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素质教育概论-06763-手打知识点
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期末
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期末教育概论是教育学的一个基础性课程,旨在介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
教育概论的学习对于了解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发展趋势以及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重大。
在教育概论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还要学会批判性思维,培养对教育现象的深刻理解和分析能力。
下面将对教育概论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教育学基本概念1. 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过程,是一种对人进行有目的引导和培养的活动。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个体的综合发展,包括智力、道德、体育、审美等多个方面。
教育是一种专门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影响和引导人的过程。
2. 教育的功能教育的主要功能包括: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发展;促进社会的繁荣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 教育的主体教育的主体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教育者主要包括教师、家长、社会机构等,而受教育者则是学生。
4. 教育的内容教育的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方面。
教育内容的选择应该遵循科学严谨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特点。
5. 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包括:听课、讲课、实验、讨论、研究等。
教育方法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选择,灵活多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展现。
二、教育学基本理论1.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教育思想、近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思想。
古代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儒家教育思想、道家教育思想、墨家教育思想等。
近代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启蒙运动、德儒教育、功利主义教育等。
现代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人本主义教育、个性教育、社会批判教育等。
2. 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教育学的主要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个性教育理论等。
行为主义理论主要强调对学习行为的塑造和强化;认知发展理论主张重视学习者的认知发展过程和认知结构的建构;社会学习理论主张学习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个性教育理论主张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概论(整理版)
素质教育概论(整理版)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一、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的含义所谓“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是指教育者必须根据时代特点和素质形成的客观规律进行知识传授,既做到知识传授的全面性与丰富性,又保证知识传授的准确性和针对性,真正实现知识传授量与质的辩证统一。
(一)全面传授知识授知对象全面授知内容全面授知途径、方法和手段全面(二)更有价值的知识符合特定对象需求着眼根本培养目标考虑知识的一般意义二、为何要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知识泛滥需求不一精力时间有限有益知识内化三、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的方法(一)着眼社会需要和学生特点进行知识传授把握社会需要及其变化结合学生特点(二)立足系统地知识考察进行知识传授(三)采取多种途径、方法和手段进行知识传授四、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的要求(一)树立整体教育观(二)全面提高教育者素质(三)需要兼顾个别学生情况第三节促使知识深刻内化一、促使知识深刻内化的环境条件(一)教育者言传身教,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刻内化素质教育不仅要求教师成为更有价值理论知识的传播者,而且要求他们尽可能成为所传授理论的第一实践人,特别是在教授的学生面前。
(二)形成良好的校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刻内化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刻内化需要充分挖掘和积极发挥学校的综合育人功能。
(三)充分运用社会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刻内化学校为学生接受、掌握、消化知识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而社会则为学生实践知识、探索研究和运用知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社会是学生最终实现对知识深刻内化的重要环境。
(四)组织鼓励科学探索,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刻内化学生直接参与丰富的科学探索研究,是他们主动接触自然,深入认识社会和全面了解前人思维的有效途径,也是在某一学科领域获得独立准确的内在价值判断,达到深刻内化知识,形成素质的重要条件。
二、促使知识深刻内化的保障措施(一)架设师生全面沟通桥梁,提供信息共享平台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师生交流沟通不能局限于单一课堂,应该是全方位,多层面和具有广泛灵活性的。
综述素质知识点总结模板
一、素质教育概念1. 素质教育的定义2. 素质教育的目标3. 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二、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1. 素质教育的理论来源2. 素质教育的理论内涵3. 素质教育的理论指导三、素质教育的内容1. 素质教育的内涵2. 素质教育的要素3. 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四、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1. 素质教育的实施方式2. 素质教育的实施机制3. 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五、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1. 素质教育的评价理念2. 素质教育的评价方法3. 素质教育的评价标准六、素质教育的面临问题与挑战1. 素质教育面临的问题2. 素质教育的发展挑战3. 素质教育的应对策略1. 素质教育的国外实践2. 素质教育的国际经验3. 素质教育的借鉴意义综述素质知识点总结一、素质教育概念素质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为教育目标,注重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即具有健全人格、身心健康、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人。
