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常见寄生虫形态构造观察
吸虫绦虫线虫实验报告(3篇)
![吸虫绦虫线虫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13dff3f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8b.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通过观察吸虫、绦虫、线虫代表虫种的一般形态,熟悉吸虫、绦虫、线虫的形态构造特征。
2. 掌握显微镜使用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吸虫、绦虫、线虫是常见的寄生虫,它们在宿主体内寄生,引起各种疾病。
了解这些寄生虫的形态构造特征,有助于准确诊断和防治寄生虫病。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吸虫、绦虫、线虫的虫体标本。
2. 仪器:显微镜、投影仪、多媒体设备、培养皿、镊子、吸管、酒精灯、酒精、蒸馏水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吸虫一般形态构造观察(1)将吸虫虫体标本置于培养皿中,用镊子轻轻挑取。
(2)在显微镜下观察吸虫虫体的一般形态,包括形状、大小、口腹吸盘的位置和大小、肠管的形状和构造等。
(3)记录观察结果。
2. 绦虫一般形态构造观察(1)将绦虫虫体标本置于培养皿中,用镊子轻轻挑取。
(2)在显微镜下观察绦虫虫体的一般形态,包括形状、大小、节片、生殖器官等。
(3)记录观察结果。
3. 线虫一般形态构造观察(1)将线虫虫体标本置于培养皿中,用镊子轻轻挑取。
(2)在显微镜下观察线虫虫体的一般形态,包括形状、大小、口器、生殖器官等。
(3)记录观察结果。
4. 内部形态构造观察(1)将代表虫种的染色标本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2)主要观察口、腹吸盘的位置和大小;口、咽、食道和肠管的形态;睾丸数目、形状、位置;卵巢和子宫的形状和位置等。
(3)记录观察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吸虫虫体标本观察结果吸虫虫体扁平叶状,雌雄同体,有口腹吸盘。
消化系统由口、咽、食管和左右分枝的肠管组成,肠管终于盲端。
生殖系统构造复杂,雄性生殖系统一般有两个睾丸,输精管合并为输精总管后通入雄茎囊,雌性生殖系统有一个卵巢,通过输卵管连接卵膜,卵膜还与受精囊、劳氏管、子宫和卵黄管相通。
2. 绦虫虫体标本观察结果绦虫虫体扁平,由多个节片组成,生殖器官发达。
节片包括生殖节、生殖带、未成熟节、成熟节等。
生殖器官包括睾丸、卵巢、生殖孔等。
小动物寄生虫病学实验指导
![小动物寄生虫病学实验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828ba77d3b3567ec102d8ae7.png)
实验指导实验一小动物线虫的形态观察[实验目的及要求]熟悉线虫的基本构造,掌握小动物常见线虫的主要形态特征。
[实验材料和试剂]光学显微镜,手持放大镜,镊子,解剖针,平皿,载玻片与盖玻片。
乳酸酚透明液。
浸渍标本:钩口科线虫、尾旋科线虫等,病理标本。
[实验内容](一)线虫的一般形态构造圆柱状,两端逐渐变细,有的呈线状或毛发状。
整个虫体一般可分为头端、尾端、背面、腹面及侧面。
雌雄异体,雄虫较小后端弯曲。
1 体表:线虫的体表为一层无色、略半透明的角质所覆盖。
许多角皮还分化形成了多种特殊组织构造,包括头泡、颈泡、唇、叶冠、颈翼、侧翼及尾翼、尾感器等。
2 消化系统:线虫消化系统呈管状。
包括口腔、肌质结构的食道和管状的肠。
3 排泄系统:分原始的腺型和管型两类,无尾感器线虫为腺型,有尾感器的线虫排泄系统为管型。
4 神经系统:神经环是线虫神经系统的中枢,位于食道周围。
5 生殖系统:线虫为雌雄异体,生殖系统均为丝状管道。
雄虫生殖器官通常为单管状,由一个睾丸、一个输精管、贮精囊以及一个通向泄殖腔的射精管组成,末端有辅助生殖器。
雌虫生殖器官通常为双管型,由卵巢、输精管、受精囊、子宫、阴门和一般较短的阴道组成。
有的线虫有排卵器。
6 虫卵: 大小差异很大,卵膜由内膜、中间层和蛋白膜组成。
(二)小动物常见线虫及虫卵形态特征1.犬恶心丝虫双瓣科、恶丝虫属。
寄生于犬的右心室和肺动脉。
