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

合集下载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能力》辨析、简答和材料分析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能力》辨析、简答和材料分析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简答题一、辨析题1.建构主义认为教学就是知识的传递。

2.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是下位学习。

3. 一节课既有检查复习,又有新知识的讲授,还有练习巩固,从课的类型上分,这是一节综合课。

4.教育目的是一种理想,因此,从不同的哲学观点出发就有不同的教育目的,所以教育目的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

5、政治制度既可能促进也可能阻碍教育事业的发展。

6、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一般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

7.根据维果斯基的观点,教学必须要考虑学生已经达到的水平,而且任何教学都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已有水平。

8、直观是知识掌握的开端环节,是感性知识的重要来源,是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的起点,因此,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教学都必须从直观开始。

9、焦虑总是对学生学业产生不利影响。

10、信息技术没有改变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1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只具有即时价值而没有延时价值12.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是国家的事情,和教师无关。

二、简答题1.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班主任应如何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3.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4.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

5.简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6.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7.简述学生的本质特征。

8.教师的职业角色有哪些?试作简要的说明。

9.为什么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人才的规格和教育的结构?10、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关系是什么?11、简述建立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

12、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三、材料分析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小王总是在快要考试时才会花很多时间看书,平时几乎从不花时间来复习老少的课堂教学内容。

在复习时,小王常常是课本1-有什么内容就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名前就先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在后就后看什么内容,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

问题:请根据学习策略和方法的知识,在学习策略方面对小王加以指导。

(18分)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6道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6道

2018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6道【案例1】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习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

请分析上述材料体现的教学理念并阐述您从中受到的启发。

【参考答案】①“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意思就是“教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主要作用要和学生主动性相结合,教学的过程中更关注人。

教师的主要任务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最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让学生能够有效的进行学习迁移,实施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

②“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习的法子”,是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包括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年龄特征等,做到因材施教。

③“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是说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在教学中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技能水平。

④在建立师生关系上,要做到教学相长,教师要成为一个研究者,即“要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是源头活水”。

【案例2】一位新老师刚刚在期中转到一所新的学校,在上完第一节课后,新老师布置了5题家庭作业。

(1)学生48人,44人交作业,4人未交。

(2)44人交作业的情况:得优的学生2个,良的5个,中的20人,差的17人(3)5名学生作业中,有3题错的一样。

(4)要求订正的37份作业中,达到要求的只有8人(错题被老师打“×”)问题: 1. 从学生作业、教师批改方式、学生订正作业中反映哪些问题?2. 教师在提高作业质量方面应该做哪些工作?【参考答案】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中都存在很多的问题。

(1)从学生作业、教师批改方式、学生订正作业中反映问题有:首先是教师方面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对学生的学情不了解。

由于这是位新教师因此教师学生的学情不了解,并且对学生的情况估计不足,导致了学生在作业中出现了不交作业、学生之间相互抄袭、作业质量较差等各种各样的情况。

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材料分析题及解析6道

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材料分析题及解析6道

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6道【材料1】A区实验小学在小学数学知识结构图的基础上,对知识结构中的重要节点进行了梳理,最终提取出58节关键课。

这58节课囊括了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核心知识,分布于六个年级的教学中,平均到每个年级大约10节。

三年级数学教师介绍,正常的三年级教学内容是“两位数乘一位数”,而他们在数位、计数单位、进率、乘法口诀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基本概念的迁移,带领学生继续探究“三位数乘一位数”“四位数乘一位数”,只讲1课时,学生就打通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结构。

教师不仅在课上讲清概念间的联系,课下还要布置有针对性的适量作业。

学校依托数字化校园系统,研发出4个手机APP学习小助手,教师布置作业“因人而异”,从而实现了作业分层。

目前,学校设置了数学游戏、数学文化课、数学思维三大类拓展课程。

数学游戏课程包括了数独等思维类游戏课程、汉诺塔等益智类游戏课程、九连环等传统类游戏课程和拼插等创新类游戏课程;数学文化课包括了讲解数学典故、数学家故事等;数学思维课是58节课的延伸和补充,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