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中,素质教育是适应时代要求、满足社会需要的重要途径;其次,素质教育是实现个人自我发展、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最后,素质教育是构建具有创新能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的重要途径。
二、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包括心理学、教育学、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成果。
其中,儒家思想、西方教育思想、现代心理学、社会学理论等都为素质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
素质教育的理论内涵包括学生健康发展理论、学生全人教育理论、学生自主学习理论、学生民主教育理论等多个方面的理论。
这些理论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支持。
三、素质教育的内容素质教育的内涵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和情感等多个方面。
学生的知识包括学科知识、科学知识、文化知识等方面的知识;学生的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学生的素质包括道德素质、身心素质、审美素质等方面的素质;学生的情感包括情感情绪、人际情感、自我情感等方面的情感。
素质教育概论(终结版)
素质教育概论名词解释11.素质——生理和心理上理解指人生来就具有的先天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神经系统,特别是脑,以及感觉、运动器官(也叫遗传素质)(广义)先天素质条件和2.终身学习——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激励人们有权利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环境中应用它们3.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四有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4.应试教育——偏离了受教育者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选拔少数人升学为目的,以考试作为主要手段,片面强调知识灌输和机械训练,以单一学业成绩作为评判学5.知识经济——以高新技术为导向、以知识为基础的信息经济6.国民素质——一个国家的人民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过程中所具有的体魄、智力、思想道德的总体水平7.教育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相适应,以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现代化为先导,以促进人的现代化为目标,采用现代教育内容方法手段,不断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和组8.个性教育——重视人的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更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尊重学生的人格自尊,重视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培养和促进学生良好个性自由发展的教育9、终身教育——人一生所受到的各种教养的总和,它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家庭、社会教育。
10.主体教育观念——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是学习和自我教育的主体,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一11.素质教育目标——通过学校教育使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应该达到的标准。
它是发展素质教育的首要环节,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内容、原则及规格,对学校教育具12.创新素质——一个人以知识为基础,在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方面表现出来的品质与特性13.美育——教育者运用自然的、艺术的、社会的美的材料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观点的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14.审美特质——个体在认识、鉴赏、创造美方面相对稳定的品质特性15.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受教育者具备作为公民在社会上立身行事所具有的文化修养和进一步工作或深造所应有的较广博的科学知识16.技能——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接近自动化的动作模式或智力活动模式17、教学反馈——把教学结果与教学目标相对照,从而了解学习成果或发现问题,进而调整教学行为。
素质教育概论题库完全版答案)
继续教育公共科目《素质教育概论》考试(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素质教育1.()就是人们对素质教育作用范围和内容的期待。
P80(A)基础 (B)目标 (C)职能(D)潜能2.素质教育理论本质上从属于(),它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尽管还处于探索和形成阶段,但是并不妨碍作为设计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
P112 (A)科学发展观 (B)文化素养基本理论(C)教育基本理论(D)教育学原理3. 劳动技术教育包括劳动教育和()两个方面。
P218A社会教育B综合教育C德育教育D技术教育4. 教育方法历来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反映了一定社会阶段的()与教育水平,决定着教育效果并直接影响学生乃至社会的发展进步。
P137A教育思想教育水平C教育经验D教育方法5. (A)是指与人们一定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P89A社会角色B社会定位C社会地位D社会身份6. 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是他们自己要形成健康成长的意识、理念,学会(B)前进的本领。
53A尝试实践B主动探索C实践探索D健康成长7. ()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促进与保证每一位受教育者具备良好的身体、心理、人格素质,为成为高素质优秀人才奠定“物质”基础。
P47A义务教育B高等教育C素质教育D科学教育8. ()是客观存在反映到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加工产生的观念结果,以及这种结果在长期改造自然、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形成的基本稳定的方向性与规范性精神品质。
P26A思想道德品质B历史思维C社会风气D思想道德素质9. (D)的主渠道应有机地融心理健康教育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于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之中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之中。
124A文化素养教育B心理健康教育C素质教育D思想道德教育10. 在人的各种基本需要中,()的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因为人的各种需要都必须以学习的途径来满足。
