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材分析 人教课标版

合集下载

(整理)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整理)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精品文档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本章节内容的地位和功能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内容,是以典型有机物的学习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初中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

选取的代表物有甲烷、乙烯(制品)、乙醇(酒)、乙酸(醋)、糖、油脂、蛋白质等,这些物质都与生活联系密切,是学生每天都能看到、听到的,使学生感到熟悉、亲切,可以增加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具有双重功能,即一方面为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提供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使学生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入手,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各个方面,象和物质用途;好最基本的知识基础研究方法,激发他们深入学习的欲望。

二、内容结构与特点分析精品文档 本章的内容结构可以看成是基础有机化学的缩影或概貌,可表示如下:这些典型代表物,基本涵盖了基础有机化学的各类物质,以期使学生能从中了解有机化学的概貌。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时要求,本章没有完全考虑有机化学本身的内在逻辑体系,主要是选取典型代表物,介绍其基本的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较少涉及到有机物的类概念和它们的性质(如烯烃、芳香烃、醇类、羧酸等)。

为了学习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只简单介绍了烷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没有涉及烷烃的系统命名等。

教材特别强调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从实验开始,组织教学内容,尽力渗透结构分析的观点,使学生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精品文档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教材增加了章图、结构模型、实验实录图、实物图片等,丰富了教材内容,提高了教材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典型物质的有关反应、结构、性质与用途等知识,教材采用了从科学探究或生活实际经验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

如:甲烷、乙烯的研究,乙醇结构的研究,糖和蛋白质的鉴定等,都采用了较为灵活的引入方式。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电子课本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电子课本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物质的
性质与变化电子课本
概述:
该电子课本是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讲授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知识。

本文档将简要介绍该电子课本的内容和目标,以及一些使用建议。

内容和目标:
该电子课本旨在帮助高中化学学生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物质的性质:介绍物质的分类、性质和性质与物质结构之间的关系;
2.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讲解物质的元素、化合物和化学式等基本概念;
3. 物质的变化:探讨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4. 物质守恒与计算:教授物质守恒定律及其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使用建议:
为更好地研究和理解该电子课本的内容,建议学生采取以下几
个策略:
1. 阅读前预:在阅读每一章节之前,先浏览章节标题和主要内容,对将要研究的知识进行预;
2. 系统研究:按照教材的顺序逐章阅读,理解每个概念和原理
的内在联系;
3. 独立思考: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发散思维,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践应用:通过实验和实际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将学到的知
识应用到实践中,加深理解。

总结: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电子课本
是一本综合介绍物质性质与变化的教材。

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应用,学生可以获得对物质的理解和化学知识的掌握。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教案必修二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教案必修二

高一化学教案必修二1教学重点: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1.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中,涉及溶液体积时的计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某溶液是浓还是稀,但浓与稀是相对的,它不能说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确切量,因此有必要对溶液的浓与稀的程度给以数量的意义。

(板书)第五节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设问)在溶液中,溶质、溶剂或溶液的量如果发生变化,那么对溶液的浓稀会有什么影响?(讲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本节重点介绍溶质质量分数。

(板书)1.溶质的质量分数定义: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提问)某食盐水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它表示什么含义?(讲述)这表示在100份质量的食盐溶液中,有16份质量的食盐和84份质量的水。

(板书)二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例:要配制20%的naoh溶液300克,需naoh和水各多少克?溶质质量(naoh)=300克×20%=60克。

溶剂质量(水)=300克-60克=240克。

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小结:对比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二课时(板书)三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讲述)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1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蒸干后得到2.8克氯化钾固体,试确定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4%。

2.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例2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质量分数为10%~20%食盐溶液来选种,如配制150千克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千克?解:需要食盐的质量为:150千克×16%=24千克需要水的质量为:150千克-24千克=126千克答:配制150千克16%食盐溶液需食盐24千克和水126千克。

新课标高中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3册教材解读〖第二节 化学平衡——内容分析〗

新课标高中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3册教材解读〖第二节  化学平衡——内容分析〗

第二节化学平衡在上一节中,我们从动力学的角度研究了化学反应速率。

本节从热力学的角度研究化学平衡及其影响因素,在内容的设计上紧紧围绕化学平衡这条线索展开。

在学生已经有了化学反应限度基本认识的前提下,本节引言部分直接指出,在科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速率是不够的,提示学生还需要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即化学平衡问题,明确学习化学平衡的意义。

