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宽容的事例_中国古代宽容的事例
温和宽容的教育使人成功的名人事例
温和宽容的教育使人成功的名人事例温和宽容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对于个人的成功和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历史上,有许多名人以其温和宽容的态度和行为成为了成功的典范。
他们通过教育和慈悲的方式影响着后人,成为了人们学习的楷模。
以下是一些关于温和宽容的名人事例:第一位名人是孔子。
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他倡导“仁者爱人”,提倡温和宽容的处世态度。
孔子主张“以礼待人”,尊重他人,将仁爱和包容作为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准则。
他的教育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并在东亚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温和宽容的品质使得他成为后世尊崇的圣贤,他的教育理念也一直被奉为楷模。
第二位名人是马丁·路德·金。
马丁·路德·金是美国著名的民权活动家,也是非暴力抗议的先驱者。
他通过温和宽容的方式,领导了一系列非暴力的示威和游行,推动了美国的民权法案的通过,改变了种族歧视的局面。
马丁·路德·金的温和宽容的行为激励了全世界的民权运动,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第三位名人是戴安娜王妃。
戴安娜王妃以她的温和宽容和慈善事业而闻名。
她积极参与了包括反对地雷、艾滋病、精神健康等多个慈善项目,并亲自到一些贫困地区,给予帮助和关爱。
她用自己的力量和影响力,致力于改善世界的一些现状。
她的温和宽容的品质成为了她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激励了无数人跟随她的足迹。
第四位名人是尼尔·阿姆斯特朗。
作为第一位登上月球的人类,尼尔·阿姆斯特朗以其温和宽容的性格,成为了人类历史的传奇。
在执行登月任务时,他所表现的镇定和温和对任务的成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他的温和宽容的态度使得他成为了受人尊敬和敬仰的象征。
这些名人通过他们温和宽容的品质和态度,以及在教育方面的影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生平和事迹都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激励着我们在生活和教育中,秉承着温和宽容的品质,去面对挑战,追求成功。
古代包容故事四则
古代包容故事四则古语说:“有容乃⼤、⽆欲则刚”,包容是⼀种⾮凡的⽓度,是⼀种宽⼴的胸怀,是⼀种充满仁爱的⽆私境界,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短长皆是实事北朝北齐时代,崔逻官拜左丞相,很受皇帝世宗的器重与礼遇。
崔逻很喜欢荐举⼈才。
他向世宗推荐邢卲担任丞相府的幕僚,并兼管机密政务。
世宗因崔逻之推荐,遂征召邢卲,邢卲果然甚得世宗的信赖与器重。
邢卲因为兼管机密政务,所以有机会接近世宗,在⾔谈之际,邢卲常常贬低崔逻,以致引起世宗不⾼兴。
某次,世宗告诉崔逻:“你总是诉说邢卲的长处,⽽邢卲却专诉说你的短处,你简直是个痴呆!”崔逻⼤度的说:“邢卲诉说我的短处,我诉说邢卲的长处,两⼈诉说的都是真实的事情,这没有什么不对啊!”崔逻宽以待⼈,严以律⼰,他不仅肯定别⼈的长处,包容别⼈的缺失,⽽且坦然⾯对⾃⼰的缺失,这是何等宽宏的⽓度!(《北齐书》)⼆、不痴不聋,不做家翁郭⼦仪扫平安史之乱后,成为复兴唐室的元勋。
唐代宗⾮常敬重郭⼦仪,将⼥⼉升平公主嫁给郭⼦仪之⼦郭暧为妻。
有⼀次⼩俩⼝吵嘴,郭暧见妻⼦摆出公主的架⼦,愤懑不平的说:“你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仗着你⽗亲是天⼦吗?告诉你吧!你⽗皇的江⼭,是我⽗亲打败了安禄⼭才保全下来的,我⽗亲因为瞧不起皇帝的宝座,才没当这个皇帝!”升平公主听到郭暧出此狂语,⽓的⽴即回宫禀报皇上。
唐代宗听完⼥⼉的投诉后,不动声⾊的说:“你是个孩⼦,有许多事你还不懂。
你丈夫说的都是实情。
天下是你公公郭⼦仪保全下来的。
如果你公公想当皇帝,早就当上了,天下就不是咱们李家的了。
”他劝⼥⼉不要抓住丈夫的⼀句话,乱扣“谋反”的⼤帽⼦,要和和美美的过⽇⼦。
在唐代宗的劝慰下,公主消了⽓,主动回到了郭家。
郭⼦仪知道这事后,吓坏了,他听说⼉⼦⼝出狂⾔,⼏近谋反,即刻令⼈把郭暧捆绑起来到宫中⾯见皇上,请皇上治罪。
可是,唐代宗却和颜悦⾊,⼀点也没有怪罪的意思,反⽽安慰郭⼦仪说:“⼩俩⼝吵嘴,话说的过了点,咱们当⽼⼈的不要认真了,不是有句俗话说‘不痴不聋,不做家翁’吗?装作没听见就⾏了。
宽容的名人事例简短作文素材整理
宽容的名人事例简短作文素材整理宽容,给别人以空间,给自己留余地:宽容,给别人以温暖,给自己添快乐!朋友,让我们用宽广的心胸拥抱美好的生活!下面整理了一些关于宽容的作文素材,一起来看看吧!关于宽容的人物事例1、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
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
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
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
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
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
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
”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2、李文靖公当宰相时,有一位很狂的书生叩马献上书状,批评李文靖公的缺点。
李文靖公谦虚地道谢:“等我回家后,再详细阅览!”书生大怒,立即责骂李立靖公说:“你居大位而不能康济天下,又不引咎辞职,让位给别人,妨害贤能之士的仕途,你能不感到惭愧吗?”李文靖公马上一再恭敬地说:“我屡次求请辞退,无奈皇上没有允许,所以我不敢走!”李文靖公跟这位书生谈话,始终没有发脾气或忤逆的意思。
3、春秋时,齐襄公被杀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为争夺王位而战。
鲍波助小白,管仲助纠。
双方交战中,管仲曾用箭射中了小白衣带上的钩子,小白险遭丧命。
之后小白做了齐国国君,即齐桓公。
齐桓公执政后,任命鲍叔为相国。
可鲍叔心胸宽广,有智人之明,坚持把管仲推荐给桓公。