成虫细长白色。
雄虫尾部呈现螺旋状卷曲。
120~160mm2.犬弓首蛔虫弓首科,弓首属。
寄生于犬和犬科动物的小肠。
虫体浅黄白色,头端三片唇。
虫卵近于球状,表面不光滑。
50~110mm3.猫弓首蛔虫弓首科,弓首属。
寄生于猫和猫科动物的小肠中。
与犬弓首虫相似,只是颈翼膜短而宽,虫体前端如箭头状。
40~100mm4.鸡翼刺线虫尖尾目,异刺科,异刺属。
寄生于鸡鸭鹅等的盲肠。
白色小型线虫。
7~13mm5.毛细线虫寄生于犬、猫的支气管和气管内。
虫体细长,乳白色。
雄虫体长15~25mm,尾部有2个尾翼和一根带鞘的交合刺。
寄生虫标本观察实训报告
![寄生虫标本观察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c8f21fa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a2.png)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寄生虫标本观察实训,使我对寄生虫的基本形态、分类、生活史、感染途径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训内容1. 寄生虫标本的观察(1)寄生虫的基本形态观察寄生虫标本,记录其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
如:钩虫呈细长圆柱形,大小约为1-2cm,淡红色;蛔虫呈长圆柱形,大小约为15-30cm,淡红色。
(2)寄生虫的分类根据寄生虫的生活习性、寄生部位、感染途径等,将寄生虫分为以下几类:①消化道寄生虫:如钩虫、蛔虫、绦虫等;②呼吸道寄生虫:如肺吸虫;③皮肤寄生虫:如疥螨、虱子等;④血液寄生虫:如疟原虫、丝虫等。
(3)寄生虫的生活史观察寄生虫的生活史,了解其繁殖、发育、传播等过程。
如:钩虫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成虫寄生在人体肠道内,通过粪便排出卵,卵在外界发育为幼虫,幼虫在土壤中发育为感染性幼虫,感染人体后发育为成虫。
2. 寄生虫感染途径的观察观察寄生虫的感染途径,了解其传播方式。
如:钩虫主要通过粪便传播,感染性幼虫在土壤中发育,当人体接触受污染的土壤时,感染性幼虫通过皮肤侵入人体;蛔虫主要通过口腔传播,感染性幼虫在人体肠道内发育为成虫,成虫产卵,卵随粪便排出,当人体摄入受污染的食物或水时,感染性幼虫在肠道内发育为成虫。
三、实训过程1. 实训准备(1)收集寄生虫标本:在实验室或相关机构收集各种寄生虫标本,如钩虫、蛔虫、绦虫等;(2)准备观察工具:显微镜、解剖刀、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生理盐水等;(3)学习寄生虫相关知识:了解寄生虫的基本形态、分类、生活史、感染途径等。
2. 实训操作(1)观察寄生虫标本:将寄生虫标本放置在载玻片上,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盖上盖玻片,使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2)分析寄生虫标本: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寄生虫的分类、生活史、感染途径等;(3)记录观察结果:将观察结果记录在实训报告上。
四、实训结果与分析1. 寄生虫的基本形态通过观察,发现钩虫呈细长圆柱形,大小约为1-2cm,淡红色;蛔虫呈长圆柱形,大小约为15-30cm,淡红色。
观察蛔虫实训报告
![观察蛔虫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a7f4536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f4.png)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观察蛔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加深对寄生虫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对寄生虫病的认识,同时培养观察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生物实验室四、实训器材1. 蛔虫样本2. 显微镜3. 载玻片4. 胶头滴管5. 生理盐水6. 清洁工具五、实训步骤1. 准备工作首先,将蛔虫样本放置在培养皿中,用生理盐水清洗样本,去除表面的污物。