在四年级的数学游戏课堂上,有一个益智游戏叫做“神龙摆尾”。

若干小木块首尾相连,通过转动木块,把它还原成立方体。

游戏看似简单,却帮助学生提前认识五年级将会学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除数学学科外,学校语文学科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需要,根据“阅读”与“表达”两个层次开设了27门选修课程,包括影视配音、课本剧等。

此外,学生从一年级起,就可以参与自主选择课程及任课老师,幸福校区等三个校区5个学科6个年级累计可以选修的科目接近400门。

问题:这则材料中“58节关键课”可以规避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什么问题?对你今后的教学有哪些启示?【答题要点】(1)传统教学方式的问题。

传统教学方式是一种以老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课堂往往形成了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我们不难看出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是非常明显的,其中关键的是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而且教师的教学往往是某一知识点,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中心环节是()。

A.计划B.实施C.检查D.总结解析:答案B,班级管理的计划是导向作用,实施是中心环节,检查是后续工作,总结是反思,为今后做准备。

2.我国古代教育家中,提出“仁有四心”,主张教育目的为“明人论”的是( )。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解析:答案B,孟子提出了“仁有四心”,教育目的是“明人伦”。

3.学校教育应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S小学成立了十几个学生社团,开设了30多门兴趣活动课。

这一做法依据的是:()。

A.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B.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C.儿童身心发展的差异性D.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解析:答案C,十几个不同的社团,20多门兴趣活动课,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遵循了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顺序性要求教学要“循序渐进”;阶段性要求教师不能“一刀切”;不平衡性要求抓住“关键期”。

4.学校教育作为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个体成长起着()。

A.主导作用B.保障作用C.决定作用D.基础作用解析: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个体主观能动性起决定作用。

5.“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

”陶行知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实践锻炼法解析:答案B,处处是楷模,体现了教师要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榜样。

6.在教育研究的定量分析中,常用的反应离散趋势的统计量是()。

A.中数B.标准差C.平均数D.加权平均数解析:答案B,在教育统计中,用于反应数据的离散趋势的量数包括标准差和方差。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考点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考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的考点德育原则(一)导向性原则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③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

(二)疏导原则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①严要有度;②严要有方;③严要有恒;④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充分信任学生;⑤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⑥不能迁就学生。

(四)发挥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①“一分为二”看待学生;②长善救失,通过发扬优点来客服缺点;③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觉进行自我修养。

(五)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①统一学校各方面的教育力量;②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③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六)因材施教原则①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②有的放矢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进行教育。

(七)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①建立健全的学生集体;②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③加强个别教育,并通过个别教育影响集体,增强集体的生机与活力。

德育方法(一)说服教育法1。

语言说服①注意说服的时机,有针对性;②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③做好引导总结.2。

事实说服①明确目的,制定计划;②做好充分准备;③加强指导;④做好总结工作。

(二)榜样示范法①选好示范的榜样(先进性、时代性、典型性);②引导学生理解榜样精神的实质;③激起学生学习榜样的倾慕之情;④激励学生自觉用榜样调动行为,提高境界。

(三)情感陶冶法①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②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情境创设;③与启发说服相结合.(四)指导实践法①坚持严格要求;②调动学生的主动性;③注意检查和坚持.(五)品德评价法①公平、正确、合情合理;②发扬民主,获得学生支持;③注重宣传与教育;④奖励为主,抑中带扬。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31题-心理发展类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31题-心理发展类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31题-心理发展类一、中学生发展心理☆①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过渡性、封闭性、社会性、动荡性。

