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 结构与化学活性及反应机理研究方法(2015.04.26)

合集下载

药物化学第三章-药物的结构与生物活性[一类优选]

药物化学第三章-药物的结构与生物活性[一类优选]

评价药物亲脂性或亲水性大小的标准
分配系数大,药物的脂溶性高,容易进入通过组织 和器官的膜进入到作用部位。
分配系数小,水溶性高,容易被输运,药物的分配
系数取决于它们的化学结行业构内部。
8
1.溶解度、分配系数对药效的影响
亲水性基团:氢键接受体、氢键给体(羟基、 羧基、氨基等)
亲脂性基团:烷基、卤素和芳环等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需要需要穿过血脑屏障, 适当增强药物亲脂性,有利于吸收,增强活 性,巴比妥药物lgP在2.0左右。
麻醉药物活性与结构没有明显关系,一般 lgP值越大,麻醉作用越强
药物水溶性与药物形成氢键的数目以及离子 化程度有关。容易离子化的药物可增加其水 溶性。
行业内部
9
2.酸碱性和解离度对药物的影响
离解度过小,离子浓度下降,也不利于药物的转运
预测药物离子化程度 行业内部
10
弱酸性药物
弱碱性药物
HA Ka
H+ + A-
BH+ Ka
H++ B
[H+][A-] Ka = HA pKa = pH -log [A-]
[HA]
[H+][B] Ka = BH+
pKa
= pH -log [B] [BH+]
10pH-pKa=
[A-] [HA]
解离型 非解离型
10pKa-pH=
[BH+] [B]
解离型 非解离型
pH=pKa [HA]=[A-]
pH=pKa
[BH+]=[B]
pKa 即弱酸性或弱碱性药行物业内在部 50% 解离时的溶液pH值。11
2.酸碱性和解离度对药物的影响

第三章-有机反应机理和研究方法

第三章-有机反应机理和研究方法

12
(1) Reacts with the magnesium and in the process strips off any oxidised surface layers exposing fresh more reactive surface. (2) The MgI2 thus formed is hygroscopic and scavenges the solvent for traces of water which would inhibit RMgX forma tion and/or destroy it when formed. (3) MgI2 also catalyses RMgX formation by a radical process: Mg + MgI2 ---> 2 MgI radicals 15 MgI + RI ---> R* + MgI2 R* + MgI ---> RMgI
Arrow pushing
Arrow pushing is a technique used to describe the progression of organic chemistry reaction mechanisms. The arrows illustrate the movement of electrons as bonds between atoms are broken and formed. Arrow pushing is also used to describe how positive and negative charges are distributed around organic molecules through resonance.

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化学反应机理是描述化学反应中原子、离子、分子之间化学键的形成、断裂、重组等微观变化和能量变化的过程。

掌握化学反应机理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化学反应所遵循的规律,有利于优化反应条件,提高反应产率和选择性。

本文将介绍化学反应机理研究的方法和技术。

1. 热力学法热力学法是利用热力学原理和物理化学实验手段分析反应中热量变化而推导出反应走势的一种方法。

通过测量反应进行前后系统的热量差异,可以计算出反应焓变、反应熵变、反应自由能变化等热力学参数。

这些参数能够为理解反应机理提供重要依据。

2. 动力学法动力学法是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以反应反应物与产物在反应过程中的摩尔分数和反应速率为关键指标,确定反应机理、反应速率常数等参数的一种方法。

动力学实验研究的常用方法有静态方法、动态方法等。

利用动力学方法可以获得反应机理的信息以及反应速率常数的大小,从而可以优化反应条件、改善产物质量等。

3. 光谱法光谱法是利用化学反应物和产物在能量激励下的发射和吸收特性,对反应物、反应中间体和产物分子的结构和反应动力学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光谱法包括紫外/可见光谱、激光光谱、红外光谱等。

4. 电化学方法电化学方法是利用电化学实验技术研究反应物电化学性质、电化学催化反应机理和电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机理的方法。

电化学方法包括电位扫描、循环伏安法、原位红外光谱法等。

在电化学反应机理研究中,采用原位红外光谱法可以研究电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机理。

5. 计算化学方法计算化学方法是利用计算机模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和能量变化,研究化学反应机理的一种方法。

计算化学方法包括分子力学、分子动力学、量子化学方法等。

计算化学方法具有计算精度高、实验过程简单等优点。

6. 新技术方法新技术方法指的是借助新兴的科技手段(如微流控技术、高通量自动化平台技术、电镜技术、操作介观区域技术等)与传统方法相结合,开发出的高效、高精度、高通量的技术方法。