本节内容框架如下。

1.化学平衡状态教材以合成氨为例,通过对反应中有关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示意图的分析,说明在可逆反应中,当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均保持不变的状态就是化学平衡状态,由此完成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帮助学生初步建构变化观和平衡观。

但这只是定性分析,如何让学生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平衡状态呢?为此,教材引入了化学平衡常数的内容。

教材提出如下问题:“在一定温度下,处于化学平衡体系中的物质的浓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教材以表格的形式给出了在相同温度下H2和I2反应生成HI的各种浓度数据,希望学生能够从中找出规律,从而得出化学平衡常数。

这样编写的目的,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数据分析中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另一方面从定量的角度深化对化学平衡状态的理解。

2.化学平衡移动研究化学平衡的目的在于从理论上认识化学平衡及其影响因素,以便在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调控化学反应,使化学平衡向人们需要的、有利的方向移动,这是学习本部分内容的实际意义。

浓度、温度等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为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化学反应速率发生变化,化学平衡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教材从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实验入手,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获取证据,结合“思考与讨论”栏目的三个问题,得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改变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紧接着,教材引导学生从定性认识走向定量认识,让学生学会依据浓度商与平衡常数的大小关系,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材分析-化学-教材分析-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材分析-化学-教材分析-人教版

化学必修2模块教材分析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化学2有三个一级主题: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对应的教材在内容设置上包括四章,分别是第一章: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化学2》在化学1的基础上突出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作用,强调化学变化与能量的关系,同时通过有机化合物的知识来进一步认识化学结构和反应的关系。

最终将化学与可持续发展这一大背景相联系,更加显现化学的重要性。

化学2的主要特点是突出化学理论: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以元素知识为基础,将其应用于理论:化学反应反应与能量、有机化合物知识、化学与社会等。

化学2在整个化学教材中起一种承前启后的作用。

承前是指化学1所学的元素知识在化学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中、在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中又遇到,化学2的学习是对前面知识的一种复习和拓展。

如在化学1中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中学习了Na、Al、Mg、Cu的性质,在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中学习了Cl等元素。

在化学2的物质结构周期律中有碱金属当然主要是Na,有卤素,主要有Cl,而在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中Na、Al、Mg、Cu、Fe、Cl、Br、I等都有。

而启后是指通过对化学2的学习,为学习后面选修模块的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

化学2所学的知识在选修模块中都要继续学习。

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对应了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与能量对应了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合物对应了有机化学基础,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对应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

下面分章讨论。

1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1 地位和功能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中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元素化合物等化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从理论进一步认识、理解。

同时,也作为理论指导,为学生继续学习化学打基础。

这部分知识作为化学2(必修)的内容,既是必修化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选修化学的基础。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2.2 化学能与电能---原 电 池 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2.2 化学能与电能---原 电 池  人教版

《原电池》一、设计思路(一)指导思想新课程的实施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个性、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探索、主动求知,学会收集、分析和利用各种信息及信息资源,将对原有知识的回顾与新知识的引入融为一体,将实验探究与思考交流交替进行,并以此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合作与分享意识、社会交往能力与社会责任感。

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的教学内容,该节分为两课时教学,本课为第一课时。

本节课内容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有更加深入的学习,因此本节课重点在于让学生感受到理论到实践的应用,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能量与我们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是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有着重大价值。

化学能对人类的重要性决定了本节学习的重要性。

2、学情分析由于学生之前没有电化学的基础,理解原电池原理有一定的难度,但学生初次接触电化学知识,很兴奋。

在学生学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之前已具有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物质的量等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微观原理分析能力和感性的实验体验,因此可以利用多媒体和边讲边实验有效地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3、总体思路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按照从易到难,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顺序,从学生常见的干电池引入原电池的内容,通过对探究干电池给电路中用电器供电的原理,激起学生的本节课的好奇心,可以达到教学创设情境的需要。

首先通过实验,引入课题。

在实验——观察——讨论——推测——验证——归纳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原理。

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索能产生持续稳定电流的原电池的条件。

最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原电池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了解生活中对原电池原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对“利用化学反应造福人类”认识进一步具体化。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课标教材与现行教材课后习题比较分析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课标教材与现行教材课后习题比较分析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课标教材与现行教材课后习题比较分析摘要:在任何学科的教材中,习题都是重要的构成部分。

