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认知风格与情绪的关系研究

合集下载

大学心理学导论:认知与情绪的关系探究

大学心理学导论:认知与情绪的关系探究

大学心理学导论:认知与情绪的关系探究1. 引言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科学,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就是认知心理学。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历各种情绪,并且我们的情绪会对我们的认知产生影响。

因此,了解认知与情绪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理解人类心理十分重要。

2. 认知与情绪的定义和特征2.1 认知•定义:认知指的是个体对于外界信息的感知、记忆、注意和思考等过程。

它涉及到思考、判断、解决问题以及决策等高级心理过程。

•特征:认知过程是一个主动加工信息的过程,它受到主观意识和先前经验等因素的影响。

2.2 情绪•定义:情绪是一种个体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时产生的主观体验状态。

它通常包含有兴奋、愉悦或者压抑、痛苦等感受。

•特征:情绪能够引起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变化,同时也会影响个体的认知和行为。

3. 认知对情绪的影响3.1 认知对情绪的调节作用•个体的认知过程可以通过解读外界刺激来调节产生情绪的感受。

•情绪评估理论指出,个体对于外界刺激进行主观评估后,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

•认知重塑技术在治疗情绪障碍中有着重要作用,通过改变个体对于刺激的认知方式,从而缓解负面情绪。

3.2 情绪对认知的影响•情绪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个体的注意、记忆和思考等认知过程。

•不同类型的情绪可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注意力偏向和记忆增强效应。

•负面情绪可能导致注意力陷入困局、记忆损害以及决策偏差等问题。

4. 实际应用与案例研究4.1 情绪调节训练与心理幸福感提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如何通过训练来调节情绪,提高心理幸福感。

例如,正念练习的应用可以帮助个体培养觉察力和接纳负面情绪的能力。

4.2 认知失调与情绪障碍在某些情况下,认知与情绪之间的紧密联系也可能导致认知失调和情绪障碍的产生。

例如,焦虑和抑郁症患者常常出现过度负面的自我评估,这种认知方式会进一步加重他们的负面情绪。

结论大学心理学导论中,探究认知与情绪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且有趣的主题。

通过了解认知对情绪以及情绪对认知的影响,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并优化我们的思考、决策等认知过程。

不同心理弹性大学生的情绪认知偏向与情绪变化分析

不同心理弹性大学生的情绪认知偏向与情绪变化分析

摘要的被试,其积极情绪的基线值显著高于低心理弹性组;(2)高心理弹性被试的积极情绪的变化在失败情境和控制情境下存在显著差异;(3)低心理弹性被试的消极情绪的变化在失败情境和控制情境下存在显著差异。

通过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与正性和中性情绪刺激相比,负性情绪刺激更容易得到优先加工;(2)高心理弹性个体倾向于关注正性情绪刺激,感受到更多的积极情绪。

反之,低心理弹性个体倾向于关注负性情绪刺激,从而感受到较多的消极情绪;(3)高心理弹性的个体在面对失败时,其情绪变化也主要体现在积极情绪的下降上,与之相反,低心理弹性个体在面对失败时,情绪变化主要体现在消极情绪的上升方面。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弹性认知偏向正负性情绪失败情境AbstractThemainresultsobtainedinthisstudyare:1.Bystudyingemotionalwordrecognition,wefound:(1)Highandlowresiliencegroupshaveahighestscoresonthecorrectrateofthenegativeemotionalstimuli;(2)Onthecorrectrateofpositiveemotionwords,highresiliencegroup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elowresiliencegroup;Onthecorrectrateofnegativeemotionwords,lowresiliencegroup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ehighresiliencegroup;(3)Onthereactionofpositiveemotionwords,highresiliencegroup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lowresiliencegroup;onthereactionoflowresiliencegroup,thenegativeemotionwords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oftheneutralandpositiveemotionalwords.2.Byintroducingfailurescenarios,wecomparedemotionalchangesofdifferentresiliencegroupsandfound:(1)Onthehighresiliencegroup,thebaselinevalueofpositiveemotions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lowresiliencegroup;(2)Changesinpositiveemotionsofhighresiliencearesignificantdifferencesbetweentheexperimentalgroupandthecontrolgroup;(3)Changesinnegativeemotionsoflowresiliencearesignificantdifferencesbetweentheexperimentalgroupandthecontrolgroup.Themainconclusionsofthestudyareasfollows:(1)Highandlowresiliencegroupsofnegativeemotionalstimuliarejudgedhighestaccuracy,itmaybecausenegativeemotionalstimulithanneutral,positivestimuliareeasiertogetpriorityprocessing.(2)Highresiliencegrouptendtofocusonpositiveemotionalstimuli.andfeelmorepositiveemotion;lowresiliencegrouptendtofocusonnegativeemotionalstimuli,andfeelmorenegativeemotion.(3)Infailuresituation,theemotionalchangesofhighresiliencegroupfocusedondeclineaspectofpositiveemotions;theemotionalchangesoflowresiliencegroupmainlyfocusedonincreaseaspectofnegativeemotionsKeywords:collegestudents;resilience;cognitivebias;positiveandnegativeemotions;failuresituationIV引言1.1.2心理弹性的结构因为对心理弹性概念的界定不同,所以研究人员对心理弹性结构的理解也不同。

认知实习报告:探究认知与情绪的相互关系

认知实习报告:探究认知与情绪的相互关系

认知实习报告:探究认知与情绪的相互关系2023年认知实习报告:探究认知与情绪的相互关系2019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改变了全球人们的生活方式。

从此以后,我们的情感、认知与行为模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经过数年的抗疫,人们逐渐重新适应了新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但是这段经历对于我们的认知与情绪留下了一些深刻的痕迹。

