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辐射对生物体的影响

合集下载

微波辐射的生物效应研究

微波辐射的生物效应研究

微波辐射的生物效应研究微波技术是一种高频电磁辐射技术,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医疗等领域。

然而,微波辐射对人和动物的生物效应一直是争议的焦点。

一方面,微波技术的方便和高效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微波辐射对健康的影响还需深入研究。

本文旨在探讨微波辐射的生物效应并总结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一、微波辐射的基本特性微波辐射是指频率在300MHz到300GHz之间的电磁波,具有穿透力强、波长短、传输速度快、易于聚焦成束等特点。

微波技术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卫星通讯和医疗设备等领域,也被人们广泛关注其对生物体的影响。

二、微波辐射的生物效应微波辐射对生物体的效应有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吸收效应,即微波辐射被生物组织吸收并转化为热能,导致组织升温。

第二方面是非热效应,即微波辐射的非热效应对生物体产生不良影响。

1. 热效应热效应是微波辐射最常见的效应,也是最容易量化的效应。

生物体组织对微波辐射的吸收取决于微波的功率、频率,以及组织的电导率、介电常数等参数。

当微波功率较大时,会引起组织升温,超过一定温度后就会引起生理反应和组织损伤。

长期高剂量的微波辐射引起的生物影响,大都是通过热效应引起的。

2. 非热效应除热效应外,还存在微波辐射的非热效应对生物体的影响,包括电生理效应、细胞膜效应、DNA/RNA效应等。

这些效应不涉及组织的升温,但对生物体产生不利影响。

由于微波辐射对生物体的影响主要是非热效应,因此需要深入探究微波辐射引起的生物效应机理。

三、微波辐射的生物化学效应微波辐射下的生物体会发生生物化学反应,从而影响生物体的生理功能,这是微波辐射产生生物效应的重要路线之一。

1. DNA/RNA效应微波辐射对 DNA/RNA 的影响是微波生物效应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研究表明,微波辐射会导致 DNA/RNA 的促使突变、基因表达异常等。

还有报道称,微波辐射会导致血细胞核的畸变、细胞凋亡等。

2. 抗氧化系统抗氧化系统是人体的重要保护机制之一,可以消除细胞内产生的代谢有毒物质和自由基,保护细胞健康。

微波辐射对眼球影响

微波辐射对眼球影响

微波辐射对眼球影响
微波辐射对生物体的影响分为热效应和非热效应。

研究认为微波辐照后眼局部温度增高是导致眼部损伤的主要原因。

微波辐射对眼球影响可分为:
(一)对晶状体的影响:晶状体是眼球中含水率最丰富的组织,易于吸收微波辐射的能量,同时由于晶状体无血管,热交换很慢,极易受微波辐射损伤。

损伤与晶状体温度升高有关,即主要为微波辐射的热效应所致。

低强度微波辐射的非热作用可以导致非肉眼可见的晶状体生物学效应,并且与白内障的形成相关。

(二)对视网膜的影响:微波辐射可致视网膜脂质过氧化损伤。

视网膜对自由基的损害比较敏感,因为光感受器外段含大量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受到过氧化作用后形成脂质自由基,并攻击其他不饱和脂肪酸引起连锁反应。

(三)对角膜的影响:角膜位于眼球前表面,受辐射的几率大。

10mW/cm2强度的2450MHz脉冲波和20-30mW/cm2强度的连续波均可致猴眼角膜内皮损伤。

吴炜, 姚克.《微波辐射对眼球影响的研究进展及干预途径》[J].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2005,29(2):73-75.
江涛《微波对眼的辐射损伤及其防护》[J].中国医学研究与临
床2004.01.15;2(1):35-38
周游;钱焕文《微波对视网膜的损伤》[J].中国职业医
学2004.12.20;31(6):52-54
刘学东《微波对眼的辐射损伤》[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
志1999.01.10;21(1):77-78
楼苏生《微波辐射及其对眼的影响》[J].眼外伤与职业性眼病杂
志1985;(1):62-64。

辐射对生物体的影响

辐射对生物体的影响

辐射对生物体的影响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或粒子的形式传播的过程。

无论是自然辐射还是人为辐射,都对生物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辐射对生物体的影响,包括其机制、不同类型辐射的影响、辐射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辐射防护的重要性。

辐射的影响机制涉及到辐射对生物体细胞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直接影响是指辐射能量与细胞的核酸、蛋白质和细胞膜等直接相互作用,导致细胞受损。

间接影响是指辐射与细胞内水分子相互作用,产生自由基并进一步损伤细胞。

这些损伤可以导致细胞死亡、遗传物质DNA损伤、基因突变和肿瘤等病理变化。

根据辐射类型的不同,其对生物体产生的影响也有所区别。

电离辐射包括α、β、γ射线以及X射线,都具有高能量和电离能力。

它们能够直接与细胞内的电子和原子相互作用,从而造成DNA断裂和细胞损伤。

与之相反,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和微波辐射,其能量相对较低,主要通过与生物体的分子振动和转动相互作用而导致细胞和组织受损。

人们普遍关注的是辐射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电离辐射下,如核工作者和医疗人员,可能增加罹患白血病和其他恶性肿瘤的风险。

短时间、高剂量的辐射暴露会导致急性辐射综合征,表现为恶心、呕吐、脱发和免疫功能损害等。

此外,辐射还与遗传性疾病的发生有关,因为辐射可引起DNA突变,这些突变可能在后代中传递。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低剂量辐射对人体的影响目前仍存在争议。

一些研究表明,低剂量辐射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益处,称为辐射适应性。

这是因为低剂量辐射可以刺激细胞一些防御机制的激活,提高维修和修复能力,使细胞更具抵抗力。

然而,这方面的研究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探索和证实。

面对辐射对生物体的影响,辐射防护显得极为重要。

对于职业暴露于辐射的工作者,应注重保护设施的完善,如隔离屏蔽和防护服的使用。

同时,要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工人对辐射危害的认识和个人防护意识。

对于公众来说,应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强辐射源旁,如电离辐射的源头和紫外线强烈的阳光下。