他说:“仅有管仲能担任相国要职,我有五个方面比不上管仲:宽惠安民,,让百姓听从君命,我不如他:治理国家,能确保国家的根本权益,我不如他;讲究忠信,团结好百姓,我赶不上他;制作礼仪,使四方都来效法,我不如他;指挥战争,使百姓更加勇敢,我不如他。
”齐桓公也是宽容大度的人,不记射钩私仇,采纳了鲍叔的提议,重用管仲,任命他为相国。
管仲担任相国后,协助桓公在经济、内政、军事方面进行改革,数年之间,齐转弱为强,成为春秋前期中原经济最发达的强国,齐醒公也就了“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霸业。
古代形容官员容人的典故
古代形容官员容人的典故
1、令尹若敖氏叛乱,被铁血镇压。
为了庆功大宴群臣,他已经6年没有喝酒了,一时兴起,让自己最宠爱的妃子,许姬给大家斟酒。
就在这个时候,起风了蜡烛灭了,一个武将乘机调戏许姬。
许姬摘下这个家伙的帽缨,告诉了楚王,楚王尽管喝多了,却非常冷静。
提议大家把帽缨扔在地上。
巧妙地化解了自己的尴尬和政治危机。
宽容了这个酒后失态的武将,后来在自己面临危机的时候,这个人挺身而出,五次杀退敌人,救了楚庄王的命。
2、韩信未发迹时有过“胯下之辱”,不过在他统一之后,再见到当初侮辱自己的无赖儿郎,却能不计前嫌地任命他为巡城校尉,这种格局、气度让一般人很难理解,也为他赢得了千古美名。
相比之下,项羽不懂得宽容,轻视贫寒,滥杀无辜,致使他失掉民心,兵败之后自刎于乌江。
由此看来,韩信要比项羽更有智慧、格局更大。
让很多人钦佩他的气概,也是对他人改过自新的最大鼓励,更是使自己走向成功的坚固的基石。
关于宽容谅解的历史事例
关于宽容谅解的历史事例
1、负荆请罪:赵国的蔺相如因“完璧归赵”有功,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本就看蔺相如不顺眼,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
后来廉颇听说了蔺相如的话,明白蔺相如的良苦用心,于是他拉下老脸,脱下战袍,心甘情愿的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门上“负荆请罪”。
2、楚庄绝缨:楚庄王设宴招待群臣,并要求爱妾许姬敬酒。
因风吹灭了蜡烛,有人乘机拉了许姬的手,许姬撕掉了他的帽缨。
许姬回到座位告诉楚庄王,庄王命令大家摘下帽缨再点上蜡烛,然后才命令开始。
后来楚庄王伐郑,一位将领主动请缨,将郑国守将都杀了。
3、三尺巷的故事:北宋时期,张家和叶家两个书生相邻居住,后来都同时考中了进士。
张家准备修房造屋,因地界问题与叶家发生了争执,两家大打出手。
张家儿子写信告诉了在京城做官的父亲张英,张英看信后回信写得很是精彩:“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收到信后羞愧难当,立刻让出三尺地界。
叶家也主动后退三尺。
从此两家消除隔阂成了世交。
古代名人宽容的事例_中国古代宽容的事例
古代名人宽容的事例_中国古代宽容的事例宽容,是人类文化传承的美德。
大海因为宽容,而变得浩瀚无边;天空因为宽容,云彩绵绵而美丽动人;山峰因为宽容,汇集细土尘沙而巍峨耸立。
世界因有了宽容,才有了永恒的美丽。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代宽容的事例,欢迎阅读!古代宽容的事例1管仲是春秋时齐国人,长得相貌堂堂,他博古通今,有经邦济世的才能。
年轻时,与鲍叔牙一起做生意,赚了钱分帐时,管仲总是多拿一些。
大家都很生气,鲍叔牙说:“管仲不是一个贪小便宜的人,他多拿是因为家里穷,我是心甘情愿让他多拿的。
”后来,管仲参了军,每次打仗都缩在最后面,撤退时又跑在最前面,别人都骂他是个胆小鬼,鲍叔牙出面制止别人的耻笑,说管仲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家里有老母亲需要他赡养。
管仲听了这些话,十分感动,说:“生我的是我的父母,而能真正了解我的却是鲍叔牙!”从此以后,他们俩结成了生死之交。
却说齐襄公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纠,母亲是鲁国人;小儿子叫小白,母亲是莒国人。
管仲对鲍叔牙说:“齐襄公死后,继承王位的不是纠就是小白,我们俩现在分别去给纠和小白做老师,到时不管他俩谁做国君,咱们俩都相互推荐。
”鲍叔牙觉得这主意不错,于是,管仲就做了公子纠的老师,鲍叔牙做了公子小白的老师。
齐襄公是个昏君,被大臣杀了。
当时公子纠在鲁国,公子小白在莒国,大臣们决定迎接公子纠回国当国君。
鲁国派人送公子纠回国,莒国派人送公子小白回国,管仲怕小白先回国,就追上公子小白,射了他一箭。
公子小白假装中箭,骗过管仲,然后与鲍叔牙快马加鞭先回到齐国,当了国君,即齐桓公。
鲁庄公听说公子小白当了国君,十分生气,就派兵攻打齐国,结果大败而还。
在齐国压力之下,鲁国杀了纠,把管仲送回齐国。
齐桓公要鲍叔牙当丞相,鲍叔牙说:“管仲这个人有经天纬地的才能,他比我强十倍,希望大王不要记恨他射您一箭,让他当丞相。
”桓公想了想说:“好,我先见见他,看看他有什么能耐。
”齐桓公选了个日子,亲自把管仲接到宫里,管仲就向齐桓公谈起了自己的治国政策。
宽容的名人事例简短12个精选
宽容的名人故事篇1明朝年间,山东济阳人董笃行在京城做官。
一天,他接到家信,说家里盖房为地基而与邻居发生争吵,希望他能借权望来出面解决此事。
董笃行看后马上修书一封,道:”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尺又何妨。
"家人读后,觉得董笃行有道理,便主动在建房时让出几尺。
而邻居见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样效法。
结果两家共让出八尺宽的地方, 房子盖成后,就有了一条胡同,世称"仁义胡同,宽容的名人故事篇2汉武帝刘彻,是个胸怀大度、思贤如渴的皇帝。
他刚一即位,就发出了一个很不平常的求贤诏书,指出不管一个人出身贵贱,只要有特殊才能,就可封为将相。
他说到做到,破格录用了许多下层出身的人才。
有一次,十七岁的汉武帝带着随从微服出访,来到一个叫做柏谷的地方。
晚上,他们住进一家客店。
店主人见他们年纪轻轻,行动诡秘,以为是Tc 盗贼。
汉武帝口渴了,想讨点水喝。
店主人脑袋一扬,没好气地说:〃我这里没有水,只有尿!"说完,就偷偷溜出店门,打算召集附近的老百姓袭击这伙可疑的旅客。
店主人的妻子是个精明女子,她猜出了丈夫的心计,连忙跟了出来,好言相劝说:"我看他们不像盗贼,那领头的倒像个贵公子。
你千万不能轻举妄动,错伤好人。
"店主人有些犹豫了,妻子乘机把他拉回屋里,花言巧语地劝他喝起酒来。
不大一会儿,店主人就被灌了个烂醉。
于是,女主人又是杀鸡,又是宰羊,摆下酒席盛情款待了客人一番。
第二天一早,汉武帝知道了事情的经过。
回宫之后,他立即召见店主人夫妻俩,先赐给女主人一千两金子,接着又把目光投向男主人。
顿时,大殿里的气氛紧张起来,人们以为男主人一定会受到惩罚。
谁知,汉武帝不但没有降罪,反而称赞他疾恶如仇,是个壮士,并当场拜他为羽林郎。
这件事传出之后,汉武帝的威望更高了。
宽容的名人故事篇3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
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
