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 力的分类:根据作用效果的不同,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是指多个力的合力,分力是指一个力的分解。

4.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5.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6.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7. 力的单位:牛顿(N)。

8.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地球的引力常数有关。

9. 重力的方向:垂直于地面向下。

10. 重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

11. 摩擦力:物体相对运动时,由于表面的粗糙程度而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12.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13. 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区别:滑动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静摩擦力是物体即将开始运动时的摩擦力。

14. 弹簧的弹性势能:弹簧发生形变时所具有的能量。

15. 弹簧的弹性系数:表示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形变量之间的关系。

二、机械能1.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 动能的计算公式:动能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

3. 动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系统的总动能保持不变。

4.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5. 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重力势能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乘以高度的一半。

6.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7. 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当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当物体上升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三、压强和浮力1. 压强的概念: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

2. 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等于压力除以受力面积。

3. 液体的压强特点: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 液体的压强传递规律:液体的压强通过连通器传递。

5. 浮力的概念:液体对物体的向上托起的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1、弹力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2:弹簧测力计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那么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

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
以下是八年级物理下册的知识点归纳:
1. 电与磁
- 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
- 串联和并联电路
- 伏安特性图和欧姆定律
- 电阻和电功率的计算
- 电源和电源对电路的作用
- 理解电的导体和绝缘体
- 理解电阻的影响因素:材料的种类、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 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U=IR
- 磁铁和磁性物质的基本概念
- 理解磁场和磁力线
- 理解磁感应强度和磁感应线的概念
- 理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安培环路定理和洛伦兹力定律
2. 光学
- 光的传播和反射
- 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 理解光的折射和折射定律:折射角的正弦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指数比值- 理解图像的形成和成像公式:S₁/S₂ = D₁/D₂
- 理解光的总反射和全内反射的条件
- 理解光的色散和彩虹的形成
- 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性和成像规律
- 理解倒立、正立、放大和缩小的图像
- 理解光的散射和衍射的现象
3. 音与声
- 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理解声音的音高、音量和音色
- 理解声音的传播速度和震源到听者的距离的关系:V = fλ
- 理解声音的反射、吸收和衍射
- 理解共鸣和声音的倍增器
这些是八年级物理下册的主要知识点,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的细节知识点,但以上内容应该能够涵盖大部分重要内容。

为了更全面地学习物理知识,建议参考教材或教师的讲解内容。

八年级下册物理必备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必备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必备知识点一、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位置是标志运动的重要概念,位置的变化导致运动。

二、速度和加速度1. 速度:速度的大小是单位时间内所经过路程的长度,速度的方向和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

速度的公式为:v=Δs/Δt。

2. 加速度: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快慢程度,加速度的大小是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加速度的公式为:a=Δv/Δt。

三、牛顿运动三定律1. 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受到合力作用,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如果合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2. 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即F=ma。

3. 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四、功和能1. 功:功是力对物体的做用,功的大小与力的大小、物体的位移及力和位移方向之间的夹角有关。

功的公式为:W=F·s·cosθ。

2. 功和能的转化:功可以改变物体的能量状态,有正功和负功之分。

当物体受到正向的净合力做功时,物体的动能增加;当物体受到负向的净合力做功时,物体的动能减小。

五、机械能守恒机械能是指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机械能守恒是指在没有外力做功或只有保守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六、简单机械1. 杠杆:杠杆是一种用来传递力量和运动的简单机械,包括一级杠杆、二级杠杆和三级杠杆。

2. 滑轮:滑轮是一种用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的简单机械,利用滑轮可以减小施力的大小。

七、光学1. 光的传播:光的传播方式包括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

2. 光的成像:凸透镜具有使平行光汇聚成像的特点,凹透镜具有使入射光发散成像的特点。

八、电学1. 电流: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运动过程,电流的大小与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有关,电流的单位为安培(A)。

2. 电阻:电阻是导体对电流通过的阻碍,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电阻的单位为欧姆(Ω)。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推或拉的作用。

- 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支持力、张力等。

2. 力的测量- 力的单位:牛顿(N)。

- 弹簧秤的使用:通过观察弹簧的形变来测量力的大小。

3. 力的合成与分解- 合力与分力: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可以合成为一个等效的力。

