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乡村和城镇PPT
合集下载
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第十一章乡村和城镇第48课时城镇化课件

必备知识梳理
关键能力提升
随堂巩固训练
必备知识梳理
1.城镇化的意义 (1)概念:乡村人口向__城__镇____地区集聚 和乡村地区转变为__城__镇____地区的过程。 (2)标志:城镇人口__增__加____、城镇人口 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__上__升____、城镇建设 用地规模___扩_大____。 (3)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 __城__镇_人__口___占总人口的比例。
答案:(1)B (2)A
[解题能力培养] 第(1)题:
第(2)题:
[借题发挥] 城镇化坐标图的判读
判读步骤分析: 第一,根据横、纵坐标类型,可确定变量。例如,上图,横坐标表 示与市中心距离,纵坐标表示人口密度。曲线反映与市中心的距离对 人口分布的影响。 第二,比较曲线形态变化,可推断城镇化发展阶段。例如,b时期和 a时期相比,b时期市中心人口密度较小,距离市中心约8 km处人口密 度较大,反映b时期该城市进入郊区城镇化阶段。 第三,比较市中心数值变化,可推断城镇化水平高低。例如,比较 图a和图c,前者市中心人口密度在120千人/km2以上,而后者在120千 人/km2以下,表示从a时期到c时期,市中心人口密度逐渐下降,人口 逐渐向郊区迁移。
3.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典例] [2022·广东卷]下图反映国内某城市群15个城市1990~2018 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及排序的变动情况。据此完成(1)~(2)题。
(1)由图可判断,该城市群呈现( ) A.单核模式发展 B.双核模式发展 C.多核模式发展 D.金字塔式发展
(2)影响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①人口规模 ②产业发展 ③建城历史 ④生态环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城镇化》乡村和城镇PPT精品课件

郊区城镇化:
城市人口密集,就业难, 环境恶化,交通拥堵;地 租昂贵,生活质量下降;
乡村环境优美,差距缩 小,地租便宜,基础设施 完善。
合作探究 英国的城镇化进程 P36
1、用“s”曲线,描述英国城镇化进程时间段
•初期阶段:工业革命之前(18世纪中叶) •中期阶段:18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后期阶段:20世纪下半叶——
3、通过GNSS、GIS查询(摄像、视频…) 如遇堵车,可呼叫就近警车,通过广播告知车辆绕行
4、交通组织、商业组织、城市规划、卫生救护、物流…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RS:遥感系统:数据的获取 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空间定位 GIS: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管理、更新、分析
生活应用 城市规划 市政服务 公共服务
课堂小测
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出警中的应用
P41
回答:1、2、3、5问
1、GNSS,定位信息—110指挥中心
2、GIS,所有车辆信息由GIS整理、分析后,寻找离出事地点最近车辆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城镇化
-.
✓城市增多 ✓超级城市出现
✓自然增长 ✓机械增长
任务一
城镇化的意义
1、城镇化概念
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 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2、城镇化标志
城镇人口数量增加 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 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比例上升
3、城镇化发展的动力
相互促进
推拉因素
乡村的推力 城镇的拉力
二战后,加速城市化 遍及全世界
城镇化有差异:70%以上,40%以下主要分布的大洲在哪?
