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
人体如何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红细胞 蛋白质 葡萄糖
-
0
0
尿素 2.0
尿素 2.0
尿酸 无机盐 0.05 9.0
尿酸 无机盐 0.05 11.0
讨论: 1、与正常人比较,这个病人尿液中的哪些指标是不正常的? 2、推测这个病人的肾脏哪些结构出现了问题。
练习:
下面是某医院提供的几个样本的原尿和尿液的 化验数据,请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B、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 C、集合管有吸收尿液的作用 D、膀胱有贮存尿液的作用
练习:
• 排尿的生理意义是( C )。 ①排出废物 ②调节体内水的含量 ③调节体内无机盐的含量 ④调节血糖的含量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对人体有用的物质:
• 大部分水 • 全部葡萄糖 • 部分无机盐
剩下的物质:
水和无机盐、尿素
形成尿液(终尿)
血液、原尿和尿液的比较:
成分
比较
血液
血细胞 有
蛋白质 有
葡萄糖 有
无机盐 有
尿素 有
水有
原尿 无 微量 有 有 有 有
尿液(终尿) 无 无 无 有 有(全部) 有(1%部分)
尿液的排出
肾脏(尿液):
呼吸系统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
肺和肺泡结构示意图
肺泡内与血液里气体的交换
肺的哪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完成气体交换?
• 组成肺的单位是肺泡,肺泡数量多(气体 交换面积大)
• 肺泡壁薄
• 肺泡外绕丰富的毛细血管网
呼吸系统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
维持内环境中___氧__气______ 和 ___二_氧__化__碳____ 浓度的相对稳定。
(注:表中“-”表示很少或无,“+”表示较多,“++”表示很多)
高中生物必修三 第1章 第2节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目标聚焦1.以体温、pH和渗透压等为例,阐明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以保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2.举例说明机体不同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地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3.比较清水、缓冲液、体液对pH变化的调节作用。
|理解概念|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稳态的实例——体温的日变化规律:①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存在微小差异。
②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一般不超过1__℃。
③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__℃。
(2)内环境稳态:①含义: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②实质:健康人的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及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1)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①实例:a.血糖含量和氧含量保持正常:保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
b.体温、pH相对恒定:酶活性正常,细胞代谢正常。
c.渗透压相对稳定是维持细胞正常形态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d.代谢废物的及时排出——防止机体中毒。
②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1)实验原理:⑤根据所得数据,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轴,以pH值为纵轴,画出各次实验中pH 变化的曲线(3)实验结论:生物材料类似于缓冲液,加入少量酸或碱,pH不会发生大幅度变动。
|过程评价|1.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3.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4.稳态的动态变化与机体的正常代谢有关()5.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6.由于机体具有调节能力,所以无论环境的变化多么剧烈,都不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答案 1.√2× 3.√ 4.√ 5.√ 6.×|科学思维|★稳态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绝对稳定,而是在一定范围内不断变化的相对稳定。
高中生物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B.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变化的、无规律的D.内环境的稳态是神经系统调节控制的解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的。
2.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内环境的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生命诞生的历史,内环境稳态是生物进化的结果B.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代谢的正常结果,也是细胞正常代谢的前提条件C.内环境是由高等动物机体内所有液态物质组成的,其稳态是动态的、相对的D.内环境稳态也是生物圈稳态的一部分解析:内环境的某些成分与海洋中的成分相似,可以说明生命起源于海洋,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而不是由高等动物机体内所有液态物质组成的。
生物圈的稳态包含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4/HPO2-4构成的缓冲体系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解析: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内环境的稳态与H2PO-4/HPO2-4等构成的缓冲体系有关;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内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4.关于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稳态遭到破坏时,可能导致疾病发生D.当血液成分稳定时,人就不会得病解析:血液成分稳定,只是机体稳态的一个方面。
初中生物《人体是如何维持内环境稳定的》4课时教学设计
