能力,同时强化几何直观。
此外,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各异,需要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于那些对数学缺乏兴趣的学生,应注重联系实际生活,设计有趣的数学问题,以提高其学习积极性。通过本章学习,期望学生能够提升几何问题的分析能力,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践应用:设计实际应用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总结反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对解题策略和技巧进行归纳。
3.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化需求,我设想以下教学措施: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提供个别辅导,帮助理解薄弱环节。
-创设数学活动,如数学竞赛、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定期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的开始,我将通过一个简单的互动游戏来导入新课。我会邀请几名学生到讲台前,每人手持一根绳子,绳子的一端固定在讲台上的一个点作为圆心,然后让他们尝试用绳子围成一个圆形。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圆的特点,同时引出圆的相关概念。

圆与点、直线、圆的位置关系分课时教案设计

圆与点、直线、圆的位置关系分课时教案设计

24.2.1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目标:1、掌握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及数量间的关系,探求过点画圆的过程,理解“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掌握过不在同一直线上三点画圆方法,并掌握它的运用;2、了解运用“反证法”证明命题的思想方法;3. 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和三角形外心的概念.教学重点:⑴圆的三种位置关系;⑵三点的圆;⑶证法;教学难点: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及数量间的关系;⑵反证法;教学过程:一、回顾已知、引入课题1、点确定一条直线.2、圆的定义是3、爱好运动的小华、小强、小兵三人相邀搞一次掷飞镖比赛。

他们把靶子钉在一面土墙上,规则是谁掷出落点离红心越近,谁就胜。

如下图中A、B、C三点分别是他们三人某一轮掷镖的落点,你认为这一轮中谁的成绩好?二、自主学习、边学边导1.阅读教材P90,思考:由上面的画图以及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得到:设⊙O的半径为r,点P到圆的距离为d,则点与圆有三种位置关系:①、d>r点P在________;②、d=r点P在______ ;③、d<r点P在_________2、阅读教材p91“探究”内容,(小组合作)画一画:(1)过一个已知点可以作个圆,圆心在哪里?(2)过两个已知点可以作个圆,它们的圆心分布的特点是.(3)(小组合作、也可师生共同探究)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并思考如何确定这个圆的圆心和半径,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作圆,使该圆经过已知点A、B、C三点(其中A、B、C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结论:确定一个圆.3、阅读教材P92至P93,掌握概念:(1)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可以做一个圆,并且只能画一个圆,这个圆叫做三角形的___________(2)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这个三角形的____________.(3)三角形的外心就是三角形三条边的__________的交点,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4)反证法:。

三、精讲点拨,精练提升1、(小组合作探究)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各在三角形的什么位置?2、反证法的步骤是什么?。

九年级数学上册 24.2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

九年级数学上册 24.2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二. 教学目标:1、了解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并会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理解不在同一直线上三点确定一个圆。

了解三角形的外心、外接圆的概念。

会作外接圆,理解反证法的方法。

2、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理解直线和圆相离、相切、相交的概念。

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和判定。

从运动的观点及量变到质变的观点来理解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理解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是反证法的证明方法和用运动的观点理解位置关系。

四. 教学过程:(一)知识要点复习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P在圆外d>r点P在圆上d=r点P在圆内d<r“”读作“等价于”,表示从“”左端可以得到右端,从右端也可以得到左端,可用于推理证明。

2、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1)过一个点可以做无数个圆(2)过2个点可以做无数个圆,圆心在两点的垂直平分线上若要求r=m可做几个?当时,2个当时,1个当时,0个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3、探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外心位置。

4、三角形的心外心:中垂线交点内心:角平分线交点重心:中线交点垂心:高的交点5、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l和⊙O相交d<r直线l和⊙O相切d=r直线l和⊙O相离d>r【典型例题】例1. ⊙O的半径为5cm,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d=OD=3cm,在直线l上有P、Q、R三点,且有PD=4cm,QD>4cm,RD<4cm。

问:P、Q、R三点对于⊙O的位置关系各是怎样?解:连结OP、OQ、OD∵OD⊥l∴∠ODQ=90°在Rt△ODP中,∴点P在⊙O上∵RD<4 ∴OR<5∴点R在⊙O内OQ∴QD>4 ∴OQ>5∴点Q在⊙O外例2. 在Rt△ABC中,∠C=90°,BC=3m,AC=4m,以B为圆心,以BC为半径作⊙B,D、E是AB、AC中点,D、E分别与⊙O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解:∵BC=3m=R ∴点C在⊙B上∵AB=5m>3m∴点A在⊙B外∵D为BA中点∴∴点D在⊙B内∵E为AC中点∴连结BE∴∴E在⊙B外例3. 用反证法证明:过直线外一点P只能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l垂直。

点、直线、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复习课教案

点、直线、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复习课教案

点、直线、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点、直线、圆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2)掌握点与直线、直线与圆、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及判定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巩固点、直线、圆的基本性质;(2)运用位置关系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激发学生对几何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点、直线、圆的基本性质;(2)点与直线、直线与圆、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及判定方法。

2. 教学难点:(1)点与直线、直线与圆、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判定;(2)运用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1)回顾点、直线、圆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2)引导学生通过图形直观理解点与直线、直线与圆、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

2. 知识梳理:(1)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点在直线上、点在直线外;(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相切、直线与圆相交、直线与圆相离;(3)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相切、圆与圆相交、圆与圆相离。

3. 典例分析:(1)分析点与直线、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运用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练习1. 判断题:(1)点A在直线BC上。

(对/错)(2)直线AB与圆O相切。

(对/错)(3)圆O1与圆O2相交。

(对/错)2. 选择题:(1)点P在直线AB上,点Q在直线CD上,则点P与点Q的位置关系是(A. 相交B. 平行C. 异面D. 无法确定)。

(2)直线EF与圆O相交,则直线EF与圆O的位置关系是(A. 相切B. 相离C. 相交D. 平行)。

五、课后作业1. 请总结点、直线、圆的基本性质及其位置关系;(1)已知点A在直线BC上,点D在直线BC外,求证:直线AD与直线BC 的位置关系;(2)已知圆O的半径为r,点P在圆O上,求证:点P到圆心O的距离等于r。

六、教学拓展1. 利用多媒体展示点、直线、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导航、建筑设计等;2. 探讨点、直线、圆的位置关系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如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4.2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4.2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4.2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圆内、圆外、圆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定义。

2.能够运用圆内、圆外、圆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去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熟练运用勾股定理、相似关系等方法进行证明和计算。

4.增强对空间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提高空间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定义及判定方法,运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运用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5分钟)教师通过介绍课题名和目标让学生们对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有初步了解和预期。

2.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概述(10分钟)教师通过图形和定义讲解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同时让学生模仿老师演示并理解。

3. 案例分析及解决(25分钟)以典型案例为例,让学生对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进行判定和推理,解决实际问题,并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来讨论,寻找解决方法。

4. 普及数学知识(10分钟)通过阐述相关概念和定理,让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定理的运用,同时巩固数学基础知识。

5. 思考和普及(5分钟)教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并发挥创造性思维,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习题,鼓励学生认真思考,自主学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板书设计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五、教学方式结合案例分析、课堂互动、教师讲解等多种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六、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包括文字、图形、多媒体等,协同作用,突出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服从教育教学要求和学生认知规律,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多方面、全方位的素质培养。

七、教学评价教师通过日常表现、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并通过一定形式和手段反映教学效果,促进课程质量的提高。

