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边三角第二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等边三角形第二课教案

等边三角形第二课教案

15.3.2等边三角形(2)(一)知识目标: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发现与证明(二)能力目标:1、掌握证明的基本思路和书写格式。

2、经历观察——探索——发现的过程,能运用综合法证明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

3、感悟证明的实际意义及必要性,形成探究意识。

4、结合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培养逆向思维。

(三)情感目标:1、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一、学习重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发现与证明学习难点:1、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探究与证明2、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学会思考问题二、教学方法:问题情境———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应用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问题情境用两个含30°角的三角尺,你能拼成一个怎样的三角形?能拼出一个等边角形吗?说说你的理由。

由此,你能想到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能证明你的结论吗?[生]: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摆出如下的等边三角形。

图(1)是等边三角形因为△ABC≌△ACD,所以AB=AC又因为Rt△ABD中,∠BAD=60°,所以∠ABD=60°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师]:图(1)是等边三角形,由此,你能得出在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的关系吗?如何证明。

归纳总结: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应用:已知,如图,在Rt△ABC中,∠C=90°,∠BAC =30°ACDBDCBA求证:BC= AB分析:从三角尺的拼摆中得到启发,延长BC至D,使CD=BC连结AD,证明:在△ABC中,∠ACB=90°,∠BAC=30°则∠B=60°,延长BC至D,使CD=BC ,连接AD(如图)∵∠ACB=90°∴∠ACD=90°∵AC=AC∴△ABC≌△ADC(SAS)∴AB=A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ABD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BC= BD = AB[师]:这个定理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因为它由角的特殊性,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中的直角边与斜边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例题(出示问题)例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15°,腰长为2a,求腰上的高.已知: 如图,在Rt△ABC中,AB=AC=2a,∠ABC=∠ACB=15°,CD是腰AB上的高,求CD的长。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2《等边三角形(2)》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2《等边三角形(2)》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2《等边三角形(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等边三角形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2《等边三角形(2)》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为后续学习正多边形和圆的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基本性质等知识,但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的理解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等边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所了解,但需要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2.让学生能够应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2.等边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2.准备等边三角形的模型或图片。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基本性质等知识,引出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2.呈现(10分钟)用PPT展示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用准备好的等边三角形模型或图片,进行观察和操作,验证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4.巩固(10分钟)用PPT呈现一些有关等边三角形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等边三角形性质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等边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给其他同学。

6.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和讲解。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等边三角形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做。

八年级数学上册-13.3.2(2)等边三角形 教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13.3.2(2)等边三角形 教案