城镇化区域差异:全球、大洲、国家 城镇化进程示意图—“S”曲线
起步 发达国家 早 发展中国家 晚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乡村和城镇PPT课件

第十三页,共四十八页。
(5)在工业时期,城市功能分区受到重视并被引入到城市管理,而我国目前正 处于快速工业化时期,因此,政策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6)一般来说,交通越便利,地租水平越高。 答案:(1)× (2)× (3)√ (4)× (5)√ (6)√
第二页,共四十八页。
强基础 自主诊断
析疑难 合作探究 提能力 通关集训
刷习题 巩固提升
第三页,共四十八页。
一、乡村的土地利用 1.乡村是以__农_业__经__济___活动为主的地区。依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用地可分为 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不同类型。 2.为了方便生产,农业用地一般分布在村落的_周_围___。乡村以_农__业__用地和_居__住__ 为主。
第十一页,共四十八页。
[练习小测] 判断正误 (1)城市的功能区有明确的界线。( ) (2)城市的功能分区都非常明显。( ) (3)每个城市都有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 (4)许多现代城市的发展,其功能分区受历史因素的影响明显。( ) (5)我国目前许多城市的开发区建设主要是受政策因素的影响。( ) (6)交通便利的地方地租比较高。( )
第六页,共四十八页。
[温馨提示] 城市中的各种功能区以某一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也可能存在 其他用地类型。如住宅区中常存在商店、工厂等,只是商店和工厂用地面积 所占比率较小而已。因此功能区是指某种职能的集中分布区域,也可兼有其 他职能。
第七页,共四十八页。
三、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_经__济__因_素___是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这在城市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①城镇里各种功能的活动都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而城市土地的供应是有限的。在 市场竞争的环境下,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 _愿_意__付__出_租__金____的高低。 ②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__交_通__便__捷___程度和_距__离_城__镇__中__心__远_近____两个方面。一 般来说,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者距交通干线越近,土地租金越__高__;离城镇中心 越近,土地租金也越__高__。 (2)实际上,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非常复杂。除了经济因素外,政策、文化、 _环__境__等因素也会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5)在工业时期,城市功能分区受到重视并被引入到城市管理,而我国目前正 处于快速工业化时期,因此,政策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6)一般来说,交通越便利,地租水平越高。 答案:(1)× (2)× (3)√ (4)× (5)√ (6)√
第二页,共四十八页。
强基础 自主诊断
析疑难 合作探究 提能力 通关集训
刷习题 巩固提升
第三页,共四十八页。
一、乡村的土地利用 1.乡村是以__农_业__经__济___活动为主的地区。依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用地可分为 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不同类型。 2.为了方便生产,农业用地一般分布在村落的_周_围___。乡村以_农__业__用地和_居__住__ 为主。
第十一页,共四十八页。
[练习小测] 判断正误 (1)城市的功能区有明确的界线。( ) (2)城市的功能分区都非常明显。( ) (3)每个城市都有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 (4)许多现代城市的发展,其功能分区受历史因素的影响明显。( ) (5)我国目前许多城市的开发区建设主要是受政策因素的影响。( ) (6)交通便利的地方地租比较高。( )
第六页,共四十八页。
[温馨提示] 城市中的各种功能区以某一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也可能存在 其他用地类型。如住宅区中常存在商店、工厂等,只是商店和工厂用地面积 所占比率较小而已。因此功能区是指某种职能的集中分布区域,也可兼有其 他职能。
第七页,共四十八页。
三、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_经__济__因_素___是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这在城市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①城镇里各种功能的活动都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而城市土地的供应是有限的。在 市场竞争的环境下,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 _愿_意__付__出_租__金____的高低。 ②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__交_通__便__捷___程度和_距__离_城__镇__中__心__远_近____两个方面。一 般来说,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者距交通干线越近,土地租金越__高__;离城镇中心 越近,土地租金也越__高__。 (2)实际上,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非常复杂。除了经济因素外,政策、文化、 _环__境__等因素也会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城镇化ppt课件

