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2023最新审定)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2023最新审定)](https://img.taocdn.com/s3/m/7e03c4b5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e7.png)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2023最新审定)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2023最新审定)单元一:生物基础知识课时一:生物的定义和分类- 目标:了解生物的定义,研究生物的分类方法。
- 教学内容:- 生物的定义及其特征- 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原则- 教学活动:- 观察不同种类的生物,讨论其共同特征- 分组将生物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教学资源:图片、生物标本、分类表课时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目标: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 教学内容:-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细胞的基本功能(自我复制、新陈代谢等)- 教学活动:- 制作细胞模型,展示细胞的基本结构- 观察细胞通过吞噬作用获得能量的过程- 教学资源:细胞模型、显微镜、细胞示意图单元二:生物的繁殖和遗传课时三:生物的繁殖方式- 目标:了解生物的不同繁殖方式,比较其特点。
- 教学内容:- 生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定义和特点- 生物的不同繁殖方式的比较- 教学活动:- 观察不同生物的繁殖方式,并讨论其利弊- 分组设计各种繁殖方式的实验- 教学资源:生物标本、实验器材、繁殖方式比较表课时四:基因与遗传- 目标:了解基因的基本概念和遗传规律。
- 教学内容:- 基因的定义和特点- 遗传的基本规律(显性和隐性、等位基因等)- 教学活动:- 进行基因实验,观察基因在遗传中的表现- 进行等位基因的分析和讨论- 教学资源:基因实验器材、等位基因分析表单元三:生物的进化和适应课时五:生物的进化过程- 目标:了解生物的进化过程和驱动因素。
- 教学内容:- 生物进化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生物进化的因素(自然选择、突变等)- 教学活动:- 观察不同时间段的生物化石,讨论其进化过程- 进行生物进化模拟实验- 教学资源:化石标本、模拟实验器材、进化模拟软件课时六:生物的适应与生态位- 目标:了解生物的适应机制和生态位的概念。
- 教学内容:- 生物的适应机制(结构适应、行为适应等)- 生态位的定义和特点- 教学活动:- 观察不同生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方式- 进行生态位模拟实验- 教学资源:生物观察材料、生态位模拟实验器材单元四: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课时七:生物的代谢和能量转化- 目标:了解生物的代谢过程和能量转化。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18篇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18篇](https://img.taocdn.com/s3/m/49a60a6d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ea.png)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18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说明绿色植物的细胞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同时释放氧气。
b.说明二氧化碳和水是绿色植物的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c.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通过本节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1、教学重点:a.说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b.说明绿叶在光下制作淀粉的同时还释放出氧气。
c.说明二氧化碳和水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2、教学难点: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和释放出氧气的实验操作。
二、教学流程(第一课时)课前准备:把一盆生长旺盛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三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上新课前,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叶片的哪些细胞含有叶绿体?回答: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
师:很好,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那我们如何去验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实验证明。
(二)解疑导拔,合作探究实验指导:1、剪取你所喜欢的形状的黑纸片(小于叶片),从上下两面将处理过的天竺葵叶片遮盖起来,然后放于光下照射30分钟。
2、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观察叶片的颜色的变化),把黑纸片放入盛有适量酒精的小烧杯里,水浴加热,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
3、用自来水冲洗叶片,再向叶片滴加碘液。
4、稍停片刻,用自来水冲洗碘液,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
请同学们根据实验现象,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2、水浴加热后,叶片变为什么颜色?3、加碘液后,叶片变为什么颜色?能否判断叶在光下制作的是什么物质?学生实验回答1: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将用于实验的植物叶片中的淀粉除去。
不至于影响实验想象。
师:很好,在黑暗处叶片不能再进行光合作用,叶片中原有的淀粉一部分通过叶脉运输到其它部位,还有一部分被呼吸作用消耗掉。
回答2:水浴加热后,叶片变为白色。
师:为什么变为白颜色呢?回答:略。
师:由于酒精溶解了叶绿素,从而去除了叶片中的绿色。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0172b82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ef.png)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的特征,认识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提高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生物与环境1. 生物的特征2.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3. 生物的生活环境第二章:生物的多样性1.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2. 基因的多样性3.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的特征,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的多样性。
2. 教学难点:生物的特征,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知识。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学会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
3. 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六、第四章: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1. 细胞的概念与分类2. 细胞的基本结构3. 细胞膜的功能4. 细胞质与细胞核5. 细胞的能量转换器七、第五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1. 遗传与变异的概念2. 基因与DNA的关系3. 遗传信息的传递4.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5.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八、第六章:生物的进化的原因1. 生物进化的概念2. 自然选择与适者生存3. 遗传与变异在进化中的作用4. 生物进化的证据5. 生物进化的历程九、第七章:生物的分类1. 生物分类的概念与方法2. 生物的分类单位3. 生物分类的依据4. 生物分类的系统5. 生物分类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十、第八章: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 生态系统的概念与分类2. 生态系统的组成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4.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5. 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生物的特征,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补充和说明:生物的特征包括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七年级生物上册全部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全部教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832ead5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c9.png)