生物微波的原理和应用

生物微波的原理和应用

生物微波的原理和应用一、生物微波的基本原理生物微波是指在微波频段内应用于生物体的一种辐射热能。

其基本原理如下:1.微波的特性:微波是一种电磁波,其频率范围在300 MHz至300 GHz之间。

微波可以穿透大气和非金属物质,能够有效地传播到生物体内部。

2.水分子的吸收特性:微波在生物体内主要与水分子发生相互作用。

由于水分子的极性,微波能量能够导致水分子的热运动,从而产生热效应。

3.热效应的机制:微波辐射通过与生物体内的水分子相互作用,产生分子振动和摩擦,从而使生物体内的温度升高。

这种热效应可以用来治疗肿瘤和其他疾病。

二、生物微波的应用领域生物微波在医疗和食品加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医疗应用•肿瘤治疗:生物微波可以通过热疗的方式治疗肿瘤。

通过将微波辐射直接照射到肿瘤部位,可以提高局部温度,破坏肿瘤细胞的结构,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生物微波还可以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

通过调节微波的频率和功率,可以刺激神经细胞的活动,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

•皮肤治疗:生物微波在皮肤治疗方面也有一定的应用。

例如,可以利用生物微波进行皮肤相关的病症治疗,如疮疖、湿疮、疥瘙等。

2.2 食品加工•速冻食品加工:生物微波可以被用来加快食品的速冻过程。

利用微波辐射可以迅速将食品内部温度降低到冰点以下,从而实现快速冷冻的效果。

•食品加热:生物微波还可以被用来对食物进行加热。

与传统加热方式相比,微波加热更加快速和均匀,可以提高食品的保鲜性和口感。

•食品干燥:生物微波干燥是一种低温干燥方法,可以保留食品的香气和营养成分,同时减少干燥时间。

2.3 生物实验•细胞培养:生物微波可以被用来加热培养基,提高细胞培养的效率。

微波加热可以更均匀地分布热能,从而减少细胞培养过程中的温度波动。

•DNA测序:生物微波可以被用来加速DNA测序过程。

微波加热可以更快地使DNA链断裂,促进DNA测序的进行。

•蛋白质研究:生物微波可以被用来进行蛋白质结构研究。

电磁辐射对细胞的生物效应

电磁辐射对细胞的生物效应

电磁辐射对细胞的生物效应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电磁辐射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电磁辐射是指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向周围空间释放能量的现象,其对生物体的影响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担忧。

本文将探讨电磁辐射对细胞的生物效应,并对可能的健康风险进行分析。

首先,电磁辐射对细胞的影响是复杂而多样的。

研究表明,细胞对于不同频率和能量的电磁辐射有不同的反应。

较低频率的电磁辐射,如电磁波、无线电波等,对细胞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小。

而较高频率的电磁辐射,如微波、紫外线、X射线等,具有更多的能量,对细胞的影响也更为明显。

这些高能量辐射可引起细胞的DNA损伤,导致细胞死亡或突变。

其次,电磁辐射对细胞的生物效应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风险。

一些研究表明,长期暴露在电磁辐射环境中,可能会导致一些健康问题的出现,如头痛、失眠、疲劳等。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认为,长期接触电磁辐射可能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然而,目前关于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还存在争议,科学界对于相关研究结果尚未达成一致的共识。

然而,要评估电磁辐射对细胞的生物效应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实验。

科学家们正致力于深入研究电磁辐射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其对人体的可能危害。

并且,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防护设备和技术,帮助人们减少电磁辐射对身体的潜在伤害。

例如,人们可以使用电磁波屏蔽材料,减少电磁辐射对身体的直接接触。

此外,合理的使用电子设备也是减少电磁辐射对细胞的生物效应的关键。

人们应当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辐射环境中,减少使用电磁辐射较高的设备,如手机、电视、微波炉等。

此外,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期锻炼身体、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均衡等,也有助于增强人体对电磁辐射的抵抗力。

总结起来,电磁辐射对细胞的生物效应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目前仍存在着较大的争议。

尽管如此,科学界正不断进行深入研究,以更好地了解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合理使用电子设备和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来减少电磁辐射的可能危害。

微波辐射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

微波辐射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

微波辐射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微波辐射是指波长在1mm到1m之间的电磁辐射,常见的应用包括微波炉、雷达等。

这类辐射具有相对较高的能量和穿透力,因此在长期暴露条件下,可能会对生物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主要存在两种机制:热效应和非热效应。

热效应是指微波能量被吸收后产生的热作用,而非热效应则是指微波辐射对生物体的非热影响。

热效应是微波辐射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主要机制。

在微波炉中,微波辐射会被食物中的水分吸收,产生的热效应使得食物加热。

同样地,在暴露于高强度微波辐射下的生物体中,辐射能量也会被吸收,产生一定程度的加热。

热效应对生物体的影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生理效应、生化效应和生态效应。

生理效应指的是人体在受到微波辐射后产生的生理变化,如体温升高、血液循环加速等。

而生化效应则是指微波辐射与生物体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产生的影响,如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蛋白质分子的构象变化等。

生态效应则是指微波辐射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如对植物和动物的影响、微生物群落的改变等。

与热效应相对的是非热效应。

非热效应是指微波辐射对生物体的非热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来自微波辐射对生物体细胞内分子的电磁作用力。

这些力作用于生物体内部的蛋白质、核酸等分子,可能会对它们的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微波辐射可能会导致DNA链断裂、代谢产物的改变等影响,这些影响可能会导致细胞功能的改变、细胞死亡等。