素质教育导论复习
素质教育导论复习资料知识点1、要构建实施素质教育的社会环境,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2、以下哪项不属于转变教育观念的内容 ( 转变经济观)3、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劳动素质教育的原则 (理论性原则)4、不属于教育方针基本特征的是排他性与独立性)5、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素质教育政策的作用( 评价作用)6、能集中体现德育的思想政治功能的是 ( 理想信念教育 )7、不属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的是 ( 学习过程)8、培养视觉艺术感受力的主要途径是 (美术课教学)9..审美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审美观、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审美想象力、审美感受力和(审美理解力)10.素质教育把学生当作是人而不是物,这说明了素质教育具有的特征是(主体性)11.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关系表明,素质教育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12.在受教育者的素质结构中起着定向作用的是(思想政治素质)13.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4.在不同的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总是用自己的思想、道德去培养青年一代,因而道德的内容具有一定的(阶级性和历史性)15.个体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在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心理特征称为(品德)16.素质教育对校园精神环境的要求不包括 ( 对校园基础设施的要求)17.以下哪项不属于素质教育政策作用的是 ( 评价作用)18以下哪项不属于劳动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锻炼强健的体格)19.劳动素质教育的原则有实践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和(方向性原则)20.音乐能陶冶人的心灵,它强调了(审美素质与品德发展)21.校长素质的关键是(能力素质)22.素质教育活动课程主要包括社会教育活动、科学技术活动、文学艺术活动和(体育卫生活动)23.素质教育评价要求评价机制符合客观规律,既要符合评价本身的规律,也要符合教育规律,这反映了评价机制的原则是(科学性原则)24、人的素质结构比较科学的划分为三个层面,不包括(道德素质)25、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知识结构可确定为三个方面,不包括(职业技能知识)26、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素质教育政策的作用(评价作用)27、下列选项不属于校园文化活动形式的是(各科教学)28、心理素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特殊意义是(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心理素质基础)29、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教师的心理素质(学科知识)30、。
2023年继续教育素质教育概论试题与答案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种选项对旳1、教育思想或()一直同教育旳主线职能、目旳联络在一起。
它是教育者对整个教育现象旳总体认识,是对教育前提旳深入思索、全面把握。
A施教思想 B教育水平C教育经验 D 教育措施2、课程之因此需要“开发”,是由于存在着()。
A 学习潜能B课程潜能 C教学潜能 D 个性潜能3、素质教育以培育()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需要对创新与创新精神、实践与实践能力有对旳理解和精确把握。
A自我学习创新能力B创新精神 C发明精神 D社会生存能力4、()是指人们在追求真知真理和崇尚优秀文化过程中积淀升华形成旳基本稳定旳精神品质。
A精神审美素质 B个人品德素质 C独立人格素质D 科学文化素质5、()对新生一代素质旳形成和发展旳影响,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所难以完全替代旳。
A基础教育B家庭教育 C学校教育 D 小区教育6、素质形成自身,就是在某一学科领域获得独立精确旳()判断。
A精神价值 B内在价值C外在价值 D 实际价值7、()是指个体完满旳身心、情感状态和由社会适应能力积淀升华形成旳一种基本稳定旳精神品质。
A学习素质 B思维素质 C健康素质 D 科学文化素质8、劳动技术教育包括劳动教育和()两个方面。
A社会教育B综合教育 C德育教育 D 技术教育9、()就是指学生真正按照自己旳愿望,学自己想学、爱学旳东西,广泛汲取知识营养,在社会这个更大旳知识空间里搏击、遨游,不停扩充、丰富自己旳知识内涵。
A 开拓地学B发明性地学C健康教育 D 持续性教育10、素质教育中学生旳()能否得到充足挖掘与发挥是衡量教法与否科学旳重要原则。
A个性潜能B发展潜能 C健康个体D 个人理想11、()也是学生树立崇高对旳旳人生追求,实现自主健康成长旳有效途径。
A小目旳牵引 B 大目旳牵引C目旳牵引 D 以上都不对旳12、在人旳多种基本需要中,()旳需要是最基本旳需要,由于人旳多种需要都必须以学习旳途径来满足。
河北高职单招(六类)考试知识点汇总
河北高职单招(六类)考试知识点汇总(一)职业理念一、教育观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3、素质教育的要求:(1)坚持德育为先(2)坚持能力为重(3)坚持全面发展4、如何开展素质教育(1)素质教育目的融入各教育环节;(2)构建对接社会现实的课程体系(3)启迪学生自主学习(4)充分发挥教师的正能量(5)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二、学生观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2、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3、为什么人要全面发展?(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4、什么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5、“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1)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满足人的生存需要;(2)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满足人的发展需要;(3)人与人的关系: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前提下优质优酬、兼顾公平。
(4)人与组织的关系:在自愿与共享的前提下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
6、“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学生是完整的个体(2)学生是学习的个体(3)学生需要尊重(4)学生都有潜能三、教师观1、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重点)(1)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素质教育概论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素质教育概论题库及答案(一) 单选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1. ()永远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
(C) 促使学生健康成长2. ()才是提高精神素质的最终目标。
(D) 以上都是3. ()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反复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过程而形成的基本稳定的精神品质。