同时向学生们普及重要的考试知识点和技巧,让学生更加自信地面对考试。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数学个性化教学教案授课时间:年月日备课时间年月日年级九学科数学课时 2 h学生姓名授课主题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授课教师教学目标1、理解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由点到圆心的距离决定.2、理解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会画三角形的外接圆.3、知道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定义,会根据定义来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难点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过三点的圆.2、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揭示直线和圆的位置.教学难点1、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2、引导学生发现隐含在图形中的两个数量d和r并加以比较.教学过程一、【历次错题讲解】二、【基础知识梳理】知识点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设圆的半径为r,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则:(1)⇔<rd点在;(2)⇔点在圆上;(3)⇔>rd点在 .知识点2 确定圆的条件(1)经过一点可以作个圆;(2)经过两点可以作个圆,圆心在两个已知点所连线段的上;(3)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经过同一直线上三点的圆不存在.知识点3 三角形的外接圆(1)经过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这个三角形叫做这个圆的内接三角形;(2)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的,直角三角形的外心是,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 .知识点4 反证法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正确,由此经过推理得出矛盾,由矛盾断定所作假设不正确,从而得到原命题成立,这种方法叫做反证法.步骤:(1)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2)推理得出矛盾;(3)结论成立.知识点5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设⊙O的半径为r,圆心O到直线的距离为d,则:(1)⇔<rd直线和圆;(2)⇔=rd直线和圆;(3)⇔>rd直线和圆 .学习札记三、【典型例题剖析】例1 如图所示,在△ABC 中,AB=AC=5,D 是BC 的中点,以D 为圆心,DC 的长为半径作⊙D ,求当(1)BC=8;(2)BC=6;(3)BC=25时,点A 与⊙D 的位置关系.举一反三:在Rt △ABC 中,∠C=90°,AC=2,BC=4,如果以点A 为圆心,AC 为半径作⊙A ,求斜边中点D 与⊙A 的位置关系.例2 用反证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底角都是锐角.解析 已知:在△ABC 中,AB=AC .求证:∠B 、∠C 都是锐角. 证明:∵AB=AC ,∴∠B=∠C ; 若∠B 和∠C 都是直角和钝角, 则∠B+∠C ≥90°+90°=180° ∴∠A+∠B+∠C >180°这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矛盾,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都是锐角.举一反三:用反证法证明: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例3 如图,在Rt △ABC 中,AC=3,AB=5,∠ACB=90°,以点C 为圆心,半径分别为2和3画两个圆,AB 与这两个圆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当⊙C 的半径r 为多长时,AB 与⊙C 相切?解析:作CE ⊥AB 于点E .在Rt △ABC 中,AC=3,AB=5, ∴4352222=-=-=AC AB BC ;4.2543=⨯=⨯=AB BC AC CE当r=2时,CE>r ,AB 与⊙C 相离;当r=3时,CE<r ,AB 与⊙C 相交; 当r=2.4时,CE=r ,AB 与⊙C 相切.举一反三:设⊙O 的半径为r ,圆心O 到直线l 的距离为d ,并使02-2=+r d x ,试根据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讨论l 与⊙O 的位置关系.课堂练习10.用反证法证明:圆内不是直径的两条弦不能互相平分.13.已知直线l:y=x-3和点A(0,-3)、B(3,0),设点P为l上一点,试判断P、A、B是否在同一圆上.14.已知⊙P的半径为2,圆心P在直线y=2x-1上运动.(1)当⊙P和x轴相切时,写出点P的坐标;(2)当⊙P和y轴相切时,写出点P的坐标;(3)⊙P是否能同时与x轴、y轴相切?若能,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能,说明理由.本课小结课后作业布置课后反馈本节课教学计划完成情况:□照常完成□提前完成□延后完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的接受程度:□完全能接受□基本能接受□不能接受,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的课堂表现:□很积极□比较积极□一般□不积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上次作业完成情况:完成数量____% 已完成部分的质量____分(5分制)存在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配合需求:家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管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交时间教研组长签名学管师签收。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示范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示范教学设计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及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2.经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探究过程,体会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3.能利用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与生活中的活动紧密相连,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难点利用点和圆位置的关系的判断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知识回顾1.圆的定义:(1)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 旋转一周,另一端点A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2)圆心为O、半径为r的圆可以看成是所有到定点O的距离等于定长r的点的集合.2.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如图,点A在直线l上,点B在直线l外.【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题目,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设计意图】带领学生复习圆的定义和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巩固基础,为本节课探究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做好准备.新知探究一、探究学习【问题】我国射击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屡获金牌,为祖国赢得荣誉.如图是射击靶的示意图,它是由许多同心圆(圆心相同、半径不等的圆)构成的,你知道击中靶上不同位置的成绩是如何计算的吗?【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研究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设计意图】引入一个射击问题,从奥运会射击比赛出发,让学生观察射击时弹着点在靶上的不同位置,引出点和圆的位置关系.【问题】在同一张纸面上任意画一个⊙O和一些点,这些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种情况?【师生活动】学生先自己动手画图,教师再展示动画,最后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答案.【答案】点和圆有3种位置关系:点在圆外、点在圆上、点在圆内.如图,点C,D,G在⊙O外;点A,E在⊙O上;点B,F在⊙O内.【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图形,获得点和圆的位置关系.【问题】如图,设⊙O半径为r,点A,点B,点C到圆心O的距离与半径r有什么关系?【师生活动】学生先自己动手连接OA,OB,OC,再通过测量得出OA,OB,OC与r 的关系,最后教师进行展示.【答案】连接OA,OB,OC,如图,点C在⊙O外⇒OC>r;点A在⊙O上⇒OA=r;点B在⊙O内⇒OB<r.【思考】反过来,已知点到圆心的距离和圆的半径,能判断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吗?【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展示动画,学生结合动画得出答案.【答案】点C在⊙O外⇐OC>r;点A在⊙O上⇐OA=r;点B在⊙O内⇐OB<r.【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度量获得点到圆心的距离的数量关系,初步了解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与点到圆心的距离的数量关系互相对应.【思考】结合下面的动图,总结你的发现.【师生活动】教师展示动图,学生观察动图,小组交流、总结.【新知】设⊙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的距离OP=d,则有:点P在⊙O外⇔d>r;点P在⊙O上⇔d=r;点P在⊙O内⇔d<r.【归纳】符号⇔读作“等价于”,它表示从符号“⇔”的左端可以推出右端,从符号“⇔”的右端也可以推出左端.【设计意图】借助动图,形象地展示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与点到圆心的距离的数量关系互相对应:由位置关系可以确定数量关系,同样由数量关系可以确定位置关系.【练习】已知⊙O的面积为25π.(1)若PO=5.5,则点P在_________;(2)若PO=4,则点P在_________;(3)若PO=_________,则点P在圆上;(4)若点P不在圆外,则PO_________.【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让一名学生进行板书作答.【答案】圆外圆内5≤5【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初步掌握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问题】一个圆把平面上的点分成三类,即圆上的点、圆内的点、圆外的点.你能用集合的语言表示圆上的点、圆内的点、圆外的点吗?【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类比圆的集合性定义进行总结.【答案】根据圆的定义可知,圆上的点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类比圆的定义可知,圆的内部的点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小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圆的外部的点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大于定长的点的集合.【练习】画出由所有到已知点O的距离小于或等于2 cm的点组成的图形.【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一名学生板书作答.【答案】如图.【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用集合的语言表示圆上的点、圆内的点、圆外的点,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问题】如图是射击靶的示意图,你知道击中靶上不同位置的成绩是如何计算的吗?【师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答案.【答案】射击靶图上,有一组以靶心为圆心的大小不同的圆,它们把靶图由内到外分成几个区域,这些区域用由高到低的环数来表示,射击成绩用弹着点位置对应的环数表示.弹着点与靶心的距离决定了它在哪个圆内,弹着点离靶心越近,它所在的区域就越靠内,对应的环数也就越高,射击成绩越好.【设计意图】回到最开始的问题,让学生感受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与生活中的活动紧密相连,帮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典例精讲【例题】如图,在Rt△ABC中,∠ACB=90°,CD⊥AB,AC=3,BC=4,若以C为圆心,3为半径作⊙C,判断点A,B,D与⊙C的位置关系.【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解答,一名学生板书,教师给予指导.【答案】解:由题意,知⊙C的半径r=3.∵AC=3=r,∴点A在⊙C上.∵BC=4>r,∴点B在⊙C外.在Rt△ABC中,∠ACB=90°,由勾股定理,得AB=5.又∵CD⊥AB,∴S△ABC=12AB·CD=12AC·BC.∴CD=2.4<r.∴点D在⊙C内.【归纳】判断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策略判断一个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时,首先要知道,点到圆心的距离,然后将这个距离与圆的半径进行比较:(1)若点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则点在圆外;(2)若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则点在圆上;(3)若点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则点在圆内.【设计意图】通过例题,应用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解决问题,巩固学生对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的掌握.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点P在⊙O外⇔d>r;点P在⊙O上⇔d=r;点P在⊙O内⇔d<r.课后任务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第1~2题.。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24章 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第1课时)教案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24章 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第1课时)教案

