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的十大定律
中国历史的十大定律
引言概述:中国历史是世界上最为悠久且丰富多样的历史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影响力。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定律,这些定律既反映了中国历史的特点,又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中国历史的十大定律,包括中央集权、天人合一、礼乐文化、科举制度、边疆防御、官僚体系、农耕经济、民族融合、治国理政和思想启蒙等方面。
正文内容:一、中央集权:中央集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定律。
从古代封建时期到现代,中国政治体制一直以中央集权为核心。
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由中央政府统一决策和管理,地方政府的权力相对较小。
这一定律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保障了统一的国家政权和社会秩序,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地方政府的权力扩张和独立性。
小点1:中央集权的起源和影响小点2:中央集权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小点3:中央集权的优缺点和限制二、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和思想的核心观念之一,也是中国历史的一大定律。
这一观念认为天地万物与人类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人类与自然、社会和宇宙存在着深刻的联系。
天人合一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哲学、宗教、文学和艺术等各个领域,并为中国历史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
小点1: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起源小点2:天人合一在中国历史中的表现和影响小点3:天人合一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贡献三、礼乐文化:礼乐文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国历史的一大定律。
这一文化注重礼仪规范和音乐艺术,对于中国的社会秩序和道德伦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礼乐文化在古代具有重要的政治、宗教和教育功能,是中国古代帝王统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
小点1:礼乐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小点2:礼乐文化在古代社会的作用和地位小点3:礼乐文化对中国社会的传统影响四、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特有的选拔政治人才的制度,也是中国历史的一大定律。
科举制度的实施使得政治人才的选拔更加公正和普及,对于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考前必背必懂的36个历史规律
考前必背必懂的36个历史规律来自:要学习网阅读原文一、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一个核心:王权。
两种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
三个特点:周王是天下共主,地方建立诸侯国(分封制);依据血缘的亲疏,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
2.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认识一个集中:即所有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
两对矛盾: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三个趋势:即分相权集皇权,形成君主专制;分散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形成中央集权;对思想控制日益加强的趋势。
四个发展阶段:秦汉确立发展——隋唐完善——宋元加强——明清强化。
3.选官和监察制度一个根本目的:强化皇权统治。
两个层面:选拔官吏和监察百官。
三个趋势: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选拔方式由推荐演变为考试选拔;选拔形式日趋严密,趋向制度化。
4.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1)小农经济是传统农业的基本模式。
(2)精耕细作是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3)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5.古代商业的发展一个政策:重农抑商。
两个方面:商业发展与商人地位。
三大特点:商人社会地位低,商业发展艰难曲折;受制于农业的发展;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
四段历程:春秋战国(官府垄断局面被打破,商品市场和大商人出现)——秦汉隋唐(重农抑商政策;坊市严格分开,对外贸易发展)——宋元(商业经济繁荣;坊市界限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清(城镇商业发展;出现商帮;闭关锁国)。
6.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因素(1)腐朽的封建制度的束缚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2)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课以重税,影响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的积累和国内市场的扩大。
(3)长期以来抑商和歧视商人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4)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中国五千年跳不出的5大历史定律(因果惊人)
中国五千年跳不出的5大历史定律(因果惊人)历史的发展,如同陀螺的运动,不停地旋转,一圈又一圈,周而复始。
在周期性的运动中,有某种恒定的东西,始终保持不变。
这是一种规律,有人称之为历史定律。
读史可以明鉴,知古可以鉴今。
我们在众多历史定律中,精选出对当下人们最具启示的五大定律。
细细品味,这五大历史律,何尝不是人生定律。
01第一定律:象牙筷定律。
殷纣王即位不久,命人为他琢一把象牙筷子。
贤臣萁子说:“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瓦器,要配犀角之碗,白玉之杯。
玉杯肯定不能盛野菜粗粮,只能与山珍海味相配。
吃了山珍海味就不肯再穿粗葛短衣,住茅草陋屋,而要衣锦绣,乘华车,住高楼。
国内满足不了,就要到境外去搜求奇珍异宝。
我不禁为他担心。
”果然,纣王“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益收狗马器物,充仞宫室......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百姓怨而诸侯叛,纣亡其国,“赴火而死”。
这个故事后来衍生出成语:见微知著。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个人,崩溃,可能就在一个很小的放纵开始。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千万不要低估人的欲望,只要开了一个头,就很难刹住。
