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鲁教版)-导学案

合集下载

【精品】鲁教版化学九年级导学案 全册

【精品】鲁教版化学九年级导学案 全册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节酸及其性质(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认识常见酸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2.学会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重点)3.初步认识酸的概念。

(难点)二、知识链接1.物质的物理性质通常包括: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等。

2.闻气味的方法:小心打开瓶塞,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千万不要直接凑近瓶口闻气味。

3.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会形成“白雾”,即盐酸小液滴。

4.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作干燥剂的物质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能吸收水分;二是不与被干燥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5.解离:是指导某些固体溶于水中,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形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自主学习案自主阅读课本P2~P3,完成下列活动。

活动一:初认浓硫酸和浓盐酸浓硫酸具有强烈的_________性和_________性,在使用时应十分小心。

活动二:浓硫酸的稀释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__________沿容器壁慢慢注入_________中,并不断搅拌。

温馨提示:由于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若将水倒进浓硫酸里,水会浮在浓硫酸的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使水暴沸,夹带着酸液向四处飞溅,非常危险。

活动三:认识什么是酸碳酸是一种常见的酸,化学式为H2CO3。

除碳酸外,常见的酸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酸溶于水后都能解离出相同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符号为_______。

合作探究案探究一:什么是酸?试着写一写它们在溶于水时解离成离子的方程式(即电离方程式)。

例:H2CO3=2H++CO32-H2SO4=_________________HCl=_________________HNO3=_________________CH3COOH=_________________观察电离方程,以上几种化合物在解离过程中都产生了相同的________离子。

(共29套)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导学案汇总

(共29套)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导学案汇总

(共29套)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导学案汇总1.1化学真奇妙(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具备化学现象和化学制品的认知描述能力。

2.掌握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1.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基本特征。

2.能从物质和能量的角度描述两者的不同。

【学习课时】一课时【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能回答这个问题。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来学习《1.1节化学真奇妙》(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目标)。

二、自学指导(一)过渡语:怎样才能当堂达标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请同学们看课本P2-6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叫物理变化?什么叫化学变化?2.什么叫物理性质?什么叫化学性质?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以上问题。

三、先学(一)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师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学生质疑质难。

(二)检测:(1)出示检测题过渡语:看完并看懂的请举手?能否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呢?请看检测题:1.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1)铁生锈;(2)石蜡熔化;(3)纸张燃烧;(4)瓷碗破碎;(5)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6)潮湿的衣服被晾干了;(7)下雪后天气暖晴,雪融化。

2.下列有关性质的描述中,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1)酒精能燃烧;(2)水能变成水蒸气(3)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5)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6)铜的密度是8.9g/cm3让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四、后教:(一)先交换练习本,然后更正请同学仔细看这2名同学的板演,发现错误并会更正的同学请举手。

(指名尖子生更正)(二)讨论:(先让尖子生“兵教兵”,尖子生讲不对或不全的,教师更正或补充)评检测题:为什么这样填写?(三)同学互改,交换更正。

五、当堂训练:(一)过渡语:同学们,能运用新知识做对作业吗?好,注意解题格式,书写工整。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九年级化学导学案N5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九年级化学导学案N5

九年级化学导学案No.33(稿)主备教师:李鲁燕孙祖福审核人员刘守坤孙祖福时间:学生: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活动导学案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的分析,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认识燃烧的方法和灭火方法,知道防火.自救的常识。

2.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3.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主动体验实验探究过程。

2树立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态度【学习重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学习难点】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导学自习:阅读课本第118--119页,回答下列问题:1.燃烧:可燃物与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

