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体育学院考研《运动生理学》经典讲义
上海市考研体育学复习资料运动生理与训练原理解析
上海市考研体育学复习资料运动生理与训练原理解析一、运动生理的基本概念与作用运动生理是研究人体在运动状态下的生理变化和适应情况的学科。
它主要包括运动过程中的能量代谢、神经调控、心血管功能、呼吸生理、肌肉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运动生理在体育学乃至医学领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 能量代谢与运动运动是通过消耗能量来完成的,能量主要来源于身体内的糖原和脂肪。
在运动的过程中,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再通过糖酵解和氧化过程供给肌肉运动所需能量。
脂肪则是长时间运动时的主要能源,它在氧化过程中释放出更多的能量。
2. 神经调控与运动运动过程中,神经系统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大脑通过运动皮层和运动神经元传递信号,使肌肉收缩产生运动。
运动还能促进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信息传递,增强神经系统的功能。
3. 心血管功能与运动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非常显著。
通过运动,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脏泵血能力增加,血管弹性增加,血流速度加快。
长期坚持适量运动能够降低血压、保护心脏健康。
4. 呼吸生理与运动运动时,呼吸系统也会相应地调整。
深呼吸能提供更多的氧气供给肌肉,加快新陈代谢,同时排出体内多余的二氧化碳。
5. 肌肉适应与运动肌肉是人体运动的动力来源,它在运动中会发生相应的适应性改变。
如运动训练能增加肌肉的横切面积,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
在长时间负重训练中,肌肉纤维还会发生肥大,增加力量输出。
二、运动生理在训练中的应用了解运动生理对体育训练具有指导意义,可以制定更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提高训练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运动生理原理在训练中的应用:1. 超量恢复原理运动后,身体需要一定的恢复时间来修复肌肉组织和补充能量。
在训练中要注意在适当的时间提供充足的休息,以保证身体能够充分恢复。
2. 适应性原理身体对于相同的训练刺激会逐渐产生适应,导致训练效果减弱。
为了继续提高训练效果,需要定期改变训练强度、方式、组合等,让身体不断适应新的刺激。
3. 个体差异原理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潜力都不相同,在制定训练计划时要考虑到个体差异。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考研考试真题(运动生理学)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考研考试真题(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理学》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1、肾糖阈2、视力(视敏度)3、绝对肌力4、食物的热价5、基础代谢6、中枢延搁7、超等长练习(超等长训练)8、肺总容量、9、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有效滤过压)10、机能节省化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肾上腺髓质除分泌肾上腺素外,尚分泌 ___________。
2、抽机棱的机能主要是古籍肌肉_______的变化。
3、人体血浆PH的正常值在_____________之间。
4、物质的主动转运是一种逆浓度差,需要载体和能量的转运过程,能来自是______的分解,而______的分解需要膜内的_______酶。
5、运动技能形成过程的第二阶段称为___________。
6、人体从以及每次搏动血量中所摄取的氧量称为___________。
7、运动中人体以何种方式供能,取决于_______与_______的相互关系。
8、慢肌纤维百分比高者,其有氧氧化能力也愈____。
9、呼吸商是指机体在同一时间内产生的________量与消耗的_______量的比传真值,10、功能余氧量等于_______与______之和。
三、判断题(每小1分,共15分)1、人体运动时,由于心脏舒张末期心容量明显增大,所以才导致运动时心输量的增加。
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是由于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K+、CI=通透性增加所致。
3、身体统纵轴转动,会反射性的引起眼球先向旋转方向同侧移动,隔一段时间,眼球向旋转方向相反的一侧回跳,4、胰高血糖素加速肝糖元分解,促进糖的异生,因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5、疲劳是组织、器官甚至整个机体工作能降低的现象。
6、血液中酸性物质增多时,PH下降。
7、随着水平的提高,安静时的摄罐头量将增大。
8、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可以使胃肠活动减弱。
9、呼吸是指呼吸阻力,失去肺通气时所作的功。
10、人体运动后,各种生理生化指标的恢复速度相同。
上海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内部资料(自编教材)
上海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内部资料(自编教材)绪论1.简述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
2.简述引起组织兴奋刺激必须具备的条件。