2. 观察蛔虫形态将清洗后的蛔虫样本放在载玻片上,用胶头滴管滴加生理盐水,使样本平铺在载玻片上。
然后,将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蛔虫的形态结构。
(1)观察蛔虫的头部在低倍镜下观察蛔虫的头部,可见蛔虫头部呈梭形,前端较细,后端较宽。
头部有口孔,周围有唇片,起到吸附和摄食的作用。
(2)观察蛔虫的体节在低倍镜下观察蛔虫的体节,可见蛔虫体节呈圆柱形,有明显的节纹。
体节间的连接处有横纹,称为体环。
蛔虫的体节分为前体节、中间体节和后体节,前体节较小,中间体节较大,后体节呈梭形。
(3)观察蛔虫的生殖器官在低倍镜下观察蛔虫的生殖器官,可见蛔虫的生殖器官呈螺旋状排列,雄性生殖器官位于体节的前部,雌性生殖器官位于体节的后部。
3. 观察蛔虫的生活习性将蛔虫样本放入培养皿中,观察其在生理盐水中的运动情况。
(1)观察蛔虫的蠕动在生理盐水中,蛔虫呈现明显的蠕动运动,前端向前推进,后端紧随其后。
(2)观察蛔虫的呼吸蛔虫的呼吸通过体壁进行,观察过程中可见蛔虫体壁表面有气泡产生,说明其正在进行呼吸。
六、实训结果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成功观察到了蛔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蛔虫的头部呈梭形,前端较细,后端较宽,有口孔和唇片。
蛔虫体节呈圆柱形,有明显的节纹,分为前体节、中间体节和后体节。
蛔虫的生殖器官呈螺旋状排列,雄性生殖器官位于体节的前部,雌性生殖器官位于体节的后部。
在生理盐水中,蛔虫呈现明显的蠕动运动,前端向前推进,后端紧随其后,体壁表面有气泡产生,说明其正在进行呼吸。
寄生虫的观察实训报告
![寄生虫的观察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d6a88af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4a.png)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寄生虫,了解其形态特征、生活史及对宿主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寄生虫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训内容1. 寄生虫的形态观察本次实训主要观察以下寄生虫:(1)肠道寄生虫:钩虫、蛔虫、鞭虫、绦虫等。
(2)皮肤寄生虫:疥螨、虱、蜱等。
(3)呼吸道寄生虫:肺吸虫、肺丝虫等。
2. 寄生虫的生活史观察观察寄生虫的生活史,了解其繁殖、发育、传播等过程。
3. 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观察观察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了解其引起的疾病症状。
三、实训过程1. 实训准备(1)准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油、清洁纱布等。
(2)收集寄生虫样本:通过实验室提供的寄生虫样本或自行采集。
2. 实训操作(1)形态观察①肠道寄生虫观察:将寄生虫样本放入清水中,用镊子轻轻搅拌,观察其形态特征。
例如,钩虫呈钩状,蛔虫呈圆柱状,鞭虫呈线状,绦虫呈带状等。
②皮肤寄生虫观察:将寄生虫样本放在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特征。
例如,疥螨呈圆形,虱呈椭圆形,蜱呈圆形或椭圆形等。
③呼吸道寄生虫观察:将寄生虫样本放入清水中,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特征。
例如,肺吸虫呈椭圆形,肺丝虫呈线状等。
(2)生活史观察观察寄生虫的生活史,了解其繁殖、发育、传播等过程。
例如,钩虫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通过土壤传播;蛔虫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通过粪便传播等。