②中学生情绪发展特点:爆发性和冲动性、不稳定性和两极性、外露性和内隐性、心境化和持久性。

③中学生人格发展特点:四种气质类型的特征。

二、中学生学习心理[2016上]①学习动机的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归因理论);②学习心理(学习动机[2015下]、学习迁移[2014上]、学习策略)一、中学生发展心理(一)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1.过渡性。

中学生各方面从幼稚到成熟的过渡时期。

2.闭锁性(封闭性)。

指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它是相对于人的外部行为表现与内部心理活动之间的一致性而言的。

由于闭锁性的特点,中学生很多想法不愿对长辈说。

3.社会性。

考察较少。

中学生在这个时期走入社会,经常会受到社会上不良品德的影响,社会性主要是针对品德方面的。

因为初中阶段接触外界比较多,会受到社会上不良因素影响,导致品德发展不好。

4.动荡性。

考察比较多。

动荡性是指比较敏感、非常偏激,不稳定,经常会动摇。

有的情况下比较偏激、执拗;有的情况下会出现极端情况,如自杀、跳楼等。

【例题】某学校初一学生李爽是一个内向的孩子,几乎没有朋友。

其父母是经商的,平时很忙对他关心得很少,李爽感觉一直很寂寞。

放暑假时,父母答应带他去旅游,却因临时有应酬而取消了。

李爽对此非常生气与伤心,认为父母都不关心他,又不愿意和别人倾诉,心里的怨气越积越多,觉得活着也没有意思,准备跳楼报复父母。

幸亏邻居及时发现,并报了警,消防队员将他解救了下来。

问题:试分析该案例反映的这个阶段学生的典型心理特点,并如何进行教育。

【参考答案】首先,李爽的问题体现了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闭锁性。

闭锁性表现在中学生常常不愿意向他人透露自己的真实情感。

材料中,李爽遇到心理问题不愿意和他人倾诉,最终导致极端心理和行为的产生。

其次,案例反映了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动荡性。

动荡性是指中学生的思想比较敏,好斗好胜,但思维的片面性很大,容易走“极端”,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冒险混同起来。

2023年上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解析

2023年上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解析

上六个月《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 每题2分, 共42分。

在每题列出旳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种是符合题目规定旳, 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旳答案字母按规定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前苏联凯洛夫主编旳, 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系统研究教育问题, 总结前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 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旳教育专著是()A.《一般教育学》B.《大教学论》C.《民主主义与教育》D.《教育学》2.决定教育性质旳主线原因是()A.生产力B.文化C.政治经济制度D.科学技术3.在教育研究中, 通过考察事物发生和发展旳过程, 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旳研究措施是()A.调查法B.访谈法C.历史法D.试验法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5.我国修订后颁布旳《义务教育法》规定, 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行, 由()A.地市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旳体制B.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旳体制C.乡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旳体制D.镇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旳体制6.在中学阶段开设旳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社会课程7.编写教材(教科书)旳直接根据是()A.课程计划B.课程目旳C.课程原则D.课程阐明8.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旳现代教育派倡导旳“三中心”是()A.小朋友、教材、活动B.教师、活动、经验C.小朋友、活动、经验D.教师、经验、教材9.在学校教育中, 学生对客观世界旳认识重要借助旳是()A.生产经验B.生活经验C.直接经验D.间接经验10.明确提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旳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赞可夫11.“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所体现旳德育措施是(A楷模示范法B说服教育法C注意分散D注意转移12.杨柳被教室窗外旳小鸟所吸引, 不能专心听讲, 这属于()A注意分派B注意广度C注意分散D注意转移13.王老师在讲“果实”这个概念时, 列举了苹果、花生等可食果实旳例子, 也例举了棉籽、橡树籽等不可食果实旳例子。

2024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

2024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

2024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大题21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选错、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库,术(遂)有序,国有学”这种托古方式提出从中央到地方按行政建制建学设想的论著是()。

A.《论语》B.《学记》C.《中庸》D.《大学》答案B,《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题目中的说法是《学记》中关于学制系统的思想阐述。

