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环境保护-教案
高中化学环境教育教案
![高中化学环境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e7679c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ef.png)
高中化学环境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在环境中的作用和影响。
2. 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掌握简单的环保知识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学在环境中的作用和影响。
难点:如何利用化学知识来保护环境。
三、教学内容:
1. 化学在环境中的作用:化学反应、化学废物、化学污染等。
2. 环保知识和方法:节约能源、减少废物、垃圾分类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介绍一些环境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化学在环境中的作用。
2. 讲解化学在环境中的作用,包括化学反应产生的废物、化学污染对环境的影响等。
3. 讲解环保知识和方法,如节约能源、减少废物、垃圾分类等。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化学知识来保护环境,并总结出一些有效的方法。
5. 演示实验:进行一些简单的环保实验,如利用可降解塑料制作环保袋等。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将环保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五、作业安排:
1. 督促学生认真完成课堂讨论的总结。
2. 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环保主题,写一篇关于该主题的短文。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在环境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环保知识和方法。
同时,通过讨论和实验,学生也学会了如何利用化学知识来保护环境,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后续的教学中,可通过更多的实例和案例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探讨环境保护的问题。
初中化学《化学与环境保护》参考教案
![初中化学《化学与环境保护》参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a043e3cc17552706220840.png)
初中化学·教案第四节化学与环境保护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水、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了解防治水、大气污染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2.理解酸雨的形成原因,了解我国主要的酸雨分布区以及防治酸雨的主要措施。
3.了解“绿色化学”的核心和目标。
过程与方法:1.认识化学在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一方面是通过禁止某些反应的发生、控制或改变反应途径等拒绝有害物质的产生;另一方面是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2.联系实际,调查当地大气污染情况,提出防治措施。
3.学会应用有关图表和资料,揭示问题,总结规律,进行综合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确立绿色化学的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 认识环保的意义,树立"环境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树立"全球意识",认识参加国际合作在保护大气环境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大气环境问题的危害、产生的原因及保护的措施。
【教学难点】1.大气污染的危害性。
2.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3.“绿色化学”理念的理解。
4.认识酸雨的成因及危害。
5“绿色化学”理念的宗旨。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图片【讲解】目前世界各国对水污染普遍采用综合防治措施:依据不同的水质标准对水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加强水质监测,禁止污水的任意排放;加强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与应用,力争实现无污染生产。
灰进行中和3、用粉碎的石灰石与其反应4、用生石灰与其反应其中用石灰石最好观看图片思考论到实践的升华使学生明确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治理污染的能力在逐渐加强。
二、还人类洁净的空气我们天天生活在大气中,你对大气的污染有哪些了解?[讲解]当今全球性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都与空气的污染有关[讨论]二氧化硫等物质是如何形成酸雨的?[展示]图片。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第四节化学与环境保护教案新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第四节化学与环境保护教案新版鲁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2832c5afd0a79563d1e7227.png)
第四节化学与环境保护学生通过对《水和溶液》、《我们周围的空气》两单元内容的学习,对空气、水的污染已有所了解,对污染防治措施也有所认识,只是比较肤浅。
本节课通过“保护生命之源”、“还人类洁净的空气”、“与自然和谐相处”三个切实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强化绿色化学意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水、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污染物及危害,了解防治水、大气污染的方法和措施。
了解绿色化学的核心和目标。
2.过程与方法认识化学在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一方面是通过禁止某些反应,控制或改变反应途径等方式杜绝有害物质产生,另一方面是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确立绿色化学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水、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
【教学难点】树立绿色化学观念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准备】一周前准备的“实验探究11-3”和网上下载的有关图片、音像。
一、导入新课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描绘出如诗如画美丽的大自然;然而,由于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随意向大自然排放或倾倒有害物质,对生态环境已造成严重污染与破坏,防止环境污染已成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保障社会持续发展的全球性大事。
二、推进新课活动1 了解常见化肥的种类及对农作物的作用【板书】一、保护生命之源【阅读】先阅读课本P108~109页,然后交流讨论下列问题。
【讨论】列举你所熟知的污染现象,指出造成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有哪些?【交流】水污染源:工业废水、废渣任意排放;农业废水任意排放;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讨论】水体污染造成哪些危害?【交流】危害:破坏生态平衡,危害水生动植物的生长,并造成对人体的危害;形成赤潮和水华。
【讨论】如何防治水体污染?具体有哪些方法?【交流】措施:依据不同的水质标准对水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加强水质监测;禁止污水任意排放;加强对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与应用,力争实现无污染生产。
