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册化学 空气教案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空气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3)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4)使学生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5)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危害及防治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的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无的概念。
(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3)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4)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难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分;空气成分测定实验中的误差分数。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教学设计一、旧课复习二、新课导入【引言】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当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一种“看不到又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即是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重要的、廉价的自然资源,它就是我们在小学自然课上已经学到,今天将要进一步学习的空气。
【提问】请大家做个呼吸,你能用简单的实验或事例来说明无色无味不易察觉的空气确实存在吗?【学生讨论发言】三、合作探究(一)、空气的组成1.实验导学探究原理【引导】阅读课本P26了解科学家对空气成分的研究过程观察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讲述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的故事。
仿照这个著名的实验的原则,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观察教材【实验2-1】所需的仪器,并组织学生抢答下列问题:(1)有关仪器的名称。
(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4)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分析原因吗?2.观察记录分析讨论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实验成功,描述现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空气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东社中学赵丽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空气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但却是学生从化学角度接触到的第一种物质,教材把空气作为初中化学认识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是因为学生在生活中对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它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
本节课通过空气的研究及氧气的发现史实及实验事例,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索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了解人类认识事物的曲折过程以及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同时受到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思维方式、实验方法、探究方法,因此本节内容的学习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和原理;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初步学会归纳、概括、对比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发现的过程和所运用的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展相互交流,共同协作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和原理教学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和原理。
二、学情分析与教学法指导1.学情分析: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强烈的探索欲望,感受到了化学实验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但他们的心理发展不够成熟,认知水平有限,自主探究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较弱,对问题的认识往往比较肤浅和片面,因此学生之间需要合作,互动交流,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也需要教师的适时点拨和引导。
2.学法指导:主要体现了三个字“探”、“疑”、“用”。
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分组实验,提出问题或疑惑“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多少”。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空气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课题1 空气 (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大类物质。
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物质,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知其重要,却又不十分清楚空气到底是什么。
本单元选择空气和氧气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因为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已经有过介绍,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它们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
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表格、讨论交流,归纳空气的主要用途,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空气各成分的用途。
难点:培养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以图片、视频的形式讲述空气中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用途以及我们身边的空气污染和空气污染的严重危害,介绍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由学生搜集、讲述一些身边的大气污染的事件,通过讨论“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你能做些什么?”,培养学生建立环境保护的常识。
五、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播放视频“空气罐头”,如果真的有出售空气罐头的你会购买吗?从这则新闻中可以看出空气真的是非常宝贵,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空气的成分,谁能来说一说都有哪些?空气中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各有什么样的性质,并有哪些用途?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内容。
【板书】课题1 空气(二)(一)氧气的用途【导语】人们曾把氧气叫做“养气”,这充分说明了氧气的重要性。
