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实验及研究方法 (2)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理过程的科学。
在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中,有许多常用的方法。
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研究方法:
1. 细胞培养:将细胞从其天然环境中分离出来,并在实验室中以适当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胞。
细胞培养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对细胞进行控制和观察。
2. 显微镜观察:使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和运动。
光学显微镜可以用来观察活细胞,而电子显微镜则能够提供更高分辨率的细胞图像。
3. 免疫细胞化学:使用特异性抗体与细胞中的特定蛋白质结合,然后通过染色或荧光探针,观察并分析这些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分布和表达水平。
4. 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PCR、DNA克隆、基因测序和蛋白质表达等技术,可以用于研究细胞中的基因和蛋白质。
5. 细胞色素分析:利用生物化学检测方法,测定细胞内特定生物分子的含量和代谢活性,以研究细胞功能和代谢过程。
6. 分离和纯化细胞器:通过细胞破碎和离心技术,将细胞内不同的细胞器分离和纯化出来,以研究它们的结构和功能。
7. 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可以对细胞中的基因进行精确编辑和改变,以研究基因对细胞功能的影响。
8. 活体成像:利用荧光探针或标记的蛋白质,观察和记录活细胞的动态变化,如细胞分裂、运动和细胞内信号传导等。
以上只是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些常见方法,实际研究中可能还会使用其他特定的技术和方法,具体取决于研究的目的和需要。
细胞生物学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细胞生物学的实验方法和技术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结构、功能和生命活动的学科,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命的起源和本质。
在细胞生物学领域,实验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获取丰富的数据和信息。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方法和技术。
1. 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是一种将细胞放置在含有营养物的培养基上的实验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被应用于很多方面,例如研究基因表达、病理生理学和新药发现等领域。
细胞培养通常要求细胞处于可能生长和分裂的特定生长条件下,培养基的配方和组成要根据细胞类型进行调整。
2. 免疫荧光染色免疫荧光染色是一种将抗体特异性地与待检测蛋白质结合,然后用荧光染色剂标记抗体的实验方法。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检测蛋白质的组织学定位、蛋白质相互作用和细胞信号传导等方面的研究。
3. 细胞色素c释放实验细胞色素c释放实验是通过检测细胞色素c的释放来检测细胞凋亡状况的实验方法。
这种实验需要将细胞暴露在合适的刺激条件下,然后收集细胞,用针头机械破碎并分离出线粒体,接着用色素c检测试剂。
此方法可以被应用于癌症治疗、新药研发和基础细胞生物学研究等领域。
4. 网格溶解实验网格溶解实验是一种检测细胞侵袭和扩散能力的实验方法,常用于研究细胞恶性生长、转移和肿瘤治疗等领域。
这种实验需要在培养皿中放置一层含有孔的膜,将预处理好的细胞悬浮在孔上方的区域,然后留置一段时间等待细胞穿过孔隙层次,最后收集并处理细胞样本,通过各种方式检测细胞侵袭和扩散的情况。
5. 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实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实验是一种检测蛋白质互相作用的实验方法。
这种实验有几种方法,包括酵母对二杂交法、共免疫沉淀法和化学交联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机制,为研究信号转导、基因表达和疾病机理等领域提供参考资料。
以上是几种常用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方法和技术。
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独特的适用范围和步骤,研究者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
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班级:生科142姓名:旷江学号:10143131组号: 2小组成员:旷江、韦立尧、莫霞指导老师:范立强、李鹏飞华东理工大学应用生物学系摘要本次细胞生物学实验通过细胞形态与结构的观察技术,细胞化学,细胞生理,细胞培养与分析,细胞周期分析,细胞成分分离与分析,细胞增殖与染色等技术对动植物细胞进行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细胞生理过程的研究、细胞培养与细胞分析、细胞冻存与复苏等,以此来研究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各种生命规律。
关键词:细胞增殖、细胞染色、冻存复苏、生理过程、形态结构AbstractThe cell biology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by cell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observation technique, cytochemistry, cell physiology, cell culture and analysis, cell cycle analysis, cell fractionation and analysis, cell proliferation and staining. Observation of cell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cell culture and cell analysis, cell cryopreservation and resuscitation, in order to study the structure of animals and plants, functions and a variety of laws of life.Key words: cell proliferation, cell staining, cryopreservation,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morphological structur目录第一章综述 (1)1.1实验目的 (1)第二章实验原理 (2)2.1实验流程和应用实验方法 (2)2.2细胞器活体染色与显微观察 (2)2.3细胞骨架的观察 (3)2.4细胞冻存复苏 (3)2.5细胞冻存复苏活力检测 (3)2.6哺乳动物细胞的基因转染 (4)2.7细胞凋亡诱导和分析 (4)第三章实验仪器及试剂 (6)3.1实验仪器 (6)3.2实验试剂 (6)第四章实验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动物细胞融合【实验目的】⒈了解动物细胞融合的常用方法。