2.物质的着火点是指;通常情况下物质的着火点会改变吗?研习展评:活动1:你知道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吗?根据老师提供的小木条.玻璃棒.小煤块.蜡烛(两只).烧杯等仪器药品,完成实验,并填写下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燃烧条件的猜想将小木条和玻璃棒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点燃两支蜡烛,用烧杯罩住其中一支用燃烧匙取一张滤纸和一块煤,在酒精灯上点燃,比较点燃的难易结论:燃烧的条件活动2:[讨论与交流]:你能用燃烧的条件解释“赤壁之战”中的以下问题吗?①周瑜用带火的箭和风筝射向曹军的连环木船的目的是什么?②部分船只逃脱没有被烧的原因是什么?③孔明借的东风起到了什么作用?④曹军中有人向火上泼水,为什么木船上的火没有灭课堂练习1:1.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杆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杆温度达不到着火点B.火柴杆着火点高C.火柴杆潮湿,不易继续燃烧D.火柴杆接触的氧气少2.小明拿一瓶汽油,打开瓶盖放在空气中,他发现,汽油虽然与空气接触,但并未燃烧,其原因是()A 是液态物质B 与氧气接触少C 具有挥发性D温度低于着火点活动3:探究灭火的原理阅读课本119页,根据燃烧的条件,你能设计出不同的方法将燃着的蜡烛熄灭吗?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灭火的原理蜡烛熄灭蜡烛熄灭蜡烛熄灭............结论:灭火的条件是。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导学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导学案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活动导学案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水的组成;〔重点〕2.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重点〕3.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水的天然循环现象.[学习过程]一、导学自习:想一想: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那么什么是分子呢?补充:分子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微粒.解释:〔1〕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而不是性质.〔2〕"最小〞是指保持物质性质方面的不可分.想一想:哪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学生活动1:〔1〕阅读课本P22第一段,回答一滴水有多少个水分子?〔2〕实验:将少许高锰酸钾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3〕实验:将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均匀后,观察现象.〔4〕由以上实验总结得出分子有哪些性质?2.分子的性质:学生活动2:揭示以下生活景象的原因:〔1〕初晴的夏日,路边的斑斑水渍,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2〕水烧开后,揭开锅盖,立即就会有许多小水滴滴下.〔3〕妈妈在厨房炒菜,你在卧室里就能闻到香味.〔4〕蔗糖在热水中消失了.学生活动3:阅读课本P22的图片与文字,思考:把封闭在针筒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态水会变成水蒸气,体积明显增大,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活动4:阅读课本P23"活动天地〞,思考: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有什么不同?二、研习展评[任务1]水的三态变化学生活动5:阅读课本P24,完成下列问题:1.水的三态变化是指:..之间的变化.2.水的三态变化的实质:〔1〕水分子的导致了水的变化.〔2〕水分子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水由变成了.水分子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水由又变回.3.微观分析水的三态变化是变化.学生活动6:阅读课本P30"活动天地〞,并进行交流共享.猜一猜:水在自然界中是怎样循环的,是否想过今天喝下的一口水,一个月后这些水分子跑到哪去了,一年后呢,是否有可能到了珠峰上去了?学生活动7:阅读课本P31页,认识水的天然循环,讨论:〔1〕为什么水的循环提供了能量?〔2〕在水循环的每个环节上水分子是怎样运动的?〔3〕是什么实现了水的天然循环?[任务2]水的天然循环1.水的天然循环过程2.水的天然循环的理解[课堂练习]1.课本P29"挑战自我〞1.2题2.活学活用:〔1〕夏天教室地面洒点水后为什么会感觉凉爽?〔2〕发烧时用酒精擦身有什么作用?为什么?[拓展阅读]香水的妙用分子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粒子,想不到的是,小小的分子还曾用在战争中哩!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与日军在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曾展开一场激烈的争夺战.由于美军掌控着控制权,为避免伤亡,日军在夜间行军,但是岛上的地形异常复杂,加之夜里黑得出奇,因此行军中经常有人掉队.为了不使士兵掉队,日军一中尉把给妻子买的一大瓶香水洒在自己和士兵身上,他在前面走路,士兵闻着香水前进.结果,不但加快了行军速度,而且到达指定地点时竟无一人失踪.这真是香水巧作手电筒,分子运动创奇迹啊![当堂检测]1.洋葱被誉为"蔬菜皇后〞.切洋葱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这说明〔〕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分子体积很小C.分子间有间隔D.分子质量很小2.打气筒能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主要是因为〔〕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B.分子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C.分子之间的空隙发生了变化D.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3.在下列有关叙述后的空格中,填写有关的序号.①构成物质的微粒很小②微粒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③微粒间有间隔<1>湿衣服晒一段时间就会变干,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气体受压时体积缩小,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墨汁滴入一杯清水中,清水很快变黑了,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的微粒〔水分子〕,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离酒厂很远就可闻到酒香气味,说明.[学习反思]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能说出人工净化水的方法与步骤;2.能说出分离和提纯物质的常见方法;〔重点〕3.能区别纯净物与混合物;〔难点〕4.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学习过程]一、导学自习:"早知道〞:阅读课本P25—P28,想一想如何将黄泥水净化成我们可以饮用的水?二、研习展评[任务3]水的人工净化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P26[实验探究2-1]演示实验:向黄泥水中加明矾1.沉降法〔静置法〕:加〔〕,除去.演示实验:过滤黄泥水学生活动2:观察实验,归纳过滤时的操作有哪三点要领,具体是指什么?2.过滤法:〔1〕概念:过滤是分离和的一种操作方法.〔2〕仪器:...〔3〕操作:想一想:〔1〕某同学对浑浊的黄泥水经过一次过滤后仍然浑浊,试分析原因.〔2〕过滤后得到的水是纯水吗?若有异味应怎样除去?3.吸附法:用除去颜色.气味,活性炭起作用.4.杀菌法:用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5.蒸馏法〔补充〕:用于和的分离.〔1〕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不同,分离组分中各物质,发生变化.〔2〕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3〕蒸馏装置:学生活动3:阅读课本P28中的"自来水生产过程〞,归纳出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取水自来水[任务4]硬水与软水学生活动4:阅读课本P27"硬水与软水〞,思考什么是硬水与软水?1.硬水:;软水:.补充实验:区别硬水和软水2.区别:用进行鉴别,泡沫少,产生白色垢状物的水是;泡沫少,产生白色垢状物的水是.3.硬水的危害4.硬水的软化方法:[任务5]物质的分离.提纯方法1.过滤2.蒸馏3.蒸发[任务6]纯净物与混合物学生活动5:阅读课本P27,思考什么是纯净物和混合物?1.混合物:.如:2.纯净物:.如:[课堂练习]1.课本P28"在线测试〞2.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各种水属于纯净物的是〔〕A.井水B.自来水C.蒸馏水D.矿泉水3.两个瓶子里分别盛有蒸馏水.硬水,你用什么方法来鉴别?[拓展阅读]我国水资源现状我国水资源总量小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六位.若按人均水资占有量这一指标来衡量,则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排名在第110名之后.缺水现状在我国普遍存在,而且有不断加剧的趋势.全国约有670个城市中,一半以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水现象.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10多个.我国水资源总量虽然较多,但人均量并不丰富.水资源的特点是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年内分配集中,年际变化大;连丰连枯年份比较突出;河流的泥沙淤积严重.这些特点造成了我国容易发生水旱灾害,水的供需产生矛盾,这也决定了我国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江河整治的任务十分艰巨.[当堂检测]1.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送水.其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沉降B.过滤C.吸附D.消毒2.下列净水的方法能降低水的硬度的是〔〕A.过滤B.加明矾吸附C.加活性炭吸附D.加热煮沸3.某化学科技小组在实验室中对一烧杯浑浊的河水进行了简单净化.请完成操作中的有关问题:〔1〕先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明矾粉末,这是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_______,使杂质_______来达到净水的目的.〔2〕再进行过滤液体:①过滤操作所必需的仪器.A.烧杯B.酒精灯C.铁架台〔带铁圈〕D.试管E.玻璃棒F.漏斗G.托盘天平H.蒸发皿②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玻璃棒下端接触的部分是__________层滤纸处.③若滤液仍然浑浊,你认为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再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__作用.〔4〕最后进行蒸馏:①蒸馏时加入沸石的目的是______;加热烧瓶,注意不要使液体沸腾得太剧烈,以防____________.②所得蒸馏水是___________〔填"硬水〞或"软水〞〕,检验的简单方法是_______________.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学习目标]1.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重点〕;2.知道水分解的微观解释〔重.难点〕;3.了解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重点〕;4.能说出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5.认识氢气是一种理想的能源.一、导学自习:"早知道〞:阅读课本P31——P34,水在加热条件下和在通电条件下有什么不同?分别发生什么变化?氢气的燃烧有污染吗?二、研习展评问题引入: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如果往水中通直流电,情况是否会有所不同呢?水的分解[实验探究2-2]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学生活动1:观察实验"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描述实验现象.1.现象:想一想:如何检验两支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什么?2.检验气体:〔1〕正极:用,现象:〔2〕负极:用,现象:3.文字表达式:;符号表达式:4.实验结论:〔1〕水由和两种元素组成.〔2〕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不可分.注意事项:〔1〕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2〕水分解的微观示意图P325.分子与原子想一想: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物质有哪些?〔1〕分子:,如:〔2〕原子:,如:水的合成[实验探究2-3] 水的合成学生活动2:观察实验"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描述实验现象.现象:文字表达式:;符号表达式:想一想:为什么氢气称为最洁净的能源?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学生活动3:阅读课本P32.P33,回答什么是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并举例.1.分解反应:如:2.化合反应: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学生活动4:阅读课本P34,回答什么是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是指,主要包括物质的...熔点.沸点..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吸附性等.2.化学性质是指,主要包括物质的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性.碱性等.[课堂练习]1.课本P34"在线测试〞2.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A.氢气和氧气组成 B.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C.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D.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3.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从海水中晒得食盐B.用天然水制得蒸馏水C.使用电解法制取氢气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产水4.课本P35"挑战自我[拓展阅读]氢能源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研究如何能大量而廉价地生产氢.利用太阳能来分解水是一个主要研究方向,在光的作用下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关键在于找到一种合适的催化剂.如今世界上有50多个实验室在进行研究,至今尚未有重大突破,但它蕴藏着广阔的前景.在众多新能源中,氢能将会成为21世纪最理想的能源.