第十三章轴对称13.3.2.等边三角形(第2课时)【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掌握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2.会用“有一个角为30o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过程方法经历“活动探索一直觉猜想一—推理证明”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创新、直觉猜想.感受数学推理的严谨性.重点有一个角为30o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简单应用难点有一个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性质的探索证明过程.【教学流程】环节导学问题师生活动二次备课情境引入用两个全等的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你能拼出怎样的三角形?能拼出等边三角形吗?请说说你的理由.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动手拼图;细心观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猜想论证自主探究探究一、问题你能借助这个拼成的这个图形,找到含30°角的直角△ABC 的直角边BC 与斜边AB 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吗?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C⊥BD于C,则∠BAC=30°,BC=12BD=12AB.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猜想论证,师生共同评价,教师补救;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猜想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思考:这个命题是真命题吗?请进行证明.已知:如图,在Rt△ABC 中,∠C =90°,∠A =30°. 求证:BC =12AB.证明:在△ABC中,∵∠C =90°,∠A =30°,∴∠B =60°.延长BC 到D,使BD =AB,连接AD,则△ABD 是等边三角形.AC 也是BD 边上的中线,结论: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思考:命题“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锐角等于30°”是真命题吗?如果是,请你证明它.已知:如图,在△ABC中,∠ACB=900,BC=12AB.求证:∠A=300.证明:如图, 延长BC至D,使CD=BC,连接AD.在△ABD中,∵∠ACB=90∴AB=AD.又∵BC=12ABBC=12BD∴AB=BD∴AB=BD=AD.∴△ABD是等边三角形.∴∠B=600∴∠A=300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定理,教师点拨强调:符号语言∵在Rt△ABC 中,∠C =90°,∠A =30°,∴BC =12 AB.教师引导学生得出逆命题,分析题设结论,写出已知、求证,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探寻证明思路.学生完成证明;师生共同评价;学生认定定理;教师强调符号语言:在△ABC中∵∠ACB=900,BC=12AB∴∠A=300结论: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锐角等于30°例如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点D 是斜梁AB 的中点,立柱BC、DE 垂直于横梁AC,AB =7.4 cm,∠A =30°,问:立柱BC、DE 要多长?分析:观察图形可以发现在Rt△AED与Rt△ACB中,由于∠A=30°,所以DE=12AD,BC=12AB,又由D是AB的中点,所以DE=14AB.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图中BC、DE 分别是哪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它们所对的锐角分别是多少度?尝试应用1.如图,在△ABC中,∠ACB=90 °,∠A=30 °,CD⊥AB,AB=4.则BC =,BD= .1题图2题图2.如图:在Rt△ABC中∠A=300,AB+BC=12cm则AB=_____cm3.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D⊥BC,DE⊥AB,若AB=8cm,BD=___,BE=_______4、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2a,∠ABC=∠ACB=15°,CD是腰AB上的高,求CD的长.教师出示问题,学生自主完成,学生展示答案,师生共同评价1、2,1;2、8;3、4cm,2cm4.解:∵∠ABC=∠ACB=15°∴∠DAC=∠ABC+∠ACB=15°+15°=30°∴CD=12AC=12×2a= a.成果展示(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2)在应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时,能解决哪些问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梳理知识,并建立知识体系.补偿提高5.要把一块三角形的土地均匀分给甲、乙、丙三家农户去种植,如果∠C=90°,∠B=30°,要使这三家农户所得土地的大小和形状都相同,请你试着分一分,在图上画出来.教师出示问题,学生自主完成,学生展示答案,师生共同评价法一:作斜边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于D交BC于E;再连接AE即可法二:作∠BAC的平分线AE交BC于E,再作ED⊥AB于D即可作业设计必做题教材第81页练习.选做题教材第81页习题13.3第15题学生认定作业,课下独立完成。

13.3.2 等边三角形第2课时教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13.3.2 等边三角形第2课时教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13.3.2 等边三角形第2课时教案课程名称:八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名称:13.3.2 等边三角形学年:2022-2023 出版社:人教版课时目标•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学会应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发散思维,培养解题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或板书。

•白板和黑板笔。

•教材: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教学步骤1. 导入首先复习上节课学到的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叙述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引导学生回顾等边三角形的特点,以加深对等边三角形的理解。

2. 引入新知2.1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教师向学生介绍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三个边相等,让学生观察一些示例三角形,判断它们是否为等边三角形,并理解判定方法。

2.2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教师向学生介绍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并结合示例进行解释。

包括:•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边相等。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60度。

•等边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在一个等边三角形中重合。

3. 巩固练习利用课堂练习加深学生对等边三角形性质的理解。

可利用课件或黑板板书出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解题过程,引导他们通过应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4. 拓展探究通过拓展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探究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

给出一些拓展问题,例如:•若ABCD是一个等边四边形,如何证明它是一个菱形?•若等边三角形的外心和内心重合,它的半径是多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以及如何应用等边三角形解决问题。

6. 课堂作业布置课堂作业,用不同的题型考察学生对等边三角形的理解,例如:1.已知△ABC是一个等边三角形,AB = 6,CD是△ABC的中线,求CD的长度。

2.若△PQR是一个等边三角形,PR = 12,求QR的长度。

3.设△ABC是一个等边三角形,D为AB上一点,且BD = 4,CD = 6,求△ACD 的周长。

13.3.2 等边三角形(第二课时)说课稿-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13.3.2 等边三角形(第二课时)说课稿-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13.3.2 等边三角形(第二课时)说课稿-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能够应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等边三角形的性质,通过观察与推理探究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好数学、善于思考和探索的兴趣和态度;–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能够应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教学难点:–理解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并能够应用到解题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可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导入新课,例如:拿出一张纸、一支笔等,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等边三角形,并引导学生讨论等边三角形的特点。