(C) 思维素质4. 素质教育试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与素质教育过程的()。
(C) 同步性5. 自主健康成长要求学生(),能在现实环境中找到社会需要、自己乐为而又可为的奋斗目标。
(A) 健康成长6. 教育方法历来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反映了一定社会阶段的()与教育水平,决定着教育效果并直接影响学生乃至社会的发展进步。
(A) 教育思想7. 就具体教学过程授课而言,更有价值的知识包括()等。
(D) 以上都是8. 在全社会倡导()之风,是提高公民素质、民族素质、弘扬民族精神的大事。
(D) 素质教育9. ()是生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A) 课堂教育10. ()是非学科的,不依赖书本知识的系统传授,突破了课堂时空乃至学校时空的限制,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解放”。
(A) 活动课程11. ()是提高个人以及整个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对人们更好地认识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B) 精神审美素质12. 优良的()是师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B) 教学环境13. 素质教育理论本质上从属于(),它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尽管还处于探索和形成阶段,但是并不妨碍作为设计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
(C) 教育基本理论14. 提出教育内容的适度综合,并非主张取消教育内容的分科设置,而是针对()中分科过细且相互割裂的现象而言的。
(C) 现实教育15. 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整个社会对人、对人的()的高度重视的必然产物。
(A) 素质16. 教育要促进少年儿童身心素质的发展,必须通过青少年儿童的内部原因,即()才能实现。
教育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
教育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教育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在知识、能力、品德、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
下面将从知识、能力、品德、情感和态度五个方面对教育综合素质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知识知识是人类文明的积累和传承,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
对于学生来说,知识是其学习的基础,也是其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
知识的种类很多,包括科学知识、文化知识、技术知识等。
学生需要通过学校教育和课外学习来获取知识,积累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1.科学知识科学知识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规律的认识和总结。
它具有客观性、系统性和可验证性等特点。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科目来获取科学知识,了解自然和社会的规律,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2.文化知识文化知识是人类对社会、历史、艺术、文学等方面的认识和总结。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语文、历史、地理、美术、音乐等科目来获取文化知识,了解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尊重和理解。
3.技术知识技术知识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掌握的技能和方法。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劳动技术、体育技术等科目来获取技术知识,学会使用各种工具和设备,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能力能力是人类在特定领域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培养各项能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1.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和理解的能力,包括观察、记忆、思维、分析、综合等方面。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科学知识和文化知识来培养认知能力,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2.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操作、实验、制作、运用等方面。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来培养实践能力,学会使用工具和设备,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
3.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人类在变革和发展中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思考解决方案、实施创新等方面。
河北教师资格之小学综合素质文化素养考点归纳艺术常识
河北教师资格之小学综合素质文化素养考点归纳艺术常识小学综合素质文化素养考试是河北教师资格考试中的一部分,旨在考察考生在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和艺术常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在考试中,涉及到的艺术常识考点主要包括音乐、美术和舞蹈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是对小学综合素质文化素养考点中的艺术常识进行归纳的详细介绍。
一、音乐常识1.音乐的基本要素:乐音、节奏、动态和音色。
2.音乐的基本音阶:大调音阶和小调音阶。
3.常见的音乐节奏: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和附点音符等。
4.常见的音乐节拍:二拍、三拍和四拍等。
5.音乐的基本形式:乐曲的组织形式包括AB(二段体)、ABA(三段体)和小结构等。
6.常见的乐器:如钢琴、吉他、小提琴、笛子、萨克斯等。
7.音乐欣赏:了解了解著名音乐作品,如交响乐、协奏曲和歌剧等。
二、美术常识1.图形的基本元素:点、线、面、形、色、明暗和空间等。
2.色彩的基本属性:色相、明度、纯度等。
3.美术创作的基本表现手法:写实、夸张、象征、抽象等。
4.绘画材料和绘画工具的使用:如画笔、颜料、纸张等。
5.中国画和油画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6.著名美术作品欣赏:如《蒙娜丽莎》、《星空》、《山水图》等。
三、舞蹈常识1.舞蹈的基本要素:身体的力度、形态、速度、节奏和音乐表现等。
2.舞蹈的分类:分为民族舞、现代舞、古典舞等不同类型。
3.舞蹈的基本动作和动作组合。
4.舞蹈的表演技巧:如身体的稳定性、肢体的协调性、情感的表达等。
5.舞蹈欣赏:了解著名舞蹈作品,如《天鹅湖》、《大河之舞》等。
以上是小学综合素质文化素养考点中的艺术常识的归纳,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进行自我复习和备考。
同时,还应关注艺术教育的实际教学案例和方法,了解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艺术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
