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语文《说“木叶”》PPT课文分析统编版1

合集下载

【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 《说“木叶” 》 课件 (68张PPT)

【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 《说“木叶” 》 课件 (68张PPT)
【答案】(1)赞成“病木前头万树春”的理由:“木”字所暗示的颜 色更接近黄色,有干燥之感,“病木”搭配更恰当。“树”字中包含着 饱满、绵密、苍翠的语言暗示性,“万树春”更能体现出欣欣向荣的春 意,符合诗歌想表达的意境。
(2)赞成“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理由:“木”和“树”都是仄声,在 平仄上来说,可以互换。但从声韵的协调上来说,“万木春”比“万树 春”更加和谐。正如杜甫《登高》中使用“落木”而非“落叶”或“落 树”,“木”字更适合营造一种宏大、开阔的意境,故“万木”的搭配 更恰切。
写作背景 新诗的创作曾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的辉煌,但当代诗坛却呈现出一 派萎靡不振的景象,林庚说“当代诗歌的路子不对……诗歌的语言是艺 术的语言、诗化的语言、精练的语言,它需要从日常的生活语言中不断 进行提炼,既不能脱离生活语言,又要超越生活语言”。他写的《说 “木叶”》,正是通过对古代诗歌中“木”字的艺术象征的阐释,说明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点的。
3.下列序号处应填入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①“木”就是“树”,“木叶”
也就是“树叶”②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说明的。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
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③其实“树”倒是常见的,
例如屈原在《橘颂》里就说④后皇嘉树,橘徕服兮⑤
①②③ ④

A , 。 。 :“ ”。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这棵形态美好、仪态万千的“树”的形 象中,何尝没有洁身自好的主人公的形象?正是明月下这一棵孤独的树 支撑起中国古代文人精神的支柱。
活动2 林庚先生在文中提出“木”含有微黄、干燥的艺术特征, 按照这个理论把“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换成“病木前头 万树春”似乎更恰当,你认为如何?请说出理由。

统编版《说“木叶”》优秀课件1

统编版《说“木叶”》优秀课件1

统编版《说“木叶”》优秀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统编版《说“木叶”》一课,该课内容属于教材的第四章“诗意的探索”,具体内容包括了诗中“木叶”的意象分析,通过“木叶”这一自然物象的描绘,体会诗人对生命、岁月流转的感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诗中“木叶”的意象,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具体物象感受诗人情感,提升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诗中“木叶”的意象,理解诗人的情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木叶”中感受到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秋天的树林,让学生观察树叶的变化,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

2. 诗词讲解(15分钟)介绍诗人和诗作背景,详细讲解诗中的“木叶”意象,分析其寓意。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诗中的“木叶”为例,讲解如何通过具体物象感受诗人情感。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另一首诗中的意象,进行课堂互动。

六、板书设计1. 《说“木叶”》2. 内容:诗人:某诗人意象:木叶情感:岁月流转、生命感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你喜欢的诗中的意象,并谈谈你的感受。

2. 答案示例:以李清照的《如梦令》为例,分析其中的“绿肥红瘦”意象,表达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读古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在于分析诗中“木叶”的意象,理解诗人的情感。

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9.《说“木叶”》(共30张ppt)

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9.《说“木叶”》(共30张ppt)

作者背景常识
林庚从1933年在清华大学给朱自清当助教开始,执教将近半个世纪,深受学生喜爱,请查找资料,讲 一个关于林庚从教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最后一课。林庚退休之前,中文系特意为他安排了一堂“告别课”。尽管从1933年在清 华大学给朱自清当助教开始,林庚已经执教半个世纪,但他的讲课题目还是几经更换才定下,讲课内容 也斟酌再三,教案足足准备了一个多月。这一课,讲的是“什么是诗”。讲课那天,他穿一身经过精心 设计的黄色衣服,配黄皮鞋,头发一丝不乱。照钱理群的说法,“美得一上台就震住了大家”。然后, 他款款讲来,滔滔不绝。但是,课后当钱理群送他回家,他一进门便倒下,大病一场。
“落叶”与“落木”相比,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木叶”与“落木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
词语 “树”与“木”
引用诗句
区别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高树 “树”有①________之意;“木”则②
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午阴嘉树清 ________,有③________的因素,有④
圆。”
________的意蕴。
“落叶”与“落木 ”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 冉,落叶何翩翩。”“静夜四无邻,荒 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

