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辩证法及认识论原理

合集下载

2024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解析与答案

2024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解析与答案

2024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解析与答案近年来,考研政治的复习备战工作已经成为了许多学子备考的重要环节。

而政治学科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其深入理解和掌握在考研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2024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进行解析,并提供相应答案,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战考研政治。

I. 真题解析首先,我们来分析2024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

本次真题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具体从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等方面展开。

下面将对真题中的各个部分进行解析:1. 认识论认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类认识过程、认识规律以及认识方法的理论体系。

在本次考题中,出现了对认识的本质和认识方式的提问。

考生需要从科学实践、社会实践和认识的反射性几个方面进行回答。

这一部分要求考生结合思辨和实践经验进行回答,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2. 辩证法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是研究事物发展和矛盾运动规律的理论体系。

在本次考题中,涉及到了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辩证思维方法以及辩证法的实践意义等方面。

考生需要对辩证法的基本理论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进行分析。

3.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研究。

在本次考题中,考生需要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历史进程中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关系等。

考生可以通过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具体应用例子来加深自己的回答。

4. 历史唯心主义历史唯心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立面,是一种宇宙观和方法论,主张历史是由人的意识决定的。

在本次考题中,涉及到了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对立关系等。

考生需要明确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并能够分析历史唯心主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II. 答案解析在面对以上的问题时,考生需要在回答中体现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系统性理解和深入思考。

考研政治知识点

考研政治知识点

考研政治知识点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 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的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基本形式。

辩证法强调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和矛盾的斗争性。

2. 唯物论的本质观点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它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是世界的根本,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论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反对唯心主义。

3. 唯心论与唯物论的区别唯心论和唯物论是两种对立的哲学观点。

唯心论认为意识是世界的基础,意识能够影响物质,主张主观意识的独立性。

而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基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主张客观事物的决定性。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 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改革开放、依法治国、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制度。

它的本质特征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消除剥削,共同富裕。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党的基本纲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强调既不能急于实现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又不能停留在一个低级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3. 民族资本主义道路民族资本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发展道路。

它强调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党允许一部分人民在经济活动中以非社会主义的方式经营,但要有限制和规范。

这是为了满足一些民族资本主义因素发展的需要,同时保证国家基本经济的稳定。

三、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1. 党的根本原则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原则。

党员必须坚持党的根本原则,增强党性,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 党的十九大报告党的十九大报告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基本纲领。

这个报告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考研政治原理知识点归纳

考研政治原理知识点归纳

考研政治原理知识点归纳考研政治是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考研政治原理知识点的归纳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1. 唯物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 辩证法:事物的发展是矛盾的统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 认识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识是实践到认识的循环往复过程。

政治经济学1. 商品和货币: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2. 剩余价值: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获取剩余价值。

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科学社会主义1.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条件下,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阶段。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 新民主主义革命: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3. 改革开放:1978年以来,中国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改革。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 法律基础:了解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原则,尊重和遵守法律。

3. 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

结束语考研政治的学习不仅仅是对知识点的掌握,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运用这些原理来分析现实问题。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希望以上的归纳能够帮助大家在考研政治的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考研政治的重要考点之认识论

考研政治的重要考点之认识论

考研政治的重要考点之认识论考研政治的相识论考点二相识的本质(一)相识的本质相识是主体在实践根底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二)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在相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相识路途: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途,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途。

唯物主义哲学坚持反映论的立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其次性,相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唯心主义哲学颠倒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否认相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把相识看作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历的东西。

这就割断了相识同客观现实的联系,否认了相识的客观依据,陷入了主观随意性。

(三)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区分旧唯物主义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相识论,把人的相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外界对象。

它有两个紧要缺陷:一是离开实践考察相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相识的确定作用;二是离开辩证法来考察相识问题,不了解相识的辩证性质,不能把相识看做是不断开展的过程,而认为相识是一次性完成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相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相识论,认为相识首先是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的双向互动过程,是相识主体能动地缔造的过程。