(3)对宿主的影响观察观察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了解其引起的疾病症状。
例如,钩虫可引起贫血、营养不良;蛔虫可引起腹痛、腹泻;绦虫可引起营养不良、神经系统症状等。
3. 实训记录将观察到的寄生虫形态特征、生活史、对宿主的影响进行详细记录。
四、实训结果与分析1. 寄生虫形态特征观察结果通过观察,我们了解到各种寄生虫的形态特征。
例如,钩虫呈钩状,蛔虫呈圆柱状,鞭虫呈线状,绦虫呈带状等。
2. 寄生虫生活史观察结果通过观察,我们了解到各种寄生虫的生活史。
病原形态观察寄生虫讲课文档
![病原形态观察寄生虫讲课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5eb5f0aaf7ec4afe05a1df5d.png)
未受精蛔虫卵
88~94µm × 39~44µm
受精蛔虫卵
45~75µm × 35~50µm
鞭虫卵
50~54µm × 22~23µm
钩虫卵
56~76µm × 36~40µm
蛲虫卵
50~60µm × 20~30µm
肝吸虫卵
肺吸虫卵
27~35µm × 12~20µm 80~118µm × 48~60µm
姜片虫卵
蛲虫卵
蠕虫卵比较图
50~60µm × 20~30µm
➢不对称长椭球形,一侧较平,一侧稍凸,无 色透明。卵内含多细胞期胚胎。
蛲虫成虫大体标本
8~13mm
雌 虫
2~5mm
雄 虫
直肠镜下的蛲虫雌虫
蛲虫成虫染色玻片标本
头翼 咽管 咽管球
蛲虫感染病理标本
移行于肛门外的蛲虫成虫
目录
1、线虫
1-5、旋毛形线虫(旋毛虫)
蠕虫卵比较图
卵盖
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阶段)
➢球形,具2层囊壁,内含后尾蚴,可见2个弯曲 的肠支,排泄囊内含黑色颗粒。
卫氏并殖吸虫成虫染色玻片标本
口吸盘
消化道
腹吸盘
子宫 睾丸
子宫卵巢
卵巢
并列
睾丸 一对睾丸
并列
7.5~12mm × 4~6mm 肥厚,厚约3.5~5.0mm
斯氏狸殖吸虫成虫染色玻片标本
180~185µm × 130~140µm
日本血吸虫卵
约89µm × 67µm
猪带绦虫卵
31~43µm × 31~43µm
旋毛虫幼虫囊包
绘图标本
❖低倍镜(10×10)
旋毛虫幼虫囊包
实验室教学
❖高倍镜(10×40)
寄生虫实训课程标准 实验
![寄生虫实训课程标准 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85cec153e45c3b3567ec8bbf.png)
寄生虫实验课项目安排及学时分配序号实验名称教学实验学时强化实验学时备注实验一常见线虫的形态观察 2 0实验二常见吸虫、绦虫的形态观察 2 0实验三实验考核 2 0实验一常见线虫的形态观察[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掌握蛔虫、鞭虫、钩虫、蛲虫成虫和虫卵的形态特征。
[能力目标]掌握粪便涂片中虫卵的显微镜观察方法,了解透明胶纸检查法。
[情感目标]观察线虫病变标本,加强理解蛔虫、鞭虫、钩虫及蛲虫对人体的危害,体会医务人员的责任之重大,培养医乃仁术之情感。
一、似引蛔线虫(蛔虫)[实验内容]1.蛔虫的成虫形态观察。
2.蛔虫的虫卵观察。
[肉眼观察]1. 蛔虫成虫(瓶装标本)成虫为长圆柱体状,形似蚯蚓。
新鲜虫体呈淡红色,固定后呈灰白色,体表有横纹和两条侧线。
雌虫大小为20~40cm×0.3~0 .6 cm,尾部挺直而钝园。
雄虫较小为15~31cm×0.2~0.4 cm,尾端向腹侧弯曲呈钩状,可见一对交合刺。
[镜下观察]1.虫卵(1)受精蛔虫卵(玻片标本)虫卵呈宽椭圆形,大小为(45~75)μm×(35~50)μm,卵壳厚,通常表面有一层凸凹不平的蛋白质膜,呈黄色或棕褐色,内含有一个未分裂的受精卵细胞,与卵壳之间形成半月形间隙。
(2)未受精蛔虫卵(玻片标本)虫卵呈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为(88~94)μm×(39~44)μm,卵壳较薄,淡黄色,内含有许多大小不一的屈光颗粒。
受精蛔虫卵和未受精蛔虫卵外附着的蛋白质膜有时可脱落,称脱膜卵。
二、毛首鞭形线虫(鞭虫)[实验内容]1. 鞭虫成虫的形态观察。
2. 鞭虫卵的形态观察。
[肉眼观察]1.成虫(瓶装标本)虫体形似马鞭,灰白色,前3/5处细如发丝,,后2/5处较粗,雄虫长30~45mm,尾端向腹面弯曲。
雌虫较大,长30~50mm,尾端直而钝圆。
