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新版氨水安全技术说明书
新版氨水安全技术说明书
新版氨水安全技术说明书新版氨水安全技术说明书一、产品介绍氨水是一种化学物质,化学式为NH3,常温下为无色气体,但通常以35%~40%的浓度在水溶液中存储。
氨水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并且易燃易爆,因此在使用和存储时需要特别注意安全。
二、产品用途氨水广泛用于农业、工业和医疗领域。
在农业领域,氨水被用作肥料,可以提高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在工业领域,氨水被用作制冷剂、清洗剂和化学品原料。
在医疗领域,氨水被用于消毒和杀菌。
三、安全措施1.储存氨水的容器应当具有良好的密封性,避免气体泄漏和氨水外溢。
2.储存氨水的场所应当干燥通风,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3.氨水应当与其他化学物质分开存放,避免发生危险化学反应。
4.使用氨水的场所应当保持通风良好,避免氨气积聚。
5.使用氨水时应当佩戴安全防护用品,如手套、护目镜等。
6.在氨气泄漏的情况下,应当立即从安全距离逃脱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应急处理。
四、事故处理1.在使用氨水时出现皮肤或眼睛受损的情况时,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就近就医进行治疗。
2.在使用氨水的场所发生火灾时,应立即采取灭火措施,并通知消防部门前来处置。
3.在使用氨水时,如发生气体泄漏造成的中毒的情况,应当立即从现场撤离,并呼叫急救车前往医院进行治疗。
五、防范措施1.在选择氨水储存容器时,应当优先选择标准化、符合安全要求的容器。
2.储存氨水的场所应当建有相应的安保措施,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
3.对于使用氨水的员工,应当进行安全培训和防范意识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4.应当定期对氨水储存容器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六、结论氨水是一种危险的化学物质,需要在储存、使用和处理过程中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和防范措施。
相关部门和机构应当加强对氨水的安全监管和培训教育,共同维护公共安全。
新版氨水安全技术说明书
新版氨水安全技术说明书近期,为了更好地保障工人和消费者的安全,一家氨水制造商发布了最新的氨水安全技术说明书。
这份 26 页的文档详细介绍了氨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其正确、安全的存储和使用方法。
这份说明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文档,因为氨水是一种常见的清洁剂和溶剂,在各种工业和家庭应用中广泛使用,但也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物质。
本篇文章将对氨水安全技术说明书进行详细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如何使用氨水以及如何在使用过程中避免危险。
第一部分:化学性质氨水是由氨气和水混合而成的溶液,其化学式为NH3·H2O。
氨气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无色气体,而水是一种几乎无味无色的液体。
氨水在室温下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氨水是一种碱性物质,其 pH 值通常在 10-11 之间,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这意味着在使用和储存氨水时应特别小心,以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并应使用适当的防护设备。
氨水还具有一些重要的化学性质。
例如,在高温下,氨水会分解成氨气和水蒸气,这对工作人员和消费者都构成了危险。
此外,氨水还具有吸湿性,易从空气中吸收水分,并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因此,在使用和储存氨水时,应避免它与其他物质接触,特别是与酸性物质接触。
第二部分:正确使用和储存氨水的方法氨水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物质,因此在使用和储存氨水时必须小心。
以下是一些正确使用和储存氨水的方法:1.只有在必要的条件下使用氨水。
如果有可能,应选择其他更安全的清洁剂和溶剂。
2.在使用氨水时应戴上适当的防护设备,如手套、护目镜和口罩。
如果氨水不慎接触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 15 分钟。
如果氨水进入眼睛内,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寻求医疗救助。
3.使用氨水时应确保它不会与其他化学物质混合。
如果可能,应将氨水储存在单独的容器中。
4.储存氨水的场所应干燥、通风和避免阳光直射。
避免氨水与其他化学物质接触,特别是酸性物质。
5.使用氨水时应使用适当的设备和工具,如吸尘器、喷雾器和泵。
氨水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MSDS)
氨水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1。
1 化学品中文名称:氨溶液1.2 化学品英文名称:ammonium hydroxide1.3中文名称2:氨水1。
4分子式:NH4OH1。
5分子量:35.05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2.1主要成分:氨溶液2。
2 含量:10%~35%2.3 CAS No.:1336—21—6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3。
1 危险性类别:3。
2 侵入途径:3。
3 健康危害:吸入后对鼻、喉和肺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和哮喘等;重者发生喉头水肿、肺水肿及心、肝、肾损害。
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口服灼伤消化道。
慢性影响:反复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支气管炎;可致皮炎.第四部分:急救措施4。
1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4。
2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4。
3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
4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5。
1 危险特性:易分解放出氨气,温度越高,分解速度越快,可形成爆炸性气氛。
5。
2 有害燃烧产物:氨。
5。
3 灭火方法:采用水、雾状水、砂土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6。
