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法向量求二面角
二面角法向量求法
二面角的表示方法
二面角是由两个半平面所组成 的图形,其大小由两个半平面
的夹角决定。
二面角可以用角度制或弧度制 来表示,与平面角和空间角类
似。
二面角的大小与两个半平面的 方向有关,与半平面的大小无 关。
在求解二面角的大小时,通常 需要先找到两个半平面的法向 量,然后计算两个法向量之间 的夹角即可得到二面角的大小 。
二面角法向量求法
汇报人:XX 2024-01-23
• 引言 • 二面角的表示方法 • 法向量的求解方法 • 二面角法向量的性质 • 二面角法向量的应用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二面角的定义
二面角是由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 图形,其大小由这两个半平面的
夹角决定。
二面角的大小范围在0°到180°之 间,当两个半平面重合时,二面 角为0°;当两个半平面形成一条
面积射影定理
根据面积射影定理,二面角的余弦值等于两个半 平面在棱上的投影面积之比。因此,可以通过求 出两个半平面在棱上的投影面积,然后利用面积 射影定理求出二面角的大小。
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法
利用三垂线定理或其逆定理,可以构造出与二面 角的棱垂直的线段,进而通过解三角形求出二面 角的大小。
空间向量夹角公式
03
法向量的求解方法
平面法向量的求解方法
直接法
如果平面上的一个向量 已知,则该向量即为平 面的法向量。
待定系数法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n=(x,y,z),根据平面的 方程可以列出关于x,y,z 的方程组,通过求解方 程组得到法向量。
向量积法
如果平面上有两个不共 线的向量a和b,则平面 的法向量n可以通过计 算向量a和b的向量积得 到,即n=a×b。
向量法求二面角大小洋葱数学
向量法求二面角大小洋葱数学【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二、向量法求二面角大小的基本原理1.求出所求二面角两个面上的法向量2.计算 cos(法向量 1 法向量 2)/(法向量 1 的模长法向量 2 的模长)3.根据图形判断是锐二面角还是钝二面角4.确定 cos 的符号5.用反三角函数表示这个角三、结论正文一、引言在数学中,二面角是指两个平面之间的夹角,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实际应用中,求解二面角大小有着广泛的应用,而向量法是求解二面角大小的一种常用方法。
本文将从向量法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如何求解二面角大小。
二、向量法求二面角大小的基本原理1.求出所求二面角两个面上的法向量在求解二面角大小时,首先需要找到两个平面上的法向量。
法向量是垂直于平面的向量,它可以通过计算平面上两个向量的叉积得到。
假设平面 1 的法向量为 A,平面 2 的法向量为 B,则可以通过计算向量 A 和向量 B 的叉积得到法向量 C。
2.计算 cos(法向量 1 法向量 2)/(法向量 1 的模长法向量 2 的模长)接下来,需要计算二面角大小所对应的 cos 值。
根据向量内积的定义,可以得到 cos(法向量 1 法向量 2)=(法向量 1·法向量 2)/(法向量 1 的模长*法向量 2 的模长)。
其中,法向量 1·法向量 2 表示法向量 1 和法向量 2 的内积,法向量 1 的模长和法向量 2 的模长分别表示它们的模长。
3.根据图形判断是锐二面角还是钝二面角在计算出 cos 值后,需要根据图形来判断这个二面角是锐二面角还是钝二面角。
如果 cos 值为正,那么这个二面角就是锐二面角;如果 cos 值为负,那么这个二面角就是钝二面角。
4.确定 cos 的符号在计算 cos 值时,需要注意 cos 值的符号。
如果法向量 1 和法向量 2 的内积为正,那么 cos 值为正;如果内积为负,那么 cos 值为负。
在实际计算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cos 值的符号。
向量法求二面角
n1, n2 , cos n1 • n2
n1 n2
2、
n1, n2 n1, n2
cos n1 • n2 n1 n2
cos n1 • n2 n1 n2
SA、AB、AD 两两垂直,以 A 为坐标原点, AD、AB、AS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 x 轴, 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A-xyz,
向量法求二面角的大小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
1 温故知新
如何度量二面角α—l—β的大小
B O
A
l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
2 探究方法
问题1:
二面角的平面角AOB 能否转化成向量的夹角?
B
O l
A
AOBO,AOB
二面 角 O,A OB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
2 探究方法
二 面 角 n 1 ,n 2
1 x z 0, 2 x y z 0.
则 A(0,0,0),S(0,0,1),D ( 1 ,0,0) , 2
C(1,1,0, SC (1,1,1) , SD (1 ,0,1) , 2
取 z=1,得 n (2,1,1) , cos n, AD n AD 6
n AD 3
AD (1 ,0,0) 为平面 SAB 的法向量, 2
钝角,得出问题的结果.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
3 实践操作
巩固练习: 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点Q是BC 的中点,求二面角A—DQ—A1的余弦值.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
4 归纳总结
➢两种方法
半平面内分别垂直于棱的向量的夹角 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求解
➢一个步骤
用法向量求二面角大小的步骤
1 温故知新
法向量法求二面角课件-2025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平面,、 ⊂ 平面,则, .
∴ 以为原点,为x轴,以过点与平行的直线为轴,为轴 . 建立
空间直角坐标系.
1、建立坐标系
所以 0,0,0 , 0,0,1 , 1,1,0 , 1,0,0 ,
| ∙ |
1
1
3、利用数量积
所以: = | , | =
=
=
2∙ 2 2
所以二面角 − −
的大小为
3
4、判断角大小
变式训练,构建模型
2、如图,四棱柱ABCD-A1B1C1D1的所有棱长都相等,AC∩BD=O,
A1C1∩B1D1=O1,四边形ACC1A1和四边形BDD1B1均为矩形,O1O⊥底
n1,
n2
n1,
n2
l
cos
n1,
n2
n1,
n2
l
cos n1, n2 cos
cos n , n
1
2
总结:解题时我们只需观察图形是二面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再根据所求法向量夹角的余弦值下结论即可!
法向量法求二面角的步骤:
1、建立坐标系,两两互垂直
面ABCD. 求二面角B-A1C-D的余弦值.
解
因为四棱柱的所有棱长都相等,所以四边形ABCD为菱形,AC⊥BD,又
O1O⊥底面ABCD,所以OB,OC,OO1两两垂直.
如图,以O为原点,OB,OC,OO1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
坐标系.
设棱长为2,因为∠CBA=60°,
所以 OB= 3,OC=1,
求二面角的六种方法
求二面角的六种方法一、引言二面角是几何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用于描述两个平面的夹角。
求解二面角的方法有多种,本文将介绍六种常用的方法,包括向量法、三角函数法、三边长法、内外法、旋转法和平行四边形法。
对于每种方法,我们将详细介绍其原理和具体步骤,并给出相关的实例来加深理解。
二、向量法向量法是最常用的求解二面角的方法之一,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两个平面的法向量来计算二面角。
具体步骤如下:2.1 确定两个平面首先,我们需要确定需要求解的两个平面。
平面可以由三个不共线的点或者法向量和过点的方程来确定。
2.2 求解法向量找到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分别记作n1⃗⃗⃗⃗ 和n2⃗⃗⃗⃗ 。
2.3 计算二面角的余弦值通过法向量n1⃗⃗⃗⃗ 和n2⃗⃗⃗⃗ 的点积计算二面角的余弦值:cosθ=n1⃗⃗⃗⃗ ⋅n2⃗⃗⃗⃗ ∥n1⃗⃗⃗⃗ ∥∥n2⃗⃗⃗⃗ ∥2.4 计算二面角通过余弦值反函数(如反余弦函数)计算二面角的值:θ=arccos(cosθ)三、三角函数法三角函数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求解二面角的方法,主要基于三角函数的关系来计算二面角。
具体步骤如下:3.1 确定两个平面同样,我们首先需要确定需要求解的两个平面。
3.2 求解法向量和对应边长求解两个平面的法向量n 1⃗⃗⃗⃗ 和n 2⃗⃗⃗⃗ ,以及两个平面上的边长。
3.3 计算三角函数的值根据边长和法向量的乘积,分别计算sinα=∥n 1⃗⃗⃗⃗⃗ ×n 2⃗⃗⃗⃗⃗ ∥∥n 1⃗⃗⃗⃗⃗ ∥∥n 2⃗⃗⃗⃗⃗ ∥和cosα=n1⃗⃗⃗⃗⃗ ⋅n 2⃗⃗⃗⃗⃗ ∥n 1⃗⃗⃗⃗⃗ ∥∥n 2⃗⃗⃗⃗⃗ ∥,其中α为两个边向量构成的夹角。
3.4 计算二面角通过三角函数的反函数(如反正弦函数、反余弦函数)计算夹角α的值,即得到二面角的值。
四、三边长法三边长法是一种适用于三角形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给定的三边长计算三角形的角度,进而求得二面角。
具体步骤如下:4.1 确定三个边长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三个边长a 、b 和c 。
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
2
课前热身
在正方体ABCD A1B1C1D1中,求锐二面角A1 DB A的余弦值。
解:作DB的中点O, 连结AO 1 , AO 在正方体中A1D AB, AD AB AO BD, AO BD 1
AOA 为二面角A1 DB A的平面角 1 A1 不妨设AA 2,则AO 2,
7
课后练习
在三棱锥P-ABC中,AB=AC,D为BC的中点,PO ⊥面ABC,垂足O落在线段AD上,已知BC=8, PO=4,AO=3,OD=2. 在线段AP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二面角A-MC-B为直二 面角?若存在,求出AM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 由。
P
A O B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D