3.简述人体机能的调节。
4.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运动生理学?5.举例说明反馈控制对人体机能的调节。
第一章肌肉收缩1.简述肌纤维的收缩过程。
2.对不同性质的训练,肌纤维会产生“专门性”适应,这些适应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简述神经肌肉接点的兴奋传递过程,(或兴奋由神经传递给肚肉的过程。
)4.简述肌肉收缩的滑行学说理论。
5.肌肉收缩能量供应的基本理论。
6.简述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形成的原理。
第二章血液1.简述运动性贫血的产生原因。
2.何谓等渗、低渗、高渗溶液?3.简述IftI液中的缓冲物质在调节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第三章循环1.简述心肌的生理特性。
2.何谓心动周期?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活动的顺序是怎样的?3.增加心室的询负荷对心输出量有何影响?4.增加心室的后负荷对心输出量有何影响?5.心肌细胞一次兴奋以后,兴奋性将发生什么变化?6.简述正常心脏兴奋传导的途径及特点。
7.影响动脉血压的主要因素冇哪些?8.影响静脉回流的主要因素冇哪些?9.何谓微循环?它冇哪儿条通路?10.简述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
11.心脏受什么神经支配?有何生理作用?12.血管受什么神经支配?这些神经对血管有何作用?13.简述安静时动脉血压测定的方法。
14.简述一次运动循环系统的机能变化及调节机制。
15.简述K期的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第四章1.何谓呼吸?呼吸的全过程及生理意义是什么?2.何谓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它有何生理意义?3.简述胸内负乐的形成及生理意义。
4.为什么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效率高?5.何谓氧离曲线?试分析氧离曲线的特点及生理意义?6.运动中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有哪些?呼吸7.简述CO:对呼吸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8.运动时改善呼吸方法的原则有哪些?9.需氧量和摄氧量在运动强度的确定中有何意义?第五章消化和吸收1•消化道平滑肌有哪些生理特性?2.何谓胃肠激素?其主要生理作用为何(请各举一例)。
体育研究生考试《运动生理学》必背
体育研究生考试《运动生理学》必背研究必备欢迎下载体育研究生考试《运动生理学》必背一、名词解释1、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2、新陈代谢:机体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的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
3、运动单位:一个α—运动神经元及受其支配的肌肉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称为运动单位4、疲劳: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
5、兴奋:是指活组织在刺激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可传播的,同时有电活动变化的生理过程。
6、膜电位(跨膜电位):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称膜电位,膜电位包括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7、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刺激能产生可传播的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8、体液:是体内所有液体的总称,包括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60~70%。
9、人体内环境:人体的细胞是浸泡在细胞外液之中的,细胞外液就是细胞生活的环境,为了区别人体生存的外界环境,所以把细胞外液叫做人体的内环境。
10、红细胞的比容:人体内血细胞与血浆的容积比例称为比容,由于血细胞中红细胞占绝大多数故称红细胞比容。
11、渗透压: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浓度低的溶液向浓度高的溶液一方扩散,这种扩散的压力称渗透压,即渗透吸水力。
12、碱贮备:血浆中重要的缓冲物质是碳酸氢钠,它能缓冲酸性物质,所以用碳酸氢钠来表示体内缓冲酸的碱性物质贮备量叫碱贮备。
13、运动性贫血:由于激烈的运动训练,引起体内血液中红细胞数值和血红蛋白含量临时性明显下降,出现贫血现象,称为运动性贫血。
14、自动节律性:心肌具有自动地,按一定节律产生兴奋的能力。
15、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16、心输出量:心室在每分钟内泵出的血量称为心输出量,主要指左心室每分输出量。
17、心力储备:是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
18、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血压一般指体循环中肱动脉血压而言。
体育考研运动生理学第八章 免疫 第二节 运动与免疫
mmol/L
两组血脂水平的比较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TC
安静组 运动组
TG
LDL-C
HDL-C
结果显示,10周有氧运动可显著下调apoE基因缺陷小鼠血清TC、 TG和LDL-C动对主动脉壁炎性因子及 巨噬细胞浸润的影响
二、维生素调理