9《说“木叶”》课件(共28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9《说“木叶”》课件(共28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文化心理暗示
文化传统:历代 文学作品、典故 所构成的文化氛 围。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落木”给人空阔疏朗之感, 山高水远,尽显诗人孤独、客 居飘零之愁。
“落木”干燥淡黄,易让人想 到诗人一生萧萧不得志,苍老 多病之苦。
高树多悲风, 海水扬其波
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
比较:“木”和“树”的区别:
“木”—木头、木料 —树干(疏朗) —落叶—秋天 —离愁别绪 —悲
“树”—繁密叶子 —浓荫(绵密 ) —不是秋天 —不是离愁别
绪 —不悲
2、思考:为什么“木”就有了这种暗示呢?
“木叶”:是疏朗与绵密的交织;
“落木”:以“木”代“叶”洗净叶的绵密, 更有力地烘托了悲秋之意。
第三单元 9 说“木叶”
1 情境导入 2 学习目标 3 整体感知 4 研读课文 5 课文小结 6 布置作业
情境导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落 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横线处应填诗 句为“无边落木萧萧下”,“落红不是无情物”。那 么两句中的“落木”“落红”是何意思呢?( “落 木”即“落叶”, “落红”即“落花”)那么诗人 为何不用“落叶”与“落花”呢?
整体思路
1、(1-3)“木叶”为诗人所钟爱。
钟爱——木叶 =树叶 <木叶 —落木 (关键在一个“木”字)
2、(4-6)“木”的两个艺术特征。 两个艺术特征: 1、含有落叶的因素(暗示性); 2、有微黄和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 3、(7)总结:“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 几,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9《说“木叶”》课件(共24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

9《说“木叶”》课件(共24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

谢谢!
“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 其一, “木”比“树”更显得单纯,它 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其二, “木”不但容易让我们想起树干; →形象暗示
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它 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 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离人游子的愁绪、报国无门…… →文化暗示
意象 暗示性
一字之差 相隔千里
引出话题
③概念相同,形象有别。
木 的
④ “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本身含有落叶因素。 艺

⑤⑥ “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木”所暗示颜色性。 特
⑦ “木叶”“树叶 ”一字之差,相隔千里。 小结 征
方法总结:
题目、关键词、段首句和段尾句单 独成段的句子 找关联 转折连词 因果连词… 抓高频词
叁 品读,知意味 (一)阅读4、5、6三段,联系课文探讨“木”的艺
术特征。
提示: 从例子入手,理解诗意,领悟情感,找寻
作者观点。
叁 品读,知意味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讨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木 的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艺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术 特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征 落木千山天远大。
日暮风吹,叶落依枝。
① “木 ”与 “树 ”:概念一致,意味不 同。 “木”: 秋风叶落形成鲜 明的形象。 “树 ”:叶 多有饱满的感情 ② “树叶”与 “木叶 ” “树叶 ”:“树 ”“叶 ”有繁密湿润之 意。 “木叶 ”:“木 ”----舒朗 (稀疏透明,通透明亮) 干燥 “木叶 ”---暗示落叶的微黄 、干燥、传递舒朗的清秋气息 ③ “落叶”与 “落木 ” “落叶”:春夏之交,饱含水分繁密的叶子 “落木 ”:比 “木叶”还进一层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9《说“木叶”》(共33张ppt)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9《说“木叶”》(共33张ppt)

场合
春夏 之交
形象
树叶
繁茂
质 柔软 感 清凉
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离叶人下
外形 的联叹想
繁茂