通过对艺术常识的学习和理解,考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河北素质教育概论-06763-手打知识点
第一章素质教育的本质素质:是指个人先天具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后天通过环境教育获得的基本品质。
素质教育:是以每个受教育者已有的素质为基础,以尊重受教育者的自主性为核心,以社会需要的素质为追求,对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手段进行有计划地运用与实施,将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有效地转化为每一个个体自我发展的追求,在个性潜能有效得到外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所需要的素质的教育,一般侧重之基础教育简述素质教育提出的时代背景1、实施素质教育是面向21世纪,提高我国经济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要求;2、实施素质教育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3、实施素质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德育:是以一定的社会政治思想道德规范为标准,通过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使受教育者成为符合社会思想道德规范的人的一种教育活动。
有“五育之首”之称。
%如何加强和改善德育工作首先,要调整、充实德育内容;其次,改进德育工作方法,使之科学化;最后,德育工作要理论联系实际,以点带面、引申扩张。
智育:是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
如何给进学校的智育工作首先,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帮助他们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其次,发展学生智力,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再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体育:是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增强学生体质,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培养道德品质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美育:是形成年轻一代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
如何加强学校美育工作首先,通过艺术课、多学科教学以及各种活动加强美育;其次,制定较为详细的美育工作目标;再次,要全面落实美育工组任务。
劳动教育:是提高劳动者劳动素质的教育。
劳动教育的意义首先,劳动教育有助于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其次,劳动教育有利于学生谋生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再次,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心理素质是学生素质结构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纲和主线。
素质教育概论题库完全版问题详解
继续教育公共科目《素质教育概论》考试(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素质教育1.()就是人们对素质教育作用范围和内容的期待。
P80(A)基础 (B)目标 (C)职能(D)潜能2.素质教育理论本质上从属于(),它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尽管还处于探索和形成阶段,但是并不妨碍作为设计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
P112 (A)科学发展观 (B)文化素养基本理论(C)教育基本理论(D)教育学原理3. 劳动技术教育包括劳动教育和()两个方面。
P218A社会教育B综合教育C德育教育D技术教育4. 教育方法历来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反映了一定社会阶段的()与教育水平,决定着教育效果并直接影响学生乃至社会的发展进步。
P137A教育思想教育水平C教育经验D教育方法5. (A)是指与人们一定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P89A社会角色B社会定位C社会地位D社会身份6. 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是他们自己要形成健康成长的意识、理念,学会(B)前进的本领。
53A尝试实践B主动探索C实践探索D健康成长7. ()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促进与保证每一位受教育者具备良好的身体、心理、人格素质,为成为高素质优秀人才奠定“物质”基础。
P47A义务教育B高等教育C素质教育D科学教育8. ()是客观存在反映到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加工产生的观念结果,以及这种结果在长期改造自然、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形成的基本稳定的方向性与规范性精神品质。
P26A思想道德品质B历史思维C社会风气D思想道德素质9. (D)的主渠道应有机地融心理健康教育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于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之中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之中。
124A文化素养教育B心理健康教育C素质教育D思想道德教育10. 在人的各种基本需要中,()的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因为人的各种需要都必须以学习的途径来满足。
素质教育概论复习提纲
素质教育概论复习提纲1.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二者是既有联系又有根本的区别,是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教育观念办学思想。
2. 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的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
3.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学生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的活动。
4.教育的功能:具有多维性:具有发展人的功能具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功能和选择功能。
5.应试教育是在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过程中出现的“误区”应试教育的本质,是对教育本质的异化,是对本来意义上教育的否定。
6.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具体区别(1)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不同。
育人是教育的本质选拔淘汰式的教育(2)面向的教育对象不同。
不是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
差生观代替差异观(3)选学的教育内容不同。
智育缺乏活动课选修课基础性普遍性时代性(4)运用的教学方法不同。
灌输式启发式(5)教育评价标准不同。
分数考试成绩升学率7. 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互关系的认识导致素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许多偏颇,甚至将素质教育简单化、庸俗化,表现:1、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增加活动课、开设选修课,将素质教育单一化。
