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影评观后感
末代皇帝 影评

末代皇帝影评
《末代皇帝》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它以其宏大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人物刻画,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皇权的辉煌与孤独。
首先,影片通过细腻的镜头和绚丽的场景,展现了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生活。
他从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年变成了一个被历史巨轮碾压的孤独老人,这一转变让我感到了强烈的悲悯之情。
影片中的溥仪被迫放弃了自己的身份和尊严,最终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平民,这种无奈和无助让我深深地共鸣。
其次,影片中的历史背景和政治斗争也让我深受触动。
清朝的覆灭和中国的政
治变革,让我对历史的变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影片中展现的宫廷政治和外部势力的干涉,让我对当时的政治局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让我对当时的人民生活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最后,影片中的人物刻画也是非常出色的。
溥仪、婉容、爱新觉罗氏等人物都
栩栩如生,他们的内心矛盾和挣扎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深刻。
他们每一个人物都在历史的巨轮下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种内心的挣扎和矛盾让我深深地感动。
总的来说,《末代皇帝》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它通过宏大的历史背景和深
刻的人物刻画,让我感受到了皇权的辉煌与孤独,让我对历史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历史题材电影,更是一部让人思考和感动的作品。
《末代皇帝》观后感

《末代皇帝》观后感《末代皇帝》是一部耐人寻味的电影,通过“帝王”溥仪的一生揭示了其所处时代的国家命运和自身的内心迷茫。
尽管影片涉及政治背景,但我将从它的情感性、思考性以及艺术表现等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影片给我留下深刻的情感共鸣。
溥仪作为末代皇帝,他的一生充满了荣光与悲惨,从年幼的享受到成年后的囚徒生活,他经历了无尽的忧伤和挣扎。
尽管身在权力之巅,溥仪始终感到孤独和虚无,在宫廷中被整日的繁琐仪式所束缚,无法真实地体验人间的喜怒哀乐。
他的“帝王”身份成为他内心挣扎、寻求自我价值的障碍。
尤其是影片最后一场在故宫的重返,溥仪回望着曾经的辉煌,却无法改变内心的虚无和寂寞。
这种虚无感与许多人在现实中面对各种困境的心情相通,令人触动。
其次,影片对于权力、个人选择与自我认同等课题的思考,使我陷入深度的思考。
溥仪的一生充满了他人对他的期待和束缚。
从小被推上江山,到后来的被俘生活,溥仪没有真正的自我选择的机会。
影片中溥仪对于自己角色的认识的变化,反映了他在和权力的斗争中逐渐形成的个人选择与自我认同。
尤其是影片中溥仪渴望走出禁锢的故宫,寻求真正的自由,这种对于自由的追求与现实生活中对个人价值和尊重的追求密切相关。
另外,艺术表现是这部电影的一大亮点。
导演伯纳多·贝托鲁奇的表现手法独特,通过对镜头的运用、色彩的运用和场景的表现等,将观众带入那个纷繁复杂的时代中。
特别是对幻想与现实的混合运用,使得影片在艺术上更具有驾驭力和张力。
比如溥仪童年时那种对故宫的美好憧憬与真实的残酷现实的对比,使得故事更具冲击力。
此外,影片中的剧情跳跃也很巧妙,我们可以从一个个片段中看到溥仪的内心世界,这种叙事方式在电影的表现上别具一格。
总之,《末代皇帝》是一部令人难忘的电影。
它通过对溥仪一生的描绘,唤起了观众对于个人自由、人性探索、自我认同等问题的思考。
同时,影片的情感共鸣、思考性以及艺术表现都让人印象深刻。
电影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关于人性和社会的深入思考,而《末代皇帝》正是在这个层面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末代皇帝(影评)

末代皇帝(影评)
《末代皇帝》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它以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精湛的表演引起了我对中国历史和皇帝生活的深刻思考。
首先,电影通过细腻的镜头和真实的历史事件,展现了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的生平。
从他年幼时被立为皇帝,到被废黜和监禁,再到最终的自我救赎,整个过程让人心生同情之情。
影片中的溥仪形象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暴君,而是一个被历史和政治所困扰的孤独人物。
他的内心矛盾和挣扎在影片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现,让人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共鸣。
其次,影片的历史背景也让我深感震撼。
通过对溥仪的生平描绘,电影展现了中国晚清和民国时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
从清朝的衰落到民国的兴起,再到共和国的建立,整个历史过程在电影中得到了真实而深刻的展现。
这让我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更深的兴趣,也让我对中国的现状有了更多的思考。
最后,影片的表演也是一大亮点。
主演约翰·雷诺饰演的溥仪以及其他演员的表演都十分出色,让人对角色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他们的表演让整个故事更加真实感人,让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那个时代的人物和事件。
总的来说,《末代皇帝》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电影。
它不仅让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对人性和命运有了更多的思考。
这部电影通过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精湛的表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感受和共鸣。
末代皇帝观后感论文

末代皇帝观后感论文《末代皇帝》是一部由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的电影,该片真实地再现了末代清朝皇帝溥仪的一生。
影片以溥仪的童年为起点,描绘了溥仪从帝位到庙堂、从流亡到被软禁的奇特经历。
观看《末代皇帝》让我深思,对于这位曾经极具权力、却又身不由己的末代皇帝溥仪的命运和人生感到非常的感慨。
首先,我对电影《末代皇帝》的制作非常赞赏。
贝托鲁奇导演以其独特的拍摄手法和出色的表演指导,使得整个电影充满了震撼力和情感张力。
影片运用了许多文化艺术元素,剧情铺陈精细,每一幕都仿佛是一幅油画,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情感和色彩。
此外,电影剪辑的方式也很吸引人,通过回忆、闪回和抒情手法将主人公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相结合,给观众带来强烈的代入感。
影片通过溥仪的角度让观众了解了清朝的衰落和末代皇帝的困境。
自幼即为皇帝的溥仪,对于世界的认识一直停留在宫廷生活中,对于外部世界和现实的理解非常有限。
当溥仪登基后,清朝已经日薄西山,处于内外交困之中。
他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却无法抗拒命运,被迫接受了失去皇权和平民生活。
在流亡期间,溥仪经历了种种磨难,最终也意识到了自己被权力困扰的不幸。
影片深刻地刻画了溥仪这个复杂而矛盾的角色。
他一方面享受着皇帝的尊荣和特权,另一方面却深感孤独和沉重。
在宫廷中,他饱受宫廷权势的限制和控制,缺乏真正的自由。
然而,当他失去皇位后,却又感到流亡和软禁的压抑和无助。
影片中通过对于溥仪内心世界的揭示,使观众对这个传统皇帝人物产生了复杂的情感,既同情他的遭遇,又对他没有追求真实自我和勇于改变而感到失望。
通过观看《末代皇帝》,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权力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和局限性。
溥仪作为末代皇帝,身处极高的权力地位,却始终无法摆脱权力的控制和影响。
他的一切都被规定、被束缚,无法追求真正的自我。
这引发了我对权力和自由的思考,我开始反思权力对于一个人的意义和价值。
权力可以带来物质和地位的享受,但同时也可能剥夺一个人的自由和成长空间。
末代皇帝(影评)