目前,对与微波辐射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研究主要关注于两个方向。

一方面,研究者通过对不同生物体的实验暴露于不同强度、频率的微波辐射下,发现了许多微波辐射对生物体的影响。

另一方面,也有研究者从生物体细胞内的分子角度入手,研究微波辐射的建模、分析、与分子的相互作用等。

总的来说,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虽然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微波辐射对生物体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为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提供更加科学的支撑。

无线电波辐射对生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无线电波辐射对生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无线电波辐射对生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迅猛进步,无线电波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电视、手机、电脑等设备都需要使用无线电波来进行通讯和传输数据。

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无线电波辐射对生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

本文将探究无线电波对生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少无线电波的辐射。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无线电波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一直是一个研究热点。

一些研究表明,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的无线电波环境中,会导致头痛、失眠、疲劳等症状。

更加严重的是,长期高强度无线电波辐射可能引起癌症等疾病。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移动电话在发射时的无线电波辐射会增加白血病、脑瘤、淋巴瘤等癌症的患病率。

对其他生命形式的影响除了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外,无线电波也对其他生命形式的生长和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些早期的研究表明,无线电波辐射可能影响鸟类的迁徙,使它们迷路或改变它们的方向。

另一些研究表明,辐射可能对进化慢的生物如昆虫、甲壳类动物等造成影响。

而对于植物,研究表明,在微波辐射下,一些作物的生长周期可能加快,营养物质含量也会减少。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无线电波辐射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也备受关注。

一些研究表明,高强度的微波辐射会对许多生物的行为产生影响,如它们的生殖和食物获取行为。

这可能导致生态系统中某些物种的数量减少,从而扰乱生态平衡。

同时,无线电波辐射可引起地球物理场的弹性和扰动,其影响也可能会传向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环节。

如何降低无线电波辐射为了减少无线电波辐射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一些方法已经被提出。

其中一个简单的方法是尽量减少手机通话和无线网络的使用,同时尽量远离高强度辐射源如通讯塔以及电视和收音机发射器等。

另外,对于无线电波发射源,也可以采取降低功率、调整辐射限制等方法,以减少无线电波的辐射。

结语综上所述,无线电波辐射对生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

虽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无线电波辐射会对人类和环境造成长期的危害,但我们仍然应该警惕高强度的微波辐射对我们的生活可能产生的影响。

微波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防护

微波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防护

微波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防护微波是一种电磁波,它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例如在微波炉、无线通信、雷达等领域。

然而,微波也可能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

本文将探讨微波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防护方法。

一、微波对人体的危害1.热效应:微波能够穿透人体并被组织吸收,转化为热能,导致局部组织温度升高。

当组织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蛋白质变性、细胞损伤和炎症等反应。

2.非热效应:微波还可能引起非热效应,例如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影响神经细胞的电活动、促进自由基的产生等。

这些效应可能导致细胞功能异常、神经传导障碍、免疫系统紊乱等问题。

3.辐射损伤:长期或大量接触微波辐射可能导致辐射损伤,例如皮肤损伤、眼睛损伤、神经系统损伤等。

辐射损伤的程度取决于辐射强度、暴露时间和个体差异等因素。

二、微波的防护方法1.减少接触时间:尽量减少接触微波的时间,尤其是在高强度的微波辐射环境下。

例如,在使用微波炉时,可以尽量减少使用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使用。

2.保持距离:尽量远离微波辐射源,例如在使用微波炉时可以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站在微波炉旁边或过于接近。

3.屏蔽防护:使用具有屏蔽功能的材料或设备来阻挡微波辐射,例如在微波炉周围放置金属网或金属板等。

4.加强个人防护:穿戴具有防护功能的服装或佩戴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设备,以减少微波辐射对身体的损伤。

5.定期检查和维护:对于长期从事微波相关工作的人员,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微波辐射引起的健康问题。

三、结论微波虽然在现代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但也存在一定的危害。

为了保障人体健康,我们应该了解微波的危害及其防护方法,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微波辐射对身体的损伤。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防护方法,例如减少接触时间、保持距离、屏蔽防护、加强个人防护和定期检查和维护等。

通过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微波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保护人体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注意正确使用微波炉等微波设备,避免长时间连续使用,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减少微波辐射的影响。

生物体内的辐射生物效应研究

生物体内的辐射生物效应研究

生物体内的辐射生物效应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对辐射的关注日益加深。

辐射是一种无处不在的现象,不论是电磁波辐射,还是离子辐射,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虽然我们已经对这种影响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对辐射的影响仍然是一个备受关注和研究的话题。

近年来,人们对于辐射生物效应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而其中,生物体内的辐射生物效应则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辐射生物效应的研究辐射生物效应是指辐射对生物体产生的影响。

我们知道,任何辐射都可以导致细胞发生某种程度的损伤,辐射的生物效应研究正是针对这种损伤而展开的。

在辐射生物效应研究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辐射后的基因变异、蛋白质失活等变化,来推断受辐射的细胞或生物体的生物效应。

而生物体内的辐射生物效应则是针对辐射对生物体整体的影响而展开的研究。

二、生物体内的辐射生物效应生物体内的辐射生物效应是指辐射对整个生物体内部产生的影响。

在科学家们的研究中,他们发现不同种类的生物体对辐射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

人类作为高等生物体中的一种,对于辐射的敏感程度相对较高。

无论是电离辐射还是非电离辐射,都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生物效应。

其中,电离辐射是指能够带走分子或原子中的电子的辐射。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较大,因为它能够对人体的DNA和其他分子产生损伤。

