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卢汉和他的思想遗产
马歇尔·麦克卢汉

马歇尔-麦克卢汉马歇尔﹒麦克卢汉McLuhan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英美文学教授。
麦克卢汉关心媒介超过关心文明和文明的命运。
他把传播当作一种总体意义上的文明现象。
这使得他专心致力于从媒介的文化特点来阐述现代传播媒介的心理学和生态学特征。
他的论点主要集中于传播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上。
从理论构成来看, 麦克卢汉的传播思想有刺激- 反应理论、经验- 功能主义学派和控制论的成分。
麦克卢汉的主要学术贡献有三点:第一, 他提出了传播中最本质的事情不是表述, 而是媒介自身。
他说: “正是媒介塑造和控制着人类交往和行为的尺度和形式”,“社会的形成在更大的程度上总是决定于人们相互交流所使用的传播媒介的性质而不是传播的内容”。
这就是说, 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就会引起人类社会生活的变化, 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化, 不管这种媒介传播什么内容。
他认为, 媒介传递的“讯息”没有什么价值, 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就是媒介本身的性质所产生的作用。
传播媒介的影响并不是出现于有意识的意见和观念的层次上, 而是在感觉比例和知觉类型的下意识层次上, 传播技术的任何进展都会引起人类事务的规模、步伐或类型上的变化。
第二, 他把技术决定论的思想运用到社会的文化分析上。
他认为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所有的媒介都是人的某种心理和肉体能力的延伸”,如印刷品是人们眼睛的延伸, 收音机是人们耳朵的延伸, 电视机是耳朵和眼睛的共同延伸。
他认为“一种文化就是一种感官爱好的秩序。
”任何一种新媒介的产生都会使人的感觉器官的平衡状态发生变动, 产生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影响。
他说,“任何一种感觉的延伸都改变着我们思想和行为的方式, 即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
当这种比例改变的时候, 人就随着改变了。
”他的技术自然主义强调媒介是人的生物性延伸, 而不是人的社会性伸延。
实际上, 任何一项技术工艺的产生背景和演变过程都不能脱离具体的社会环境, 技术只是社会设想和社会利益的携带者。
而麦克卢汉对媒介的思考离开了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
马歇尔·麦克卢汉语录(马歇尔·麦克卢汉)

马歇尔·麦克卢汉语录(马歇尔·麦克卢汉)马歇尔·麦克卢汉语录马歇尔·麦克卢汉,一位著名的加拿大传播理论家,他的观点和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传媒的影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研究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媒介生态学的奠基人。
下面,我们将通过马歇尔·麦克卢汉的一些经典语录,来探讨他对于传媒和社会的独特见解。
1. "媒介即是信息,而信息即是媒介。
”这句话是马歇尔·麦克卢汉对媒介和信息的关系做出的定义。
他认为,媒介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塑造和改变信息的力量。
媒介的形式和特点会直接影响信息的传播方式和接受者的理解。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媒介看作是信息的传递管道,而应该认识到媒介本身就是信息的一部分。
2. "媒介是人类的延伸。
”马歇尔·麦克卢汉认为,媒介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延伸。
媒介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人类的感知方式和社会结构。
例如,印刷术的出现使得知识的传播更加广泛和快速,电视的普及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
媒介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更是在不断地塑造和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社会形态。
3. "媒介是一种环境。
”马歇尔·麦克卢汉认为,媒介不仅仅是单一的工具或者技术,更是一种环境。
媒介的形式和特点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的运作。
例如,电视的普及使得人们更加倾向于接受图像和声音的信息,而忽视了文字和阅读的重要性。
媒介的环境会塑造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进而改变社会的结构和文化。
4. "媒介是一种热力学。
”马歇尔·麦克卢汉将媒介的影响比喻为热力学中的热量传导。
他认为,媒介的形式和特点会决定信息的传递速度和效果。
例如,电视的快速节奏和多样化的画面使得信息更容易被吸引和接受,而书籍的文字和逻辑结构则需要读者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不同媒介之间进行比较,而应该根据不同媒介的特点来理解和评价它们的影响。
马歇尔·麦克卢汉

马歇尔·麦克卢汉【人物简介】马歇尔?麦克卢汉,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文学学者,媒介环境学的开山祖师,被誉为信息社会、电子世界的“圣人”“先驱”和“先知”。
他是20世纪名副其实的传播学大师,是最富有原创性的传播学理论家。
我们现在常把“地球村”这个说法挂在嘴边,“始作俑者”就是麦克卢汉。
他关于“地球村”“重新部落化”“意识延伸”的论述,无人能出其右。
他对电子时代的预言一个个变成了现实。
麦氏是一个极富争议的人,为人不解,遭人嫉恨。
然而,即使是他的论敌也不得不对他的那些预言式的怪异思想留有余地:“万一他说的那些是对的呢?”历史证明了这一点,他的许多预言都一个又一个地实现了,并且成为了我们时代的常识。
【代表作品】《机器新娘》《古登堡群英》《理解媒介》《媒介即?息》【代表观点】1.媒介即讯息。
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核心,强调媒介传递的真正“讯息”是它本身对受众的刺激,而非它所传递的内容。
2.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指传播媒介对人感官中枢的影响,进而影响整个心灵与社会。
3.冷媒介与热媒介。
媒介有冷热之分,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无需更多感官和联想就能理解;冷媒介相反,信息含量少,但需多种感官联想配合理解。
4.地球村。
麦克卢汉最早提出“地球村”概念。
1980年麦克卢汉去世后,与其同事合著的《地球村》一书出现。
【经典掠影】凭借分解切割的、机械的技术,西方世界取得了三千年的爆炸性增长,现在它正在经历内爆。
在机械时代,我们完成了身体的空间延伸。
今天,经过一个世纪的电力技术发展以后,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又得到了延伸,以至于能拥抱全球。
就我们这颗行星而言,时间差异和空间差异已不复存在。
我们正在迅速逼近人类延伸的最后一个阶段――从技术上模拟意识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创造性的认识过程将会在群体中和在总体上得到延伸,并进入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正像我们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凭借各种媒介而得以延伸一样。
不局限于与大众传播相关的媒介比如广播,媒介是人体的任何延伸(轮子是腿脚的延伸,电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也可能是社会组织和互动的形式(语言、道路、货币)。
麦克卢汉的传播思想