这是因为在燃烧相同质量的煤.汽油和氢气的情况下,氢气产生的能量最多,而且它燃烧的产物是水,没有灰渣和废气,不会污染环境;而煤和石油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可分别产生温室效应和酸雨.煤和石油的储量是有限的,而氢主要存于水中,燃烧后唯一的产物也是水,可源源不断地产生氢气,永远不会用完.[当堂检测]1.根据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完成下列问题:〔1〕指出电源的正.负极,左边为___________,右边为___________,事先往水里加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左试管中产生的是___________,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右试管中产生的是________,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正极收集到气体10ml ,则负极可以收集到气体ml . 〔4〕这一变化的文字表达式:,符号表达式:.〔5〕电解水的实验证明了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2.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镁+氧气——→氧化镁 B .氢氧化钠+硫酸铜——→硫酸钠+氢氧化铜C .锌+稀盐酸——→氯化锌+氢气D .水——→氢气+氧气[反思]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阐述原子.原子核的构成;〔重.难点〕2.能说出质子数.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重点〕3.知道相对原子质量,能计算相对原子质量.〔重.难点〕 [学习过程]一、导学自习:"早知道〞:阅读课本P36——P40,想象你心目中的原子是怎样的结构?原子由什么构成?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二、研习展评 原子的结构学生活动1:阅读课文P 36第一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汤姆森发现原子中有更小的粒子,是_________. 多媒体演示实验: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学生活动2:从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分析原因: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③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 <1>现象一:: <2>现象二:; <3>现象三:.α粒子散射实验结论:原子是由和构成的,电子在外一个"很大〞的空间里围绕着一个带电荷的很小的运动. 想一想:〔1〕原子核很小,是不是不能再分了呢?〔2〕你认为原子整体显电性吗?加热点燃通电〔1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带电〕原子〔〕 中子〔〕〔1个电子带电荷〕,能有哪些发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说明:〔1〕原子的质量集中在上;〔2〕氢原子〔可能〕中子;〔3〕不同类的原子的不同;〔4〕质子数不一定等于.原子质量的计算1.原子的质量一个铁原子的质量:9.288×10-26Kg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1.993×10-26Kg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2.657×10-26Kg 一个氢原子的质量:1.674×10-27 Kg想一想:在实际运用中若使用原子的真实质量方便吗?你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吗? 2.相对原子质量学生活动4:阅读课本P39〔1〕定义:国际上规定以一种碳原子〔碳12〕的质量的1/12作为基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一基准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其基准:1.993×10-26 ×1/12 =1.66×10-27〔2〕计算: ①公式法:②近似值法:相对原子质量=+ 〔3〕单位:"1〞 [课堂练习]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和构成的.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但电性,因此原子.2.构成原子的微粒是〔〕A.电子和中子B.质子和中子C.质子和电子D.原子核和电子 3.课本P40"在线测试〞 [拓展阅读]道尔顿的原子学说18世纪末,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把古代模糊的原子假说发展为科学的原子理论,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恩格斯曾誉称他为"近代化学之父〞.经过不断的实验探索,他于1803年提出原子论:①元素的最终组成称为简单原子,它们是不可见的,是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和不可再分割的.②同一元素的原子,其形状.质量与各种性质都相同,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在形状.质量与各种性质上则各不相同.③不同元素原子以简单数目的比例相结合,就形成化学中的化合现象.尽管道尔顿的原子论的观点有多处不妥之处,但正是它使化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课后练习]1.构成原子核的微粒中,不可缺少的是〔〕A.中子B.电子C.原子D.质子2.下列微粒中,带正电荷的是〔〕①电子②质子③中子④原子⑤分子A. ①B. ②C. ②④D. ②⑤[反思]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2.了解常见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重点难点〕2.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离子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难点〕一、导学自习:"早知道〞:阅读课本P41——P43,结合元素周期表,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原子是如何变成离子的?从原子到离子的变化中,什么改变?什么不变?二、研习展评原子中的电子1.核外电子的运动是运动的〔形成电子层〕.想一想:如何把核外电子排布形象地表示出来?2.原子结构示意图〔以氧原子为例〕〔1〕圆圈与里面的正数:表示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2〕弧线表示电子层;〔3〕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学生活动1:书写前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见p47>:学生活动2:观察前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能找出什么规律?3.不同种类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特征:原子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化学性质稳定性稀有气体原子金属原子非金属原子说明:〔1〕质子数决定种类〔即元素种类〕;〔2〕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性质.离子1.定义:带电的〔或〕叫离子.学生活动3:阅读课本P41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2.分类:〔1〕阳离子:带的原子〔或原子团〕.如:〔2〕阴离子:带的原子〔或原子团〕.如:3.离子符号的书写:〔1〕在元素符号的右上方写出符号和电荷数;〔2〕数字在前,符号在后,"1〞省略不写.如:4.原子.离子的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1〕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2〕离子:阳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学生活动4:讨论原子与离子的区别和联系在哪些方面? 5.原子.离子的比较: 原子 离子结构 质子数电子数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稳定性 金属原子电子;非金属原子电子 稳定结构电性 不显电性 阳离子带电;阴离子带电 符号 如:如:相互转化[课堂练习]1.课本P43"挑战自我〞2.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A. B. C. D.[拓展阅读]化学元素之最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是氢;组成物质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硬度最大的金属是铬;密度最大的金属是锇;熔点最高的金属是钨;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课后练习]1.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阳离子.阴离子这些粒子中: 〔1〕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是;〔2〕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________; 〔3〕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 〔4〕带正电荷的粒子是________; 〔5〕带负电的粒子是; 〔6〕不显电性的粒子是________;〔7〕质量最小的粒子是________;〔8〕参加化学反应时,一定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2.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该原子的核电荷数, 核外有个电子层,第二层上有个电子,最外电子层上有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这种原子容易电子, 属于元素.3.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同一种元素的粒子的是〔 〕 ①②③④A.①②③B.③④C.①②D. ①④ [反思]第四节元素+12 2 8 +9 2 8 +10 2 82 8 2+12[学习目标]1.了解元素概念,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2.记住并会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符号;能书写简单的离子符号.〔重点〕3.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会运用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判别单质和化合物.〔难点〕4.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5.认识元素周期表.[学习过程]一、导学自习:"早知道〞:你知道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吗,又怎样表示呢?目前发现的元素有多少种?元素周期表是怎样排列的?请阅读课本P45——P49,元素和元素符号.二、研习展评引入:大家都知道宏观上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都是由微粒所构成的,那么什么是元素,它与原子.分子.离子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这节课我们共同解决这个问题.〔一〕元素活动1:阅读教材P46,探究元素的概念问题:1.在O2.H2O.CO2.CO.MnO2这几种物质中都含有什么元素?2.C-12原子中含几个质子和几个中子?C-13原子中的"13〞又表示什么意思?这两种不同的碳原子内都含有相同的质子还是中子?它们属于同一种元素吗?思考:1.什么是元素,元素讲个数吗,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又是什么?2.元素在地壳和空气中的含量相同吗?师生小结:1.概念:具有相同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注意:元素只论,不论.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是.2.含量〔由多到少排列〕①地壳:.....②空气:..[练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A.氧 B.硅 C.铝 D.铁〔二〕元素符号:活动2:阅读教材P46,探究元素符号的书写和含义师生小结:1.书写:"一二〞〔P47,补充:氦.氖.氩.氟.钡.锰.金.铅等〕2.含义:①表示②表示这种元素的3.表示:〔拉丁字母表示〕思考: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表示什么意义?[练习]说出下列符号的含义.①H:②2O:活动3:阅读教材P46,探究用元素符号如何表示离子〔补充〕.[练习]<教师介绍原子团〕钠离子氯离子碳酸根离子氢离子钙离子氢氧根离子〔三〕元素周期表:活动4:探究完成P48的"活动天地2-5〞.讨论:1.什么叫周期?.什么叫族?一周期、一族的元素有什么特点?1.元素可分为哪几类?分类标准是什么?〔四〕物质的分类活动5:阅读教材P46页,探究物质的简单分类.物质思考:1.化合物与混合物有什么区别?2.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吗?3.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吗?练习: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有,属于纯净物的有,属于单质的有 ,属于化合物的有,属于氧化物的有.①空气②氧气③水蒸气④二氧化碳⑤高锰酸钾⑥铁粉⑦氮气[课堂练习]1.下列元素符号书写错误的是〔〕A.氩Ar B.钙Ca C.氟f D.锌Zn2.下列化学用语中,只表示微观意义,而不表示宏观意义的是〔〕A.K B.O C.2Fe D.S3.缺碘会引起人体甲状腺肿大,这里的"碘〞指的是〔〕A.分子B.原子C.单质D.元素[拓展阅读] 化学元素之最人体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约占人体总重量的65%. 目前提得最纯的元素是半导体材料硅.其纯度已达到12 个"9 〞,即:99.9999999999%.杂质含量不超过一千万亿分之一. 熔点最高的元素是碳,要使碳熔化,需要3727 ℃的高温.熔点最低的是氦,在-271.7 ℃时就可熔化.最富延展性的是金,380克金拉成细丝,可以由沿铁路线延伸到##.用金压成的薄片,5 万X叠加到一起,才有1 毫米厚. 导电性最好的是银,相当于汞的59 倍. 最昂贵的金属是锎,1 克锎价值1000 万美元,为黄金价格的50 多万倍.[课后练习]1.经分析知道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A.可能是混合物B.一定是纯净物C.一定是单质D.不可能是化合物2.核能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能源,氘和氚都是未来生产核能的燃料.氚是氢元素的一种原子,氚原子的核电荷数是〔〕A.1 B.2C.3 D.43.〔1〕图A为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有关钠元素的信息,钠原子的质子数为:;〔2〕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图B中能用来表示钠离子结构的是〔填序号〕,钠离子符号表示为. 图A 图B[反思]11 / 11。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导学案: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导学案: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学习目标】1.知道科学探究式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和内容;2.通过蜡烛燃烧实验,初步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活动反思”的方法;3.体验化学探究的乐趣。