- 力的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

- 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

4. 运动的描述-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 速度和加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速度变化的物理量。

-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5.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F=ma,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压强和浮力1. 压强- 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

- 压强的计算公式:P=F/A,其中P是压强,F是作用力,A是受力面积。

- 液体压强: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的压力。

2. 浮力- 浮力的产生:物体浸入液体时受到的向上的力。

-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物体所排开液体的重量。

- 浮沉条件: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关系决定物体的浮沉状态。

三、简单机械1. 杠杆- 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力臂、重臂、动力和阻力。

- 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 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

2. 滑轮- 滑轮的类型:固定滑轮和动滑轮。

- 滑轮组:多个滑轮组合使用,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 滑轮的省力原理:通过增加作用力的作用距离来减少所需的力。

3. 斜面和螺旋- 斜面:通过增加运动距离来减少所需的力。

- 螺旋:通过增加旋转的距离来达到省力的效果。

四、功和能1. 功- 功的定义:力作用于物体并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时所做的工作。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七章力7.1力(F)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如压力,支持力,拉力)(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二、弹簧测力计(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5)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

(否则会损坏测力计)B、使用前指针要调零;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E、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1、电荷也叫电,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①电荷只有正、负两种。

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的电荷叫正电荷;而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相同的电荷叫负电荷。

②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③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④电荷的多少称为电荷量。

⑤验电器: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是依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

2、导体和绝缘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都是是常见的导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橡胶、塑料、玻璃、陶瓷等是常见的绝缘体。

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也能变成导体,例如在常温下是很好的绝缘体的玻璃在高温下就变成了导体。

又如常态下,气体中可以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自由电子和正、负离子)极少,因此气体是很好的绝缘体,但在很强的电场力作用下,或者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由于气体的电离而产生气体放电,这时气体由绝缘体转化为导体。

所以,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界限。

在条件改变时,绝缘体和导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3、电路是将用电器、电源、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的电流通路电路的三种状态: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也叫闭合电路,此时有电流通过;断开的电路叫断路也叫开路,此时电路中没有电流;用导线把电源两极直接连起来的电路叫短路。

4、电路连接方有: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是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理解:识别电路的基本方法是电流法,即当电流通过电路上各元件时不出现分流现象,这几个元件的连接关系是串联,若出现分流现象,则分别在几个分流支路上的元件之间的连接关系是并联。

5、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形。

第六,七章欧姆定律一: 电压1.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条件,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压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伏特(V);常用单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伏(µV)。

1千伏=103伏=106毫伏=109微伏。

3.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整理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两个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

2、力的单位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 N。

3、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改变物体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就是力的示意图。

6、相互作用力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二、弹力1、弹性与塑性(1)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性质叫弹性。

(2)物体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塑性。

2、弹力(1)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2)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支持力、拉力等。

3、弹簧测力计(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2)使用方法:①了解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所测力的大小不能超过量程。

②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处,若不在,应调零。

③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

三、重力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用字母 G 表示。

2、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是 G = mg,其中 g = 98 N/kg(在粗略计算时,g 可取 10 N/kg)。

3、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4、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四、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1)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量1.1 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原子、分子和离子组成的。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粒子,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分子。

1.2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含有多少个微观粒子的物理量,单位是摩尔(mol)。

物质的量可以用质量除以摩尔质量来表示,也可以用粒子数除以阿伏伽德罗常数来表示。

1.3 摩尔质量摩尔质量是指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克/摩尔(g/mol)。

1.4 阿伏伽德罗常数阿伏伽德罗常数是指1摩尔物质中含有的粒子数,其值约为6.022×10^23个/摩尔。

知识点二: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2.1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原子、离子或分子重新组合的过程,产生新的物质。

2.2 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物是指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生成物是指化学反应中产生的新物质。

2.3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计量数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变化关系的式子。

2.4 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等不同类型。

知识点三:溶液和浓度3.1 溶液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溶剂是溶解其他物质的介质,溶质是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

3.2 浓度浓度是表示溶液中溶质的含量,常用的浓度单位有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