⒉学习化学融合的基本操作过程。
⒊观察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细胞的行为和变化。
【实验原理】细胞融合是指在自发或者诱导条件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细胞合并为双核或者多核细胞的过程。
目前人们已经发现有很多方法可以诱导细胞融合,包括病毒诱导融合、化学诱导融合和电激诱导融合。
⒈病毒诱导融合仙台病毒、牛痘病毒、新城鸡瘟病毒和疱疹病毒等可以介导细胞的融合。
这类病毒的被膜中含有融合蛋白,可介导病毒和宿主细胞融合,同时也可介导细胞与细胞的融合。
用紫外线灭活后,这些病毒即可诱导细胞发生融合。
⒉化学诱导融合很多化学试剂能够诱导细胞融合,如聚乙二醇(PEG)、二甲基亚砜、山梨醇、甘油、溶血性卵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等。
这些物质能够改变细胞膜脂质分子的排列,在去除这些物质之后,细胞膜趋向于恢复原有的有序结构。
在恢复过程中相接触的细胞由于接口处脂质双分子层的相互亲和与表面张力,细胞膜融合,胞质流通,发生融合。
化学诱导方法,操作方便,诱导融合的概率比较高,效果稳定,适用于动、植物细胞,但对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
PEG是被广泛使用的化学融合剂。
⒊电激诱导融合包括电诱导、激光诱导等。
其中,电诱导是先使细胞在电场中极化成为偶极子,沿电力线排布成串,再利用高强度、短时程的电脉冲击破细胞膜,细胞膜的脂质分子发生重排,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两细胞发生融合。
电诱导方法具有融合过程易控制、融合概率高、无毒性、作用机制明确、可重复性高等优点。
【实验用品】⒈材料鸡血红细胞。
⒉试剂50%PEG、Hank’s溶液(pH7.4)、Alsever’s细胞保存液、0.85%氯化钠溶液。
⒊器材正置显微镜、离心机、离心管、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注射器等。
【实验步骤】⒈鸡血红细胞的制备和保存用无菌注射器先吸入Alsevers溶液1ml,再从鸡翼下静脉取血0.5~1ml,取出后放入刻度离心管中,再加入2~3mlAlsevers溶液,使总量为4~5ml,混匀并封口,置于4℃冰箱内。
细胞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和方法
细胞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和方法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遗传和分子机制,对于理解生命的本质、疾病的发生和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细胞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和方法,包括细胞培养、荧光显微镜、免疫染色、蛋白质电泳和PCR等。
一、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是细胞生物学中最基本的实验技术之一,它是将细胞放入含有营养物质、生长因子和抗生素等的培养基中,使其在适当温度、湿度和CO2浓度下生长、增殖、分化或转化的过程。
细胞培养的方法非常丰富,可以根据细胞来源、类型、培养条件等进行分类,常用的有原代培养、细胞系、肿瘤细胞和原生动物等。
细胞培养可以用于研究细胞形态、生长特性、细胞周期、信号转导和基因调控等方面,也是制备疫苗、生产蛋白质和细胞治疗等方面的基础技术。
二、荧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是一种利用荧光探针和激光光源来照射样品并检测荧光信号的显微镜,在细胞生物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荧光探针可以有机会或无机盐的形式存在,它们可以与细胞的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结合并发生光学反应,发射出荧光信号。
荧光显微镜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多重标记和实时成像等优点,可以用于研究细胞形态、结构、功能、互作和代谢等方面,还可以用于细胞追踪、基因表达、蛋白质定位和药物筛选等方面。
三、免疫染色免疫染色是一种利用抗体与特定抗原相结合来检测或定位生物分子的技术,在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中广泛应用。
抗体是由 B 细胞产生的一类蛋白质,它可以通过特异性与异物(如细胞表面抗原、蛋白质、核酸等)结合,从而实现对它们的检测和定位。
免疫染色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法,前者是将荧光染料或酶标记直接连接在一级抗体上,后者是将荧光染料或酶标记连接到二级抗体上,再与一级抗体结合来增强信号。
免疫染色可以用于鉴定细胞类型、检测蛋白质表达、定位细胞器、分析信号通路和检测抗体反应等方面。
四、蛋白质电泳蛋白质电泳是一种利用电场和凝胶电泳技术来分离和检测蛋白质的方法,在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细胞生物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活动特征。
而现代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却是非常多样化的。
一、细胞培养技术细胞培养技术是现代细胞生物学最重要的实验手段之一。
它可以用来研究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和死亡等基本生物学过程,同时也可以用来筛选和测试新药物。
在细胞培养方面,流行的方法包括传统的水平指向法、悬浮式培养法、三维培养法等。
其中,三维培养法是比较新的技术,它可以用来模拟体内的三维环境,提高细胞培养的成功率。
二、显微镜技术显微镜是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标,可以使用不同的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用于观察细胞表面结构和细胞内分子分布,而电子显微镜用于观察细胞的内部结构和纳米级别的分子组成。
与传统显微镜相比,近年来兴起的超分辨率显微镜则更加革命性。
超分辨率显微镜可以在纳米级别下观察细胞内部的生物活动,这种技术又被称为“光学雷达”。
三、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能够修改基因的方法,它可以用于研究某些基因在细胞生物学中的作用。
最著名的一种基因编辑技术是CRISPR/Cas9,它可以精确地切割DNA序列,进而实现基因的精准编辑。
基因编辑技术的核心技术是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基因编辑技术的加速发展。
同时,这些技术也正在被用于战胜某些遗传疾病。
四、蛋白质组学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是一种研究细胞内蛋白质分布、结构和功能的技术。
目前,主要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包括蛋白质电泳、蛋白质质谱和蛋白质芯片技术等。
在这些技术中,蛋白质质谱技术是一个较为常用的技术。
蛋白质质谱技术可以快速而准确地识别和定量细胞内蛋白质。
它可以被用作生物医学和生命科学的研究手段,推动蛋白质研究的发展。
总之,在现代细胞生物学研究中,许多方法都得到了迅速发展。
这些方法的应用广泛,它们推动着细胞生物学的不断前进。
未来,我们相信这些工具将继续提高我们对细胞结构、功能及疾病机制的认识。
细胞生物学的实验方法与技巧