初中化学渗透环境教育教案
![初中化学渗透环境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7bb6bc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6e.png)
初中化学渗透环境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和应用;
2. 掌握化学在环保中的原理和技术;
3. 提高环保意识,培养环保行为。
教学内容:
1. 化学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2. 化学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3. 化学在固体废物处理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化学在环保中的应用原理和方法;
2. 环保意识的培养和环保行为的促进。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问题,了解化学在环保中的重要作用。
二、学习(25分钟)
1. 学生听取教师讲解化学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并完成相关问题。
2. 学生听取教师讲解化学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并与同伴讨论解决方法。
3. 学生听取教师讲解化学在固体废物处理中的应用,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三、实践(20分钟)
1. 学生利用实验仪器进行模拟化学处理水污染的实验;
2.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结果,体会化学在环保中的重要作用。
四、总结(5分钟)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今天学习到的知识,反思个人环保行为,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五、拓展(15分钟)
学生自主选择一个环保话题,进行小组研讨并展示成果,加深对环保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化学在环保中的应用,还培养了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
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激发了他们对环保的热情和积极性。
下一步,可以进
一步加强环保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力量。
九年级《化学与环境保护》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与环境保护》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ce8caed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bd.png)
3.问答题:设计一些与环保法规、政策相关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和责任感。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以下反思: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环境污染的类型、成因及其化学解决方法。
2.了解化学在环保中的应用,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生活实例:分享一些生活中化学在环保方面的应用,如废水处理、空气净化等,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环保的紧密联系。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阶段,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系统地介绍以下知识点:
1.环境污染的类型及成因:讲解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常见环境污染的类型,分析其成因,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根源。
4.部分学生对环保问题的认识较为浅显,教师需通过生动案例、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环保情感,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5.学生对化学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联系认识不足,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了一段引导性的话语,帮助学生理解接下来的教学内容。以下为正文:
九年级《化学与环境保护》教案、教学设计
3.认识到环保法规、政策的重要性,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实践作业: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观察身边的环保问题,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并设计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或解决方案,将观察和实验过程拍照记录,撰写实践报告。
2.知识梳理:请学生整理本节课所学环境污染的类型、成因及化学在环保中的应用,形成知识结构图或思维导图,以便于复习和巩固知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化学与环保原理教案高中
![化学与环保原理教案高中](https://img.taocdn.com/s3/m/54f1b2a4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22.png)
化学与环保原理教案高中
一、教学内容:化学与环保原理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与环保的基本原理;
2.认识环境污染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造成的危害;
3.掌握环保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4.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
1.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2.环保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四、教学难点:
1.环保技术的应用;
2.环保政策及其实施。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环保概念(5分钟)
教师通过介绍环境污染现象和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危害,引出环保的重要性。
2.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危害(10分钟)
教师介绍主要的环境污染原因和危害,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3.环保的基本方法和技术(15分钟)
教师介绍环保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包括减少废物排放、循环再利用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4.环保政策及其实施(10分钟)
教师介绍国家、地方环保政策及其实施情况,鼓励学生参与环保活动。
5.案例分析与讨论(10分钟)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环保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6.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强调环保的重要性和责任感。
七、作业布置:
1.自主学习环保知识;
2.撰写一份关于环保的小作文。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深入了解了化学与环保的基本原理,提高了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希望学生能够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共同建设美丽的家园。
