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散文创作的发展与演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焉,我以汝为殿矣。俄[86]焉寂然,灯烛无光, 不闻余言,但闻鼾声,夜之漫漫,鹖旦[87]不 鸣,则山中之民,有大音声起,天地为之钟鼓, 神人为之波涛矣[88]。 是故民之丑生[89],一纵一横。旦暮为纵, 居处为横,百世为纵,一世为横[90],横收其实 [91],纵收其名[92]。之民[93]也,壑[94]者欤? 邱[95]者欤?垤[96]者欤?避其实者欤?能大其 生以察三时,以宠灵[97]史氏,将不谓之横天地 之隐[98]欤?闻之史氏矣,曰[99]:百
近代散文的发展与演变
第七章 近代散文创作的发展和演变
本章讲述的内容: 一、近代散文的发展概况 二、近代散文的代表作家:龚自珍 曾国藩 康有为 梁启超 黄小配
一、近代散文的发展概况
1.近代散文创作的基本轮廓 近代散文的发展可以梳理出两条发展线索, 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文学史教材 P145-149勾画近代散文的基本轮廓) 近代散文的发展演变,有两条线贯穿下 来。 一条是代表正统散文: 桐城古文的中兴和先秦文、魏晋文。 另一条是代表散文发展方向的新体散文。
媚夫[100],不如一猖夫[101]也;百酣民[102], 不如一瘁民[103]也;百瘁民,不如一之民也。则 又问曰:之民也,有待者耶?无待者耶?应之曰: 有待。孰[104]待?待后史氏。孰为无待?应之曰: 其声无声,其行无名,大忧无蹊辙[105]?大患无 畔涯[106],大傲若折[107],大瘁若息[108],居之 无形,光景煜爚[109],捕之杳冥[110],后史氏欲 求之,七反[111]而无所睹也。悲夫悲夫!夫是以 又谓之纵之隐[112]。
关于写作时间 关于“隐”的理解 “尊隐”的主语归属是谁? “山中之民”指什么?
二、龚自珍散文《说京师翠微山》《京师 乐籍说》解读 了解龚自珍的“京师五说”的特点。 龚自珍史地散文的特点。 龚自珍散文的构思的“奇特性”。 龚自珍散文的“泼辣性”。 如何看待龚自珍散文语言的“艰涩”。
说京[1]师翠微山
关于文学史教材说明
1.《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本着从文学内 部的对应统一关系观点文学的发展这一 唯物实史态度,揭示了文学发展的双向 性运动轨迹。
2.“创新”与“守旧”忍乃相对而言,不 是严格的划分。新多旧少,即谓之 “新”;新少旧多,即谓之“旧”。求 变,求新是近代散文作家的共识,只是 “变”与“新”的内容与方式不同。
翠微山者,有籍于朝[2],有闻于朝[3],忽然慕小,感 慨慕高,隐者之所居也。 山高可六七里,近京之山,此为高矣。不绝高,不敢 绝高,以俯临京师也。不居正北,居西北,为伞盖, 不为枕障[4]也。出阜城门三十五里,不敢远京师也。 僧寺八九架其上,构其半,胪其趾[5],不使人无攀跻 之阶,无喘息之憩;不孤巉[6],近人情也。 与香山静宜园[7],相络相互,不触不背,不以不列于 三山为怼也[8]。与西山亦离亦合[9],不欲为主峰,又 耻附西山也。
早期维新派的散文改革(郑观应、王韬( 发展史P292)、冯桂芬,见发展史p156 -158;P292)。 新文体散文的代表:康有为、谭嗣同、 梁启超等。 白话散文雏形与报告文学的代表:秋瑾、 陈天华、邹容、柳亚子、黄小配等。
近代散文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散文的始变阶段(鸦片战争前后 十九世 纪四十年代)—— 散文变革的形成与发 皇阶段(维新变法前后)——散文发展 的新变阶段(辛亥革命前后)
二、近代散文代表作家
(一)龚自珍 (二)曾国藩 (三)康有为 (四)梁启超 (五)黄小配
(一)龚自珍与他的散文创作
龚自珍: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字尔玉﹐又字 璱人﹔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 盦﹐又号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出 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祖父禔身﹐官至内阁 中书军机处行走﹐着有《吟臞山房诗》。父丽 正﹐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 着有《国语注补》﹑《三礼图考》﹑《两汉书 质疑》﹑《楚辞名物考》等书。母段驯﹐著名 小学家段玉裁之女﹐着有《绿华吟榭诗草》。