3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PPT课件

3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PPT课件
对一个反应提出理论假设:在已有实验事实 基础上并与现有理论相符;
设计并进行实验,检验假设; 如果新的实验结果与假设相符,在假设中所
有可供检验因素均已被实验证实后,对假设 作出推断,可作为该反应的机理;显然该机 理要能解释得到的所有产物及其有关性质, 包括由副反应形成的产物在内。 如果新的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符,可重新提出 假设。
第三章 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
1. 有机反应分类 2. 2. 反应机理及其研究方法 3. 3. 酸碱理论 4. 4. 分子结构和化学活性间的关系 5. 5. 溶剂效应
整体概述
概述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3-1 有机反应分类
反应中间体:离子反应、自由基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协同反应
三、反应机理的研究方法
1. 反应产物和副产物的鉴定
对反应提出的任何一个机理,显然 要能解释得到的所有产物及其有关性质, 包括由副反应形成的产物在内。
三、反应机理的研究方法
1. 反应产物和副产物的鉴定
例1:Gomberg 1900年认为Ph3C. 自由基
所形成的无色二聚体为Ph3C-C Ph3,直到 1968年Lanhamp采用NMR和UV-Vis技术 确定了该二聚体的结构。
三、反应机理的研究方法 1. 反应产物和副产物的鉴定
例3:von Richter反应
The von Richter Reaction: A Case History
In 1871, von Richter reported the following observations:
KCN NO 2

药物化学第三章 药物的结构与生物活性 PPT课件

药物化学第三章 药物的结构与生物活性 PPT课件
药物与受体的结合方式主要分为可逆和不可逆两种。 不可逆结合:共价键 可逆结合:非共价键
离子键 氢键 离子-偶极键及偶极-偶极键(定向力) 范德华力(色散力) 疏水键 电荷转移复合物 金属离子络合物
1.药物和受体之间主要的相互键合作用
作用类型
键能(KJ/mol) 有效半径(nm)
发生构象变化,柔性药物分子也会呈现各种构象, 受体只能与药物多种构象中的一种结合,此时的 药物构象成为药效构象,只有能为受体识别并与 受体结构互补的构象。
构型、构象有何区别? 优势构象=药效构象?
相同一种结构,因具有不同构象,可作用于 不同受体,产生不同性质的活性。
只有特异性的优势构象才能产生最大活性: 构象不同,产生生物活性的的强弱不同。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需要需要穿过血脑屏障, 适当增强药物亲脂性,有利于吸收,增强活 性,巴比妥药物lgP在2.0左右。
麻醉药物活性与结构没有明显关系,一般 lgP值越大,麻醉作用越强
药物水溶性与药物形成氢键的数目以及离子 化程度有关。容易离子化的药物可增加其水 溶性。
2.酸碱性和解离度对药物的影响
受体学说
药物 + 受体
药物受体复合物
受体构象改变
药理效应
受体:位于细胞膜或细胞内能识别相应化学信使 并与之结合,产生某些生物学效应的一类物质。
影响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的因素有很多 药物受体的结合方式 药物结构中的各官能团 药物分子的电荷分布 药物分子的构型、构象等立体因素
1.药物和受体之间主要的相互键合作用
铂金属络合物 抗肿瘤药物
使肿瘤细胞 DNA的复制
停止。
药物与受体往往是以多种键合方式结合,一般作 用部位越多,作用力越强而药物活性较好。
2.药物结构中的各官能团对药效的影响

化学反应动力学与反应机制的研究方法

化学反应动力学与反应机制的研究方法

化学反应动力学与反应机制的研究方法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是化学研究领域中重要的分支之一。

它主要关注反应的速度和反应机理。

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的目标一方面是理解反应的速度控制因素和机理,另一方面是为合成新化合物、催化剂设计和工业生产提供依据。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化学反应动力学和反应机制的研究方法。

1. 实验方法实验法是研究反应动力学和反应机制最常用的方法。

实验法包括温度变化、催化剂添加和反应物浓度变化等。

实验法通常需要制备一定量的反应物和观察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和产物生成。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温度来研究反应的速率常数。

即使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温度升高也会增加反应速率。

了解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我们可以计算出活化能。

活化能是指分子在反应物状态和产物状态之间转化所需的最小能量。

另一个实验方法是观察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通过缓慢加入反应物,我们可以研究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根据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推导出反应机理。

2. 计算方法除了实验法之外,我们还可以采用计算方法来研究反应动力学和反应机制。

计算方法基于理论模型和数学方程式,可以用来预测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来研究反应机理。

它是一种计算方法,通过模拟分子在反应过程中的位置和速度,预测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的产物。

这些信息可以用来确定反应机理。

另一个常用的计算方法是密度泛函理论。

它是一种计算方法,通过计算分子的能量和电子结构,预测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和电荷分布。

这些信息可以用来确定反应机理。

3. 光谱学方法光谱学方法是一种用于研究化学反应机理的实验技术,它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化学过程中分子结构的详细信息。