C
课堂总 结
思想方法
1.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避免了寻找平面角和垂线段等诸多麻烦,使空间点、线、 面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和计算程序化、简单化.主要是建系、设点、计算向量的坐标、 利用数量积的夹角公式计算. 2.合理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1)使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建系 方法的不同可能导致解题的简繁程度不同. (2)一般来说,如果已知的空间几何体中含有两两垂直且交于一点的三条直线时,就 以这三条直线为坐标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果不存在这样的三条直线,则应尽 可能找两条垂直相交的直线,以其为两条坐标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即坐标系建 立时以其中的垂直相交直线为基本出发点. (3)建系的基本思想是寻找其中的线线垂直关系, 在没有现成的垂直关系时要通过其 他已知条件得到垂直关系,在此基础上选择一个合理的位置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课题: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
——小越中学 章惠芳
1
复习回顾
法向量求二面角公式
法向量求二面角公式在几何学中,二面角是一种重要的概念,它由两条相交的平面构成。
此外,当两条相交的直线所在的平面具有相同的法向量时,它们构成的夹角叫做二面角。
而要求出两个法向量构成的二面角,可以采用“法向量求二面角公式”。
“法向量求二面角公式”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α = arccos (N1 . N2 / (|N1| |N2|))其中,N1、N2分别是两个法向量,“.”表示内积,“|N1| |N2|”表示两个法向量的向量积,α表示由N1、N2两个法向量构成的夹角。
要用“法向量求二面角公式”求出N1、N2两个法向量的夹角,第一步是求出N1、N2的值。
N1、N2的值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求得: N1 = (x1, y1, z1)N2 = (x2, y2, z2)其中,(x1, y1, z1)和(x2, y2, z2)分别表示两个法向量在三个坐标方向上的值,x1、y1、z1是N1在三个坐标方向上的值,x2、y2、z2是N2在三个坐标方向上的值。
第二步,根据求得的N1、N2值,就可以用“法向量求二面角公式”求出N1、N2所构成的夹角,具体公式如上所述。
以上就是“法向量求二面角公式”的介绍,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确定两个法向量构成的夹角。
这种公式的优点在于它可以简单快速地求得椭圆夹角、圆柱夹角、椎体夹角等复杂夹角,为几何学研究带来了方便。
当然,如果希望用“法向量求二面角公式”求出精确的夹角,需要准确求出N1、N2的值,还需要采用精度更高的计算机程序。
另外,在计算N1、N2的值时,也要注意两个法向量的向量积及其长度是否相等,不然就会得到错误的结果。
本文介绍了“法向量求二面角公式”,它可以用于求出相交的两个法向量构成的夹角,使几何学研究变得更加容易简单。
然而,为了保证计算出来的结果准确无误,求值时需要考虑到N1和N2之间的向量积及长度等因素。
二面角法向量公式
二面角法向量公式
1. 什么是二面角
在空间几何中,二面角是指两个平面之间的夹角,其中一个平面的法向量沿着另一个平面的法向量的方向。
2. 什么是二面角法向量
在计算机图形学和空间几何中,二面角法向量是用来表示二面角的法向量的矢量。
3. 二面角法向量公式
设$N_1$为平面1的法向量,$N_2$为平面2的法向量,则二面角的法向量可以表示为:
$$N=N_1\times N_2$$
其中"$\times$"表示向量叉积运算。
这个公式基于两个向量的叉乘的属性:结果向量的大小等于两个向量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方向垂直于该平行四边形。
4. 二面角法向量的应用
二面角法向量主要用于计算坐标系之间的变换,如三维模型的旋转和平移。
在计算机图形学中,二面角法向量还常用于光线跟踪算法中的光线投射和表面反射计算。
5. 总结
二面角法向量公式是计算机图形学和空间几何中的重要工具。
使用该公式可以快速、准确地计算二面角的法向量。
二面角法向量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很多领域都能看到其身影,为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
高考数学专题:向量求二面角(含答案)
高考数学专题:向量求二面角向量法求二面角大小的两种方法(1)分别求出二面角的两个面所在平面的法向量,然后通过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得到二面角的大小,但要注意结合实际图形判断所求角的大小.(2)分别在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找到与棱垂直且以垂足为起点的两个向量,则这两个向量的夹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大小.1、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是以O为中心的菱形,PO⊥底面ABCD,AB=2,∠BAD=π3,M为BC上一点,且BM=12,MP⊥AP.(1)求PO的长;(2)求二面角A-PM-C的正弦值.2、如图,△ABC和△BCD所在平面互相垂直,且AB=BC=BD=2,∠ABC=∠DBC=120°,E,F 分别为AC,DC的中点.(1)求证:EF⊥BC;(2)求二面角E-BF-C的正弦值.3、如图所示,在多面体ABCD-A1B1C1D1中,上、下两个底面A1B1C1D1和ABCD互相平行,且都是正方形,DD1⊥底面ABCD,AB=2A1B1=2DD1=2a.(1)求异面直线AB1与DD1所成角的余弦值;(2)已知F是AD的中点,求证:FB1⊥平面BCC1B1;(3)在(2)的条件下,求二面角F-CC1-B的余弦值.4、如图,在以A,B,C,D,E,F为顶点的五面体中,面ABEF为正方形,AF=2FD,∠AFD=90°,且二面角D-AF-E与二面角C-BE-F都是60°.(1)证明:平面ABEF⊥平面EFDC;(2)求二面角E-BC-A的余弦值.5、如图,正方形ABCD的中心为O,四边形OBEF为矩形,平面OBEF⊥平面ABCD,点G为AB的中点,AB=BE=2.(1)求证:EG∥平面ADF;(2)求二面角O-EF-C的正弦值;(3)设H为线段AF上的点,且AH=23HF,求直线BH和平面CEF所成角的正弦值6、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已知PA⊥平面ABCD,且四边形ABCD为直角梯形,∠ABC=∠BAD=π2,PA=AD=2,AB=BC=1.(1)求平面PAB与平面PCD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2)点Q是线段BP上的动点,当直线CQ与DP所成的角最小时,求线段BQ的长.7、如图所示,在多面体A1B1D1-DCBA中,四边形AA1B1B,ADD1A1,ABCD均为正方形,E为B1D1的中点,过A1,D,E的平面交CD1于F.(1)证明:EF∥B1C;(2)求二面角E-A1D-B1的余弦值.8、如图,三棱锥P-ABC中,PC⊥平面ABC,PC=3,∠ACB=π2,D,E分别为线段AB,BC上的点,且CD=DE=2,CE=2EB=2.(1)证明:DE⊥平面PCD;(2)求二面角A-PD-C的余弦值.答案:1、解:(1)如图,连接AC,BD,因为ABCD为菱形,则AC∩BD=O,且AC⊥BD.以O为坐标原点,OA →,OB →,OP →的方向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因为∠BAD =π3,所以OA =AB ·cos π6=3,OB =AB ·sin π6=1,所以O (0,0,0),A (3,0,0),B (0,1,0),C (-3,0,0),OB →=(0,1,0),BC →=(-3,-1,0).由BM =12,BC =2知, BM→=14BC →=⎝ ⎛⎭⎪⎫-34,-14,0, 从而OM→=OB →+BM →=⎝ ⎛⎭⎪⎫-34,34,0, 即M ⎝ ⎛⎭⎪⎫-34,34,0.设P (0,0,a ),a >0,则AP→=(-3,0,a ),MP →=⎝ ⎛⎭⎪⎫34,-34,a . 因为MP ⊥AP ,故MP →·AP→=0,即-34+a 2=0,所以a =32或a =-32(舍去), 即PO =32.(2)由(1)知,AP →=⎝ ⎛⎭⎪⎫-3,0,32,MP →=⎝ ⎛⎭⎪⎫34,-34,32,CP →=⎝ ⎛⎭⎪⎫3,0,32. 设平面APM 的法向量为n 1=(x 1,y 1,z 1),平面PMC 的法向量为n 2=(x 2,y 2,z 2),由n 1·AP →=0,n 1·MP →=0, 得⎩⎪⎨⎪⎧-3x 1+32z 1=0,34x 1-34y 1+32z 1=0,故可取n 1=⎝ ⎛⎭⎪⎫1,533,2. 由n 2·MP →=0,n 2·CP →=0, 得⎩⎪⎨⎪⎧34x 2-34y 2+32z 2=0,3x 2+32z 2=0,故可取n 2=(1,-3,-2). 从而法向量n 1,n 2的夹角的余弦值为 cos 〈n 1,n 2〉=n 1·n 2|n 1|·|n 2|=-155, sin 〈n 1,n 2〉=1-⎝⎛⎭⎪⎫-1552=105, 故所求二面角A -PM -C 的正弦值为105.2、(1)证明:由题意,以B 为坐标原点,在平面DBC 内过B 作垂直BC 的直线为x 轴,BC 所在直线为y 轴,在平面ABC 内过B 作垂直BC 的直线为z 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易得B (0,0,0),A (0,-1,3),D (3,-1,0),C (0,2,0),因而E ⎝ ⎛⎭⎪⎫0,12,32,F ⎝ ⎛⎭⎪⎫32,12,0,所以EF →=⎝ ⎛⎭⎪⎫32,0,-32,BC →=(0,2,0),因此EF →·BC→=0. 从而EF →⊥BC →,所以EF ⊥BC .(2)平面BF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0,0,1). 设平面BEF 的法向量为n 2=(x ,y ,z ). 又BF →=⎝ ⎛⎭⎪⎫32,12,0,BE →=⎝ ⎛⎭⎪⎫0,12,32,由⎩⎪⎨⎪⎧n 2·BF →=0,n 2·BE →=0得其中一个n 2=(1,-3,1).设二面角E -BF -C 大小为θ,且由题意知θ为锐角, 则cos θ=|cos 〈n 1,n 2〉| =⎪⎪⎪⎪⎪⎪n 1·n 2|n 1||n 2|=15. 因此sin θ=25=255,即所求二面角的正弦值为255.3、.解:以D 为坐标原点,以DA ,DC ,DD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2a ,0,0),B (2a ,2a ,0),C (0,2a ,0),D 1(0,0,a ),F (a ,0,0),B 1(a ,a ,a ),C 1(0,a ,a ).