末代皇帝(影评)
《末代皇帝》是一部深具震撼力的电影,它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和人性的脆弱。
影片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生活为主线,通过他的视角展现了中国近代史的沧桑变迁。
首先,影片的制作非常精良,场景的布置和服装的设计都极具历史感,让我仿佛穿越到了那个动荡的年代。
导演对细节的把握和对历史背景的还原让整部影片充满了真实感,让人不禁为那个时代的人们的遭遇而感到心痛。
其次,影片对于溥仪这一历史人物的塑造也非常成功。
他作为一个年幼即登基的皇帝,经历了清朝的覆灭和自己的沦为俘虏,最终成为一个普通市民的命运,这一转变让人深感悲凉。
影片通过对他的情感世界和内心挣扎的展现,让观众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他的人生遭遇,也引发了我对于权力与命运的思考。
最后,影片对于中国近代史的描绘也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溥仪的经历,影片展现了中国近代史的种种变革和动荡,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人们的生活遭遇。
这种历史的感悟和对于人性的思考,让我对于这部电影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总的来说,《末代皇帝》是一部令人难忘的电影,它通过对历史的还原和对人性的剖析,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沉重和人们的命运。
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历史题材影片,更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值得观众细细品味。
末代皇帝影评3篇_观后感_

末代皇帝影评3篇末代皇帝影评1其实很多年以前就受到《末代皇帝》的片段影响,但直到昨晚才真的第一次把他看完,可惜昨晚突然跳闸,然后只得今天补补情绪。
有一种感慨,幸好是西方导演拍的,贝托鲁奇的从自己的艺术视角用映像与解剖剖了一段历史,几种人性,“政治”概念在里面已经轻到了你无法愤怒的程度,转念一想,如果由中国导演在几十年前拍,或许要顾及很多东西。
这部电影真心的是属于西方的,一开始还没弄明白,后来才知道连对白都是彻彻底底的英语。
幸好电影走了“两条叙事线”,如果单从过去的溥仪和现在的溥仪来做线性叙事,反而会让影片丧失了一种叙事的活力,恰恰是这跨越了时空的两条线索,我们才更深刻的体会到情节的张力,和各自人物的饱满性格。
在故事的前半段,个人最欣赏的首先是宫廷里的人物服装,这真的让我眼前一亮,以前真的不知道奶妈的装扮,慈禧的模样,嫔妃的服饰,喇嘛的动作等可以这样演绎,这是被新世纪的银幕形象洗脑后的我所为之惊喜的,给了我一种异常兴奋的真实感。
另外紫禁城的远景,大远景我真的爱死了,让幼年溥仪的性格一一映射,还有世界已经变了,为了而宫廷里的气氛而演绎的音乐,在紧张的国情下展现的“封闭的闲时感”,今天才知道那首主题乐。
非常喜欢贝托鲁奇从小物件展现的溥仪情绪,第一次是摔死老鼠,后来是离开紫禁城的网球,然后是文绣离开后的扔狗,最后是跨越时空的蛐蛐。
个人非常喜欢这封闭式的行为布局,至于其他,要说的很多,就留在以后吧末代皇帝影评2配乐非常好听,很有东方的色彩,与电影相得益彰,可惜的是女人的口红画的好小,应该不是中国的传统,大概是导演曲解的或者是有意为之的吧,另外听着英文总感觉怪怪的,个人感觉要是中文应该会更好吧,不免感到有些遗憾呀~来来去去,纵观溥仪的一生,不免感到人生如戏,他始终是历史的玩物,命运的牺牲品:当他有自己的家时命运让他来到了紫禁城当他习惯了之后命运又让他离去当他只是个不懂事的孩子时命运让他挑起了皇帝的重担当他真想有所作为时命运告诉他只是紫禁城中的皇帝当他想成为救世主时命运让他成为了千古罪人当他自暴自弃全部妥协时命运又让他成为了平民当他迎接新思想时命运让他受到旧势力压制让他努力恢复旧统治时命运又让他梦想破灭监狱长的结局也有一种让人窒息的感觉,当那些“红卫兵”高喊着“造反有理”时,他们会想些什么呢,会不会想到自己将来会是怎样的结局。
末代皇帝观后感300字