细胞生物学的实验方法与技巧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科学领域。
在细胞生物学中,实验方法和技巧是非常关键的。
细胞生物学的实验技术涉及到多种技术和方法,包括细胞培养、细胞分离、荧光显微镜、分子生物学等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详细讨论细胞生物学中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一、细胞培养技术细胞培养技术是研究细胞生长、增殖、衰老等生理状态的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
细胞培养技术通常需要使用一个适宜的培养基,该培养基还需要添加适当的营养物质和培养物质。
在培养细胞时,需要注意适宜的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含量等因素,这些因素可以影响细胞的状态和生命活动。
另外,在细胞培养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细胞的寿命、细胞的死亡、菌污染等问题。
为避免这些问题,需要在实验中采取一些必要的预防措施。
例如,可以使用无菌操作技术,采用CDMF等杀菌剂消毒培养器、培养器中的培养物料,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细胞因菌污染而死亡。
二、细胞分离技术细胞分离技术是研究细胞的单个特性、形态和功能的一种技术。
在实验中需要利用细胞分离技术来获得一定数量的单个细胞。
细胞分离技术有多种方法,包括分离器分离、离心分离、胶体分离和酶消化等,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
其中,酶消化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细胞分离方法,通过加入一定量的酶,将组织内的胶原纤维、纤维素及其他基质物质消化掉,从而获得单个细胞。
在酶消化实验中,需要根据不同细胞类型、不同组织、不同生长状态等因素进行调整,以获得最佳效果。
三、荧光显微镜技术荧光显微镜技术是一种广泛用于生物学和生命科学中的高级显微镜技术。
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荧光显微镜技术是最常用的技术之一,因为它可以用来标记和检测细胞内的各种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酶等。
在荧光显微镜实验中,使用的荧光探针要与待检测的细胞相匹配,例如,使用荧光染料DPH来探测细胞内外膜分子的相互作用。
同时,还需注意荧光显微镜的光源选择、荧光图像的采集和分析等问题,以获得高质量的研究数据。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3篇)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3篇)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精选3篇)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篇1一、实验目的:1、掌握显示细胞中过氧化物酶反应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3、掌握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检测方法二、实验原理:1、细胞内的过氧化物酶能把许多胺类氧化为有色化合物,用联苯胺处理标本,细胞内的过氧化物酶能把联苯胺氧化为蓝色的联苯胺蓝,进而变为棕色产物,因而可以根据颜色反应来判定过氧化物酶的有无或多少。
中间产物蓝色联苯胺是不稳定的,无需酶的参加即可氧化为棕色化合物。
2、细胞凋亡是指细胞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遵循自身的程序,自己结束其生命的过程。
它是一个主动的、高度有序的,基因控制的,一系列酶参与的过程。
3、凋亡细胞形态学特征是:体积变小,细胞质浓缩;细胞核发生染色质凝聚和聚集于核膜周围(边缘化);细胞膜有小泡状形成;晚期细胞膜内陷形成大小不同的凋亡小体;根据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进行显微观察是检测细胞凋亡的一种直观、可靠的方法。
三、实验步骤:细胞中过氧化物酶的显示1、在载片上滴一滴PBS缓冲液;2、取骨髓细胞:用断颈法处死小鼠,立即剪取后肢,去除肌肉,剥出后肢股骨,剪开股骨一端,用牙签尖的一端插入剪开的小孔中,抠取少许骨髓细胞置滴有PBS的载片上;3、涂片:用另一玻片将骨髓细胞沿一个方向涂布推开,室温晾干;4、媒染:在涂片上滴0.5%硫酸铜液,以盖满涂片为宜,处理30秒-1分钟。
5、倾去硫酸铜液,直接滴入联苯胺混合液反应6分钟(以盖满涂片为宜)6、清水冲洗,番红复染2min。
7、镜检:清水冲洗,室温晾干,先低倍镜下观察,后换高倍镜下观察(油镜100_)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检测与观察吉姆萨染色:1、取细胞爬片置于小培养皿中(有细胞面朝上)2、生理盐水轻轻漂洗细胞3、95%乙醇固定5min4、PBS缓冲液洗2次5、吉姆萨染色液染色5min6、蒸馏水轻轻洗去染液7、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吖啶橙染色:1、取细胞爬片置于小培养皿中(有细胞面朝上)2、生理盐水轻轻漂洗细胞3、甲醇:冰醋酸(3:1)固定5min4、PBS缓冲液洗2次每次1min5、0.01%吖啶橙染色液在避光环境下染色5min6、蒸馏水轻轻洗去染液6、选用蓝光激发滤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细胞培养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和过程2. 观察细胞生长和分化的现象3. 掌握细胞培养的实验技术和方法实验原理:细胞培养是一种将生物体细胞从其原始生存环境中分离出来,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培养的技术。
这种技术对于研究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药物筛选等学科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将通过观察细胞生长和分化的现象,加深对细胞培养技术的理解。
实验材料:1. 人体皮肤细胞2. 培养基(包含血清、抗生素、氨基酸、维生素等)3. 塑料瓶(培养皿)4. 显微镜5. 记录表实验步骤:1. 取适量人体皮肤细胞,用胰蛋白酶消化,使其从组织中分离出来。
2. 将细胞接种到塑料瓶(培养皿)中,加入适当浓度的培养基。
3. 将塑料瓶(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定期观察并记录细胞生长和分化的现象。
4. 在合适的时间点,使用显微镜拍照记录细胞生长和分化的过程。
5. 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和图片,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我们观察到皮肤细胞在培养基中开始贴壁,并逐渐生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细胞开始出现分裂,形成相互连接的细胞团。
一些细胞逐渐伸展成梭形或扁平形,呈现出典型的贴壁生长形态。
在某些区域,我们观察到细胞开始分化为两种不同形态的细胞群,一种呈圆形或椭圆形,另一种呈多角形。
这些现象表明细胞已经开始分化。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细胞确实可以在体外条件下贴壁生长并增殖。
这证明了细胞培养技术的可行性。
2. 细胞分化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在本实验中得到了证实。