(1)因为AB 1→=(-a ,a ,a ),DD 1→=(0,0,a ), 所以|cos 〈AB 1→,DD 1→〉|=⎪⎪⎪⎪⎪⎪⎪⎪AB 1→·DD 1→|AB 1→||DD 1→|=33,所以异面直线AB 1与DD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3. (2)证明:因为BB 1→=(-a ,-a ,a ),BC →=(-2a ,0,0),FB 1→=(0,a ,a ), 所以⎩⎪⎨⎪⎧FB 1→·BB 1→=0,FB 1→·BC →=0,所以FB 1⊥BB 1,FB 1⊥BC . 因为BB 1∩BC =B , 所以FB 1⊥平面BCC 1B 1.(3)由(2)知,FB 1→为平面BCC 1B 1的一个法向量. 设n =(x 1,y 1,z 1)为平面FCC 1的法向量, 因为CC 1→=(0,-a ,a ),FC →=(-a ,2a ,0), 所以⎩⎪⎨⎪⎧n ·CC 1→=0,n ·FC →=0,即⎩⎨⎧-ay 1+az 1=0,-ax 1+2ay 1=0.令y 1=1,则n =(2,1,1),所以||cos 〈FB 1→,n 〉=⎪⎪⎪⎪⎪⎪⎪⎪FB 1→·n |FB 1→||n |=33,因为二面角F -CC 1-B 为锐角, 所以二面角F -CC 1-B 的余弦值为33.4、解:(1)证明:由已知可得AF ⊥DF ,AF ⊥FE ,所以AF ⊥平面EFDC .又AF ⊂平面ABEF ,故平面ABEF ⊥平面EFDC . (2)如图,过D 作DG ⊥EF ,垂足为G , 由(1)知DG ⊥平面ABEF .以G 为坐标原点,GF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GF →|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G -xyz . 由(1)知∠DFE 为二面角D -AF -E 的平面角,故∠DFE =60°, 则|DF |=2,|DG |=3,可得A (1,4,0),B (-3,4,0),E (-3,0,0),D (0,0,3). 由已知,AB ∥EF , 所以AB ∥平面EFDC .又平面ABCD ∩平面EFDC =CD , 故AB ∥CD ,CD ∥EF .由BE ∥AF ,可得BE ⊥平面EFDC ,所以∠CEF 为二面角C -BE -F 的平面角,∠CEF =60°,从而可得C (-2,0,3).所以EC→=(1,0,3),EB →=(0,4,0),AC →=(-3,-4,3),AB →=(-4,0,0).设n =(x ,y ,z )是平面BCE 的法向量,则 ⎩⎪⎨⎪⎧n ·EC →=0,n ·EB →=0,即⎩⎨⎧x +3z =0,4y =0. 所以可取n =(3,0,-3). 设m 是平面ABCD 的法向量, 则⎩⎪⎨⎪⎧m ·AC →=0,m ·AB →=0.同理可取m =(0,3,4), 则cos 〈n ,m 〉=n·m |n ||m |=-21919.故二面角E -BC -A 的余弦值为-21919.5、解:依题意,OF ⊥平面ABCD ,如图,以O 为原点,分别以AD →,BA →,OF →的方向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依题意可得O (0,0,0),A (-1,1,0),B (-1,-1,0),C (1,-1,0),D (1,1,0),E (-1,-1,2),F (0,0,2),G (-1,0,0).(1)证明:依题意,AD→=(2,0,0),AF →=(1,-1,2). 设n 1=(x ,y ,z )为平面ADF 的法向量,则⎩⎪⎨⎪⎧n 1·AD →=0,n 1·AF →=0,即⎩⎨⎧2x =0,x -y +2z =0.不妨设z =1,可得n 1=(0,2,1).又EG →=(0,1,-2),所以EG →·n 1=0, 又因为直线EG ⊄平面ADF , 所以EG ∥平面ADF .(2)易证,OA→=(-1,1,0)为平面OEF 的一个法向量. 依题意,EF→=(1,1,0),CF →=(-1,1,2).设n 2=(x ,y ,z )为平面CEF 的法向量,则⎩⎪⎨⎪⎧n 2·EF →=0,n 2·CF →=0,即⎩⎨⎧x +y =0,-x +y +2z =0.不妨设x =1,可得n 2=(1,-1,1).因此cos 〈OA →,n 2〉=OA →·n 2|OA →||n 2|=-63,于是sin 〈OA →,n 2〉=33.所以,二面角O -EF -C 的正弦值为33.(3)由AH =23HF ,得AH =25AF .因为AF→=(1,-1,2),所以AH →=25AF →=⎝ ⎛⎭⎪⎫25,-25,45,进而有H ⎝ ⎛⎭⎪⎫-35,35,45,从而BH →=⎝ ⎛⎭⎪⎫25,85,45,因此cos 〈BH →,n 2〉=BH →·n 2|BH →||n 2|=-721.所以,直线BH 和平面CEF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721.6、解:以{AB →,AD →,AP →}为正交基底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则各点的坐标为B (1,0,0),C (1,1,0),D (0,2,0),P (0,0,2). (1)因为AD ⊥平面PAB ,所以AD→是平面PAB 的一个法向量,AD →=(0,2,0).因为PC→=(1,1,-2),PD →=(0,2,-2). 设平面PCD 的法向量为m =(x ,y ,z ), 则m ·PC →=0,m ·PD →=0, 即⎩⎨⎧x +y -2z =0,2y -2z =0. 令y =1,解得z =1,x =1.所以m =(1,1,1)是平面PCD 的一个法向量. 从而cos 〈AD →,m 〉=AD →·m |AD →||m |=33, 所以平面PAB 与平面PCD 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33. (2)因为BP→=(-1,0,2),设BQ →=λBP →=(-λ,0,2λ)(0≤λ≤1),又CB→=(0,-1,0),则CQ →=CB →+BQ →= (-λ,-1,2λ),又DP→=(0,-2,2),从而cos 〈CQ →,DP →〉=CQ →·DP →|CQ →||DP →|=1+2λ10λ2+2.设1+2λ=t ,t ∈[1,3],则cos 2〈CQ →,DP →〉=2t 25t 2-10t +9=29⎝ ⎛⎭⎪⎫1t -592+209≤910.当且仅当t =95,即λ=25时, |cos 〈CQ→,DP →〉|的最大值为31010. 因为y =cos x 在⎝ ⎛⎭⎪⎫0,π2上是减函数,所以此时直线CQ 与DP 所成角取得最小值. 又因为BP =12+22=5, 所以BQ =25BP =255.7、解:(1)证明:由正方形的性质可知A 1B 1∥AB ∥DC ,且A 1B 1=AB =DC ,所以四边形A 1B 1CD 为平行四边形,从而B 1C ∥A 1D .又A 1D ⊂平面A 1DE ,B 1C ⊄平面A 1DE ,于是B 1C ∥平面A 1DE . 又B 1C ⊂平面B 1CD 1,平面A 1DE ∩平面B 1CD 1=EF ,所以EF ∥B 1C .(2)因为四边形AA 1B 1B ,ADD 1A 1,ABCD 均为正方形,所以AA 1⊥AB ,AA 1⊥AD ,AB ⊥AD 且AA 1=AB =AD ,以A 为原点,分别以AB →,AD →,AA 1→为x 轴,y 轴和z 轴单位正向量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可得点的坐标A (0,0,0),B (1,0,0),D (0,1,0),A 1(0,0,1),B 1(1,0,1),D 1(0,1,1),而E 点为B 1D 1的中点,所以E 点的坐标为(0.5,0.5,1).设面A 1DE 的法向量为n 1=(r 1,s 1,t 1),而该面上向量A 1E →=(0.5,0.5,0),A 1D →=(0,1,-1),由n 1⊥A 1E →,n 1⊥A 1D →得r 1,s 1,t 1应满足方程组⎩⎨⎧0.5r 1+0.5s 1=0,s 1-t 1=0,因为(-1,1,1)为其一组解,所以可取n 1=(-1,1,1).设面A 1B 1CD 的法向量为n 2=(r 2,s 2,t 2),而该面上向量A 1B 1→=(1,0,0),A 1D →=(0,1,-1),由此同理可得n 2=(0,1,1),所以结合图形知二面角E -A 1D -B 1的余弦值为|n 1·n 2||n 1|·|n 2|=23×2=63. 8、解:(1)证明:由PC ⊥平面ABC ,DE ⊂平面ABC ,得PC ⊥DE .由CE =2,CD =DE =2得△CD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故CD ⊥DE .又PC ∩CD =C ,所以DE ⊥平面PCD .(2)由(1)知,△CD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CE =π4.如图,过D 作DF 垂直CE 于F ,易知DF =FC =FE =1.又EB =1,故FB =2.由∠ACB =π2得DF ∥AC ,DF AC =FB BC =23,故AC =32DF =32.如图,以C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CA→,CB →,CP →的方向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C (0,0,0),P (0,0,3),A ⎝ ⎛⎭⎪⎫32,0,0,E (0,2,0),D (1,1,0),ED →=(1,-1,0),DP →=(-1,-1,3),DA →=⎝ ⎛⎭⎪⎫12,-1,0. 设平面PAD 的法向量为n 1=(x 1,y 1,z 1),由n 1·DP →=0,n 1·DA →=0,得⎩⎪⎨⎪⎧-x 1-y 1+3z 1=0,12x 1-y 1=0, 故可取n 1=(2,1,1).由(1)可知,DE ⊥平面PCD ,故平面PCD 的法向量n 2可取为ED→, 即n 2=(1,-1,0).从而法向量n 1,n 2的夹角的余弦值为cos 〈n 1,n 2〉=n 1·n 2|n 1|·|n 2|=36, 故二面角A -PD -C 的余弦值为36.。
SXB126高考数学必修_应用法向量求二面角
