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1

合集下载

浅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论文】

浅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论文】

浅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浅‎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选官制度,是‎一个国家或政‎权选拔官吏的‎实体和程序规‎章,又可以称‎作仕进制度。

‎它与我们今天‎的人事制度中‎公务人员录用‎大体相当。

由‎于官吏担负着‎国家的日常管‎理职责,因此‎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者都把‎官吏的考核选‎拔置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并‎十分注意积累‎经验,完善制‎度。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最高统治‎者的重视,从‎夏、商、周三‎代到明清,中‎国古代社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选官制度体‎系。

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研究,对于了‎解把握中国古‎代社会的政府‎管理体制、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行政管理‎,人员录用制‎度,尤其是从‎中汲取经验,‎对当今中国的‎政府公务员的‎选拔和任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此作简要的‎论述。

‎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发展‎进程选官制度‎是与国家同步‎出现于人类历‎史舞台。

苏东‎坡说: “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

”‎这段话, 实‎际上划出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几个发展‎阶段。

我国古‎代选官制度,‎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军事‎民主制”时期‎的禅让制,而‎它的正式形成‎,则是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的‎事。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选官制度的‎发展,大致可‎分三个大阶段‎,即:‎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三个时代。

夏‎、商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建立‎和初步发展时‎期。

据《礼记‎礼运篇》记‎载,当时诸侯‎传位和官吏任‎用,均是“世‎及以为礼”,‎即实行世官制‎。

在这种制度‎下,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至奴隶‎社会鼎盛的西‎周,世官制也‎进入鼎盛时期‎。

周世官制的‎特点是:‎它与当时‎推行的宗法制‎、分封制紧密‎结合。

那些担‎任王室或诸侯‎国官职的大小‎贵族,便是受‎封的各级封君‎,他们均遵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代代相‎袭,占有封地‎,所以也就世‎代垄断官职。

浅论中国古代官员选任制度

浅论中国古代官员选任制度
史 稿》 论述 西 周 政 治 制度 时 说 :各 种各 样 的 官 吏 , 在 “ 大都 是 世袭 的 , 世
在夏商周时期, 中国的政治实体都是由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的部落 及部落联盟为基础组成的。 在这种状态下, 只有 自己的族人才是最值
得 信 赖 的 , 缘 也 就很 自然 的 会 成 为 大家 分 配 政 治 利 益 的根 据 , 是 , 血 但 这 种 理 想 的 状 况 却 受 到 两 种 因 素 的 有力 挑 战 :  ̄ , 果 任 人 唯 亲 在 - J如 J
集 权 相 匹配 。 主 要 体现 在 对 统 治集 团和 对 知 识 分 子 两 个 方 面 : 统 这 对
从上面的梳理我们可 以看出, 中国古代官员选任的发展并不是杂
乱无 章 的 , 是 有 迹可 循 的 。这 主要 表 现 在 以下 几 个 方 面 : 它
( ) 一 选择越来越开放
在 早 期 的 的 世 卿世 禄 制 下 , 员是 世 袭 的 , 对 的非 官员 也 是 “ 官 相 世 袭 ” 。汉 代 的察 举 制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打 破 了 这 种 封 闭 的状 况 , 由三 的 它
论 优 劣 , 可 以做 官 。许 多 出 身 低 微 但 有 真 才 实 学 的人 , 都 却不 能到 中
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为改变这种弊端 ,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 考试来选举 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 考核参选 者对 时事 的看法 , 按考
制在在察举制 的基础上又向前走了一步, 即它在强调家世 和道德 的同 时, 明确地把才能作为选 官的标 准并制 定了相应 的制度。 但其弊病仍
然 在 于 , 家 世 、 德 、 能 放 在 一起 作 为 共 同的 标 准 尽 管 理论 上 可 行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1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1.夏、商、周时代:“世袭制”亦称“世卿世禄制”,特点是王权与族权统一。

它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依血缘亲疏定等级尊卑和官爵高下。

凡定爵位与官职者都世代享有采邑和封地。

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它是历史的进步,其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

2.秦国:按军功授爵,打破了奴隶主贵族世袭爵位的制度,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增强。

3.两汉:汉朝建立了一整套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制和征辟制。

察举即选举,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察举制,初期以“乡举里选”为依据,注重乡里舆论对某位士人德才评判的权威性,征辟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主要有皇帝征聘与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