麦克卢汉的传播思想陈卫星内容提要 麦克卢汉M cluhan的传播思想是从技术变化与文明发展的关系出发的,直接师承了哈洛德 英尼斯INN IS。
只不过,麦克卢汉关心媒介超过关心文明,从媒介的技术出发来阐释传播媒介的心理学和生态学特征,并提出了似是而非的冷热媒介区分。
对社会的文化发展持媒介技术决定论,麦克卢汉忽略了传播关系的支配作用,而信息传播的效果实际上离不开社会主体和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
在欧美传播学的理论发展史上,从方法论的意义上说,麦克卢汉的传播理论与控制论、经验-功能主义学派、结构主义和符号学方法论相比,算不上大流派,但他的理论却是最普及,被人解释最多,并成为西方六十年代的时髦思潮和一个有未来主义色彩的传播意识形态!版本,一本用技术药方包办社会问题的福音书。
麦克卢汉的理论渊源美国的传播学理论家多半出身于社会学、心理学或者技术科学专业,从而在为实业和政治服务的研究中发展了传播学的经验论证方法。
麦克卢汉生前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英美文学教授,这就使得他不以瞬间心理效果、信息在一个职业群体工作场合中的扩散或者是监视和控制的技术性能为研究对象。
就是说,不是把传播当作撞击、影响、控制和刺激问题、循环网络或人际关系等实用性的社会关系的表现。
本人专业与传播学无直接联系的麦克卢汉在研究方法上受到了另外的启蒙,从时间顺序上,有俄罗斯无政府主义地理学家克鲁鲍特金(Pierre Kropotkine)和英国人杰德斯(Patrick Geddes)。
从本世纪初到二十年代,这两人先后影响了社会学领域中的芝加哥学派。
后来,继承了这种思考方法的美国人芒福德(Lew is M umford)从城市规划和领土整治的角度重新考察了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在∀技术和文明# (Technics and Civilization,1934)一书中提出了一个看法,这就是传播技艺是人的延伸!和技术变化是文明史的核心这两个观点。
这是后来麦克卢汉的媒介是人体感官的延伸!的思想的直接起源。
智慧人生之麦克卢汉从现象学那里继承了什么

麦克卢汉从现象学那里继承了什么摘要:麦克卢汉所提出的一系列媒介理论都是延用了现象学的思维方式。
其中,“媒介即讯息”运用了现象学中“本质直观”的思维方法;“媒介即人的延伸”、“冷热媒介”使用了“主体间性”这个现象学中的新概念;“重新部落化”、“地球村”体现了现象学中“生活世界”这个重要思想。
因为麦克卢汉对于现象学这种思维方式的成功运用,使得其媒介理论体现了“媒介哲学”的思想立场和思维方法。
媒介哲学的兴起是以麦克卢汉为起点的。
关键词:麦克卢汉;现象学;媒介哲学麦克卢汉是人类历史上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传播学家。
他所提出的“媒介即讯息”、“媒介即人的延伸”、“冷热媒介”、“重新部落化”等一系列媒介理论为传播学乃至整个传媒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不过,目前国内外对于麦克卢汉的研究都还主要表现为一种随意性言说,缺乏严密而深入的学理探讨,尤其是对于他思维方法的认识更是充斥着各种误解,甚至将他指责为狭隘的“技术决定论”者。
笔者认为,麦克卢汉提出的一系列媒介理论都是沿用了现象学中的“本质直观”、“主体间性”、“生活世界”等思维方式。
麦克卢汉并不是一位“技术决定论”者,他的媒介理论为媒介哲学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媒介即讯息”:一种本质直观的思维方法“媒介即讯息”是麦克卢汉最著名的一个媒介思想。
在以往的媒介研究中,人们往往只重视媒介的内容,重视媒介内容所产生的传播效果,而忽视了媒介的形式本身。
因为他们认为媒介本身是中性的,不会对传播内容产生影响,同样的内容用不同的媒介进行传播所达到的效果是一样的。
而“媒介即讯息”却认为:“任何媒介即人的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有新的尺度产生的。
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
”①也就是说,在信息传播中最重要的不是传播的内容,而是传播这些内容的媒介形式本身。
媒介本身就能对人和世界施加影响,就能推动社会的变革,媒介的内容反而成了次要的因素。
麦克卢汉理论的意义和局限性

麦克卢汉理论的意义和局限性
麦克卢汉理论(麦卢汉学)是一种由美国社会学家克里斯托弗·麦克卢汉(Christopher Lasch)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建立的社会理论。
它的核心理论是,美国社会正在从其自身的传统价值观和利益中脱离,转而采用一种新的娱乐文化,这种新文化以消费为中心,以财富和物质财富为目标,而不是以家庭、社会关系和精神价值为目标。
麦克卢汉理论的意义在于,它提出了一种社会转型的观点,强调了新文化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它解释了美国社会如何摆脱传统价值观,以及新文化如何塑造社会的状态。
它还指出,消费文化的崛起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包括对健康、社会关系和家庭的不利影响。
麦克卢汉理论也提出了一种新的社会批判视角,指出了消费文化的政治和社会运动的实质。
它指出,消费文化并不是一种自发的社会进步,而是一种被动的社会变革,它的运动是由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因素共同推动的。
然而,麦克卢汉理论也存在局限性。
首先,它忽略了消费文化中的正面因素,只看到了它的负面影响。
其次,它忽略了消费文化中的社会正义、社会分层和社会压迫等方面的探讨,而是将其简单地视为一种物质文化。
最后,它忽略了社会变革中社会主义的可能性,认为消费文化是一种被动的社会变革,而不是一种有意识的社会变革。
总的来说,麦克卢汉理论是一种有意义的社会理论,它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指出了消费文化对美国社会的影响,开辟了一条新的社会批判路径。
然而,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应该继续努力完善和发展。
,麦克卢汉、因尼斯的核心观点和中译本著作

