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康复实际基础
康复医学有关理论基础
康复医学有关理论基础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恢复的理论基础功能恢复是康复医学核心中最重要的问题。
功能恢复是指机体造成功能障碍后,功能的缺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发地或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减轻的现象。
多个世纪以来都认为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后功能不能再恢复。
近十多年来,大量的证据使人们认识到成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重组和可塑能力,以致使损伤后的恢复成为可能。
脑可塑性是指脑有适应能力,可在结构和功能上修改自身,以适应损伤后的客观现实。
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进展,对中枢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现象有了更新和更深的认识,发现了一些能影响中枢神经损伤后恢复的重要因素,这些成为近代中枢神经疾病或损伤后康复的依据。
中枢神经损伤后的时期可分为4个阶段:①急性期,24小时以内;②早期恢复阶段,又称自发恢复阶段,数天至数月;③后期恢复阶段,3个月至2年;④晚期阶段,2年以后。
后两个阶段又称自发恢复停止以后阶段。
【自发恢复阶段机制】自发恢复是指发病后不论治疗与否均可自发地出现一定程度的恢复,在发病后数日至3个月内出现,一般不超过半年,这种恢复机制与以下因素相关。
一、神经解剖方面1.病灶周围水肿的消退CT证实,病灶周围水肿可持续5~6天之久,当然主要是头几天或几周较为严重。
2.血管的自发再沟通急性发病后,损伤区及其周围的血管常受局部一些化学因素的影响发生反射性痉挛,甚至完全闭锁,几小时或几日后重新沟通。
3.侧支循环的形成颅内正常情况下有些侧支是不通血的,如脑底动脉环就有此现象,但在发病后这些不开通的侧支开放,往往使一些患者的血液循环有所恢复。
二、神经生理方面主要表现为神经功能与形态联系的消失,是中枢神经损伤后脑代谢功能有广泛的抑制所导致的急性损伤后的一种功能性休克状态,但神经本身未受损,随着急性阶段的消退,使功能得以恢复。
【自发恢复停止以后功能恢复机制】自发恢复停止以后的功能恢复是指中枢神经损伤的后期及晚期(约3个月至2年)。
中枢神经康复理论基础(详细)
三、运动控制理论
❖ 运动控制主要包括两个问题: (1)人体在空间的稳定性,即姿势和平衡控制; (2)人体在空间的移动,即运动。因此,运动
控制实际上是研究运动和姿势的控制。运动 是一系列的复杂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 动作、感知觉、认知和运动处理。
2020/2/29
1、反射运动
❖ 机体从内外环境中获得有效的感觉信息流, 中枢神经系统感知后及时准确地作出运动应 答。正常情况下,神经系统各个部分相互作 用,完成相应的动作。反射运动是基础。各 种反射运动综合产生完整的动作,最终构成 个体的行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患者可 通过各种反射刺激运动的产生,从而完成相 应的功能。
2020/2/29
(二)、运动控制的基本理论
❖ (3)大脑皮层 辅助运动区和前运动皮层对躯体运动的控制是
双侧性的,它们不仅参与运动的准备、始动、而且 编码复杂运动。前运动皮层主要接受后顶叶皮层的 传入投射,发出纤维除与脑干网状结构相联系外, 也参与控制躯体中轴肌肉和肢体近端肌肉的活动。 后顶叶皮层主要接受感觉信息,与机体运动时身体 空间位置、头部空间位置有关,参与运动的准备。 大脑皮层还通过直接控制安置反射、单腿平衡反应、 视觉翻正反射和皮层抓握,实现对功能活动所需要 的快速、精确的运动调节。
细胞移植
神经生长因子和免疫因子
药物、轴突上离子通道改变
失神经过敏
2020/2/29
其他
功能重组
❖ 从解剖部位角度分为:活动依赖性的功能重组;脑 损伤区周围皮层的功能重组;脑损伤对侧相应部位 代偿性功能重组;其他皮层功能替代重组;
❖ 从生理学角度分为:系统内重组和系统间重组。系 统内重组主要指神经轴突发芽,轴突上离子通道的 改变和突触效率的改变。系统间重组是指由在功能 上不完全相同的另一系统来承担损伤系统的功能。 (1)古、旧脑的代偿;(2)对侧半球的代偿; (3)在功能上几乎完全不相干的系统代偿。
康复医学科实习大纲
康复医学科实习大纲目的要求通过毕业实习,要求理论密切联系实际,使学生基本掌握能运用康复医学的基本技能,对康复医学科的常见病进行综合分析,做出正确的康复评定,并提出正确的治疗计划,写出完整的康复病历。
实习时间2周实习内容及病种(一)掌握实习病种的内容脑卒中1、目的要求掌握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及康复治疗,熟悉脑卒中恢复的分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能独立、准确的评定及治疗病人。
2、实习内容:1)脑卒中的康复评定:运动功能障碍的评定,言语功能的评定,ADL评定。
2)脑卒中急性期的康复治疗:良肢位的摆放,预防并发症,预防关节挛缩、变形。
脑卒中恢复期的康复治疗:床上训练,坐起训练,站立及站立平衡训练,步行训练,上肢及手功能训练,作业治疗训练.脊髓损伤1、目的要求掌握脊髓损伤后期的康复治疗,熟悉脊髓损伤的康复评定,达到能够独立治疗病人。
2、实习内容:1)脊髓损伤康复评定:损伤水平的确定,损伤类型的分类,残存功能的评估,运动功能的评定,感觉功能评定,ADL评定。
2)脊髓损伤早期的康复治疗: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脊髓损伤后期的康复治疗:肌力训练,ROM训练,轮椅训练,步行训练.周围神经损伤1、目的要求掌握常见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治疗,熟悉周围神经损伤的评定,了解周围神经损伤的病因和病理.2、实习内容:1)周围神经损伤的的病因和病理.2)周围神经损伤的评定:运动功能的评定,感觉功能评定,电诊断对病变程度和预后的评定。
3)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治疗:保持良肢位防止挛缩变形、被动活动和推拿防止肌萎缩.4)常见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治疗:尺神经、桡神经、坐骨神经、胫神经、腓神经等损伤.(二)了解实习病种的内容小儿脑性瘫痪1、目的要求:熟悉小儿脑瘫的治疗方法,了解小儿脑瘫的评定方法.2、实习内容:1)小儿脑瘫的评定:运动功能的评定,感觉功能评定,语言功能评定.2)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运动疗法(头部控制功能训练,上下肢功能训练,站立行走训练)、语言训练、作业治疗、推拿疗法。