七年级生物上册全部教案(人教版)教案一:科学探究【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学会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
【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的概念和意义。
2.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比较法等。
3. 科学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得出结论。
【教学重点】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 科学探究的步骤。
【教学难点】1. 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
2. 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教案二:生物和生物圈【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特征和生物圈的概念。
2. 掌握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教学内容】1. 生物的特征:生命活动、生长、繁殖、应激性、遗传和变异等。
2. 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
3.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教学重点】1. 生物的特征。
2. 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
【教学难点】1.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理解。
教案三: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
2. 掌握植物细胞的主要功能。
【教学内容】1. 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等。
2. 植物细胞的主要功能:保护、控制物质进出、能量转换、遗传等。
【教学重点】1. 植物细胞的结构。
2. 植物细胞的功能。
【教学难点】1. 植物细胞结构的识记。
2. 植物细胞功能的理解。
教案四:植物的生长【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掌握植物生长的原因。
【教学内容】1. 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植物开花结果等。
2. 植物生长的原因: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教学重点】1. 植物的生长过程。
2. 植物生长的原因。
【教学难点】1. 植物生长过程的描述。
2. 植物生长原因的理解。
教案五: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学目标】1. 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 掌握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及其原因。
【教学内容】1. 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通用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ed8c8968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49.png)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走进生物世界》,具体内容包括:第1节“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第2节“生物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生物学的重要性。
2. 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物的特征及其与非生物的区别。
教学重点: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生物的基本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学习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第1节“生物与人类的关系”a. 教师讲解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b. 学生举例说明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c. 小组讨论: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3. 新课导入:第2节“生物的特征”a. 教师通过实物展示、模型等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
b. 学生观察、思考生物的特征。
c. 例题讲解: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为生物?d. 随堂练习:判断下列物体是否为生物,并说明原因。
六、板书设计1. 生物与人类的关系2. 生物的特征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由细胞构成(除病毒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生活实例,说明生物的某一特征。
2. 答案:示例:生物能进行呼吸。
如鱼在水中通过鳃呼吸,吸收水中的溶解氧;人类通过肺部呼吸,吸入空气中的氧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和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生物与人类的关系,认识生物的特征。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2. 拓展延伸:请学生课后调查周围的生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3篇】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65a2ab7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14.png)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3篇】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篇一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教学目标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5、感悟一切生命体的基本特征,乐于观察身边的各种生物,从而在观察的过程中理解实事求是的科学意义。
6、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的分析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有两点:(1)区别生物和非生物(2)生物的共同特征有哪些?本节教材内容的教学,不是从现代生物学发展水平的角度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而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了解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在教学中不能直接讲述,而是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由学生自主获得关于生物特征的基本知识,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2教学重点: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的目标。
3、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4、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学准备:①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四、教学策略1、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建议本节课的导入可这样设计:可让学生观察有山、水、虫、树、石头的多媒体画面,欣赏与画面协调的音乐,请学生描绘看到的大自然,并回答出画面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关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这一问题,可与学生一起对照教科书上的描述,进行比较归纳。
