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北京市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解析
2014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答案与解析

2014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6.(6分)(2014•北京)下列试剂中,标签上应标注和的是和.硝酸具有强的氧化性和腐蚀性,应标注7.(6分)(2014•北京)下列金属中,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层能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空气氧化B211.(6分)(2014•北京)用如图装置(夹持、加热装置已略)进行实验,由②中现象,不2NH312.(6分)(2014•北京)一定温度下,10mL 0.40mol/L H2O2溶液发生催化分解.不同时刻2×.=3.73,=1.88=0.20mol/L分解的分解率为: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180分25.(17分)(2014•北京)顺丁橡胶、制备醇酸树脂的原料M以及杀菌剂N的合成路线如下:已知:i.ⅱ.RCH=CHR′RCHO+R′CHO (R、R′代表烃基或氢)(1)CH2=CH﹣CH=CH2的名称是1,3﹣丁二烯.(2)反应Ⅰ的反应类型是(选填字母)a.a、加聚反应b、缩聚反应(3)顺式聚合物P的结构式是(选填字母)b.(4)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8.①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是2CH2=CH﹣CH=CH2.②1mol B完全转化成M所消耗H2的质量是6g.(5)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是.(6)A的某些同分异构体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也能生成B和C,写出其中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的结构简式为,的结构简式为,,则2,2;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故答案为:.26.(14分)(2014•北京)NH3经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HNO3和NH4NO3,如图1所示.(1)Ⅰ中,NH3和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4NH3+5O24NO+6H2O.(2)Ⅱ中,2NO(g)+O2(g)⇌2N02(g).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分别测得NO的平衡转化率在不同压强(p1,p2)下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2).①比较p1,p2的大小关系:p1<p2②随温度升高,该反应平衡常数变化的趋势是减小.(3)Ⅲ中,降低温度,将NO2(g)转化为N2O4(l),再制备浓硝酸.①已知:2NO2(g)⇌N2O4(g)△H12NO2(g)⇌N2O4(l)△H2图3中能量变化示意图中,正确的是(选填字母)A.②N2O4与O2、H2O化合的化学方程式是2N2O4+O2+2H2O=4HNO3.(4)Ⅳ中,电解NO制备NH4NO3,其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为使电解产物全部转化为NH4NO3,需补充物质A,A是NH3,说明理由:根据反应8NO+7H2O3NH4NO3+2HNO3,电解生成的HNO3多.24NO+6H24NO+6HO3NH27.(12分)(2014•北京)碳、硫的含量影响钢铁性能.碳、硫含量的一种测定方法是将钢样中碳、硫转化为气体,再用测碳、测硫装置进行测定.(1)采用图1装置A,在高温下将x克钢样中碳、硫转化为CO2、SO2.①气体a的成分是SO2、CO2、O2.②若钢样中碳以FeS形式存在,A中反应:3FeS+5O21Fe3O4+3SO2.(2)将气体a通入测硫酸装置中(如图2),采用滴定法测定硫的含量.①H2O2氧化SO2的化学方程式:H2O2+SO2=H2SO4②用NaOH溶液滴定生成的H2SO4,消耗z mL NaOH溶液.若消耗1mL NaOH溶液相当于硫的质量为y克,则该钢样中硫的质量分数:.(3)将气体a通入测碳装置中(如图3),采用重量法测定碳的含量.①气体a通过B和C的目的是排除二氧化硫对二氧化碳测定的干扰②计算钢样中碳的质量分数,应测量的数据是二氧化碳前后吸收瓶的质量.2Fe,硫的质量分数为=,故答案为:;28.(15分)(2014•北京)用FeCl3酸性溶液脱除H2S后的废液,通过控制电压电解得以再生.某同学使用石墨电极,在不同电压(x)下电解pH=1的0.1mol/L FeCl2溶液,研究废液的现象是溶液变红.(2)Ⅰ中Fe3+产生的原因可能是Cl﹣在阳极放电,生成的Cl2将Fe2+氧化,写出有关反应:2Cl﹣﹣2e﹣=Cl2↑,Cl2+2Fe2+=2Fe3++2Cl﹣.(3)由Ⅱ推测,Fe3+产生的原因还可能是Fe2+在阳极放电,原因是Fe2+具有还原性.(4)Ⅱ中虽未检验处Cl2,但Cl﹣在阳极是否放电仍需进一步验证.电解pH=1的NaCl溶①NaCl溶液的浓度是0.2mol/L.②Ⅳ中检验Cl2的实验方法:取少量阳极附近的溶液,滴在淀粉碘化钾试纸上,试纸变蓝色③与Ⅱ对比,得出的结论(写出两点):通过控制电压,证实了产生Fe3+的两种原因,通过控制电压,验证了Fe2+先于Cl﹣放电.。
2014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大纲版全国卷)WORD含答案真题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版全国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word精校高清重绘版解析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锥形瓶可用作加热的反应器B.室温下,不能将浓硫酸盛放在铁桶中C.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会使溶液浓度偏高D.用蒸馏水润湿的试纸测溶液的pH,一定会使结果偏低【答案】A【解析】A、锥形瓶可用作加热的反应器,但在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A正确;B、室温下,铁(或Al)遇浓硫酸(或浓硝酸)发生钝化反应,工业上常用铁罐车(铝罐车)运输浓硫酸(或浓硝酸),B错误;C、容量瓶的瓶体上只有刻度线而没有具体的刻度,C错误;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否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酸性降低pH值偏大,碱性溶液的PH偏小,中性溶液的PH不变),测定结果不准确,D错误。
7.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lmol FeI2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B.2 L0.5 mol • L-1硫酸钾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 AC.1 mol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 AD.丙烯和环丙烷组成的42 g混合气体中氢原子的个数为6 N A【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应用。
A、足量的氯气发生的离子反应有2I—+Cl2=I2+2Cl—和2Fe2++Cl2=2Fe3++2Cl—,所以lmol FeI2(1mol Fe2+和2mol I—)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3N A,A错误;B、2 L0.5 mol • L-1硫酸钾溶液中含溶质(K2SO4)的物质的量是1mol,所以阴离子SO42—的物质的量是2mol,B错误;C、Na2O2是由Na+和O22—构成,所以1 mol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是3mol,C错误;D、丙烯和环丙烷的最简式都是CH2,则42 g混合气体含有3mol CH2,则氢原子的物质的量是6mol,D正确。
2014年高考理综化学真题及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解析版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下列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少的是( )A.戊烷B.戊醇C.戊烯D.乙酸乙酯考点: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种类及书写知识——必修2、选修58.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选项现象或事实解释A 用热的烧碱溶液洗去油污Na2CO3可直接和油污反应B 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变质漂白粉中的CaCl2 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CaCO3C 施肥时,草木灰(有效成分为K2CO3)不能与NH4Cl混合使用K2CO3与NH4Cl反应生成氨气会降低肥效D FeCl3溶液可用于铜质印刷线路板制作FeCl3能从含有Cu2+的溶液中置换出铜考点:盐的水解及相关应用——选修49.已知分解1 mol H2O2 放出热量98KJ,在含少量I-的溶液中,H2O2的分解机理为:H2O2+I-→H2O +IO-慢H2O2+IO-→H2O +O2+I-快下列有关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的速率与I-的浓度有关B.IO-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反应活化能等于98KJ·mol-1D.v(H2O2)=v(H2O)=v(O2)考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选修410.W、X、Y、Z均是短周期元素,X、Y处于同一周期,X、Z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X2-和Z-,Y+和Z-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Y>Z B.单质沸点:X>Y>ZC.