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骨显像
合集下载
核医学骨显像PPT课件
图像融合的目的
与CT等解剖学成像方法相比,核医学显像在良恶性 病变的鉴别、肿瘤的分期以及放射和化学治疗效果的监 测等方面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是,不能提供详 细的解剖定位信息仍然是妨碍核医学显像在临床广泛应
用的一个很大的缺憾。
图像融合就是不同图像之间的空间配准和叠加。
这些图像经过必要的变换处理,使它们的空间位置、空间 坐标达到匹配,叠加后获得互补信息。
名称 99m锝 (99mTc)
T1/2 6.02小时
32磷 (32P)
14.3天 113m铟 (113mIn)
1.6小时
51铬 (51Cr )
27天
125碘 (125I)
60天
18氟 (18F)
110min 67镓 (67Ga)
78小时
11
0% 4% 20%
76%
天然辐射 医疗照射 核爆 核电等
• 在各种放射诊疗中,X线诊疗、直线加速器放疗造成的人工辐射占90~95%,
2
核医学
核医学的定义 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所
发出的射线进行疾病诊断、治 疗或进行医学研究的学科。
3
放射免疫分析 免疫放射分析 受体分析
4
放射性核素显像特点
放射核素 引入人体
参与人体 新陈代谢
特定脏器 组织中聚集
以图像形式显示 (功能性显像)
放射性活度 分布的外部测量
核素数量少
半衰期短
灵敏度高
16
临床核医学检查受照剂量与其他临床检查项目比较 核医学检查中脑、骨、心脏显像检查给药剂
量较大,所受的有效剂量当量超过5.0 mSv,其 余有效剂量当量均较低。
X线检查仅有少数部位的摄片检查所受辐射剂 量略低于核医学检查,大多数检查均远远高于核 医学检查。
骨骼系统(7 年)
99mTc
㈡ 显像方法
1.骨动态显像 将探头对准检查部位,以
“弹丸”方式静脉注射99mTc -MDP 7401110 MBq后立即以1帧/3s的速度连续采集20 帧,此为血流相,再以1帧/min的速度连续 采集5帧,此为血池相,2-4h显像为延迟相。 把分别获得骨血流相、血池相及延迟相的显 像方法称为三相骨显像。必要时可于24h增 拍一次静态延迟相,称为四时相骨显像。血 流相反映较大血管的灌注和通畅情况,血池 相反映软组织的血液分布,延迟相则反映骨 骼的代谢活性。四时相则更能准确的诊断骨 髓炎和鉴别诊断病变的良恶性。
骨显像可分为静态骨显像、动态骨显像及断层骨显像。 静态骨显像可分为全身骨显像和局部骨显像。 全身骨显像:静脉注射99mTc-MDP 555-740MBq(15-20mCi),2-4h时后患者仰 卧于全身扫描床上,配大视野探头和高分辨准直器,常规取前位和后位,从头到 足或从足到头一次连续采集获得全身骨骼前位及后位图像。矩阵1024×2048,扫 描速度为15-20cm/min。 局部骨显像:静脉注射显像剂2-4h后,使用低能高分辨准直器或低能通用准直器, 将探头对准受检查部位进行采集即获得了局部骨骼图像。采集矩阵128×128,每 帧采集500-1000K,根据情况选用不同体位显像。 动态骨显像: 将探头对准检查部位,以“弹丸”方式静脉注射99Tcm-MDP 7401110 MBq后立即以1帧/3s的速度连续采集20帧,此时骨骼部位放射性较少,称为 血流相;再以1帧/min的速度连续采集5帧,此时显像剂大部分仍聚集在血管床及 血窦内,软组织轮廓更加清晰。骨区放射性分布稍稀疏,两侧基本对称,称为血 池相;2-4h显像称为延迟相。把分别获得骨血流相、血池相及延迟相的显像方法 称为三相骨显像。总合分析三相影像,对疾病的分析、判断有很大帮助。应用计 算机ROI技术,生成所观察部位与健侧相应部位的时间-放射性曲线,还可定量比 较两侧血流灌注的差异。必要时可于24h增拍一次静态延迟相,称为四时相骨显像。 血流相反映较大血管的灌注和通畅情况,血池相反映软组织的血液分布,延迟相 则反映骨骼的代谢活性。四时相则更能准确的诊断骨髓炎和鉴别诊断病变的良恶 性。但动态显像均应结合骨静态显像而综合分析。 断层骨显像 骨断层显像 以病灶或感兴趣区为中心,ECT探头沿人体纵轴环形或椭圆形轨道旋 转360o,每5.6o一帧,每帧20-40s,共采集64帧。矩阵为128×128或64×64,焦距 1.0-1.5。采集结束后经计算机进行断层重建,可获得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图 像。