关于宽容的6个经典事例
关于宽容的6个经典事例宽容是一种积极的品质,它能够使人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化解争端、减少冲突。
宽容不仅是一个人的修养,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下面将介绍六个经典的宽容事例,展示宽容的力量和魅力。
第一个经典的宽容事例是中华文化中的孔融让梨。
孔融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官员,他与董卓有一次相遇。
当时,董卓坐着马车行进,孔融正在马车所过之处采花。
董卓冲孔融大怒,要求孔融让出马车的道路。
然而,孔融并没有与董卓争吵或执拗,而是主动将采花放在大腿上,示意董卓驱车通过。
这种宽容的行为使得董卓对孔融刮目相看,并更加尊重他。
第二个经典的宽容事例是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斗争历程。
曼德拉是南非种族隔离时期的反对派领袖,他坚持以非暴力手段争取平等和民主。
然而,曼德拉在1956年因参与反对种族隔离运动而被捕,并被判处终身监禁。
他在狱中度过了27年,并在1994年成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
曼德拉在被捕和释放后都显露出了宽容的精神,他呼吁黑人和白人和解并共同建设一个没有种族歧视的国家。
他的宽容精神为南非制定了一系列的和解政策和措施,帮助国家实现了和平与发展。
第三个经典的宽容事例是散文大师鲁迅的从容宽容。
鲁迅是中国现代最杰出的文化名人之一,他通过文字激发了整个国家的反动力量。
然而,他对待异见和批评却表现得相当宽容。
在他被迫离开北京之后,他前往南京,与知识分子交往密切。
他虽然面临着各种批评和质疑,但他总是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这些异议,并努力回应和解释。
他的宽容和大度为中国的文化界塑造了一个宽松开放的氛围,使得更多的人能够自由表达思想和创作。
第四个经典的宽容事例是联合国的多国合作。
联合国是一个全球性的国际组织,旨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推动全球合作与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的成员国来自不同的政治制度、文化背景和经济水平。
在处理各种危机和争端时,联合国始终以宽容和包容的态度推动各国之间的对话和合作。
它的存在和行动展示了克服分歧和寻求共识的重要性,为国际间的相互理解和和平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中国历史上宽容的故事
中国历史上宽容的故事一、负荆请罪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
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
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二、仁义胡同明朝年间,山东济阳人董笃行在京城做官。
一天,他接到家信,说家里盖房为地基而与邻居发生争吵,希望他能借权望来出面解决此事。
董笃行看后马上修书一封,道:“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尺又何妨。
”家人读后,觉得董笃行有道理,便主动在建房时让出几尺。
而邻居见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样效法。
结果两家共让出八尺宽的地方,房子盖成后,就有了一条胡同,世称“仁义胡同”。
三、六尺巷传奇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邻居是桐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
张老夫人修书送张英。
张英见信深感忧虑,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
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
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
四、郭子仪宽宏大义唐代的郭子仪,戎马一生,在平定“安史之乱”和抵御外族入侵中屡建奇功,但他从不居功自傲,忠勇爱国,宽厚待人,因此在朝中有极高的威望。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肃宗拜郭子仪为兵部尚书,统帅全军,郭子仪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率军收复了洛阳、长安两京,唐肃宗对他说:“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
”后来,唐朝将领仆固怀恩反叛朝廷,率领朔方军,并招引回纥、吐蕃等共十万兵马进逼京师,正当用人破敌之际,朝廷恢复和加封郭子仪为太尉,分宁、泾原、河西及朔方招抚观察使,中书令等一系列虚职和实职。
郭子仪从不把打仗破敌当作升官发财的途径,他坚决要求辞去太尉等之职,只保留招抚观察使一职即可。
宽容的名人事例简短
宽容的名人事例简短宽容的名人事例简短(通用12篇)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着精深的智慧,远大的抱负,无比坚强的毅力。
他们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后世的人们作出了表率,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名字为后世所知,人们永远记着他们。
这,就是名人。
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宽容的名人事例简短(通用12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宽容的名人事例简短篇1周总理的.故事周总理在一件生活小事上,体现出来的宽容美德。
有一次,理发师正在给周总理刮胡须时,总理突然咳嗽了一声,刀子立即把脸给刮破了。
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
可是,周总理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和蔼地对他说:"这并不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样明白我要动呢?"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使我们看到了周总理身上的美德--宽容。
宽容的名人事例简短篇2彭德怀彭老总的故事彭德怀与一位战士之间的故事,从一件小事上,看出一个伟人的.宽容修养,看得出一个伟人的宽宏度量。