康复医学相关基础
3. 蠕变-应力松弛曲线 组织因持续受到特定载荷而随时间延长发生的拉伸过程,称为蠕变 组织因受到持续拉伸而随时间延长发生应力减小的过程,称应力松弛
六、肌腱和韧带的生物力学
(二)影响肌腱和韧带力学的因素
1. 解剖部位 2. 锻炼和固定 3. 年龄
七、周围神经损伤的生物力学
(一)神经卡压的生物学变化
关节结构的变化会改变关节承载和力的传递方式,改变关节的润滑度可改变关节软骨的生理状态
四、关节软骨的生物力学
2. 关节的润滑
➢关节滑液 ➢关节的润滑有两种基本形式:液膜润滑和边界润滑 ➢软骨内间隙液增压形成了混合润滑模式。混合润滑降低了关节的摩擦和磨损
3. 软骨的生物力学特性
软骨结构中的胶原、蛋白多糖与其他成分组成一种强大的、耐疲劳的、坚韧的固体基质,以 承担关节活动时产生的压力和张力,关节软骨有独特的生物力学特性
三、关节运动学
3. 关节运动的原理
(1)凹凸原则 凸面对凹面的运动而言,凸面的滚动与滑动的方向相反 凹面对凸面运动而言,凸面的滚动与滑动的方向相同 滚动的凸面一般都会伴有反方向的滑动 (2)滚动-滑动与旋转组合
凹凸原则
2■ ■1
■
■
■
1. 作用于人体的力
四、动力学
内力:是指人体内部各种组织器官相互作用的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肌肉收缩所产生的主动
二、应力对骨生长的作用
1. 应力 刺激对骨的强度和功能的维持有积极的意义
负重对维持骨小梁的连续性、提高交叉区面积起着重要作用,施加于骨组织上的机械应力可 引起骨骼的变形,这种变形导致成骨细胞活性增加,破骨细胞活性减弱
2. 自适应重构 骨骼组织通常能够适应它们的机械性能,以配合施加给它们的力。这个原
神经康复的基本知识
偏瘫的恢复过程
联合反应( Associated reaction ) 患者无随意运动时由于健肢的运动引
起患肢肌肉收缩称为联合反应,是患侧 的病理性反射活动,表现为肌肉活动失 去自主控制,实际是一种在较低位中枢 控制下的手臂或腿的定型痉挛模式的再 现。在瘫痪的早期出现。
由于残损的原因使人的能力受限或缺乏,以致于 不能在正常范围内和以正常方式进行活动。 三、残障(handicap)
由于残损或残疾,限制或阻碍一个人充当正常社 会角色(按照年龄、性别、社会和文化的因素) 并使其处于不利的地位。
残疾的分类
疾病和损伤 残损 残疾 残障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三级预防
残疾的分类
失神经支配后的超敏感性: 失神经支配 部分靶细胞对神经递质可增强突触后的 反应,对持续存在的传入神经的传入变 得敏感
区域性功能重组:与丰富的环境刺激有 密切的关系
脑卒中的评定
急性期: 昏迷和脑损伤严重程度的评定 1.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 GCS) GCS用以确定病人有无昏迷及昏迷 严重程度
1997年,WHO残疾分类(ICIDH-2): 残损(impairment)、活动能力(activity) 社会参与(participation)
健康状况
残损
活动能力 社会参与
五类残疾标准
视力残疾 听力语言残疾 智力残疾 肢体残疾 精神病残疾
肢体残疾者整体功能分级
级 别 程度
计分
一级肢体残疾 二级肢体残疾 三级肢体残疾 四级肢体残疾
另一种替代形式,脑正常工作时,有几条并 行的神经流程,当一条流程受影响时,剩余的 要进行调整和恢复丧失的功能。
神经康复学恢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治疗方法
神经康复学恢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治疗方法神经康复学是一门专注于恢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学科,旨在帮助患有中风、脑损伤、脊髓损伤等疾病的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能力。
在神经康复学领域,有许多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一、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神经康复学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它包括运动疗法、传统物理疗法和康复技术等。
运动疗法通过各种运动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肢体的协调性和运动功能。
传统物理疗法如热疗、冷疗和电疗则通过物理手段刺激和调节神经系统,促进恢复。
康复技术如按摩、牵引和理疗等有助于减轻疼痛,改善神经系统功能。
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神经康复学中另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通过系统的训练和练习,患者可以渐进地改善神经系统功能。
康复训练可以包括认知训练、感觉和运动训练等。
认知训练通过各种认知活动和记忆训练帮助患者重新获得思考和记忆能力。
感觉和运动训练则通过刺激和锻炼患者的感觉和运动神经,促进功能的恢复。
三、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神经康复学中常用的辅助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因,医生可以开具相应的药物来改善神经系统功能。
例如,抗凝血药可以帮助中风患者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抗痉挛药可以减轻痉挛症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不过,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四、功能电刺激功能电刺激是一种通过电流刺激神经系统来恢复功能的治疗方法。
它可以通过传输电流来模拟神经信号,促进神经细胞的活动,并改善功能。
功能电刺激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经皮电刺激、脑电刺激和神经电刺激等。
这些刺激方法在促进神经系统恢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结起来,神经康复学中有多种治疗方法可供选择,其中包括物理治疗、康复训练、药物治疗和功能电刺激等。