但是,这些例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在与学生讨论时,应让学生多举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补充,如生物对外界的不同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动物的不同繁殖方式等,以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
本节教学,以观察讨论为主,辅以阅读、讲授等法。
2、设计思路首先让学生回忆在小学自然课里已学过的一些关于生物的知识,举例说明什么是生物,区分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通用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1fea037f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bf.png)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生物与生命》的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第二节“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详细内容主要涵盖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等;以及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认识到生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2. 让学生掌握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及细胞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显微镜、细胞模型、挂图、PPT等。
学具:笔记本、铅笔、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生物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物的特征及其与无机物的区别。
接着讲解细胞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 实践:分组进行显微镜观察,让学生观察细胞的结构,并填写观察报告。
4. 例题讲解:针对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细胞的结构,给出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和解答。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基本特征:生命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质:进行生命活动细胞核:存储遗传信息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列举生物的基本特征,并举例说明。
简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观察身边的生物,描述其细胞结构。
2. 答案:生物的基本特征:生命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质进行生命活动;细胞核存储遗传信息;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8cacda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74.png)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课题:[具体章节名称]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具体生物概念或知识点]。
学生能够解释[相关生物现象或原理]。
2.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等]。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相关情境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重点知识或技能][重点知识或技能]2. 教学难点[难点知识或技能][难点知识或技能]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直观演示法等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时间安排])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讲述故事等方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你们知道[相关问题]吗?”2. 新课讲授([时间安排])知识点 1:[具体知识点名称]讲解[知识点的定义、特点等]。
举例说明[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或相关实例]。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相关问题],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知识点 2:[具体知识点名称][同知识点 1 的讲授方式]知识点 3:[具体知识点名称][同知识点 1 的讲授方式]3. 课堂小结([时间安排])提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4. 课堂练习([时间安排])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5. 布置作业([时间安排])布置书面作业,如课后习题、预习作业等。
布置实践作业,如观察某种生物的生长过程、调查身边的生物现象等。
五、教学反思希望这份教案模板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能提供更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我将为您更详细、更有针对性的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精品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f21561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14.png)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的关系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2. 植物的结构与功能植物的细胞结构植物的组织与器官3. 动物的运动与行为动物的运动系统动物的行为分类与特点4. 人体的结构与功能人体的基本组织人体的主要器官系统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2. 掌握植物的结构与功能,了解植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
3. 了解动物的运动与行为特点,理解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4. 认识人体的结构与功能,关注人体健康。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人体的器官系统。
2. 教学重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适应,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动物的行为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挂图、实物模型、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生物实验器材、学习资料、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校园内的生物现象,引出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以植物的生长过程为例,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观察动物的行为,探讨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结合生活实际,介绍人体的结构与功能。
2. 例题讲解分析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举例说明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讲解动物的运动系统及行为特点。
介绍人体器官系统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3. 随堂练习判断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分析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观察植物细胞,绘制细胞结构图。
观察动物行为,分析其适应环境的方式。
认识人体器官,描述其功能及相互关系。
六、板书设计1. 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2. 植物的结构与功能3. 动物的运动与行为4. 人体的结构与功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列举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绘制植物细胞结构图,并说明各部分功能。
描述一种动物的行为特点,分析其适应环境的方式。
介绍人体器官系统,并说明其功能。
答案:见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生物概念的理解,提高课堂互动,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七年级人教版生物教案5篇
