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爆炸学复习题

合集下载

燃烧与爆炸理论试题

燃烧与爆炸理论试题

燃烧与爆炸理论考试试题班级学号姓名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1)燃烧是可燃物质与助燃物质(氧或其他助燃物质)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反应。

(2)火灾和爆炸之间的主要区别是。

(3)根据爆炸发生原因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和核爆炸三大类。

(4)化学爆炸的主要特点是:反应速度极快、、,只有上述三者都同时具备的化学反应才能发生爆炸。

(5)燃烧三要素是指:、和。

(6)燃烧三要素仅仅是燃烧发生的条件。

(7)根据燃烧三角形,防火方法有、和。

(8)根据燃烧四面体,灭火方法有、、和。

(9)物质温度虽已达到理论上的自燃点,但并不立即着火,而要经过若干时间才会出现火焰,这段时间称为。

(10)根据燃烧过程的不同可以把可燃气体的燃烧分为燃烧和燃烧两种。

(11)是用来描述液体火灾爆炸危险性的主要参数之一。

(12)燃烧机理有、和。

(13)任何链锁反应都由三个阶段组成,即、和。

(14)加压气体和/或液体由泄漏口释放到非受限空间(自由空间)并立即被点燃,就会形成火灾。

(15)采用开杯闪点测定仪测得的闪点要比采用闭杯闪点测定仪测得的闪点的值要偏。

(16)火焰(即燃烧波)在预混气中传播,从气体动力学理论可以证明存在两种传播方式:即和。

(17)灭火剂要具有的导热系数和热容。

(18)木材燃烧大体分为燃烧和燃烧两个阶段。

(19)阴燃的结构包括、和残余灰/炭区三部分。

(20)发生阴燃的内部条件是:可燃物必须是受热分解后能产生的固体物质。

(21)谢苗诺夫热自燃理论适用于解释的热自燃过程。

(22)当混气系统已达着火条件的情况下,由初始状态达到温度开始骤升的瞬间所需的时间称为。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抑制法灭火的原理是什么?(2)以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为例说明链锁反应理论。

(3)正常火焰传播和爆轰各自有什么特点?(4)简述火焰传播的热理论和扩散理论。

(5)简述原油沸溢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6)简述池火灾的发生历程。

三、分析题(15分)(1)分析影响闪点测量结果的主要因素。

2017年春季学期石油华东《燃烧与爆炸学》综合复习题

2017年春季学期石油华东《燃烧与爆炸学》综合复习题

《燃烧与爆炸学》综合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燃烧的必要条件(三要素)2、燃烧热3、闪点4、自燃点5、沸点6、特大火灾7、燃点8、化学性爆炸9、熔点10、饱和蒸气11、爆炸极限二、简答题1、燃烧的“氧学说”?2、气体燃烧的形式及其特点?3、防火技术措施的基本原则?4、燃烧的链式理论?5、按照能源对爆炸的分类?6、化学性爆炸的热爆炸机理是什么?7、燃烧的实质?8、物理性爆炸的爆炸机理是什么?9、阻火器的工作原理?10、燃烧的“氧学说”?11、气体燃烧的形式及其特点?12、灭火技术措施的基本原则?三、论述题1、燃烧链式理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试用链式理论解释为什么可燃性混合气体在其爆炸上限以上和爆炸下限以下不会发生爆炸。

2、试分析论述如何做好防、灭火安全防护装置的使用及管理工作。

3、试结合自己的生活、生产实践,阐述做好防火防爆工作的技术关键。

《燃烧与爆炸学》综合复习题答案.一、概念题1、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着火源)。

2、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为kJ/mol。

3、可燃液体蒸发出的可燃整齐足以与空气形成一种混合物,并在与火源接触时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改液体的闪点。

4、引起物质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

5、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即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外界压强相等时的温度。

6、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称为特大火灾,(1)死亡10人以上,(2)重伤20人以上,(3)死亡、重伤20人以上,(4)受灾户50户以上,(5)烧毁财物损失50万元以上。

7、可燃物质发生着火的最低温度。

8、物质在短时间内完成化学变化,形成其他物质,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和能量的现象。

9、固体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最低温度。

10、单位时间内从液体蒸发出来的分子数等于回到液体的分子数的蒸气叫做饱和蒸气。

11、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粉尘)与空气(氧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到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爆炸浓度极限)。

燃烧与爆炸学(高起专) 地质大学期末开卷考试题库及答案

燃烧与爆炸学(高起专) 地质大学期末开卷考试题库及答案

燃烧与爆炸学(高起专)一、单选题1. 军事设施、_____、核电厂的消防工作,由其主管单位监督管理。

(6分)(A) 矿井地上部分(B) 矿井(C) 矿井地下部分(D) 整个矿井参考答案:C2. 按燃烧性,红磷属于_______固体。

(6分)(A) 易燃(B) 可燃(C) 难燃(D) 不燃.参考答案:A3. 举办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等群众性活动,具有火灾危险的,主办单位必须向_______申报。

(6分)(A) 当地政府(B) 公安治安机构(C) 公安消防机构(D) 检察院参考答案:C4. 依据公安部第61号令,企业应当至少_______进行一次防火检查。

(6分)(A) 每月(B) 每星期(C) 每季度(D) 每年参考答案:A5.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由_______负责。

(5分)(A) 建筑单位(B) 施工单位(C) 设计单位(D) 消防员参考答案:B6. 烟头中心温度可达_______,它超过了棉、麻、毛织物、纸张、家具等可燃物的燃点,若乱扔烟头接触到这些可燃物,容易引起燃烧,甚至酿成火灾。