同时,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把相识看成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的充溢冲突的能动的相识过程。

(四)能动反映的根本特点1.相识的本质: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它不但具有再现客体内容的反映性特征,而且具有实践所要求的主体能动的缔造性特征。

2.能动反映的特点:再现客体(摹写性),缔造性(以实践为根底)。

考研政治的相识论考点三相识运动的根本规律(一)两次飞跃:从感性相识到理性相识,从理性相识到实践1.从感性相识到理性相识的飞跃(1)感性相识与理性相识相识的开展过程,首先是从实践中产生感性相识,然后能动地开展到理性相识。

感性相识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干脆的、详细的反映。

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

感性相识是相识的低级阶段,感性相识具有干脆性和详细性。

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万能答题模板

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万能答题模板

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万能答题模板 考研政治马原材料分析题答题时采⽤原理+⽅法论+结合材料,三者相结合,才是⼀个完整答案。

⼩编为⼤家提供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万能答题模板,希望⼤家喜欢! 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万能答题模板 ⼀、唯物论部分 (⼀)实践是⾃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的基础 【原理内容】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然界与⼈类社会的历史前提,⼜是使⾃然界与⼈类社会统⼀起来的现实基础。

⼈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类社会,⼈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反过来影响和制约⾃然界,不断改变着⾃然界。

【⽅法论】马克思认为,应当合理地调节⼈与⾃然之间额物质变换,在最⽆愧于和最适合⼈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这种物质交换。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 【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规律和利⽤规律。

【⽅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辩证法部分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存在的,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整体,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法论】要求⼈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事物联系的条件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可以改变的。

⼈们经过努⼒可以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但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然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法论】要⽴⾜现实,既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要善于利⽤有利条件,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创造事物发展的条件。

(三)事物发展的过程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是⼀个过程。

⼀切事物只有经过⼀定的过程才能实现⾃⾝的发展。

【⽅法论】坚持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思想,⽤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切事物如实地看做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要预见它们的未来。

[考研政治]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真理的客观性

[考研政治]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真理的客观性

[考研政治]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真理的客观性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知识点4 真理的客观性认识论是探讨人类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真理标准等问题的哲学学说。

本期知识点主要内容:真理及其客观性。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客观真理)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中包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它以客观事物为认识对象,正确揭示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

二是指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客观的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坚持了真理问题上的唯物主义。

承认客观真理同坚持唯物主义世界观以及唯物主义反映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一切唯心主义都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宣扬主观真理论。

(主观真理论有两种典型表现:马赫主义认为真理是“思想形式”,是“社会地组织起来的经验”,凡是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实用主义认为“有用即真理”,把真理的有用性与真理本身等同起来。

它们共同的错误都是否定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

◆真理与谬误对立:真理发展的过程,不仅是相对不断趋近绝对的过程,而且还是不断同谬误作斗争并战胜谬误的过程。

真理和谬误是相伴而生的,人类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难免发生谬误。

由于真理和谬误决定于认识的内容是否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因此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它们是对立的。

联系: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包含,又相互转化。

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没有真理也无所谓谬误,没有谬误也无所谓真理;真理中包含着某种以后会暴露出来的错误的方面或因素,谬误中也隐藏着以后会显露出来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

考研政治马哲核心知识点

考研政治马哲核心知识点

考研政治马哲核心知识点考研政治马哲核心知识点大纲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3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四、历史观(2个核心、2大规律)2个核心:社会、人2大规律:社会发展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律考研政治马哲唯物论知识点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物质(客观实在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反映性)1、(起源)意识与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本质)意识与客观存在:(近似、能动、原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具体3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考研政治的重要考点之认识论

考研政治的重要考点之认识论

考研政治的重要考点之认识论考研准备得怎么样?政治的认识论是重要考点,考研时绝对会出现的。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考研政治的重要考点之认识论,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考研政治的认识论考点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一)实践的本质(二)实践的基本特征(三)实践的基本形式(四)实践的基本要素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基本要素都是认识主体、认识客体以及连接二者的认识中介。