【旧知回顾】1.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知学习】一、从问题开始1.活动天地1-3:观察蜡烛燃烧并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你提出的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课本第10页《化学之谜》,了解化学家们未解决的问题。

(1)了解了这些化学之谜,你有什么感想?(2)你还能提出一些化学上未解决的问题吗?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探究1-1: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发现并提出问题你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与假设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版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导学案:氧气

新版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导学案:氧气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三节氧气(第1课时)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⑴药品:
⑴写出图中指定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⑵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
气可以选择装置_____,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可以选择装置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
法到氧
2
必须用含氧元素的物质作反应物
必须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是否集满
D.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过程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二氧化锰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
只有加入二氧化锰后过氧化氢才能分解
在常温下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它能跟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
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初中化学鲁教九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溶 液导学案

初中化学鲁教九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溶 液导学案

九支中学初三化学导学案第三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一、学习目标1、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和所需的仪器;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3、练习称量、量取、溶解等操作;4、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二、课前预习温故知新三、合作学习,共获新知活动1:合作完成课本P69页到实验室去配制80克10%的氯化钠溶液学习任务:探究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方法学生活动:完成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实验及实验报告实验目的:练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实验仪器:实验药品:实验步骤和方法:1、计算:计算所需的溶质质量和溶剂的体积需要 NaCl: 水:2、称量:用称量氯化钠 g,用量取 mL水。

3、溶解:将称好的氯化钠和量好的水,倒入中,用搅拌使之完全溶解。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

4、装瓶保存:。

小结: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步骤可概括为、、、动手实验(注意正确操作)活动2 当堂检测:下面是一位同学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钾溶液时的流程图,请找出其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1、2、3、4、活动3:合作共建(误差分析)1、若称量氯化钠时,砝码与氯化钠左右颠倒(1克以下用游码),则所配溶液是变浓了还是变稀了?2、若药品中有杂质,对所配溶液浓度有影响吗?3、有同学实验时紧张,倾倒溶剂水时,洒出烧杯外,则所配溶液浓度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4、若用合适的量筒量取水的体积,俯视读数,则所配溶液变浓了还是变稀了?仰视读数,结果又如何呢?拓展延伸:用浓溶液来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稀溶液时,有几个步骤?用到哪些仪器?四、归纳总结,交流共享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五、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P74达标训练和补充练习六、课后反思。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导学案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导学案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导学案第一节化学真奇妙【学习目标】1.通过与实际的生活、生产联系,感受化学在改造世界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含义及基本特征,会判断常见的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3.从微观视角,了解物质构成的奥秘。