皇帝征聘是采取特征与聘召的方式,选拔某些有名望的品学兼优的人士,或备顾问,或委任政事。

征聘之方,由来已久,如秦孝公公开下令求贤即属征聘性质。

秦始皇时叔孙通以文学征,王次仲以变仓颉旧文为隶书征,亦皆属征召性质。

到了汉代,汉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求贤诏,也是继承了这一方式。

以后自西汉武帝以至东汉,相沿成例。

对于德高望重的老年学者,且特予优待。

如武帝即位之初,即“使使者束帛加璧,安车以蒲裹轮,驾驷迎申公”,可谓开了汉代安车蒲轮以迎贤士的先例。

皇帝征聘,为汉代最尊荣的仕途,被征者来去自由,朝廷虽可督促,如坚不应命,亦不能强制;且于既征之后,地位也不同于一般臣僚,大都待以宾礼。

辟除是高级官员任用属吏的一种制度。

汉代辟除官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三公府辟除,试用之后,由公府高第或由公卿荐举与察举,可出补朝廷官或外长州郡,故公府掾属官位虽低,却易于显达。

一种是州郡辟除,由州郡佐吏,因资历、功劳,或试用之后,以有才能被荐举或被察举,亦可升任朝廷官吏或任地方长吏。

4.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出身。

中正官的设置,把品评与选官的权力收归中央。

这对杜绝朋党,破除门阀起了一定的作用。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论析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论析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论析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是一个非常复杂而严格的制度,它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特色。

在中国古代,政府招募官员的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考试选拔,另一种是通过推荐选拔。

在考试选拔方面,最初的考试是由当时的皇帝自行命题,并由官员和学者共同阅卷,选出成绩优秀者担任官职。

唐代开始实行科举制度,即通过一系列考试选拔优秀的人才进入官场。

科举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末期。

在推荐选拔方面,官员和学者可以推荐其亲戚和门下弟子等人才入官,这种方式也叫做举荐制度。

这种制度在中国古代非常普遍,有时还会通过名士推荐、民间组织推举等方式选拔官员。

无论是考试选拔还是推荐选拔,官员都必须符合一定的资格条件,如品德高尚、学识渊博、有才干等等。

此外,官员还需要进行严格的官场考核,并且要在官场中不断地表现出自己的才干和能力,才能得到升迁和提拔的机会。

总之,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在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也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 1 -。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和标准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和标准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和标准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和标准是非常严格和复杂的。

根据不同的朝代和政权,选官的方式和标准也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的选官制度和标准:
1. 考试选拔:中国古代的选官通常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

最著名的考试制度是科举制度,它从隋唐开始正式实行,直到清朝废止。

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阶段,考察候选人的文化素养、才智和治理能力。

2. 举荐推选:除了考试选拔外,古代还存在举荐推选的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有资格的人可以向上级官员推荐合适的候选人。

这些人通常是有声望或者有特殊才能的人,他们的推荐可以被视为一种重要参考。

3. 资历和经验:在一些特定职位中,官员的资历和经验也是选取的重要标准。

比如,高级官员通常需要在地方任职并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晋升到更高的职位。

4. 人才选拔:古代的选官制度注重选拔人才,而不拘泥于出身和家族背景。

一些朝代的官员选拔制度中,会有一定比例的名额留给民间人士,以保证人才的多样性和广泛性。

5. 品德和廉洁:在选官过程中,候选人的品德和廉洁也是重要考量因素。

具备良好的品德和廉洁的人更容易被选中,并且在任职期间需要保持高尚的操守。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注重选拔人才,并且在选
取过程中考虑多种因素,包括考试成绩、举荐推选、资历经验、品德廉洁等。

这样的选官制度旨在确保政府官员的能力和道德符合治理国家的要求。

2021年高考历史 中国古代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

2021年高考历史 中国古代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
2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3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唐朝
完善
1唐朝贞观时,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
2武则天时,创立武举和殿试
3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北宋
发展
1北宋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进士科成为主科
2实行糊名法、誊录制,录取名额增加
3王安石变法时,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
明清
腐朽
明朝实行八股取士,仅从四书五经中命题,不许发挥个人见解,清朝沿袭这一制度
1人民思想僵化,不能与时俱进
2压制了民主思潮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3促使君权恶性膨胀
晚清
废除
1戊戌变法诏令中明确规定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
21905年,请政府被迫废除科举
_$21971 55D3嗓25181 625D扝)26883 6903椃30539 774B睋22949 59A5妥A25628 641C搜35897 8C39谹34920 8868表30370 76A2皢
2021年高考历史 中国古代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
1、隋唐以前的选官制度
时期
制度
选拔方式
特点
作用或弊端
先秦
世卿世禄制
官位世袭,奴隶主贵族垄断官位
与当时的分封制,宗法制相结合
不利于人才的选拔和统治基础的巩固,容易形成地方割据
战国
选贤任能,奖励军功
按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用
最直接触动旧贵族利益,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九品中正制
以门第为标准,注重门第和家世,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

简述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简述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简述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秦朝。

这一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发展了数百年,并在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的形式和规定。