维生素又名维他命(Vitamin),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须的一 类有机物质,也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质。维生素在体内 的含量很少,但作用很大。各种维生素的化学结构以及性质虽然 不同,但它们却有着以下共同点:①维生素均以维生素原的形式 存在于食物中;②维生素不是构成机体组织和细胞的组成成分, 它也不会产生能量,它的作用主要是参与机体代谢的调节;③大 多数的维生素,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不能满足机体的需 要,必须经常通过食物中获得;④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 日需要量常以毫克或微克计算,但一旦缺乏就会引发相应的维生 素缺乏症,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1. 维生素A的免疫调理作用
维生素A有两种。一种是维生素A醇,是最初的 维生素A形态(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另一种 是胡萝卜素,在体内转变为维生素A的预成物质, 是维持体表皮肤和脏器粘膜健康的重要物质,也 是人体免疫力的重要影响因素,β-胡萝卜素不但 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发挥维生素A的作用,还具 有维生素A所不具备的抗氧化作用。
▪ 大强度运动后,淋巴细胞浓度下降,增殖分化能力及活性降 低,免疫球蛋白含量及功能也受到影响,出现免疫低下期, 表 现为对疾病的易感率升高。
▪ 故一般形象地将这段免疫低下期称为“开窗”期,意为“免 疫系统被打开了窗户,病原体可较自由地进入”。故此段期 间运动员易感率明显上升。
体育考研-运动生理学习题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习题绪论一、名词解释反应兴奋性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反射神经-体液调节基本生理特征二、判断题()1.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2. 运动训练导致人体形态、结构和机能诸方面的变化,是人体对运动训练的一种适应性变化。
()3. 生理学实验包括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其中人体实验又可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
()4. 人体机能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而体液调节的关键物质是激素,又称为第二信使。
()5.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生理学实验又可分为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
()6. 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反射,巴甫洛夫将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类,其中条件反射又可分为阴性条件反射和阳性条件反射。
()7. 从控制论的角度,在人体机能调节中,大部分为“正反馈”调节,这种调节形式对于维持机体的“内环境”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8.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主要联系在于非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形成的基础,因此条件反射属于高级神经活动。
()9. 只要有足够的刺激强度,组织就可以产生兴奋。
()10. 组织或细胞对刺激的反应主要取决于刺激的质和量,与细胞或组织的结构和当时的机能状态无关。
()11. 活组织在刺激的作用下产生可扩布的电变化的活动过程,称为兴奋性,是一种基本生理特征。
()12. 兴奋指在刺激的作用下能够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是细胞的一种特性。
()13. 兴奋性是一切活细胞、组织或机体的基本特性,只不过有的兴奋性高,而有些兴奋性低。
()14. 可兴奋组织包括神经、肌肉和腺体,所以其余组织不具备兴奋性,而只具备应激性。
()15. 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其中物质代谢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16. 适应性是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有利于机体避免环境伤害,因此,适应的结果一定对机体有利。
()17. 长期的运动训练可引起人体机能的良好变化,这种适应与运动项目无关。
运动生理学(完整版)
体育学考研专业课运动生理学知识点汇总2009年第二版2014.10绪论1.运动生理学是从人体运动的角度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2.在一定范围内,经过体内复杂的调节机制,维持不断变化的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动态平衡的状态称为稳态。
(2003)3.调节是指机体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实现体内活动的适应性调整,使机体内部以及机体与环境之间达到动态平衡的生理过程。
4.神经、腺体、肌肉等可兴奋组织受到刺激后产生生物电发应的过程,以及由相对静止转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由弱变强的表现均称为兴奋。
5.引起组织兴奋地条件:a 一定的强度b 一定的持续时间c 一定的强度-时间变化率。
6.机体或其组成部分的细胞、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7.在不同的环境或运动条件刺激下,组织或机体的内部代谢和外部表现所发生的暂时性、应答性功能变化,称为反应。