核医学科ect显像
核医学科ect显像
核医学ECT一般可以检查骨骼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全身各个器官,如脑、脾脏、甲状腺、肾脏等,ECT是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的英文缩写,是核医学独特的检查项目,比如SPECT-CT和PET-CT都属于核医学ECT检查范畴。
核医学ECT等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原理,是建立在器官组织血流、功能和代谢变化的基础上,不仅能够显示脏器和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等解剖结构,更重要的是可以同时提供有关脏器、组织的血流、代谢等方面的信息,甚至是分子水平的代谢和生化信息,对于异常病变探测的灵敏度高,可以在疾病早期尚未发生形态结构改变时诊断疾病。
因此,核医学ECT可以检查的疾病很多,可以检查骨骼系统,进行全身骨扫描,检查有没有出现骨转移瘤,以及骨肿瘤的累及范围,还可以用于检查心血管疾病,心脏显像可以评估心肌缺血的情况,另外核医学ECT还可以用于脑血流的显像、脾脏显像、甲状腺显像以及肾脏显像等,可以适用的范围比较广。
骨骼系统核医学检查
骨骼系统核医学
一. 骨显像
原理 Principal
骨组织由无机盐和有机物组成,99mTc或113In 标记的磷酸盐化合物通过化学吸附的方式与骨骼 中的无机物和有机物发生作用,而沉积在骨骼内, 使骨组织聚积放射性而显像。骨骼各部分聚集放 射性核素的多少与其血流灌注量、代谢活跃程度 及成骨过程的变化有关。只要局部骨骼发生病理 性改变时影响了上述这些因素,就可导致局部骨 骼影像异常。利用这一原理,就能很方便地为骨 骼疾病提供诊断和定位依据。
剂量的决定
影响因素: 增加剂量因素 减少剂量因素
给药方法
液体剂型:空腹给药,2小时后方 可进食
胶囊剂型:服药前可少量进食
重复治疗
首次治疗后6~12个月确认未愈、无 效或病情加重者可考虑再次治疗
治疗反应及处理
早期毒性反应:少数患者于服药后1周可出现乏 力、食欲差、口干、恶心、皮肤搔痒以及甲状 腺局部胀痛。可自行消失,或给予对症治疗。
测量的理想部位是腰椎、股骨近端、髋骨等
优点为照射剂量低、使用方便快捷、空间分 辨率及精确度和灵敏度均高于DPA,认为是 测量骨密度的金标准
4.定量CT(quantitative CT, QCT)
可分别测量脊椎皮质骨和松质骨的矿物质 含量,定量测定身体各部分的小梁骨和皮 质骨的骨密度
效价比低、辐射剂量大,主要用于研究性 工作
适应症 Adapative Disease
(6)观察移植骨的血供和成活情况 (7)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诊断 (8)判定X线摄片难以确定的隐匿性骨折,
如肋骨,指骨等 (9)关节炎的诊断 (10)人工关节置换后随访 (11)骨折愈合评价 (12)骨活检定位
图像分析 Image Analysis
◎正常图像特点 Normal Characteristic 全身骨骼呈对称性的放射性分布,但各部 位的放射性并不均匀
一. 骨显像
原理 Principal
骨组织由无机盐和有机物组成,99mTc或113In 标记的磷酸盐化合物通过化学吸附的方式与骨骼 中的无机物和有机物发生作用,而沉积在骨骼内, 使骨组织聚积放射性而显像。骨骼各部分聚集放 射性核素的多少与其血流灌注量、代谢活跃程度 及成骨过程的变化有关。只要局部骨骼发生病理 性改变时影响了上述这些因素,就可导致局部骨 骼影像异常。利用这一原理,就能很方便地为骨 骼疾病提供诊断和定位依据。
剂量的决定
影响因素: 增加剂量因素 减少剂量因素
给药方法
液体剂型:空腹给药,2小时后方 可进食
胶囊剂型:服药前可少量进食
重复治疗
首次治疗后6~12个月确认未愈、无 效或病情加重者可考虑再次治疗
治疗反应及处理
早期毒性反应:少数患者于服药后1周可出现乏 力、食欲差、口干、恶心、皮肤搔痒以及甲状 腺局部胀痛。可自行消失,或给予对症治疗。