草木有江东之玉兰,有苹婆[10],有巨松柏, 杂华靡靡芬腴[11]。石皆黝润,亦有文采也。 名之曰翠微,亦典雅,亦谐于俗,不以僻俭名 其平生也。 最高处曰宝珠洞,山趾曰三山庵。三山何有? 有三巨石离立也[12]。山之盩有泉[13],曰龙 泉,澄澄然渟其间[14],其甃之也中矩[15]。 泉之上有四松焉,松之皮白,皆百尺。松之下, 泉之上,为僧庐焉,名之曰龙泉寺。名与京师 宣武城南之寺同,不避同也。
2.在形式上,近代散文的形式不断解放, 逐渐冲破传统古文的种种束缚;语言逐 渐趋向白话化、通俗化、口语化,从而 使散文在近代文学史的历程中,逐渐从 古代文章学的“散文”走向了具有现代 意义的文学“散文”,为五四的后散文 的大发展做了很重要的过渡、铺垫的工 作、近代散文在形式上也同样是指向未 来的。
3.新、旧二者之间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 往往是新中有旧,旧中有新。近代文学 的“过渡性”、“复杂性”特点在这里 再次得到印证。过去太多地强调了二者 之间的“异”,“斗争”,忽视了它们 的“同”,“互补”以至于在学术研究 上出现了不少偏颇。
4.新与旧互为消长,交错发展,总的趋势 是新的逐渐占了上风,旧的销声匿迹。 尽管如此,进步的散文派在文学史上作 出贡献的同时,“守旧派”也作出了贡 献,它也同样是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 员。只有这样看待,才能完整地认识文 学史的全貌。
2.近代散文的基本特征(《文学发展史》 P149-150) (1)第一个特征(P149) 思想倾向上,突破“文统”,“道统” 的束缚,表现个性,表现现实,表现真 情,表现世界,充满忧患意识和危机感。 (2)第二个特征,在文体样式上,产生 了很大变化,出现了新的文学体裁。 (p149)
(3)第三个特征,在语言形式上,出现 了早期白话散文(p149)。 (4)第四个特征,在审美观念上,追求 趣味、追求粗犷、直率的风格(p149) 。
日之亭午[38],乃炎炎其光,五色文明[39], 吸饮和气[40],宜君宜王,本此也以有国,而 君子适生之,入境而问之,天下法宗礼,族修 心,鬼修祀,大川修道,百宝万货,奔命[41] 涌塞,喘车牛如[42]京师。山林冥冥,但有窒 士[43],天命不犹[44],与草木死。 日之将夕,悲风骤至,人思灯烛,惨惨目光 [45],吸饮暮气,与梦为邻[46],未即于床, 丁此也以有国,而君子适生之;不生王家,不 生其元妃、嫔嫱之家[47],不生所世世豢[48] 之家,从山川来,止于郊。而问之曰:何哉? 古先册书[49],圣智心肝[50];人功精英,
1.龚自珍生平
三个阶段﹕ 20岁以前﹐在家学习经学﹑文学。 20岁至28岁﹐应乡试至入仕时期。 29岁至去世。
2.政治学术思想
3.散文创作
4.名篇解读
一、龚自珍散文《尊隐》解读 【原文】 将与汝枕[1]高林,藉[2]丰草,去沮洳[3],即荦 确[4],第[5]四时之荣木,瞩九州之神皋[6],而 从我嬉其间[7],则可谓山中之傲民也已矣[8]。 仁心[9]为干,古义[10]为根,九流为华实[11], 百氏为杝藩[12],枝叶昌洋[13],不可殚论[14], 而从我嬉其间,则可谓山中之悴民[15]也已矣。
《尊隐》解读
(一)背景
(二)内容
对人才流失的忧虑 对社会衰败的剖析 对山中之民的赞许
(三)《尊隐》的写作特点
诗化的政论
龚自珍的政论杂文是诗与政论的结合,是“议 论的诗”或“诗化了的议论”,因而特别注重 议论时的感情抒写。
独特的意象 “演绎法”的运用 突出重点 个性化的艺术思维
(四)《尊隐》一文有待探讨的问题
百工魁杰所成[51],如京师,京师弗受也,非但不受,又 烈而磔之[52]。丑类窳呰[53],诈伪不材,是辇是任 [54],是以为生资[55],则百宝咸[56]怨,怨则反其野[57] 矣。贵人故家蒸尝之宗[58],不乐守先人之所予重器 [59],不乐守先人之所予重器,则窭人子[60]篡之,则京 师之气泄[61],京师之气泄,则府于野矣。如是则就是 贫;京师贫,则四山[62]实矣。古先册书,圣智心肝,不 留京师,蒸尝之宗之(子)孙,见闻媕婀[63],则京师贱 [64];贱,则山中之民[65],有自公侯[66]者矣。如是则 豪杰轻量京师;轻量京师,则山中之势[67]