最早的选官制度起源于秦朝的中央官员选拔制度。

秦始皇建立了中央官员的选拔制度,通过征召和选拔人才来担任政府要职。

这一制度在汉朝得以发扬光大,被称为“举贤良方正之士”。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逐渐完善。

在汉朝,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是通过举荐和考试。

人才可以通过各级官员的举荐来参加选拔考试,考试成绩决定了他们是否能够被任命为官员。

这一制度被称为“举孝廉”,成为后来的选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政权的更迭,选官制度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唐朝,科举制度成为主要的选拔官员的方式。

唐朝的科举制度分为明经科和明法科,通过考试来选拔政府官员。

这一制度一直持续到清朝,成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巅峰。

在明清两朝,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

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阶段。

乡试是地方选拔官员的考试,会试是省级选拔官员的考试,殿试是皇帝亲自主持的最高级别的考试。

只有通过这三个阶段的考试,才能获得官员的任命。

选官制度在古代中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为政府选拔了大量的人才,并确保了政府的稳定和廉洁。

然而,这一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科举制度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忽视了实际能力和才干,使得政府官员普遍缺乏实际经验和能力。

总体而言,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在其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为中国的政府管理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而现代中国的选官制度已经与古代有了较大的区别,更加注重综合能力和实践经验的考察,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及其现实意义

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及其现实意义

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及其现实意义摘要: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

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

每一个朝代的选官制度,不仅对王朝本身,而且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考察这些官员选拔制度,不仅可以了解旧的政治理念,而且对公务员等现有制度也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现实;意义;政治文化选举制度是国家和政府按其本来面目选举政府官员的组织规则和程序。

在旧中国,前吏负责国家的日常管理,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把选拔官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精工不断,制度得以充实。

有些事业单位有自己的历史界限,但制度本身,实践和包容的本质,是今天政府选拔的一个参照。

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嬗变1.1世卿世禄制据说,在夏商周时期,更可信的是西周时期统治者的选才选官制度,即石青、石鲁的选才制度。

“世袭世凯”是指最高统治者脱离血缘关系后,中央和地方各阶级的权力掌握在大小贵族手中,统治着家族。

它世代相传,未经许可不得订购或取消。

这被当时的父权制度和强化制度所取代。

其主要特点是一子继位,另一子被烧毁,金塔的动力系统逐渐形成。

这种世袭制的出现,是国家出现的重要标志和原因之一。

但此后,他对社会文明的进步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揭露了当时社会特有的罪恶,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障碍。

1.2军功爵制度战国时期,新地主阶级相继掌权。

在一些国家,为了削弱地主阶级的力量,采取了改革措施。

冯玮认为,他应该为他做出巨大的贡献,改变现在的大臣和官僚制度。

军衔对政治、军事和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积极的一面是,前贵族阶级是巩固新地主阶级统治、恢复奴隶贵族残余权力、建立秦汉统一中央集权并加以加强的封建国家,有利于新地主阶级的成长。

军事剥削制度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其负面影响是不可否认的。

特别是,修改法律“恢复骑士地位为计划之首”的制度促进了这场战争中的大屠杀。

1.3察举制汉代建立了一种选官制度,称为察举制度。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1. 引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是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它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选官制度,中国古代国家可以选拔出有才能和能力的人才来管理国家的事务,这对于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详细介绍,包括选官的方式和程序、选拔的标准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2. 选官方式和程序在中国古代,选官的方式和程序有多种不同的形式,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方式:2.1 举荐制举荐制是一种通过举荐的方式选拔官员的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有才能的人士或权势家族可以通过向上级或官员举荐合适的人选来参与官职的竞争。

这种制度相对开放,也可以促进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才得到发展的机会。

2.2 考试制考试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一种非常重要且常见的方式。

它主要通过举行考试来选拔官员,考试的内容包括经学、政治、文学等方面的知识。

考试一般分为多个阶段,通过每一轮的选拔,最终选拔出优秀的人才来担任官职。

这种制度十分注重个人能力和知识水平,对于提升官员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3 筛选制筛选制是一种利用官员的任职经历和表现进行选拔的制度。

它通过官员的实际工作表现来评价其能力和素质,从而决定是否提拔或转任。

这种制度对于长期工作且有丰富经验的官员来说,更具优势,因为他们可以通过实际表现来证明自己的才能。

3. 选拔标准在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选拔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德才兼备德才兼备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重要标准。

官员应具备道德高尚的品质,如忠诚、廉洁等,并且具备一定的才能和能力来管理国家事务。

这种标准既注重了官员个人的道德修养,又注重了其实际能力的表现。

3.2 学问高强学问高强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项重要标准。

不同职位的官员需要具备不同领域的知识和能力,如经学、政治、军事等。

通过选拔具备学问高强的人才,可以保证国家事务的专业性和高效性。

3.3 品行端正品行端正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基本要求之一。

古代选官制度分析论文

古代选官制度分析论文

古代选官制度分析论文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是由帝王和贵族统治下的一个复杂的系统。