人体是如何维持内环境稳定的(1)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血液循环系统”的模型(或课件)和“血液循环途径”的插图(或课件),学生能说出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能描述出血液循环的两条基本途径;(2)通过观看“毛细血管结构”结构图(或课件),并分析血浆和组织液的成分,学生能概述出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是如何进行物质交换的;(3)通过血液循环系统功能的复习,学生能指出其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所起的作用,并进一步认识到血液循环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关系。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1、学生能说出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途径和功能;2、学生能指出血液循环系统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难点:1、学生能概述出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是如何进行物质交换的。
2、很多与内环境稳定有关的调节活动都是通过血液循环来完成的。
三、教学准备血液循环系统模型,有关肺循环和体循环的挂图或课件等。
互相连接成网状的微细血管,血液在此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等。
2、结合挂图或课件介绍血液循环的两条途径(见附页)。
血液由心脏节律性地泵出,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再返心,周而复始地循环流动,称血液循环。
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种循环同时进行。
3、组织学生阅读书本插图“体循环和肺循环”,使学生明确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知道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血液循环。
讲解并强调红蓝两种颜色分别表示动脉静脉血液,说明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是在变化着的。
4、进一步要求学生观看肺循环课件,加深对肺循环途径的了解。
5、要求学生观看体循环课件,加深对体循环途径的了解。
6、提问:现在大家知道血液为组织细胞带来了氧气和养分,那么这些氧气和养分又如何进入组织细胞为它们所利用?人体是如何维持内环境稳定的(2)一、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学生能说出“呼吸和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通过阅读教材“肺泡结构”、“小肠结构模式图”,学生能概述肺泡、小肠结构的特点与呼吸、吸收功能的关系,逐步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3.通过呼吸和消化循环系统功能的复习,学生能指出它们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所起的作用。
各组织器官对内环境稳态的作用
各组织器官作用内环境稳态的概述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以及免疫系统的调控下,使得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这种内环境的稳态不是固定不变的静止状态,而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表现为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发生变动,例如体温维持在37℃左右,血浆pH维持在7.4左右,血浆渗透压为770千帕左右,血糖:80~120毫克%,水:百分之九十到百分之九十二。
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失衡可导致疾病。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赖于各器官,尤其是内脏器官功能状态的稳定、机体各种调节机制的正常以及血液的纽带作用。
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进行。
如果某种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引起稳态失调。
影响内环境稳态的因素有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不断进行的代谢活动内环境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的范围。
稳态的调节:(1)代偿性调节反应:内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组织和器官的活动,并产生一些反应,来减小这种变化.(2)“神经——体液——免疫”为稳态的调节机制,与稳态调节直接相关的系统有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神经等。
(一)循环系统(1)血液循坏心脏和血管组成机体的循环系统,血液在其中按一定方向流动,周而复始,称为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体内的物质运输,运输代谢原料和代谢产物,使机体新陈代谢能不断进行;体内各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或其它体液因素,通过血液的运输,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机体内环境理化特性相对稳定的维持和血液防卫功能的实现,也都有赖于血液的不断循环流动。
人类的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包括91% ~ 92%的水和血浆蛋白。
血浆蛋白能形成胶体渗透压,调节血管内外的水份分布使其保持相对动态稳定,从而维持内环境稳态。
第8单元 稳态与调节 第1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3.内环境理化性质的改变引起的常见疾病分析
[题点考法全训] 1 . (2021·8 省 联 考 , 重 庆 卷 ) 下 列 有 关 动 物 内 环 境 稳 态 的 叙 述 , 错 误 的 是 ()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等物质的含量有关 B.缓冲物质可以维持细胞外液的pH相对稳定 C.寒冷刺激引起骨骼肌发生不自主颤抖时,体温已低于正常水平 D.运动后水分排出较多,此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解析:寒冷刺激引起骨骼肌发生不自主颤抖时,体温仍能维持正常水平,C 错误。 答案:C
3.(选择性必修1 P10“与社会的联系”)人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中或在夏季炎 热的日光下,会造成“中暑”。试从稳态失衡的角度分析“中暑”的原因。
提示:高温环境下,人体内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失,引起体热过度蓄积和 体温失调,进而导致稳态失调,出现“中暑”。
4.(选择性必修1 P6“拓展应用”)剧烈运动后,运动员会感到肌肉酸痛,但 其内环境中的酸碱度却能保持相对稳定,请解释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