【设问】你知道氧气有哪些用途吗?同学们结合图2-5自主学习教材P28 。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纵观氧气的各种应用领域,可知氧气的用途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板书】氧气的用途: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空气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空气》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这二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空气中O2含量的测定和空气的成分.(2)知道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3)能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目标】:(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方法.教学目标(2)初步学会用观察实验地方法获取信息,并从实验信息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情感与态度目标】:在探究过程中,能主动与他人交流,讨论,表述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学习方法。
自然现象和小学的常识已使学生知道了人类,动植物离开空气无法生存,他们也知道空气有体积、质量,学生学习能主要成分是N2和O2,但从化学知识的角度来看,仅仅力分析知道这些知识是不够的,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学习空气的组成。
1)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验,正确得出科学教学策略选结论的方法。
择与设计2)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在教室里以多媒体为载体,给学生创造丰富而轻松的教学环境。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深呼吸”,引入空气课题;播放视频“空气的存在”【设计意图】使学生放松心情,顺利引入教学。
二、讲授新课1、展示课题、学习目标及重点和难点。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标,有利于事半功倍。
2、我能学习。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7—29页,思考以下问题1)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空气的成分有哪些?3)如何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4)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有哪些?【设计意图】培养学自主、合作学习的习惯。
(过度)拉瓦锡及其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简介。
测得空气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设计意图】通过介绍人类对空气认识的史话,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演示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提出问题,选择什么物质才能比较准确的测出2)列举4种存在于空气中的纯净物。
【引入】空气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说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8.师生互动:根据作用指出气体的名称N2用途.wmv液N2冷鱼.wmvO2供呼吸1.wmvO2炼铁,wmvHe填气球.wmv 稀气电光源,wmv【设计意图】联系生活,感受化学知识无处不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空气》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空气》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空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空气组成及成分的检验方法;•掌握用空气、氧气进行燃烧、供氧等实验操作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研究等方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合作交流,共同探究问题,增进自己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正确环保意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探究性、创新性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空气组成及检验方法;•空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氧气的制取、性质及应用。
2.教学难点•固定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及其比例关系的理解和确定;•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1.课程内容第一课时:空气基本概念•空气的定义与意义;•空气的组成及分析方法;•空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第二课时:氧气的制取•氧气的制取方法;•氧气的性质及应用。
第三课时:空气的使用•燃烧的概念;•空气中氧气和氮气比例和固定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空气的应用。
2.教学进度第一节课:讲授空气的物理及化学性质,带领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分析空气的性质;第二节课:讲授氧气的制取方法,带领学生进行氧气制取实验,并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氧气的性质及应用;第三节课:讲授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比例和固定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方法,带领学生进行空气应用实验并进行小组交流。
四、教学方法1.实验教学法•预先设计好实验,并将实验内容和方法说明清晰易懂;•给予学生足够的实验时间和实验机会,教师进行引导和提示,让学生自己探究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环境和器材排布要合理,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2.讨论教学法•打破传统的讲授模式,让学生参与进去,开展小组探究或讨论;•让学生集思广益,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个人的创新思维和交际能力;•教师积极引导,及时发现问题,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空气》的教学中,我使用了实验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问题,通过讨论来共同解决问题。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简案反思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简案反思课程名称:空气课程类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知道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空气资源的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2.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3. 空气的污染及防治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空气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来源和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空气的了解和感受。
二、探究空气的组成和性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
2.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3. 教师总结空气的组成和性质,并进行板书。
三、讨论空气的污染及防治(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空气污染的了解和看法。
3. 教师总结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并进行板书。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空气的组成、性质和污染防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回家后,调查生活中常见的空气污染现象,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2.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空气保护的短文,呼吁大家共同关注空气质量。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展示图片、实验观察等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使学生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