2. 学习新知1.引入知识:–提出问题:什么是等边三角形?有哪些特点?–学生进行思考,并进行讨论。

2.引入概念:–通过观察等边三角形的示意图,引入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示意图中标记等边三角形的边和角,并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关键特点。

3.展示定理:–将“等边三角形的边相等,角都是60°”的定理展示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

3. 拓展练习1.巩固概念与性质:–让学生实际操作,通过调整纸张的形状,观察等边三角形在平面上的表现,并发现与定理的吻合。

–提供一些实例,让学生判断是否为等边三角形,并给出理由。

2.解决问题:–出示一些与等边三角形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总结归纳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总结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并进行板书整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5.小结与展望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小结,并对下节课的内容进行展望。

四、教学资源•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纸张•笔五、板书设计等边三角形- 定义:三边相等、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 性质:三边相等,三个角都是60°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与等边三角形相关的练习题;2.思考并记录生活中的实例,判断是否为等边三角形,并给出理由。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3.2等边三角形(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3.2等边三角形(第2课时)教学设计
3.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介绍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如:SSS判定法(三边相等)、SAS判定法(两边相等且夹角相等)、ASA判定法(两角相等且夹边相等)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针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判定方法进行讨论,共同总结规律。
2.互动交流: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质疑,形成全面、深入的理解。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会有哪些性质?如何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二)讲授新知
1.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在学生观察、思考的基础上,给出等边三角形的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称为等边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讨论等途径,发现并总结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如:三个角相等,均为60度;三条中线、高、角平分线重合等。
2.作业量要适中,避免学生负担过重。
3.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家长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协助教师督促学生完成作业。
5.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了解方法: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5)巩固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7)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3.教学策略:
(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对几何图形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3.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培养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八年级数学上册 13.3.2 等边三角形教学案2

八年级数学上册 13.3.2 等边三角形教学案2

等边三角形教学目标:1.经历探讨等腰三角形成为等边三角形的条件及其推理证明进程2.经历猜想、证明的数学活动进程,进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成为等边三角形的条件及其推理证明进程.教学难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一、学生独学:阅读教材P53——54,完成以下问题:一、什么是等边三角形?二、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与其相较,特殊在哪里?3、归纳等边三角形的性质:⑴等边三角形具有的一切性质;⑵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而且。

4、归纳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式:⑴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⑵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⑶在△ABC中,AB=AC,请再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BC是等边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5.阅读例题4,并说出证明中每一步的依照6.完成探究所提问题,并与同桌交流。

二、学生对学、群学一、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条对称轴。

二、以下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的有:。

①有两个角等于60°的三角形;②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③三个外角(每一个极点处各取一个外角)都相等的三角形;④一腰上的中线也是这条腰上的高的等腰三角形。

3、如图,D 、E 、F 别离是等边△ABC 各边上的点,且AD=BE=CF ,那么△DEF 的形状是( )A 、等边三角形B 、不等边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腰和底边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三、反馈提升1、 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BD 是中线,延长BC 至E ,使CE=CD ,⑴求证:DB=DE⑵若是把BD 改成角平分线或高,可否得出一样的结论? 2、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AD C=60°,把△ADC 沿直线AD 折过来,点C 落在 C ˊ位置,BC=4。

求BC ˊ的长四、达标运用 一、等边三角形的两条高线相交所成钝角的度数是( )A 、105°B 、120°C 、135°D 、150°二、如图,在等边△ABC 中,点D 、E 别离在边BC 、AC 上,且DC=AE ,,AD 、BE 交于点F ,请你量一量∠BFD 的度数,并证明你的结论。

教案新部编本:第九课时:13.3.2等边三角形(第二课时)

教案新部编本:第九课时:13.3.2等边三角形(第二课时)

课题
第九课时:13.3.2 等边三角形(第二课时)
学习 1、理解含 30°锐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目标 2、能利用含 30°锐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 重点: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难点 难点:会运用直角三角形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学习内容
一、复习引入: 1.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____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____度. 3.等边三角形有____条对称轴. 二、自学讨论: 1.用两个全等的含 30°角的直角三角尺你能拼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吗?说说你的理由. 2.量一量含 30°角的直角三角尺的最短直角边与斜边你有什么发现? 3.学习例 5 三、交流提升: 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期 ]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 市实验学校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B
________. C
A
三、 解答题已知△ABC 中,AB=AC,∠C=30°,AB⊥AD,AD=2cm,求 BC 的长。
A
B
四、拓展提升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 150,腰长为 20.求:腰上的高.
D C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探究(一)
纠错反思
1、如图(1),将两个含有 30°角的三角形放在一起,你能借助这个图形,找到 Rt△ABC
的直角边 BC 与斜边 AB 之间的数量关系吗?