【旧知回顾】1.水是液态的,水的固态存在形式是_______,气态存在形式是________。

2.钢铁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锈,你认为铁锈和钢铁的成分一样吗?______。

【新知学习】一、化学改变了世界仔细观察教室中的各种物品,说一说哪些是来自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物质,哪些是来自用化学方法人工制造的物质?教室中的物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化学方法人工制造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1.生活中有很多变化,试比较下面变化的区别:①凉水烧成热水②木炭燃烧变成灰烬③布料做成衣服④葡萄酿成酒⑤水结冰⑥铁矿石炼成钢铁⑦酒精挥发⑧矿石粉碎(1)将这些变化分类:(2)你这样分类的依据是什么?(3)归纳总结: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物理变化。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化学变化③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2.实验探究:完成以下实验(1)点燃镁条,观察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试管里加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几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一粒锌粒放入试管中,加入1~2毫升稀盐酸,观察现象。

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九年级化学2.4元素 导学案1

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九年级化学2.4元素 导学案1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第四节元素教师寄语:相信自己,从每一节课中每一次作业中扎扎实实走过,不断进步自然是水到渠成。

【学习目标】 1、元素的概念和元素符号的意义。

2、知道纯净物和元素的简单分类。

3、学会正确书写元素符号,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课前准备】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水__________二氧化碳_________氢气_______氧气________氮气_______2、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填序号) 混合物;纯净物;①空气②氧气③二氧化碳④海水⑤氢气⑥石灰水⑦氮气⑧氯化钠3.试着写出下列元素符号或名称:氢氦碳氮氧氟氖Na 镁铝硅PS氯氩钾Ca 铁Cu 锌锰汞金银钡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分别是:、_____ 、、_____、_______【学习过程】(一)元素和元素符号1、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如:水是由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__ -组成的,氧气是由组成的【交流讨论】(1)你对元素概念中的“一类”是怎样理解的?对于质子数都是6,而中子数一个为6,一个为7的两种碳原子来说,它们是否是同类原子?(2)你认为元素与原子有何区别和联系?21、翻开书后的元素周期表,观察元素符号在书写上有什么规律?2.书写并记忆常见元素符号和名称。

3. 元素符号表示什么意义?宏观意义:表示;微观意义:表示。

注意: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意义,没有意义,如3O:只表示。

[[巩固加深]:下列符号能提供给你哪些信息?总结符号中数字的含义。

(1)H (2) 2H(3)Cu (4)nCu3.元素周期表(高频考点)(1)排列依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

(2)周期(横行):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

共有周期(3)族(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

共有族(4)排列规律①周期表中同一横行的元素,原子的相同。

②周期表中同一纵行的元素,原子相同,电子层数逐渐增多。

化学鲁教九年级上册 溶液优秀导学案

化学鲁教九年级上册  溶液优秀导学案

第三单元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能记住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及特征,能分辨溶液中的溶质与溶剂。

2.能根据溶液的基本特征正确区分溶液、乳浊液、悬浊液。

3.了解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4.常识性了解溶液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习重难点:1.溶液的含义及特征,分辨溶液中溶质和溶剂2.从微观理解物质溶解过程三、自主学习:1.活动天地3-1:观察食盐的溶解在一只盛有约50mL水的小烧杯中,加入一小匙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用玻璃棒搅拌。

仔细观察发生的变化,直至食盐颗粒在水中消失。

触摸烧杯壁,感受温度是否有变化。

思考:①氯化钠颗粒为什么不见了?②想一想,这杯食盐水的上部、中部、下部,任一处,是否一样咸?③如果把得到的食盐水密封,保存、一年、两年,你猜测会不会从中析出食盐颗粒来?2.阅读教材P59:悬浊液:乳浊液:3.阅读教材P60溶液的应用:四、探究学习:(一)探究点一:溶液1.问题探究:溶液的概念及其特征是什么?溶液:溶质:溶剂:溶液的特征:溶液的组成:溶液的类型:(二)探究点二:物质溶解时温度变化问题探究:成实验探究3-1 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结论:五、当堂检测:1 指出下列各种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A.白酒B.食盐水C.碘酒D.糖水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任何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C.溶液中只能含一种溶质D.如果温度不变,溶剂也不蒸发,溶质是不会从溶液中析出来的3. 下表是同学们做溶液形成的实验录。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B.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4. 将家庭生活中的四种调味品分别取少量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蔗糖B.白醋C.味精D.花生油5.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导学案(无答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导学案(无答案)

初中化学导学案学校:班级:姓名:座右铭: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第一节化学真奇妙【学习目标】1.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4.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

5.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重点、难点】1.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3.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化学,顾名思义,是有关的学问,是利用的方法研究及其和,继而来和。

二、合作交流、学习新知(一)、化学改变了世界()材料:如:1、材料()材料:通过()变化制得,属于()。

如:(将以下选项的序号填入上方对应的横线上):A石灰石、B木材、C棉线、D羊绒、E蚕丝、F铁丝、G塑料、H玻璃、I陶瓷、J玻璃钢、K空气、L水2、化学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领域有、、、、等。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1、观察反应方向反应前:(颜色)、(状态)反应中:(现象)、(变化)反应后:()、()⑴、常常:化学变化一定伴随有上述现象出现 ( ) ⑵ ( ) ⑶、不一定:无现象就一定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 ) ⑷、通常:出现上述现象就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 5、能量变化:化学变化常会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 、 和 的 或 者(三)、物质构成的奥秘:认识几种常见物质的构成【练习】:① 号元素是 ; ② 是 号元素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学习目标】1、 认识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学习方式。

2、初步实践“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反思评价”的学习过程。

【重点】认识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学习方式和内容 【难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及方法 【学习过程】 1、 科学探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基本环节。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化学 导学案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化学 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导学案No.35(稿)主备人:刘守坤审核人:孙祖福李鲁燕时间:第二节化石燃料的利用【学习目标】1. 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

2. 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了解使用各种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3. 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不足及综合开发利用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资源意识。

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主动体验实验探究过程。

2树立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态度【学习重点】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学习过程】导学自习:1.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

因此灭火常用的三种方法是:. . 。

2.可燃物完全燃烧特点:氧气充足,燃烧得快,放出的热.可燃物中的碳.氢分别转化成. 。

不完全燃烧特点:氧气不足,燃烧得,放出的热,可燃物中的部分碳.氢元素生成. 等有毒气体和等物质。

研习展评:活动1:探究常见的燃料讨论交流根据你已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议一议生活中常见的燃料有哪些?活动2:选择合适的燃料的因素学生阅读课本127页并分析图.表中的因素和数据,你认为怎样才能选择合适的燃料?说出理由活动3:探究化石燃料阅读教材P128-129,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化石燃料的认识课堂练习1:1.当今三大化石燃料是. . ,都是混合物。