8.长期系统的运动训练可使机体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发生适应性改变,成为适应。
9.在机体内进行各种生理功能的调节时被调节的器官向调节系统发送变化的信息,而调节系统又可以通过回路对调节器官的功能状态施加影响,改变其调节的强度,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反馈。
(2005)反馈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类。
正反馈促使某种生理过程逐渐加强。
10在调控系统中,干扰信息可以直接通过受控装置作用于控制部分,引起输出效应发生变化预测干扰、防止干扰,具有前瞻性的调节特点,称为前馈。
第一章运动的能量代谢1.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特征。
2.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储备、释放、转移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
3.ATP(三磷三腺苷)是骨骼肌直接能量来源(ATP边合成边分解)。
4.骨骼肌收缩的基本前提是Ca2+存在下骨骼肌粗肌丝的肌球蛋白与细肌丝中的肌动蛋白结合形成复合体肌纤凝蛋白。
5.机体在能量转换过程中维持其A TP恒定含量的现象称为ATP稳态。
6.人体通过摄入体内食物提供人体化学能的物质包括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上体自编教材《运动生理学》模拟精品文档148页
上海体育学院自编教材系列《运动生理学》习题集运动生理学教研室编写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教研室2007年1月编者的话运动生理学是体育学院本科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即使使学生掌握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理论。
但目前尚没有配合我院教学的生理学习题集,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因此编写了“运动生理学习题集”。
考虑到与本习题集的通用性,因此,编写的内容基本涵盖了运动生理学的教学内容,包括十七个章节。
本书主要面向体育学院本科学生,也可作为研究生的学习参考书。
考虑到本书是学习辅导教材,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因此在本书中并未附参考答案。
因时间仓促,加之水平有限,疏漏之处再所难免,恳请使用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进行修改。
参加教材编写的同志有:陈文鹤陆耀飞郭黎目录绪论1-3第一章肌肉收缩4-9第二章血液10-13第三章循环14-17第四章呼吸18-21第五章消化和吸收22-24第六章体温25-27第七章肾脏的排泄功能28-31第八章感官32-34第九章神经系统35-38第十章内分泌39-41第十一章高级神经活动42-44第十二章运动技能的形成45-46第十三章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47-50第十四章运动中身体机能状态的变化规律51-54第十五章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55-57第十六章儿童少年、女子的解剖生理特点和体育教学训练58-60第十七章主要运动项目的生理特点61-62绪论一、名词解释反应兴奋性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反射神经-体液调节基本生理特征二、判断题()1.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2. 运动训练导致人体形态、结构和机能诸方面的变化,是人体对运动训练的一种适应性变化。
()3. 生理学实验包括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其中人体实验又可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
()4. 人体机能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而体液调节的关键物质是激素,又称为第二信使。
运动生理学讲义
运动生理学讲义第一讲:绪论一、生命的基本特征1、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新陈代谢包括两个方面: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同化作用就是生物体不断地从体外环境中摄取有用的物质,使其合成、转化为机体自身物质的过程。
异化作用正好与其相反,生物体不断地将自身物质进行分解,并把所分解的产物排出体外,同时释放出能量供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
在这两个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代谢也伴随着能量的代谢,这两种代谢活动是同时进行的。
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特征。
2、兴奋性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称为兴奋性。
而把能引起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的各种环境变化称为刺激。
神经、肌肉和腺体等组织受刺激后,能迅速地产生可传布的动作电位,即发生兴奋,这些组织被称为可兴奋组织。
在生理学中将这些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物电反应过程及表现称为兴奋。
可兴奋组织有两种生理状态:兴奋、抑制。
3、应激性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和特性称为应激性。