末代皇帝观后感300字电影《末代皇帝》是一部带有深刻思考的作品,让我在观影后深感震撼和思考。
本片由贾樟柯执导,讲述了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生动展现了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
电影以溥仪登基即位为开头,展示了当时的紧张氛围。
溥仪是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他在年幼时即登基,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和培养,对政治和国家事务一无所知。
在他的统治下,国家陷入了混乱和衰败。
朝廷里权力斗争的阴谋重重,各方势力都在密谋着掌握皇权。
溥仪对于皇位的渴望与内心的挣扎使他成为这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他很难找到自己的定位,被原本忠诚的人背叛,改换态度。
在他的身边,有一位名叫陈述的宦官,他是溥仪的忠实朋友和支持者。
陈述的形象鲜明地对比了溥仪的软弱和无能。
电影中有很多令人难忘的场景,比如溥仪和陈述在一起幽玩、游戏的场景。
陈述给溥仪提供了安全感和情感上的依靠,是他孤独生活中的一丝温暖。
而在溥仪的生活中,有一个女人出现了,她是玉田因为某种原因被送到宫中做陪嫁给溥仪,玉田与溥仪之间有着复杂而难以解释的情感。
这个情节反映了溥仪内心深处的欲望和困惑。
电影的剧情展示了溥仪的成长和转变。
他从一个无知无识的青年,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不可控制和被利用。
他开始发现自己对国家事务的无能,同时也意识到自己身份的局限性。
他在逆境中逐渐成长,试图摆脱陈述的束缚,希望能够找到自己的立身之地。
但是他最后还是被历史的大潮所淹没,在中国历史中只是一个渺小的角色。
《末代皇帝》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通过刻画这些角色的生动细致,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感同身受他们的内心世界。
溥仪作为影片的主角,他的软弱和无能在影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
观众能够感受到他的迷茫和无助,同时也能够理解他试图挣扎出来的决心。
电影《末代皇帝》不仅仅是一部历史片,更是一部关于人性、政治和权力的思考。
它提供了一个可以让观众深思的场景,引导观众思考人类的存在和价值。
通过溥仪的故事,观众可以反思权力对一个人的影响和塑造。
末代皇帝 影评

末代皇帝影评电影末代皇帝影评《末代皇帝》是一部让人震撼心灵的电影,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了一个皇帝从权势巅峰到平凡人生活的转变。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历史的史诗,更是一部关于人性、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深刻思考。
首先,这部电影给我带来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通过主人公溥仪的经历,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权力的虚妄和人性的脆弱。
溥仪从小就被置于皇位之上,但他却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他被迫放弃了自己的童年和个人意愿,成为了一个被囚禁在王宫中的人。
这种束缚和无助的感觉让我对权力的本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其次,电影通过溥仪的故事展现了一个国家和一个时代的变迁。
从清朝的衰落到共和国的建立,再到日本的入侵,溥仪作为末代皇帝成为了这一历史转折点的见证者。
他的遭遇代表了整个中国人民的命运,而他的转变也象征着一个国家从封建时代走向现代化的过程。
这种历史背景的渲染让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引发了我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选择的思考。
最后,电影中的摄影和音乐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运用了大量的广角镜头和长镜头,将皇宫和自然景观的壮丽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视觉上的震撼让我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亲眼目睹了那个时代的辉煌和沧桑。
同时,电影中的音乐也非常出色,它与情节相得益彰,让我更加投入到故事中。
总的来说,《末代皇帝》是一部令人难忘的电影,它通过一个人的故事展现了一个国家和时代的兴衰沉浮。
它让我对权力、历史和个人命运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同时也给我带来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艺术作品,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末代皇帝》观后感

《末代皇帝》观后感溥仪,一个名字,一个符号,一段历史。
看完《末代皇帝》这部电影,我感觉像是做了一场漫长的梦,梦里是金碧辉煌的紫禁城,也是冰冷森严的牢笼。
说起来,这部电影真是恢弘大气,从画面到音乐,都透着一股史诗感,让人不自觉地沉浸其中。
电影讲述了溥仪从皇帝到平民的跌宕人生。
他三岁登基,懵懵懂懂地成了“天子”,却不知这“天子”的宝座其实是个烫手山芋。
紫禁城里,他是至高无上的皇帝,宫墙外,却是风雨飘摇的乱世。
接着,他被赶出皇宫,成了日本人的傀儡,建立了伪满洲国。
曾经的皇帝,如今却成了政治的棋子,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电影并没有过多渲染政治斗争,而是着重刻画了溥仪的内心世界。
溥仪这个角色,怎么说呢,挺复杂的。
他既是封建王朝的牺牲品,也是时代的弄潮儿(虽然是被迫的)。
他渴望自由,却又被命运的枷锁紧紧束缚。
电影里,他学骑自行车那段,我觉得特别有象征意义,就像一只被囚禁的鸟儿,终于有机会展翅高飞,哪怕只是短暂的自由,也让人感到一丝欣慰。
他的性格,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从最初的懵懂无知,到后来的无奈妥协,再到最后的自我救赎,可以说是一个逐渐觉醒的过程。
电影的画面真的绝了!那金碧辉煌的宫殿,那庄严肃穆的仪式,那色彩鲜艳的服饰,简直就像一幅幅精美的油画。
还有那悠扬的配乐,更是把电影的氛围烘托得淋漓尽致。
剪辑也很流畅,几个不同时空的场景切换,处理得自然又巧妙,不会让人觉得跳跃。
要说缺点嘛,可能就是篇幅有点长,三个小时,看得我屁股都有点疼了。
瑕不掩瑜,这部电影绝对值得一看。
这部电影让我思考了很多。
溥仪的一生,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了时代的变迁,也映照出了人性的复杂。
他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却又蕴含着希望的光芒。
他从皇帝到平民,从囚徒到公民,这其中的转变,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转变,更是整个时代的转变。
我想用一个比喻来总结一下这部电影。
它就像一曲悲壮的交响乐,时而高亢激昂,时而低沉婉转,让人回味无穷。
如果你对历史感兴趣,或者想了解一下中国近代史,那么这部电影绝对不容错过。
末代皇帝 影评

末代皇帝影评
《末代皇帝》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它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权力
的腐化和个人命运的悲剧。
影片通过对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生平展现,深刻揭示了权力的荒谬和残酷,以及个人在历史巨轮下的渺小
和无奈。
首先,影片通过对溥仪从少年时代到成年的成长过程的刻画,展现
了一个被囚禁在权力之下的人的内心挣扎和迷茫。
他在年幼时被推
上皇位,却无法真正享受到皇帝的荣华富贵,而是被囚禁在禁宫之中,失去了自由和尊严。
这种对个人命运的悲剧感让人深感唏嘘和
心痛。
其次,影片对清朝末期政局的描绘也让人印象深刻。
清朝的衰落和
末代皇帝的软弱无能,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了权力的腐化和荒谬。
宫
廷斗争、外部压力、国家危机,种种因素将溥仪推向了悲剧的深渊,而他自己却无法摆脱这一切,成为历史的囚徒。
最后,影片通过对溥仪晚年的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曾经的皇帝
如何在新的时代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和尊严。
他在被俘后,曾经一度
沦为普通人,但最终在内心的挣扎和坚持下,找到了自己的尊严和
价值。
这种对个人命运和尊严的坚守,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共鸣。
总的来说,《末代皇帝》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它通过对溥仪一生的描绘,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了权力的腐化和个人命运的悲剧。
影片不仅仅是一部历史题材的电影,更是对人性、尊严和命运的深刻思考,让观众在观影中得到了深刻的共鸣和启示。
末代皇帝的观后感100