这些方法可以针对患者的不同病情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治疗,帮助他们恢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每种治疗方法都有其优势和限制,因此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应咨询专业的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神经康复学》教学大纲
《神经康复学》教学大纲Ⅰ、课程概况Ⅱ、课程简介1.课程的目的与任务:神经康复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患所致的功能障碍,并进行相关的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主要介绍神经康复的基本理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常见疾病的临床特点,相关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
神经康复的主要目标是采用以功能训练为主的多种有效措施加快神经功能的恢复进程,减轻神经系统病损后导致的功能残疾和残障程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基本知识开展神经系统疾患所致的残疾进行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
2.教学组织与方法:教学方法方面要重视神经康复学与其它各科的内在联系,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循序渐进原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形象化教学,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融入典型的临床病例教学,针对重要的神经解剖、生理及标准的治疗方法要用幻灯片、录相、模型等多媒体手段进行展示,使学生易于理解、加强记忆。
理论教学:讲授式教学法LBL、问题导向型教学法PBL、启发式教学法、自导式教学法、比较归纳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
实验教学:采用示范教学法、问题导向型教学法PBL、案例导向型教学法CBL、模拟教学法。
3.教学保障:多媒体、模拟教学设备、各种运动康复实验设备。
4.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目、教学网站①选用教材: 《神经康复学》(第2版),倪朝民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神经康复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第2版),史长青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②参考书目:《Duus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解剖生理临床》(第8版),Peter Duus 编著,袭法祖审阅。
《动作学习与控制》,张英波编著,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实用PNF治疗》(第二版,修订本),刘钦刚主译,云南科技出版社。
《循序渐进:偏瘫患者的全面康复治疗》(第二版),Patricia M.Davies编著,刘钦刚主译。
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康复治疗流程
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康复治疗流程
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康复治疗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 早期康复:在损伤初期,主要目标是保护受损部位,并预防并发症。
物理治疗师进行主动和被动的关节运动,以保持肌肉灵活性,并采取适当的体位以避免长期卧床所导致的并发症。
康复团队还会教授病人家属和护理人员如何正确转移和照看病人。
2. 后期康复:一旦病情稳定,在损伤区域恢复之后,康复重点将转移到恢复功能和独立生活能力上。
这个阶段的治疗可能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和言语治疗,旨在帮助病人恢复正常的运动功能、协调能力、平衡和日常生活技能。
康复师还可能使用辅助设备和技术,如行走辅助器具或轮椅,以帮助病人行走和移动。
3. 持续的康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的康复治疗和支持。
周期性的评估、定期的康复练习和日常生活操作的实践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支持和鼓励病人和家庭的参与也能提高康复效果。
康复治疗流程的具体内容和时长会根据个体情况而有所不同,因此,在制定康复计划时,必须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个别化的评估和制定治疗计划。
这个过程需要康复医生、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和其他专业人员的协作。
康复治疗的理论基础--神经功能恢复的
血栓形成的并发症增多
血液粘滞度明显增加,加上血流速度 缓慢,血栓形成几率明显增加。
导致深部静脉血栓、血栓性脉管炎和 肺栓塞。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部位血栓形成和阻 塞的几率也增加,容易诱发心绞痛和 /或心肌梗死。
脑血管疾病患者可导致再发。
有氧运动能力降低
侧枝长芽:
从最靠近损伤区的正常轴突,向侧方伸出 分支支配损伤的区域
突触效率的改变
使突触的前端扩大,单突触变为双突触 使新生的突触更靠近细胞体 增加突触间隙的宽度、 增加神经递质的数量使破坏和灭活神经递质的机制失效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改变突触间隙内神经递质的浓度和回吸收的速度
改变突触后膜的敏感性;改变树突膜的通透性等。
退行性关节病
骨代谢依赖 于日常的加 压与牵拉, 它影响骨的 形态和密度
复杂的 内分泌 和代谢
站立 肌腱
软骨和关节 囊的变化
关节僵硬 活动不能
关节囊收缩 关节挛缩
骨关节-Wolf氏定律
骨骼的密度 和形态取决 于施牵拉力降低,可导致骨质 疏松(固定/瘫痪/卧床/宇航员)。
任何事物都有利弊两面 临床制动措施是否有弊端? 这些弊端对康复治疗的影响? 是否会导致继发性功能障碍/并发症?