认识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认识与实践具有同构性。

(五)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主体和客体是相互作用的关系。

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包括三个环节:①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②按照实践目的和方案借助手段实际地作用于客体,把实践方案变为实际的实践活动;③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首先,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人成为认识主体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人改造客观世界活动的需要。

其次,实践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

实践使主体能从客体中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不仅如此,主体用于加工客体信息的各种思维模式,也是来源于实践。

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定人的大脑和感官在生理素质上的差异对认识的影响。

但生理素质的差异不能决定人的认识能力。

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认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但是间接经验归根到底也是来源于前人或他人的实践。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2017考研政治马哲四大基本原理解读

2017考研政治马哲四大基本原理解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考生们常常混淆这几个概念。

概念的辨别分析有助于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对政治的复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论是对世界本原的一种回答,也就是回答世界是物质还是意识的,属于世界观范畴。

辩证唯物主义和以往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一样,都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不同之处,一方面就在于对于物质的理解不同;另一方面,它强调"辩证"。

辩证,即全面地、发展地、联系地、矛盾地看问题。

与"辩证"相对立的概念是"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即片面地、静止地、孤立地看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不但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而且还认为意识对物质就有反作用。

而以往的旧唯物主义只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忽略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辩证唯物论包括五大观,即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意识观和实践观。

总之,唯物论或唯物主义并不是马克思的发明,他的独到之处就是在唯物论前加了"辩证"两个字。

▶二、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在唯物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世界存在的状态问题,也就是回答世界是联系发展的、还静止孤立的。

前者就是辩证的观点,后者则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

这样就形成了两种对立的方法论。

显然,马克思坚持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是个联系、发展的世界。

考生需要注意的是,辩证法并不是马克思的发明,只不过在马克思之前的辩证法属于唯心主义辩证法,只承认意识形态上的辩证关系。

而马克思的辩证法走的是唯物主义的道路。

唯物辩证法包括两大总特征、三大规律以及五大范畴这三大部分内容。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中西哲学史上有着各种各样的认识论。

唯心主义认识论认为,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人天生所具有的,从而否定了实践经验的重要性,如孔子的"生而知之"等。

2022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必备万能模板(全)

2022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必备万能模板(全)

2021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必备万能模板一、唯物论万能原理模版:内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认为物质和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的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目的性和计划性,创造性,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方法论:我们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的立场,防止各种唯心主义的错误,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实践的基本途径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

二、辩证法万能原理模版:内容: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唯物辩证法是其核心内容。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等特征。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方法论: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无论是对自然、社会、思维这三大领域的矛盾运动规律的宏观把握,还是对实际工作中错综复杂的矛盾的细微分析,唯物辩证法都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

三、矛盾专题万能模版:内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是指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包含矛盾的,既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又要善于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在复杂的矛盾群中要区分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认识论的原理有哪些

认识论的原理有哪些

认识论的原理有哪些
认识论的原理有以下几个:
1. 经验主义原理:认为人类的认识来源于对外界的感观经验,即通过感觉器官来获取知识和理解事物。

这一原理强调通过感知和观察来积累知识。

2. 理性主义原理:认为人类的认识不仅仅取决于感官经验,还取决于理性思维和推理。

理性主义强调通过思考和推理来获得知识和理解。

3. 辩证法原理:认为认识是通过对矛盾和冲突的辩证思考和统一来实现的。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复杂的、矛盾的、充满变化的,人们应该通过辩证思维来认识和解决问题。

4. 相对主义原理:认为认识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真理。

相对主义认为人们的认识受到个体的经验、文化和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认识。

5. 实证主义原理:认为科学方法是获得真知的唯一途径。

实证主义强调通过观察、实验和数据来验证认识,只有经过科学验证的认识才是可靠的。

这些原理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论来解释和理解认识的本质和方式,对于人类的认识过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今年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