乡村和城镇
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
镇化的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课标分析:课标的行为条件是“运用”
指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与考察学习目标是否 达成的条件。
学生的行为动词是“说明”表示要达到理 解层次,学习内容“不同城镇化的特点”是 要求学生在学习城镇化过程中可以分成利弊 两个方面阐述,主要说出城镇化“利”的方 面,认识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的,
随时间,速度在加快,范围在扩大
1.18世纪中叶以前 不足2%
工业化最早在英Leabharlann 2.20世纪初:13.3%扩展到欧美国家 3.2016年:54.3% 二战后,加速城市化
遍及全世界
(二)世界城镇化的进程
城镇化进程示意图—“S”曲线
城镇化水平比较高,城镇人口比例 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在有些地区, 城镇化地域不断向农村推进,一些 大城市的人口和产业迁往小村镇, 大城市人口减少。
的基础知识,第二节城镇化学习,要求学生根据已 有的知识分析地理原理,城镇化的意义,认识世界 城镇化的过程。
【能力水平】学生需要具备读图分析的能力,
思考城镇化所带来的问题有哪些,分析地理原理, 学会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完善,运用图 表,归纳城镇化的空间发展过程。
【心理特征】高一年级的学生对于人文地理
根据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变化, 利用具体的例子,能够使学生的集中 注意力,快速进入课堂。并激发对学 习的动力和对本节课的兴趣。
环节二 新课授予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城镇化 的概念,衡量城镇化的三个指标是什么? 城镇化的发展动力?分析中国在城镇化 人口比例人均生产总值的图表上的位置, 认识到图表上的国家的分类和特点,归 纳城镇化的意义。
水平低、发展慢
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
镇化的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课标分析:课标的行为条件是“运用”
指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与考察学习目标是否 达成的条件。
学生的行为动词是“说明”表示要达到理 解层次,学习内容“不同城镇化的特点”是 要求学生在学习城镇化过程中可以分成利弊 两个方面阐述,主要说出城镇化“利”的方 面,认识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的,
随时间,速度在加快,范围在扩大
1.18世纪中叶以前 不足2%
工业化最早在英Leabharlann 2.20世纪初:13.3%扩展到欧美国家 3.2016年:54.3% 二战后,加速城市化
遍及全世界
(二)世界城镇化的进程
城镇化进程示意图—“S”曲线
城镇化水平比较高,城镇人口比例 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在有些地区, 城镇化地域不断向农村推进,一些 大城市的人口和产业迁往小村镇, 大城市人口减少。
的基础知识,第二节城镇化学习,要求学生根据已 有的知识分析地理原理,城镇化的意义,认识世界 城镇化的过程。
【能力水平】学生需要具备读图分析的能力,
思考城镇化所带来的问题有哪些,分析地理原理, 学会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完善,运用图 表,归纳城镇化的空间发展过程。
【心理特征】高一年级的学生对于人文地理
根据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变化, 利用具体的例子,能够使学生的集中 注意力,快速进入课堂。并激发对学 习的动力和对本节课的兴趣。
环节二 新课授予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城镇化 的概念,衡量城镇化的三个指标是什么? 城镇化的发展动力?分析中国在城镇化 人口比例人均生产总值的图表上的位置, 认识到图表上的国家的分类和特点,归 纳城镇化的意义。
水平低、发展慢
《城乡空间结构》城镇和乡村PPT课件

城乡空间结构
Urban and rural spatial structure
-.
目录页
城乡土地利用
城乡空间结构
城乡区位分析
乡村
是主要从事 农业生产、 人口分布较 为分散的地
方
城镇
是人口达到 一定规模、 主要从事非 农业产业活 动的居民聚
居地
我国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依据图中信息说出城镇与乡村土地利用区别。
乡村内部空间结构
思考城乡内部空间结构差异
利用方式较为简单 村镇驻地以居住、工业、商业、
交通、行政用地为主 外围以农业用地为主
思考三种乡村聚落形态分布的地区(阅读31页教材)
密集型
人口稠密
旱作农业区
分散型
地形复杂或特殊的生产
类型地区,如水稻生产区
半聚集型
山区
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 密集型乡村聚落:是一种规模较大、房屋高度密集的乡村聚落,多分布于人
城乡空间结构
城乡土地利用 城乡空间结构 城乡区位分析
思维导图
城市 乡村 城市
乡村 城乡一体化
区位
建设用地为主 农业用地为主
功能区
影响因素
方式简单 节约用地 位置、联系
包括
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 相互联系、干扰、无绝对界线
自然、历史、交通、生态等
发展变化
经济
地租
距市中心远近 交通因素
受地理环境影响 集市流通、地方服务突出
京杭运河地位下降三原因: 1.运河淤塞; 2.京沪线冲击; 3.海运越来越发达;
影响城市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条件
政治因素
旅游业
文化因素
巴西利亚
华盛顿 堪培拉
Urban and rural spatial structure
-.