[镜下观察]1.虫卵(玻片标本)鞭虫卵较小,(50~54)μm×(22~23)μm,纺锤形,棕黄色,卵壳较厚,卵壳两端各有一个透明的塞状突起,称盖塞,虫卵从粪便排出时,卵内含有一个未分裂的卵细胞。
动物线虫病常见病原的形态学观察(二)
![动物线虫病常见病原的形态学观察(二)](https://img.taocdn.com/s3/m/55c6ac37ee06eff9aef80705.png)
动物线虫病常见病原的形态学观察(二)一、实验目的及要求熟悉线虫的基本构造,掌握小动物常见线虫的主要形态特征。
二、实验器材1.器械。
光学显微镜、手持放大镜、镊子、解剖针、平皿、载玻片与盖玻片等。
2.试剂。
乳酸酚透明液等。
3.标本。
(1)浸渍标本。
钩口科线虫:犬钩口线虫、锡兰钩口线虫及管形钩口线虫等。
尾旋科线虫:狼尾旋线虫。
双瓣科线虫:犬恶丝虫。
尖尾科线虫:疑似钉尾线虫。
异刺科线虫:鸡异刺线虫等。
比翼科线虫:斯氏比翼线虫、气管比翼线虫。
裂口科线虫:鹅裂口线虫。
毛细科线虫:有轮毛细线虫、鸽毛细线虫和膨尾毛细线虫等。
锐形科线虫:旋锐形线虫和钩状锐性线虫。
龙线科线虫:四川鸟蛇线虫和台湾鸟蛇线虫。
(2)病理标本。
异刺线虫引起的鸡盲肠病变、锐形线虫引起的鸡腺胃和肌胃病变、鸟蛇线虫引起鸭下颌和腿部瘤样肿块等。
三、实验方法、步骤和操作要领1.挑取犬钩口线虫、旋锐形线虫或钩状锐性线虫的雌雄虫各一条,分别放在两张载片上,滴加乳酸酚透明液1-2滴,盖上盖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透明虫体的详细构造。
2.用肉眼或借助手持放大镜观察虫体浸渍标本及病理标本。
四、实验注意事项1.乳酸酚透明液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因此不宜滴加太多,以防溢出载玻片之外而腐蚀光学显微镜的载物台。
2.虫体在滴加乳酸酚透明液后,应尽快放到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若虫体透明过度,则不利于虫体内部形态构造的观察。
五、实验报告1.绘犬钩口线虫虫体头端、雄虫尾端构造;或绘出旋锐形线虫与钩状锐性线虫的前部、雌虫及雄虫后部的形态构造图,并标出各部的名称。
2.列出实验中所观察线虫的中间宿主、终末宿主与寄生部位。
附:参考资料(一)小动物常见线虫的形态特征1.犬、猫钩虫。
钩口科(Ancylostomatidae)的钩口属 (Ancylostoma)、板口属 (Necator)和弯口属 (Uncinaria)的一些线虫寄生于犬、猫的小肠(主要以十二指肠为主),是犬、猫较为常见的重要线虫之一。
禽常见寄生虫的形态特征-实验
![禽常见寄生虫的形态特征-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8b3e768981c758f5f71f674b.png)
2. Heterakis gallinarum (异刺线虫)
Microscopically, the strong posterior bulb on oesophagus, a large precloacal sucker in the male, caudal alae and caudal papillae can be seen.
4. Tetrameres (四棱线虫)
The adults show sexual dimorphism, the males are pale and slender, while the females are almost spherical.
雌雄异形。雌虫球形,体表有4条深纵沟;雄虫线状,头 端体表有4列小棘。
9. Raillietina (瑞利绦虫)
Railietina echinobothrida: thick neck, suckers round. Railietina tetragona: long slender neck, suckers oval. Railietina cesticillus: no neck, wide rostellum . 四角瑞利绦虫:吸盘椭圆形,颈部明显;棘沟瑞利绦虫:
吸盘圆形,颈部肥而短;有轮瑞利绦虫: 吻突轮盘状。
10. Coccidia (鸡球虫卵囊)
未孢子化卵囊
孢子化卵囊
Sporulation, when the oocyst passing with poultry feces, usually takes place outside the host .