2.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把教育目标分为:()。

A.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具体目标B.德育目标、智育目标、体育目标C.国家目标、学校目标、个人目标D.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答案D,布鲁姆提出了教育目标分类的思想,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

3.在张老师的数学课上,有的学生认真听讲,完全理解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有的学生心不在焉,或关注窗外悦耳的鸟鸣,或想着下课后欢快活动,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不求甚解,这体现了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

A.主观能动性B.遗传C.学校教育D.环境答案A,同样是一个老师教,环境和学校教育没有差别,题目未提到遗传相关内容,学生们各自注意力不一样,导致学习有差别,这是主观能动性的差异。

4.人的心理发展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如从无意经意到有意注意,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这反映了人身心发展特征的()。

A.互补性B.顺序性C.差异性D.不平衡性答案B,题目中阐述的规律是顺序性的体现。

互补性是指个体某一个方面较差的话,必然会有另外的方面比较强大,比如盲人触觉都比较灵敏;差异性指的是个体或者群体之间存在不同的特点和差别;不平衡性指的是个体身心发展速度不均。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32条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32条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32条-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1、材料: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教学时,让学生分角色表演。

有一位学生问教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教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果拿书表演,又不太好。

”学生说出了原因。

“你的意见很好,就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

”教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学生的头。

果然,这个学生表演的非常出色。

问题:(1)结合材料,评析该教师的做法。

这位教师的做法保证了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该教师的做法体现了民主型的师生关系。

民主型的师生关系表现为教师热爱、关心、尊重和信任学生;教育学生是,教师既利用权威,也利用自己的学识、才能和品德;学生理解和尊重教师。

在民主型师生关系中,师生交往较多,互相支持配合,关系融洽、密切。

材料中,教师耐心倾听并肯定学生的意见,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体现了民主型的师生关系。

其次,该教师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材料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学生分角色表演,认真听取学生的想法,并鼓励学生自由发挥。

教师的这一做法使得学生在表演中表现的非常出色,也使得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最后,该教师遵循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创造条件,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都得以发挥。

材料中,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后肯定了其想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结合材料,谈谈教师应如何保证课堂教学中的预设性和生成性。

教学做为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其过程自然具有预设性。

教学过程的预设性是指教师在课前对课堂教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与安排。

教学方案体现了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预设”,教学方案的形成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钻研和再创造。

教师理解和钻研教材时,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把握好作者编写教材的意图和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再创造。

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古之王者建国军民,教学为先。

”这向话出自()。

A. 《论语》B. 《学记》C. 《孟子》D. 《大学》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记》。

“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出自《学记》,意思是古代的君王,在建设国家、统治人民方面,总会将兴办教育作为首要任务,体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有学者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老师和教材的史实,认为数有起源与儿童观对成人本能的、无意识的模仿。

这种观点称为()。

A. 生物起源论B. 神话起源论C. 劳动起源论全人D. 心理起源论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起源。

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代表人物是孟禄。

3.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做中学,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是()。

A. 洛克B. 赫尔巴特C. 杜威D. 果斯基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学创立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教育观点。

杜威是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他提出的主要观点有:①“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②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其教育思想的基础与核心);③学校即社会;④从做中学;⑤五步教学法。

4.某地大力扶持薄弱学校,组织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

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A. 促进教育均衡B. 促进教育民主C. 维护教育尊严D. 提高教育效率法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的相关内容。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在“加快校际均衡发展”中指出“以推进师资配置均衡化为重点,加快缩小校际办学质量差距。