(3)NaH2PO4/Na2HPO4 发挥作用的原理与上图相似:H2PO-4 呈酸性,可以 与 OH-反应生成 HPO24-和 H2O,HPO24-呈碱性,可以和 H+反应生 H2PO-4 。
2.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各器官、系统与内环境的关系图示分析
(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系统 ①直接相关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②参与调节的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提示:剧烈运动时,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导致 肌肉酸痛,但由于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H2CO3/HCO-3 等)进行调节,pH 保持 相对稳定。
微课题(一) 内环境的组成及其关系 [系统深化知能]
详案——内环境(呼吸、消化系统)
详案——呼吸、消化系统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循环系统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是什么?生:为组织细胞不断送来养料、氧气,又不断运走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
师:很好。
既然提到了,氧气和二氧化碳,我们在学习八大系统的时候说过,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是通过呼吸系统进行的。
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呼吸系统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一下呼吸系统中的器官。
大家一起说一下,呼吸系统中器官主要有哪些?生: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师:除了肺以外的器官,我们统称为呼吸道。
今天我们主要来研究的就是肺。
ppt 上两个肺,一个是大家经常看到的外观图,另一个是内部示意图。
我们主要来看内部示意图这一部分。
支气管进入肺之后还会形成像树一样的分支结构,支气管会逐渐分出细支气管。
(切ppt)而在细支气管的末端,连着许多圆球状的结构,这些圆球状的结构叫做肺泡。
大家看上去就像一串串葡萄一样的。
之前的课上,我们说气体交换主要在肺中进行,现在再细致一点,主要是通过肺泡完成的。
肺泡外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包围,让血液在肺部毛细血管中能进行充分的气体交换。
师:如果把肺泡再切开,同学们就会看到肺泡的内部是中空的,这大大地增加了肺泡的表面积,等同于增大了气体交换的表面积。
因此,肺泡数量多且呈圆球状的特点是为了增大了气体交换的面积。
前面一半部分是肺泡的特点,后面的就是它的功能、起到的作用。
师:那么肺泡的表面积究竟有多大呢?生:四个课桌那么大、绕地球一圈……师:(切ppt)人的肺泡平均直径仅250微米。
平均总数约为3亿个,若将它们铺开摊平,竟达75~130平方米,平均为100平方米;用大家可以理解的话来说大约是 1/3个篮球场那么大;约比人体表面积大50倍。
师:肺泡的第一个结构功能和特点我们讲好了,此外,肺泡还有其他的特点。
(切ppt)这张图是肺泡和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上节课我们学了,毛细血管壁很薄,是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的。
在这张图中,大家拿肺泡和毛细血管壁比较一下,能得出什么结论?生:肺泡壁很薄。
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内环境的稳态
② 参与调节稳态的系统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能及时感知内环境的变
化,并作出反应加以调整,维持内环境稳定。
(2)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1) 体温、pH相对稳定——保证酶活性、细胞代谢的正常进行。
2.在剧烈运动时,血浆中乳酸大量增加而pH基本不变。对
此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D )
A.血浆是一种缓冲溶液体系 B.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弱酸H2CO3 C.H2CO3分解生成的CO2可经呼吸系统排出 D.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马上被稀释或被彻底分解
解析:血浆是一种缓冲溶液体系,含有缓冲物质;过多的乳 酸与NaHCO3反应生成弱酸H2CO3;H2CO3分解生成的CO2可经 呼吸系统排出;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 反应,产生乳酸钠和碳酸,而不是马上被稀释或被彻底分解。
1.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含Na2HPO4、KH2PO4的溶液,pH =7)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 pH稳定的功能”,进行正确操 作后,绘制了如图所示曲线来 预期探究结果。
(1) 预期结果中明显不科学的是哪一组?尝试说明理由。
清水组。 清水中加盐酸后,溶液pH应下降。
研习2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及内环 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一、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
__正__常__运__行___。
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3.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特点: __有__一__定__限__度____。
4.稳态遭破坏的原因
2023年上海市中考生物复习考点解读与真题讲解2 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环境条件含讲解
考点02 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环境条件一、人类能在怎样的环境中生存外环境:人类所处的自然界主要因子:温度、压力、含氧量、淡水、食物等二、什么是人体的内环境1.概念: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体内环境(细胞外液)2.组成:血浆组织液三、人体是如何维持内环境稳定的内环境的稳定状态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平衡,在较小的范围内波动。
1.血液循环系统(1)组成:心脏、血管、血液①血液的组成及其功能。
红细胞:运输氧气白细胞:免疫防御(白细胞有多种: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止血凝血②血常规化验单的解读。
(2)作用物质运输和物质交换。
(与其他各个系统产生联系,发挥着调节作用)2.呼吸系统(1)组成: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2)原理:血液流到肺泡毛细血管时,由于浓度的差异,氧气就从肺泡扩散到血液中,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则扩散到肺泡中,再从肺泡排出体外。