末代皇帝的观后感100观影《末代皇帝》有感《末代皇帝》是一部由意大利著名导演贝托鲁奇执导的电影,该片改编自傅立叶悲剧演员的传记。
电影中讲述了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以及他在清朝灭亡后经历的苦难和改造。
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历史的切身感受和对人性的思考更加深入。
首先,电影展现了一个年轻皇帝被困于皇宫内部的孤独和无奈。
溥仪年幼即登基为帝,他从小就被禁锢在紫禁城中,与外界完全隔绝。
这种孤独感和无知使他成为了一个迷失的孩子,他对外界一无所知,对政治和经济也没有任何概念。
他只能通过自己的感觉和目睹的事物来判断世界。
其次,电影展现了溥仪在清朝灭亡后的辛酸历程。
清朝的灭亡对他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打击,他被迫下台后成为了一名平民,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
他被送往日本继续教育,并在那里度过了他在清朝外的大部分时间。
他在日本遇到了一位日本女性妻子,并与她结婚,生了两个孩子。
在这个国家,溥仪感受到了平等和自由的味道,但他仍然无法忘记自己的皇帝身份,并希望东京政府能够重建新的中国帝国。
随后,电影展现了溥仪回到中国后的改造和审判。
二战胜利后,溥仪回到自己的祖国,被中国政府将为战犯并关入监狱。
在监狱中,溥仪接受了许多的审讯和审判,他被国民党和共产党交替控制。
这一过程中,他受到了许多的魔鬼般的折磨,但在关押期间,他得到了共产党干部的帮助和指导,逐渐认识到了错误和罪行。
最后,他在审判中向人民道歉,并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深深地后悔,他希望被原谅并重新融入社会。
最后,电影展现了溥仪在晚年的变化和成长。
溥仪出狱后的生活并不幸福,他失去了家人的关爱和支持。
然而,他通过书法、文化和艺术的修习来弥补自己内心的空虚和孤独感。
他以一个普通的艺术家的身份活下来,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平衡的生活方式。
通过观影《末代皇帝》,我对一个皇帝的孤独、无助和苦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溥仪的一生充满曲折和辛酸,但他也通过经历和反思成长起来。
这部电影告诉我,无论身份如何,重要的是要敢于面对现实,勇敢地改变自己,并接受自己的过去。
《末代皇帝》电影观后感(18篇)

《末代皇帝》电影观后感〔精选18篇〕《末代皇帝》电影观后感〔精选18篇〕《末代皇帝》电影观后感篇1 电影的第一幕,是溥仪在候车站割腕的情景。
画面切到晚清时期,慈禧太后临近驾崩时,年幼的溥仪被从家中带至皇宫。
至此,他便被封为皇帝,万历皇帝。
他走到父亲身边:“阿玛,回家吧。
”可他父亲只是对他重重地磕了个头。
登基仪式上,紫禁城内满是大臣、太监和宫女。
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
而他只听到了蝈蝈的叫声,他穿越人群,循声来到一个太监面前。
太监满脸谄媚,递过装了蝈蝈的罐子:“假设皇上喜欢,这就是皇上的了。
”这时,他三岁,眼中只有一只蝈蝈,在他心中只是一个不明所以的名词。
六岁,与皇弟练字时,皇弟不小心说出口:“你已经不是皇帝了。
”在溥仪的追问下,皇弟带他爬上皇城的屋顶,只见一群卫兵护送着辛亥____成功后的民国大总统登上城阶。
“我还是皇上吗?我不明白,我一点儿也不明白。
”少年,听到城外学生因割让土地而起义的呼声。
学生们很气愤,他也很气愤,可他不被允许踏出城墙外一步,即使是他亲生母亲过世也不能过去。
青年,立志于改革朝廷,没想到第二天就被太监烧了账本。
之后,他以为自己是大清的主人,却做了____人的傀儡。
解放后,他坐上了从俄国回来的火车,猜想自己难逃一死,便躲在狭小的卫生间里割脉自杀。
可笑的是,他没有死在火车上,还有更多的屈辱等待着他。
所有他爱的人他都追不上,所有的门都对他紧闭。
儿时的乳娘被送走,他苦苦追赶,未果,只得落寞:“她不是我的乳娘,她是我的蝴蝶。
”母亲去世,他骑自行车想出城探望却被哨兵拦在城门。
他气愤,却又无可奈何。
婉容皇后分开,他起身追去,却只看得轿车的背影渐渐远去,大门渐渐闭上。
不管友谊、亲情或是爱情,刚尝到拥有的滋味,便很快被剥夺。
他寂寞,他实在是太寂寞了。
最令我印象深入的一幕,是电影结尾时,故宫管理员的孩子问:“你是谁?”“我是中国的皇帝。
”孩子无邪:“如何证明?”年近花甲的他渐渐地越过栏杆,从皇座下探索出一个竹罐,像孩子一样笑着递给了小童。
末代皇帝 影评

