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
小学校长专业标准
小学校长专业标准1. 背景小学校长作为学校管理的核心人员之一,承担着重要的领导和管理职责。
为了保证小学校长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制定小学校长专业标准是必要的。
2. 目的小学校长专业标准的目的是为了:- 确定小学校长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为招聘、评选和培养小学校长提供参考;- 促进小学校长职业发展和提升。
3. 专业标准内容3.1 教育理念和教育管理- 具备教育理念先进、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 能够制定科学的学校发展规划和教育管理策略;- 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能有效管理学校资源。
3.2 师资管理和教师发展- 具备有效的师资管理经验,能够合理分配教师资源;- 能够制定教师发展计划和提供培训机会,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3 学生管理和教育服务- 具备学生管理经验,能够制定行为规范和学生奖惩机制;- 能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
3.4 校园文化建设和社区合作- 具备校园文化建设的策划和组织能力;- 能够积极与社区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资源和机会。
3.5 学校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 具备学校安全管理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能够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妥善处置并保障学生安全。
4. 实施和评估小学校长专业标准的实施和评估应采取以下措施:- 设立专家评审组,定期对小学校长进行评估;- 提供培训和研究机会,帮助小学校长提高专业素养;- 不断修订和完善专业标准,与时俱进。
5. 结论小学校长专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提高小学教育质量、增强学校管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明确小学校长的专业要求,建立更加科学和规范的选拔和培养机制,将有助于培养优秀的小学校长,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
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一、校长任职的基本条件(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
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
关心爱护学生,刻苦钻研教育、教学业务。
热爱本职工作。
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团结同志,联系群众。
严于律己,顾全大局。
言行堪为师生的表率。
(二)乡(镇)完全小学以上的小学校长应有不低于中师毕业的文化程度,初级中学校长应有不低于大专毕业的文化程度,完全中学、高级中学校长应有不低于大学本科毕业的文化程度;中小学校长应分别具有中学一级、小学高级以上的教师职务;都应有从事相当年限教育教学工作的经历;都应接受岗位培训,并获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三)身体健康,能胜任工作。
二、校长的主要职责(一)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自觉抵制各种违反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倾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按教育规律办学,不断挺高教育质量。
(二)认真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和干部政策,团结、依靠教职员工。
组织教师学习政治与研究业务,使之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文化业务水平及教育教学能力,注意培养班主任、中青年教师相业务骨干,努力建设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
依靠党组织,积极做好教师和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自觉接受党组织的监督,充分发扬民主,重视教职工代表大会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注意发挥广大教师和职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全面主持学校工作l.领导和组织德育工作。
把德育放在首位,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工作方针,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建设德育工作骨干队伍,采取切实措施,坚持不懈地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冶、品德教育。
2.领导和组织教学工作。
坚持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按照国家规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开齐各门课程,不偏科。
遵循教学规律组织教学,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搞好教学常规管理。
校长的专业标准校长专业标准解读
校长的专业标准校长专业标准解读校长的专业标准|校长专业标准解读中国没有校长学,尽管有源源不断的校长培训;没有校长专业,尽管人人都是从大学走出来的;没有校长职业规范,尽管这个职业确实需要太多的规范;没有校长专业标准,尽管大家都知道这实在是一门专业,不是什么人都干得了的。
这是全世界最庞大的一支队伍:目前我国中小学校长已达到62.3万名,如果加上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的校长,其总数超过100万。
虽说拥有百万之数,但这个群体职业发展的目标、领导职责的界定与校长评价的标准,一直存在缺乏专业依据、指标体系不明、重显绩轻潜质等诸多问题。
因此,上海师范大学现代校长研修中心起草的这份《中国中小学校长专业基本标准》研究草案,才得到业内如此热烈的关注,以及教育部有关部门的重视与认可。
我们解读《中国中小学校长专业基本标准》,是为校长专业发展和校长培训工作提供理论支撑与依据,它有利于营造促进校长成长的体制机制环境,有利于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教育视野和开拓创新精神、甘为促进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做出奉献,并具有敬业精神和专业水平的教育家型校长。
希望所整理的这份《标准》概要,能较为全面地呈现中小学校长的专业架构和职业素养,为您的工作增添助力。
基本框架研制我国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的主要思路,是从校长专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社会期望出发来分析其专业定位、专业能力与专业精神,并由此提出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即校长应成为教育领导者、终身学习者和自主创新者。
同时,从学校组织的本质属性出发,确定校长的专业立场——教育领导,进一步理清其核心工作领域的三大专业范畴:价值领导、教学领导和组织领导,由此提出六大核心工作领域,即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
根据校长在各领域所具有的专业定位与专业角色,从理念、品性、知识、能力和行为等方面进行分析与阐述,这就形成了我国中小学校长专业基本标准的主要研究框架。