在高中化学教材中,课后习题一直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习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化学知识,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印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对此,本文对人教版高中化学新课标教材与现行教材的课后习题进行了比较,以此强化习题的质量。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材比较;课后习题前言:在课堂上,教材是连接师生的纽带,不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载体,也是学生完成自身知识建构的方式。

在化学教材中,课后习题作为必须可少的一部分,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不同的化学教材的课后习题进行分析,不仅可以对教材中的习题进行优化改进,还可以增强习题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能力。

一、化学教学理念上的变化在新课改深入推进的背景之下,对于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通过化学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到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形成科学的思维。

在这一要求的指导之下,教师则需要对化学教学理念进行转变,才能够推动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同现行教材相比,在人教版高中化学新课标教材中,对于课后习题内容的选择与化学题的设计,比较侧重对化学与人们生活之间的联系,关注课后习题的趣味性与功能性,更为突出“生本”理念[1]。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学新课标教材必修2的第11页的习题6:“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资料,了解放射性同位素在能源、农业、医疗、考古等方面的应用,以讨论、演讲、墙报等形式在班上交流”。

在这个习题中,主要是对学生对于同位素的认知水平进行了考察,还进一步要求了学生对于该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且该例题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考察化学知识与生活、社会之间的联系,这充分的体现了新课标对于学生的培养要求。

二、习题数量及类型的变化在现行化学教材中,课后习题数量较大,依旧为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计算题等类型,并且问题比较基础、简单。

(完整版)高中化学人教必修2说课标

(完整版)高中化学人教必修2说课标

知道元素核素的涵义

碳的成键特征举例 说明有机化合物的

同分异构现象


教材特点
探究气味浓
关注生活和社会
图文并茂
内容呈现方式新
编写特点
化 学 必 修 二
教材编写体例
章主题图
章名
章引言 各节正文
章节
归纳与整理
复习题






内容结构
排布规则原子结构示意图 电子排布
与水和酸反应 氢氧化物
电子层
乙烯
乙醇
乙酸
烷烃的结 构和性质
碳原子的核外 电子的排布
物质的结构
整合三
了解海水资源开发 和利用的前请
体会保护金属 资源的重要性
形成新 物质
认识化学变化在实现物质 间转化中发挥的作用
化学变化在环境保护 中的作用,树立绿色
化学的概念
化学变化可以改变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物质的结构
纵向整合
物质 结构 有机 化合 Si.S 物
物质结构基础
主题一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主题三
主题一内容标准和本章的内容标准
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 认识元素周律,了解原子结 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
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了解原子核外 电子的排布
认识化学键的涵义, 知道离子键
和共价键的形成
了解有机化合物中
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
其他图书、报刊,电视、广播
网络、报等丰富课程资源内容
我们的追求
学生成长
在过程中得到知识
和快乐并能学以致 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2册 《硫酸、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2册 《硫酸、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教学设计

《硫酸、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硫酸、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是《新课标》中必修课程主题2“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中二级指标题“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学习过初中《常见的酸-硫酸》基础之上的,对其物理性质和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在学习过电离理论及氧化还原知识的基础上来进一步认识浓硫酸的性质,硫酸中的硫元素处于最高价,在浓硫酸中硫酸主要以分子的形式存在,这就决定课它有别于稀硫酸的性质即他的特性,在特性中的强氧化性又是非常典型的的重要性质,硫酸是强氧化性酸的代表,所以这部分内容,既是重要的基础知识,有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本节课在新人教版中位于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中的第一“硫及其化合物”,与旧人教版相比,新人教版在知识点的设置上变化不大,呈现顺序变化较大,如:新人教版将硫和氮分成不同的章节,更加注重学上从物质分类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去预测、探究物质的性质。

增加了工业制备硫酸的真实情境;对铜和浓硫酸的实验做了优化,增加了盛装石蕊溶液的试管,并在试管口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团,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习了一些硫酸的性质与用途,知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用作干燥剂,且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浓硫酸能夺取纸张、木材、布料、皮肤里的水分,并以下标小字的形式提出浓硫酸能将这些物质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例脱去,这种作用通常叫做脱水作用。

但并没有深入的探究浓硫酸吸水性和脱水性的本质区别,所以在教学中要强化脱水性和吸水性的概念及区别。

学生在初中几乎没有涉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因而我认为这是本节课需要用实验探究的方法重点突破的内容。