3.3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3.4 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分数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3.5 摩尔浓度摩尔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体积之比,单位是摩尔/升(mol/L)。

知识点四:电学基础4.1 电流电流是指电荷的流动,单位是安培(A)。

4.2 电压电压是指电场力对电荷做功的能力,单位是伏特(V)。

4.3 电阻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单位是欧姆(Ω)。

4.4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指在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表达式为 I = V/R,其中 I 表示电流,V 表示电压,R 表示电阻。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和重点笔记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和重点笔记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和重点笔记一、电学知识点1. 电流和电压- 电流:指电荷流动的一种形式,用符号I表示,单位是安培(A)。

- 电压:指电势差,是带电体之间的电位差,用符号V表示,单位是伏特(V)。

2. 电阻和欧姆定律- 电阻:指阻碍电流通过的物体特性,用符号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 欧姆定律:电流大小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公式为V=IR,其中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3. 并联和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指电流在分支中同时流动的电路,总电流等于各个分支电流之和。

- 串联电路:指电流在一条线路上依次流动的电路,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

4. 电功率和电能- 电功率:指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用符号P表示,单位是瓦特(W)。

公式为P=VI,其中P表示电功率,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 电能:指电流在电路中传递的能量,用符号E表示,单位是焦耳(J)。

公式为E=Pt,其中E表示电能,P表示电功率,t表示时间。

二、光学知识点1. 光的传播路径- 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具有直线传播的特性。

- 反射:光遇到光滑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光线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 折射:光通过不同折射率的介质边界时,会改变传播方向。

折射定律为n1sinθ1=n2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表示两个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表示入射角和折射角。

2. 光的颜色和频率- 光的颜色:光的颜色是由光的频率决定的。

频率越高,颜色越偏紫蓝;频率越低,颜色越偏红。

- 可见光谱:可见光谱范围内的光波由高频率的紫外光到低频率的红外光组成,其中包含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

3. 光的反射和折射- 反射定律:光线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入射角和反射角都是相对于法线的角度。

- 折射定律:光线通过介质边界时,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由折射定律决定。

4. 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中心较厚,两面弯曲,使光线向中轴线收敛,能够使物体放大,用于放大镜、显微镜等。

八年级下册物理必学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必学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必学知识点物理是自然科学中研究物质、能量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在初中阶段,物理学是学生必修的一门科目。

八年级下册物理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为您介绍其中必学的知识点。

一、运动的描述1. 运动的物理量根据运动物体的状态,我们可以通过物理刻度来描述其运动。

运动的物理量有位置、速度、加速度和时间等,这些物理量可以联合描述运动过程。

2. 运动的基本概念物理学中有许多运动的基本概念,如位移、速度、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等等。

这些基本概念是其他物理概念的基础。

3. 运动图象运动图象是描述运动过程的一种方法,通过画出时间和位置/速度/加速度的关系图像来描述运动特征。

这种方法通常用在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

二、力的作用和力的效应1. 力的概念和力的物理量力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有质量、运动状态和方向等特征。

力的物理量包括力的大小和方向。

2. 等力系统如果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且这些力的合力的大小为零,则这称为等力系统。

等力系统的特点是合力为零,故物体在其内部保持平衡状态。

3. 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是力学的基础,是力学中的三大定律之一。

其中第一定律又称运动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又称牛顿定律,第三定律又称作用反作用定律。

这些定律揭示了力对运动状态、加速度、动量等物理量的影响。

三、能量和其守恒定律1. 功和势能功是描述力作用成果的大小的物理量,是力和路程的乘积。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能够执行功的潜在能量,是能够被释放做功的能量。

2. 动能和机械能动能是描述运动物体所具有的能量,用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比的形式来表示。