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核磁共振(NMR)和质谱(MS)等光谱学技术。

例如,在催化反应研究中,我们可以使用质谱技术来研究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和催化反应中的氢化反应。

质谱技术可以测定反应中所涉及的物质分子的质量和碎片,从而推断反应机理。

药物化学基础03 化学结构与药理活性

药物化学基础03 化学结构与药理活性

米帕明
去甲米帕明
吸烟时吸入烟草中的烟碱,即可脱去氮上的甲基,也可使吡咯 烷环破坏氧化,最终形成亚硝基化合物而诱发肺癌。
(三) 醇的氧化
雌二醇分子中引入17位炔乙基取代,增加空间位阻,使羟基代 谢氧化减慢,因而17α-炔乙基雌二醇是强效雌激素作用药物
甲醇和乙醇的毒性
CH3OH CH2O
与体内有关生命活动的氨基化合物 缩合,因而有高毒性,致命或致盲
One recent study based on GlaxoSmithKline compounds, suggests that the key factors controlling bioavailability are polar surface area and molecular flexibility (number of rotatable bonds), and it was suggested, perhaps controversially, 10 that drug molecular weight might be increased if these properties are kept under control. J. Med. Chem. 2004, 47, 6338-6348
不同给药方式的吸收
吸收是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静脉给药没有吸收问题 (1)消化道吸收:药物从肠胃道粘膜吸收,主要通过被 动转运;
(2)注射部位吸收:皮下或肌内注射药物先沿结缔组织 扩散,后经毛细血管和淋巴内皮细 胞进入血液循环;
(3)呼吸道吸收:小分子酯溶性挥发性的药物或气体可 从肺泡上皮细胞迅速吸收;
红霉素 Erythromycin
克拉红霉素 clarithromycin

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方法与技术化学反应机理研究是化学领域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它关注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的转化机制和反应速率等关键信息。

通过深入研究反应机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进而指导实际应用中的催化剂设计、药物合成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化学反应机理研究方法与技术。

一、动力学方法动力学研究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反应机理研究方法。

通过分析反应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可以得到反应速率方程,进而推断反应的机理。

其中,常见的动力学研究方法包括初始速率法、等温重合反应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等。

初始速率法是一种通过测定反应一开始时的速率来研究化学机理的方法。

通过调节反应物浓度,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可以推测反应的级数和有关物质的反应速率方程。

等温重合反应法是一种通过观察持续加热反应体系中聚合反应进程的变化,来研究反应机理的方法。

通过观察反应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分析聚合过程中的反应速率变化,可以推断聚合反应的机理和关键步骤。

差示扫描量热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反应体系在不同温度下的热效应来研究反应机理的方法。

通过分析差示热流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可以推断反应的放热和吸热过程,进而研究反应的机理。

二、光谱学方法光谱学是研究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也是研究化学反应机理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测量反应过程中物质的吸收、发射或散射光的特性,可以确定物质的电子结构变化和反应机理。

紫外可见光谱是一种常用的光谱学方法,通过测量物质在紫外可见光区的吸收特性,可以确定物质的电子能级跃迁信息,从而研究反应物的激发态、离子态和反应动力学等。

红外光谱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对红外光的吸收来研究其结构和化学键的方法。

通过观察红外吸收峰的变化,可以判断化学反应中键的形成和断裂等过程。

核磁共振光谱是一种根据原子核在磁场中吸收电磁辐射的特性,研究物质结构和反应机理的技术。

通过分析核磁共振信号的大小和位置,可以确定物质的电子环境和化学键的变化,进而研究反应的机理。

三、计算化学方法计算化学是通过计算和模拟来研究化学问题的学科。

有机反应机理的研究方法

有机反应机理的研究方法

分 离 提 纯
结 构 表 征

7
第三节
中间体研究
一个反应机理是否正确,中间体是最有力的证据; 一个反应机理是否正确,中间体是最有力的证据;对一个未 知反应, 知反应,中间体的存在及其结构则可为机理的拟定提供有用 的信息。根据中间体稳定性的不同主要有离析、 的信息。根据中间体稳定性的不同主要有离析、检测和捕获 等几种具体研究方法。 等几种具体研究方法。 一、中间体的离析 若中间体比较稳定或在一定条件下是稳定的, 若中间体比较稳定或在一定条件下是稳定的,可以创造条件 使反应突然终止,分离出中间体并测定其结构。 使反应突然终止,分离出中间体并测定其结构。 所得中间体及其结构与假设的机理相符,原机理是否正确? 所得中间体及其结构与假设的机理相符,原机理是否正确? 不一定,可能是在改变条件的情况下产生的。 不一定,可能是在改变条件的情况下产生的。 将中间体恢复原环境,观察是否以相同速度生成相同产物。 将中间体恢复原环境,观察是否以相同速度生成相同产物。 若以相同速度生成相同产物原机理一定正确吗? 若以相同速度生成相同产物原机理一定正确吗?
CH4
Cl2
hv
CH3Cl
CH3CH3
不能说明乙烷生成的机理肯定不正确。
CH3 CH3 C CH CH2 HCl CH3 CH3 CH3 Cl C CH CH3 CH3 CH3 CH3 C CH CH3 Cl CH3
除了正常的加成产物以外,还有重排产物,说明不是一步 除了正常的加成产物以外,还有重排产物,说明不是一步 完成的反应
第三章 有机反应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研究方法
(Research method of organic reaction mechanisms )

