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资料2-暨南大学中特笔记【整理】
中特复习资料整理上课讲义
一,题型1辨析题4*5=20 2简答题5*10=50 3材料分析题1*10=10 4,论述题1*10=10二、参考内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的基本政治制度。
2当前我们党面临哪些新考验和风险,需要增强什么方面的意识?1.党的建设面临的“四个考验”一是执政考验二是改革开放考验三是市场经济考验四是外部环境考验2.党的建设面临的“四个危险”一是精神懈怠的危险二是能力不足的危险三是脱离群众的危险四是消极腐败的危险3.增强“四种意识”党的十八大强调;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清醒看到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矛盾和问题,艰苦奋斗、同心同德,才能将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必须增强创新意识:着力提升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创造活力,不断开辟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必须增强宗旨意识:时刻防止脱离群众,牢记权为民所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福祉。
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时刻牢记党的崇高使命和人民重托,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不断谱写事业发展新篇章。
3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对外开放,必须始终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一是继续推进对外贸易增长。
扩大对外贸易,有利于提升国内的产业结构,推进经济的现代化。
中国的对外开放首先是通过对外贸易来实现的,必须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从主要由出口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并重,实现对外贸易的基本平衡,增强对外贸易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互接互补。
暨大经院中特上机题目总结 自制题库
1、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 1分答题结果: B 正确答案: B 2、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组织原则是 1分答题结果: B正确答案: C 3、 以下属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的是 1分答题结果: C正确答案: C4、 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 1分答题结果: C正确答案: C5、 “民主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是一个东西,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
这句话理解为 1分 答题结果: D 正确答案:D6、 人民军队的宗旨是 1分答题结果: D 正确答案: D多选题1、 建国初期,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有: 2分答题结果: ABD 正确答案: ABD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有: 2分答题结果: ABCD正确答案: ABCD判断题1、 科学发展观所要求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为谁发展?如何发展? 1分 答题结果: Y正确答案: N2、 大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之一,因此,它始终是被排除在统一战线之外的。
1分答题结果: N 正确答案:N 3、 在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中,和平问题是南北问题,发展问题是东西问题。
1分答题结果: N 正确答案: N1、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基础必须是 1分答题结果: B 正确答案: B 2、 我们应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 1分答题结果: D 正确答案: D 3、 认清中国的国情,最重要的是 1分答题结果: D正确答案: D 4、 毛泽东在1941年精辟论述“实事求是”原则的著作是 1分 答题结果: A正确答案: A 5、 我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是 1分答题结果: A正确答案: B 6、 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的党的建设是 1分答题结果: C正确答案: C多选题1、 中国民族资本与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表现为: 2分 答题结果: ACD正确答案: ACD2、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其中的生产要素是指: 2分答题结果: A BCD 正确答案: A BCD判断题1、 “三个代表”的思想中,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其他两个代表的基础 1分答题结果: N 正确答案: N2、 中国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中特笔记文档版
总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条件客观条件时代背景历史依据实践基础理论基础主观条件-邓小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与理论创新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命题提出(1978-1982)邓小平理论形成(1982-199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1997-2002)科学发展观的形成(2002-现在)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科学体系基本线索-思想路线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主题的新论断-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动力-改革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外部条件-对外开放战略步骤-“三步走”战略祖国统一-“一国两制”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中国共产党、广大人民群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和要求内涵: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关键-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坚持执政为民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求内涵: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要求:第一要义-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统筹兼顾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指南三、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第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路线第一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重新确立1.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为科学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毛泽东把它概括为实事求是。
中特复习资料
1.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民主理论的基本原则,又吸收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是坚持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处于领导地位的中国共产党不是任何一个利益集团的代表,也没有自己的一党之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因此,党能够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条件和要求把握大局,根据全民族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制定出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实现全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人大代表与西方议会的议员不同,他们不是某个利益集团的代表。