2、认为素质教育是一门学科。
3、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应取消考试,不要负担,甚至有人认为就是淡化智育。
4、面向全体与培养尖子生是相互矛盾、互相对立的。
素质教育是拉平水平,培养特长素质教育与升学是对立的,5、全面发展和学有所长两者是矛盾的。
6、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全盘否定过去的基础教育等8.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简要回顾亚里士多德:和谐发展;夸美纽斯:健全个人卢梭顺应儿童的本性自由发展;裴斯泰洛齐:在于在使人的各项能力得到自然的,进步的与均衡的发展欧文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本观点(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二)人的发展是由社会生产的发展所决定的(三)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必然要求(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心理素质是指稳定体现个体心理品质与风貌,自我意识起核心作用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
素质教育概论笔记
素质教育概论笔记素质:一.填空:1.1996年颁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它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广义的素质是先天素质条件和后天习得的合金3.生理素质包括遗传素质和身体体质素质。
它处于素质结构中的最低层次。
4.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它处于素质结构中的中间层次★4.社会素质是指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适应社会需要的关于、观念和立场的意识因素,在素质结构中居于最高层次,又表现为人的外显的行为特征。
5.应试教育以“差生”观代替“差异”观6.应试教育只片面重视智育7.素质教育把面向全体学生放在首位,强化普及意识,注重通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智力和能力的训练和培养8.素质是技能发展的基础,技能是素质的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
9.中小阶段,其基本定位应是在“做人、求知”上为学生打下良好基础10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科技,关键是人才,基础教育。
重视学习、重视教育、重视创新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特征。
11.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概念提出,最早是在1980年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1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著名的报告《学会生存》指出:“应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13潜能、发展、发现、激励作为一种新的定位在个性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3.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二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智慧德行身体“和谐发展”的思想14.17世纪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教育观是“教育在发展健全的个人”15.教育学家卢梭主张教育要顺应儿童自然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16裴斯泰洛齐说:教育在使的各项能力得到自然、进步的与均衡的发展。
”1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18.保尔.朗格朗成为终身教育理论的奠基者和倡导者19.主体教育观是现代学生观的一种具体体现。
指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是学习和自我教育的主体,教师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现代教育思想。
【免费下载】素质教育导论复习
素质教育导论复习资料知识点1、要构建实施素质教育的社会环境,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2、以下哪项不属于转变教育观念的内容 ( 转变经济观)3、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劳动素质教育的原则 (理论性原则)4、不属于教育方针基本特征的是排他性与独立性)5、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素质教育政策的作用( 评价作用)6、能集中体现德育的思想政治功能的是 ( 理想信念教育 )7、不属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的是 ( 学习过程)8、培养视觉艺术感受力的主要途径是 (美术课教学)9..审美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审美观、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审美想象力、审美感受力和(审美理解力)10.素质教育把学生当作是人而不是物,这说明了素质教育具有的特征是(主体性)11.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关系表明,素质教育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12.在受教育者的素质结构中起着定向作用的是(思想政治素质)13.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4.在不同的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总是用自己的思想、道德去培养青年一代,因而道德的内容具有一定的(阶级性和历史性)15.个体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在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心理特征称为(品德)16.素质教育对校园精神环境的要求不包括 ( 对校园基础设施的要求)17.以下哪项不属于素质教育政策作用的是 ( 评价作用)18以下哪项不属于劳动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锻炼强健的体格)19.劳动素质教育的原则有实践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和(方向性原则)20.音乐能陶冶人的心灵,它强调了(审美素质与品德发展)21.校长素质的关键是(能力素质)22.素质教育活动课程主要包括社会教育活动、科学技术活动、文学艺术活动和(体育卫生活动)23.素质教育评价要求评价机制符合客观规律,既要符合评价本身的规律,也要符合教育规律,这反映了评价机制的原则是(科学性原则)24、人的素质结构比较科学的划分为三个层面,不包括(道德素质)25、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知识结构可确定为三个方面,不包括(职业技能知识)26、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素质教育政策的作用(评价作用)27、下列选项不属于校园文化活动形式的是(各科教学)28、心理素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特殊意义是(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心理素质基础)29、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教师的心理素质(学科知识)30、。