第3章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1,2节)

第3章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1,2节)
1.药物必须以一定的浓度 到达作用部位。此因素与药 物在体内的转运(吸收、分 布、排泄)密切相关。药物 的转运与药物的理化性质和 结构为基础,转运过程中药 物被代谢使药物活化或失活
2.在作用部位,药物 与受体相互作用形成复 合物并产生效应。这依 赖药物特定的化学结构 及药物与受体间的空间 互补性、药物与受体的 化学键合性质。 以上 两因素均与药物的化学 结构密切相关。
NH CH3
S(+)——具有麻醉作 用 R(-)——产生心奋作用
(4)构象异构对生物活性的影响
分子构象是指由于单键旋转而形成的原子的空间 不同排列状态。分子中各原子和基团间的空间排列, 因单键旋转而发生的立体异构现象称为构象异构。柔 性分子存在无数构象异构体,并处于快速平衡状态, 不能分离为单一化合物。 药物与受体分子的作用是一种构象动态匹配过程, 药物和受体分子都进行了一系列重要构象变化。 能 被受体识别并与受体结构互补的构象,才产生特定的 药理效应,称为药效构象。药效构象未必是能量最低 的优势构象。
• 2、药物结构中的各官能团对药效的影响 (1)烃基的影响 在药物分子中引入烃基, 可以增加药物与受体的疏水结合。烃基可 增加脂水分配系数,引入烃基还能降低分 子的离解度,特别是体积较大的烃基,还 可能由于立体位阻而增加药物对代谢的稳 定性,一般药物的亲脂性越强,代谢速度 越慢。
(2)卤素的影响 卤素有较强的电负性, 会产生电性诱导效应。在药物分子中引入 卤素,可影响药物分子的电荷分布,从而 增强与受体的电性结合作用。 (3)羟基、巯基、磺酸基和羧基的影响 引入羟基、巯基和羧基可增加药物分子的 水溶性,也会影响药物分子与生物大分子 的作用能力。仅有磺酸基的化合物一般没 有生物活性,引入磺酸基对活性没有影响。
• 3、药物分子的电荷分布对药效的影响 受体是大分子蛋白结构,其电荷分布不均 匀,而药物的电子云密度分布也不均匀。 药物的电性性质使其与受体可产生电性结 合,与生物活性有密切关系。如果电荷密 度分布正好和其特定受体相匹配,会使受 体和药物相互接近,相互作用增强,药物 与受体容易形成复合物而增加活性。

药物化学第三章-药物的结构与生物活性

药物化学第三章-药物的结构与生物活性

范德华力 (Van der Waals force, VDW)
指一个原子的原子核对另一个原子的外围电子的吸 引作用,非极性分子中电子运动产生的暂时偶极间 的极弱引力,也称为色散力。
疏水键 (Hydrophobic bond)
当药物非极性部分不溶于水,水分子在药物非极性分子结构 的外周有序的排列
很多药物是弱有机酸和弱有机碱,这些药物在体液中 可部分解离 解离形式存在[离子型,水溶性的]——易于转运 非解离形式[分子型,脂溶性的]——易于吸收
解离度由化合物解离常数pKa和溶液介质的pH决定 药物发挥作用应有适当的解离度
药物的解离度增加,会使药物的离子浓度上升,未 解离的分子型减少,可减少在亲脂性组织中的吸收
4
抗菌药环丙沙星
斯帕沙星(活性增加16倍)
4、立体因素对药效的影响
药物的立体因素对药效有较大影响 主要包括:
药物分子中官能团的距离对活性的影响 由于药物构型和构象不同而形成的几何异构 光学异构和构象异构对药物活性的影响
(1)药物分子中官能团的距离对活性的影响
药物与受体作用时,一些药效团的特征原子需 要与受体的相关位置相匹配,这些原子间的距 离对它们之间的作用会产生距离上的互补性。
两个对映异构体产生 相同和相等的生物活 性和强度(氯喹)
(3) 对映异构对活性的影响 两种对映异构体产生相反的作用(多巴酚丁
胺)
多巴酚丁胺的左旋体可以激动α1受体,产生血管收缩副作用 其右旋体却拮抗α1受体
(4)构象异构体对活性的影响
药物的能量最低构象称为优势构象 受体和酶的作用部位有高度立体专一性,受体会
当药物和受体的非极性基团(亲脂部分)相互接近,在两个非极 性区之间的水分子有秩序状态减少,导致系统的能量降低, 使两个非极性部分的结合更稳定,这种结合成为疏水键或疏 水作用.