在讨论空气污染及防治环节,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在空气组成和性质的探究环节,部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理解不够深入,对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记忆不牢固。
今后,我需要在实验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观察和思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其次,在讨论空气污染及防治环节,部分学生对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认识不够清晰。
九年级化学空气教案精选5篇
九年级化学空气教案精选5篇九年级化学空气教案【篇1】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用途,空气污染及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初步了解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学习方法之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空气的组成的实验探究,激发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培养合作和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
重点:了解空气的组成及空气污染与防治。
难点:能否用红磷以外的物质来测定空气的组成。
课型:探究型,多媒体课时:二课时实验准备:集气瓶、水槽、燃烧匙、单孔橡皮塞、烧杯、导管、弹簧夹、酒精灯、红磷、水、火柴。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出示一幅蓝天、白云、草地、人、动物图片提问1:这幅图片上除了蓝天、白云、草地、人、动植物外还有什么?——空气提问2: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是什么气体?——空气。
讨论:请说出空气与我们的关系。
2、新课探究:空气的组成阅读:课本思考:二百多年前,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那他是如何研究的呢?拉瓦锡的结论是什么?结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1/5。
[实验2-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反应停止后,水槽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约占瓶内体积的1/5结论: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推论:空气中剩余的约4/5体积的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
探究:1、在实验中发现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小于1/5,可能的原因是什么?2、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3、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探究参考:1、少于1/5的可能:红磷的量不足,温度没冷到室温就观察,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当燃烧到一定程度时,瓶内氧气含量低,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2、如果红磷的量不足反应结束后瓶内有残余氧气;氧气含量低时,红磷熄灭,氧气剩余。
初中化学空气课后反思范文(2篇)
初中化学空气课后反思范文(一)、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设计教学活动本节课以学生的兴趣需要作为设计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上课伊始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语的方式,把学生不知不觉地带到了本节课的研究任务上。
抓住三年级学生好玩爱动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整节课以玩为主要活动方式,通过一系列的找空气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以玩促学,给足了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设计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率达到___%。
(二)、学生的探究过程明显、实在。
由于教学活动设计的环环相扣,尤其是找空气部分,加上实验记录单的辅助作用,使得学生的探究过程(包括思维过程和实践过程)层层递进,清晰有效。
思维过程跃然纸上,实际操作过程井井有条。
(三)、探究材料的指导可以更细致,要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探究过程之前,教师通常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验材料。
在探究过程之中,教师应该重视对材料的使用方法进行细致的指导,关注学生在使用材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材料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本节课中,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可以自主选择的风车、注射器、瓶子、纸板,然而部分学生拿到材料之后不知道如何使用(有效的使用),这时教师应该进行个别指导(询问学生打算怎么做?为什么打算这样做?),使他们的活动有目的有实效。
(四)、更多关注学生探究习惯的养成。
学生的猜想,直接影响他们探究的方向和目的。
因此,应该重视学生的猜想,而且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猜想。
本节课中,在探究粉笔、砖头、海绵里是否有空气时,我看到一名学生猜想时认为砖头里没有空气,而通过实验验证之后却发现砖头里有空气,于是他回过头去把原来猜想时的“砖头里没有空气”改成了“砖头里有空气”;另外,很多学生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有所混淆,在实验现象里写着“砖头、粉笔、海绵里都有空气”(应该写“砖头、粉笔、海绵”放入水中都冒泡)。
这些现象说明学生的探究习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在更多的活动中进行培养和训练。
初中化学空气课后反思范文(2)本次化学课后的学习内容是关于空气的知识。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课后反思
1. 教学内容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对空气的组成和性质并不感兴趣,可能是因为我没有
很好地引导他们去思考和探索。
下次可以尝试通过实验或生动的例子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更愿意学习和探索。
2. 学生是否理解了课堂的重点内容?
- 在课后的小测验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对于空气的组成和性质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可能是
我在讲解时没有把重点讲清楚,下次可以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
掌握重要知识点。
3. 学生是否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在课堂上,我设置了一些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的环节,但发现一些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出
现了困难。
可能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下次可以加强实
践和应用性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我在课堂中是否充分关注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态度?
-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发现一些学生的学习情绪较低,可能是因为我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没
有很好地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参与。
下次可以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态度,及时调整教
学策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5. 我在课堂中是否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和帮助?