机械能是包括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通常用于描述机械系统的状态。

3.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描述能量在物理系统中的转换和守恒的原理。

它表明,能量不会凭空消失,而是只能在物理系统中转换。

这种定律在物理学和工程学的许多应用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结八年级下册物理的必学知识点主要包括运动的描述、力的作用和力的效应、能量和其守恒定律。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1. 力学基础
- 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
- 力的合成与分解
- 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产生和计算
- 力的平衡条件
- 杠杆原理及其应用
2. 运动和力
-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速度、加速度
- 牛顿运动定律
- 惯性定律
- 力与运动的关系
-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3. 能量
- 能量守恒定律
- 动能、势能的概念及其计算
- 机械能守恒定律
- 能量转换和转移
4. 机械运动
-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 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
- 运动的图象表示
- 运动学公式的应用
5. 流体力学
- 流体压强的概念
- 帕斯卡定律
- 流体的连续性方程
- 伯努利方程
6. 热学基础
- 温度的概念和测量
- 热量的传递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 热膨胀和收缩
- 热力学第一定律
7. 光学基础
- 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定律
- 平面镜和球面镜的成像规律
- 折射定律
- 光的色散现象
8. 电学基础
- 电荷、电流、电压的概念
- 电路的基本组成
- 欧姆定律
-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 电功和电功率的计算
9. 电磁学
- 磁体和磁场
- 电流的磁效应
- 电磁感应现象
- 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10. 物理实验
- 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
- 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
- 物理实验的设计与分析
- 常见物理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一、电压
1. 电压的作用
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 电压的单位
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
1 kV = 1000V,1 V = 1000 mV ,1 mV = 1000μV
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1. 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

2. 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

三、电阻
1. 电阻的概念
用导体材料制成的能阻碍电流通过的部件。

2. 电阻的单位
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
1 MΩ = 1000 kΩ,1 kΩ = 1000Ω
四、欧姆定律
1. 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I=U/R。

3. 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U=IR、R=U/I。

4. 欧姆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纯电阻电路(金属、电解液导电;适用于气体导电;适用于晶体二级管等电子元件的导电)。

不适用范围:不适用非纯电阻电路,如电动机等。

5. 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只有一条通路;各用电器互相影响;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开关的位置变了,控制作用不变。

6. 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有多条通路;各用电器互不影响;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只控制它所在的那一条支路。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一、机械运动。

1. 速度。

速度的定义,速度是描述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的多少,它是矢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速度的计算公式,v=Δs/Δt。

速度的图像表示,速度-时间图像。

2. 加速度。

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是矢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a=Δv/Δt。

加速度的图像表示,速度-时间图像。

3. 力和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正比于作用在它上面的净力,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一对力。

二、压强和浮力。

1. 压强。

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

压强的计算公式,P=F/A。

压强的应用,液体的压强、气体的压强。

2. 浮力。

浮力的定义,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浮力。

浮力的大小,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浮力的应用,鱼在水中的浮力、气球在空气中的浮力。

三、热学。

1. 温度和热量。

温度的定义,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温度的计量单位,摄氏度、华氏度、开尔文。

热量的定义,物体内能的传递形式。

热量的传递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2. 热力学定律。

热力学定律一,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热力学定律二,热力学第二定律,热不自流定律。

四、光学。

1.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光的反射应用,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

2.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定律,折射角的正弦与入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光的折射应用,棱镜的分光、水晶的折射。

五、电学。

1. 电流和电路。

电流的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电路的基本元件,电源、导线、电阻、开关。

电路的分类,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2. 电压和电阻。

电压的定义,单位电荷所具有的能量大小。

电阻的定义,导体阻碍电流通过的程度。

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

六、声学。

1. 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介质,固体、液体、气体。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15篇】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15篇】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15篇】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篇1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4、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2)F不变,S↓(3)同时把F↑,S↓。

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6、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7、_液体压强计算公式:,(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9、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1)F浮G,上浮(3)F浮=G,悬浮或漂浮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1)F浮G,上浮(3)F浮=G,悬浮。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1.光的传播特性:直线传播、折射、反射、散射等。