”“推动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办学条件薄弱学校流动。

”题干中,某地大力扶持薄弱学校,组织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促进教育均衡。

教育知识与教学能力材料分析

教育知识与教学能力材料分析

第二章材料分析1.徐×,女。

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少先队干部,班级学*-7委员。

父亲是机关干部,母亲为某单镁的会计,独生子女。

徐x从小酷爱学*-7,遵守纪律,聪明温顺,是老师心目中的“尖子生”,是父母疼爱的“掌上明珠”。

但父母和教师对该生的期望都过高,要求也过严。

父母要求女儿门门功课必须在99分以上,有时算术期考得了98分,在班里居列前茅,但父母仍不满意,认为丢掉那两分太不应该。

婶于孩子的业余爱好,父母也抓得很紧,目标是“琴棋书画”样样能通。

他们请人教孩子学电子琴,又托人安排孩子到区少年宫参加少儿书画培训;父亲精通棋术,抽空便教女儿下围棋、下象棋,时间给女几安排得满满的。

教师对该生的期望也很高,经常以这个学生的作文为范例,在全班进行讲评。

由于父母和教师的过高期望和要求,徐×的心理压力很大,学习更加刻苦用功,丝毫不敢懈怠。

从小学三年级下学期开始,徐×感到力不从心,疲惫不堪,有时一拿书本就觉得头痛,两眼好像要冒金花,课堂上有时也感觉脑袋发晕。

问题:案例中反映了小学生学习中的什么问题?应该如何避免这样的问题发生?1.【答案要点】该案例是小学生学习疲劳的一个典型案例。

从案例介绍可以看到,这个小学生的学习疲劳完全是因父母和教师的过高期望和要求所引起的。

孩子算术考了98分,父母仍不满意;课堂学习和课外作业本来就很紧张,父母又用“琴棋书画”的古代淑女标准要求女儿,结果使孩子疲于奔命,叫苦不迭,以致造成较为严重的心理疲劳。

对于这种情况,应着重向孩子的父母讲明,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又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千万不能把父母的愿望强加于子女,不能向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

要给孩子留有余地,使他们感到学习节奏的和谐及快乐,这样才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这也才是对孩子成长的真正关心和爱护。

2.李华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他的最大特点就是贪玩,学习不用功。

每次考试他都有侥幸心理,希望能够靠运气过关。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这句话反映的是()。

A.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B.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D. 教育与科技的关系答案:C。

解析:“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意思是,建立国家,统治人民,要把兴办教育作为首要任务。

反映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 “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令不从”,这表明教师的行为具有()。

A. 主体性B. 创造性C. 间接性D. 示范性答案:D。

解析:“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不从”的意思是,如果自身行为端正,不用发布命令,事情也能推行得通;如果本身不端正,就是发布了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

这个体现了教师行为的示范性。

3. 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发展的动力是()。

A. 共同的奋斗目标B. 班主任的要求C. 班委会的形成D. 共同的活动答案:A。

解析: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共同的奋斗目标,班集体是以教学班为单位,按集体主义原则组建起来的学生群体,是班级群体发展的高级形式,班集体建设是班主任的中心工作。

4. 下列著作中,由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撰写的是()。

A. 教育论B. 理想国C. 教育漫话D. 雄辩术原理答案:D。

解析:《雄辩术原理》是由古罗马的昆体良所编撰的,这本书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

《教育论》的作者是英国的斯宾塞,《理想国》的作者是古希腊的柏拉图,《教育漫话》的作者是洛克。

5. 兵兵很想改掉上课爱说闲话的毛病,但上课时只要老师一不注意,他又忍不住说起闲话来。

针对兵兵的情况,对他的教育应着重培养()。

A. 道德认识B. 道德情感C. 道德意志D. 道德行为答案:C。

解析:道德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通常表现为一个人的信心、决心和恒心。

意志行动过程包括:头脑中产生各种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预测各种行动方案的结果;衡量行动后的利弊得失;按自己的决定行动;现实生活中结果的出现;接受行为结果的反馈;反馈影响心理结构。

2024年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答题模板及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115题

2024年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答题模板及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115题

教师观答题模板材料中某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符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的具体要求。

首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来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是学生人生路的引路人。

材料中某老师。

其次,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从教学和课程的关系来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