离子半径:X2->Y+>Z-D.原子序数:X>Y>Z考点:元素的推断,及元素的位置、结构和性质——必修211.溴酸银(AgBrO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溴酸银的溶解时放热过程B.温度升高时溴酸银溶解速度加快C.60 ℃时溴酸银的K sp约等于6×10-4D .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溴酸银,可用重结晶方法提纯 考点:难溶物质溴酸银的溶解过程及原理——选修3 12.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 B .酸式滴定管装标准液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C .酸碱滴定实验中,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D .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滴定管吸出多余液体 考点: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实验规范操作——必修1和选修6 13.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选项 ① ② ③ 实验结论A 稀硫酸 Na 2S AgNO 3与AgCl的浊液 K sp (AgCl)>K sp (Ag 2S) B 浓硫酸 蔗糖 溴水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 C 稀盐酸 Na 2SO 3 Ba(NO 3)2溶液 SO 2与可溶性钡盐均可以生成白色沉淀D浓硝酸Na 2CO 3Na 2SiO 3溶液酸性:硝酸>碳酸>硅酸考点:物质的性质与相互转化——必修2和选修426、(13分)乙酸异戊酯是组成蜜蜂信息素质的成分之一,具有香蕉的香味,实验室制备乙酸异戊酯的反应 装置示意图和有关数据如下:实验步骤:在A 中加入4.4 g 的异戊醇,6.0 g 的乙酸、数滴浓硫酸和2~3片碎瓷片,开始缓慢加热A ,回流50分钟,反应液冷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镁固体,静置片刻,过滤除去硫酸镁固体,,进行蒸馏纯化,收集140~143 ℃馏分,得乙酸异戊酯3.9 g 。
2014年高考全国卷1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4年高考全国卷I理综化学题7.下列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少的是()A.戊烷B.戊醇C.戊烯D.乙酸乙酯8.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选项现象或事实解释A 用热的烧碱溶液洗去油污Na2CO3可直接与油污反应B 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变质漂白粉中的CaCl2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CaCO3C 施肥时,草木灰(有效成分为K2CO3)不能与NH4Cl混合使用K2CO3与NH4Cl反应生成氨气会降低肥效D FeCl3溶液可用于铜质印刷线路板制作FeCl3能从含有Cu2+的溶液中置换出铜9.已知分解1molH2O2放出热量98kJ。
在含少量I-的溶液中,H2O2分解的机理为:H2O2 + I-→H2O+IO-(慢) H2O2 + IO- →H2O+O2+ I–(快)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速率与I-浓度有关B.IO-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反应活化能等于98kJ/mol D.υ(H2O2)=υ(H2O)=υ(O2)10.X、Y、Z均为短周期元素,X、Y处于同一周期,X、Z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X2-和Z-,Y+和Z-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Y>Z B.单质沸点:X>Y>ZC.离子半径:X2->Y+>Z- D.原子序数:X>Y>Z11.溴酸银(AgBrO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溴酸银的溶解是放热过程B.温度升高时溴酸银的溶解速度加快C.60℃时溴酸银的K w约等于6×10-4D.若硝酸银中含有少量溴酸银,可用重结晶方法提纯12.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B.酸式滴定管装标准溶液前,必须用溶液润洗C.酸碱滴定实验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D.用容量瓶配标准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滴管吸出多余的液体13.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选项①②③实验结论A 稀硫酸Na2S AgNO3与AgCl的浊液K sp(AgCl)>K sp(Ag2S)B 浓硫酸蔗糖溴水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C 稀盐酸Na2SO3Ba(NO3)2SO2与可溶性钡盐均可生成白色沉淀D 浓硝酸Na2CO3Na2SiO3溶液酸性:硝酸>碳酸>硅酸26.(13分)乙酸异戊酯是组成蜜蜂信息素的成分之一,具有香蕉的香味。
[3]2014北京理综完美解析
![[3]2014北京理综完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68b02f2f705cc1755270962.png)
2014年北京普通高考理综化学6.下列试剂中,标签上应标注和的是()A.C2H5OH B.HNO3 .C.NaOH D.HCl【答案】【解析】A项,错误,乙醇易燃、还原性强、腐蚀性弱;B项,正确,HNO3强氧化性、强腐蚀性;C项,错误,NaOH弱氧化性、强腐蚀性;D项,错误,HCl弱氧化性、强腐蚀性。
7.下列金属中,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层能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空气氧化的是()A.K B.Na C.Fe D.Al.【答案】D【解析】A项,错误,极活泼金属,易被氧化、吸水反应生成碱,又吸收空气中的CO2;B项,错误,极活泼金属,易被氧化、吸水反应生成碱,又吸收空气中的CO2;C项,错误,自然形成的Fe2O3疏松,加快腐蚀,若采用人工“钝化”方式形成致密的Fe3O4,则能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空气氧化;D项,正确,Al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耐腐蚀。
【解析】A项,错误,碱性锌锰电池:电解质为KOH,总反应式为:Zn+2MnO2+2H2O=2MnO(OH)+Zn(OH)2,在正极放电的是MnO2;B项,正确,氢燃料电池,不论用酸或碱作电解质,总反应为:2H2+O2=2H2O,在正极放电的是O2;C项,错误,铅蓄电池,H2SO4作电解液,总反应为:,在正极放电的是PbO2;总反应式为:Cd+2NiOOH+2H 2O Cd (OH)2+2 Ni(OH)2,在正极放电的是NiOOH 。
9.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测0.1 mol ·L -1的氨水的pH 为11:NH 3·H 2O NH 4+ +OH -B .将Na 块放入水中,产生气体:2Na+2H 2O = 2NaOH+H 2↑C .用CuCl 2溶液做导电性实验,灯泡发光:CuCl 2 通电 Cu 2+ +2Cl -.D .Al 片溶于NaOH 溶液中,产生气体:2Al+2OH -22-+3H 2↑ 【答案】C 【解析】A 项,正确,c(OH -)=31410110101)(--⨯=⨯=H c K w mol ·L -1< c(NH 3·H 2O)=0.1 mol ·L -1,部分电离,弱电解质,用可逆符号;B 项,正确;C 项,错误,电解质溶液导电,发生化学反应,CuCl 2 通电 Cu +Cl 2↑;D 项,正确。
2014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新课标Ⅰ卷)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 卷)理科综合 化学部分7.下列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少的是( )A .戊烷B .戊醇C .戊烯D .乙酸乙酯【答案】A【解析】戊烷只有碳骨架异构,有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三种同分异构体;戊醇在戊烷的三种骨架结构上羟基的位置不同有8种同分异构体(1—戊醇、 2—戊醇、3—戊醇、2—甲基—1—丁醇、2—甲基—2—丁醇、3—甲基—2—丁醇、3—甲基—1—丁醇、2,2—二甲基—1—丙醇、);戊烯共有5种结构(1—戊烯、 2—戊烯、2—甲基—1—丁烯、2—甲基—2—丁烯、3—甲基—1—丁烯);乙酸乙酯有6种同分异构体(属于酯的4种:甲酸1—丙醇酯、甲酸2—丙醇酯、乙酸乙酯、丙酸甲酯;属于酸的两种:丁酸、2—甲基丙酸),所以最少的是戊烷。
8.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答案】C【解析】A 、烧碱的主要成分是NaOH ;B 、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变质是因为漂白粉中的有效成分Ca(ClO)2与空气中的CO 2反应生成HClO (不稳定,易分解);D 、印刷线路板发生的离子反应为2Fe 3++2Cu=2Fe 2++2Cu 2+,而不是FeCl 3能从含Cu 2+的溶液中置换出铜。
9.已知分解1mol H 2O 2放出热量98KJ 。
在含有少量I -的溶液中,H 2O 2分解的机理为: H 2O 2+ I -H 2O+IO -H 2O 2+ IO - H 2O+O 2+ I -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速率与I -浓度有关B .IO -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 .反应活化能等于98KJ ⋅mol-1 D .2222(H O )(H O)(O )v v v == 【答案】A【解析】决定化反应速率的主要是慢反应,所以I -浓度越大,则整个反应速率越快,A 正确、B 错误;98KJ·mol-1是该反应的△H ,活化能不能确定,C 错误;把两个方程式处理得到:2H 2O 2=2H 2O +O 2,v(H 2O 2)=v(H 2O)=2v(O 2),D 错误。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北京卷,解析版)