三、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的化合价的角度认识硫酸的性质,促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2.通过实验探究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强化“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3.通过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结合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与步骤安排,进一步体会化学的应用价值。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介绍《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是新一代高中化学教材中的必修课程,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这本教材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参考资料,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全面、系统的学习化学的方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的内容和特点,帮助学生了解该教材并更好地应用于学习。

内容概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主要涵盖了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1.酸碱中和反应:介绍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性质和方程式。

通过学习酸碱中和反应,学生能够理解酸碱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如pH值的计算和酸碱溶液的中和反应。

2.电化学:讲解了电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和原理,包括电池、电解质溶液和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性等知识。

学生通过学习电化学,能够深入地了解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解现象,以及如何利用电池进行电子传导的过程。

3.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详细介绍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

学生通过学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能够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和化学平衡的达到条件,以及如何利用化学平衡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4.配位化学:介绍了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的配位反应和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

通过学习配位化学,学生能够了解到金属离子和配体之间的配位反应以及配位化合物在催化反应和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

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讲解了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学生通过学习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能够了解到有机化学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以及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教学特点《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具有以下几个教学特点: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材中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通过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重视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强调学科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科的整体性和系统性,通过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化学知识体系。

新课标高中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3册教材解读〖第二章 烃——本章说明〗

新课标高中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3册教材解读〖第二章  烃——本章说明〗

第二章烃本章说明烃是只含碳、氢两种元素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后续章节中的烃的衍生物、生物大分子和合成高分子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都需要以烃的相关内容为基础进行类比迁移。

本章在复习具体烃类代表物(甲烷和乙烯)的结构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有机化合物类别的层面上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和应用。

通过典型代表物(乙炔、苯和甲苯)来研究炔烃和芳香烃的结构和性质,使学生深刻认识不饱和烃的结构特点(π键、大π键)和反应规律。

研究的视角主要放在官能团和化学键上,通过官能团的转化、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来认识有机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加聚反应等)的基本规律,通过反应规律对真实情境中的有机反应产物作出合理的预测,为后续学习有机合成奠定基础。

一、教材分析本章以烷烃(代表物甲烷)、烯烃(代表物乙烯)、炔烃(代表物乙炔)和芳香烃(代表物苯和甲苯)为重点介绍烃类物质,希望帮助学生认识饱和链烃、不饱和链烃和芳香烃这几类常见烃类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和应用,帮助学生学会按照有机化合物的类别进行有机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

对于在必修阶段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教材先通过“思考与讨论”栏目进行复习和回顾,并将甲烷和乙烯的结构、性质和反应规律迁移应用于烷烃和烯烃同系物。

然后,介绍系统命名法,帮助学生逐步构建烷烃和烯烃的知识体系。

炔烃和芳香烃的内容在必修阶段没有要求,本章以结构分析、实验探究结合“思考与讨论”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典型代表物乙炔、苯和甲苯的结构、性质和反应规律。

教材探析典型代表物分子微观结构的视角主要是官能团和化学键(类型和极性),通过杂化轨道理论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分子的空间结构,通过实验探究来帮助学生辨识典型代表物的宏观性质。

教材通过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来分析说明实验探究的结果,以此落实“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观念。

教材在第一章已经将学生对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认识水平提升至共价键的类型和极性的层面,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电子效应及其对有机化合物性质和反应规律的影响。

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二教案

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二教案

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二教案【导语】高中学习容量大,不但要掌控目前的知识,还要把高中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溶为一体才能学好。

在读书、听课、研习、总结这四个环节都比初中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

作者高一频道为莘莘学子整理了《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二教案》,期望对你有所帮助!【篇一】一、教学背景(一)课标分析课程标准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是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干的一些有机化合物的重要知识;并不特别要求去寻求知识的系统性和知识迁移。

(二)教材分析《甲烷》内容挑选于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这一节是学生在中学阶段第一次接触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有关内容,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烃是一切有机物的主体,而甲烷作为烷烃的第一个最简单的分子,学生对它的知道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对各种有机物的知道,因此本节内容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有机物的学习方法有重要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初中化学就介绍了甲烷的燃烧反应和一些主要的用处,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也介绍了部分物质结构的知识,为学好本节内容提供了条件条件。

本节课将主要介绍以甲烷为代表的烃的分子结构、性质和主要用处,以及它们的性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让学生掌控好甲烷这一节的知识,能为学生学习烃及烃的衍生物等有机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甲烷的存在、物理性质、用处。