因此,我在2023年选择的主题是探究认知与情绪的相互关系。

为了能够更加深入地研究这个问题,我选择了在一家在线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实习。

在实习过程中,我得到了完善的引导和各种实践经验,深入了解了人们认知和情绪之间的相互影响。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时间,我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结果。

首先,在情绪上,我们知道负面情绪与认知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例如,当我们感到情绪低落、焦虑或害怕时,我们的认知能力(如注意力、记忆和决策)会受到严重影响。

这主要是因为情绪可以刺激我们的生理机能,进而影响我们的认知机制。

特别是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负面情绪会使人们更加倾向于采取简单的思维模式,从而忽略了一些重要的信息。

当然,不同情绪之间对于我们的认知能力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例如,愉快的情绪通常会带来创造性和开放性思维,从而有助于推动创新。

而情绪多样的人往往更容易运用此类思维模式。

其次,在认知上,我们可以从多角度来研究情绪与认知的交互作用。

例如,我们的经验会影响我们的情绪,而情绪也可能影响我们的认知过程。

我们的行为和态度也与我们的认知息息相关。

这些因素相互影响,导致我们的认知过程也发生了变化。

在心理健康领域,我们还可以运用认知行为疗法(CBT)来改善既定的认知模式。

因为正如我们所说,情绪和认知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

因此,通过CBT,我们可以通过调节认知,影响情感进而达到改善心理健康的目的。

最后,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也从实践中了解到了情绪管理和认知调节的技巧,包括情绪表达和注意力训练。

这些技巧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这次的实习经历为我提供了更深刻的认识,进一步了解了认知与情绪间的相互联系。

情绪与认知心理学的关联

情绪与认知心理学的关联

情绪与认知心理学的关联引言:情绪和认知是人类心理活动中两个重要的方面。

情绪是指个体对于外界刺激所产生的主观体验,而认知则涉及到个体对于信息的感知、理解、处理和记忆。

情绪和认知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因此,研究情绪与认知心理学的关联对于理解人类心理活动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部分:情绪对认知的影响情绪对认知的影响是一个广泛研究的领域。

研究表明,情绪可以影响个体的注意力、记忆、思考和决策等认知过程。

例如,积极情绪可以提升个体的注意力和记忆能力,而消极情绪则可能导致个体的注意力偏向负面信息,影响记忆和思考的效果。

此外,情绪还可以通过影响个体的认知策略和思维方式来影响认知过程。

例如,焦虑情绪可能导致个体过度关注细节,而忽视整体的信息,影响问题解决和决策的能力。

第二部分:认知对情绪的调节与情绪对认知的影响相反,认知也可以对情绪进行调节。

认知调节情绪的过程被称为情绪调节。

研究发现,个体的认知评估和解释方式可以影响他们对于情绪刺激的反应。

例如,积极的认知评估和解释方式可以减轻消极情绪的产生和维持,而消极的认知评估和解释方式则可能加剧消极情绪的体验。

此外,认知调节情绪还可以通过个体的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策略来实现。

个体可以通过认知调节情绪来提升自己的情绪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

第三部分:情绪与认知的相互作用情绪和认知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

情绪可以影响认知,而认知也可以调节情绪。

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

例如,在面对挑战性任务时,个体的情绪状态可以影响他们的认知表现。

积极的情绪可以提升个体的动力和注意力,从而促进认知的发展。

相反,消极的情绪可能导致个体的认知资源受到压制,影响认知的效果。

此外,个体的认知调节情绪也可以通过改变情绪体验和情绪反应来影响认知的进行。

结论:情绪与认知是人类心理活动中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

情绪可以影响认知,而认知也可以调节情绪。

研究情绪与认知心理学的关联对于理解人类心理活动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

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

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自我认知是人们对自身思维、情感和行为的主观体验和理解。

它对于情绪管理至关重要,因为自我认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和情绪反应,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管理和调节它们。

本文将探讨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的关系,以及如何提升自我认知来有效地管理情绪。

第一部分:自我认知与情绪识别自我认知在情绪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情绪识别是自我认知的核心方面之一,它是指我们能够准确地识别自己的情绪,并了解情绪背后的原因。

通过对情绪的准确识别,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它们,以提高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第二部分:自我认知与情绪调节自我认知还涉及情绪调节,即我们能够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以便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情况和应对挑战。

情绪调节是一种自我控制的能力,它使我们能够积极应对困境和压力,并保持情绪稳定和积极。

第三部分:提升自我认知的方法要提升自我认知水平并有效管理情绪,有一些方法和实践是值得尝试的。

首先,建立情绪日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情绪模式和触发因素。

通过记录和分析情绪日志,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并针对性地改变自己的反应方式。

第二,定期进行自我反思和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自己的价值观、信念和偏好。

这种自我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并为情绪管理提供基础。

此外,培养正向的心态和情绪也是提升自我认知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积极的自我对话和思考,我们可以培养积极的情绪和态度,有助于更好地管理情绪。

结论:自我认知对于情绪管理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自我认知,并借助情绪识别和调节的技巧,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并管理自己的情绪。

通过培养积极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技能,我们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心理健康,以及建立更为和谐和积极的人际关系。

因此,加强自我认知并学会有效地管理情绪是每个人都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

情绪与认知能力的关系研究

情绪与认知能力的关系研究

情绪与认知能力的关系研究近年来,情绪与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情绪是人们内心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主观体验,而认知能力是指人们在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情绪与认知能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探索其对个体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情绪对认知能力的影响情绪对认知能力有着显著的影响。

