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第二讲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2000年,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涉及硬环境建设、资 源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相关问题研究。
第三讲 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组织机构
从1979年开始,教育部成立了电化教育局和中央电 教馆。
1991年中国电化教育协会成立。
戴尔的“经验之塔”理 论
“经验之塔”理论的基本观点
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则越趋抽象。 抽象程度 重要程度
教育、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进到抽象。 教育、教学不能止于具体经验,而要向抽象和普
遍发展,要形成概念。 应用各种教学媒体,可以使教学更为具体,便于
理解抽象。 视听媒体更能为学生提供较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
第三讲 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
1978年全国有教育技术从业人员1400多人,据1995年调查,我国 已有教育技术机构74849个,专职从事教育技术工作的人员达20万 人。
从1978年开始,几所高等院校着手开设电化教育专业。1984年, 创建的我国第一批电化教育本科正式招收学生。
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
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视觉教学分会正式改名为视听 教育分会(Division of Audiovisual Instruction)。
言语 符号 视觉符号 广播和录音 静止画面 电影 电视 参观展览 学习旅行 观摩示范
演戏的经验 设计的经验 直接有目的的经验
抽象的经验 观察的经验 做的经验
--加德纳(Howard Gardner)
1.视听教学运动
直观教学
夸美纽斯的直观教学论:教学要充分运用直观形象 或直观教具。
1.视听教学运动
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简史教育技术发展简史2.2、中国我国的教育技术发展主要分为两个⼤的阶段,即电化教育的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和改⾰开放以后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的全⾯发展阶段。
2.2.1、电化教育的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教育技术作为⼀个新兴的实践和研究领域,在美国开始于视听教育运动,⽽在我国则是以电化教育的出现为标志。
20世纪初叶,幻灯传⼊我国,开始了最早的⽆声电影和幻灯教育⼿段,随着外国视听教育的发展,30年代视听概念引⼊我国,受到当时政府教育部门和学者的注意,确⽴了“电化教育”名称。
1936年,教育部在南京成⽴了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教育委员会,这是我国最早的电教机构。
解放前当时经济、教育、科技发展落后,我国的电化教育只是星星点点,在少数⼏个城市,学校,社教机关有所开展,未能⼤⾯积推⾏。
中华⼈民共和国成⽴以后,电化教育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在北京,天津,上海,⼴州等地办起电视⼤学,⼴播函授⼤学等学校。
⼀直到1965年我国的电化教育取得了很⼤的成绩,发展也很迅速。
60年代初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和1966年开始的“⽂化⼤⾰命”使我国教育受到了严重摧残,整个电化教育事业也处于瘫痪、停⽌状态。
1976年⼗年动乱结束,党和政府采取了⼀系列拨乱反正的政策和措施,我国的教育⼯作逐步得到恢复,电话教育也重新得到起步。
2.2.2、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的全⾯发展阶段1978年召开了⼗⼀届三中全会,电化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1978年教育部成⽴了电化教育局,中央电教馆,中央电视⼤学,建全了各级电化教育机构,装备了⼤批电教设备建起了现代化的电教设施,创办了⼀批电化教育刊物,开办了教育技术专业,建⽴了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开展了⼤规模的电化教育实验研究。
在这段时间⾥发⽣了三次⽐较⼤的事件:1)电化教育是否更名为教育技术的讨论,从 1982年开始,1984-1986年进⼊⾼峰期。
这场讨论后,国家教委在1987年发布了“⾼师本科专业⽬录”,正式确定了“电化教育”的名称,⽽在1986年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设⽴教育技术硕⼠专业,教育技术学也就正式在我国建⽴起来了,同时出现了教育传播学、教育技术学、电化教育学三科⿍⽴的同步发展的格局。
第二章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尹俊华版)
教育方式说
新教育说
新形态教育说
二、电化教育理论研究
(三)名称之争
次项 第一次 时间 四十年代初 (1942年) 五十年代初 八十年代中期 九十年代初 提出者 南京金陵大学某 部门负责人 更名或观点 “影音教育”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北京师范大学电 “直观教育馆” 教部门的负责人 廖泰初 教育部 欧美各国 十年 一变 教育技术
二、学校电化教育的发展
(一)高教电化教育 的恢复和发展
1. 开 设 电 化 教 育 课 程
1947
北京师范大学建立初具规模的电化教育 馆,并首次开出“电化教育”选修课
燕京大学开设“视听教育”课 辅仁大学及西北师大均开设电教课, 并设立电教室 燕京大学教育系并入北京师范大学教 育系,设立电化教育馆,成立多种媒 体制作组
何克抗 谢幼如 李克东
(四)电化教育著作的出版
(四)培养电化教育专门人才
1400人
1978
19400人
1979
1984
。。。
10万人
人才培训
(四)培养电化教育专门人才
1983
• 华南师范大学 电化教育专业 •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信息技术专业
• 全国25所院校开办了 电化教育或教育传播 专业
1986
《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研究课题
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研究与推广应用
1979 年 1980 年
北师大成立 现代教育技 术研究所 获联合国援 助100万美 元 其附属 中 学作为试点