高中化学4.2.2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4.2.2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8080a34b73f242326c5f8d.png)
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第2课时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学习目标1.了解当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和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
2.通过学习养成环境保护意识和绿色化学思想。
3.培养多角度、全方位分析、思考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1.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的破坏,以及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
2.当今化学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是对环境情况的监测、、寻找源头治理环境污染的生产工艺等。
3.除了自然因素外,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燃烧和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及其携带的;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废液)往往含有复杂的成分,任意排放会导致、的污染,需要经过多步处理才能达到排放标准;废渣等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兼有及两个重要目的。
4.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上减少或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最理想的“原子经济”就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这时原子利用率为。
课内探究1.环境问题问题:什么是环境问题?你了解的环境污染源有哪些?2.环境保护——“三废”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及治理问题:废气、废水、废渣是如何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化学在“三废”治理方面有哪些措施?(1)大气污染物及治理【思考交流1】硫氧化物(SO x)和氮氧化物(NO x)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元凶,工业上常利用一些廉价易得的化学物质与其反应加以控制、消除或回收利用。
请举例说明这些方法的原理和类型。
【迁移应用1】①自然界“酸雨”形成的原因主要是()A.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B.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C.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的燃料和金属矿石的冶炼D.汽车排放的尾气和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气体②SO2主要来自于硫酸工厂废气和含硫矿物的燃烧。
a.若用Na2SO3溶液来吸收工厂的SO2尾气,加热吸收液可获得高浓度的SO2,变废为宝。
你能写出主要的化学方程式吗?b.为除去燃料中的硫,可采用如下图脱硫工艺。
高一化学《环境保护》教案
![高一化学《环境保护》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3c96d2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14.png)
高一化学《环境保护》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学习环境污染的类型、来源及其危害。
3.掌握防治环境污染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环境污染的类型、来源及其危害,防治环境污染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环境保护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过程1.导入以生活中的环境污染现象为导入,如雾霾、水污染等,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2.环境污染的类型及危害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环境污染的类型,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分析每种污染类型的来源及其危害,如大气污染主要由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引起,危害人类健康、影响农作物生长等。
3.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讲解环境保护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如环境保护关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关乎地球的未来。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进行环境保护?4.防治环境污染的方法介绍国内外防治环境污染的成功案例,如我国治理雾霾、水污染等措施。
分析防治环境污染的方法,如尾气净化、污水处理、垃圾分类等。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环保建议。
5.环保行动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如校园环保宣传、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
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养成环保习惯。
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四、课后作业1.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环境污染现象,分析其来源及危害。
2.提出自己认为有效的防治环境污染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环保建议。
3.课后作业有助于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4.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环保行动:评价学生在生活中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表现。
初中化学化学与环境教案
![初中化学化学与环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b0de48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dd.png)
初中化学化学与环境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化学对环境的影响。
3.学习环境污染治理的方法和措施。
教学重点:
1.化学与环境的关系。
3.环境污染治理的方法和措施。
教学难点:
1.环境污染治理的方法和措施。
教学过程:
一、导入(1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化学对环境的影响。
二、讲解(30分钟)
1.化学与环境的关系:介绍化学对环境的影响,如工业活动、交通运输、农业生产等都会产生化学污染物,影响环境质量。
3.环境污染治理的方法和措施:介绍环境污染治理的方法,如减少污染物排放、开展清洁生产、建设环境保护设施等。
三、学习与实践(30分钟)
1.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一个具体的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方法和措施。
2.小组展示: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和提出的治理方法和措施。