药物化学药物的结构与生物活性

药物化学药物的结构与生物活性

S-氯胺酮具有麻醉作用 R-异构体产生噩梦的幻觉副作用
两个对映异构体产生 相同和相等的生物活 性和强度(氯喹)
34
(3) 对映异构对活性的影响 两种对映异构体产生相反的作用(多巴酚丁
胺)
多巴酚丁胺的左旋体可以激动α1受体,产生血管收缩副作用 其右旋体却拮抗α1受体
35
(4)构象异构体对活性的影响
结构非特异性药物:
活性取决于药物分子的各种理化性质 药物作用与化学结构关系不密切 药物结构有所改变,活性并无大的变化
结构特异性药物:
靶点是不同的受体(蛋白、酶),所以生物活性主要 与药物结构与受体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活性与化学结构的关系密切 药物化学结构稍加变化,药物分子与受体的相互作
用和相互匹配也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药效学性质。
药物化学
第三章 药物的结构和生物活性
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s of Drugs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药物的结构与活性的关系 影响药物到达作用部位的因素 药物-受体的相互作用对药效的影响
第二节 定量构效关系 第三节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CADD
2
药物作用的三个重要相
20
疏水键 (Hydrophobic bond)
当药物非极性部分不溶于水,水分子在药物非极性分子结构 的外周有序的排列
当药物和受体的非极性基团(亲脂部分)相互接近,在两个非极 性区之间的水分子有秩序状态减少,导致系统的能量降低, 使两个非极性部分的结合更稳定,这种结合成为疏水键或疏 水作用.
21
影响药物到达作用部 位的因素(理化性质)
药物-受体间相互作用 的影响
6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第3章 分子结构和反应活性之间的定量关系

第3章 分子结构和反应活性之间的定量关系
COOH COO
_
+ H+ X X
H2O 25 0C
r =+1.00
_
CH2CO2H
CH2CO2
r =+0.489
_
+ H+ X
CH2CH2CO2H
H2O 25 C
0
X
CH2CH2CO2
+ H+ X
r =+0.212
X
Hammett还比较了各种苯衍生物和各种取代苯衍 生物的α碳上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K与s之间的关 系。发现也具有良好的直线关系。直线的斜率r也 各不相同。
CO2Et + H 2O X CO2Et + H 2O X HO - 0 0C 丙酮 CO2 CO2
_
+ EtOH X
_
r =+2.460
+ EtOH
HO - 0 0C 丙酮
X
3.苯甲醛和各种取代苯甲醛与KCN的反应。
CHO + KCN EtOH X CHO
20 C
0
CH
20 C
0
OH CN X
_
CH + KCN EtOH
2
δ ED 1 + ........ Σ r ED α3
δ 1 Σ r 3 α
XB - XC XB + XC
+ ........
3
1
分子中共价键的极性:
δ CB =
XC - XB XC + XB
或 δ BC =
XB 为B原子的电负性,XC 为C原子的电负性。
R 为键长。
δ BA I= i0 + i = r BA
Winstein-Grunwald方程是研究SN1反应中溶剂的 极性与反应速率之间关系的.

化学反应的机理及其研究方法

化学反应的机理及其研究方法

化学反应的机理及其研究方法化学反应是化学基础科学中的重要核心之一。

对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不仅在学术界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还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合成、催化剂研究、能源转化等领域。

本文将从化学反应机理的定义、表征方法和研究领域等角度,对化学反应机理的相关内容做出详细的介绍。

一、化学反应机理的定义化学反应机理是指描述化学反应中孕育所涉及的每个元素、分子、离子等参与者在特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的一种模型。

在化学反应机理中,通常会针对化学反应中所产生的不同物质,分别推导出它们各自的反应途径及反应生成物。

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帮助我们分析、解释和预测化学反应的过程、速率和后果等。

二、化学反应机理的表征方法化学反应机理的表征方法包括两个基本方面:实验表征和理论模拟。

实验表征通常是通过对反应物和产物进行物理、化学分析以及相应的反应速率等实验数据的统计,来揭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基于实验观察数据对某些假设进行验证。

而理论模拟则是利用计算机 simulations 或数学模型进行反应机理的模拟研究。

下面分别阐述这两种方法的特点。

实验表征方法实验是化学反应机理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目的主要是为了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获得关于化学反应机理的变量信息。

