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辨证法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学习心得
本学期我选修了自然辩证法概论这门课程,怀着对学习和探索自然存在及演化规律的热情,我认真的学习了本课程的每一节课,并积极主动的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在蔡老师介绍的“箩先生”案例中,我结合学到的知识,主动的表达了自己对本案例的看法。在三位任课教师深入浅出的教授下,我对自然辨证法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体会,切实的感受到自然辨证法在为人类科技的发展提供方法论指导和思想价值取向中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研究生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正确认识理解科学的人文性,使科学技术健康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向科学发展的道路。
自然辩证法,就是反映和体现自然客观存在规律的辨证科学,即是反映和体现自然“客观辩证法”的“主观辩证法”。其中,“客观辩证法”是指自然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自然性规律。而“主观辩证法”则与此不同,它是客观辩证法在人脑中的反映和体现,是人类关于自然规律的研究和认识形式。因此,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决定了它是一门独立的、具有哲学性质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实际上,自然辩证法从属于“自然哲学”或“科学哲学”却与之不等他。它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的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自然辩证法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本质特点。
在本课程中,三位老师分别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科学与技术观及其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三部分内容进行教授。其中,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继承了古代朴素辩证法的自然观、修正了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自然观、吸收了德国古典自然辩证法思想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和其发展规律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观点和看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客观实在性;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物质处在不断运动、变化、发展之中;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处在相互联系和作用之中,实现了物质性、辩证性、科学性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确立实现了自然观历史发展的革命性变革,为科学技术向纵深研究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辩证唯物主义
自然观的本质具有革命性、批判性和开放性的特性和有点。辩证唯物主义的技术观和技术方法论是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揭示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正确的技术方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的看法。它是在批判继承西方现代技术哲学研究成果和总结我国技术哲学研究新成果的基础上,分析技术的本质属性与体系结构、技术的社会特征以及技术形态和演变、倡导正确的技术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阐明技术认识的基本特点、技术预测与评估、技术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和现代技术方法的特点和作用。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科学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研究方法的根本观点和看法。主要阐述科学的本质、特征、独立的时空和现实标志;揭示科学的体系结构,认识科学自身发展的内在结构;在科学的划界中把科学与其它的知识形式区别开来,以体现科学具有的独特价值观。近代以来,科学技术一方面作为具有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日渐凸显和增强;另一方面,作为第一生产力,其本身也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建制。因此,科学技术与社会是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总之,自然辩证法紧紧把握如何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主线,广泛涉及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领域,揭示了自然界的一般规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统一;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认识论与价值观、自然观与社会历史观的辩证统一。
在本课程学习中,有很多内容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包括东西方传统自然观的异同关系及其对两个区域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学科派系的特点及代表性的派系,如光的波动学说和粒子学说;科学研究中的创新思维方法等等。其中,自然辩证法对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创新思维方式及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它总结概括了创新思维区别于规范性辩证思维所具有的典型特征,主要体现为收敛性和发散性、逻辑性与非逻辑性、抽象性和形象性的对立统一等辩证的思维特性。移植和学科交叉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是创造性思维的两种非常有效的研究方法。所谓移植方法就是就是把其它学科中已经运用的方法或研究方式移到要研究的新领域或新学科中,加以运用或改造后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创造性很高。学科交叉方法就是两门以上的学科之间在面对同一研究对象时,从不同学科的角度进行对比研究的方法。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思考本学科的问题和对象,融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以达到对研究对象的新认识。而跨学科研究方法是通过多学科的协作共同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方法。当代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变得越来越复杂,进行移植和交叉,通过多学科或跨学科的研究,常常能够获得单一学科研究
无法获得的创新成果。多学科融合或通过跨学科研究问题也是当代科学和技术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方法,体现了广泛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法。
同时,蔡老师介绍的“箩先生”案例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引起了我的思考。在这一案例中,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观点,有的人相信这是一个“显灵”事件,所谓的鬼神是的确存在的,而“箩先生”恰是其载体。还有的人认为这个事是不可能发生的,现代科学认为没有鬼神的存在,所谓“箩先生”只不过是一种“障眼法”;另一种观点则是利用马克思主义来否定这一“伪科学”。对于这个案例,蔡老师提出了“意识场”理论,在这一理论中,蔡老师将物理中的场论应用到意识心理学中,认为在人的周围存在着具有一定范围的“意识场”,并可以对物体产生影响。该理论将人的意识分为“潜意识”和“显意识”,对应不同的“意识场”,并且二者可以交替变换。而“潜意识”不受人的控制,因此会产生许多客观主体无法解释的现象。“箩先生”一案就是周围人的“潜意识场”所产生的效应。对于这一案例,我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认为,用“显灵”解释这一现象是不合适的,现代科学发展到今天,虽然还有很多无法突破的技术,也有人类还未涉足的领域,但是对于这中鬼神学说,当今的科学已经给以否定。所以,我并不赞成鬼神论。那么,“箩先生”事件是不是仅是一种障眼法呢?或许是。即使目前的科技解释不了这一现象,我相信这也是某种人类目前未了解的机理所致。科学总是一个由未知向已知发展的过程。从科学的发展史来看,许多真理也曾一度被认为是伪科学,是邪说。比如著名的“日心说”和“进化论”,都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如前所述,自然辩证法是一种指导性学科,它虽未直接对自然界的物理规律进行研究,但是它总结出的自然存在和演化规律则知道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在本课程学习中,我对在科学研究应持有的严谨、客观以及必须坚持的人道主义原则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我在本课程所学习到的科学技术活动方法和创新思维方法则可以实际应用于具体的科研学习中。在科学实践基本方法中,自然辩证法将其分为科学观察、科学实验和科学仪器应用。并对各个方法所侧重的方向,在研究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让我更加深刻学习到在科学研究中所应具有的基本素质;而创新性思维方法也对我的学习和科研有重大的帮助,让我学习到思维要素的辩证组合和重新配置在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而科学技术的伦理规范则让我体会到科研人员在研究中应当秉持的基本道德规范,在所有的研究中,人道主义是研究人员必须遵守的原则,所有的工作都应当以造福人类生活和发展为目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