测量的理想部位是腰椎、股骨近端、髋骨等
优点为照射剂量低、使用方便快捷、空间分 辨率及精确度和灵敏度均高于DPA,认为是 测量骨密度的金标准
4.定量CT(quantitative CT, QCT)
可分别测量脊椎皮质骨和松质骨的矿物质 含量,定量测定身体各部分的小梁骨和皮 质骨的骨密度
效价比低、辐射剂量大,主要用于研究性 工作
适应症 Adapative Disease
(6)观察移植骨的血供和成活情况 (7)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诊断 (8)判定X线摄片难以确定的隐匿性骨折,
如肋骨,指骨等 (9)关节炎的诊断 (10)人工关节置换后随访 (11)骨折愈合评价 (12)骨活检定位
图像分析 Image Analysis
◎正常图像特点 Normal Characteristic 全身骨骼呈对称性的放射性分布,但各部 位的放射性并不均匀
核医学全身骨显像骨显像
核医学全身骨显像骨显像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核医学全身骨显像骨显像概述 • 检查前准备 • 检查过程 • 检查结果解读 • 检查后处理 • 核医学全身骨显像骨显像展望
01
核医学全身骨显像骨显像概述
定义与原理
定义
核医学全身骨显像是一种利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来检测全身骨骼系统结构和 功能的医学影像方法。
鉴别诊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需要对病变部位进行鉴别诊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年龄、性别、职业等。
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
为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如CT、MRI等。
05
检查后处理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
分类收集
将使用过的显像剂、清洁 用品等放射性废物进行分 类收集,避免与普通垃圾 混放。
。
对专业人员的培训与教育
提高专业素养
加强对核医学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以确保准确、安全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
跨学科合作
鼓励核医学专业人员与其他医学领域 的专家进行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核 医学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骨髓炎、骨结核等疾病。
骨皮质不连续
骨皮质出现缺损或凹陷,提示 可能存在骨折、骨肿瘤等病变 。
骨髓腔异常
骨髓腔出现增宽或狭窄,提示 可能存在骨髓炎、骨结核等病 变。
骨纹理模糊
骨纹理出现模糊或中断现象, 提示可能存在骨质疏松、骨关
节炎等病变。
诊断分析与鉴别诊断
基于病变部位和影像表现进行诊断
根据全身骨显像的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对病变部位进行诊断。
02
检查前准备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核医学全身骨显像骨显像概述 • 检查前准备 • 检查过程 • 检查结果解读 • 检查后处理 • 核医学全身骨显像骨显像展望
01
核医学全身骨显像骨显像概述
定义与原理
定义
核医学全身骨显像是一种利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来检测全身骨骼系统结构和 功能的医学影像方法。
鉴别诊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需要对病变部位进行鉴别诊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年龄、性别、职业等。
