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专业标准——机电技术应用

专业标准——机电技术应用

材料6: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二○一三年七月序号 对应职业(岗位)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专业(技能)方向1 机电设备操作 装配钳工 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2 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 (也可选择工具钳工3 机电设备与产品维修 或机修钳工) 机电产品维修维修电工4 自动生产线制造自动化生产线运行5 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6 设备管理员 营销员、装配钳工机电产品营销7营销员机修钳工、维修电工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机电技术应用( 051300 )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三、基本学制3 年四、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制造类企业, 培养从事机电设备、 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检测、维修及营销等一线工作的高素质 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范围六、人才规格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一)职业素养1.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信誉,爱岗敬业、遵纪守法。

2. 具有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

3. 具有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

4. 具有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5. 具有借助词典阅读外文技术资料的能力。

6. 具有安全文明生产、节能环保和遵守操作规程的意识。

7. 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8. 具有较强的时间观念和责任意识。

9. 具有奉献和互助精神。

(二)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1. 具有查阅专业技术资料的基本能力。

2. 掌握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等专业基础知识。

3. 具有根据图纸要求,进行钳工操作的能力。

4. 具有正确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能绘制简单零件图的能力。

5. 具有运用PLC 的基本指令和部分功能指令编制和调试较简单的控制程序的能力。

6. 掌握典型机电产品、机电设备和自动生产线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7. 掌握机电产品、机电设备和自动生产线中采用的机、电、液、气等控制技术。

8. 具有选择和使用常用工量夹具、仪器仪表及辅助设备的能力。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各科课程标准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各科课程标准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工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机电专业的技术基础课。

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计算方法,初步掌握使用电子仪器进行电路实验,具有初步的电路设计、安装和调试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1. 了解电路的组成和基本物理量。

2. 掌握简单直流电路的简单计算。

3. 掌握基尔霍夫定律,理解电路的无源元件及其伏安特性,掌握电压源、电流源和受控源。

4. 理解电路等效概念,掌握支路电流分析法,叠加定理和戴维南定理。

5. 理解正弦交流电的概念,掌握交流电路的功率计算。

6. 理解三相正弦电源,了解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计算。

7. 理解变压器和电动机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内容第一模块理论教学内容第一节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电荷,电流,电路,电阻,电压,电功,功率;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第二节简单直流电路电动势,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端电压,电源的输出功率,电池组,电池的串\并\混联,电阻测量,电位计算第三节复杂直流电路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流法,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第四节电容器电容器,电容,电容器的串\并\混联,电容器的充放电第五节磁场和磁路电流的磁效应,磁场的物理量,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磁路第六节电磁感应电磁感应现象,感应电流的方向,电磁感应定律第七节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交流电的物理量,交流电的表示方法第八节正弦交流电路纯(电阻\电容\电感)电路,交流电路的功率第九节三相正弦交流电路三相(电源\负载),安全用电第十节变压器和电动机变压器,交流电动机第一模实验块教学内容第一节常用仪器使用及元器件识别掌握常用仪器的使用、学会测试元器件的参数和特性第二节基尔霍夫定理,叠加定理及戴维宁定理掌握直流电路的测试第三节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产生四、教学方法的原则建议教学重点:电阻电路分析教学方法的原则建议: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辅以电化教学手段,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

《机械与电子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机械与电子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机械与电子技术应用》课程标准机械与电子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机械与电子技术应用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了解机械与电子技术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机械基础知识:机械原理、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等。

- 电子基础知识:电子元器件、电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等。

- 机械与电子技术应用:机械工程制图、电子电路制作、机电一体化控制等。

- 实践环节:包括组装机械与电子设备、设计并制作电子系统等。

三、教学要求
1. 结合实际,突出实践教学。

2. 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掌握机械与电子技术应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3. 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突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 《机电一体化控制基础》
- 《机械制图基础》
- 《电路基础及分析》
参考书目
- 《PLC编程技术》
- 《机电传动控制技术》
- 《电子设计从入门到精通》
五、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主要采用实践环节评测与理论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实践环节占总评成绩的60%,理论考试占40%。