长期卧床或制动的不良生理效应
皮肤
中枢神经系统
肌肉系统
泌尿系统
长期制动
骨骼系统
消化系统
代谢与内分泌
心血管系统
血流淤滞 血粘度↑ 血管壁损害
心率加快
冠状动脉?
血浆容量? 心率? 血粘度?
血钙↑
多余的
钙又经肾脏排出,尿
钙↑ 。
•钙、磷增加 •尿潴留 •尿路感染
神经康复学试卷(B)
诚信考试,考试作弊者将不授予学士学位!(详见学校学士学位授予细则文件)专业班级学号姓名考试日期:年月日考试时间:100分钟一、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10分)1、震颤麻痹:2、癫痫持续状态:3、痴呆:4、创伤后遗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神经康复学的核心指导思想是和。
2、脑性瘫痪主要临床表现为及,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心理行为异常及其他异常。
3、在PQRST法训练中,其中P指的是。
4、急性非特异性脊髓炎的病变可累及脊髓任何节段,但以最为常见,其次为、。
5、在老年期痴呆分类中,其中最常见是、。
6、面神经炎又称面神经麻痹、,是由茎乳孔以上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7、多发性硬化是以为主要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常累及、、脑干、小脑与视神经。
三、单选题(每题1分,共45分)1、脑缺血性病变最佳影像学手段是()A.MRIB.CTC.DSAD.X线2、脑瘫患儿肌张力增高时的临床表现是()A.W字姿势B.尖足C.鸭步D.倒U字姿势3、目前治疗痴呆的常用药物中,最常用且被证明最有效的是()A.神经保护药B.抗精神症状药C.血管扩张药D.胆碱酯酶抑制剂(AChE)4、多发性硬化患者康复治疗介入时机的选择是()A.缓解期B.出现功能障碍后C.初次发病的早期,病情有所缓解时D.缓解期5、在运动控制中主要起承上启下作用的结构是()A.脑干B.脊髓C.大脑皮质D.基底节6、帕金森病患者震颤的特点是()A.特发性震颤B.姿势性震颤C.静止性震颤D.意向性震颤7、临床上最常见导致周围性眩晕的疾病是()A.梅尼埃病B.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C.迷路炎D.前庭神经元炎8、参与吞咽运动的脑神经不包括()A.三叉神经B.面神经C.舌咽神经D.视神经9、癫痫发作的特点是()A.刻板性B.短暂性C.重复性D.以上都是10、下列关于癫痫患者康复训练时应注意事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可播放轻音乐B.运动量的安排要适宜C.在癫痫发作控制平稳后进行D.康复训练场所要求宽敞、光线幽暗11、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体格检查中发现眼球活动受限表现在()A.内展方向B.内收方向C.外下方向D.外展方向12、下列有关肉毒素注射治疗局限性痉挛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注射后要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B.注射之前要与患者或其亲属签订知情同意书C.注射的剂量主要取决于痉挛的程度和注射肌肉的体积D.必须要在肌电图、电刺激或超声引导下才能注射13、关于脊髓损伤感觉平面关键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C5-肩锁关节顶部B.C6-中指C.T5-剑突水平D.L3-股内髁14、在维持机体平衡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大脑皮质B.本体感觉系统C.视觉系统题D.前庭系统15、下列不属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是()A.性功能障碍B.排便障碍C.循环系统障碍D.病理征阴性16、患者晨起时发现右侧口角歪斜、嘴巴干涩,吞咽食物不能辨别甜、咸、酸味道,余无发现异常。
中枢神经损伤修复和康复进展
动作训练应以功能性动作为目的。如:在步行训练时 ,则应在分析步态后,依其问题逐一解决,而非自反 射或其他低级动作训练开始。
CNS损伤后修复的分子机制
实验研究事实:
把外周神经节段移植进脊髓,观察到损伤的 脊髓神经纤维能够长距离地延伸
传统的物理治疗技术源于此理论
相关临床应用技术
Brunnstrom疗法 Bobath疗法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 Rood疗法
(三)系统控制理论
1932年由Nicoli Bernstein 提出,动作控制是 由生物内外不同系统,根据动作目标所达成的。 即除神经系统外,身体的其他系统以及体外之环 境都对动作控制有影响
桥接 胚胎神经元及干细胞移植 促进神经轴突的修复
以上研究均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一定的效果, 但离临床应用还有很长距离
(四)神经康复技术
神经康复目的(根据WHO-ICF标准): 身体-活动-参与的全面康复
预防残疾的发生和改善运动、言语交流、认知
以及其它受损的功能(身体水平上) 提高患者的ADL能力 (活动水平上) 提高社会参与能力和患者的生存质量(参与水
对比 系统
指令 系统
感觉运 动系统
环境 系统
作业目标
骨骼肌 系统
调节 系统
特点
动作控制是以动作功能为目标的 强调身体其他系统的功能对动作控制的影响 强调动作控制需考虑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 强调肢体动作本身也是遵循力学定律,故会相互
影响
临床应用
除神经系统外,在评估时也需确认其他系统对动作可 能造成的问题。例如:中风病人肩膀抬不高,除因神 经问题外,疼痛及关节僵硬也可能是其原因。
康复医学填空题
填空题:1、康复的范围:目标: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提高生存质量2、康复医学的三大指导原则:功能训练、全面康复、重返社会3、我国三项康复包括:自内障复明、小儿麻痹症矫治、聋儿听力训练。