目录页
城乡土地利用
城乡空间结构
城乡区位分析
乡村
是主要从事 农业生产、 人口分布较 为分散的地
方
城镇
是人口达到 一定规模、 主要从事非 农业产业活 动的居民聚
居地
我国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依据图中信息说出城镇与乡村土地利用区别。
乡村内部空间结构
思考城乡内部空间结构差异
利用方式较为简单 村镇驻地以居住、工业、商业、
交通、行政用地为主 外围以农业用地为主
思考三种乡村聚落形态分布的地区(阅读31页教材)
密集型
人口稠密
旱作农业区
分散型
地形复杂或特殊的生产
类型地区,如水稻生产区
半聚集型
山区
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 密集型乡村聚落:是一种规模较大、房屋高度密集的乡村聚落,多分布于人
城乡空间结构
城乡土地利用 城乡空间结构 城乡区位分析
思维导图
城市 乡村 城市
乡村 城乡一体化
区位
建设用地为主 农业用地为主
功能区
影响因素
方式简单 节约用地 位置、联系
包括
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 相互联系、干扰、无绝对界线
自然、历史、交通、生态等
发展变化
经济
地租
距市中心远近 交通因素
受地理环境影响 集市流通、地方服务突出
京杭运河地位下降三原因: 1.运河淤塞; 2.京沪线冲击; 3.海运越来越发达;
影响城市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条件
政治因素
旅游业
文化因素
巴西利亚
华盛顿 堪培拉
2.2城镇化课件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2.甲、乙表示不同城镇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乙最可能处在( )
A.B时段 B.D时段 C.E时段 D.F时段
2、世界城镇化空间差异 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讨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镇 化进程的异同。 相同点: 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
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城镇化描述/特 征:水平、速 度、起步、阶 段
使城市的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得不 到很好的发挥,而且还引发了诸如 工业乡土化、农业副业化,离农人 口“两栖化”和城镇发展无序化等 “农村病”现象
发生的国家
主要在拉丁美洲,例如:墨 西哥、巴西、阿根廷
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国
发生的国家
主要在发展中国家
相同点 现象的本质
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模经营难以展开,也使得城市丧失了
经济集聚的功能,抑制了城市消费的
增长,也阻碍了整个国家经济结构调
整,对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及城市
阻碍 文明的普及都具有严重的
作用。
表现
与工业化关 系
虚假城镇化
城市化水平高
城市化发展速度快于工业化 发展速度
滞后城镇化 城市化水平低
相反
不同点
影响
城市人口膨胀,城市内贫富 分化严重,资源环境承载能 力负荷达极限,出现就业、 住房、交通等诸多社会问题
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
城市=建成区(中心区)+郊区
乡村环境优美,交通和通信基础设 施完善,地价便宜,私人汽车普及。
逆城市化是否表明经济 发展水平在逐渐降低? 否。逆城市化是城镇化发展 到高级阶段的一种表现,这 一阶段许多城镇人口到乡村 居住,但并非从事农业活动, 仅是居住地的改变,其并不 代表经济发展水平降低。
2022_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乡村和城镇第2节城镇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A.Ⅰ
B.Ⅰ和Ⅱ
C.Ⅱ后期和Ⅲ
D.只有Ⅲ
[解析] 第(1)题,图甲反映的现象是逆城镇化。逆城镇化表现为中 心城市人口迁往郊区及周边的小城镇和乡村,城市人口出现负增长。其 原因主要是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城乡 间交通条件的改善,以及农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第(2) 题,逆城镇化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向郊区 及周边的小城镇和乡村迁移,此阶段发达国家城镇化速度在变慢,处在 后期阶段,即Ⅱ后期和Ⅲ阶段。