麦克卢汉、因尼斯的核心观点和中译本著作麦克卢汉和因尼斯的核心观点麦克卢汉(McLuhan)和因尼斯(Innis)是著名的传播学家和文化理论家,他们的核心观点对于文化、社会和技术的研究影响深远。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本身就是一种信息和意识形态的承载体。
他的著名论断“媒介即是信息”(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说明了不同媒体形式会使得信息内容产生深层次的改变,进而反过来对社会造成影响。
例如,电视新闻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会与报纸不同,这种媒介的差异在信息传达中具有极大的意义。
因尼斯则强调了技术在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他认为传播并不是单纯的信息传递,更多的是技术与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他看来,不同文化使用不同的技术方式,从而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和意义。
这些核心观点在当代的媒体研究和文化研究中仍有重要的地位。
我们需要从不同的社会、文化和技术角度来理解信息的传播和意义传递。
麦克卢汉、因尼斯的中译本著作麦克卢汉和因尼斯的经典著作已经被翻译成了多种语言,其中包括中文。
这些著作包括:•麦克卢汉《热浪:媒介之后的社会》(Understanding Media: The Extensions of Man)•因尼斯《时间与权力》(The Bias of Communication)•麦克卢汉《理解媒介:传递的人类》(The Medium Is the Massage: An Inventory of Effects)•因尼斯《变革中的社会与媒介》(Empire and Communications)这些著作已经成为了大量文化研究、传播学等学科研究的基础。
中文版著作的出版,为中文读者提供了更好的了解和学习这些著作的机会。
总之,麦克卢汉和因尼斯是当代文化、传播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思想家。
他们的观点和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和应对当代文化与技术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同时,中文版的翻译著作,为我们更好地学习和研究这些著作提供了方便。
麦克卢汉的传播思想简析

麦克卢汉的传播思想简析麦克卢汉提出过三个非常著名也非常受争议的论断:媒介延伸论,媒介讯息论以及媒介凉热论.麦克卢汉对媒介内涵的理解远远超出了我们平时对于媒介的定义.麦克卢汉认为,所有的媒介都是人的某种心理和肉体能力的延伸.在麦克卢汉的定义中,任何的一种技术,只要它是人类身体,思想,存在的任何延伸,它就是媒介.麦克卢汉认为媒介的这种延伸就是人"器官,感官或曰功能的强化和放大".在这种意义上,衣服是皮肤的延伸,车辆是人腿的延伸,电脑是人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因此它们都是媒介.然而无论在什么时候发生这种延伸,中枢神经系统似乎都要在受到影响的区域实行自我保护的麻痹机制,把它隔绝开来,使它麻醉,使它不知道正在发生的东西.因此,凭借这种综合症,人把新技术的心理和社会意识维持在无意识的水平,即使新媒介诱发的新环境无处不在,并且使我们的感知平衡发生变化,这个新环境也变的"看不见"了.麦克卢汉认为,我们总是无可避免的"踏入"到各种媒介传播的信息中,对于媒介这个大环境的存在,我们常常是深入其中而不自知.这就是媒介力量最可怕的地方.正如麦克卢汉提出的那个尖锐的问题:鱼儿知道它在水里么?我们真的知道我们浸淫在媒介中么?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潜移默化的改变我们的认知,可是我们并不知道这一点,而且还把此种被改变后的认知当作是我们自己本身所产生的认知.麦克卢汉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因为他所坚持的两个假设:一个是"我们成为我们自己视为的那样"(we become what we behold);一个是"我们塑造了我们的工具,任何这些工具又塑造了我们".正如我们修建了公路和隧道,这些发明创造使人腿的功能产生了极大的延伸,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是我们自己所发明的工具同时也在改变我们的认知,我们对距离的认识会随之发生极大的变化.麦克卢汉说:媒介即讯息.这是他最知名也最具争议的思想.麦克卢汉认为,不管我们平时对讯息和信息的理解如何,我们都忽视了媒介讯息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它们有力量改变社会进程和人类的关系和行为.在麦克卢汉认为,任何由媒介引起的在社会或者文化领域的变化,都是媒介的讯息.麦克卢汉认为:"媒介的传播内容是无关紧要的,重要效果来自于媒介自身的形式."各种媒介本身才是最重要的,新媒介的产生促进了改革.麦克卢汉一再坚持,研究媒介者应该关注媒介的形式,并了解媒介的新形式为人类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新尺度,对人类社会的结构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麦克卢汉认为,"社会受到更深刻影响的,是人们借以交流的媒介的性质,而不是交流的内容."那么媒介究竟是什么样的讯息呢?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形式改变了人类感官与感知的关系.每一个新媒介的产生都会使人的感官比例发生变化.如拼音文字产生以后,视觉就被放到了感官系统的最高级.而每一次感官比例的变化调整给人带来的不仅仅是生理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对心理的影响.麦克卢汉认为,拼音文字被发明以后,人对世界的抽象思维把握发生了改变,想象力,情感和感知生活就发生了相应的分离.我们上下或左右的扫描印刷品,我们就开始按照序列,线形的方式进行思考,沿着直线的形式寻找事物的因果关系.线形思维方式同时还培养了垂直的权力关系.由于将感官的参与和人类的感知相联系,麦克卢汉别出心裁的提出了媒介凉热论.按照麦克卢汉的定义,使某一感觉器官做"高度定义"扩张的传媒媒介,虽然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却只涉及到一种感官,虽然有高抽象性,却使人们的想象力和参与度非常低,这样的媒介就是热媒介.反之,"低度定义"涉及到的人类感官范围较广,但能提供的信息相对较少,对任何事物都缺乏详细的描述,需要人来补充,因而使人的参与度较高,这样的媒介就是冷媒介.麦克卢汉的媒介凉热论受到了许多的质疑与批评.学界认为麦克卢汉对媒介影响力的论述显然将问题简单化了.但是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就会发现实际上麦克卢汉在这里实际上是要提醒人们注意媒介中的民主参与问题,他真正谈论的是人在媒介中的主动参与问题."热媒介要求的参与程度低,冷媒介要求的参与程度高,要求接受者完成的信息多."麦克卢汉所定义的大众传播媒介并不是指受众的规模,而是人人同时参与的事实.麦克卢汉推崇冷的媒介,对人们习以为常的热媒介进行批评.他认为人们显然已经越来越醉心于用技术塑造越来越热的媒介,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自己民主参与的阵地.热媒介具有排斥性,冷媒介具有包容性。
马歇尔·麦克卢汉是谁?加拿大思想家马歇尔·麦克卢汉简介