四、归纳总结(15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展示进行总结,并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五、拓展延伸(20分钟)。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化学与环境保护 教案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化学与环境保护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698d48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6a.png)
11.4化学与环境保护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水、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了解防治水、大气污染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2.认识化学在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一方面是通过禁止某些反应发生、控制或改变反应途径等杜绝有害物质产生,另一方面是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3.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确立绿色化学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1.酸雨的形成及防治措施;2.绿色化学。
【教学难点】绿色化学观念形成。
【教学过程】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人们随意向大自然排放或倾倒的有害物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与破坏。
防止环境污染已成为保证人类健康生存、保障社会持续发展的全球性大事。
【新知探究1】保护生命之---水【自主学习】:阅读课本108-109页,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一下问题:1.水污染主要来?2.水污染的主要危害?3.水污染的治理方法?4.你对赤潮和水华有哪些了解?生一、保护生命之视频:天然水的污染水是生命之,但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水资却十分有限。
同时由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可能对水质造成破坏,又进一步加剧了水资危机。
水污染主要缘于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
水污染不仅会破坏水生态系统、影响工农业和渔业生产,还会直接威胁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
如图是水污染导致鱼类死亡、石油泄漏使海洋污染。
交流共享:列举你所知道的水污染现象和事例,指出污染主要有哪些。
[现象:运河泄油、水体的富营养化、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农药化肥的滥用污染:工业污水的排放、农药化肥的滥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利用化学方法(如中和法、氧化法等)处理废水是治理水污染的常用方法。
活动天地:某工厂近期排出的废液有明显的酸味,经测定得知其中含有大量的盐酸。
现要将该废液调至中性,你能设计出几种方案?哪一种方案最合理?[1.加入活泼金属2.加入金属氧化物3.加入熟石灰中和4.加入碳酸钠5.加入石灰石最合理的方案是加入石灰石]目前世界各国对水污染普遍采用综合防治措施:依据不同的水质标准对水资进行分类管理,加强水质监测,禁止污水排放;加强对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与应用,力争实现无污染生产。
化学与环境完整版教案
![化学与环境完整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26f91a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bc.png)
酸雨的危害性:对“水生生物、植物、露天建筑、人类和整个生态平衡等等的影响。
请大家分析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以减少二样化硫对大气的污染。
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
(1)尽量减少含硫燃料的燃烧或燃烧前除硫
(2)使用新能源:太阳能、风能、氢能
水污染的原因: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
经济在发以生存的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的污染。请看图9-15中国环境标志,你知道它的创意吗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我国环境标志的涵义。
环境的保护主要从防治空气、水的污染和垃圾的处理三个方面来学习讨论。
结合学过的不完全燃烧中相关知识来了解CO的危害及减少排放的措施
德育渗透
让学生充分认识环境日益恶化的趋势和危害,教育学生以实际行动参加到环保的行列中来,为环保做力所能及的工作。
教学重点
空气污染、水污染
教学难点
酸雨的形成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补充资料
学案落实
项目
习题设计
引入新课
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
学生讨论
学生探究
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
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
知识拓展
课堂小结学生练习课堂检测
保护水资源:
知
识
点
考
试
点
拓
展
点
其
它
教学后记
沈阳市第十九中学
教案
学科:化学姓名:韩艳波年级:九年级月日
课题
第九章第三节化学与环境
教法选择
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识点
中国环境保护标志、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及防治、污水净化的基本原理、固体废弃物的危害性与有用性、认识物品回收标志。
初中化学环境问题教案
![初中化学环境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9c8b6d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de.png)
初中化学环境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2. 掌握一些常见环境问题的来源和解决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力。
教学内容:
1. 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2. 垃圾分类与资源利用;
3. 空气、水质、土壤污染及防治措施;
4. 节约能源和减少碳排放
教学重点:
1. 认识化学在环境问题中的作用;
2. 探讨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难点:
1. 理解化学与环境之间的联系;
2. 提出环境问题解决方案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化学环境问题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话题的兴趣,
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
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介绍环境问题的来源和影响。
3. 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整理一种环境问题的来源、影响和解
决方法,并设计展示海报。
4. 展示与交流(15分钟):各小组展示海报,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和讨论,学习彼此的解
决方案。
5. 总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和每个人的责任。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化学知识和环境问题,撰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小论文。
教学资源:
1. 图片、视频素材;
2. 课文资料;
3. 展示海报制作材料。
教学评价:
1. 整理海报的设计与制作;
2. 小组讨论记录材料;
3. 课堂表现和总结作业。
初中化学与环境教案
![初中化学与环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24fd59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e8.png)
初中化学与环境教案