(1)煤主要元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能源,称为“”(2石油主要含元素,称为“”(3天然气主要成分是,是重要的燃料活动4:探究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学生阅读125—130页,谈你对下列问题的认识:(1)为什么称石油为“工业血液”?(2) 为什么称煤为“工业粮食”?(3)石油的分馏和煤的干馏.气化.液化的不同点在哪里?课堂练习2: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石油主要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它是一种混合物B.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它是一种纯净物C. 将石油中的各成分分离出来的基本方法属于物理变化D.从煤中得到煤焦油.焦炉气.焦碳等物质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2. 在煤矿井里,为了防止“瓦斯”爆炸事故,常采用的关键安全措施是下列的( )A.准备灭火器B.戴呼吸面罩C.通风并严禁烟火D.进矿井前点火检查是否有甲烷的混合气体3. 有一种新型绿色电池——燃料电池,是把H2.CH4等燃料和空气不断输入特定的装置中直接氧化,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发电站。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九年级化学导学案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九年级化学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导学案No.37(稿)主备教师:李鲁燕审核人员刘守坤孙祖福时间:学生:第六单元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知道CO2的性质与用途,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间的关系;认识CO2的化学性质。

2. 通过CO2性质的探究过程,学会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3.学会区分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氮气。

4.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会联系生活,并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主动体验实验探究过程。

2树立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态度【学习重点】知道CO2的性质与用途,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间的关系;认识CO2的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通过CO2性质的探究过程,学会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学习过程】导学自习:1.举例说明化学性质:。

2.物理性质包括:。

阅读134—135页完成3题4题3. 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化学方程式是。

4.澄清石灰水的溶质是,二氧化碳能与该溶质反应生成和水,化学方程式是,该反应可以用于。

研习展评:活动1: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根据老师提供的药品和仪器,完成下列实验实验现象分析与判断1、检验二氧化碳气CO2方法2.倾倒二氧化碳灭火3.二氧化碳溶解性实验倒入塑料瓶容积1/3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通过对实验的操作与观察,你认识到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活动2:(1)教师演示实验: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溶液中,学生观察(2)问题:什么物质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提示: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红,遇碱变蓝。

)提供的药品和仪器:石蕊溶液浸泡后干燥的小花4朵.二氧化碳(2瓶).水.盐酸验证猜想:猜想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示例:水使紫色石蕊变红结论:。

活动3:根据实验,并阅读课本134-135,,你能小结出CO2的化学性质吗?我会解释:1.久置不用的菜窖,能贸然进入吗?2.为什么能用二氧化碳灭火?任何火灾都能用二氧化碳扑灭吗?3.当你打开雪碧的瓶盖时,冒出的气体吗?怎样检验?课堂练习:1.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中通入CO2气体,液体变为红色,是CO2气体使它变成红色吗?___________;把上述液体加热,液体最终呈现紫色。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九年级化学导学案N6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九年级化学导学案N6

九年级化学导学案No.34(稿)主备教师:李鲁燕审核人员刘守坤孙祖福时间:学生:第一节燃烧与燃料(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对乙炔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促进燃烧的方法2.知道爆炸是如何发生的,能识别日常生活中的易燃物和易爆物3.根据“燃烧和爆炸”的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从微观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主动体验实验探究过程。

2树立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了解促进燃烧的方法【学习难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从微观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过程】导学自习:1.小明的妈妈在做饭时,发现有煤气泄漏,小明立即点燃了一支蜡烛准备帮妈妈方作煤气管道周围试一试哪一个地方漏气,他这种做法对吗?你能说出哪些理由。

2.爆炸是急速的燃烧在空间内。

研习展评:活动1:探究促进燃烧的方法(1)阅读课本120--123页(2)我们遇到过这样一些现象:(1)铁丝在空气中加热不能燃烧,但是在纯氧中加热能剧烈燃烧:(2)一张纸被揉成一团时燃烧不旺,而打开时燃烧很旺;(3)湿稻草不宜燃烧,且冒烟,干稻草却燃烧很旺。

通过对以上现象分析,你能说出影响上述物质燃烧的因素是什么吗?。

结论:促进燃烧的方法:①,②。

课堂练习1:促进可燃物完全燃烧的方法是什么?(1)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汽缸()(2)用煤炭烧锅炉时,要用鼓风机不断往锅炉中鼓入空气()(3)家庭用的燃煤通常要加工成蜂窝煤()思考讨论:火药平摊在铁板上,点燃能发生爆炸吗?为什么?活动2:探究爆炸发生的原因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氢气的燃烧与爆炸阅读课本122页,并讨论交流:1.为什么刚开始氢气在导管的尖嘴出能够安静的燃烧,而片刻后瓶内的氢气就发生爆炸呢?2.能从微观的角度对以上现象进行分析吗?(透过现象看本质)。

3.爆炸都是化学变化吗?:活动3:探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相关知识学生阅读:课本123页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示知道爆炸极限的含义课堂练习2:1.交通部门规定,旅客乘坐车船时,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

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九年级化学1.2 体验化学探究 导学案

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九年级化学1.2 体验化学探究 导学案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九年级化学导学案3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与铁的颜色相似,为了确定硬币是否是铁质,有的同学拿来磁铁吸引,该做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观察B实验C假设D推理4.下列对元素的理解正确的是()A.元素是一类物质的总称B.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C.同种元素的原子只能构成同种物质D.一个原子就是一种元素5、有以下描述,其中正确的是:()A.水是由水元素组成的B.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C.二氧化碳是由1个碳元素和2个氧元素组成的D.氢气是由氢原子构成的6.在化学变化中除生成新物质外,还常伴随一些现象发生,从①放热②发光③状态变化④颜色变化⑤形状改变⑥生成沉淀⑦生成气体中选择,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有(填序号)7.从一枝燃着的蜡烛,可观察到很多现象。

右图是燃烧中的烛火,试回答下列问题:(提示:应先做实验,再解答)(1)图中烛芯中凹下的A部分,是固态、液态还是气态? __________(2)图中B部分的变化,下列描述中较符合实际的是__________①固态变液态;②液态变气态;③固态变气态(3)火焰甲部分叫_____,乙部分叫_____,丙部分叫_____(4)甲、乙、丙三部分温度最高的是_____,最亮的是_____,温度最低的是_____(5)欲使烧杯内的水温度上升较快,则应利用火焰的哪一部分?答:_____。

(6)用一个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在烧杯内壁上很快有一层_____,说明蜡烛燃烧时有_____生成。

用另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杯壁上的石灰水变_____,证明蜡烛燃烧时还有_____生成。

