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道地药材资源(附插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候条件影响中药材的生长发育和成分积累。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地道药材 是物种受特定生境的影响,在长期生态适应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稳定的遗传性质 量特征的个体群类型。早在19世纪就发现生长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的乌头无毒,而 生长在气温较高的气候条件下有毒。不同的气候生态型,由于温度、光、湿度等 气候因子的对比关系不同,使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休眠以及其他器官的外部 形态和内部结构都发生深刻的变化,致使中药材品质产生差异。每种生态型都有 合成一定化学成分的特性,同种中草药因生态型的不同,其化学成分的组成和含 量也常发生大的变化。如:灰毡毛忍冬,绿原酸含量山东平邑产为5.66%,河南 密县产为5.18%,山西太谷产3.38%,重庆产2.2%。
3、悠久的栽培历史和成熟的种植技术
中药材中许多地道药材都是由野生变家种(家养)后形成的,中 药材这种地道性的形成与成熟的种植与加工技术直接相关。如川芎为 四川著名的地道药材,在唐代在陕西、甘肃、四川、安徽等地都出产 川芎,而到了宋代四川就有了人工种植川芎的记载:《灌县医药志 (1910~1986)》记载:至迟在北宋仁宗年间(公元1023年~1063年)已 在本县农村种植。说明成都平原在宋朝就开始种植川芎。其后虽有多 个地方出产过川芎这一药材,但成都平原西部逐步形成了盆地周边中 部山地区种植川芎种源(苓种)、平原西部种植与加工商品川芎药材的生 产格局,并具有成熟的生产技术。祁白芷是产于河北安国的地道药材, 当地在栽种后翌年处暑节,当大叶枯萎时采挖,过早采挖产量低,过 晚易重生新芽,消耗养分,干后抽沟。施肥能促进忍冬植物的生长和 提高忍冬植物花芽绿原酸的含量。地道药材的形成与产区悠久的栽培 历史和成熟的种植技术是分不开的。在综合利用当地生态条件的同时, 当地药农经过多年的栽培与种植技术的推广,使药材的品种不断优化, 品质不断提高,使其地道性逐渐形成。
2、 特定的生态环境是地道药材形成的重要条件
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变化多样,地形结构复杂,加之因植物发生的历史因素, 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药材资源种类。不同地域的地形、土壤、水分、气温和光照 等诸方面不同的生态环境,造就了不同产区地道药材,如中医药上通常按产地方 位分的川药类、广药类、云药类、贵药类、怀药类、淅药类、关药类、北药类、 西药类、南药类等。药材分布的生态环境不同,其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以及生理 生化成分都不相同,不少药材的产地不同其疗效有明显差异。
一、地道药材的概念与含义
地道药材(也称为道地药材)是指经过长期中医实践证 明,在特定环境和气候等诸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 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高、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 有地域性特点的药材。
地道药材的概念各有其描述,但其核心的要素包括四 个方面: 1. 是指中医的实践检验,经过长期的中医用药的检验并得到 肯定的优质药材。 2. 是指特定产地出产,也就是特定的生态气候环境条件生长 或生产的,离开其适宜的生态气候环境生产出的药材质量 会发生改变。 3. 是指质量优良,即经过中医用药检验,其疗效好、质量稳 定,而不是指单一化学成分含量的高低。 4. 地道药材是指药材品质的概念,具有成熟的生产加工技术, 形成一定特色的经济、文化氛围,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道地药材资源
(后附大量插图及道地产区名录)
地道药材是中药材主要来源,深入了解 地道药材,优化中药材资源分布,提高 中药饮片质量,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
第一节 地道药材的形成与发展来自百度文库
中医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在 中医药发展中,形成了对中药材的系统认识,其中中药材 的地道性是中医发展过程辩证认识中药材质量的集中体现, 是古代中医选用药材、评价药材质量的标准。中医药讲究 中药材的地道性,地道药材是近代中药研究的重点和现代 中药关注的热点。中药材地道性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的重要 组成部分。
土壤是地道药材形成的主要基础。每种土壤都有特定的理化、生物性质,构 成其特有的土壤生物作用。不同土壤的生态型,其植物在发育过程中以根系的差 异最为明显。李时珍曾根据土壤空气和干湿度的不同,将芹分为两种性味功能各 不相同的生态型—水芹和旱芹。因为土壤空气除决定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外,还 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活动情况,进而影响植株的营养状况。土壤矿质 元素也可影响植物根系营养及生物碱等化学成分的积聚和形成,从而产生不同的 生态型。土壤中氮磷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伊贝母生物碱的含量,而钾则降低其含量。
药材采收与加工对药材质量问题影响较大。药材采收时间、生长 年限不同,药材质量差异较大,如白术,挥发油含量2年生者明显高 于1年生;青蒿中的青蒿素在生长盛期含量最高。产地加工在中药材 加工中占相当大的比例,药材采收时间不同,产地加工方法不同,造 成药材相当大的质量差异。如牡丹皮,烘干(80℃,2h)与晒干(48℃, 4h)丹皮酚含量差异较大,晒干品含量较低为0.94%,烘干品含量较高 为7.023%。菊花,产地加工有晒干和炕干等不同方法,其挥发油含 率,生晒品比炕干品高出一倍以上;黄柏饮片,晒干品中的小檗碱要 比阴干或烘干的损失约32%;槟榔片,换水浸泡切片与不换水浸泡切 片和淋后闷润切片相比,槟榔碱含率相差达18%以上;苦参片药典规 定就有趁鲜切片和浸泡6~7成润透后切片两种方法,但后者的苦参总 碱要比前者损失39%左右。在地道药材形成过程中,产区药农不断总 结加工经验,并根据中医用药实践不断改进,形成了保证药材质量的 传统加工技术。这种多年形成的加工技术运用到药材加工中,提高了 药材质量,促进当地药材逐渐发展成地道药材。
二、地道药材的形成原因
地道药材的形成主要是优质品种遗传特性、特定的生态环境、成 熟的栽培与加工技术、中医实践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1、优质的品种遗传特性是形成地道药材的内因
地道药材的质量是不同产地同一药材的不同表现,这种表现的差 异正同进化生物学中的变异,这种变异主要是由自身的遗传基因型所 决定的。基源差异不同而名称一样的药材,有的来源于不同种的生物体, 甚至是不同的科属,即使亲缘关系再近,在不同种的生物体内产生的 化学成分含量也不可能一致。如黄柏,其来源有两种:一种是黄檗的 干燥树皮;另一种是黄皮树的干燥树皮。来源于黄檗的黄柏药材, 小 檗碱含量常在0.6~2.5%之间,而来源于黄皮树的黄柏药材,小檗碱含 量常在4~8%之间。同为伞形科藁本属植物川芎的不同品种的藁本内脂 含量有显著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