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正骨学(概论修)
中医正骨 科普
中医正骨科普中医正骨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手法调整和治疗骨骼、关节和软组织的损伤,以促进身体的自然康复和病痛的缓解。
它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经过千百年的实践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中医正骨的基本理论是“骨为本,筋为纲,络为介,气血为师”。
它认为,骨骼是人体的基础,筋脉是人体的主要纽带,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当骨骼、筋脉和经络发生损伤或异常时,就会引起病痛。
通过调整骨骼、筋脉和经络的功能,可以恢复身体的正常状态,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正骨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推拿、扳正、牵引、按摩等手法。
其中,推拿是一种通过手法施加力量和刺激,调整和治疗骨骼、筋脉和经络的方法。
扳正是通过手法对关节进行调整和矫正,使其恢复正常的位置和功能。
牵引是一种通过外力拉伸骨骼和关节,以恢复其正常形态和功能的方法。
按摩是通过手法按摩和刺激软组织,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缓解病痛。
中医正骨的适应症包括骨折、脱位、关节扭伤、软组织损伤、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
这些疾病都会引起骨骼、筋脉和经络的损伤或异常,导致病痛和功能障碍。
通过中医正骨的治疗,可以恢复骨骼、筋脉和经络的正常状态,促进身体的康复和病痛的缓解。
中医正骨的优点是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安全可靠。
它通过手法调整和治疗,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减少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
同时,中医正骨注重整体调理和治疗,可以改善全身的气血运行和环境,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
中医正骨的治疗过程一般包括四个步骤:辨证施治、调整骨骼、调理筋脉、运用艾灸等。
首先,医生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辨别病情和病因,确定治疗的方案和手法。
然后,医生运用推拿、扳正、牵引、按摩等手法,调整骨骼、筋脉和经络的功能,恢复身体的正常状态。
接着,医生通过草药、艾灸等方法,调理气血和全身的环境,促进康复和病痛的缓解。
最后,医生对患者进行评估和复查,调整治疗方案和手法,确保疗效和安全。
中医正骨学知识讲座医学课件
(四)药品诊疗
早期宜活血化瘀, 消肿止痛, 方用桃红
四物汤加田三七等。若有大便秘结、脘腹胀满等症,
可酌加枳实、大黄等通腑泄热。中期宜舒筋活络,
补养气血, 方用舒筋活血汤。后期宜补益肝肾, 强
壮筋骨, 方用壮筋养血汤。
中医正骨学知识讲座
44
第44页
(五)其她疗法
三翼钉
加压螺丝钉
手
术
疗
多根克氏针
法
带血管植骨
中医正骨学知识讲座
14
第14页
▪ 3。颈中型 骨折线经 过股骨颈中段, 供给股骨 头 动脉经关节面 滑
膜进入股骨头, 供给股骨 头 血液循环存在, 所以 骨折有可能愈合。
中医正骨学知识讲座
15
第15页
▪ 4、基底型 骨折线位于股 骨颈与大转子之间, 因为骨 折两断 血液循环良好, 骨 折轻易愈合
中医正骨学知识讲座
38
第38页
▪ (3)加压螺纹钉内固定 适适用于全部青年及 65岁以下 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和陈旧性骨 不愈合者。它能使骨折断端维持压缩力, 但不 能预防骨折断端 旋转。拧入时螺纹必需越
过断端, 不然不能产生加压作用, 常需加压1枚 斯氏针控制旋转, 可采取二枚螺纹钉固定
中医正骨学知识讲座
中医正骨学知识讲座
8
第8页
【股骨头 血供】
▪ (一)圆韧带动脉 发自闭孔动脉 髓臼枝, 只 供给股骨头凹窝周围 小区域血运, 大部分不 深入股骨头。
▪ (二)股骨于滋养动脉 股骨干滋养动脉在 股骨干髓腔内行走, 对股骨头 血液供给极少。
▪ (三〕支持带动脉(关节类枝) 由旋股内侧动 脉和旋股外侧动脉组成 动脉环, 是股骨头颈 关键血液供给起源。
中医正骨学
中医正骨学中医正骨学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其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中医正骨学是研究骨骼、关节和肌肉疾病的预防、治疗和保健的学科。