马歇尔·麦克卢汉是谁?加拿大思想家马歇尔·麦克卢汉简介本文导读:麦克卢汉1911年出生于加拿大艾伯塔省埃德蒙顿市,他于1933年在加拿大曼尼托巴(Manitoba)大学拿到了文学学士学位;1934年在同一所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此后不久到剑桥大学留学,继续文学方面的研究;1942年获得剑桥博士学位,并在美国多所大学执教。
其间出过许多巨著,在社会上有莫大的影响。
于1980年12月31日去世。
麦克卢汉一生勤于学问,拿了5个学位,完成了几次重大的学术转向:工科——文学——哲学——文学批评——社会批评——大众文化研究——媒介研究,终于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媒介思想家之—。
麦克卢汉的著作如天书,文字诡谲俏皮书信则明白如话。
麦克卢汉在对传播的研究中进行了独特的探索。
他试图从艺术的角度来解释媒体本身,而不是用实证的方式来得出结论。
在这种艺术的探索中,麦克卢汉得出了那个后来震惊世人的结论:“媒介就是讯息”,“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作为一位文学学者,麦克卢汉以诗人的想象力来探索语言的极限,而不是接受那些现成的教条。
诗歌艺术为文化定位和感觉意识提供了新的视角。
麦克卢汉欣赏诗歌语言的艺术特征,在他的著作中多处可以看到诗歌的影响。
麦克卢汉认为在技术特别是传播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里,人们如果不想成为文盲的话,或者在“媒介本身直接影响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意识的情况下”不成为被动的受害者的话,就必须采取艺术家的态度。
“艺术家的头脑在大家都认可的文化中对现实扭曲的暴露总是最敏感和最机智。
”1964年麦克卢汉出版了他的《理解媒介》,在该书的第一章第一段里,他这样写道:“在我们这样的文化中,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于把所有的事物都分裂和切割,以此作为控制事物的手段,如果有人提醒我们说,在事物运转的实际过程中,媒介就是讯息,我们难免会感到吃惊。
”“严肃的艺术家是仅有的能够在遭遇新技术时不会受到伤害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是认识感觉变化方面的专家。
传播学怪杰:麦克卢汉

传播学怪杰:麦克卢汉传播学怪杰:麦克卢汉1人物简介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1911~1980),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文学学者,媒介环境学的开山祖师,被誉为信息社会、电子世界的“圣人”、“先驱”和“先知”。
他是20世纪著名的传播学大佬,其理论多具有原创性和预见性,是名副其实的传播学理论家。
2阅历背景麦克卢汉于1911年出生于加拿大艾伯塔省埃德蒙顿市的一个偏僻小镇,早年在曼托巴大学求学,后来到英国剑桥大学攻读英语文学博士学位,并在美国多所大学执教。
1951年,麦克卢汉第一本专著《机器新娘》出版,但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
后来,《谷登堡星汉璀灿》(1962)、《理解媒介》(1964)的出版令人叹为观止,在人文学科领域引起强烈震撼。
一夜成名的麦克卢汉到处演讲,听者如云。
记者描述说:他获得了人们“以偏执狂似的不可抗拒的信仰所赋予的、罗马祭师才享有的那种魅力”。
并不只是学术界和轻信盲从的大学生对麦克卢汉趋之若鹜,在麦氏如日中天时,不少大企业的领袖人物乐于聆听麦氏的宣谕,例如通用汽车、贝尔电话公司、房地产设计公司等企业的高层们都不惜重金聘请麦氏。
3主要理论1.媒介理论(1)媒介即信息(信息论)对于社会来说,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媒体所传播的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即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能从事与之相应的传播或其他活动。
在麦克卢汉看来,每一种新媒介产生都开创了社会生活和社会行为的新方式、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
该理论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使得媒介研究成为研究热点,不再被忽视。
但是,该理论也带有很大的极端性和片面性。
主要表现在:(1)在他的理论中,媒介技术是社会变革和发展惟一的决定性因素,这就忽略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的作用。
麦克卢汉

个人介绍今天要介绍的这位大师是麦克卢汉,一位著名的加拿大学者,他一生勤于学问,拿了5个学位,完成了几次重大的学术转向:工科——文学——哲学——文学批评——社会批评——大众文化研究——媒介研究,终于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媒介思想家之—,也是一个极富争议的学者。
主要著作有:1951年《机器新娘》1962年《古登堡群英》1964年《理解媒介》1969年《媒介即讯息》我习惯于用感性来理解一个人,用理性去理解他的思想,因此可以用“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来形容麦克卢汉。
一生中的前四十年,他默默无闻,用海水一样的沉默来沉淀知识,一生中的后四十年,他厚积薄发,以火焰般灼人的思想烧便了全球,让所有人惊叹于他天才的预言和行吟诗人的浪漫。
然而越是思想逆所有人行之,越是容易被卷入是非的漩涡中,欣赏他的人认为他是“继牛顿、爱因斯坦和巴甫洛夫之后的最重要的思想家”,讨厌他的人称他为“攻击理性的暴君”。
他的很多思想在当时都被看做是荒谬绝伦的,然而很多年后的今天,他的思想终于在数字时代复活了(可惜,我们无缘再聆听他的滔滔雄辩,他去世于1980年)。
这是理性的回归,也是历史的必然。
历史是公正的,在学术殿堂里给他留下了神圣的一席。
学界是清醒的,纠正了过去对他的误读。
那么到底是怎样的思想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呢?我们下面就要用今天的技术哲学思想去解读麦克卢汉。
主要思想一.媒介即信息——技术的社会建构意义传统技术观认为, 技术只是一种运载物质或信息的工具, 它并不能决定或改变它所运载的东西。
麦克卢汉认为, 这种技术观遮蔽了技术的本质特征, 忽视了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及对人的生活和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人们过分关注技术所带给我们的内容, 而忽略了技术本身, 对技术本身表现出了一种麻木。
麦克卢汉认为技术最重要的方面并不是根植于与文化内容有关的各种问题, 而是在于文化传播的技术。
他认为, 内容夺走了我们的注意力,损害了我们对媒介(技术) 本身的理解, 甚至损害我们对媒介(技术) 的感知。
传播学三大人物 主要理论、贡献介绍