材料中某老师。

再次,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从教师和研究的关系来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

材料中某老师。

再次,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从学校和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教师应该在社区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地点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了。

材料中某老师。

再次,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要求教师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和赞赏学生。

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要学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会欣赏每一位学生。

材料中某老师。

再次,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要求教师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和引导学生。

教师的职责在于帮助,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

材料中某老师。

再次,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要求教师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注重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材料中某老师。

最后,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要求教师在对待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加强合作。

教师之间一定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团结互助,还必须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进步。

材料中某老师。

因此,某老师的做法遵循了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观的相关要求,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记忆口诀:两开一促一研究、重赏助导,反思合作学生观答题模板X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践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指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老师需充分调动学生的主管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

2024年上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试真题答案解析

2024年上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试真题答案解析

2024年上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试真题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探寻新路,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团队的是()。

A.陶行知B.黄炎培C.*x*D.蔡元培【答案】A陶行知3.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人与劳动相结合是人发展的主要途居考萃径,但是在教育史上,出现了漫长的一段人与劳动相脱离的历史,这段历史主要是从()开始的。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社会D.****社会【答案】B奴隶社会4.一个****的人,注定成为不了**,这说明影响人的发展因素主要是()A.遗传B.环境C.教育D.主观能动性【答案】A遗传。

5.舒尔茨的人力资本论表明()。

A.教育对人口结构的影响B.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C.教育对文化的制约作用D.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制约作用【答案】B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7.我国的学制类型属于()A.双轨制B.单轨制C.多轨制D.分支制【答案】D分支型学制8.教科书的编排形式主要是()A.**式和分支式B.**活动C.螺旋式和直线式D.【答案】C直线式和螺旋式10.在一次郊游中,张明一眼就认出了同学王岗这利用了什么()。

A.认识B.保持C.回忆D.再认【答案】D再认11.在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划分中,公正道德阶段是()岁以后。

A.10B.12C.14D.16【答案】A19.【答案】孙英同学同学任丽在公交车上不给老人主动让座的行为感到气氛,属于()与A.道德教B.道德情感C.道德**D.道德*师【答案】B道德情感20.老师把班里的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中学生能力各异,要把他们以互助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小组目标属于()。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案例三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案例三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案例三材料:张老师在生物课上讲解植物吸水的知识时,首先要求同学动手做个实验:讲两块萝卜分别浸泡在两个装有浓盐水和清水的烧杯里,浸泡后取出并观察萝卜的变化。

结果发现泡过浓盐水的萝卜变蔫了,而泡过青水的萝卜变水灵了。

张老师用右方示意图显示实验结果:泡过浓盐水的萝卜失去水分,泡过清水的萝卜吸收水分。

张老师接着进—步提问:谁能概括出萝卜什么状态下失水?什么状态下吸水?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张老师总结说明植物吸水的原理:当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反之,细胞则吸水。

接着,张老师布置小组讨论:为什么盐碱地—般种不好庄稼?如果你种的植物出现“烧根”现象,你需要追肥还是浇水,为什么?最后张老师请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问题:(1)张老师采用哪些教学方法(4分)?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4分)(2)张老师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4分)?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6分) 【解析】(1)张老师采用了实验法、演示法、谈话法和讨论法。

首先,张老师在讲解植物吸水时,先安排同学们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萝卜在清水和盐水中的变化,这体现了实验法;其次,张老师又用示意图显示实验结果,通过老师的演示让学生明白实验的结果,这体现了演示法;第三,张老师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答萝卜在什么情况吸水,什么情况下失水,通过问答的方式明白原理,体现了谈话法;最后,张老师布置了小组讨论.通过学生自己发表建议和看法,体现了讨论法。

(2)张老师贯彻了启发性教学原则和循序渐进教学原则.首先,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材料中,张老师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谈话等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积极的思考,独立的解决问题.最终明白了植物吸水的原理,体现了启发性数学原则。