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
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中小学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承担着教育教学管理的责任,对学校的发展和教育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小学校长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才能更好地推动学校的发展。
因此,制定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对于提高学校领导者的素质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小学校长需要具备良好的教育背景和专业知识。
他们应该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了解教育教学的最新发展动态,能够指导学校的教学工作。
同时,中小学校长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包括组织协调能力、决策能力、沟通能力等,能够有效地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
其次,中小学校长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他们应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同时,中小学校长还应该具备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学校与社会的交流与合作,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外,中小学校长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
他们应该严格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坚守教育教学的原则,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做到心中有学校、肩上有责任,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最后,中小学校长还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
他们应该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关注教育教学的最新发展,积极推动学校的改革与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和领导能力,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总之,中小学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的质量。
因此,制定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对于提高学校领导者的素质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未来中小学校长能够在专业标准的指引下,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为学校的发展和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
中国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草案)(一)前言我国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建设优秀的中小学校长队伍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政策,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的关键。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中小学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
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要求:“在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全面推行校长聘任制和校长负责制,建立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择优聘任的校长选拔任用机制,健全校长考核、培训、激励、监督、流动等相关制度。
”因此,制定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已成为改革与完善我国中小学管理制度,实现教育家办学理想的客观要求。
校长专业标准可以为校长的遴选、培训、评价和绩效管理等标准的制定提供基本依据,有助于校长的专业发展,并使政府、教职工、学生及其家长和社会明确校长的角色期待,从而更有效地参与和监督学校管理。
中小学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是学校的领导者、教育者和管理者,对外代表学校。
校长的基本职责是在上级党组织和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民办学校)学校董事会的领导下,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工作全面负责,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校长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有效的领导、教育和管理,以学生发展为本,保证学校的所有工作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确保教育质量,具体包括:校长有责任领导学校教职工,对学校发展进行内外部环境分析,确立学校的办学理念,构建学校的愿景和目标,制定学校的发展战略,规划学校的未来,培育有特色的学校组织文化;领导和管理学校的课程、教学和德育工作,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为学生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运用合适的方法和技术对学校的人员、财务、时间、信息等进行全面管理,建立与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提升学校的组织效能;通过建立和维持与学生家长、其他学校、社区及机构等的广泛联系,为学校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发挥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保证教职工代表大会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二)原则与构建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的制定遵循了以下基本原则:以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同校长基本职责的要求相衔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确立校长专业发展目标;为校长遴选、培训、评选和绩效管理等提供专业衡量的框架。
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
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作为中小学校长,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才能够有效地管理学校,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是对中小学校长岗位要求的总体规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参考价值。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对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希望能够为广大中小学校长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首先,中小学校长需要具备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实践能力。