以上为《机械与电子技术应用》课程标准,敬请遵照。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机械基础课程学时:IOO学时适用对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一年级学生二、说明(-)课程性质与任务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基础课程。

旨在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基础知识和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能力。

其任务是使学生熟悉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及应用,会合理选用机械工程材料;了解金属材料热处理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机构、机械传动、轴系零件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分析和选用机械零部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能熟练查阅、运用有关资料,初步具有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的能力;熟悉常用机械制造基础知识;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一)知识目标1.理解机器的基本概念,掌握机器的组成;2.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分类、牌号、性能及应用;明确热处理的目的,了解热处理的方法及应用;3.掌握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常用机构的组成、原理及应用;4.掌握带传动、齿轮传动等常用机械传动的组成、工作原理、传动特点;了解轮系的分类与应用,会计算定轴轮系的传动比;5.掌握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等轴系零件的结构、特点、常用材料和应用场合及有关标准和选用方法。

(二)能力目标1初步具有合理选择材料、确定零件热处理方法的能力;6.初步具有分析和选用机械零部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7.初步具有使用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8.具有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的基本能力;9.培养学生独立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把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运用到新的实践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职业情感与素养目标1.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品德;2.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分析问题的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5.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处的社会生存能力。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械制图》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机械制图课程学时:240学时适用对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一年级学生二、说明(一)课程性质《机械制图》是讲授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是学生从学习文化基础课转向专业课学习的进程阶梯。

该课程既有系统理论又有较强实践性,被称为工程界共同的“技术语言”。

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读图、绘图,运用各种作图手段来构思、分析和表达工程问题的能力,在专业学习中起到夯实基础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1.知识和技能目标:(1)了解国家标准和投影法的一些基本概念。

(2)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3)掌握点线面、基本体、切割体、相贯体、组合体的投影绘制方法。

(4)掌握机件形状的常用表达方法。

(5)掌握标准件、常用件的绘制和查表方法。

(6)掌握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方法(含零件测绘),初步掌握中等复杂程度零部件的绘制和阅读Q(7)了解常用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能进行手工绘制仪器图和草图。

(8)能熟练绘制出投影正确、视图选择和配置恰当、图面整洁美观、尺寸标注正确、完整、清晰的图样。

2.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1)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锻炼提升读图和绘图能力。

(2)形成看物绘图和看图知物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程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专业作风。

(三)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讲授共用2个学期,包含十个章节,第十章不作为必学内容。

本课程重点是使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获得读图和绘图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难点是锻炼学生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

第一章《制图基本知识和技能》的重点是第二、三节,难点是第三节;第二章《正投影作图基础和组合体》的重点是第二、四节,难点是第三节;第三章《立体表面交线的投影作图》的重点是第一节,难点是第三节;第四章《轴测图》的重点是第二节,难点是第三节;第五章《组合体》的重点是第二、三节,难点是第五节;第六章《机械图样的基本表示法》的重点是第二、三节,难点是第四节;第七章《机械图样中的特殊表示法》的重点是第一、二、三节,难点是第五、六节;第八章《零件图》的重点是第二、三、四节,难点是第七节;第九章《装配图》第一、二节、难点是第四节Q(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机械制图》教学以实践教学法为主,结合实际生产生活,在教学中要多开展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

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汇编

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汇编

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汇编一、引言本文档旨在汇编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为该领域的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和控制工程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与技能。

通过研究该专业课程,学生将掌握机电一体化的基本理论、应用技术和实践能力,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机电一体化需求。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机电一体化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其运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课程目标包括:1. 理解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机电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3. 研究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设计、调试和优化方法;4. 培养分析和解决机电一体化问题的能力;5. 提升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如下:1.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2. 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和控制工程基础知识;3. 机电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4.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方法;5.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调试和优化技术;6.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7. 机电一体化应用案例分析与实践。