情绪能够调节个体的注意力、记忆和思维过程。

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能够提高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促进信息的加工和记忆存储。

相反,消极的情绪则往往导致认知能力的下降,易出现记忆力减退、思维迟缓等情况。

不同类型的情绪对认知能力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例如,愉快的情绪常常促进创造性思维和灵活性的表现,而悲伤的情绪则更利于问题的分析和深入思考。

这种情绪对认知能力的不同影响,使得情绪在个体的学习和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认知能力对情绪的调节作用同时,认知能力也对情绪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认知能力的高低能够影响个体对情绪刺激的感知和处理方式。

具有较高认知能力的个体往往能够更好地使用认知调节策略,将注意力从负面情绪中转移出来,从而减少对情绪刺激的情感反应。

研究还发现,认知能力与情绪调节能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认知能力高的个体往往可以更好地识别和理解自己的情绪,从而更有效地调节情绪的表达和管理。

而认知能力低的人则容易出现情绪调节困难、情绪爆发等问题。

因此,增强认知能力可能有助于提高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三、情绪与认知能力的相互影响情绪和认知能力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情绪状态可以影响个体的认知能力,而认知能力的提升也可能改变个体的情绪体验。

这种相互影响的关系是动态而复杂的。

一方面,情绪对认知能力的影响可以是暂时的或持久的。

持久的消极情绪如焦虑、抑郁等往往会损害个体的认知能力长期发展,甚至影响学习和工作表现。

另一方面,个体的认知能力水平也会影响其对情绪刺激的感知和反应方式。

优秀的认知能力有助于个体更好地应对挫折、消极情绪,从而保持情绪的稳定与平衡。

心理学中的情绪与认知研究

心理学中的情绪与认知研究

心理学中的情绪与认知研究情绪和认知是心理学中两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情绪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主观感受,认知是指个体处理和理解信息的能力。

这两个方面在人类心理过程中密切相关,相互影响。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中的情绪与认知研究,包括情绪对认知的影响、认知对情绪的调节以及情绪与认知的相互作用。

一、情绪对认知的影响情绪对认知过程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情绪能够调节个体的注意力,影响信息的加工和记忆。

例如,积极情绪能够增强注意力和记忆力,提高学习效果;而消极情绪则可能导致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

另一方面,情绪还能够改变个体的认知策略和判断偏差。

研究发现,积极情绪能够促使个体更加乐观和创造性思考,而消极情绪则可能导致个体更加谨慎和保守。

二、认知对情绪的调节认知过程对情绪的产生和调节也起着关键作用。

认知重评价是指个体通过思考和解释来调节情绪的过程。

例如,当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个体可以通过积极的情绪重评价来提升自己的情绪状态,并采取积极的行动。

另外,认知重结构则是指个体对情境的认知重新构造,从而影响情绪体验和情绪表达。

通过认知重结构,个体可以更好地应对外界的挑战和困境,减轻负面情绪的影响。

三、情绪与认知的相互作用情绪与认知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双向的相互作用关系。

情绪可以影响认知过程的方方面面,如注意力、记忆、决策等;而认知过程也可以调节和调控情绪的产生和表达。

此外,情绪和认知之间还存在交互和动态的关系。

一方面,个体的情绪状态会影响其认知加工方式和策略选择;另一方面,个体的认知过程也会影响情绪的生成和调节。

因此,情绪和认知的研究需要综合考虑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其复杂而动态的关系。

总结起来,心理学中的情绪与认知研究涉及到情绪对认知的影响、认知对情绪的调节以及情绪与认知的相互作用。

这一领域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人类心理过程的本质,并为心理健康的促进和情绪调节的方法提供理论和实证基础。

未来的研究可以从认知机制、情绪调节策略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拓展,以进一步揭示情绪与认知之间的关系,为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研究

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研究

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代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学习、生活压力,情绪管理成为他们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大学生的情绪问题日益突出,甚至出现一些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针对大学生的情绪管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国内外对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的研究也逐渐增多,但大多数研究仍停留在传统的心理认知视角下,忽视了大学生的具身认知需求。

具身认知是一种新兴的研究领域,强调认知过程是与身体相关联的,认知与情感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大学生作为青年人群,他们的具身认知特点对情绪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具身认知视域下的研究,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大学生的情绪管理需求和问题,并提出更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探究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不仅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还可以为未来的教育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1.2 研究意义情绪管理是个体处理情感的过程,对个体的生活和工作都具有重要影响。

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情绪管理对其学习、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都至关重要。

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研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情绪管理能力,更能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研究揭示了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大学生情绪管理概念及影响因素,有助于深入了解大学生情绪管理的特点和规律,为制定针对性的教育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情绪管理困难和问题,研究探讨了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策略,为实际教育工作提供了具体指导。

通过评估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的效果,可为相关教育项目的改进和优化提供依据。

展望未来,该研究可以为更好地推进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提供经验总结和启示。

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对促进大学生情绪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具身认知视域,探索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进一步深化对大学生情绪管理的理解。

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与抑郁_焦虑的相关性研究

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与抑郁_焦虑的相关性研究

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与抑郁、焦虑的相关性研究李丞凤1 林 慧2 陈 冲3 刘铁桥3摘要目的 研究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与抑郁、焦虑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支持证据。

方法 应用认知情绪调节问卷、Beck抑郁自评量表、B eck焦虑量表对504名大一新生进行测评,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与抑郁、焦虑的相关性。

结果 61 9%的学生有抑郁症状,6 9%的学生有焦虑症状。

重新关注计划、沉思、灾难化的调节策略在不同抑郁状态组学生中的应用情况存在明显的差异(P<0 01),积极重新关注、沉思、灾难化的调节策略在不同焦虑状态组学生中的应用情况存在明显差异(P<0 01)。