4、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
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我国规定每年5月第三个星期天为该年全国助残日。
5、常用的ADL评定方法:Barthel指数、PuLSES、Kaatz指数、修订的Kenny自理评定、功能活动问卷、快速残疾评定量表6、肌肉,骨骼,关节的运动都存在着杠杆原理,任何杠杆都分为三个部分:力点,支点和阻力点7、三类杠杆:平衡杠杆,省力杠杆,速度杠杆.8、肌肉的类型按照肌细胞分为: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按照骨骼肌在运动中的作用不同分为原动肌、拮抗肌、固定肌、协同肌。
9、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因素有:前负荷、后负荷、肌肉的收缩力10、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一个独特的现象是神经细胞的迁移(migration),11、脊髓损伤后轴突的出芽:再生性山芽、侧支出芽、代偿性出芽。
12、运动疗法的基础:生物力学、神经发育学13、低频、中频、高频的划分标准:电泳频率,其中,低频0-1000HZ、中频1KZ-100KZ、高频100KZ-300GHZ14、常用物理因子:电、光、声、磁、冷、热、水、力15、脑血管疾病急性期肢体于床上应处于侧卧位16、肩关节运动的方向:屈、伸、内旋、外旋、外展17、颈椎病分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动脉型、混合型。
18、波长与频率的关系:反比关系。
19、理疗的作用机理:直接作用、神经反射作用、体液作用20、临床医学以疾病为主导,康复医学以功能障碍为主导。
21、运动疗法按肌肉收缩的形式分为:等长运动、等张运动、等速运动波长在10-1m属于超短波22、运动疗法按主动用力分为:随意运动、阻力运动、抗阻力运动23、1个代谢当量相当于250ml/min的耗氧量。
24、全面康复包括:医疗康复、康复工程、教育康复、社会康复、职业康复25、残疾的分类:伤病、残疾、残障26、理疗的三要素:剂量、时间、面积27、痉挛评定量表中肌力分级:0级、I级、I+级、Il级、Ⅲ级、Ⅳ级共6个级别。
修复中枢神经系统的案例
修复中枢神经系统的案例修复中枢神经系统的案例:1. 脑干损伤的修复:脑干是连接大脑和脊髓的重要部分,当脑干受损时,可能会导致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异常。
研究人员通过干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等手段,成功修复了脑干的功能,使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续。
2. 脊髓损伤的修复: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当脊髓受损时,可能会导致肢体瘫痪等严重后果。
科学家通过干细胞移植、电刺激和康复训练等方法,成功修复了脊髓的功能,使患者重获行走能力。
3. 大脑卒中后的修复:大脑卒中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血液供应中断导致的脑部损伤。
研究人员通过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和神经再生技术等方法,成功修复了患者的大脑功能,改善了言语和运动能力。
4. 脑损伤后的记忆修复:脑损伤可能导致记忆力减退或丧失,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困扰。
科学家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和神经调控技术,成功修复了患者的记忆功能,使他们能够重新回忆起曾经的经历。
5.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丧失。
研究人员通过基因治疗和干细胞移植等技术,成功修复了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延缓了疾病的进展。
6. 脑外伤后的神经恢复:脑外伤可能导致神经元的损伤和功能丧失,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科学家通过干细胞移植和康复训练等方法,成功修复了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使他们能够重新恢复正常的生活。
7. 神经病变后的疼痛控制:神经病变如神经痛和神经炎等,会导致患者长期的疼痛。
研究人员通过神经调控技术和药物治疗等方法,成功修复了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减轻了疼痛症状。
8. 自主神经系统失调的修复:自主神经系统失调可能导致心血管、消化和泌尿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功能异常。
科学家通过神经调控技术和药物治疗等方法,成功修复了患者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改善了生活质量。
9. 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修复: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可能导致智力发育迟缓和运动障碍等问题。
研究人员通过基因治疗和康复训练等方法,成功修复了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使他们能够正常学习和运动。
康复评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生活不能自理,需他人照顾,严重精神及躯体残疾, 但神志清楚
植物状态 (vegetable state)
长期昏迷,可以有睁眼及周期性睁眼、清醒,但大脑 皮层无任何功能,呈去皮层状态或去脑强直
死亡(dead)
运动障碍的康复评定