(3)作用:呼吸系统的活动可补充细胞代谢消耗的氧气,排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维持细胞外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的稳定。
注:肺泡是肺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①肺泡数量多,表面积大,有利于气体交换。
②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3.消化系统(1)组成:消化道(消化管):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胃腺、胰、肠腺(2)作用:通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和吸收可以补充细胞外液中因细胞代谢所消耗的各种营养物质和水分。
注: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的主要场所①小肠很长,内表面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绒毛,增大了表面积,有利于吸收。
②小肠绒毛壁薄,绒毛里有丰富的毛细血管,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成分的吸收。
③小肠内有胆汁、胰液和肠液,有利于食物的消化。
4.泌尿系统(1)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2)肾脏的结构①肾单位是肾的基本功能单位。
生理论文,各系统对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作用
SHENG LI LUN WEN JI SHI YAN BAO GAO 生理论文及实验报告针推专业一班针推一班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孙满超2015/6/25身体各系统对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作用人机体中有众多系统对维持内环境问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循环系统-人身体中的运输站,呼吸系统-人身体中的气体交换站,消化系统-人身体中的能量吸收站,泌尿系统-人身体中的“污水”处理站,内分泌系统-人身体中的功能放大站,神经系统-人身体中的核心处理站,他们各司其职,功不可没!循环系统稳态对内环境稳态的作用循环系统是生物体的细胞外液(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及其借以循环流动的管道组成的系统。
从动物形成心脏以后循环系统分心脏和血管两大部分,叫做心血管系统。
心脏循作为环系统的核心器官,心脏窦房结四期自动去极化,使心脏产生有节律的跳动,使心脏射血,是血压形成的前提条件;在心脏射血后受血管小动脉,微动脉等对血流产生外周阻力,使得动脉血压升高,但仅仅有这些还不能维持血压平稳;主动脉弓和大血管弹性储器作用,减小了心脏周期运动中血压的波动,使血压维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然而这部分我们讨论的是什么,是循环系统对内环境稳态的作用,人体的内环境正是由血液,组织液,淋巴液,脑脊液构成,血环系统循环的是什么,是体液,然而体液似乎有一个统一的来源——血浆。
血浆从毛细血管滤过形成组织液的动力——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除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水及其他小分子物质均可滤过毛细血管壁以完成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
可不要小看这部分的物质交换,他们供应了全身细胞的物资需求,维持了内环境的稳态,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前提,如果非要细化的盘点一下我想不得不提的就是:(1)心脏的跳动:心肌细胞的终池不发达,细胞内的Ca2+不够,不足以使细胞收缩,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循环的血液中提供Ca2+,心肌不能收缩,生命岂不是做到尽头了!同时循环的血液之中的化学物质如NE、ACH还能调节心脏的跳动,心交感神经兴奋释放NE,使心肌产生正性的变时、变力、变传到效应;心副交感神经神经兴奋释放ACH,使心肌产生负性的变时、变力、变传到效应。
生命科学复习提纲-2023-2024学年沪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生命科学复习提纲-2023-2024学年沪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生命科学复习提纲第一章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一、人体的细胞和组织1、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少,所看的视野就越暗.2、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与它的功能密切相关。
3、组织(细胞分化产生组织)(1)组织的概念:由一些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以及细胞间质构成的(细胞群)(2)人体的四大组织基本类型细胞形态或排列特点功能分布上皮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单层或多层,细胞间质少。
保护、分泌、吸收体表、体内各器官表面、管腔内表面结缔组织细胞排列疏松,细胞间质多,形态多样。
支持、连接、保护、营养分布广,如:血液、软骨、骨肌组织骨骼肌:细胞圆柱状,有横纹,多核。
心肌:细胞圆柱状,有分支和横纹。
平滑肌:细胞梭状,无横纹。
收缩、舒张分为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组成接受、整合、传递信息脑和脊髓等二、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图见第12-13页)1、器官的概念:由多种不同组织按一定顺序组成的,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能行使一定的生理功能的结构.2、以胃的横切面为例说明器官是由有关的组织按一定的顺序组成的胃壁的结构(11页)由内至外分层属何种组织主要作用黏膜上皮组织保护,分泌胃液黏膜下层结缔组织,有神经组织分布联系肌层肌组织,有神经组织分布使胃蠕动外膜上皮组织保护3、系统的概念: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人体的八大系统系统主要功能相关器官和组织运动系统支持躯体、保护内脏和运动躯体骨、骨连结、骨骼肌呼吸系统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消化系统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出食物残渣消化管:口、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直肠、肛门等;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胰腺等循环系统血液循环系统:运输氧气、营养物质、代谢废物等心脏、血管、血液泌尿系统排泄代谢废物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脑、脊髓等内分泌系统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性腺(卵巢、睾丸)生殖系统分泌性激素,产生生殖细胞。
高中生物内环境稳态知识点大全