它以针灸、推拿、按摩、拔罐和牵引等手段为主要治疗方法,具有疗效快、不费用、无副作用、易接受等优点,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疗法。
中医正骨学是中国传统医学中最早的学科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历史上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正骨医家,如扁鹊、华佗、张仲景、王位等,他们均为中医正骨学的先驱者。
中医正骨的流派众多,主要有两个流派,分别是临床流派和学校流派。
临床流派主要以临床经验为主,它为中医正骨的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经验,而学校流派则是在传承中医正骨的经典著作的基础上,系统地对中医正骨学进行总结和研究。
中医正骨学所治疾病主要包括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骨折、扭伤、关节炎、痛风、膝关节炎等。
中医正骨治疗的重要手段包括穴位注射、针灸、手法矫正、牵引、推拿、按摩、拔罐等。
其中,手法矫正是中医正骨学最基本的治疗手段,是通过手法矫正骨骼、关节和肌肉的位置和角度来纠正其异常,恢复其正常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手法矫正主要有推、拨、扳、拍、撞等手势,临床应用较为广泛。
中医正骨学的治疗具有许多不可替代的优点。
首先,它是中药治疗、手术治疗和物理治疗等传统治疗方法的有效补充,有很好的综合治疗效果。
其次,中医正骨学的治疗方法非常安全,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和并发症。
再次,中医正骨学所采用的诊疗方法简便易行,适用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不同体质的患者。
最后,中医正骨学成本低廉,不会给患者造成经济上的负担,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
在当今医疗市场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下,中医正骨学的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首先,中医正骨学的科学性和规范化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标准,以确保正骨治疗的安全和效果。
其次,中医正骨学必须加强与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交流和合作,以充分发挥其独特的治疗价值和贡献。
正骨学知识点总结
正骨学知识点总结正骨学的概念正骨学,是一种以调整人体骨骼和关节的位置和功能,以治疗各种疾病和疼痛的传统医学疗法。
正骨学起源于我国民间,在民间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后经整理、补充、发展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正骨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来源于中医理论,通过调整局部及全身的生理功能,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正骨学的发展历史正骨学的发展历史可追溯到很久以前,早在我国古代文献《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正骨的记载。
宋代医学家王洙对《黄帝内经灵枢》中的正骨治法进行了系统总结和整理,并以其名字将这一理论奠定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经义。
明清时期,正骨学逐渐形成,并得到进一步发展。
到了20世纪,正骨学得到更多的理论和实践的完善,发展成为独立的医学学科。
正骨学的基本原理正骨学的基本原理是以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为基础,通过对人体局部骨骼、关节、经络、气血、精气、脏腑的理论基础,运用推、拉、捏、推、撮、划、拍等手法,调整人体骨骼和关节的正常状态,达到调理全身健康,治疗疾病的目的。
正骨学的理论体系正骨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四大理论:一是经络学说,强调通过调理气血经络,调整全身阴阳平衡。
二是经络穴位学说,以此来辅助治疗各种疾病。
三是脏腑学说,通过调整脏腑功能,达到全身健康。
四是骨伤学说,通过调整骨骼和关节的位置和功能,对各种骨折、骨伤等疾病进行治疗。
正骨学的主要手法正骨学主要手法包括按摩、推拿、牵引、拔罐、针灸等。
按摩手法是指用手指、掌、掌根、拇指等触摸、推拿、揉捏、按压、推挤等手势来刺激身体表面穴位、经络和肌肉,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疗法。