红军三军团总指挥彭德怀等30多人前沿察看地形,传令兵手执红旗边跑边喊让路。
仅有一个战士坐着不动。
彭德怀见人挡路便喊了几句。
战士站起来朝彭总就是两拳。
彭总让过他,匆匆赶路。
事后,传令兵捆来那个战士见彭总。
彭总立即让他回去,战士自知闯祸,心里害怕,见彭总毫不在意,深受感动,之后逢人就说:“总指挥真是度量宽宏呀!”宽容的名人事例简短篇3宽厚大度的狄仁杰中国唐朝有一位大将,叫狄仁杰,他待人宽厚,深得他的部下和民众的爱戴。
有一次,武则天皇帝派宰相张光辅到汝南去讨伐造反的李贞,由于老百姓起义反李贞,李贞很快就被打败,全家自杀。
可是李贞的`党羽有两千多人,全部被张光辅判了死刑。
狄仁杰那时在豫州做刺史,听到了这件事,打抱不平,连忙写了一封奏章给武则天,说那两千多个李贞的党羽,可是是被李贞威胁,根本就不是存心造反,如果把他们统统杀死,实在是冤枉,也未免太残忍了,所以请求宽免。
武则天听了狄仁杰的话,便把这两千多人免去死罪,改罚到边境去服役。
宽容素材事例摘抄大全
宽容素材事例摘抄大全一、将相和(课本素材)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秦王侮辱。
赵王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封蔺相如为上卿。
老将廉颇认为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蔺相如只不过是一介文弱书生,只有口舌之功却比他官大,对此心中很是不服,于是屡次对人说:“以后让我见了他,必定会羞辱他。
”蔺相如知道此事后以国家大局为重,请病假不上朝,尽量不与廉颇相见。
后来廉颇得知蔺相如此举完全是以国家大局为重,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之后两人合好开始尽心尽力的辅佐赵王治理国家。
二、六尺巷的故事(民间故事素材)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
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利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
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接信后,主动让出三尺宅基地。
邻居见了,也深感惭愧,同样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
三、李斯特义收学员(音乐界的宽容事例)有个姑娘要开音乐会,在海报上说自己是李斯特的学生。
演出前一天,李斯特出现在姑娘面前。
姑娘惊恐万状,抽泣着说,冒称是出于生计,并请求宽恕。
李斯特要她把演奏的曲子弹给他听,并加以指点,最后爽快地说:“大胆地上台演奏,你现在已是我的学生。
你可以向剧场经理宣布,晚会最后一个节目,由老师为学生演奏。
”李斯特在音乐会上弹了最后一曲。
四、曼德拉的宽容(政治人物素材)南非的民族斗士曼德拉,因为领导反对白人种族隔离政策而入狱,白人统治者把他关在荒凉的大西洋小岛罗本岛上27年。
罗本岛位于离开普敦西北方向7英里的桌湾。
岛上布满岩石,到处都是海豹和蛇及其他动物。
曼德拉被关在总集中营一个“锌皮房”里,他每天早晨排队到采石场,然后被解开脚镣,下到一个很大的石灰石田地,用尖镐和铁锹挖掘石灰石。
有时从冰冷的海水里捞取海带。
关于宽厚的名人故事
关于宽厚的名人故事宽厚,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一种包容的胸怀,一种温暖人心的力量。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名人以他们的宽厚之举,留下了令人敬仰的篇章。
先来说说唐太宗李世民。
在争夺皇位的过程中,他的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曾多次设计陷害他。
然而,当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取得胜利,登上皇位后,他并没有对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旧部赶尽杀绝。
相反,他以宽厚的胸怀接纳了他们,只要有才能,愿意为国家效力,皆予以重用。
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魏征。
魏征原本是李建成的谋士,曾多次建议李建成铲除李世民。
但李世民不计前嫌,欣赏魏征的直言敢谏,将他视为自己的明镜。
魏征也不负所望,为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出谋划策,成就了一段君臣佳话。
北宋名臣吕蒙正也是宽厚待人的典范。
吕蒙正刚入朝为官时,有一个官员在朝堂之下指着他说:“这小子也能参政?”吕蒙正假装没有听见,径直走了过去。
与他同行的人却愤愤不平,想要追查那个人是谁。
吕蒙正制止道:“如果知道了他的姓名,就会一辈子记住这件事,不如不知道的好。
”后来,吕蒙正位高权重,那个人却因犯错前来求他宽恕。
吕蒙正不仅没有报复,反而宽容地给予了帮助,让那个人感激涕零。
还有清朝的曾国藩。
他在组建湘军之初,有一位将领与他意见不合,时常发生争执。
但曾国藩并未因此而疏远他,而是看到了他的军事才能,在关键战役中委以重任。
这位将领深受感动,从此对曾国藩忠心耿耿,为湘军立下赫赫战功。
美国前总统林肯也是以宽厚著称。
在南北战争期间,他的一些下属犯了错误,导致战局不利。
然而,林肯没有严厉惩罚他们,而是给予他们改正的机会,并鼓励他们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他说:“我关心的不是他们的错误,而是如何让他们在未来做得更好。
”正是这种宽厚,让他的下属们更加死心塌地地追随他,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这些名人的宽厚之举,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源于他们内心深处的善良和对他人的尊重。
他们明白,仇恨只会带来更多的仇恨,而宽容则能化解矛盾,赢得人心。
宽厚不仅仅是对他人过错的原谅,更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历史上的宽容之人
历史上的宽容之人
1.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有“贞观之治”的辉煌,与他的宽容大度,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有直接关系。
著名的大臣魏征,原来是李世民的兄长太子建的臣属,在王室争权斗争中,曾鼓动太子建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夺取政权后,不计旧恶,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已之主,竭其力用”,忠心耿耿地辅佐李世民,为唐朝盛世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