这包括对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有较深的理解和掌握,能够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计划和管理方案,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
其次,中小学校长需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和师风。
作为学校的领导者,校长需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言行一致,模范师德,引领全校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此外,中小学校长还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
学校是一个复杂的组织系统,校长需要善于组织协调各项工作,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学校整体运行效率。
同时,在面对各种复杂的教育教学管理问题时,校长需要能够准确把握形势,果断作出正确的决策,推动学校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此外,中小学校长还需要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领导能力。
校长需要与各个方面保持良好的沟通,协调学校内外部资源,形成合力,推动学校事业的发展。
同时,校长还需要善于团队建设,培养和激励学校教职工,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共同推动学校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最后,中小学校长还需要具备较强的自我学习和创新能力。
教育事业日新月异,校长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与时俱进,推动学校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总之,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是对中小学校长岗位要求的总体规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参考价值。
中小学校长需要具备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实践能力,良好的师德和师风,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领导能力,以及自我学习和创新能力。
希望广大中小学校长能够根据专业标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内容
中小学校长是学校改革发展的带头人。
一个好校长,可以成就一所好学校。
目前,全国31万所普通中小学的校长,带领着1000多万专任教师,教育和影响着近2亿中小学生。
针对当前中小学校长队伍现状,为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校长的专业素质要求,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校长队伍,教育部日前印发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是对义务教育学校合格校长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由5个基本理念、6项专业职责和4方面实施要求等三部分内容组成。
这个标准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特点:一是专业理念的高位引领。
校长专业标准提出了“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引领发展、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等5个基本理念,明确了校长的道德使命、办学宗旨、角色定位以及专业发展的实践导向和持续提升要求。
“以德为先”是校长的道德使命,也是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的必然要求。
“育人为本”是校长的办学宗旨,也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引领发展”是校长的角色定位,也是推动学校和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
“能力为重”是校长专业发展的实践导向,也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基本要求。
“终身学习”是对校长持续提升专业素养的要求,也是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迫切要求。
二是首次系统建构了我国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的6项专业职责。
过去,校长要办好一所学校,从业务的角度必须主要抓好哪几方面工作,很多校长的认识不太全面,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也不太明确。
校长专业标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等校长的6项专业职责,体现了倡导教育家办学的要求,得到了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广泛认同。
其中,“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体现了校长对学校的价值领导,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也为学校特色发展留下了空间,是校长专业职责的灵魂;“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体现了校长对学校的教学领导,这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体现了校长对学校的组织领导,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管理保障。
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解读
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解读
中小学校长是撑起中小学教育大厦的主要支柱,也是教育管理者、行政领导者、全校家长
教师学生关系和谐建设者、教育发展者以及革新者。
针对这一职位,教育部近日发布了
《中小学校长配备标准》,为中小学校长的配备提供了“硬性”规范,旨在规范中小学校长
配备管理活动,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校长配备制度,更好地实施校长职位责任,指导和促进
教育发展,促进中小学教育质量和绩效的持续提高。
《中小学校长配备标准》明确了中小学校长应视校长岗位要求,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与专业能力、现役教师择优配备的原则。
校长岗位要求包括具备基本教育理论知识、教育管理理论知识、教学技能以及新兴课程和新教育理念等,能够运用管理、调节全校教育活动,
并落实家长教师学生参与管理,全面实施校园管理体系制度;具有严谨的学术素养,能够
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开展博弈谈判,并积极推动学科教育发展等。
此外,《中小学校长配备标准》还要求,中小学校长有较强的危机处理能力,具有教育理念、建设者、领导者等水平;能够推动中小学教师学术水平提高,树立严格要求,积极支