推拿手法是指通过揉捏、推挤、按压等手势,使局部肌肉、韧带得到舒展,以达到调节局部形态和功能的疗法。
牵引手法是指用力将患处骨折、脱位等局部骨骼运动到原位或正常位置的疗法。
拔罐手法是指利用火或无火引流方法,使空气产生的真空吸附在皮肤上,使皮肤呈青紫色,以解除患处淤滞,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治疗疾病的疗法。
中医正骨学
中医正骨学名词解释1、骨折功能对位:是指骨折在整复后,无重叠移位,或仅有轻微的重叠移位,旋转、成角畸形基本得到矫正,肢体力线基本正常,长短大致相等。
2、骨折对位:两骨折端和接触面完全良好。
3、骨折对线:两骨折端纵轴上的关系。
4、颈椎关节突跳跃征:颈椎单纯全脱位时,上一椎体的下关节突位于下一椎体的上关节突之前,产生关节交锁。
5、髋内翻:股骨颈和股骨干之间形成的颈干角正常值为110°~140°,颈干角小于正常值即为髋内翻。
6、反常呼吸:胸部多根双处骨折时,胸部失去支持而出现反常呼吸,吸气时骨折处胸壁塌陷,呼气时反而隆起,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产生呼吸困难、紫绀,甚至休克等严重症状。
7、功能复位:骨折复位虽然尽了最大努力,某些移位仍未能得到完全纠正,但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
对线:骨折旋转中心必须完全矫正,成角移位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成人<10 °,儿童<15。
对位:干骨折至少达1/3,干骨骺骨折至少达3/4。
长度:儿童缩短<2cm,成人缩短<1cm。
8、骨折不愈合:是指骨折愈合功能停止,骨折端已形成假关节,X线照片显示骨折端互相分离,间隙增大,骨端硬化或萎缩疏松、髓腔封闭,用一般的固定方法无法使它连接者。
9、跟距关节结节关节角:跟骨结节上缘与跟距关节面形成的30°~45°结节关节角。
10、孟氏骨折:尺骨上1/3骨折合病桡骨头脱位。
是指尺骨半月切迹以下的上1/3骨折,桡骨头同时自肱桡关节、上桡尺关节脱位,而肱尺关节无脱位。
11、Pauwel氏角:股骨颈骨折时远端骨折线与两髂嵴连线所形成的角度,判断股骨颈骨折是否稳定,Pauwel角越大,剪力越大,骨折也越不稳定。
Ⅰ型(外展型):<30°,为稳定骨折,多有嵌插,剪力小、较稳定,愈合率高;常可用持续牵引治疗,处理不当可发生移位,转为不稳定型。
Ⅱ型:30°~50°,稳定性界于外展型和内收型之间;Ⅲ型(内收型):>50°,为不稳定骨折,常有移位,剪力大,固定困难,不连接率高。
【VIP专享】中医正骨骨折概论-复习提纲
中医正骨学——骨折概论知识重点1.中医正骨学是中医研究防治骨折和关节脱位的一门学科。
2.骨折是指骨骼、骨小梁和软骨的连续性或完整性发生中断或不完全性中断、组织结构出现破坏的病理现象。
3.骨骼作为运动系统的器官之一,基本功能可以概括为支持、运动和保护三个主要方面。
4.应力仅造成松质骨中部分骨小梁、皮质骨中一些哈佛氏系统的断裂破坏,整个骨骼器官的连续性仍属正常,这种骨结构的病理现象称之为纤维骨折。
5.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将损伤的病因分为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
6.引起骨折的外力作用一般可分为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牵拉和积累性力四种。
7.直接暴力若发生在前臂或小腿,两骨骨折部位多在同一平面,骨折线多呈横形或粉碎。
8.间接暴力是指暴力通过传导、杠杆、旋转和肌收缩,使肢体远处发生骨折。
9.肌肉牵拉暴力是指急剧而不协调的肌肉收缩所引起的肌肉附着处的撕脱骨折10.积累性力是指长期反复的震动或循环往复的疲劳运动,即持续性外力作用于某一部位,可使骨内应力集中积累,造成慢性损伤性骨折。
11.当跌倒而手掌先触地时,成年人多发生在桡骨远端骨折,而儿童多为前臂骨折或肱骨髁上骨折。
12.儿童骨质柔韧,有机质较多,其骨折多为青枝骨折或不完全性骨折;老年人骨质疏松脆弱,无机质较多,其骨折常为粉碎性及完全性骨折。
13.T12与L1为活动度小的胸椎与活动度大的腰椎交界处,常见压缩性骨折。
14.骨折移位的程度和方向,即与暴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及搬运情况等外在因素有关,又与肢体远侧端的重力、肌肉附着点及其收缩牵拉力有关。
15.成角移位:两骨折段的轴线交叉成角,以角顶的方向称为向前、向后、向外或向内成角。
16.侧方移位:两骨折端相对移向侧方,四肢按骨折远端的移位方向称为向前、向后、向内或向外侧方移位。
脊柱上则以上位椎体的移位方向来分。
17.短缩移位:骨折端互相重叠或嵌插,骨的长度因而缩短,但愈合后下肢骨折缩短2cm以内者,可有骨盆倾斜来代偿而不易察觉,超过2cm者则可出现跛行,临床上易察觉。
中医正骨学
中医正骨学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注重调整气血、脏腑功能,以非手术治 疗为主,具有安全、有效、副作用少等特点。
中医正骨学的重要性
临床意义