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
为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如CT、MRI等。
05
检查后处理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
分类收集
将使用过的显像剂、清洁 用品等放射性废物进行分 类收集,避免与普通垃圾 混放。
。
对专业人员的培训与教育
提高专业素养
加强对核医学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以确保准确、安全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
跨学科合作
鼓励核医学专业人员与其他医学领域 的专家进行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核 医学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骨髓炎、骨结核等疾病。
骨皮质不连续
骨皮质出现缺损或凹陷,提示 可能存在骨折、骨肿瘤等病变 。
骨髓腔异常
骨髓腔出现增宽或狭窄,提示 可能存在骨髓炎、骨结核等病 变。
骨纹理模糊
骨纹理出现模糊或中断现象, 提示可能存在骨质疏松、骨关
节炎等病变。
诊断分析与鉴别诊断
基于病变部位和影像表现进行诊断
根据全身骨显像的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对病变部位进行诊断。
02
检查前准备
核医学-静态骨显像
方法 Method
常用的显像剂(Imaging Agent)是 99mTc标记的磷酸盐(PYP) 膦酸盐(MDP、MHDP)
方法 Method
静态骨显像可分为全身和局部显像两种。 静注99mTc-MDP 555~740MBq 注射后2~4小时进行全身骨显像 对于怀疑有病变的感兴趣区,可以加用局
“冷区”最多见于恶性骨肿瘤,约占 80%~90%,胸骨、胸椎、骨盆多见。
前列腺癌多发性骨转移
“冷区”的常见原因
外科手术切除后 体内外致密物遮挡 伴有骨破坏或骨内血管阻塞的恶性肿瘤 局部血管受损 放射治疗 骨囊肿
过度显像(Super bone scan)
在骨显像图上发现,骨中放射性示踪剂出 现显著的、普遍的摄取增加,多呈均匀、 对称的异常放射性浓聚,软组织活性很少, 而肾影常缺失。
性骨折和潜水性骨坏死 (10)鉴别陈旧性和新近发生的压缩性
椎体骨折
适应症 Adapative Disease
(11)鉴别非胶原性疾病引起的血清碱性 磷酸酶的升高,排除骨骼疾病
(12)诊断和观察正常骨外的骨化组织或 病变,如异位骨骨化性肌炎,肾功能衰竭 或肾透析
(13)烧伤后骨坏死的诊断,治疗随访及 预后判断功能
一次显像,可显示全身骨骼情况 敏感度高,显示病变可比 CT、X线片等
早3~6月 对患者的辐射剂量小
动态骨显像
Dynamic Skeletal Imaging
原理 Principal
通过静脉“弹丸”式注入骨显像剂后, 于不同时间对病变部位进行动态骨显像 可分别获取血流、血池及延迟骨显像的 资料,从而有助于对病变的判断。
左 股 骨 软 骨 肉 瘤
右 股 骨 颈 巨 细 胞 瘤
多 发 性 骨 髓 瘤
骨骼系统显像(核医学)
SPECT/CT图 像融合显像
www,
四、图像分析
骨静态显像图像分析 骨动态显像图像分析 骨断层显像与融合显像分析
骨静态显像正常图像
全身骨骼显像清晰
放射性分布左右对称 上下分布均匀
疏质骨>密质骨。 扁 骨>长 骨 骨骺端>骨 干 大关节>小关节
双肾、膀胱显影
正 常 全 身 骨 骼 显 前位 像
肿瘤骨转移放射性“热 区”与“冷区”并存
A
B
C
D
A:X线平片-腰椎退行性变
B:MRI-L4、L5椎体信号改变 C:CT-L4椎体成骨性改变,L5椎体骨质破坏 D:骨显像-腰椎、骨盆、肩胛骨、颅骨、左股骨异常浓聚
见年
明。 显自 异觉 常双 ;腿 骨骨 显痛 像, 示多 多次 处
X
男 性 , 49 岁 , 鼻 咽 癌 放
值 ➢ 有利于发现原发病灶以外的骨转移病灶 ➢ 有助于手术或其他治疗后疗效的监测与随访 ➢ 骨三时相显像对于鉴别肿瘤的良、恶性有一定的
价值 ➢ 特异性不如X线、CT、MRI等
骨肉瘤