这说明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
3.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无菌操作和适宜的培养条件,以确保细胞的存活和正常生长。
此外,不同种类的细胞可能需要不同的培养条件,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针对具体细胞类型进行实验。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和过程,观察了细胞生长和分化的现象,并掌握了细胞培养的实验技术和方法。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结构、功能和行为的科学学科。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研究细胞生物学可以帮助我们揭示生物体内部的复杂机制,并对疾病的发生和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
在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中,有许多重要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下面将介绍几种主要的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1. 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是一种最基本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方法。
它通过在培养基中提供适当的营养物质和条件,使细胞在体外生长和繁殖。
细胞培养可以用于研究细胞的生理功能、生长和分化等过程。
2. 细胞染色:细胞染色是观察和研究细胞结构和组成的重要方法。
常用的细胞染色方法包括荧光染色、核酸染色、蛋白质染色等。
例如,核酸染色可以使用荧光染料如荧光素染色DNA,观察细胞的染色体结构和DNA复制过程。
3. 细胞分离与纯化:细胞分离与纯化是将混合细胞群体中的细胞单独分离出来并获得纯净的细胞群体的方法。
常用的细胞分离与纯化方法包括离心、差速离心、密度梯度离心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获得纯净的细胞样本,便于后续的分析和实验。
4. 细胞显微镜观察:细胞显微镜观察是研究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
通过使用显微镜,研究者可以观察到细胞的内部结构和细胞器。
随着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发展,观察细胞的分辨率和细节越来越高。
5. 免疫学技术:免疫学技术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常用的免疫学技术包括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术、免疫沉淀等。
这些技术可以用来检测和定量细胞表面标记物、细胞内蛋白质和核酸等,以研究细胞的功能和代谢过程。
6. 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是研究细胞基因表达和遗传信息的重要工具。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PCR、蛋白质电泳、蛋白质质谱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研究者检测和分析细胞中的DNA、RNA和蛋白质等分子成分,以了解细胞基因表达和调控的机制。
7.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已经成为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
细胞生物学实验课件实验课件2
注意:水解是本实验成败的关键之一。 重要的是温度,应保持在60±0.5℃之间。如果温 度过高或时间过长,造成水解过度,糖与醛基之间的键被 破坏,醛基流失到水解液中,不能呈现颜色反应。
1.用carnoy固定液固定的鱼肝脏切片; carnoy液:(纯酒精:冰醋酸:氯仿=6:1:3) 2.显微镜、恒温水浴锅、温度计、镊子、香柏油, 擦镜纸,盖玻片; 3. Schiff试剂、1mol/L盐酸、1%亮绿、酒精、二甲 苯、 亚硫酸水(洗涤剂): 在200ml蒸馏水中,加入 10ml 1N HCl 和10ml 10%偏亚硫酸氢钠水溶液 (或1.0g固体)。此液在临用前配制。
注意:时间切忌过长,以免染色过深,影响对DNA的观察。
11、水洗、脱水与封片 用蒸馏水洗两次,每次5 min,再经过30%, 50%,70%,85%,95%,100%(Ⅰ),100% (Ⅱ)的酒精各3~5分钟;二甲苯透明Ⅰ和Ⅱ, 各8~10 min。中性加拿大树胶封片。 12 镜检
五、实验结果
细胞核中的DNA呈鲜亮的紫红色反应,细 胞质被亮绿复染成绿色,核仁通常为负反 应。 -反映出DNA存在的部位 -从颜色反应的深浅,可以判断DNA的相对 含量。
四、实验步骤
1、取材和固定: 取材要小,一般以2-3mm的厚度为宜, 固定剂通常用Carnoy溶液,固定后放4℃ 冰箱中4-6小时。 2、脱水:依次经过95%酒精两次(每次20-30 min); 100%酒精两次(分别用30min、 40min)。
3、制片 二甲苯透明,石蜡包埋,切片6-7 µ m,明 胶贴片,烘干。在贴片时应加入1-2滴10% 甲醛予以固定,否则很易脱片。 4、脱蜡 (本次实验开始) 将制片经二甲苯Ⅰ(20 min)和二甲苯Ⅱ (10 min)将石蜡脱净,再经过100%, 95%,85%,70%,50%,30%的酒精各 8~10 min, 最后放入蒸馏水中5~10 min。
细胞生物学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在光学显微镜下识别细胞和细胞器的形态结构, 掌握生物绘图的方法。
实验原理
仁归 1 入 /rvA 勹尸``
细胞在形态上是多种多样的, 有球形、椭圆形、扁平形、立方形、梭形、星
形等。虽然细胞的形状各异,但是它们却有共同的基本结构特点.都由细胞膜(动
物)、细胞壁(植物)、 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 如线粒体、 高尔基体、中心体、核仁、染色体等, 一般经过一定固定染色处理后, 大多数在
方法与步骤
剪取 一 小块红辣椒, 用小刀小心刮除果肉,留下 一 层极薄的表皮,放在载玻
片上, 滴一滴水, 盖上盖玻片后观的胞间连丝。
实验三 细胞膜的通透性
实验目的
了解相对分子质量、脂溶性大小、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溶液对细胞膜透性的影 响。
实验原理
细胞膜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必须保持自身的稳恒状态,才能生存。细胞膜 允许一些物质通透,又能降低甚至阻挡另 一些物质的通透, 所以细胞膜具有选择 通透性。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膜,当细胞处千低渗液环境时,水分子大量渗 到细胞内,使细胞膨胀、进而破裂,血红蛋白释放到介质中,由不透明的红细胞 悬液变为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这就是溶血现象,溶血现象可作为测量物质 进入红血细胞速度的一种指标。
6. 在制好的密度梯度上小心地沿离心管壁加入 0.4 mL 上清液。 7. 严格平衡离心管, 份量不足的管内轻轻加入少量上清液。 8. 用水平转头离心 8000r/min, 20 min。 9. 取出离心管, 可见叶绿体在密度梯度液中间形成带, 用滴管轻轻吸出滴千载
玻片上, 盖上盖玻片, 显微镜下观察。 还可用荧光显微镜观察。 作业 1. 分离的叶绿体是否纯净?试分析原因。 2.匀浆介质为什么选用 0.25mol/L 庶糖?匀浆在低温下快速进行是何道理?