四、课程评估为评估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的掌握程度,可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 课堂参与和作业完成情况;2. 实验报告和项目设计评审;3. 期中和期末考试;4. 课程综合评价。

五、教学资源为支持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的教学,建议提供以下教学资源:1. 教材和参考书目;2.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仿真软件;3. 实验室设备和器材;4. 研究资料和案例分析。

六、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建议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与实例分析相结合;2. 实验和实践操作;3. 小组讨论和案例研究;4. 项目设计和报告展示。

七、总结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汇编旨在提供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领域的教育教学基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知识与技能,为未来从事相关职业做好准备。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机电技术应用( 051300)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三、基本学制3年四、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制造类企业,培养从事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安装、调试、运行、检测、维修及营销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范围说明可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和专业(技能)方向取得1或2个证书。

六、人才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一)职业素养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六、人才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一)职业素养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3具有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

4具有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5.具有借助词典阅读外文技术资料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7.具有安全文明生产、节能环保和遵守操作规程的意识。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1具有查阅专业技术资料的基本能力。

2掌握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等专业基础知识。

3具有根据图样要求进行钳工操作的能力。

4具有正确识读中等复杂程度机械零件图、装配图及绘制简单零件图的能力。

5具有运用PLC的基本指令和部分功能指令编制和调试较简单的控制程序的能力。

6掌握典型机电产品、机电设备和自动生产线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7.掌握机电产品、机电设备和自动生产线中采用的机、电、液、气等控制技术。

8.具有选择和使用常用工具、量具、夹具及仪器仪表和辅助设备的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1.能识读机电设备的装配图,并按照工艺要求完成机电设备的组装。

2.能识读机电设备的电气原理图和接线图,并按照工艺要求完成电气部分的连接。

3.能初步进行典型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

专业(技能)方向——机电产品维修1.能对机电产品进行常规维护,并完成维护报告。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子工艺基础课程标准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子工艺基础课程标准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子工艺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电子工艺基础课程学时:120学时适用对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一年级学生二、说明(一)课程性质《电子工艺基础》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要求学生学会电子元器件识别、检测,常用电子工具使用,电子仪器仪表使用,产品装接、调试、检测等多种技能,使学生成为适应现代制造业需要,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生产、设备维护和工艺管理、质量管理的技能型人才。

(二)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使学生从实体上认识并掌握焊接技能、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测试、印刷电路的设计方法与技巧、电子测试仪器的使用、电子产品的调试与维修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项目的制作与测试过程是培养“能力”的最关键的途径,是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最有效的手段。

操作过程的规范化要求,以及模拟职场环境的现场管理,对“素质”的养成有着独特的作用。

为此,在本《标准》中将把课程设计成在模拟职场的环境和规范化的要求下,以项目制作与测试为中心,围绕所作项目,认识、理解其中理论知识。

(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两个层次。

了解:对基础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

理解:理解电子元件工作特性,仪器仪表的工作原理。

掌握:掌握电子常用工具、仪器仪表的使用,电子产品制作、调试、检测。

(2)技能目标熟练掌握电子元器件识别、检测,常用电子工具使用,电子仪器仪表使用,产品装接、调试、检测等多种技能(3)情感目标学生通过电子工艺课程的学习,了解电子世界,了解电子电路的实际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行业的认知,初步了解电子产品生产的工艺规范,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学会主动地学习,达到能够独立进行任务操作的水平。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用实例教学法通过项目描述、学习目标、基础知识、操作分析、项目总结、项目拓展和思考与练习等形式,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知识与技能、丰富专业经验、强化工艺设计与选择能力,逐步提高分析、解决和反思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形成职业核心竞争力。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是规定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育目标和课程设置的文件,用于指导和规范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的教学。

一般情况下,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包括以下内容:
1. 课程目标:明确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包括知识、技能和素质方面。