在我国各级立法机关中,他们既反映人民群众中各个不同群体的意见和呼声,又从全局出发将人民群众中的各种意见集中和综合起来,使国家的法律能够统筹兼顾各方利益。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特色。
通过政治协商,可以妥善化解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使人民内部的局部利益、个别利益与整体利益、根本利益相互协调。
我国能够通过自身调整解决许多发展中国家无法解决或不能很好解决的障碍与问题,说明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具有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实现社会共同利益的优势。
稳定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条件。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下,国家政权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国家政策具有明显的连续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个最直接、最明显的优势,就是可以保持国家长期稳定发展。
我国作为一个后起的发展中国家,要追赶上发达国家,就必须制定科学周详的发展战略,并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我国现行的民主政治制度,秉承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确定的国家建设和发展的理念,并在半个多世纪的实践中不断完善,能够集中全党、全社会的资源、力量和智慧用于建设和发展,将内部纷争减少到最低程度,保持社会长期稳定,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长期实施。
中特笔记
中特笔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国际转变的历史回顾马克思: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十八世纪以来:欧美劳力密集型—技术密集1973年石油危机日本90%石油靠进口,威胁最大,所以调整生产结构,产品结构。
韩国:三星电子的发展是根据当时的经济情况、资源约束情况和人民群众的要求,去提升和转换经济发展方式的结果。
我国:95年提出转换经济发展方式,却还未转换!why?原因:1.产品不愁卖2.资源环境可以接受3.当时最紧迫的任务是发展,而发展有时要以环境为代价。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原因:第一: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维持1.廉价(劳动力成本低导致没有提高劳动力素质的愿望)2.低端3.依赖外需第二:国际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美国恢复实体经济,加强出口)第三: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我国成为世界银行第三大股东国第四:启动内需,推动经济尽快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轨道。
向什么方向转变1.由两架马车(投资、出口)到三架马车(消费、投资、出口)转变2.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增强第三产业比重3.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更强调自主创新4.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发挥后发优势,发展生态的、环保的、绿色的农业5.调整分配结构(解决贫富差距过大和财政收入GDP比重过高的问题)怎样转变1.要抛弃单纯的经济增长主义2.不转变政府职能,也就很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3.要改变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4.改革科研体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的启发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产业更年轻化更现代化,对我们有利2.强调创新3.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第四讲农村经济改革梁伟军问题1.如何认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其对发展制度的要求?2.人民公社体制下中国的农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如何?3.承包的推行经历了什么样的变迁?4.后家庭农村承包制的改革前景如何?主要内容一、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其发展对制度的要求1.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a. 农业对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
中特考试重点-整理版V1.0
中特考试重点-整理版党的建设基本形式(四大危险、四大考验)“四大考验”指的是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这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
“四大危险”指的是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
中国梦基本内涵:第一、国家富强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
国家富强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
中国只有成为强国,才有实力和底气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就需要把握世界主题,保持战略定力,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构筑世界一流的硬实力和软实力。
要提升国际政治地位,在参与全球事务中大有作为;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高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以全球视野扩大“中国创造”,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建设海洋强国,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文化强国,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建设人才强国,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广纳天下英才。
第二、民族振兴是实现中国梦的核心。
民族振兴主要是民族精神的振兴。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民族精神还是标志民族发展和社会进步程度的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和共同进步的源动力。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绵延不绝的文化传承中,孕育和凝结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为基本特征的民族精神。
但是,近代中国却出现了民族精神的失落和颓废。
政府统治腐败,外国势力入侵,民族精神不振,中华民族振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面对危机,有不少仁人志士奔走呼号、唤醒民众,呼吁民族的振兴。
鸦片战争后,启蒙思想家魏源就指出:清政府之所以政治衰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当时的社会风气是“人心之寐患”。
这些论断无一不在说明:在民族发展的关键时期,重振民族精神,对民族振兴何其重要,何其紧迫。
第三、人民幸福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
“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毛中特笔记重点内容完整版(专升本可用)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1.第一个: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2.指南: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财富: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二章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特点:1.中国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的半殖民地,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控制了中国。