应用法向量求二面角应用向量求二面角的基本思路是: 将求二面角问题转化为求两个向量的夹角问题,进而利用向量的数量积来求.基本方法有: 1.把求二面角问题转化为求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夹角问题;2.把求二面角问题转化为求分别位于两个半平面内且与棱垂直的两个向量的夹角问题.方法1需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计算出法向量坐标,有一定的运算量,且算出法向量的夹角后还需结合图形判断该夹角和所求二面角是相等还是互补,比较麻烦. 如图4(1),需判断法向量12,n n 的夹角与AB αβ--的大小是相等?还是互补?方法2可以理解为:在棱上取两点,过这两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与棱垂直的射线,则这两条射线所成角的大小即为二面角大小,即将问题转化为异面射线所成角的问题,从而转化为向量的夹角问题,如图4(2),,m AB CD αβ--<>的大小等于.在利用向量的数量积求夹角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坐标运算,也可以考虑数量积的普通运算.图4(1)n 2n 1BAβαm图4(2)CBADβα例.如图5,在直平行六面体ABCD-A 1B 1C 1D 1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2a 的菱形,且∠BAD=60°,E 为AB 的中点,二面角A 1-DE-A 的大小为60°,求二面角A 1-DE-C 1的大小.1C图5图5(1)1C图5(2)1C解: 在菱形ABCD 中,∵∠BAD=60°,E 为AB 的中点∴DE ⊥AB,又面AC ⊥面A 1B ,面AC 面A 1B=AB 且DE ⊂面AC ∴DE ⊥面A 1B,∴∠A 1EA 为二面角A 1-DE-A 的平面角,故∠A 1EA=60°∴AA 1下面简要分析求二面角A 1-DE-C 1的思路.思路一: 找棱DE 的垂面.如图5(1),可证DE ⊥面A 1B,即面A 1B 为DE 的垂面,但该垂面与面DEC 1的交线不明显,可取BB 1的中点F,连结EF ,FC 1,则面EDC 1即为面FEDC 1,故该垂面与面DEC 1的交线为EF ,与面A 1DE 的交线为A 1E, ∠A 1EF 为二面角A 1-DE-C 1的平面角,余解略.思路二: 如图5(2),设二面角A 1-DE-C 1的大小为θ,可证11,DE A E DE DC ⊥⊥,故11,EA DC <>=θ,即把问题转化为求两向量的夹角.()()22211111111112221111111||||||||||2,A C A E ED DC A C A E ED DC A E ED DC A E ED DC A E ED ED DC DC A E A E ED ED DC =++∴=++=++=+++⋅+⋅+⋅⊥⊥1111111222211111100||||cos()||||||||2||||cos()A E ED ED DC DC A E DC A E A C A E ED DC DC A E πθπθ∴⋅=⋅=⋅=⋅⋅-∴=+++⋅⋅-且又只需求出线段1111,,,A C ED DC A E 的长度,即可求出θ,余解略.思路三: 建立合适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5(3)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或5(4)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E-xyz ,以图5(3)为例.设二面角A 1-DE-C 1的大小为θ,则11,EA DC <>=θ()()())()1111211111111,0,0,0,,,,0,0,2,0,,3223,,3,3,22||2,||7,7cos 14||||a A A E a D a C a aEA a a DC a a EA a DC a EA DC a EA DC A E DC θ⎛⎫⎪ ⎪⎝⎭⎛⎫∴=--= ⎪ ⎪⎝⎭∴==⋅=⋅∴==⋅如图∴二面角A 1-DE-C 1的大小为. 思路四: 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大小.如图5(3)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或5(4)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E-xyz ,仍以图5(3)为例.1C1A C()()())1110,0,0,,,,0,0,2,0,,32333,,3,,,022a A A E D a C a a A E a a ED a ⎫⎪⎪⎝⎭⎛⎫⎛⎫∴=-=- ⎪ ⎪ ⎪ ⎪⎝⎭⎝⎭设面AE 1D 的法向量为()111,,m x y z =,面EDC 1的法向量为()222,,nx y z=则(1)100m A E mDE ⎧⋅=⎪⎨⋅=⎪⎩,且(2)100n DC n ED ⎧⋅=⎪⎨⋅=⎪⎩;即11122211220030y y y x +-=++=-==⎪⎩且令y 1=1,得003,1,,m m ⎛= 为面AE 1D 的一个法向量;令y 2=1,得003,1,,n n ⎛= 为面EDC 1的一个法向量.∴00,m n <>与二面角A 1-DE-C 1相等或互补计算过程略.但需根据图形确定二面角是锐角还是钝角.综上,用向量法求二面角时,可优先考虑将其转化为“求分别位于两个半平面内且与棱垂直的两个向量的夹角问题”,若有难度,可考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法向量来求二面角的大小.。
空间向量二面角的计算公式
空间向量二面角的计算公式在我们学习数学的旅程中,空间向量和二面角可是一对让人又爱又恨的“小伙伴”。
特别是计算二面角时用到的空间向量,那可是相当有讲究。
咱先来说说啥是二面角。
想象一下,你把一张纸对折一下,折痕两边就形成了两个面,这两个面之间的夹角就是二面角。
空间向量在计算二面角时,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
它的计算公式呢,就像是一个神秘的密码,等着我们去破解。
比如说,有这么一道题:已知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分别是 n1=(1, 2, 3),n2=(4, 5, 6),求这两个平面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这时候,我们就要用到空间向量二面角的计算公式啦。
先计算两个法向量的点积,也就是 n1·n2 = 1×4 + 2×5 + 3×6 = 32。
然后分别计算两个法向量的模长,|n1| = √(1² + 2² + 3²) = √14,|n2| = √(4² + 5² + 6²) = √77。
接下来,根据公式cosθ = (n1·n2) / (|n1|×|n2|) ,算出cosθ = 32 /(√14×√77) 。
可别以为到这就结束啦,算出的cosθ 只是个值,还得根据实际情况判断二面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我记得有一次给学生们讲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有个学生特别较真儿。
他就一直纠结为啥要判断是锐角还是钝角,怎么判断。
我就跟他说:“你想象一下,你正对着一个门,门打开的角度,有时候看起来大,有时候看起来小,咱们得搞清楚到底是多大呀。
” 然后给他举了个具体的例子,比如两个平面就像是两扇门,一扇开得大,一扇开得小,咱们得搞清楚到底是哪扇开得大。
经过反复的讲解和练习,这孩子终于弄明白了。
看着他恍然大悟的表情,我心里那叫一个欣慰。
其实啊,空间向量二面角的计算公式虽然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只要咱们多练习,多琢磨,就一定能掌握。
二面角的多种求法(最新经典版)
六种方法求二面角从全国19份高考试卷中我们知道,立体几何题中命有求二面角大小的试题共有12份,并都为分值是12分的大题,足以说明这一知识点在高考中的位置,据有关专家分析,它仍然是2010年高考的重点,因此,我们每位考生必须注意,学会其解题方法,掌握其解题技巧,是十分重要的。
一、 定义法: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 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在棱上取点,分别在两面内引两条射线与棱垂直,这两条垂线所成的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本定义为解题提供了添辅助线的一种规律。
如例1中从二面角S —AM —B 中半平面ABM 上的一已知点(B )向棱AM 作垂线,得垂足(F );在另一半平面ASM 内过该垂足(F )作棱AM 的垂线(如GF ),这两条垂线(BF 、GF )便形成该二面角的一个平面角,再在该平面角内建立一个可解三角形,然后借助直角三角函数、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解题。
例1(2009全国卷Ⅰ理)如图,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SD ⊥底面ABCD,AD =2DC SD ==,点M 在侧棱SC 上,ABM ∠=60°(I )证明:M 在侧棱SC 的中点 (II )求二面角S AM B --的大小。
证(I )略解(II ):利用二面角的定义。
在等边三角形ABM 中过点B作BF AM ⊥交AM 于点F ,则点F 为AM 的中点,过F 点在平面ASM 内作GF AM ⊥,GF 交AS 于G ,连结AC ,∵△ADC ≌△ADS ,∴AS-AC ,且M 是SC 的中点, ∴AM ⊥SC , GF ⊥AM ,∴GF ∥AS ,又∵F 为AM 的中点,∴GF 是△AMS 的中位线,点G 是AS 的中点。
则GFB ∠即为所求二面角. ∵2=SM ,则22=GF ,又∵6==AC SA ,∴2=AM ∵2==AB AM ,060=∠ABM ∴△ABM 是等边三角形,∴3=BF在△GAB 中,26=AG ,2=AB ,090=∠GAB ,∴211423=+=BG FG366232222113212cos 222-=-=⨯⨯-+=⋅-+=∠FB GF BG FB GF BFG ∴二面角S AM B --的大小为)36arccos(-练习1(2008山东)如图,已知四棱锥P -ABCD ,底面ABCD 为菱形,P A ⊥平面ABCD ,60ABC ∠=︒,E ,F 分别是BC , PC 的中点. (Ⅰ)证明:AE ⊥PD ;(Ⅱ)若H 为PD 上的动点,EH 与平面P AD 所成最大角E —AF —C 的余弦值. 分析:第1题容易发现,可通过证AE ⊥AD 后推出AE ⊥平面APD ,使命题获证,而第2题,则首先必须在找到最大角正切值有关的线段计算出各线段的长度之后,考虑到运用在二面角的棱AF 上找到可计算二面角的平面角的顶点S ,和两边SE 与SC ,进而计算二面角的余弦值。
法向量求二面角公式
法向量求二面角公式
法向量求二面角公式,是一种用于计算两个法向量之间(或三维空间中三点之间)夹角的公式。
夹角是指连接两个法向量的线段与其与第三条线段(三维空间中坐标点)之间的夹角,因此这个公式能够用来计算三维空间中任意三点之间的夹角。
一般来说,法向量求二面角公式可以用下面的算式表示:∠A = acos(AB/ |A| |B| ),其中A和B分别是要计算的两个法向量,结果为两个法向量之间的夹角,以弧度表示。
要想使用这个公式,首先需要计算出两个法向量A 、B向量积AB,也可以把它看作两个向量的夹角余弦值,然后需要计算出两个法向量的绝对值|A|、 |B|。
最后,把这三个值带入上面的公式,就能
够得到两个法向量之间的夹角了。
由于法向量求二面角公式能够有效地计算三维空间中任意三点
之间的夹角,因此它在很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机械设计领域,法向量求二面角公式能够有效地计算机械模型中设计出来的各个零件之间的夹角,从而更好地保证机械设计的准确性。
此外,法向量求二面角公式还能用于物理和力学方面的研究,比如用来解决力学中的静定点和碰撞问题,计算受力情况下的局部夹角,研究物体的力学变形和应力情况等。
此外,在计算几何和拓扑学领域,法向量求二面角公式也常被用来计算三角形内角和外角,以及多边形的内部夹角,有助于形状分析与空间建模。
总之,法向量求二面角公式是一个非常有用、多方面应用的数学
公式,主要用于计算两个法向量之间或三维空间中三点之间的夹角,并且在机械设计、物理力学以及计算几何和拓扑学等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的优点在于计算简单,准确性高,可以有效解决三维空间中的相关问题。
向量法求二面角应注意法向量的方向
向量法求二面角应注意法向量的方向
我们分析一下二面角的大小问题:设、是二面角--的两个平面,分别是、的法向量,则二面角--的大小?