1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7.1 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导管式防毒面具,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酸碱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氨水安全技术说明书[1]
氨水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氨溶液;氨水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浓度 20%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8.2类碱性腐蚀品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吸入后对鼻、喉和肺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和哮喘等;重者发生喉头水肿、肺水肿及心、肝、肾损害。
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
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口服灼伤消化道。
慢性影响:反复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支气管炎;可致皮炎。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分解放出氨气, 温度越高, 分解速度越快, 可形成爆炸性气氛。
有害燃烧产物:氨。
灭火方法:采用水、雾状水、砂土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行动: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处置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导管式防毒面具,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酸碱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酸类、金属粉末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新版氨水安全技术说明书
新版氨水安全技术说明书一、引言本文旨在为使用和处理氨水的人员提供一份准确、全面的新版氨水安全技术说明书。
氨水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具有广泛的工业和家庭应用。
然而,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正确的使用和处理氨水至关重要。
本说明书将涵盖氨水的物理性质、安全使用指南、急救措施等重要内容,旨在确保用户在处理氨水时保持安全、健康的状态。
二、物理性质氨水(NH3·H2O),也称氨水溶液,是氨气在水中的溶解液。
下面是关于氨水的一些物理性质:1. 外观:氨水呈无色液体,无明显悬浮固体。
2. 气味:氨水具有刺激性氨味,可以轻微刺激眼睛和呼吸系统。
3. 密度:氨水的密度约为0.9克/立方厘米,比纯水略小。
4. 沸点和凝固点:氨水沸点为约100℃,凝固点约为-77℃。
三、安全使用指南正确的使用和处理氨水对于保护人员安全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指南:1. 个人防护装备:- 建议佩戴防护眼镜、手套、防护服和安全鞋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预防皮肤和眼睛的接触。
2. 储存和搬运:- 将氨水储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火源和明火。
- 避免氨水与酸性物质、氧化性物质和可燃物质的接触,并防止与他们混合。
- 在搬运氨水时,使用合适的搬运工具和容器,并注意保持平稳和稳固的姿势。
3. 使用注意事项:- 在使用氨水时,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如不慎接触,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及时就医。
- 氨水具有刺激性气味,避免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氨水的气味。
- 在使用氨水时,保持通风良好的环境,避免氨气积累。
4. 废弃物处理:- 废弃的氨水应按照当地的法规和标准进行处理。
避免将废弃物排入水源或土壤中,以免造成环境污染。
四、急救措施当发生氨水泄漏、溅洒或接触时,应立即采取以下急救措施:1. 吸入: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并保持安静。
如有呼吸困难,立即就医。
2. 眼部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注意保持水流轻柔,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氨水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氨水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一、氨水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1.物质特性氨水(Ammonia Solution或Ammonium Hydroxide)是一种无色、清澈、有刺激气味的水溶液,其成分为氨气和水(质量分数分别为5% -25% 和95%-75%),PH值在11.6到12.5之间。
氨水还具有很强的化学性质,可以吸收大量的热量,具有腐蚀性,可以被用来清洁硬性水垢污垢和污水处理等。
2.可燃性氨水是非易燃的材料,但与易燃物混合时非常危险,存在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3.皮肤接触氨水会使皮肤刺激,长期被暴露会使皮肤干燥,出现发痒,瘙痒,潮红。
手部、眼部或语言接触时,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或清洗肿胀分散。
4.眼睛接触氨水会使眼睛灼伤,可能引起视力障碍,如接触到眼部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15-20分钟,并紧急就医。
5.吸入氨水会使上呼吸道受到刺激,对呼吸道嗅觉神经最直接,有刺激性的症状,如有吸入请速脱离现场;通风现场,获得空气;立即就医。
6.食入氨水若不慎食入,会严重伤害食道、胃粘膜,引起胃反流、呕吐、腹痛、疼痛等症状,立即食用蛋白饮料不过分作用,立即就医;7.对环境氨水对环境有污染问题,慎重使用,及时清洁污染源,防止污染扩散,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二、注意事项1.使用前应做充分的实验和试验,及时充分的预防和技术措施;2.使用用具要崭新,干净,绝不采用污染物;3.严禁发生火灾或爆炸;4.在使用过程中遵守当地的安全使用规定;5.使用氨水的环境要通风良好,接触到眼部、身体、衣服要及时冲洗;6.如不慎接触、吸入或食用,应立即采取紧急急救措施。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氨水
氨水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氨溶液名称:化学品英文ammonium hydroxide名称:中文名称2:氨水英文名称2: ammonia water技术说明书816编码:CAS No.: 1336-21—6OH分子式:NH4分子量: 35.05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氨溶液10%~35%1336-21—6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吸入后对鼻、喉和肺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和哮喘等;重者发生喉头水肿、肺水肿及心、肝、肾损害。