(5分)(A) 100~200℃(B) 200~300℃(C) 700~800℃(D) 800~1000℃参考答案:C7.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工作,实行_______监督管理。

(5分)(A) 分级(B) 分类(C) 统一(D) 多级参考答案:A8. 按照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施工的项目竣工时,_______经公安消防机构进行消防验收。

(5分)(A) 必须(B) 可以(C) 应该(D) 适当参考答案:C9. 下列_______物质是点火源。

(5分)(A) 电火花(B) 纸(C) 空气(D) 水参考答案:A10. 液体表面的蒸汽与空气形成可燃气体,遇到点火源时,发生一闪即灭的现象称为_______。

(5分)(A) 爆炸(B) 蒸发(C) 闪燃(D) 自燃参考答案:C11. 《消防法》规定,举办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等群众性活动,具有火灾危险的,主办单位应当制定_______,落实消防安全措施,并向公安消防机构申报,经公安消防机构对活动现场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合格后,方可举办。

燃烧与爆炸理论复习题 安全092 王云慧

燃烧与爆炸理论复习题 安全092 王云慧

燃烧与爆炸理论复习题名词:1. 爆炸的超压——冲量破坏准则 P155超压——冲量准则综合考虑了超压和冲量两个方面,如果超压和冲量的共同作用满足某一临界条件,目标就破坏。

超压——冲量准则可用公式表示。

()()C I I p p crcr=--∆式中 p ∆——超压,Mpa ;cr p ——临界超压,Mpa ;I ——冲量,s Pa ⋅;cr I ——临界比冲量;C ——常数。

2. 闪点 P13在一定温度下,可燃性液体(包括少量可熔化的固体,如萘、樟脑、硫黄、石蜡、沥青等)蒸气与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点火源产生的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叫做闪燃。

液体(和少量固体)产生闪燃现象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

3. 殉爆当炸药(主发药包)发生爆炸时,由于爆轰波的作用引起相隔一定距离的另一炸药(被发药包)爆炸的现象。

换言之,即装药的爆炸能引起与其相距一定距离的被惰性介质隔离的装药的爆炸,这一现象叫做殉爆。

4. 自热自燃 P13某些物质在没有外来热源影响下,由于物质内部所发生的化学、物理或生化过程而产生热量,这些热量在适当条件下会逐渐积聚,使物质温度上升,达到自燃点而燃烧,这种现象称为自热自燃。

5. 氧指数 P66 所谓氧指数(OI ),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试样在氧、氮混合气流中,维持平稳燃烧(即进行有烟燃烧)所需的最低氧气体积分数,以氧所占的体积分数的数值表示(即在该物质点燃后,能保持燃烧50mm 长或燃烧时间3min 时所需要的氧、氮混合气体中最低氧的体积分数)6. 消焰距离 P69消焰距离就是指火焰蔓延不下去的最大通道尺寸。

7. 最低点火能 P67最低点火能(MIE )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能使爆炸性混合物燃爆所需最小电火花的能量。

如果点火源的能量低于这个临界值,一般不会着火。

8. 热辐射的通量——强度破坏准则 P149 热通量-热强度准则:当热通量准则或热强度准则的适用条件均不具备时、应该使用热通量-热强度准则。

燃烧与爆炸理论复习提纲

燃烧与爆炸理论复习提纲

燃烧与爆炸理论复习提纲一、燃烧基本概念1.燃烧的定义2.燃烧的基本条件3.燃烧反应的种类4.燃烧过程的特征二、燃烧过程分析1.燃烧传热方式a.对流传热b.传导传热c.辐射传热2.燃烧的自由基反应a.自由基的产生b.自由基的反应c.自由基链反应3.燃烧的动力学反应a.燃烧速率定律b.燃烧速率与温度的关系c.燃烧速率与压力的关系三、可燃物质的分类1.燃烧的基本物质2.燃烧物质的分类a.液体燃料b.固体燃料c.气体燃料d.金属燃料e.高能材料四、火灾扑救与消防安全1.火灾的危害a.火势蔓延b.烟雾毒气c.温度和热辐射2.灭火方法与灭火剂a.灭火方法的分类b.常见的灭火剂c.灭火剂的选择和使用原则3.消防安全知识a.火灾预防和控制b.逃生技能和自救措施c.火灾报警设备和灭火设备的使用五、爆炸的基本概念1.爆炸定义与特征2.爆炸的分类a.物理性质爆炸b.化学性质爆炸c.核爆炸3.爆炸的基本过程a.爆炸的起爆过程b.爆炸波的形成与传播c.爆炸后期过程六、燃烧与爆炸安全防范1.燃烧与爆炸事故的危害a.人身安全b.财产损失c.环境污染2.燃烧与爆炸事故预防a.安全与风险评估b.设备与维护管理c.作业安全管理3.燃烧与爆炸事故应急处置a.事故现场处理b.事故后期调查与分析c.预防性应急措施七、新能源与环境友好型能源1.新能源发展背景与意义2.可再生能源与非可再生能源3.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a.太阳能b.风能c.水能d.生物质能e.核能4.绿色能源发展的挑战与前景八、燃烧与爆炸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研究1.化工厂火灾事故案例分析2.燃气爆炸事故案例分析3.航空航天领域的火灾与爆炸安全防范措施4.石油燃烧与爆炸的安全管理措施以上是一个较为详细的燃烧与爆炸理论复习提纲,根据自身需求和学习重点可适当进行更改和删减。

复习时可以根据提纲逐一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和深入学习,同时多进行例题演练和一些案例研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燃烧与爆炸学课程考试试卷及答案