![七年级人教版生物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7284d0b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49.png)
七年级人教版生物教案5篇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的气氛和学生的积极性,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非浅。
因此,平时,我们紧抓备、教、改、辅、查等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七年级人教版生物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七年级人教版生物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食物中种类及作用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食物中的种类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观看录像,总结的作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列表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小组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这一节概述人体必需的六大的来源、功能等,在人体必需的六大类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有:糖类、蛋白质、脂肪;其中主要的供能物质是:糖类;储备的供能物质是脂肪;蛋白质也能供能;等量的糖、蛋白质、脂肪,供能最多的是脂肪(有可能可以加入脂肪燃烧放能可使水温升高的演示实验);在人体必需的六大类中,能参与调节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和维生素;在人体必需的六大类中,参与细胞构成的最重要的物质是蛋白质。
维生素几种主要的维生素的功能及缺乏症状不要混淆。
整个教学中应注意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多举学生熟悉的例子。
教法建议本节内容建议讲两课时。
第一课时通过实验探究食物中有哪些;第二课时结合录像资料介绍对人体的作用。
教学中建议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实验、讨论、汇报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供直观材料--如录像,用简单的动画讲述各种营养成分的作用,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通过实验、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在的作用的教学中应注意总结。
教学设计示例重点难点分析:1、对人体的作用2、几种供能物质3、探究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实验教学过程设计:第1课时:引入:章:请学生看两组图片(实物投影),一组为饥饿的孩子,一组为肥胖的孩子。
提问:这些孩子体态上的明显差异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学生答:略)如果那些骨瘦如柴的孩子依然得不到营养,他们会怎样(学生答:略)我们需要哪些营养怎样获得这些营养怎样才算营养均衡……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要在第五章解决的。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册专业版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册专业版](https://img.taocdn.com/s3/m/88cbde24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4c.png)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册专业版一、教学内容1. 生物与生活: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生物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病毒的结构与生命活动。
3.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分类,生物多样性的层次与保护。
4. 生物的进化: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证据与机制。
5.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与食物网,生态平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认识到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 使学生掌握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多样性的层次与保护,生物进化的机制。
2. 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细胞模型,生物进化图解,生态系统图解。
2. 学具:生物教材,练习册,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身边的生物,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例题为基础,讲解生物的基本单位、多样性、进化等知识点。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显微镜观察,了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生物多样性的层次与保护,提高环保意识。
6.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生物进化的机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基本特征2.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3. 生物多样性分类层次保护4. 生物进化起源证据机制5. 生态系统组成食物链与食物网生态平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列举生物的基本特征。
描述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解释生物多样性的层次与保护。
阐述生物进化的证据与机制。
绘制生态系统的组成图。
2. 答案:生物的基本特征: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册专业版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册专业版](https://img.taocdn.com/s3/m/c399dcd2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bd.png)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册专业版一、教学内容第一章:生命的奥秘第一节:生物与生命第二节:生物的特征第二章:生物的基本单位第一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第二节:细胞的生活第三章:生物的分类第一节:生物的分类依据第二节:生物的分类单位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认识到生物与生命的密切关系。
2. 掌握细胞的结构、功能及生活过程,理解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
3. 学会运用生物分类知识,对生物进行分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2. 生物分类的方法与原则教学重点:1. 生物的基本特征2. 细胞的生活过程3. 生物分类单位的认识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挂图、模型、实物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练习册、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生命的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介绍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指导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
讲解生物分类的原则,引导学生运用分类知识。
3. 例题讲解: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以实际生物为例,讲解生物分类的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生物基本特征的认识。
让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绘制细胞结构图。
进行生物分类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基本特征2.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3. 生物分类的方法与原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列举生物的基本特征。
描述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解释生物分类的原则。