包括肌力、关节活动度、肌张力、痉挛、步态 分析、协调能力、平衡能力和ADLs等
被
Twitchell-Brunnstrom脑卒中运动恢复阶段
阶段
上肢
手
下肢
1级 无任何运动
无任何运动
无任何运动
2级 仅出现协同运动的模式 仅有极少的随意运动 仅出现协同运动的模式
3级 痉挛加剧,可随意发起 仅有极细微的屈曲, 在坐位和立位时,有髋、
协同运动
可勾状抓握,但不能 膝、踝的协同性屈曲
伸展
4 自己睁眼
捏痛时患者撤回被捏的手
言语错乱,定向障碍
3
大声向患者提 问时患者睁眼
捏痛时患者身体呈去皮质强直(上肢屈曲、 内收内旋;下肢伸直,内收内旋,踝跖屈)
不规则说出一些词语, 可理解但无意义
2 捏患者时能睁 眼
捏痛时患者身体呈去大脑强直(上肢伸直、 内收内旋;腕指屈曲;下肢同去皮质强直)
咕哝或哼哼,言语无 法让人理解
痉挛模式
肩胛带下沉、后撤,肩关 节内收内旋、肘关节屈曲 ,前臂旋前,腕关节掌屈 尺偏,手指屈曲
骨盆后撤,髋关节内收、 内旋,髋膝关节伸展,踝 关节跖屈内翻,足趾屈曲
改良Ashworth量表
无肌张力的增加 肌张力轻度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ROM之末呈现最小
的阻力,或出现突然的卡住或释放 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屈伸时,在ROM后50%的范围内出现突
患侧下肢屈曲(非对称性)
神经康复学概述PPT课件
二、理论基础
g 细胞移植
18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h 神经生长因子和免疫因子
• 神经生长因子
结合
细胞上的受体
调 控
神经元
神 • 免疫反应对中枢神经系统修复具有双向调节 作用。
19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i j k
其他 损伤区周围组织水肿的 消退,侧 枝循环的建立 20 返回主目录 药物 脑保护剂
反射运动 随意运动 节律性运动
3
运动:
中枢系统起主导作用
控制机构由低级到高级:脊髓
脑干 大脑皮层 小脑 基底节
返回主目录
22
二、理论基础
主要的四种运动控制理论
1 反射理论
: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患者可通过
反射刺激运动的产生。 局限性: ①它不是行为动作的主要成分。 ②它没能解释感觉刺激缺失时的运动。 ③它不能解释快速运动。 ④它不能解释单一刺激引起的多个反应。 意义:为康复治疗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
二、理论基础
• 学习和记忆过程的实现:
学习和记忆过程是通过神经回路中突触的变 化而实现的。 Hebb最早提出突触修饰学说,即:两个相互连 接的神经元同步活动导致它们联系的加强。 • 基本神经机制: 突触效率的增强或减弱、数目的增加或减少。
16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f
定义:
成年神经发生
成年神经发生指哺乳动物中枢神经损伤后, 其前脑室下层(SVI)和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SGI) 的神经发生增加,内源性的神经祖/干细胞向损 伤区迁移,并产生新的神经细胞,使功能得以部 分恢复。 成年神经发生是神经干细胞内源性修复的一 种。
23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2 分级理论
中枢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理论
中枢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理论缪鸿石【期刊名称】《中国康复》【年(卷),期】1998(013)003【摘要】@@ 长久以来人们认为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e System,CNS)损伤后是不能恢复的.但有些患者的家人由于不知道这种结论而仍然积极地给患者进行训练,有时却得到出人意料的恢复.因此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和研究,并逐步证明中枢神经损伤后是有可能恢复的,1917年Ogden R, Franz SZ在实验性偏瘫猴中证明功能恢复训练可使猴的运动功能恢复.以后越来越多的作者相继证明CNS损伤后是有可能恢复的.为了解释这种现象,1930年Bethe A首先提出了CNS可塑性的理论,并认为CNS损伤后的恢复不是由于再生,而是由于残留部分的功能重组的结果.1969年Luria AR重新强调并完善了功能重组(functional organization)的理论,认为CNS损伤后,残留部分通过功能重组,以新的方式完成已丧失了的功能,并指出:在此过程中,功能恢复训练是必需的.因此后人又将其理论称为再训练理论(retraining theory),其后这些理论即发展为现今的脑可塑性(brain plasticity)的理论.【总页数】2页(P97-98)【作者】缪鸿石【作者单位】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10007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相关文献】1.中枢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理论(续) [J], 缪鸿石2.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理论(六) [J], 缪鸿石3.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理论(七) [J], 缪鸿石4.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理论(八) [J], 缪鸿石5.中医药促进中枢神经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J], 王芹芹;刘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康复护理指南