(7)吹灭烛火时,可观察到有一缕白烟,这缕白烟是_____。

四.化学语言天天练(记忆规律、书写规范)1化学语言的字母——元素符号(1到20号)序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名称练习序数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名称符号课后反思。

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九年级化学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 导学案

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九年级化学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 导学案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导学案【知识梳理】一、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1.实验室的药品取用时要遵循三不原则:、、。

2.用剩的药品要遵循三不原则:、、。

3.药品要遵循节约的原则:说明用量时:严格按照规定用量取用。

没有说明用量时:尽量取“少量”,固体即可,液体需即可。

二、初中化学常用实验仪器1.常用于反应容器的有:、、。

2.能直接被加热的仪器有、需垫石棉网才能被加热的仪器有、。

实验一、药品的取用:1.固体药品:粉末状用,块状用。

“一横、二放、三竖”。

即先将试管横放,放入药品后再将试管慢慢竖立起来。

2.液体药品:量多:用倾倒法。

“一倒、二向、三挨”即取下瓶塞,桌上(防止),标签向着,(防止)两容器倾斜一定角度,两容器口紧挨着,倾倒。

量少:用胶头滴管滴加。

胶头滴管吸液后,要在试管口。

实验二、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两查三禁:查灯芯是否平整,查酒精量(),禁止向,禁止,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应该用熄灭酒精灯。

2.给液体加热:向试管内倒入液体(不超过),用试管夹夹持试管,试管夹夹在距管口处,试管口向上倾斜,试管口不能,先预热(来回移动试管),后集中加热。

3.给固体加热:向试管内加入固体,根据酒精灯火焰的高度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铁夹夹在距管口,试管口略向倾斜(防止),先预热(来回移动酒精灯),再集中加热。

【知识脉络】【课堂检测】1.实验室用于量取液体的仪器是()2.下来有关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取用固体粉末C.塞紧橡皮塞D.闻气体气味3.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4.实验结束后,图2中仪器的处理方式正确的是()5.规范操作和认真细致的实验习惯是有效开展化学实验的关键。

试管是实验室最常见的仪器,如图所示,在不同的化学实验中试管口的朝向不同。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 (填序号)。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朝向如图①b.向试管中加人块状固体时,试管口的朝向先如图②后如图①c.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朝向如图④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试管口朝向如图③6.加油站内必须张贴的图标是()A.B. C D.。

第二章第四节元素导学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

第二章第四节元素导学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

第四节 元素一、元素【思考讨论】: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分子 、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

比如氢气H 2 、氧气O 2 、水H 2O 是由 构成的,分子是由 构成的。

氯化钠NaCl 是由 构成的,离子又是通过 形成的。

金属、稀有气体是由 构成。

所以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粒子 。

目前自然界中有几百种原子,这些原子是否都各不相同呢? 我们以碳为例研究一下。

【问题交流】C-12原子中含 个质子和 个中子? C-13原子中的“13”又表示 其中含 个质子和 个中子。

这两种不同的碳原子内都含有相同的 我们可否把它们归为一类?这一类碳原子具有相同的 总称为 。

1.元素:具有相同 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2.【小组讨论】:元素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3. 元素的分类4.元素的分布 目前自然界中元素种类有100余种,分布并不均匀,通过阅读课本p46,回答。

地壳中含量位于前五位的元素依次是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

二:单质和化合物【复习回顾】空气、水、氢气、氧气、泥水、二氧化碳中属于混合物有 ,属于纯净物的有 ,这样分类的标准是 。

元素 (He ,Ne, Ar 等) 非金属元素【思考交流】:氢气由组成氧气由组成。

水是由组成。

二氧化碳由组成。

可把氢气、氧气归为一类,因为它们只有种元素组成,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它们有种元素,可以归为一类。

小结:只有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知识点三:元素符号自学小结:1.元素符号的表示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

如: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第二个字母要。

如:2.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①宏观表示②微观表示【知识拓展】:下列粒子用符号如何表示呢?表示一个氢原子左边为。

右边为。

【思考讨论】:2H表示:【随堂检测】:1.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有 ,属于单质的有 ,属于化合物的有⑤高锰酸钾 ⑥铁粉 ⑦氮气2.下列元素符号书写错误的是( )A .氩ArB .钙CaC .氟fD .锌Zn3.下列化学用语中,只表示微观意义,而不表示宏观意义的是( )A .KB .OC .2FeD .S4.缺碘会引起人体甲状腺肿大,这里的“碘”指的是( )A.分子 B.原子 C.单质 D.元素5.经分析知道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A .可能是混合物B .一定是纯净物C .一定是单质D .不可能是化合物6.核能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能源,氘和氚都是未来生产核能的燃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第一节化学真奇妙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变化是改造物质世界和实现能量相互转化的重要途径,初步形成物质变化观、微粒观等一些基本观念,提高化学变化知识的应用和分析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应用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化学变化现象的方法。

3.体验物质构成价值和意义。

重难点:掌握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1.先通读教材第2—7页,进行知识梳理;描述化学变化的定义,知道判断一个现象是否是化学变化,认识物质构成、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

2. 认真完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惑”处。

3. 利用15分钟高效完成。

预习自学一、知识准备写出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和伴随的现象二、教材助读1.化学改变了世界:化学能实现与的转化。

分别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举个化学制品的例子。

依靠化学,人类才能更好地解决诸如、、等重大问题。

2.神奇的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3.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上分别用符号、和表示氢原子、氧原子和水分子。

物质是由组成的,如水是由组成的。

物质是由、或构成的,如:水是由构成的,铁是由构成的,氯化钠是由构成的。

世界上的物质都是由、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化学就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及其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三、预习自测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社会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事实与化学无关的是()A.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B.日环食、日偏食的产生C.开发新能源,研制新材料D.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2.家庭厨房中常发生下列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B.开水沸腾C.天然气燃烧D.菜刀生锈3.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A.是否需要条件B.是否有明显的现象C.是否生成新物质D.质量是否变化4.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它主要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取一块食盐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以下主要不是化学研究领域的是()A.食盐是由什么组成B.食盐的产地在哪里C.食盐有什么性质和用途D.食盐的微观结构如何5.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有新物质生成。

在化学变化中原物质变为新物质的实质是()A.只是组成发生变化B.只是结构发生变化C.组成或结构发生了变化D.状态发生变化课内探究案探究点: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实验方案点燃镁条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将几滴锌粒放入试管中,再加入3~4mL稀盐酸取3~4mL硫酸铜溶液于一试管内,再用滴管滴加4~5滴氢氧化钠溶液。