大学生为了新款的手机、包包而贷款,鲜有全身而退的。
那些收受了第一笔贿赂的官员,也很少有悬崖勒马的。
世人贪欲,大抵如此。
得寸进尺,得陇望蜀,没有止境。
所以人要懂得克制,审慎行事,不可迈出贪婪的第一步。
02第二定律:兔死狗烹定律。
越王勾践为报仇雪恨,卧薪尝胆,精神非凡。
但他的个人品质却非常糟糕。
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帮他筹划大计的两个功臣,成就大业之后,一个被杀,一个逃跑。
杀文种的时候,勾践说:“你教我灭吴七种方法,我用了其中三种就灭了吴国,你那里还有四种,把它带到先王那里去吧。
”有七种方法灭吴,应当很有智慧,却遭了勾践的毒手。
此前,范蠡曾规劝文种:“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范蠡之智,显然高过文种,终能免于一死。
汉朝刘邦杀韩信,明太祖杀尽开国功勋……兔死狗烹这样的事,历史上不断地重演。
中国五千年5大历史定律
• 站得高固然可以看得远,但是只有站得低,才能看得清。
• 凡事从实际出发,多考虑一下方案是否切合实际,符合现 状。
• 为人做事,切忌眼高手低,好高骛远。
• 唐代柳宗元有一篇题为《敌戒》的著名百字短文: • 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利
之大。
• 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六国既除,訑訑乃亡。 • 晋败楚鄢,范文为患;厉之不图,举国造怨。 • 孟孙恶臧,孟死臧恤,“药石去矣,吾亡无日”。 • 智能知之,犹卒以危,矧今之人,曾不是思。 • 从来人们都把敌人看作是祸害,无力者避之,有力者根除
之。
• 唯独柳公认为,有敌人是好事。
敌戒定律
• 秦国因为六国在侧,才能励精图治,国力蒸蒸日 上,吞并六国之后,朝政反而开始混乱起来。
• 晋国打败楚国,外部没有了敌人,傲慢自大,才 有了后来的祸患。
• 都说有敌人是坏事,但是真正有大格局的人,认 为是好事。
• 马云曾在演讲的时候曾说:“有腾讯这样伟大的 公司做对手,是阿里的幸运。”
不禁为他担心。”
见微知著
• 果然,纣王“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益收 狗马器物,充仞宫室......以酒为池,悬肉为 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 百姓怨而诸侯叛,纣亡其国,“赴火而 死”。
• 这个故事后来衍生出成语:见微知著。
•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个人,崩溃,可能就在一个很小的放 纵开始。
以史 为镜
完善 自己
正向前进
• 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我们的丑、我 们的妄、我们的困境。
• 历史是一面镜子,知兴衰,明得失,既可 照现实,亦可照未来。
• 读懂历史上的著名定律,以史为镜,看到 前人过失,不步后尘。
• 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完善自己,在人生路上, 永远保持正向前进。
政治定律50个
政治定律50个1、黄宗曦定律中国的田赋制度从夏商周至民国,仅重大变迁就有八次之多,但每次改革的实际情况是: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会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
明清时期的思想家黄宗羲注意到了这个现象,精辟地将其称之为“积累莫返之害”,这就是“黄宗羲定律”的核心。
2、历史周期律1945年7月1日,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当时著名的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从重庆来到延安。
为抗议重庆的黑暗,作为国民党副委员长的冯玉祥,曾经白天在大街上打着灯笼。
那里贪污腐败,特务横行,政治专制,以致许多公共场所都贴着“莫谈国事”。
当黄炎培先生来到延安的时候,看到的是在共产党领导的这块地方,政治清明,军民团结,上下一致,一派新鲜气象,这让他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中国的未来。
但他还是向毛泽东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
他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个周期律。
毛泽东回答道: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
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要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3、敌友定律英国上世纪外相哈默斯顿说:“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成为了国际关系的一个基本准则,我们称之为“敌友定律”。
4、哈定悲剧定律一块公用的牧场通常发生的是放牧过度,一块公共绿地上通常会出现一条小路,公共场所的坐椅通常会被人弄得又脏又破,这是什么现象?这就是公共地悲剧。
公共的东西似乎从来都被人关心。
5、阿罗不可能定律在人们的心目中,选举的意义恐怕就在于大家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通过投票推举出最受我们爱戴或信赖的人。
然而,通过选举能否真正达到这个目的呢?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约瑟夫·阿罗(K.Arrow )采用数学方法于1951年深入研究了这个问题,并得出:当至少有三名候选人和两位选民时,大多数情况下这是不可能的,这就是鼎鼎大名的“阿罗不可能定理”。
中国历史的十大定律
第一定律,象牙筷定律殷纣王即位不久,命人为他琢一把象牙筷子。
贤臣萁子说,“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瓦器,要配犀角之碗,白玉之杯。
玉杯肯定不能盛野菜粗粮,只能与山珍海味相配。
吃了山珍海味就不肯再穿粗葛短衣,住茅草陋屋,而要衣锦绣,乘华车,住高楼。
满足不了,就要搜求奇珍异宝。
一定不能有“第一次”。
第二定律,兔死狗烹定律越王勾践,为报仇雪恨,卧薪尝胆,精神非凡。
但他的个人品质却非常糟糕。
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帮他筹划大计的两个功臣,成就大业之后,一个被杀,一个逃跑。
杀文种的时候,勾践说,“你教我灭吴七种方法,我用了其中三种就灭了吴国,你那里还有四种,把它带到先王那里去吧。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灭,谋臣亡。
自古患难易共,富贵难同第三定律,包围定律“指鹿为马”的赵高,“口蜜腹剑”的李林甫,祸国“六贼”童贯、高俅、蔡京等,陷害忠良的秦桧,两面三刀的严嵩,无法一一列举。
若能把他们聚集拢来,可以排列成大军,浩浩荡荡。
只不过,这只大军不能用来上阵杀敌,他们所起的作用,就是“包围”。
鲁迅先生说,凡是“猛人”,“身边便总有几个包围的人们,围得水泄不透。
”结果,“是使该猛人逐渐变成昏庸,有近乎傀儡的趋势。
”“中国之所以永是走老路,原因即在包围,……。
第四定律,敌戒定律唐代柳宗元有一篇题为“敌戒”的短文,其思维逻辑与常人常理完全相悖,富含哲理,是一篇奇文,转录如下: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利之大。
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六国既除,訑訑乃亡。
晋败楚鄢,范文为患;厉之不图,举国造怨。
孟孙恶臧,孟死臧恤,“药石去矣,吾亡无日”。
智能知之,犹卒以危,矧今之人,曾不是思。
敌存而惧,敌去而舞,废备自盈,祗益为愈。
敌存灭祸,敌去召过。
有能知此,道大名播。
惩病克寿,矜壮死暴;纵欲不戒,匪愚伊耄。
我作戒诗,思者无咎。
没有了竞争的压力,也就失去了不断创新进步的动力第五定律,朋党定律唐穆宗时期,以李德裕为首的士族出身官员结成一派,以李宗闵、牛僧孺为首的科举出身官员结成一派,两派在朝廷上互相攻讦、倾轧达四十年,史称牛李“朋党之争”。