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
皮肤接触可致灼伤.口服灼伤消化道。
慢性影响:反复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支气管炎;可致皮炎.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分解放出氨气, 温度越高,分解速度越快,可形成爆炸性气氛。
有害燃烧产物:氨。
灭火方法:采用水、雾状水、砂土灭火.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导管式防毒面具,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酸碱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新版氨水安全技术说明书[参考]
新版氨水安全技术说明书[参考] 新版氨水安全技术说明书一、产品介绍氨水是一种无色、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化学式为NH3。
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和消防等领域的化学品。
氨水具有较强的碱性和溶解力,可以与酸性物质反应,产生盐和水。
二、安全注意事项1. 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化学品安全知识,了解氨水的性质、危害和应急处理方法。
2. 使用氨水时,应戴上防护眼镜、手套和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防止氨气吸入。
3. 氨水应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火源和易燃物质。
4. 禁止与酸性物质、氧化剂和可燃物混合储存,以免发生化学反应。
5. 在使用氨水时,应避免直接吸入氨气,可通过通风或佩戴呼吸器等方式进行防护。
6. 使用氨水时应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避免溅入眼睛或皮肤,如不慎接触,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寻求医生的帮助。
7. 氨水泄漏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清除,避免扩散和污染环境。
8. 在使用氨水时,应注意防止其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以免产生危险物质。
三、事故应急处理1. 发生氨水泄漏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迅速清除泄漏物,并封控泄漏源。
2. 在清除泄漏物时,应佩戴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泄漏物。
3. 将泄漏物收集到合适的容器中,封存并妥善处理。
4. 对泄漏区域进行通风,以降低氨气浓度。
5. 有必要时,使用吸附剂或中和剂进行处理,如酸性物质用碱性中和剂中和。
6. 对于大面积泄漏或无法控制的情况,应立即撤离人员,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四、急救措施1. 皮肤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受到污染的皮肤,至少持续15分钟,然后就医。
2. 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至少持续15分钟,然后就医。
3. 吸入氨气:将受害者迅速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呼吸困难,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就医。
4. 食入氨水:立即给受害者大量清水漱口,不要催吐,立即就医。
五、环境保护1. 氨水的泄漏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应立即采取措施清除泄漏物,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完整版)新版氨水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1:氨溶液化学中文名称2:氨水CAS NO: 1336-21-6分子式:NH4OH分子量:30.05企业名称:企业地址:邮编:联系电话:传真:企业应急电话: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毛纺、丝绸、印染等工业用于洗涤羊毛、呢绒、坯布,溶解和调整酸碱度,并作为助染剂等。
有机工业用作胺化剂,生产热固性酚醛树脂的催化剂,无机工业用于制选各种铁盐。
工业上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减压或等离子体CVD,以生长二氧化硅膜锅炉给水pH值调节剂,氨用来中和给水中的碳酸,提高pH值,减缓给水中二氧化碳的腐蚀。
也是锅炉停炉保护剂,对锅炉内有少量存水不能放出的锅炉也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医药上用稀氨水对呼吸和循环起反射性刺激,医治晕倒和昏厥,并作皮肤刺激药和消毒药。
.作洗涤剂、中和剂、生物碱浸出剂。
还用于制药工业,纱罩业,晒图等。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碱性腐蚀品。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13690-2009)及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属于8.2类碱性腐蚀品。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该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
粉尘或烟雾会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与NaOH直接接触会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7]一接触或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致呼吸系统等靶器官损害;对水生生物有害。
干燥时有爆炸性,受受热、冲击、摩擦、着火或其他引燃源有爆炸危险、与可燃物料混合时发生爆炸;防范说明:预防措施:密闭操作,注意通风,远离高热,严禁碰撞。
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阅读并了解所有预防措施。
按要求使用个体防护装备。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远离易燃、可燃物。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强氧化剂、强碱、酸类、水、醇类、钠、钾、金属氧化物接触。
氨水安全技术说明书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酸类、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监测方法: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易分解放出氨气,温度越高,分解速度越快,可形成爆炸性气氛。