2014高考理综卷化学局部6、如下试剂中,标签上应标注和的是〔〕A.C2H5OH B.HNO3 C.NaOH D.HCl7、如下金属中,外表自然形成的氧化层能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空气氧化的是〔〕A.K B.Na C.Fe D.Al8、如下电池工作时,O2在正极放电的是〔〕【参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锌锰电池正极为二氧化锰放电;B、氢燃料电池,氢气在负极反响,氧气在正极放电,正确;C、铅蓄电池负极为Pb,正极为PbO2放电;D、镍镉电池负极为Ni,正极为氧化铬放电。
考点:此题考查常见化学电源的电极反响判断。
9、如下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答案是〔〕A.测0.1mol/L氨水的pH为11:NH3·H2O NH4++OH-B.将Na块放入水中,放出气体:2Na+2H2O=2NaOH+H2↑C.用CuCl2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发光:CuCl2 Cu2++2Cl-D.Al片溶于NaOH溶液中,产生气体:2Al+2OH-+2H2O=2AlO2-+3H2↑10、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丙三醇>苯酚>1-氯丁烷B.用核磁共振氢谱不能区分HCOOCH3和HCOOCH2CH3C.用Na2CO3溶液不能区分CH3COOH和CH3COOCH2CH3D.油脂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能发生水解反响,且产物一样11、用右图装置〔夹持、加热装置已略〕进展实验,有②中现象,不能证实①中反响发生的是〔〕①中实验②中现象A 铁粉与水蒸气加热肥皂水冒泡B 加热NH4Cl和Ca〔OH〕2混合物酚酞溶液变红C NaHCO3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 石蜡油在碎瓷片上受热分解Br2的CCl4溶液褪色12.在一定温度下,10mL0.40mol/L H2O2发生催化分解。
不同时刻测定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
t/min 0 2 4 6 8 10V(O2)/mL 0.0 9.9 17.2 22.4 26.5 29.9如下表示不正确的答案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A.0~6min的平均反响速率:v〔H2O2〕23310-.mol/(L·min)B.6~10min的平均反响速率:v〔H2O2〕<23310-.mol/(L·min)C.反响至6min时,c〔H2O2〕=0.3mol/L D.反响至6min时,H2O2分解了50%26、NH3经一系列反响可以得到HNO3,如如下图所示。
2014年北京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含答案

2014年北京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含答案2014年北京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含答案WORD6.下列试剂中,标签上应标注和的是(A . C2H5OHB . HNO3C . NaOHD. HCl【答案】B【解析】A、乙醇为易燃物,不属于氧化剂和腐蚀品;B、HNO3具有强氧化性,属于氧化剂,且具有腐蚀性,B正确;C、NaOH具有腐蚀性,但不是氧化剂;D、HCl既不属于氧化剂也不属于腐蚀品,D错误。
7.下列金属中,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层能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空气氧化的是()A. KB. Na C . Fe D . Al【答案】D【解析】A、K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在空气中极易被氧气氧化,A错误;B、K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在空气中极易被氧气氧化,B错误;C、Fe 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生成一层疏松的 Fe 2O 3氧化膜,无法保护内部金属,C 错误;D 、 Al 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 Al 2O 3 氧化膜,从而保护内部的Al 不被腐蚀,D 正确。
【答案】B【解析】A 、锌锰电池,Zn 是负极,二氧化锰 是正极,所以正极放电的物质时二氧化锰,A 错 误;B 、氢氧燃料电池中,通入氢气的一极为电 源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通入氧气的一极为原 电池的正极,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 正 确;C 、铅蓄电池负极为Pb ,正极为Pb02放电;B •氢 燃料 电池C •铅蓄D ・镍镉电 池A •锌锰电池8・下列电池工作时,02在正极放电的是(D、镍镉电池负极为Ni,正极为氧化铬放电。
9. 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 .测O.1mol/L氨水的pH为11:NH3 H2O=NH4++OH-B .将Na块放入水中,放出气体:2Na+2H2O=2NaOH+H 2?C. 用CuCl2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发光:CuCl2 Cu2++2CI-D. Al片溶于NaOH溶液中,产生气体:2AI+2OH -+2H2O=2AIO 2-+3H 2 ?【答案】C【解析】A、0.1mol/L氨水的pH为11,说明一水合氨属于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A正确;B、Na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从水中置换出氢气,发生的反应为2Na+2H2O=2NaOH+H 2?,B正确;C、CuCl2溶液做导电实验的原因是:CuCl2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Cu2+和Cl-,电离属于自发进行的过程,不需要外界条件,C错误;D、A l的性质很特殊,能和强碱溶液发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 -+2H2O=2AlO 2-+3H2?,D 正确。
深度解析2014年北京高考化学真题

我们分三个方面进行讲解,第一个,我们谈谈北京高考化学试卷试题综述,然后进行简单的试题分析,其实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第三点,我们的备考方案,因为更多考生关注他们今后如何有的放矢的备考。
一、试题综述今天的理综卷其实不仅是化学,生物和物理都有相同的感觉,就是今年的理综考试就好比北京这两天的天气,让人心情为之欲爽,什么意思?很多同学都知道今年的北京卷非常的简单,很多同学考完试之后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信心满满,有的同学说自己的理综化学科目能上九十分。
那么我看到试卷之后是不是这样呢?我们看,得出一个总结结论,我们今年的试卷整体难度在下降,为什么呢?我说两个方面的指标:第一方面,我们化学比较重要的难点在这次试卷中没有出现,我举几个例子,比如第一个方面,化学计算,往往都是比较难的题目,学生在解析化学计算上需要花很长的时间,但是今年在理综化学卷上没有出现任何一道有关计算题目,这不得不说是这次考试的意想不到点。
第二是有机同分异构题,近两年北京卷已经没有考察有机同分异构题,今年在有机化学中没有考察这个比较难的知识点,第三个是有关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顺序比较问题,从近几年的趋势来看电解质这一块一直在北京卷中处于弱化趋势,今年更是没有出现一道题考察。
所以造成北京卷的三大难点在试卷中没有重新,所以造成北京卷整体难度下降是必然的现象。
再有一点,就是以往我们考察的比较难的知识点在今年来说有降级的趋势,第一方面,电化学,电化学是高考中经常考察比较难的地方,但是今年北京理综化学试卷上电化学考试题目如此的基础和简单,以往我们把电化学经常作为综合题目考察,它融合燃料电池、电解、电解等等一些混合的考察,比较难,而今年只考察非常基础的电解氯化铜装置,这是难度的降级。
再一个,化学平衡,化学平衡也是化学中重要的理论难点,在化学中占得分数是比较高的,基本上化学平衡的题目以图像题目形式出现,配合很多的数据,让你分析平衡移动的方向以及计算常数,等等等等。
2014年高考全国2卷理综化学及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7.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答案】A【解析】考察化学变化的概念。
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是物理吸附作用。
热碱溶液有利于酯类物质的水解,可用热碱液除去油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乙烯可以用来保存水果;铁粉可防止食品被氧化,硅胶可使食品保持干燥。
8.四联苯的一氯代物有()A.3种B.4种C.5种D.6种【答案】C【解析】考察同分异构体种类。
根据四联苯的两个对称轴,联苯的一氯代物有5种结构。
9.下列反应中,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的是()A.氢气通过灼热的CuO粉末B.二氧化碳通过Na2O2粉末C.铝与Fe2O3发生铝热反应D.将锌粒投入Cu(NO3)2溶液【答案】B【解析】考察化学反应中固体质量改变的分析。
氢气通过灼热的CuO粉末后,CuO→Cu固体的质量减小;二氧化碳通过Na2O2粉末后生成Na2CO3,固体的质量增大;铝与Fe2O3发生铝热反应生成Al2O3,固体的质量不变;将锌粒投入Cu(NO3)2溶液置换出铜,Zn→Cu,固体的质量减小。
10.下列图示实验正确的是()A.除去粗盐溶液中的不溶物B.碳酸氢钠受热分解C.除去CO气体中的CO2气体D.乙酸乙酯制备演示实验【答案】D【解析】察实验基本操作。
解析:A错,玻璃棒应靠在滤纸的三层处;B错,固体加热试管口应朝下;C错,进气管应伸长进入溶液中。
D正确,是乙酸乙酯的实验室制法。
11.一定温度下,下列溶液的离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A.pH=5的H2S溶液中,c(H+)=c(HS-)=1×10-5mol•L-1B.pH=a的氨水溶液,稀释10倍后,其pH=b,则a=b+1C.pH=2的H2C2O4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任意比例混合:c(Na+)+c(H+)=c(OH-)+c(HC2O4-)D.pH相同的①CH3COONa②NaHCO3③NaClO三种溶液的c(Na+):①>②>③【答案】选择D 【解析】考察离子浓度的关系。