归纳拓展 1.内涵
2.标志
注意:衡量城镇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 例。
3.动力机制
方法技巧:
典例剖析
例题1 下图为某城市20年间发展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 题。
(1)从图中可直观看出的城市发展现象 A.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B.城市人口比重不断增加 C.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D.城市工业生产和商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2)该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是 A.城郊农业生产结构变化 B.城市道路建设受到限制 C.城市人口增长速度缓慢 D.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变缓
2.城镇化、郊区城镇化、逆城镇化及再城镇化的表现、成因与联系
城镇化
郊区城镇化 逆城镇化
再城镇化
人口、产业由
市区迁往郊区
人口由乡村转
人口继续迁往
及郊区农业人
表 向城市,农村
小城镇和乡村,
口转化为非农
人口迁回市区
现 地域转化为城
大城市人口出
业人口,市中
镇地域
现负增长
心衰落,城镇
总人口增加
城镇化
郊区城镇化 逆城镇化
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乡村和城镇-城镇化PPT幻灯片

3、城镇化进程一般规律: 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S型曲线有助于理 解现实的城镇化地域 差异和预测未来的发 展。现实中任何国家 的城镇化过程随时间 的发展都不可能留下 一条完全与此图相同、 平滑的曲线。
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会存在什么问题?
70% 30%
一、城镇化
1、概念:
也称为城市化,一般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镇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 的过程。
2、标志:
城镇人口增加 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 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
衡量城镇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
城镇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反映社会的进步
边陲小镇老深圳全貌 (1982) 流光溢彩的深圳(2000年)
工业革命后,城镇化加速,19世纪的100年,城镇人口增加了340%。
发达国家: 水平高 29所示,假设一定平面内均匀分布着若干质点,如果以这些质点为中心,等距离、平均地划分面积,则形成以这些质点为中心的正六边形。
现实中任何国家的城镇化过程随时间的发展都不可能留下一条完全与此图相同、平滑的曲线。 ②它们之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郊区城市化,随后出现逆城市化,最后为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又出现逆城市化
1、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
工业革命以前, 世界城镇人口占 总人口比例,不 到2%。
工业革命后,城 镇化加速,19世 纪的100年,城镇 人口增加了340%。
20世纪以来,尤其 二战后,世界城镇 化速度、规模、范 围达到空前程度。
当前的世界城镇化进程
54.6%
二、世界城镇化的进程
2、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差异:
城镇化进程中的不同过程辨析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9章城镇和乡村第17讲城镇化课件湘教版

答案 4.A 5.B 6.D
解析 第4题,屋顶花园可冬季保温,夏季隔热,节省空调的电能和供暖的能源 消耗,缓解大都市的热岛效应,但方寸间的花园在保护生物、净化空气和调 节气候方面的作用很小,并不显著,A正确。第5题,东京位于亚热带季风气 候区,光热充足,降水丰富,适宜栽种喜温暖、不耐旱、不耐凉的亚热带常 绿阔叶植物,B正确。第6题,区域中心城市是人口密集、经济规模大、高 楼林立的大都市,热岛效应十分明显,绿化用地紧缺,适宜建设屋顶花园,D 正确。
交通 拥挤
城市人口过度密集,交通流 量大;城市道路规划不合理; 私家车增多;职住分离现象 严重(功能区布局不合理)