-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但我没有及时给予他们足够
的指导和帮助。
下次可以加强师生互动,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
握知识。
以上是我的课后反思,我将认真总结反思中的问题,并在下次的教学中努力改进,提高教
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空气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课题空气(1)一、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并对空气的成分有进一步的了解。
(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二、教学重点:(1)空气的主要成分,各主要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的利用。
三、教学难点:(1) 通过实验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四、学习过程:活动一了解空气的发展史【教师介绍】(1)很久以前,人们认为空气只是单一的某种物质。
(2)18世纪70年代,瑞典科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分别制得了氧气。
(3)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第一次用实验证明了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
(4)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发现了稀有气体氩,以后各个稀有气体陆续被发现。
活动二认识空气的组成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的贡献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的装置拉瓦锡通过实验得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
2、由拉瓦锡得出的结论是)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空气由氧气和氮气(化学符号为N2剩下的气体都是氮气(拉丁文原意是“不能维持生命”),拉瓦锡发现这部分气体既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
后来人们陆续发现稀有气体,才认识到空气中除了氧气和氮气,还有其他成分。
3、我们的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分析原理】过量的红磷燃烧时耗尽了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气体总体积减少,压强降低,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便进入到集气瓶中,且集气瓶中氧气被消耗多少,进入瓶内的水就有多少。
因此,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就相当于原瓶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教师演示】演示用钟罩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观看视频】学生和老师一起观看用课本的实验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
【教师提问】1、集气瓶里放少量的水的目的?【学生回答】吸收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
【教师提问】2、实验的现象?【小组讨论】【学生回答】(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2)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空气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空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运用观察、实验、收集资料、从日常生活经验总结等方法获取信息。
3.运用分析、对比、归纳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变成自己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对态任何事物都必须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充分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3.树立关注社会、热爱自然、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2.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便能很快适应化学课的教学【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法,课件展示法【教学过程】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及空气组成。
【新课引入】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个谜语:一物到处有,用棒赶不走;眼睛看不见,手摸也没有;咀嚼无滋味,没它活不久。
【学生】空气。
【教师】没错,虽然空气看不见也摸不着,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也就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
在小学的自然课上我们就已经初步了解了空气,那么现在有谁能告诉我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啊?【学生】氧气、二氧化碳、氮气……【教师】因为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人们对它的认识比较晚。
在17世纪中叶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由单一的一种物质组成,直到18世纪,通过对燃烧现象和呼吸作用的深入研究才发现空气的复杂性,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他最早利用天平为研究工具,最终研究出空气的组成。
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教材,了解拉瓦锡是如何通过实验来研究空气的组成。
【PPT】通过投影演示拉瓦锡的实验过程。
【教师】拉瓦锡通过在封闭的容器中,将白色的液态汞氧化为红色的氧化汞。
所以在这个反应发生的同时空气的体积也就会减小,空气减少的量也就是参与这个反应的氧气,剩余的空气就是不参与反应的氮气。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空气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空气》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有关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3.初步理解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4.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以及如何防止空气污染。
5.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本课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采用实验导学、组织讨论、指导阅读等方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着重讲解、分析试验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等方式自主得出试验结果,以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良好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重点1.空气的组成。
2.空气中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物理性质。
3.空气的作用。
4.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
5.介绍空气污染的严重危害,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难点1.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过程及原理。
2.氮气和惰性气体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教学突破在讲解实验前,教师应先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所用的材料、仪器、原理等;在讲解和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应提醒学生注意操作步骤的顺序和每一步操作的要领;最后,教师要结合试验提出探究性的提问,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试验来解决,这样可以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空气的组成和实验的原理及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用谜语引入新课主题:有一种物质你摸不到、看不到、也抓不住,但是我们却时刻离不开它。