2.历史上有个叫蔺相如的臣相,由于护驾有功,所以官职一路上升,引起了大将廉颇的忌妒与不满,便处处与蔺相如作对。
但是蔺相如面对廉颇的无理取闹,只是笑而避之,从而有了“负荆请罪”这个故事。
廉颇对于蔺相如如此宽宏大量,深感惭愧,从此两人便联手,一起为赵国奉命效劳。
所以说,学会宽容,于人于已都有益处。
3.周瑜是个卓越的军事家,才能出众,足智多谋,把庞大的东吴水师管理得井井有条。
可是,当他得知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后,虽自知不如,但却不甘落败,于是整天心中盘算着如何打赢诸葛亮,发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凄叹后,最终落得个吐血身亡的结局,唉,这又是何苦呢!倘若周瑜能像蔺相如那样宽容大量,我想,他的结局肯定不会是这样!。
宽容成就事业的正面事例
宽容能够成就事业的事例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1. 曹操宽容对待背叛者:曹操曾与张绣共同作战,但后来张绣背叛了曹操。
然而,曹操并没有因此而怨恨张绣,而是重新接纳了他,并继续让他担任重要的职务。
这种宽容的态度使得曹操在军队中获得了广泛的支持和尊重,也为他后来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唐太宗宽容对待魏征:唐朝时期,魏征曾鼓动太子李建成杀掉李世民。
然而,李世民并没有因此而怨恨魏征,而是宽容地对待他,并重用了他。
这种宽容的态度使得李世民在唐朝的繁荣和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他成为千古明君奠定了基础。
3. 秦始皇宽容对待李斯:秦朝时期,李斯曾因自己的意见与秦始皇不同而被打入大牢。
然而,秦始皇并没有因此而怨恨李斯,而是宽容地对待他,并重用了他。
这种宽容的态度使得秦始皇在实现统一六国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为他成为千古一帝奠定了基础。
这些例子表明,宽容是一种重要的美德,能够成就伟大的事业。
在人类历史上,许多成功的人都具备宽容的品质,这种品质使得他们能够获得广泛的支持和尊重,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宽容的名人故事_名人故事素材
宽容的名人故事_名人故事素材1.宰相肚里能撑船蜀国丞相蒋琬在诸葛亮逝世后,任用杨戏辅佐朝政。
杨戏性格孤僻,不善言辞,对蒋琬的提问总是默不作声。
有人见此不满,在蒋琬面前抱怨道:"杨戏对您如此冷淡,实在有失礼数!"蒋琬却淡然一笑,说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处事方式。
让杨戏当众赞扬我,不符合他的性情;让他当众批评我,他会觉得难以启齿。
因此,他选择保持沉默。
这正是他独特的优点。
"后来,有人称赞蒋琬"胸怀广阔,宽容大度"。
2.负荆请罪蔺相如因为在外交谈判中成功地让失窃的玉玺完好无损地归还给赵国,受到赵王的赏识,被封为上卿,位高于廉颇。
廉颇心中不服,便发誓要当众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得知此事后,并未直接与廉颇对抗,而是选择忍让避让。
他告诉身边的门客说:"秦国不敢轻易侵略我们赵国,正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共同守护。
我对廉将军忍让退让,并非因为畏惧,而是出于国家安危大局的考量。
个人的私仇可以暂时放在一边,国家的安危才是最重要的。
"廉颇得知蔺相如的用心后,感到十分惭愧,最终前去向蔺相如请罪,表达自己的悔意。
3.仁义胡同明朝年间,董笃行是山东济阳人,他在京城做官。
有一天,他收到家信,说家里因为盖房与邻居发生争执,希望他能借助自己的权势来解决这个问题。
董笃行看完家信后,立即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道:"家与邻,本同根,何必为墙起纷争。
宽容相待,共谋大计,何愁不能和衷共济。
"家人看了信后,深以为然,于是在盖房时主动让出一些地盘。
邻居见董家如此仁义,也心生感激,也同样慷慨地让出一部分地皮。
最终,两家共同让出了一条胡同,于是便有了一条宽敞的胡同,人们称之为"仁义胡同"。
4.李斯特义收学员有一个年轻女音乐家要举办音乐会,海报上宣称她是柴可夫斯基的学生。
就在演出前一天,柴可夫斯基突然出现在女音乐家面前。
女音乐家吓得目瞪口呆,哭诉着说,之前的说法只是为了引起关注,请求柴可夫斯基原谅。
中国古代名人宽容的故事
中国古代名人宽容的故事•相关推荐中国古代名人宽容的故事(精选17篇)导语:“忍一句,息一怒,忍一事,少一事”。
这句话说的就是宽容。
中国古代历来流传着许多名人具有宽容的心,能撑船的肚子,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古代宽容的故事吧中国古代名人宽容的故事篇1六尺巷传奇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邻居是桐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
张老夫人修书送张英。
张英见信深感忧虑,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 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
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
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
中国古代名人宽容的故事篇2将相和传奇公元279年旧中国时代,赵国的蔺相如守完壁归赵,立了大功,拜为上卿,位在大将军廉颇之上。
廉颇自恃功高,很不服气,扬言要羞辱他。
蔺相如听到廉颇的话,常常称病不上朝,不跟廉颇争位。
有时蔺相如坐车外出,碰见廉颇就赶紧避开。
门客以为他胆小怕事。
蔺相如说:“秦王那么厉害,我都不怕,难道还怕廉颇?我考虑,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入侵赵国,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
如今二虎相斗,必有一伤,势必削弱抵御外敌的力量。
我之所以躲避廉将军,是先男家之急而后私仇啊!”这话传到廉颇耳中,廉颇很觉惭愧,便袒衣露体,负荆登门请罪。
说:“我粗野低贱,志量浅狭,开罪于相国,相国能如此宽容,我死不足以赎罪。
”于是将相重归于好,成了生死之交。
中国古代名人宽容的故事篇3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
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
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