麦克卢汉: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文学学者,媒介环境学的开山祖师。
被誉为信息社会、电子世界的“圣人”、“先驱”和“先知”。
是20世纪名副其实的传播学大师,是最富有原创性的传播学理论家。
经典理论:“讯息论”、“延伸论”、“冷热论”。
1.媒介即讯息: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核心,强调媒介传递的真正“讯息”是它本身对受众的刺激,而非它所传递的内容。
2.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指传播媒介对人感官中枢的影响,进而影响整个心灵与社会3.冷媒介与热媒介:媒介有冷热之分,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无需更多感官和联想就能理解;冷媒介相反,信息含量少,但需多种感官联想配合理解。
4.地球村:麦克卢汉最早提出“地球村”概念。
1980年麦克卢汉去世后,与其同事合著的《地球村》一书出现。
特点以诗人的想象力来探索语言的极限。
“艺术家的头脑在大家都认可的文化中对现实扭曲的暴露总是最敏感和最机智。
” ;他试图从艺术的角度来解释媒体本身,主要著作:《古登堡群英》《机器新娘》《理解媒介》,在人文学科领域引起强烈震撼。
《旧金山记事报》称为“最为炙手可热的学术财富”。
《纽约先驱论坛报》宣告该书的作者是“继牛顿、达尔文、弗洛依德、爱因斯坦和巴甫洛夫之后的最重要的思想家……”。
人物影响他使传媒业与现代文化变迁联系在一起,使传媒业成为当代学术取之不尽的思想资源,他提升了传媒业的理论含量。
他使人们开始意识到:传媒业不再只是谣言诽闻的发源地、强词夺理的场所、牟取暴利的超级工厂;而是当代社会最具有创造活力的文化形态,是改变我们生活的最直接的动力。
麦克卢汉上世纪90年代重新被传播和科技界认作“IT时代的先知”,麦克卢汉对当代社会传媒影响来自于他的高人一等的批判性和预见性。
从长远和客观的角度看,麦氏在传播研究上是个有贡献并且引人注目的人物。
他对现代传播媒介的分析深刻的改变了人们对20世纪生活的观念,特别是当代青年人的观念。
施拉姆威尔伯·L·施拉姆,(1907—1987),他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大学传播学研究机构,编辑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传播学教科书,是世界上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和教授。
麦克卢汉

第四章内爆的“地球村”----麦克卢汉的技术乌托邦主义传播思想一、媒介即讯息麦克卢汉对媒介和信息的定义:媒介:任何的一种技术,只要它是人类身体、思想、存在的任何延伸,它就是媒介。
所有的媒介都是人的某种心理和肉体能力的延伸。
媒介的这种延伸就是人“器官,感官或曰功能的强化和放大”。
然而,对于人类通过媒介不断扩张的能力,人自身却浑然不觉,人把新技术的心理和社会意识维持在无意识的水平,就像鱼对水的存在浑然不觉一样。
即使新媒介诱发的新环境无处不在,并且使我们的感知平衡发生变化,这个新环境也变的“看不见”了,这就是媒介力量最可怕的地方。
麦克卢汉认为,我们总是无可避免的"踏入"到各种媒介传播的信息中,对于媒介这个大环境的存在,我们常常是深入其中而不自知.这就是媒介力量最可怕的地方.正如麦克卢汉提出的那个尖锐的问题:鱼儿知道它在水里么?我们真的知道我们浸淫在媒介中么?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潜移默化的改变我们的认知,可是我们并不知道这一点,而且还把此种被改变后的认知当作是我们自己本身所产生的认知.麦克卢汉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因为他所坚持的两个假设:一个是"我们成为我们自己视为的那样"(we become what we behold);一个是"我们塑造了我们的工具,任何这些工具又塑造了我们".正如我们修建了公路和隧道,这些发明创造使人腿的功能产生了极大的延伸,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是我们自己所发明的工具同时也在改变我们的认知,我们对距离的认识会随之发生极大的变化.麦克卢汉说:媒介即讯息.这是他最知名也最具争议的思想.麦克卢汉认为,不管我们平时对讯息和信息的理解如何,我们都忽视了媒介讯息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它们有力量改变社会进程和人类的关系和行为.在麦克卢汉认为,任何由媒介引起的在社会或者文化领域的变化,都是媒介的讯息.麦克卢汉认为:"媒介的传播内容是无关紧要的,重要效果来自于媒介自身的形式."各种媒介本身才是最重要的,新媒介的产生促进了改革.麦克卢汉一再坚持,研究媒介者应该关注媒介的形式,并了解媒介的新形式为人类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新尺度,对人类社会的结构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麦克卢汉认为,"社会受到更深刻影响的,是人们借以交流的媒介的性质,而不是交流的内容."那么媒介究竟是什么样的讯息呢?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形式改变了人类感官与感知的关系.每一个新媒介的产生都会使人的感官比例发生变化.如拼音文字产生以后,视觉就被放到了感官系统的最高级.而每一次感官比例的变化调整给人带来的不仅仅是生理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对心理的影响.麦克卢汉认为,拼音文字被发明以后,人对世界的抽象思维把握发生了改变,想象力,情感和感知生活就发生了相应的分离.我们上下或左右的扫描印刷品,我们就开始按照序列,线形的方式进行思考,沿着直线的形式寻找事物的因果关系.线形思维方式同时还培养了垂直的权力关系.由于将感官的参与和人类的感知相联系,麦克卢汉别出心裁的提出了媒介凉热论.按照麦克卢汉的定义,使某一感觉器官做"高度定义"扩张的传媒媒介,虽然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却只涉及到一种感官,虽然有高抽象性,却使人们的想象力和参与度非常低,这样的媒介就是热媒介.反之,"低度定义"涉及到的人类感官范围较广,但能提供的信息相对较少,对任何事物都缺乏详细的描述,需要人来补充,因而使人的参与度较高,这样的媒介就是冷媒介.麦克卢汉的媒介凉热论受到了许多的质疑与批评.学界认为麦克卢汉对媒介影响力的论述显然将问题简单化了.但是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就会发现实际上麦克卢汉在这里实际上是要提醒人们注意媒介中的民主参与问题,他真正谈论的是人在媒介中的主动参与问题."热媒介要求的参与程度低,冷媒介要求的参与程度高,要求接受者完成的信息多."麦克卢汉所定义的大众传播媒介并不是指受众的规模,而是人人同时参与的事实.麦克卢汉推崇冷的媒介,对人们习以为常的热媒介进行批评.他认为人们显然已经越来越醉心于用技术塑造越来越热的媒介,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自己民主参与的阵地.热媒介具有排斥性,冷媒介具有包容性。
《大众传播学》期终考试复习重点及参考答案