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认知情绪调节各分量表分别可以解释抑郁总变异量的15 3%和焦虑总变异量的9 8%。

沉思、积极重新评价和灾难化是能够预测抑郁的主要变量;沉思和灾难化是能够预测焦虑的主要变量。

结论 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与抑郁、焦虑有密切联系,其中灾难化和沉思分别为抑郁和焦虑的主要预测指标。

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大学生的抑郁和焦虑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认知情绪调节;抑郁;焦虑中图分类号B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952(2011)01-0005-05Correlation Bet w een Cognitive Em otion R egulation,D epression and Anxiety LI Cheng feng,LI N H ui, C HE N Chong,LIU T ie qiao M ental H ealth Institute,the S econd X iangya H os p 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 y, Changsha.410011,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 l o re the effect of under g radua te st u dents!cognitive e m otion regulati o n strate gies on depression and anx iety And to provide suggestions on M en 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M et hods G ive a m easure m ent for504freshm en by Cogniti v e Emo tion R egu lation Questionnaire,B eck Depression Rati n g Sca le,Beck Anx i e ty Scale U si n g Pearson correlation ana l y sis,mu lti p le linear regression ana l y sis to study the re l e vance of Cogniti v e e m oti o n regulati o n w ith depressi o n and anx iety R esults 61 9%undergrad uate students had depressi v e sy m pto m s,and6 9%undergraduate students had anx iety sy m pto m s There is sign ifi cant d ifference in usi n g regu lati o n strateg i e s o f refocus on plann i n g,r um inati o n and catastroph izing in groups o f students at different depressi o n states(P<0 01),and there is sign ificant difference i n usi n g regulati o n strateg i e s of positive refocusi n g,r um inati o n and catastroph izi n g i n groups of students at d ifferent anx iety states(P<0 01) L i n ear regression ana l y sis sho w ed that all factors of Cogn itive Em oti o n Regu l a ti o n Questionnaire can expla i n the 15 3%var i a nce of depressi o n and it can expla i n the9 8%variance of anx iety Rum inati o n,Positi v e reappra i s ing and Catastroph izi n g w ere the m a i n variables to predic;t Ru m i n ation and C atastroph izing w ere the m a i n variables to predict anx iety Conc l u sion Cognitive e m o ti o n regu l a ti o n and depressi o n,anx iety are c l o sely linked,in w hich Rum inati o n w as the best predictors o f depressi o n and Catastroph izing w as the best pred ictor o f anx iety This st u dy prov i d e bases for under g raduate st u dents!depression and anx ietyKey w ords Cogn itive e m otion regulation;depression;anx iety*#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 A I17B02)。

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研究

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研究

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大学生情绪管理是当前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情绪状态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心理健康和学业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情绪管理能力不足、情绪波动较大、情绪失控频发等问题,这对于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带来了不利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具身认知视域下对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教育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提升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的改进和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为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在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对于提升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有效性和重要性。

通过深入研究大学生情绪管理的现状和具身认知视域下的情绪管理理论,希望能够为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方法的探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启示,探讨具身认知视域下的情绪管理教育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价值,为提高大学生情绪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最终,本研究旨在阐明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的重要性,为未来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

1.3 研究意义在当今社会,大学生群体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情绪管理成为他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而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个研究可以为大学生情绪管理提供新的理论视角,拓展传统情绪管理理论的研究范围,丰富情绪管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通过具身认知视域下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情绪管理特点和需求,为开展个性化的情绪管理教育提供依据。

该研究对于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高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增强其心理韧性和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社会意义。

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还能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构建和谐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做出积极贡献。

大学生抑郁情绪与归因风格_认知态度个性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大学生抑郁情绪与归因风格_认知态度个性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
0. 2543 3 0. 2813 3 0. 2503 3 0. 0953 0. 2213 3 0. 3323 3 0. 1963 3 0. 053
注 : 3 P < 0. 05, 3 3 P < 0. 01
表 1显示 ,抑郁与 EPQ 的精神质 、神经质维度呈 显著正相关 ,而与内外向 、掩饰呈显著负相关 ,抑郁与 MMCS的能力 、背景 、运气正相关 ,而与内控的努力无 相关 。抑郁与 DAS量表中除强制性外的各因子均相 关 。MMCS的能力 、努力 、背景 、运气四因子与 DAS量 表各因子均有许多相关 。
【关键词 】 抑郁 ; 归因风格 ; 认知不协调 ; 个性
The rela tion sh ips between college studen ts’a ttr ibutiona l style, cogn itive d issonance, persona lity and de2 pression ZHU Yue2hua, ZHAN G Za i2fu, SHAO Ha i2yan, et a l . The S econd Hospita l of J inhua, J inhua 321016,
【摘要 】 目的 探讨归因风格 、认知态度 、个性与抑郁的关系 。方法 采用定群研究的方法确定大学 一年级 637名学生为调查对象 ,用多维度 2多归因量表 (MMCS) 、功能失调性态度量表 (DAS) 、艾森克人格 问卷 ( EPQ ) 、症状自评量表 ( SCL 290) ,在各班进行团体测验 。结果 ①抑郁与 EPQ 的精神质 、神经质维度 呈显著正相关 ( r= 0. 199, r= 0. 572,均 P < 0. 01) ; ②抑郁与 MMCS的能力 、背景 、运气正相关 ( P < 0. 01) ; ③抑郁与 DAS量表中除强制性外的各因子均相关 ( P < 0. 01) ; ④MMCS的能力 、努力 、背景 、运气四因子与 DAS量表各因子均相关 ( P < 0. 01) 。 ⑤神经质 、吸引与排斥 、精神质 、内外向 、完美性 、掩饰六因子进入抑 郁回归方程 ( F = 60. 226, P = 0. 000, r= 0. 609) 。结论 功能失调性态度 、归因风格 、个性在抑郁的发生中 均有一定作用 。