数学九大运算定律
数学九大运算定律&中国5000年历史逃不过的“九大定律”简介:汉风楚雨,唐诗宋词,金戈铁马,些许旧话,笑谈历史风云,戏说野史人家。
中国历史的发展,如同陀螺的运动,不停地旋转,一圈又一圈,周而复始。
在这种周期性的运动中,有某种恒定的东西,始终保持不变。
第一定律|象牙筷定律殷纣王即位不久,命人为他琢一把象牙筷子。
贤臣萁子说,“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瓦器,要配犀角之碗,白玉之杯。
玉杯肯定不能盛野菜粗粮,只能与山珍海味相配。
吃了山珍海味就不肯再穿粗葛短衣,住茅草陋屋,而要衣锦绣,乘华车,住高楼。
国内满足不了,就要到境外去搜求奇珍异宝。
我不禁为他担心。
”(冯梦龙)果然,纣王“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益收狗马器物,充仞宫室。
……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百姓怨而诸侯叛,亡其国,自身“赴火而死”。
世人的贪欲,不都是这样?得寸进尺,得陇望蜀。
没有止境的。
君王的贪欲,更为可怕,因为他拥有无限的权力,没有人可以阻止他。
殷纣王,这个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昏君、暴君、亡国之君,他给后人留下了什么?留下了两个字,“殷鉴”。
无法节制的权力、无限膨胀的贪欲=殷鉴不远。
第二定律|兔死狗烹定律越王勾践,为报仇雪恨,卧薪尝胆,精神非凡。
但帮他筹划大计的两个功臣,成就大业之后,一个被杀,一个逃跑。
此前,范蠡曾规劝文种,“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范蠡之智,显然高过文种,终能免于一死。
兔死狗烹这样的事,历史上不断地重演。
人为什么会是这样,患难易共,富贵难同?第三定律|包围定律鲁迅先生说,凡是“猛人”,“身边便总有几个包围的人们,围得水泄不透。
”结果,“是使该猛人逐渐变成昏庸,有近乎傀儡的趋势。
”“中国之所以永是走老路,原因即在包围……”围绕着权力,也有一个看不见的权“场”。
各种意有所图的人都会在“权场”中向着权力中心作定向移动。
于是就有了“包围”。
包围是客观存在的,在我们中国,有权力就一定有包围。
国学十大经典定律
国学十大经典定律
国学十大经典定律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十个经典定律,这些定律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对于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自身修养都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就来一一列举这十大经典定律。
一、仁者爱人:这是孔子提出的道德准则,即仁者必定爱人,爱人就是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二、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指处于两个极端之间的平衡状态,即不过分偏向任何一方,保持中立,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智慧。
三、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指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人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哲学思想。
四、君子之道:君子之道是指高尚的道德准则,即君子应该有高尚的品德,尊重他人,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五、礼仪之邦:礼仪之邦是指中国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国家,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和道德准则。
六、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指顺应自然规律,遵循自然法则,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哲学思想。
七、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指知识和行动相结合,即知道了什么就
要去做什么,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智慧。
八、以德治国:以德治国是指用道德来治理国家,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政治理念。
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指先修身,然后治家,再治国,最后平天下,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治国理念。
十、天命之谓性:天命之谓性是指人的性格和命运是由天定的,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哲学思想。
这十大经典定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它们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道德准则,对于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自身修养都有很大的帮助。
中国千年历史中,改变命运的5大定律
中国千年历史中,改变命运的5大定律佛家有“命由心转,福自我求”的说法。
意思是一个人的命运,都是根据人的心理变化而变化,福气的多少,都是自己行为的结果。
纵观历史上的几大定律,不难发现。
人生的好运,不用外求,其实都藏在每一个人的内心。
第一定律:权大欺主定律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这句出自《史记》的话,讲的是韩信的故事。
公元前204年,楚汉交战,韩信以区区数千兵力,背水一战,击败项羽20万大军。
用十面埋伏的计策,逼项羽乌江自刎。
立下如此汗马功劳的韩信,却因功高盖主的傲慢,被吕后诱杀于长乐宫中。
功高不能摆正位置,难免做出大逆不道的行为。
西汉王莽篡汉;晋有“八王之乱”;“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的白起;“黄马褂”加身的年羹尧。
功高盖主者,难免在成绩面前洋洋自得,失了分寸,傲慢终至身败名裂的下场。
莎士比亚有句名言:一个傲慢的人,将会毁灭于他的傲慢。
相反,得以保全的人,面对巨大的荣誉,反而低调行事。
曾国藩年仅37岁,三年内连升四级,是历朝历代鲜有的个例。
但是曾国藩非但没有趾高气扬,却仍旧穿旧衣服,坐破骄子。
路上遇到比自己级别低的官员,主动让路,言谈低调,举止谨慎。
曾国藩曾告诫弟弟:天地间唯有谦谨是载福之道,古今多少才人,多少大富大贵之家,毁于一个“傲”字。
功劳大的人,往往位高权重,具备极高的智慧。
如果不懂得掩藏锋芒,常常让领导感到威胁。
权大欺主定律告诫我们,无论任何时候,都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盛誉之下,越是谦卑,越让人敬佩和尊重。
第二定律:皮毛定律《左传》中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春秋战国时,晋国内乱,公子夷吾逃到秦国避难。
他许诺,如果秦国能帮他登上王位,他将割让5座城池回报。
然而,当他做了晋国国君,非但不兑现承诺,仍在晋国灾年粮食欠收时,向秦国求救。
并立下誓言,等秦国有难时,一定出手相助。
第二年,秦国闹饥荒,晋君反而幸灾乐祸。
大夫庆郑直言晋国的背信弃义,最终要食自己酿下的苦果。
没过几年,晋君成了秦的阶下囚。
中国历史800年一个周期及三个规律
第二个大规律:定都南北定律
我们知道,中国地理上有南北, 所以定都也就出现了南北问题, 其中最出名的是南京和北京, 在这个大规律中也有三个小的规律,
பைடு நூலகம்
一、 定都北京;自从元定都北京后,就在中国寻找到一根“定海神针”,这个神针就是“定都北京”.