今年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

今年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辩证唯物主义(1)辩证法的基本原理(2)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2.唯物辩证法对中国发展的指导意义(1)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2)唯物辩证法对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启示3.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辩证唯物主义的新挑战(1)科学技术对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挑战(2)科学技术发展对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和认识论的挑战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创新(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2)毛泽东思想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3.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成果(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理论创新(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成果和现实启示三、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1.党的基本理论(1)党的基本理论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22.党的基本路线(1)党的基本路线的形成和作用(2)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3.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1)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2)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四、党的领导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历史成就和历史贡献(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和实践启示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五、党的十九大以来党的建设1.党的十九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总体要求和总体布局(1)党的十九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总体要求(2)党的十九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总体布局2.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思想来源和实践基础(1)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思想来源(2)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实践基础3.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1(2)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六、国家政治制度1.国家政治制度的历史演进和现代意义(1)国家政治制度的历史演进和科学内涵(2)国家政治制度的现代意义和时代价值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历史地位和战略作用(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主要实践成果以上知识点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党的领导、党的十九大以来党的建设和国家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考研政治思修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思修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思修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基础,对于考研政治的学习至关重要。

以下是考研政治思修知识点的总结: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和联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相反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意识的表现。

在实践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常常相互渗透、互相影响。

2. 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辩证法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核心内容,它强调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发展规律。

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包括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

辩证法的方法包括辩证思维、辩证逻辑和辩证分析等。

3.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相反的认识方法。

唯物辩证法关注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发展规律,注重全面、具体、深入地分析问题;形而上学则偏重于一刀切、片面化的认识方式,忽略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发展。

二、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1.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观点。

它分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方向,强调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历史的进步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2. 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由于人的主观意志和英雄、圣贤的作为而推动的。

它强调意识形态、人的意愿和决策在社会历史中的决定作用,忽视了经济基础的决定性作用。

三、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1.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基本任务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的社会制度,主要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2. 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原则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向后发展的最高阶段,主要特征是全面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

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巩固、共产主义心理的培育和发展。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总结,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考研政 治马原部分重点解析

考研政 治马原部分重点解析

考研政治马原部分重点解析考研政治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称马原)是一个重要的板块,对于考生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关键作用。

下面,我们来对马原部分的重点进行一番解析。

首先,要明确马原的整体框架。

马原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是重中之重。

唯物论中,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核心。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同时,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去认识和改造世界。

辩证法是马原中的难点也是重点。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和掌握。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是这一规律的重要应用。

我们要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既要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矛盾的特殊性。

质量互变规律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质的飞跃创造条件。

否定之否定规律则表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这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保持坚定的信念,相信事物的发展总是在曲折中前进。

认识论部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至关重要。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不断获得新的认识,并将认识运用于实践,推动实践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重点内容。

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这一理论让我们深刻理解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和规律。

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

资本家通过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实现资本的增殖。

这一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让我们认清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

2024年考研政 治马原部分考试大纲解析

2024年考研政 治马原部分考试大纲解析

2024年考研政治马原部分考试大纲解析考研政治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马原)一直是众多考生备考的重点和难点。

对于备战 2024 年考研的学子来说,深入理解和把握新一年的考试大纲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 2024 年考研政治马原部分的考试大纲进行详细解析,希望能为广大考生提供有益的指导。

一、考试大纲的整体变化与往年相比,2024 年马原部分的考试大纲在整体框架上保持了相对稳定,但在具体内容和侧重点上有了一些细微的调整。

首先,在哲学部分,对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考查更加深入,要求考生不仅要熟知理论,更要能够运用这些原理分析现实问题。

其次,在政治经济学部分,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规律的考查有所加强,特别是在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方面,增加了一些新的知识点。

此外,科学社会主义部分也根据时代发展和理论创新进行了适当的更新和补充。

二、哲学部分1、唯物论唯物论部分重点考查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等。

考生需要理解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掌握意识的本质和作用,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原中的重点和难点,包括联系与发展的观点、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考生要学会运用辩证法的思维方法分析事物的发展变化,把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等关系。