24.2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及其数量间的关系,掌握运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的数量关系或用直线与圆的交点个数来确定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探求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并提炼出相关的数学知识,从而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1课时,共3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及其数量关系.【教学难点】通过数量关系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五、课前准备课件、图片、圆规、直尺等.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如图,在太阳升起的过程中,太阳和地平线会有几种位置关系?我们把太阳看作一个圆,地平线看作一条直线,由此你能得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吗?(出示课件2)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探究一用公共点个数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师问:如果我们把太阳看成一个圆,地平线看成一条直线,那你能根据直线和圆的公共点个数想象一下,直线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吗?(出示课件4)学生交流,回答问题:有三种位置关系.教师问:如图,在纸上画一条直线l,把钥匙环看作一个圆,在纸上移动钥匙环,你能发现在钥匙环移动的过程中,它与直线l的公共点的个数吗?(出示课件5)学生交流,回答问题:0个,1个,2个.教师问:请同学在纸上画一条直线l,把硬币的边缘看作圆,在纸上移动硬币,你能发现直线和圆的公共点个数的变化情况吗?公共点个数最少时有几个?最多时有几个?(出示课件6)学生交流,回答问题:公共点个数最少时0个,公共点个数最多时2个.出示课件7:教师展示切割钢管过程,学生观察并填表.出示课件8:填一填:(教师引导学生构建并填写表格,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教师归纳:(出示课件9)直线和圆有唯一的公共点(即直线和圆相切)时,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如图直线l),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如图点A).练一练:判断正误.(出示课件10)(1)直线与圆最多有两个公共点.(2)若直线与圆相交,则直线上的点都在圆上.(3)若A是⊙O上一点,则直线AB与⊙O相切.(4)若C为⊙O外一点,则过点C的直线与⊙O相交或相离.(5)直线a和⊙O有公共点,则直线a与⊙O相交.学生独立思考后口答:⑴√⑵×⑶×⑷×⑸×探究二用数量关系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师问:同学们用直尺在圆上移动的过程中,除了发现公共点的个数发生了变化外,还发现有什么量也在改变?它与圆的半径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呢?(出示课件11)学生讨论,归纳总结答案,并由学生代表回答问题.教师问:怎样用d(圆心与直线的距离)来判别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呢?(出示课件12)学生讨论,归纳总结答案后教师归纳:根据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定义:直线和⊙O d<r;直线和⊙O d>r;直线和⊙O d = r.教师演示:根据直线和圆相切的定义,经过点A用直尺近似地画出⊙O的切线.(出示课件13)学生根据教师演示进行操作.教师归纳:(出示课件14)直线和⊙O d<r 两个直线和⊙O d>r 0个直线和⊙O d=r 1个位置关系公共点个数出示课件15-17:例1 在Rt△ABC中,∠C=90°,AC=3cm,BC=4cm,以C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与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1)r=2cm;(2)r=2.4cm;(3)r=3cm.教师分析:要了解AB 与⊙C 的位置关系,只要知道圆心C 到AB 的距离d 与r 的关系.已知r ,只需求出C 到AB 的距离d.师生共同解决如下:解:过C 作CD ⊥AB ,垂足为D.在△ABC 中,==5(cm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有1122CD AB AC BC ⨯=⨯.∴342.4(cm),5AC BC CD AB ⨯⨯===即圆心C 到AB 的距离d=2.4cm.所以(1)当r=2cm 时,有d>r,因此⊙C 和AB 相离.(1) (2) (3) (2)当r=2.4cm 时,有d=r ,因此⊙C 和AB 相切. (3)当r=3cm 时,有d<r ,因此⊙C 和AB 相交. 巩固练习:(出示课件18-20)1.Rt △ABC,∠C=90°AC=3cm ,BC=4cm ,以C 为圆心画圆,当半径r 为何值时,圆C 与直线AB 没有公共点?学生独立思考后独立解答.解:当0cm<r<2.4cm或r>4cm时,⊙C与线段AB没有公共点.2.Rt△ABC,∠C=90,AC=3cm,BC=4cm,以C为圆心画圆,当半径r为何值时,圆C与线段AB有一个公共点?当半径r为何值时,圆C与线段AB有两个公共点?学生独立思考后独立解答.解:当r=2.4cm或3cm<r≤4cm时,⊙C与线段AB有一个公共点.当2.4cm<r≤3cm时,⊙C与线段AB有两公共点.3.圆的直径是13cm,如果直线与圆心的距离分别是(1)4.5cm ;(2)6.5cm;(3)8cm;那么直线与圆分别是什么位置关系?有几个公共点?学生独立思考后一生板演.解:如图所示.(1)圆心距d=4.5cm<r=6.5cm时,直线与圆相交,有两个公共点;(2)圆心距d=6.5cm=r=6.5cm时,直线与圆相切,有一个公共点;(3)圆心距d=8cm>r=6.5cm时,直线与圆相离,没有公共点.出示课件21:例2 如图,Rt △ABC 的斜边AB=10cm,∠A=30°.学生独立思考后师生共同解答. 解:过点C 作边AB 上的高CD. ∵∠A=30°,AB=10cm,15cm.2BC AB ==在Rt △BCD 中,有1 2.5cm,2BD BC CD ====时,AB 与☉C 相切. 巩固练习:(出示课件22)如图,已知∠AOB=30°,M 为OB 上一点,且 OM=5cm ,以M 为圆心、r 为半径的圆与直线OA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1)r=2cm ;(2)r=4cm ;(3)r=2.5cm.学生思考后自主解答.解:(1)相离;(2)相交;(3)相切. (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23-29)1.已知⊙O的半径为5cm,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5cm,则直线l与⊙O 的位置关系为()A.相交B.相切C.相离D.无法确定2.已知直线y=kx(k≠0)经过点(12,﹣5),将直线向上平移m(m>0)个单位,若平移后得到的直线与半径为6的⊙O相交(点O为坐标原点),则m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3.看图判断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4.直线和圆相交,圆的半径为r,且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5,则有()A.r<5B.r>5C.r=5D.r≥55.☉O的最大弦长为8,若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5,则直线l与☉O______.6.☉O的半径为5,直线l上的一点到圆心O的距离是5,则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或相切B.相交或相离C.相切或相离D.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与y轴相切于原点O,平行于x轴的直线交⊙A于M、N两点.若点M的坐标是(-4,-2),则点N的坐标为( )A.(-1,-2) B.(1,2)C.(-1.5,-2) D.(1.5,-2)8.已知☉O的半径r=7cm,直线l1//l2,且l1与☉O相切,圆心O到l2的距离为9cm.求l1与l2的距离.参考答案:1.B2.13m0<<23.解:⑴相离;⑵相交;⑶相切;⑷相交;⑸相交.4.B5.相离6.A7.A8.解:(1)l2与l1在圆的同一侧:m=9-7=2cm;(2)l2与l1在圆的两侧:m=9+7=16cm.(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请与同伴交流.(五)课前预习预习下节课(24.2.2第2课时)的相关内容.七、课后作业配套练习册内容八、板书设计:九、教学反思:本节课从生活中的常见情况引出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并且从两个不同方面去判定直线与圆的三种关系,让学生讨论并归纳总结常用的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让学生领会该判定方法的实质是看直线到圆心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对于该判定方法,学生一般能够熟记图形,以数形结合的方法理解并记忆.。

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中考复习教案)

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中考复习教案)

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中考复习教案)第一章:点的圆的位置关系教学目标:1. 理解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掌握点在圆内、圆上和圆外的判断方法。

2. 学会运用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点在圆内的判断方法:点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圆的半径。

2. 点在圆上的判断方法: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

3. 点在圆外的判断方法:点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圆的半径。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2. 利用实例讲解点在圆内、圆上和圆外的应用。

3. 进行练习,巩固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

第二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目标:1. 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掌握直线与圆相交、相切和相离的判断方法。

2. 学会运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直线与圆相交的判断方法: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小于圆的半径。

2. 直线与圆相切的判断方法: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

3. 直线与圆相离的判断方法: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大于圆的半径。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 利用实例讲解直线与圆相交、相切和相离的应用。

3. 进行练习,巩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

第三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目标:1. 理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掌握圆与圆相交、相切和相离的判断方法。

2. 学会运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圆与圆相交的判断方法:两圆心距小于两圆半径之和,大于两圆半径之差。

2. 圆与圆相切的判断方法:两圆心距等于两圆半径之和。

3. 圆与圆相离的判断方法:两圆心距大于两圆半径之和。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2. 利用实例讲解圆与圆相交、相切和相离的应用。

3. 进行练习,巩固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

第四章:点、直线与圆的综合应用教学目标:1. 掌握点、直线与圆的综合应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学会运用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决几何问题。

初三数学上册《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初三数学上册《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位置关系是 .
A.外切
B. 内切
C.内含
D. 相交
4. 已知 AB 是⊙O 的直径,BC 是⊙O 的切线,切点为 B,OC 平行于弦 AD.求证:DC 是 ⊙O 的切线
5. 已知图中各圆两两相切,⊙O的半径为 2R,⊙O1、⊙O2的半径为R,求⊙O3的半径.
交点有 1 个;
内含:0≤d<r1-r2, 交点有 0 个。
(2)性质: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 相切两圆的连心线必经过切点。
例题精讲: 例 1. (1).若两圆的半径分别是 1cm 和 5cm,圆心距为 6cm,则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
A.内切
B.相交
C.外切
D.外离
(2). ⊙O 的半径为 5 ,圆心 O 到直线 l 的距离为 3 ,则直线 l 与⊙O 的位置关系是( )
线和这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
A.相切
B.相离
C.相交
D. 不能确定
6. 已知⊙O 的半径为 7cm,PO=14cm,则 PO 的中点和这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
A.点在圆上 B. 点在圆内 C. 点在圆外 D.不能确定
7.⊙O1和⊙O2的半径分别为 3cm和 4cm,若O1O2=10cm,则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3.已知圆 O 的半径为 6.5cm,PO=6cm,那么点 P 和这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A.点在圆上 B. 点在圆内 C. 点在圆外
D.不能确定
4.已知圆的半径为 6.5cm,直线 l 和圆心的距离为 4.5cm,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圆的公
共点的个数是
.
A.0 个
B.1 个
C.2 个
D.不能确定
5.一个圆的周长为a cm,面积为a cm2,如果一条直线到圆心的距离为πcm,那么这条直

2024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6.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2024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6.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2024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6.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一. 教材分析《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是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3章第6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探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包括相切和相交两种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概念,掌握判断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圆的基本知识,对图形的几何特性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概念,包括相切和相交。

2.学会判断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方法。

3.能够运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2.难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利用几何图形和实例,直观地展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提供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拓展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几何图形和实例,用于教学演示和练习。

2.准备教案和教学材料,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直线和圆的基本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利用几何图形和实例,直观地展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

3.操练(15分钟)讲解判断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方法,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知识。