请问这种物质是什么?2.导入新课: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个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重要物质——空气(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1.讲述:空气对我们如此重要,那么它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拉瓦锡研究空气的组成实验过程及结果。
2.指出实验过程可以总结为以下四条,同时提出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四种现象?(1)汞→变红;(2)空气减少1/5;(3)变红的汞→银白色的汞+氧气;(4)剩余4/5体积的气体不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
3.提问:通过上述实验,拉瓦锡得出了什么结论?4.过渡:现在,我们对空气的组成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教学反思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教学反思
课题:化学空气
教学目标:
1. 了解空气的组成及性质;
2. 掌握空气成分的比例和氧气的性质;
3. 知道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的来源及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空气的成分及性质;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的影响。
难点:氧气的性质及存在方式。
教学准备:
1. 课件、实验器材;
2. 相关化学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用问答的方式引入空气的概念,让学生感知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二、讲解空气的组成及性质(10分钟)
讲解空气的组成,包括氮气、氧气和微量气体等成分,以及空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实验展示(15分钟)
展示实验,让学生感受氧气的存在和重要性,同时讲解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的来源及对环境的影响。
四、讲解氧气的性质(10分钟)
详细讲解氧气的性质及其存在方式,让学生了解氧气在生物呼吸和燃烧中的作用。
五、小结与反思(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让学生对空气的重要性和气体污染有一定的认识和反思。
【反思】
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积极,对空气的成分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实验环节中,部分学生表现不够专注,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注意事项的遵守。
同时在讲解氧气的性质时,有些抽象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需要多进行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的讲解,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下节课需要更加注重实践和案例的运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理解空气的重要性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教学反思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教学反思首先,我认识到空气作为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第一大类物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物质,但由于其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性,学生对其认知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关注空气,了解空气的成分、性质和作用,以及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我采取了简洁明了的方式,将空气的成分、空气中各种成分的主要用途、空气的污染与防治等知识点进行梳理,以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在讲解空气成分时,我强调了体积分数而非质量分数,使学生明确了二者之间的区别。
同时,我引导学生分析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例,使之深入了解空气的组成。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以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我注意到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及时进行解释,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
例如,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我引导学生观察铜丝的颜色变化和注射器的体积变化,从而使学生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的结论。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实验仪器不足,导致部分学生无法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体验。
其次,在实验分析环节,我未能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得学生对实验结果的理解不够深入。
此外,在课堂互动环节,我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课堂氛围相对较为沉闷。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首先应尽量增加实验仪器,保证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动手进行实验。
其次,在实验分析环节,我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问学生实验中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以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在课堂互动环节,我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设置疑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课堂效果。
总之,在《空气》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内容、方法和互动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空气》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空气的基本概念、组成成分及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空气中的氧气、氮气等主要成分的特性和用途,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与空气相关的现象。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内容:1. 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比例;2.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3. 实验操作流程和观察分析。
难点内容:1. 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2. 掌握实验操作技巧,准确记录实验数据;3. 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情境中。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作用、相关实验等内容;2. 实验器材:集气瓶、导管、烧杯、酒精灯等;3. 安全防护用品:实验服、护目镜等;4. 相关知识资料: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等资料。
通过安全培训。
该培训将详细介绍这些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相关知识资料的重要性。
在培训中,将详细解释实验服的设计原理和在实验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穿戴和保养。
同时,也会讲解护目镜的防护原理和在不同实验环境下的适用性,以及如何选择适合的镜片。
对于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的资料,将进行全面的阐述。
将会指出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如呼吸道疾病、生态破坏等。
同时,也会详细介绍防治空气污染的各种措施,如工业排放控制、绿色出行、植树造林等。
这些知识的普及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积极的行动。
通过这次培训和学习,参与者将更加了解安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从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开始之初,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空气。
教师可以先提问:“同学们,你们每天呼吸的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随后通过PPT展示空气的图片或短视频,帮助学生快速聚焦本节课的主题,同时引出本课的重要知识点。
