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道地药材资源(附插图)

合集下载

5第四章道地药材资源

5第四章道地药材资源
丸、蟾酥丸等。
第八节 西南地区的地道药材资源
1.木 香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木香Aucklandia lappa 的干燥根。
[产地]以前印度等地经广州进口,通称“广木香”。 今主产于云南,故又名“云木香”,均为栽培品。
[性状]
呈圆柱形或半圆柱形, 表面黄棕色至灰褐色, 质坚,不易折断,气香 浓郁特异,味微苦。
[成分] 蛇体含蛋白质、脂肪、鸟苷等 蛇毒含a,b,b1,g-银环蛇毒(a,b,b1,g-bungarotoxin);
三磷酸腺苷酶、磷脂酶、鱼精蛋白、透明质酸酶、 乙酰胆碱酯酶同工酶。
[功效] 祛风、通络、止痉。 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喎、半身不随、 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
11.全 蝎
[药理作用] 药理试验有雄性激素样作用。 [功效] 性平,味咸。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助阳益精;
用于虚喘气促,劳嗽咳血,阳痿遗精。用量3~6g,多 入丸散或酒剂。
10.金钱白花蛇
[来源] 本品为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
Bungarus multicinctus Blyth的幼蛇干燥体。
蛇体卷成圆盘形,头在中央,尾端尖细,有的纳于 口内,盘径3~6cm,蛇体直径0.3~0.4cm。
海南砂 Amomum longiligulare 叶舌长2~4.5cm, 果实凸刺片状, 较短,
亦作“砂仁”
绿壳砂
Amomum villosum var. xanthioides
叶舌长4mm, 果实有不分枝 的软刺, 熟时绿色, 亦作“砂 仁” 。
生境分布与地道性
阳春砂主产于: 广东------阳春、高州等地 广西------防城、武鸣等地 福建------长泰、同安等地 云南------马关、瑞丽等地 重庆------合川等地 其中,广东省阳春量大质优为道地,尤以该县蟠龙金花坑 所产砂仁最佳。

第四章道地药材资源

第四章道地药材资源
➢ 我国公认的道地药材约有200多种。
第一节 道地药材的形成和发展
一、道地药材的特征
主要特征
明显的 特有的 丰富的 较高的 地理性 质量标准 文化内涵 经济价值
第一节 道地药材的形成和发展
(一)道地药材具有明显的地理性
➢ 道地药材是在一定的地域内形成的,具有明显 的地理性。
➢ 道地药材一般在药名前冠以地名,如宁夏枸杞 、川贝母、关黄柏、怀地黄等,以表示其道地 产区。
第一节 道地药材的形成和发展
三、道地药材的发展
➢ 道地药材品种来源的变迁 品种来源更为准确,商品进行分类,品种进一步分化。 ➢ 道地药材产区的变迁 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和人类活动多因素的变化,道地
药材的产区发生变迁。 新的道地产区逐渐被人们认可。 古代未明确的道地产区,现今明确。
第一节 道地药材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道地药材的形成和发展
➢ 化学品质评价
化学分析方法是更为精确的评价标准。 如:浙八味中的延胡索,总生物碱含量为0.5%-0.6%, 为其他产地所不及。
➢ 药理药效评价
药材优劣与否,主要看疗效。采用临床疗效比较的方法 对不同产地来源的药材进行研究。
第二节 北方地区的道地药材资源
➢ 范围:东北、华北和西北。 ➢ 包括:吉林,辽宁,黑龙江,北京,天
面黄白色、粉性足、味甜者为佳。
➢ 开发利用前景:甘草具有“十方九草”之称,
广泛用于方剂和中成药。从甘草中提制的甘草酸 用于化妆品。甘草粉及其加工品用作糕点。地上 部分可作饲料。
第二节 北方地区的道地药材资源
二、全草及花果种子类药材 肉苁蓉
➢ 药材来源:列当科植物肉苁蓉或管花肉苁蓉的干 燥带鳞叶的肉质茎。
第二节 北方地区的道地药材资源

中国道地药材统计表(最近更新)