2014年高考全国2卷理综化学及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7.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答案】A【解析】考察化学变化的概念。
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是物理吸附作用。
热碱溶液有利于酯类物质的水解,可用热碱液除去油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乙烯可以用来保存水果;铁粉可防止食品被氧化,硅胶可使食品保持干燥。
8.四联苯的一氯代物有()A.3种B.4种C.5种D.6种【答案】C【解析】考察同分异构体种类。
根据四联苯的两个对称轴,联苯的一氯代物有5种结构。
9.下列反应中,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的是()A.氢气通过灼热的CuO粉末B.二氧化碳通过Na2O2粉末C.铝与Fe2O3发生铝热反应D.将锌粒投入Cu(NO3)2溶液【答案】B【解析】考察化学反应中固体质量改变的分析。
氢气通过灼热的CuO粉末后,CuO→Cu固体的质量减小;二氧化碳通过Na2O2粉末后生成Na2CO3,固体的质量增大;铝与Fe2O3发生铝热反应生成Al2O3,固体的质量不变;将锌粒投入Cu(NO3)2溶液置换出铜,Zn→Cu,固体的质量减小。
10.下列图示实验正确的是()A.除去粗盐溶液中的不溶物B.碳酸氢钠受热分解C.除去CO气体中的CO2气体D.乙酸乙酯制备演示实验【答案】D【解析】察实验基本操作。
解析:A错,玻璃棒应靠在滤纸的三层处;B错,固体加热试管口应朝下;C错,进气管应伸长进入溶液中。
D正确,是乙酸乙酯的实验室制法。
11.一定温度下,下列溶液的离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A.pH=5的H2S溶液中,c(H+)=c(HS-)=1×10-5mol•L-1B.pH=a的氨水溶液,稀释10倍后,其pH=b,则a=b+1C.pH=2的H2C2O4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任意比例混合:c(Na+)+c(H+)=c(OH-)+c(HC2O4-)D.pH相同的①CH3COONa②NaHCO3③NaClO三种溶液的c(Na+):①>②>③【答案】选择D 【解析】考察离子浓度的关系。
2014北京高考理综答案解析

可得: L 0.25m .
23. (1)在北极地面称量时,物体因自转所需的向心力为 0 ∴ F0 G
量时,物体因自转所需的向心力为 0 ∴ F1
GMm
R h
2
故
F1 R2 F0 R h 2 F1 R2 0.98 F0 1.01R 2
2014 高考答案与解析
2014 北京高考理综题解析
1.B 题干中两种生物的比较 细胞核 蓝藻 酵母菌 无 有 光合作用 有 无 呼吸作用方式 有氧呼吸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细胞器 仅有核糖体 线粒体等多种
主要考查了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 蓝藻和酵母菌作为高中课本中常见的物种, 其 特征需掌握。
2.D 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内容。 题干中很容易判断出身体所需的调节效果是减少散热, 增加 产热,避免体温下降。A 选项是增加产热,B、C 选项是减少散热,而 D 选项是通过体 液调节减少产热。如果对“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细胞代谢从而增加产热”该知识点不熟悉, 也可用排除法得出正确答案。
3. C 考查生物膜的选择通透性。 通过自由扩散出入细胞的常见物质有水分子、 气体分子 ( O2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 32 号和盛大厦 1812 电话:010-82618899
2014 高考答案与解析
5. A 考查必修基础实验和选修知识。 温度是实验的关键因素, 高中生物实验中除了标明低温、 水浴加热等实验外,均在室温进行。B 选项需沸水浴;C 选项需在 37℃的恒温培养箱中 培养;D 选项需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培养基。
当 h 1.0%R 时,
b.在赤道地面称量时,物体因自转所需的向心力为
2π F向 mR T
2
万有引力与弹簧秤拉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即G
2014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2014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真题)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6分)下列试剂中,标签上应标注和的是()A.C2H5OH B.HNO3C.NaOH D.HCl2.(6分)下列金属中,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层能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空气氧化的是()A.K B.Na C.Fe D.Al3.(6分)下列电池工作时,O2在正极放电的是()A .锌锰电池B .氢燃料电池C .铅蓄电池第1页(共22页)第2页(共22页) D .镍镉电池 4.(6分)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测0.1mol/L 氨水的pH 为11:NH 3•H 2O ⇌NH 4++OH ﹣B .将Na 块放入水中,产生气体:2Na +2H 2O ═2NaOH +H 2↑C .用CuCl 2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发光:CuCl 2Cu 2++2Cl ﹣D .Al 片溶于NaOH 溶液中,产生气体:2Al +2OH ﹣+2H 2O ═2AlO 2﹣+3H 2↑5.(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丙三醇>苯酚>1﹣氯丁烷B .用核磁共振氢谱不能区分HCOOCH 3和HCOOCH 2CH 3C .用Na 2CO 3溶液不能区分CH 3COOH 和CH 3COOCH 2CH 3D .油脂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可发生水解反应,且产物相同6.(6分)用如图装置(夹持、加热装置已略)进行实验,由②中现象,不能证实①中反应发生的是( )A .AB .BC .CD .D7.(6分)一定温度下,10mL 0.40mol/L H 2O 2溶液发生催化分解。
不同时刻测得生成O 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
2014年高考理综化学(新课标I) 含答案 详细解析

(二)选考题: 15 分。请考生从给出的 3 道化学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 第一题计分。 36. 【化学—选修 2:化学与技术】(15 分) 磷矿石主要以磷酸钙[Ca3(PO4)2· H2O]和磷灰石[Ca5F(PO4)3、 Ca5(OH)(PO4)3]等形式存在。 图(a)为目前国际上磷矿石利用的大致情况,其中湿法磷酸是指磷矿石用过量硫酸分解制备 磷酸。图(b)是热法磷酸生产过程中由磷灰石制单质磷的流程。
相对分子质量 异戊醇 乙酸 乙酸异戊酯 88 60 130
密度/(g∙cm−3) 沸点/℃ 0.8123 1.0492 0.8670 131 118 142
水中溶解性 微溶 溶 难溶
实验步骤: 在 A 中加入 4.4 g 的异戊醇,6.0 g 的乙酸、数滴浓硫酸和 2~3 片碎瓷片,开始缓慢加 热 A,回流 50min,反应液冷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 MgSO4 固体,静置片刻,过滤除去 MgSO4 固体,进行 蒸馏纯化,收集 140~143 ℃馏分,得乙酸异戊酯 3.9 g。 回答下列问题: (1) 仪器 B 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2) 在洗涤操作中,第一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水洗的主 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 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________(填标号) 。 a. 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b. 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c. 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下口放出 d. 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放出 (4) 本实验中加入过量乙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实验中加入少量无水 MgSO4 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在蒸馏操作中,仪器选择及安装都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填标号)。
北京市2014-2015年2年高三化学真题 Word版含解析.pdf