2.中国社会具有典型的半封建性,封建剥削制度依然存在,民族资本主义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形式。
3.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端不平衡,中国人民经济上贫困和政治上不自由的程度世界罕见。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政治纲领:1.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的终极前途的社会主义。
经济纲领:1.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2.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3.保护民族工商业。
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或马克思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的关系:1.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2.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
3.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1.创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具有独创性的革命理论。
2.揭规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解决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
3马克思: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
4.革命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5.世界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产生了重大的世界影响。
中特笔记总结
ContentsLESSON 1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LESSON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与发展LESSON 3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发展方式,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LESSON 4 合法性与民主政治建设LESSON 5 用中国话解读当前社会矛盾(见课件)LESSON 6 中国特色文化建设LESSON 7 苏联解体(见课件)LESSON 8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梦的基础(见课件)LESSON 9 女权主义LESSON 10 日本政治(见课件、全)LESSON 1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1.什么是中国国情?中国国情的基本特点是?为什么要正确认识国情?(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不仅现在,而且今后很长时期都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所谓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含义有两层,其一是从社会性质来讲,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向;其二是从发展程度来讲,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成熟程度还很低,还很不发达,仅是初级阶段。
所谓国情,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历史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总和,也是指某一个国家某个时期的基本情况。
国情可以具体分为七个方面:一、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二、科技教育状况;三、经济发展状况;四、政治状况;五、社会状况;六、文化传统;七、国际环境和国际关系。
(2)中国国情特点资源:自然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但分布不均,而且虽然总量很大,但人均占有量少.地理:位于东南亚经济:改革开放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很好的防止了经济过热与通货膨胀.国防&军事&外交:中国军力与过去比较有了长足的进步;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国际地位日益提升。
科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要想成为科技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人口:目前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并且现在人口老龄化很快,小孩越来越多。
政治: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
(3)正确认识国情,有利于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国情,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正确认识国情,有利于民族复兴、国家强盛。
暨南大学毛中特概论(上)复习提纲
暨南大学珠海校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上)复习提纲目录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内容3、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及其特点4、邓小平理论的精髓5、党的思想路线6、信息网络化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影响7、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影响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及理论体系9、科学发展观的内涵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首要问题1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性质1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国革命的性质13、为什么说“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最凶恶的敌人”1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15、农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16、近代中国封建主义的特点及其与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17、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因素18、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1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2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前途和发展规律2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22、毛泽东关于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论23、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及其意义24、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25、武装斗争的必要性26、“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与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思想27、毛泽东建军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28、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工作中心的转移29、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和领导革命的基本经验30、为什么说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31、为什么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发展中国32、“不要四面出击”的策略方针33、过渡时期总路线及其提出的历史必然性34、国家资本主义35、如何正确认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成就。