有害燃烧产物:
氨。
灭火方法:
采用水、雾状水、砂土灭火。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空气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2类碱性腐蚀品。
氨水安全技术说明书
氨水安全技术说明书一、产品概述氨水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品,化学式为NH3。
它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和腐蚀性,是一种常用的清洁剂和氨气的溶液。
二、安全使用指导1. 保持通风良好:在使用氨水时,应确保室内通风良好,以减少氨气在空气中的浓度,避免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2. 避免与其他物质混合:氨水与酸性物质如醋酸、硫酸等相遇会产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有害的气体,应避免与这些物质发生接触。
3. 注意个人防护:在使用氨水时,应戴好防护眼镜、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防止其直接接触皮肤或眼睛引起伤害。
4. 存储注意事项:氨水应存放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远离火源和易燃物质,并与酸性物质分开存放,以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5. 小心使用:使用氨水时,要小心操作,避免溅洒到皮肤上或吸入到呼吸道中。
1. 吸入氨气:如果不慎吸入了氨气,应立即将受害人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并寻求医疗救助。
2. 眼部接触:如发生氨水溅入眼睛,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并立即就医。
3. 皮肤接触:如皮肤不慎接触到氨水,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如有烧热感、红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四、事故预防措施1. 定期检验:应定期对氨水容器和管路进行检查,确保其密封性良好,以防泄漏发生。
2. 储存措施:存放氨水的容器应标有清晰的警示标识,存放在专用储存区域中,并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外界因素引发事故。
3. 防火措施:氨水属于易燃化学品,应远离明火和高温环境,避免火灾事故发生。
4. 管理人员培训:所有使用氨水的人员都应接受相关的培训,了解氨水的特性和安全操作规程,提高事故应对能力。
废弃的氨水应依照法律法规进行分类和处理,禁止将废弃物倾倒到水体或土壤中,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六、注意事项1. 防止氨水直接接触眼睛、皮肤或吸入呼吸系统。
2. 使用氨水时应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设备。
3. 定期检查氨水容器和管道的状况,确保其安全使用。
4. 存储氨水时应与其他化学品分开存放,避免发生意外反应。
氨水安全技术说明书Word版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氢氧化氨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氨水化学品英文名称:Ammonia water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化学品名称:氨水有害物成分浓度 CAS No.氨水 21% 1336-21-6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8.2类碱性腐蚀品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健康危害: 吸入后对鼻、喉和肺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和哮喘等;可因喉头水肿而窒息死亡;可发生肺水肿,引起死亡。
氨水溅入眼内,可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导致失明;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慢性影响:反复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支气管炎。
皮肤反复接触,表现为皮肤干燥、痒、发红。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会对水体产生污染。
燃爆危险:易分解放出氨气,可形成爆炸性气体。
遇高热,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
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
立即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分解放出氨气,温度越高,分解速度越快,可形成爆炸性气氛。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氨灭火方法入灭火剂: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
灭火注意事项:。
配备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报。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
消除方法: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
也可以用沙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以少量加入大量水中,调节至中性,再放入废水系统。
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氨水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氨水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氨溶液化学品英文名称:ammonium hydroxide中文名称2: 氨水分子式:NH4OH分子量: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主要成分:氨溶液含量:10%~35%CAS No.:1336-21-6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吸入后对鼻、喉和肺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和哮喘等;重者发生喉头水肿、肺水肿及心、肝、肾损害;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皮肤接触可致灼伤;口服灼伤消化道;慢性影响:反复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支气管炎;可致皮炎;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分解放出氨气, 温度越高, 分解速度越快, 