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
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
有关宽容心态的古代故事
有关宽容心态的古代故事宽容自古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学会宽容,也即学会了怎么去尊重人和用爱去对待别人,知道怎么去放过自己,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分享的有关宽容心态的古代故事,来看看吧!宽容心态的古代故事篇1战国时期,梁国有一位叫宋就的大夫,曾经做过一个边境县的县令。
这个县和楚国相邻界,梁、楚两国都设有边亭,两国边亭的人员各自种了一块瓜田。
梁人十分勤劳,多次给瓜田浇水灌溉,他们种的瓜长势很好。
而楚人懒惰,给瓜田浇水灌溉的次数少,他们种的瓜长势不好。
楚人出于妒嫉,深夜里去践踏和扯断梁人的瓜藤。
梁人发现后,去请示县令宋就,认为要报复,准备也去践踏楚人的瓜藤,宋就听后摇摇头说:“怎么可以这样做呢?与人结怨是招祸的门径。
人家对我们不好,我们也对人家不好,这多么狭隘呢!我告诉你们一个办法,每晚派人暗中为楚人浇灌他们的瓜田,不要让他们知道。
”楚人早晨到瓜田一看,发现已经浇灌过了。
就这样,在梁人的帮助下,楚亭的瓜田长势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楚人感到奇怪,便暗中察访,知道原来是梁人干的,于是大受震撼,便把这件事报告给楚国朝廷。
楚王知道这件事后,感到很惭愧,便派人带着丰厚的礼品向梁国边亭人员表示歉意,并请求与梁王结交。
楚王后来多次称赞梁王讲信义。
所以说,梁楚两国的友好关系,是从宋就妥善处理边亭瓜田事件开始的。
(《新序》)宽容心态的古代故事篇2战国时期,赵国文臣蔺相如因为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功劳卓著而被封为上卿,位在武将廉颇之上。
廉颇对此很不服气,扬言说:“我是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只凭言词立下功劳,他的职位却在我之上。
我感到羞耻,遇见他时,一定要羞辱他。
”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肯和他碰面。
有一次乘车出行,远远地看见廉颇的车队,马上叫御者把自己的车子转入横巷,等廉颇的车子过了之后才出来,不与其发生冲突。
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于是一起说道:“我们因为仰慕您高尚的品德节义特来投奔您。
现在您与廉颇职位相同,却躲避他怕他,就是普通人对这种情况也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我们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门客回答说:“廉将军不如秦王厉害。
中国古代原谅人的故事
中国古代原谅人的故事
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原谅的故事,这些故事传达了宽容、理解和仁爱的精神。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原谅故事:
1. 廉颇负荆请罪:在战国时期,赵国的大将廉颇因为与另一位将军蔺相如发生争执而怀恨在心。
但当廉颇得知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而回避与自己冲突时,他深感惭愧,于是背负荆棘前往蔺相如处请罪,展现了他的大度和悔过之心。
2. 周处知错能改除三害:在晋朝时期,有一个名叫周处的年轻人,他因为误杀了自己的父亲和两位兄长而名声扫地。
但在得知真相后,他决定改过自新,努力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最终,他成功地除掉了当地的三大害虫,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3. 楚庄王知错能改:春秋时期,楚国的庄王因为一时的冲动而错怪了自己的大臣。
但在了解到真相后,他立即为自己的错误道歉,并给予了大臣应有的尊重和地位。
4. 三国中的刘备与庞统:在三国时期,刘备最初并没有重视庞统的才能,只给了他一个小官。
但当他真正了解到庞统的才华后,他亲自向庞统道歉,并给予他重要的职务。
有关宽容的古代故事
有关宽容的古代故事虽然历史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但是现代化的历史教学要求教育工作者采用具有时代性的年轻化教学方式,作为传授历史知识的主要载体之一,历史故事承担着传播年轻的历史教学的重要使命。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有关宽容的古代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有关宽容的古代故事篇一:佛家禅语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
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我们可以想像听到老禅师此话后,他的徒弟的心情,在这种宽容的无声的教育中,徒弟不是被他的错误惩罚了,而是被教育了.有关宽容的古代故事篇二:宰相肚里能撑船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
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
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
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
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
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
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
”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有关宽容的古代故事篇三:六尺巷清朝时期,宰相张廷玉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
两家毗临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
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宰相出面干预。
这位宰相到底见识不凡,看罢来信,立即做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母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