2.掌控甲烷分子的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空间构型。

3.掌控甲烷的化学性质(通常稳固、取代反应、氧化反应、高温分解)。

4.知道取代反应的概念。

进程与方法:1.通过视察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模型、观看甲烷产生取代反应的多媒体模拟反应历程,增强学生对甲烷分子空间构型这类抽象的知识的知道,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2.在重点掌控甲烷化学性质的进程中,逐渐知道“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应结构”,并学会迁移运用。

3.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初步学会化学中对有机物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课程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课程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课程版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高中化学必修2人教版教案课题: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二)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7个横行,18个纵行。

课题: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三) 元素周期表与碱金属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横行称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称作一族。

1、周期周期序数=电子层数已知碳元素、镁元素和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它们分别位于第几周期为什么碳有两个电子层,位于第二周期,镁有三个电子层,位于第三周期;溴有四个电子层,位于第四周期。

七个周期(1、2、3短周期;4、5、6长周期;7不完全周期类别周期序数 起止元素 包括元素种数 核外电子层数短周期1H —He 2 1 2 Li —Ne 8 2 3 Na —Ar 8 3 长周期 4K —Kr 18 4 5 Rb —Xe 18 5 6 Cs —Rn 32 6 不完全周期7Fr —112号267元素周期表上列出来的元素共有112种,而事实上现在发现的元素还有:114号、116号、118号元素。

2、族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叫做主族;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叫做副族。

零族元素均为稀有气体元素。

由于它们的化学性质非常不活泼,在通常状况下难以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把它们的化合价看作为零,因而叫做零族。

第Ⅷ族有几个纵行(3个)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或: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18个纵行(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Ⅷ族(8、9、10三个纵行) 已知某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判断其位于第几周期,第几族X 位于第四周期、第一主族;Y 位于第五周期、第七主族。

能判断它们分别是什么元素吗可对照元素周期表。

X 为钾元素,Y 为碘元素。

课题: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四) 卤族元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一)12镁Mg28213铝Al28314硅Si28415磷P28516硫S28617氯Cl28718氩Ar288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个(n表示电子层)(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是最外层时,最多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2册 《泡利原理、洪特规则、能量最低原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2册 《泡利原理、洪特规则、能量最低原理》教学设计

《泡利原理、洪特规则、能量最低原理》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泡利原理、洪特规则、能量最低原理”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版修订)》中模块2物质结构与性质的主题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中的内容。

1.内容要求认识基态原子中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泡利原理、洪特规则。

知道1~36号元素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学业要求能结合能量最低原理、泡利原理、洪特规则书写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并说明含义。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的功能价值是提高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以原子光谱学事实与依据,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和规则的提出背景,并以此为模型,学会利用轨道表示式表示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本课时是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第4课时内容,是在学习了能层和能级及电子排布式、价电子排布式、电子云等等概念的基础上,更加深入、直观地走进物质的微观世界—原子轨道,并进一步探索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因此,本课时内容是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延续,虽内容仍然有些抽象,学生学起来有困难,但教科书在内容编排上注重了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形式上图文并茂帮助其理解,这样能够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

课标要求是“认识基态原子中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等”,起点高,落点低。

三、学情分析学生具备接受能力较强、好奇心强、探究的意识强等特点,在该阶段学生对原子结构以及核外电子排布等已有一定的理解,为这节课的学习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对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以及原子轨道非常陌生,因此本课时教学的重点是如何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探究必备相关知识,如原子的组成,物质的远动是有规律的等,将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熟练地运用于原子轨道的理解中。