2. 课程设置:确定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3. 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4. 课程时数:规定各门课程的教学时数分配,包括理论课时、实验课时和实习课时等。

5. 教学方法: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等。

6. 评估评价:规定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的评估评价方式和标准,包括考试、实验评分和实践操作等。

7. 实习实训:规定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的实习实训要求和安排,包括实习实训的地点、时长和内容等。

通过制定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可以确保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全面和规范的教育。

同时,也可以为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

专业编码:051300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前言为了落实我校“国家级中职学校示范校”创建工作,实现国家教委提出的中等职业学校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在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教学改革任务,我校编写了部分重点专业的《专业课程标准》。

通过《专业课程标准》的实施,实现学生的通用能力、专业能力和就业能力三者融为一体的教学改革活动,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培养和提高。

与之相配套的考核评价体系以及“高效课堂”的实现是落实《专业课程标准》教学改革创新的关键环节。

我们将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该项工作,促进我校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目录一、专业名称二、产业与职业岗位分析三、招收对象及学制四、培养目标及规格1. 培养目标2. 人才规格五、课程(项目)体系六、核心课程(项目)设置七、教学进程安排八、课程(项目)学时分配九、专业教师与实训(实验)装备要求十、核心课程(项目)课程标准(一)电工工艺技术(二)机械与电气识图(CAD)(三)机床电气控制技术(四)PLC与传感器技术应用技术(五)液压与气动控制技术(六)机械维修技术(七)机床设备维修技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一、【专业名称】机电技术应用二、【产业与职业岗位分析】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现代制造业加速发展,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领域的高技能型人才非常紧缺,这在一定程度上已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经过学校调研分析发现,我国机械制造业机电设备维修类复合型人才奇缺,仅机电设备维修类一线工人在我国的年需求量就达10万人。

随着我市滨海新区的不断发展和建设,以汽车行业、模具制造业、电梯安装维修业、机械加工业、飞机制造等为主的高新技术机械加工制造领域,在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岗位上均出现较大缺口,同时各大企业对于机电设备维修一线工人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机电专业学习导航课程标准

机电专业学习导航课程标准

机电专业学习导航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有一个感性认知,了解机电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对机电技术应用人才的需求及机电技术专业的概况等,对学生就业岗位及职业面向形成初步认识;使学生明确从事机电技术应用工作所必需的机电设备基本知识,初步具备一定的对机电设备的工作原理、主要结构的分析能力及对常见故障现象的认识能力;使学生对本专业所需知识和技能明朗化,激发学习欲望,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对将来就业充满信心。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项目教学,使学生了解本专业概况和从业岗位,了解机电设备的构成,掌握对典型机电设备进行常规调整、维护和保养的知识,明确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知晓企业所需本专业人才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职业观念,能够借助产品说明书查阅、分析设备功能、性能及主要技术参数,能规范操作机电设备,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科学的工作方法及良好的道德意识。

(一)知识和德育目标1.了解机电技术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及企业对机电技术应用人才的需求。

2.明确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主要从业岗位及所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3.了解机电设备发展概况、分类、用途、型号及主要技术参数。

4.了解常见典型机电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安全使用常识。

5.培养学生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人格和良好的从事心态,形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与工作作风,具有安全、效益和创新等意识。

(二)能力目标1.培养专业认知和专业分析的能力。

2.能借助产品说明书,查阅和分析常见机电设备功能、性能及主要技术参数等。

3.能分析典型机电设备的结构,初步认识电气驱动及控制系统。

4.初步具备典型机电设备常规调整、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技能。

三、参考学时64学时四、课程学分4学分五、课程内容和要求六、教学建议(一)教学方法1.本课程是一门专业认知课程。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工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电工基础课程学时:IOO学时适用对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一年级学生二、说明(-)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本专业初中级专门人才所必须的电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电路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1理解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定律。

2.能使用万用表正确测量电阻、电流、电压和电位。

3.能分析简单直流电路。

4.能正确运用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流法、叠加定理和戴维宁定理分析复杂直流电路。