持和鼓励学生;还要有较强的社会能力,采取有效措施联系家长教师学生,维护教育公平;需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加强对班级、学生、家长的统筹引导,积极地把握校园管理的发
展道路等。
可见,《中小学校长配备标准》不仅充分肯定和体现了中小学校长的重要性,也细致列出
了中小学校长的配备要求。
公平、合理、科学的中小学校长配备,将让每一所中小学的教
育发展更加健康,也会让每一位校长具备更多的潜在能力,提升他在学校中的效能。
最新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
最新全国中⼩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全国中⼩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试⾏)⼀、校长任职的基本条件(⼀)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努⼒学习马克思主义。
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认真贯彻执⾏党和国家的教育⽅针、政策、法规。
关⼼爱护学⽣,刻苦钻研教育、教学业务。
热爱本职⼯作。
有⼀定的组织管理能⼒。
团结同志,联系群众。
严于律⼰,顾全⼤局。
⾔⾏堪为师⽣的表率。
(⼆)乡(镇)完全⼩学以上的⼩学校长应有不低于中师毕业的⽂化程度,初级中学校长应有不低于⼤专毕业的⽂化程度,完全中学、⾼级中学校长应有不低于⼤学本科毕业的⽂化程度;中⼩学校长应分别具有中学⼀级、⼩学⾼级以上的教师职务;都应有从事相当年限教育教学⼯作的经历;都应接受岗位培训,并获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三)⾝体健康,能胜任⼯作。
⼆、校长的主要职责(⼀)全⾯贯彻执⾏党和国家的教育⽅针、政策、法规,⾃觉抵制各种违反教育⽅针、政策、法规的倾向。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向,努⼒培养德、智、体全⾯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
按教育规律办学,不断提⾼教育质量。
(⼆)认真执⾏党的知识分⼦政策和⼲部政策,团结、依靠教职员⼯。
组织教师学习政治与钻研业务,使之不断提⾼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化业务⽔平及教育教学能⼒,注意培养班主任、中青年教师和业务⾻⼲,努⼒建设⼜红⼜专的教师队伍。
依靠党组织,积极做好教师和职⼯的思想政治⼯作。
⾃觉接受党组织的监督。
充分发扬民主,重视教职⼯代表⼤会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注意发挥⼴⼤教师和职⼯⼯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全⾯主持学校⼯作1.领导和组织德育⼯作。
把德育放在⾸位,坚持教书育⼈、管理育⼈、服务育⼈、环境育⼈的⼯作⽅针,制定德育⼯作计划,建设德育⼯作⾻⼲队伍,采取切实措施,坚持不懈地加强对学⽣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
2.领导和组织教学⼯作。
坚持学校⼯作以教学为主,按照国家规定的教学计划、教学⼤纲,开齐各门课程,不偏科。
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
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
作为中小学校长,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标准,以确保学校的教
育质量和管理水平。
本文将从教育理念、管理能力、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探讨中小学校长应具备的专业标准。
首先,中小学校长应当具备积极的教育理念。
他们应该有清晰
的教育目标,能够引领学校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同时,校长应该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
其次,中小学校长需要具备优秀的管理能力。
他们应该具备良
好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有效地管理学校的各项事务。
此外,校长
还应该具备危机处理能力,能够在学校发生突发事件时,果断决策,有效处理。
另外,中小学校长还应该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
他们应该具备
良好的师德师风,关心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
环境和发展空间。
同时,校长还应该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鼓励教
师参加各种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最后,中小学校长还应该注重学校文化建设。
他们应该为学校
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同时,校长还应该注重学校的形象建设,为学校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和和谐的校园文化。
综上所述,中小学校长应具备积极的教育理念、优秀的管理能力、关注师资队伍建设和注重学校文化建设等专业标准。
只有具备
了这些标准,中小学校长才能够更好地领导学校,推动学校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
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中小学校长是学校教育管理的核心力量,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
为了规范中小学校长的专业标准,提高其管理水平和教育能力,特制定了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以期为中小学校长的选拔、培养和评价提供依据。
一、思想政治素质。
中小学校长应坚定理想信念,热爱教育事业,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良好的党性修养和政治素养。
二、教育教学素质。
中小学校长应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领导和管理能力,能够指导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
三、管理素质。
中小学校长应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善于团结和带领全体教职员工,能够有效管理学校的各项事务,推动学校的健康发展。
四、师德师风素质。
中小学校长应具备高尚的师德师风,严守教育教学纪律,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关心学生,关爱教师,维护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五、创新创业素质。
中小学校长应具备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勇于开拓进取,推动学校的不断发展。
六、社会责任素质。
中小学校长应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的公益事业。
七、自身修养素质。
中小学校长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身体状态,以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总之,中小学校长是学校的领导核心,其专业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中小学校长应具备全面发展的素质和能力,不断提升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身能力,为学校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繁荣做出积极的贡献。