球虫卵囊呈卵圆形,孢子化后具4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 有2个子孢子。
11. Leucocytozoon (白细胞虫)
寄生虫形态观察ppt课件
![寄生虫形态观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ec9e4254431b90d6d85c70d.png)
伊蚊
黑色,翅上无白斑 足有白环
三属蚊卵
伊蚊卵 浮囊 库蚊卵 圆锥形,无浮 囊,集成卵筏 按蚊卵 舟形,有浮 囊,分散 橄榄形,无 浮囊,分散
常见四种蝇针插标本
复眼
4条黑色纵纹
大头 金蝇
青绿色 家蝇 3条黑色纵纹
灰褐色
鬃毛发达 棋盘状斑 麻蝇 暗灰色 丝光 绿蝇 绿色
蚤
两侧扁平,棕黄色,3mm,体表有向后延伸的鬃毛,刺,栉 触角 头部(三角形)
猪带绦虫感染病理标本
囊尾蚴脑病患者脑组织标本
猪带绦虫感染病理标本
猪囊尾蚴寄生于眼玻璃体 猪囊尾蚴寄生于视网膜下
牛带绦虫感染病理标本
感染牛带绦虫囊尾蚴的牛肉标本
目录
1、绦虫
1-3、细粒棘球绦虫(包生绦虫/包 虫)
棘球蚴
原头蚴
母囊中的子囊
棘球蚴母囊
原头蚴(节)
头节
头节外翻
头节内翻
原头蚴(节)染色玻片标本
绘图内容与要求:医学绦虫、原虫
操作:镜下观察学习自学标本与示教标本并绘图 (60min) 操作:肉眼观察学习大体标本(25min) 操作:继续完成绘图(20min) 常见蠕虫卵比较总结 (20 min)
绘图标本
实验室教学
绦 虫(低、高倍镜下观察) 细粒棘球蚴绦虫原头蚴 帯绦虫卵
猪帯绦虫囊尾蚴(头节)
卵壳完整的虫卵
卵壳不完整的虫卵
球形或近似球形,卵壳很薄且易脱落。内有较厚胚膜, 棕黄色,光镜下呈放射状条纹。胚膜内含球形六钩蚴。
猪带绦虫囊尾蚴大体标本
8~10mm × 5mm
猪囊尾蚴俗称囊虫,如黄豆大小,为 白色半透明囊状物,囊内充满透明囊液。 囊壁分内外两层,有一向内翻卷收缩的 头节,受胆汁刺激后可翻出。
寄生虫形态观察ppt课件
![寄生虫形态观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0998c8449649b6648d74775.png)
皮肤型黑热病患者 (颈面部结节性肉芽肿)
目录
3、孢子虫
3-1、疟原虫 间日疟原虫 恶性疟原虫
.
小滋养体
疟原虫红内期形态
间日疟原虫
滋养体
裂殖体
裂
殖
子
大滋养体 大滋养体 未成熟裂殖体 成熟裂殖体
配 雌配子体
子 体
雄配子体
恶性疟原虫
滋养体
裂殖体
裂配
殖
子 雌配子体
子体
小滋养体 小滋养体 大滋养体 未成熟裂殖体 成熟裂殖体
雄(小)配子体
Giemsa染色
第一中间宿主:剑水蚤
剑水蚤血腔里的原尾蚴 第二中间宿主:蛙、蛇、鸟类和猪等
绦虫头颈部染色标本
猪带绦虫
牛带绦虫 细粒棘球绦虫 曼氏迭宫绦虫
目录
1、叶足虫
1-1、溶组织内阿米巴
.
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绘体图标本
铁苏木精染色
滋
红细胞
养
体
泡状核
具有1个泡状细胞核,核仁小而圆,位于细 胞核中央。内质中常含有被吞噬的红细胞。
外周血不易见到
雄配子体
间日疟原虫滋养体绘图标本 Giemsa染色 指环状,1个核,偶见2核 1/3
细胞核
小滋养体(环状体)
形状不规则,有伪足,空泡明显
大滋养体
瑞氏染色
间日疟原虫裂殖 体
核分裂
绘图标本
Giemsa染色
未成熟裂殖体
含12~24个裂殖子
Giemsa染色
成熟裂殖体
间日疟原虫配子体绘图标本
.