5.了解电容的性质和用途。

6.能熟练运用右手螺旋定则、左手定则、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7.理解正弦交流电的基本物理量。

8.会分析电阻电路、纯电感电路、纯电容电路和R1C串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及功率。

9.认识三相交流电路并会简单分析。

共IOO学时,其中理论80课时,实践课20课时。

(三)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讲授分二个学期。

课程重点是第二章直流电路中的简单直流电路和第四章磁场与电磁感应部分,培养学生具有分析电路的能力。

难点是第二章中复杂直流电路的分析计算和第五章单相交流电路。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具、模型、实物进行直观教学,运用多媒体信息教学和实践操作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指导学生加深理解和知识的连贯性,提高动手能力。

(五)实践环节课程实践主要内容与要求积极参加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直观认识,提升电工基础的实践知识,锻炼学生安装、调试的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电工基础知识,使知识水平达到中级维修电工中对本课程的的要求。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机电技术运用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是《电力拖动》、《机床电气维修》等课程的必修基础课程,为毕业后继续提升能力学习及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机电专业课程标准

机电专业课程标准

乌审旗职业中学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2017年7月目录课程(项目)教学标准前言................................................ (2)《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3)《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11)《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标准 (21)前言课程标准的编写贯彻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题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着力适应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的改革需要,增强课程标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更加适应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实施。

课程标准中公共基础课和选修课的设置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兼顾为专业服务、为就业服务和为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专业课中的专业技能课支撑了后续的专门化方向课,学生学习的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的专业技能,瞄准了多个相关岗位群、职业群,在不同的课程中均有如何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课程标准在引导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使用上,力图突破传统学科式教材的片面强调体系完整性、严密性、理论描述性的编写方式,积极探索与项目教学、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教学等多种方式改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引导在实验实训场所、理---实一体化教室等新型教学环境中行动导向的实施,指导这种新型一体化教学场所的建设,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

课程标准所指导的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方向涵盖了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机电产品维修、自动化生产线运行等领域,其中的核心课程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调试、、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需要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又要体现出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制、不同岗位的需求。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子信息类、电气电力类等专业必备的电工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一般电工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电类专业技能课程打下基础;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

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XXXX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目录《电子产品装配技术》课程标准 (1)《可编程控制器P1C》课程标准 (5)《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12)《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17)《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20)《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24)《维修电工》课程标准 (28)《电子产品装配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电子产品装配是中职教育层次机电应用专业的校本教材,是本专业学生必修的基本技术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项目训练,使学生了解电子装配技术的常识,熟悉具体电子装配过程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掌握常用仪器仪表及其工具的使用、焊接与电子产品整机安装的基本技术,具备中级电子装配技能人员应具备知识能力和技术能力。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突破了学科体系模式,打破了原来各学科体系的框架,将各学科的内容按“项目”进行整合。

本课程的“项目”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主线,因而,它是跨学科的(独立且不可或缺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应体现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理念。

以就业为导向,不仅应该强调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还应强调学生个人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要。

因而,本课程的设计兼顾了企业和个人两者的需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即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

本课程分常用元器件的认识、常用仪器仪表及其工具的使用、焊接以及电子产品整机装配,共四大技术项目,每个项目设置了若干个应用型任务,每个任务均由若干个具体的典型工作任务组成,每个任务均将相关知识和实践(含实验)过程有机结合,力求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打破传统的以“了解”、“掌握”为特征设定的学科型课程目标,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知识传授方式的框架,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在掌握电子技能的同时,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机电技术应用( 051300)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三、基本学制3年四、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制造类企业,培养从事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安装、调试、运行、检测、维修及营销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范围说明可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和专业(技能)方向取得1或2个证书。

六、人才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一)职业素养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六、人才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一)职业素养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3具有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

4具有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5.具有借助词典阅读外文技术资料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7.具有安全文明生产、节能环保和遵守操作规程的意识。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1具有查阅专业技术资料的基本能力。