希望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对中小学校长的选拔、培养和评价给予足够的重视,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校长专业标准解读
校长专业标准解读校长是学校中重要的职位,学校要取得好的发展需要一位优秀的校长。
因此,中国教育部制定了《校长职务专业标准》,对校长的资格进行制定。
该专业标准共分为三个层次:第一级校长,第二级校长和第三级校长。
根据不同等级,每个级别的校长都有具体的专业标准。
首先,第一级校长的专业标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理论上了解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背景;二是了解特定学校的实际情况,抓住机遇,使学校得到发展和改革。
同时,第一级校长还要掌握学校教育行政管理理论和技能,具备建设研究型大学的能力,有丰富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第二级校长的专业标准是建立健全学校学科专业发展规划,使学校专业构成有序地发展。
此外,第二级校长的专业标准还包括掌握学校教育行政管理理论,具备学校发展战略研究能力。
第二级校长还应熟悉政府、社会、行业资源,了解学校在各个方面的特点,运用资源合理开展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工作。
第三级校长的专业标准是领导学校的教学工作。
主要包括:领导创建师德师风,注重教师的专业性、学术性和入职能力;完善学校的管理机制,改进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指导和完善学校的实验室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积极推动学校的科研和技术开放,努力拓展学校的内涵发展。
此外,根据不同等级的校长,还有其他相应的专业标准,例如:第一级校长要有很强的政治理论修养和思想觉悟,熟悉教育部有关法规及制度,具备决策分析和决策执行能力;第二级校长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熟悉学校办学历史及政策,具有教育行政管理经验;第三级校长要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具备学校机构建设和发展的能力。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校长的专业标准既包括专业的理论要求,也包括学校实际情况的调整。
校长要在符合标准的前提下,充分吸收新的理念,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以合理有效的管理和开发,使学校得以健康发展,不断提高校长层次;在学校专业建设和发展中,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校长的实践经验和管理经验,建立适当的学校专业发展规划,并努力推进实施。
我国中小学校长专业评价指标体系探究
我国中小学校长专业评价指标体系探究中小学作为现代教育系统中重要的一环,从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更新知识、拓展思维,构建学生品格教育这一重要的社会功能,到学校教育治理、管理效能的提升,都与中小学校长的专业素质息息相关。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对中小学校长专业素质的重视也越来越高,社会各方也开始制定具体的专业评价标准,形成以评价标准为基础的中小学校长专业评价指标体系。
一、定义中小学校长专业评价指标体系中小学校长专业评价指标体系,以校长的任职职责、工作职能、管理模式、工作能力等为评价依据,经过归纳吸收,形成学校长专业素质的维度和指标的系统化。
在校长专业素质评价中,学校长专业素质指标体系具有统一性、专业性和可比性,可作为学校长晋升、管理审核、后期培训、技能测试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中小学校长专业评价指标体系基本维度1、学校建设和发展维度。
主要评价学校长在学校建设和发展方面的责任心、智慧能力、创新能力等,评价学校生动性、发展趋势、社会服务能力等。
2、教育管理维度。
主要评价学校长在教育管理方面的推动力、指导力、落实能力、决策能力等,评价学校学习管理、教学管理、关系处理等能力。
3、信息技术维度。
主要评价学校长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包括技术分析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应用能力等,评价学校网络管理、计算机技术应用等技能。
4、社会维度。
主要评价学校长在社会对接方面的沟通能力、统筹能力、应变能力等,评价学校公共关系管理、外部社会关系等能力。
五、中小学校长专业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实施1、全面了解学校长的专业素质:学校长要全面了解自己在学校长指标体系下的专业素质,深入分析自己专业素质的缺点,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提高专业水平。
2、准确反映学校长的专业水平:学校长专业水平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准确反映,要通过参与现场管理、推动教育改革、研究决策、发展战略等具体行动项目,实实在在地把工作做好。
3、持续推动学校长的专业发展:学校长要持续推动自身的专业发展,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实现专业能力的有效突破,不断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为学校发展做出积极作用。
中小学校长标准六个维度3个层次
中小学校长标准六个维度3个层次
中小学校长的标准可以从以下六个维度进行评估,涵盖了领导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学校管理能力、师德师风等方面:
1. 领导能力:
- 学校发展规划能力:制定学校发展目标和规划,谋划长远发展。
- 组织领导能力:能够有效组织和协调教育资源,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 激励和激发能力:能够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潜能。
2. 教育教学能力:
- 课程设计和教学指导能力:能够合理设计课程,提供有效的教学指导。
- 教育教学技能: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提供优质教学。
3. 学校管理能力:
- 组织管理能力:善于组织、协调和管理学校各项工作。
- 资源管理能力: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学校的各类资源。
- 师资队伍建设能力:能够招聘和培养优秀教师,提升整体教育水平。
此外,这六个维度还可以细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初级、中级和高级。
校长在不同层次的标准要求会有所不同,随着经验和能力的不断提升,校长可以逐步达到更高的层次。
校长的专业标准
校长的专业标准
作为一名学校的校长,他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标准和素质,以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校长的专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校长需要具备较高的教育背景和专业知识。
一个优秀的校长应该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了解教育教学的最新发展动态,能够指导学校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确保教育质量的提高。
其次,校长需要具备优秀的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
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他需要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决策能力,能够有效地管理学校的各项事务,推动学校的发展。