康复护理技术的发展
康复机器人技术
利用机器人辅助康复训练,提高康复效率和质量。
虚拟现实技术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真实环境,为患者提供更加丰富的康复训 练场景。
生物反馈技术
利用生物反馈设备监测患者的生理状态,为康复护理提供科学依 据。
康复护理的未来方向
个性化康复护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方案,提高康复效果 。
案例三:多发性硬化患者的康复护理
总结词
多发性硬化患者需要综合康复护理,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辅导。
详细描述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慢性疾病,会导致神经功能受损,出现肌肉无力、平衡障碍、 视觉障碍和心理问题。康复护理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和心理辅导 ,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05
虑、抑郁等情绪障碍。
认知行为疗法
02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调整思维方式,纠正不良行为习惯
和应对方式。
家属教育
03
对家属进行相关教育,提高家属对患者的理解和支持,促进患
者康复。
04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康复护理案 例
案例一:脑外伤患者的康复护理
总结词
脑外伤患者需要长期康复护理,重点是恢复认知、语言和运 动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康复护理指南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康复护理原则 •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康复护理方法 •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康复护理案例 •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康复护理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促进患者康复
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可能导致长期功能 障碍,通过康复护理,可以帮助患者 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提高生活 质量。
中医络病学如何指导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
中医络病学如何指导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中医络病学啊,这可是一门很神奇的学问,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有着独特的指导作用呢!咱先来说说啥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就像咱身边常见的脑中风、帕金森病、老年痴呆这些,都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出了问题。
得了这些病,那可真是让人头疼,不仅患者自己难受,家人也跟着操心。
有一次,我在医院里碰到一位大爷,他就是因为脑中风导致半身不遂。
刚见到他的时候,他一脸的沮丧和无奈,说话也不利索,走路还得靠家人搀扶。
这场景,真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那中医络病学在这当中能发挥啥作用呢?中医络病学认为,人体的经络就像是一条条通道,气血在里面流通。
如果这些通道出了问题,气血运行不畅,就会生病。
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络脉瘀阻、络虚不荣常常是关键的病因。
比如说,脑中风后,脑部的络脉可能会被瘀血堵住,就像公路上发生了大堵车,气血过不去,脑细胞得不到滋养,功能就会受损。
这时候,中医络病学的治疗方法就是要疏通这些瘀阻的络脉,让气血重新流通起来。
那具体怎么疏通呢?中药就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像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比如丹参、赤芍、桃仁、红花等,就能够帮助打通络脉,清除瘀血。
同时,还会用一些益气通络的药,像黄芪、党参之类的,来增强络脉的功能,让气血运行更有力。
除了吃药,中医还有很多外治法。
比如针灸,在特定的穴位上扎针,可以刺激经络,调整气血的运行。
我就见过一位帕金森病的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针灸治疗,手抖的症状明显减轻了。
还有推拿按摩,通过手法的推、拿、揉、按,也能够疏通经络,放松肌肉。
记得有个老年痴呆的患者,家人每天给他按摩头部和四肢的穴位,一段时间后,他的精神状态都好了不少。
另外,中医络病学还强调生活方式的调整。
要保持心情舒畅,就像那句老话说的“心宽一寸,病退一丈”。
别给自己太大压力,遇到事儿别着急上火,平和的心态有助于气血的通畅。
饮食上也要注意,少吃油腻、辛辣的东西,多吃一些能养血通络的食物,比如黑木耳、山楂、核桃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轴突发芽
? 当神经元的轴突损伤后,受损轴突的残端向 靶组织或神经元延伸,或损伤区邻近的正常 神经元轴突侧支芽,向靶组织或其他神经元 延伸,形成新的突触。这是中枢神经系统可 塑性的重要形态学基础,一般在2-6个月完成, 出现较理想的功能恢复需数月或一年以上时 间。
2020/4/9
2020/4/9
(二)、运动控制的基本理论