36、为什么说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理论p383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精髓p5438、毛泽东党建理论的主要内容p1839、“两步走理论”,“两次革命论”,“一次革命论”的主要内容40、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辨析)41、什么是新民主主义社会42、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我党对待民族工商业采取的是和官僚资本一样的政策。
中特笔记
索引第一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下的问题与创新(见课件)第二讲从制度创新到技术创新——中国经济转型必由之路第三讲中国文化建设研究(见课件)第四讲合法性与民主建设第五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问题简论(需要补充)第六讲用中国话解读当前社会矛盾(见课件)第七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需要补充)第八讲中外改革对比一、中国与印度:姓资还是姓社?二三四大点老师都没有详细讲,所以木有笔记第九讲日本政党轮替对内政外交的影响(见课件)第九讲日本政党轮替对内政外交的影响(见课件)第十讲当代社会主义民主的新选择——“第三条道路”第一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下的问题与创新(见课件)第二讲从制度创新到技术创新——中国经济转型必由之路一、我国经济发展必须转移到依靠技术创新上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第一阶段制度创新为主第二阶段廉价劳动力为主第三阶段资源、环境、资本为主中国模式? 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二、我国在自主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1.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2.再创新能力薄弱,引进技术没有与自主创新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结合起来3.人、才、物的投入严重不足4.以企业为主题、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尚未形成三、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原因1.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思路是错误的2.未发展出具有创新能力的生产型世界级企业,掌握大量经济资源的大型国企依靠垄断和政策生存,缺乏创新动力;民营企业规模小,生存环境差,科技投入小3.盲目开放、被外企包围收购,丧失创新主体4.市场不完善,垄断、房地产和假冒伪劣获得高额利润,使企业缺乏科技和产品创新动力,大量资金离开实体经济,产业空心化5.科技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科学研究急功近利,盲目推向市场,基础学科研严重不足6.科研非配体制严重不公,一线科研人员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利益,科研成就、原始地位被官员和领导攫取。
7.企业、科技人员缺乏专利意识8.缺乏对科学研究及科研人员的宽容9.我国文化传统思维方式不利于创新四、大力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第三讲中国文化建设研究(见课件)第四讲合法性与民主建设一、合法性是民主政治的重要特征(一)为什么讲政权合法性1.合法性的理论渊源现代民主主义的核心问题:谁来行使政府权力The answer : 公共权力的行使属于作为一个整体的全体公民从自然权利触发论证民主制度是影响最为广泛的一种理论,核心在于强调民主政府是唯一的合法政府。
中特整理要点 2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其历史进程是怎样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时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的结合。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3.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重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指导意义。
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注意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战略思想。
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5、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2.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根本动力是工人和农民。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特)考试复习资料要点
导论1.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它同样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哲学思想,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方法论,这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的理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
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障、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理论成果。
他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该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确的解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
三、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从邓小平到胡锦涛一直关注中国的发展问题。
邓小平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江泽民强调“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胡锦涛强调“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有意义了。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问题中,“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具有目标性,关系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好实践。
2.经过90多年的奋斗、创造、积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中特复习资料整理
1、公有制与私有制相比,谁的效率高?其一,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对于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力,单个资本已经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资本社会化才能适应发展。
资本形式变化趋势是社会资本取代单个资本,股份资本成为企业资本的主要组织形式,资本社会性质正在不断强化,其中包含的“公有”成分也不断增加。
所以公有制比私有制具有更高效率的结论。
其二,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公有制实现了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平等,从根本上消除了雇佣劳动制度下劳动者与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对立。
由此导致的其他经济矛盾也不存在了。
资本主义私有制在根本上不符合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必然被公有制所取代。
竞争是动力的源泉,竞争的必要条件是使每一个经济主体必须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
在私有制的条件下,每一个经济主体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他个人的经济利益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得到实现,私有制具有内在的竞争力,也具有充分的动力。