假定向量的起点在二面角的、平面内。
1、当向量的方向一个指向二面角的内部,另一个指向二面角的外部(见图1、2),则二面角的大小就是
2、当向量的方向均指向二面角的内部(见图3)或均指向二面角的外部(见图4),则二面角--的大小就是。
法向量,在空间坐标系中,则的方向唯一确定
根据向量的平移法则,将向量平移使得向量的起点在平面内,结合二面角,判断向量的方向是指向二面角的内部还是外部,从而,确定二面角的大小是
还是。
其中由求得。
例: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侧棱PD⊥底面ABCD,PD=DC,求二面角C-PB-D的大小。
解:如图,建立坐标系
令:DC=2 则A(2,0,0)
B(2,2,0)C(0,2,0)
D(0,0,0)P(0,0,2)
∴
是平面PBD的法向量,方向指向二面角的内部。
设是平面PBC的法向量
由
若取z0=1,则方向指向二面角的外部,
由cos ∴
∴二面角C-PB-D的大小是
若取z0=-1 则方向指向二面角的内部
由
∴二面角C-PB-D的大小是
向量法求二面角的大小时,立足于法向量,准确判断法向量的方向,问题迎刃而解。
(作者单位:423600湖南省安仁县宜溪学校)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 格式阅读原文”。
二面角的向量求法
漫谈向量法求解二面角台山华侨中学 梁剑平向量在数学和物理学中的应用很广泛,在解析几何与立体几何里的应用更为直接,用向量的方法特别便于研究空间里涉及直线和平面的各种问题。
随着新教材中向量工具的引入,立体几何的解题更加灵活多样,这为那些空间想象能力较差的同学提供了机遇。
利用平面的法向量几乎可以解决所有的立几计算和一些证明的问题,尤其在求点面距离、空间的角(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和二面角)时,法向量有着它独有的优势,以下举例全面剖析在立几中如何用法向量求二面角。
一. 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大小的原理:设 21,n n 分别为平面βα,的法向量,二面角βα--l 的大小为θ,向量21,n n 的夹角为ϕ,则有πϕθ=+(图1)或 ϕθ=(图2)图1图2基本结论 构成二面角的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或夹角的补角等于这个二面角的平面角.二. 如何求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例题1: 如图3,在正方体ABCD-A 1B !C 1D 1中G 、E 、F 为AA 1、AB 、BC 的中点,求平面GEF 的法向量。
y略解:以D 为原点建立右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E(1,21,0) 、F(21,1,0) 、 G(1,0,21)由此得:)21,21,0(-=GE )021,21(-=设平面的法向量为),,(z y x = 由⊥及⊥可得⎪⎪⎩⎪⎪⎨⎧=-=∙=-=∙021*******y x z y ⎩⎨⎧==⇒y z y x 令y=1取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1,1,1(=评析 因为平面的法向量有无数个,方向可上可下,模可大可小,我们只要求出平面的某一个法向量(教简单的)即可。
三. 法向量的应用举例:例题4. 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2,BC=4,AA 1=2,点Q 是BC 的中点,求此时二面角A —A 1D —Q 的大小.解 如图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依题意:A 1(0,0,2),D (0,a ,0). ∴Q (2,2,0),D (0,4,0), ∴)20,2(),2,2,2(1-=-=QD Q A . 面AA 1D 的法向量)0,0,1(1=n . 设面A 1DQ 的法向量),,(3212a a a n =,则⎪⎩⎪⎨⎧=+-=⋅=-+=⋅,022,022*********a a QD n a a a Q A n ⎩⎨⎧==⇒,2,1312a a a a ∴)2,,(1112a a a n =. 令a 1=1,则)2,1,1(2=n ,∴66611,cos 21=⋅=<n n . O (A 1z图4二面角的平面角为锐角∴二面角A —A 1D —Q 的大小为66arccos .评析(1)用法向量的方法处理二面角的问题时,将传统求二面角问题时的三步曲:“找——证——求”直接简化成了一步曲:“计算”,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达到不用作图就可以直接计算的目的,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教育改革的精神。
例说用向量方法求二面角
例说用向量方法求二面角一、平面法向量的2种算法在空间平面法向量的算法中,普遍采用的算法是设(,,)n x y z =,它和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垂直,数量积为0,建立两个关于x ,y ,z 的方程,再对其中一个变量根据需要取特殊值,即可得到法向量.还有一种求法向量的办法也比较简便:若平面ABC 与空间直角坐标系x 轴、y 轴、z 轴的交点分别为A (a ,0,0)、B (0,b ,0)、C (0,0,c ),定义三点分别在x 轴、y 轴、z 轴上的坐标值x A = a , y B = b , z C = c (a ,b ,c 均不为0),则平面ABC 的法向量为111(,,)(0)n a b cλλ=≠ .参数λ 的值可根据实际需要选取.这种方法非常简便,但要注意几个问题:(1)若平面和某个坐标轴平行,则可看作是平面和该坐标轴交点的坐标值为∞,法向量对应于该轴的坐标为0.比如若和x 轴平行(交点坐标值为∞),和y 轴、z 轴交点坐标值分别为b 、c ,则平面法向量为11(0,,)n b cλ= ;若平面和x ,y 轴平行,和z 轴交点的坐标值为c ,则平面法向量为1(0,0,)n cλ= .(2)若平面过坐标原点O ,则可适当平移平面.例1.如图,在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ABCD 为正方形,侧棱SD ⊥底面ABCD ,E 、F 分别是AB 、SC 的中点。
设SD = 2CD ,求二面角A -EF -D 的大小;解:不妨设(100)A ,,,则11(110)(010)(002)100122B C S E F ⎛⎫⎛⎫ ⎪ ⎪⎝⎭⎝⎭,,,,,,,,,,,,,,.平面AEFG 与x 轴、z 轴的交点分别为A (1,0,0)、G (0,0,1),与y 轴无交点,则法向量1(1,0,1)n =,在CD 延长线上取点H ,使DH =AE ,则DH ∥ AE ,所以AH ∥ED ,由(1)可知AG ∥EF ,所以平面AHG ∥平面EFD ,平面AHG 与x 轴、y 轴、z 轴的交点分别为A (1,0,0)、H (0,- 12,0)、G (0,0,1),则法向量2(1,2,1)n =-,设二面角A -EF -D 的大小为α ,则1212cos 3n n n n α⋅==⋅ ,即二面角A -EF -D的大小为. 二、用向量法求解二面角的两种途径 (一)用法向量解二面角用法向量求解二面角时遇到一个难题:二面角的取值范围是[0, π ],而两个向量的夹角取值范围也是[0, π ],那用向量法算出的角是二面角的平面角呢还是它的补角?如果是求解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或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只要取不超过 π2 的那个角即可,但对二面角却是个难题. 笔者经过思考,总结出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法,供读者参考.用法向量解二面角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两个法向量所夹的角在什么情况下与二面角大小一致?其次,如何去判断得到的法向量是否是我们需要的那个方向?对第一个问题,我们用一个垂直于二面角棱的平面去截二面角(如图一),两个平面的法向量12,n n则应分别垂直于该平面角的两边. 易知,当12,n n 同为逆时针方向或同为顺时针方向时,它们所夹的解即为θ . 所以,我们只需要沿着二面角棱的方向观察,选取旋转方向相同的两个法向量即可. 或者可以通俗地理解,起点在半平面上的法向量,如果指向另一个半平面,则称为“向内”的方向;否则称为“向外”的方向. 两个法向量所夹的角与二面角大小相等当且仅当这两个法向量方向一个“向内”,而另一个“向外”.对第二个问题,我们需要选取一个参照物.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坐标轴(如z 轴),通过前面的办法,可以确定法向量的方向,再观察该法向量与xOy 平面的关系,是自下而上穿过xOy 平面呢,还是自上而下穿过xOy平面?若是第一种情形,y图二图一则n 与→ OZ 所夹的角是锐角,只需取法向量的z 坐标为正即可;若是第二种情形,则n 与→OZ 所夹的角是钝角,只需取法向量的z 坐标为负即可.若法向量与xOy 平面平行,则可以选取其它如yOz 平面、zOx 平面观察.例2 已知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为直角梯形,AB ∥DC ,∠DAB =90︒,P A ⊥底面ABCD ,且P A =AD =DC =12AB =1,M 是PB 的中点. (1)求二面角C -AM -B 的大小; (2)求二面角A -MC -B 的大小.分析: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对二面角C -AM -B 而言,→AD 是平面AMB 的法向量(向内),易知平面ACM 符合“向外”方向的法向量是自下而上穿过xOy 平面,所以与→ AZ 所夹的角是锐角. 对二面角A -MC -B 而言,平面ACM 选取上述法向量,则为“向外”的方向,平面BCM 就应选取“向内”的方向,此时是自上而下穿过xOy 平面,与z 轴正向所夹的角是钝角.(1)解:如图三,以AD 为x 轴,AB 为y 轴,AP 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平面AMB 的法向量为1n=(1,0,0), 设平面ACM 的法向量为2n=(x ,y ,z ).由已知C (1, 1, 0), P (0, 0, 1), B (0, 2, 0),则M (0, 1, 12 ),∴ → AC =(1, 1, 0), → AM =(0, 1, 12).由220,0,10.0.2x y n AC y z n AM +=⎧⎧⋅=⎪⎪⇒⎨⎨+=⋅=⎪⎪⎩⎩取y = -1,则x =1, z =2, ∴ 2n =(1, -1, 2). (满足2n ·→AZ >0).设二面角C -AM -B 的大小为θ ,则cos θ=1212n n n n ⋅=⋅, ∴ 所求二面角的大小为arccos6. (2)解:选取(1)中平面ACM 的法向量2n=(1, -1, 2),设平面BCM 的法向量为y图三3n= (x ,y ,z ).→ BC = (1, -1, 0), → BM = (0, -1, 12),由330,0,10.0.2x y n BC y z n BM -=⎧⎧⋅=⎪⎪⇒⎨⎨-+=⋅=⎪⎪⎩⎩ 取z =-2,则y =-1, x =-1,3n = (-1, -1, -2),则2n ,3n所夹的角大小即为二面角A -MC -B的大小,设为ϕ ,cos ϕ =23233n n n n ⋅=⋅, ∴ 所求二面角的大小为π - arccos 63.(二)用半平面内的向量解二面角由二面角的平面角定义,由棱上一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棱的垂线,这样构成的角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如果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两个向量(如图四),起点在棱上且均垂直于棱,可以看出,这两个向量所夹的角,与二面角的大小是相等的.这种方法与用法向量解二面角相比,其优点是向量的方向已经固定,不必考虑向量的不同方向给二面角大小带来的影响.