该制度在不同的朝代和地区有所不同,但可以看作是一个普遍的政治文化现象。

本文将分析古代选官制度的来源、特点和影响。

首先,古代选官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在这个时期,政治制度正发生深刻的变革。

由于诸侯国之间数次战争和平衡的变化,有时诸侯必须向有实力的地主或民众提供政治职位来加强自己的统治。

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治危机,同时也促进了各地方的发展和进步。

其次,古代选官制度的特点包括:一是钦点制度。

这种制度最早出现在秦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制度逐渐扩大。

皇帝和各级贵族有权钦点官员。

二是考试制度。

这种制度在唐代是最严格的。

官员须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考试,以保证其素质。

三是升迁制度。

这种制度主要是通过官级晋升、职务提升来调整官员等级和地位。

不同于其他制度,该制度更加公正和透明。

在古代选官制度的影响方面,首先它对政治清明性的提高产生了深刻影响。

其次,它促进了知识精英聚集,培养了一批文化精英。

第三,选官制度对社会的平稳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给不同阶层的人提供了相应机会。

此外,选官制度对于法律和行政管理的规范化作出了贡献,并且为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树立了榜样。

然而,古代选官制度也存在一些消极影响。

最为明显的是,任官的机会更倾向于富人和贵族,因此被广泛批评。

而平民则很难在这种制度下获得任何政治地位。

此外,选官制度也有可能导致官员腐败,或者将无能的人提拔为高级官员。

综上所述,古代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制度有其明显的好处和不足之处,但它在推动古代中国政治文化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们对古代选官制度的深入了解能够帮助我们明确古代社会的政治和文化面貌,以及对现代社会政治制度改革的启示。

论中国历史上的官员选拔制度——以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为视角

论中国历史上的官员选拔制度——以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为视角

摘 要 选官制度是与国家同步出现于人类历史舞台。

官吏选拔制度要解决的问题是由什么人来做官,通过什么途径、什么方式来做官,换言之,它要解决的是官吏的入口问题。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的是由统治者来选择统治者,或者说是以贤选贤,即还是通过少数来选择少数,但它又是被相当程度地客观化和制度化了的,不以个人的意志和为转移,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选择。

选官制度采取什么样的选择标准,对于社会资源的分配、社会分层的确立以及个人地位的变迁意义重大。

 在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的历史上,曾经先后出现过奴隶社会的世卿世禄制、先秦时期的招贤制、秦代的军功制、两汉时期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隋唐至明清时期的科举制等不同样式的选官制度,但每个时期的选官制度并不是唯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察举制时代主导方式为察举,其它方式有任子、军功、辟除、荐举、征召、太学生、吏道等;科举制时代,主导方式为科举,其它方式有荐举、补荫、吏道等。

 但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系统完整的选官制度是从两汉的察举制度开始的,“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是选官制度发展的主线,选官制度由察举到科举的发展,呈现如下几个基本趋向:选举权力集权化和专制化,选举对象庶民化和自主化,选举标准及方法客观化、公平化和简易化,选士制度与选官制度的职能专门化,选举运作机制严密化。

本文主要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的产生条件及结构的角度对中国历史上的官员选拔制度做一分析。

 关键词: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选官制度 Abstract Official election system is in sync with the national stage in the history of mankind. Government in the selection sy stem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who is suitable for an official, by what channels and what approaches to elect officials, in other words, it has to settle the issue of the entrance officials. Ancient Chinese officials selected by the rulers to choose rulers, or through a few select minorities, but it is a considerable degree of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objective, and not to individuals and the will to move, is a top choice. Official election system to what kind of selection criteria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social resources, social stratification, as well as the establishment of personal status changes of great significance.Ancient Chinese officials in the history of the system for selecting and, once there has been slave society, generations-old order system, the pre-Qin period Career system, the military merit system of the Qin Dynasty, the reviewer cited the Han Dynasty period of th e Wei, Jin,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period Jiupinzhongzheng system, to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period of the Ming and Qing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such as different forms of election system. However, each time the system is not the only elected official, but a wide variety of, for example, monitor system give way to detect lead times cited, there are other ways Zi-Ren, military exploit, dispel, recommend, recruitment, old students, officials Road; era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the dominant approach to civil service exams, there are other ways Jianju, fill Yam, officials Road.But the history of China in a real sense integrity of the election system is the official system of the reviewer from the Han Ju system started, " Reviewer cited official - Jiupinzhongzheng system -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the election of the main line of official developmen t system, the election system from the reviewer cited official to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showing several basic trends as follows: Election centralization of power and autocracy, and the election of independent object of the common people, electoral standards and methods of objective, fair and simple, with the election system and election system of the registry of specialized functions, the election of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more tighter.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system for selecting officials in Chinese history based on conditions and the structure of quote system, Jiupinzhongzheng system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of the Chinese officials on th e history the system for selecting and do an analysis.keywords:reviewer cited official;jiupinzhongzheng system;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official election system烟台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古代中国选官制度