阴道毛滴虫滋养体绘图标本
四根前鞭毛
一根后鞭毛 波动膜
毛基体 细胞核
轴柱
Giemsa染色
医学寄生虫实训报告范文
![医学寄生虫实训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70dfc76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13.png)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寄生虫病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为了提高自身对寄生虫病的认识与诊疗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两周的医学寄生虫实训。
本次实训主要针对寄生虫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与治疗等方面进行学习,旨在提高我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目的1. 熟悉寄生虫的基本形态、生活史及致病机理。
2. 掌握寄生虫病的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
3. 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三、实习内容1. 理论学习在实训期间,我认真学习了寄生虫学的基础理论,包括寄生虫的分类、形态、生活史、致病机理等。
通过学习,我对寄生虫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与治疗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实验操作(1)显微镜观察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我熟练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对各种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等进行了观察。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认识到寄生虫的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依据。
(2)病原体培养与鉴定在实训老师的带领下,我参与了病原体培养与鉴定的实验操作。
通过培养不同种类的寄生虫,我掌握了培养技术,并学会了鉴定方法。
(3)寄生虫病的诊断与治疗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习了寄生虫病的诊断方法,包括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等。
同时,我还了解了寄生虫病的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
在临床实习期间,我跟随带教老师参与了寄生虫病患者的诊疗工作。
通过观察病例、参与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我提高了临床实践能力。
四、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得到巩固与拓展通过本次实训,我对寄生虫学的基础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寄生虫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2. 实验操作技能得到提高在实训过程中,我熟练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病原体培养与鉴定技术,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基础。
3. 临床实践能力得到提升通过临床实习,我学会了如何观察病例、分析病情,并参与了寄生虫病患者的诊疗工作,提高了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
4.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得到锻炼在实训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同学、老师、医生等团队成员进行有效沟通,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寄生虫实验