可形成爆炸性气氛;有害燃烧产物:氨;灭火方法:采用水、雾状水、砂土灭火;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导管式防毒面具,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酸碱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酸类、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酸类、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职业接触限值:监测方法: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导管式防毒面具或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酸碱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第九部分: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熔点°C:无资料沸点°C:无资料液碱相对密度水=1:0;91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饱和蒸气压kPa:20℃燃烧热kJ/mol:无意义临界温度°C:无资料临界压力MPa:无资料辛醇/水分配系数:无资料引燃温度°C::无意义闪点°C::无意义爆炸上限%V/V::无意义爆炸下限%V/V:无意义溶解性:溶于水、醇;主要用途:用于制药工业,纱罩业,晒图,农业施肥等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性:禁忌物:酸类、铝、铜;避免接触的条件:聚合危害:分解产物: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LD50:无资料 LC50:无资料亚急性和慢性毒性:无资料;刺激性: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生态毒理毒性:无资料;生物降解性:无资料;非生物降解性:无资料;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无资料;其它有害作用:由于呈碱性,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对鱼类和哺乳动物应给予特别注意;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废弃物性质: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中和、稀释后,排入废水系统;废弃注意事项: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82503UN编号:2672包装标志:无包装类别:053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钢桶包装的可用敞车运输;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金属粉末、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类碱性腐蚀品;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参考文献:无;。
氨水安全技术说明书
氨水安全技术说明书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氢氧化氨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氨水化学品英文名称:Ammonia water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化学品名称:氨水有害物成分浓度 CAS No.氨水 21% 1336-21-6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类碱性腐蚀品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健康危害: 吸入后对鼻、喉和肺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和哮喘等;可因喉头水肿而窒息死亡;可发生肺水肿,引起死亡。
氨水溅入眼内,可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导致失明;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慢性影响:反复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支气管炎。
皮肤反复接触,表现为皮肤干燥、痒、发红。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会对水体产生污染。
燃爆危险:易分解放出氨气,可形成爆炸性气体。
遇高热,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
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
立即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分解放出氨气,温度越高,分解速度越快,可形成爆炸性气氛。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氨灭火方法入灭火剂: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
灭火注意事项:。
配备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报。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
消除方法: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
也可以用沙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以少量加入大量水中,调节至中性,再放入废水系统。
氨水技术安全说明书
氨水技术安全说明书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氨水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农业领域。
它在制造肥料、清洗剂、制冷剂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为了确保使用氨水时的安全性,我们在这里提供一份氨水技术安全说明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氨水的基本性质1. 氨水的化学成分为NH3和H2O,呈碱性。
具有刺激性气味,可导致眼睛、皮肤和呼吸道的刺激。
2. 氨水易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铵,并能和一些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3. 氨水在高温下能分解为氨气和水,氨气有毒性,易危害人体健康。
二、氨水的安全使用1. 在使用氨水时,应佩戴防护装备,包括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口罩等,以防止接触和吸入氨水引起危害。
2. 氨水应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使用,避免过量蒸氨气造成中毒。
3. 使用氨水时,应避免与酸性物质混合,以免产生有害气体和放热反应,引发事故。
4. 氨水容器应密封保存,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不得混装其他化学品,防止发生化学反应。