而DNA损伤可能导致细胞突变、肿瘤、免疫功能下降等严重问题。

然而,科学家们的研究发现,人类生物体对小剂量电离辐射的抵抗力相对较强。

在小剂量电离辐射的辐照下,人体所受到的辐射生物效应非常微弱,且在辐照后还能够通过自我修复机制修复。

非电离辐射则包括了大部分电磁波辐射,因为他们没有能够带走分子或原子中的电子的能力。

但是即便如此,非电离辐射对于生物体依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例如,对于人体而言,高剂量的微波辐射可能导致眼睛水晶体损伤,出现视力下降的现象。

三、对于生物体内的辐射生物效应的研究现状对于生物体内的辐射生物效应的研究,是辐射生物效应研究中的一个新兴领域。

微波辐射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微波辐射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微波辐射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微波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在食品加热、通讯和医疗方面。

但是微波辐射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却备受争议。

一些研究表明,微波辐射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及增产,而另一些研究则显示微波辐射会对植物造成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微波辐射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总结研究成果,探寻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微波辐射如何影响植物生长?微波辐射可以促进植物生长。

研究表明,适当的微波辐射可以促进作物生长,降低作物的生长周期,提高产量和品质。

微波辐射可以促进作物适应环境,提高植物表面积,增加根系的发育,降低作物病虫害的发生率。

此外,微波辐射还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加植物的光能利用率,提高光合成效率。

微波辐射可以对植物造成负面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高强度的微波辐射会破坏植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导致植物细胞的破裂和死亡。

此外,微波辐射还会影响植物代谢、生理和化学过程,使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下降,增加植物的脆弱性。

二、微波辐射在不同光环境下的影响微波辐射在不同光环境下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探究。

太阳光谱是植物生长的本质,而微波辐射属于人为制造的光源。

因此,微波辐射对植物的影响需要与太阳光谱进行比较。

研究表明,微波辐射在不同光环境下的影响存在差异。

在弱光环境下,微波辐射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的光利用效率。

但在强光环境下,微波辐射会对植物造成损害,破坏植物的细胞结构,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三、微波辐射对不同部位的植物影响差异微波辐射对不同部位的植物影响差异较大。

不同的植物部位对微波辐射的敏感性也不同。

一些研究表明,植物的嫩茎和叶片对微波辐射最为敏感,而根部对微波辐射的敏感性较低。

微波辐射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但对植物的各个部位影响的差异需要进一步研究。

四、微波辐射对植物生长的优化研究微波辐射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为了优化微波辐射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微波辐射的适宜条件和剂量。

此外,还需要探索微波辐射在不同植物种类和在不同环境下的作用差异。

微波辐射对大鼠回肠形态和肥大细胞的影响

微波辐射对大鼠回肠形态和肥大细胞的影响

鼠体 质 量 增 加 减缓 ; 小肠绒毛结构紊乱 , 绒毛结构基本 消失 , 小肠 腺排列 紊乱 , 肠腺 间距增 宽 , 肌层 变薄 , 小 肠 黏 膜 细胞边界不清 , 核仁消失 , 线粒体 等细胞器空泡化 , 边界 不清 , 胞 质 内含 大 量 脂 滴 , 杯 状 细 胞 内空 泡 化 。 辐 射 组 MC
甲醛 固定 , 常规 脱 水 , 石蜡包埋 , 5 m 连 续 石 蜡 切 片, H— E染 色 , 光 学 显 微 镜 观察 回肠 组 织 上 皮 细 胞
的形态 结 构 。
1 . 2 . 3 透 射 电镜 标 本 制备 回肠 末 段 组织 3 戊
二 醛 液 前 固 定 4℃ 冰 箱 内 2 h以上 ; 0 . 1 mo l / L 的
I F u I j a n M 棠 e d U n i v 2 0 1 3 F …… e b ㈣r y , … v 。 1 4 7 N … 。 1 微波 辐 射 对大 鼠 回肠 形态 和 肥大 细胞 的 影 响
苏 虹 ,王 玮 ,王 凤 娟 。
( ) ( ] 、 下 午 2: O 0 —4: 。 0 持 续辐射 , 即4 h / d , 共 2 1 d 。
常生 活 中 , 微 波 给人 类 带 来 极 大方 便 的 同 时 , 不 可
避免 地对 周 围 环境 造 成 了不 同 程 度 的污 染 。大 量
1 . 2 . 2 标 本采 集 与处理
摘要 : 目 的 研 究 微 波 辐 射 对 大 鼠回 肠 上 皮 细 胞 形 态 结 构 和 肥 大 细 胞 ( ma s t c e l l ,MC ) 的影响 。 方 法 健
2 1
康雄性 S D大 鼠 2 O只 , 随机 均分 为对 照组 ( 常 规饲 养) 和 辐射 组 ( 常 规 饲养 +辐射 ) 。微 波 信 号 发 生 器 规 格 : 9 0 0

关于微波是否会对生物体及人体造成危害的几点看法

关于微波是否会对生物体及人体造成危害的几点看法

关于微波是否会对生物体及人体造成危害的几点看法微波是指波长在300mm--0.3mm的电磁波,频率一般在10的9次方到12次方之间,能量为0.000004--0.004ev。

微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例如微波炉,手机等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电子产品都应用了微波的原理。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几乎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天天与我们亲密接触的手机在我们通话时会产生频率为850--1700兆赫的微波,众所周知微波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并且会携带有可观的能量,这样强度的微波究竟会不会对人体尤其是人脑产生危害变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目前学术界普遍的观点认为微波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强度的危害,并且随着日积月累,危害的程度会逐渐加深。

微波辐射污染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污染因素,与其他环境污染因素相比,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的能量或射线污染,同时又具有应用与污染并存的特点。