中医正骨学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骨骼系统疾 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它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疼痛 、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传承与发展
中医正骨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 历史和丰富的经验。传承和发展中医正骨学对于弘扬中华文 化、推动医学进步具有积极的作用。
04
中医正骨学的应用范围
骨折与脱位
1 2
3
闭合性骨折
正骨手法能够纠正骨折移位,使其恢复到正常的解剖位置。
开放性骨折
在清创处理后,正骨手法能够稳定骨折端,为外固定或内固 定手术创造条件。
关节脱位
正骨手法能够使脱位的关节恢复正常的解剖关系,缓解疼痛 和功能障碍。
软组织损伤
肌肉拉伤
通过正骨手法舒缓肌肉紧张,减轻疼痛,促进损伤修复。
现代研究进展
数字化技术应用
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正骨手法进行精准 定位和量化分析,提高正骨治疗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生物力学研究
临床试验与循证医学
开展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和循证医学研 究,验证正骨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深入探讨正骨过程中的生物力学原理 ,为正骨手法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未来发展方向
智能化诊疗
03
中医正骨学的方法与技术
手法整复
手法整复是中医正骨学中的一种 重要方法,通过手法复位来纠正 骨骼错位、脱位和畸形,恢复骨 骼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手法整复后需要配合固定和功能 锻炼,以保持骨骼的正常位置和 恢复关节功能。
手法整复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临 床经验和技巧,能够准确判断骨 骼错位的原因和程度,并采用适 当的手法进行复位。
中医正骨学
二 骨折的移位
临床常见的移位 ➢ 成角移位 ➢ 侧方移位 ➢ 缩短移位 ➢ 分离移位 ➢ 旋转移位
第二节 骨折的分类
第二节 骨折的分类
一、根据骨折处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 1)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粘膜 完整,骨折端不与外界相通。 2)开放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粘膜 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
第二节 骨折的分类
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 对线:两骨折段纵轴间的关系
一、复位标准
功能复位:骨折移位虽未完全纠正,但骨折在此位置愈合后, 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妨碍,称为功能复位。
①对线:骨折部的旋转移位必须完全矫正。成角移位若与 关节活动方向一致,日后可在骨痂改造塑形时有一定的矫 正和适应,但成人不宜超过10°,儿童不宜超过15°。成 角若与关节活动方向垂直必需矫正;膝关节的关节面应与 地面平行,否则日后可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前臂双骨折成 角畸形会影响前臂旋转功能。
规则
第三阶段:骨板形成塑型期(8-12周)
原始骨痂中新生骨小梁逐渐增加,且排列逐渐规则致密,骨折 断端经死骨清除和新骨形成的爬行替代形成骨性连接,这一 过程大约需要8~12周。随着肢体活动和负重,应力轴线上的 骨痂不断得到加强,应力轴线以外的骨痂逐渐被清除,并且 骨髓腔重新沟通,恢复骨的正常结构,最终骨折的痕迹从成 骨细胞大量产生,钙盐也逐渐在成骨细胞周围沉积下来,纤 维组织逐渐变为骨组织。此期相当于损伤三期辩证的后期,
第四节 骨折的并发症
(一)早期并发症
休克 脂肪栓塞综合征 感染 血管损伤 神经干损伤 缺血性肌挛缩 内脏损伤(肺、肝、脾、膀胱、尿道、直肠) 骨折进入关节
(骨筋膜室综合征也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
前臂骨筋膜室综合症
(1) 早期肌肉的毛细血管血液循环开始受压 (2) 若骨筋膜室内张力继续增加,肌肉的血 液供应可以完全丧失,但远侧的动脉搏动还 可以存在。所以临床上不能以此作为安全的 客观指标
中医正骨学
隙狭窄,不便于施行分骨、折顶等手法,可用推挤法进行整复。术者两手分别握住骨折远、近
端,一手拇指将骨折远端推向挠、背侧,另一手拇指将骨折近端推向尺、掌侧使断端接触。握远