北师大、华 东师大赴美 考察教育技 术的发展情 况
组团赴美、 赴日考察卫 星教育和教 育技术
1500套
(一)购置现代化电教设备
教育技术学导论1-3章内容整理
第一章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第一节概述1、美国教育技术界把20世纪20年代初期美国教育领域兴起的视觉运动作为教育技术的发端,但教育技术领域的形成并发展为一个专门的教育实践领域则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事。
2、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于1972年10月发表了《教育技术的领域:定义的表述》,总结了以往50年来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情况,提出了教育技术的形成与三种教学方法实践的发展有关:一是视听教学的发展,推动了各种视听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而形成了依靠教学资源来解决教学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二是程序教学的发展,推动了学习理论(斯金纳)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而形成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别化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三是系统化设计教学的发展,推动了系统理论的整体论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而形成了对教学过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思想和方法。
第二节视听教学方法的发展1、视听教学方法是一种以视听设备和相应的软件为辅助手段的教学方法。
它的发展形成了依靠教学资源的思想和媒体辅助与传播教学的模式。
2、视听教学的基本原理1)视听教学论(1)视听教学理论的主体:一、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过程;二、各类视听教材与方法应按其能提供的学习经验的性质-----具体或抽象的程度来分类;三、视听媒体应与课程有机结合。
(2)“经验之塔”理论对视听教学方法的影响戴尔的“经验之塔”是视听教学理论的核心,戴尔认为,人们学习知识,一是由自己直接经验获得,二是通过间接经验获得。
当学习是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时,获得知识和技能就比较容易。
“经验之塔”把人们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各种经验。
按照它的抽象程度,分为3大类11个层次:“做”的经验:直接有目的的经验,设计的经验,演戏的经验;“观察”的经验:观摩示范,学习旅行,参观展览,电视。
电影,录音、无线电、静止画面;“抽象”的经验:视觉符号,言语符号。
在“经验之塔”中,学习者开始是在实际经验中作为一名参与者,然后是作为一名真实事件的观察者,接着是作为一名间接事物的观察者,观察到的是真实事物的替代物,最后,学习者观察到的是一个事件的抽象符号。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实践和研究领域,在美国开始于视听教育和程序教学运动,在中国则以电化教育的出现为标志。
电化教育的出现和发展为教育现代化注入了活力,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产生了积横的作用与广泛的影响。
1.新中因成主前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历程(1)“电化教育”的产生“电化教育”的产生与“电气化”有关。
“电气化”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具有“高科技”的含义,幻灯、电影、广播以及电视都和“电”有关联,教育电影、教育广播、教育电视、幻灯片等利用电力,通过教育影响一个人与其世界的相互关系。
我国的电化教育是在国外视听教育的影前下引入的,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出现之初由学校、学者倡导,从社会教育实验到学校教育推广。
在当时经济不发达、科技落后、政府不重视、投入不足的情况下,电化教育处于自发状态,没有形成大规模推广。
(2)兴办电教专业随着电影和广播教学的开展,一些学校开始开设电影播音课程,开办电影播音专业,培养专门的电教人才,主要有:1936年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开办的电影播音教育专科;1939年金陵大学开办的电影播音专修科:1940年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开办的电化教育专修科等。
(3)兴办电化教育出版物20世纪40年代电化教育出版物主要有金陵大学的《电影与播音》、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的《电教趟讯》和社会教育司的《电化教育》等。
2.新中国成立初朝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历程(1)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1949年11月,新中国文化部科学普及局成立电化教育处(后为幻灯处),负责全国电教工作。
1950年,文化部商同教育部把所属各省、市文化馆划归文化部领导,以利推动电教工作。
我国的电教事业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开始起步和发展。
(2)社会电化教育的发展开展播音教育:1949年,北京、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举办“俄语广播学校”;1953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举办“文化补习学校”;1958年天津举办“广播函授大学”。
开展电视教育:1960-1966年,上海、北京、沈阳、哈尔滨、广州等地相继举办”电视大学”,开设数学、物理、化学、中文、政治、俄语、英语等课程。
第2章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信息科学与工程系
教育学家的处方:四大支柱教育观
Learning to know(学会认知)—使学习者学会认识 的手段、方法,培养继续学习的能力; Learning to do(学会做事)—使学习者具有在一定 的环境中工作的能力,培养实践能力; 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学会合作)—使学习者 具有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团结合作的精神,培养协作完成 跨学科项目的能力; Learning to be(学会生存)—使学习者具有适应环 境变化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所需的应变能力,掌握信 息技术,适应在信息社会中生存。