末代皇帝影评
《末代皇帝》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它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影片通过对溥仪生平的展现,向观众展现了一个王朝的兴衰和一个人的悲剧命运。
首先,影片的镜头和音乐给人一种沉浸式的感觉,让我仿佛置身于清朝的宫廷之中。
影片用细腻的画面和恰到好处的音乐,展现了溥仪从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年变成一个被困在历史漩涡中的末代皇帝的过程。
这种沉浸式的感觉让我对历史产生了更加深刻的体会,让我对那个时代和那个人物产生了更加真切的感受。
其次,影片对溥仪的命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共鸣。
作为一个被历史推到了风口浪尖的人物,溥仪在影片中展现了他的软弱和无奈。
他被推上了皇位,却又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他被推翻了皇位,却又无法融入新的社会。
溥仪的命运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无情和个人的悲剧,让我思考了权力和命运的关系。
总的来说,《末代皇帝》是一部让人深思的电影,它通过对历史的再现和对个人命运的展现,让我对历史和人性产生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个历史题材的影片,更是一部让人思考人生和命运的作品。
我强烈推荐这部电影,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通过
这部电影,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末代皇帝(美)观后感

末代皇帝(美)观后感《末代皇帝(美)观后感》看《末代皇帝》这部电影,就像是在历史的长廊中漫步,目睹一段独特而又令人唏嘘的人生。
影片开场,溥仪在火车站被苏联红军逮捕的那一幕就深深吸引了我。
灰败的色调,溥仪那茫然又有些不甘的眼神,让我感觉他像是一个被时代洪流裹挟的孤独者。
看到这里我就想,曾经那个站在万人之上、坐拥至高权力的皇帝,怎么就落到这样的境地了呢?接着电影开始回溯溥仪的一生。
他三岁被接入宫中,成为慈禧眼中的一个提线木偶。
那个场景让我印象很深刻,小小的溥仪在巨大华丽却又冰冷的宫殿里,周围是厚厚的宫墙和无数陌生又尊崇他身份的人。
他对着空旷的殿堂大喊“我想回家”,可可悲的是他的家就在那里,却又那么遥不可及。
对他来说,宫廷里的繁文缛节是束缚,却无法挣脱。
还有溥仪大婚的场景,那盛大的仪式背后却是溥仪内心的空荡。
他面对皇后婉容和淑妃文绣,看似坐拥后宫佳丽,实则那些婚姻充满无奈。
在他的传统帝王思维和现代思想的冲击下,他的家庭关系也变得复杂而扭曲。
他在西方文化冲击下产生的新观念与老旧宫廷制度发生冲突,当时我就想到人在历史的变革时期那种无力感和迷茫。
文革时期,溥仪看到曾经高高在上的大臣被批斗,红卫兵冲在街头的画面。
这把我拉回到那个狂热又混乱的时代。
溥仪在这个场景中更多的是一个旁观者,也许他在那一刻也会思考自己命运背后的历史洪流的力量。
似乎他自己的大起大落都与这个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明白了溥仪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但又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
他是封建王朝最后的象征,在时代瞬息万变的车轮下被碾得粉碎。
他的人生反映了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动荡与变革。
他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封建专制如何在新思潮的冲击下走向末路,也让我看到个体在巨大的历史变迁面前渺小如蝼蚁。
这部电影充满了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解读,让人看完不禁会陷入长长的思考之中。
《末代皇帝》观后感优秀3篇

《末代皇帝》观后感优秀3篇《末代皇帝》观后感篇一他的一生一直在经历被迫的离别,唯一从没有离开过他的只有谎言。
他不断接受着单边的表面信息,永远找不到立场与之辩驳,最终只能带着怀疑死去。
这是一个万人之上的傀儡的故事——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离别和欺骗,是我认为溥仪人生中的两个关键词。
离别是可以感知得到的,尽管每次都赶不上;但欺骗却只在暗地里贯穿着他的一生。
溥仪在儿时就被困在一个对他来说是真实存在过的乌托邦,众人都愿做围墙里的表演者,满足小皇帝的一切要求。
他们为了继续活在大清王朝的世界里,或是为了留在宫里谋取贪污利润,而对溥仪隐瞒外面的世界。
直到溥仪终于发现墙外的异样,又同时经历了奶妈的离开,他第一次感受到自己处于一个巨大的谎言里,被困在自己原本引以为傲的虚假王国,但那时他还太小,没法认识到这意味着什么。
溥仪在长大后意识到自己所处的世界和自己万人之上的地位带来的责任,他想改革或者逃离,做能配得上皇帝称号的人。
可他虽不昏庸,但确实无能。
无能使他再一次落入日本人真诚表象的陷阱,身在局中还自以为可以利用别人重建自己的帝国。
我能理解他的行为,如果你没有价值,就不会被利用。
二者似乎是共生共存关系,可我依然不想被利用,也不想成为一个没有价值的人。
作为处于当时社会中的最高地位的人,能接收到的信息面极其狭窄。
那些狡诈的人总是带着一副真诚外表,在猎物已经陷于牢笼中才露出真实面目。
溥仪作为战犯被关进监狱里后,前半生的经历激起了他对世界的怀疑。
他不相信同监房里的那些人会悔改,他们的服从只是为了避免惩罚;他认为曾经的仆人是被狱长派来监视他的,自己正在被软禁。
他拒绝招供或是悔改,因为认为自己唯一的错误就是被人欺骗而开始了长达半生的傀儡生活。
他只不过是又落入了新一个当权者的手里,这次他决定要保持怀疑,绝不再像自己的前半生一样轻信别人的一面之词。
但直到在幕布前看到二战的纪录片时,溥仪才刚看到完整的世界,然后悔过,狱长成了他尊敬的人。
电影末代皇帝观后感