5. 氨水使用结束后,应及时清理残余物和洗净容器,做好分类处理。
6. 长期接触氨水可能引起皮肤过敏和呼吸道疾病,建议使用后及时用肥皂清洗手部和面部,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7. 若意外接触氨水导致眼睛或皮肤受到刺激,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必要时就医处理。
三、氨水的应急措施1. 氨水泼洒对人体的伤害较大,应立即脱离现场,尽快离开泄漏区域。
2. 在发现氨水泄漏后,应穿戴防护装备,并根据泄漏量的大小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用沙土、干燥剂等化吸收氨水,防止扩散。
3. 发生氨水泄漏时,应及时通知现场人员撤离,向有关部门报告,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四、氨水的储存和运输1. 氨水的储存场所应通风良好,远离火源和酸性物质,储存温度应低于30℃。
2. 氨水容器应标明内容物信息,严禁超载、碰撞和倾斜,防止氨水泄漏。
3. 氨水运输时应遵守相关法规,采取防护措施,确保安全运输。
氨水 安全技术说明书
氨水安全技术说明书氨水安全技术说明书说明书目录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九部分理化特性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化学品中文名称: 氨溶液化学品俗名: 氨水ammonium hydroxide 化学品英文名称: 英文名称: ammonia water816 技术说明书编码: CAS No.: 1336-21-6生产企业名称:地址:生效日期: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氨溶液 10%~35% 1336-21-6危险性类别: 第8.2类碱性腐蚀品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 吸入后对鼻、喉和肺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和哮喘等;重者发生喉头水肿、肺水肿及心、肝、肾损害。
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
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口服灼伤消化道。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saturation of the road network in the vast majority of sections below 0.8, higher levels of service, but a few very high saturation of the road, xufu, rongzhou road saturation is more than 1, level of service very poor. (2) major intersection service level cross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urban road network, whether it is open to the entire road network speed and efficiency plays a key role. Yibin city, but some intersections are not optimized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氨水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氢氧化氨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氨水化学品英文名称:Ammonia water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化学品名称:氨水有害物成分浓度 CAS No.氨水 21% 1336-21-6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8.2类碱性腐蚀品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健康危害: 吸入后对鼻、喉和肺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和哮喘等;可因喉头水肿而窒息死亡;可发生肺水肿,引起死亡。
氨水溅入眼内,可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导致失明;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慢性影响:反复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支气管炎。
皮肤反复接触,表现为皮肤干燥、痒、发红。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会对水体产生污染。
燃爆危险:易分解放出氨气,可形成爆炸性气体。
遇高热,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
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
立即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分解放出氨气,温度越高,分解速度越快,可形成爆炸性气氛。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氨灭火方法入灭火剂: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
灭火注意事项:。
配备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报。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
消除方法: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
也可以用沙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以少量加入大量水中,调节至中性,再放入废水系统。
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1:氨溶液
化学中文名称2:氨水
CAS NO: 1336-21-6
分子式:NH4OH
分子量:30.05
企业名称:
企业地址:
邮编:
联系电话:传真:
企业应急电话: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毛纺、丝绸、印染等工业用于洗涤羊毛、呢绒、坯布,溶解和调整酸碱度,并作为助染剂等。
有机工业用作胺化剂,生产热固性酚醛树脂的催化剂,无机工业用于制选各种铁盐。
工业上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减压或等离子体CVD,以生长二氧化硅膜锅炉给水pH值调节剂,氨用来中和给水中的碳酸,提高pH值,减缓给水中二氧化碳的腐蚀。
也是锅炉停炉保护剂,对锅炉内有少量存水不能放出的锅炉也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医药上用稀氨水对呼吸和循环起反射性刺激,医治晕倒和昏厥,并作皮肤刺激药和消毒药。
.作洗涤剂、中和剂、生物碱浸出剂。