? 1、反射理论 反射的基本结构:感受器、传导通路、效应器。 正常情况下,神经系统各个部分相互作用,简单的各种反射 综合产生完整的动作,最终构成个体的行为。动作的基础是 反射链。一个刺激产生一个反应,这个反应作为下一个反应 的刺激,下个反应是再下一个反应的刺激。 临床意义:(1)检测一些反射,预测患者的功能;(2)、 根据患者有无可控的反射,解释患者的运动行为;(3)、 通过运动再训练获得功能,可集中增加或减少各种反射的作 用。 局限性:(1)反射需要外部刺激完成,它不是构成行为动 作的主要成分;(2)没能解释感觉刺激缺失时的运动;(3) 不能解释快速运动;(4)、不能解释单一刺激引起的多个 反应。
要作用表现: ①使失神经后的组织保持一定的兴奋 性;②使局部对将来的神经再支配易于发生反应; ③引起组织的自发性活动,减少失神经组织的变形
和萎缩。
2020/4/9
学习和记忆
? 学习是指人或动物获得关于外界知识的神经 过程,是对经验作出反应而改变行为的能力。 记忆则是将获得的知识储存并读出的神经过 程,是把学习所得的信息加以保存的能力。 学习和记忆的过程是通过神经回路中突触的 变化而实现的。
2020/4/9
二、丰富的环境在中枢神经 康复中的相关理论
? 丰富的环境可以促进中枢神经损伤患者神经 的再支配,对神经生产因子mRNA的表达也 起到一定作用。
2020/4/9
三、运动控制理论
? (一)、运动控制概论 正常情况下,运动功能是由运动控制系统包 括神经系统和运动有关的组织结构与实施运 动的骨、关节、肌肉组织等共同实现的。前 者是控制主体,后者是收缩主体。运动一般 分为反射运动、模式运动(节律运动)、随 意运动。这些运动过程的控制都必须有中枢 神经系统的参与才能完成,而且中枢神经系 统在运动控制中起主导作用。
2020/4/9
药物 、轴突上离子通道的改变
? 许多药物可促进中枢神经功能的修复。如清 除脑自由基的脑功能保护剂可提高恢复期的 康复效果。
? 重新形成适当的钠离子通道,从而引起了突 触效率的改变。
2020/4/9
其
他
? 损伤区周围组织水肿的消退,侧支循环的建 立等也有助于脑功能的恢复,为中枢神经系 统的再生提供合适的环境。
2020/4/9
细胞移植
? 胚胎干细胞移植和嗅鞘细胞移植等的相关研 究不断地开展,嗅鞘细胞移植主要用于脊髓 损伤的患者,干细胞移植用于大脑损伤的患 者。
2020/4/9
神经生长因子和免疫因子
? 神经生长因子主要在突触水平、轴突水平和 细胞水平,乃至神经系统附属结构水平上调 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再生。免疫因子作用而产 生的免疫反应对中枢神经系统修复具有双向 调节作用。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对话。
2020/4/9
2、模式运动
? 当由反射引起的运动常常以某种固有的运动 模式出现,去掉刺激或传入冲动,此时仍有 模式化的运动反应。这种运动称为中枢性模 式运动。
2020/4/9
3、随意运动
? 随意运动是在意识、思想支配下的随意、高 度协调、精细技巧、需要快速反应的运动控 制,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反射运动、模式 运动是其基础。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 功能的恢复一般经过反射运动、模式运动过 程,最后到随意运动。是大脑皮层控制下的 各种运动形式的整合。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 康复训练主要是促进随意运动控制,协调反 射运动,引导模式运动。
可塑性成为神经功能和结构恢复的 核心。
2020/4/9
神经系统的可塑性理论
突触的可塑性主要指突触连接在形态和 功能上的修复,即突触连接的更新和改变; 突触数目的增加或减少;突触传递效应的增 强或减弱。
2020/4/9
突触可塑性 表现
2020/4/9
功能重组 神经突触发芽 潜伏通路的启用 学习和记忆 神经生长因子和免疫因子 细胞移植 神经生长因子和免疫因子 药物、轴突上离子通道改变 失神经过敏 运动控制主要包括两个问题: (1)人体在空间的稳定性,即姿势和平衡控制; (2)人体在空间的移动,即运动。因此,运动
控制实际上是研究运动和姿势的控制。运动 是一系列的复杂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 动作、感知觉、认知和运动处理。
2020/4/9
1、反射运动
? 机体从内外环境中获得有效的感觉信息流, 中枢神经系统感知后及时准确地作出运动应 答。正常情况下,神经系统各个部分相互作 用,完成相应的动作。反射运动是基础。各 种反射运动综合产生完整的动作,最终构成 个体的行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患者可 通过各种反射刺激运动的产生,从而完成相 应的功能。
功能重组
? 从解剖部位角度分为:活动依赖性的功能重组;脑 损伤区周围皮层的功能重组;脑损伤对侧相应部位 代偿性功能重组;其他皮层功能替代重组;
? 从生理学角度分为:系统内重组和系统间重组。系 统内重组主要指神经轴突发芽,轴突上离子通道的 改变和突触效率的改变。系统间重组是指由在功能 上不完全相同的另一系统来承担损伤系统的功能。 (1)古、旧脑的代偿;( 2)对侧半球的代偿; (3)在功能上几乎完全不相干的系统代偿。
中枢神经康复的理论基础
董 赟 主任医师
中枢神经康复的理论基础
2020/4/9
1 可塑性理论 2 环境理论 3 运动控制理论 4 康复治疗
神经系统的可塑性理论
中枢神经的可塑性是指中枢神经的修复能力, 其表现在短期功能的改变和长期结构的改变。短期 功能的改变是突触效率和效力的变化,长期结构的 改变是神经连接的数量和组织的改变。因此 突触的
潜伏通路的启用
? 潜伏通路是指在动物或人发育过程中已经形 成并存在的,但在机体正常情况下对某一功 能不起主要作用或没有发挥作用,处于备用 状态,而一旦主要通道无效时才承担主要功 能的神经通路。
2020/4/9
失神经过敏
? 神经损伤后,失去神经支配的组织或细胞对相应递 质敏感性增加的现象。机制:( 1)增加了局部化 学受体的数量,使受体出现在以前没有这种结构的 区域上;( 2)使递质破坏或灭活的机制消失;( 3) 膜通透性改变;( 4)神经生长相关蛋白参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