4.巩固(10分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直线和圆位置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24章 圆(教案)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24章 圆(教案)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24.2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4.2.1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及数量间的关系.2.探求过点画圆的过程,掌握过不在同一直线上三点画圆的方法.3.了解运用“反证法”证明命题的思想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探求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并提炼出数量关系,从而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1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2)过三点作圆.【教学难点】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及其数量关系反证法五、课前准备课件、图片、圆规、直尺等.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国射击运动员在奥运会上获金牌,为我国赢得荣誉.如图是射击靶的示意图,它是由许多同心圆(圆心相同,半径不相同)构成的,你知道击中靶上不同位置的成绩是如何计算的吗?(出示课件2)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探究一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师问:观察下图中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出示课件4)学生交流,回答问题.教师点评: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点在圆内,点在圆上,点在圆外.教师问:设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圆的半径为r,量一量在点和圆三种不同位置关系时,d与r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出示课件5)学生答:教师问:反过来,由d与r的数量关系,怎样判定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呢?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后,师生共同得到结论:(出示课件6)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及其数量间的关系:边结论.读作“等价于”.⑵要明确“d”表示的意义,是点P到圆心O的距离.出示课件7,8:例如图,已知矩形ABCD的边AB=3,AD=4.(1)以A为圆心,4为半径作⊙A,则点B、C、D与⊙A的位置关系如何?(2)若以A点为圆心作⊙A,使B、C、D三点中至少有一点在圆内,且至少有一点在圆外,求⊙A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直接写出答案)学生独立思考后,师生共同解答.解:⑴AD=4=r,故D点在⊙A上;AB=3<r,故B点在⊙A内;AC=5>r,故C点在⊙A外.⑵3≤r≤5.巩固练习:(出示课件9)1.⊙O的半径为10cm,A、B、C三点到圆心的距离分别为8cm、10cm、12cm,则点A、B、C与⊙O的位置关系是:点A在_______;点B在_______;点C在_______.2.圆心为O的两个同心圆,半径分别为1和2,若,则点P在()A.大圆内B.小圆内C.小圆外D.大圆内,小圆外学生独立思考后口答:1.圆内;圆上;圆外 2.D探究二过不共线三点作圆教师问:如何过一个点A作一个圆?过点A可以作多少个圆?(出示课件10)学生动手探究,作图,交流,得出结论,教师点评并总结.以不与A点重合的任意一点为圆心,以这个点到A点的距离为半径画圆即可;可作无数个圆.教师问:如何过两点A、B作一个圆?过两点可以作多少个圆?(出示课件11)学生动手探究,作图,交流,得出结论,教师点评并总结.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以其上任意一点为圆心,以这点和点A或B的距离为半径画圆即可;可作无数个圆.教师问: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能不能确定一个圆?(出示课件12)学生思考后师生共同解答:经过A,B两点的圆的圆心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经过B,C两点的圆的圆心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经过A,B,C三点的圆的圆心应该在这两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O的位置.教师归纳: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出示课件13)出示课件14:例已知: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A、B、C.求作:⊙O,使它经过点A、B、C.学生动手探究,作图,交流后,师生共同解答.作法:1.连接AB,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MN;2.连接AC,作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EF,交MN于点O;3.以O为圆心,OB为半径作圆.所以⊙O就是所求作的圆.教师问:现在你知道怎样将一个如图所示的破损的圆盘复原了吗?(出示课件15)学生动手探究,交流,在教师指导下作图.作法:1.在圆弧上任取三点A、B、C;2.作线段AB、BC的垂直平分线,其交点O即为圆心;3.以点O为圆心,OC长为半径作圆.⊙O即为所求.巩固练习:(出示课件16)如图,CD所在的直线垂直平分线段AB,怎样用这样的工具找到圆形工件的圆心.学生独立思考后口答:∵A、B两点在圆上,所以圆心必与A、B两点的距离相等,又∵和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圆心在CD所在的直线上,因此可以做任意两条直径,它们的交点为圆心.探究三三角形的外接圆及外心已知△ABC,用直尺与圆规作出过A、B、C三点的圆.(出示课件17)学生复述作法.教师对照图形进行归纳:(出示课件18)1.外接圆:经过三角形三个顶点可以作一个圆,这个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O叫做△ABC的外接圆,△ABC叫做⊙O的内接三角形.2.三角形的外心定义: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作图:三角形三边中垂线的交点.性质: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练一练: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出示课件19)(1)任意的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 )(2)任意一个圆有且只有一个内接三角形.( )(3)经过三点一定可以确定一个圆. ( )(4)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各顶点的距离相等.( )学生口答:⑴√⑵×⑶×⑷√画一画:分别画一个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再画出它们的外接圆,观察并叙述各三角形与它的外心的位置关系.(出示课件20)学生动手探究,作图,交流后,教师总结.锐角三角形的外心位于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的外心位于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点,钝角三角形的外心位于三角形外.出示课件21,22:例1 如图,将△AOB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原点,∠ABO=60°,若△AOB的外接圆与y轴交于点D(0,3).(1)求∠DAO的度数;(2)求点A的坐标和△AOB外接圆的面积.学生独立思考后师生共同解答.解:(1)∵∠ADO=∠ABO=60°,∠DOA=90°,∴∠DAO=30°;⑵∵点D的坐标是(0,3),∴OD=3.在Rt△AOD中,∵∠DOA=90°,∴AD为直径.又∵∠DAO=30°,∴AD=2OD=6,OA=因此圆的半径为3.点A的坐标(0),∴△AOB外接圆的面积是9π.教师强调:解题妙招:图形中求三角形外接圆的面积时,关键是确定外接圆的直径(或半径)长度.巩固练习:(出示课件23)如图,已知直角坐标系中,A(0,4),B(4,4),C(6,2).(1)写出经过A,B,C三点的圆弧所在圆的圆心M的坐标.(2)判断点D(5,-2)和圆M的位置关系.学生独立解答.解:(1)在方格纸中,线段AB和B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2,0),所以圆心M的坐标为(2,0).(2)圆的半径AM==线段DM所以点D在圆M内.出示课件24:例2 如图,在△ABC中,O是它的外心,BC=24cm,O到BC的距离是5cm,求△ABC的外接圆的半径.学生独立思考后师生共同解答.解:连接OB ,过点O 作OD ⊥BC.则OD =5cm ,112cm 2BD BC ==在Rt △OBD 中,13cm OB ==,即△ABC 的外接圆的半径为13cm.巩固练习:(出示课件25)在Rt △ABC 中,∠C=90°,AC=6 cm,BC=8cm,则它的外心与顶点C 的距离为( )A.5cmB.6cmC.7cmD.8cm学生思考后口答:A探究四 反证法教师问:经过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能作出一个圆吗?(出示课件26)学生动手探究,作图,交流后,师生共同解答.如图,假设过同一条直线l 上三点A 、B 、C 可以作一个圆,设这个圆的圆心为P.那么点P 既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l 1上,又在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l 2上,即点P 为l 1与l 2的交点.而l 1⊥l ,l 2⊥l 这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相矛盾.所以过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不能作圆.教师归纳:(出示课件27)1.反证法的定义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由此经过推理得出矛盾(常与公理、定理、定义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得到原命题成立,这种方法叫做反证法.2.反证法的一般步骤⑴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提出与结论相反的假设);⑵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推理,得出矛盾;⑶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命题的结论正确.出示课件28:例求证: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师生共同解答.已知:△ABC.求证:△ABC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证明:假设△ABC中没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则∠A>60°,∠B>60°,∠C>60°.因此∠A+∠B+∠C>180°.这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矛盾.假设不成立.因此△ABC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巩固练习:(出示课件29)利用反证法证明“在直角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锐角不大于45°”时,应先假设()A.有一个锐角小于45°B.每一个锐角都小于45°C.有一个锐角大于45°D.每一锐角都大于45°学生口答:D(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30-36)1.已知△ABC的三边a,b,c,满足a+b2+|c﹣,则△ABC的外接圆半径=______.2.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A=45°,BC=4,则⊙O的直径为______.3.如图,请找出图中圆的圆心,并写出你找圆心的方法?4.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cm,以A为圆心2cm为半径作⊙A,则点B在⊙A______;点C在⊙A______;点D在⊙A______.5.⊙O的半径r为5cm,O为原点,点P的坐标为(3,4),则点P与⊙O的位置关系为()A.在⊙O内B.在⊙O上C.在⊙O外D.在⊙O上或⊙O外6.已知:在Rt△ABC中,∠C=90°,AC=6,BC=8,则它的外接圆半径=______.7.如图,△ABC内接于⊙O,若∠OAB=20°,则∠C的度数是________.8.如图,在5×5正方形网格中,一条圆弧经过A,B,C三点,那么这条圆弧所在圆的圆心是()A.点P B.点Q C.点R D.点M9.画出由所有到已知点的距离大于或等于2cm并且小于或等于3cm的点组成的图形.10.某地出土一明代残破圆形瓷盘,如图所示.为复制该瓷盘要确定其圆心和半径,请在图中用直尺和圆规画出瓷盘的圆心.参考答案:1.2582.3.解:如图所示.4.上;外;上5.B6.57.70°8.B9.解:如图所示.10.解:(1)在圆形瓷盘的边缘选A、B、C三点;(2)连接AB、BC;(3)分别作出AB、BC的垂直平分线;(4)两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就是瓷盘的圆心.(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请与同伴交流.(五)课前预习预习下节课(24.2.2第1课时)的相关内容.七、课后作业1.教材95页练习2.2.配套练习册内容八、板书设计: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生操作,总结出了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其中渗透着分类讨论的思想,经过探讨过一点、两点、三点作圆,得出了不在同一直线上三点确定一个圆,从而自然引出三角形外接圆、外心及圆内接三角形的定义,此外还学习了用反证法证明命题的方法和步骤.这些定理都是从学生实践中得出的,培养了学生动手的能力.。