燃烧与爆炸学课程考试试卷及答案

成人高等函授《燃烧与爆炸学》考试试卷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班号学号姓名得分一、选择题1.以下燃烧定义正确的是物质的………………………………………( )A. 氧化反应B. 放热的氧化反应C. 氧化还原反应D. 同时放热发光的氧化反应2. 超出有效范围的燃烧称为……………………………………………( )A. 着火B. 闪燃C. 火灾D. 自然3. 下列关于自燃特征的正确说法是…………………………………… ( )A. 无需着火源作用B. 无需明火作用C. 无需加热D. 无需氧化剂作用4. 油脂滴落于高温暖气片上发生燃烧现象是属于……………………( )A. 着火B. 闪燃C. 自热自燃D. 受热自燃5. 可燃物质的自燃点越高,发生着火爆炸的危险性………………… ( )A. 越小B. 越大C. 无关D. 无规律6.解释燃烧实质的现代燃烧理论是……………………………………( ) A. 分子碰撞理论 B. 燃烧素学说C. 过氧化物理论D. 链式反应理论二、填空题5.火灾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有;、;烧伤致死;吸入热气。

6.水具有很好的灭火效能,其灭火机理是:、、。

7、我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将易燃液体划分为甲、乙、丙三类。

甲类是指;乙类是指;丙类是指。

三、简答题1、简述火灾探测的原理,火灾探测器有哪几种类型?2、简述木材的燃烧过程。

3、简述可燃性粉尘爆炸机理。

四、分析题在汽油库里或操作乙炔发生器时,安全规则规定必须严禁烟火。

气焊操作点(火焰)与乙炔发生器或氧气瓶之间的距离必须在10m以上,乙炔发生器与氧气瓶之间的距离必须在5m以上,电石库距明火、散发火花的地点必须在30m 以上。

试分析采取这些防火技术措施原因。

答案一、1-5:DCBDA 6:D二、1.感温火灾探测器、感烟火灾探测器、感光火灾探测器。

2.物理性爆炸、化学性爆炸、核爆炸。

3.开口式和闭口式。

4.阻火装置、泄压装置和指示装置。

5.酝酿期;发展期;全盛期;衰灭期。

燃烧与爆炸理论复习提纲

燃烧与爆炸理论复习提纲

《燃烧与爆炸理论》复习提纲第二章燃烧基本原理1、燃烧的定义、充分条件及极限值。

2、灭火的四种方法。

3、火灾的危险性。

4、闪燃、着火、自燃的定义。

5、自燃的分类,会举例说明。

6、活化能理论、过氧化物理论、链式反应理论。

链式反应理论的历程、分类,会举例说明。

7、气体燃烧的分类。

8、气体燃烧速度(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因素。

浓度、管径、点火位置。

9、原油火灾中的沸溢现象:宽沸程、热波、乳化水。

10、固体燃烧的分类:蒸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阴燃。

11、阴燃的定义第三章爆炸基本原理1、温度对爆炸极限的影响。

2、爆炸危险性的来源。

3、压力对爆炸极限的影响。

4、其他因素对爆炸极限的影响。

5、爆炸极限的计算。

1)根据C0估算爆炸极限;2)多组分可燃混合气的爆炸极限;3)含惰性气体的多组分可燃混合气的爆炸极限。

例题1 已知某混合气中含甲烷5%,含乙烷8%,含空气87%,问该混合气有否爆炸危险性?例题 2 已知某混合气的组成及各气体的爆炸极限见下表,求该混合气的爆炸极限。

炸危险性。

6方式);压力波形状、峰值及持续时间、破坏方式。

7、粉尘爆炸的机理。

与气体可燃物相比的爆炸极限、点火能。

粉尘层和粉尘云。

三次方定律。

二次爆炸的原因。

水对粉尘危险性的影响。

8、BLEVE的形成过程。

9、喷雾的危险性。

10、爆炸最大压力和温度的计算。

第四章可燃物质的危险特性1、闪点测量的影响因素。

2、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数值对比关系。

3、闪点、燃点、自燃点与物质结构的关系。

4、氧指数的定义。

5、最大安全间隙6、预混气体的火焰传播理论:正常火焰传播和爆轰。

7、层流火焰传播理论中对灭火剂的要求:低的导热系数和高热容。

8、谢苗诺夫热自燃理论的适用体系。

9、着火感应期的概念。

10、火焰传播的热理论和扩散理论。

第五章 点火源与引爆能1、动火分析:时间、可燃气体浓度。

2、点火源的种类。

3、事故电热的原因。

4、爆炸性物质的分类:I 类:矿井甲烷;Ⅱ类:工厂爆炸性气体、蒸气、薄雾;Ⅲ类:爆炸性粉尘、易燃纤维。

《燃烧爆炸学》复习题(V1.01)

《燃烧爆炸学》复习题(V1.01)

《燃烧与爆炸学》复习题重编V1.01(以完善空白处)BY 肖楚阳一、名词解释:1、燃烧——燃烧是一种同时伴有放热、发光的激烈的氧化反应。

2、爆炸—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声响的现象。

3、火灾——凡是在时间和空间上超出有效范围的燃烧都称为火灾。

4、燃点——可燃物质开始持续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燃点。

5、闪点——易燃、可燃液体表面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接近火源时产生的瞬间燃烧现象称为闪燃。

引起闪燃的最低温度叫闪点。

6、热值——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可燃物质完全燃烧时所发出的热量。

7、爆炸危险度——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的爆炸浓度极限范围与爆炸下限浓度之比值。