高中生物内环境稳态知识点大全高中生物内环境稳态知识点一、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的化学成分(水分、无机盐、有机物)和理化特性(渗透压、pH、温度)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稳态是指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体液和免疫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二、参与内环境稳态的系统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起调节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神经调节)、内分泌系统(体液调节)、免疫系统(免疫调节)三、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神经调节2、美国生理学家“坎农”:神经—体液调节3、现代观点: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作为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乳酸、碳酸;人的食物(如蔬菜、水果)中往往含有一些碱性物质(如碳酸钠)。
这些酸性和碱性的物质进入血液,就会使血液的pH发生变化。
血液中含有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碳酸等物质,并且进入血液。
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碳酸是一种弱酸,而且又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对血液的pH影响不大。
血液中增多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当碳酸钠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
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原理:当酸性物质进入血液时,H++HCO3-====H2CO3H2CO3====H2O+CO2↑(从肺部排出)例如: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H2CO3。
12内环境的稳态(导学案)(原卷版)
1.2 内环境的稳态 新授课学习目标:1、能够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和实质2、识记并说出稳态调节的机制,理解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 稳定的机制。
学习重点:1、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2、生物体维持PH 稳定的机制学习难点:1、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教学流程】在进行常规体检时,通常要做血液生化检查,以了解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是否正常。
为什么血液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预习内容:P7P11①内环境中酸碱缓冲对 ①内环境的稳态基础①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及意义 导学问题一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 探究实践:模拟生物体维持PH 值的稳定a. 原理:在溶液中加入酸或碱, (HPO 42/H 2PO 4)能使溶液PH 值的 ;与自来水相比,生物组织匀浆更类似于 。
b.注:人体内环境重要的缓冲对有 和 ,使内环境的PH 值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2.人体温度的相对稳定:正常情况下不同________,不同________的人,体温不同;同一年龄同一性别的同学体温也________;即使同一人在一天内的体温也是________,但一般不会超过1度;尽管外界气温变化大,但健康人的正常体温始终接近________。
3.总结:健康人的内环境的 和 都处于一定的范围内。
来实现的。
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 ,使各个器官、系统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 叫做导学问题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1.实例(三)测(2min ):1、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
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①小腿抽搐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③尿毒症④组织水肿(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共同维持人体血液酸碱度相对稳定的物质和结构基础是( )①缓冲物质②骨骼肌③肺④肾A、①②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在贫困地区常发现由于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降低而引起的组织水肿,其原因是( )A、血浆渗入组织的速度降低B、组织液回渗的速度降低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的速度降低D、淋巴回流受阻4、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C、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D、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探究点一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健康例1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B. 内环境失衡可能会影响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C.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D. 内环境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其稳态具有重要意义变式11在抗震救灾中,在废墟下的幸存者肌肉受到损伤,导致局部组织坏死,但仍能保持清醒.当移开重物被救出后,这些幸存者却因其肌肉释放的大量肌红素、K+等物质迅速进入血液而出现心肾功能衰竭的现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在移开重物前,应先为伤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使血液中的有害物质随尿液排出B. 有些刚被救出的伤者,其内环境稳态已经遭到破坏,无法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C. 因严重缺水,幸存者的尿量减少D. 心肾功能衰竭的原因是幸存者血浆渗透压过低变式12(不定项)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正确的是()A. 淋巴管阻塞引起的下肢水肿B. 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C. 代谢废物不能排出引起尿毒症D. 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的大量丢失探究点二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人体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三内环境的稳态