《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空气的组成,认识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诠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化学在珍爱环境、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空气的组成。
2.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和作用,理解氧气在空气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实验器械:集气瓶、试管、导管、橡皮塞、燃烧匙、木炭、红磷等。
2. 准备化学试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以及相关溶液。
3. 准备教学课件:空气组成、氧气性质、实验操作等图片和视频。
4. 安置学生预习课实情关内容,了解基础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让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与空气有关的现象。
2. 请学生描述空气的主要成分及性质。
3. 引导学生了解空气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实验探究1. 进行课本中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下来。
2. 请学生思考实验中产生现象的原因,并尝试诠释。
3.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三)空气的组成1. 请学生思考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2. 引导学生了解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
3. 请学生分析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4.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氧气在人体呼吸中的作用及氧气的工业用途。
(四)珍爱空气1. 请学生思考空气污染的原因及风险,并提出珍爱空气的措施。
2.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如减少应用化石燃料、应用清洁能源等。
3. 请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从身边小事做起,为珍爱环境出一份力。
(五)小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调氧气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及氮气的工业用途。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反思怎么写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反思怎么写
本节课主要讲解了空气的组成和性质,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空气中
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和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些需要改进和反思
的地方:
1. 教学内容设置不够生动:在讲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时,我主要是通过文字和图片展示,
没有充分利用实验等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下次可以考虑增加更多的实验环节或活动来
吸引学生的注意。
2. 学生互动不够:在课堂上,学生的互动和参与度较低,大部分时间都是我在讲解和解释。
下次可以多运用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3. 能力差异不够考虑:在备课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差异,导致一些学生跟不上教
学进度。
下次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或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
习需求。
总的来说,本节课虽然完成了教学目标,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认
真反思并加以改进。
希望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
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 空气第1课时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学习目标: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分析,初步学习简单的实验设计、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3.初步学会鉴别纯净物、混合物。
4.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有关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5.通过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的学习,认识到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重点)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做法2.空气的成分(重点)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各成分占空气体积的体积分数3.纯净物和混合物(重点)知道物质的组成;明确概念,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情景导入【演示实验】在烧杯底部放一张团好的纸,倒置时不下滑,将烧杯口朝下,垂直放入盛水的水槽中,浸没,过一会将烧杯垂直拿出来,烧杯中的纸没湿。
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呢?如果烧杯在水中倾斜,就会发现有许多水泡从烧杯中跑出来,杯子中的纸浸湿了。
烧杯中跑出来的气体是什么?纸为什么湿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空气”。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拉瓦锡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提出问题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存在哪些优点?哪些缺点?(从实验时间的长短,操作是否简单、易操作,对环境的污染等方面考虑。
)讨论交流阅读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讨论归纳。
探究实验1.实验一(如图所示)【实验步骤】把少量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
【实验现象】一部分的液态汞变成了红色粉末。
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
【实验原理】汞+氧气氧化汞。
【实验结论】容器里空气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
研究剩余的4/5体积的气体,发现这部分气体既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他误认为这些都是氮气。
2.实验二【实验步骤】把汞表面上所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较小的容器里再加强热。
【实验现象】红色粉末又生成了银白色物质和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实验原理】氧化汞汞十氧气。
【实验结论】氧化汞加热分解生成的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里所减少的气体的体积。
3.通过上述实验,拉瓦锡得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结论。
归纳总结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优点:科学家用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进行反复的实验。
缺点:实验时间的较长,操作装置比较复杂,且实验过程中对环境有污染。
知识拓展拉瓦锡不是最早发现氧气的科学家,发现氧气的科学家是舍勒和普利斯特里。
探究点二空气成分的实验提出问题模拟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探究空气的成分,我们如何选择药品、仪器,设计装置进行实验呢?讨论交流分析上述实验,讨论设计装置并进行实验。
探究实验实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验原理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实验装置①仪器:集气瓶、橡胶塞、燃烧匙、导气管、乳胶管、弹簧夹、烧杯、酒精灯及火柴(点燃红磷时使用)。