2.晶格结构:晶体的组成、晶格参数、晶体的结晶方式等。

3.阻力与电阻:电流在导体中流动时受到阻力作用,表现为电阻,阻
力与电阻的计算方法等。

4.电路基本原理: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电路中的串并联电路等。

5.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的定义、磁场力线、磁通量等。

6.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自感与互感、电磁感应中的能量
转换等。

7.电磁波:电磁波的特点、电磁波的产生、传播、接收等。

8.热学基本概念:温度、热量、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等。

9.相变现象:固体、液体、气体的相互转化过程及其规律,相变时物
质的热量变化。

10.火灾与消防:火灾的成因、分类及预防方法等,灭火器使用方法,火场逃生方法等。

11.机械功及能量守恒定律:力做的功与功率、机械能的类型及能量
守恒定律等。

12.气压和浮力:气压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浮力原理及其应用等。

13.物性: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变化过程等。

14.热力学循环:热力学循环的基本概念、热效率的计算及其应用等。

15.物理实验方法:物理实验中的仪器、测量方法、误差及其控制方法等。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一、力与运动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个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改变它的运动状态为止。

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且与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公式:F=ma。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重力:地球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摩擦力:当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阻碍相对运动的力称为摩擦力。

二、压强与浮力压强:单位面积上所受的正压力。

公式:p=F/S。

液体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深度越大,压强越大,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大气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

标准大气压约为1.013×10^5Pa。

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三、功与能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公式:W=Fs。

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公式:P=W/t。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称为重力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称为弹性势能。

机械能:动能与势能的总和称为机械能。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创生,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不变。

四、简单机械与功的原理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1. 物理量与单位- 物理量:描述物体性质或变化的特征。

常见的物理量有长度、质量、时间、速度、加速度等。

- 单位:对物理量进行度量和比较的标准。

常见的单位有米、千克、秒、米每秒等。

2. 速度-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

计算公式为速度=位移/时间。

- 平均速度: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总位移与总时间的比值。

-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

3. 加速度- 加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

计算公式为加速度=速度变化/时间。

- 正加速度:物体速度增大的情况。

- 负加速度:物体速度减小的情况。

4. 力与运动- 力: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物体加速或形状改变。

-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计算公式为力=质量×加速度。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彼此之间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 功和能量- 功:力对物体做的移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 能量:物体由于位置、形状或运动而拥有的做功能力的属性。

- 功率: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

计算公式为功率=功/时间。

- 机械能: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6. 重力和弹力-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计算公式为重力=质量×重力加速度。

- 弹力:物体被弹性物体压缩或拉伸时,弹性物体对物体的反作用力。

7. 阻力和摩擦力- 阻力:物体在流体中或其他物体中运动时受到的阻碍力。

- 摩擦力:物体相互接触并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碍力。

8. 电路- 电流:电荷在导体中流动的情况。

计算公式为电流=电荷/时间。

- 电压:电源对电荷产生的电势差。

-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或限制作用。

- 欧姆定律:在恒定温度下,电流通过导体的大小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与导体本身电阻成反比。

计算公式为电流=电压/电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第七章力7.1力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1、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如压力,支持力,拉力实质都是弹力)(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2、弹簧测力计(1)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2)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

(否则会损坏测力计)B、使用前指针要校零;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E、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7.3重力(G)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与物体间存在吸引力。

2、定义: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字母 G 表示。

3、重力的大小:①又叫重量(物重),②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③公式:G=mg,其中g= 9.8N/kg ;变形:m=G/g。

物理意义: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顿。

④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地理位置有关,即质量越大,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

在地球上,越靠近赤道,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小,越靠近两极,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在地球周围,离地球越远,重力越小。

4、施力物体:地球5、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应用:重垂线①原理: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性质制成的。

②作用:检查墙壁、壁画是否竖直,桌面是否水平。

6、作用点:重心(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①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在受力物体上画力的示意图时,常常把力的作用点画在重心上。

同一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时,作用点也都画在重心上。

②物体的重心越低,物体越稳定。

第八章运动和力8.1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控制变量法),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有相同的速度;阻力的大小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的距离的长短(或小车在木板上滑动的时间长短)来体现(转化法)。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理解: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①条件:所有物体只要不受力②结论:原来静止的物体一直保持静止状态,原来的运动(不管什么运动)的物体一直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即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改变。

③物体不受力也可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说明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即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不是力(而是惯性)。

④物体不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不会改变说明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力。

⑤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归纳得出的。

3、惯性①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即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特性叫惯性。

②性质: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③惯性不是力,我们只能说“由于惯性”、“具有惯性”,不能说“受到惯性”、“由于惯性的作用”、“克服惯性”等。