枝叶 游子
的漂
颜色 泊意味
碧绿 空阔
褐绿 疏朗
场合
秋风 叶落
形象
木叶
质感干燥
外形
窸窣 飘零
颜色
微黄
为什么——原因 为我所“思”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艺术特征
1.本身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2.它所暗示的颜色性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曹植《美女篇》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无边落木 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落木千山天远 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登快阁》
“落叶”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 的叶子。
“落木”不仅触觉上有干燥之感,而 且连“叶”字所保留的清秋气息和一点绵
自主预学
“东方木叶”口感不佳,大家不喜欢 《说“木叶”》大家也不喜欢,因为难读。怎么办? 有个好办法,先读结尾: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圈出关键词,说说 其中所表达的意思。 2、本文提及了木叶和树叶两个相差无几的概念,它 们在艺术形象上到底有那些区别呢?
是什么——现象 为我所“识”
方法:
第三部 总结全文: 分 艺术形象要学会咬文嚼字
是什么——现象 为我所“识”
方法:
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勾划关键句,归纳总结。
•“木叶”为诗人钟爱 ❖“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于一个“木”

诗歌意蕴,涵泳品味
阅读课文,整理文中的 诗句,体会文中所引诗句的 意蕴,试着辨析“树叶”与 “木叶”、“落木”与“落 叶”的意味的不同。

统编版新教材《说“木叶”》优质课件1(共25张PPT)

统编版新教材《说“木叶”》优质课件1(共25张PPT)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
——吴均《答柳恽》
高树多悲风,海
水扬其波。
—曹植《野田黄雀行》
“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木”比“树”更显得单纯,仿佛本身
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
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
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
古人常借深秋季节写离人、游子的愁绪,所
以他们对“秋”有特殊的敏感。写秋莫过于写叶
子凋零的树木。尽管“木”与“树”含义差不
多,但人们由“木”和“树”这两个字所产生的
联想却很不相同。(其联想和结果图示如下)
(1)木→木头、木料、木板→树干→落叶→
秋天→离人、游子愁绪
(2)树→满树的叶子→浓阴→不是秋天
综上所述,古人为了借秋景写愁绪,在诗中
燕园,少了一位良师;
”林庚说“少年没有苦闷吗?春天没有悲伤吗?然而那到底是少年的,春天的。
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
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
天堂,多了一位诗人。
其间旦暮为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他对唐诗作出了“盛唐气象”、“少年精神”的经典概括,被学界广为接受。
1933年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
秋日送别春天的心 缅怀诗人林庚
燕园,少了一位良师; 天堂,多了一位诗人。
他对唐诗作出了“盛唐气象”、“少年精神”的经典概括,被学界广为接受。贺知章名诗《咏
柳》,是因为他的挖掘,才入选小学课本,最终家喻户晓。“当唐诗上升到它的高潮,一切就都表
现为开朗的、解放的,唐人的生活实是以少年人的心情作为它的骨干。”林庚说“少年没有苦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9.《说“木叶”》(共32张ppt)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9.《说“木叶”》(共32张ppt)

一、走近作者
林庚,字静希。我国现当代著名学者,诗人,
文史学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1933年 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他将创作新诗和研 究唐诗完美地统一起来。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的 最著名的论点是“盛唐气象”。林庚先生历任厦门大 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过《春野 与窗》《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 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等。
树/树叶
有生命力的,翠绿的,枝繁叶茂的
•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庭院里 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繁盛 的花朵。)
• 午阴嘉树清圆。(时值中午,阳光直 射,树下形成了清凉的圆形树阴。)
木/木叶:
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秋风吹拂,洞庭湖波浪涌起啊,落叶纷飞。
2、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洞庭湖的湖面开始有了波浪,于是树叶就开始渐渐脱落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夯实基础
1.字音字形
不落于言筌 quán
袅袅
niǎo
寒砧
zhēn
桅杆
wéi
门闩
shuān
照浦

冉冉 迢远 柳恽 庾信 灼灼 万应锭
rǎn tiáo yùn yǔ zhuó dìnɡ
涔阳 陆厥 橘徕 亭皋 窸窣
cén jué lái ɡāo xī sū
2、词语积累
袅袅—— 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 灼灼—— 明亮鲜艳的样子。 寒砧—— 秋后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凄凉
说明从屈原的《九歌》开始,木叶就成为诗人们钟爱的意象,引出话题。
2. “木叶”就是“树叶”,为何古代诗歌中少见“树叶” ?
诗歌语言追求凝练。
3.那么,诗词为了凝练,可否也用“叶”代替“木叶” “落木”呢?