②药品:红磷、水③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步骤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在集气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再把剩余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并用橡皮筋做上记号;③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④燃烧结束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有大量白烟生成,放出热量;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分析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其扩散到空气中形成“白烟”;五氧化二磷固体极易溶于水不占有集气瓶中空气的体积,而红磷燃烧过程中消耗了瓶内的氧气,使得瓶内气体体积减少,冷却后大气压把烧杯内的水压进集气瓶,压进瓶内的水约是集气瓶内消耗的氧气的体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注意①红磷要过量:如果红磷的量不足,则不能将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完全反应掉,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不到原剩余空气的体积的1/5,导致测课堂讨论 1.上述实验结束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具有哪些性质?(不能支持燃烧,且不溶于水)2.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原理我们还可以设计出其他的装置图吗?归纳总结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分数知识拓展空气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而是一种混合气体,其成分比较稳定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因地区和气候而异。
如阴雨天,空气湿度大,则水蒸气含量就大。
巧学妙记空气本是混合气,体积分数要记住;氮七八、氧二一(洋二姨),零点九四是“稀”气;两个0.03,二氧化碳和杂气;计算、描述记清楚,莫与质量混一起。
探究点三纯净物和混合物提出问题物质按种类可划分为什么?它们间有怎样的联系呢?交流讨论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纯净物混合物概念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由多种物质组成特性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如熔点、沸点等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表示方法可用化学符号表示,如氮气(N2)、二氧化碳(CO2)等不能用固定的化学符号来表示举例氧气(O2)、硫(S)、一氧化碳(CO)等空气、稀有气体、海水、糖水等联系知识拓展 1.混合物是各成分简单混合,它们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成分保持其原来的性质,在一定条件下可将其分离。
2.纯净物是相对而言的,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通常说的纯净物是含杂质很少,纯度相对较高的物质。
3.判断一种物质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关键是这种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不能与物质的名称混淆。
例如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物质的名称,是一种纯净物,这里的“氧”“磷”是组成五氧化二磷的两种元素,不是两种物质。
板书设计第1课时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二、空气的成分及含量按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三、纯净物和混合物1.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2. 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本堂课通过对科学家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分析,学生进行模拟实验,体验到科学家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初步学会科学实验的方法。
不足之处在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时要引导学生模仿设计,此实验是模拟科学家的实验,有部分学生进入误区。
第2课时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教学目标知识要点课标要求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知道各气体的用途2.保护空气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了解污染物的来源,知道防治污染的方法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每当看见那黑漆漆的烟从那粗大的烟囱内冒出时,每当看见汽车的尾气时,每当看见垃圾堆积如山的时候,你们是什么心情?请同学们看看外面的天空我们如何去爱护它。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提出问题空气中各成分有什么性质和用途呢?交流讨论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1.氧气:(1)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潜水、登山、航空等;(2)支持燃烧,可用于气焊、炼钢、宇航等。
2.氮气(1)物理性质: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情况下它不支持燃烧也不供给呼吸。
(3)用途:①用氮气做灯泡(经久耐用)或食品包装(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的填充气;②液态氮气用于医疗手术(冷冻细胞,杀伤细胞,防止癌细胞扩散);③用氮气制氮肥(人工固氮,工业制氨气N2 + 3H2催化剂===2NH3)3.稀有气体(1)物理性质: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但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3)用途:①作为保护气:焊接金属时用来隔绝空气;灯泡中充稀有气体使灯泡耐用;②制成多种电光源,如航标灯、强照明灯、闪光灯、霓红灯等;③用于激光技术或医疗麻醉;④用氦气代替氢气填充气球,不会发生爆炸。
探究点五保护空气提出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空气受到严重的污染,我们知道如何防止或控制空气的污染呢?交流讨论学生结合社会实践归纳。
归纳总结1.空气的污染物: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和烟尘。
2.污染源:化石燃料燃烧,工厂排放的废气,汽车尾气。
3.危害:①严重损害人体的健康;②影响作物的生长;③破坏生态平衡;④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4.防治措施: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②改善环境状况;③使用清洁能源;④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中考直通车】10.空气中含有多种气体,其中含量最大的气体是()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休11.为了经久耐用,在灯泡中可填充的气体是()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12. 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图1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
实验过程是: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
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面的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有的化学性质。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
(3)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拓展延伸】14.如果在课本实验中用蜡烛代替红磷,可不可以?为什么?15.小明和小红对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充气包装的小面包产生了兴趣,在这种小面包的塑料袋内气体充的鼓鼓的,像一个个“小枕头”。
他们认为这样包装主要是为了食品能长时间保鲜。
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小明猜是二氧化碳,小红猜是氮气。
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判断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写出操作步骤。
如果小明的猜想正确,现象应该是什么?板书设计第2课时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氧气:(1)供给呼吸(2)支持燃烧2.氮气:用作保护气、制氮肥3.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霓虹灯二、保护空气1.污染物:有害气体和烟尘2.危害:水······太阳光图2图13.防治措施: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②改善环境状况;③使用清洁能源;④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