应激性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既可是生物电活动,也可以是细胞的代谢变化。
而兴奋性则指生物电活动的过程。
因此兴奋性的组织一定具有应激性,而具有应激性的组织不一定具有兴奋性。
4、适应性生物体长期生存在某一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在客观环境的影响下可以逐渐形成一种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合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
生物体所具有的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称为适应性。
5、生殖生物体的生命是有限的,必须通过生殖过程进行自我复制和繁殖,使生命过程得到延续。
二、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1、什么是稳态?细胞要生存就必须有一个稳定的内环境,然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是绝对静止不变的,而是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即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称为稳态。
2、人体三大生理机能调节机制(1)神经调节指在神经活动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机能调节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运动生理学考研复习资料讲解
运动生理学考研复习资料讲解 LT28..激素:指由机体某些腺体或组织细胞分泌的一种生物活性物质。
29.前庭机能稳定性:刺激前庭感受器而引起机体各种前庭反应的程度。
30.每搏输出量:是左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是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与心室收缩末期容积之差;其只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一定比例。
31.心力储备:是指心输出量可随机体代谢率的增长而增加的能力;其不仅反应心泵功能对代谢的适应能力,也反映心脏的训练水平。
二.简答题(一影响心输出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答1、心率和每搏输出量2、心肌收缩力 3.静脉回流量(二长期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哪些影响?答1窦性心动徐缓2运动性心脏增大 3安静时每搏输出量增加4心血管调节机能改善(三运动减肥的功效?答1.运动可以增加能量消耗2.运动可以促进脂肪的分解,减少其合成3.运动减少体脂,改善身体组成(四运动处方的分类及要素?答分类:1.健身运动处方,2、经济运动处方,3、康复运动处方要素:1.运动形式2.运动强度3.运动频率4.持续时间(五运动性免疫抑制的机制?答 1.能量衰竭学说 2.代谢产物堵塞学说 3.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4.中枢保护性抑制学说5.自由基学说(六免疫的功能?答1免疫防御2免疫的稳定或免疫自身稳定3免疫监视(七高原环境的特点?答1低气压、低氧、低温、日夜温差大、高强度日照辐射、风沙大2最大的特点是低大气压形成的低氧环境(八热环境中运动与热危害?答1热痉挛2热衰竭3中暑4脱水(九机体深部散热的方式?答:1传导散热2对流散热3辐射散热4蒸发散热;皮肤是运动时主要的散热器官(十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答:1.运动系统不完善2.神经系统的特点:1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工作能力低,易疲劳,但疲劳消除快2神经活动中的第二信号系统不完善3儿童神经过程灵活性高,兴奋和抑制过程易扩散(十一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答:1、体育活动要多样化,避免单调2、不宜做过分精密,难度较大的动作3、要注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法,又要注意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4、儿童在青春期由于内分泌的影响,稳定性下降,应区别对待(十二最大吸氧量的应用?答1、评价耐力运动运动成绩 2、确定运动强度3、作为运动员选材的依据4、评定训练效果(十三影响最大吸氧量的因素?答1中央机制2外周机制3遗传4年龄和性别5训练6停训(十四过量氧耗的主要原因?答1体温升高2儿茶酚胺的影响3磷酸肌酸的再合成4钙离子的作用5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十五影响肌肉力量的因素?答1、肌肉生理横断面积2、肌纤维类型和运动单位3、肌肉初长度4、肌肉收缩时动员的肌纤维数量5、年龄和性别6、力量训练7、激素8、关节运动的角度9、钾钠代谢10、缺氧11、神经源性因素三.简述题(一简述血液的生理作用?1.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组织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不断地排入周围的组织液中。
上海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资料笔记
上海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资料笔记绪言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的基本特征: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的科学。
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又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科学。