中国道地药材统计表(最近更新)
品名 阿胶 艾叶 艾叶 巴戟 白扁豆 白果 白花蛇舌草 白前 白芍 白芍 白术 白鲜皮 白芷 百部 百合 百合 柏子仁 板蓝根 板蓝根 半夏 半夏 半枝莲 薄荷 薄荷 北沙参 北沙参 槟榔 补骨脂 苍术 草果 柴胡 蝉蜕 车前子 沉香 陈皮 赤芍 川贝母
分布省份 山东 湖北 河南 广东 云南 山东 江西 湖北 浙江 安徽 浙江 东北 四川 四川 甘肃 湖南 山东 甘肃

红花 厚朴 化橘红 黄柏 黄连 黄连 黄芪 黄芩 藿香 蒺藜 金钱草 金银花 金银花 金樱子 荆芥 荆三棱 桔梗 菊花 菊花 菊花 连翘 莲子 龙胆 鹿茸 麦冬 麦冬 玫瑰花 玫瑰花 牡丹皮 牡丹皮 木瓜 牛膝 蒲公英 前胡 芡实 茜草 羌活 秦艽
新疆
伊犁、塔城、吉木萨尔

湖北
恩施

广东
化州

四川
四川
万源、汉源

四川
平武、阿坝

四川
金口河、宝兴、汉源、芦山

四川
彭州、都江堰

广东
遂溪、英德、连州

甘肃
礼县

青海
湟中

四川
平武、北川、松潘、金川

四川
中江

甘肃
岷县

甘肃
纹县

山西
陵川、平顺

河南
温县、武陟

广西
陆川

青海
玉树
Hale Waihona Puke 野进口印尼爪哇群岛、苏门答腊群岛

湖北
巴东

四川
万源

广西
灵山

内蒙古

道地药材目录156种

道地药材目录156种

道地药材目录156种
茅山苍术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
浙白术浙贝母浙麦冬浙玄参浙元胡
杭白菊杭白芍杭白芷台乌药温郁金
川芎川乌川椒川黄连川黄柏
川姜黄川楝子川麦冬川白芷川贝母
川牛膝川羌活川升麻川郁金川大黄
川丹参川丹皮川独活川杜仲川佛手
川甘松川干姜川骨脂川厚朴川泽泻
川枳壳川枳实川续断川白芍川附子
使君子川木通川车前北芪潞党参
岷当归宁夏枸杞西甘草西大黄密银花
锁阳赤芍肉苁蓉潼沙苑银柴胡
远志秦艽连翘秦皮东北人参北五味北细辛关龙胆关白附关防风
东北哈蟆油东北鹿茸江香薷江栀子江枳亮
江枳实江吴萸江车前苏薄荷苏芡实
建青黛建泽泻建神曲建莲子蕲艾
霍山石斛信前胡凤丹皮毫白芍毫菊
毫桑皮毫紫菀滁菊贡菊滁州白头翁宣木瓜安苓广陈皮化橘红阳春砂
高良姜广地龙广佛手广藿香广香附
广益智广巴戟广首乌罗汉果合浦珍珠桂郁金广西蛤蚧广西莪术广豆根广槟榔海南沉香三七广八角肉桂天麻
云当归云黄连云苓云木香云南草果滇龙胆滇重楼诃子阿胶东银花莱阳沙参青州蝎半夏山东徐长卿祁薏米祁紫菀西陵知母河北款冬邢枣仁安阳花粉禹白附湘莲子湘玉竹龙牙百合鳖甲
辰砂常吴萸黄芩赤芝铁皮石斛淳木瓜淳萸肉资丘木瓜杜吴萸岗梅
汉射干。