2014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6.(6分)(2014?北京)下列试剂中,标签上应标注和的是( ) A.C2H5OHB.HNO3C.NaOHD.HCl 考点:硝酸的化学性质..专题:氮族元素.分析:警示标记标注和说明该物质具有强的氧化性和腐蚀性,据此解答.解答:解:A.C2H5OH为易燃品,不具有强的氧化性和腐蚀性,故A错误; B.硝酸具有强的氧化性和腐蚀性,应标注和,故B正确; C.NaOH具有腐蚀性,但是不具有氧化性,故C错误; D.盐酸具有腐蚀性,但是不具有强的氧化性,故D错误; 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硝酸的性质及警示标记,题目难度不大,明确警示标记的含义,熟悉硝酸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6分)(2014?北京)下列金属中,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层能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空气氧化的是( ) A.KB.NaC.FeD.Al 考点:铝的化学性质..专题: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分析:由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层能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空气氧化可知,只有氧化铝为致密的结构,可保护内层金属,以此来解答.解答:解:由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层能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空气氧化可知,只有氧化铝为致密的结构,可保护内层金属,而K、Na、Fe的氧化物均不是致密的结构, 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Al的化学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氧化铝为致密的氧化物结构可保护内层金属为解答的关键,注意金属及其氧化物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 8.(6分)(2014?北京)下列电池工作时,O2在正极放电的是( ) A. 锌锰电池B. 氢燃料电池C. 铅蓄电池D. 镍镉电池 考点:真题集萃..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A.锌锰干电池中,负极上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二氧化锰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B.氢燃料电池中,负极上氢气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C.铅蓄电池中,负极上铅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二氧化铅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D.镍镉电池中,负极上Cd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NiOOH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解答:解:A.锌锰干电池中电极反应式,负极:Zn2eZn2+、正极2MnO2+2NH4++2e=Mn2O3+2NH3+H2O,所以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酸性氢氧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为2H24e=4H+、O2+4H++4e=2H2O,碱性氢氧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为2H24e+4OH=4H2O、O2+2H2O+4e=4OH,所以符合题意,故B正确; C.铅蓄电池放电时负极电极反应:Pb2e+SO42=PbSO4 ,正极电极反应:PbO2+2e+4H++SO42=PbSO4+2H2O,所以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D.镍镉电池放电正极:2NiOOH+2H2O+2e=2Ni(OH)2+2OH、负极:Cd+2OH2e=Cd(OH)2,所以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明确正负极上发生的反应是解本题关键,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要结合电解质溶液酸碱性书写,题目难度中等. 9.(6分)(2014?北京)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测0.1mol/L氨水的pH为11:NH3?H2O?NH4++OH B.将Na块放入水中,产生气体:2Na+2H2O2NaOH+H2↑ C.用CuCl2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发光:CuCl2Cu2++2Cl D.Al片溶于NaOH溶液中,产生气体:2Al+2OH+2H2O2AlO2+3H2↑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分析:A.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溶液中部分电离出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B.钠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C.氯化铜为电解质,溶液中电离出铜离子和氯离子,所以溶液能够导电; D.金属铝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解答:解:A.测0.1 mol/L氨水的pH为11,溶液显示碱性,原因是一水合氨为弱碱,溶液中部分电离出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其电离方程式为:NH3?H2O?NH4++OH,故A正确; B.将Na块放入水中,钠能够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故B正确; C.用CuCl2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发光,氯化铜为强电解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铜离子和氯离子,电离过程不需要通电,氯化铜的电离方程式为CuCl2=Cu2++2Cl,故C错误; D.铝溶于NaOH溶液中,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故D正确; 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原则,能够正确书写常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明确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并且能够正确书写电离方程式. 10.(6分)(2014?北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丙三醇>苯酚>1氯丁烷 B.用核磁共振氢谱不能区分HCOOCH3和HCOOCH2CH3 C.用Na2CO3溶液不能区分CH3COOH和CH3COOCH2CH3 D.油脂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可发生水解反应,且产物相同 考点:有机物的鉴别;相似相溶原理及其应用;油脂的性质、组成与结构..专题: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分析:A.含OH越多,溶解性越大,卤代烃不溶于水; B.HCOOCH3中两种H,HCOOCH2CH3中有三种H; C.CH3COOH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而CH3COOCH2CH3不能; D.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产物为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碱性条件下水解产物为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解答:解:A.含OH越多,溶解性越大,卤代烃不溶于水,则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丙三醇>苯酚>1氯丁烷,故A正确; B.HCOOCH3中两种H,HCOOCH2CH3中有三种H,则用核磁共振氢谱能区分HCOOCH3和HCOOCH2CH3,故B错误; C.CH3COOH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气泡,而Na2CO3溶液与CH3COOCH2CH3会分层,因此可以用Na2CO3溶液能区分CH3COOH和CH3COOCH2CH3,故C错误; D.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产物为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碱性条件下水解产物为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水解产物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鉴别,为高频考点,把握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及鉴别方法为解答的关键,注意溶解性与OH的关系、油脂不同条件下水解产物等,题目难度不大. 11.(6分)(2014?北京)用如图装置(夹持、加热装置已略)进行实验,由②中现象,不能证实①中反应发生的是( ) ①中实验②中现象A铁粉与水蒸气加热肥皂水冒泡B加热NH4Cl和Ca(OH)2混合物酚酞溶液变红CNaHCO3固体受热分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石蜡油在碎瓷片上受热分解Br2的CCl4溶液褪色 A.AB.BC.CD.D 考点:真题集萃;氨的实验室制法;乙烯的化学性质;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专题:实验题.分析:A.试管中空气也能使肥皂水冒泡; B.氯化铵和氢氧化钙混合加热生成氨气,氨气和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氢氧根离子而使溶液呈红色;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不饱和烃能使溴的四氯化碳褪色.解答:解:A.加热过程中的热空气、铁和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氢气都能使肥皂水冒泡,所以肥皂水冒泡该反应不一定发生,故A错误; B.NH4Cl+Ca(OH)2NH3↑+CaCl2+H2O、NH3+H2O?NH3?H2O?NH4++OH,氨水溶液呈碱性,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B正确; C.2NaHCO3Na2CO3+CO2↑+H2O,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如果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①中一定发生反应,故C正确; D.