初中数学八年级《12.3.2等边三角形》2课时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八年级《12.3.2等边三角形》2课时教学设计

12.3.2等边三角形(一)整体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等腰三角形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技能目标: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推理、验证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并灵活运用。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祖国的建设而学好数学。

二、重点、难点:重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难点:运用性质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教师用硬纸板制作等腰三角形模型(腰和底相等,腰和底不相等两种)以小组为单位发放到学生手中,让学生通过对折,度量等方法更形象、具体地感知等腰三角形的知识。

在学生兴趣高涨时,教师提出问题:“有没有哪个小组的同学有新的发现?请上前面把你的新发现告诉大家。

”教师与同学们热烈讨论,得出结论。

1、等边三角形是腰和底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2、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推理出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都等于60°。

3、通过对折可知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三条对称轴。

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自主探究的精神,同时教师进一步补充。

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问题: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一个等边三角形,并画出它的三条中线,三条高线,三条角平分线,并观察特点。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得出等边三角形三线合一的结论:等边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三条高线互相重合。

(二)、合作探究、知识巩固:例4: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E∥BC,分别交AB、AC于D、E求证:△ADE是等边三角形。

学生讨论后独立完成。

找同学板演不同的解题方法,师生共同评价。

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B=∠C=60°又∵DE∥BC∴∠ADE=∠B=60°,∠AED=∠C=60°∴△ADE是等边三角形(三)、综合应用,知识升华:如图:△ABD,△AEC都是等边三角形,求证:BE=DC学生动脑思考,教师给予指导,学生板演解题过程。

张冬霞--等边三角第二课时教案新部编本

张冬霞--等边三角第二课时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等边三角形》第二课时叶公中学:张冬霞【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

(2)体验用操作、归纳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

(3)会用这一性质解决相关数学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拼等边三角形这一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乐于探究、大胆猜想等良好品质。

(2)使学生经历观察、探究、归纳、推理和证明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科学、严谨、求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难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的探究。

【教学过程】活动一:旧知准备问题:已知△ABC,∠A=60°,()。

请你在括号内补充一个条件,使△ABC能成为等边三角形。

学生活动:学生补充条件并说明。

教师活动:教师找学生补充条件,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

设计意图:此题的设计意图是通过问题形式回顾旧知,促使学生经常温故知新,同时为新课应用判定做铺垫。

传统的回顾旧知,一般是直接找学生背诵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容易产生误导:学习就是背诵定理、性质。

最终会造成学生会背性质、定理,却不能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著名数学家哈墨斯曾经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这里通过一个半开放性的问题,可以使不同的学生想到不同的条件,如:∠B=60°(或∠C=60°)、AB=BC、AC=BC、AB=BC=AC等多种答案,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有一个深入的理解,而非机械记忆定理、性质所能解决的。

同时不同层次的学生也会在不同层面上体验到成功。

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散思维,使学生遇到问题学会思考,避免对性质、定理的学习停留在简单的对字面意思的理解上,有效克服学生的简单机械记忆。