还用于制药工业,纱罩业,晒图等。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碱性腐蚀品。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13690-2009)及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属于8.2类碱性腐蚀品。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该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
粉尘或烟雾会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
中隔,皮肤和眼与NaOH直接接触会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
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7]一接触或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致呼
吸系统等靶器官损害;对水生生物有害。
干燥时有爆炸性,受受
热、冲击、摩擦、着火或其他引燃源有爆炸危险、与可燃物料混合
时发生爆炸;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密闭操作,注意通风,远离高热,严禁碰撞。
操作尽可能机械化、
自动化。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阅读并了解所有预防措施。
按要求使用个体防护装备。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
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
手套。
远离易燃、可燃物。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
与强氧化剂、强碱、酸类、水、醇类、钠、钾、金属氧化物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工作场所不得进食、饮
水。
事故响应:如发生火灾,根据具体的着火物质选择干粉、二氧化碳、干燥砂
土等合适的灭火剂,禁止用水灭火。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
着,立即用清洁棉花或布等吸去液体。
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就
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
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
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
吸。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无腐蚀症状者洗胃。
忌服油类。
就
医。
被污染的衣物应清洗干净后再使用。
安全储存:避免日照。
在
通风良好处储存。
保持容器密闭,上锁保管。
安全储存:保持容器密闭。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
源。
严禁与酸类、金属类及金属氧化物混储。
废弃处置:用酸液缓慢吸收后排入废水系统。
物理化学危险:无色或微黄色透明液体,有强烈刺激兴气味,水溶液呈碱性,有毒,对人体、眼睛有刺激性和腐蚀性。
健康危害:吸入后对鼻、喉和肺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和哮喘等;重者发生喉头水肿、肺水肿及心、肝、肾损害。
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
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口
服灼伤消化道。
慢性影响:反复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支气管炎;可致皮炎。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物质混合物
危险组分浓度或浓度范围CAS No.
氨水20.0% 1336-21-6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
束。
采用水、雾状水、砂土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环境保护措施: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限制性空间。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小量泄漏:用干燥的砂土或其他不燃材料覆盖泄漏物,置于一盖子较松的塑料容器中,待处置。
大量泄漏:构筑
围堤或挖坑收容。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接触限值:PC-TWA(mg/m3): 1;PC-STEL(mg/m3): 2
生物限值:无资料。
监测方法: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空气呼吸器。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皮肤和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性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最新修订版日期: 2015-6-15
修改说明:本SDS按照《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GB/T16483-2008)标准编制;由于目前国家尚未颁布化学品GHS分类目录,本SDS中化学品的
GHS分类是企业根据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GB
20576-2006~GB20602-2006)自行进行的分类,待国家化学品GHS分类目录
颁布后再进行相应调整。
缩略语说明:
MAC: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
度。
PC-TWA: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
度。
PC-STEL:指在遵守PC-TWA前提允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
TLV-C:瞬时亦不得超过的限值。
是专门对某些物质如刺激性气体或以急性作
用为主的物质规定的。
TLV-TWA:是指每日工作8小时或每周工作40小时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在
此浓度下终身工作时间反复接触对几乎全部工人都不致产生不良效应。
TLV-STEL:是在保证遵守TLV-TWA的情况下,容许工人连续接触15min的最
大浓度。
此浓度在每个工作日中不得超过4次,且两次接触间隔至少60min。
它是TLV-TWA的一个补充。
IARC:是指国际癌症研究所
RTECS:是指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和健康研究所的化学物质毒性数据库
HSDB:是指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的危险物质数据库
ACGIH:是指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学家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