起源于骨间叶组织,瘤细胞能直接形成骨 样组织或骨质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好发 于20岁以下的青少年或儿童。
女性,16岁
显像最佳时间 静脉注射后3-6h
1.骨静态显像方法
患者准备
❖ 鼓励病人多饮水; ❖ 检查前排空膀胱; ❖ 排尿时避免尿液污染体表及衣裤; ❖ 除去病人衣物上的金属物品; ❖ 病人取仰卧位,检查中要求病人保持固定体位。
骨静态显像
全身骨显像 (whole body bone static imaging) 全身骨骼前位和后位 影像 临床应用:全身骨骼 病灶的寻找及诊断
LOGO
99mTcMDP全身骨显像骨显像 核医学四川大学
一、静态影像 1、热区和冷区(2) • 冷区较为少见,可见于骨囊肿、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缺血
性疾病、溶骨性病变和病变进展迅速而成骨反应不佳者。 • 99mTc的γ光子能量较低,金属的腰带、纽扣和钱币等足以
将他吸收而显示局部冷区,应注意防止和识别。
全身骨骼异常影像及其临床意义
一、静态影像
2、热区和冷区的数目有一定临床意义,如恶性肿瘤患者骨 骼影像出现多发性热区,转移灶的可能性很大;如为单发 性热区则转移灶的可能性较小,但需定期随访。
• X线摄片是诊断骨骼病变的常规手段,除骨折外,其他 病变的检出,取决于病变脱钙或钙质沉积导致骨质密度 变化的程度。一般认为局部钙量变化大于30~50%时, X线片上始显示出异常。
• 99mTc-MDP骨显像显示病变是基于局部骨骼血流和代谢 的情况,在病变的早期多已有明显的表现,通常较X线 片提早3~6个月出现,对无症状转移性骨肿瘤的早期诊 断具有特殊的价值。
二、正常血池影像 显像剂大部分仍停留在血液中,大血管继续显示,软组织 轮廓更加清晰,放射性分布均匀,骨区放射性稍稀疏,两 侧对称。
正常影像
三、正常静态影像 • 全身骨骼显影清晰,放射性分布左右对称。血运丰富和代
谢活跃的松质骨如颅骨、胸骨、肋骨、骨盆和长骨的干骺 端,放射性聚集较多,长骨干等密质骨放射性聚集较少。 • 生长发育期全身骨骼(包括长骨骨干)代谢旺盛、成骨活 跃,因此全身骨骼影像放射性分布较为均匀。 • 双肾及膀胱生理性显影。
2、局部放射性减低、峰时后延:示局部动脉灌注减低,可 见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梗塞和一些良性骨病变。
三、血池影像
1、局部放射性增高: 示局部血管增生扩张,如骨骼恶性肿 瘤和骨髓炎;也可能因为静脉回流障碍所致,如儿童特发 性股骨头坏死等。
性疾病、溶骨性病变和病变进展迅速而成骨反应不佳者。 • 99mTc的γ光子能量较低,金属的腰带、纽扣和钱币等足以
将他吸收而显示局部冷区,应注意防止和识别。
全身骨骼异常影像及其临床意义
一、静态影像
2、热区和冷区的数目有一定临床意义,如恶性肿瘤患者骨 骼影像出现多发性热区,转移灶的可能性很大;如为单发 性热区则转移灶的可能性较小,但需定期随访。
• X线摄片是诊断骨骼病变的常规手段,除骨折外,其他 病变的检出,取决于病变脱钙或钙质沉积导致骨质密度 变化的程度。一般认为局部钙量变化大于30~50%时, X线片上始显示出异常。
• 99mTc-MDP骨显像显示病变是基于局部骨骼血流和代谢 的情况,在病变的早期多已有明显的表现,通常较X线 片提早3~6个月出现,对无症状转移性骨肿瘤的早期诊 断具有特殊的价值。
二、正常血池影像 显像剂大部分仍停留在血液中,大血管继续显示,软组织 轮廓更加清晰,放射性分布均匀,骨区放射性稍稀疏,两 侧对称。
正常影像
三、正常静态影像 • 全身骨骼显影清晰,放射性分布左右对称。血运丰富和代
谢活跃的松质骨如颅骨、胸骨、肋骨、骨盆和长骨的干骺 端,放射性聚集较多,长骨干等密质骨放射性聚集较少。 • 生长发育期全身骨骼(包括长骨骨干)代谢旺盛、成骨活 跃,因此全身骨骼影像放射性分布较为均匀。 • 双肾及膀胱生理性显影。
2、局部放射性减低、峰时后延:示局部动脉灌注减低,可 见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梗塞和一些良性骨病变。
三、血池影像
1、局部放射性增高: 示局部血管增生扩张,如骨骼恶性肿 瘤和骨髓炎;也可能因为静脉回流障碍所致,如儿童特发 性股骨头坏死等。