部编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部编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主要涉及到点和圆以及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点到圆的位置关系,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并能够运用相关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点到圆的位置关系,包括内切、相切、相离等情况;•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包括相交、相切、相离等情况;•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确定点与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索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喜爱,提高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认真对待每一道数学问题的态度,提高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点到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基本概念和判断方法;•运用已知条件确定点与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教学难点•点到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的灵活运用;•针对实际问题,综合运用各种几何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情境引入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课采用情境引入的方式。

请学生想象一下,在暑假的一天,你和几个好朋友一起参加了一个水上乐园的旅行。

在乐园里有很多有趣的游戏设施,其中一个游戏是一个巨大的水球,你们需要通过推动水球上的按钮,使得水球能够顺利通过既定的路线。

在游戏中,你们发现有许多圆形的障碍物,你们需要计算水球与这些障碍物的位置关系,使得水球能够顺利通过。

2.学习展示教师通过给出具体的几何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点与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例如,给出一个圆和一个点,让学生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并给出理由。

再如,给出一条直线和一个圆,让学生观察并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通过多个例子的引导,学生能够逐渐掌握点与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绝对经典)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绝对经典)

第4节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最新考纲】 1.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根据给定两个圆的方程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2.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初步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高考会这样考】 1.考查直线与圆的相交、相切问题,判断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计算弦长、面积,考查与圆有关的最值;根据条件求圆的方程.要 点 梳 理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设圆C :(x -a )2+(y -b )2=r 2,直线l :Ax +By +C =0,圆心C (a ,b )到直线l 的距离为d ,由⎩⎨⎧(x -a )2+(y -b )2=r 2,Ax +By +C =0消去y (或x ),得到关于x (或y )的一元二次方程,其判别式为Δ.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设两个圆的半径分别为R ,r ,R >r ,圆心距为d ,则两圆的位置关系可用下表来表示:[友情提示]1.圆的切线方程常用结论(1)过圆x 2+y 2=r 2上一点P (x 0,y 0)的圆的切线方程为x 0x +y 0y =r 2.(2)过圆(x-a)2+(y-b)2=r2上一点P(x0,y0)的圆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r2.(3)过圆x2+y2=r2外一点M(x0,y0)作圆的两条切线,则两切点所在直线方程为x0x+y0y =r2.2.过圆上一点作圆的切线有且只有一条;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有且只有两条,若仅求得一条,除了考虑运算过程是否正确外,还要考虑斜率不存在的情况,以防漏解.基础自测1.思考辨析(在括号内打“√”或“×”)(1)“k=1”是“直线x-y+k=0与圆x2+y2=1相交”的必要不充分条件.()(2)如果两个圆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只有一组实数解,则两圆外切.()(3)如果两圆的圆心距小于两圆的半径之和,则两圆相交.()(4)过圆O:x2+y2=r2外一点P(x0,y0)作圆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B,则O,P,A,B四点共圆且直线AB的方程是x0x+y0y=r2.()解析(1)“k=1”是“直线x-y+k=0与圆x2+y2=1相交”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除外切外,还有可能内切;(3)两圆还可能内切或内含.答案(1)×(2)×(3)×(4)√2.圆(x+2)2+y2=4与圆(x-2)2+(y-1)2=9的位置关系为()A.内切B.相交C.外切D.相离解析两圆圆心分别为(-2,0),(2,1),半径分别为2和3,圆心距d=42+12=17.∵3-2<d<3+2,∴两圆相交.答案 B3.已知直线y=mx与圆x2+y2-4x+2=0相切,则m值为()A.±3B.±33 C.±32 D.±1解析将y=mx代入x2+y2-4x+2=0,得(1+m2)x2-4x+2=0,因为直线与圆相切,所以Δ=(-4)2-4(1+m2)×2=8(1-m2)=0,解得m=±1.答案 D4.已知圆的方程为x2+y2=1,则在y轴上截距为2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解析在y轴上截距为2且斜率不存在的直线显然不是切线,故设切线方程为y=kx+2,则|2|k 2+1=1,所以k =±1,故所求切线方程为y =x +2或y =-x + 2. 答案 x -y +2=0或x +y -2=05.圆x 2+y 2-4=0与圆x 2+y 2-4x +4y -12=0的公共弦长为________.解析 由⎩⎨⎧x 2+y 2-4=0,x 2+y 2-4x +4y -12=0,得x -y +2=0.又圆x 2+y 2=4的圆心到直线x -y +2=0的距离为22= 2.由勾股定理得弦长的一半为4-2=2,所以,所求弦长为2 2. 答案 22题型分类 深度解析考点一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考点一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例1】 (1)已知点M (a ,b )在圆O :x 2+y 2=1外,则直线ax +by =1与圆O 的位置关系是( ) A.相切B.相交C.相离D.不确定(2)(一题多解)圆x 2+y 2=1与直线y =kx +2没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是________. 解析 (1)因为M (a ,b )在圆O :x 2+y 2=1外,所以a 2+b 2>1,而圆心O 到直线ax +by =1的距离d =|a ·0+b ·0-1|a 2+b 2=1a 2+b 2<1,故直线与圆O 相交.(2)法一 将直线方程代入圆方程,得(k 2+1)x 2+4kx +3=0,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是Δ=16k 2-12(k 2+1)<0,解得-3<k < 3. 法二 圆心(0,0)到直线y =kx +2的距离d =2k 2+1,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是d >1, 即2k 2+1>1,解得-3<k < 3. 答案 (1)B (2)-3<k < 3规律方法 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常见方法 (1)几何法:利用d 与r 的关系. (2)代数法:联立方程之后利用Δ判断.(3)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法:若直线恒过定点且定点在圆内,可判断直线与圆相交. 上述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几何法,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法适用于动直线问题.【变式练习1】 (1)圆(x -1)2+(y +2)2=6与直线2x +y -5=0的位置关系是( )A.相切B.相交但直线不过圆心C.相交过圆心D.相离(2)已知圆C :(x -1)2+y 2=r 2(r >0),设条件p :0<r <3,条件q :圆C 上至多有2个点到直线x -3y +3=0的距离为1,则p 是q 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 (1)由题意知 圆心(1,-2)到直线2x +y -5=0的距离d =|2×1-2-5|22+12=5<6且2×1+(-2)-5≠0,所以直线与圆相交但不过圆心.(2)由题意知,圆心C (1,0)到直线x -3y +3=0的距离d =|1+3|2=2,至多有2点到直线的距离为1时,0<r <3;反之也成立,故选C. 答案 (1)B (2)C考点二 圆的切线、弦长问题【例2】 (1)设直线y =x +2a 与圆C :x 2+y 2-2ay -2=0相交于A ,B 两点,若|AB |=23,则圆C 的面积为________.(2)过点P (2,4)引圆(x -1)2+(y -1)2=1的切线,则切线方程为________.解析 (1)圆C :x 2+y 2-2ay -2=0,即C :x 2+(y -a )2=a 2+2,圆心为C (0,a ),C 到直线y =x +2a 的距离为d =|0-a +2a |2=|a |2.又由|AB |=23,得⎝ ⎛⎭⎪⎫2322+⎝ ⎛⎭⎪⎫|a |22=a 2+2,解得a 2=2,所以圆的面积为π(a 2+2)=4π.(2)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方程为x =2,此时,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直线与圆相切,符合题意;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方程为y -4=k (x -2),即kx -y +4-2k =0,∵直线与圆相切,∴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即d =|k -1+4-2k |k 2+(-1)2=|3-k |k 2+1=1,解得k =43,∴所求切线方程为43x -y +4-2×43=0,即4x -3y +4=0. 综上,切线方程为x =2或4x -3y +4=0. 答案 (1)4π (2)x =2或4x -3y +4=0 规律方法 1.弦长的两种求法(1)代数方法:将直线和圆的方程联立方程组,消元后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在判别式Δ>0的前提下,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根据弦长公式求弦长. (2)几何方法:若弦心距为d ,圆的半径长为r ,则弦长l =2r 2-d 2. 2.圆的切线方程的两种求法(1)代数法:设切线方程为y -y 0=k (x -x 0),与圆的方程组成方程组,消元后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然后令判别式Δ=0进而求得k .(2)几何法:设切线方程为y -y 0=k (x -x 0),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表示出圆心到切线的距离d ,然后令d =r ,进而求出k .【变式练习2】 (1)过点(3,1)作圆(x -2)2+(y -2)2=4的弦,其中最短弦的长为________. (2)过原点O 作圆x 2+y 2-6x -8y +20=0的两条切线,设切点分别为P ,Q ,则线段PQ 的长为________.