实验表征通常包括明确反应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条件、检测反应物质和反应生成物质的化学变化、确定反应速率等多个方面。

这些实验信息可以被用来推断反应机理中元素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转化过程。

理论模拟方法理论模拟是化学反应机理研究中系统模型化和数学建模的重要方法。

通过对反应体系进行分析和计算,可以预测化学反应机理的变化情况。

这种方法通常运用物理和数学方法来描述反应物质中电子和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确定反应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模拟化学反应的机理和详细过程。

其中比较典型的模型有量子力学、分子动力学、连续介质模型等。

三、化学反应机理研究领域的发展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领域较为宽泛,涉及到了化学、物理、材料科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

化学物质的结构与活性关系研究

化学物质的结构与活性关系研究

化学物质的结构与活性关系研究在现代化学中,研究化学物质的结构与活性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通过了解化合物的结构,可以预测其性质和活性,帮助人们设计更加有效的药物,改进生产工艺,以及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化学物质的结构任何一个化学物质都有其独特的结构,它由原子和分子组成,而原子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原子的化学性质是由其电子结构所决定的,也就是说,电子的位置和数量影响着原子之间的化学反应。

例如,氢气分子由两个氢原子组成,它们之间的化学键是由两个原子中的电子的共享构成的。

这种化学键主要由原子之间的电子作用力所形成。

化学物质的结构与活性关系化学物质的结构与活性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同的分子结构可以影响其对细胞或生物的作用方式。

例如,对于一种药物而言,其分子结构可以影响其吸收、代谢和排泄的方式。

如果药物的分子结构不合适,那么它可能无法被正确地吸收或不能被有效地代谢,这会导致不良反应和药物不起作用等问题。

另外,有些化学物质的结构与活性关系会受到分子的立体构型和旋转的限制。

例如,在蛋白质分子中,对于某些化学物质而言,其立体结构的特定部分必须与蛋白质中的相应部位结合,这才能发挥其作用。

如果其分子结构不合适,那么它可能会被分解,或无法与蛋白质结合,从而无法发挥作用。

化学物质的结构与活性关系研究方法研究化学物质的结构与活性关系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分子特征、物理化学性质、结构构象分析等。

下面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下相关的研究方法。

1、分子特征分析通过分析化合物的分子特征,人们可以探究其分子结构,包括母体分子的基本特性,碳链的长度和分枝程度,氧、氮、硫等含量和官能团的类型等。

例如,人们可以通过核磁共振(NMR)技术来研究化合物分子的结构性质,并分析其干扰的程度和稠度,进而推测出分子中的碳、氢、氧等元素的种类和数量。

2、物理化学性质分析除了分子特征外,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也是了解其结构与活性关系的关键。

比如,化合物的溶解性、熔点、沸点等性质的研究可以为研究化学物质的生物活性提供重要的信息。

化学物质的反应机制与反应活性

化学物质的反应机制与反应活性

化学物质的反应机制与反应活性化学物质的反应机制是指描述化学反应发生过程的一系列详细步骤,而反应活性则指化学物质与其他物质之间发生反应的能力。

了解化学物质的反应机制和反应活性对于理解和应用化学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化学物质的反应机制与反应活性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一、反应机制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是指化学物质之间发生物质转化或化学键的重新组合的过程。

而反应机制则是描述化学反应发生过程中各个步骤及其相互作用的详细说明。

反应机制可以通过实验数据和理论推导得到。

1. 元素反应元素反应是指两个相同种类的元素结合形成化合物的反应。

例如,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反应方程式为2H2 + O2 → 2H2O。

该反应的机制是氢气和氧气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水分子。

2. 有机反应有机反应是指有机物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

有机反应的机制非常多样,包括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重排反应等。

例如,烷烃与卤素发生取代反应的机制是卤素原子取代烷烃中的氢原子。

3.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通过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结合生成水的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的机制是酸和碱中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二、反应活性的影响因素反应活性是指化学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的能力。

化学物质的反应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1. 物质的结构物质的结构对反应活性有重要影响。