情绪与认知关系的研究综述_龚雨玲

情绪与认知关系的研究综述_龚雨玲

究都遵循基本情绪的研究取向, 主张存在明确的几个情绪范 畴, 而且它们是普遍的情绪状态, 适用于人类的所有种族和民 ⑩ 根据基本情绪的研究取向, 面部表情是明确的 、 确定无疑 族。 的, 因此表情识别对所有人都非常容易, 而且, 情绪的识别会 自动地发生, 不需要语言的参与, 甚至年幼的婴儿都能够区分 不同的表情 。 但是, 日常生活中存在许多模棱两可的情境, 需 。 当别人的情 要额外的线索来帮助我们判断面部表情 例如, 绪无法用语言来描述时, 人们就比较难以识别这一表情 。 近 语义信息是情绪知觉的必要的背景线索, 并且 期的研究表明, 语言本身可 以 影 响 一 个 人 如 何 理 解 其 他 人 行 为 中 包 含 的 情 Lindquist 等人的研究还发现, 绪 。 此外, 通过使用标准的语义 饱和程序使得情绪语言不容易通达时, 被试会更难以判断面 瑡 瑏 孔所表达的情绪 。 第三, 情绪的认知控制 。 情绪调节能力是人类适应环境 的一种重要的认知功能, 它是指我们对产生什么样的情绪, 什 瑢 瑏 么时候产生它们, 以及如何体验和表达它们等过程的控制 。 情绪调节反映了认知对情绪的控制作用 。 Gross 提出了 5 个情 情境修正 、 注意调配 、 认知变化和反应 绪调节策略: 情境选择 、 调节 。 他认为 前 4 种 是 在 情 绪 反 应 发 生 之 前 采 用 的 聚 焦 策 略, 因为这些策略发生在情绪反应趋势被完全激活之前, 它们 在尚未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外周生理反应之前被使用; 而第五 个策略是针对情绪反应的策略, 出现在情绪反应倾向产生之 这时上述策略都已经被使用 。 通过回顾与再评价 ( 即认知 后, Gross 认为再评价 变化) 和抑制 ( 即反应调节) 相关的研究, 和抑制策略会导致不同的情感体验 、 认知和社会后果 。 2. 情绪与认知交互作用的神经基础 随着 fMRI 技术的使用, 大量认知过程可以与大脑特定部 位建立对应关系 。 大部分 fMRI 研究结果都表明, 认知过程对 应的脑区是大脑皮层 。 但关于控制情绪的大脑区域则众说纷 纭, 难以取得一致意见 。 因为人们在研究情绪时, 对情绪的定

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与情绪调节

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与情绪调节

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与情绪调节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学生活中,他们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压力,需要通过适当的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来应对和处理。

这篇文章将探讨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与情绪调节,并提供一些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发展健康的自我认知。

一、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的了解和认识,包括对自身特点、价值观、能力和局限性的认知。

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优势。

这包括了解自己的学术能力、兴趣爱好和个人特长。

通过了解自己的能力和优势,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制定合理的目标,并努力追求。

其次,大学生需要识别和克服自身的局限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之处,正视并接受这些局限性是个人成长的关键。

大学生应该寻求改进的方法和途径,学会克服自己的弱点,并把精力集中在自身的发展和进步上。

最后,大学生应该反思和探索自身的价值观和生活目标。

价值观是人们对于事物重要性和对待方式的核心信念,而生活目标则是个人为之努力的追求。

大学生应该思考并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目标,以此为基础做出合理的决策和行动,并在大学生活中不断追求自我实现的目标。

二、情绪调节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在面对各种情绪和情境时,通过调整自己的情绪体验和表达来应对和适应。

大学生在面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挑战时,需要具备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

首先,大学生应该学会认识自己的情绪,并接受情绪的存在。

情绪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应该正视并接受各种情绪的存在,不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情绪。

同时,他们需要意识到情绪与行为之间的关联,以更好地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其次,大学生应该学会通过积极的方式来调节情绪。

积极情绪调节策略包括寻找支持、采取积极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培养兴趣爱好等。

通过寻求他人的支持、分享困扰和问题,大学生可以减轻情绪压力并获得帮助和理解。

此外,他们还可以通过实践自身的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减少焦虑和压力。

心理学中的认知与情绪相互作用研究

心理学中的认知与情绪相互作用研究

心理学中的认知与情绪相互作用研究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是认知与情绪相互作用,即情绪对认知过程的影响,以及认知对情绪体验的影响。

认知指的是个体对信息的处理和理解,情绪则是人们对事物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这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个体的情绪调节、决策行为、社交互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心理学中的认知与情绪相互作用研究。

一、情绪对认知的影响情绪对认知过程有着显著的影响。

研究表明,积极情绪能够促进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可以提高记忆和学习的效果。

相反,消极情绪常常导致思维的狭窄和刻板化,降低了个体的学习和决策能力。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积极情绪能够促进灵感的产生,提高创造力水平;而消极情绪则会限制个体的思维范围,减少灵感的产生。

情绪对记忆的影响也是认知与情绪相互作用中的关键点。

一项研究发现,情绪化的事件更容易被记忆,人们更容易记住与其情绪体验相关的信息。

这说明情绪对记忆编码和提取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另外,情绪也能够调节个体对信息的注意力分配,提高注意力的稳定性和专注度,从而促进信息的加工和存储。