在私有产权条件下,决策者与他对此承担风险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而在公有产权条件下,任何决策或选择的费用较少地由选择者全部承担,决策者与他对此承担风险之间的关系不很密切。
从风险承担的角度来看,公有制意味着较低的效率。
公有制和私有制哪一种具有更高的效率,不能简单化做出结论。
脱离条件的约束,简单化的结论都是片面的。
现实中的情况是复杂的,所有制只是影响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不能以现实中某些现象为依据得出单一的结论。
公有制与私有制可以高效率,也可以低效率。
公有制和私有制都有自身的优势,相互之间不能替代。
在一些领域,特别是社会公共领域,公有制更具有自己的优势,因而这些领域的范围越大,公有制的适用范围也就越大。
另外,在协调社会经济利益方面,公有制更能够使社会形成一个和谐的利益关系。
以公有制为主体,既有经济发展的因素,更有社会价值目标的因素。
选择公有制为主体是由我们价值目标决定的。
公有制能够为实现人与人之间形成经济利益上的平等关系奠定制度基础。
利益关系的和谐更能够调动大多数人的生产积极性,从整体上使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更充分的动力。
中特整理-2
1.中国的国际战略与外交政策?(1)在国际上的实力地位:中国是实力最雄厚的发展中国家,亚洲第一强国。
但同美欧发达国家、韩国、日本、新加坡等东亚国家相比,中国还有很多不足,如国民生活水平和国民素质;文化教育和国家形象;科技水平与投入;社会安定;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
中国的利益和影响固然正迅速向全球扩展,但无论从任何方面看,中国在未来几十年内都难以同美国这个惟一的全球大国平起平坐。
(2)核心国家利益: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3)对核心利益的外部威胁来自何方:中美之间有广泛的共同利益,欧盟、美、日、韩是中国在世界最大的经济合作伙伴,对中国“发展”这一核心利益至关重要。
非传统安全问题仍在困扰国际社会。
全球治理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
国际社会必须携手共同面对和解决全球性问题,加大全球治理的力度。
(4)如何维护核心利益不受外部威胁的侵害?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应继续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遗留的主权和安全问题,包括更加理性、智慧地处理与邻国之间的领土争端,积极推动两岸签署可以确保台海和平的政治协议,寻求维护西藏和新疆稳定的有效途径。
避免外部力量最终结成遏华、反华联盟,在推进军事现代化的进程中适当增强“透明度”,展现与他国合作构建亚太地区安全架构和维护既有全球安全机制(特别是核不扩散机制)的意愿,为加强网络安全和太空安全做出更多贡献。
中国需与其他国家更多地共享价值观,从而在世界舞台上树立更加良好的形象,一个实现善治的中国将会成为一个可亲的中国。
2.什么是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第一,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中国要发展起来、振兴起来,要实现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需要很多代人的努力奋斗。
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我们仍需要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
中国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了贡献。
中特理论读书笔记
中特理论读书笔记【篇一:中特读书笔记】中国模式——经验与困局读书笔记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果,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很多学者开始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进行研究,“中国模式”也越来越热。
对于中国模式的探讨,主要是因为中国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成就。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建立起来的中国经济模式是一种混合模式,反映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引入和鼓励其他多种形式的所有制形式,包括民营、合资、外资等。
中国一方面鼓励其他所有制的产生和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改革原先僵硬的公有制来适应新的环境。
中国的混合型经济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时候显示了优势。
中国现在不是极端的公有化,也不是极端的私有化,而是一种中庸的经济模式,在不同所有制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通过他们之间的竞争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社会公正的实现。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要求社会的基本正义。
如果没有基本的社会正义,社会运作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经济活动能够给基本社会正义创造经济条件,但经济会动对社会正义的影响并不见得都是正面积极的。
如果经济发展的成果不能被公平合理分配,社会正义就难以得到保障。
一旦社会缺少基本的正义,那么社会不稳定甚至无秩序就会成为可能。
而现在中国已经出现了社会财富分配不均匀的现象,社会矛盾也渐渐凸显,这就需要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减小两极分化。
当经济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后,人民就开始要求一定程度地参与政治,民主政治就被提上议事日程。
民主化需要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结构,发展中国家并不缺少民主化的经验,但是并不是所有民主化的经验都是积极的。
民主可以带来正面的体验,也可以带来负面的体验。
民主并不能代替现代国家制度的全部,民主也并不见得有能力建设各个方面的现代化国家制度。
经济发展需要秩序,但是民主政治并不见得能够保证这样一个秩序。
在发展中国家,民主往往造成国家经济秩序的过分政治化。
国家过分政治动员,造成政治空间过大,经济空间过小,都不利于社会和谐。
中特复习资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含义?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其中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是最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个代表”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承上启下的几位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
)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基础部分:发展道路,发展阶段主体部分: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
重要组成部分: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根本要求】始终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关键在于与时俱进,核心在于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于坚持执政为民。
四、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1、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2、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指南;3、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六、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涵:1、实事求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2、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4、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
七、【解放思想的科学内涵】:1、解放思想必须认真解决过去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僵化问题;2、解放思想必须注意研究心情况,解决新问题;3、解放思想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中特知识点(word文档物超所值)
中国正处于从低水平的、不全面的、不平衡的小康,向全面小康过渡阶段,这是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改革的攻坚阶段。