![寄生虫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b12f89ae01f69e3142329402.png)
十六.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
1.寻找疟原虫的依据是:
(1)疟原虫位于红细胞内。
(2)胞质呈蓝色,胞核为红色。
(3)从大滋养体开始出现棕黄色的疟色素。 (4)注意与分叶白细胞、小淋巴细胞相鉴别。
2.观察疟原虫各期形态:
(1)间日疟环状体:细胞质呈环状,环较大,约占红细胞体积的13:核一个,呈红色,质淡蓝色;
一刺末端形成倒钩,常与另一刺联 合在一起
有
无
钩虫卵:无色透明正椭圆形,壳极薄,在新鲜粪便中,卵内多含2~8各已 经分裂的卵细胞,与卵壳之间有一定的透明区,陈旧粪便中卵细胞分裂 为多个或已形成幼胚。
钩虫卵
卵壳 卵细胞 透明区
四·蠕形住肠线虫(蛲虫)
成虫
虫卵
卵壳 卷曲幼虫
手绘图
1.蛲虫成虫:虫体为乳白色,雌虫长约1cm,尾部尖细,雄虫长不到雌虫一半, 尾部向腹侧卷曲。 2.蛲虫卵:似肾形,卵壳厚,内含一卷曲幼虫。
九.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1. 肝吸虫成虫:体形狭长,口吸盘略大于腹吸盘,后者位于早体前端1/5处。消 化器官具有口、咽及食道,两肠支伸至虫体后端。两睾丸前后排列呈分枝状。卵 巢边缘分裂位于睾丸之后,子宫盘曲于腹吸盘与卵巢之间。 2.肝吸虫雷蚴:体内的胚细胞团分化发育为多个尾蚴。 3.肝吸虫尾蚴:虫体分尾体两部,尾部呈长单尾形,故称长尾型尾蚴。 4肝吸虫卵:该卵为人体寄生虫卵之最小者,呈芝麻粒状、黄褐色、卵盖明显,卵 盖两端卵壳外凸形成肩峰,卵后端有一小突起称小疣。
寄生虫实验
蛔虫成虫
未受精蛔虫卵
受精蛔虫卵
一·蛔虫 手绘图
卵壳
蛋白质膜 卵黄细胞 (屈光颗粒)
卵壳
蛋白质膜
卵细胞 新月形缝 隙
1.蛔虫成虫: 外形:呈长圆柱形,似蚯蚓,雌虫大于雄虫,雄虫尾端想腹侧卷曲,雌虫尾端尖锐或 圆钝。 生殖系统:雌虫的生殖器官为双管形,雄虫为单管形,有一对交合刺。 口囊:三片唇瓣排列成“品”字形。 2.蛔虫受精卵:呈椭圆形,棕黄色,卵壳较厚,卵壳外面有一层粗糙不平的蛋白质膜, 被胆汁染成棕黄色,卵内含有一个圆形细胞,细胞两端有新月形空隙。 3未受精蛔虫卵:多为长椭圆形(较狭窄),棕黄色,卵壳较薄,蛋白质膜薄而不均, 卵内充满大小不等的卵黄细胞(屈光颗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征。
2
1 日本血吸虫
1.雌雄合抱 2.虫卵
线状,雌雄异体,雄虫腹侧形成抱雌沟, 雌虫居于其中,呈合抱状态; 腹吸盘大于口吸盘; 消化系统:口、食道、分支肠管和合并肠 管; 雄性生殖器官:7枚睾丸,输精管,贮精囊, 生殖孔; 雌性生殖器官 :卵巢,输卵管,卵模,子 宫;子宫内含有50~300个虫卵。
实训…动物常见寄生虫形态构造 观察
一、实训目的
通过观察,能认识并描述吸虫、绦虫、线
虫、蜱螨及昆虫形态特征。
二、实训器材
标本:华支睾吸虫,血吸虫,细粒棘球绦虫
头节,细粒棘球绦虫孕节,猪带绦虫头节,
猪带绦虫孕节,旋毛虫成虫,旋毛虫幼虫,
旋毛幼虫包囊
仪器及器材:Βιβλιοθήκη 媒体投影仪,显微投影仪,生物显微镜
4)蜱、螨
虫体圆形或椭圆形,分头胸和腹两部,或
头、胸、腹完全融合。
假头突出在躯体前端,或位于前端腹面,
由口器和假头基组成。
成虫有足4对。
5)昆虫
身体明显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头部有触角1对。 口器有咀嚼式、刺吸式、刮舐式、舐吸式和刮吸 式。 胸部有足3对,翅2对。 腹部无附肢。
子宫 卵模 睾丸 卵巢
卵黄腺 肠 肠支 1
2
抱雌沟
日本血吸虫 1.雌虫 2.雄虫
口吸盘
食道 腹吸盘 贮精囊 睾丸
子宫 卵模
输卵管 卵巢
3
日本血吸虫 3.雌虫前断 4.卵巢部分
4
雌雄虫的生殖器官均为单管型。雄虫尾端有 泄殖孔,其外侧为一对呈耳状悬垂的交配 叶,内侧有2对小乳突;缺交合刺。雌虫阴 门位于虫体前部(食道部)的腹面中央。 幼虫寄生于横纹肌内,称肌旋毛虫。
三、方法步骤
1、示教讲解:教师讲解描述所观察虫体的
形态特征。
2、学生分组观察
1)吸虫:
背腹扁平,呈叶状、舌状,有的为圆形或圆柱
状。乳白色、淡红色或棕色。
大小不一,长度范围在0.3—75mm。 虫体前端围绕口孔的为口吸盘;腹面有腹吸盘,
有的腹吸盘在后端,称为后吸盘,有的无腹吸
盘。
口吸盘大于腹吸盘; 肠管达体后端; 睾丸分支,前后位于 身体的后1/3;卵巢
分叶,位于睾丸之前
1.虫体
2.虫卵
3.毛蚴
4.尾蚴
2)绦虫:
成虫:扁平的带状,乳白色。
大小数mm至10m以上。
绦虫由头节、颈节和体节三部分组成。
3)线虫:取旋毛虫透明标本,在显微镜下
观察具有特征性的部位,如头部、阴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