我们目前使用的移动电话的微波属低强度微波,它对人体主要产生致热性和非致热性效应。

而非致热效应带来的危害常常被人疏忽.当超过一定强度的电磁波,长时间的作用在人体时,虽然人体的温度没有明显升高,但会引起人体细胞膜的共振,使细胞的活动能力受限。

这种在分子及细胞一级的水平上发生的效应既复杂又精细,不经意会使人出现诸如心率、血压的改变及失眠、健忘等生理反应.且随着手机使用日平均时间的增加,还会出现耳鸣、听力减弱、记忆力下降等症状.[1]为了验证手机微波会使体细胞温度升高这个观点,英国学者曾经做过一个试验:把手机放到线虫的抚育箱里,手机发出的电磁辐射作用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线虫就像用水煮过一样。

与此相同,在我们打手机时尽管颅骨可以屏蔽一部分微波,但电磁辐射的穿透力很强,微波穿透颅骨后作用于脑子,等于把脑子煮熟了。

[2]虽然这有些夸张,但微波对人脑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微波还会使人体的体细胞发生变异,严重的甚至会使细胞产生癌变。

由郭国祯教授创建的国内同类医科院校中第一个核电磁脉冲生物学效应实验室,对手机微波辐射在内的低强度电磁辐射引起人体损伤的细胞形态的改变、细胞代谢、凋亡的发生机理的研究作了大量工作,形成了对低强度辐射损伤与自由基关系的理论学说。

微波辐射对生物体的影响及防护措施

微波辐射对生物体的影响及防护措施

微波辐射对生物体的影响及防护措施一、微波辐射概述微波辐射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其波长介于无线电波和红外线之间,频率介于300MHz到300GHz之间。

微波辐射具有高穿透性、高方向性和高能量,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通讯、雷达、无线电、微波炉等领域。

二、微波辐射对生物体的影响微波辐射对生物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两方面。

1. 热效应微波辐射能够刺激物体分子的振动,从而产生内部能量,并引起物体发热。

如果受到高强度的微波辐射,生物体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如暴露部位疼痛、灼伤、眩晕、恶心甚至热射病等。

大剂量照射可导致组织破坏、严重灼伤和死亡。

2. 非热效应微波辐射对生物体还可能产生非热效应,如影响生物电信号、脑电波等。

长期接触微波辐射可能导致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的损害,从而引起各种疾病。

三、微波辐射防护措施为确保人类不受微波辐射的伤害,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1. 围栏法点源微波辐射可以通过围栏进行屏蔽,建筑物和设备应使用金属网或导电材料制成的围栏,这可以有效降低辐射强度。

2. 屏蔽法使用各种隔离屏蔽措施降低微波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例如建造透射率低的建筑材料、使用铜网和金属膜屏蔽电子设备等。

3. 个人保护装备对于如麦克风、电视摄像机等职业暴露群体,可以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防辐射服,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辐射对身体的影响。

4. 分散办公办公室中可以采用分散布局,将辐射源分散到不同的位置,使辐射强度分散,从而降低辐射对工作人员的危害。

5. 正确认识微波辐射人们应具有正确的微波辐射危害认识,普及微波安全知识,如避免长时间接触微波炉和手机等,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强度微波辐射环境中。

四、结论微波辐射的危害需要得到足够重视,必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微波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人们必须具备科学认知,了解微波辐射的安全知识,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

微波诱变实验报告

微波诱变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微波诱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微波诱变实验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3. 通过实验,观察微波对生物体遗传变异的影响,并分析实验结果。

二、实验原理微波诱变实验是利用微波辐射对生物体进行照射,使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异的一种实验方法。

微波辐射能够引起生物体内DNA、RNA等分子的结构变化,从而产生遗传变异。

本实验采用生物培养法,以微生物为实验材料,通过微波辐射处理,观察其遗传变异情况。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大肠杆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无菌水、接种环、微波炉等。

2. 实验仪器:微波炉、高压蒸汽灭菌器、恒温培养箱、光学显微镜、生物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和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在高压蒸汽灭菌器中灭菌,备用。

2. 接种:用接种环从大肠杆菌菌液中取出少量菌种,接种到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上,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3. 分组处理:将培养24小时后的菌落分别接种到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中,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组、低剂量微波辐射组和高剂量微波辐射组。

4. 微波辐射处理:将低剂量微波辐射组和高剂量微波辐射组的培养液放入微波炉中,设定辐射时间和功率,进行微波辐射处理。

5. 培养观察:将处理后的培养液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6. 统计分析:记录三组菌落的生长情况,计算菌落数量,进行统计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对照组:菌落生长正常,菌落数量较多。

2. 低剂量微波辐射组:菌落生长受到一定影响,菌落数量有所减少。

3. 高剂量微波辐射组:菌落生长受到严重抑制,菌落数量明显减少。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微波辐射对大肠杆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辐射剂量增加而增强。

(2)微波辐射能够引起大肠杆菌遗传变异,导致菌落数量减少。

(3)微波辐射的遗传变异效应与辐射剂量有关,剂量越大,变异效应越明显。

微波辐射对生物体影响的实验研究

微波辐射对生物体影响的实验研究

微波辐射对生物体影响的实验研究微波辐射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和无线电技术的无线电波。

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微波辐射对生物体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深感关注。

为了解这个问题,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来评估微波辐射对生物体的影响。

在微波辐射对生物体的实验研究中,最常用的模型是小鼠和细胞培养。

这些实验旨在了解微波辐射对生物体的热效应和非热效应。

热效应是指微波辐射导致的组织温度升高,而非热效应是指微波辐射对细胞和生物体的非热学参数产生的影响。

实验研究发现,高水平的微波辐射可以引起生物组织的温度升高。

这种热效应可能对生物体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在长期暴露的情况下。

高温会引起细胞结构的变化,导致蛋白质凝固、细胞膜的破坏和细胞功能的受损。

此外,长时间的高温暴露还可能导致DNA的突变和细胞凋亡。

因此,保持适当的温度控制是减轻微波辐射对生物体的不良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外,非热效应也被广泛的关注。