9《说“木叶”》课件(共21张PPT) -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9《说“木叶”》课件(共21张PPT) -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 “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 分一致的。也正因为它们之间太多的一致,“树叶”也 就不会比一个单独的“叶”字多带来一些什么,在习用 于单词的古典诗歌中,因此也就从来很少见“树叶”这 个词汇了。
“木”具有哪两个艺术特征?
• 1、本身含有落叶的因素。
• 2、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 所暗示的颜色性。
作者通过说“木叶”,告诉人们诗歌语言是富于暗示性 的,提倡推敲用字用词,更好的把握诗歌的内涵和意境。
读诗,要读出躲在概念后面的语言的暗示 性,从概念领域进入到艺术形象领域,才能读 出诗歌丰富的内涵。
常见意象
• 月:寄托对家乡、亲人思念;怀古之情。 • 梧桐:悲秋,愁,凄苦之情。 • 折柳:喻送别。 • 杜鹃:悲苦,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乡愁乡思。 • 鸿雁:指书信。相思之情。
“木叶”为何如此生动?
• 有落叶的微黄和干燥 • 疏朗的清秋气息 • 仿佛能听见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
木与叶统一的妙处是什么?
• 是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
探究
填写下表,归纳比较“(落)木(叶)”与 “落叶”的不同意蕴。
意象 场合 外形 颜色 质感
意味
联想
落叶 春夏 枝叶 之交 繁茂
4.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 5.说明为什么会有这个特征。(有暗示性) 6.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 7.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结构梳理
一、(1-3)陈述现象、提出疑问: “木叶”为何被诗人钟爱。
• 松:象征孤直的品格。 • 梅:象征高洁的品格。 • 竹:象征君子的品德修养。 • 菊:表现隐逸、不随流俗、坚贞不屈的品格。 • 荷花:象征纯洁、清高。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说“木叶”》PPT教学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说“木叶”》PPT教学课件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 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山中》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 烟翠。 ——范仲淹《苏慕遮》
扑翠色秋山如靛,涌寒秋波水连天, 西风黄叶满秋川。 ——康海《红绿鞋·秋碧》
再 见
说“木叶”
❖ 教学流程
1
作者简介
2
掌握字词
3
理清思路
4
整体把握
5
问题探究
6
高考拓展
落叶
秋天
微黄 干燥
木叶 相去无几 树叶
总结
疏朗 空阔

?示
一字千里

绵密 饱满
1.试辨析“树叶”与“木叶”、“落木”与“ 落叶”不同的意味。
明确: “树叶”:“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
但不相排斥,而且十分一致,它们都带有密 密层层浓阴的联想。因此“树叶”可简化为 “叶”。
“木叶”:“木”具有一般“木头”“木 料”“木板”的影子,使人常想起树干,很 少会想到叶子。“叶”常被排斥在“木”的 形象之外。“木”与“叶”的形象之间是不 一致的。
他首先是一位诗人 ,是一位追求超越的诗 人,超越平庸以达到精 神的自由和美的极致。 他有博大的胸怀和兼容 的气度……他有童心, 毫不世故;他对宇宙和 人生有深邃的思考,所 以他总能把握住自己人 生的方向。
——袁行霈
凡是见过林庚先生的 人,都说他仙风道骨,从 里到外透出一股清气。他 的确是远离尘嚣。他的超 然似乎是因为无须介入世 俗的纷争……尽管本世纪 不乏兼备诗才和学力的通 人,但像林先生这样诗性 和理性交互渗透在创作和 学问之中,并形成鲜明特 色的大家却很罕见。
绿与青原是相近的颜色,所以青天又称碧落、碧空,碧 也就是绿。绿草可以称为青草,绿柳却不能称为青柳,但是 “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却又正是好诗。“春晚绿野秀 ”,这绿野却很少称之为青野。大概由于绿指的是具体的现 实的世界,而青则仿佛带有某种概括性的深远意义。绿原是 一种和谐的色调,在万紫千红的春天,绿乃是多样统一的典 范。而青则更为单纯,凝净,清醒,永久,松树因此就都称 为青松。所谓青山绿水,何尝不正是两种性格的说明呢?这 里或者会给我们带来一点生活中的启发吗?谁不愿意青山不 改、青春常在呢?但这只是一种理想,从现实到理想,从具 体性到概括性,本来是绿的却说成是青的。但愿人长久,千 里共青青。