《大众传播学》期终考试复习重点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符号的基本功能一是表述和理解功能;二是传达功能;三是思考功能。
2.传播学的五大奠基人拉斯韦尔、卢因、霍夫兰、拉扎斯菲尔德、施拉姆。
3.文化研究学派的主要理论第一,大众传播是资本主义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规定社会关系、行使政治统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意识形态功能,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第二,大众传播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二是文化产品的消费过程。
前者是媒介通过象征事物的选择和加工,将社会事物加以“符号化”和“赋予意义”的过程,后者是受众接触媒介讯息,进行符号解读,解释其意义的过程。
第三,讯息符号是与一定的价值体系或意义体系结合在一起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既有促进现存不平等关系的“支配性的”价值体系,又有推动人们接受不平等、安居较低社会地位的“从属性”价值体系,还有不满于阶级支配现状、号召社会变革的“激进的”价值体系。
大众传媒的符号化活动,在本质上来说是按照支配阶级的价值体系为事物“赋予意义”。
第四,尽管如此,受众的符号解读过程却不是完全被动的,由于符号的多义性和受众社会背景的多样性,受众可以对文本讯息做出多种多样的理解。
霍尔认为,受众对媒介讯息有三种解读形态:一是同向解读或“优先式解读”,即按照媒介赋予的意义来理解讯息;二是妥协式解读,即部分基于媒介提示的意义、部分基于自己的社会北京来理解讯息;三是反向解读或“对抗式解读”,即对媒介提示的讯息意义做出完全相反的理解。
霍尔认为,大众传媒的符号化和受众的符号解读过程,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和各种从属性文化之间支配、妥协和反抗的关系,体现了“意义空间中的阶级斗争”。
4.传播学源流美国源流的代表杜威、库利、帕克、米德。
5.传播流三部曲《人民的选择》、《个人影响》和《创新与普及》。
6.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第一,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1.环境监视功能2.社会联系与协调功能3.社会遗产传承功能第二,赖特的“四功能说”。
马歇尔·麦克卢汉电影思想研究

马歇尔·麦克卢汉电影思想研究马歇尔·麦克卢汉电影思想研究马歇尔·麦克卢汉( Marshall McLuhan)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他在传媒与通信理论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麦克卢汉思想的研究并不仅局限于书籍与文章,他的学术思想也能在电影中找到深刻的体现。
本文将探讨马歇尔·麦克卢汉对电影的思考,并分析他的理论如何适用于电影的创作与观赏。
首先,麦克卢汉在他的著作《激光人类》中提出了“媒介即信息”的观点,认为不同媒介本身就包含了特定的信息。
这种观点可以应用于电影,因为电影作为一种媒介,不仅仅是故事的呈现,更是一种视觉与听觉的艺术形式。
电影通过影像与声音、视角与剪辑等方式,传递着独特的信息。
麦克卢汉的思想使我们认识到了电影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增加了对电影艺术的赏析。
其次,麦克卢汉对媒介的影响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提出了“媒介即延伸”这一概念,认为媒介改变了我们的感知与思维方式。
这个概念同样适用于电影,因为电影作为一种媒介,能够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并塑造我们的思维方式。
电影的影像与声音能够唤起观众的情感,影响我们的意识与思考。
通过麦克卢汉的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影如何成为一种思想的媒介,并对我们的社会与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
麦克卢汉对媒介的研究也涉及到了媒介之间的相互关系。
他提出了“热与冷媒介”的理论,认为不同媒介的特点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电影,因为不同的电影风格与艺术形式会给观众带来截然不同的体验。
例如,动作片与悬疑片往往使用快速剪辑与紧张的音效,给人以紧张与刺激的感觉;而文艺片则常采用缓慢的镜头语言与柔和的音乐,将观众带入一种安静与思考的氛围。
麦克卢汉的理论使我们更加关注电影的艺术形式与技巧,并且更加重视观众在电影中的体验与反思。
此外,麦克卢汉还强调了媒介对社会结构与文化变革的影响。
他认为媒介是一种塑造社会与文化的力量,能够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
麦克卢汉其人与理论

麦克卢汉 麦克卢汉的简介麦克卢汉于1911年出生于加拿大艾伯塔省埃德蒙顿市的一个偏僻小镇,早年在曼托巴大学求学,后来到英国剑桥大学攻读英语文学博士学位,并在美国多所大学执教。
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 ,1911~1980)被誉为信息社会、电子世界的“圣人”、“先驱”和“先知”。
他是20世纪名副其实的传播学大师,是最富有原创性的传播学理论家我们现在常把“地球村”这个说法挂在嘴边,但出处未必知晓,“始作俑者”就是麦克卢汉。
他关于“地球村”、“重新部落化”、“意识延伸”的论述,无人能出其右。
他对电子时代和赛博空间的预言一个个变成了现实。
麦克卢汉的媒介观点 麦克卢汉的“三论”一. 媒介即讯息(the Media is the Message)二. “媒介是人的延伸”三. 地球村(Global Village )四. 冷媒介与热媒介(Cool Media /Hot Media)五. 媒介的时空关系 (the Space-Time of Media)六. 内爆(Implosion )媒介即讯息(the Media is the Message) 这是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M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1964年)一书中提出的影响广泛的媒介观。
他认为:“所谓媒介即是讯息只不过是说: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
” 麦克卢汉的思想常常被看作是“媒介决定论”或“技术决定论”。
“媒介即讯息”并非是字面上的含混意思,而是说我们过去认为是讯息(内容)的传播产生了“效果”——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行动,但实际上是媒介形式本身在产生“效果”或影响,媒介形式的变革导致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和行为发生变革,乃至导致社会结构发生变革。
每一种新的媒介都会改变我们过去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加速并扩大人们的功能”,即新的媒介导致我们在感知、思考与行为上引入了新的“尺度”、新的“速度”和新的“模式”。
麦克卢汉的思想贡献何在

出版物刊名: 学术界
页码: 240-240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6期
主题词: 麦克卢汉;思想贡献;大众传媒;20世纪;民众观念;学术影响;思想家;影响力
摘要:张亮撰文《麦克卢汉:与大众传媒调情的媒介诗人》指出,麦克卢汉是在普通民众观念中较有影响力的20世纪西方思想家。
但是,在他的思想贡献究竟何在以及它们具有怎样的学术影响和思想效应这些问题上,学术界一直难做定评。
麦克卢汉的支持者将之归结为学院派学者的无知、傲慢和偏见。
而问题的症结其实主要还是在于麦克卢汉自身。
到麦克卢汉思想的源头去