四、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对“电子自旋”概念的认识,理解基态原子中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泡利不相容原理;2.能利用轨道表示式书写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轨道表示式,并通过书写逐步认识洪特规则及其特例;3.能结合能量最低原理理解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构造原理、洪特规则及其特例等其它具有特殊价电子排布的现象。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教案: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3-3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教案: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3-3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让学生分析乙醇分子可能的断键位置-O-H 说明结构决定性质
让学生写出乙醇与镁、 铝的反应
剧烈 程度
学生写出钠与乙醇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学生根据钠与水的反应对 比分析乙醇分子可能的断 键位置
回扣 乙醇 分子 的结 构探 究
练习 电工师傅在焊接铜漆包线的线头时,常把线
头放在火上烧一下,然后用酒精处理后再焊 学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
图片 导入 新课
说到酒,大家知道我国酒文化的历史源远流 观察、倾听、领悟、总结 结 合
长,从古到今有无数咏叹酒的诗词歌赋。由
实际
李白的诗引入主题(指明喝酒有害健康)。 答:学生结合图片的介绍, 引
大家知道怎样酿酒吗?
试着说出酒的成分、用途 入
[不同种类的酒的图片]这些都可以称为酒, 和含有的元素。其他同学 课 题
通过 实验 让学 生分 析乙 醇分 子结 构, 培养 学生 分析 问题 能 力。
加深 学生 对乙 醇结 构的 理解
H-C-C-O-H ││ HH
结构简式:CH3CH2OH 或 C2H5OH
比较分析乙醇与乙烷、水在分子结构上的异 学生思考并比较乙醇与乙
同点。
烷、水在分子结构上的异
同点。
讲解
过渡
[学生 实验 探究 一]乙 醇与 金属 钠的 反应
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1、怎样得到氧化铜的?写出有关方程式
2Cu + O2 = 2CuO 2、伸入水中的氧化铜的一系列变化说明了什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最后
么?伸入乙醇中铜丝变红又为什么?
总结化学键断键的位置
难度 低, 提高 学生 兴趣
(水中的氧化铜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而伸

乙醇中的氧化铜发生反应了,分析由羟基变

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本章节内容的地位和功能新大百科全书关于“化学”的定义: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变化过程中相伴随的能量变化的科学。

化学变化及其能量变化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决定了本章学习的重要性。

1. 本章在学生形成知识体系的过程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都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该部分内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均有安排,既有学习的阶段性,又有必修、选修的层次性,在具体内容上前后还有交叉和重叠,学生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形态。

本章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是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

2. 化学反应中物质释放的化学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控制反应条件,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这一章知识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的相互转化及其应用的学习,学生将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中的作用与贡献有初步认识,将会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3. 本章内容是在学习了“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之后,应用物质结构理论来指导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是对第一章内容知识的深化。

二、内容结构与特点分析结构主线:本章内容渐进、交叉和重叠、螺旋上升,将化学原理同生活经验、实例和实验探究的结合,使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能量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

本章内容按其知识结构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节和第二节,关于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的相互转化;侧重讨论化学能向热能或电能的转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化学键的变化和反应体系中能量的变化,以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化学电池,通过原电池和传统干电池(锌锰电池)初步认识化学电池的化学原理和结构,通过介绍新型电池(如锂电池)体现化学电池的改进和创新,初步形成科学技术的发展观。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2册 《共价键》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2册 《共价键》教学设计

《共价键》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共价键”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版修订)》中模块2物质结构与性质的主题2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与物质的性质中的内容。

1.内容要求认识原子间通过原子轨道重叠形成共价键,了解共价键具有饱和性。

知道根据原子轨道的重叠方式,共价键可分为σ键和π键等类型。

2.学业要求能说出共价键的主要类型、特征和区别。

能比较σ键和π键的联系和区别。

能说明H2、Cl2、HCl、乙烷、乙烯和乙炔等典型物质的成键类型。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的功能价值是提高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能从原子、分子水平分析常见物质及其反应的微观特征,能从宏观与微观结合的视角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和表征。

新旧人教版教材在本节内容上没有较大的改动。

新教材将旧教材中“我们学过电子云,如何将电子云的概念来进一步理解共价键呢?”改为“我们学过原子轨道,如何将原子轨道的概念来进一步理解共价键呢?”将“电子云”变更为“原子轨道”,使得化学用语更加规范。

新人教版教材注重前后知识衔接的逻辑关系,前面学习的内容,在后续内容中不断得到应用。

在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中运用电子云轮廓图形象地描述了原子轨道,到本节中再介绍共价键时,可以直接采用原子轨道相互重叠而形成共价键的过程,简明扼要地阐明了共价键的本质和特征,体现了原子轨道与共价键知识的前后衔接。

三、学情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通过必修一化学键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什么是共价键,通过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运用电子云轮廓图形象地描述了原子轨道,并掌握常见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