二、认知对情绪的影响认知对情绪的调节和产生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个体对事件的认知解释会影响其对事件的情绪反应。

例如,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解释可能导致不同的情绪体验。

一项研究表明,对于相同的情境,如果个体对其进行积极解释,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而如果个体对其进行消极解释,可能会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

这表明认知对情绪的产生和调节具有重要作用。

认知也能够影响情绪的快速调节。

个体对情绪产生的认知评估,例如对情绪的解释和判断,会影响其对情绪的调节策略。

一项研究发现,积极的认知评估可以减少负性情绪的体验,提高情绪的恢复速度;而消极的认知评估则会加重负性情绪的体验,延长情绪的持续时间。

这表明个体对情绪的认知评估可以通过调节情绪调节策略来影响情绪的体验和调节效果。

三、认知和情绪的相互调节认知和情绪相互作用并不是单向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调节关系。

自我认知与情绪调节

自我认知与情绪调节

自我认知与情绪调节在人类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自我认知与情绪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

自我认知指的是对自己的认知、理解和评价,而情绪调节则是个体对自身情绪的管理和调控能力。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探讨自我认知与情绪调节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一些提升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的方法。

一、自我认知对情绪调节的影响自我认知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要,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情绪调节。

首先,自我认知使个体能够更准确地识别自己的情绪。

通过对自己内心的观察和分析,个体能够了解自己当前处于何种情绪状态,如愤怒、忧郁或喜悦,从而有助于采取适当的调节措施。

其次,自我认知使个体能够认识到自己情绪调节的偏好和方式。

不同个体在面对情绪困扰时有不同的应对方式,有些可能选择与他人交流,有些可能选择冥想或运动来放松自己。

通过自我认知,个体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在情绪调节方面的偏好和效果,从而更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调节方式。

最后,自我认知有助于个体理解情绪对自己行为和思维的影响。

人的情绪不仅对自身产生影响,还会对思维和行为产生影响。

自我认知能够帮助个体认识到情绪对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有何影响,从而更好地调节情绪以实现更好的思考和行为。

二、情绪调节对自我认知的影响情绪调节不仅影响个体的情绪状态,还对自我认知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情绪调节对个体的自我评价有影响。

当个体能够有效地调节情绪时,能够更好地控制消极情绪,并提升自我评价和自信心。

相反,情绪失调和无法有效地调节情绪会造成个体对自己的评价下降,产生自卑和焦虑情绪。

其次,情绪调节对个体的自知力有影响。

自知力是个体对自己行为和特点的认知能力。

通过情绪调节,个体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和反应模式,提升自知力。

情绪调节不仅能使个体对自己的情绪反应方式有更清晰的认识,还能帮助个体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需求和价值观。

最后,情绪调节对个体的自觉力和自控力产生影响。

情绪调节包括对自己情绪的认知和调控。

通过情绪调节,个体能够增强自己的自觉力和自控力,从而更好地控制情绪的产生和发展。

《大学生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能力研究》

《大学生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能力研究》

《大学生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能力研究》在大学生活中,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素质。

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包括对自己的性格特点、能力水平、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了解。

而情绪管理能力则是指个体对自己情绪的认知和调控能力,包括情绪的表达、情绪的调节以及情绪应对策略等方面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升这两方面的能力。

首先,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大学阶段,学生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和压力,包括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未来就业压力等。

只有深刻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才能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

通过自我认知,大学生可以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职业倾向、学习方式等,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

此外,自我认知还有助于大学生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强心理韧性,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的各种变化。

其次,情绪管理能力对大学生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阶段是一个情绪波动较大的时期,他们需要面对各种情绪,包括焦虑、压力、挫折、兴奋等。

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调节情绪,保持情绪稳定,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同时,情绪管理能力还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避免情绪冲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

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快地从挫折中走出,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继续前行。

那么,如何提升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能力呢?首先,大学生可以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探索来提升自我认知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写日记、做自我评估测试、参加心理咨询等方式,深入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目标。

其次,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情绪管理技巧来提升情绪管理能力。

他们可以学习情绪调节的方法和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积极心态训练等,从而更好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此外,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心理辅导和心理训练课程来提升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能力。

大学通常会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学生可以积极参与这些活动,倾诉自己的困扰,寻求专业的帮助和指导。

大学生认知风格与情绪的关系实验设计

大学生认知风格与情绪的关系实验设计

导言部分
那作为个性维度之一的情绪与认知风格有什 么关系, 或者说认知风格对情绪有何影响?
本研究期望能够补充有关认知风格与情绪健 康关系的研究资料,并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 育提供一定的心理学参考。
实验报告
1导言
4讨论
2方法
3结果
2.方法部分
2.1设计类型 2.2研究工具 2.3被试选配 2.4程序安排
2.方法部分
2.1设计类型 2.2研究工具 2.3被试选配 2.4程序安排
方法部分
2.3被试选择
随机选取湖北省某高校教育学院大三 学生共156人, 视力或矫正视力均正常。 男78 人、女78 人; 年龄20- 22 岁。集体 进行认知方式图形测验( 同时调查被试最 近二周内是否经历过什么重大事件, 对 自己造成了较大影响; 是否参加过瑞文推 理测验, 以鉴别被试确定分组) 。
大学生认知风格与情绪的关系
实验设计报告
Nov.23.2012
实验报告
1导言
4讨论
2方法
3结果
1.导言部分
认知风格(cognitive style) 亦称认知方式,是个体在信息加工与完 成任务过程中个性特征的具体表现, 也是一 个人在感知、记忆与思维过程中所特有的稳 定的方式在认知活动中的体现。
导言部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方法部分
2.2研究工具
4、诱导失败能力测验选自《瑞文标准推理 测验( 中国城市版) 》中难度较大的题目共13 题, 任务呈现及计时均由计算机控制, 并给被试 反馈每题的正误信息, 其中有随机的两道题反 馈为正确, 其余均反馈为错误; 总成绩反馈为: “ 您一共做了13 道题, 其中做对了2道, 得2 分。 很遗憾您在该测验上失败了。”