到麦克卢汉思想的源头去
庄向阳
【期刊名称】《中国图书评论》
【年(卷),期】2017(000)007
【摘要】传播学之所以能在20世纪得以发扬光大,成为这个世纪的“显学”之一,不能不归于一批传播学大师筚路蓝缕式的开创之功,梳理这个名单,必然无法略过马歇尔?麦克卢汉,媒介环境学派最重要的开创者和一代宗师.
【总页数】6页(P118-123)
【作者】庄向阳
【作者单位】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麦克卢汉技术思想研究——兼及与雅斯贝斯技术思想的比较
2.早期麦克卢汉思想与艺术家杜尚的偶合——从杜尚的《大玻璃》到麦克卢汉的《机器新娘:工业人的民俗》
3.表意文字与\"去部落化\"\r——论麦克卢汉的文字观
4.新批评:麦克卢汉媒介思想的文学根源
5.浅析马歇尔·麦克卢汉的思想"媒介即讯息"在电影中的运用——以伊朗电影《小鞋子》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麦克卢汉和他的思想遗产——读《理解媒介》有感《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是麦克卢汉的成名之作,对当时乃至现在的传播学界都有极大地影响。
这本著作我已经拜读过几遍,但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触,旷世之作之所以旷世正是因为其思想的超前性和独特性。
在这里我想记录下我的一些感想和对该著作的个人理解,或许有些浅薄,但也是诚挚之作。
该篇读书笔记我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对麦克卢汉个人的看法;二是对《理解媒介》这本书的理解;三是引发的一点个人思考。
一、麦克卢汉之我见(一)生平:麦克卢汉1911年出生在加拿大的埃德蒙顿市,父亲是卫理公会教徒保险推销员,母亲是一位浸礼会教徒女演员,善于朗诵,在北美巡回演出。
起初学的是工程学,随着他对英国文学的不断增长的热情,淹没了他早年想当工程师的愿望。
之后进入剑桥大学完成硕士学位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麦克卢汉与1936年在威斯康辛大学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
在20多年的教师和批评家的历程中,发表了许多文章。
在剑桥,他深受所谓“新批评”学派的方法论和道德倾向的影响。
新批评学派以及与之相关的大多数作家都在政治上和思想上表达了一种与现代工业文明的深刻对抗。
这些对他早年的媒介思想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麦克卢汉的学术生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文学批评家(机器新娘)——50年代的转化时期(接受了英尼斯的学说沉浸于文化人类学中)——60年代的成熟期(古登堡星河璀璨,理解媒介等)。
(二)主要著作:1、1951年的《机器新娘》主要是从文学角度对每日生活进行解释,它标志着麦克卢汉学术生涯的真正转折点,从此他开始卷入这个传播媒介研究的大漩涡中。
其中麦克卢汉第一次对现代传播媒介和大众文化作了全面分析,包含了麦克卢汉自身中的一种尖锐的矛盾:“一方面他具有一种清晰地愿望,想对现代传播(特别是广告)导致的“集体的恍惚”进行批判;另一方面他又趋向于从传播媒介形式的自身条件来将其作为美学整体进行思考。
”12、1962年的《古登堡星河璀璨》表现了作者对表音文字和印刷品造成的感觉和文化后果的深远沉思。
3、1964年的《理解媒介》是其成名之作,集中了他的主要思想成就,该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其理论思想的阐述,而第二部分就是从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媒介入手进行分析和解释的。
(三)我看麦克卢汉:1、透过三种人物看透麦克卢汉(1)文艺复兴中的堂吉诃德:这个人物的性格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他是神智不清的,疯狂而可笑的,但又正是他代表着高度的道德原则、无畏的精神、英雄的行为、对正义的坚信以及对爱情的忠贞等等。
麦克卢汉本身是永远前进的人,不管遇到什么危险都不后退,执着于自己的理想。
堂吉诃德追求自己的骑士梦,麦克卢汉追求自己的神话。
那么多的责骂和谩骂都抵挡不住前进的思想。
有幻想才有创新,有创新社会才会发展。
(2)希腊神话中的斯芬克斯: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的狮身人面带翼的一个怪兽,这里的怪不是说麦克卢汉本人,而是说他的这些奇谈怪论,因为怪(奇谈怪论)而出名但不是伟人(他死的时候的讣告不敬,人们只会问他怎么了,而不会感到伤心与悲哀,是一个名人,仅限于娱乐的意味)。
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讯息论被传播学界成为“斯芬克斯之谜”,历来后人都理解不透,他本身就是有些令人捉摸不透,提出一些奇谈怪论。
(3)现代版的郭德纲:娱乐界每个人都要炒作,而麦克卢汉也被星探盯上。
大肆宣传,这已经越出了学术界的正规范围。
同时郭德纲与BTV的翻脸,类比麦克卢汉与英尼斯的关系,麦的风靡不只是他的思想另类,也因为英尼斯对他的引导和他对英尼斯的攀爬,但是之后他抛弃了英尼斯的观点,这其中我们不能说谁对谁错,毕竟抛弃也是一种创新,但是英尼斯没有机会对他封杀或者什么的,麦克卢汉在取得他的名声的路途中,放弃了曾被他尊称为良师的英尼斯的著作中最关键的东西,即批评性的脉络。
在作为公众人物的麦克卢汉身上,已经找不到一点英尼斯从道德和政治出发对美国媒介帝国主义、加拿大人的抵制、广告的力量或西方文化中空间偏向正不断挤压时间偏向等问题的关注。
麦克卢汉在强调传播形式占有首要地位时,他随意地借助于英尼斯,但是麦克卢汉却又把英尼斯对新传播技术方向的悲观的警告变成了对“不可避免的”新技术的赞美。
另外,两者都是小人物但有大市场,麦氏从一名默默无闻的教师一跃成为传播界的名人,难免会有追逐名望的欲望,所以才会遭到诘难,同时被同行谩骂,名流并不赞同他,但是下流的人却是他的超级粉丝,郭德纲也是如此,从一个小小的相声演员一跃成为大名人,开始摆谱,这些都是小人物的悲哀,做不到大手笔。
但无论麦克卢汉还是郭德纲都有一批粉丝,虽然大家对他们的评价不高,但是仍然有市场,麦克卢汉源于他的桀骜他的另类与创新,郭德纲源于他的小快乐和创新性。