2. 答案:生物的基本特征: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膜保护细胞,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细胞质内有能量转换器等。
生物分类的原则: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遗传关系等进行分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8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8篇](https://img.taocdn.com/s3/m/9741978a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ac.png)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作文大全、心得体会、申请书、演讲稿、教案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ssays, experiences, application forms, speeches,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8篇优秀教案的编写过程可以促使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d60112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1e.png)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组成2. 生物的基本特征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遗传与变异3. 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的生命周期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4. 动物的生长发育动物的生命周期动物的运动与行为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认识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及组成。
2. 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3. 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4. 了解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认识动物的运动与行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2.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组成、生物的基本特征、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细胞模型、生态系统图示、植物种子、动物标本等。
2. 学具:笔记本、笔、放大镜、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生物现象,引发学生对生物与周围环境关系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习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组成。
3. 实践情景引入:观察校园内的生态系统,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实际应用。
4. 例题讲解:分析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解释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细胞结构图,并进行遗传与变异的实例分析。
6. 植物生长发育:讲解植物的生命周期,阐述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7. 动物生长发育:介绍动物的生命周期,分析动物的运动与行为。
六、板书设计1. 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概念、组成2. 生物的基本特征细胞结构、功能遗传与变异3. 植物的生长发育生命周期光合作用、呼吸作用4. 动物的生长发育生命周期运动、行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列举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非生物因素。
简述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解释遗传与变异的概念及实例。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8966d4c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bb.png)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教案章节一:科学探究教学目标:1. 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调查等。
2. 学会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得出结论的基本步骤。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如何设计实验和分析实验结果。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PPT课件。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科学知识,引出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2. 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调查等。
3. 通过PPT课件展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得出结论。
4. 进行课堂实验,引导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5.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探究心得。
6.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教案章节二:生物和生物圈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的定义和特征。
2. 掌握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
3. 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生物的定义和特征、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
教学难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准备:PPT课件、生物标本。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生物的定义和特征,如生命活动、生长、繁殖等。
3. 展示生物标本,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
4. 讲解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如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5.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如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等。
6.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生物和生物圈的理解。
7.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教案章节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 掌握细胞的功能,如物质交换、遗传信息的传递等。
3. 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教学重点: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教学准备:PPT课件、细胞模型。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753095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8c.png)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3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目标①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③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④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难点和重点重点:①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难点: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方法:探究法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①根据经验举例并做出分析,从而归纳出结论。