古代中国选官制度

古代中国选官制度在古代中国,选官制度是一种重要的政治体系,起源于远古时期的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

这一制度具有独特的特点和运行机制,对中国古代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起源和发展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封建社会的形成。

最早的选官制度始于西周时期,当时周天子为了实现中央集权,开始选拔贤能之士担任各级官职,以加强对地方的管控。

此后,秦、汉、隋、唐等朝代都对此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完善。

二、选拔标准和程序选择官员的标准一直是选拔官员的核心考量因素。

古代中国官员的选拔注重道德品质、才能能力和政绩表现。

在选拔过程中,有多种方法和程序,例如文试、武试和背景调查等,以全面评估候选人的优劣。

此外,一些科举制度也被用来选拔官员,包括乡试、会试和殿试等。

三、官员层级和职责古代中国官员分为多个层级,从地方的县令、州牧,到中央的宰相、大将军,各级官员各司其职。

地方官员负责管理和维护地方治安、财政、军事等事务,中央官员则主要参与国家的决策和管理。

四、选拔的意义和影响古代中国选官制度在政治和社会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该制度为社会培养和选拔了一批才华出众的官员,为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

其次,选官制度通过公开、公正的程序,增加了社会的公平性和正义感,减少了腐败现象。

然而,古代中国选官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由于标准和程序的不完善,有时候选拔出的官员可能并非最合适的人选。

其次,贿赂和权力干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选官制度的公正性受到质疑。

此外,长期的统治会导致某些家族或集团在官位上世袭,限制了其他人的平等竞争机会。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选官制度是一个独特而复杂的政治体系,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该制度通过选拔优秀人才和保证公正性,为政府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这一制度的影响延续至今,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谈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浅谈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浅谈中国古代选官制度1000字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其具体实行的时间可以追溯至先秦时期,一直延续至清朝末期。

选官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直接影响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而且也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是指通过选拔,在各种考试、申请、举荐等途径中选拔出合适的人才,从而进入官员队伍,成为政府机构中的一员。

首先,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具有非常严格的程序和规定,因此这种制度可以保证官员的素质和能力都非常高。

在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程序十分繁琐,包括举荐、考试、面试、体检等多个环节。

这些程序确保了只有那些真正有能力和才干的人才能够成为合格的官员。

其次,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也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中思想文化传统的重要价值观。

例如,清朝时期,乡试、会试、殿试三级的考试层层筛选,体现了道德品行的重要性,官员必须拥有高尚的人格和优良的道德品质方可成为封建政府的官员。

这种选官体制对中国封建社会至关重要,强调了官员的素质和能力,避免了贪污和腐败等现象的发生。

然而,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也存在着一些缺点。

由于对考生进行统一考试,容易造成选才不宽泛,往往只能选择那些学习优秀的人才,而对那些具有特殊才能却没有考试成绩的人才束之高阁,使选官衡量能力体现得不够客观。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使封建社会朝着更加有序、稳定的方向迈进。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体现,是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浅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浅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浅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摘要】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从考试选拔制度的起源到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再到官员选拔标准的变化,这一制度影响着中国政治和社会的发展。

通过考试科目和考官安排,人才得以选拔,官员选拔标准的不断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政治制度的进步。

选官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既有促进国家发展的正面影响,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成就,但也有着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通过对这一制度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和发展。

【关键词】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考试选拔制度、科举制度、考试科目、考官、官员选拔标准、历史影响、成就、不足。

1. 引言1.1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要性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体现在国家政治稳定、官员选拔公正、政府效率提高等多个方面。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可以确保国家政治的稳定。

通过选拔有才德的官员来管理国家事务,可以保证政府的稳定运行和社会秩序的正常发展。

它可以促进官员选拔的公正性。

通过考试选拔制度,实现了官员的公开竞争和选拔,避免了官员任用的私人恩惠和腐败现象。

选择能力优秀的官员可以提高政府的效率和治理能力,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发展。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国家的政治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正文2.1 考试选拔制度的起源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代。