溴的四氯化碳褪色说明有不饱和烃生成,所以①中一定发生化学反应,故D正确; 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及实验基本操作及反应现象,明确实验原理是解本题关键,再结合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12.(6分)(2014?北京)一定温度下,10mL 0.40mol/L H2O2溶液发生催化分解.不同时刻测得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 t/min0246810V(O2)/mL0.09.917.222.426.529.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A.0~6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2mol/(L?min) B.6~1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02)<3.3×102mol/(L?min) C.反应至6min时,c(H2O2)=0.30mol/L D.反应至6min时,H2O2分解了50% 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化学计量数之比进行计算,根据化学反应的定义进行计算,得出正确结论.解答:解:2H2022H2O+O2↑, A.0~6min产生的氧气的物质的量n(O2)=×103=0.001mol,n(H202)=2n(O2)=0.002mol,v(H202)=≈3.3×102mol/(L?min),故A正确; B.=3.73,=1.88,3.73>1.88,故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氧气,0~6min大于6~10min,故6~1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02)<3.3×102mol/(L?min),故B正确; C.6min时,c(H2O2)=0.40=0.20mol/L,故C错误; D.6min时,H2O2分解的分解率为:=50%,故D正确, 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计算,把握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化学计量数之比为解答的关键,难度不大.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180分 25.(17分)(2014?北京)顺丁橡胶、制备醇酸树脂的原料M以及杀菌剂N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i. .RCH=CHR′RCHO+R′CHO (R、R′代表烃基或氢) (1)CH2=CHCH=CH2的名称是 1,3丁二烯 . (2)反应Ⅰ的反应类型是(选填字母) a .a、加聚反应b、缩聚反应 (3)顺式聚合物P的结构式是(选填字母) b . (4)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8. ①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是 2CH2=CHCH=CH2 . ②1mol B完全转化成M所消耗H2的质量是 6 g. (5)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是 . (6)A的某些同分异构体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也能生成B和C,写出其中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考点:真题集萃;有机物的合成..专题: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分析:根据转化关系知,1,3丁二烯发生聚合反应I得到顺式聚合物P为聚顺1,3丁二烯,则P的结构简式为,由信息i知,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II生成A,A的结构简式为,A发生反应生成B和C,B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M,则B的结构简式为,C和二氯苯酚发生反应生成N,C为醛,根据N中碳原子个数知,一个C分子和两个二氯苯酚分子发生反应生成N,N的结构简式为,则C的结构简式为HCHO,再结合题目分析解答.解答:解:根据转化关系知,1,3丁二烯发生聚合反应I得到顺式聚合物P为聚顺1,3丁二烯,则P的结构简式为,由信息i知,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II生成A,A的结构简式为,A发生反应生成B和C,B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M,则B的结构简式为,C和二氯苯酚发生反应生成N,C为醛,根据N中碳原子个数知,一个C分子和两个二氯苯酚分子发生反应生成N,N的结构简式为,则C的结构简式为HCHO, (1)CH2=CHCH=CH2的名称是1,3丁二烯,故答案为:1,3丁二烯; (2)通过以上分析知,反应Ⅰ的反应类型是加聚反应,故选a; (3)通过以上分析知,顺式聚合物P的结构式是,故选b; (4)①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8,1,3丁二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54,则A的结构简式为,则 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是2CH2=CHCH=CH2, 故答案为:2CH2=CHCH=CH2; ②B的结构简式为,1mol B完全转化成M所消耗H2的物质的量是3mol,则氢气的质量是6g,故答案为:6; (5)C是甲醛,甲醛和二氯苯酚反应生成N,所以反应Ⅲ是C和二氯苯酚反应生成的化学方程式是, 故答案为:; (6)根据以上分析知,B是、C是HCHO,A的某些同分异构体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也能生成B和C,符合条件A的同分异构体有,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的推断,根据1,3丁二烯为突破口结合题给信息、M和N的结构简式确定发生的反应,注意理解题给信息中有机物的断键和成键物质及服饰,难点是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的判断,题目难度中等. 26.(14分)(2014?北京)NH3经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HNO3和NH4NO3,如图1所示. (1)Ⅰ中,NH3和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 4NH3+5O24NO+6H2O . (2)Ⅱ中,2NO(g)+O2(g)?2N02(g).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分别测得NO的平衡转化率在不同压强(p1,p2)下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2). ①比较p1,p2的大小关系: p1<p2 ②随温度升高,该反应平衡常数变化的趋势是 减小 . (3)Ⅲ中,降低温度,将NO2(g)转化为N2O4(l),再制备浓硝酸. ①已知:2NO2(g)?N2O4(g)△H1 2NO2(g)?N2O4(l)△H2 图3中能量变化示意图中,正确的是(选填字母) A . ②N2O4与O2、H2O化合的化学方程式是 2N2O4+O2+2H2O=4HNO3 . (4)Ⅳ中,电解NO制备NH4NO3,其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为使电解产物全部转化为NH4NO3,需补充物质A,A是 NH3 ,说明理由: 根据反应8NO+7H2O3NH4NO3+2HNO3,电解生成的HNO3多 . 考点: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反应热和焓变;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电解原理..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平衡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1)氨气与氧气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生成NO与水; (2)①已知2NO(g)+O2(g)?2N02(g)是正方向体积减小的反应,根据压强对平衡的影响分析; ②根据图象2判断该反应正方向是放热还是吸热,再判断K随温度的变化; (3)①降低温度,将NO2(g)转化为N2O4(l)说明反应2NO2(g)?N2O4(l)为放热反应,同种物质液态时能量比气态时能量低; ②N2O4与O2、H2O化合生成硝酸,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4)根据电解NO制备NH4NO3的反应方程式分析判断.解答:解:(1)氨气与氧气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生成NO与水,反应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 故答案为:4NH3+5O24NO+6H2O; (2)①已知2NO(g)+O2(g)?2N02(g)是正方向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移,则NO的转化率会增大,由图可知P2时NO的转化率大,则P2时压强大, 即P1<P2; 故答案为:P1<P2; ②由图象2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NO的转化率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移,则该反应正方向是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减小; 故答案为:减小; (3)①降低温度,将NO2(g)转化为N2O4(l)说明反应2NO2(g)?N2O4(l)为放热反应,所以在图象中该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同种物质气态变液态会放出热量,即液态时能量比气态时能量低,则N2O4(l)具有的能量比N2O4(g)具有的能量低,图象A符合,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②N2O4与O2、H2O化合生成硝酸,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2O4+O2+2H2O=4HNO3; 故答案为:2N2O4+O2+2H2O=4HNO3; (4)电解NO制备NH4NO3,阳极反应为NO3e+2H2O=NO3+4H+,阴极反应为:NO+5e+6H+=NH4++H2O,从两极反应可看出,要使得失电子守恒,阳极产生的NO3的物质的量大于阴极产生的NH4+的物质的量,总反应方程式为:8NO+7H2O3NH4NO3+2HNO3,因此若要使电解产物全部转化为NH4NO3,需补充NH3; 故答案为:NH3;根据反应8NO+7H2O3NH4NO3+2HNO3,电解生成的HNO3多.