解析 (1)设P (3,1),圆心C (2,2),则|PC |=2,半径r =2,由题意知最短的弦过P (3,1)且与PC 垂直,所以最短弦长为222-(2)2=2 2.(2)将圆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为(x -3)2+(y -4)2=5,则圆心为(3,4),半径长为 5. 由题意可设切线的方程为y =kx ,则圆心(3,4)到直线y =kx 的距离等于半径长5,即|3k -4|k 2+1=5,解得k =12或k =112,则切线的方程为y =12x 或y =112x .联立切线方程与圆的方程,解得两切点坐标分别为(4,2),⎝⎛⎭⎫45,225,此即为P ,Q 的坐标,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PQ |=4. 答案 (1)22 (2)4 考点三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例3】 已知两圆x 2+y 2-2x -6y -1=0,x 2+y 2-10x -12y +m =0. (1)m 取何值时两圆外切? (2)m 取何值时两圆内切?(3)当m =45时,求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和公共弦的长. 解 因为两圆的标准方程分别为(x -1)2+(y -3)2=11, (x -5)2+(y -6)2=61-m ,所以两圆的圆心分别为(1,3),(5,6),半径分别为11,61-m ,(1)当两圆外切时,由(5-1)2+(6-3)2=11+61-m ,得m =25+1011. (2)当两圆内切时,因为定圆半径11小于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5, 所以61-m -11=5,解得m =25-1011.(3)由(x 2+y 2-2x -6y -1)-(x 2+y 2-10x -12y +45)=0,得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为4x +3y -23=0. 故两圆的公共弦的长为2(11)2-⎝⎛⎭⎪⎫|4+3×3-23|42+322=27.规律方法 1.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时常用几何法,即利用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与两圆半径之间的关系,一般不采用代数法.2.若两圆相交,则两圆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可由两圆的方程作差消去x 2,y 2项得到. 【变式练习3】 (1)已知圆M :x 2+y 2-2ay =0(a >0)截直线x +y =0所得线段的长度是22,则圆M 与圆N :(x -1)2+(y -1)2=1的位置关系是( ) A.内切B.相交C.外切D.相离(2)已知圆C 1:(x -a )2+(y +2)2=4与圆C 2:(x +b )2+(y +2)2=1 相外切,则ab 的最大值为( ) A.62B.32C.94D.2 3解析 (1)∵圆M :x 2+(y -a )2=a 2,∴圆心坐标为M (0,a ),半径r 1为a ,圆心M 到直线x +y =0的距离d =|a |2,由几何知识得⎝ ⎛⎭⎪⎫|a |22+(2)2=a 2,解得a =2.∴M (0,2),r 1=2.又圆N 的圆心坐标N (1,1),半径r 2=1,∴|MN |=(1-0)2+(1-2)2=2,r 1+r 2=3,r 1-r 2=1. ∴r 1-r 2<|MN |<r 1+r 2,∴两圆相交,故选B.(2)由圆C 1与圆C 2相外切,可得(a +b )2+(-2+2)2=2+1=3,即(a +b )2=9,根据基本不等式可知ab ≤⎝ ⎛⎭⎪⎫a +b 22=94,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答案 (1)B (2)C课后练习A 组(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1.圆x 2+y 2-2x -8y +13=0的圆心到直线ax +y -1=0的距离为1,则a =( ) A.-43B.-34C. 3D.2解析 由圆的方程x 2+y 2-2x -8y +13=0得圆心坐标为(1,4),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d =|1×a +4-1|1+a 2=1,解之得a =-43. 答案 A2.过点(3,1)作圆(x -1)2+y 2=r 2的切线有且只有一条,则该切线的方程为( ) A.2x +y -5=0 B.2x +y -7=0 C.x -2y -5=0D.x -2y -7=0解析 ∵过点(3,1)作圆(x -1)2+y 2=r 2的切线有且只有一条, ∴点(3,1)在圆(x -1)2+y 2=r 2上, ∵圆心与切点连线的斜率k =1-03-1=12,∴切线的斜率为-2,则圆的切线方程为y -1=-2(x -3),即2x +y -7=0. 答案 B3.(2018·洛阳一模)直线l :y =kx +1与圆O :x 2+y 2=1相交于A ,B 两点,则“k =1”是“|AB |=2”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 依题意,因|AB |=2,则圆心O 到直线l 的距离等于12-⎝ ⎛⎭⎪⎫222=22,即有1k 2+1=22,k =±1.因此,“k =1”是“|AB |=2”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选A. 答案 A4.圆x 2+2x +y 2+4y -3=0上到直线x +y +1=0的距离为2的点共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解析 圆的方程化为(x +1)2+(y +2)2=8,圆心(-1,-2)到直线距离d =|-1-2+1|2=2,半径是22,结合图形可知有3个符合条件的点. 答案 C5.过点P (1,-2)作圆C :(x -1)2+y 2=1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 ,B ,则AB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 A.y =-34 B.y =-12 C.y =-32D.y =-14解析 圆(x -1)2+y 2=1的圆心为(1,0),半径为1,以|PC |=(1-1)2+(-2-0)2=2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x -1)2+(y +1)2=1,将两圆的方程相减得AB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2y +1=0,即y =-12. 答案 B 二、填空题6.已知直线l :x -3y +6=0与圆x 2+y 2=12交于A ,B 两点,过A ,B 分别作l 的垂线与x 轴交于C ,D 两点,则|CD |=________.解析 由圆x 2+y 2=12知圆心O (0,0),半径r =23, ∴圆心(0,0)到直线x -3y +6=0的距离d =61+3=3,|AB |=212-32=2 3.过C 作CE ⊥BD 于E .如图所示,则|CE |=|AB |=2 3. ∵直线l 的方程为x -3y +6=0,∴直线l 的倾斜角∠BPD =30°,从而∠BDP =60°, 因此|CD |=|CE |sin 60°=23sin 60°=4. 答案 47.已知直线l :x +ay -1=0(a ∈R )是圆C :x 2+y 2-4x -2y +1=0的对称轴.过点A (-4,a )作圆C 的一条切线,切点为B ,则|AB |=________.解析 由于直线x +ay -1=0是圆C :x 2+y 2-4x -2y +1=0的对称轴, 则圆心C (2,1)满足直线方程x +ay -1=0, 所以2+a -1=0,解得a =-1,所以A 点坐标为(-4,-1). 从而|AC |2=36+4=40.又r =2,所以|AB |2=40-4=36.即|AB |=6. 答案 68.点P 在圆C 1:x 2+y 2-8x -4y +11=0上,点Q 在圆C 2:x 2+y 2+4x +2y +1=0上,则|PQ |的最小值是________.解析 把圆C 1、圆C 2的方程都化成标准形式,得 (x -4)2+(y -2)2=9,(x +2)2+(y +1)2=4.圆C 1的圆心坐标是(4,2),半径长是3;圆C 2的圆心坐标是(-2,-1),半径是2.圆心距d =(4+2)2+(2+1)2=35>5.故圆C 1与圆C 2相离,所以,|PQ |的最小值是35-5.答案 35-5 三、解答题9.已知圆C 经过点A (2,-1),和直线x +y =1相切,且圆心在直线y =-2x 上. (1)求圆C 的方程;(2)已知直线l 经过原点,并且被圆C 截得的弦长为2,求直线l 的方程. 解 (1)设圆心的坐标为C (a ,-2a ), 则(a -2)2+(-2a +1)2=|a -2a -1|2.化简,得a 2-2a +1=0,解得a =1. 所以C 点坐标为(1,-2),半径r =|AC |=(1-2)2+(-2+1)2= 2. 故圆C 的方程为(x -1)2+(y +2)2=2.(2)①当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l 的方程为x =0,此时直线l 被圆C 截得的弦长为2,满足条件.②当直线l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 由题意得|k +2|1+k2=1,解得k =-34,则直线l 的方程为y =-34x .综上所述,直线l 的方程为x =0或3x +4y =0.10.已知过点A (0,1)且斜率为k 的直线l 与圆C :(x -2)2+(y -3)2=1交于M ,N 两点. (1)求k 的取值范围;(2)若OM →·ON →=12,其中O 为坐标原点,求|MN |. 解 (1)易知圆心坐标为(2,3),半径r =1, 由题设,可知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1, 因为l 与C 交于两点,所以|2k -3+1|1+k 2<1. 解得4-73<k <4+73. 所以k 的取值范围为⎝⎛⎭⎪⎫4-73,4+73.(2)设M (x 1,y 1),N (x 2,y 2).将y =kx +1代入方程(x -2)2+(y -3)2=1,整理得 (1+k 2)x 2-4(1+k )x +7=0.所以x 1+x 2=4(1+k )1+k 2,x 1x 2=71+k 2. OM →·ON →=x 1x 2+y 1y 2=(1+k 2)x 1x 2+k (x 1+x 2)+1=4k (1+k )1+k 2+8.由题设可得4k (1+k )1+k 2+8=12,解得k =1,所以l 的方程为y =x +1. 故圆心C 在l 上,所以|MN |=2.B 组(时间:20分钟)11.已知圆C :(x -1)2+y 2=25,则过点P (2,-1)的圆C 的所有弦中,以最长弦和最短弦为对角线的四边形的面积是( ) A.1031B.921C.1023D.911解析 易知P 在圆C 内部,最长弦为圆的直径10, 又最短弦所在直线与最长弦垂直,且|PC |=2, ∴最短弦的长为2r 2-|PC |2=225-2=223, 故所求四边形的面积S =12×10×223=1023.答案 C12.过点A (1,2)的直线l 将圆C :(x -2)2+y 2=4分成两段弧,当劣弧所对的圆心角最小时,直线l 的斜率k =________.解析 易知点A (1,2)在圆(x -2)2+y 2=4的内部,圆心C 的坐标为(2,0),当直线l 被圆截得的弦的弦心距最长时,劣弧所对的圆心角最小,此时l ⊥CA ,如图所示,所以k =-1k CA =-1-2=22. 答案 2213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曲线y =x 2+mx -2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C 的坐标为(0,1).当m 变化时,解答下列问题:(1)能否出现AC ⊥BC 的情况?说明理由;(2)证明过A ,B ,C 三点的圆在y 轴上截得的弦长为定值.(1)解 不能出现AC ⊥BC 的情况,理由如下:设A (x 1,0),B (x 2,0),则x 1,x 2满足方程x 2+mx -2=0,所以x 1x 2=-2.又C 的坐标为(0,1),故AC 的斜率与BC 的斜率之积为-1x 1·-1x 2=-12, 所以不能出现AC ⊥BC 的情况.(2)证明 BC 的中点坐标为⎝⎛⎭⎫x 22,12,可得BC 的中垂线方程为y -12=x 2⎝⎛⎭⎫x -x 22. 由(1)可得x 1+x 2=-m ,所以AB 的中垂线方程为x =-m 2.联立⎩⎨⎧x =-m 2,①y -12=x 2⎝⎛⎭⎫x -x 22,② 又x 22+mx 2-2=0,③由①②③解得x =-m 2,y =-12.所以过A ,B ,C 三点的圆的圆心坐标为⎝⎛⎭⎫-m 2,-12,半径r =m 2+92. 故圆在y 轴上截得的弦长为2r 2-⎝⎛⎭⎫m22=3,即过A ,B ,C 三点的圆在y 轴上截得的弦长为定值.。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点、直线、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点、直线、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课题: 24.2.2 点、直线、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第三课时)学科长审定意见:学科长签字:一、教学内容极其解析:1、内容:( 1)、切线长的概念。