20%IQ+80%EQ=100%成功
最新观点
成功=20%IQ+20%出身与机遇+60%EQ
信息科学与工程系
EQ五个方面的含义
认识自身的情绪; 妥善管理自身的情绪; 自我鞭策和自我约束; 理解他人情绪(即要有“同理心”); 人际关系管理。
自制与同情是这个时代最需要建立的两大道德支柱。
延迟满足与克制冲动都是基本的情绪技巧。
1949年建立广播学校开办俄语讲座;1960年,上海成立电化教育委员会, 并成立上海电视大学。
③ 重新起步阶段:1978-1993年
1978年成立了中央电化教育馆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1983年,华南师范大 学首办电化教育本科专业,84至85年,又一些师范院校开设电化教育本科专 业;1987年国家教委正式确定“电化教育”专业名称,1990年,北京师范大 学正式提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名称及课程体系。
信息科学与工程系
第三节 中国教育技术定义的演变 一、官方定义
1、《教育大辞典》(1992年) 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 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2、《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2004年)
教育技术学导论
设计
评价
理论与 实践
开发
管理
利用
2.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2004年定义:
“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设、利用和管理合适的技术性 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 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3.《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2004:
《课程视觉化》
视觉教材的分类模式
• 选用视觉教材时有 四个方面值得考虑:
• 视觉教材本身的现 实性
• 学生过去的经验范 围和性质
• 教育目的和教室环 境
• 学生智力的成熟程 度
(3)视听教育 时期: 20世纪20年代末至50年代 特征: 教学媒体中增加了“声音” 开始关注“媒体理论” 典型事件: 军队教育 1946年戴尔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 》,“经
孟母三迁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总结: 词语意义上的教育技术
有形的物化 教育技术
工具
资源
无形的智能 教育技术
基于科学原 理的教育技
术
基于经验的 教育技术
(二)教育技术的基本含义(专业领域的定义)
1.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1994年定义: “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学习资
第一章 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发展概述
本章知识结构图
第一节 教育技术的发展沿革
一、教育技术的基本含义
词汇—解释 术语—解读
二、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历史—考察
一、教育技术的基本含义 (一)词汇意义
一(技是、一术人教):类育 词为技 汇术 意了的 义满基本含义
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卓别林在好萊塢建立了自己的制片廠
初期发展阶段
20世纪30至40年代时, 教育技术逐步的成熟,加 之工业技术上的支持,引 入了有声电影和黑白电视 广播!在当时称之为“学 校中的视觉教育”。其本 质为视听教育。
有声电影宣传海报
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阶段
到了20世纪50至60年代后,第三次工业革 命的大力推动下,使得科技与技术蓬勃发展, 催生了一大批新兴科技产品,黑白电视广播已 经满足不了人们视觉上的追求,生产出了彩色 电视广播,以及程序教学机还有就是最初用来 计算的电子计算机,这些都被利用到教育媒体。
教育技术发展史
制作:易双龙
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一、教育技术的起源
1、古希腊智者和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 思想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美国20世纪初 兴起的“视觉教学”运 动
萌芽阶段
19世纪末期, 引入幻灯媒体, 全新的“大教学 论”我们称之为 直观教育。
19世纪90年代产于德国的煤油灯幻 灯机。
起步阶段
无声电影
时期:20世纪20年代 无线广播
系统发展阶段
70至80年代,新 引入的教育媒体为 激光视盘以及卫星 转播电视。
现阶段
现代教育技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依托,即 涵盖信息技术的教育技术手段组成的系统称之 为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信 息的产生、选择、存储、传输、转换和分配的 过程,而信息技术正是指用于上述一系列过程 的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包括微电子技术、多 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远 距离通讯技术等方面。
THANK YOU
第二章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第二章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从那时起,教育技术便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为我国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下面是对我国教育技术发展历程的简要介绍。
上世纪50年代,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教育工作亟需教育技术的支持与发展。
1953年成立了首个教育技术机构,国立教育技术训练中心,该中心开始进行教育技术研究与人才培养工作,推动了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
1956年,我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讲台革命”的口号,提倡使用教育技术手段教学方式。