二、 从南到北,从北到南,周而复始。当上一个王朝气数衰尽的时候,改朝换代必定是从上一个王朝夺取天下相反的方向渐行发展,蒙定北京,明定南京, 明定南京,大顺就定在北京, 清也定在北京, 清定北京,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就定南京, 中华民国定南京,共和国就定北京, 如此循环.
这个问题如何来解释?要用麦金德的世界岛理论来说明, 理论是欧亚大陆和非洲合称为“世界岛”。如果从航天员的视角看:欧亚大陆加非洲,确实就像一个岛。接着他把世界岛划分为两个部分:腹地和边缘。最偏远的部分称为“腹地”,腹地中的河流都是内流河,要不就是注入冰冻的北冰洋。,
如果把中国看作是一个小的“世界岛”,那么东北就是“腹地”,中原一带就是季风吹拂的边缘地带,腹地可以进入边缘,而且有强烈的进入边缘的愿望,因为暖温带和亚热带的边缘地区,物产丰富,气候适宜,生活舒适,令寒冷地区的人向往。然而中原温暖地区的人却没有进入寒冷地区的愿望。
比如说在清朝南京改叫江宁,民国北京改叫北平,为什么南京现在还叫南京?
其后,是五百年的和平,中间有一次改朝换代,接着是一系列的战乱。结果,首都即从北方迁往南方。
然后,北方与南方脱离,南北形成对峙局面,敌对情绪强烈。这时,外来民族入侵,整个周期便告结束。
第一周期(公元前221—588 年)约830 年,即从秦朝到南北朝时代
第二周期、从隋朝始至蒙古人入侵(589—1367 年),其间约780 年
中国历史十大规律.doc
中国历史十大规律柴歌整理1.天下之事,分合交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夏一统,商周继之,春秋战国乱之;秦一统,两汉继之,三国魏晋南北朝乱之;隋一统,大唐继之,五代十国宋辽金乱之;元一统,明清继之,民国乱之。
2.红颜祸水,倾国倾城:夏亡于妹喜;商亡于妲己;西周亡于褒姒;吴亡于西施;秦以吕易嬴,赵姬之功;晋牛继马后,光姬之力;唐衰于杨玉环;明亡于陈圆圆;清败于太后慈禧。
3.历史有无数的选择,选择在某个人手里:秦之李斯,助纣为虐,焚书坑儒;汉之王莽,书生治国,一塌糊涂;唐之安禄山,安史之乱,由盛转衰;宋之王安石,变法维新,由治而乱;明之吴三桂,一己之私,引狼入室;清之袁世凯,卖友求荣,反复无常。
4.内忧小人干政,外戚、宦官、后宫;中忧官场腐败,官逼必然民反;外忧民族矛盾,异族虎视耽耽:历朝历代之灭亡,无不由此三者起。
5.胜者王侯败者贼,历史即是:为胜者歌功颂德、败者落井下石的虚假陈述:胜即是刘邦,败即是项羽;胜即是李世民,败即是窦建德;胜即是朱元璋,败即是张士诚;胜是一国之君,败是流贼草寇。
6.矫枉总是过正,其实过犹不及:秦尚法,汉即尚儒;唐重武轻文,宋即重文轻武;唐宋尚诗词,明清即尚八股。
7.越是四分五裂,政治混乱,思想越光辉灿烂;越是大一统,政治稳定,思想越停滞不前。
前者如春秋战国之百家争鸣,魏晋南北朝之三教合融;后者如秦之焚书坑儒,汉之独尊儒术,明之八股,清之文字狱。
8.地域环境左右命运:中国自古东临太平洋,北接荒芜人烟的西伯利亚,西北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南为喜马拉雅山,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之内生存,养成了国人含蓄内敛、保守中庸、消极忍耐的农耕性格。
故历朝历代皆重农抑商,重伦理文采,轻科技实用;如夏政权在陕西、商政权在河南;西周政权在陕西、东周政权在河南;秦、西汉政权在陕西、东汉政权在河南;隋、唐政权在陕西、北宋政权在河南。
五千年文明,有四千年历史皆在农耕最发达的中原地区上演,由此可见,中国一直都是以农耕为主的黄色文明。
中国社会的几大“定律”
中国社会的几大“定律”第一定律:官本位定律中国的所有活动都是围绕“官”展开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过去,一切的一切都围绕皇帝运转,他是“太阳”,其他官员就是围绕太阳的行星,老百姓都是他们的私有财产,都是为他们服务的。
无论宗教、科学、艺术都是围绕皇帝的“舒心”服务的。
所以在中国就没有什么科学可言。
比如我们的祖先发明了火药,拿来放烟火以供“官员”享乐或驱鬼神或吓唬老百姓用。
直到后来传到欧洲,欧洲人将火药做成枪炮,世界顿时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
张衡发明地动仪,对皇帝没什么用,所以后来有经历几千年,就没有发展了。
皇帝为了追求长生不老,练仙丹,结果始终在追求“长生不老”违背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毫无进展。
而在国外却发展成了化学。
我们哪天哪件事不是为了“官”在运转?芸芸众生只不过是一群驯顺的绵羊,皇帝和官吏执长鞭鞭笞天下,他们是牧羊人。
一切权力归于统治者,是统治者的私有物。
正是这种权力私有的特性,导致了无休止的争夺。
象是一个金苹果,被众人抢来抢去。
“高才捷足”者从血泊中抢到它,然后“坐天下”,享用整个国家。
“食色性也”,这是不全面的,那是孔老夫子蒙蔽我们的。
中国人有超越食欲和性欲的更重要的欲望。
那样的饥渴,那样的迫不及待,那样的不顾一切,那样的不知羞耻,那样的不择手段,那样的心毒手狠,心心所念,只是为了权力,这就是“权欲”。
第二定律:皮毛定律“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中国的知识分子与统治阶级之间就是皮与毛的关系,“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这句话,写的是中国知识分子千年之病,千年之痛。