《等边三角形》第2课时示范教学方案

《等边三角形》第2课时示范教学方案

第十三章轴对称13.3等腰三角形13.3.2等边三角形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探索并理解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用规范的几何语言进行表达的习惯和能力.2.理解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会应用它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探索并理解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难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的探索与证明.三、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课件、两个全等的含30°角的三角尺、刻度尺四、相关资源《两个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拼图》的动态演示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我们学习过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角之间都有什么数量关系?学生回忆得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三个角之和等于180°.今天,我们先来看一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板书课题: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看它的边具有什么性质.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探究新知1.拿出你的30°角的直角三角尺,把它的斜边和30°角所对的直角边量一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测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猜想,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2.请同学们准备好两个全等的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把相等的边拼在一起组成平面图形,有几种拼法?学生动手拼图,互相交流,有6种拼法.3.探究:在这些图形中,轴对称图形有几个,其中三角形有几个,各是怎样的三角形?说说你的理由.(轴对称图形有3个,其中三角形有2个)学生观察摆出的两个三角形,从不同的角度说明拼成的图(6)是等边三角形.若学生不能单独回答可以先与同伴交流结论成立的理由,教师可提示:求得∠B=∠D=∠BAD=60°或证∠B=60°,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4.观察,在等边△ABD中,AB BD(填“>”“<”或“=”),在Rt△ABC中,=30°,30°所对的直角边是,BC=AB.学生观察、思考,得出AB=BD,∠BAC=30°,30°所对的直角边是BC,BC=12 AB.5.我们仅凭实验操作得出的结论还需证明吗?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其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如何用几何语言来表达?如何证明?学生分析条件和结论,并转化成几何语言.已知:如图,在Rt△ABC中,∠C=90°,∠A=30°.求证:BC=12 AB.教师纠正和补充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从三角尺的摆拼过程中得到启发,延长BC至D,使CD=BC,连接AD.证明:在△ABC中,∠ACB=90°,∠BAC=30°,则∠B=60°.延长BC至D,使CD=BC,连接AD.∵∠ACB=90°,∴∠ACD=90°.∵AC=AC,∴△ABC≌△ADC(SAS).∴AB=A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ABD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BC=12BD=12AB.你还能用其他方法证明吗?学生尝试用其他方法进行证明证明:作∠BCE=60°,交AB于E,连接CE,则∠ACE=90°-60°=30°.在△ABC中,∵∠ACB=90°,∠A=30°,∴∠B=60°.在△BCE中,∵∠BCE=60°,∠B=60°,∴△BCE是等边三角形.∴BC=BE=CE.在△ACE中,∵∠A=30°,∠ACE=30°,∴△AEC是等腰三角形.∴CE=AE.∴BC=BE=CE=AE.∴BC=BE=AE=12 AB.于是我们得到: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用几何语言表示:∵在Rt△ABC中,∠C=90°,∠A=30°,∴BC=12 AB.设计意图:学生经历拼摆三角形和测量三角尺的活动,发现结论,引导学生意识到,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出来的结论,还需要给予证明,培养学生的语言转换能力,增强理性认识,体验性质的正确性,提高演绎推理的能力.此图片是动画缩略图,本资源通过动画演示的方式,从两个方面展示了30°角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适用于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教学.若需使用,请插入【数学探究】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例题解析【例】如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点D是斜梁AB的中点,立柱BC,DE垂直于横梁AC,AB=7.4 m,∠A=30°,立柱BC,DE要多长?解:∵DE⊥AC,BC⊥AC,∠A=30°,∴BC=12AB,DE=12AD.∴BC=12×7.4=3.7(m).又∵AD=12AB=3.7(m),∴DE=12AD=12×3.7=1.85(m).答:立柱BC的长是3.7 m,DE的长是1.85 m.设计意图:通过例题的讲解,进一步加深对性质的理解,通过应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课堂练习1.如图:在Rt△ABC中,∠A=30°,AB+BC=12 cm,则AB=.2.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D⊥BC,DE⊥AB,若AB=8 cm,则BD=,BE=.3.如图,在△ABC中,∠ACB=90°,BA的垂直平分线交边CB于D,若AB=10,AC =5,则图中等于30°的角的个数为().A.2 B.3 C.4 D.5学生独立完成.答案:1. 8 cm; 2. 4 cm,2 cm;3.B.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演练机会,加强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的理解及掌握.六、课堂小结1.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2.证明一条线段等于另一条线段一半或2倍的证明思路与方法:延长一倍或截半的方法将其转化为证明两条线段相等.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梳理本节所学内容,理解和应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证明一条线段等于另一条线段一半或2倍的证明思路与方法.图片资源介绍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适用于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教学.若需使用,请插入图片【知识点解析】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七、板书设计13.3.2等边三角形(2)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设计:13.3.2 等边三角形(2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设计:13.3.2 等边三角形(2课时)