核医学-全身骨显像骨显像
3. 转移性骨肿瘤的典型形态包括:
椎体上的不对称病灶 沿肋骨走行的条形病变 大团、块状病灶 颅骨骨缝外的圆形或不则形病灶 盆腔不规则形病灶
临床应用-转移性骨肿瘤
二.转移性骨肿瘤的核素显像表现*
4. 多发性放射性增高灶的鉴别诊断(可能性:大→小)
转移性骨肿瘤:多发病灶、随机分布、放射性增浓 骨髓炎、关节炎 创伤,骨质疏松不全性骨折 甲旁亢、肾性骨软骨病、Peget病及其他代谢性骨病 其他: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多发性内生软骨瘤、骨梗塞
放射性增高的程度与病变的程度和性质有关,如恶性肿瘤常 较良性肿瘤明显增高。
冷区较为少见,可见于骨囊肿、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缺血性 疾病、溶骨性病变和病变进展迅速而成骨反应不佳者。
99mTc的γ光子能量较低,金属的腰带、纽扣和钱币等足以将 他吸收而显示局部冷区,应注意防止和识别。
异常影像及其临床意义
三、正常静态影像
全身骨骼显影清晰,放射性分布左右对称。血 运丰富和代谢活跃的松质骨如颅骨、胸骨、肋 骨、骨盆和长骨的干骺端,放射性聚集较多, 长骨干等密质骨放射性聚集较少。
生长发育期全身骨骼(包括长骨骨干)代谢旺 盛、成骨活跃,除骨骺部位呈放射性高浓聚外, 全身骨骼影像放射性分布较为均匀。
双肾及膀胱生理性显影。
亦见于非恶性肿瘤患者: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软骨病 肾功能衰竭等
异常影像及其临床意义
五、骨骼外的软组织异常影像 骨骼以外的骨化灶、钙化灶和磷酸盐异常聚集部位,
也因可以沉积99mTc-MDP等骨显像剂而显影,多见于结石、 心包钙化和急性心肌梗塞等。其特点是影像不在骨骼上, 多体位或断层显像不难与骨病变鉴别。
35-40倍。 骨转移瘤按X线表现可分溶骨、成骨和混合型,以溶骨型常见。 转移性骨肿瘤的好发部位为脊柱、肋骨和骨盆等中轴骨,四肢长骨较少
椎体上的不对称病灶 沿肋骨走行的条形病变 大团、块状病灶 颅骨骨缝外的圆形或不则形病灶 盆腔不规则形病灶
临床应用-转移性骨肿瘤
二.转移性骨肿瘤的核素显像表现*
4. 多发性放射性增高灶的鉴别诊断(可能性:大→小)
转移性骨肿瘤:多发病灶、随机分布、放射性增浓 骨髓炎、关节炎 创伤,骨质疏松不全性骨折 甲旁亢、肾性骨软骨病、Peget病及其他代谢性骨病 其他: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多发性内生软骨瘤、骨梗塞
放射性增高的程度与病变的程度和性质有关,如恶性肿瘤常 较良性肿瘤明显增高。
冷区较为少见,可见于骨囊肿、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缺血性 疾病、溶骨性病变和病变进展迅速而成骨反应不佳者。
99mTc的γ光子能量较低,金属的腰带、纽扣和钱币等足以将 他吸收而显示局部冷区,应注意防止和识别。
异常影像及其临床意义
三、正常静态影像
全身骨骼显影清晰,放射性分布左右对称。血 运丰富和代谢活跃的松质骨如颅骨、胸骨、肋 骨、骨盆和长骨的干骺端,放射性聚集较多, 长骨干等密质骨放射性聚集较少。
生长发育期全身骨骼(包括长骨骨干)代谢旺 盛、成骨活跃,除骨骺部位呈放射性高浓聚外, 全身骨骼影像放射性分布较为均匀。
双肾及膀胱生理性显影。
亦见于非恶性肿瘤患者: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软骨病 肾功能衰竭等
异常影像及其临床意义
五、骨骼外的软组织异常影像 骨骼以外的骨化灶、钙化灶和磷酸盐异常聚集部位,
也因可以沉积99mTc-MDP等骨显像剂而显影,多见于结石、 心包钙化和急性心肌梗塞等。其特点是影像不在骨骼上, 多体位或断层显像不难与骨病变鉴别。
35-40倍。 骨转移瘤按X线表现可分溶骨、成骨和混合型,以溶骨型常见。 转移性骨肿瘤的好发部位为脊柱、肋骨和骨盆等中轴骨,四肢长骨较少
骨显像基础 培训讲稿
骨显像缺点和不足为:
特异性低 解剖定位不够精确
5%
4%
10%
24% 18%
39%
骨
心肌
甲状腺
肾
肿瘤
其它
核医学日常检查项目分布 (国内23家有SPECT的医院)
思考
现行临床中常用哪些骨检查方法,优 缺点为哪些?