不同于热效应,非热效应是指微波辐射对非热学参数的影响,如细胞膜的通透性、离子通道活性和细胞信号传导等。

实验证明,微波辐射可以改变细胞的钙离子内流,影响细胞的代谢过程和基因表达。

一些研究还表明,微波辐射可能导致DNA的断裂和氧化损伤,并影响生物体的免疫功能。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关于微波辐射对生物体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争议。

一些实验发现微波辐射对生物体的影响较小,甚至没有显著影响。

这些争议可能源于实验设计上的差异以及生物体对微波辐射的不同耐受能力。

为了更好地评估微波辐射对生物体的影响,未来的实验研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改进方法:1. 定量测量微波辐射的剂量:在实验中,明确测量微波辐射的剂量是至关重要的。

这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同时帮助科学家们建立辐射暴露与生物效应之间的剂量响应曲线。

2. 考虑实验条件的差异:微波辐射的影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辐射频率、功率、暴露时间和生物体的特征。

在实验设计中,应该注意这些因素的差异,并尽可能模拟真实生活中的辐射场景。

生物微波的原理和应用实例

生物微波的原理和应用实例

生物微波的原理和应用实例1. 生物微波的原理生物微波是一种利用微波辐射对生物体进行治疗和调节的技术。

其原理基于微波辐射对生物分子的作用和相互作用。

1.1 微波辐射对生物分子的作用微波辐射可以导致生物分子产生共振吸收,从而导致分子的振动和转动增强。

这种共振吸收对于水分子来说尤其明显,因为水分子具有极性。

微波辐射可以引起水分子内部的旋转和摩擦,这种摩擦转化为热能,从而产生局部温升。

1.2 微波辐射对生物体的影响微波辐射可以通过作用于生物体的水分子来产生热效应。

当生物体受到微波辐射时,被辐射的部位会产生热量,从而导致组织温升。

这种热效应可以用于治疗肌肉酸痛、关节炎和其他疾病,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促进组织修复。

此外,微波辐射还可以对生物体产生非热效应。

微波辐射对细胞膜和细胞内的蛋白质、核酸等分子有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细胞的活动和生理功能。

这种非热效应可以用于调节生物体的生理过程,如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等。

2. 生物微波的应用实例2.1 医疗领域生物微波技术在医疗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实例:•痛症治疗:生物微波可以通过热效应缓解肌肉酸痛、关节炎等症状。

•伤口愈合:生物微波的非热效应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加快组织修复过程。

•肿瘤治疗:生物微波可以通过对肿瘤组织的局部加热,达到治疗和控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物理治疗:生物微波可以用于物理治疗,如理疗仪等,对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2.2 农业与食品加工生物微波技术在农业和食品加工领域也有一些应用实例:•杀菌消毒:生物微波可以用于农作物的种子灭菌、土壤消毒等,以保证作物的健康生长。

•食品加工:生物微波可以用于食品的加热、杀菌和干燥等过程,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性。

2.3 环境监测与防护生物微波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环境监测和防护领域:•水质检测:生物微波可以用于检测水质中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大气污染控制:生物微波可以用于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和去除,如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控制等。

微波与电磁波辐射对生物体的影响

微波与电磁波辐射对生物体的影响

微波与电磁波辐射对生物体的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微波和电磁波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无法避免的存在。

我们使用的电器、手机、电脑等都会产生微波和电磁波辐射。

但是,我们是否真正了解这些辐射对我们的身体有哪些影响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微波和电磁波的特性。

微波和电磁波都属于电磁辐射谱中的一部分。

它们的频率都比可见光高,所以我们无法看到它们。

微波的频率在1GHz-300GHz之间,主要用于通信、加热等方面。

电磁波则包括微波在内,频率在300Hz-300GHz之间,广泛应用于通讯、医疗、工业、军事等领域。

微波和电磁波辐射对生物体的影响有两种,一种是热效应,另一种是非热效应。

热效应是指微波和电磁波辐射会通过吸收能量而使生物体产生热量,严重时可能会导致烧伤等后果。

例如听过烤机、微波炉等电器在使用时辐射的防范就是基于对热效应的考虑。

但实际上微波和电磁波在常规强度下辐射出来的有害影响基本上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非热效应则是指微波和电磁波辐射不会直接产生热量,但会影响光敏受体和生物体内的其他元素,给生物体造成慢性健康风险。

研究表明,微波和电磁波辐射可以影响人体的睡眠、免疫系统、大脑和心血管系统等。

长期接触高强度的微波和电磁波辐射可能会导致头晕、头痛、失眠、性功能障碍、乳腺癌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关于微波和电磁波辐射最近有个研究成果,是关于手机使用对大脑遗传与未遗传突变的影响。

双盲实验显示,在基站信号较强时,经常使用手机的人的大脑细胞会发生DNA损伤。

这种损伤对遗传和未遗传突变的影响不同,但它们都可能增加癌症发生的风险。

作为普通民众该怎么办?我们可以尽量减少和避免微波和电磁波辐射。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方法:1. 适量使用手机,减少接触基站信号强度过高的地方,比如电梯、地下车库等。

2. 避免在设备长期运行的时候过于接近电器,比如微波炉,电视机,电脑的显示器,等等。

3. 聚集大量电器的区域应该错时使用,适当缓解辐射对身体的损害,并配备足够的通风系统。

微波辐射对生物细胞的影响研究

微波辐射对生物细胞的影响研究

微波辐射对生物细胞的影响研究随着无线电技术和移动通信的不断发展,我们与微波辐射的接触越来越频繁。

虽然微波辐射对生物细胞的影响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但是目前对其具体影响的认知仍然有待深入研究和明确。