从此,教育技术逐渐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了我国教育技术事业的发展。
上世纪60年代是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时期。
1963年,教育部正式成立了教育技术研究所,该机构在教育技术理论研究、教育技术设备研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同年,中国首部教育技术研究专著《教育技术概论》面世,标志着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的系统化。
此后,教育技术教育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学科。
上世纪70年代,由于国家的需要,我国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1977年,教育部委托中国科学院成立了计算机与教育研究所,该机构在教育计算机应用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上世纪70年代还兴起了以影视教育为主的“看电影、听报告”教学模式,促进了我国教育技术的传播与发展。
上世纪80年代是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黄金时期。
1982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技术知识体系》,明确了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方向。
同时,我国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入了高潮期,大量教育技术研究机构、教育技术中心相继成立。
此外,1985年,我国首个国家级教育技术研究中心成立,标志着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的集中与规模化。
进入21世纪,我国教育技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技术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我国教育部于2000年提出了“教育信息化”战略,推动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此后,我国教育技术进一步拓宽了应用范围,包括教育软件研发、网络教学平台建设、远程教育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依靠教/学资源促进有效教学的思想 利用媒体辅助教学和传播教育信息的教学方式
一、视觉教学——教育技术发端(20世纪初,1918-1928年)
-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 – 特征:直观教学 • 17世纪,“图解”教科书 • 18-19世纪,教具(图片、实物、模型,照片、磁铁、地球仪) • 19世纪后期-20世纪,教学媒体(幻灯、无声电影) – 视觉教学运动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思想的发展 •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直观性原则,17世纪50年代第一本带 插图的课本:《直观的图画世界》(又称为《世界图解》) • 瑞士教育家约翰。裴斯泰洛齐提倡一种叫直观教学的教学方法 • 美国教育家杜威强调课程的儿童经验化。 • 福禄培尔基于卢梭的思想:主张一切教育应是令人愉快的,教 育中思想和行动两者不应割裂。
四、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发展
1、开始的CAI主要用于答疑、练习、个别指导、模拟教学 测验、评价等方面,亦用于系统的学科教学
2、60年代早期的CAI系统主要用于模仿传统的课堂教学, 代替教师的部分工作
PLATO系统
TICCIT系统
3、70年代末的微机发展推动了CAI运动
4、80年代,微机广泛使用,CAI在学校中得以开展
五、程序教学的基本原理
1、早期程序教学的特点:
小步子、积极反应、即时反馈、自定步调、低的错误率
2、程序教学的理论基础: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
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刺激-反应-强化
斯金纳(B.F.Skinner)是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创始人, 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
斯金纳的学习实验研究 斯金纳(B.F.Skinner 1938)在特制的实验箱(斯金纳箱)内研究了白鼠的学习。 箱内装有一个杠杆,杠杆与传递事物的机械装置相连,只要杠杆一被压动, 一颗食便滚进食盘。白鼠被放进箱内,自由活动,当它踏上杠杆时,有食丸放出,于 是吃到食物。它一旦再按压杠杆,食丸有滚出,反复几次,白鼠就学会了 按压杠杆来取得食物的条件反射。斯金纳将这种条件反射叫做操作性条件反射。此外, 斯金纳还做了鸽子啄圆窗反应的实验。
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系统化设计教学方法- 1、系统设计教学方法的起源
时期:17世纪——20世纪60年代
特征:
系统设计教学的方法实质上是一种设计和改进教学的一种经验主义方法(实验方法)。
行为科学的一些概念(任务分析、行为目标、标准参照测试和形成性评价)
典型事件:
夸美纽斯——用归纳法来分析和改进教学
五教育技术的形成是三种概念的整合
通过上面对三个不同的教学改革实践的描述可以看到,在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以前,三种教学方法基本上是各自发展的。50年代以后三种教学方法中的概念和模式开始相互影响和渗透,并出现了逐步整合的趋势。
但在50年代后期,传播理论影响到视听教学领域时,从传播模型中已明确提示了教学过程中影响传播效果的众多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的制约,而在以后的 程序教学运动中才真正认识到对教学过程作系统分析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中影响和决定学习效果的变量是如此复杂,只有系统方法才可能对教学过程作整体论的分 析,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80年代末,由于新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型媒体的开发及新的传播手段的开发与应用,使视听传播 教学领域出现了借助卫星通讯技术的远距离教学形式;在个别化教学形式中出现了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多媒体教学形式、基于网络技术的网络教学形式和基于计算机仿 真技术的“虚拟现实”的教学形式;在系统设计教学领域里,原来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的教学设计的系统方法,向以认知理论的信息加工的设计模 型和建构主义设计模型及综合的设计模型发展。