Chapter2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15
实验原理
波长(颜色) 振幅(亮度) 相差(看不见的)
相差显微镜的环状光栏和相板(phase plate)能使活细 胞或末经染色的标本中各部分的折射率或厚度的微小差异, 产生相位差,然后利用光的衍射和干涉的原理,把相差变 成振幅(明暗)之差,使人的肉眼能够辨认出来。
16
相板
价键,从而将邻近的蛋白质分子牢固地交联在一
起。
23
2. 包埋和切片(embedding and sectioning)
• 包埋:通常用液态的石蜡或树脂做包埋剂,使之渗入整块 组织,使之硬化成固体的包埋块。
• 切片机切割包埋块,制备成薄切片。适用于光学显微镜观 察的切片厚度为 l~10 μm。
24
3. 染色(staining)
环状光阑
17
18
暗视野显微镜(dark field microscope)
• 利用特殊的聚光器使照明光线不能进入物镜被放 大,在黑暗的背景下呈现明亮的像。这种特殊的 照明方式,使反差增大,分辨率提高。
• 用途:用以观察未经染色的活体或胶体粒子。 • 特点:主要观察的是物体的轮廓,分辨不清内部
的微细结构。
19
20
倒置显微镜(inverted microscope)
• 物镜与照明系统的位置颠倒过来。 物镜置于载物台之下, 光源位于载物台的上方。
• 集光器与载物台之间的工作距离提高, 可以放置 培养皿、培养瓶等容器, 直接对培养的细胞进行 照明和观察。
21
22
2.1.3 光学显微镜的样品制备
1. 样品的固定(fixation)
• 目的:给细胞的不同组分带上可区别的颜色特征。 • 苏木精(hematoxylin):核酸 • 伊红(eosin):细胞质 • 苏丹染料(Sudan dyes):脂肪
细胞生物学研究及其实验技术
细胞生物学研究及其实验技术细胞生物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细胞及其功能、结构和互动关系。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物单位,掌握和深入研究细胞生物学对于深入了解生命现象至关重要。
在现代生物科学中,细胞生物学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各种相关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与创新。
一、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概述细胞生物学研究内容包括细胞形态结构与功能、细胞分裂及其调控、细胞信号转导等,其研究领域涉及细胞生理学、细胞遗传学、细胞信号学等学科。
在细胞生物学中,细胞分裂与分化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研究这些过程有助于深入了解生命现象的基本规律。
二、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的介绍1. 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是现代细胞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它是将细胞放在体外培养基中,使其继续增殖和分化的过程。
细胞培养技术可以使用普通培养基、透明膜、支架等多种方式进行,在细胞生物学、细胞工程、药物筛选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2. 荧光显微镜技术荧光显微镜技术是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之一。
通过对不同荧光染料的使用和荧光蛋白标记,可以研究细胞形态结构、分子运输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等现象,同时荧光显微镜技术的高分辨率特点有助于观察亚细胞结构的变化。
3. 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是一种新兴的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它通过对细胞进行染色、分选和检测等技术,结合计算机分析,可以间接地了解细胞生命活动的变化和调节过程。
相比于其他细胞分析技术,流式细胞术具有比较快速、高通量的特点。
4. 细胞电生理学细胞电生理学是通过对细胞和神经元的电位进行测量,掌握细胞膜离子通道的结构、功能和调控机制等,还可以研究细胞电位计算、神经反应、神经元传递等课题。
这些研究对于解决诸如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相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三、发展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细胞生物学研究也不断拓展和深入。
它们的研究成果为生物医学工程、新型治疗方法、高效筛选药物等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此外,由于细胞是生命现象的最基本单位,对于深入了解自然界和整个生命过程,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
细胞生物学及其研究方法
细胞生物学及其研究方法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是构成生物体的组成部分。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及其在生物体中的作用的学科。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显微术、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工程、细胞培养和细胞成像等。
显微术是研究细胞生物学的起点。
早在17世纪,荷兰科学家安东尼·范·莱文虽然没有能看到活细胞,但是用普通显微镜可以看到大量的组织细胞。
随着显微告诉的不断升级,人们可以越来越清晰的观察到细胞的变化。
后来,人们发现了两种新的显微方法:电子显微术和荧光显微术。
电子显微术是采用电子束代替了可见光束,可以提供比普通光学显微镜更高分辨率的细节,可以看到细胞更小的结构,如各种病毒、某些蛋白质和酶等细胞器,能够帮助细胞生物学家研究细胞结构的形态、成分及其内部组成。
而荧光显微术则是一种主要用于显示细胞中蛋白质、细胞器等分子的成像方法。
在荧光显微术中,将染色体、生物标记物标记上荧光染料,再用启动器在激发荧光染料后引诱波长,并从接收信号孔中分离荧光。
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是另外一个用于研究细胞生物学的方法。