即:爆炸危险度=(爆炸上限浓度-爆炸下限浓度)/爆炸下限浓度8、反应当量浓度——爆炸性混合物中可燃物质和助燃物质恰好能发生完全反应时可燃物质的浓度。

9、最小点火能——最小点火能是指能引起爆炸性混合物燃烧爆炸时所需的最小能量。

10、爆炸极限——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氧气)的混合物,遇着火源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

11、重大火灾——死亡3人以上;重伤10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受灾户30户以上;烧毁财物损失30万元以上。

12、特大火灾——死亡10人以上(含本数,同下);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户50户以上;烧毁财物损失100万元以上。

13、沸溢火灾——在热波向液体深层运动时,由于热波温度远高于水的沸点,因而热波会使油品种的乳化水气化,大量的蒸汽就要穿过油层向液面上浮,在向上移动过程中形成油包气的气泡,即油的一部分形成了含有大量蒸汽气泡的泡沫。

这样,必然使液体体积膨胀,向外溢出,同时部分未形成泡沫的油品也被下面的蒸汽膨胀力抛出油罐外,使液面猛烈沸腾起来,从而引发火灾。

14、喷溅火灾——当储槽内有水垫时,上述沸腾温度比储槽温度低的可燃液体,或者由多种成分组成的可燃液体的分馏产物,将以对流的方式使高温层在较大深度内加热水垫,水便气化产生大量蒸汽,随着蒸汽压力的逐渐增高,达到蒸气压力足以把其上面都油层抛向上空,而向四周喷溅。

燃烧与爆炸复习题答案

燃烧与爆炸复习题答案

燃烧与爆炸复习题答案燃烧与爆炸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是化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内容。

了解燃烧与爆炸的机理和特点,对于我们安全生活和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些关于燃烧与爆炸的复习题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领域的知识。

1. 什么是燃烧?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通常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热能、光能和化学能的过程。

燃烧过程中,物质的分子与氧气分子发生碰撞,使得化学键断裂并重新组合,释放出能量。

2. 燃烧需要满足哪些条件?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即燃料、氧气和点火源。

燃料是燃烧的物质,氧气是燃烧的氧化剂,点火源则是引发燃烧反应的能量输入。

3. 燃烧的类型有哪些?燃烧可以分为明火燃烧和隐火燃烧两种类型。

明火燃烧是指燃料与氧气在可见的火焰中反应,产生明显的火焰和热能。

而隐火燃烧则是指燃料与氧气在无明显火焰的条件下发生反应,产生热能但不产生明显的火焰。

4. 什么是爆炸?爆炸是一种剧烈的化学反应,通常是指物质在短时间内迅速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爆炸的特点是产生巨大的压力波和冲击波,造成周围环境的破坏。

5. 爆炸的类型有哪些?爆炸可以分为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两种类型。

物理性爆炸是指物质在受到外界能量输入时,由于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剧烈的物理变化,如气体容器爆破。

而化学性爆炸则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由于反应速率过快而产生剧烈的能量释放,如炸药爆炸。

6. 燃烧与爆炸的区别是什么?燃烧与爆炸的区别在于能量释放的速率和程度。

燃烧是一种相对缓慢的氧化反应,能量释放较为平稳,而爆炸则是一种剧烈的反应,能量释放迅速且大量。

此外,燃烧通常发生在较低的温度下,而爆炸则需要较高的温度和压力条件。

7. 如何预防燃烧和爆炸事故?预防燃烧和爆炸事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

首先,要注意储存和使用易燃易爆物品时的安全规范,如避免火源接触、保持通风等。

其次,要加强火灾防控意识,学习使用灭火器材和应急逃生知识。

此外,科学研究中也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遵守操作规程,防止实验过程中的意外发生。

《燃烧与爆炸学》试题及答案.doc

《燃烧与爆炸学》试题及答案.doc

《燃烧与爆炸学》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爆炸:2、燃点:3、爆炸极限:4、特大火灾:5、重大危险源: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我国消防方针是。

2、火灾探测器有、、等。

3、爆炸可分为三类:、和。

4、灭火器上标注的“MF2”,其中M代表、F代表、数字2代表,一般单位为每千克或升。

5、常用的灭火方法有、、和法等。

6、泡沫灭火器主要用于扑灭A、B类火灾。

不能用于扑灭类火灾。

7、常用的气体灭火剂有四氯化碳灭火剂、1211灭火剂、和灭火剂等。

8、一切防火技术措施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二是。

9、A火灾类是指火灾,B类火灾指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金属火灾属类火灾。

10、火灾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有;;;。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以下燃烧定义正确的是物质的()。

A、氧化反应B、放热的氧化反应C、氧化还原反应D、同时放热发光的氧化反应2、可燃物质的自燃点越高,发生着火爆炸的危险性()。

A、越小B、越大C、无关D、无规律3、可燃粉尘的粒径越小,发生爆炸的危险性()。

A.越小B.越大C.无关D.无规律4、在火灾中,由于中毒造成人员死亡的罪魁祸首是(),火灾中约有一半的人员死亡是由它造成的。

A、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C、硫化氢D、烟5、规定电石库距离锻工、铸工等产生火花的车间需30m以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为了()。

A、消除着火源B、消除可燃物C、避免燃烧条件的相互作用D、消除氧化剂6、气焊施工现场的乙炔瓶与火源的距离不得少于()。

A、5m B、10m C、15m D、20m 7、下列火灾探测器中属于接触式探测器的是()。

A、感烟式探测器B、感光式探测器C、图像式探测器D、光电式探测器8、化工原料电石或乙炔着火时,严禁用()灭火器扑救。

A、干粉B、干沙C、四氯化碳D、二氧化碳9、遇水燃烧物质的火灾不得采用()进行扑救。

A、泡沫灭火器B、干粉灭火器C、二氧化碳灭火器D、干沙10、氧气瓶直接受热发生爆炸属于()。

燃烧与爆炸学(专升本)