关于学会宽容的名人故事
关于学会宽容的名人故事宽容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一种豁达的胸怀,一种深邃的智慧。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名人以他们的宽容之举,为我们树立了典范,留下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先来说说蔺相如。
他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上卿,因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立下大功,被赵王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对此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
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却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
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廉颇听到这话,羞愧不已,于是负荆请罪。
蔺相如宽容了廉颇的冒犯,两人最终成为刎颈之交,共同为赵国的稳定和繁荣贡献力量。
还有清朝康熙年间的大学士张英。
他老家桐城的官邸与吴家为邻,两家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出入使用。
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
县官考虑到两家人都是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这时,张家人一气之下写封加急信送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
张英看了信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他在给家里的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阅罢,明白其中含义,主动让出三尺空地。
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
张英的宽容大度不仅化解了邻里矛盾,还成为了流传千古的美谈。
美国总统林肯也是一位宽容的典范。
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的一位将军由于指挥失误,导致了一场重要战役的失败。
许多人都要求林肯撤掉这位将军的职务,甚至要求将他送上军事法庭。
然而,林肯却平静地说:“我不能在这个时候抛弃他。
我相信他会从这次失败中吸取教训,变得更加出色。
”后来,这位将军果然不负林肯的信任,在后续的战役中表现出色,为北方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林肯的宽容不仅赢得了将军的忠诚,也赢得了众人的尊敬。
古代思想家孔子的弟子子贡曾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名人宽容的事例_中国古代宽容的事
例
宽容,是人类文化传承的美德。
大海因为宽容,而变得浩瀚无边;天空因为宽容,云彩绵绵而美丽动人;山峰因为宽容,汇集细土尘沙而巍峨耸立。
世界因有了宽容,才有了永恒的美丽。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代宽容的事例,欢迎阅读!
管仲是春秋时齐国人,长得相貌堂堂,他博古通今,有经邦济世的才能。
年轻时,与鲍叔牙一起做生意,赚了钱分帐时,管仲总是多拿一些。
大家都很生气,鲍叔牙说:“管仲不是一个贪小便宜的人,他多拿是因为家里穷,我是心甘情愿让他多拿的。
”
后来,管仲参了军,每次打仗都缩在最后面,撤退时又跑在最前面,别人都骂他是个胆小鬼,鲍叔牙出面制止别人的耻笑,说管仲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家里有老母亲需要他赡养。
管仲听了这些话,十分感动,说:“生我的是我的父母,而能真正了解我的却是鲍叔牙!”从此以后,他们俩结成了生死之交。
却说齐襄公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纠,母亲是鲁国人;小儿子叫小白,母亲是莒国人。
管仲对鲍叔牙说:“齐襄公死后,继承王位的不是纠就是小白,我们俩现在分别去给纠和小白做老师,到时不管他俩谁做国君,咱们俩都相互推荐。
”
鲍叔牙觉得这主意不错,于是,管仲就做了公子纠的老师,鲍叔
牙做了公子小白的老师。
齐襄公是个昏君,被大臣杀了。
当时公子纠在鲁国,公子小白在莒国,大臣们决定迎接公子纠回国当国君。
鲁国派人送公子纠回国,莒国派人送公子小白回国,管仲怕小白先回国,就追上公子小白,射了他一箭。
公子小白假装中箭,骗过管仲,然后与鲍叔牙快马加鞭先回到齐国,当了国君,即齐桓公。
鲁庄公听说公子小白当了国君,十分生气,就派兵攻打齐国,结果大败而还。
在齐国压力之下,鲁国杀了纠,把管仲送回齐国。
齐桓公要鲍叔牙当丞相,鲍叔牙说:“管仲这个人有经天纬地的才能,他比我强十倍,希望大王不要记恨他射您一箭,让他当丞相。
”
桓公想了想说:“好,我先见见他,看看他有什么能耐。
”
齐桓公选了个日子,亲自把管仲接到宫里,管仲就向齐桓公谈起了自己的治国政策。
管仲讲得头头是道,齐桓公听得津津有味,两人连续谈了三天三夜,齐桓公十分高兴,就把所有国家大小事情交给管仲去处理,称他为“仲文”。
管仲死后,齐桓公让鲍叔牙当丞相,鲍叔牙说:“我这人善恶分得太明,恐怕难以胜任。
”齐桓公为了让鲍叔牙当丞相,就把自己宠爱的三个小人赶出了宫门,鲍叔牙才当了丞相。
宽容的智慧:
鲍叔牙对管仲的知遇和推崇,最终让“管鲍之交”成为代代流传的佳话。
宽容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它能化害为利,化敌为友。
宽容往往能
够使对方从中吸取教训,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
毕竟人心不是靠力量可以征服的,宽容大度可以感化一切心灵的坚冰。
古代宽容的事例2
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接到回信后,让出三尺宅基地.邻居得知,也相让三尺宅基地.结果成了六尺巷,这个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流传至今。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这首诗的后两句是为了说明邻里人际关系远比死的砖瓦重要,宝贵的生命和时间远比无价值的喟叹和纷争重要,即使今日争得了这三尺又如何?秦始皇当日修筑万里长城何等意气奋发,如今又何去何从呢?你们修墙修得过长城吗,长城今天还在呢,但修墙的秦始皇又如何了呢?