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大力发展公共交 通;限制私家车出行;合理布局城市功 能区
住房、
加强政府保障性住房供应;建卫星城,
就业 人口过度密集
开发新区,分散人口;加强经济发展,提
紧张
供更多就业机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思维流程 第(1)题:
第(2)题: 答案 (1)B (2)A
对应训练 考向一 城镇化 (2022河北石家庄三模)波士顿南海港创新区占地面积约4平方千米,曾经是 区域工业、贸易和货物储运中心,后来其地位不断下降。20世纪末期,除港 口和海洋工业园区之外,大部分地区成为服务于港口的仓储区和停车场。 20世纪90年代,波士顿政府开始关注南海港地区的更新改造,通过改善街区 空间环境,提升了建筑密度和紧凑性,2010年拉开了将其建设成为“创新区” 的序幕。目前,南海港地区集聚了多 家医疗保健、科技、建筑和咨询领 域的龙头企业,成为全球著名的创新 区。下图示意波士顿南海港创新区 位置及功能区构成。据此完成1~3题。 注:1英亩≈4 046.86平方米。
《乡村和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乡村和城镇PPT教学课件

小结: 乡村内部空间结构
功能区
特点
公共空间 活动和交流的场所
分布位置 乡村中心
居住区 日常居住的地方 公共空间与生产区之间
生产区 农业生产的土地
在乡村最外围
小结: 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
城市功能区 占地面积
区位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小 最大
较大
市中心、交通街道两侧
商业区与工业区之间。 高级和低级住宅区呈背向分布 城市边缘。沿交通干线,河流、 并考虑环境因素
天津梅江
高级住宅区:地势较高,盛行风上风向,环境优美,交 通便利,靠近文化区,远离工业区。多在城市边缘
低级住宅区:地势较低,靠近工业区,环境质量较差。 多在内城
3)、工业区的分布和特点
商业区
工业区
分布:工业区多分布在城市边缘。 靠交通干线,运量大,快捷
特点:(1)靠近河流、铁路和公路等交通便利的地方。
生产区:在居住区以外,是农业生产直接或间接利用的土地。 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养捕水面、农田水利设施及 田间道路等。
小结:乡村各功能区的特征及分布规律
功能区
特点
分布位置
公共 空间
村民进行各种活动和交流的场所, 乡村中心距村民居住区相对较近,
具有公共性、文化性、多样性的特 道路的通达度较高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1)、商业区分布和特点
商业区
中心商务区( 简称CBD) :高度集中了城市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力量, 具备金融、贸易、服务,展览、咨询等高端服务功能;是现代商务活 动的重要场所。多位于大城市的中心
中心商务区特点:
*位于城市中心部位 *建筑物高大密集 *经济活动最为繁忙 *交通通达度很高 *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很大 *内部分区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SHU LI JIAO CAI HANG SHI JI CHU
01
一、城镇化的意义
1.概念 城镇化,也称城市化,一般是指 乡村 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 城镇 地 区的过程。 2.标志 (1)城镇 人口 增加。 (2)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 比例 上升。 (3)城镇建设 用地规模 扩大。 3.意义 (1)促进区域 经济 增长。 (2)提高 资源 利用效率。 (3)改善城乡 居住 环境。 (4)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水平 发展速度
常见的问题
初期 30%以下, _较__慢__ 阶段 较低
城市各功能用地混杂布置,功能区分异不明确
中期 30%~70%, 很快
阶段 较高
①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住房紧张等 ②汽车普及后,许多人和企业开始迁往郊区
后期 阶段
70%以上, 趋缓,甚
比较高
至停滞
城镇化地域不断向 农村 推进,一些大城市的人口和 产பைடு நூலகம்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村镇,使大城市人 口减少
答案 城镇人口增加;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2.1800~2025年,世界城镇化水平有什么变 化?城镇化速度有什么变化?