分子生物学是指用分子方法研究细胞的生物学性质的学科。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生物化学和遗传工程的进步。
现在,分子生物学通过逆转录聚酰酶(RT-PCR)、互补DNA技术(reverse genetics)、DNA测序、GeneChip技术等方法,已经能够用细胞DNA的序列来推断细胞的含义、生命特征和进化历程等。
细胞培养是指在特定的药品、培养液、温度、湿度等条件下,培养细胞,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遗传转录特性。
细胞培养在许多实验中是令人难以替代的手段,特别是细胞生物学和生物技术方面。
常常的,研究人员需要在特定的培养液中,进行细胞培养,并通过增减试剂、药品和调整细胞的生物环境,来探究细胞的各种生物学变化及分子内部组板。
----------最后,细胞成像是指通过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等设备来获取细胞的图像。
细胞生物学实验--设计性实验方案--二组
设计性实验方案课程名称细胞生物学题目名称 DNA的原位显示专业生物科学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时间邯郸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说明一、实验设计的目的实验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初步训练学生获得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
通过实验设计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课题的能力,为毕业论文的开展,以及今后从事生产、教学、科研等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验设计的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提出与专业、课程有关的课程设计题目。
命题要求既有代表性,又有实际意义。
2、设计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应说明此项研究在生产实践上或对某些技术进行改革带来的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
有的课题过去曾进行过,但缺乏研究,现在可以在理论上做些探讨,说明其对科学发展的意义。
(2)国内外同类研究的概况综述。
在广泛查阅有关文献后,对该类课题研究已取得的成就与尚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综述并提出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3)课题研究方案: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研究内容要重点突出;研究方法要具有科学性、先进性;技术路线有清晰。
(4)研究的预期结果和创新性。
3、格式要求(1)表格内容,字号用小4号,中文字体用宋体,英文字体、数字用Times New Roman;(2)正文字数1500字以上。
4、内容要求(1)立题依据充分(实验目的明确、意义定位准确,对拟解决的问题有合理预测,对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全面);(2)研究方案(包括实验的技术路线、实验的进程安排、具体操作过程、设立的实验指标和指标的检测手段)可操作性强;(3)实验结果的记录及分析方法可行性强;(4)对实验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有正确预测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5)经费预算合理;(6)附有5篇以上主要参考文献。
三、实验设计题目(自拟)一、选题依据(拟开展研究项目的目的、意义)实验目的1、掌握孚尔根反应和Brachet反应的原理。
2、掌握孚尔根反应和Brachet反应显示细胞内DNA的方法。
细胞生物学实验文档
实验小鼠巨噬细胞吞噬的观察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小鼠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的实验,了解巨噬细胞对异物吞噬的原理和功能。
了解吞噬在机体非特异免疫中的重要作用。
二、实验原理:高等动物体内的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具有吞噬的功能。
它们广泛分布在组织和血液中,在机体的非特异免疫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病原微生物或其他异物侵入机体时,能招引巨噬细胞,而巨噬细胞又具有趋化性,它通过产生活跃的变形运动,主动向病原体和异物移行聚集,首先把异物吸附在细胞表面,随之,吸附区域的细胞膜向内凹陷,伸出伪足包围异物,并吞入胞质,形成吞噬泡,继而在细胞质中的初级溶酶体与吞噬泡融合,形成吞噬溶酶体,把病原体杀死,异物消化分解。
三、实验仪器、材料和试剂(1)仪器、用具:显微镜、、解剖盘、注射器、吸管、载玻片、盖玻片。
(2)材料:小鼠(体重20g左右),鸡血。
(3)试剂:6%淀粉肉汤(含0.3%台盼蓝)。
四、方法与步骤(1)实验前24h,每天给小白鼠腹腔注射6%淀粉肉汤(含台盼蓝)1ml。
(2)实验时,再往腹腔内注射1ml1%鸡红细胞悬液,并轻柔腹部,使鸡红细胞悬液分散。
(3)20-30min后,用脊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右手抓住鼠尾,用力向后拉,左手拇指与食指同时按住鼠头,使脊髓与脑髓间断开致死)。
(4)迅速剖开腹腔,用未装针头的注射器或吸管吸取腹腔液。
(5)取一张干净的载玻片,滴一滴腹腔液,制成血涂片,盖上盖玻片,显微镜下检查。
四、作业:绘图示出所观察到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各种形态。
实验糖类的细胞化学——PAS反应——过碘酸席夫反应(PAS)显示糖原等多糖物质一、实验目的:掌握细胞中糖类物质的鉴别方法,了解糖类物质在细胞中的分布和形态。
二、实验原理:在石蜡切片中,低分子糖和单糖、双糖已在固定和脱水过程中消散,因此在石蜡切片中只含有高分子的糖和糖原、粘多糖、粘蛋白、糖蛋白等。
高聚物质有自由的醛根,所以不能直接采用醛基反应鉴定,糖中的醛基必须在某些氧化剂和水解剂的作用下才能露出。
细胞生物学实验二 脂类细胞化学—山东大学苏丹Ⅲ染色法
实验二脂类细胞化学——苏丹Ⅲ染色法13生物基地 201300140059 刘洋 2015-03-16同组者:吕赞孙佳孟何娟一、实验目的1.了解脂肪染色的原理以及脂类标本制片的原理。