统编版语文《说“木叶”》PPT【新教材】1

统编版语文《说“木叶”》PPT【新教材】1

填写下表,归纳比较“(落)木(叶)”与“树 (叶)”的不同意蕴。
意象 场合 外形
颜色
质感 意味
联想
秋脱

(落) 风 尽 木 叶叶 (叶) 落 子
枯 黄
干阔 燥疏

离人的叹息 游子的漂泊
树 春 枝 绿(叶) 饱 饱
(叶) 夏 叶
之繁
褐绿
含 水
满 绵
交 茂 (干) 分 密
密密层层 浓荫满地
04 第二部分(4—6段)是文章的重点,主要阐述“木”的两个艺术特征,
统编版语文《说“木叶”》PPT【新教材 】1
统编版语文《说“木叶”》PPT【新教材 】1 统编版语文《说“木叶”》PPT【新教材 】1
统编版语文《说“木叶”》PPT【新教材 】1
说“木叶”
01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中的主要概念,理清文章的 记叙思路 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有暗示性的 特质以及意象相对稳定的特点,提高对 中国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3.能够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分析诗歌中的 同类现象。
作者简介
林庚(1910-2006),字静希。诗人,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 史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博士生导师。原籍福建闽侯(今福州市),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 1928年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0年转入清华大学中文系,曾参与 创办《文学月刊》。1933年毕业后留校,同时担任《文学季刊》编委。 1934年起在北京大学等校兼课,讲授中国文学史。1933年秋出版了第 一本自由体诗集《夜》,1934年以后,他作为一名自由诗体的新诗人 尝试新的格律体,先后出版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 “七七”事变后到厦门大学任教。1947年返京任燕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1952年院系大调整,改任北京大学教授。著有《春野与窗》、《问路 集》、《空间的驰想》等六部诗集及《中国文学史》、《诗人屈原及 其作品研究》、《天问论笺》、《诗人李白》、《唐诗综论》、《新 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等十一部文集。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说木叶》标准课件33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说木叶》标准课件33张PPT





一致,繁茂
排斥,越来越少, 无
颜色
褐绿色
透着黄色
触觉
湿润
干燥
感受
空阔、疏朗、较单 纯
饱满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 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中国现代诗人林庚也告诉我们——诗 歌世界里没有两个含义完全一样的字 词。
说木叶
林庚
第 贰 课 时
学习目标:
1、深入研读文本,再次体会“木叶”意象的精妙。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预习任务:对于记事性文章,阅读时须提炼出纲要;
意象 颜色 感觉 ——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为什么读者看到古诗中的“此景”,就会知道古人的“此情”呢?
意味
贺知章名诗《咏柳》,是因为他的挖掘,才入选小学课本,最终家喻户晓。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树叶 褐绿色 密密层层浓阴 繁密充实 (2)、杜甫的“落木”以“木”代“叶”,洗净了“叶”字的绵密之意,意境更显空阔,生动地描绘了三峡萧索的秋色,有力地烘托了悲秋之感。
评 1、杜甫突破了“木叶”的传统,写出了“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名句,《说 木叶》以引用《九歌》诗句开头,结尾又提及“这却又是那九歌中湘夫人 的形象”。现在,再读“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回答这些诗歌 中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落木”与“木叶”的意味、意境有何不同?
(1)、《登高》里高台之上,肃冷秋风席卷而来,枯黄树叶簌簌而下, 向下远望,滚滚长江永不停歇。《九歌》里女神湘夫人婷婷袅袅,随轻 轻秋风自远处走来,不时几片落叶打着转儿落下。
2、 品读下列诗句,探究古代诗词中的“柳”经常出现在什么样的场景中,能引 起哪些联想,具有怎样的暗示性。 (1).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 (2).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罗隐《柳》) (3).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4).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晏几道《清平乐》) (5).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 故国,谁识、京华倦客?(周邦彦《兰陵王》)