大学生社会决策中认知与情绪的交互作用研究

大学生社会决策中认知与情绪的交互作用研究

C A
B
50
40

单 30 位

人 20

百 10 分 中性 比
情绪状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时限状态
无时限
有时限 预支
70
60
60
50
选 50
单 40 位
的 30
时限状态
选 40 单
位 30 的
时限状态
人 数 20
无时限

20

无时限
百 10 分 中性
有时限 预支
百 10 分 中性
有时限 预支


情绪状态
情绪状态
21
实验三
实验目的 在验证任务无关积极情绪和时间限制对决策影响的基础
之上,探讨两者的交互作用。
9
实验设计
• 采用2(情绪状态:中性、积极)×2(时限状态:无时限、有时限)组 间实验设计,情绪状态和时限状态两自变量均为组间变量;
• 因变量为被试的选择,如职业决策中因变量的两个水平为A单位、B单位; • 决策1(职业决策) A单位收益大但,应聘风险高,应聘失败结果严重 意义重大且具损失可能 B单位收益小但,几乎没有应聘风险 决策2(奖学金申报决策) “清寒奖”收益大获奖机率小 日常决策且无损失可能 “科研奖”收益小获奖机率大
4
研究假设
• 任务无关情绪和时限状态对于风险决策的主效应显著,且两者的交互 作用对决策有显著影响;
• 预支情绪和时限状态对于风险决策的主效应显著,且两者的交互作用 对决策有显著影响;
• 认知资源量能有效影响个体在确定性消费决策中使用情绪反应作为消 费依据的总趋势;
•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风险寻求倾向和情绪性消费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间的交互作用非常显著fP<0.01)。结论:认知风格与状态情绪密切相关,但与特质情绪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关键词】认知风格;实验研究;大学生;情绪 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611(2007)06—0595—03
The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gnitive Style of Undergraduates and Emotion

2.1
对表(DACL)F分量表。该分量表包含34个词条,其
中22个词指向抑郁12个词指向非抑郁,被试每圈 出一个指向抑郁的词或否认一个指向非抑郁的词均
得1分.评分越高说明被试抑郁越重[10】。
1.2.3
状态焦虑问卷取自Spielberger等人编制
的状态一特质焦虑问卷(STAI)中第1—20项题目fS—
验题目有三部分:第一部分9道题,供练习用。第二、 三部分各有10道正式测题,每题下面都标出要求找 出的简单图形的号码。简单图形共9个。要求被试迅 速从复杂图形中找出一个隐藏的简单图形。根据常 模要求,成人团体每部分时限为4分钟,共12分钟。 测验分数以第二、三部分中正确画出指定的简单图 形总数记分。每题1分,满分20分。 1.2.2抑郁状态问卷取自Lubin的抑郁形容词核
(情绪测量时间:失败前,失败后)两因素混合设计。 其中,认知风格是被试问变量.情绪测量时间为被试 内变量,因变量采用抑郁和焦虑两种情绪状态。 1.2研究工具 1.2.1认知方式图形测验(简称CSFT)tgj CSFT测
者在信息加工时倾向于以外部环境线索为指导,场
独立者倾向于凭借内部感知线索来加工信息[21。 近些年来.国内关于认知风格的研究主要在于 探讨其与专业分化、学习等之间的关系【3棚。但认知 风格作为一种重要的个体差异变量[61,其影响既表现 在认知过程中,也反映到个性心理特征方面17], Eysenck认为内外向性和情绪(稳定性)是两种最为 基本的个性维度。我们知道情绪一般又分为特质情


失败前和失败后的情绪状态的差异比较 对两组各自在失败前和失败后的情绪得分进行
相关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无论场独立组还是场依 存组,其情绪状态在失败前后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失败后有明显更多的抑郁和焦虑。见附表。
附表
场独立与场依存组抑郁与焦虑状态的得分差异
呈现23秒,总测验时间299秒。任务呈现及计时均 由计算机控制。并给被试反馈每题的正误信息,其中 有随机的两道题反馈为正确,其余均反馈为错误;总 成绩反馈为:“您一共做了13道题,其中做对了2
Undergraduates
students
on
emotional
states.Methods:2x2
factors
was
used.Results:①Whether field-dependent students,sub-
failure,There was
no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第15卷第6期
・595・
大学生认知风格与情绪的关系研究
袭开国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摘要】 目的:探讨大学生认知风格与情绪的关系。方法:采用2x2两因素混合设计。结果:①无论场独立组还是场
依存组,其情绪得分在失败前后均有显著差异(19<0.01),失败后有明显更多的抑郁和焦虑。②失败前,两组的情绪得
xI Kai—guo
Education Science School of Nam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97,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mixed design of
tw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gnitive style of
jeers
had more depressive and anxious emotions after failure than before
failure(P<O.01).②Befo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O.05);but after failure,field—dependent students had more depressive
行诱导失败能力测验,微机之间有隔间且每位被试
都头戴耳机,确保互相之间不受影响。在施测之前,
告诉被试此次测试很简单,一般都会顺利通过的,测
试完之后电脑会自动记录你的成绩。正式测试之前 有练习题,被试可多次练习,直到都弄懂为止。完成 该测验后。被试再回到隔壁教室接受同一主试的第 二次情绪测量。两次测量的情绪问卷,虽内容一致,
道。得2分。很遗憾您在该测验上失败了【11】。” 1.3被试及分组 随机选取山东某高校教育学院大三学生共156 人。视力或矫正视力均正常。男78人、女78人;年龄 20—22岁。集体进行认知方式图形测验(同时调查被 试最近二周内是否经历过什么重大事件.对自己造 成了较大影响:是否参加过瑞文推理测验,以鉴别被
3讨