13.3.2 等边三角形(第1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等腰三角形成为等边三角形的条件及其推理证明过程.过程与方法:经历运用几何符号和图形描述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的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重点:经历探索等腰三角形成为等边三角形的条件及其推理证明过程.难点:经历运用几何符号和图形描述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教学方法:采用预习导练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学习方法: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归纳应用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等边三角形的定义:二、深化探究1.复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探究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完成表格:名称图形边角重要线段对称性两腰相等 两个底角相等 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轴对称图形三条边相等 三个角相等,且都为60 每条边上的中线、高和它所对角的平分线都互相重合 轴对称图形,有三条对称轴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三、练习巩固1.判断下列命题,对的打“√”,错的打“×”.a.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互相重合. (× )b.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其他两个内角也为60°.( √ ) 2.下列三角形:(1)有两个角等于60度;(2)有一个角等于60度的等腰三角形;(3)三个外角都相等的三角形;(4)一腰上的中线也是这条腰上的高的等腰三角形.其中是等边三角形的有(1)(2)(3)(4) .四、深化提高如图,在△ABC 中,已知AB=AC ,AD 为△BAC 的平分线,且△2=25°,求△ADB 和△B 的度数 答: △ADB=90°,△B=65°五、反思回顾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2.你觉得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3.你是对比什么研究等边三角形的,这对你接下来继续学习其他图形的内容有什么启发吗?巩固练习1.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2.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60°度.3.等边三角形有 3.3条对称轴.4.已知△ABC中,△A=△B=60°,AB=3cm,则△ABC的周长为9 cm.5.△ABC是等腰三角形,周长为15cm,且△A=60°,则BC=5 cm.布置作业:板书设计:13.3.1 等边三角形(第1课时)课后反思:13.3.2 等边三角形(第2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等边三角形的判别条件及其证明,理解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及其证明,并能利用这两个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际操作,探索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及其推理证明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具体问题的证明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分类讨论、逆向思维的思想,提高学生的能力.重点:理解等边三角形的判别条件及其证明,理解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及其证明,并能利用这两个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难点:经历实际操作,探索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及其推理证明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教学方法:采用预习导练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学习方法: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归纳应用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用两个含30°角的三角尺,你能拼成一个怎样的三角形?能拼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吗2.为什么所得到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方法1:因为△ABD △△ACD ,所以AB=AC.又因为Rt △ABD 中,△BAD=30°,所以△ABD=60°,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方法2:图(1)中,△B=△C=60°,△BAC=△BAD+△CAD=30°+30°=60°,所以△B=△C=△BAC=60°,即△ABC 是等边三角形.考察的知识点是: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3.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ACB=90°,△BAC=30°.求证:BC=12AB. 证明:在△ABC 中,△ACB=90°,△BAC=30°,△B=60°.延长BC 至点D ,使CD=BC ,连接AD (如图所示).∵△ACB=90°,∴△ACD=90°.∵AC=AC ,∴△ABC △△ADC (SAS).∴AB=AD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ABD 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BC=12BD=12AB 4.下面是某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点D 是斜梁AB 的中点,立柱BC ,DE 垂直于横梁AC ,当AB=7.4 m,△A=30°,求立柱BC ,DE 的长.解:∵DE △AC ,BC △AC ,△A=30°, ∴BC=12AB ,DE=12AD.∴BC=12×7.4=3.7(m).又AD=12AB ,∴DE=12AD=12×3.7=1.85(m).答:立柱BC的长是3.7m,DE的长是1.85m.5.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2a,△ABC=△ACB=15°,CD是腰AB上的高,求CD的长.解:∵△ABC=△ACB=15°,∴△DAC=△ABC+△ACB=15°+15°=30°.∴CD=12AC=12×2a=a(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巩固练习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锐角等于30°吗?如果是,请你简单说明理由.布置作业:板书设计:13.3.1 等边三角形(第2课时)课后反思:。

《等边三角形+第2课时》精品教学方案

《等边三角形+第2课时》精品教学方案

第十三章轴对称13.3.2等边三角形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并应用解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2.通过探究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3.通过拼等边三角形这一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乐于探究、大胆猜想等良好品质;4.使学生经历观察、探究、归纳、推理和证明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科学、严谨、求真的学习态度.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