电影末代皇帝观后感电影《末代皇帝》观后感电影《末代皇帝》是一部由导演贝尔纳多·贝托鲁奇执导,讲述了溥仪在中国封建社会末期成为末代皇帝的故事。
在观看这部电影之后,我被深深地感动和震撼。
以下是我对电影《末代皇帝》的观后感。
首先,电影《末代皇帝》通过鲜活的画面和优美的音乐,再现了早期中国朝代的文化和氛围。
每个场景都充满了细腻的细节,带领观众穿越时空,领略了那个时代的繁华和荣光。
电影采用了宏大的场景和精美的服饰,使得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皇宫的庄严和壮观。
其次,电影展现了溥仪作为末代皇帝的内心世界。
从他小时候被立为皇帝,到被囚禁在紫禁城里,再到被推翻,溥仪的命运经历了巨大的转变。
电影通过细腻的表演和精准的刻画,展现了溥仪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尽管他曾经是中国的统治者,但他在影片中展示出的无助和孤独感让观众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和怜悯之情。
值得一提的是,《末代皇帝》对于历史背景的还原和再现也令人印象深刻。
影片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都被展现得生动逼真,使观众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近代历史的沧桑和动荡。
电影以末代皇帝为视角,深入了解了中国历史的种种变迁,使观众对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电影还对溥仪的人物形象进行了细腻的刻画。
溥仪作为一个既是皇帝又是普通人的角色,其复杂性被演员完美地展现出来。
他的软弱和优柔寡断一度让人产生厌恶,但慢慢地观众能够看到他内心的挣扎和成长。
通过溥仪的扮演者所呈现的演技和情感,观众能够对这一历史人物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总的来说,电影《末代皇帝》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精美的画面、优秀的演员和感人的故事情节,电影向观众传递了对中国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物命运的关注。
观后感让人不禁反思人性、权力和自由等普世价值观。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展示历史的作品,更是一个对于人类命运的哲学思考。
总而言之,《末代皇帝》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电影。
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成功地将观众带入历史的长河,让人们对中国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末代皇帝 影评

末代皇帝影评
《末代皇帝》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它讲述了溥仪的一生,从他年幼登基,
到被推翻成为普通人的经历。
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历史和人性产生了新的思考。
首先,影片的视觉效果令人印象深刻。
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以其独特的镜
头语言,将溥仪的生活呈现得栩栩如生。
无论是皇宫的华丽还是战乱的惨状,每一个场景都让人目不转睛。
尤其是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后的生活,贫困、孤独的画面更是触动人心。
其次,影片对历史的还原也令人动容。
通过溥仪的视角,我们得以看到清朝晚
期的政治腐败和国家的衰落。
同时,影片也展现了溥仪在狱中的挣扎和内心的煎熬,让人对他的命运产生了共鸣。
作为一个被迫放弃皇位的人,他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这也让我对权力和命运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最后,影片的演员表现也非常出色。
张国荣饰演的溥仪,将他内心的挣扎和痛
苦演绎得淋漓尽致,令人动容。
而其他演员也都表现出色,为影片增添了不少看点。
总的来说,《末代皇帝》是一部优秀的电影,它不仅在视觉上给人震撼,更让
人对历史和人性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这部电影让我感受到了强烈的共鸣,我相信它也会触动更多观众的内心。
末代皇帝 影评

末代皇帝影评
《末代皇帝》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它让我深深地陷入了对权力、自由和人
性的思考之中。
影片通过对溥仪的生活和遭遇的真实展现,让我对历史和人性有了全新的认识。
首先,影片的叙事手法非常出色,导演通过精彩的镜头语言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将溥仪的命运展现得淋漓尽致。
从他年幼时被立为朝鲜国王,到被废黜后的颠沛流离,再到最后的孤独和挣扎,观众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这种细腻的叙事让我对溥仪这个历史人物产生了深深的共鸣,也让我对权力和命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其次,影片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再现也让我印象深刻。
从清朝的衰落到共和国
的建立,再到共产党的崛起,影片通过溥仪的视角,展现了中国近代史的重大变革和动荡。
同时,影片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宫廷礼仪、文人雅士的生活等,让我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最后,影片对人性的探讨也让我深有感触。
溥仪作为一个被囚禁在权力之下的人,他的内心挣扎和对自由的渴望让我深深地感动。
同时,影片也展现了他的懦弱和胆怯,让我对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总的来说,《末代皇帝》是一部令人震撼的电影,它通过对溥仪的生活和命运
的真实展现,让观众对历史、文化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部电影让我感受到了无尽的思考和共鸣,也让我对人生和命运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末代皇帝观后感500字