2.学习用苏丹Ⅲ染色脂肪细胞的方法。
3.学习用断头法处死小白鼠以及小白鼠的解剖方法。
二、实验原理脂类包括的范围很广,有单纯脂、复合脂、衍生脂等。
脂肪是体内储存能量和供给能量的重要物质,根据其性质可以分为中性脂肪、脂肪酸、胆固醇、鞘磷脂等。
很多细胞都含有脂肪,游离状态的脂肪呈小滴状悬浮于细胞质内,比较显著的如肝细胞。
脂肪小滴可以集合,将细胞质及细胞核挤到一旁,如脂肪细胞。
脂肪不溶于水,易溶于浓乙醇、苯、氯仿和乙醚等,因此制作脂类标本一般不用石蜡切片,而用冰冻切片或者铺片法以保存脂类,固定多用甲醛类固定液。
其染色方法有脂溶性染料显示法、化学显示法和特异染色法等。
脂溶性染料显示法利用苏丹染料中的苏丹III、苏丹IV、苏丹黑或者苏丹红等溶于脂类,苏丹染料是偶氮染料,它对脂类的显示是一种简单的物理变化。
使用时,要注意选择溶剂,要求既要溶解苏丹染料,又不溶掉脂肪。
苏丹染料是一种脂溶性染料,易溶于乙醇但更易溶于脂肪,所以当含有脂肪的标本与苏丹染料接触时,苏丹染料即脱离乙醇而溶于该含脂肪结构中而使其显色。
用锇酸固定的脂肪不溶于无水乙醇、二甲苯等类似的液体,可用于石蜡切片,但是脂肪的标本一般不用石蜡切片或火棉胶包埋,而用如下方法:(1)冰冻切片;(2)明胶包埋冰冻切片;(3)铺片法。
三、实验材料和用品1.材料小鼠肠系膜。
2.试剂苏丹Ⅲ染液,70%乙醇溶液,甲醛钙。
3.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胶头滴管,镊子,剪刀,解剖盘。
四、实验步骤1.断头法处死小白鼠,置于解剖盘中,剪开腹腔,用镊子提起小肠将盖玻片紧贴于肠系膜,在肠系膜的另一侧盖一盖玻片,将肠系膜连同小肠一同剪下。
2.滴加甲醛钙于有标本的载玻片处,使标本润湿,固定20分钟。
3.吸蒸馏水滴入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冲洗,用滴管不断吸去液体以去除固定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课程考核试卷(适用于课程论文、提交报告)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及研究方法教师:宋关斌姓名:学号:专业:生物学类别:学硕上课时间:年月至年月考生成绩:卷面成绩平时成绩课程综合成绩阅卷评语:阅卷教师(签名)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制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2014级硕士生《细胞生物学实验及研究方法》课程考核1.试结合你感兴趣的领域,以某种细胞为研究对象,依据本学院的实验条件设计一个1年期的小课题。
请简述立题依据和拟选取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0分)答:目前癌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中肺癌的发病率更是居高不下,因而以人肺癌细胞A549为研究对象。
立题依据: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是一种作用十分广泛的真核细胞转录因子。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核因子-κB (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活化能够调节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由肿瘤细胞分泌,能够分解细胞外基质中的Ⅳ型胶原。
肿瘤细胞在侵袭的过程中必须穿过富含Ⅳ型胶原的细胞外基质,才能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因此MMPs 在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但是对于NF-κB 活性的改变对肺癌细胞株A549 细胞侵袭能力是否也有影响,目前尚无相关研究报道。
研究内容:用表达IκBα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IκBα转染体外培养的A549 细胞,以抑制A549 细胞的NF-κB 活性,观察NF-κB活性降低A549 细胞侵袭能力以及对MMPs 表达的影响。
研究方法:①构建表达NF-κB 抑制物α同分异构体(inhibitor of NF-κB,αisoform,IκBα)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IκB α。
②体外培养A549 细胞,分为未转染组(不转染质粒)、转染pcDNA3.1(+)组、转染pcDNA3.1(+)/IκBα组,分别转染相应的质粒。
③应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IκBα的表达情况,应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electrophoretic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检测各组细胞NF-κ B 的活性,应用Transwell 侵袭小室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能力,应用RT-PCR 方法检测各组细胞MMP-2、MMP-9 的mRNA 水平,应用明胶酶谱法检测各组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 (matrixmetalloproteinase-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活性。
2.你认为近几年在细胞生物学研究领域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技术?简述其原理和应用价值?(20分)答:①在蛋白质的检测方面,2012年年底《Nature Method》中提到了一种基于质谱的定向蛋白质组学技术-SATH(Sequential Windowed Acquisition of all Theoretical fragment ions,SWATH)技术。
原理:SWATH技术根据待分析的目标蛋白氨基酸序列,选择对应的蛋白质特异性肽段及蛋白质特异性肽段对应的高响应子离子,最后用高响应子离子的信号强度来反映该蛋白质的表达丰度。
此方法将原来用的普通三重四级杆质谱仪进行改造,用一个高分辨率的TOF质量分析器代替第三个低分辨率的三重四级杆(即四级杆飞行时间杂交质谱仪),并连续运行32个25Da 宽的离子分离窗口,对每个窗口内的离子进行全碎裂。
利用碎片离子谱图库来挖掘,碎裂多肽二级谱中特定多肽的特征碎片离子,进而实现了对多肽的同时鉴定和定量。