商代时期,由于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统治者需要大量官吏来管理国家事务。

为了选拔具有才能和能力的人才担任官职,商王在官员选拔上进行了种种尝试。

最著名的一个例子就是商王武丁任用管仲和商鞅这两位非贵族出身的能吏,展示了商代选拔官员的一定程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在周朝,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考试选拔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尧舜禹汤文武庙堂及其子百家起源的思想深入人心,普及了发言的权利,使得选拔官员的标准更加客观和科学。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演变 (1)精选全文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演变 (1)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演变选士制度是一个国家非常重要的的制度之一,选士制度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

一、汉代以前的玄关制度夏、商、西周实行“世卿世禄制”。

到春秋战国时,统治阶层改革旧有制度,更为了富国强兵,破格任用一些地位低下而才干出众的人。

战国时期出现“军功爵制度”,又兴起养士之风,招揽有才干、善言辞的人才,不论出身,为国君、诸侯服务。

到秦代则以“辟田”和军功为选官依据。

但这些都不是完备的选官制度。

二、汉代察举制到了汉代,为了适应国家统治的需要,建立了一整套选拔官吏的制度,名为“察举制”。

所谓察举,就是由皇帝下诏公开征求人才,由中央和地方各级主管官员将本人发现或民间公认的出众人才,向各级政府推荐,经过一定形式的考察后择优录用、授予官职的整个过程。

“察举”也叫“荐举”,“察”就是自上而下考察、发现人才,“举”是自下而上推荐人才。

推荐也叫贡贤,被荐者叫“举士”。

汉代察举的科目,是由少到多不断增加的;增加科目尤以特科为多,是根据对专门人才的需要而设立。

这些科目,划一由皇帝确定。

按照举期分类,察举的科目可分为常科(岁科)与特科两大类。

岁科有孝廉、茂才(秀才)、察廉(廉吏)、光禄四行;特科又分为常见特科和一般特科。

在上述科目中,以岁科为先,其中又以「孝廉」一科为最重要。

特科中则以「贤良方正」为最重要。

(一)察孝廉汉代由孝廉一科选举的人才最多,而且孝廉也是汉代察举中非常突出的一个科目,所谓孝廉,是“孝子”和“廉吏”的简称,于民则举“孝”,在吏则兴“廉”。

汉代统治者认为,孝是“百行之冠,众善之始”,廉则是官之根本,民之表率,因此对孝廉的考察和荐举十分重视。

察孝廉是以儒家孝为立身之本,廉为从政而设立。

“孝”和“廉”在实际的操作难度较大,标准不易掌握;非有实际德行者不能举,又不能谬举,因此荐举者的责任重大。

在西汉,举孝廉无须考试,既可委任,且每岁皆举。

在东汉,孝廉这科在东汉原有的内容上有了较大变化,其主要体现在:(1)坚持按人口比例岁举孝廉,优待边郡。

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

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

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在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中,选官是一个严谨而严格的过程,旨在确保能够选拔出具备良好品德和才能的人才来担任政府职务。

这一制度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封建社会,延续至清朝结束。

世袭与科举制在古代,选官制度主要分为世袭制和科举制两种。

首先是世袭制,这是封建社会的一种典型制度。

按照世袭制,统治者将政府职位世袭于高门望族。

这些高门望族以血缘关系为凭据,维持并传承着政府职位。

这种制度下,官员的能力和素养并不是首要考量因素,而是以出身和血统为基础。

然而,由于世袭制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如出现腐败和不称职的官员,以及社会层级固化等,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向更公平公正的选官制度转变。

其次是科举制,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个制度于隋朝开创,一直延续至清朝结束。

科举制度的核心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

首先是乡试,也称为县试,考察的是基本的文化素养和品德,合格者可以参加会试。

接着是会试,也称为省试,考察的是文化学问的高深程度和辨析能力。

通过会试选拔出的考生则进入最终的殿试,这是皇帝亲自参与的考试,旨在筛选出最优秀的官员。

科举制度的实施使得选拔官员的程序更加公正和透明,为广大人民提供了一个平等的竞争机会。

然而,科举制度的局限性也逐渐显现出来,例如只重视文化学问而忽略实际才能和管理能力,导致选官制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科举制度也逐渐遇到了挑战。

其他选官制度除了世袭制和科举制,古代中国还有许多其他的选官制度。

例如,在唐朝时期实行的三省九部制度,将政府职位分为文官和武官,通过人事考试和任命制度选拔官员。

这种制度在唐朝达到了高峰,但随后陷入腐败和腐朽。

另外,在宋朝时实行的推恩令制度也是一种重要的选官制度。

推恩令制度通过赏罚机制和选拔标准,选拔官员并控制官员的行为。

这种制度通过严格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来维持政府的稳定和效率。

总结在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中,世袭制、科举制、三省九部制和推恩令制度等不同的机制交织在一起,旨在确保官员的素养和能力,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浅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规章制度范文

浅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规章制度范文

浅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规章制度范文选官制度,是一个国家或政权选拔官吏的实体和程序规章,又可以称作仕进制度。