微波辐射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其波长范围约为300MHz至300GHz。

目前,无线通信、雷达、微波加热等领域均广泛应用微波技术。

然而,微波辐射对生物细胞的影响却备受研究者关注。

此次我们将探讨微波辐射对生物细胞的影响研究进展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微波辐射对生物细胞的影响研究进展过去几十年来,研究者通过细胞、动物和人体实验等多种途径对微波辐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且发现微波辐射对生物细胞可能产生的影响包括细胞凋亡、DNA损伤、基因改变、蛋白质表达的变化等多个方面。

研究发现,微波辐射能够对生物细胞膜及其内部结构产生影响,导致生物细胞发生细胞凋亡或死亡。

此外,微波辐射还能够引起细胞色素P450体系酶活性变化和基因表达失调等。

在动物实验中,研究发现长时间暴露于微波辐射下能够引起动物的免疫系统受损,产生脑损伤、肝损伤等多种生理效应。

而在人体实验中,某些研究发现长时间暴露于微波辐射下可能会引起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异常等副作用,但是这些研究还没有得到广泛认可。

值得注意的是,微波辐射对生物细胞的具体影响与微波辐射频率、强度、暴露时间的长短等相关因素密切相关。

而不同生物细胞的敏感性也可能不同,这些因素对微波辐射产生的影响没有明确的解释。

所以,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更加关注其具体影响因素的研究和探索。

未来研究方向微波辐射对生物细胞的影响是一个极为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因此未来需要进行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研究。

以下几个方面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一、微波辐射频率特性的研究:如何理解微波辐射频率对生物细胞的影响成为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当前快速发展的5G网络,虽然在传输速度和通信质量上有了质的飞跃,但是其频率范围却在中低频段,因此其对生物细胞的影响是否与以往研究获得的结果不同,需要更深入的探究。

微波源辐照效应

微波源辐照效应

微波源辐照效应微波源辐照效应是指物体受到微波辐射后所产生的一系列效应。

微波辐射是指电磁辐射的一种,其频率范围在300 MHz至300 GHz之间,波长约为1 mm至1 m。

微波源辐照效应的研究主要涉及物体表面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生物效应。

以下是相关参考内容:1. 热效应微波源辐照物体表面时,能量转化为热能,引起物体温度上升。

根据热效应的原理,研究者可以通过改变微波辐射的功率、频率和辐照时间等参数,来控制物体的温度变化。

因此,微波辐射在热加工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微波烧结、微波干燥等。

2. 化学效应微波辐射能量具有较高的局域性和选择性,能够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研究者可以利用微波辐射来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和提高其产率。

例如,微波辐照在有机合成、催化反应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可以提高反应效率和选择性。

3. 生物效应微波辐射对生物体具有一定的影响,可引起细胞的形态改变、细胞生长抑制和DNA损伤等效应。

研究者通过实验研究,可以评估不同微波辐射参数对生物体的影响,并探讨对策来减小对生物体的伤害。

此外,微波治疗也被应用于医学领域,如微波疗法治疗肿瘤等。

4. 辐射传输微波辐射在物体中传输时会受到吸收、散射和透射等影响。

材料的介电特性和电磁波的频率对辐射传输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微波辐射在不同材料中的传输行为,有助于了解材料的电磁特性和辐射传输机制。

5. 安全评估微波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

研究者在安全评估中,通过对微波辐射在人体组织中的吸收情况进行研究,来评估微波辐射对健康的潜在风险。

此外,研究者还可以通过人体模型和仿真软件来模拟微波辐射的传输和吸收过程,对微波辐射的生物效应进行定量分析。

综上所述,微波源辐照效应涉及到物体的热、化学、生物等多个方面。

对微波源辐照效应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推动微波技术在材料加工、化学反应和医学治疗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同时也有助于评估微波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微波辐射区

微波辐射区

微波辐射区
微波辐射是一种电磁波辐射,其波长在0.1-1厘米的范围内。

微波辐射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无线电等领域,但长时间接触高强度的微波辐射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微波辐射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影响:热效应和非热效应。