具有生命的生物体具有的一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
还有如生殖、遗传和变异等功能。
三、生命的基本特征:一)新陈代谢:生活在适宜环境中的生物总是在不断地重新建造自身的特殊结构,同时有在不断地破坏自身已衰老的结构,这个过程就叫做新陈代谢,包括同化异化作用,有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
二)兴奋性:受刺激后产生生物电反映的过程及其表现为兴奋,受刺激后产生兴奋的能力称兴奋性。
受刺激后能较为迅速产生兴奋的组织—神经、肌肉、腺体统称为可兴奋性组织三)适应性:在反复出现的环境变化中。
机体的适当的反映克服因这种环境变化造成的危害,保持自身生存的能力或特性,称为适应性四)生物体除上述基本特征外,还具有生殖、遗传与转变等一些基本特征。
第一章骨骼肌收缩第一节肌纤维的结构肌纤维通其他细胞一样,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核。
肌浆中除含有丰富的线粒体,糖原和脂滴外,还充满平行排列的肌原纤维和复杂的肌管系统,这是骨骼肌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特点。
一肌原纤维和肌节每个肌细胞都含有上千条沿细胞长轴走行的肌原纤维,每条肌原纤维沿长轴呈现规律的明暗交替,分别称为明节和暗节。
明带和暗带在横向上都位于相同的水平,因而整个肌细胞也呈现明暗交替的横纹。
骨骼肌也叫横纹肌。
暗带的中央有一段相对较亮的区域,称为 H 带。
H 带的中央,即暗带中央,有一条横向的线,称为 M 线,明带中央也有一条线,称为 Z 线。
或者 z 盘。
粗肌丝:肌球蛋白由两条重链,四条轻链构成,细肌丝:机动蛋白由原肌球蛋白(肽链),肌钙蛋白(附着)二、肌管系统:横纹肌细胞有两套独立的肌管系统一)走行方向与肌纤维垂直的管道,称为横管,肌膜在明、暗带交界处向内凹陷形成的。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重点资料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重点资料动作电位的变化过程:1静息相(处于极化状态,即静息电位状态)2去极相(首先c 膜的静息电位由-90mv减小到0,叫去极化。
c膜由0mv转变为外负内正的过程叫反极相)3复极相(动作电位的上升支很快从顶点快速下降,膜内电位由正变负,直到接近静息电位的水平,形成曲线的下降芝,叫复极化时相。
动作电位的上升支和下降支持续时间都很短,历时不超过2毫秒,所记录下的图形很尖锐,叫锋电位。
锋电位之后还有一个缓慢的电位波动,这种时间较长波动较小的电位变化叫后电位肌纤维的兴奋―收缩耦联:通常把以肌c膜的电位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终结过程成为;=激动―膨胀耦联的三步骤:1激动通过斜小管系统传导至肌c内。
2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达。
3肌质网对ca再废旧。
骨骼肌的生理特性及兴奋条件:生理特性有兴奋性,收缩性。
条件:1刺激强度(引起肌肉兴奋的最小刺激为阙刺激)2刺激的作用时间(足够时间)3刺激强度变化率(刺激电流由无到有或由大到小的变化率)骨骼肌的膨胀形式:根据肌肉膨胀时的长度变化分后四种。
1contribution膨胀(肌肉膨胀时长度延长的膨胀。
contribution膨胀时肌肉长度延长、起止点相互紧邻,引发身体运动。
且,肌肉张力减少发生在前,长度延长发生在后。
但肌肉张力在肌肉已经开始膨胀后即为不再减少,直至膨胀完结。
又叫做等张膨胀。
就是作功的=负荷重量*负荷移动距离。
整个运动范围内,肌肉用力最小的一点称作顶点。
在此关节角度下杠杆效率最糟,只有顶点处肌肉才可能将达至最小力量膨胀。
例子:肱二头肌膨胀并使肘关节屈曲挥舞某一恒定负荷)2相切膨胀(肌肉在膨胀时其长度维持不变,这种膨胀叫做--。
存有两种情况:肌肉膨胀时对付无法消除的负荷;当其他关节由于肌肉Vergt膨胀或contribution膨胀出现运动时,等短膨胀可以并使某些关节维持一定边线,为其他关节的运动缔造适合的条件。
上海体育学院考博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论坛资料整理版)
上海体育学院考博资料运动训练学05年运动训练学1、阐述“适宜负荷原则”和“适时恢复原则”的含义、依据及其注意事项。
2、试述中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
3、试述年度训练计划的制定及其注意事项。
4、试述科学化运动训练的内容。
5、试述耐力素质的含义、分类,以你所熟悉的一个运动项目说明专项耐力素质训练的方法。
06年运动训练学1、08年奥运会取得优异2、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3、结合运动项目制定年度训练计划4、结合某一优势项目,论述其制胜规律5、训练原则07年运动训练学1、竞技运动的社会价值2、适应负荷原则、科学基础及应用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分析与“三从一大”训练思想的关系。
3、五大素质的概念及分类,并举两个例子说明运动素质的相互关系。
例如力量和速度的关系。
4、两题选自其一:(1)目前我国已有不少地方以体教结合的模式培养优秀运动员,请阐述体教结合的内涵及意义。
(2)论述我国学校体育的新动向,并举例说明。
5、试分析办好2008年奥运会所需做好的工作。
08年运动训练学1、结合你的学习经历、工作和训练经历,论述现代运动训练的主要发展趋向及相应对策。
(20分)2、简单回顾我国优势项目的发展过程的基础上,运用总合律、主导率、突前律和更迭律等训练规律,简单分析子1980年以来我国优势项目制胜的原因,并根据以上规律为我国优势项目在2008年奥运会中再创佳绩出谋划策。
(20分)3、结合你的工作经历和训练经历,试述运动训练中运动员的启示状体和目标状态的完整体系,并根据以上理论说明在运动训练中运动员、教练员应该遵循哪些运动训练原则。
(20分)4、假如你是一名教练员,请给局以下条件为你的六名青少年短跑(100米)运动员制定一次完整训练课计划。
要求如下表:(40分)09年运动训练学1、结合2008年多项奥运会记录被打破,论述运动训练发展趋势及其相应对策。