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方程式书写、影响平衡及平衡常数的因素、能量变化图的分析等,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难度中等,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掌握. 27.(12分)(2014?北京)碳、硫的含量影响钢铁性能.碳、硫含量的一种测定方法是将钢样中碳、硫转化为气体,再用测碳、测硫装置进行测定. (1)采用图1装置A,在高温下将x克钢样中碳、硫转化为CO2、SO2. ①气体a的成分是 SO2、CO2、O2 . ②若钢样中碳以FeS形式存在,A中反应:3FeS+5O21 Fe3O4 +3 SO2 . (2)将气体a通入测硫酸装置中(如图2),采用滴定法测定硫的含量. ①H2O2氧化SO2的化学方程式: H2O2+SO2=H2SO4 ②用NaOH溶液滴定生成的H2SO4,消耗z mL NaOH溶液.若消耗1mL NaOH溶液相当于硫的质量为y克,则该钢样中硫的质量分数: . (3)将气体a通入测碳装置中(如图3),采用重量法测定碳的含量. ①气体a通过B和C的目的是 排除二氧化硫对二氧化碳测定的干扰 ②计算钢样中碳的质量分数,应测量的数据是 二氧化碳前后吸收瓶的质量 . 考点:真题集萃;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专题:实验探究和数据处理题.分析:(1)①该装置中C、S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还有部分氧气剩余; ②若钢样中S以FeS形式存在,FeS被氧气氧化,Fe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3价,2价的S被氧化为+4价,结合化学计量数知,生成物是二氧化硫和四氧化三铁; (2)①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水; ②若消耗1mL NaOH溶液相当于硫的质量为y克,z mL NaOH溶液相当于硫的质量为yzg,再根据质量分数公式计算硫的质量分数; (3)①测定二氧化碳的含量,需要将二氧化硫除去防止造成干扰; ②计算钢样中碳的质量分数,需要测定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解答:解:(1)①该装置中C、S在A装置中被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还有部分氧气剩余,所以气体a的成分是SO2、CO2、O2,故答案为:SO2、CO2、O2; ②若钢样中S以FeS形式存在,FeS被氧气氧化,Fe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3价,2价的S被氧化为+4价,结合化学计量数知,生成物是二氧化硫和四氧化三铁,所以反应方程式为3FeS+5O2Fe3O4+3SO2, 故答案为:Fe3O4;SO2; (2)①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水,反应方程式为H2O2+SO2=H2SO4,故答案为:H2O2+SO2=H2SO4; ②若消耗1mL NaOH溶液相当于硫的质量为y克,z mL NaOH溶液相当于硫的质量为yzg,硫的质量分数为=,故答案为:; (3)①测定二氧化碳的含量,需要将二氧化硫除去防止造成干扰,B装置可氧化二氧化硫,C装置可以吸收二氧化硫,所以装置B和C的作用是氧化二氧化硫、除去二氧化硫,故答案为:排除二氧化硫对二氧化碳测定的干扰; ②计算钢样中碳的质量分数,需要测定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需要测定吸收二氧化碳前后吸收瓶的质量,故答案为:二氧化碳前后吸收瓶的质量.点评:本题考查了C、S含量的测定,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等知识点,明确实验原理是解本题关键,结合物质的性质来分析解答,题目难度中等. 28.(15分)(2014?北京)用FeCl3酸性溶液脱除H2S后的废液,通过控制电压电解得以再生.某同学使用石墨电极,在不同电压(x)下电解pH=1的0.1mol/L FeCl2溶液,研究废液再生机理.记录如下(a,b,c代表电压值): 序号电压/V阳极现象检验阳极产物Ⅰx≥a电极附近出现黄色,有气泡产生有Fe3+、有Cl2Ⅱa>x≥b电极附近出现黄色,无气泡产生有Fe3+,无Cl2Ⅲb>x>0无明显变化无Fe3+,无Cl2(1)用KSCN溶液检测处Fe3+的现象是 溶液变红 . (2)Ⅰ中Fe3+产生的原因可能是Cl在阳极放电,生成的Cl2将Fe2+氧化,写出有关反应: 2Cl2e=Cl2↑,Cl2+2Fe2+=2Fe3++2Cl . (3)由Ⅱ推测,Fe3+产生的原因还可能是Fe2+在阳极放电,原因是Fe2+具有 还原 性. (4)Ⅱ中虽未检验处Cl2,但Cl在阳极是否放电仍需进一步验证.电解pH=1的NaCl溶液做对照试验,记录如下: 序号电压/V阳极现象检验阳极产物Ⅳa>x≥c无明显变化有Cl2Ⅴc>x≥b无明显变化无Cl2①NaCl溶液的浓度是 0.2 mol/L. ②Ⅳ中检验Cl2的实验方法: 取少量阳极附近的溶液,滴在淀粉碘化钾试纸上,试纸变蓝色 ③与Ⅱ对比,得出的结论(写出两点): 通过控制电压,证实了产生Fe3+的两种原因,通过控制电压,验证了Fe2+先于Cl放电 . 考点:电解原理;二价Fe离子和三价Fe离子的检验..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1)依据铁离子的检验方法和试剂颜色变化分析; (2)依据电解原理,氯离子在阳极失电子生成氯气,氯气具有氧化性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溶液变黄色; (3)Fe3+产生的原因还可能是Fe2+在阳极放电,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分析Fe2+具有还原性; (4)①电解pH=1的0.1mol/L FeCl2溶液,电解pH=1的NaCl溶液做对照试验,探究氯离子是否放电,需要在难度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分析判断; ②依据检验氯气的实验方法分析; ③依据图表数据比较可知,电解pH=1的NaCl溶液做对照试验与Ⅱ对比,通过控制电压证明了亚铁离子还原性大于氯离子优先放电,生成铁离子的两种可能.解答:解:(1)检验铁离子的试剂是硫氰酸钾溶液,用KSCN溶液检测处Fe3+的现象是溶液变红色,故答案为:溶液变红; (2)依据电解原理,氯离子在阳极失电子生成氯气,电极反应为:2Cl2e=Cl2↑,氯气具有氧化性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溶液变黄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Fe2+=2Fe3++2Cl; 故答案为:2Cl2e=Cl2↑,Cl2+2Fe2+=2Fe3++2Cl; (3)由Ⅱ推测,Fe3+产生的原因还可能是Fe2+在阳极放电,元素化合价升高,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分析Fe2+具有还原性,故答案为:还原性; (4)①电解pH=1的0.1mol/L FeCl2溶液,电解pH=1的NaCl溶液做对照试验,探究氯离子是否放电,需要在难度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所以氯化钠溶液的浓度为0.2mol/L,故答案为:0.2; ②依据检验氯气的实验方法分析,取少量阳极附近的溶液,滴在淀粉碘化钾试纸上,试纸变蓝色证明生成氯气,否则无氯气生成, 故答案为:取少量阳极附近的溶液,滴在淀粉碘化钾试纸上,试纸变蓝色; ③依据图表数据比较可知,电解pH=1的NaCl溶液做对照试验与Ⅱ对比,通过控制电压证明了亚铁离子还原性大于氯离子优先放电,说明生成铁离子的两种可能,一是二价铁失电子变成三价铁,二是氯离子失电子变成氯气,氯气再氧化二价铁变成三价铁.对于补充的那个实验,实验四的电压高,氯气放电,实验五电压低,氯气不放电,而实验二氯气皆放电; 故答案为:通过控制电压,证实了产生Fe3+的两种原因,通过控制电压,验证了Fe2+先于Cl放电.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检验方法和现象分析,电解原理的分析应用,电解反应,电极产物的理解应用,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2015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6.(2015?北京)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火药使用B.粮食酿酒C.转轮排字D.铁的冶炼 A.AB.BC.CD.D 7.(2015?北京)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 A.酸性:H2SO4>H3PO4B.非金属性:Cl>Br C.碱性:NaOH>Mg(OH)2D.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8.(2015?北京)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氮元素均被氧化 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 9.(2015?北京)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 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C.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 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 10.(2015?北京)合成导电高分子材料PPV的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成PPV的反应为加聚反应 B.PPV与聚苯乙烯具有相同的重复结构单元 C.和苯乙烯互为同系物 D.通过质谱法测定PPV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得其聚合度 11.(2015?北京)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还含有一定量的NaOH.下列用来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不合理的是(已知:饱和NaClO溶液的pH约为11)( ) A.