地道药材课件-2

地道药材课件-2
三是不重视对优良品种的选育。这是造成道地药材品种退化的根本原因。
六、道地药材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2)“公害”问题较为普遍。
由于生产过程中,对土壤选择不严,以及长期施用农药和 无机肥,导致目前道地药材普遍存在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量 超标问题,这是造成道地药材品质下降难以走向国际市场的重 要原因之一。
• 阿胶粥:阿胶8g捣碎,糯米150g煲粥候熟,加阿胶不断搅 拌至完全烊化即成。加红糖温服。功能养血止血,滋阴润肺, 安胎。
• 阿胶牛奶
• 原料:阿胶15克,牛奶250毫升。
• 制法:将阿胶放人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用小火炖煮溶化, 兑入煮沸的牛奶即成。与早点同时服食。
• 功效:补气养血,滋补强壮,尤对气血两虚型老年贫血有效。
注意事项
1、 阿胶滋补作用很强,但性偏滋腻,有碍 脾胃运化,只适宜胃肠吸收功能正常者服 用。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者不 宜服用。妇女经期最好不要服用
2、在患有感冒、咳嗽、腹泻等病或月经来 潮时, 应停服阿胶, 待病愈或经停后再继 续服用。按传统习惯, 服用阿胶期间还需 忌口, 如萝卜、浓茶等。
甘草的市场分析
1、产量分析:90年代产区对甘草资源进行掠夺式 采挖,大量甘草涌入市场,年市场货源量在3-4万 吨左右。1995-2000年间,野生资源明显下降, 年产量平均在2万吨左右。 2001-2004年的4年间每年补充市场的野生甘草数 量已不足万吨,
2005-2006年两年内市场来货仅有4000-5000吨左 右。野生甘草吃紧,市场缺口由家种甘草补充, 家种甘草近年来每年的上市量在5000-10000吨左 右。
六、道地药材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 现代研究表明阿胶的主要成分是明胶肮、骨胶原水解后产生 赖氨酸、精氨酸、肤氮酸与组氮酸等.并含有钙、硫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地药材资源
(后附大量插图及道地产区名录)
地道药材是中药材主要来源,深入了解 地道药材,优化中药材资源分布,提高 中药饮医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在 中医药发展中,形成了对中药材的系统认识,其中中药材 的地道性是中医发展过程辩证认识中药材质量的集中体现, 是古代中医选用药材、评价药材质量的标准。中医药讲究 中药材的地道性,地道药材是近代中药研究的重点和现代 中药关注的热点。中药材地道性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的重要 组成部分。
2、 特定的生态环境是地道药材形成的重要条件
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变化多样,地形结构复杂,加之因植物发生的历史因素, 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药材资源种类。不同地域的地形、土壤、水分、气温和光照 等诸方面不同的生态环境,造就了不同产区地道药材,如中医药上通常按产地方 位分的川药类、广药类、云药类、贵药类、怀药类、淅药类、关药类、北药类、 西药类、南药类等。药材分布的生态环境不同,其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以及生理 生化成分都不相同,不少药材的产地不同其疗效有明显差异。
气候条件影响中药材的生长发育和成分积累。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地道药材 是物种受特定生境的影响,在长期生态适应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稳定的遗传性质 量特征的个体群类型。早在19世纪就发现生长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的乌头无毒,而 生长在气温较高的气候条件下有毒。不同的气候生态型,由于温度、光、湿度等 气候因子的对比关系不同,使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休眠以及其他器官的外部 形态和内部结构都发生深刻的变化,致使中药材品质产生差异。每种生态型都有 合成一定化学成分的特性,同种中草药因生态型的不同,其化学成分的组成和含 量也常发生大的变化。如:灰毡毛忍冬,绿原酸含量山东平邑产为5.66%,河南 密县产为5.18%,山西太谷产3.38%,重庆产2.2%。
一、地道药材的概念与含义