末代皇帝观后感500字《末代皇帝观后感500字》篇一看了《末代皇帝》这部电影,我的心情就像坐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
电影一开场,那宏大的场景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把我牢牢地吸住了。
溥仪,这个末代皇帝的一生,就像一场荒诞的闹剧。
他三岁就被推上皇位,就像一个被命运摆弄的小木偶。
那金碧辉煌的宫殿,在我看来,却像是一座巨大的囚笼。
溥仪在里面,看似尊贵无比,实际上却没有一点自由。
我记得有个场景,溥仪想要出门,那些大臣们却像一群顽固的石头,拦住他的去路,还振振有词地说着什么祖制。
我就想,这是什么破规矩啊?溥仪当时肯定特别憋屈,就像一只被困在笼子里的小鸟,想飞却飞不了。
也许他当时就在想:“这皇位有啥好的,还不如个普通老百姓自在呢。
”再看看他后来的经历,被赶出皇宫,又被日本人利用,成为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
这就好比一个溺水的人,抓住了一根看似救命的稻草,却没想到这根稻草是有毒的。
他以为自己又能当皇帝了,其实不过是别人手中的棋子。
我就纳闷了,他怎么就这么傻呢?不过后来想想,在那个混乱的时代,他可能也没有太多的选择吧。
就像我们有时候在生活中,也会面临一些两难的抉择,可能也会做出错误的决定。
电影的结尾,溥仪买票回故宫参观,当他从龙椅下掏出那个蛐蛐罐的时候,我的心猛地一揪。
那一瞬间,仿佛他的一生都在我眼前闪过。
他从一个懵懂的孩子,到一个落魄的老人,经历了太多的沧桑。
这让我不禁感叹,命运啊,真是个琢磨不透的东西。
这末代皇帝的一生,就像一颗流星,虽然曾经璀璨过,但最终还是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
《末代皇帝观后感500字》篇二《末代皇帝》这部电影可真让我大开眼界,同时也让我心里五味杂陈。
溥仪的故事就像是一部黑白默片,充满了无奈与悲哀。
从他小时候起,周围的人就把他当成一个工具,一个象征皇权的符号。
那些太监们,表面上对他毕恭毕敬,可实际上呢?我看就像一群嗡嗡叫的苍蝇,围绕着他这颗“蛋”,想从他身上得到点什么好处。
他的童年看似奢华,什么都有,可是却缺少了最珍贵的东西——真正的关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末代皇帝》影评观后感《末代皇帝》影评观后感《末代皇帝》是一部法国人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拍的中国帝王传记,于1987年上映。
和中国历代帝王不同的是这部影片从始至终是一部悲剧,一个王朝的没落消亡,一个帝王的身不由己,一个作为君王人的悲剧。
门的意象影片采用回忆式铺开情节。
1950年,作为战犯的末代皇帝溥仪从苏联被押解回国,接受审判。
深谙自己走投无路的他在卫生间里割腕自杀,被战犯管理所所长发现,拼命擂门。
“开门,开门。
”相似的话语,不同的情境,唤起了溥仪囚犯式的一生记忆。
1908年的那个夜晚,同样的擂门声响在了醇亲王府载沣的家里。
还只有3岁的溥仪就被慈禧太后的一纸懿旨接到了已是岌岌可危的大清王朝,当一个有名无实的皇帝。
“嘎吱一声”,打开了仪鸾殿的大门,也打开了溥仪入宫为帝的大门。
在烟雾缭绕的大殿内,见到了似妖似人的老佛爷,小小年纪的溥仪与这个掌控了几个皇帝命运的厉害老太婆进行着似懂非懂的对话。
慈禧去世,溥仪继位。
清帝国闭关锁国的历史也将随着这位叱咤风云的老太婆离世,划上沧桑的句号。
被强制性地轰开国门,到无可奈何地退位撤国,这扇大门,让溥仪不得不迈进去,这扇大门,让中国再也不能严防死守,这扇大门架起了个人命运和王朝悲剧的桥梁。
帝王教养VS最没教养溥仪的入宫说是要接受帝王的教养,可实际上并没有在他身上看出一些帝王的教养来。
相反,一些小孩子的坏毛病倒是惯养滋长。
不知道从谁那里他习得了“身为皇上的自负和自大”。
10岁时,母亲带着他的弟弟进宫见他,瞧他那样子,背对着母亲的轿子,对他弟弟的叩首参拜置之不理,甚至从其身上跨过,对母亲的叩安也是官方版本,少了亲情的别离叙旧。
这或许不能怪他,要怪只能怪这一时期的清王朝,它需要的只是一个机械的刻板的活人称号的“皇帝”,而并非一个知书达理,人情练达,政治谋略样样精通的“贤明君主”。
“皇帝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是他从小一直被灌输到大的。
百姓不能直视皇帝,寻常人不能穿黄色衣服,皇帝不能离婚等等,都是养在深宫根深蒂固在他的脑海里。
好一个为维护皇帝尊严的10岁小孩,只可惜,生不逢时,亦或说时代已经不允许。
不知道他的太傅有没有教过他如何为君为人?不知道他接没接受过中国帝王文化熏陶和历练?历史上的帝王,他们的孩童时期要么是浸染在经史伟略,治国之策中,要么是大量阅读,旁征博引,以彰显非凡才能。
在他的身上,看不出身为帝王的霸气和才能。
更多的是让我们看到一个人的挣扎。
他的自负自大一直伴随着他被捕入狱。
至高无上VS笼中之鸟一直坚信“皇帝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的美好信念,溥仪却在实际的生活里遭遇“任何人都可以做什么,只有他不行”的不幸待遇。
古往今来的帝王的确是九五之尊,拥有着无上的荣誉和权力,历代都如此,封建王朝的这种等级制度已入骨入血地铭记在每一位人身上,也难怪宫廷里的太监们如此服务于小皇帝溥仪。
可是“皇帝连家都不能回”,3岁的溥仪不习惯离开母亲,时时刻刻惦念着醇亲王府的家,想着回到母亲身边,可是“一朝踏进金銮殿,终生懊悔致死”,有家不能回,老老实实在皇宫里待着。
10岁的溥仪不想离开阿嬷,可是阿嬷被遣送出宫,由不得皇帝做主和挽留,看着阿嬷的轿子渐渐远离在自己的视线里,溥仪那声声泪下的呼唤岂止令人心酸,至此,他又少了一个亲人,少了一份精神寄托。
17岁的溥仪,得知亲生母亲因吸食鸦片而亡,心痛且冷漠,心痛的是母亲已故,冷漠的是母亲因吸食鸦片而死,对鸦片的憎恨又进一步。
骑着师傅给他的脚踏车想回家一趟,可是宫门再次无情地关上。
任何人都可以从这扇宫门里进进出出,唯独他溥仪不行。
伤心欲绝愤怒不已的他攀爬屋檐以期离开这个关押他17年的大牢,可是又怎么能跳得出呢?他的身体不属于他,他的思想受到禁锢,他的一切都像是一场戏。