所以从历史发展上来看,教育技术是由前述三个概念整合而形成的一种分析、解决教育与教学问题的综合技术,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教学系统设计技术与教学媒体开发技术的总称。
其一,由于现代视听媒体的介入,媒体传播教学与传统的班级授课 制(或集体化教学)有显著的区别:媒体传播教学的整个教学系统更为复杂,信息的流通与控制更为繁琐。这就对教师的主导课堂的能力与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然操作更为复杂,那为什么人们还不懈的追求电化教学呢?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之一的视听教育理论——“经验之塔理论”向 我们强调了视听教育媒体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视听教育媒体将教育教学信息同时作用于人的视觉、听觉两种感官,创造出一种新的教学氛围。它不仅充分表达了所 传递的信息,而且促进了学习者对信息的接受、理解和记忆。它不受时空条件限制,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对于学生而言,它能给学习者更多的具体经验,感 官刺激(具体、生动、形象等),替代经验……对于教师,能够提供教学更多的选择方案、资源,减轻教学任务……对 于整个教学,能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当然,这一切是建立在科学的教学设计的基础上的。否则,有可能会根本就毫无成效或者得到事得其反的结果;其 二,媒体传播教学中现代视听媒体的介入并非简单的加入,而是系统的整合,是与教学系统中的教学者、学习者以及教学内容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从 而共同促进系统的不断优化,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自考00413现代教育技术自考核心考点笔记自考重点资料
主编 辽宁大学出第二章 教育技术的定义实质和知识体系 第三章 教学媒体概述 第四章 非投影视觉材料 第五章 投影视觉媒体第六章 活动图像媒体:电影与电视录像 第七章 视觉图像与视觉文化 第八章 听觉媒体 第九章 计算机系统 第十章 远程传播系统 第十一章 过程技术第十二章什么是教学设计第十三章 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第十四章 学习目标的阐明与目标测试题的编制第十五章 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部.A .1918年B .1923年C .1924年D .1928年1.2.教育技术发展的初期阶段为(C)A .1918~1928年B .1914~1918年C .1918~1942年D .1941~1945年1.3.1946年戴尔在总结视觉教学理论及视听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著名理论为(B )A .程序教学B .经验之塔C .系统化设计教学D .微格教学1。
4.我国于(B)创办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A .1946年B .1978年C .1979年D .1985年1。
5.我国教育技术的出现是以(C )内容的出现为标志。
A .计算机辅助教育B .网络技术应用C .电化教育D .虚拟技术1.6.1924年心理学家(B)设计了一台自动教学机,主要用于对学生测试自动化。
A .伯克B .普莱西C .斯金纳D .克劳德1。
7.谁最早提出使用教学机器解决许多教学问题,推动了当时的程序教学运动的发展(C)A .伯克B .普莱西C .斯金纳D .克劳德 1.8.由斯金纳等人所描述的关于编制程序教学的过程是利用什么解决教育问题的一个典型实例(A )A .经验主义方法B .实证主义方法C .演绎方法D .推理方法1.9.我国电化教育大约出现在什么时期(C )A .19世纪末B .辛亥革命时期C .20世纪20年代D .20世纪30年代2。
1.教育技术从一项教学方法改革运动到形成教育技术综合应用的实践与研究领域,到发展为一门专业和学科,经历了约(A)A .60余年B .70余年C .80余年D .90余年2。
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法和技巧,它的产生应当推向更久远的 古代。 国外更多的学者倾向于把教育技术列为 新的领域。 把美国教育领域内视觉运动的兴起作为 技术发展的起点。
1.1.2教育技术发展历程总概
教育技术作为新兴的研究领域,美国教
育技术界人士大多把20世纪20年代美国 教育领域内兴起的视觉教学作为教育技 术发展的开始。 教育技术的发展与三种教学方法实践的 发展有关,它们是 :视听教学、程序教学 和系统化设计教学。
“言语主义”的反感情绪。克服学校教学中 “言语主义”的弊病是几世纪来许多教育家希 望改革的一个方面。 下面几位学者的著作中都反映出要求进行这种 改革的思想,他们的思想可以看做视听教学运 动产生的渊源。 夸美纽斯 裴斯泰洛齐 杜威 福禄培尔
1.2.2视听教学运动产生的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工业
1.2视听教学方法的发展
1.2.1视听教学运动的渊源
1.2.2视听教学运动产生的背景 1.2.3视听教学的初期阶段
1.2.4“二战”期间及战后十年的视听教学
1.2.5视听教学向视听传播学发展
1.2.6视听教学的基本理论
1.2.1视听教学运动的渊源
在教育领域中长期以来存在着对形式主义和
1.3.3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
计算机用于教学和训练始于50年代末,开始的CAI主要
用于答疑、练习、个别指导、模拟教学测验、评价等 方面,以后亦用于系统的学科教学。 60年代早期的CAI系统主要用于模仿传统的课堂教学, 代替教师的部分重复性劳动,未能充分发挥计算机的 潜在能力。 70年代微机的发展又推动了CAI运动,许多教育工作者 都被吸引到微机上去了,因为这些设备比较便宜、结 实,并能执行大型计算机的许多教学功能。 到了80年代,学校里微机的使用迅速增长,许多学校 把微机用于教学目的。但据调查表明,CAI在学校中的 开展仍不能说明个别化教学已成为学校教学的主要形 式。
中国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02
20世纪90年代,教育技术研究体现出了以 下一些明显特点:
1.研究结合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和教育改革 的突破口 2.重视对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重视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 4.研究方法和过程日益规范化