难点:掌握并应用解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教学用具直尺,量角器,剪刀,纸片,多媒体等.四、教学过程设计【一起探究】学生两人一组拼并观察图形,分析数量关系,发现∠BAD=60°, 而∠B=∠D=60°,所以△ABD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B=BD=2BC,进而得到: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一起探究】你能利用数学语言说一说你的发现吗?学生根据图形指出,在Rt△ABC中,因为∠A=30°,所以∠A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AB的一半。

【一起探究】教师提问“以上这条性质一定是真命题吗?”你能验证吗?证明如下:已知:在Rt△ABC中,∠A=30°AB求证:BC=12证明:如图,延长BC到D,使CD=BC如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点D是斜梁AB的中点,立柱BC,DE垂直于横梁AC,AB=7.4 m,∠A= 30°。

立柱BC,DE要多长.解:∵DE⊥AC,BC⊥AC,∠A=30°,∴BC=12AB,DE=12AD∴BC=12⨯7.4=3.7(m)又AD=12AB,∴DE=12A D=12⨯3.7=1.85(m)答:立柱BC的长是3.7m,DE的长是1.85m解:∵AB =AC∴∠C =∠ABC =15° ∴∠DAC =30° ∵AB =AC =2a ,∴在Rt△ACD 中CD =12AC =a2.如图,已知△ABC 中,AB =AC ,∠C =30°,AB ⊥AD ,AD =20cm ,求BC 长。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教案13.3.2等边三角形(第2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教案13.3.2等边三角形(第2课时)

13.3 等腰三角形(第4课时)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2.内容解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轴对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的基础上,探究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特殊性质,它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本节课是等边三角形性质的简单运用,同时也为九年级学习锐角三角函数作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由30°的特殊角推出这个三角形中两条边的数量关系.由等边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可知等边三角形被对称轴分成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因此,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其轴对称性来探究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边的特殊结论是理所应当的.这样能让学生体会旧知是为新知服务的,学会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并理解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探索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2)理解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并会应用它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能从拼等边三角形的活动中发现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能通过不同的推理对这一结论进行证明,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能运用这一性质进行简单的说理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在拼图活动中很容易发现“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这一结论,但是在证明结论时遇到困难,不知如何将一个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与边的数量关系建立联系.有了拼图的活动经验,学生能感悟到需添加辅助线构造等边三角形;然后从直角三角形的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添加辅助线,从不同角度进行推理.完成由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的过渡,并且在探究活动中能够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的证明.四、教学过程设计1.探索并证明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问题1 已知△ABC 中,∠A =60°,( ).请你在括号内补充一个条件,使△ABC 能成为等边三角形.师生活动:学生补充条件并说明。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边三角形》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

(2)体验用操作、归纳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

(3)会用这一性质解决相关数学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拼等边三角形这一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乐于探究、大胆猜想等良好品质。

(2)使学生经历观察、探究、归纳、推理和证明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科学、严谨、求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难点:】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的探究。

【教学过程】
活动一:旧知准备
问题:
已知△ABC,∠A=60°,()。

请你在括号内补充一个条件,
使△ABC能成为等边三角形。

学生活动:
学生补充条件并说明。

教师活动:
教师找学生补充条件,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

设计意图:
此题的设计意图是通过问题形式回顾旧知,促使学生经常温故知新,同时为新课应用判定做铺垫。

传统的回顾旧知,一般是直接找学生背诵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容易产生误导:学习就是背诵定理、性质。

最终会造成学生会背性质、定理,却不能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著名数学家哈墨斯曾经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这里通过一个半开放性的问题,可以使不同的学生想到不同的条件,如:∠B=60°(或∠C=60°)、AB=BC、AC=BC、AB=BC=AC等多种答案,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有一个深入的理解,而非机械记忆定理、性质所能解决的。

同时不同层次的学生也会在不同层面上体验到成功。

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散思维,使学生遇到问题学会思考,避免对性质、定理的学习停留在简单的对字面意思的理解上,有效克服学生的简单机械记忆。

活动二:探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拼一拼:
你能用两个含有30°角的三角板摆放在一起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吗?你能借助这个图形,找到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吗?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如图1)
D C B A
图(1)
学生活动:
学生两人一组拼并观察图形,分析数量关系,发现∠BAD =60°, 而∠B =∠D =60°,所以△ABD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B=BD =2BC ,进而得到: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教师活动:
教师巡视观察、倾听各组学生是否发现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根据情况进行点拨、引导。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动手拼等边三角形这一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探究的意识,同时使这一抽象的性质直观化,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更易于学生理解接受。