3、认识论认识论部分主要涉及认识的本质、认识的过程、真理与价值等内容。

考生需要明确实践在认识中的基础地位,理解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以及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4、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部分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等。

要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统一,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三、政治经济学部分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这部分包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资本主义所有制、资本主义的分配制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辩证法重要原理总结:
联系的原理: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具有
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特点。

方法论:要求我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发展的原理:1.永恒发展原理: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发展的过程性原理: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发展,才能实
现自身的发展。

方法论: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的看作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他们的过去,观察
他们的现在,又要遇见他们的未来。

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脱离的趋势,二者相
互连接、相互制约。

方法论: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内因识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注重内因,发挥主观能动性;争取有条件回避不利条件。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方法论:承认矛盾,正视矛盾,不能回避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质量互变:事物的发展经由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
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方法论:注重量的积累,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促成其质变;坚持适度原则。

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方向是前进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迂回
曲折的。

方法论:坚信前途是光明的,方向是正确的,充分预估道路中的困难和挫折。

认识论部分重要知识点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的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的和认识活动的人。

实践主体与客体的关系:1.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首要关系)2.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3.限定与超越的关系(实质关系)
(二)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实践决定认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b实践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认识向前发展。

B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C实践锻炼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A是真理的特性决定的b实践是主观间之于客观的活动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理论对实践的反作用:
1.认识反作用于实践,a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b错误的认识误导实践
2.作为认识的高级形式——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a理论是对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可以并且应该走在实践的前面,指导实践。

B理论能够遇见未来,端正实践的方向c科学理论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推动人们在实践中的创新。

(三)能动反映论
含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创立了能动反映论。

主要内容为下: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2.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过程。

3.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实现的。

二、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认识的两次飞跃
(一)第一次飞跃:由实践到认识或者有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的特点:直接性、具体性。

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条件:1.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丰富的感性材料2.经过理性的思考进行加工把感性认识上升的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1.相互依存2.相互交织相互渗透
(二)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第二次飞跃,理性认识的特点:间接性与抽象性
条件:1.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2.要把认识与主体自身的需要和利益结合起来,形成正确合理的时间观念3.把理论的正确性和现实的可能性结合起来4.理论必须被群众掌握,内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三)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1.理性因素的作用:指导、解释、预见
2.非理性因素关键词: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

作用;动力、诱导、激发
(四)认识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
1.客观上,事物复杂性,暴漏本质有一个过程
2.主观上,人的认识能力是一个提高的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3.认识要经过“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循环。

(五)实践与认识具体历史的统一
要坚持认识与实践的具体、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脱离实际的左或右的错误
三、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一)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1.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2.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绝对性:真理具有客观性所以具有绝对性,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真理的发展具有无限性。

相对性:从认识的广度上说,从认识的深度上说,从认识的进程上说
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联系:相互连接相互包含,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真理孕于相对真理之中;绝对之中有相对,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

(三)真理的具体性要求
真理是具体的:真理是具体的全面的历史的,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只有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主管于客观的符合,它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没有意义。

(四)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
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是相互区别的,同时二者是相互联系的,真理中有出现谬误的趋向,谬误中孕育着真理的萌芽,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原因:1,真理的本性:主观与客观的一致2.实践的特点:实践是主观间之于客观的活动
实践标准的绝对性: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实践检验的真理具有不可推翻性3实践能够检验一切认识。

事件标准的不确定性:1.一定历史阶段的具体实践具有局限性2.实践检验真理有一个过程3.被时间检验的真理还要继续接受实践的检验。

四、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真理与价值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区别在于:1。

真理原则偏重于客体性,价值原则偏重于主体性 2.真理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目的性3.真理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的同一性,价值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的多样性。

联系:1.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既符合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2.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必然是有价值的3.真理和价值在实践活动中是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五、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1.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
2.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创新的作用和意义)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
4.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中国对外工作新思想、新论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