内环境的稳态学习目标素养目标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2.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3.关注健康问题,增强自我保健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1.生命观念:基于稳态的维持是依靠调节作用和各个器官的协调活动而实现,认同生命系统的开放性。
基于稳态是内环境成分及理化性质所处的相对稳定的动态变化,认同稳态与平衡观。
2.科学思维:基于稳态失调实例的分析,培养比较、分类、分析的思维方法。
3.社会责任:通过内环境稳态失调实例的分析,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pH变化规律(1)人体内环境中有很多缓冲对,其中最重要的是,其次还有HP O42−/H2P O4-等。
(2)当一定量的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后,内环境的pH 。
2.体温变化规律(1)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等的不同而存在微小的差异。
(2)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变化幅度一般不超过1 ℃。
(3)稳态:正常机体通过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状态。
判断正误(1)人体剧烈运动后,由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浆pH明显降低( )(2)内环境的变化不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各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3)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稳定时,机体不一定达到稳态( )(4)内环境的稳态就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
提醒:与维持内环境稳态直接相关的系统是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2.调节机制: 。
3.稳态失调(1)原因: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的。
的变化过于剧烈,或者人体自身的出现障碍。
(2)实例:代谢废物蓄积——尿毒症。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1.细胞的代谢是由细胞内众多复杂的化学反应组成的,完成这些反应需要各种。
2.细胞代谢的进行离不开酶,酶的活性又受等因素的影响。
由此可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的必要条件。
判断正误(1)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离不开体内细胞的参与( )(2)内环境稳态只需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和泌尿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 )(3)外界环境变化不大时,机体一定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4)内环境达到稳态时,人一定不得病( )(5)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代谢紊乱,此时代谢速率一定下降( )四、稳态概念的发展1.在水平上,存在的稳态、激素分泌的稳态、酶活性的稳态等。
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
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
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乃至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主要依赖于反馈调节。
细胞的代谢将不断消耗营养物质和氧气,并产生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和氢离子等。
外界环境因素的改变,如温度变化、离子浓度改变等,也会影响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然而,机体通过多个器官和系统的活动,如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由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进入体内,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氢离子等则通过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排出体外,使内环境维持相对稳定。
当发生酸中毒时,呼吸活动加强,由肺呼出过多的二氧化碳,并通过加强肾小管的分泌而使氢离子排出增多,从而维持体内酸碱平衡;而碱中毒时则发生相反的活动改变。
此外,血液、循环系统参与物质运输等,以及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各器官系统和组织细胞功能等也是内环境维持相对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代谢活动、器官和系统的协调活动、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等。
这种能力对于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和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生物一轮复习练习23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含解析
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2019·宁波市北仑中学高三竞赛)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细胞和它生活的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B)A.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B.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主要场所D.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内液减少[解析]摄入过多过咸的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则细胞失水,细胞体积减小,A错误;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组织液,B正确;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溶胶,C错误;细胞内乳酸积累过多导致细胞内浓度增大,进而导致细胞吸水使细胞内液增多,D错误。