2、结合2008年奥运会中国优势项目制胜因素,为2012年奥运会夺得好成绩出谋划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考研复习资料(本文档一共87页,只要您好好复习,一定能考过,希望您能吸取本文档的精华,祝您考试顺利)运动生理学1.简述动作电位有何特点?动作电位有以下特点:(1)“全或无”现象任何刺激一旦引起膜去极化达到阈值,动作电位就会立刻产生,它一旦产生就达到最大值,动作电位的幅度也不会因刺激加强而增大。
(2)不衰减性传导动作电位一旦在细胞膜的某一部位产生,它就会向整个细胞膜传播,而且它的幅度不会因为传播距离增加而减弱。
(3)脉冲式由于不应期的存在使连续的多个动作电位不可能融合,两个动作电位之间总有一定间隔。
2.简述神经—肌肉的传递过程。
(1)当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到轴突末梢时,引起轴突末梢处的接头前膜上的Ca2+通道开放,Ca2+ 从细胞外液进入轴突末梢,促使轴浆中含有乙酰胆碱的突触小泡向接头前膜移动。
(2)当突触小泡到达接头前膜后,突触小泡膜与接头前膜融合进而破裂,将乙酰胆碱释放到接头间隙。
(3)乙酰胆碱通过接头间隙到达接头后膜后和接头后膜上的特异性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起接头后膜上的Na+ 、K+ 通道开放,使Na+ 内流,K+ 外流,结果使接头后膜处的膜电位幅度减小,即去极化。
(4)当终板电位达到一定幅度(肌细胞的阈电位)时,可引发肌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从而是骨骼肌细胞产生兴奋。
3.简述肌纤维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
通常把以肌细胞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包括以下三个主要步骤:(1)兴奋(动作电位)通过横小管系统传导到肌细胞内部横小管是肌细胞膜的延续,动作电位可沿着肌细胞膜传导到横小管,并深入到三联管结构。
(2)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横小管膜上的动作电位可引起与其邻近的终末池膜及肌质网膜上的大量Ca2+通道开放,Ca2+顺着浓度梯度从肌质网内流入胞浆,肌浆中Ca2+ 浓度升高后,Ca2+与肌钙蛋白亚单位C结合时,导致一系列蛋白质的构型发生改变,最终导致肌丝滑行。
(3)肌质网对Ca2+ 再回收肌质网膜上存在的Ca2+—Mg2+依赖式ATP酶(钙泵),当肌浆中的Ca2+ 浓度升高时,钙泵将肌浆中的Ca2+逆浓度梯度转运到肌质网中贮存,从而使肌浆Ca2+浓度保持较低水平,由于肌浆中的Ca2+浓度降低,Ca2+ 与肌钙蛋白亚单位C分离,最终引起肌肉舒张。
4.简述运动中影响爆发力的大小的因素。
(1)质量或体重:在其它参数不变的情况下,质量越大,爆发力越大。
(2)加速度:在其它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加速度越大,爆发力越大。
但在运动中整个人体或人体某个部位的加速度大小是由肌肉力量决定的,所以肌肉力量越大,爆发力越大。
(3)运动距离:在其它参数不变的情况下,运动距离越大,爆发力越大。
运动的距离取决于运动员的肌肉、骨骼长度以及动作结构。
以同样速度完成相同的动作时,身材高大的运动员,由于肌肉、骨骼较长,爆发力较身材较矮小的运动员大。
(4)运动时间:在其它参数不变的情况下,运动时间越短,爆发力越大。
实际上做功的时间和肌力有密切的关系。
因为克服相同的负荷,肌肉力量越大,收缩速度越快。
因此,增加肌肉力量可增加肌肉的收缩速度,缩短运动时间,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
由此看来,肌肉力量大小,是影响运动员爆发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5.用“离子学说”解释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产生原理。
静息电位产生原理可以用“离子学说”来解释。
离子学说认为:(1)细胞内外各种离子的浓度分布是不均匀的,细胞内的K+浓度高于细胞外,而Na+、CI-细胞外浓度高于细胞内,另外细胞内的负离子主要是大分子有机负离子;(2)细胞膜对各种离子通透具有选择性。
当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对Na+的通透性较小,对A-则几乎没有通透性,所以就形成在静息时K+向细胞外流动。
离子的流动必然伴随着电荷的转移,结果使细胞内因丧失带正电荷的K+而电位下降,同时使细胞外因增加带正电荷的K+而电位上升,这就必然造成细胞外电位高而细胞内电位低的电位差。
所以,K+的外流是静息电位形成的基础。
随着K+外流,细胞膜两侧形成的外正内负的电场力会阻止细胞内K+的继续外流,当促使K+外流的由浓度差形成的向外扩散力与阻止K+外流的电场力相等时,K+的净移动量就会等于零。
这时细胞内外的电位差值就稳定在一定水平上,这就是静息电位。
由于静息电位主要是K+由细胞内向外流动达到平衡时的电位值,所以又把静息电位称为K+平衡电位。
6.试述骨骼肌肌纤维的收缩原理。
(1)兴奋—收缩耦联当运动神经上的神经冲动到达神经末梢时,通过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使肌细胞膜产生兴奋。
之后,肌质网向肌浆中释放Ca2+,肌浆中的Ca2+浓度瞬时升高。
肌钙蛋白亚单位C与Ca2+结合,引起肌钙蛋白的分子结构改变,进而导致原肌球蛋白的分子结构改变。
(2)横桥的运动引起肌丝滑行原肌球蛋白滑入F-肌动蛋白双螺旋沟的深部,肌动蛋白分子上的活性位点暴露。
一旦肌动蛋白分子上的活性位点暴露,粗肌丝上的横桥即与之结合。
横桥与肌纤蛋白结合后会产生两种作用:A.激活了横桥上的ATP酶,使ATP迅速分解产生能量,供横桥摆动之用;B.激发横桥的摆动,拉动细肌丝向A带中央移动。
然后,横桥自动与肌动蛋白上的活性位点分离,并与新的活性位点结合,横桥再次摆动,拖动细肌丝又向A带中央前进一步。
如此,横桥头部前后往复地运动,一步一步地在细肌丝上“行走”,拖动细肌丝向A带中央滑行。
由于每个肌节中的横桥的运动,最终使肌肉收缩。
(3)收缩的肌肉舒张当肌浆中的Ca2+ 浓度升高时,肌浆网膜上的钙泵被激活。