课程名称:化学与环境
教学内容:化学的基本概念与环境保护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化学基本概念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时间:2周
教学资源:教科书、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
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天:化学基本概念
1. 介绍化学的定义及重要性
2. 讲解化学元素、化学式、化学反应等基本概念
3. 展示一些化学实验,加深学生对化学的了解
第二天:环境保护重要性
1. 介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讲解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3. 分析环境保护的现状和挑战
第三至五天:化学与环境的关系
1. 讲解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2. 分析生活中的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
3. 进行有关化学物质的环境友好实验
第六至七天:环保意识培养
1. 进一步强调环保的重要性
2. 组织学生开展环保宣传活动
3. 设计环保实践项目,并让学生实操
教学方式:讲授、探究式学习、实验等
教学评估:课堂表现、小测验、实验报告、综合考核等
课后延伸:鼓励学生参加环保志愿活动,关注环保新闻,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备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化学与环境教案
![化学与环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cc09a9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39.png)
化学与环境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通过化学知识教育,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通过具体案例和实验,引导学生了解化学与环境的关系,强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提出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
一、引言化学是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科学,化学反应和物质转化在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了解化学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主题一:化学污染的影响1. 实验:酸雨的生成- 实验目的:通过模拟酸雨生成过程,展示化学污染对环境的危害。
- 实验步骤和材料:a) 将硫酸倒入装有水的试管中;b) 用试管架将试管放在容器内;c) 将大理石片放在容器内,观察片的变化。
-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酸雨对大理石的侵蚀作用,进而了解化学污染对环境的危害。
2. 案例:水污染与健康- 案例描述:某地水源被有机废料污染,导致当地居民患上胃肠道疾病。
- 分析:通过分析该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化学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 措施:探讨如何加强水源的监测和治理,以保护水资源和人民的健康。
三、主题二:环境保护措施1. 案例:气候变化与温室效应- 案例描述:工业化引发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
- 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温室效应造成的问题,以及环境保护的紧迫性。
- 措施:介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措施,鼓励学生为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2. 实验:水处理技术-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水处理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
- 实验步骤和材料:a) 准备一杯浑浊的水,用于模拟污染水源;b) 制备几种水处理剂,如活性炭、沉淀剂等;c) 分别加入不同处理剂到水中,观察水的变化。
- 实验结果与讨论: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到水处理剂对水体的净化效果,了解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和重要性。
四、主题三: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化学1. 案例: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案例描述:某地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实现了绿色能源的利用和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讲义: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教师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讲义: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fb06e788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73.png)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1.了解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危害及防治的方法,认识化学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2.了解“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反应”的内涵,知道它们在对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中的重要意义。
一、化学与环境保护1.环境保护(1)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2)环境保护的任务①环境监测:对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含量等进行分析和测定,为控制和消除污染提供可靠的数据。
②治理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
③寻找源头治理环境污染的生产工艺,杜绝污染物的排放,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2.大气污染物来源及次生污染物的形成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及其携带的颗粒物。
CO NO x SO2酸雨雾霾光化学烟雾3.污水的处理(1)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
(2)污水处理的常用化学方法:中和法、氧化还原法、沉淀法等。
4.固体废物的处理(1)处理原则: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
(2)目的: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回收利用。