9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发展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现: 1.1978年北京师范大学成立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2.1981年我国有了自己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和辅助教学管理系 统 3.1987年我国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发了一批中华学习机教育软件 4.1995年中国的教育软件市场已基本形成,开始向家庭教育、学 校课堂教育、社会教育等领域进军 5.1966年9月,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颁布了《中小学计算机教 育软件规划》 6.1996年,国家纪委将“计算机辅助教学研制开发和应用”列入 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3
4
• 20 20
所的中具利 接课在,用世 收程一后电纪 。。些来影
电大成,年 化学立幻代 教里了灯, 育,一片我 的还些等国 概开专媒教 念设门体育 逐了的作界 渐电机为开 被化构教始 人教。学尝 们育其工试
5
1949
学高 举 业有 一 有 外 电 校幻 主
院等 办 队教 些 的 语 教 和灯 要
1984年,邓小平同志指出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
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 展纲要》
1995年,中国教育科研网开通,标志着中国网络教育应用的 开端
1998年5月,《中国教育报》指出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的制高 点和突破口
2000年,教育部制定了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实行校 校通工程的战略目标
教育技术的发展史
第一章教育技术的发展史1.什么是视听教学方法(p3):视听教学方法是一种以视听设备和相应软件为辅助手段的教学方法。
2.阐述经验之塔理论对视听教学方法发展的影响(p9);依据各类媒体所提供的学习经验的抽象程度做了系统的分类,并概括了应用的原则。
理论成为教学媒体应用于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和指导思想。
3.解释视听与教学传播过程的关系模型的基本原理(P16);从整体上看该模型把教学过程视作一个信息传播的过程,说明视听传播设计在其中的地位与作用。
具体过程为:1.明确教学目标,并使教学目标具体化。
2.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教学内容。
3. 进行视听传播设计4.把设计的产物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
5.对评价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
4.说明什么是个别话教学(P19);是一种适合个别学习者需要和特点的教学。
学生个别的自学,在方法上容许学习者自定目标,自定步调,自己选择学习的方法媒体和材料。
5.解释程序教学的基本要素和程序教学的两种不同模式(P28);1.直线式程序模式 2.分支式程序模式6.说明什么是系统化设计教学方法(P30);系统化设计教学是一种系统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学与教全过程的方法,亦称作教学系统方法。
7.阐述受教育技术是如何由三个概念整合而成的(P37);教育技术是由三个概念整合而形成的一种分析解决教育问题的综合技术,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教学系统设计与教学媒体开发技术的总称。
第二章我国的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1.归纳电化教育从新起步、迅速发展的原因(p47);文革后得到恢复,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确立了新时期教育事业的方针大计。
2.阐述电化教育的定义及其实质(p53);1985年把电话教育定义为运用现代化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本质为;1.手段、工具说 2.教育方式说3.新教育说4.新形态教育说共同点为;以现代教育媒体的研究和应用为核心,是我国电化教育的最大特色。
3.阐述教育技术在我国迅速发展的原因(p57);1978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发展,在六五规划中,列入了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研究课题,具体制定了开展电视教育、计算机辅助教育、卫星教育等方面新技术的研究子课题,由有关高校分别承担。
教育技术的发展
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是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 阶段
50年代电视、程序教学机等用于教学;60年代电子 计算机用于教学。50年代末,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 的操作条件反射说和他设计的教学机器被引入电化教 学领域,在美国掀起了程序教学和利用教学机器进行 学习的热潮。60年代初,香农等的传播理论也被引 入教育技术领域。
从20世纪70年代起,教育技术进入系统发展阶段
闭路电视系统、计算机教学系统、卫星电视教学系 统等进入教育领域的媒体。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的观点和方法被广泛用来研究教育入网络发展阶段 进入教育领域的媒体主要有多媒体网络教育系统。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网络教育系统是多媒体技术 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多媒体网络教育系统进入 教育领域,为建立新型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奠定了基 础,是教育的全民化、终身化、多样化、国际化、自 主化成为可能。
教育技术研究最前沿的两个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 整合和网络教育
目前重视教育技术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所有这 些乃至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都强调对学习者学习的支 持,即围绕如何促进学习展开工作。人们将越来越重 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育技术的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 (1)教师培训(2)教学资源建设(3)学习支持