②分析教师举出的例子,从而归纳出结论。
①引导学生根据经验举出影响生物生存的例子,并通过分析,帮助或引导学生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教师举例,引导学生分析,并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探究的一般过程①各小组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各自收集鼠妇为背景,分析、讨论、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②学生分析教师举的例子,最终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①可直接以鼠妇为例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从而帮助其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②教师可直接举例,引导学生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制定实验方案及设计实验方案时的注意事项①各组讨论并制定方案,根据方案中出现的问题引出变量和对照实验。
②学生自学,互相答疑,从而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变量和对照实验。
①教师通过引导,各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并利用在相互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懂得设计实验时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的重要性。
②充分放权,让学生自学,但注意把握学生对变量和对照实验的理解。
实验探究①班额适中的,可在班级中由各组同学按方案进行。
②若班额大,可以在室外由各组自己选择实验地。
①教师巡回指导。
②教师可在巡回指导中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后面的结果交流。
结果交流①各小组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报告,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
②有代表性的小组展示报告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人教版初一上册生物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初一上册生物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1a3e79e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d0.png)
人教版初一上册生物教案(精选5篇)人教版初一上册生物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3、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设计调查方案、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和会做调查记录,同时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描述部分所调查生物的特征三、课前准备:帮助学生分组,确定调查范围。
了解要调查的生物状况,并查找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1、把全班同学分成八个小组,选出小组长,说明本节调查课的目的,步骤,各小组自由选择调查范围(不可在教学区)然后汇报到老师处,每小组长把组员的名单交到老师处。
强调调查范围的要求是生物种类较多,环境有较多变化的路线。
2、注意事项:如安全、不伤害动植物、不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等。
应特别关注一些小生物。
如树皮上、草丛中的小生物和天空中飞行的生物。
3、据报告册P2~3内容进行调查,并及时记录,布置作业是星期四交齐。
4、纪律要求:出入教室不可吵,不可影响其他班同学。
各小组提前十分钟回到教室,各小组要跟老师对好时间,要求本小组长组织好纪律。
5、利用下课前十分钟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出调查的生物,(可按P9的分类方法)并对个别小组作出表扬。
总结本节课全班同学的表现。
(问题: 1.你们组调查了多少种生物?2.你们是按什么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的?分多少类?各多少种?每类选1-2种生物,说说它们的生活环境?调查中,你又想到哪些新的问题?) 教学后记:初一(2)班没有说明细节,学生不明确调查的意义和方法,把抓昆虫等作为调查的主要目的,抓昆虫成为本班男生的主要任务。
还应强调生物包括,动物,植物,真菌等其他生物。
初一(9)班事前说好了各种注意事项,强调了纪律,所以每个人都能完成好这次调查活动。
初一(10)班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该班学生较文静,气氛太沉闷初一(3)班课堂纪律太乱,几位同学特意捣蛋,但小组间团队精神不错,调查到的种类较多,有些学生的知识面很广,认识植物种类多。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设计5篇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设计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246521f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93.png)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设计5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的生物学含义,认知各种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2、说出生物圈的范围,认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与其他生物共有的家。
教学重难点不同生态系统间的联系和影响;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教学过程【讲授】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类型:地球的表面并不是都一样的,而且各地的气候也不一样,因此生物的种类也不尽相同,那么开动你们的思维,你认为在生物圈中都有哪些生态系统呢?学生根据生活常识来认识各种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等。
因此,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特点及作用:(1)多媒体技术可以呈现生动的画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我先展示一些图片,提出问题:看到了哪些生态系统? (2)提出问题: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哪些生态系统?联系实际,进一步让学生熟悉各个生态系统。
(3)让学生介绍各种生态系统,教师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指导学生对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和作用进行归纳总结。
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达到本节课的知识要求。
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30资料分析。
交流讨论:河流生态系统与哪些生态系统有关?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最后师生共同得出总结:河流生态系统与许多生态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
讲述: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这种关联表现在方方面面:①非生物因素的联系;②生物间的联系;③地域的联系。
加深学生对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理解。
最后让学生能理解: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练习】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地球上有着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如: 等,各生态系统相互联系、彼此影响,共同构成了。
2、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的厚度为千米,是所有生物共有的。
七年级人教版生物教学教案
![七年级人教版生物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044e37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de.png)
七年级人教版生物教学教案初中生物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以此和教育改革的需要相顺应,并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得到提高。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七年级人教版生物教学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七年级人教版生物教学教案1空气质量与健康教学目标1.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尝试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教学重点1.通过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了解空气2.质量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