2、麦克卢汉为何受到诘难(1) 反常的研究方法:麦克卢汉的研究方法可以归结为:探索而不做结论、并置而不做分析,铺陈而不做归纳,发现而不做判断,定性而不做定量,形而上而不做实证。
与传统学术著书立说的组织模式迥然不同。
(2)对传统知识演化过程的挑战:“坎贝尔的知识演化过程分为生成(提出新思想)、选择(经受批评、检验和讨论)和传播(幸存者被印成书,进入课堂,受到引用)三个阶段,”2麦克卢汉只参与了第一个阶段,而传统学者希望他参与前两个阶段。
麦克卢汉用力探索,着重于知识的形成,后两个阶段留给了别人。
传统的学者寻找的终极结果是面包和美酒,而麦克卢汉之提供谷物和烤酒机。
(3)思想的超前性与社会发展阶段不符:麦克卢汉之所以是一个谜,是在当时不被理解,尤其是对于“地球村”的预言。
麦克卢汉热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在60年代,当电子媒介充斥人们的生活时,人们对此无法解释,而麦克卢汉给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思想,在当时引起一些轰动,但是人们大多是以听故事的态度去对待这些思想的,但是这种思想不被大家所理解。
直到90年代,CNN电视网和万维网的出现才使人们认识到麦克卢汉的正确性,现在人们对他的崇拜可能还会多余他生存的那个时代。
二、浅析《理解媒介》(一)写作结构、风格和实质1、结构:第一部分,他用了七章的内容,来提出了著名的三论:“媒介即讯息,媒介即人的延伸,冷热媒介”,这三论惊世骇俗,意图颠覆以前的所有传播理论,而建立一个新的理论王国。
这三论贯穿全书,是完成这样一个媒介全景勾画的主要用色;第二部份就是运用这三论来分析麦克卢汉自己能想到的一切文化、政治、社会现象,26种媒介进行分析,并将这些重大现象统统划拉到媒介的巨大影响之下。
2、风格:麦克卢汉在《媒介定律》的序言里做了这样的描绘:“《理解媒介》的风格是有意识挑选的风格,因为这种风格有棱角,具有非连续的性质,是一再修订之后才形成的风格。
设计这种风格是为了有意识的刺激读者……讥讽读者是训练读者的手段。
”(麦克卢汉,1988)3、实质:实质也就是对为什么会形成这种风格问题的一个回答,因为它适合现代世界,大家可以注意下,现代世界是一个电子媒介占主体的世界,是感觉平衡状态的一种回归;在口语时代,感觉也是整体的,到了工业时代,印刷术和文字使得人们形成了线性的思维方式,深受印刷文字影响的人们已经习惯性的使用这个思维,与现代世界是不符合的,所以麦克卢汉选择这种非线性的方式来刺激读者。
我们不能确定麦克卢汉的本意是要刺激读者还是因为自己的思想根本就无从用科学的方式来组织的一种狡辩,但是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理解媒介》的确采用了这种非线性的方式。
(二)理论解析1、媒介即讯息:过去人们往往认为媒介是信息的载体,把重点放在对媒介内容的研究上,传播学界也把传播内容和传播媒介分来来研究,但是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就是讯息,媒介本身就是一种内容,以往人们都被“内容”这块滋味鲜美的肉所吸引,而忽略了真正的盗贼。
这个观点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分析:一是从媒介技术的功能层面上来说,媒介的效力之所以这么强大,另一个原因就是媒介的内容是另一种媒介,这一点是容易理解的,任何媒介的内容必然包含着文字、音频、图像等等的符号或其他的可以传输的东西。
而这些东西又是一种媒介。
如“文字的的内容是言语,文字是印刷的内容,印刷又是电报的内容”等等。
而且往往是旧媒介会成为新媒介的内容,如电影的内容是小说,电视的内容是电影,网络的内容是电视,广播,电影,小说等所有媒介。
但是麦克卢汉强调电光源是唯一没有内容的媒介,不过在后面的叙述中,他又说电光照到的东西就是它的内容,所有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有些矛盾的。
二是从效果层面来说,媒介的影响力不在于内容是什么,媒介本身就会对人们的行为方式等方面产生影响,这里我们可以用印刷媒介举例,口语时代人们的交流时直接的,即时的,但是文字和印刷技术把复杂的现实社会变成一系列语言符号来表现,并迫使人们一行行的,按顺序的阅读和思考,而不能像现实那样立体的复合的认识和考察。
这就使人们养成线性思维的方式,序列性、分散性、不完整性都是这些媒介所产生的深层次的影响,在印刷时代里,文化是统一的,整齐划一的。
2、媒介是人体的延伸:麦克卢汉从生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媒介的产生和起源,人的身体处在一个感觉平衡的状态下,在受到外界的刺激或者压力时,就想要减轻这种负担和刺激,然后进行“自我截除”3,寻求感觉的平衡。
比如车轮就是脚的延伸,这个自我截除理论说明了,每一种媒介的产生都是为了追求感觉的平衡,同时是人的某种感觉或是器官的延伸。
这里分为三个层次的延伸:一是感觉的延伸,二是器官的延伸,三是中枢神经的延伸。
感觉的延伸是说视觉或者听觉的延伸,器官的延伸是说脚或者手臂等的延伸,同时他认为任何东西都可以称为媒介,而不仅仅指传统意义上的媒介。
麦氏的精髓之一就是从一个奇特的角度将人的延伸(即媒介)一分为二;电子媒介是中枢神经,其余一切媒介(尤其是机械媒介)是人体个别器官的延伸。
中枢神经系统把人整合成一个统一的机体,电子媒介亦然。
3、冷热媒介说:光透射就是指光线从媒介所发出的,光照射是光线是由外部光线的照射而使媒介反射过来的,从这个角度来区分,光透射的就是冷媒介,光照射的就是热媒介,比如电视和电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电视的光线是从屏幕上发出的,而电影是由后面的光线照射到屏幕再由屏幕反射到人的眼睛的。
麦克卢汉对于冷热媒介和光透射和照射的二分法过于混乱,非此即彼的说法更使得这些理论,不能被人们所接受并提倡。
麦克卢汉主张将媒介这样划分,是为说明正确运用它的重要,给人以启示。
各种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行为反应也各具特点,对媒介的研究应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但是这种分类的确有些牵强而且似是而非。
4、地球村:麦克卢汉认为,在口语文化时代,人的五官可以同时受到刺激,处于和谐状态,感官是平衡的。
而文字和印刷的兴起冲破了部落文化中的感官平衡,使视觉功能凌驾于其他感官功能之上,并使人们疏远视觉以外的其他感觉,而且人们养成了单独阅读和思考的习惯,造成个人主义的盛行,这个就是脱离部落化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