在本节中再介绍共价键时,可以直接采用原子轨道相互重叠而形成共价键的过程,简明扼要地阐明了共价键的本质和特征体现了原子轨道与共价键知识的前后衔接。

本节课的学习也会对之后《分子的空间结构》的学习打下基础。

高二学生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中期,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但仍需要借助一定的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三维空间想象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第四章内容综合解说
4.07~09年与本章有关的试题(附习题)
三、教学建议
在第一章教学中建议要严、细、实;第二 章教学中建议要稳、清,不要过分扩大化; 第三章要注意兴趣的培养,官能团的概念 建立,有机化学知识体系的初步建立,一 定要清;第四章建议要分清主次,突出重 点。
➢高考在向着让你不用长期准备,也无法突 击准备的方向健康发展。 ——教育部考试中心官员说
(四)第四章内容综合解说
2.教材内容简介
共分二节:按照教参新课大约需8~9课时,具体
分解如下: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一节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
源第一课时 [课标导学]关于金属的冶炼,重点是抓住金属活动性顺序,掌握金属冶炼 的一般原理。金属冶炼方法:对一些不活泼的金属(如Hg、Ag等),可直接用加热分 解的方法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对一些非常活泼的金属(如Na、Mg、Al等)采用电 解法冶炼,大部分金属的冶炼都是在高温下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常用的还原剂有焦 炭,一氧化碳、氢气等。第二课时 [课标导学] 海水水资源的利用和海水化学资源的利
(三)第三章内容综合解说
2.教材内容简介 共分四节:按照教参新课大约需9~10课时, 具体分解如下: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甲烷 第一课时 甲烷的性质[课标导学]了解甲烷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 质第二课时 烷烃 [课标导学]了解烷烃的组成、结构和通式,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掌握简单烷烃的命名方法。第二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 基本化工原料第一课时 乙烯[课标导学]了解乙烯的分子结构、化学 性质和主要用途,了解加成反应的概念;第二课时 苯 [课标导学]了 解苯的分子结构特征和物理性质,掌握苯的化学性质。第三节 生活 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一课时 乙醇 [课标导学]乙醇的分子结构与 化学性质的关系,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与乙醇的用途。第二课时 乙酸 [课标导学]了解乙酸的结构特点;掌握乙酸的化学性质。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第一课时 糖类、油脂、蛋白质组成和性质 [课标导学] 1. 认识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特点; 2.掌握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 特征反应,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 3.了解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 简单分类第二课时 糖类、油脂、蛋白质的应用 [课标导学]掌握糖类、 油脂和蛋白质的存在和应用 。加深认识糖类、油脂、蛋白质物质对于 人类日常生活、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附课件)
江苏省靖江市第二中学化学组 蒋金忠
➢一、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材在小高考、 高考中的地位
➢二、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材内容分析 ➢三、教学建议
1.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材在小高考中的 地位越来越重要。目前必修一、必修二在 小高考中占85%,是重中之中;根据江苏 省教育厅文件要求,高一年级是不能分班 的,作为老师必须考虑这些因素。
(一)第一章内容综合解说
2.教材内容简介 共分三节,按照教参新课大约需8~9课
时,具体分解如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一课时 元素周期表 [课标
导学]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第二课时
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 [课标导学]以碱金属元素和卤素为例,掌握元
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第三课时 核素和同位素[课
➢ 第一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 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
发利用
(一)第一章内容综合解说
1.教材地位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中
的重要基本理论之一。在此之前学过的原子的构成、核外 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表等简单知识,为本章的学习打下 了一定的基础。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在原子结构与元素 性质、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对应关系、变化规律等方面 建立起基础的、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学会一些相关的方法。 对以钠为代表的碱金属知识、以氯为代表的卤素知识都有 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认识,为今后应用结构决定性质的 思维方法及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学习相关的选修课程打 下一个好的基础。
标导学]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涵义,懂得质量数的涵义第二节 元
素周期律第一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课标导学]初步掌握简单的原
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第二课时 元素周期律及其应用[课标导学]结
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含义及实质。初步掌握对元
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综合运用 掌握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
(二)第二章内容综合解说