热效应是指当人体暴露在高强度的微波辐射下时,会引起组织的加热。

这种加热效应可以导致身体组织温度升高,引起疲劳、头痛、恶心等不适感觉。

长期暴露在辐射区可能导致眼睛、皮肤以及生殖系统等部位的温度升高,进而对这些器官产生不可逆的损伤。

非热效应是指微波辐射可以对细胞内的生物分子产生影响,而不是通过加热效应。

这种辐射影响主要来自辐射场中的电磁力和能量吸收,可以导致DNA的断裂、凋亡、突变等影响,进
而引起细胞损伤和癌症的发生。

此外,也有研究发现微波辐射与生殖、神经系统相关的问题,如生育能力下降、癫痫发作等。

为了减少人类对微波辐射的暴露风险,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

在通信基站、医疗设备等需要使用微波辐射的场所,应确保辐射能量密度不超过安全标准,并远离工作设备。

个人在使用微波炉时,应注意使用合适的容器和保持安全距离,避免直接接触高温食物和放置在有人经过的区域。

此外,政府和科研机构也应该加强对微波辐射影响的研究,制定更加严格的辐射标准,并加强对辐射场的监控和管理。

总之,微波辐射是一种常见的电磁波辐射,长期接触高强度的微波辐射可能对人体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保护人类健康,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并加强监管和研究工作,以减少对微波辐射的暴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区)
间区)
长 、 中 、 W/m
<10
<25
短波
超短波
W/m
<5
<12
微波 混合
µ W/c mW/m
<10
<40
按主要波段场强;若各波段 场强分散则按综合场强加权 确定
8
中间区是指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生活、工作和 居住的所有人可能产生潜在性不良反应的区域,该区 域内不能建造疗养院、医院、学校和居民住宅,但是 可以建造机关和工厂。超过中间区的标准区域只能种 植农作物或者作绿化用地。 安全区是指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生活,工作和 居住的所有人均不会受到任何有害影响的区域,因此 该区域可以建造所有的人的活动场所。
2
1. 暴露在远辐射下,人体全身的比吸收率是频率 和极化的函数
2. 比吸收率的空间分布是非常不均匀的。 3. 安全剂量是通过热效应的临界比吸收率加上安
全系数后用比吸收率来表征的。 4. 手持收发信机的辐射剂量则要求作特殊考虑。 5. 微波场的特点及其对人体影响的复杂性,使得
头部堆积的能量高度不均匀。
9
微波辐射对生物体的影响
微波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 电磁辐射生物学机制 ▲ 微波电磁场对人体的益处 ▲ 微波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性及相应的保护措施
微波辐射对动物的影响 保护人类生存的电磁环境
10
电磁波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基本方程
进入生物组织的微波的相位变化和衰减见式(1)~(3)
1
2
1
2 1
CB ——比热 W(Q)——生物体吸收微波能量产生的热
M——实验生物体总质量 S——生物体表面积
——生物体表和周围空气温度的最初差值 W—M—代谢产热率
dT 受辐射生物每单位体重的温度变化率 WB ——血循环散热
dt W—A—微波在生物体内吸收比率
W—C —热传导散热 13
生物体的体重、体表面积、代谢热

16~46

79

70
血液
83

82
红血球
65
皮肤
3
各国对微波辐射规定的标准 我国电子工业部则曾根据对部分动物的实验及对微波工作 人员的健康检查,于1979年提出了一个暂行标准,规定1 天8h连续照射时最大辐射平均功率密度不得超过 0.083mW/cm, 而短时间间断照射,1天超过8h的情况下辐 射量不得超过0.3mWh/cm, 在这种情况下最大功率密度也 不允许超过5mW/cm,而且当功率密度超过1mW/cm²时还 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具。 1989年我国颁布的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GBI043689)
4
(1)连续波:1天8h暴露的平均功率密度为50µW/cm², 小于或大于8h暴露的平均功率密度按下式计算:(即日 剂量400µW·h/cm²) 式中,——容许辐射平均功率密度(µW/cm²); t——受辐射时间(h)。
Pd 400 / t
5
(2)脉冲波(固定辐射):1天8h平均功率 密度为25µW/cm²,小于或大于8h暴露的平均 功率密度按下式计算
(1)
1
2
1
2 1
(2)
β—— 单 位 长 度 的 相 位 改 变 ; δ——穿透深度;
1
(3)
——单位长度的衰减
——生物组织的电Biblioteka 率11受微波辐射的生物体吸收的能量见式(4)~(5)
2
SAR=
(4)
2D
SAR=
i r t
m
(5)
pt —微波穿透功率 Pi ——微波入射功率 P—r —微波反射功率
脉冲波的非固定辐射的容许强度(平均功 率密度)与连续波相同。
Pd 200 / t
6
肢体局部辐射(不区分连续和脉冲 波):1天8h暴露的平均功率密度为 500µW/cm²,小于或大于8h暴露的平 均密度按下式计算:
Pd 4000 / t
7
安全区和中间区场强
波 长 单位
容许场强
一级(安 二级(中
1
辐射容许值标准
高频辐射和生物组织的相互作用,是多种参数的复杂函 数。
内部的电常数也是非均匀的。 组织中内场的大小与照射场的参数、频率、强度、极化
等有关,也与被照射物体的形状、大小、电参数有关, 还与照射源与被照射物体的相对位置、附近的物体存在 等有关。 在剂量学中,广泛采用比吸收率(SAR)来度量电磁辐 射在生物单位组织中所感受的电场。
种类 体 重 体表面积 基础代谢率 (kg) (m²) (kcal/m/c/day)

65
1.83
910

3
0.2
750

0.8
0.071
675
代谢热 (kcal)103
38.4 3.46 1.01
1kcal=4.19kJ
14
表征生物组织的电磁特性参数是ε、σ和μ,影响ε和σ大小的 因素是电磁波频率和生物组织的温度及生物组织的含水量。 水是生物体含量丰富的成分,它几乎组成人体体重的一大半 ,且不同年龄、不同组织器管含水量不同。一般说,含水量 最高的生物组织,其ε和σ远远高于含水量低的生物组织。脂 肪和骨骼是低含水量的组织;皮肤和肌肉是高含水量组织; 由于各不同层次的组织和不同器官以及同一器官的不同部位 ,含水量不同,其ε和σ也各不相同。因此,必须知道器官, 甚至同一器官的不同部位所吸收的能量,才能正确地分析和 讨论它的生物学效应。
15
人各年龄体液含量占体重 (%)
项目 年龄段 新生儿
1岁
2—4岁
成人
体液总量
80 70 65 60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35
40
40
25
40
20
40
15
血浆
5 5 5 5
16
成人各组织器官与体液中水的含量 (%) 组织器官 体液中水的含量 组织器官 体液中水的含量
脂肪组织
25~30
结缔组织
60~80
m——生物体产生的代谢热
D——生物组织密度
SAR——吸收比率或总体能量吸收 ——生物组织的电导率
E—— 微波电场强度
12
热平衡方程见式(6)~(7) W—S—体表的散热
t
=
GC BT
W Q M S T
(6)
dT dt
0.239 103 CB
WA
WM
WC
WB
WS
(7)
t——体温增加ΔT度所需要的时间 G——生物体体重
微波辐射对生物体的影响
电磁生物效应 研究的几个方面 (1)生物体各部分组织对电磁波的反射、透射、散射
及吸收等传播特性的研究;
(2)电磁波与生物体耦合特性的研究; (3)能量在受照体体内的分布、沉积及引起的温度变
化;
(4)生物体生理、生化、遗传、行为等变化的现象 和其机理以及这些影响与照射电磁波的频率、功 率之间相互关系等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