2掌握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等专业基础知识。

3具有根据图样要求进行钳工操作的能力。

4具有正确识读中等复杂程度机械零件图、装配图及绘制简单零件图的能力。

5具有运用PLC的基本指令和部分功能指令编制和调试较简单的控制程序的能力。

6掌握典型机电产品、机电设备和自动生产线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7.掌握机电产品、机电设备和自动生产线中采用的机、电、液、气等控制技术。

8.具有选择和使用常用工具、量具、夹具及仪器仪表和辅助设备的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1.能识读机电设备的装配图,并按照工艺要求完成机电设备的组装。

2.能识读机电设备的电气原理图和接线图,并按照工艺要求完成电气部分的连接。

3.能初步进行典型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

专业(技能)方向——机电产品维修1.能对机电产品进行常规维护,并完成维护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LC编程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PLC编程技术适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议学时:120学时学分:7学分前修学习领域:《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机及电力拖动》后修学习领域::《电气综合实训》《电梯安装与维修》一、课程性质(一)课程定位《PLC编程技术》是机电技术应用及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电类课程理论和实践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是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重点的一门集“教学做一体”的课程。

(二)课程任务本学习领域按照工作任务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以初识PLC控制系统、送料小车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工作平台自动往返的PLC控制系统、送料小车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PLC控制系统设计、FX系列PLC 的通信功能等为载体,设置了8项工作任务。

通过完成由简单到复杂的8项工作任务,使学生具备PLC控制技术的基础知识、德国西门子S7-300PLC控制设备的使用、工业自动化控制程序的编制与调试能力。

同时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工作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PLC技术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PLC编程软件的使用方法;●了解PLC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PLC的编程语言;●掌握常用控制程序的编制及调试;●了解PLC技术的发展方向。

(二)能力目标●具有基本硬件模块的识别、检测和选用方法的能力。

●能读懂常用的控制程序;●熟练掌握PLC的三种编辑方法,特别是图形编辑;●能按要求设计简单的控制程序;●具有对一般控制程序进行分析和调试的能力;●具有查阅手册、技术参数、产品说明书、产品目录等资料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学会一定的沟通、交际、组织、团队合作的社会能力;●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创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安排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是推动和促进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和保证,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和促进教师的教学的发展。

本课程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对项目实施中的工作态度、协作精神、创新发挥、完成结果等进行成绩评定,作为过程性考核成绩;学期结束采用项目题库,根据学生独立完成情况给出综合考核成绩;学生课程成绩中教师的考核评价占80%。

其中,单元测试成绩占30%、学习过程档案资料(作业、课堂笔记、实验的准备工作、学习的态度、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安全意识等)占20%、实验报告成绩占20%,资料的查询和整理占10%,实训操作成绩占20%。

学生自评与互评占20%,评价的手段以学生阶段小结为主,小结的内容包括知识和技能的收获、学习中进步的过程及协作互助等方面。

五、实施建议(一)教材编写1.教材内容与编写体例教材尽量按初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组织教学内容,本课程包含有八个教学项目。

为了便于学生获得实际的操作体验,建议按照项目课程的体例进行教材编写,即:教学目标、工作任务、实践操作(相关实践知识)、问题探究(相关理论知识)、知识拓展(选学内容)和练习。

其中,工作任务建议增加学生创新发挥的内容。

2.在教材编写中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材不仅要组织好学习的内容,还应根据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特点,突出学习方法的指导。

编写教材时应设计相应的学习指导语,教材中给出针对性的提示,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行业特定能力模块课程打好基础。

3.激发学生进行思考,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索教材应注意创设职业情境,从工程实际出发,使学生能够在完成任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留有比较充分的空间,有利于学生经历观察、猜测、实践、推理、交流、反思等过程。

编写教材时,可以通过设置具有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在思考、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对本课程较为全面的体验和理解。