故选B。
2.(2019·江苏高三期末)下表为某成年人体检表上的几项血常规指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C)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B.甲状腺激素是通过体液运输的C.此人体内胰岛素的含量低于正常值D.此人可能患贫血、甲亢、高血脂症[解析]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维持内环境稳态,当干扰过大,会导致稳态失调,故调节能力是有限的,A 正确;甲状腺激素是通过体液运输的,B正确;据表中数据可知,此人血糖偏高,可能是一次吃糖过多,也可能是体内胰岛素的含量低于正常值,也可能是胰岛素的受体被破坏,C错误;表中数据显示,此人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偏低,甘油三脂和甲状腺激素偏高,故可能患贫血、甲亢、高血脂症,D正确。
3.(2020·陕西高考模拟)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体内环境稳态B.内环境中含有尿素、激素、血红蛋白等多种成分C.人体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恒定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解析]直接参与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系统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排泄系统,A正确;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人体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C错误;血浆的成分稳定,理化性质也要稳定,D错误;故选A.4.(2020·江西临川一中高考模拟)下列有关机体的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A.组织液大部分回流到血浆,只有少部分渗入到淋巴液B.肾炎会降低血浆的渗透压,使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C.和生成的组织液相比,回流的组织液中CO2浓度较低D.HCO错误!、HPO错误!等主要存在血浆中,以维持pH的相对稳定[解析]组织液大部分回流到血浆中,少部分流入淋巴中,A正确;肾炎引起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一般情况下,生成的组织液中CO2浓度较低,回流的组织液中CO2浓度较高,C错误;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血液中存在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的物质,如HCO错误!、HPO错误!等,D正确。
内环境题
(填“增加”或“减
少”),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恢复正常。
2、维持内环境酸碱度正常的缓冲体系是
和
,机体进行正常代谢活动的场所是
。
3、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还是细胞外液?
;Na+主要存
在于细胞内液还是细胞外液?
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
来维持的。
4、血浆渗透压主要由哪些物质决定的?
5.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A.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B.合成生长激素、胰
高血糖素
C.丙酮酸的氧化分解
D.食物中的淀粉消化
分解成葡萄糖
6.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成分、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以
下叙述正确的是A.长期饮用弱碱性的水会改变内环境的pH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液pH
A.①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例题3】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
叙述中错误的是
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
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1.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3.人体血浆中维持pH平衡的机制二、知识讲解(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考点/易错点1【体温】(1)体温的含义:人体内部的温度,来自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出来的热能。
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________,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的变化一般不超过________。
不同人的体温,会因________、________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2)体温的测量:由于人体内部的温度不易测量,所以临床测量体温常用的方法有三种。
即口腔测量、腋窝测量、直肠测量。
口腔温度平均为37.2 ℃;腋窝温度平均为36.8 ℃;直肠温度平均为37.5 ℃,直肠温度最接近人体体温。
(3)体温的变化: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但是正常情况下体温也会随时间、年龄、性别等不同而略有差异。
①同一个人的体温昼夜有差别,凌晨最低,但变化量不超过1 ℃。
②不同年龄的人体温有差异,年轻者体温高于年老者。
③不同性别的个体也有差异,女性一般比男性体温高。
④体温会因活动量的改变而改变,因此被测试者应处于平静状态时进行测量。
答案:(1)37 ℃ 1 ℃(2)年龄性别考点/易错点2【稳态】正常机体通过________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________状态叫稳态。
1.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1)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不是恒定不变的,因为细胞不断进行的代谢活动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内环境。
(2)内环境的变化都有一定的范围。
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变化范围为36.5~37.5 ℃;血液的pH值变化范围为7.35~7.45;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血糖正常水平为0.80~1.20 g/L。
答案:调节相对稳定(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及内环境稳态的意义1.稳态的实现,是机体在________调节下,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