燃烧与爆炸学(专升本)

燃烧与爆炸学(专升本)问答题1. 火灾爆炸事故一般有哪些原因?(20分)标准答案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工伤事故主要是由于操作失误、设备的缺陷、环境和物料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不善等引起的。

一般主要原因有:1.人的因素:很多事故都是由于操作者缺乏有关的科学知识,在险情面前思想麻痹,在事故发生时,又惊慌失措。

2.设备的原因:设计错误且不合防火或防爆要求、选材不当或者设备缺乏安全防护装置等。

3.物料的原因:可燃物质的自燃、各种危险物品的相互作用、在运输装卸时受剧烈震动、撞击等。

4.环境的原因:潮湿、高温、通风不良、雷击等2. 什么是喷流火灾,喷流火灾有什么特点。

(20分)标准答案是:喷流火灾是指处于压力下的可燃液体,燃烧时呈喷流式燃烧。

喷流式燃烧速度快,冲力大,火焰传播迅速,在火灾初起阶段如能及时切断气源(如关闭阀门等),较易扑灭;燃烧时间延长,能造成熔孔扩大,窑门或井口装置被严重烧损等,会迅速扩大火势,则较难扑救。

3. 爆炸极限有哪些方面的应用?(20分)标准答案是:(1)区分可燃物质的爆炸危险程度,从而尽可能用爆炸危险性小的物质代替爆炸危险性大的物质。

(2)爆炸极限可作为评定和划分可燃物质的标准(3)根据爆炸极限选择防爆电机和电器(4)确定理筑物的耐火等级、层数和面积等(5)在确定安全操作规程以及研究采取各种防爆技术措施——通风、检测、置换、检修等。

4. 粉尘爆炸有哪些特点?(20分)标准答案是:粉尘混合物的爆炸有下列特点:1) 粉尘混合物爆炸时,其燃烧并不完全(这和气体或蒸气混合物有所不同)。

例如煤粉,燃烧的多是气体,煤渣是来不及燃烧的。

2) 有产生二次爆炸的可能性。

因为粉尘初次爆炸的气浪会将沉积的粉尘扬起,在新的空间形成达到爆炸极限的混合物质而产生二次爆炸,这种连续爆炸会造成严重的破坏。

3) 爆炸的感应期较长.粉尘的燃烧过程比气体的燃烧过程复杂,有的要经过尘粒表面的分解或蒸发阶段,有的是要有一个由表面向中心延烧的过路,因而感应期较长,可达数十秒,为气体的数十倍。

燃烧与爆炸复习题答案

燃烧与爆炸复习题答案

燃烧与爆炸复习题答案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它涉及到燃料与氧气的结合,并伴随着热量和光线的释放。

爆炸则是在极短时间内大量能量的快速释放。

以下是一些关于燃烧与爆炸的复习题答案:1. 燃烧的条件:- 必须有可燃物。

- 必须有氧气或空气。

- 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其着火点。

2. 燃烧的类型:- 完全燃烧:燃料完全转化为无害的气体,如二氧化碳和水。

- 不完全燃烧:燃料不完全转化为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

3. 燃烧的三个阶段:- 引燃阶段:燃料的温度升高至着火点。

- 燃烧阶段:燃料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释放能量。

- 熄灭阶段:燃料耗尽或氧气不足,反应停止。

4. 爆炸的定义:- 爆炸是物质在极短时间内迅速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5. 爆炸的分类:- 物理爆炸:如锅炉爆炸,由于压力过大导致容器破裂。

- 化学爆炸:如炸药爆炸,由于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

6. 预防爆炸的措施:- 控制可燃物的浓度,避免达到爆炸极限。

- 确保良好的通风,以稀释可燃物和氧气的浓度。

- 使用防爆设备和设施。

7. 燃烧与爆炸的安全管理:- 了解和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 定期检查设备和环境,确保没有安全隐患。

- 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8. 案例分析:- 分析历史上的燃烧和爆炸事故,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采取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9. 燃烧与爆炸的实验操作:- 在实验室中进行燃烧和爆炸实验时,必须严格遵守实验规程,使用适当的防护装备。

10. 燃烧与爆炸的计算问题:- 计算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换,例如,计算完全燃烧某燃料所需的氧气量。

通过上述复习题答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燃烧与爆炸的基本原理、类型、条件以及安全管理措施。

希望这些内容对学生们的复习有所帮助。

中国石油大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040123燃烧与爆炸学-18

中国石油大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040123燃烧与爆炸学-18

《燃烧与爆炸学》综合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燃烧的必要条件(三要素)2、燃烧热3、闪点4、自燃点5、沸点6、特大火灾7、燃点8、化学性爆炸9、熔点10、饱和蒸气11、爆炸极限二、简答题1、燃烧的“氧学说”?2、气体燃烧的形式及其特点?3、防火技术措施的基本原则?4、燃烧的链式理论?5、按照能源对爆炸的分类?6、化学性爆炸的热爆炸机理是什么?7、燃烧的实质?8、物理性爆炸的爆炸机理是什么?9、阻火器的工作原理?10、燃烧的“氧学说”?11、气体燃烧的形式及其特点?12、灭火技术措施的基本原则?三、论述题1、燃烧链式理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试用链式理论解释为什么可燃性混合气体在其爆炸上限以上和爆炸下限以下不会发生爆炸。

2、试分析论述如何做好防、灭火安全防护装置的使用及管理工作。

3、试结合自己的生活、生产实践,阐述做好防火防爆工作的技术关键。

4、链式理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试用链式理论解释为什么可燃性混合气体在其爆炸上限以上和爆炸下限以下不会发生爆炸。