同时,校长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建设能力,能够有效地与教师、学生和家长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校内关系。
再次,校长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作为学校的领导者,校长需要对学校的发展负起最终的责任,他需要为学校的发展制定长远规划和发展目标,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同时,校长还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放在
首位,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起责任。
最后,校长需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和职业操守。
校长是学校的楷模和榜样,他需要以身作则,做学生和教师的表率,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作为一名学校的校长,他需要具备较高的教育背景和专业知识,优秀的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良好的师德师风和职业操守。
只有具备了这些专业标准和素质,校长才能够有效地推动学校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
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
中小学校长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岗位,校长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发展。
为了规范中小学校长的职业标准,提高其专业水平,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对中小学校长的职业素养、专业能力、管理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首先,中小学校长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和职业操守。
作为学校的领导者,校长应坚定信念,忠诚党和国家,遵守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
其次,中小学校长应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校长应具备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熟悉国家教育政策和教学改革方向,具备较强的教学领导能力,能够指导教师开展科学教学活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再次,中小学校长应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
校长应具备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能够有效组织教育教学工作和学校管理工作,合理配置学校资源,提高学校办学效益,保障学校的正常运转。
此外,中小学校长还应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校长应具备开拓进取的精神,不断推动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善于团队建设和团队管理,能够凝聚全体教师和员工的力量,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共同推动学校事业的发展。
总之,中小学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和师生的成长。
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中小学校长的职业行为,提高其专业水平,推动学校的发展。
希望全体中小学校长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校长专业标准的六项能力
1、“世事洞明”的观察力。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校长要深层次地熟悉学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世事洞明”十分重要。
校长要善于建立全方位的思维方式,使自己的视野在360空间“扫描”。
2、“高瞻远瞩”的预见力。
“凡世预测立,不预则废”。
“预”即有预见、有准备、有计划。
要管理好一个学校、校长必须具有预见性的素质,能从错综复杂的事物中看出规律性,察出新意,从而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学校管理目标,提出近期指标和远期规划,不断推动学校向前发展。
3、“博采众长”的综合能力。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人各有所长,也有所短,作为一把手的校长,不论其资力、经历如何,个人能力总是有限的。
因此要发挥其他领导的能力,用整体优势来弥补个体不足。
能扬人之长,容人之短,团结好一班人马,在心理相容的基础上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同时还要虚心向教职工学习,集众人智慧于一身,熔各家之见于一炉,博采众长,发展事业。
4、“解决矛盾”的判断力。
“操千曲而知意,观千剑而识器”。
一所学校数十名甚至百余名教职员工,有几十件、甚至上百件大事小事正在进行中,经常会出现各种矛盾,这是无法避免的。
校长在处理学校发生的各种矛盾时,要善于识别矛盾的性质,而且能准确地在各种矛盾中找出主要矛盾,并能及时进行科学剖析,进行去伪存真地判断,并予以解决。
5、“身体力行”的引导力。
“学校好不好,主要看领导”。
校长可以说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其表率和引导作用非同一般。
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说明,受教育者是教育者的一面镜子。
从这一面镜子,可以看到校长的素质和思想在师生身上的折光。
6、“能言善辩”的表达力。
校长教育和组织师生离不开语言,校长必须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说话要富有感召力,有内在逻辑力量。
校长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
校长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
校长专业标准是一种专业的标准,旨在提高校长的专业水平,促进校长的职业发展。
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标准,既包括校长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包括校长的管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首先,校长专业标准要求校长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教育学、教育管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
这些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校长管理学校的基础,是校长实施教育改革的基础。
其次,校长专业标准要求校长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包括组织管理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信息管理能力、社会关系管理能力等。
这些管理能力是校长管理学校的基础,是校长实施教育改革的基础。
最后,校长专业标准要求校长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要求校长能够把学校的教育理念贯彻到实践中,把学校的教育理念融入到学校的管理中,把学校的教育理念融入到学校的教育活动中,把学校的教育理念融入到学校的社会服务中,以及把学校的教育理念融入到学校的文化活动中。