④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惯性大是指不容易改变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

与物体的形状、速度、物体是否受力等因素无关。

⑤解释惯性现象的一般组句:“之前(两物体)......(怎样运动),然后(一个物体)受力......(怎样运动),(另一个物体)由于惯性继续保持......(怎样运动)。

”例: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答:汽车刹车前,乘客与汽车一起处于运动状态,当刹车时,乘客的脚由于受摩擦力作用,随汽车突然停止,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运动,所以…….8.2二力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称为平衡状态。

2、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叫平衡力。

3、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同体、等大、反向、共线)4、区别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主要区别在于平衡力作用于同一物体,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5、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⑴根据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①当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②当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③当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⑵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①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

注意:在判断物体受平衡力时,要注意先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水平方向还是竖直方向)处于平衡状态,然后才能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受到平衡力。

②当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加速或减速运动、方向改变)时,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6、物体保持平衡状态的条件:不受力或受平衡力7、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8.3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产生条件:A、物体相互接触并且相互挤压;B、发生相对运动或将要发生相对运动。

3、种类:A、滑动摩擦 B静摩擦、C滚动摩擦4、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大小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5、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6、测量摩擦力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匀速拉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相等。

原理: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二力平衡)7、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A、增大压力;B、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C、用滑动摩擦代替滚动摩擦。

8、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A、减少压力;B.减少接触面的粗糙程度;C、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D、使两接触面分离(加润滑油、气垫船 )。

第九章压强9.1、压强㈠压力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2、方向:垂直于受力面3、作用点:作用在受力面上4、大小:只有当物体在水平面时自然静止时,物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才与物体受到的重力在数值上相等,有:F=G=mg但压力并不是重力㈡压强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定义:物体每一份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4、公式: P=F/S;变形:F=PS;S=F/P注意:(1)计算时单位应统一为:压力F——N,受力面积S——m2 ,压强P——Pa(2)该公式适用所有(固、液、气)的压强计算(但液体压强的计算中,该公式主要用于计算压力F);(3)当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体积为V=Sh时,固体压强也可以根据P=ρgh分析或计算。

5、单位:帕斯卡(pa)1Pa = 1N/m2意义:表示物体(地面、桌面等)在每平方米的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6、增大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力举例:用力切菜易切断2)减小受力面积举例:磨刀不误砍柴功7、减小压强的方法:1)减小压力举例:车辆行驶要限载2)增大受力面积举例:铁轨铺在路枕上9.2、液体压强1、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持它的容器底部有压强;液体具有流动性,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2、液体压强的特点: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各个方向的压强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3)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是相等的;4)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的专用公式:P=ρgh;变形:ρ=P/gh,h=P/ρg。

注意:(1)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质量无关。

与浸入液体中物体的密度无关(深度不是高度)。

(2)计算液体对容器的压力时,应先由公式P=ρgh算出压强,再由公式P=F/S,得到压力F=PS;但当液体的形状是柱体时,液体压强也可以用公式P=F/S进行分析或计算。

4、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特点: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 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即各容器的液体深度总是相等。

应用举例: 船闸、茶壶、锅炉的水位计等。

9.3、大气压强1、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气体受到重力,且有流动性,故能向各个方向对浸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3、著名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其它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现象:吸盘挂衣钩能紧贴在墙上、利用吸管吸饮料等。

4、首次准确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一标准大气压等于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即P0=1.013×105Pa,在粗略计算时,标准大气压可以取105帕斯卡,约支持10m高的水柱。

5、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海拔3000米内,每升高10m,大气压就减小100Pa;大气压还受温度的影响。

6、气压计和种类: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7、大气压的应用实例:抽水机抽水、用吸管吸饮料、注射器吸药液。

8、液体的沸点随液体表面的气压增大而增大。

(应用:高压锅)9.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

2、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3、应用:1)乘客候车要站在安全线外;2)飞机机翼做成流线型,上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比下表面快,因而上表面压强小,下表面压强大,在机翼上下表面就存在着压强差,从而获得向上的升力;第十章浮力)10.1浮力(F浮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