3.学习方法点津 学习化学与能量,要从 物质变化与化学键变化的角度,从本质上 认识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的关系;然后围 绕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电能等能量关 系展开学习;学习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要在了解化学反应进行得快与慢、反应物 向生成物转化程度的大与小的原因的基础 上掌握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方法 及原理。
(二)第二章内容综合解说
4.07~09年与本章有关的试题(附习题)
(三)第三章内容综合解说
一、教材地位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化学称为有机
化学。有机化学是整个化学中的一个分支。新的课程标准 要求同学们较为系统地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它有两 大部分:其一即本章;其二是高中化学选修模块《有机化 学基础》。在这章中主要学习一些与人们的衣、食、住、 行有密切关系的有机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本章内容的重要 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知识具有基础性、常识性、实用 性,掌握了它能够从化学的角度增加生活知识,提高生活 质量,培养综合素质;二是它为高校招生考试内容的基本 组成部分;三是为以后继续学习有机化学打下必备的基础。
3.学习方法点津 本章教材概念较多、内
容抽象、理论性强。要充分发挥观察、实 验、比较、模型、假说等科学方法在化学 理论研究中的作用。直观思维与抽象思维 相结合,归纳推理与演义推理相结合。
(一)第一章内容综合解说
4.07~09年与本章有关的试题(附习题)
(二)第二章内容综合解说
一、教材地位 本章内容是在学习了“物
(三)第三章内容综合解说
3.学习方法点津 1.微观上从分子的结
构学起。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尤为突出,并且分子结构形式的变化较多。 按照“结构→性质→用途”的思路进行学 习比较好。2.宏观上加强主动学习。要加强 交流研讨、活动探究、资料阅读,及时进 行阶段性、终结性概括整合。3.知识与应用 相结合。采用“从生产、生活到化 学”“从化学到社会、生活”的思路进行 学习比较好。
当我们渐渐步入社会,为了生活,我们不得不努力工作,严格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不敢有一丝懈怠,甚至为了一份微薄的薪水,我们几乎耗尽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好,不是在上班,就是在去上班的路上,几乎没有自己所谓的自由时间,我想在当今社会,应该有很大一部分人是这样,没有时间交际,也没有时间旅游,更没有时间去陪伴家人……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生活的选择,到最后只能自己在心里安慰自己:有失有得,只是这个得真是我们自己所想要的吗?
(二)第二章内容综合解说
2.教材内容简介 共分三节,按照教参新课大约需8~9课 时,具体分解如下: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课标导学] 1.认识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能量变 化的主要原因。2.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 互转化及遵循的规律。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课标导学] 1.了解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含义,认识化学能源转化为电能对现 代化的重大意义。2.初步认识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第二课时[课标导学] 1、理解认识各种化学电源的原理和其应用 2、 了解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电源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增 强环保意识。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一课时[课标导学]掌握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简单计算;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通 过实例和实验认识控制反尖条件对生产、生活及科学研究的意义。第 二课时[课标导学] 1.掌握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和本质原因,能根据 其外部特征进行判断。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限度的因素。2.认识在化 学反应限度上控制反应条件的积极意义;初步认识提高燃烧效率的重 要性和用途。(附课件)
人,活着其实很累,在公司,上有可能需要讨好领导,下还需要和同事打好关系,回家需要处理好家庭的关系,交际需要维护好朋友自己的友谊,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会各种质疑的话语,让我们心里、身体上背负着更重的压力。
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还含有少量的氢、氧、氮、硫等元素。煤
的综合利用主要是通过煤的干馏、煤的液化和气化,获得洁净的燃料和多种化工原料。
石油主要是由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石油分馏可获得汽油、煤油、柴油等轻
质油。通过对重油进行裂化可得到更多的汽油,再进一步裂解可以获得很多重要的化
工原料。2.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
2.必修二可以说和高考要求的各册书 均有联系,是基础。我们必须研究针对高 考的深度、广度、难度,又必须考虑时间 的允许度。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材内容分析
一.本册共有四章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各章内容的分析
用具有广阔的前景,通过海水中提取淡水或从海水中把盐分离出去,都可以达到淡化
海水的目的,海水中元素种类很多,总储量很大,掌握海水晒盐的原理,了解提取 MgCl2,并进一步制取Mg的原理,掌握Br2提取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及海带中I-检验 的实验方法。第二节 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课标导学] 1.煤是有机物和
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三者间的关系第三节 化学键第一课时 离子键
[课标导学]理解离子键的概念及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形成条件,并应
用电子式表示简单物质的形成过程。第二课时 共价键[课标导学]掌
握共价键的概念形成过程及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形成条件,并应用电
子式表示简单物质的形成过程。(附课件)
(一)第一章内容综合解说
➢高考取胜的“法宝”: 学习潜能、学习方法、自学能力、 科学思维、平常积累、心理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