(二)原理和方法
1、原理 锝〔 99Tcm 〕标记的磷或膦酸盐化合物通过化
学吸附方式与骨骼中的羟基磷灰石晶体表面结合, 通过有机基质结合方式与未成熟的骨胶原结 合, 使骨骼聚集放射性显影。
如:肝癌
广泛骨转移
多发的非对称性无 规律分布的放射性 增高灶
(2)局部放射性减低 骨的溶骨性病变、缺血性疾病可造成此种表现。 体内或体表的金属物品也表现为缺损区形成伪影。 血流相和血池相局部出现放射性减低可见于骨缺
血性坏死、骨梗塞等。
溶骨性转移
A 右髂骨翼 放射性减低区
B 骶骨放射性缺损 其边缘有间断的 放射性增加环绕
最为重要的就是对骨显像的图像进行分析, 掌握正常与异常的骨显像特征,以期在临 床应用中游刃有余。下面,将为您介绍正 常、正常变异以及异常的骨显像特征。
(三)图像分析
一、正常所见 正常全身骨骼显像清晰,放射性分布左右对
称。松质骨如扁平骨及长骨的骨骺端能摄取较多 的显像剂,而密质骨如长骨的骨干摄取显像剂较 少,故前者较后者显影清晰。肾脏及膀胱影像可 见。
骨显像的基础
卫生部北京医院核医学科 于治国
d.haoyisheng
骨显像(Bone imaging)是目前国内最常用的 核医学检查项目,其具有哪些特点呢?又有哪些 疾病适合用该检查?不同疾病在骨显像上有什么 样的特征呢?本课将为您讲述。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右(5.0-10.2),该剂量远低于辐射确定性效应
的剂量阈值,是十分安全的检查。
PET/CT是非常安全的现代分子影像检查手段,虽 然有一定辐射,但对于有适应证患者接受检查的 受益明显大于辐射风险,使患者获得挽救生命的 机会。
误解:全身检查一次PET/CT,相当于一个正常人30年所吸收的辐射!!! 也相当于在日本福岛核电站泄露的第二天在福岛站了一天。(危言耸听)
其中核医学诊疗所造成的人工辐射仅占5~10%。
12
放射性核素显像安全吗?
13
核医学检查患者安全管理
核医学检查都属于正规的医疗照射,是医院里
的常规医疗检查项目。 从帮助患者获得明确的诊断目的来讲,其检查 中受到的少许内外照射,对患者的健康不会产 生影响。
14
PET/CT一次全身检查的辐射剂量大概为7.5mSv左
a-b 图 99mTc-MDP ECT骨扫 描 显示左侧髂骨病变,骨代谢 轻度增高 c图 18F-NaF PET图示左侧髂 骨代谢 明显增高 d.e图 为18F-NaF PET-CT横断 位显示 左侧髂骨病变 显而易见,18F-NaF PET-CT 骨显像 效果更好,灵敏度更高。
临床适应症
18F-NaF PET/CT骨显像的临床适应症包括: (1)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及转移灶治疗随访 ;(2)原发性骨肿瘤诊断、转移与复发诊断 ;(3)不明原因骨痛筛查;(4)骨髓炎早期 诊断;(5)创伤与隐匿性骨折诊断;(6)代 谢性骨病诊断;(7)退行性骨关节病的诊断 ;(8)移植骨活性评价;(9)关节炎的诊断 ;(10)骨坏死的早期诊断;(11)人工关节 置换后随访;(12)骨折愈合评价;(13)骨活 组织检查定位。
X线检查仅有少数部位的摄片检查所受辐射剂
量略低于核医学检查,大多数检查均远远高于核
医学检查。
17
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仪(ECT)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仪(SPECT)
ECT
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摄影仪(PET)
1、PET显像的基本原理 正电子是一种放射性核素发射出来的带正电荷的电子 ( β+ ),他在介质中运行极短的距离,即与邻近的普通电子 结合而消失,其质量转化为一对能量相等、方向相反的光子, 这一过程称为湮灭辐射。 将发射正电子的核素引入人体内,所发射的正电子形成的 成对光子射至体外,由正电子探测器采集,经计算机重建而 成图像,显示正电子核素在体内的分布情况,称为正电子显 像。 2、PET显像的特点 (1)采用电子准直 (2)活体生化显像 (3)定量 (4)高灵敏度和高空间分辨率 (5)全身三位显像
15
药物的安全性
核医学科诊断用放射性核素多属短半衰期或小
剂量,衰变快、辐射剂量小,对患者自身、周
围人群及环境影响极小,无须对患者进行防护
隔离。
16
临床核医学检查受照剂量与其他临床检查项目比较 核医学检查中脑、骨、心脏显像检查给药剂 量较大,所受的有效剂量当量超过 5.0 mSv ,其 余有效剂量当量均较低。
2
核医学
核医学的定义
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所 发出的射线进行疾病诊断、治 疗或进行医学研究的学科。
放射免疫分析 免疫放射分析 受体分析
放射性核素显像特点
放射核素 引入人体
参与人体 新陈代谢 特定脏器 组织中聚集
以图像形式显示 (功能性显像)
放射性活度 分布的外部测量