在钙泵的作用下,肌质网把Ca2+泵入肌质网内,使肌浆中Ca2+浓度降低,Ca2+与肌钙蛋白亚单位C分离,肌钙蛋白和原肌球蛋白恢复原先的构型,原肌球蛋白再次掩盖肌动蛋白上的活性位点,阻止横桥与肌纤蛋白的相互作用,细肌丝回至肌肉收缩前的位置,肌肉舒张。
7.试述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
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也可以用离子流学说来解释。
由于Na+在细胞外的浓度比细胞内高得多,它有由细胞外向细胞内扩散的趋势。
而离子进出细胞是由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来控制的。
在安静时膜上Na+通道关闭。
当细胞受到刺激时,膜上的Na+通道被激活而开放,Na+顺浓度梯度瞬间大量内流,细胞内正电荷增加,导致电位急剧上升,负电位从静息电位水平减小到消失进而出现膜内为正膜外为负的电位变化,形成锋电位的上升支,即去极化和反极化时相。
当膜内正电位所形成的电场力增大到足以对抗Na+内流时,膜电位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即Na+平衡电位。
与此同时,Na+通道逐渐失活而关闭,K+通道逐渐被激活而重新开放,导致Na+内流停止,产生K+ 快速外流,细胞内电位迅速下降,恢复到兴奋前的负电位状态,形成动作电位的下降支,亦即复极化时相。
8.试述在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是如何进行传导的。
动作电位一旦在细胞膜的某一点产生,就沿着细胞膜向各个方向传播,直到整个细胞膜都产生动作电位为止。
这种在单一细胞上动作电位的传播叫做传导。
如果发生在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传导是双向的。
在无髓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传导的。
当某点发生动作电位时,膜出现反极化,即膜外负电位膜内正电位状态。
而与之相邻的没有兴奋的部位仍然处在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状态。
由于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而某点附近又有电位差存在,所以必然产生局部的电流流动,其流动的方向在膜外是由未兴奋点流向该兴奋点,在膜内是由兴奋点流向未兴奋点,而形成局部电流。
其流动的结果触发邻近部位的膜产生动作电位。
就这样兴奋部位的膜与相邻未兴奋部位的膜之间产生的局部电流不断地流动下去,就会使产生在该点的动作电位迅速地进行传播,一直到整个细胞膜都发生动作电位为止。
因此,动作电位的传导实质上是局部电流流动的结果。
有髓神经纤维外面包裹着一层电阻很高的髓鞘,动作电位只能在没有髓鞘的朗飞结处产生局部电流。
因此动作电位是越过每一段带髓鞘的神经纤维呈跳跃式传导的。
动作电位在有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要比在无髓神经纤维上快的多。
9.骨骼肌有几种收缩形式?它们各有什么生理学特点?根据肌肉收缩时的长度变化,把肌肉收缩分为四种基本形式,即:向心收缩、等长收缩、离心收缩和等动收缩。
(1)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缩称为向心收缩。
向心收缩时肌肉长度缩短、起止点相互靠近,因而引起身体运动。
而且,肌肉张力增加出现在前,长度缩短发生在后。
但肌肉张力在肌肉开始缩短后即不再增加,直到收缩结束。
故这种收缩形式又称为等张收缩。
肌肉向心收缩时,是做功的。
其数值为负荷重量与负荷移动距离的乘积。
在向心收缩过程中,所谓的等张收缩是相对的,尤其是在在体情况下,更是如此。
由于在肌肉收缩过程中,往往是通过骨的杠杆作用克服阻力做功。
在负荷不变的情况下,要使肌肉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以同样的力量收缩是不可能的。
如当肌肉收缩克服重力垂直举起杠铃时,随着关节角度变化,肌肉做功的力矩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需要肌肉用力的程度也不同。
(2)等长收缩肌肉在收缩时其长度不变,这种收缩称为等长收缩,又称为静力收缩。
肌肉等长收缩时由于长度不变,因而不能克服阻力做机械功。
等长收缩有两种情况。
其一,肌肉收缩时对抗不能克服的负荷。
其二,当其它关节由于肌肉离心收缩或向心收缩发生运动时,等长收缩可使某些关节保持一定的位置,为其它关节的运动创造适宜的条件。
要保持一定的体位,某些肌肉就必须做等长收缩。
(3)离心收缩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称为离心收缩。
肌肉做离心收缩也称为退让工作。
肌肉离心收缩可防止运动损伤。
如从高处跳下时,脚先着地,通过反射活动使股四头肌和臀大肌产生离心收缩。
由于肌肉离心收缩的制动作用,减缓了身体的下落速度。
不致于使身体造成损伤。
离心收缩时肌肉做负功。
(4)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始终与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称为等动收缩。
由于在整个收缩过程中收缩速度是恒定的,等动收缩有时也称为等速收缩。
等动收缩和等张收缩具有本质的不同。
肌肉进行等动收缩时在整个运动范围内都能产生最大的肌张力,等张收缩则不能。
此外,等动收缩的速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因此,理论和实践证明,等动练习是提高肌肉力量的有效手段。
10.为什么在最大用力收缩时离心收缩产生的张力比向心收缩大?肌肉最大收缩时产生张力的大小取决于肌肉收缩的类型和收缩速度。
同一块肌肉,在收缩速度相同的情况下,离心收缩可产生最大的张力。
离心收缩产生的力量比向心收缩大50%左右,比等长收缩大25%左右。
关于肌肉离心收缩为何能产生较大的张力,一般认为有如下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牵张反射,肌肉受到外力的牵张时会反射性地引起收缩。
在离心收缩时肌肉受到强烈的牵张,因此会反射性地引起肌肉强烈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