(2)、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3)、三角形的内切圆及三角形内心的概念。

2、解析:本节课教学重点是切线长定理极其运用。

难点与关键是切线长定理的导出及其证明和运用切线长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极其解析:1、目标:(1)、了解切线长的概念;(2)、理解切线长定理,了解三角形的内切圆和三角形的内心的概念,熟练掌握它的应用;(3)、根据所学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给出三角形的内切圆和三角形的内心的概念,最后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解析: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写出推理过程。

三、教学问题极其解析:1、问题:( 1)切线长定理的导出及其证明。

(2)运用切线长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三角形内切圆的作法。

2、解析:( 1)切线长定理可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推理得出。

(2)教师可以先讲解例2,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使学生在应用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切线长定理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和能力。

( 3)教师引导、点拨、分析:由“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在三个角的平分线上”作出三条角平分线,于是交点即是满足题意的圆心。

然后学生自主探索、完成作图。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基本流程复习切线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目标检测,课堂练习认识三角形内探索切线切圆、内心的=>知识运=>长定理=>用,学习=>概念,学画三例 2角形内切圆课堂=>小结(二)教学情景1、复习切线判定定理和性质定回答下列问题:如何判定圆的切线?圆的切线有什么性质?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为探究切线长定理做准备。

2、认识切线长的概念经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这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做切线长。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精选5篇)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今天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编辑整理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篇1一、素质教育目标㈠知识教学点⒈使学生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⒉初步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数量关系定理及其运用。

㈡能力训练点⒈通过对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直观演示,培养学生能从直观演示中归纳出几何性质的能力。

⒉在7.1节我们曾学习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⑴点P在⊙O上OP=r⑵点P在⊙O内OP<r⑶点P在⊙O外OP>r初步培养学生能将这个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和点到圆心的距离的数量关系互相对应的理论迁移到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上来。

㈢德育渗透点在用运动的观点揭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着的,并且在变化的过程中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⒈重点:使学生正确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特别是直线和圆相切的关系,是以后学习中经常用到的一种关系。

⒉难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圆的关径大小关系的对应,它既可做为各种位置关系的判定,又可作为性质,学生不太容易理解。

⒊疑点:为什么能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九圆的关径大小关系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为解决这一疑点,必须通过图形的演示,使学生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必转化成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圆的关径的大小关系来实现的。

三、教学过程㈠情境感知⒈欣赏网页flash动画,《海上日出》提问:动画给你形成了怎样的几何图形的印象?⒉演示z+z超级画板制作《日出》的简易动画,给学生形成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印象,像这样平面上给定一条定直线和一个运动着的圆,它们之间虽然存在着若干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如果从数学角度,它的若干位置关系能分为几大类?请同学们打开练习本,画一画互相研究一下。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4课时教学设计教案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4课时教学设计教案

第二十四章圆24.2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 4 课时◆教材分析直线和圆相切是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中的一种特殊并且重要的位置关系,圆的切线是连接直线与圆的重要桥梁,是研究三角形内切圆、切线长定理和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的基础.切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揭示了直线和圆的半径的特殊位置关系,即过半径外端并与这条半径垂直.两个定理互为逆命题.切线判定定理的探究过程体现了由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方法.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切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切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2.会用切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历观察、发现,最后总结出切线的判定定理的过程,并通过交换定理的条件和结论,进一步得出切线的性质定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知识的操作、实验、发现、确认等数学活动,体会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感受数学中的美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切线判定定理中的两个要素:一是经过半径外端;二是直线垂直于这条半径.2.理解切线性质定理的两个条件:一是半径;二是过切点.【教学难点】1.能够分清每个定理的条件和结论,并能解决简单问题.2.明确运用定理时常用的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多媒体课件、教具、动画资源等.一、知识回顾问题(1)直线和圆有哪些位置关系?(2)如何判断直线和圆相切?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回答.(1)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相切、相离、相交;(2)根据直线和圆只有一个公共点、d=r(d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r为圆半径)判断直线和圆相切.二、探索新知问题如图,在⊙O 中,经过半径OA 的外端点A 作直线l ⊥OA,则圆心O 到直线l 的距离是多少?直线l 和⊙O 有什么位置关系?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得到,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是OA,也就是⊙O 的半径,利用数量关系d=r,判断出直线l是⊙O的切线.教师再次引导学生思考点A和直线l的位置,从而得到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追问1 如图,图中的直线l与⊙O 相切吗?师生活动:学生利用切线的判定定理进行判断:(1)直线l 经过半径外端,但不与半径垂直.(2)直线l 与半径垂直,但不经过半径外端.学生结合以上两个反例可以发现切线的判定定理中的两个条件“经过半径外端”“垂直◆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于半径”缺一不可.注:此图片是动画缩略图,如需使用此资源,请使用动画“切线的判定定理”.生活中的实例师生活动:启发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找到切线,让学生感受切线与现实有着密切的联系.追问2(1)已知一个圆和圆上的一点,如何过这个点画出圆的切线?(2)怎样利用三角尺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师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画图尝试,引导学生总结画圆切线的准确方法:应过半径的外端作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之后,使用三角尺和直尺进行作图,互相交流作法,教师通过播放动画“利用三角尺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示范作法.追问3如果直线l 是⊙O 的切线,切点为A,那么半径OA与直线l 是不是一定垂直呢?师生活动: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半径OA垂直于直线l.师生讨论后发现直接证明垂直并不容易.此时教师引导生发现要证明的情况只是垂直这一种,所以考虑使用反证法.假设OA与l不垂直,过点O作OM l,垂足为M,根据垂线段最短的性质,有OM<OA,这说明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小于半径OA,于是直线l与圆相交,而这与直线l是⊙O的切线矛盾.因此,半径OA与直线垂直.从而得到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思考切线有哪些性质?师生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从三个方面总结切线的性质.(1)切线的定义:切线和圆只有一个公共点.(2)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关系:圆心到切线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3)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三、运用新知例题如图,△ABC为等腰三角形,O是底边BC的中点,腰AB与⊙O相切于点D.求证:AC是⊙O的切线.思考:(1)切线的判定方法有几种?结合已知你选择哪种判定方法?①切线的定义:和圆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②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关系:和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③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师生活动: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鼓励学生完成解题过程,师生共同分析板书学生的解题过程.分析:因为AC 与⊙O 没有公共点,所以要过圆心O 作OE⊥AC 于E,再证明OE 为⊙O 半径.由于腰AB与⊙O 相切于点D,通过切线的性质定理可得OD⊥AB,进而通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推出OE=OD即可解决本题.证明:如图,过点O作OE⊥AC,垂足为E,连接OD,OA.∵⊙O与AB相切于点D,∴OD⊥AB.又△ABC为等腰三角形,O是底边BC的中点,∴AO是∠BAC的平分线.∴OE=OD,即OE是⊙O的半径.这样,AC经过⊙O的半径OE的外端E,并且垂直于半径OE,所以AC与⊙O相切.思考:(2)在运用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时,应如何添加辅助线?当证明某直线是圆的切线时,如果已知直线过圆上一点时,那么作过这一点的半径,证明直线垂直半径;如果直线与圆的公共点没有确定,则应过圆心作直线的垂线,证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当已知一条直线是某圆的切线时,切点的位置是确定的,辅助线常常是连接圆心和切点,得到半径,那么半径垂直于切线.四、巩固新知练习已知AB是⊙O的直径,BC是⊙O的切线,切点为B,OC平行于弦AD.求证:DC是⊙O的切线.师生活动:小组讨论分析解题思路,教师巡视、指导,最后进行评价.分析:要证DC是⊙O的切线,需证DC垂直于过切点的直径或半径,因此要作辅助线半径OD,利用平行关系推出∠3=∠4,又因为OD=OB,OC为公共边,因此△CDO≌△CBO,所以∠ODC=∠OBC=90°.证明:连接OD.∵OA=OD,∴∠1=∠2,∵AD∥OC,∴∠1=∠3,∠2=∠4.∴∠3=∠4.∵OD=OB,OC=OC,∴△ODC≌△OBC.∴∠ODC=∠OBC.∵BC是⊙O的切线,∴∠OBC=90°.∴∠ODC=90°,∴DC是⊙O的切线.五、课堂小结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切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是什么?它们有怎样的联系?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容易混淆,及时让学生分清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条件和结论,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切线的判定定理,什么情况下用切线的性质定理.最后,提醒学生应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判定方法.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根据切线的性质定理进一步总结切线的其他性质.六、布置作业教材P101习题24.2第4题、第5题、第12题.◆教学反思略。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设计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设计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点和圆的位置关系,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使学生感受点在圆内、圆上和圆外的不同位置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1.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能判断一个点在圆内、圆上还是圆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二章:点和圆的位置关系2.1 点在圆内(1)定义:一个点在圆内,意味着这个点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圆的半径。