分子内部的化学键的强度和稳定性决定了物质的反应活性。

化学键越容易断裂,物质的反应活性就越高。

2. 反应底物浓度反应底物浓度的增加会提高反应速率和反应活性。

在反应中,浓度较高的底物分子之间的碰撞概率更高,从而增加了反应活性。

3. 温度温度对反应活性影响很大。

通常情况下,温度升高会导致分子运动加剧,增加碰撞频率和能量,从而提高反应速率和反应活性。

4. 催化剂催化剂是可以改变反应路径、降低反应活化能的物质。

催化剂的存在可以大幅提高反应的速率和反应活性。

三、实例分析以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为例,反应方程式为NaOH + HCl → NaCl + H2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b 羧酸乙酯碱性水解速度常数 与相应羧酸电离常数的关系
产生偏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为了简化问题,首先排除空间效应 的影响。 因此,选择间位或对位的苯甲酸衍 生物进行研究,这时取代基对反应中 心的影响属于电性效应。
对间位和对位苯甲酸衍生物的实验数据 进行数学处理,设: 取代苯甲酸乙酯碱性水解速度常数为kx, 苯甲酸乙酯碱性水解速度常数为k0 相应取代苯甲酸在水中的电离常数KX, 苯甲酸在水中的电离常数K0, 以lg(KX/K0) 为横坐标,lg(kx/k0) 为纵坐标 作图,得到一条通过零点的、斜率为2.5的 直线,如图(c)所示。
三. Hammett方程的应用
1. 计算k值和K值 例如: 已知间硝基苯甲酸乙酯碱催化水解比苯甲 酸乙酯快63.5倍,问:该条件下对甲氧基苯 甲酸乙酯的相对速度是多少?
解:查表,得σm-NO2 = 0.71,σp-OCH3 = - 0.27, 由Hammett方程: lg (k m-NO2 / k0 ) = lg 63.5 = ρ×0.71 得:ρ= 2.54 由:lg (k p-OCH3 / k0 ) =ρ×σp-OCH3 = 2.54×(-0.27) 得:(k p-OCH3 / k0 ) = 0.21 实验结果确为0.21,可见上述计算结果相当令人 满意。
ρ为负值时,通常表现为反应物的反应中 心,在速度决定步骤的过渡态或中间体比 起始状态有更多的正电荷(或负电荷有所 减少)。
例如:苄氯水解(SN1反应);芳环上的亲 电取代反应;芳胺的亲核进攻等等。
当ρ≈ 0 时,由lg(kX/k0) =ρσ知:kX ≈ k0。即 取代基的电性效应对反应速度影响不大。
0 1.05
-0.78
CH3OOC
HOOC Cl 0.11
0.74
0.73
CH3
CHO NO2
-0.31
1.13 1.23
CN
0.99
C6H5
-0.18
0.08
4. Hammett方程的理论基础 (线性自由能关系LFER)
由化学热力学知:平衡常数K和速度常数k 都与相应反应体系的自由能变化相关:
G
例如:已知苯乙酸的pKa为4.31, 求对氯苯乙酸的pKa 。 解:查表,得σp-Cl = 0.23,ρ= 0.56,
由Hammett方程得:
pKa = pKa0 -ρ×σ = 4.31-0.56×0.23 = 4.18 对氯苯乙酸实测结果为4.19,计算结果非常 接近。
2. 研究反应机理
ρ值符号和数值的变化,反映出一个反应在 速度决定步骤中的电荷变化的信息。 例:苯磺酰氯的水解,在水中(15℃)时, ρ= -0.30;在丙酮-水(15℃),ρ=0.84; 给出合理的解释。
§3.2 研究反应机理的方法
一. 对化学反应的研究: 1.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要求: 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可用自由能变化 (ΔG)进行判断。 ΔG = ΔH — TΔS
若反应的焓变(ΔH)的绝对值特别大,则 该反应的自由能变化主要由焓变决定。 若反应的焓变(ΔH)的绝对值不是太大, 则该反应的熵变也可以影响反应的方向。 例如:气相中乙烯与氯气的加成反应:
G
= _ 2.303 RT lg K
= _ 2.303 RT lg k ( h ) k' T
以平衡常数为例:
G = G _
_ G 0 = 2.303 RT lg K + 2.303 RT lg K 0
整理,得:
lg K = K0 _
G
2.303 RT
~ = lO O
这意味着由取代基电性效应引起的反应 中心电子云密度的改变,与反应能量的改 变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
由:σ= lg(KX/K0) = lgKX — lgK0 = pK0 —pKX 可知: σ>0 时,Kx > K0 ,即该取代基使苯环电子云 密度降低,酸性增强,表现为吸电子基。 σ<0 时,Kx < K0 ,即该取代基使苯环电子云 密度增加,酸性减弱,表现为给电子基。
因此取代基常数σ反映了相应取代基电性效 应的大小和方向。
第三章
结构与化学活性 及反应机理研究方法
分子结构与化学活性之间存 在着对应关系,结构不同、取代基 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化学反应 也不尽相同。 除了进行定性描述外,某些结 构与性质的关系也可以在定量的基 础上进行描述,其中Hammett方程 是一个典型的成功范例。
§3.1 Hammett方程
一. Hammett方程的建立: 20世纪30年代,Hammett考察了一系列 羧酸酯的碱性水解速度常数k与相应羧酸在 水中的离解常数Ka的关系。例如:
CH2=CH2 Cl2 ClCH2CH2Cl
反应过程中,ΔH = —144 kJ/mol, 而熵变较小,因此,该反应可自发进行。
熵变的一般规律
a. 气相分子的熵值较大。 b. 分子数目增加,熵值增加。 c. 链状分子比环状分子有较高熵值。
ArCOO- + EtOH
ArCH2COOEt + OHArCH2Cl + H2O
ArCH2COO- + EtOH
ArCH2OH பைடு நூலகம் HCl
ArC(CH3)2CH2Cl + H2O ArNH2 + PhCOCl
ArC(CH3)2CH2OH + HCl ArNHCOPh + HCl
由表中数据可见,取代基离反应中心距 离越远,影响越小。
COO—
OH OCH3 NHCOCH3 OC6H5
0.10
0.12 0.12 0.21 0.25
0.13
-0.37 -0.27 -0.01 -0.32
SOCH3
CN NO2
+N(CH +N 2 3)3
0.52
0.56 0.71 0.88 1.76
0.49
0.66 0.78 0.82 1.91
2. 反应常数ρ
CH3CONH CH3COO CH3CO N(CH3)2 NH2 Br (CH3)3C -1.7 -1.3 0.15 -0.26
σ+
-0.6 0.18
σ—
0.47 0.82
取代基
CH3CH2O CH3CH2 F H OH CH3SO2 CH3O
σ+
-0.82 -0.30 -0.07 0 -0.92
σ—
解:
在水中,由于苯磺酰氯不溶解,只能发生SN1反 应,生成苯磺酰基正离子,再与水分子结合。 推电子基团有利于稳定正离子,所以,取代基 常数为负值。 在丙酮-水中,由于苯磺酰氯溶解,可以发生SN2 反应,生成五配位过渡离子; 拉电子基团提高中心硫原子的正电性,有利于 负离子亲核试剂的进攻,所以,取代基常数为 正值。
取代基常数σ值反映指定取代基的特性,它 不依赖于反应常数ρ,即与反应类型无关。 因此,可以用已知σ值来求得其他反应系列 的反应常数ρ。通常用图解法进行。 例如:通过实验测定未取代苯衍生物的反 应速度常数k0以及至少三个以上不同取代的 苯衍生物的反应速度常数kX,再根据相对应 的σ值作图,即可得到一条直线,该直线的 斜率即是这类反应的反应常数ρ。
例如:芳香族羧酸的酸性酯化(AAc2); 芳酮的格氏反应等等。
一些常见反应的反应常数ρ值