答案 世界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 城镇化 速度加快。
3.由图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 平的差异及成因。
答案 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高,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低。成因:发达国家城镇化 起步早、经济发展水平高;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晚、经济发展水平低。 4.据图分析1975年以后发达国家城镇化速度有何变化?为什么? 答案 1975年以后发达国家城镇人口比重上升较慢,说明城镇化速度减缓。因为发 达国家城镇化水平高,大都进入城镇化后期成熟阶段。
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
TAN JIU ZHONG DIAN TI SHENG SU YANG
02
探究导引
探究点一 世界城镇化的进程
2016年5月20日,联合国人类 住区规划署发布了一项报告。该 报告指出,到2030年世界上三分 之二的居民将会居住在城镇中, 他们所生产的GDP将占全球GDP 总量的80%。右图为世界城镇化 水平的提高图。 1.城镇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判断
PANDUAN
1 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 城镇化可促进区域的发展,区域发展对城镇化没有影响。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差异 (1)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 早 ,城镇化水平 高 。 (2)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 晚 ,城镇化水平较 低 。
2.城镇化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跟踪训练
如图示意1950~2025年世界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城镇人口分布状况(含预测)。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世界两类地区城镇化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1950~1965年,两类地区城镇化水平相差不大 B.1980~2010年,发达地区城镇化进程比欠发达地区快 C.欠发达地区在2025年时城镇化水平接近发达地区
探究导引
探究点二 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近年来,一到雨季,“到某某城市看海”就成了许多城市居民的口头禅。暴雨 以它独有的方式,给一座座现代化城市留下了深刻烙印。街道成河、汽车没顶、交 通堵塞、人员伤亡……内涝似乎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遭遇强降雨后的普遍状态。 1.城市内涝与水循环的哪些环节密切相关? 答案 降水、下渗、地表径流。 2.城市内涝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短时间内降水强度大;城市规模扩大,地面硬化,汇水速率快;城市内排水 系统不完善;预报和防范措施不到位。
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环境问题: 大气 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等。 2.社会问题: 交通拥堵 、住房紧张等。
四、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1.应用领域: 城市 规划、市政建设、公共服务等。 2.举例
借助 地理信息 系统对各类空间信息的储存、分析和处理功能,结合 城市管理 _全__球__卫__星__导__航___系统的定位、导航功能,为市民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城市规划和 地理信息系统依托其数据管理、 图层分析 、制图等功能,为政府、 建设管理 企业等提供应用服务
√D.截至2018年,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
解析 对比两类地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曲线可知,1950~1965年,两类地区 城镇化水平相差最大,A项错误;
1980~2010年,发达地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曲线的斜率小于欠发达地区,故 发达地区城镇化进程比欠发达地区慢,B项错误; 在2025年,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尚不到60%,而发达地区已接近90%,C项错误; 2018年,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约50%,而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超过80%,D项正确。
2.由图可知 A.该时期内,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下降
√B.未来城镇人口增长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
C.发达地区城镇人口数量呈减少趋势 D.目前世界城镇人口数量发达地区多于欠发达地区
解析 由图可知,发达地区城镇人口占世界城镇人口比重下降,但城镇化水平和城 镇人口数量可能上升,A、C项错误; 全世界城镇人口在欠发达地区比重越来越大,在发达地区比重越来越小,所以未来 城镇人口增长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B项正确; 目前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低,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城镇人口数量多于发达地区,D 项错误。
水平 原因 大大提高,大量农村人口 工业化进程;南美洲国家城镇化水平超
转化为城市人口
过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
问题 存在 问题 原因
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 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不断增加,缺乏合 理的城市管理和规划,城市的基础设施 远远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环境问题、社会问题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与经济 发展不相适应,失业率高、 贫困等
核心归纳
(1)时间差异
世界城镇化进程的差异
(2)空间差异
表现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 早晚
早
晚
时间 原因
工业化早
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目前 速度
快慢
慢
快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经济迅 原因 城镇化已发展到成熟阶段
速发展
高低
高
低,且发展不平衡
城镇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 亚非国家城镇化进程落后于经济发展和
第二节 城镇化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课程标准
KE CHENG BIAO ZHUN
1.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2.通过探究有关人文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 的应用。
学习目标
XUE XI MU BIAO
1.运用资料,概括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2.运用资料,说明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