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王铎大小行草书的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王铎大小行草书的风格作者:贺先余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20年第06期
摘要:明末清初的王铎,在书法史上无疑是一朵绚丽的奇葩。他五体皆能、风格多样,除了有极高的天赋,王铎在书法史上也是一个极其用功之人,他的书法学习秉着“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的原则不间断的学习书法,因而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墨迹。从留传下来的大多数作品来看,王铎的大字与小字书法风格有着明显的区别。众所周知,书法的大字和小字笔法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是大字与小字的风格还是大同小异的,而王铎的大字“正大气象”,小字却“精致典雅”。本文把王铎的行草书大字与小字建立在统一的比较范围内,去探索王铎大字与小字的不同风格,以及他能给我们后世学书者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王铎;大字;小字;风格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8-0024-03
一、王铎所处的时代背景
明代初期的书风在元代全面复古主义的影响下,整个书坛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复古主义沦为台阁体。明代中期,面对这种危机,有远见的书家开始對台阁体以及整个复古运动进行了批评,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李应桢批评赵孟頫的字一味学习二王,称其书法为“奴书”。不少书家
开始把取法的眼光从魏晋转移到了宋代。这时,文林、吴宽取法苏东坡,沈周取法黄山谷等。到了明代后期,书法家认识到一味的取法宋,也不是出路,从艺术的发展规律米看,一种风格走向穷途末路时,又孕育着新风格的产生。这时,有远见的书法家开始上追魏晋,远法唐代,近师宋元,走大融合的路子。
另外,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局势多变,内忧外患,内有“严嵩专权,魏忠贤结党营私,清议党争,李白成发起农民起义”。外有“清兵南下”。各种矛盾导致民不聊生。朝廷士大夫与文入学士命途多舛,情节严重者直接处死,轻者贬谪。到清初,外族入主中原,有不少人准备“反清复明”,他们先是抗争,失败之后归隐山林,采取不归顺的态度。有些人即使身仕两朝,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痛苦。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人便转向书法,他们借此宣泄情绪,抚慰痛苦与矛盾的心灵,王铎便是其中的一员,身在明末清初,处于动乱政局中的王铎,选择了归顺清朝,沦为“贰臣“身份,可想而知,其身心所受的折磨是非常人所能想象的。所以,王铎把心中的负面情绪积极投入书法创作中来,借助书法米尽情宣泄,导致了其在书法风格上的重大改变。
二、王铎的大字行草
(一)巨轴大字的主流
中国书法尺幅的大小发展与建筑媒介息息相关,从中国建筑史可以了解到,晚明期间,富贵人家的房屋高大了起米,其厅堂高而大,有的高达五米左右。徐建融在其文章《谈巨幅书法现象》中提到:“古代的书法作品一种是置于崇山峻岭的石刻上的碑,这种碑刻威武壮观,高达三四米。另一种是建筑物内部的书法条幅,但由于室内空间有限,明中期之前的书法作品尺幅大都在六尺以内。虽然皇家的建筑物较大,但皇家厅堂的装饰物主要是绘画,基本上不用书法。”①因而,晚明建筑房屋的增大,也会使得书法作品的尺幅随之增大,书法作品的形式大变,由以前的横式为主的书法转变为以中堂、条幅为主,并流行大作品八尺、丈二、丈六,甚至更大的作品。从明中后期的有创新力的书家,如徐渭、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傅山等一些流传下来的作品来看,多数以大条幅大字为主,处在这个时代王铎,自然也受时代影响,所创作的书法也大都以大尺幅,大字作品为主。
(二)改造临摹
王铎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在动荡的政局、新的书法风格嬗变的潮流中,他审时度势,选择了上溯魏晋,下及宋元的大融合的康庄大道。因为建筑物的增大,原来的手绢、尺度、册页书法形式已不能适应高大的厅堂清赏雅玩之物。而书法的学习,临帖是每个书家的必经之路,这时书家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把古代经典的小尺幅转化为新的大尺幅作品样式。小字变大字,横式变竖式,笔法和章法都要做出改变。
从王铎的书法作品米看,小楷主要取法钟繇,大楷主要师法颜真卿和柳公权,行草以张芝、二王以及米芾为主。白唐楷成熟以米,书法对楷书的钻研也是微乎其微,王铎把眼光放在了行草的学习上,对行草书的临摹也是用功极深,王铎的临帖方法“拓而为大”、师古不泥古,王铎在《拟山园选集>中提到自己对古帖的临摹:书仿古,不尽拟其形也。”②可见,他的临帖方法不是与古人亦步亦趋的,不全是对古人形的追求,更多的追求形神兼备。出于尺幅增大视觉冲击的需要,王铎在临摹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图1所示,王铎临王献之《新妇地黄汤帖》,王铎把王献之的小尺牍作品临成大幅竖条作品,从临摹中可以看出,王铎的临作也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将临摹作品临写成“一笔书”特性。他不仅对章法作了一定的改变,就连字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攲侧不稳,但是经过字与字之间的相互协调,最后又复归平正,有的甚至把行书字直接改成了草书,如“黄”、食”等。为撑满章法的需要,王铎在临摹的过程中大胆的创新思路,使用“涨墨法”,丰富了书法的用墨,如图2所示,王铎临的《月半念足下帖》,字的大小,字与字之间的连接都合理自然,充分显示了王铎对临摹古帖的创造性学习。
(三)大字行草的主要特征
王铎以其深厚的临古功夫,过人的胆识,吸取着由魏晋到唐宋大家的法乳,博采众长,将自己的胸中丘壑化于笔端,冲出古法的束缚,矫正时代流弊,对改变妩媚清新、流俗萎靡的书风起到了重要的影响,给明末书坛带来了活力。王铎善行草书,所留传下米的作品也以行草书居多,王铎的大字行草书主要特征如下:
第一,王铎书法作品整体上注重“势”。
王铎以精湛的功力驾驭笔墨,作品的气势上有大起大落、大开大合之感。在王铎的笔下,笔与笔,字与字或侧或欹,或断或连,一切都合情合理。其点画浑厚舒展,变化多端,能收能放,一点也不显得刻露粗率。其次,字的正斜、浓淡、枯实、虚实、方圆处理得十分到位。最后,王铎在章法上的处理很有节奏感,他一般以数字甚至一行字为单位,将字左右摇曳,形成参差错落的变化,单看某处犹如危峰孤立,整体上却又复归平正。因此,王铎对章法的处理是见势造势,又能巧妙的用势化势。吴昌硕曾评论王铎:“眼前突兀山险巇,文安健笔蟠蛟螭。”③国可见,王铎在书法上是一个极其重“势”之人。
第二,王铎的书法作品还体现着尚“奇”的特点。
白谦慎在《傅山的世界》中认为:“晚明生机勃勃的多元社会文化环境是社会巨变造成的。经济上,商品经济比以往更加繁荣发达。思想上,思想与宗教生活是一个开放的趋势。文化上,城市文化繁荣,社会阶层界线浮动消融。另外,在心学的影响下,人们开始探索内在的真实世界,在这一环境影响下的书法家追求“奇”的特质,从而,晚明的一些书法作品富有表现性、戏剧性以及娱乐性。随着石材的引进,文人篆刻在这一时期蔚然成风,篆刻繁荣又影响书法家对异体字书写的风尚。受当时通俗文化的影响,书法家对古代经典碑帖的调侃,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帖学的严肃性。”④王铎书法表现出米的尚“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