总之,校长专业标准是一种综合性的标准,既包括校长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包括校长的管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它是校长管理学校的基础,是校长实施教育改革的基础。
只有拥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校长才能够更好地管理学校,更好地实施教育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一)前言我国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建设优秀的中小学校长队伍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政策,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的关键。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中小学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
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要求:“在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全面推行校长聘任制和校长负责制,建立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择优聘任的校长选拔任用机制,健全校长考核、培训、激励、监督、流动等相关制度。
”因此,制定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已成为改革与完善我国中小学管理制度,实现教育家办学理想的客观要求。
校长专业标准可以为校长的遴选、培训、评价和绩效管理等标准的制定提供基本依据,有助于校长的专业发展,并使政府、教职工、学生及其家长和社会明确校长的角色期待,从而更有效地参与和监督学校管理。
中小学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是学校的领导者、教育者和管理者,对外代表学校。
校长的基本职责是在上级党组织和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民办学校)学校董事会的领导下,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工作全面负责,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校长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有效的领导、教育和管理,以学生发展为本,保证学校的所有工作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确保教育质量,具体包括:校长有责任领导学校教职工,对学校发展进行内外部环境分析,确立学校的办学理念,构建学校的愿景和目标,制定学校的发展战略,规划学校的未来,培育有特色的学校组织文化;领导和管理学校的课程、教学和德育工作,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为学生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运用合适的方法和技术对学校的人员、财务、时间、信息等进行全面管理,建立与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提升学校的组织效能;通过建立和维持与学生家长、其他学校、社区及机构等的广泛联系,为学校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发挥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保证教职工代表大会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二)原则与构建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的制定遵循了以下基本原则:以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同校长基本职责的要求相衔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确立校长专业发展目标;为校长遴选、培训、评选和绩效管理等提供专业衡量的框架。
校长专业标准的构建应该以校长的核心目标为统领,以校长的基本职责为依据、充分反映校长职业角色必须具备的基本专业素养,包括个人素养和职业素养。
校长的专业素养要求,是由校长工作的核心目标和基本职责决定的,是校长专业标准构建的基本依据。
在校长的专业素养中,个人素养和职业素养相互依存:个人素养是职业素养的基础和前提,而职业素养是个人素养的体现和提升条件。
职业素养的六大领域涵盖了校长基本职责的外延,在校长核心目标统领下,个人素养与职业素养共同构成校长的专业素养结构。
个人素养指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教育者和管理者应该具备的教育思想、管理理念和价值追求。
职业素养是指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教育者和管理者应该拥有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具体包括规划学校发展、保障德育实施、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提升组织效能、协调公共关系等六大领域。
(三) 专业标准1.个人素养标准校长良好的个人素养是实现校长专业化发展和教育家办学理想的前提条件、也是校长达成核心目标和履行基本职责的思想道德基础。
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教育者和管理者,其教育思想、管理理念和价值追求应该符合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政策,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相一致,并有利于校长负责制的完善和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
(1)教育思想•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取得成功;•提供每个学生平等发展的机会;•具有追求公平而卓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管理理念•遵守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法规;•强调民主、平等、参与;•提倡信任、沟通、分享;•鼓励竞争、合作、创新;•尊重学校每个成员的个性;•善于发现和发扬学校每个成员的优点;•勤于和善于听取教师的意见与建议;•时刻保持危机意识。
(3)价值追求•恪守公正、廉洁、效率的行为准则;•维护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的权利;•承认和赞赏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成就;•关注和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注重公正、进取、合作、开放的学校文化的创设;•具有批判精神和自我反思能力。
2.职业素养标准(1)规划学校发展校长领导角色的关键是通过与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职工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一起,融合校长个人的教育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确立学校的发展目标,制定与实施学校的发展规划,以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可持发展。
①专业知识•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政策•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规章制度;•国内外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国内外教育发展的变革与创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学校发展的过程、特点与机会;•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技术与策略。