端的助手在旋后位做轻微的摇晃,使骨折残余移位得以矫正并使骨折端紧密接触。
骨位十前劈的外侧,参与前臂的旋转活动。挠骨干上1/3骨质较坚固,日有丰厚的肌肉包裹,
不易发生骨折;挠骨干中、下1/3段肌肉较少,较易发生骨折。挠骨中、一卜1/3交界处,为挠骨
生理弯曲度最大之处,是应力上的弱点,故骨折多发生于此处。挠7干单骨骨折多发生于青
少年。
二、病因病理
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均可造成挠骨干骨折,但多见于间接暴力造成。I接暴力多为打击
纵向叩击痛,前臂被动旋转时疼痛加剧,较表浅骨段可触及骨折端,不完全骨折者无异常活动
和骨擦音,尚有部分旋转功能;完全骨折者有异常活动和骨擦音。X线检查可明确骨折的类型
和移位方向。摄片应包括肘、腕关节,注意有无合并上、下挠尺关节脱位。
根据受伤史、临床表现和体征、X线表现,一般可作出诊断。不完全骨折打1无明掀移位骨
①稳定型:儿童挠骨下1/4横断骨折成角畸形合并挠尺远侧关节脱位(或尺骨下端骨髓分
离);②不稳定型:挠骨中下1/3短斜或螺旋形骨折,偶见粉碎,骨折移位,挠尺远侧关节脱位,
多见于成人;③特殊型:挠尺双骨折伴有挠尺下关节脱位,成人骨折脱位严重。青少年双骨
四、治疗
无移位骨折可单纯用夹板固定。有移位骨折,必须进行手法整复。由于一般骨折移位不
大,尺骨全长位于皮下,整复并不困难。尺骨干骨折的成角畸形及旋转移位必须矫正,以免影
推荐-中医正骨 精品
正骨学教学大纲(供针灸推拿-外向型/针推专业使用)Ⅰ前言中医正骨学是中医最具特色的临床学科之一,本课程是在学生修完中医基础课程,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中医内科学等和西医基础课程如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西医诊断学、西医内科学等之后开设的一门适用于中医专业本科的临床主干课程,为必修课。
本大纲参照针推专业要求及教学计划而编写,适用于针灸推拿-外向型/针推专业本科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中医正骨学的教学总体目标是:根据中医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本门课程通过讲授和示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医学理论基础及有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同时要求学生在学过中医学各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了解与掌握中医正骨学的基本理论与骨伤科疾病诊断、治疗的基本方法,为今后学习骨伤专业各门临床学科打下扎实的基础。
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的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部分组成。
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和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在常见病症治疗中可删减部分临床不常见的病种。
总教学时数为56学时,即授课56学时,无临床见习。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结合临床病例,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如CAI课件.加强辅导,课堂教学阶段,重点讲授中医正骨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布置复习和阅读参考书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II 正文绪论一、教学目的:明确历代各家的主要学术思想及主要成就。
二、教学要求了解历代各家的主要学术思想及主要成就;骨伤科的源流,悠久的发展历史。
三、教学内容1.中医正骨科的起源、发展。
2.历代中医正骨科的主要成就。
第一章骨折概论一、教学目的:明确骨折的诊查要点,骨折的治疗原则,骨折的整复方法、固定方法。
中医正骨学.
要求:正、侧位或特殊外,还可能有各 种全身或局部的共发症。
一、早期并发症: (一)全身并发症 1、休克:心率加快、血压低、少尿甚至昏迷不
省人事、 2、脂肪栓塞:少见。骨折特发
(二)局部并发症
功能障碍:由于肢体失去杠杆和支柱作用,及剧 烈疼痛、筋肉痉挛、组织破坏所致。一般来说, 不完全骨折、嵌插骨折的功能障碍程度较轻,完 全骨折、有移位骨折的功能障碍程度较重。
2、骨折的特征:
畸形: 异常活动: 骨擦音:
三、临床检查
1、望诊:望姿势、步态、面部表情、局部情况等 2、触诊:沿骨骼轮廓触摸 3、量诊: 4、血管神经检查:注意有无血管神经损伤 四、X线检查
一、病史
1、了解暴力的大小、方向、及其作用的部 位
2、了解受伤的时间 3、了解伤后的全身情况及变化 4、询问伤后肢体的功能情况 5、了解伤后的处理情况 6、了解既往史 7、了解治疗情况