应用价值:SWATH技术是一种不依赖数据采集的质谱分析技术,质谱仪在不需要考虑信号强度的情况下也可以对复杂的肽段离子进行分选,然后再与数据库中已有的肽段数据进行比对就可以得出特定肽段的信息。
因此,此技术可以摆脱免疫方法对抗体的依赖,同时连续运行32个25Da 宽的离子分离窗口使得其具有高通量和高灵敏度。
②RNA干扰技术。
原理:简单的说是利用一些小的双链RNA(DsRNA)来高效特异性阻断体内特异基因的表达,并促使mRNA降解,从而诱使细胞表现出特定基因表型的缺失。
首先dsRNA 经过一种核酸酶III类似的RNA 内切酶Dicer 作用, 把dsRNA 链酶切成长约21到25nt 的dsRNA 链,即siRNA, siRNA 和另一些尚未完全确认的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RNA 诱导沉默复合物( RNA- inducing silence complex, RISC) 。
RISC再识别, 结合与siRNA 中的反义链互补的mRNA。
RISC 具有核酸酶的功能, 在结合部位切割mRNA,被切割后的断裂mRNA 随即降解, 从而使该基因的表达受抑。
应用价值:依据RNA 干扰现象, 科学家建立了RNA 干扰技术, 即人为设计合成针对某特定基因序列的dsRNA来关闭或抑制该基因的表达。
它可有效地将靶基因的表达水平降到一个低的水平, 甚至于完全的清除。
RNA 干扰技术开辟了基因治疗的新思路。
③基因定点修饰技术中CRISPR/Cas9 介导的基因组定点编辑技术。
原理:它主要是基于细菌的一种获得性免疫系统改造而成。
首先,CRISPR 的高度可变的间隔区的获得,指外来入侵的噬菌体或是质粒DNA 的一小段DNA 序列被整合到宿主菌的基因组,整合的位置位于CRRSPR 的5' 端的两个重复序列之间(repeats)而获得CRISPR 的高度可变的间隔区(spacer)。
其次是CRIPSR 基因座的表达(包括转录和转录后的成熟加工),再次是CRISPR/Cas 系统活性的发挥或者是对外源遗传物质的干扰,最终实现基因组的精确修饰。
应用价值:CRISPR 系统能够区分自身DNA 和外源DNA 避免发生自身免疫。
CRISPR/Cas9 突变型的切口酶来介导同源重组修复突变的血红蛋白基因,再将修复的iPS 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造血干细胞移植到病人体内.这种方法既能提高同源重组效率,又能避免使用ZNF、TALEN 和CRISPR/Cas9 时的脱靶效应造成的潜在危险。
④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
原理:通过外源导入与多能性相关的转录因子来激活体细胞中多能性基因,诱导体细胞核发生重编程, 从分化状态转变成多能性干细胞。
应用价值:iPS 细胞为研究临床疾病的发病机制、发现新药物和新治疗方法以及开展个性化治疗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制备疾病特异性干细胞长期以来都是再生医学领域的目标,而iPS 细胞的出现使得该目标变成了一项常规操作。
将各种患者来源的细胞(神经系统的帕金森病、血液系统的可尼贫血与镰刀细胞型贫血、代谢系统的I型糖尿病)诱导成IPS细胞,这些细胞模型为深入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体外药物筛选、治疗效果评价方面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用的技术平台。
在细胞替代治疗方面,iPS 细胞由于不存在异体移植免疫排斥以及后续必须应用抗排斥反应药物的问题,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3. 某实验室合成了一种水溶性的抗肿瘤药物A,欲在细胞水平上检测其药效,拟以人肝癌细胞HepG2为研究对象评价A药物的抗肿瘤效果。
请设计相关实验方案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20分)答:要了解此种抗肿瘤药物A对人肝癌细胞的抗肿瘤效果,即是通过细胞给药后观察肿瘤细胞的增值和凋亡状况,从而判断A药物的抗肿瘤效果。
药品处理与细胞的培养因为A药物是水溶性的,所以用生理盐水充分将A药物溶解,微孔滤膜(0. 22μm)除菌,使用时以培养液稀释至所需浓度。
人肝癌细胞HepG2用含10% 小牛血清的RPMI1640 完全培养基,在37℃、5% CO 2 的培养箱中培养。
种板前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用0. 05% 胰蛋白酶消化后离心,用4g/L 台盼蓝染色后计算细胞数和活率( > 98% ),并将细胞密度调整为 1. 5 ×10 5 /ml备用。
体外抗肿瘤活性测定四氮唑蓝比色法(MTT 法)----其检测原理为活细胞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能使外源性MTT还原为水不溶性的蓝紫色结晶甲瓒(Formazan)并沉积在细胞中,而死细胞无此功能。
二甲基亚砜(DMSO)能溶解细胞中的甲瓒,用酶联免疫检测仪在570nm波长处测定其光吸收值,可间接反映活细胞数量。
在一定细胞数范围内,MTT结晶形成的量与细胞数成正比。
通过比较各加了药物的孔里细胞的数量来判断药物A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作用,进而判断其抗肿瘤效果。
取对数生长期的HepG2肝癌细胞以每毫升 1. 5 ×10 5 个接种于96 孔培养板中,每孔200μl,每组重复 3 孔。
实验组加入不同剂量的药物A , 对照组加入等体积含0. 01% 丙二醇的RPMI- 1640 溶液(贴壁细胞预培养24h 贴壁后加药)。
药物作用48h 后加入MTT(5mg/ml),继续培养4h 后,小心吸弃上清液,加入DMSO 150μl 振荡溶解完全后酶标仪检测(570nm),根据下列公式计算抑制率。
并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
抑制率(%) =(1 -实验OD 值/对照OD 值) ×100%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取对数生长期的HepG2肝癌细胞以 1. 5 ×10 5 /ml 接种于 6 孔板,实验组加入不同剂量的药物A,对照组加入等体积含0. 01% 丙二醇的RPMI- 1640 溶液。
作用48h 后收集各组细胞按下列步骤处理细胞。
①冷PBS 洗涤细胞 2 次(2000rpm 离心5min);收集 1. 5 ×10 5 /ml。
②加入500μl 的BindingBuffer 悬浮细胞。
③加入5μlAnnexin V-FITC 混匀后,加入5μl PI,混匀。
④室温,避光、反应15min。
⑤在1h 内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