中国的知识分子历来充当的就是“说客”,应用科举的方式,使那些出身于豪门或是寒门的士子们都有了进身之阶。
达到洗脑目的,所以中国的知识分子就没了独立精神与独立思想,更没有追求科学的献身精神。
有人说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
我以为这种说法并不准确,至少在我们中国不可以这样说。
如果要用社会的良心去定义知识分子,中国文人的大多数都会被排除在外,特别是站在前台的“知识分子”。
中国历史上千古不变的九大定律
国历史上千古不变的九大定律I1.冈历里的发展,如旧陀螺的运动水看到不同的学者.针对水同的历史事宴从不同的L..I—J停地旋转一嘲又一嘲周而复始角度阐释不同的“所史定律’。
如柏扬的“瓶预定●在这种周期性的运动中.有萆种恒定律’,秦晖的黄宗羲定律”.吴思写的“血酬定的东西.始终保持不变;律”.“得道多助.失i苜寡助”定律.“分九必合.十t被说,“皋^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衰之而合九必分”定律.免矩殉烹’定律等等.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后人复哀后人.各种各样的说法,妊香都能称之为‘定律”.也不Ⅲ好反瞎了中国历史在变中保持不变的特点吗,有疑间。
血它们确宴是在不断地杖重复呈现出某种这是一种规律.有人称之为历史定律。
近来可“规律性。
官场M¨,JⅢ殷封}即他不久命^为他琢一把象牙筷f。
贤m硅F说:“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瓦器.鉴配雎角之魂,h^之杯t杆肯定不能盛野桀粗粮,只能々Ⅲ珍海味棚配吃nIJ珍海味就不肯再穿翦l葛短农.仆茅草砸缱.而婴衣锦绣._鼎毕乍忭高接。
l q内满足不r.就要刊境外击搜求者珍并宝=我不禁为他扎0。
”果然纣E厚赋税以宴鹿台之钱益收狗马器物宽f JJ宫窜“沂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棚连其问为鹾使之饮“盯姓怨析请髅叛.L其圆.自身“赴火而死”.世人的贪欲.不都是这样。
得寸进R.得陇型蜀.滥_f『止境的。
君i的贪欲.更为可怕.因为他拥有无限的权力,{堑有人可以阻止他。
殷纣王,这1、巾国历史L著名的昏君暴君亡同之君.他给后人留下r什么,蛔F丁州十字.’殷龌”。
无法节制的收力五限膨胀的贪献:殷鉴不远=黄炎堵先生曾在延安的窑洞中向毛泽东提起其亡也忽瑶”这样的历史规律.网此,有人将这十定律称为“黄炎培窑洞定律”。
第二定律:兔死狗烹定律越I淘践.为拙仇譬恨,卧薪尝H日.精抻非凡。
但他的个人品质却非常糟糕。
在授端脚*的情况F帮他筹划大计的两个功Ⅲ,在他成就太业之后,一个被乐,一个逃跑。
杀史种的时候.幻践说:‘你教我灭吴七种方法我用了茸中。
中国历史的十大定律
中国历史的十大定律历史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有些科学真理却始终保持不变。
纵观上下五千年的中华历史,铁板定律在风雨飘摇中却越来越印证了其正确性。
1.象牙筷定律商纣王即位后,便命人为其雕琢一副象牙筷子。
纣王的亲叔叔萁子预言道:“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瓦器,要配犀角之碗,白玉之杯。
玉杯肯定不能盛野菜粗粮,只能与山珍海味相配。
吃了山珍海味就不肯再穿粗葛短衣,住茅草陋屋,而要衣锦绣,乘华车,住高楼。
国内满足不了,就要到境外去搜求奇珍异宝。
我不禁为他担心。
”历史的发展果然印证了萁子的担忧,纣王“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益收狗马器物,充仞宫室。
……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百姓怨而诸侯叛,亡其国,自身“赴火而死”。
清代戏曲家孔尚任所作《桃花扇》中有段词: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世人的贪欲就是这样:得寸进尺,得陇望蜀,没有止境的。
君王的贪欲,更为可怕,因为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没有人可以阻止他。
2.兔死狗烹定律越王勾践为报仇雪恨而卧薪尝胆,自我管理能力非常强。
但他的人品却非常差。
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一直追随的两个功臣,在其成就大业之后,一个被杀,一个逃跑。
杀文种的时候,勾践说:“你教我灭吴七种方法,我用了其中三种就灭了吴国,你那里还有四种,把它带到先王那里去吧。
”范蠡曾规劝文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范蠡之智,显然高过文种,终能免于一死。
兔死狗烹这样的事,历史上不断地重演,开国皇帝杀功臣不计其数。
刘邦杀韩信等,朱元璋杀胡惟庸等,某太祖杀一众功臣等,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算是有良心的带头大哥了。
世人无论是谁,只要抢到这个位置上,总会不由自已害怕失去,原本就是抢来的东西,难保不被别个抢去。
所以,历史上兔死狗烹之事不断重演,是完全符合逻辑的。
3.包围定律三国的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论及天下兴亡之道,“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中国历史十大定律