教师资格证素质教育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素质教育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素质教育知识点,是指教师在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时
需要掌握的素质教育相关知识。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为目标的教育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品德、智力、体魄、美感等方面
的全面发展。
教师需要了解素质教育的基本概念、理论与实践,掌握
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教师资格证考试对素质教育知识点的考查,旨在检验教师的素质教育
观念和能力。
掌握素质教育知识点,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素质教育的本质素质:是指个人先天具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后天通过环境教育获得的基本品质。
素质教育:是以每个受教育者已有的素质为基础,以尊重受教育者的自主性为核心,以社会需要的素质为追求,对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手段进行有计划地运用与实施,将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有效地转化为每一个个体自我发展的追求,在个性潜能有效得到外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所需要的素质的教育,一般侧重之基础教育简述素质教育提出的时代背景1、实施素质教育是面向21世纪,提高我国经济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要求;2、实施素质教育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3、实施素质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德育:是以一定的社会政治思想道德规范为标准,通过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使受教育者成为符合社会思想道德规范的人的一种教育活动。
有“五育之首”之称。
如何加强和改善德育工作首先,要调整、充实德育内容;其次,改进德育工作方法,使之科学化;最后,德育工作要理论联系实际,以点带面、引申扩张。
智育:是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
如何给进学校的智育工作首先,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帮助他们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其次,发展学生智力,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再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体育:是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增强学生体质,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培养道德品质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美育:是形成年轻一代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
如何加强学校美育工作首先,通过艺术课、多学科教学以及各种活动加强美育;其次,制定较为详细的美育工作目标;再次,要全面落实美育工组任务。
劳动教育:是提高劳动者劳动素质的教育。
劳动教育的意义首先,劳动教育有助于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其次,劳动教育有利于学生谋生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再次,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心理素质是学生素质结构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纲和主线。
学校开设心理教育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开设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程;二是将心理教育渗透到学校的各种教学活动中。
素质教育的本质:主体性、全体性和全面性、基础性、创新性。
第二章素质教育的范围素质的特性:整体性和多样性、稳定性和可塑性、内在性和外显性、自然性和社会性、个体性和群体性。
简述素质的结构人的素质结构由三个处于不同层次的结构组成:一是自然生理素质,包括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习得的生理、运动机能、体型体质等;二是心理素质,及心理品质,包括智力和非智力方面的素质,如认识、需要、动机、情感、意志、品格等;三是社会文化素质,即文化素养,包括思想政治观念、道德行为规范、科学文化知识、劳动生活技能、审美等方面的素质。
在人的素质结构中,生理素质是物质基础,社会文化素质是后天获得的功能性素质,心理素质居于两者之间。
青年学生素质基础的培养主要包括1、生理素质教育与开发潜能;2、心理品质教育与培养个性;3、文化素质教育与提高精神文明。
教育:一般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我国的现代教育结构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四个部分。
为什么说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基础教育一是为学生身心健康打好基础;二是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三是为学生就业打好基础。
如何处理好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第一,转变观念,坚持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全面性,按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教育;第二,从各种制度建设和完善上保证素质教育的落实;第三,改革和完善基础教育的评估标准与方式;第四,教学方式的改变,包括教师行为模式的变化;第五,注重教学内容的变化,真正抓好基础,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
人才: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品德,能担负一定工作并做出一定贡献的人。
专业素质的基础要求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品德素质、文化素质、智能素质和心理素质等。
思想政治素质,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指现代思想观念;三是指政治立场、政治信念、政治态度。
品德素质,主要包括社会主义道德、社会公德、家庭道德、职业道德几个重要方面。
心理素质,主要包括情、意、忍、信、调,情是指情感、情绪;意是指坚强的意志;信是指信念和信心;忍是指忍耐力和自制力;调是指心理调适。
第三章素质教育的时代特色人类教育活动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系1、教育活动要受到经济条件的根本制约;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的结构;3、生产力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4、生产力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要求。