这一时期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任务艰巨。
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稳定是前提,但稳定是相对的,需要统观全局,精心谋划,从整体上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改革和发展要始终注意适应国情和社会的承受能力,要统筹安排改革和发展的举措,精心处理稳定同改革、发展的关系。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第8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p1791、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实现了又一次的突破。
2、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基本内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我国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它的基本框架由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构成,简称两大体系三大制度(或称为五大支柱)。
第一,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第二,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第三,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第四,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第五,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上述五个方面是互为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同时,要围绕这五个主要方面建立相应完备的法律体系,从而实现社会经济生活的法制化.第2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古希腊的理想国,中国古代的大同社会,是不是就是社会主义思想?2、“思想革命往往是社会革命的先导”,为什么?3、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分析4、“卡夫丁峡谷”能否跨越?5、中国改革开放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对比6、现实社会主义国家个人崇拜现象发生的原因7、斯大林模式的综合评价8、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优”在哪里?9、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是不是意味着可以“一劳永逸”?10、制约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机制体制障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讲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任何一个社会科学理论的产生都有个要素:1.这种理论的文化内涵是什么自由、平等依然是西方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如果认为平等比自由更平等重要,就是左派;相反则被认为是右派。
2.这种理论的价值取向是什么社会的不平等不自由集中反映在当时的产业工人身上,马克思主义就是穷人和社会弱势群体自身解放和斗争的哲学。
3.这种理论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建立由全部的自由人联合起来的联合体——即共产主义社会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目标。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科学而不是宗教?答:所有的宗教讲的都是彼岸世界;所有的宗教都有一种神灵意识;所有的宗教都是一种盲目信仰。
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外延——要素及其内在联系1.马克思主义是一门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关系四大系统的综合性学科。
内容包括和涉及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社会学、历史学、军事学、人类学等学科。
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两大理论基石: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社会批判和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是实事求是。
马克思主义以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基础,通过消除社会的“经济暴政”,追求人类解放的价值取向。
三个犹太人改变世界——马克思(研究人类社会)、爱因斯坦(研究自然世界)、弗洛伊德(研究人类自身)。
第二讲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本章主题: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三次飞跃第一次飞跃: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第二次飞跃: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进程第三次飞跃:科学社会主义从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的实践(社会主义阵营有17个国家,例如苏联)一、空想社会主义(一)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先驱社会主义思想诞生:1516年英国的托马斯·莫尔发表了《乌托邦》一书。
乌托邦的思想源远流长:1、西方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2、古代中国《礼记·礼运》。
(二)、空想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何谓“资本主义”1.经济制度:私有制雇佣制竞争2.文化精神:个人主义[希希文明] 神性文化希腊(众神),希伯来(一神)3.综合:价值理念——自由平等资本主义的最初萌芽和发展是由手工工厂、圈地运动和海外殖民扩张三条线索相互关联、相互促进而促成的。
(手工工场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提供了物质载体,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的雇佣生产提供了劳动力市场,海外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资本原始积累的基础。
)(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不同的阶段1.资本主义:(1)孕育阶段;(2)自由竞争;(3)垄断;(4)二战后,当代资本主义2.社会主义:(1)空想;(2)1848年第一次飞跃;(3)1917年第二次飞跃;(4)第三次飞跃(三)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1.16-17世纪,资本原始积累和资产阶级开始形成时期;2.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时期,为生产力的发展扫清道路;3.19世纪,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政治统治进一步得到加强和扩展。
(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社会主义思想从萌芽走向相对成熟。
)(四)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进程1.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主要代表: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康博内拉的《太阳城》主要特点:(1)批判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2)借鉴古希腊柏拉图思想、早期基督教平等思想和正在兴起的人文主义思潮(3)虚幻文学游记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文学作品通常都含有虚构夸张、浪漫主义的色彩,所以这些作品带有很强的空想味道)2.17-18世纪中期平均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代表:摩莱里的《自然法典》、马布利的《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巴贝夫的《平民宣言》主要特点:(1)用理性论批判刚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制度;人格三要素:理性(真假)、意志(善恶)、情感(美丑)(2)把社会主义建立在自然法学的基础之上;自然状态,自然本性,自然规律。