中国历史十大定律第一定律:骄奢亡国定律殷纣王即位不久,就让人专门给他打造一双象牙筷子。
贤臣箕子当时就说道:“象牙筷子肯定不会配瓦器,要配犀角碗,白玉杯,这些器皿里肯定要盛山珍海味,吃了好东西,肯定要穿好衣服。
我不禁为他担心。
果然没多久商朝就在殷纣王手里毁于一旦。
另一个出名的就是隋炀帝,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隋炀帝常在月夜带宫女在马上演奏《清夜游》曲,弦歌达旦。
炀帝游江都时,率领诸王、百官、后妃、宫女等一、二十万人,船队长达二百余里,所经州县,五百里内都要贡献食物,挥霍浪费的情况十分严重。
最终由于自己骄奢淫逸,穷兵窦武,把个大好江山落入他人手中。
第二定律:杀功臣定律最先以杀功臣出名的当属越王勾践,为了报仇雪恨,卧薪尝胆,人一般所不忍。
终成霸业,但是刚成大也之后就要杀他得两个功臣,文种范蠡。
范蠡逃跑时曾劝说文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但是文种不听,后来果然被杀死。
另外大杀功臣的还有刘邦,和朱元璋等。
韩信因没有听部下意见起兵造反,后来因为信任萧何,却被早就想杀他的吕后害人死,可幕后主使是刘邦。
后来萧何也为了消除刘邦的杀己之心,而自污(强征百姓土地),才得以保全性命。
第三定定律:小人定律奸臣和小人虽为人不齿,缺在历史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王朝的覆灭,国家的劫难往往都有他们的参与,比如唐朝奸相李林甫,人称“口有蜜,腹有剑。
”因为他的谗言,再加上安史之乱导致大唐王朝逐走向灭亡之路。
第四定律:敌对定律人们一向认为没有敌人才是最好的事情,但是这是最错误的认识,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了敌人,失去了外来的压力,内部就开始腐化了。
清朝就是如此,康熙乾隆年间周边都没有强大的敌人,直到西方列强来了,却毫无对战之力。
第五定律:朋党定律中国历史上党争不断,朋党定律在东汉末年表现的尤为明显先是外戚把持朝政,后来又被张让等十常伺主政。
为了清君侧,外戚何进引来董卓,却因此而将东汉江山弄的四分五裂。
第六定律:改革定律历史上有几次变革,变革初衷都是想改善农民负担,到最后却加重了农民负担。
中国历史上的九大历史定律
中国历史上的九大历史定律中国历史上的九大历史定律,第七条是老百姓之所以被称为定律,就是他有重复性,且呈现出某种规律性,善于总结的人,在生活中也经常会发现!一、象牙筷定律人的欲望是无限大的,当他拥有了仅仅一只象牙筷,那么之后他还希望拥有金盏玉杯、山珍海味,世人的贪欲,不都是这样?得寸进尺,得陇望蜀。
没有止境的。
君王的贪欲,更为可怕,因为他拥有无限的权力,没有人可以阻止他。
切不可有贪念,不能让有一次的机会,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的意志力是很薄弱的。
二、兔死狗烹的定律历史上兔死狗烹之事不断重演,是完全符合逻辑的。
汉高祖依赖韩信的军事才能,夺得天下,但是却要了韩信的命。
朱元璋得天下,宠臣杀臣也是相当有名,最后朱棣南下,竟然没有得力的将领出兵。
现在这些做生意的人,若是几个人合伙共同创业。
开始的时候,兢兢业业,在艰苦环境中共同拚搏,尚能齐心协力。
一旦家大业大,有了丰厚的利润,就会生出异心。
彼此猜忌、龃龉,终至于分道扬镳。
难道人的天性就是这样?三、包围定律将一块磁铁投入沙堆中,磁铁表面便会粘上些许铁屑,磁铁吸引铁屑,是因为存在磁场。
围绕着权力,也有一个看不见的权"场"。
各种意有所图的人都会在"权场"中向着权力中心作定向移动。
于是就有了"包围"。
包围是客观存在的,在我们中国,有权力就一定有包围。
权力越大,包围就越厚。
四、敌戒定律敌戒定律是指不管是一个国家还是个人,虽然敌人对于我们来说都希望没有但是敌人会让我们不断的找出自己身上的不足,小心行事,戒骄戒躁努力的超过敌人比敌手更强,从而自己更加的优秀更加成功。
然而如果没有了敌手,我们的警戒心一下子就松懈下来了反而容易失败。
有的时候我们是不能忽视对手的力量的,是威胁产生的动力,人才能前进,才能激发自身的潜力,最后成为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成功,其中一部分是因为敌人让我们变得更强大、更优秀的。
五、朋党定律各朝各代都有朋党、帮派,朋党现象的社会根源: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宗法社会。
中国历史的十条根本规律
中国历史的十条根本规律1、天下之事,分合交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夏一统,商周继之,春秋战国乱之;秦一统,两汉继之,三国魏晋南北朝乱之;隋一统,大唐继之,五代十国宋辽金西夏乱之;元一统,明清继之,民国乱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立之。
2、红颜祸水,倾国倾城夏亡于妹喜;商亡于妲己;西周亡于褒姒;吴亡于西施;秦以吕易嬴,赵姬之功;晋牛继马后,光姬之力;唐衰于杨玉环;明亡于陈圆圆;清败于太后慈禧。
3、历史有无数的选择,选择权在某个人手里秦之李斯,助纣为虐,焚书坑儒;汉之王莽,书生治国,一塌糊涂;唐之安禄山,安史之乱,由盛转衰;宋之王安石,变法维新,由治而乱;明之吴三桂,一己之私,引狼入室;清之袁世凯,卖友求荣,反复无常。