所谓的至高无上,只是生活上享受一些优渥的待遇,和外面的平民百姓比起来不愁吃不愁穿罢了,实际的生活则是一个囚徒,一个被关在比较大院子里有着高高宫墙挡视线有着沉沉大门挡道的孤独囚徒。
“皇帝是这个宫里最孤独的孩子”。
溥仪的英格兰老师Johnston感受着他的一切之后,发自肺腑无奈地感叹道。
作为正常孩子的血性和欲望被这个深宫大院一点点地蚕食掉,掠夺到最后只剩下一个扭曲了的末代皇帝。
“皇宫里除了皇帝之外,没有一个男人。
”慈禧太后临终前和溥仪诉说着皇宫的残酷和帝王的至高无上。
可是很遗憾的是,最后的皇宫,除了身体被阉割过的太监,还有一位精神被阉割过的帝王——溥仪。
他渴望自由,有过梦想,希望能去英国留学,成为牛津大学的学生,希望能娶自己心仪的女孩文秀为皇后。
可是正如他的命中注定要当末代的皇帝一样,这些美好的梦想只能是梦想——牛津大学此生无缘去,淑妃文秀最后与他离婚。
至高无上的皇帝连最基本的人身自由都不能获得,更不要提把握自己的命运了。
目睹着溥仪作为笼中鸟的无奈和无力,靠一己之力根本无法改变的现实,为他后来成为傀儡皇帝多少有些谅解。
时代前进VS因循守旧一方庭院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幼小溥仪的安稳成长。
当外面风风雨雨革命不断时,这个深宫大院还算有表面的安静祥和。
溥仪历经了辛亥革命,军阀混战的动荡时局,前两次虽然让清王朝结束,废除旧帝,但他还能安然无恙地生活在皇宫里,和军阀共享一个紫禁城,一堵墙隔开两个世界两个时代两个皇帝。
1924年,军阀冯玉祥将自得其乐的溥仪赶出紫禁城,拥有一定程度自由的溥仪最终还是没能逃脱帝王权力对他的毒害,他选择了携家带口去天津,而并非英国剑桥。
到达天津的他迷失在灯红酒绿中,成为花花公子。
将花销都用在买奢侈品上,家国天下都成为他前半生的梦。
这时候的他,纯粹的一个富贵人家的不争气少爷,没有复辟王朝的枷锁,醉生梦死的生活。
1927年,日本人找到他,开始利用他作为中国最后皇帝的思想控制他,企图侵略霸占中国。
在溥仪的身上已经深深地烙下了帝王的印痕,现在有机会给他重整旗鼓,重登王位,重回万人敬仰的皇帝,何乐而不为呢?就这样,他在日本人的帮助下在长春建立了伪满洲国,号称“康德皇帝”,成为日本在华统治肆无忌惮的抓手。
也正是此,让他的政治生涯堕入深渊,满身污渍,成为臭名昭著的卖国贼,汉奸。
如果不是权力作祟,如果不是沉迷于权力的泥沼,如果还能保持最初的初心,远赴英国求学,那么末代皇帝的命运将被改写。
可惜,溥仪的这种心理,是所有当过帝王的人的正常心理,他们的身上背负着王朝复辟的沉重,帝王事业的延续,说白了,溥仪终归不是贤人哲人,而是奉命于危难之间的末代皇帝。
王朝的荼毒,帝王的虚幻在那里!他的因循守旧于所有帝王而言正常,但是外界时代在变革,轰轰烈烈的革命在进行,共军,国军,日军多方面力量在较量,混乱的时代谁都想称王称霸,混乱的时代,溥仪复辟王朝,当回皇帝正常。
那么错在谁?错在最初,错在命中注定,把一个本该快乐的无忧无虑的小孩子毁了。
新时代女性VS宫廷老太妃让人比较欣慰的是在影片中,我们还看到了新鲜力量的诞生——觉醒者文秀。
她和皇后婉容同时成为溥仪的妻子,婉容为正统,她为妃子。
他们两个同样围绕溥仪转,只不过随着时代变革,随着溥仪被日本人利用,淑妃文秀越来越不喜欢溥仪,越来越想独立,越来越想离开这个禁锢溥仪也禁锢她的樊笼。
终于在天津的公馆里,文秀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与溥仪离婚。
自负的溥仪不允许自己被离婚,“皇帝是不能离婚的”成为溥仪冠冕堂皇的借口,但是这并不能阻碍文秀的离开。
在一个大雨淋漓的清晨,文秀写好辞别信离开了公馆,离开了封建王朝,离开了旧社会,勇敢地跑进雨中。
追出的仆人试图递给她雨伞,她发现自己已不再需要“伞”——溥仪的庇护,抬起头,昂起胸,面对风雨交加,大步奔跑起来。
冲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和自由。
雨中的文秀,和易卜生笔下的《出走的娜拉》相似,告别家庭的束缚,不再做一个丈夫的玩偶,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人生。
她们身上有着旧时代女性所没有的果敢和坚定,勇气和魄力。
她们是新生事物的代表。
相比文秀的觉醒,婉容则没有这么幸运。
她虽然收获了溥仪的爱情,但溥仪一心痴迷在傀儡政权上,忽略了她时,对爱情渴望的她心里空虚的让鸦片来排解,与溥仪的司机有染,等等行为作践了自己。
生下孩子后,孩子被日本人弄死,婉容也跟着疯了,被日本人遣送走。
一个接受过西方教育的皇后,因为爱情和情欲,将自己推向了毁灭的深渊。
她作为溥仪之妻的悲哀可见一斑,正如她所说的为什么文秀可以离婚离开,而她不能?区别就在于觉醒与未觉醒之间。
她作为政治牺牲品,被摧残成形容枯槁的疯老太婆子,实在可怜、可悲、可叹。
影片里还有一位侧面描写的女人——川岛芳子,溥仪的表妹,作为战争的牺牲品,小时候的她便被送往日本训练成间谍,她原本也应该成为新生力量的,只可惜服务对象弄错了,成为了日本人的走狗。
和这些棱角分明的美女小鲜肉们进行PK的是溥仪背后的一大堆先王太妃。
他们个个年老色衰,但胭脂涂粉浓抹,虽然清晰可见他们的嘴脸,但守旧思想无外乎一个——守住正统的清宫礼仪,不能接受戴眼镜的皇帝,不准给皇帝自己选妻子......镜头对准她们时,苍白的脸上,给人窒息感。
这些宫廷老太妃,早就该随着王朝覆灭而消失。
但她们没有!可见,制度,思想一旦形成,消灭很难。
影片还采用进行时的审判,镜头一忽儿回忆,一会儿当下的审判,将剧情很好地连贯在一起。
作为皇帝的溥仪是不幸的,未有大业可图,却落得个汉奸下场;作为囚犯的溥仪是幸运的,在狱中遇到好心的所长,指点迷津,点化心灵。
1959年,由于溥仪表现出色,释放出狱,回到北京过起正常的老百姓生活。
1967年,去世。
163分钟的长篇巨制,把一个帝王的成长、发展、没落浓缩进去。
作为外国人拍的中国帝王故事,真的很不错。
较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溥仪的一生,塑造了作为末代皇帝的“一个人”的故事。
未观影之前,对溥仪只是星点了解,看过之后,也为这个人物的悲剧略感同情。
洋洋洒洒写了那么多垃圾文字,所说所想幼稚可笑。
可还是厚着脸皮敲下来,只是为自己光明正大地看电影找堂而皇之的理由,给自己一个交代。
2016年1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