4.课后练习要多样化,应增加开放实验和创新实验内容编写课后练习时,要在重视基础题的同时,设计一些开放习题、研究性习题,要结合开放实验室,设置一些与课堂实验教学相对应的创新实验,创新实验选取来自生活、生产实际的测试项目和教师的科研课题,让学生自主选取在课余时间完成,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建议采用讲授法、案例法、任务驱动法、多媒体教学。

1.课程的教学要不断摸索适合中职教育特点的教学方式。

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注意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活动空间,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在规定的学时内,保证该标准的贯彻实施;2.教学过程中,要从中职教育的目标出发,了解不同专业对教学知识的需求,注意与有关课程相配合,把握好“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还要适当兼顾专升本学生所需知识点的教学;3.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习惯,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4.重视习题课、单元测验的安排和习题的选择。

督促学生及时、独立完成课外作业;5.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6.教学中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7.在规范的前提下,注重对学生所完成程序正确性的引导;8.任课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及学院条件,可设计相应难度的主题,以达到教学目的。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注重实验实训指导书和实验实训教材的开发和应用;2.注重挂图、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视听光盘、教学仪器、多媒体仿真软件等常用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建议加强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4.产学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5.建立本专业开放实训中心,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验实训、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考证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低压电器及电气控制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低压电器及电气控制适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议学时:46课时学分:3学分前修学习领域:《电力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后续学习领域:《低压电器控制线路的安装与维修》、《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一、课程性质(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从事机电工程及电气自动化工作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

其作用是使学生了解低压电气、及低压电路的安装与调试的方法,为学生今后学习专门化方向课程作前期准备。

(二)课程任务本课程的每个知识点的学习都低压为载体,围绕电气线路安装与调试的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学校实训设备及场地,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做学一体化。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熟悉低压电器的基础知识;●了解常用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认识双速电动机;●掌握车床中刀架快速移动中实现自锁的原理;●掌握电流较大的主电路中常用的刀开关、组合开关、低压断路器、熔断器、接触器、继电器、组合按钮等电器的结构、基本工作原理、作用、应用场合、主要技术参数、典型产品、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

(二)能力目标●能识别常用的低压电器元件●掌握低压电气元件的应用场合●会根据电路原理设计及绘画电路原理图●会布置线路的安装工艺及工具使用;●能对线路进行调试及故障排除。

(三)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专业技术交流的表达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的方法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安排四、教学评价1.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平时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培养。

2.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形式和评价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考核,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差异,结合学生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

3.注重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评价,鼓励学生在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上有所创新。

4.加强对学生遵守操作规程、文明生产、安全施工、环保意识的考核评价。

课程学习成绩由四项内容组成:基本理论知识(30%)+技能操作(40%)+学习过程(20%)+职业能力(10%)=总成绩(100%)。

五、实施建议(一)教材编写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的课程设计思想。

2.以活动项目教学形式为主线设计教材,结合电工(四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相关要求为主,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教材内容。

3.教材编写应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文字表达通俗简练,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

4.教材中主要以低压电气线路安装与调试主。

教材内容应充分与企业和行业的生产实际相结合。

5.教材应低压电气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充分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更贴近电气自动化专业未来发展的需要。

(二)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应贯彻任务引领的指导思想,立足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2.本课程的教学建议在专业实训室中进行,通过教师示范讲解,师生互动的形式,让学生在操作训练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专业教学活动的情景,加强操作训练,紧密围绕各活动设计的相关内容与要求,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

4.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安全生产意识。

5.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机械制造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发展趋势。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1.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开发的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课堂教学的时间利用率。

2.加强校企结合,建立学生实习基地,加快学生角色转换,缩短就业适应期。

3.充分利用开放式公共实训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电工技能项目教程》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电工技能项目教程适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议学时:86学时学分:5学分前修学习领域:《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力电子技术》后修学习领域:《电子信息工程》一、课程性质(一)课程定位《电工技能项目教程》是本专业学生从事维修电工(中级)技能培训及考证的核心教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