退一步海阔天空,一个人一生中如果从来没有人注意过你、欣赏过你,生命将是一种悲哀。
如果从来没有人与你磨擦过、争吵过,对于你的生命来说也同样不完整。
人一生的时间是有限的,与我们的生命相比,那些小小的矛盾、小小的坎坷又算得了什么呢?对于永恒的时间来说是多么得脆弱和不堪一击!我们何必把宝贵的生命,消耗在那些毫无价值的喟叹和纷争上呢?
时间验证真理~张氏故居,在今天六尺巷一带,当年宰相府第,已荡然不见痕迹,唯六尺巷的故事,仍在这块土地上流传,象征着一种气度和胸襟,告诉我们要有坦荡的胸怀,给今人以启迪。
古代宽容的事例3刘备去世以后,蜀国丞相诸葛亮准备北伐中原。
当时蜀国南部,就是云南贵州交界处,少数民族的大酋长孟获发动叛乱,诸葛亮决定亲自领兵平息叛乱,先解除这后顾之忧。
有人建议,派一员大将南下足以消灭孟获,丞相就不必深入那“不毛之地”了。
但是诸葛亮考虑得更长远,他要对孟获恩威并施,以收服人心。
孟获有万夫不当之勇,豪侠仗义,在少数民族中很有威望。
诸葛亮命令部下,遇到孟获,千万不要伤害他,要抓活的。
第一次战斗,蜀军在诸葛亮的指挥下逮住了孟获。
当士兵押孟获进营时,诸葛亮亲自给他松绑,还叫人摆酒席款待他。
第二天,诸葛亮陪他参观蜀军营地后,问孟获:“我们的军营怎么样?”孟获不仅不赞扬,反而说:“不过如此。
以前我不知道你的虚实,所以战败了。
现在我看到了你们的部署,如果放我回去,再战定能战胜你们。
”
诸葛亮笑着,把孟获放走了。
几天后,孟获果然带兵来挑战,结果又战败被俘。
孟获还是不服输,诸葛亮又放了他。
孟获又连续和诸葛亮一战再战,一连打了七次,被擒七次。
最后一次,孟获又被押解到蜀军营帐。
士兵传下诸葛亮的将令说:丞相不愿意再见孟获,下令放孟获回去,让他整顿好人马,再来决一胜负。
孟获想了很久说:“七擒七纵,这是自古以来没有过的事情,丞
相已经给了我很大的面子,我虽然没有多少知识,也懂得做人的道理,怎么能那样不给丞相面子呢!”说完跪在地上,流着眼泪说:“丞相天威,我们再也不反叛了!”
诸葛亮很高兴,赶紧把孟获搀扶起来,请他入营帐,设宴招待,最后客客气气地把孟获送出营门,让他回去。
自那之后,孟获死心塌地归顺蜀汉,直到诸葛亮死,他都没有叛乱。
这在客观上为蜀汉出兵中原扫清了后顾之忧,而且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生活安定和经济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
宽容的智慧:诸葛亮七擒孟获,把智慧和宽容演绎得淋漓尽致,赢得了一方长治久安。
宽容是一份接纳,海纳百川,不计前嫌,以博大的胸怀包容一切,只有能接纳世界的人才能得到世界,那些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就大业,原因就在于他们懂得宽容。
古代宽容的事例4:官渡之战刚刚打完时,曹军在清点战果的时候,发现了一大捆信件。
曹操让人一封封地念出来。
原来这些信大都是吹捧袁绍的,有的在骂了曹操一通后,干脆表示要离开曹营,投奔袁绍而去。
曹操的亲信听了这些信件的内容,都很生气地说:“吃里扒外,这还了得!应把他们抓起来!”
曹操却微微一笑,开口说:“把这些信统统烧掉。
”
在场的人都愣了:“不查了?”
“是的,你们想想:当时袁绍的力量多么强大,连我都感到不能
自保,何况大家呢?这些跟着我打仗的人谁没有家庭儿女,谁在绝望时也会找出路的,所以不要追问了。
”
这件事传出去,那些暗通袁绍的人才把心上的大石头放下,大家觉得曹操度量大,体恤部下,能够宽容待人,都愿意在他的麾下效力,曹军的军心更振奋了。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好中国人!
古代宽容的事例5明朝年间,山东济阳人董笃行在京城做官。
一天,他接到家信,说家里盖房为地基而与邻居发生争吵,希望他能借权望来出面解决此事。
董笃行看后马上修书一封,道:“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尺又何妨。
”家人读后,觉得董笃行有道理,便主动在建房时让出几尺。
而邻居见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样效法。
结果两家共让出八尺宽的地方,房子盖成后,就有了一条胡同,世称“仁义胡同”。
更多关于宽容的事例:
1.古代宽容的事例
2.关于宽容的经典事例
3.关于宽容的简短事例
4.宽容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