3.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教学准备1.教师:指导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关系的资料;指导学生调查家庭成员的吸烟情况;准备有关吸烟危害性的资料。
2.学生:调查家庭成员吸烟情况;收集相关资料。
课时分配 2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回答问题。
复习提问:呼吸运动是如何进行的?导言: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呼吸,一天要呼吸两万多次,空气质量直接影响人的健康。
2.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2.1资料发布2.1.1几位学生上讲台发布所收集的有关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情况的资料,其余学生聆听并对资料内容表示惊讶,产生触动。
课前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信息,上课时指导学生发布这些信息。
2.1.2阅读课本P52~53的资料分析,并分组讨论问题。
学生代表本组同学的意见,组内其他学生补充。
指导阅读,组织并参与学生讨论,分析、评价,给予鼓励。
资料分析2.1.4说出调查结果。
通过交流分析,了解吸烟的危害。
课前组织学生调查各自家庭成员的吸烟情况,为家长算笔吸烟帐。
引导学生认识到吸烟的危害性。
分析资料,并质疑:吸烟危害健康,为什么有人还要吸烟呢?小组成员阐明对吸烟的看法,并提出可行的策略方案。
2.1.5展示从报纸上剪贴的吸烟危害健康的资料,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2.2在教师的引导下交流,说出治理沙尘暴的对策。
出示沙尘暴的资料,让学生了解沙尘暴对人体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2.1结合肺内气体交换的原理,理解煤气中毒的原因,提高防范意识。
七年级生物上册全部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全部教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aaed9a9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87.png)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一章:生物和生物圈1.1 生物的特征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需要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等。
教学内容:生物的特征及其表现。
1.2 生物圈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圈的概念、范围和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基本条件。
教学内容:生物圈的定义、范围和生物圈内的生态系统。
第二章:人体的结构层次2.1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教学目标: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教学内容:细胞的概念、结构及其功能。
2.2 组织、器官和系统教学目标:了解人体的组织、器官和系统。
教学内容:人体的主要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概念及功能。
第三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3.1 植物体的结构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细胞到植物体。
教学内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各层次的结构和功能。
3.2 绿色开花植物体的六大器官教学目标:了解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第四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4.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教学目标:了解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
教学内容: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4.2 消化和吸收教学目标:了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教学内容:食物的消化系统、消化过程和吸收过程。
第五章:生物能进行呼吸5.1 呼吸作用的概念教学目标:了解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呼吸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
5.2 呼吸作用的实质教学目标: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
教学内容:呼吸作用实质的相关知识。
第六章: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6.1 排泄的概念和途径教学目标:了解排泄的概念和途径。
教学内容:排泄的定义、途径及重要性。
6.2 排泄的主要废物教学目标:了解排泄的主要废物。
教学内容:排泄废物(如尿液、二氧化碳等)的成分和排出过程。
第七章: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7.1 应激性的概念教学目标:了解应激性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植株的生长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的过程。
2.初步学会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3.运用调查、访谈等的方法与他人交流,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4.通过植株生长过程的学习向学生渗透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
重点和难点1.测量数据的方法、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2.根尖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
教学设计根靠根尖向前生长方案一:课外小组的同学展示并描述2种根靠根尖向前生长的演示实验的结果,汇报本组探究根尖生长的实验方案,包括如何选材和画线、观察记录、结果分析等。
方案二:课外小组的同学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并描述2种根靠根尖向前生长的演示实验的结果,汇报本组探究根尖生长的实验方案,如何选材和画线,观察记录、结果分析等。
方案三: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在实物投影上向全班展示切去根尖的幼根不向前生长,而未切去根尖的幼根却伸得很长。
根生长最快的部位:伸长区方案一:各小组汇报交流测量的结果。
讨论:(1)各小组的测量数据出现差异的原因?如何处理?(2)如果探究活动只有你一个人做,只用一株幼苗够不够?为什么?互相交流,解答疑惑。
方案二:各小组以实验报告的形式,汇报交流各组探究的结果,并进行分析讨论,各组之间进行评议。
评议内容包括:设计是否合理、装置是否简便易行、步骤是否严谨、记录是否详实、结果分析是否科学等。
根的生长:(1)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
(2)伸长区:增大细胞体积。
方案一:透过培养皿的玻璃,观察餐巾纸下面白色的根及毛茸茸的根毛,根尖顶端黄色发亮的是根冠,再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纵切片。
方案二:观察培育的幼根后,动手制作根尖的临时装片,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4部分。
方案三:观察培育的幼根后,动手制作根尖的临时装片,低倍显微镜观察,记录观察的结果。
在此基础上观察根尖永久纵切片。
方案四:观察根尖的结构挂图,区分根尖的4部分细胞的数量和体积的大小。
提出观察的提纲,引导学生实验观察后找出很伸长最快的部位。
枝条是芽发育成的方案一:观察动态展示芽发育成枝条过程的CAI课件,并进行描述。
方案二:演示抽拉活动教具,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并仔细观察,最后概括描述出芽发育成枝条的过程。
方案三:观察教师板画的芽发育成枝条的相对应结构示意图,并进行描述。
方案四:先观察动态展示芽发育成枝条的过程的CAI课件,然后在黑板上将叶芽的各分与发育成枝条的相应部分的图用粉笔连接起来。
提出问题,引导观察和探究。
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出芽的结构及相应的枝条图。
提供叶芽的结构和枝条的图各一幅,组织学生连出相对应部分。
植株的生长需要无机盐:1.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
2.缺少无机盐时的症状:3.合理施肥的意义方案一:观察甲、乙、丙、丁4瓶中分别培养的菜豆正常叶和缺少氮、磷、钾的叶片,描述现象并诊断病因。
方案二:观察生长正常的叶和缺少氮、磷、钾的叶片的录像,描述现象并诊断病因。