它与我们今天的人事制度中公务人员录用大体相当。

由于官吏担负着国家的日常管理职责,因此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者都把官吏的考核选拔臵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并十分注意积累经验,完善制度。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最高统治者的重视,从夏、商、周三代到明清,中国古代社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选官制度体系。

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研究,对于了解把握中国古代社会的政府管理体制、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行政管理,人员录用制度,尤其是从中汲取经验,对当今中国的政府公务员的选拔和任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此作简要的论述。

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发展进程选官制度是与国家同步出现于人类历史舞台。

苏东坡说:“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

”这段话,实际上划出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几个发展阶段。

我国古代选官制度,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军事民主制”时期的禅让制,而它的正式形成,则是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的事。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选官制度的发展,大致可分三个大阶段,即: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三个时代。

夏、商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建立和初步发展时期。

据《礼记•礼运篇》记载,当时诸侯传位和官吏任用,均是“世及以为礼”,即实行世官制。

在这种制度下,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至奴隶社会鼎盛的西周,世官制也进入鼎盛时期。

周世官制的特点是:它与当时推行的宗法制、分封制紧密结合。

那些担任王室或诸侯国官职的大小贵族,便是受封的各级封君,他们均遵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代代相袭,占有封地,所以也就世代垄断官职。

春秋时,社会开始大变革,出于争霸斗争的需要,一些大国突破世官制的框架,实行明贤主义。

到了战国,社会变革更加剧烈,随着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制的确立,唯功唯贤的新选官制度逐步建立起来,例如:“以客出仕”是战国最风行的仕进途径。

梳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梳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梳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国古代选官制度1、商周时期,采用“世卿世禄制”(世官制)。

在这种制度下,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至奴隶社会鼎盛的西周,世官制也进入鼎盛时期。

周世官制的特点是:它与当时推行的宗法制、分封制紧密结合。

那些担任王室或诸侯国官职的大小贵族,便是受封的各级封君,他们均遵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代代相袭,占有封地,所以也就世代垄断官职。

这种世卿世禄制,与后代的“选贤任能”有着本质上的差异。

2、春秋时期(公元前770一前475年),选贤任能成为春秋时的流行风尚。

齐桓公纳鲍叔牙之谏,重用同他有一箭之仇的管仲,委以军国要务,奠定了东方大国的基础。

秦穆公在用人上不拘一格,把来自敌国的丕豹、少数民族的由余、五张羊皮换来的奴隶百里奚,统统网罗在自己麾下,成为西方霸主。

还有如楚庄王任用“鄙人”孙叔敖,问鼎中原,饮马黄河;吴王阖闾重用楚国亡臣伍子胥,几乎灭了楚国;越王勾践重用范蠡和文种,卧薪尝胆,灭吴复仇。

整个春秋时期,选拔优秀人才的故事不绝于书。

但是,这时的选贤任能,属于一种“伯乐相马”式的人治方式,只是对世卿世禄制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并没有形成规范化的新制度。

3、战国时期(公元前475一前221年),在官吏选拔上广泛推行军功制和养士制。

军功制就是把功劳大小作为选拔官员的基本条件。

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规定“食有劳而禄有功” (《说苑·政理》)。

特别是秦国,商鞅变法时明确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真正做到了如同商鞅所说的那样:“利禄官爵专出于兵,无有异施也。

”(《商君书·赏罚》)4、秦统一前后的仕途主要有:保举、军功、客、吏道、通法、征士等。

保举又称作“任”,是负有法律责任的荐举,即“举其显,复保其微;举其始,复保其终”;吏道即由“吏”(狭义的“吏”,指官府的低级公务人员如“佐”、“史”之类)选“官”的入仕途径,主要通过考课制度实现;通法是指凡通晓法令者,即有可能入仕;征士,即以征召的方式收罗人才。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讲义)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特别是两千多年的封建时期,一批批廉能之吏共同维护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社会的长治久安,经济文化的繁荣,使悠久的华夏文明永葆生机,源远流长。

因此,历朝历代所推行的选官制度在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就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作一简要概述。