统编版语文-说“木叶”优秀ppt推荐1

统编版语文-说“木叶”优秀ppt推荐1

语言建构与运用
1.字音识记 (1)袅.袅 niǎo (3)翩翩. piān (5)绵.密 mián (7)吟.唱 yín (9)皎皎. jiǎo (11)亭皋. gāo (13)寒砧. zhēn (15)门闩. shuān
作业时间:20 分钟
(2)萧萧. xiāo (4)冉冉. rǎn (6)缠.绵.chán mián (8)王褒. bāo (10)灼灼. zhuó (12)柳恽. yùn (14)万应锭. dìng

(2)疾恶如仇·深恶痛绝 都含“厌恶憎恨”之意。异:如仇,如同仇敌;痛绝,厌恶、 憎恨到了极点。后者语义较重。 ①这个疾恶如仇的姑娘,最见不得邪恶和阴谋。 ②冯玉祥对不遵守时间的人深恶痛绝 。
4.词语解释 (1)疏朗:_稀__疏__透__明__、__通__透__明__亮__的__意__思__。_________________ (2)绵密:(_言__行__、__思__虑__)_细__密__周__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缠绵:①__纠__缠__不__已__,__不__能__解__脱__(_多__指__病__或__感__情__)_。__②__婉__转__动人。 (4)相去无几:指__二__者__距__离__不__远__或__差 ___别__不__大__。__相__去__,__互__相__之__间___
盛唐气象:在宋元明清时代是一个文学批评的专门术语,指盛 唐时期诗歌的总体风貌特征。指出盛唐诗的特征是“既笔力雄壮, 又气象浑厚”以后明清诗论家常把雄壮、浑厚二者作为盛唐诗歌的 风貌特征,并称之为盛唐气象。
少年精神:“少年精神”这个术语是林庚先生在讲古代诗歌中 具有代表性的见解。少年精神是中国文学最好的精神,它唤醒了一 大批的文学青年。什么是少年精神?就是对社会的批判,对灵魂的 追寻,敢于说“不”,敢于否定父辈,敢于发出赤子之音,少年的 天真的声音足以感动无数人。《楚辞》是中国文学最宝贵的源头, 其间体现少年精神的作品俯拾皆是,唐代诗人李白《将进酒》的洒 脱、杜甫“一览众山小”的气度,表现出的年少轻狂,以及儒家的 规矩、道家的神游气魄,无不诠释着少年精神。

9 《说“木叶”》 课件(共3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9 《说“木叶”》 课件(共3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的最著名的论点 是“盛唐气象”和“少年精神”,其研究成果 汇集在《唐诗综论》里。出版过《春野与窗》 《北平情歌》等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人 李白》《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等。
诗与人
朦胧
——林庚 常听见有小孩的脚步声向我跑来 中止于一霎突然的寂寞里 春天如水的幽明 遂有一切之倒影 薄暮朦胧处 两排绿树下的路上 是有个不可知的希望在飞吗 是的,有一只黑色的蜻蜓 飞入冥冥的草中了
字义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 灼灼——明亮鲜艳的样子。 寒砧——秋后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凄凉萧瑟的景象。砧,捣 衣石。 亭皋——水边的平地。亭,平;皋,水旁地。 窸窣——象声词。此处指叶落的细小的声音。 冉冉——形容枝条柔弱下垂的样子。 不落言筌——不局限于言辞的表面意思。言筌:在言辞上留下的迹象。
规律 神奇
特征 隐秘
①② “木叶”突出地成为 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③关键在“木”这一字
④⑥“木”的两个艺术特征 ⑤语言形象具有暗示性
历代诗人
的名句: “木叶、 树叶、落
资料 量大
叶、落木”
理论 高深
⑦“木”与“树”在概念上 相去无几,到了艺术形象的 领域,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从大量资料中发
现了一种现象及 其中的规律,通 过寻找此规律产 生的原因、理论 依据及使用范围 的限定,证明规 律(结论)确实 存在。