ArCOOH ArCOOH



( 水) ( 乙醇 )
ρ 1.00 1.57 0.56 0.24 2.26 3.19
K/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ArCOO- + H+ ArCOO- + H+
对于反应平衡常数K的ρ值也可以类似 方法求出。 现在已知有100多种不同的取代基, 400多种不同的反应可以应用Hammett 方程。
二.
σ和ρ的意义
1. 取代基常数σ: 又称取代基特性常数或取代基极性常数。 表示取代基电性效应的大小。即相对于氢 原子而言,取代基接受电子或供给电子能 力的大小。
ρ为正值时,通常表现为反应物的反应 中心,在速度决定步骤的过渡态或中 间体比起始状态有更多的负电荷(或 正电荷有所减少)。 例如:
苯甲酸的电离;苯甲酸酯的碱性水解; 苯甲醛与氢氧根、氰根的加成等等。
当ρ< 0 时,由lg(kX/k0) =ρσ知:只有取代基 常数σ< 0 , ρσ才为正值,kX>k0。即给电子 取代基使反应加速;ρ值越小,反应速度 越快。若取代基常数σ> 0 , ρσ即为负值, kX<k0 ,即吸电子取代基使反应减速。
Hammett 指定间位和对位取代的苯甲酸 在水中25℃的电离作为标准参考反应, 并且人为规定取代苯甲酸电离的反应常 数 ρ= 1.00,然后测定取代苯甲酸的电离 常数,即可确定一系列取代基的取代基 常数σ: σ= lg(KX/K0) = lgKX — lgK0 = pK0 —pKX 即 取代基常数σ是苯甲酸和取代苯甲酸的 pKa 之差。
ArCH2COOH ArCH2CH2COOH ArOH
ArCH2COO- + H+
( 水) ( 水)
ArCH2CH2COO- + H+ ArO- + H+ ( 水)
ArNH3+
ArCH2NH3+
ArCOOEt + OH-
ArNH2 + H+
( 水)
( 水)
ArCH2NH2 + H+
1.05 2.61 1.00 -1.31 -4.48 -3.21
RCOOC2H5 + OH
-
k
RCOO- + C2H5OH
RCOOH + H2O
Ka
RCOO- + H3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