二、教育技术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
中国教育技术的萌芽阶段
20世纪20年代,受美国试听教育的影响,我国教育 界也尝试利用电影、幻灯等媒体作为教学工具。后来 还成立了一些专门的机构。电化教育的概念逐渐被人 们接受。解放前,由于当时经济、教育、科技落后, 我国的电化教育知识星星点点,在少数几个城市、学 校、社教机关有所开展,未能大面积推行。
(5)一些高等院校开设了电化教育课。(6)一支数 量不大,但有教师、技术人员、工人参加的电教专业 队伍开始出现。(7)1949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和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举办俄语讲座,后又改为俄语广播 学校。(8)高等教育部于1964年批准在上海外国语 学院建造了国内第一幢电化教学楼。
第二章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媒体对比实验:将电教媒体(主要是幻灯、投影、电影、录 音等)与传统教育媒体(如语音、挂图、实物、模型)进行 对比,探讨其作用及在不同学科中的使用方法和教学效果。 专题电教研究:研究电教媒体在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实现教 学目标过程中所具有的特点,以及如何发挥其作用。 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一些成功的电教经验,提高了课堂 教学质量,促进了教师开展电教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了学 校电化教育广泛深入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了多项大 规模电化教育实验,如《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教学优化》、 《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和《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 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实验研究》等,推进了我国教育、 教学的深化改革,也对电化教育的理论建设和实践产生了重 大影响。
陈友松和戴公亮的说法,即1936年他们看 到美国联邦政府教育署出版的《学校生活》杂 志上的一篇文章,把西方国家已经崛起的视听
教育统称为Electrifying Education,认为可将它
译作电化教育。但视听教育所包含的媒体或资 源并不都与电有关,于是建议从视听教育手段 中选取效果较好,需要用电的四种媒体,即幻 灯、电影、播音、电视归作一类,并将采取这
第三节 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与迅速发展
一、学校电化教育 为了便于领导和推动学校电化教育的开展,1978年8月 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建立了中央电化教育馆。1979年起, 教育部决定中央电化教育馆又是教育部的电化教育局,负 责全国学校电化教育的行政管理工作。 随后,全国各地也先后建立电教机构。在各级电教机 构的组织和推动下,学校电化教育迅速展开。 1.购置现代化电教设备 2.编制、发行电教教材 3.电化教育深入课堂教学 4.电化教育著作的出版 5.培养电化教育专门人才
二、电化教育理论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形(观念形态)技术:教学过程中的技巧、策略、
方法,蕴涵的教学思想、理论等。
2
一、从技术的角度看教育技术的发展
(一)教育技术发展的两个主要方向:
物化形态的教育技术 和 观念形态的教育技术
观点: 媒体论
教育技术发展史上的核心概念:
过程论
视听媒体
系统方法
3
(二)教育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
传统教育技术 (手工技术时代)
视听媒体教育技术 (机电技术时代)
信息化教育技术 (信息技术时代)
物化形态 的技术
• • • • •
竹简 粉笔、黑板 印刷材料 实物 模型等
? ?
• • • • • • • • • • •
幻灯、投影 广播、电影 教学机器 电视、录像 卫星电视等
? ?
• • • • •
多媒体计算机 人工智能技术 校园网 因特网 虚拟现实等
非替代性,而表现出一定的累积性——导致教学内 容越丰富,手段愈多样,教学更灵活 选择性,即“适者生存”
对人的作用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技术固然重要, 但不可能代替,要重视人的因素。
需要新的观念,并且要通过积极推进教育的整体改 革才能获得快速发展。
11
教育技术百年发展缩影
12
教育技术的发展沿革
15
(二)视觉教学——教育技术发端(20世纪初 ,1918-1928年)
1、视觉教学的背景 2、1923年 成立了“视觉教学部” 1928年 第一本有关视觉教学的教科书问世。 3、霍本等人在《课程的视觉化》一书中提出了视觉 教材的分类模式和选用原则。 该模式以教具为基准,越向上,具体性逐渐减少而 抽象性逐渐增加。言语最抽象,实地见习最具体。
23
“产品论”思想
24
视听传播
国外教育技术发展历史
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特征:
• • 教育电视 开始关注“教育传播理论”
典型事件: • 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的盛行 和“术语委员会”
25
• 1961年,美国教育协会视听教学部组成“定义”
视听传播的理论框架
26
教育技术
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
• 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将“视觉教学部”正式改名为“
视听教学部”(Division of Audio-Visual Instruction)
20
运用理论要点是
于今 仍有 意义
语言 符号
视觉符号 录音、广播 静画
抽象的
1.
电影 电视 参观展览
形象的
2.
戴 尔 经 验 之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技术与教育技术 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
教育技术领域定义的发展演变
1
技术与教育技术
什么是“技术”? 工艺、技巧
工具、设备,程序、方法、经验
有形技术与无形技术 有形(物化形态)技术: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具,或 者幻灯、投影、电影、视听器材、计算机、网络、 卫星等教学媒体。
? ?