其次,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根据知识的逻辑顺序,系统的、连续的进行数学活动。

材料中张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植物吸水的原理.而是先通过实验观察实验结果.然后通过谈话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逐步明白植物吸水的原理,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教师资格证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及解析6道

教师资格证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及解析6道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6道【题目1】某物理老师在教《轮轴》一课时,设计了一个游戏,看谁的力气大,他故意挑选了身高相近的男女同学各一名,先请他们上讲台掰手腕,女同学输了。

接着老师又拿起了一个啤酒瓶,请这两个同学再比一比,男同学握住瓶子的颈口部分,女同学握住瓶身部分,各自用力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结果女同学赢了。

这时,教室里沸腾了,同学们纷纷议论。

老师顺势说道:“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产生这种现象呢?这与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呢?”接着老师就开始了新课的教学。

请运用有关教学理论对此材料进行分析。

【答题要点】我赞同材料中物理老师的做法。

材料中的物理老师运用了教学原则中的启发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与此同时也体现出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所以值得我们学习。

(1)材料中主要运用的教学原则有:①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的物理老师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思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能够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用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材料中的物理老师先是让学生“掰手腕”,接着又让男女生同时扭一个瓶子,这些都是将生活中常见的、生动形象的事物,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观察与感知,在充分的感性认知的基础之上,再讲解教材内容,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就会愈加深刻,不仅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会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③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材料中的物理老师给学生呈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以及活动,从身边的感知入手,再呈现书本上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尊重了书本的逻辑顺序;同时也体现出学生经验的获得是从直接经验入手,进而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也尊重了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一.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一)遗传1.概念遗传也叫遗传素质,是指通过某种遗传物质所传递的、父母和种系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人的一些解剖生理特点。

2.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具体地讲:(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影响。

(4)遗传素质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作用的大小不同,随着个体不断地发展,遗传的作用日益减弱。

(5)遗传素质对人发展影响的大小与其本身是否符合常态有关。

(二)环境1.概念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外部动力)(1)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2)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在改造环境的实践中发展着自身。

因此,夸大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特别是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

(三)学校教育1.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的表现(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1.概念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

2.作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内部动力)中学教学一.教学原则*口诀:冯巩找阴(因)凉(量),寻(循)思理直发。

(一)直观性教学原则1.基本涵义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多种感官、感性认识)学习对象。

这一原则是针对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而提出的。

其意义在于克服学生在学习和理解过程中的困难,通过提供给学生直接经验或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帮助他们掌握原本生疏难解的理论知识。

2.名言(1)荀子: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闻之而不见,虽博必缪(2)夸美纽斯: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3)乌申斯基: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3.种类(1)实物直观(2)模象直观(3)言语直观4.贯彻此原则的要求(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3)要重视运用言语直观(4)防止直观的不当和滥用(二)启发性原则1.基本涵义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

2.名言(1)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2)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3)苏格拉底:产婆术(4)第斯多惠: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3.贯彻此原则的要求(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三)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系统性原则1.基本涵义指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系统地进行。

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活动的顺序、学科课程的体系、科学理论的体系、学生发展规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提出的。

(学科+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2.名言(1)学记: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孙(2)孟子:盈科而后进3.贯彻此原则的要求(1)教学要有系统性(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进行教学(四)巩固性教学原则1.基本涵义指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安排和进行专门的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牢固地掌握和保存。

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中获取新知识和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

(及时复习)2.名言(1)孔子: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2)乌申斯基:复习是学习之母3.贯彻此原则的要求(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教师首先应当保证学生学会学懂,才有可能获得巩固的良好效果。

(2)保证巩固的科学性。

教师应该利用记忆和遗忘的一些规律,组织安排巩固,提高巩固的效率。

(3)巩固的具体方式要多样化。

除了常见的各种书面作业,还要善于利用调查、制作、实践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1.基本涵义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身心的发展水平。