二、临床表现
(一)全身情况 发热:一般骨折,由于瘀血停聚,积瘀化热,常 有发热(体温约38.5℃),5-7天后体温逐渐降 至正常,无恶寒或寒战,兼有口渴、口苦、心烦、 尿赤便秘、夜寐不安、脉浮数或弦紧、舌质红、 苔黄厚腻。 外伤性休克:严重创伤和骨折可发生 白细胞和血沉:
1、横断骨折
骨折线与骨干纵轴接近垂 直。
2、斜行骨折
骨折线与骨干纵轴斜 交成锐角。
3、螺旋骨折
骨折线呈螺旋形。
4、粉碎骨折 骨碎裂成三块以上。
5、嵌插骨折
密质骨嵌插入松质骨 内
6、压缩骨折 松质骨因压缩而变
7、裂缝骨折 骨折间隙呈裂缝或线状
8、青枝骨折
多发生于儿童。仅有部分骨质 和骨膜被拉长、皱折或破裂, 骨折处有成角、弯曲畸形, 与青嫩的树枝被折时的情况 相似。
中医正骨
正骨学教学大纲(供针灸推拿-外向型/针推专业使用)Ⅰ前言中医正骨学是中医最具特色的临床学科之一,本课程是在学生修完中医基础课程,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中医内科学等和西医基础课程如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西医诊断学、西医内科学等之后开设的一门适用于中医专业本科的临床主干课程,为必修课。
本大纲参照针推专业要求及教学计划而编写,适用于针灸推拿-外向型/针推专业本科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中医正骨学的教学总体目标是:根据中医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本门课程通过讲授和示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医学理论基础及有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同时要求学生在学过中医学各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了解与掌握中医正骨学的基本理论与骨伤科疾病诊断、治疗的基本方法,为今后学习骨伤专业各门临床学科打下扎实的基础。
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的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部分组成。
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和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在常见病症治疗中可删减部分临床不常见的病种。
总教学时数为56学时,即授课56学时,无临床见习。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结合临床病例,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如CAI课件.加强辅导,课堂教学阶段,重点讲授中医正骨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布置复习和阅读参考书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II 正文绪论一、教学目的:明确历代各家的主要学术思想及主要成就。
二、教学要求了解历代各家的主要学术思想及主要成就;骨伤科的源流,悠久的发展历史。
三、教学内容1.中医正骨科的起源、发展。
2.历代中医正骨科的主要成就。
第一章骨折概论一、教学目的:明确骨折的诊查要点,骨折的治疗原则,骨折的整复方法、固定方法。
中医正骨学完整版:骨折概论、上下肢、躯干、脱位概论各论等[优质荟萃]
专业荟萃
40
根据骨折损伤程度分
单纯骨折: 复杂骨折:
不完全骨折 完全骨折
骨小梁的连续性部分中断,骨 折无移位,多见儿童青枝骨折
专业荟萃
41
根据骨折损伤程度分
单纯骨折: 复杂骨折:
不完全骨折 完全骨折
骨小梁的连续性全部中断,骨折 端有二处以上骨折,多有移位
专业荟萃
42
根据骨折线的形态分
专业荟萃
19
奠定基础
❖ 以中医活血化瘀、肾主骨理论为指导,运用 组织学、病理学、生物力学、基因组学、生 物化学等现代医学理论来论证传统治疗技术 的科学性,并加以创新。
专业荟萃
20
做好传承,发掘中医大家的智慧
❖ 掌握各种正骨手法的基本原理、方式、方法 ❖ 运用现代生物力学原理仔细揣摩中医正骨手
法
专业荟萃
❖ 成角移位 ❖ 侧方移位 ❖ 分离移位 ❖ 短缩移位 ❖ 旋转移位
专业荟萃
36
分析问题:如何对X片进行描述?
专业荟萃
37
骨折的分类
专业荟萃
38
根据骨折处是否与外界相通
闭合骨折
开放骨折
专业荟萃
39
根据骨折损伤程度分
单纯骨折:无并发神经、血管、肌腱、脏器的损伤者 复杂骨折:有并发神经、血管、肌腱、脏器的损伤者
• 横断骨折
折线与骨线骨干纵轴接近垂直
• 斜形骨折
• 螺旋形骨折
• 粉碎骨折
• 青枝骨折
• 嵌插骨折
• 裂缝骨折
• 骨骺骨折
• 压缩骨折
专业荟萃
43
根据骨折线的形态分
• 横断骨折
• 斜形骨折
骨
中医正骨学精品课课件