本研究表明,无论是场依存组还是场独立组的
万方数据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第15卷第6期
597・
被试,在失败后的抑郁和焦虑情绪都多于失败前。这
关。对于认知方式与特质情绪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的 研究探讨。
参考文

说明,失败对于不同认知风格的人来说都是一种挫
折和打击,都会带来不良的情绪反应。但从场依存组 和场独立组被试的抑郁和焦虑由失败前的差异不显 著到失败后的差异显著来看,表明了认知风格的不 同对状态情绪的影响,相比于场依存组。场独立组的 被试受失败的影响相对较小,消极情绪反应较少。具 有更强的自主性和抗挫折能力。这也从另一个侧面 验证了已有对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的研究,如 Witkin等人[12]研究认为,场依存性的人是社会定向 的,他们对社会线索更敏感,更喜欢与人有联系的情 境,而不喜欢独处,对周围环境依赖性较强,社交场
试确定分组)。由于场独立与场依存具有双极的、相
对的特性,因此本研究依据测验平均成绩(13.93)及
根据同质性原则确定认知风格分组。一是,将在测
验平均成绩以上的学生确定为场独立性被试,在平 均成绩以下的学生确定为场依存性被试;二是,根据 同质性原则对被试进行分组:专业、性别比例搭配适 当.力求使两被试组的基本认知水平或智力条件、知 识经验基本相同。如此.确定场独立性组和场依存性 组(每组各60人,男30人、女30人)。 1.4程序 首先,集体施测CSFT,确定场独立性组和场依 存性组。其次,在一安静教室内,在同一主试指导下, 进行第一次情绪测量。然后,到隔壁微机实验室,进
and anxious emotions than field-independent students

fP<0.05).(萤The cognitive
on
style had

distinct effect
on
anxiety(P<
0.05).④ne measure time of emotions had distinct effect depressive and anxious emotions(P<O.001;P<O.05).⑤ There was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between cognitive style and measure lime of emotion(P<O.01).Conclusion:There is
AI)。量表从“1=完全没有”到“4=非常明显”四点 记分。总分在20—80之间,分数越高,表明状态焦虑 越严重【101。上述两问卷中的项目顺序均经过随机化 处理。使失败前后两次情绪测量中的问卷内容一致 而项目顺序不一致。 1.2.4诱导失败能力测验选自《瑞文标准推理测 验(中国城市版)》中难度较大的题目共13题,每题
style;Experimental
study;Undergraduates;Emotion
认知风格(cognitive style)亦称认知方式。是个体
在信息加工与完成任务过程中个性特征的具体表 现,也是一个人在感知、记忆与思维过程中所特有的 稳定方式在认知活动中的体现【11。Witkin提出的场依
关系的研究资料并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 定的心理学参考。
1 1.1
研究方法
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2(认知风格:场独立/场依存)×2
存和场独立认知方式是研究中采用较多的认知风格
类型。Witkin认为,场独立/场依存认知风格不只是
指知觉中的构造组织能力,也包括理性领域中的构
造组织能力,是两个对立的信息加工方式。场依存
分没有显著差异(P>O.05);但失败后,两组的情绪得分差异显著(P<O.05),场依存组比场独立组有明显更多的抑郁和
焦虑。③对于抑郁,认知风格的主效应不显著(P>O.05);对于焦虑,认知风格的主效应显著(P<O.05)。④对于抑郁,情绪 测量时间的主效应极其显著(P<o.001);对于焦虑,情绪测量时间的主效应也显著CP(o.05)。⑤认知风格与情绪测量时
significant
relation between

cognitive
style and state-emotion,but the relation
between cognitive style and trait-emotion
needs further research.
【Key words】Cognitive
注:4P<0.05.十+P<0.01
2.2失败前和失败后两组情绪状态的组间差异 对两组分别在失败前和失败后的情绪得分进行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如表1),失败前,两组的 情绪得分没有显著差异;但失败后,两组的情绪得分 差异显著,场依存组比场独立组有明显更多的抑郁 和焦虑。 2.3认知风格与情绪测量时间对被试情绪状态的 影响 以情绪测量时间为重复测量变量分别进行两次 2(认知风格)×2(情绪测量时间)两因素单变量的混 合ANOVA。结果表明,对于抑郁,认知风格的主效应 不显著(F--0.272,P>0.05);对于焦虑,认知风格的主 效应显著(F_7.13,P<0.05);对于抑郁,情绪测量时 间的主效应非常显著(F=18.08,P<0.001);对于焦虑, 情绪测量时间的主效应也显著(F--5.29,P<0.05);无 论对于抑郁还是焦虑.认知风格与情绪测量时间的 交互作用都非常显著(分别为F--10.46,P<0.001;F-- 4.69,P<0.01)。该结果与上述分析一致,说明场依存 组比场独立组的被试有更多的焦虑,但抑郁两组没 有显著差异:场依存组和场独立组的被试在失败后 都产生了更多的抑郁和焦虑;不同认知风格组的抑 郁和焦虑会随测量时间的变化而产生变化,即由失 败前的差异不显著变为失败后的差异显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