• • • •
观念形态 的技术
口耳相传 诡辩术 讲演术 孔子的启发式教 学 • 苏格拉底的产婆 术 • 直观教学法等
经验之塔理论 教育目标分类学 标准参照评价 程序教学 先行组织者理论 基于行为主义的教 学系统设计 • 系统方法 • 细化理论 • 成分显示理论等
• 网络课程开发理论 • 基于认知理论的教 学设计 • 基于建构主义的以 “学”为主的教学 设计 • 绩效技术 • 知识管理技术等
22
(四)视听传播——教育技术观念的媒体论向 过程论和系统论过渡 1955—1965
1、传播理论对视听教学的影响
媒体论——过程论
表现在四个方面
2、早期系统论对视听教学的影响 媒体论——系统论 表现在四个方面
3、视听传播的理论框架和定义开始出现——教育史上 第一次重要的理论变革
1963年视听传播定义
9
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学习检测工具:帮助学习者和教师对学习过程及其效 果进行设计、追踪监察和评价反思; 教学媒体:承载和传递各种类型的教学信息; 信息工具:帮助学习者对各种类型的数据资料进行加
工处理,并设计生成新的信息;
社群工具:支持学习者与学习社群成员的交往互动。
10
二、教育技术发展特点
在选用视觉教材时有四个方面值得考虑。
4、评价:视觉教学和直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16
视觉教育
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 特征:直观教学 • 17世纪,“图解”教科书
国外教育技术发展历史
• 18-19世纪,教具(图片、实物、模型,照片、磁铁、地球仪) • 19世纪后期-20世纪,教学媒体(幻灯、无声电影) 典型事件: •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世界图解》 • 霍本等《课程视觉化》 • 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NEA)成立了“视觉教学部”(Division of Visual Instruction,简称DVI)
传统教育技术: 教育者的言语技巧和教学技能以及 黑板、粉笔等的运用 视听媒体教育技术: 硬件——软件;三论(信息论 、系统论、控制论);教学系统设计学科产生。 信息化教育技术: 包括硬件、软件和潜件。 特点:以计算机为核心;直接促进学习,以学为 中心的教学设计;企业培训。
8
发展阶段 技术特征
技术与教育技术 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
教育技术领域定义的发展演变
13
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演变
14
一、媒体教学技术——从直观教学到视听传播
(一)直观教学——教育技术先声(17世纪) 夸美扭斯 直观教学观点:直观教学;直观教具 直观教学是通过运用真实事物标本、模型、图片等 为载体传递教学信息,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其实 质是一种传授观察经验的直观技术。 《世界图解》第一本带有插图的教科书
国外教育技术发展历史
特征:
• • • 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 教学设计理论得到迅速发展 教育技术成为学科
典型事件: • 1970年,美国视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 术协会(AECT)
27
演戏的经验 设计模型、模拟学习环境(间接的经验) 有目的的直接经验
3.
能动的
4.
最底层的经验最具 体,越往上越抽象, 各种教学活动可以 依其经验的具体- 抽象程度,排成一 个序列; 位于“塔”的中间 部位的那些视听教 材和视听经验,比 上层的言语和视觉 符号具体、形象, 又能突破时间和空 间的限制,弥补下 层各种直接经验方 式之不足。 教学活动应从具 体经验入手,逐步 进入抽象经验; 在学校教学中使 用各种媒体,可以 使教学活动更具体, 也能为抽象概括创 造条件
戴尔
“经验之塔”
理论要点: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越抽象;教 学活动应从具体经验入手;教学中使用各种媒体,可 以使教学活动更具体;位于中间部位的视听教材和视 听经验,比上层的具体、形象,又能突破时间和空间 的限制,弥补下层不足。 不但延续了霍本的理念,而且进一步详细论述了具体 学习经验的重要西,强调抽象的学习经验必须以具体 的学习经验为基础。 1947年, “视觉教学部”改名为“视听教学部” 评价:与视觉教学没有太大差异。
17
视觉教材的分类模式和选用原则
18
(三)视听教学——媒体教育技术研究的主体 1928—1942—1955
背景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戴尔 《教学中的视听方法》
19
视听教育
时期: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国外教育技术发展历史
特征:
• 教学媒体中增加了“声音” • 开始关注“媒体理论” 典型事件: • 1946年戴尔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 》,“经验之塔”
手工技术 机电技术 信息技术 传统教育技术; 视听媒体教育技术; 信息化教育技术
4
文房四宝
手工 技术
竹简
孔子讲学
5
幻灯机
卫星接收 天线
电影放映机
机械与电子技术
录像带
6
晶体管时代的计算机(1947-1958)
网络技术 交换机
笔记本电脑 虚拟现实技术
信息技术
7
(三)教育技术发展的“2*3”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