②专业能力•制定与实施学校中长期发展门标及其规划;•明确学校工作计划及其相应的实施方案;•激励师生发展规划落实的领导力;•保持学校发展规划落实的领导力;•评价与完善学校发展规划及其实施方案。
(2)保障德育实施保障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校长必须按照党和政府有关学校德育工作的方针政策,整合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教育力量,努力创设优良的育人环境,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成长。
③专业知识•党和政府有关学校德育工作的方针政策;•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与规范;•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特点与规律;•课程教学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少先队、共青团、班主任等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原理和方法;•艺术和体育对学生良好个性成长的作用;•人文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对培养合格公民的意义;•学校、家庭和社区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影响与作用;•学生综合评价的原理和方法。
④专业能力•建立学校德育工作组织体系、优化育人环境;•规范、培育与维护教师职业道德的制度与措施;•指导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体现德育因素;•开发与实施体现优秀文化的校本课程;•组织各类文艺、体育和专题教育活动;•实施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学生的健康人格和良好个性;•开展个性化的德育工作和个别教育;•指导少先队、共青团、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建立完善德育工作监督、检查、考评和奖励制度;•创建学校、家庭和社区有效合作的德育工作网络;•创设以培育人文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恪守道德行为规范;•借鉴其他学校先进的德育工作经验。
(3)领导课程教学校长负有按国家标准设置与实施课程的责任。
校长应当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推行有效的教学活动,实施监督和评价教学的制度与方法,养成学生独立的学习行为与习惯,使之形成终身学习的意愿与能力。
①专业知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课程设置及其标准;•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原理与构建;•课程实施和管理的基本原则与程序;•有效教学的一般原理与基本准则;•课堂教学行为及其管理的有效方式;•提升学生学业成就的多样性策略;•监控和评价教学的原理与方法;•信息技术对课程教学的影响及其效果;•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与一般原理;•家庭与社区对学生学习质量的影响及作用。
②专业能力•全面落实国家规定的课程设置及其标准;•确保学校教学秩序达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保障教学在学校工作中的核心地位;•组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创设提高学生学业成就的学校环境与制度;•制订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的行动方案;•分析与解释教学质量的数据和事例;•选择达到课程质量标准的合理策略;•创设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条件;•选择与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提供课程教学改革的政策与资源;•组织与指导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建立课程与教学实施状况的评价机制;•形成与实施提高教学质量的激励制度和措施;•研究和借鉴其他学校提供教学质量的制度和措施。
(4)引领教师成长校长负有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和建设教师队伍的主要责任。
校长应当培育促进教师学习的文化氛围,建立与实施激励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选择与推选、评价教师专业品质与成就的有效方法,引领所有教职工的行为达到专业标准。
校长应致力于自身专业的不断发展,从而有能力承担领导学校的职责。
⑤专业知识•教师专业的性质与特点;•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途径与支持条件;•教师专业发展互助合作团队的意义与策略;•校本培训的策略与方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学校的组织管理理论与专业知识。
⑥专业能力•创设满足教师专业发展愿望与需求的条件;•建立与实施科学合理的教师工作绩效评价制度;•制定与实施激励教师专业成长的制度和措施;•选择与开发校本培训的资源、策略与途径;•形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互助合作机制;•指导与激励教师的相互尊重、理解与欣赏•发现与矫正教师的工作失误与不足;•制定和实施校本培训的制度与措施;•提供教师继续学习的资源与机会。
(5)提升组织效能校长负有对学校进行有效地组织和管理的责任,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教职工代表大会民主管理学校的职能,建立与实施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合理配置学校的各种资源,落实教职工的岗位职责,评估教职工的工作业绩,激励教职工的进取精神与行为,不断提升学校的组织效能。
①专业知识•党群组织和教代会在学校中的地位与作用;•学校内部组织的构成、职能与管理规则;•学校组织优化原则、策略与基本方法;•学校涉及的教职工和学生的权益保障;•学校人员聘用、辞退与绩效考核的制度与程序;•学校财务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制度与程序;•学校设施设备安全与使用的制度与程序;•校园危机处置的法律、专业常识与程序;•学校校务公开和信息公开的意义与程序;•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②专业能力•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政策;•构建公正、进取、合作、开放的学校组织文化;•建立民主科学的学校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落实学校各部门与教职工的职责;•依法与按专业标准招聘、续聘和辞退教职工;•明确与落实学校优先发展的事项;•确定与分配教师团队与个人的工作任务;•制订与改善学校设施没备的使用方案;•指导、制订与解释学校的财政预算方案;•推行、评估与改进学校各部门与教职工的绩效管理;•监控、检查与评估学校各种事务及预算的实践效果;•指导与选择信息技术运用于学校管理;•检查与改进学校安全规章制度的实施要求;•制订、演练与评估校园危机处理的预案;•推进与落实学校校务公开和信息公开。
(6)协调公共关系校长负有协调学校公共关系的责任,建立学校与政府部门、学生家庭、其他学校及机构的合作关系,为社区提供必要的人力与物力资源的支持,也为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获取机会与资源,创设学校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