《燃烧与爆炸学》综合复习资料答案一、名词解释1、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着火源)。

2、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为kJ/mol。

3、可燃液体蒸发出的可燃整齐足以与空气形成一种混合物,并在与火源接触时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改液体的闪点。

4、引起物质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

5、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即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外界压强相等时的温度。

6、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称为特大火灾,(1)死亡10人以上,(2)重伤20人以上,(3)死亡、重伤20人以上,(4)受灾户50户以上,(5)烧毁财物损失50万元以上。

7、可燃物质发生着火的最低温度。

8、物质在短时间内完成化学变化,形成其他物质,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和能量的现象。

9、固体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最低温度。

10、单位时间内从液体蒸发出来的分子数等于回到液体的分子数的蒸气叫做饱和蒸气。

YS复习答案

YS复习答案

《燃烧与爆炸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燃烧、爆炸、火灾、爆炸极限、燃点、闪点、热值、反应当量浓度、爆炸危险度、着火极限、最小点火能、着火延滞期燃烧——燃烧是一种同时伴有放热、发光的激烈的氧化反应。

爆炸—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声响的现象。

火灾——凡是在时间和空间上超出有效范围的燃烧都称为火灾。

爆炸极限——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氧气)的混合物,遇着火源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

燃点——可燃物质开始持续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燃点。

闪点——易燃、可燃液体表面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接近时火源产生的瞬间燃烧现象称为闪燃。

引起闪燃的最低温度叫闪点。

热值——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可燃物质完全燃烧时所发出的热量。

反应当量浓度——爆炸性混合物中可燃物质和助燃物质恰好能发生完全反应时可燃物质的浓度。

爆炸危险度——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的爆炸浓度极限范围与爆炸下限浓度之比值。

即:爆炸危险度=(爆炸上限浓度-爆炸下限浓度)/爆炸下限浓度着火极限——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可燃气体或蒸气在助燃气体中形成的均匀混合系被点燃并能传播火焰的浓度范围。

最小点火能——最小点火能是指能引起爆炸性混合物燃烧爆炸时所需的最小能量。

着火诱导期——指可燃性物质和助燃气体的混合体在高温下从开始暴露到起火的时间或混合气着火前自动加热的时间。

二、填空题: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由火灾探测器、区域火灾报警装置、集中火灾警报装置和电源等四部分组成。

2、火灾探测器有感温火灾探测器、感烟火灾探测器、感光火灾探测器等。

3、防止瓦斯爆炸的主要措施有防止瓦斯积聚和消除火源。

4、灭火器上标注的“MF2”,其中M代表、F代表、数字2代表。

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基本形式有区域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报警系统。

6、火灾探测算法可分为阀值法和过程法。

7、被动式隔爆装置是借助于爆炸冲击波的动力使隔爆装置动作(岩粉槽、水槽破碎,水袋脱钩),并抛洒消焰剂形成抑制带,扑灭爆炸火焰,以阻止爆炸的传播。

燃烧与爆炸学 答案

燃烧与爆炸学    答案

机密★启用前《燃烧与爆炸学》正考课程考试试卷答案考试形式:闭卷试卷类型:A一.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1.燃烧的必要条件任何物质发生燃烧都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可燃物、氧化剂和温度(引火源)。

以上仅能代表无焰燃烧,我们平时所指的绝大部分燃烧均指的是有焰燃烧,有焰燃烧必须具备四个必要条件:可燃物、氧化剂、温度和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

2.热值指完全燃烧1kg(或1m^3,气体)的物质释放出的热量,是一种物质特定的性质单位是J/kg或J/m^3(气体3.闪点,电力学概念,是燃油在规定结构的容器中加热挥发出可燃气体与液面附近的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时可被火星点燃时的燃油温度4.将物质在空气中加热时,开始并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叫做燃点。

表中所示的数据随试样的形状、测定方法不同而有一定差异5.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候的温度被称为沸点6.在密闭条件中,在一定温度下,与固体或液体处于相平衡的蒸气所具有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气压。

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有不同的蒸气压,并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不同液体饱和蒸气压不同,溶剂的饱和蒸气压大于溶液的饱和蒸气压;对于同一物质,固态的饱和蒸气压小于液态的饱和蒸气压7.化学爆炸是由化学变化造成的。

化学爆炸的物质不论是可燃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还是爆炸性物质(如炸药),都是一种相对不稳定的系统,在外界一定强度的能量作用下,能产生剧烈的放热反应,产生高温高压和冲击波,从而引起强烈的破坏作用。

爆炸性物品的爆炸与气体混合物的爆炸有下列异同。

8.氧指数(OI)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材料在氧氮混合气流中进行有焰燃烧所需的最低氧浓度。

以氧所占的体积百分数的数值来表示。

氧指数高表示材料不易燃烧,氧指数低表示材料容易燃烧,一般认为氧指数27属难燃材料9.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火灾为特大火灾:死亡10人以上(含本数,下同);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受灾50户以上;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10.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或爆炸浓度极限二、简要回答(每小题10分,共50分)1. 燃烧的本质是物体与氧的化合(1)物质燃烧时放出光和热;(2)物质在氧存在时才能燃烧;(3)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时吸收其中的氧,燃烧后增加之重恰等于吸收的氧之重;(4)一般可燃物(非金属)燃烧后变为酸;金属煅烧后变为灰渣即金属氧化物。