地道药材(也称为道地药材)是指经过长期中医实践证 明,在特定环境和气候等诸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 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高、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 有地域性特点的药材。
地道药材的概念各有其描述,但其核心的要素包括四 个方面: 1. 是指中医的实践检验,经过长期的中医用药的检验并得到 肯定的优质药材。 2. 是指特定产地出产,也就是特定的生态气候环境条件生长 或生产的,离开其适宜的生态气候环境生产出的药材质量 会发生改变。 3. 是指质量优良,即经过中医用药检验,其疗效好、质量稳 定,而不是指单一化学成分含量的高低。 4. 地道药材是指药材品质的概念,具有成熟的生产加工技术, 形成一定特色的经济、文化氛围,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土壤是地道药材形成的主要基础。每种土壤都有特定的理化、生物性质,构 成其特有的土壤生物作用。不同土壤的生态型,其植物在发育过程中以根系的差 异最为明显。李时珍曾根据土壤空气和干湿度的不同,将芹分为两种性味功能各 不相同的生态型—水芹和旱芹。因为土壤空气除决定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外,还 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活动情况,进而影响植株的营养状况。土壤矿质 元素也可影响植物根系营养及生物碱等化学成分的积聚和形成,从而产生不同的 生态型。土壤中氮磷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伊贝母生物碱的含量,而钾则降低其含量。
二、地道药材的形成原因
地道药材的形成主要是优质品种遗传特性、特定的生态环境、成 熟的栽培与加工技术、中医实践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1、优质的品种遗传特性是形成地道药材的内因
地道药材的质量是不同产地同一药材的不同表现,这种表现的差 异正同进化生物学中的变异,这种变异主要是由自身的遗传基因型所 决定的。基源差异不同而名称一样的药材,有的来源于不同种的生物体, 甚至是不同的科属,即使亲缘关系再近,在不同种的生物体内产生的 化学成分含量也不可能一致。如黄柏,其来源有两种:一种是黄檗的 干燥树皮;另一种是黄皮树的干燥树皮。来源于黄檗的黄柏药材, 小 檗碱含量常在0.6~2.5%之间,而来源于黄皮树的黄柏药材,小檗碱含 量常在4~8%之间。同为伞形科藁本属植物川芎的不同品种的藁本内脂 含量有显著差异。
3、悠久的栽培历史和成熟的种植技术
中药材中许多地道药材都是由野生变家种(家养)后形成的,中 药材这种地道性的形成与成熟的种植与加工技术直接相关。如川芎为 四川著名的地道药材,在唐代在陕西、甘肃、四川、安徽等地都出产 川芎,而到了宋代四川就有了人工种植川芎的记载:《灌县医药志 (1910~1986)》记载:至迟在北宋仁宗年间(公元1023年~1063年)已 在本县农村种植。说明成都平原在宋朝就开始种植川芎。其后虽有多 个地方出产过川芎这一药材,但成都平原西部逐步形成了盆地周边中 部山地区种植川芎种源(苓种)、平原西部种植与加工商品川芎药材的生 产格局,并具有成熟的生产技术。祁白芷是产于河北安国的地道药材, 当地在栽种后翌年处暑节,当大叶枯萎时采挖,过早采挖产量低,过 晚易重生新芽,消耗养分,干后抽沟。施肥能促进忍冬植物的生长和 提高忍冬植物花芽绿原酸的含量。地道药材的形成与产区悠久的栽培 历史和成熟的种植技术是分不开的。在综合利用当地生态条件的同时, 当地药农经过多年的栽培与种植技术的推广,使药材的品种不断优化, 品质不断提高,使其地道性逐渐形成。
药材采收与加工对药材质量问题影响较大。药材采收时间、生长 年限不同,药材质量差异较大,如白术,挥发油含量2年生者明显高 于1年生;青蒿中的青蒿素在生长盛期含量最高。产地加工在中药材 加工中占相当大的比例,药材采收时间不同,产地加工方法不同,造 成药材相当大的质量差异。如牡丹皮,烘干(80℃,2h)与晒干(48℃, 4h)丹皮酚含量差异较大,晒干品含量较低为0.94%,烘干品含量较高 为7.023%。菊花,产地加工有晒干和炕干等不同方法,其挥发油含 率,生晒品比炕干品高出一倍以上;黄柏饮片,晒干品中的小檗碱要 比阴干或烘干的损失约32%;槟榔片,换水浸泡切片与不换水浸泡切 片和淋后闷润切片相比,槟榔碱含率相差达18%以上;苦参片药典规 定就有趁鲜切片和浸泡6~7成润透后切片两种方法,但后者的苦参总 碱要比前者损失39%左右。在地道药材形成过程中,产区药农不断总 结加工经验,并根据中医用药实践不断改进,形成了保证药材质量的 传统加工技术。这种多年形成的加工技术运用到药材加工中,提高了 药材质量,促进当地药材逐渐发展成地道药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