【归纳整理】1.常见的环境问题与危害环境问题主要污染物主要危害温室效应CO 2造成全球气候变暖,水位上升,陆地面积减小等酸雨SO 2、NO x 土壤酸化、水源污染、建筑物被腐蚀等臭氧层破坏氟氯代烷、NO x 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明显增多,给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带来多方面危害光化学烟雾碳氢化合物、NO x刺激人体器官,特别是人的呼吸系统,使人生病甚至死亡白色污染废弃塑料制品①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水分和养分,导致农作物减产②混入生活垃圾中难处理、难回收③易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赤潮和水华废水中含氮、磷元素的营养物质使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中藻类疯长,消耗水中溶解的氧,使水体变得浑浊、水质恶化PM 2.5颗粒物污染空气,形成雾霾天气,增加交通事故,危害人体健康2.含硫氧化物的消除(1)工业废气中SO 2的消除方案Ⅰ:碱液吸收法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SO 2===Na 2SO 3+H 2O方案Ⅱ:石灰—石膏法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SO 2===CaSO 3↓+H 2O ,2CaSO 3+O 2=====△2CaSO 4方案Ⅲ:双碱法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SO 2===Na 2SO 3+H 2O ,Na 2SO 3+Ca(OH)2===CaSO 3↓+2NaOH ,2CaSO 3+O 2=====△2CaSO 4(2)燃煤脱硫工业上常利用在煤炭中加入CaCO 3进行脱硫,写出此方法所依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反应类型。
化学课环境保护教案设计
![化学课环境保护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d2ac278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86.png)
化学课环境保护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2. 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环保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环境污染的类型及危害2. 化学污染物及其来源3. 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与方法4. 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5. 环保案例分析与实践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环境污染的类型、危害、化学污染物及其来源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环保案例,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课件、教具等教学资源。
2. 环保实践活动所需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环境污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环境污染的类型及危害,化学污染物及其来源。
3. 案例分析:分析环保案例,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4. 知识拓展:介绍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废水处理等。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以及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环境污染类型、化学污染物等基本知识的掌握。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的思考深度和分析能力。
3. 实践操作评价:评价学生在环保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操作技能。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环保企业或实验室,加深对化学在环境保护中应用的认识。
2. 开展环保主题班会,促进学生之间关于环境保护的交流与合作。
八、课程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对教学进行调整。
2. 教师反馈:总结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九、教学修改1. 根据学生反馈和课程评估,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满足学生需求。
2.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十、教学计划1. 下一阶段教学内容的安排:继续深入讲解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高中化学环保教师教案
![高中化学环保教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e1d679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24.png)
高中化学环保教师教案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在环保领域的作用和重要性。
2. 掌握一些常见的环保化学知识。
3. 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环保问题。
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化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2. 大气污染和净化方法;3. 水体污染和净化方法;4.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教学准备:1. 环保化学相关的教材和教辅资料;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3. 实验器材和化学药品。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环境保护问题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在环保中的作用。
2. 知识授课(20分钟)讲解化学与环保的关系、大气污染和净化方法、水体污染和净化方法等知识,引导学生认识环境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法。
3. 实验演示(20分钟)进行一个与环保化学相关的实验演示,如大气净化器的原理演示或水质净化实验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环保化学的原理和方法。
4. 课堂讨论(15分钟)组织学生就如何通过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环保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5. 课堂练习(10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如查找某种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和影响,或分析某种废弃物的处理方法等,加深学生对环保化学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化学与环保的关系、实验演示和课堂讨论等方式,激发了学生对环保化学的兴趣和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环保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落实环保理念。
化学教学教案:化学平衡与环境保护
![化学教学教案:化学平衡与环境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115f6c61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14.png)
化学物质循环 利用的挑战: 需要解决技术 难题,提高循 环利用率,降 低循环成本。
化学物质循环利用的方法
再生利用:将废弃的化学 物质进行再生,转化为新 的化学物质
替代利用:使用其他化学 物质替代废弃的化学物质,
减少环境污染
回收利用:将废弃的化学 物质进行回收,重新用于 生产
降解利用:利用微生物或 其他生物将废弃的化学物 质降解,转化为无害物质
件等
资源短缺: 水资源、能 源、矿产等 资源的紧张
污染问题: 空气污染、 水污染、土
壤污染等
生物多样性 丧失:物种 灭绝、生态 系统破坏等
人类活动影 响:城市化、 工业化、农 业发展等对 环境的影响
环境保护政 策与法规的 实施和执行
未来化学平衡研究的重要方向
研究化学平衡 与环境保护的 关系
探索化学平衡 在环境保护中 的应用
如何利用化5学平衡保护
环境
控制化学物质的排放
化学物质的来源:工业生产、 生活污水、农业化肥等
控制化学物质排放的方法:改 进生产工艺、采用环保材料、 加强污水处理、推广有机农业
等
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污染 空气、水体、土壤,危害生物
多样性