方案三:看书自学,观察教师出示的几株幼苗,进行诊断,鉴别幼苗的病因。
方案四:观察课本插图,进行描述,联系实际分析生活中的现象。
分析生活中的各种做法,树立环保的的意识教学中如何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目标的实施上来,使学生的思维尽快达到最佳水平,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生物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维提斯洛夫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
一、导入新课时幽一默,激发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运用幽默导入新课可以先声夺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上课伊始就进入兴奋的学习状态,收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
案例:1、在导入初二生物“遗传和变异”一章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曾经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为什么张柏芝长得那么漂亮,而我却长得这么寒碜?今天我终于明白了,这不是我的错,全是遗传惹的祸!听了我这略显夸张的自嘲,学生笑了,学习的兴趣也来了;接着用武松与武大郎的身材来比较,为什么同父同母所生却有如此大的差别呢?学生一下子活跃了起来……2、如讲“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一节时,上课伊始,我一句话“今天先讲个故事”,全班鸦雀无声。
“有个地方种植水稻,大米的质量很好,就是产量不高,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水稻越长越好,产量也有所增加,当地的人都很高兴。
但是,从1955年开始这个地方突然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病。
病人起初腰疼,关节疼,不久就全身疼痛,连呼吸、吃饭都得忍受巨大的痛苦。
可怕的是,有的人越长越矮。
(有的学生笑起来)身体缩短,最多矮了30厘米左右(学生无人再笑,眼睛里现出惊疑的目光)。
这是什么病呢?仅1963—1977年就死了207人。
从死者遗体解剖看,病人外表好好的,可是体内骨折多的达70多处,(学生大吃一惊)后来找到了原因,抓住了罪魁祸首(学生急切想知道)。
原来,在这个地方的上游建了一座炼锌厂。
(学生议论,河水污染了)是的,工厂废水中含镉,这种水浇灌稻田,大米就含镉,人们长期食用镉米,就出现了上面的悲剧。
”幽默但真实的故事,使学生惊讶不已,产生巨大疑问,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课堂教学的“黄金时刻”来到了。
“环境污染多么可怕呀!”教师板书: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故事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学生们在说笑议论中受到了教育。
不难看出,在这两个例子中,幽默的设计,夸张的表情,如同一支“兴奋剂”,有效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笑过之后得到启示,受到教益,激发起学习的强烈兴趣。
二、突发事件时幽一默,海阔天空教师在课堂上遇到某些、特殊情况时,要把握住自己的理智和情绪,尽可能避免大发其火或轻易地训斥学生,这对师生情感的交流和教师的自我形象都是有损害的。
如果用幽默的方式来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其作用和效果就会大出预料。
案例:1、冬季的一天,我和学生正沉醉于课堂的快乐中。
突然,教室的门“咣当”一声猛地打开了,我头也没回下意识地问:“谁?”学生听之轰笑开了,原来是北风把门吹开了。
我停下了讲课,走去关门。
边走边说:“你们瞧瞧,连北风都知道知识的重要,拼了老命想挤进教室来听课。
我们还不得珍惜这学习的好时光,认真地学呀!”学生一听,脸上笑意依在,心却有所悟,神情更为专注了。
2、一次我去上课,上课铃响了,但教室的前门却紧关着。
我用力敲了几下,依旧没人开门,而且里面明显有幸灾乐祸的笑声。
我转身从教室的后门进去,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似乎在等待我“电闪雷鸣"的表演。
我环视一周说:“社会上走后门的风气很盛,但我强烈反对。
今天我走了一回后门,是被逼的。
希望同学们别再做这样不礼貌的事了。
"紧张的气氛缓和了,学生也在幽默中受到了教育。
幽默是一种美,对教师来说是美的表现,对学生来说是美的享受。
传统的师道尊严,往往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隔阂,倘若教师再板起面孔,不苟言笑,更易造成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
教师幽默的语言,能有效地打破师生间的陌生感,而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融洽。
要是教师的幽默在心理上与学生相容,就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近感和亲和力。
三、学生违纪时幽一默,润物无声教学活动中,难免会有一些影响课堂纪律的违纪现象,对此,教师既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过多地占用教学时间来批评教育学生。
如果老师对学生厉声指责,往往会令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在感情上难以接受。
这样的教育不但达不到批评教育的效果,反而会产生相反的作用。
如果教师能幽默应变,灵活机动地让学生在笑声中感受到批评和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就好多了。
案例:1、在一节生物课上,我正在讲授关节的结构及功能,后面一学生突然冒出“放屁”一词,全班嘎然静止,等待老师如何处理这个学生,这时我很平静地说了一句:关节没有这个作用。
全班同学哗然,这位同学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在后面的课堂教学中发现这位同学再也没有说闲话,能够比较认真地听课。
这就是幽默的作用,能化紧张为无形,融教育为无声之中!2、六月份中旬的一天,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恹恹欲睡,我发现后并未板着面孔去批评,而是从故事说开去:“英国著名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每天晚上都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才睡觉,并说:“我的觉有一半是在汽车上睡的。
”我接着说:“我看,有的同学的觉有可能一半会在教室里睡。
”又说:“温斯顿·丘吉尔被人称为‘一只勇猛的狮子’。
我看,现在在课堂上睡觉的同学,今后也可能成为‘一只勇猛的狮子’。
”幽默的语言,说得想打瞌睡的那位同学也笑了。
然后老师上课,大家全神贯注听讲。
老子说“大辩无言,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当课堂教学中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时,春风化雨的教育胜过电闪雷鸣的批评,而能化雨的最有效的莫过于运用极富哲理性、批评性、趣味性、娱乐性的幽默语言。
教师如能恰当运用幽默不仅可以增添师生的生活乐趣,消除师生教学时面临的困境,减少不愉快的情绪,还可以使学生精神放松,使教学气氛更加轻松融洽,教育教学更富成效。
四、讲解知识时幽一默,焕发活力教学是一项身心高度紧张的活动,课堂中出现疲劳是正常现象,如果适当运用教学幽默,引起欢乐和愉悦,则能消除疲劳,使师生在整堂课中保持振奋的精神状态。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难免会有感到枯燥、沉闷的时候,这时学生的思维通常处于低潮,如果继续传授知识,教学效果肯定不佳。
在这个时候若来一点附加的插曲式幽默,则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有助于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
案例:1、在“食物链”部分教学时,我故意把食物链的箭头写成:草←兔←蛇←鹰。
同学们议论开了,然后我说到:有些同学学习不认真,一到考试的时候就像老师这样,把食物链写反过来,这就麻烦大啦,这蛇把鹰吃了,而兔又把蛇吃了,最后草把兔吃了,不知道是谁家种的草发生了特异性的变异,同学们可要当心一点,说不定还会吃人呢。
学生一阵大笑,也便从笑声中认识到这种错误。
2、讲“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时,我给学生补充1989年10月5日《法制日报》中“达尔文的遗憾”一则短文:“达尔文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就是和表姐玛丽结婚。
近亲结婚,祸及子孙。
聪明的达尔文和美丽动人的玛丽生下了十个孩子,个个体弱多病。
有三个很小就夭折了,其余的七个子女都不同程度地患有精神病。
三个女儿一辈子也不能出嫁,有三个儿子无生育能力,终生未娶。
四儿子一生娶了四个老婆也没有抱上娃娃。
”听罢,同学们兴趣大增,而且对近亲结婚的严重后果有了深刻的印象,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进而也增强了学生对我国婚姻法中禁止近亲结婚意义的认识。
幽默是学生课堂注意力的保护剂,是课堂传知解惑的催化剂,是学生课堂思维的润滑剂。
没有幽默的教师象一副标本,没有幽默的课堂象死水一潭。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情景等方面去寻找契机,恰当地把握好幽默艺术,使课堂充满笑声和快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让幽默焕发起生物课堂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