学生发现这一性质后会非常兴奋,会急于展示自己,通过组内交流为他们提供展示的舞台,让他们尽情享受成功的体验和快乐,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求欲望,也充分利用了“优秀学生”这一资源,充分发挥兵教兵的作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下一环节证明性质要作辅助线,这是本节中的一个难点,常规方式是教师直接给出辅助线,这样不利于学生自主独立思考。

通过这种直观的方
式,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使学生在证明性质时会想到在一个三角形的基础上再做一个三角形进行证明,从而为作辅助线做了铺垫,分解了教学难点。

2、说一说:
你能利用数学语言说一说你的发现吗?
B
图(2)
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图形指出,在Rt△ABC中,因为∠A=30°,所以∠A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AB的一半。

教师活动:
教师根据学生叙述进行板书,根据学生叙述情况进行追问、强调。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设计意图:
本环节设计一方面是让学生利用数学语言来说明该性质,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图形来深入理解所发现的规律,而不是停留在字面意义上,从而达到理解记忆,使学生见其形,知其意,人教社数学室李海东研究员曾说“‘理解数学’是教好数学的前提”,我们可以说“‘理解数学’是学好数学的前提”。

第三方面,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证一证:
教师通过追问“这条性质一定是真命题吗?你能验证吗?”引发学生思考,根据图形,自主尝试证明这条性质的正确性。

教师巡视指导,观察学生的证明方法,根据学生是否有不同证明方法找学生展示讲解,师生质疑。

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的追问激起学生的验证欲望,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猜想、验证”的数学活动,教给学生学习数学、探究数学的方法,使学生知道怎样学习数学,学会学习。

通过展示质疑,使学生深入理解性质,为书写证明过程做出示范,发展学生推理证明能力。

活动三:变式练习 深化性质
1、已知如图(3),在Rt △ABC 中,因为∠A=30°,则下列结论正确的为:
A 、12BC AC =
B 、12A
C AB = C 、12
BC AB =
B
B
图(3) 图(4) 2、已知如图(4),△ABC ,∠C=90°,∠A=30°,DE ⊥AC 于点E ,FG ⊥AB 于点G ,请你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写出不同线段间的数量关系。

学生活动:
学生独立自主完成练习,小组展示,师生质疑矫正。

教师重点关注学生能否找准30°角所对的直角边,能否根据性质写出线段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发展学生的识图能力,能在复杂的图形去伪存真,抓住本质,真正理解性质、掌握性质、直至能够应用性质。

到这里,大部分学生即使不能准确叙述性质,但也都能应用了,从而解决了教学难点。

活动四、应用提高、拓展创新
1、如图(5)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点D 是斜梁AB 的中点,立柱BC 、DE 垂直于横梁AC ,AB =7.4 m ,∠A =30°,立柱BC 、DE 需要多长?
E D C B
A
C
B
图(5) 图(6)
2、已知:如图(6),△ABC 中,∠ACB=90°,CD 是高,∠A=30°.求证:BD=14
AB .
师生活动: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探索,教师引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解答〕略.
设计意图:
目的在于想让学生抽象出隐含在实际问题中的数学问题,体现具体—
—抽象——具体的过程,感受“数学来源于实践,而又反过来服务于实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五、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作业:
必做题:
1、已知:如图(7),在△ABC 中,AB=AC=2a ,∠ABC=∠ACB=15°,CD 是腰AB 上的高.
D
C A
C
A
B
图(7) 图(8)
2、如图(8),已知△ABC 中,AB=AC ,∠C=30°,AB ⊥AD ,AD=20cm ,求BC 长。

选做题:
已知:如图(9),在Rt △ABC 中,因为∠A=30°,点D 是斜边AB 上的中点,连接CD ,你能证明BC 等于AB 的一半吗?说明你的理由。

D
C B A
图(9)
设计意图:
让学生参与小结,培养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回顾思考习惯,通过小结也强调了本节课的重点,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必做题巩固本节知识。

通过选做题让有能力的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证明直角三角形性质,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鼓励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板书设计:
12.3.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
一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