闻之古史氏[16]矣,君子所大者生也[17],所大 乎其生者时也。是故岁有三时:一曰发时[18], 二曰怒时[19],三曰威时[20];日有三时,一曰 早时,二曰午时,三曰昏时。夫日胎于溟涬[21], 浴于东海,徘徊于华林[22],轩辕于高闳[23], 照曜于之新沐濯[24]沧沧凉凉[25],不炎其光, 吸引清气,宜君宜王[26],丁[27]此也以有国, 而君子适生[28]之,入境而问之,天下法宗礼 [29],族归心[30],鬼归祀[31],大川归道,百宝 万货[32],人功精英[33],不翼而飞[34],府于京 师[35]。山林冥冥[36],但有鄙夫、皂隶所家[37], 虎豹食之,曾不足悲。
近代散文在其八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呈 现出种种复杂性、过渡性、多变性的特 征,表现了中国文学由古代文学向现代 文学转型过程中的种种特有的文学史现 象,这个散文近代化、现代化的过程, 是充满矛盾、充满纠葛的过程,
综观这一散文嬗变历程,由两个基本的 趋向是清楚的,即如“文学史教 材”p167“小结”中所云: 1.就内容方面而言,近代散文为社会变革 与政治斗争服务,而且这种趋向随着近 代散文的发展,越来越明显、强烈,到 维新派“文界革命”和革命派散文发展 到极致,散文成为政治斗争的一种工具 或手段。
第二条线的散文发展线索可作以下描述:
经世散文的出现及早期散文改革(鸦片 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 新体散文(中 日甲午战争至辛亥革命前后)→ 白话散 文与报告文学(辛亥革命前后至五四运 动前后) 经世散文的代表:以龚自珍,魏源、林 则徐为代表。(发展史p150-154),太 平天国的散文(p146第13行);
寺有藏经一分,礼经以礼文佛[16],不则 野矣。寺外有刻石者,其言清和,康熙 朝文士之言也。寺八九,何以特言龙泉? 龙泉[辶只] 焉[17]。余皆显露,无龙泉, 则不得为隐矣。 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 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 偃神
飞[18],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 生至是,见八松矣。邓尉之松放,翠微之 松肃;邓尉之松古之逸[19],翠微之松古之 直;邓尉之松,殆不知天地为何物;翠微 之松,天地间不可无是松者也。
பைடு நூலகம்
重矣。如是则京师如鼠壤[68];如鼠壤,则山中之壁垒坚 矣。京师之日短,山中之日长矣。风恶,水泉恶,尘霾 恶[69],山中泊然而和[70],冽然而清[71]矣。人攘臂失 度[72],啾啾[73]如蝇虻,则山中戒而相与修娴靡矣[74]。 朝士寡助失亲,则山中之民,一啸百吟,一呻百问疾矣 [75]。朝士僝[76]焉偷息,简[77]焉偷活,侧焉徨徨商去 留[78],则山中之岁月定矣。多暴侯者[79],过山中者, 生钟簴之思矣[80]。童孙叫呼,过山中者,祝寿耇之毋遽 死矣[81]。其祖宗[82]曰:我无余荣[83]焉,我以汝为殿 [84]。其山林之神[85]曰:我无余怒
●正统散文:后期桐城派 → 湘乡派、文 选派一直延续到辛亥革命时期 → 五四前 后仍有作者,但日益式微。 ●新体散文:经世散文→ 早期维新派散 文(七八十年代)→ 新文体(九十年代) → 白话文 → 发展为现代散文
第一条线的散文发展线索,可描述如下:
桐城古文“中兴”(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代表 人 物:曾国藩(P286)与曾门四弟子(P155倒数第3行) (《文学发展史》教材P154-156) → 先秦文、魏晋文、 唐宋文(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后)代表人物:严 复(P309)、章太炎、刘师培、林纾 (《文学发展史》 教材P148-149) 在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中间以及南北文学家中 间,也有一批专门用传统古文的形式宣传变法、宣传革 命的作家,以严复、章太炎、刘师培、林纾为代表。 (管林 钟贤培《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教材P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