(道家(3)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未来社会原则;(4)带有明显的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特征。
3.19世纪晚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代表:圣西门《论失业体系》、傅立叶《四种运动论》、欧文《人类思想和实践中的革命》主要特点:(1)未来社会设想含有历史唯物主义萌芽因素(2)机器大生产、生产力高度发达为基本前提(3)有自己的信徒,有实践活动(五)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分析:1.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韦伯在《宗教社会学》写到,只有对未来社会有空想,才对现实社会有动力。
社会要如何发展好,需要理性哲学和经验哲学。
社会发展有无线的可能,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摸着石头过河——经验哲学,经验探讨也有局限。
)2.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不成熟的理论,但思想本身是深刻的。
3.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社会良心。
【补充】知识分子是两个单词,知识阶层,知识分子。
①知识阶层跟俄罗斯的农奴制改革有关。
学习欧洲的文化思想,对文化思想进行传播。
体现了社会关怀和社会性。
知识分子跟法国有关。
雷福思被认为是间谍,情报还是源源不断流向普鲁士,因为他是犹太人,当局不为他平反。
左拉为他呐喊,发表文章:“我控诉”。
文章发表第二天,法国各行各业的人为雷福思请愿。
②知识分子的第二个要求:批判性。
本质是知识分子必须进行社会关注,社会关怀的表现方式经常通过批判实现。
知识分子像牛虻一样,咬一口是为了让他重新焕发活力,而不是咬死。
批判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关注社会。
)二、科学社会主义(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条件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的确立和发展,以及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出现,需要理论的指导。
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政治条件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大罢工、英国宪章运动和德国的西里西亚的无产阶级斗争)说明,无产阶级已经并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无产阶级如何进行有效的阶级斗争需要系统的科学理论作为指导。
3.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条件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二)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1.两者之间既有继承关系又有根本区别。
2.继承关系体现在: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像人猿和猿人。
人猿当中包含人的因素才能演化为猿人。
猿人也包含人的因素。
空想社会主义包含有科学社会主义的因素,而科学社会主义也继承性地包含了空想社会主义中的思想。
3.根本区别体现在:(1)空想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感性认识的产物,科学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理性认识的结晶;(2)空想社会主义是凭着个人天才的猜测来虚构未来社会的情景,科学社会主义是依据社会发展的趋势预见未来社会的原则;(3)空想社会主义是潜科学,科学社会主义是显科学。
(三)社会主义国家屡屡出现“空想”的理论或“空想”干扰的原因:1.社会根源: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愿望越强烈,现实越落后,往往会出现画饼充饥式的空想。
)2.历史根源:各个民族传中乌托邦文化的影响。
(中国历代的农民起义,打出的口号都归为:政治上等贵贱、经济上均贫富等,容易产生过上绝对平等生活的空想。
)3.理论根源:教条主义对待前人论断(社会主义的实践总是受到两部“经”的影响,一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理论,二是苏联模式的经验。
)4.认识论根源:夸大主观能动作用。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四)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建立社会主义的条件1.经济条件: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现代工业落后。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远未完成工业化的任务)2.政治条件:300多年的沙皇君主专制制度。
(民众的民主素养低下)3.文化条件:文盲占人口的75%;4.外交条件:长期对外扩张侵略,形成大国沙文主义。
这些为苏联建立后形成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提供了历史基础。
苏联建立后,俄国在国际上处于资本主义的重重包围之中。
内忧外患的特殊环境,为后来采用非常手段、形成高度集中的集权模式提供了环境动因。
(五)不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取得的新认识:1.必须彻底铲除封建主义的影响;2.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3.大力发展生产力和市场经济4.不能把公有制等同于国营经济(1)社会主义的1.0版本——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讲公平没效率;(2)社会主义的2.0版本——邓小平时代的社会主义,讲效率失公平;(3)社会主义的3.0版本——科学发展观构建的社会主义,兼顾效率与公平5.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中国人解放思想必须立足于实事求是)6.在文化上要不断解放思想7.在对外关系上要从封闭走向开放。
(六)社会主义的几次飞跃1.社会主义思想的第一次飞跃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标志——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共同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发表2.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第二次飞跃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社会制度的标志——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
3.社会主义思想的第三次飞跃社会主义在改革中发展完善(1)社会主义的第三次飞跃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南斯拉夫的改革。
(进行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模式的探索。
)(2)第三次飞跃的重要标志:中国改革取得初步成功。
(改革开放后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与建设。
)第三讲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一、建设什么样的党——国家道路选择问题(一)背景:1.中华民族古代文明2.两种植物引发的战争:茶叶、罂粟3.千古未有之大变局(1)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2)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4.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1)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富裕(二)对国家出路的探索1.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社会改革方案(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2.“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方案3.“求富”、“求强”的方案4.建立资本主义立宪制度的方案5.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方案(→无产阶级的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三)“选择历史”与“历史选择”的统一: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选择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产党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选择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