落叶 繁密
饱含水分 春夏之交
密密层层
浓阴满地
落木 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
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梳理文本,划分层次。
用《九歌》中诗句引出“木叶”之话题 提出“木叶”之问题:诗人们多用“木叶”而少用“树叶” 分析问题:分析“木”的艺术特征 解决问题:“木叶”的特性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9《说“木叶”》(共25张ppt)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9《说“木叶”》(共25张ppt)
“木叶”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探索发现之旅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无名氏 “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萧纲《折杨柳》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陶渊明《拟古》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柳恽《捣衣诗》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沈佺期《古意》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诗人极少用“树叶”, 常用“木叶”甚至“落木”。
关键点
木叶
落木
在“木”字
探索发现之旅
“树叶”“木叶”相差在哪里? 诗人为何钟爱“木”?
(研读4、6段,圈点批注)
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
--吴均的《答柳恽》
空 阔
木叶 - 稀疏
高树多悲风, 海水扬其波。
--曹植的《野田黄雀行》
饱 满
树叶 - 茂密
探索发现之旅
“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 落叶的因素 形象: 空阔 单纯
探索发现之旅 “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落叶的微黄与干燥
形象: 疏朗 迢远而情深
探索发现之旅
说“木叶”有何意义?
【原文】 要说明“木”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
暗示性 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
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
三、意韵不同,“落英”状花瓣缤纷飘落之态,“落红”尽显
花的明艳之色,这都是“落花”一词所不能勾画的事物形象和不
能透露出的情味。
——意韵不同
诗词中的暗示性
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一个词往往能暗示出作者的思想追求 或者情感态度。
看下列各诗句暗示出,诗人怎样的思想追求或情感态度。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释题
• “说”属于议论文体,本文是文化随 笔(文艺短评);“木叶”是文章论 题,本文是就古诗中“木叶”意象进 行分析说理。
识词释义 1.词语认读
袅袅( niǎo) 灼灼(zhuó) 涔(cén )阳 窸窣( xī sū ) 橘徕( lái ) 柳恽(yùn ) 潜力(qián )
照浦p(ǔ ) 亭皋(gāo ) 万应锭(dìng) 迢( tiáo)远 冉冉(rǎn ) 桅(wéi)杆
人教版必修下册
3.9《说木叶》
预习任务
(๑)、整体感知: 1、概括每段大意: 2、梳理文章脉络: 二、合作探究: 1、请找出第二段中所涉及的诗句,分析作者想说明什么现象。 (๑)2、品味诗句“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比
较诗中“高木”与“高树”的不同意味。 (๒)3、品味探讨诗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和“柔条纷冉冉,落叶何
作者谈了一个怎样的 文学现象?
1、“木叶”是历代诗人笔下钟爱的对象。
2、诗歌中有用“树”,有用“叶”“树叶”“落 叶”却无人过问。 “木叶”一用再用,且有所发展 (落木)产生过许多精彩的诗句;
3、其中关键在于“木”字。
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
3、阅读4、5、6段,文中阐释了“木”在形象上有哪些特征?
“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 其一, “木”比“树”更显得单纯,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 个落叶的因素; 其二, “木”不但容易让我们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 “木”所暗示的颜色,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 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褒(bāo )奖 寒砧(zhēn ) 言筌(quán ) 庾( yǔ)信 陆厥(jué)
词语积累
• 熟能生巧:对工作、技能等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妙的办法。 • 相去无几:彼此没有多大差别。 • 不落于言筌: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筌,捕鱼
的竹器。 • 一字之差:原意是只差一个字,用来比喻相差的很少。 • 一字千金:秦相吕不韦叫门客著《吕氏春秋》,书写成后
• 是为了阐述诗歌语言暗 示性的特点。
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作者通过说“木叶”,告诉人们诗歌语言是富于暗 示性的,提倡推敲用字用词,更好的把握诗歌的内涵 和意境。