记录现象1.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条件有很大的改善。

下列与化学无直接关系的是()A.人们吃上了不含农药的绿色蔬菜B.使用味精等人造调味品C.住上了钢筋水泥结构的楼房D.出行时汽车给人们带来了方便- 2.农业生产中提高粮食产量的下列措施与化学无直接关系的是()A.合理使用化肥B.合理使用农药C.使用地膜覆盖技术D.适时灌溉3.下列不是直接利用化学变化产生能量的是()A.用蜡烛照明B.用液化气灶做饭C.用电饭煲煲汤D.用炸药开山造路4.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有,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A、钢铁生锈B、食物腐烂C、电灯通电发光D、水加热变为水蒸气E、木材燃烧F、玻璃破碎G、咬啐食物 H、消化食物 I、车胎爆炸J、火药爆炸 K、加热蔗糖变黑 L、用铁铸成铁锅M、蜡烛燃烧 N、湿衣服晾干 O、用高粱酿酒P、剩饭变馊 Q、工业制氧气 R、实验室制氧气S、粮食酿成酒 T、镁带燃烧 U、汽油挥发V、冰雪熔化 W、水结冰 X、酒精挥发Y、牛奶变酸 Z、光合作用5.下列新技术与其试图解决的问题间的连线不正确的是()A.膜法淡化海水——水资源B.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环境保护C.纳米玻璃——研制新材料D.导电塑料——开发新能源知识总结1、总结课本四个化学变化的现象。

2、举例说明物质的构成。

(3种)。

教学反思:我的疑惑:《体验化学探究》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能力目标: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学习重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并能够明确地表示探究后所得的结论。

学习难点:对日常生活中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

【课堂导学】(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化学科学的每一项成果都是通过科学探究获得的,科学探究也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

那么,怎样开展化学科学探究呢?(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蜡烛燃烧的探究(成果展示:利用多媒体展示(四)教师点拨: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通过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三个阶段有引导的观察,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2、蜡烛燃烧的探究感受化学学习的以下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2)关注物质的变化;(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3、科学探究(1)一般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结论与解释、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2)科学探究的方法:解题时先明确实验目的,再根据提供的信息和已有知识设计实验,通过实验、现象记录、分析总结现象,得出结论。

(五)巩固提升:1. 化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是()A.阅读B.调查C.实验D.计算2. 小明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一瓶无色气体,木条复燃,该气体可能是:A 空气B 氧气C 氮气D二氧化碳3. 对蜡烛燃烧实验,下列属于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 吹灭蜡烛,火焰上方有白烟出现B 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C 点燃蜡烛时,石蜡先熔化后燃烧D 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课堂检测】填写实验报告教学反思: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道化学实验室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场所,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实验原理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2、了解一些化学实验室的规则,树立实验安全意识;3、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等基本实验操作;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重点难点〗1、了解化学实验室的实验规则和常用仪器的名称、作用;2、练习药品的取用;3.掌握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实验室里有很多药品是易、易、有性或有性的。

为了保证安全,同学们一定要听从老师指导,遵守实验室的规则,规范操作.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1.不能用,不要,不得。

2.注意。

应该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液体。

固体即可。

3.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也不要,更不要,要放入。

4.实验中要特别注意保护眼睛。

万—眼睛里溅进了药液(尤其是有腐蚀性或有毒的药液),要 (切不可用手揉眼睛)。

洗的时候要眨眼睛,必要时请医生治疗。

一、药品的取用1. 固体药品取用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中,取用一般用(或用),块状药品可用夹取。

用过的钥匙或镊子要立刻 ,以备下次再用.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 ,把块状药品放入以后,再把容器,使块状药品容器的底部,以免。

2、液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中。

1.细口瓶的塞子为何要倒放在桌上?2.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该快速倒还是缓慢地倒?3.拿细口瓶倒液时,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为何要朝向手心处?【提问】少量液体如何取用?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取用少量液体可用。

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头在,不要,,防止。

不要把滴管放在。

用过的滴管要,注意滴瓶上的滴管不要用水冲洗。

注意:用滴管向某容器滴加液体的时候,要逐滴加入,滴管要垂直悬空放在容器的上方,滴管不能伸入容器内部,不能接触容器的内壁。

二、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①绝对禁止向。

说明:因为此时“明火”的周围存在酒精和酒精蒸气。

②绝对禁止用。

说明:侧倾的酒精灯会溢出酒精,引起大面积的失火。

③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

不可。

说明:用嘴吹气不仅不易吹灭,还很可能将火焰沿灯颈压入灯内,引起着火或爆炸。

④酒精洒在桌子上燃烧起来后,应立刻用。

⑤酒精灯火焰分为、、三个部分。

部分的温度最高,部分的温度最低。

加热时应该用部分加热。

⑥酒精灯里的酒精最多不超过灯容积。

说明:酒精过满容易引起酒精蒸发而在灯颈处起火。

2、给物质加热4.加热试管中液体时,能否将试管口对着人或自己?为什么?5.如果试管外壁有水的话,能否不擦干直接加热?为什么?6.将液体加热到沸腾的试管,能否立刻用冷水冲洗?为什么?7.如何给试管中的液体进行预热?【小结】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①试管中的液体的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②试管外的要擦干。

③用夹持,夹在距试管口处,手握试管夹的柄。

④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要先,再对液体的中下部加热。

⑤试管与桌面约成°,并用加热。

在加热过程中要不时移动试管。

⑥热的试管不能立刻。

目标检测1.在①坩埚②烧杯③烧瓶④蒸发皿⑤量筒⑥试管⑦集气瓶等仪器中,不能加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时,不宜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A、烧杯B、烧瓶C、试管D、量筒3.下列有关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E FA.熄灭酒精灯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取用粉末状药品 D.给液体物质加热4、用酒精灯给试管内溶液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原因是: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⑤加热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内液体的中下部。

其中与之相关的是()。

A、①③⑤⑥B、②④C、②③⑥D③④⑤教学反思: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水的三态变化》导学案学习目标:1. 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2. 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现象;学习重点:理解分子的特征学习难点: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学习过程:学习任务一: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运动和排列方式实验探究:设想把封闭在针筒中的少量水煮沸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我猜想:我证明:通过观看动画以及课本上的三态图片,组内互相交流,获得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运动和排列特点:固态的水:水分子液态的水:水分子气态的水:水分子获得结论: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的和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分子的。

这样的变化是变化。

所以针管实验中我的猜想是的。

(填正确或错误)学习任务二:探究分子的运动与水的状态变化1、阅读课本中“雨后初晴的道路,”路边斑斑水渍,太阳光照下,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是因为,你能试着从微观上解释水蒸发这一现象吗?结论: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能量,运动,分子间间隔2、阅读课本中“水烧开后的锅盖,”水烧开后,解开锅盖,立即就会有许多小水滴滴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