例3 如图五,已知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BC =1,AA 1=2,E 是BB 1的中点.(1)求二面角E -AC 1-B 的大小; (2)求二面角C 1-AE -B 的大小.分析:在第(1)题中,只需在AC 1上找到两点G 、H ,使得→ GB 、→ HE 均与→ AC 1 垂直,则→ GB 、→HE 的夹角即为所求二面角的大小.如何确定G 、H 的位置呢?可设1GA AC λ=,1GB GA AB AC AB λ=+=+ ,这样向量→ GB 就用参数λ 表示出来了,再由→ GB ·→AC 1 =0求出λ 的值,则向量→GB 即可确定,同理可定出H 点.第(2)题方法类似.图四图五解:以B 为坐标原点,BC 为x 轴,BA 为y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 (0,0,0), A (0,1,0), C (1,0,0), B 1(0,0,2), C 1(1,0,2), E (0,0,1).→ AC 1 = (1, -1, 2), →AB = (0, -1, 0).(1)设1(,,2)GA AC λλλλ==-,则 (,1,2),GB GA AB λλλ=+=--由→ GB · → AC 1 =0 ⇒ λ +(λ +1)+4λ =0,解得:16λ=-,∴ → GB = (151,,663---).同理可得:→ HE = (11,,022--),→ HE ·→ AC 1 = 0.→ GB 、→ HE 的夹角等于二面角E -AC 1-B 的平面角. cos <→ GB ,→ HE > =62562GB HE GB HE GB HE GB HE⋅⋅==⋅⋅ , ∴ 二面角E -AC 1-B 的大小为(2)→AE = (0, -1, 1), 在AE 上取点M 、N ,设(0,,)MA AE γγγ==-,则(0,1,)MB MA AB γγ=+=--,由→ MB ·→ AE = 0得:γ +1+γ = 0,解得:γ = 12-, ∴ → MB =11(0,,)22--.同理可求得:→ NC 1 = ( 1, 12, 12), → NC 1 · →AE = 0. ∴ → MB 、→NC 1 的夹角等于二面角C 1-AE -B 的平面角.cos <→ MB , → NC 1> = 11113MB NC MB NC --⋅=-⋅ , xyzGHxyMN图七图六). ∴二面角C1-AE-B的大小为arccos(3。
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5则
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5则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资料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关于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问题(一)关于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问题我们知道法向量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有力工具,但是在利用法向量在求二面角的时候,求出的两个法向量的夹角是与所求二面角相等还是互补,却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还得从两个向量的外积说起.两个向量外积的定义:两个向量a与b的外积(也称向量积)是一个向量,即为a b,它的长度(模)为| |=||||,它的方向与和都垂直,并且按,, 的顺序构成右手标架(如下图所示)若是 ,则所得向量长度与 相等,但是方向却刚好相反,所以向量外积不满足交换律.我们可以根据这个定义来确定平面法向量的方向.设平面内有三个点A(x1y1,z1),B(x2,y2,z2),C(x3,y3,z3),则(x2 x1,y2 y1,z2 z1), (x3 x1,y3 y1,z3 z1),所以y2 y1y3 y1z2 z1z3 z1z2 z1z3 z1x2 x1x3 x1x2 x1x3 x1y2 y1y3 y1(,,),很明显,向量 可以为平面 的法向量.此时 的方向应该是垂直平面 并且向上.我们利用这个结论来求二面的大小. 说明:行列式abcdad b c,上面有关内容请参考高等代数的相关内容.如图所示,设平面 与平面 所成的二面角为 ,法向量分别为,,显然与所成的角为 ,且 ,即此时与所成的角 就是平面 与平面 所成的二面角为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只要平面 与平面 的法向量,方向一个朝向二面角的里面,一个朝向二面角的外面,求出的法向量的夹角即为所求二面角.那怎样做到这一点呢?那就要用到我们前面所讲到的右手标架.如图,我们来求平面与平面 所成的二面角 ,设 (x1,y1,z1),AC (x2,y2,z2),x1y1z1x1y1z1,且设z若x1y1x2y2,yz1x1z2x2,xy1z1y2z2x2y2z2x2y2z2则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 (x,y,z),根据右手标架应该是竖直向上,即朝向这个二面角的外面,此时我们求平面 的法向量方向应该是朝向二面角的里面.设 (x3,y3,z3), (x4,y4,z4),要使平面 的法向量方向朝向二面角的里面,根据右手标架,我们计算应该是 ,若x4y4z4x4y4z4x3y3z3x3y3z3,并且设cx4y4x3y3b ,x4y4x3y3,ay4z4y3z3,则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 (a,b,c)根据右手标架,此时n的方向就是朝向二面角的外面.那么m与n的夹角即为所求二面角.cosxa y b z cx y z a b c22222当然,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这里建立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一定要是右手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求二面角大小的又一方法(二)利用向量求二面角大小的又一方法福建南安国光中学黄耿跃文[1]给出一种判定“二面角的平面角与其面的法向量夹角的关系”,读完这篇文章后,获益匪浅.笔者通过研究给出另一种利用向量求二面角大小的可行性方法,此法可以避免产生二面角的平面角与其面的法向量夹角的关系误判,而且思路更直观、清晰.定理1如下左图已知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为θ,A∈α且AL,B∈β且BL,AM⊥L于MJJJ,BNGJJJ⊥L于N,则cosθ=|JJJJGMANBMA||JJJJNBG|.由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易证定理1.定理2如上右图,空间任意一条直线L,A,B是直线L上的两个点,M是空间任意一点,MN⊥L于N,则JJJJNMG=JJJJAMGJJJJAGJJJG|JJJJMABJJJGABG|2AB.证明∵向量JJJGAN为JJJJAMG在JJJABG影向量,设GJJJ方向上的投e=JJJJJABGJJJGJJJJG|ABG|为AB方向的单位向量,JJJJ∴JJJGAN=AMJJJABGGAMGJJJABGJJJ|JJJJABG|e=ABG,|JJJJJABG2∴JJJJNMG=JJJJAMGJJJGJJJJ|GJJJGAN=JJJJAMGAMABJJJG|JJJJJAB.ABG|2例1(2004湖南理19)如图,在底面是菱形的四棱锥PABCD 中,∠ABC=60°,PA=AC=a,PB=PD=2a,点E在PD上,且PE:ED=2:1.(I)证明:PA⊥平面ABCD;(II)求以AC为棱,EAC与DAC为面的二面角θ的大小;(III)在棱PC上是否存在一点F,使BF//平面AEC?证明你的结论.解(I)略;(II)以A为坐标原点,直线AD、AP分别为y轴、z轴,过点A垂直平面PAD的直线为x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右图.则A(0,0,0),c(32a,12a,0),JDJG=(0,a,0),E(0,2JJJ3a,13a),于是AEG=(0,23a,13a),JJJGAC=(31JJJG2a,2a,0),AD=(0,a,0).作EM⊥AC于M,DN⊥AC于N,则由定理1JJJJ得MEG:与JJJGND所成的角的大小为EAC与DAC为面的二面角θ的大小.由定理2可得JJJJMEG=JJJAEGJJJJAMG=JJJAEGJJJAEGJJJG|JJJACGACJJJG|2AC121a2=(0,a,a)3333a2(12a,2a,0)=(36a,12a,13a).JJJGND=JJJGADJJJGAN=JJJGJJJADADGJJJG |JJJACGACJJJG|2AC12=(0,a,0)2aa2(32a,12a,0)=(34a,34a,0),JJJJG∴cosθ=MEJJJNDG|JJJMEJG||JJJGND|293a2+3a2=248342=2.6a34a∴以AC为棱,EAC与DAC为面的二面角θ的大小为30°.例2(2004浙江)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和矩形ACEF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AB=2,AF=1,M是线段EF的中点.(I)求证AM⊥平面BDF;(II)求二面角ADFB的大小.解(I)略.(II)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Cxyz,∵A(2,2,0),B(0,2,0),D(2,0,0),F(2,∴JJJG2,1).DF=JJJDBGJJJDA=G(0,2,1),(0,2,0),JJJG=(2,2,0),DF=(0,2,1).作AM⊥DF于M,BN⊥DF的延长线于N,JJJG则由定理1得:MA与JJJNBG所成的解θ的大小为二面角ADFB的大小.由定理2可得:JJJGMA=JJJDAGJJJJDMG=JJJDAGJJJDAGJJJG DFJJJG|JJJGDF|2DF=(0,2,0)23(0,2,1)=(0,2,2),JJJNBG=JJJGDBJJJJDNGJJJG 3JJJG3=JJJDBGDBDFJJJG|JJJGDF|2DF=(2,2,0)2(0,2,1)/3=(2,JJJG2JJJ/3,2/3),cosθ=MANBG|JJJGMA||JJJNBG|6=91(6/3)(24/3)=2.∴二面角ADFB的大小为60°.例3(2005福建)如图,直二面角30DABE中,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AE=EB,F为CE上的点,且BF⊥平面ACE.(I)求证:AE⊥平面BCE;(II)求二面角BACE的大小;(III)求点D到平面ACE的距离.解(I)略;(Ⅱ)如图所示,以线段AB的中点原点O,OE所在的直线为x 轴,AB所在的直线为y轴,过O作平行于AD的直线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则A(0,1,0),E(1,0,0),C(0,1,2)B(0,1,0)JJJG=JJJ(0,2,2),JJJAEG,AC=(1,1,0),ABG=(0,2,0).作BM⊥AC于M,EN⊥AC理1得,JJJ于NEGN,则由定与JJJGMB所成的角θ的大小为二面角BACE的大小由定理JJJ2得NEG=JJJAEGJJJG=JJJAEGJJJANAEGJJJG|JJJACGACJJJ|2ACG=(1,1,0)2(0,2,2)=11JJJG2),MB=JJJ8(0,2,ABGJJJJGJJJAGMJJJG=JJJABGAB|JJJACJJJGACG|2AC=(0,2,0)4(0,2,2)=(0,1,1)JJJGJJJG8,cosθ=NEMB13|JJJNEG||JJJGMB|=3=3,22∴二面角BACE的大小为arccos33.参考文献[1]郑剑晖,郑毓青.二面角的平面角与其面的法向量夹角的关系判定.2005.1.利用空间向量求二面角的判定方法(三)利用空间向量求二面角的判定方法法一:若点A、B分别为二面角α−l−β的两个半平面α与β上的任两点,且A∉l,B∉l,n1、n2分别为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1)当(ABn1)(ABn2)>0 时,二面角α−l−β的大小与两个法向量夹角相等;(2)当(ABn1)(ABn2)互补;l法二:若点P为二面角α−l−β的棱l上的任一点,Q 为两个二面角α−l−β内的任一点, n1、n2分别为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1)当(PQn1)(PQn2)相等;(1)当(PQn1)(PQn2)>0 时,二面角α−l−β的大小与两个法向量夹角互补;l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正负(四)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授课教师:陈诚班级:高二(14)班时间:2010-01-14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二面角的平面角与半平面法向量的关系,并能解决与之有关的简单问题。