案例分析:介绍一些成功控制 化学物质排放的案例,如某化 工企业采用新技术降低废水排 放量,某城市通过推广有机农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 环经济促进法》
环境保护的措施
减少污染源:减少工业、农业、 生活等污染源的排放
加强环境监测:建立完善的环 境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理 环境问题
推广清洁能源:大力发展太阳 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 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
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环保教育, 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初中化学环保教案
![初中化学环保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0c588b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de.png)
初中化学环保教案
年级:初中
科目:化学
时间:60分钟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与环保的关系;
2. 掌握一些化学方法对环境进行保护;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 化学在环保中的应用;
2. 环保措施中的化学原理。
教学准备:
1. PPT课件;
2.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架、硫酸、氢氧化钠等;
3. 教学实验材料:红蓝色滤纸、pH试纸等;
4. 环保资料:图书、报纸等。
教学步骤:
1. 环保知识的引入(5分钟)
通过PPT介绍化学与环保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环保中的重要作用。
2. 环保实验的展示(15分钟)
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在环保中的应用,并解释实验的化学原理。
3. 环保案例的分享(15分钟)
结合实际环保案例展示,让学生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化学知识保护环境。
4. 环保意识的培养(15分钟)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并总结化学在环保中的应用。
5. 课堂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化学与环保的关系,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教学反馈:
让学生回答几个问题,检验他们对化学与环保的理解程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志愿者活动,加深他们对环保的认识和体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三节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三节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3a635ff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58.png)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三节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本教学方案旨在使学生了解:1.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实施环境保护的现状;2.绿色化学的概念、原则和主要内容;3.环境污染和生态毒性的相关知识。
2. 教学内容1.环境保护的意义和现状–环境污染对人类生活的威胁–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和现状2.绿色化学的概念、原则和主要内容–绿色化学的基本概念–绿色化学的原则和目标–绿色合成、绿色催化、绿色分析、绿色溶剂和媒介等内容3.环境污染和生态毒性–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生态毒性的来源和危害3.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包括:1.绿色化学的理念、原则和内容2.生态毒性的来源和损害二、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PPT,引导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绿色化学的概念、原则和内容,以及生态毒性的来源和危害。
2.课堂讨论和互动:通过提出问题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加深对环境保护、绿色化学和生态毒性的理解。
3.实验和演示:通过实验和演示的方式,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环境污染和绿色化学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设计1. 教学活动教学环节内容描述教具与材料开场通过PPT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PPT环境保护的意义和现状介绍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和现状PPT绿色化学的概念、原则和主要内容介绍绿色化学的概念、原则和主要内容PPT绿色化学实验和演示绿色化合成实验和绿色催化反应的演示烧杯、分液漏斗、移液管、试管、蒸馏器、示波器等环境污染和生态毒性介绍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和生态毒性的相关知识和内容PPT课堂讨论和互动引出有关绿色化学和环保的问题并进行讨论,提高PPT学生思考和探究的能力2. 教学媒体本节课的教学媒体包括:1.PPT:用于呈现教学内容,辅助教师讲解和学生学习;2.实验和演示材料:用于进行绿色化学实验和演示。
3.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绿色化学的概念、原则和主要内容,以及介绍了环境污染和生态毒性的知识,使得学生对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与环境保护专题(建议2课时完成)[教学目标]1.了解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
3.了解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要点精析]一、环境及环境保护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科技的进步,不仅提高了生产能力和生活质量,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破坏,使得组成环境的大气、水体、土壤等发生了变化,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污染超出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并造成有害于人类或其它生物的正常生长和发展。
因此,保护环境治理环境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环境污染1、大气污染——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做大气污染。
凡是能使空气质量变坏的物质都是大气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目前已知约有100多种。
按其存在状态可分为两大类。
一种是气溶胶状态污染物。
另一种是气体状态污染物。
气溶胶状态污染物主要有粉尘、烟液滴、雾、降尘、飘尘、悬浮物等。
气体状态污染物主要有以二氧化硫为主的硫氧化合物,以二氧化氮为主的氮氧化合物,以二氧化碳为主的碳氧化合物以及碳、氢结合的碳氢化合物。
大气中不仅含无机污染物,而且含有机污染物。
随着人类不断开发新的物质,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变化着。
空气质量报告中涉及的污染物主要是:SO2、NO2和可吸入颗粒物。
(1)光化学烟雾——是一种淡蓝色的烟雾,汽车尾气和工厂废气里含大量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这些气体在阳光和紫外线作用下,会发生光热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烟雾。
它的毒性很大,对人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严重时会使人出现呼吸困难,视力衰退,手足抽搐等症。