运用现代康复医学理念和技术,如理疗、运动疗 法等,加速骨折愈合,恢复关节功能。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与前景
优势互补 减少并发症 拓展治疗范围 推动学科发展
中医正骨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现代医学注重客观检查和 精准治疗,两者结合可发挥各自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减少单一治疗手段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如 感染、愈合延迟等。
向患者和家属传授中医正骨相关知识和技 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安排随访和复诊计划,确保患者得到持续关 注和治疗。
06 现代医学在中医正骨学中 的应用
现代医学检查技术在中医正骨诊断中的应用
X线检查
通过X线平片、CT等影像技术, 观察骨折类型、移位情况和愈合 过程,为中医正骨提供客观依据。
MRI检查
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评估软组织 损伤、脊髓和神经损伤等,提高中 医正骨诊断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中医正骨学的理论基础
经络学说
中医正骨学认为,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 通道,与骨骼、肌肉、关节等组织器官密切 相关,通过调节经络气血可以治疗骨伤疾病 。
气血津液学说
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 基本物质,中医正骨学认为,骨伤疾病的发 生与发展与气血津液的盈亏和运行不畅密切 相关。
脏腑学说
中医正骨学强调脏腑与筋骨的内在联 系,认为脏腑功能失调可导致筋骨疾 病,治疗时需注重调理脏腑功能。
牵引手法
通过拉伸肢体或脊柱,增加关 节间隙,减轻神经压迫。
旋转手法
对关节进行旋转运动,调整关 节位置,改善关节功能。
手法操作注意事项
明确诊断
在施行手法前,必须明 确疾病的诊断和病理改
变。
循序渐进
手法的力度、频率、持 续时间等应逐渐增加,
基础中医课件-中医正骨学
正骨疗效与副作用
疗效显著
正骨治疗可迅速缓解疼痛、改善 功能。
副作用少
正骨治疗过程中副作用较少,一 般安全。
可结合艾灸、拔罐等
结合其他中医疗法,疗效更佳。
正骨的前景与发展
随着人们对传统中医的认可增加,正骨技术将得到更多关注和研究,为临床 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3 炎症缓解
通过推拿、拔罐等手法,缓解炎症反应,减轻疼痛。Biblioteka 正骨技法1推拿
通过按摩和推压,调整骨骼,恢复正常
拔罐
2
状态。
利用负压原理,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组
织修复。
3
牵引
通过适当牵引力量,拉伸肌肉和韧带, 减轻骨骼负担。
正骨适用范围
关节问题
适用于关节扭伤、脱位等问题。
脊椎疾病
对于脊椎间盘突出、脊柱侧弯等问题有一定效 果。
基础中医课件-中医正骨学
正骨学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手法调整身体骨骼结构,促进 气血流通,恢复健康。
正骨治疗原理
通过手法技巧调整骨骼,恢复骨骼正常位置,改善气血运行,缓解疼痛和炎 症。
1 位置调整
通过推拿、按摩等手法,调 整骨骼位置,纠正偏差。
2 气血调理
利用特定技巧刺激穴位,促 进气血流通,加速康复。
骨折康复
促进骨折愈合,恢复骨骼功能。
运动损伤
适用于运动创伤,如肌肉拉伤、劳损等。
正骨注意事项
1 专业医师
请确保接受正骨治疗的医师具备相关资质。
2 个人体质
因人而异,选择适合自己的正骨治疗方式。
3 治疗间隔
根据个人情况,与医师协商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
4 注意疼痛
治疗过程中,应及时向医师反馈疼痛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下肢的重要动脉损伤后,血液供应不足或因 包扎过紧超过一定时限,前臂或小腿的肌群因缺 血而坏死。神经麻痹,肌肉坏死,经过机化后, 形成痕组织,逐渐挛缩而形成特有的畸形—爪形 手、爪形足,可造成严重的残废。
广西中医药大学瑞康临床医学院骨伤科教研室
4、周围神经损伤:
早期为骨折时神经受牵拉、挫伤或压迫所致。后期为肢 体畸形或骨痂包裹所致。表现为:早期损伤神经所支配 区的运动、感觉障碍,后期合并有神经营养障碍。常见 有肱骨髁上骨折所致的桡神经损伤,腓骨小头骨折所致 的腓总神经损伤。
广西中医药大学瑞康临床医学院骨伤科教研室
5、内脏损伤
肺损伤—气血胸—呼吸困难 肝、脾破裂—内出血、休克、腹痛、急腹症
发生主要是通过创伤后肌 肉缺血性坏死和肾缺血两个中 心环节,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广西中医药大学瑞康临床医学院骨伤科教研室