4、内忧小人干政,外戚、宦官、后宫;中忧官场腐败,官逼必然民反;外忧民族矛盾,异族虎视耽耽历朝历代之灭亡,无不由此三者起。
5、胜者王侯败者贼,历史即是:为胜者歌功颂德、败者落井下石的虚假陈述胜即是刘邦,败即是项羽;胜即是李世民,败即是窦建德;胜即是朱元璋,败即是张士诚;胜是一国之君,败是流贼草寇。
6、矫枉总是过正,其实过犹不及秦尚法,汉即尚儒;唐重武轻文,宋即重文轻武;唐宋尚诗词,明清即尚八股。
7、越是四分五裂,政治混乱,思想越光辉灿烂;越是大一统,政治稳定,思想越停滞不前前者如春秋战国之百家争鸣,魏晋南北朝之三教合融;后者如秦之焚书坑儒,汉之独尊儒术,明之八股,清之文字狱。
8、地域环境左右命运中国自古东临太平洋,北接荒芜人烟的西伯利亚,西北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南为喜马拉雅山,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之内生存,养成了国人含蓄内敛、保守中庸、消极忍耐的农耕性格。
故历朝政府皆重农抑商,重伦理文采,轻科技实用;如夏政权在陕西、商政权在河南;西周政权在陕西、东周政权在河南;秦、西汉政权在陕西、东汉政权在河南;隋、唐政权在陕西、北宋政权在河南。
五千年文明,有四千年历史皆在农耕最发达的中原地区上演,由此可见,中国一直都是以农耕为主的黄色文明。
鲜为人知的25条政治定律
鲜为人知的25条政治定律1、黄宗曦定律中国的田赋制度从夏商周至民国,仅重大变迁就有八次之多,但每次改革的实际情况是: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会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
明清时期的思想家黄宗羲注意到了这个现象,精辟地将其称之为“积累莫返之害”,这就是“黄宗羲定律”的核心。
2、历史周期律1945年7月1日,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当时著名的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从重庆来到延安。
为抗议重庆的黑暗,作为国民党副委员长的冯玉祥,曾经白天在大街上打着灯笼。
那里贪污腐败,特务横行,政治专制,以致许多公共场所都贴着“莫谈国事”。
当黄炎培先生来到延安的时候,看到的是在共产党领导的这块地方,政治清明,军民团结,上下一致,一派新鲜气象,这让他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中国的未来。
但他还是向毛泽东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
他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个周期律。
毛泽东回答道: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
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要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3、敌友定律英国上世纪外相哈默斯顿说:“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成为了国际关系的一个基本准则,我们称之为“敌友定律”。
4、哈定悲剧定律25一块公用的牧场通常发生的是放牧过度,一块公共绿地上通常会出现一条小路,公共场所的坐椅通常会被人弄得又脏又破,……这是什么现象?这就是公共地悲剧。
公共的东西似乎从来都被人关心。
5、阿罗不可能定律在人们的心目中,选举的意义恐怕就在于大家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通过投票推举出最受我们爱戴或信赖的人。
然而,通过选举能否真正达到这个目的呢?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约瑟夫·阿罗(K. Arrow)采用数学方法于1951年深入研究了这个问题,并得出:当至少有三名候选人和两位选民时,大多数情况下这是不可能的,这就是鼎鼎大名的“阿罗不可能定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定律,象牙筷定律
殷纣王即位不久,命人为他琢一把象牙筷子。
贤臣萁子说,“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瓦器,要配犀角之碗,白玉之杯。
玉杯肯定不能盛野菜粗粮,只能与山珍海味相配。
吃了山珍海味就不肯再穿粗葛短衣,住茅草陋屋,而要衣锦绣,乘华车,住高楼。
满足不了,就要搜求奇珍异宝。
一定不能有“第一次”。
第二定律,兔死狗烹定律
越王勾践,为报仇雪恨,卧薪尝胆,精神非凡。
但他的个人品质却非常糟糕。
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帮他筹划大计的两个功臣,成就大业之后,一个被杀,一个逃跑。
杀文种的时候,勾践说,“你教我灭吴七种方法,我用了其中三种就灭了吴国,你那里还有四种,把它带到先王那里去吧。
”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灭,谋臣亡。
自古患难易共,富贵难同第三定律,包围定律
“指鹿为马”的赵高,“口蜜腹剑”的李林甫,祸国“六贼”童贯、高俅、蔡京等,陷害忠良的秦桧,两面三刀的严嵩,无法一一列举。