燃烧与爆炸复习题答案

燃烧与爆炸复习题答案

燃烧与爆炸复习题答案燃烧与爆炸复习题答案燃烧与爆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

无论是炉火烹茶的温暖,还是烟花爆竹的璀璨,都离不开燃烧与爆炸的作用。

那么,你对燃烧与爆炸的原理和特点了解多少呢?下面,让我们来一起复习一下燃烧与爆炸的知识。

1. 燃烧的定义和条件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燃烧的条件主要包括燃料、氧气和着火温度。

燃料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氧气是燃烧的氧化剂,着火温度是指燃料与氧气发生反应所需的最低温度。

2. 燃烧的类型燃烧可以分为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两种类型。

完全燃烧是指燃料与氧气充分接触,产生二氧化碳、水和能量的过程。

不完全燃烧是指燃料与氧气接触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水和能量的过程。

3. 燃烧的反应方程式燃烧反应方程式是描述燃料与氧气反应生成产物的化学方程式。

以甲烷(CH4)燃烧为例,其反应方程式为:CH4 + 2O2 → CO2 + 2H2O4. 爆炸的定义和特点爆炸是指物质在短时间内迅速放出大量能量,产生剧烈的声光效应的过程。

爆炸的特点包括爆炸波、爆炸温度和爆炸压力。

爆炸波是指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可以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

爆炸温度是指爆炸产生的高温,可以引燃周围的可燃物。

爆炸压力是指爆炸产生的巨大压力,可以引起爆炸物体的破裂。

5. 爆炸的分类爆炸可以分为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两种类型。

物理爆炸是指物体内部能量的突然释放,如气体罐体爆炸、炸药爆炸等。

化学爆炸是指物质内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如炸药中的燃烧反应。

6. 燃烧与爆炸的应用燃烧与爆炸在工业生产、军事防御、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工业生产中,燃烧与爆炸被用于发电、冶炼、炼油等过程。

在军事防御中,燃烧与爆炸被用于武器的制造和使用。

在日常生活中,燃烧与爆炸被用于烹饪、供暖、烟花爆竹等娱乐活动。

7. 燃烧与爆炸的安全问题燃烧与爆炸虽然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燃烧与爆炸过程中产生的高温、高压、有毒气体等都可能对人身和财产造成伤害。

燃烧与爆炸期末复习题

燃烧与爆炸期末复习题

燃烧与爆炸期末复习题
一、选择题
1. 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什么?
A. 可燃物、氧气和点火源
B. 可燃物、水和点火源
C. 可燃物、二氧化碳和点火源
D. 可燃物、氧气和水
2. 爆炸的分类有哪些?
A. 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
B. 物理爆炸和核爆炸
C. 化学爆炸和核爆炸
D. 化学爆炸和物理爆炸
二、填空题
1. 燃烧过程中,可燃物与_________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释放出大量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2. 爆炸极限是指可燃气体或蒸气与空气混合后,能够发生爆炸的
_________范围。

三、简答题
1. 简述燃烧的基本原理。

2. 描述爆炸发生时的基本条件。

四、计算题
1. 假设有一密闭容器,体积为1立方米,其中含有甲烷和空气的混合物,甲烷的体积分数为10%。

已知甲烷的燃烧反应式为CH4 + 2O2 → CO2 + 2H2O,求在完全燃烧的情况下,需要多少体积的氧气?
五、论述题
1. 论述在工业生产中,如何通过控制燃烧条件来提高燃烧效率。

2. 论述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和应对爆炸事故。

结束语
通过本次复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燃烧与爆炸的基本原理,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提高在实际应用中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大家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的复习题应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大
纲进行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烧与爆炸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概念题
1、燃烧的必要条件:燃烧物、助燃物、一定的温度。

2、燃烧热:1mol的物质与氧气进行完全燃烧反应时所放出的热量。

3、闪点:易燃、可燃液体表面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接近火源时产生的瞬间燃烧现象称为闪燃。

引起闪燃的最低温度叫闪点。

4、自燃点:指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燃烧的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自燃点
5、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即蒸汽压等于大气压时的温度)。

6、氧指数: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材料在氮氧混合气流中进行有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氧浓度。

以氧所占的体积百分数的数值来表示。

7、特大火灾:死亡10人以上(含本数,同下);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户50户以上;烧毁财物损失50万元以上。

8、爆炸极限: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氧气)的混合物,遇着火源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

9、熔点:物体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最低温度。

二、简答题
1、燃烧的“氧学说”?
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在普利特利发现氧气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和做了大量实验,于1777年提出了燃烧的氧学说,认为燃烧是可燃物与氧的化学反应,同时放出光和热。

拉瓦锡指出,物质里根本不存在一种所谓燃烧素的成分。

燃烧氧学说的建立是对燃烧科学的一大贡献,它宣告了燃烧素学说的破灭。

2、气体燃烧的形式及其特点?
气体燃烧有两种形式,一是扩散燃烧;二是动力燃烧。

如果可燃气体与空气边混合边燃烧,这种燃烧就叫扩散燃烧(或称稳定燃烧)。

如使用石油液化气罐烧饭就是扩散燃烧。

如果可燃气体与空气在燃烧之前就已混合,遇到着火源立即爆炸,形成燃烧,这种燃烧就叫动力燃烧。

3、化学性爆炸的热爆炸机理是什么?
由于物质在短时间内发生极迅速的化学反应,形成了其他物质并且产生高温、高压而引起的爆炸称为化学性爆炸。

化学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和成分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化学爆炸按爆炸时所产生的化学变化,可分三类。