(2)特点:点到圆心的连线与圆相交。

2.2 点在圆上(1)定义:一个点在圆上,意味着这个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

(2)特点:点到圆心的连线与圆相切。

2.3 点在圆外(1)定义:一个点在圆外,意味着这个点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圆的半径。

(2)特点:点到圆心的连线与圆相离。

第三章:实践活动3.1 观察活动(1)观察不同位置的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总结规律。

(2)利用实物模型或画图软件,演示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3.2 操作活动(1)在圆内、圆上、圆外放置不同位置的点,判断其位置关系。

(2)利用圆规、直尺等工具,画出不同位置的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第四章:课堂小结4.1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包括点在圆内、圆上和圆外。

4.2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可以通过观察、操作和画图等方式进行验证。

4.3 课后请同学们思考: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第五章:课后作业5.1 判断题(1)一个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这个点一定在圆上。

()(2)一个点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圆的半径,这个点一定在圆内。

()(3)一个点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圆的半径,这个点一定在圆外。

()5.2 应用题(1)已知一个圆的半径为5cm,求圆内、圆上和圆外的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2)一个长方形内有一个圆,长方形的长为10cm,宽为6cm,求圆内、圆上和圆外的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掌握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过圆上一点的圆的切线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的代数方法与几何方法;两圆位置关系的几何特征和代数特征.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位置关系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圆有关方面知识的能力.
(三)学科渗透点
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在初中平面几何已进行了分析,现在是用代数方法来分析几何问题,是平面几何问题的深化.
二、教材分析
1.重点:(1)直线和圆的相切(圆的切线方程)、相交(弦长问题);(2)圆系方程应用.
(解决办法:(1)使学生掌握相切的几何特征和代数特征,过圆上一点的圆的代线方程,弦长计算问题;(2)给学生介绍圆与圆相交的圆系方程以及直线与圆相交的圆系方程.)
2.难点:圆(x-a)2+(y-b)2=r2上一点(x0,y0)的切线方程的证明.
(解决办法:仿照课本上圆x2+y2=r2上一点(x0,y0)切线方程的证明.)
三、活动设计
归纳讲授、学生演板、重点讲解、巩固练习.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准备
我们今天研究的课题是“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为了更好地讲解这个课题,我们先复习归纳一下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中的一些知识.
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设圆C∶(x-a)2+(y-b)2=r2,点M(x0,y0)到圆心的距离为d,则有:
(1)d>r 点M在圆外;
(2)d=r 点M在圆上;
(3)d<r 点M在圆内.
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设圆 C∶(x-a)2+(y-b)=r2,直线l的方程为Ax+By+C=0,圆心(a,
判别式为△,则有:
(1)d<r 直线与圆相交;
(2)d=r 直线与圆相切;
(3)d<r 直线与圆相离,即几何特征;
或(1)△>0 直线与圆相交;
(2)△=0 直线与圆相切;
(3)△<0 直线与圆相离,即代数特征,
3.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设圆C1:(x-a)2+(y-b)2=r2和圆C2:(x-m)2+(y-n)2=k2(k≥r),且设两圆圆心距为d,则有:
(1)d=k+r 两圆外切;
(2)d=k-r 两圆内切;
(3)d>k+r 两圆外离;
(4)d<k+r 两圆内含;
(5)k-r<d<k+r 两圆相交.
4.其他
(1)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
①圆x2+y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0x+y0y=r2(课本命题).
②圆(x-a)2+(y-b)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
(x0-a)(x-a)+(y0-b)(y-b)=r2(课本命题的推广).
(2)相交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
设圆C1∶x2+y2+D1x+E1y+F1=0和圆C2∶x2+y2+D2x+E2y+F2=0,若两圆相交,则过两圆交点的直线方程为(D1-D2)x+(E1-E2)y+(F1-F2)=0.
(3)圆系方程:
①设圆C1∶x2+y2+D1x+E1y+F1=0和圆C2∶x2+y2+D2x+E2y+F2=0.若两圆相交,则过交点的圆系方程为x2+y2+D1x+E1y+F1+λ(x2+y2+D2x+E2y+F2)=0(λ为参数,圆系中不包括圆C2,λ=-1为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
②设圆C∶x2+y2+Dx+Ey+F=0与直线l:Ax+By+C=0,若直线与圆相交,则过交点的圆系方程为x2+y2+Dx+Ey+F+λ(Ax+By+C)=0(λ为参数).
(二)应用举例
和切点坐标.
分析:求已知圆的切线问题,基本思路一般有两个方面:(1)从代数特征分析;(2)从几何特征分析.一般来说,从几何特征分析计算量要小些.该例题由学生演板完成.
∵圆心O(0,0)到切线的距离为4,
第 3 页共8 页
把这两个切线方程写成
注意到过圆x2+y2=r2上的一点P(x0,y0)的切线的方程为x0x+y0y=r2,
例2已知实数A、B、C满足A2+B2=2C2≠0,求证直线Ax+By+C=0与圆x2+y2=1交于不同的两点P、Q,并求弦PQ的长.
分析:证明直线与圆相交既可以用代数方法列方程组、消元、证明△>0,又可以用几何方法证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小于圆半径,由教师完成.
证:设圆心O(0,0)到直线Ax+By+C=0的距离为d,则d=
∴直线Ax+By+C=0与圆x2+y1=1相交于两个不同点P、Q.
例3求以圆C1∶x2+y2-12x-2y-13=0和圆C2:x2+y2+12x+16y-25=0的公共弦为直径的圆的方程.
解法一:
相减得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为4x+3y-2=0.
∵所求圆以AB为直径,
于是圆的方程为(x-2)2+(y+2)2=25.
解法二:
设所求圆的方程为:
)
x2+y2-12x-2y-13+λ(x2+y2+12x+16y-25)=0(λ为参数
∴所求圆的方程为x2+y2-4x+4y-17=0.
小结:
解法一体现了求圆的相交弦所在直线方程的方法;解法二采取了圆系方程求待定系数,解法比较简练.
(三)巩固练习
1.已知圆的方程是x2+y2=1,求:
第 5 页共8 页
(1)斜率为1的切线方程;
2.(1)圆(x-1)2+(y+2)2=4上的点到直线2x-y+1=0的最短距离是
(2)两圆C1∶x2+y2-4x+2y+4=0与C2∶x2+y2+2x-6y-26=0的位置关系是
______.(内切)
由学生口答.
3.未经过原点,且过圆x2+y2+8x-6y+21=0和直线x-y+5=0的两个交点的圆的方程.
分析:若要先求出直线和圆的交点,根据圆的一般方程,由三点可求得圆的方程;若没过交点的圆系方程,由此圆系过原点可确定参数λ,从而求得圆的方程.由两个同学演板给出两种解法:
解法一:
设所求圆的方程为x2+y2+Dx+Ey+F=0.
∵(0,0),(-2,3),(-4,1)三点在圆上,
解法二:
设过交点的圆系方程为:
x2+y2+8x-6y+21+λ(x-y+5)=0.
五、布置作业
2.求证:两圆x2+y2-4x-6y+9=0和x2+y2+12x+6y-19=0相外切.
3.求经过两圆x2+y2+6x-4=0和x2+y2+6y-28=0的交点,并且圆心在直线x-y-4=0上的圆的方程.
4.由圆外一点Q(a,b)向圆x2+y2=r2作割线交圆于A、 B两点,向圆x2+y2=r2作切线QC、QD,求:
(1)切线长;
(2)AB中点P的轨迹方程.
作业答案:
2.证明两圆连心线的长等于两圆半径之和
-x+7y-32=0
3.x2+y2
六、板书设计
第7 页共8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