高考数学专题:向量求二面角(含答案)
高考数学专题:向量求二面角向量法求二面角大小的两种方法(1)分别求出二面角的两个面所在平面的法向量,然后通过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得到二面角的大小,但要注意结合实际图形判断所求角的大小.(2)分别在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找到与棱垂直且以垂足为起点的两个向量,则这两个向量的夹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大小.1、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是以O为中心的菱形,PO⊥底面ABCD,AB=2,∠BAD=π3,M为BC上一点,且BM=12,MP⊥AP.(1)求PO的长;(2)求二面角A-PM-C的正弦值.2、如图,△ABC和△BCD所在平面互相垂直,且AB=BC=BD=2,∠ABC=∠DBC=120°,E,F 分别为AC,DC的中点.(1)求证:EF⊥BC;(2)求二面角E-BF-C的正弦值.3、如图所示,在多面体ABCD-A1B1C1D1中,上、下两个底面A1B1C1D1和ABCD互相平行,且都是正方形,DD1⊥底面ABCD,AB=2A1B1=2DD1=2a.(1)求异面直线AB1与DD1所成角的余弦值;(2)已知F是AD的中点,求证:FB1⊥平面BCC1B1;(3)在(2)的条件下,求二面角F-CC1-B的余弦值.4、如图,在以A,B,C,D,E,F为顶点的五面体中,面ABEF为正方形,AF=2FD,∠AFD=90°,且二面角D-AF-E与二面角C-BE-F都是60°.(1)证明:平面ABEF⊥平面EFDC;(2)求二面角E-BC-A的余弦值.5、如图,正方形ABCD的中心为O,四边形OBEF为矩形,平面OBEF⊥平面ABCD,点G为AB的中点,AB=BE=2.(1)求证:EG∥平面ADF;(2)求二面角O-EF-C的正弦值;(3)设H为线段AF上的点,且AH=23HF,求直线BH和平面CEF所成角的正弦值6、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已知PA⊥平面ABCD,且四边形ABCD为直角梯形,∠ABC=∠BAD=π2,PA=AD=2,AB=BC=1.(1)求平面PAB与平面PCD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2)点Q是线段BP上的动点,当直线CQ与DP所成的角最小时,求线段BQ的长.7、如图所示,在多面体A1B1D1-DCBA中,四边形AA1B1B,ADD1A1,ABCD均为正方形,E为B1D1的中点,过A1,D,E的平面交CD1于F.(1)证明:EF∥B1C;(2)求二面角E-A1D-B1的余弦值.8、如图,三棱锥P-ABC中,PC⊥平面ABC,PC=3,∠ACB=π2,D,E分别为线段AB,BC上的点,且CD=DE=2,CE=2EB=2.(1)证明:DE⊥平面PCD;(2)求二面角A-PD-C的余弦值.答案:1、解:(1)如图,连接AC,BD,因为ABCD为菱形,则AC∩BD=O,且AC⊥BD.以O为坐标原点,OA →,OB →,OP →的方向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因为∠BAD =π3,所以OA =AB ·cos π6=3,OB =AB ·sin π6=1,所以O (0,0,0),A (3,0,0),B (0,1,0),C (-3,0,0),OB →=(0,1,0),BC →=(-3,-1,0).由BM =12,BC =2知, BM→=14BC →=⎝ ⎛⎭⎪⎫-34,-14,0, 从而OM→=OB →+BM →=⎝ ⎛⎭⎪⎫-34,34,0, 即M ⎝ ⎛⎭⎪⎫-34,34,0.设P (0,0,a ),a >0,则AP→=(-3,0,a ),MP →=⎝ ⎛⎭⎪⎫34,-34,a . 因为MP ⊥AP ,故MP →·AP→=0,即-34+a 2=0,所以a =32或a =-32(舍去), 即PO =32.(2)由(1)知,AP →=⎝ ⎛⎭⎪⎫-3,0,32,MP →=⎝ ⎛⎭⎪⎫34,-34,32,CP →=⎝ ⎛⎭⎪⎫3,0,32. 设平面APM 的法向量为n 1=(x 1,y 1,z 1),平面PMC 的法向量为n 2=(x 2,y 2,z 2),由n 1·AP →=0,n 1·MP →=0, 得⎩⎪⎨⎪⎧-3x 1+32z 1=0,34x 1-34y 1+32z 1=0,故可取n 1=⎝ ⎛⎭⎪⎫1,533,2. 由n 2·MP →=0,n 2·CP →=0, 得⎩⎪⎨⎪⎧34x 2-34y 2+32z 2=0,3x 2+32z 2=0,故可取n 2=(1,-3,-2). 从而法向量n 1,n 2的夹角的余弦值为 cos 〈n 1,n 2〉=n 1·n 2|n 1|·|n 2|=-155, sin 〈n 1,n 2〉=1-⎝⎛⎭⎪⎫-1552=105, 故所求二面角A -PM -C 的正弦值为105.2、(1)证明:由题意,以B 为坐标原点,在平面DBC 内过B 作垂直BC 的直线为x 轴,BC 所在直线为y 轴,在平面ABC 内过B 作垂直BC 的直线为z 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易得B (0,0,0),A (0,-1,3),D (3,-1,0),C (0,2,0),因而E ⎝ ⎛⎭⎪⎫0,12,32,F ⎝ ⎛⎭⎪⎫32,12,0,所以EF →=⎝ ⎛⎭⎪⎫32,0,-32,BC →=(0,2,0),因此EF →·BC→=0. 从而EF →⊥BC →,所以EF ⊥BC .(2)平面BF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0,0,1). 设平面BEF 的法向量为n 2=(x ,y ,z ). 又BF →=⎝ ⎛⎭⎪⎫32,12,0,BE →=⎝ ⎛⎭⎪⎫0,12,32,由⎩⎪⎨⎪⎧n 2·BF →=0,n 2·BE →=0得其中一个n 2=(1,-3,1).设二面角E -BF -C 大小为θ,且由题意知θ为锐角, 则cos θ=|cos 〈n 1,n 2〉| =⎪⎪⎪⎪⎪⎪n 1·n 2|n 1||n 2|=15. 因此sin θ=25=255,即所求二面角的正弦值为255.3、.解:以D 为坐标原点,以DA ,DC ,DD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2a ,0,0),B (2a ,2a ,0),C (0,2a ,0),D 1(0,0,a ),F (a ,0,0),B 1(a ,a ,a ),C 1(0,a ,a ).(1)因为AB 1→=(-a ,a ,a ),DD 1→=(0,0,a ), 所以|cos 〈AB 1→,DD 1→〉|=⎪⎪⎪⎪⎪⎪⎪⎪AB 1→·DD 1→|AB 1→||DD 1→|=33,所以异面直线AB 1与DD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3. (2)证明:因为BB 1→=(-a ,-a ,a ),BC →=(-2a ,0,0),FB 1→=(0,a ,a ), 所以⎩⎪⎨⎪⎧FB 1→·BB 1→=0,FB 1→·BC →=0,所以FB 1⊥BB 1,FB 1⊥BC . 因为BB 1∩BC =B , 所以FB 1⊥平面BCC 1B 1.(3)由(2)知,FB 1→为平面BCC 1B 1的一个法向量. 设n =(x 1,y 1,z 1)为平面FCC 1的法向量, 因为CC 1→=(0,-a ,a ),FC →=(-a ,2a ,0), 所以⎩⎪⎨⎪⎧n ·CC 1→=0,n ·FC →=0,即⎩⎨⎧-ay 1+az 1=0,-ax 1+2ay 1=0.令y 1=1,则n =(2,1,1),所以||cos 〈FB 1→,n 〉=⎪⎪⎪⎪⎪⎪⎪⎪FB 1→·n |FB 1→||n |=33,因为二面角F -CC 1-B 为锐角, 所以二面角F -CC 1-B 的余弦值为33.4、解:(1)证明:由已知可得AF ⊥DF ,AF ⊥FE ,所以AF ⊥平面EFDC .又AF ⊂平面ABEF ,故平面ABEF ⊥平面EFDC . (2)如图,过D 作DG ⊥EF ,垂足为G , 由(1)知DG ⊥平面ABEF .以G 为坐标原点,GF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GF →|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G -xyz . 由(1)知∠DFE 为二面角D -AF -E 的平面角,故∠DFE =60°, 则|DF |=2,|DG |=3,可得A (1,4,0),B (-3,4,0),E (-3,0,0),D (0,0,3). 由已知,AB ∥EF , 所以AB ∥平面EFDC .又平面ABCD ∩平面EFDC =CD , 故AB ∥CD ,CD ∥EF .由BE ∥AF ,可得BE ⊥平面EFDC ,所以∠CEF 为二面角C -BE -F 的平面角,∠CEF =60°,从而可得C (-2,0,3).所以EC→=(1,0,3),EB →=(0,4,0),AC →=(-3,-4,3),AB →=(-4,0,0).设n =(x ,y ,z )是平面BCE 的法向量,则 ⎩⎪⎨⎪⎧n ·EC →=0,n ·EB →=0,即⎩⎨⎧x +3z =0,4y =0. 所以可取n =(3,0,-3). 设m 是平面ABCD 的法向量, 则⎩⎪⎨⎪⎧m ·AC →=0,m ·AB →=0.同理可取m =(0,3,4), 则cos 〈n ,m 〉=n·m |n ||m |=-21919.故二面角E -BC -A 的余弦值为-21919.5、解:依题意,OF ⊥平面ABCD ,如图,以O 为原点,分别以AD →,BA →,OF →的方向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依题意可得O (0,0,0),A (-1,1,0),B (-1,-1,0),C (1,-1,0),D (1,1,0),E (-1,-1,2),F (0,0,2),G (-1,0,0).(1)证明:依题意,AD→=(2,0,0),AF →=(1,-1,2). 设n 1=(x ,y ,z )为平面ADF 的法向量,则⎩⎪⎨⎪⎧n 1·AD →=0,n 1·AF →=0,即⎩⎨⎧2x =0,x -y +2z =0.不妨设z =1,可得n 1=(0,2,1).又EG →=(0,1,-2),所以EG →·n 1=0, 又因为直线EG ⊄平面ADF , 所以EG ∥平面ADF .(2)易证,OA→=(-1,1,0)为平面OEF 的一个法向量. 依题意,EF→=(1,1,0),CF →=(-1,1,2).设n 2=(x ,y ,z )为平面CEF 的法向量,则⎩⎪⎨⎪⎧n 2·EF →=0,n 2·CF →=0,即⎩⎨⎧x +y =0,-x +y +2z =0.不妨设x =1,可得n 2=(1,-1,1).因此cos 〈OA →,n 2〉=OA →·n 2|OA →||n 2|=-63,于是sin 〈OA →,n 2〉=33.所以,二面角O -EF -C 的正弦值为33.(3)由AH =23HF ,得AH =25AF .因为AF→=(1,-1,2),所以AH →=25AF →=⎝ ⎛⎭⎪⎫25,-25,45,进而有H ⎝ ⎛⎭⎪⎫-35,35,45,从而BH →=⎝ ⎛⎭⎪⎫25,85,45,因此cos 〈BH →,n 2〉=BH →·n 2|BH →||n 2|=-721.