光化学烟雾的来源:NO x、C x H y 如下图:光化学烟雾的成分:臭氧、醛类、酮等光化学烟雾的防治:省环保局指出,首先要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主要是提高机动车排放标准;其次是加强燃煤电厂烟气脱硝工作。
相关人士还提出,可建立一个臭氧超标预警系统,当臭氧浓度达到预警浓度时,将建议公众尽量少出门,减少私车使用。
(2)臭氧层破坏——臭氧层是地球最好的保护伞,它吸收了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
某些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使得臭氧层密度降低形成空洞的现象。
原因:氟氯烃、NO x危害:过量的紫外线照射,会破坏植物的生长,使农作物减产。
会引起皮肤癌和白内障等。
防治:(1)禁止或限制使用氟利昂(2)汽车尾气安装净化装置(3)温室效应——由于大气层中某些气体对地球辐射的红外线有很强的吸收作用,进而导致地球温度不断上升,类似温室大棚的一种吸热效应。
原因:CO2、C x H y危害:使环境温度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引发酷热、旱涝等。
防治:1. 改变以煤油、天然气等为主要能源的现状,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2. 绿色植物是自然的调节师,我们应该多进行植树,不胡乱砍伐树木。
(4)二恶英污染——来自对垃圾的不完全焚烧所产生的烟雾,属于二次污染。
二恶英是二苯基1,4-二氧六环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如:结构式ClCl、、、、危害:“二恶英”是迄今为止毒性最强的化合物,能致癌,毒性相当于氰化钾(KCN)的1000倍,砒霜的900倍。
对人体有很强的致畸作用。
国际组织已把二恶英从可疑致癌物重新划分为人类一级致癌物。
防治:减少垃圾污染,进行高温焚烧。
(5)酸雨——通常指pH值低于5.6的降水。
但现在泛指酸性物质以湿沉降或干沉降的形式从大气转移到地面上。
湿沉降是指酸性物质以雨、雪形式降落地面干沉降是指酸性颗粒物以重力沉降、微粒碰撞和气体吸附等形式由大气转移到地面。
pH值低于4.5的酸雨叫重酸雨。
来源:SO2 、NO x成分:H2SO3、H2SO4、HNO3形成原因:SO2+H2O= H2SO32H2SO3+O2=2H2SO43NO2+H2O=2HNO3+NO危害:毁坏森林、湖泊和土壤,导致渔业和粮食农作物减产。
腐蚀文物、工厂设备和建筑物。
防治:1、改善能源结构,大力提倡民用石油气、天然气。
2、减少用煤量。
3、对煤进行脱硫处理:将生石灰跟煤均匀混合,煤燃烧时防除的SO2跟生石灰放映生成CaSO3,CaSO3再被空气氧化成CaSO4(石膏)而被“固化”,从而减少SO2向大气的排放。
SO2+CaO = CaO32CaSO3+O2= 2CaSO44、加强对工厂废气排放的监测:硫酸厂通常用氨水吸收二氧化硫SO2+2NH3+H2O = (NH4)2SO3 (NH4)2SO3+SO2+H2O = 2NH4HSO35、加强对汽车尾气排放的控制:用铂、钯合金催化转化法消除汽车尾气的污染。
2NO+2NO2===3O2+2N2 2NO2+4CO===N2+4CO26、积极开发新型的清洁能源[例1]下列关于酸雨的危害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影响人的消化系统B.破坏生态平衡C.破坏建筑物D.使水中溶解的氧气减少,造成水生生物死亡E.发生赤潮答案:AD E[例2]早在唐高宗时代,炼丹家孤刚子所著《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卷九里有“炼石胆取精华法”制硫酸的记载,“石胆”即胆矾,“精华”指冷凝所得的液体。
1640年,我国早期科技丛书《物理小识·金石类》记有:“青矾厂气薰人,衣服当之易烂,载木不盛”,青矾即绿矾,强热绿矾,得红色固体,气体冷凝得“矾油”。
请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写出“炼石胆取精华”和炼“青矾”得“矾油”的化学方程式。
(2)“青矾厂气薰人”的原因。
(3)衣服易烂的原因。
(4)“载木不盛”即树木枯萎的原因。
答案:(1)CuSO4·5H2O=CuO+SO3+5H2O,2SO3=2SO2+O2;SO3+H2O=H2SO4;2FeSO4·7H2O=Fe2O3+SO2+SO3+14H2O,(2SO3=2SO2+O2;SO3+H2O=H2SO4);(2)SO2等有强烈刺激性气味;(3)SO3遇水气形成硫酸酸雾腐蚀衣服;(4)硫的氧化物SO x污染环境,伤害植物,使植物枯死。
2、水体污染——指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水体,其容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引起水质恶化,降低了水的使用价值,造成对环境、人体和其它生物的危害现象。
水体污染物的主要来源:⑴生活废水排放;⑵含有机农药的废水排放;⑶来自化学、电镀、煤气、炼焦等工业废水的排放[例3]目前,我国的太湖、巢湖等淡水湖泊受到了严重的富营养化污染,这种污染是湖水中某些元素含量过高而引起的,这些元素主要是A H、OB C、ClC N、PD Cu、Hg答案:C[例4]某地有一池塘,生长着丰富的水生植物和多种鱼、虾。
后来,由于化工厂将大量污水排入池塘中,使水质恶化,各种水生生物先后死亡。
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1)从生态平衡角度看,池塘这种变化说明了。
(2)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3)经检验,污水中含有0.012mol/L的游离溴,可用亚硫酸钠除去污水中的溴,请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4)处理5L这种污水,需加入0.05mol/L的亚硫酸钠升才能将溴全部除去。
(5)要使池塘恢复本来面目,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首先要恢复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池塘的生态平衡遭受破坏(2)化工厂对池塘的污染超过了池塘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3)Na2SO3+Br2+H2O=Na2SO4+2HBr (4)1.2L (5)化工厂的污染问题水生植物3、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
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
4、居室污染——来自建筑、装饰和家具材料散发出的甲醛、苯、氨气污染起居空间的现象。
甲醛对眼、鼻、喉有明显的刺激性,严重时甚至致癌。
苯则会抑制人体造血功能,长期在这种环境下人们会有头疼、失眠,严重者则导致某些血液疾病。
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5、土壤污染——人们把大地看作处理废弃物的场所,如城市垃圾、工矿企业固体废弃物向土壤倾倒和堆放以及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大气沉降物进入土壤而引起的污染。
(1)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对土壤的危害及治理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含有汞、铅、镉、砷、酚、氰化物、三氯乙醛、苯并芘等有害污染物,进入土壤使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下降,土壤盐碱化、环境卫生恶化等。
但城市污水、工业废水中也含有氮、磷、钾及其他植物的营养成分,可以用来灌溉农田,可使农作物增产。
通过污水灌溉,氮、磷及生物能降解的有机物可去除90%以上,一些有毒、有害物质也可以被氧化分解。
因此,利用污水灌溉,特别是用工业废水灌溉时,必须要做预处理,以除去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合理适度的污水灌溉可节约农业用水,充分利用污水中的营养元素,是一种经济的、节省能源的污水处理方法。
(2)垃圾及工矿企业固体废弃物对土壤的危害及治理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消费的增加,堆放垃圾和工矿企业固体废弃物占用了大量土地。
这些废弃物不仅占用土地,损伤地表,而且会污染土壤、水体、大气。
固体废弃物经日晒雨淋,它们的渗出液中所含有毒物质渗入土壤后,会改变土壤结构,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妨碍植物根系生长或在植物机体内积累。
垃圾堆放地往往也是蚊、蝇孳生地和老鼠猖狂活动地区,这与很多传染病的发生有关。
但是工矿企业固体废弃物中含有各种资源,可合理利用:①利用矿物废料作建筑材料、道路工程材料、填垫材料及冶金、化工、轻工等工业原料;②含碳、油类或其他有机物质的废物,从中回收燃料;③含有土壤、植物所需元素的废物,作土壤改良剂和肥料;④垃圾焚化回收热能,可供热水和发电等;⑤日本采用高压压缩垃圾,制成垃圾块,用作填海造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