若能把他们聚集拢来,可以排列成大军,浩浩荡荡。
只不过,这只大军不能用来上阵杀敌,他们所起的作用,就是“包围”。
鲁迅先生说,凡是“猛人”,“身边便总有几个包围的人们,围得水泄不透。
”结果,“是使该猛人逐渐变成昏庸,有近乎傀儡的趋势。
”“中国之所以永是走老路,原因即在包围,……。
第四定律,敌戒定律
唐代柳宗元有一篇题为“敌戒”的短文,其思维逻辑与常人常理完全相悖,富含哲理,是一篇奇文,转录如下:
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利之大。
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六国既除,訑訑乃亡。
晋败楚鄢,范文为患;厉之不图,举国造怨。
孟孙恶臧,孟死臧恤,“药石去矣,吾亡无日”。
智能知之,犹卒以危,矧今之人,曾不是思。
敌存而惧,敌去而舞,废备自盈,祗益为愈。
敌存灭祸,敌去召过。
有能知此,道大名播。
惩病克寿,矜壮死暴;纵欲不戒,匪愚伊耄。
我作戒诗,思者无咎。
没有了竞争的压力,也就失去了不断创新进步的动力
第五定律,朋党定律
唐穆宗时期,以李德裕为首的士族出身官员结成一派,以李宗闵、牛僧孺为首的科举出身官员结成一派,两派在朝廷上互相攻讦、倾轧达四十年,史称牛李“朋党之争”。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由于社会和历史的原因,中国人常常结为宗派,十分自然,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第六定律,黄宗羲定律
所谓“黄宗羲定律”是由秦晖先生依据黄宗羲的观点而总结出来的某种历史规律。
内容是关于“帝国千年以来”通过“并税式改革”解决“农民负担问题”。
历次改革的目的都是好的,改革者的初衷是要通过“并税”的方式减轻农民负担。
一次又一次的改革,农民的负担非但没有减轻,反倒愈益加重。
黄宗羲称为“积累莫返之害”。
中国的农民对此有他们自己的解释。
在农村普遍流传着一种说法,“上面的经是真经,都是下面这些歪嘴和尚把经念歪了。
”歪嘴和尚何以要把经念歪?考其原因有二。
一是和尚水平太差,不会念经;二是和尚故意要把经念歪。
我以为是和尚故意要把经念歪情形居多。
第七定律,五世而斩定律
富贵人家,总是难以持久,是中国历史的规律。
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一个有本事的君子,得了个好位子,挣了一大份家业,想把他千秋万代的传下去。
但“五世而斩”,君子的梦想终会被残酷的现实所击碎。
老百姓的说法,更加令人扫兴。
他们说,“富不过三代”。
五世也好,三代也好,贫与富,
是在不断地转换。
也许这是一种自然的调节,自然的公正。
为什麽富者不能恒富?富贵人家之所以会出败家子,我以为原因有四:
一曰“骄”。
二曰“奢”。
三曰“淫”。
四曰“逸”。
像美国人,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和自尊精神。
他们那边百万富翁的孩子也会利用假期去打工挣钱。
第八定律,权大欺主定律
历史上“权大欺主”的事屡见不鲜。
楚成王儿子商臣,逼迫成王自杀;吴国公子光派专诸刺杀王僚;西汉末有王莽篡汉;晋有“八王之乱”;三国时期有曹操、司马昭擅权;隋有杨广弑父杀兄;唐有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宋有赵匡胤“黄袍加身”;明有朱棣“靖难”之变等等。
现时的人把权力叫做“公共权力”,认为“主权在民”
第九定律,皮毛定律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这句话,写的是中国知识分子千年之病,千年之痛。
自从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中国的知识分子就变成了“毛”。
秦之前,文人们曾经有过一段美好时光。
他们负笈而行,周游列国,天马行空,十分浪漫。
那时的人,他们“笈”中装着的那份精彩只属于他们自己,独一无二。
他们背负着它,走遍世界。
他们是要用自己的思想去说服全世界。
他们的思想像凌空而过的天马,高远而神奇。
诸子百家,三教九流,每一流派都是一股清泉,喷涌而出。
清泉汇集之处,是大海,激荡澎湃。
秦以后的文人,他们的“笈”中只有先人的经书和教义,他们整日诵咏的是别人思想的片断。
文人们没有了思想,失去了自我,甘洌的清泉完全干涸了。
天马没有了,只剩下一些依附於皮上的随风抖动的“毛”。
秦始皇统一中国,他所作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统一了中国人的思想。
不过,这件事的难度相当大。
“车同轨,书同文,”做起来并不难。
而要把这些十分固执的文人的思想统一起来,不是秦始皇的雄才大略,也难奏其效。
举国一致,只有一个思想,欧洲人没有做到,我们中国人做到了,这是很值得骄傲的。
但世界上的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有利必有弊,对于我们的成绩也须一分为二。
知识分子都变成了“毛”,依附於“皮”之上,当然很好。
只是要从这些失去思想的“毛”中产生出像洛德、卢梭这样的思想家以及像牛顿、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家,决无可能。
晚清以后的落后与挨打,似乎也就成了一种历史的必然。
第十定律,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