核素数量少
半衰期短
灵敏度高
病例展示
病例对比
患者,男,63岁,鼻咽癌术后并放疗。于 2017年11月28号在我科行18F-FDG PETCT检查,图像如下: 枕骨斜坡明显 骨质破坏,但 。 其内未见明显 异常放射性浓 聚影,病变内 似乎是没有生 物活性。
但患者于2017年12月1日在我科行18 F-NaF PET-CT骨显像,检查图像如下:
7
加速器 15O、18F等
(生产短寿命的乏中子放射 性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8
发生器(“母牛”)
“从长半衰期核素的衰变 产物中得到短半衰期核素 的装置”
99mMo-99mTc(钼-锝) 113Sn-113In(锡-铟)
9
α、β、γ射线穿透能力
10
常用的放射性核素的T1/2
名称
131碘
T1/2 (131I) 8.04天 14.3天 27天
g (511 keV)
Detector 1
b+ + e-
g (511 keV)
Detector 2
医学影像融合技术
P. Brueghel
解剖显像
功能成像
图像融合的目的
与CT等解剖学成像方法相比,核医学显像在良恶性 病变的鉴别、肿瘤的分期以及放射和化学治疗效果的监 测等方面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是,不能提供详 细的解剖定位信息仍然是妨碍核医学显像在临床广泛应 用的一个很大的缺憾。
名称
99m锝 (99mTc)
T1/2 6.02小时 1.6小时 60天
32磷
(32P) (51Cr )
113m铟 (113mIn)
51铬
125碘
(125I)
18氟
(18F)
110min
67镓
(67Ga)
78小时
11
0% 4% 20%
天然辐射 医疗照射 核爆 核电等
76%
• 在各种放射诊疗中,X线诊疗、直线加速器放疗造成的人工辐射占90~95%,
核医学及全身骨扫描
省中心医院 2018.12.23
1
影像医学四大影像技术
四大影像技术
(1) 以X线断层摄影(X-CT)技术 (2) 磁共振成像技术(MRI)
(3) 超声成像技术
(4)核医学成像技术 核医学成像是以核素示踪技术为基础,以放射性浓度为重 建变量,以组织吸收功能的差异为依据。
四者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相互印证、相互协作。
枕骨斜坡区可见明显 异常放射性浓聚影 提示病变内部仍有 生物活性。
32
患者,男,55岁,临床确诊肺癌,胸9椎体孤 立性转移
同一例患者,胸9椎体孤立性转移
指南及专家共识要求
2014版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对怀 疑有骨转移的肺癌患者推荐进行ECT 骨扫描或者PET-CT检查。
2016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 发性肺癌诊疗指南将ECT或者PET-CT 作为术前影像分期诊断(2A类证据) 进行推荐。
图像融合就是不同图像之间的空间配准和叠加。
这些图像经过必要的变换处理,使它们的空间位置、空间 坐标达到匹配,叠加后获得互补信息。
L2
男,63岁,肺癌术后1月余,腰痛约20天。 术后病理诊断:肿瘤骨转移。
常规ECT骨扫描与18F-NaF PET/CT 骨显像比较
虽然99Tcm标记的99Tcm-MDP(亚甲基二磷酸盐)核 素骨显像为临床上最为常用的评价骨转移的检查手 段,但18F-NaF PET/CT骨显像优势更为明显,其表 现为(1)灵敏度高:18F-NaF是一种正电子并用于 探测骨骼病变的高灵敏亲骨性PET显像剂,因18 FNaF 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很低,其在骨的摄取是 99Tcm-MDP的2倍且血液清除快,因此较99Tcm-MDP 显像具有更高的灵敏度;(2)空间分辨率高: PET/CT机器的分辨率为0.5cm,而SPECT/CT机器的 分辨率为1cm,从硬件上保证了PET/CT比SPECT/CT 图像分辨率高。
5
放射性核素的生产方式
医用放射性核素都是通过人工核反应来制备 的简单化合物,通常由
①反应堆 (Reactor) ②加速器 (Accelerator) ③放射性核素发生器 (Generator)
三种途径生产。
6
反应堆
裂变产物、分离纯化 133Xe、131I等
(生产丰中子放射性核素,多 伴有β衰变,不利于制备诊 断用放射性核素)
多发肋骨骨折,骨痂形成导致的高摄取
总结
18F-NaF骨显像灵敏度极高,但
特异性较差,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 资料、CT断层图像及其他影像学检 查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到准确的 结果。
38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