第一章选官制度一、世卿世禄制(世袭制)世,世世代代,父死子继义也。

原始社会末期,“禅让制”遭到破坏。

夏商周时,世袭制,依血缘亲疏来定各级官员的等级尊卑和官爵高下。

二、军功制(一)军功制“仕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敌而已。

”(二)客卿制魏信陵君赵平原君楚春申君齐孟尝君三、察举制、征辟制盛行于两汉时期,以察举制和征辟制为主要形式。

(一)察举制察,考察;举,选取,举荐。

于汉武帝元光元年(前 134 年)确立,是一种自下而上推选人才的方式。

察举制的科目按举期可分为两类:1.常科,又称为岁科,各郡每年按规定举荐人才,为主要的举荐方式。

2.特科,不常采用。

(1)岁科a.孝廉,意为孝顺亲长,廉能正直。

b.茂才,又称秀才、茂材。

茂,美也。

c.察廉,又称举廉。

廉,廉吏。

d.光禄四行,四行,质朴、敦厚、逊让、有行(或节俭)四种品行。

(2)特科:可分为常见特科和一般特科,其中以贤良方正、明经为主a.贤良方正b.明经c.贤良文学d.直言极谏e.孝悌力田f.明法g.明阴阳灾异h.勇猛知兵法(二)征辟制征,又作“徵”。

征辟制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

四、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由曹丕定制,至西晋时趋于完备,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其上承察举制,下启科举制,是我国古代三大选官制度之一。

实质上是察举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一)产生背景察举制到东汉末年时,为门阀士族所操纵,滋生了种种腐败,士族与中小地主、知识分子的矛盾尖锐、斗争激烈。

(二)从内容上来说,选官方法主要有两个方面:(1)设置中正(2)品第人物——此为中正官主要职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选官制度,是一个国家或政权选拔官吏的实体和程序规章,又可以称作仕进制度。

历代统治者对此极为关注,选拔标准有家世、财产逐渐发展到才学,形式日益严密,选拔标准逐步趋向公平、客观。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最高统治者的重视,从夏、商、周三代到明清,中国古代社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选官制度体系。

古代选官和用人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社会兴衰。

因此,选官制度是保证和巩固统治者统治的重要举措;历代选官制度在执行初期都主要起到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但这些制度在执行的后期,逐渐影响和阻碍社会的发展;选官制度的主要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渐趋严密科学,标准逐步趋向公开、公平、客观;影响我国时间最长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度,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选官方式。

苏东坡说:“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

”这段话,实际上划出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几个发展阶段。

(一)夏、商、周时代:“世卿世禄制”,盛行于夏、商、周时代。

原始社会末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禅让制破坏后,出现了“大人世及以为礼”的世袭制。

世袭制的特点是王权与族权统一。

它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依血缘亲疏定等级尊卑和官爵高下。

担任官员的大小贵族必须经国学教育,学习相关礼仪知识方可上任。

即“三代以上出于学”。

凡定爵位与官职者都世代享有采邑和封地。

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它是历史的进步,其根源在于生产力
的发展。

(二)秦国:按军功授爵,打破了奴隶主贵族世袭爵位的制度,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增强。

(三)两汉:汉朝建立了一整套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制和征辟制。

察举即选举,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察举制,初期以“乡举里选”为依据,注重乡里舆论对某位士人德才评判的权威性,在选官制度日趋腐朽的情况下,出现了一批世代为官、把持中央或地方政权的豪门大族,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因此形成并发展起来。

后期,宦官把持用人大权,选官制度更加腐朽,出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的腐朽局面。

另外,西汉皇帝还征召才能之士,令官吏陪同入京,授予官职。

征辟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主要有皇帝征聘与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

皇帝征聘是采取特征与聘召的方式,选拔某些有名望的品学兼优的人士,或备顾问,或委任政事。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出身。

在汉末军阀混战的冲击之下,乡里组织遭到破坏,“乡举里选”的传统做法难以为继。

在此情况下,三国时的曹魏制定和推行了“九品中正制”。

在朝官中推选有声望的人担任各州、郡的“中正官”,负责察访本地士人,按其才德声望评定九个等级,然后根据士人的品级,向吏部举荐。

吏部依据中正的报告,按品级授官。

起初,这一制度是致力于解决朝廷选官和乡里清议的统一问题,是对汉代选官传统的延
续,也是对曹操用人政策的继承。

但到魏晋之交,因大小中正官均被各个州郡的“著姓士族”所垄断,他们在评定品级时,偏袒士族人物,九品的划分,已经背离了“不计门第”的原则。

此后的三百年间,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而九品中正制一直是保护士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官僚选拔制度。

(五)科举制:隋炀帝以后至清末(唐朝时期是科举制的鼎盛时期)。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贞观年间,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地位,后成定制。

北宋的科举制比唐朝有了进一步发展: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严格科举考试程序,举人经礼部考试后须经殿试才算合格,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殿试成为定制;考试科目逐渐减少,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科目;实行糊名制,采取“弥封”“誊录”即将试卷上的姓名、籍贯密封,防止考官舞弊;录取名额比唐朝大大增加。

明朝沿袭了前代科举取士制度。

为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而且只准用程、朱理学的观点,不许发挥个人见解;答卷的文体,有严格的规定,分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八股取士制度,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20世纪初,由于国内形势的剧变,封建科举制度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

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