所以,直线BH 和平面CEF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721.6、解:以{AB →,AD →,AP →}为正交基底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则各点的坐标为B (1,0,0),C (1,1,0),D (0,2,0),P (0,0,2). (1)因为AD ⊥平面PAB ,所以AD→是平面PAB 的一个法向量,AD →=(0,2,0).因为PC→=(1,1,-2),PD →=(0,2,-2). 设平面PCD 的法向量为m =(x ,y ,z ), 则m ·PC →=0,m ·PD →=0, 即⎩⎨⎧x +y -2z =0,2y -2z =0. 令y =1,解得z =1,x =1.所以m =(1,1,1)是平面PCD 的一个法向量. 从而cos 〈AD →,m 〉=AD →·m |AD →||m |=33, 所以平面PAB 与平面PCD 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33. (2)因为BP→=(-1,0,2),设BQ →=λBP →=(-λ,0,2λ)(0≤λ≤1),又CB→=(0,-1,0),则CQ →=CB →+BQ →= (-λ,-1,2λ),又DP→=(0,-2,2),从而cos 〈CQ →,DP →〉=CQ →·DP →|CQ →||DP →|=1+2λ10λ2+2.设1+2λ=t ,t ∈[1,3],则cos 2〈CQ →,DP →〉=2t 25t 2-10t +9=29⎝ ⎛⎭⎪⎫1t -592+209≤910.当且仅当t =95,即λ=25时, |cos 〈CQ→,DP →〉|的最大值为31010. 因为y =cos x 在⎝ ⎛⎭⎪⎫0,π2上是减函数,所以此时直线CQ 与DP 所成角取得最小值. 又因为BP =12+22=5, 所以BQ =25BP =255.7、解:(1)证明:由正方形的性质可知A 1B 1∥AB ∥DC ,且A 1B 1=AB =DC ,所以四边形A 1B 1CD 为平行四边形,从而B 1C ∥A 1D .又A 1D ⊂平面A 1DE ,B 1C ⊄平面A 1DE ,于是B 1C ∥平面A 1DE . 又B 1C ⊂平面B 1CD 1,平面A 1DE ∩平面B 1CD 1=EF ,所以EF ∥B 1C .(2)因为四边形AA 1B 1B ,ADD 1A 1,ABCD 均为正方形,所以AA 1⊥AB ,AA 1⊥AD ,AB ⊥AD 且AA 1=AB =AD ,以A 为原点,分别以AB →,AD →,AA 1→为x 轴,y 轴和z 轴单位正向量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可得点的坐标A (0,0,0),B (1,0,0),D (0,1,0),A 1(0,0,1),B 1(1,0,1),D 1(0,1,1),而E 点为B 1D 1的中点,所以E 点的坐标为(0.5,0.5,1).设面A 1DE 的法向量为n 1=(r 1,s 1,t 1),而该面上向量A 1E →=(0.5,0.5,0),A 1D →=(0,1,-1),由n 1⊥A 1E →,n 1⊥A 1D →得r 1,s 1,t 1应满足方程组⎩⎨⎧0.5r 1+0.5s 1=0,s 1-t 1=0,因为(-1,1,1)为其一组解,所以可取n 1=(-1,1,1).设面A 1B 1CD 的法向量为n 2=(r 2,s 2,t 2),而该面上向量A 1B 1→=(1,0,0),A 1D →=(0,1,-1),由此同理可得n 2=(0,1,1),所以结合图形知二面角E -A 1D -B 1的余弦值为|n 1·n 2||n 1|·|n 2|=23×2=63. 8、解:(1)证明:由PC ⊥平面ABC ,DE ⊂平面ABC ,得PC ⊥DE .由CE =2,CD =DE =2得△CD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故CD ⊥DE .又PC ∩CD =C ,所以DE ⊥平面PCD .(2)由(1)知,△CD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CE =π4.如图,过D 作DF 垂直CE 于F ,易知DF =FC =FE =1.又EB =1,故FB =2.由∠ACB =π2得DF ∥AC ,DF AC =FB BC =23,故AC =32DF =32.如图,以C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CA→,CB →,CP →的方向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C (0,0,0),P (0,0,3),A ⎝ ⎛⎭⎪⎫32,0,0,E (0,2,0),D (1,1,0),ED →=(1,-1,0),DP →=(-1,-1,3),DA →=⎝ ⎛⎭⎪⎫12,-1,0. 设平面PAD 的法向量为n 1=(x 1,y 1,z 1),由n 1·DP →=0,n 1·DA →=0,得⎩⎪⎨⎪⎧-x 1-y 1+3z 1=0,12x 1-y 1=0, 故可取n 1=(2,1,1).由(1)可知,DE ⊥平面PCD ,故平面PCD 的法向量n 2可取为ED→, 即n 2=(1,-1,0).从而法向量n 1,n 2的夹角的余弦值为cos 〈n 1,n 2〉=n 1·n 2|n 1|·|n 2|=36, 故二面角A -PD -C 的余弦值为3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C1
由(1)得:面ENF
的法向量为
A1
E
n=(1,1,0),又
N B1
MF=(1,1,-2)
EF=(-1,1,-2)
D
设面EMF的法向量
Cy
为m=(x,y,z) ,则
F
{ MF.m=0 EFm=0
{-xx++yy--22zz==00
A
B
x
令z=1,则m=(0,2,1) cos<m,n>=10/5 由题意可知,所
法向量求二面角
平面的法向量:
l
注意:
1.法向量一定是非零向量;
2.一个平面的所有法向量都
n
互相平行;
求法向量的步骤:
(1)设出平面的法向量n为 (x, y, z)
(2)找出(求出)平 两面 个内 不的 共线的 向量的坐 a标 (a1,b1,c1),b(a2,b2,c2) (3)根据法向量的定关 义于 建 x,y立 ,z的 方程组 n•a0
C
图5
解: 以A为原点如图建立空间直 0 ,0 ,0 ,B 0 ,1 ,0 ,C 1 ,1 ,0 ,D 1 2 ,0 ,0 ,
S A (0 ,0 ,1), S B (0 ,1 ,1)
2
2
SD (1,0 ,1),SC (1 ,1 ,1)
22
例2: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
中,E,F,M,N分别是A1B1,BC,
C1D1,B1C1的中点,求二面角M-EF-
N的大小
D1
M
C1
A1
E
N B1
D A
C
F B
(2)
解:(1)建系如图
所示,设正方体棱长
为2,则M(0,1,2)
F(1,2,0) E A1
(2,1,2) N
(1,2,2) 则
MF=(1,1,-2)
NF=(0,0,-2)
EF=(-1,1,-2),
设平面ENF的法向量 A
为n=(x,y,z),
x
D1 z E
D
{ 则
EFn=0 NFn=0
{
-x+y-2z=0 -2z=0
{
x=y z=0
令x=y=1,则n=(1,1,0)
M
C1
N B1
Cy
F B
2
解:(2)建系如图, D1 z
n2
n2
n1, n2
n1,n 2
n1
n1
l
l
cos cosn1,n2 cos cosn1,n2
求二面角的大小可转化为求两个平面法向量的夹角.
二面角的大小与法向量n1 、n2夹角相等或互补。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 总结出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大小的一般步骤: 1)建立坐标系,写出点与向量的坐标; 2)求出平面的法向量,进行向量运算求出法 向量的夹角; 3)通过图形特征或已知要求,确定二面角是 锐角或钝角,得出问题的结果.
{
x=0 y=2z
求二面角为锐角,故所求二面角的 大小为arccos(10/5)
例3 如图5,在底面是直角梯形的四棱锥S—ABCD
中,AD//BC,∠ABC=900,SA⊥面ABCD,
S A 1 , AB=BC=1, A D 1 .
2
2
求侧面SCD与面SBA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
z S
A
By
D
x
n•b0
(4)解方程组,取其个中解的,一即得法向
例 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 A(3,0,0), B(0,4,0) , C(0,0, 2) ,试求平面 ABC 的一个法向量.
解:设平面 ABC 的一个法向量为 n ( x, y, z) 则 n AB ,n AC .∵ AB (3, 4, 0) , AC (3, 0, 2)
2z 0
A1 z B1
D1 C1
取z =1得平面OA1D1的法向 量的坐标n=(2,0,1)
AA Bx
y
O
D
C
复习: 二面角的平面角
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 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 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二面角的范围: [0, ]
O
法向量法
n1,n 2
n1,n2
y
D E
Cx F B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则 cosn1,n2|n1 n1 |• •|nn 22|1 1 2 32 3
根据题意知,侧面SCD与面SBA所成的 二面角的大小的大小为
arccos 2 3
练习:在正方体AC1中,E是BB1中点,求 (1)二面角A-DE-B的余弦值;
2 面 A D E 与 面 B 1 C 1 E 所 成 二 面 角 的 余 弦 ;
解:以A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如图),
则O(1,1,0),A1(0,0,2),D1(0,2,2), 设平面OA1D1的法向量的法向量为n=(x,y,z), 由 O A 1 =(-1,-1,2),O D 1 =(-1,1,2)得
x y 2z 0 x y 2z 0
解得
x y
2
显然平面SBA的一个法向量为
n1 (1, 0, 0),
设平面SCD的一个法向量为
n2(x, y, z),
x
D
则 n2平 面 SC D
z S A1
图5
SA 1 2
By 1 C AD 1
2
,
.
n n 2 2 • • S S C D 0 0 2 x x 2 y z z 0 0 取 z 2 ,则 n 2 ( 2 , 1 ,2 )
∴
( (
x, x,
y, z) (3, 4, 0) y, z) (3, 0, 2)
0 0
即
3 x 3 x
4y 2z
0 0
∴4y-2z=0
令 y=1,则 n =( 4 ,1,2) 3
∴ n =( 4 ,1,2)是平面 ABC 的一个法向量. 3
4
例1、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 中,O是面AC的中心,求面OA1D1的法向量.
3 求 面 A D E 与 面 ZA 1 D E 所 成 二 面 角 的 大 小 ;
D1
C1
A1
B1
D A
X
E C
Y
B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
课后作业:
1、如图所示,正方体ABCD-A1B1C1D1棱长为1 ,
试用多种方法求二面角A1-BD-C1的余弦值.
练习
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PD 平面ABCD,且
PD=1,E、F分别为AB、BC的中点。
①求证:PE AF;
z
②求点D到平面PEF的距离;
P
③求直线AC到平面PEF的距离;
④求直线PA与EF的距离;
⑤求直线PA与EF所成的角; ⑥求PA与平面PEF所成的角; ⑦求二面角A-PE-F的大小。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