1、感染
原因:清创(不彻底、不及时) →化脓性感染 →骨髓炎→ (或)败血症。
广西中医药大学瑞康临床医学院骨伤科教研室
2、重要动脉损伤。
常见有肱骨髁上骨折引起肱 动脉损伤、股骨髁上骨折引 起国动脉损伤。动脉损伤的 表现:肢体远端疼痛麻木、 冰冷苍白、动脉搏动消失或 减弱。
广西中医药大学瑞康临床医学院骨伤科教研室
2、创伤性关节炎
关节内骨折整复不良或骨干骨折成角畸形愈合, 以致关节面不平整或关节面压力状况改变,可引 起关节软骨面损伤。
广西中医药大学瑞康临床医学院骨伤科教研室
3、关节僵直
严重的关节内骨折可引起关节骨性僵硬。长期 外固定可引起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和肌健挛缩, 而致关节活动障碍。因此,对关节内骨折并有 积血者,应尽量抽净。固定的范围和时间要恰
广西中医药大学瑞康临床医学院骨伤科教研室
二、修复期(血肿机化期) 伤后6~8小时始凝结成含有 网状纤维素的血凝块。 2~3周内完成:红细胞破坏; 纤维旦白渗出;成纤维细胞, 吞噬细胞等侵入。 血 肿 机 化 —— 纤 维 结 缔 组 织——骨折端初步连接。
广西中医药大学瑞康临床医学院骨伤科教研室
二、修复期(原始骨痂 期 4~8周)
纤维结缔组织(断端间)—软 骨—增生、变性、钙化— 软骨 内骨化(复杂而慢)避免较大 血肿。 外 骨 膜 增 生 、 肥 厚 ( 24 小 时 内)—骨化组织—紧贴骨皮质 表面,填充骨折断端之间—骨 膜内骨化(外骨痂)。
广西中医药大学瑞康临床医学院骨伤科教研室
髓腔内骨膜增生、肥厚——骨 化组织—填充骨断端髓腔 内—骨膜内骨化(内骨痂) 次之。 外骨膜在骨痂形成中有较大的 重要性。
广西中医药大学瑞康临床医学院骨伤科教研室
三、塑型期(骨痂改造期 8~12周)
成骨细胞增加—新生骨小梁增加,排列规则、致 密—骨性连接。
活动和负重—应力轴线: 内—骨痂不断加强和改造; 外—骨痂逐渐被清除。 骨髓腔再通,正常骨组织,成年人2~4年、儿童2
二、晚期并发症:
全身并发症
1、褥疮:多见于瘫痪或昏迷的病员,常见骨突部位如
骶尾骨、足跟部等。预防的方法:定时翻身、或局部按 摩、受压部位垫垫棉垫或气圈。
广西中医药大学瑞康临床医学院骨伤科教研室
2、坠积性肺炎:
骨折后长期卧床,肺功能减弱,痰涎积聚,引起呼 吸系统感染。处理要点:鼓励病人深呼吸、坐起、 拍背排痰。
中医正骨学(概论)
一、骨折的早期并发症 全身并发症:
1、创伤性休克: 心率加快、血压低、 少尿甚至昏迷不省 人事。
广西中医药大学Co瑞mp康an临y 床Lo医go学院骨伤科教研室
2、脂肪栓塞综合征:
多由于骨折后骨髓 腔内血肿张力过大, 骨髓腔内的脂肪进入 血液中,阻塞小血管 引起肺、脑等组织的 缺血而危及生命。
广西中医药大学瑞康临床医学院骨伤科教研室
动脉损伤的几种形式:
①开放性骨折引起动脉直接损伤。 ②骨折压迫或刺伤使血管痉挛,形成血栓。 ③动脉破裂形成血骨伤科教研室
3、缺血性肌挛缩
这是筋膜间隔区综合征产生的严重后果。上肢多 见于肱骨髁上骨折或前臂双骨折,下肢多见于股 骨髁或胫骨上端骨折。
3、尿路感染及结石
多见于瘫痪或长期卧床插尿管病人,常发生尿路或 膀胱炎症或尿路结石。
广西中医药大学瑞康临床医学院骨伤科教研室
局部并发症
1、外伤性骨化
• 骨折后,因损伤严 重、急救固定不良、 反复施行粗暴的整 复手法和被动活动, 致使血肿扩散或局 部反复出血,渗入 被破坏的肌纤维之 间,血肿机化后, 通过附近骨膜化骨 的诱导,逐渐变为 软骨,然后再钙化、 骨化。
广西中医药大学Co瑞mp康an临y 床Lo医go学院骨伤科教研室
5、内脏损伤:
泌尿系损伤—尿道、 膀胱、直肠(骨盆骨 折)
广西中医药大学瑞康临床医学院骨伤科教研室
6、脑、脊髓损伤:
多见于颅骨骨折、 脊柱骨折的病人, 造成脑挫裂伤或损 伤平面以下的瘫痪。
广西中医药大学瑞康临床医学院骨伤科教研室
到好处,并早期进行关节的练功活动。
广西中医药大学瑞康临床医学院骨伤科教研室
4、骨缺血性坏死
骨折段的血供障碍可发生 缺血性骨坏死。以股骨颈骨 折并发股骨头坏死、手腕舟 骨腰部骨折并发近侧段坏死 为多见。
广西中医药大学瑞康临床医学院骨伤科教研室
5、迟发性畸形
少年儿童骨骺损伤,可影响该骨关节生长发育,日 后逐渐(常需若干年)出现肢体畸形。肱骨外髁骨 折可出现肘外翻,尺神经受牵拉而出现爪形手畸形。
广西中医药大学瑞康临床医学院骨伤科教研室
6、骨折畸形愈合、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广西中医药大学瑞康临床医学院骨伤科教研室
第五节 骨折愈合过程
瘀去、新生、骨合
广西中医药大学瑞康临床医学院骨伤科教研室
一、炎症期(损伤后7天)
伤后4~8小时始凝结成含有网 状纤维素的血凝块。 骨周围损伤的软组织及坏死 组织共同诱发急性炎症反应。
骨髓脂肪入血管— —血管(肺毛细血管) 栓塞——呼吸困难 (肺水肿)
广西中医药大学瑞康临床医学院骨伤科教研室
广西中医药大学瑞康临床医学院骨伤科教研室
3、挤压综合征
crush syndrome
挤压综合征是指四肢或躯干 肌肉丰富部位,遭受重物长时 间挤压,在解除压迫后,出现 以肢体肿胀、肌红蛋白尿、高 血钾为特点的急性肾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