为什么说教育有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功能1、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再生劳动力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的重要手段;3、教育是发展科学、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素质教育与社会进步的关系?1、素质教育是培养人成长的必要手段;2、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素质教育的源泉;3、素质教育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简单的脑体合一、无阶级性是原始社会的教育特色。
为什么说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素质教育的源泉1、教育的首要内容是生产生活的实际经验;2、教育不仅传递生产劳动的知识经验,还教育年轻一代懂得参加社会生活的各种行为规范、思想方法等。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逐步分离、并具有阶级性是古代教育的特色。
系统的科学技术知识教育从直接的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形成现代教育的特色。
为什么说素质教育是当代社会的时代特色1、时代发展要求素质教育;2、科教兴国需要素质教育;3知识经济呼唤素质教育。
第四章素质与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是指:每个人身心的全面发展、充分发展和最随意发展。
人的综合素质的一般要求,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智力素质、作风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政治态度、政治立场和政治思想。
思想政治素质的一般要求1、懂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能较好的领会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各项政策;3、有道德思维、道德评价和道德实践能力;4、遵纪守法,处处依法办事。
智力素质:指能系统的学习科学知识、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因素。
H·加德纳认为每个人有七种智力,即语言符号智力、数学逻辑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音乐节奏智力、人际关系智力和自我认识智力。
作风素质,主要指要有良好的精神气质和工作作风。
主要包括:1、敢于创新、勇于改革,善于接受新事物、适应新环境,敢于讲真话、讲实话。
2、勇于奉献,不怕困难挫折,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毅力。
3、胸怀坦荡,为人正直,谦虚谨慎,作风正派,能够和大多数人共同工作。
心理素质,是指人的心里面貌稳定性倾向的总和。
主要包括:1、健康的性格,主要表现为勤奋、和气、朴实、认真、豁达、开朗,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正义感。
2、稳定的情绪,主要表现为热情、稳重、冷静、理智、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能够恰当的处理问题。
3、强烈的进取心,主要表现为坚强、上进、乐观、自信,善于在逆境中拼搏,勇于接受挑战性的任务。
人的综合素质的能力要求1、信息处理能力;2、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3、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4、处理好人与资源关系的能力;5、善于综合分析的能力;6、具备综合知识的能力;7、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比较素质教育变学生的强制性发展为自律性发展、变学生的适应性发展为创造性发展、变学生的片面发展为全面发展、变重视学生的显性发展为隐性发展、变学生的被动发展为主动发展、变侧重学生的社会化发展为个性化发展、变学生的专门性发展为基础性发展。
提高综合素质的途径1、家庭教育——培养孩子创造力的摇篮;2、学校教育——人生的加油站;3、社会教育——人的终身能力教育。
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是环境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的环境;2、学校教育是通过教师培养学生的活动进行的;3、学校可以把遗传素质要提供的发展可能性、自发的环境影响以及个人的主努力纳入教育轨道,以促进青少年血神的全面发展;4、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当代,学校对大批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更显得重要;5、从终生教育来看,教育即促进儿童时期和青年时期的心理发展,形成一定的品质和能力,又对成年和老年的身心活动起着积极健康的推动作用。
第五章思想品德素质思想品德素质: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倾向与特征。
思想品德素质主要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三个方面。
政治素质:主要是指个体对政党、社会集团在国家生活、国际关系等方面的政策与活动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个体的政治立场、观念、信仰、态度和方向等方面的稳定的性质与特征。
思想素质:主要是指个体的观念和理性认识方面的性质与特征,即个体用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看待世界、看待人生,用什么样的观点与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
道德素质: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性质与特征。
思想品德素质的基本要求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具备集体主义的主人翁精神;4、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5、自觉遵守法制和纪律;6、自觉遵守社会公德;7、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观念;8、具有一定的道德思维、道德评价能力,能够识别和抵制资产阶级的、封建主义的思想和道德影响;思想品德素质的表现形式青年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表现为知、情、意、信、行五种形式。
知,即思想品德认识;情,即思想品德情感;意,即思想品德意志;信,即思想品德信念;行,即思想品德行为习惯。
提高思想品德素质的途径1、建立起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主体教育网络是提高思想品德素质的首选途径;2、加强和改进政治课教学是提高思想品德素质的基本途径;3、开展社会实践是提高思想品德素质的重要途径。
“两课”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
提高思想品德素质的方法主要有说理启迪法、自我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行为实践法。
说理启迪法: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以透彻说理为主要标志,对教育对象进行循循善诱、启发开导的方法。
运用说理启迪法的基本要求1、在说理启迪教育中,要注意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2、在说理启迪教育中,要敢于讲真话;3、在说理启迪教育中,要对教育对象具有循循善诱、启发开导的作用。
自我教育法:是在教育者的启发和引导下,受教育者对自己的思想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克制和自我改正,以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方法。
自我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巨大作用1、它是学生个体思想和行为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在动力因素;2、有利于一个人的角色内化;3、有利于自我心理矛盾的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