“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 后”,成为一种“潜在的力量”。我们不留心就不会 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 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 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 言说。”
出布告,称有能增减一字的,就赏给千金(见于《史记·吕 不韦列传》)。后来用“一字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价值极 高;也形容书法价值极高。
第1段,引出话题:“木叶”是历代诗人钟爱的形象。
第2段,古代诗歌中用“树叶”的十分少,“木叶” 一用 再用,且有所发展(落木)
第3段,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其关 键在于“木”字。 第4段,“木”的第一特征:单纯、含有落叶的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艺术 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总结全文)
发现问题 (1—3)
全文思 路
分析问题 总结全文 (4—6) (7)
“木叶” 为古代诗 人所钟爱
分析“木” 的两个艺 术特征
艺术领域: 一字之差 相隔千里
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 2、阅读1-3段,思考:
翩翩。” 中“木叶”与“落叶”的不同意味。 4、“木”有什么样的艺术特征,为何会有这两个艺术特征?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树叶”“木叶”“落叶”“落木”的不同意味,从而明确“木叶”的艺术特征,把握其在古典诗词中的意蕴; 理解体会古典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2.学会通过把握关键句,快速理清文章结构的方法。了解文艺理论性文章从文学现象入手,发现问题、 分析解决问题的写作思路。 3.提升鉴赏古典诗歌的审美能力,培养古典诗歌的审美情趣。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品味文中诗句意蕴,比较“木”与“树”的不同,从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思维发展与提升:课品味文中诗句,理解古代诗歌中“木叶” 意象的意蕴;比较 “(落)木(叶)”与“树 (叶)”的不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审美鉴赏与创造:初步培养学生感悟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的丰富意蕴,提高诗歌的阅读欣赏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学生把握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的感情色彩,提高诗歌的赏析能力,掌握从小处着 手的鉴赏诗歌的方法
第5段,“木”有第一特征的原因(有暗示性)
第6段,“木”第二特征:暗示微黄与干燥,有清 秋的气息
第7段,总结。艺术领域:一字之差 相隔千里
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 1、 文章结构思路如何?(概括归纳 )
1、(1-3)“木叶”为诗人所钟爱。
(发现问题)
2、(4-6)“木”被人喜欢的原因,分析木的两个艺术 特征。
因素
疏朗的清秋
微黄干燥
气息。
场合: 秋天叶落 情感: 离人的叹息、游子的漂泊、
总结:
树(叶)——繁茂的枝叶 密密层层 浓阴
饱满
无飘零之意
落叶——繁密 湿润 飘零之意
木叶——落叶的因素 木质的树干
微黄 干燥 空阔 疏朗
落木——无“绵密”之意 空阔
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
5、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 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
暗示性 “木”的这两个特征体现了诗歌语言中___的问题。
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 4、比较“木”和“树”各有什么特征?
高树多悲风,
海水扬其波。
(饱满)
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
(空阔)
树 木
满树的叶子 浓阴 水分很充足 浓绿
木头木料、木板 树干
落叶
秋天
微黄 干燥
木叶
的特征
本身含有落叶的 单纯、空阔、
诗中作者为何不用“落叶”,而用 “落木”呢?


风急天高猿啸哀,
填 空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林庚(1910—2006)
作者介绍
林庚字静希。我国现当代著名学者,诗 人,文史学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 文系。1933年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 《夜》。他将创作新诗和研究唐诗完美地统 一起来。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的最著名 的论点是“盛唐气象”。林庚先生历任厦门 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出 版过《春野与窗》《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 及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 史》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