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

2.名言(1)墨子: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如从事焉(2)学记:语知而不知,虽舍之可也3.贯彻此原则的要求(1)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

(2)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

(3)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

(六)因材施教教学原则1.基本涵义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统一要求与尊重学生个别差异问题而提出的。

(有的放矢)2.名言(1)一把钥匙开一把锁3.贯彻此原则的要求(1)充分了解学生,包括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成绩、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等。

(2)尊重学生的差异。

(3)面向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七)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1.基本涵义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2.名言(1)赫尔巴特: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的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3.贯彻此原则的要求(1)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2)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3)要通过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4)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八)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1.基本涵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2.名言(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纸上得来终觉浅3.贯彻此原则的要求(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二.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一)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运用最广泛、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定义: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

主要有讲述、讲解、讲读、讲演四种方式。

讲述:教师运用具体生动的语言对教学内容作系统叙述和形象描绘的一种讲授方式。

一般在人文学科教学中运用得比较多。

又分为科学性讲述和艺术性讲述。

讲解:教师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教材内容进行解释、说明、论证的一种讲授方式。

一般在自然学科教学中运用较多。

讲读:教师把讲述、讲解同阅读教材有机结合,讲、读、练、思相结合的一种讲授方式。

一般用于语文、外语教学中,也可用于数理化学科教学。

讲演:以教师的学说或报告的形式在较长的时间里系统地讲授教材内容,条分缕析,广征博引,科学论证,从而得出科学结论的一种讲授方式。

因为讲演时间长、知识面涉及广、难度大,主要运用于大学教学中,中小学中较少运用。

优缺点:能在短时间系统传授知识,但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及主体性的发挥,也不利于因材施教。

运用的基本要求:第一,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又要系统、全面;既要使学生获得可靠知识,又要在思想上有提高。

第二,注意启发。

在讲授中善于诘问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

使他们的认识活动积极展开,自觉地领悟知识。

第三,讲究语言艺术。

力图做到语言清晰、准确、简练、形象、条理清楚、通俗易懂,讲授的音量、速度要适中,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以姿势助说话,提高语言的感染力。

第四,要组织学生听讲。

2.谈话法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运用谈话法,学生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这是谈话法的前提。

谈话法可分复习谈话(旧知识)和启发谈话(新知识)两种。

复习谈话是根据学生已学教材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师生问答形式以帮助学生复习、深化、系统化已学的知识。

启发谈话则是通过向学生提出未思考过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和探索新知识。

优缺点:有利于因材施教、发挥主动性,但学生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第一,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教师要对谈话的中心和提问的内容做好充足的准备。

在上课之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准备好谈话的问题、顺序,如何从一个问题引出和过渡到另一个问题。

第二,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

能引起思维兴奋,即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符合学生的已有知识程度和经验。

第三,要善于启发诱导。

当问题提出后,要善于启发学生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对直观教具观察获得的感性认识进行分析、思考,研究问题或矛盾的所在,因势利导,让学生一步一步地去获取新知。

第四,要做好归纳、小结。

这样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并注意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准确地掌握知识。

3.讨论法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

优缺点:有利于学生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但是运用讨论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一定的理解力,因此在高年级运用较多。

运用的基本要求:第一,讨论前做好充分准备。

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

抓好问题是讨论的前提,问题要有吸引力,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有讨论、钻研的价值。

第二,讨论中要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围绕中心议题发言。

第三,在讨论结束时要做好小结。

讨论结束前,教师要简要概括讨论情况,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纠正错误、片面或模糊的认识。

对于疑难和争论的问题,教师尽力阐明自己的看法,但要允许学生保留意见。

4.读书指导法定义: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

教师通过读书指导法,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组织学生交流心得,让他们学会自己按照方法来读懂课文,感受语言。

运用的基本要求:第一,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第二,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第三,加强评价和辅导;第四,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