(1).简单分解爆炸
引起简单分解爆炸的爆炸物在爆炸时并不一定发生燃烧反应,爆炸所需的热量,是由于爆炸物质本身分解时产生的。

属于这一类的有叠氮铅、乙炔银、乙炔酮、碘化氮、氯化氮等。

这类物质是非常危险的,受轻微震动即引起爆炸。

(2).复杂分解爆炸
这类爆炸性物质的危险性较简单分解爆炸物低,所有炸药均属之。

这类物质爆炸时伴有燃烧现象。

燃烧所需的氧由本身分解时供给。

各种氮及氯的氧化物、苦味酸等都是属于这一类。

(3).爆炸性混合物爆炸
所有可燃气体、蒸气及粉尘与空气混合所形成的混合物的爆炸均属于此类。

这类物质爆炸需要一定条件,如爆炸性物质的含量,氧气含量及激发能源等。

因此其危险性虽较前二类为低,但极普遍,造成的危害性也较大。

4、防火、防爆的基本理论?
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是:可燃物、氧化剂和火源同时存在,相互作用。

引发爆炸的条件是:爆炸品(内含还原剂和氧化剂)或可燃物(可燃气、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混合物和起爆能源同时存在、相互作用。

如果我们采取措施避免或消除上述条件之一,就可以防止火灾或爆炸事故的发生,这就是防火防爆的基本原理。

5、物理性爆炸的爆炸机理是什么?
这是由物理变化(温度、体积和压力等物理因素)引起的。

在物理性爆炸的前后,爆炸物质的性质及化学成分均不发生改变。

由于液体变成蒸气或者气体迅速膨胀,压力急速增加,并大大超过容器的极限压力而发生的爆炸。

如蒸气锅炉、液化气钢瓶等的爆炸。

6、阻火器的工作原理?
阻火器又名防火器,阻火器的作用是防止外部火焰窜入存有易燃易爆气体的设备、管道内或阻止火焰在设备、管道间蔓延。

阻火器是应用火焰通过热导体的狭小孔隙时,由于热量损失而熄灭的原理设计制造。

三、论述题
1. 燃烧链式理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试用链式理论解释为什么可燃性混合气体在其爆炸上限以上和爆炸下限以下不会发生爆炸。

答:链式反应理论是由苏联科学家谢苗诺夫提出的。

他认为物质的燃烧经历以下过程:可燃物质先吸收能量而离解为游离基,与其他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一系列连锁反应,将燃烧热释放出来。

总的来说,连锁反应机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链引发,即游离基生成,使链反应开始;
2)链传递游离基作用于其他参与反应的化合物,产生新的游离基;3)链终止,即游离基的消耗,使连锁反应终止。

按照链式反应理论,燃烧不是两个气体分子之间的直接作用,而是它们的分裂物-游离基这种中间产物进行的链式反应。

在链式反应中,存在着链的增长速度和链的中断速度。

当链的增长速度等于或大于链的中断速度是燃烧才能产生和持续;当链的中断速度大于链的增长速度时,燃烧则不会发生或正在进行的燃烧会停止。

所以可燃性混合物气体在其爆炸上限和爆炸下限不会发生爆炸。

2. 试分析论述如何做好防、灭火安全防护装置的使用及管理工作。

防、灭火安全防护装置的使用及管理工作 1.主管部室负责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检查、维护、保养、更换和添置,保证完好有效,严禁遮挡,埋压、挪用。

2.消防器材应当设置于明显部位,便于取用,周围不得堆放杂物,确保消防通道畅通。

做好夏季防晒、冬季防冻工作。

3.教育的主要内容 1)宣传防火任务、方针。

以宣传“消防法”为中心,使干部职工提高防火意识。

2)教育职工掌握防火措施,懂得灭火常识;了解易燃易爆物品的特性和一旦发生险情对国家和个人造成危害的严重性。

3)教育职工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按规章制度操作,严格职守堵塞漏洞,提高警惕严防坏人纵火、破坏。

3. 试结合自己的生活、生产实践,阐述做好防火防爆工作的技术关键。

防火、防爆工作的安全管理,除要按消防安全法规的有关规定和运用易燃、爆炸物质管理方法对其进行管理外,从工艺上还要具体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⑴控制易燃、爆炸物质的数量。

在工艺过程中不用或少用易燃、爆炸物质,以不燃溶剂或易燃、爆炸危险性较低的物质代替易燃溶剂与火灾爆炸危险性大的物质。

⑵加强设备的密闭性。

防止设备内可燃物泄漏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防止空气进入负压下生产设备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⑶要有良好的通风排气设备。

借助风力排气的方法,降低车间内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浓度,使其不致达到危险程度,以保车间安全。

⑷应用惰性介质保护。

应用惰性介质(如二氧化碳、氮、水蒸气等)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离,降低可燃物浓度,以及清除管道、容器中残存的可燃物质。

⑸控制工艺参数。

对温度、压力、流量、物料配比等工艺参数,要尽可能实现自动控制,设备失控时能自动发出信号、报警。

同时要尽可能控制工艺条件,防止超温、超压和废料跑损,确保安全生产。

⑹妥善处理三废。

要严格控制易燃、可燃物的排放,尤其应注意性质相互抵触的废水排入同一下水道。

参考知识点
一、概念题
1. 参考教材P21-22
2. 参考教材P27
3. 参考教材P8
4. 参考教材P12
5. 参考教材P75
6. 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材料在氮氧混合气流中进行有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氧浓度。

以氧所占的体积百分数的数值来表示。

7. 参考教材P24
8. 参考教材P36
9. 参考教材P77
二、简答题
1. 参考教材p5
2. 参考教材p55
3. 参考教材P32
4. 参考教材P20-30,P49-53
5. 参考教材P32
6. 参考教材P104
三、论述题
1.参考教材P7,P36
2. 参考教材P89-124
3. 参考教材p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