该消毒液可用NaOH溶液吸收Cl2制备:Cl2+2OHClO+Cl?+H2O B.该消毒液的pH约为12:ClO+H2O?HClO+OH? C.该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l)混用,产生有毒Cl2:2H++Cl+ClOCl2↑+H2O D.该消毒液加白醋生成HClO,可增强漂白作用:CH3COOH+ClOHClO+CH3COO? 12.(2015?北京)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 步骤现象Fe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Fe表面产生少量红棕色气泡后,迅速停止Fe、Cu接触后,其表面均产生红棕色气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Ⅰ中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2NO+O22NO2 B.Ⅱ中的现象说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 C.对此Ⅰ、Ⅱ中现象,说明稀HNO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3 D.针对Ⅲ中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被氧化 二、解答题 25.(2015?北京)“张烯炔环异构化反应”被《Name Reactions》收录,该反应可高效构筑五元环状化合物: (R、R′、R表示氢、烷基或芳基) 合成五元环有机化合物J 的路线如下: 已知: (1)A属于炔烃,其结构简式是 . (2)B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是30.B的结构简式是 . (3)C、D含有与B相同的官能团,C是芳香族化合物.E中含有的官能团是 . (4)F与试剂a反应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是 ;试剂b是 . (5)M和N均为不饱和醇.M的结构简式是 . (6)N为顺式结构,写出N和H生成I(顺式结构)的化学方程式: . 26.(2015?北京)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制氢方法.其反应过程如图1所示: (1)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是 . 反应Ⅰ得到的产物用I2进行分离.该产物的溶液在过量I2的存在下会分成两层含低浓度I2的H2SO4层和含高浓度I2的HI层. (2)①根据上述事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序号). a.两层溶液的密度存在差异 b.加I2前,H2SO4溶液和HI溶液不互溶 c.I2在HI溶液中比在H2SO4溶液中易溶 ②辨别两层溶液的方法是 . ③经检测,H2SO4层中c(H+):c(SO42)=2.06:1.其比值大于2的原因是 . (3)反应Ⅱ: 2H2SO4(I)+2SO2(g)+O2+2H2O(g)△H=+550kJ?mo11. 它由两步反应组成: .H2SO4(I)=SO3(g)+H2O(g),△H=+177kJ?mo11; .SO3(g)分解. L (L1,L2),X 可分别代表压强或温度.图2表示L一定时,中SO3(g)的平衡转化率随X的变化关系. ①X代表的物理量是 . ②判断L1、L2的大小关系,并简述理由: . 27.(2015?北京)研究CO2在海洋中的转移和归宿,是当今海洋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1)溶于海水的CO2主要以4种无机碳形式存在.其中HCO3占95%.写出CO2溶于水产生HCO3的方程式: . (2)在海洋碳循环中,通过如图所示的途径固碳. ①写出钙化作用的离子方程式: . ②同位素示踪法证实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将其补充完整: + (CH2O)n+x18O2+xH2O (3)海水中溶解无机碳占海水总碳的95%以上,其准确测量是研究海洋碳循环的基础.测量溶解无机碳,可采用如下方法: ①气提、吸收CO2.用N2从酸化后的海水中吹出CO2并用碱液吸收(装置示意图如下).将虚线框中的装置补充完整并标出所用试剂. ②滴定.将吸收液吸收的无机碳转化为NaHCO3,再用x mol?L1HCl溶液滴定,消耗ymLHCl溶液.海水中溶解无机碳的浓度=mol?L1. (4)利用如图所示装置从海水中提取CO2,有利于减少环境温室气体含量. ①结合方程式简述提取CO2的原理: . ②用该装置产生的物质处理室排出的海水,合格后排回大海.处理至合格的方法是 . 28.(2015?北京)为探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联系,某同学通过改变浓度研究“2Fe3++2I?2Fe2++I2”反应中Fe3+和Fe2+的相互转化.实验如图1所示: (1)待实验Ⅰ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再进行实验Ⅱ目的是使实验Ⅰ的反应到达 . (2)是的对比实验,目的是排除中 造成的影响. (3)和的颜色变化表明平衡逆向移动,Fe2+向Fe3+转化.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 .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该同学推测I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外加Ag+使c(I)降低,导致I的还原性弱于Fe2+.用图2装置(a、b均为石墨电极)进行实验验证. ①K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b作 极. ②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U型管左管中滴加0.01mol/L AgNO3溶液.产生的现象证实了其推测.该现象是 . (5)按照(4)的原理,该同学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证实了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 ①转化的原因是 . ②与(4)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 . (6)实验Ⅰ中,还原性:I>Fe2;而实验Ⅱ中,还原性Fe2>I.将(3)和(4)、(5)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 . 2015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2014年全国高考I卷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4年高考全国1卷理综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Al 27 P 31 S 32 Ca 40 Fe 56 Cu 64 Br 80 Ag 108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7.下列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少的是( )A.戊烷B. 戊醇C. 戊烯D. 乙酸乙酯8.9.2 2 2 2H2O2 + I−→H2O + IO−慢; H2O2 + IO−→H2O + O2 + I−快;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的速率与 I−的浓度有关B. IO−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 反应活化能等于 98 kJ·mol−1D. (H2O2)= (H2O)= (O2)10.W、X、Y、Z 均是短周期元素,X、Y 处于同一周期,X、Z 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 X2−和Z-,Y+和 Z-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Y>ZB. 单质沸点:X>Y>ZC. 离子半径:X2−>Y+>Z-D. 原子序数:X>Y>Z11.溴酸银(AgBrO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溴酸银的溶解是放热过程B.温度升高时溴酸银溶解速度加快C.60℃时溴酸银的K sp 约等于6×10-4D.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溴酸银,可用重结晶方法提纯12.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B.酸式滴定管装标准液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C.酸碱滴定实验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少实验误差D.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滴定管吸出多余液体。
13. 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与可溶性钡盐均可以生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6题~第2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
6.下列试剂中,标签上应标注和的是()A.C2H5OH B.HNO3C.NaOH D.HCl
7.下列金属中,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层能保护内层金属不被
..空气氧化的是()A.K B.Na C.Fe D.Al
8.下列电池工作时,O2在正极放电的是()
【答案】B
【解析】
9.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
...的是()
A.测0.1mol/L氨水的pH为11:NH3·H2O NH4++OH-
B.将Na块放入水中,产生气体:2Na+2H2O=2NaOH+H2↑
C.用CuCl2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发光:CuCl2Cu2++2Cl-
D.Al片溶于NaOH溶液中,产生气体:2Al+2OH-+2H2O=2AlO2-+3H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氨水为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正确;B、Na性质非常活泼,可与水反应放出H2,正确;
C、电离本身不需要通电,故方程式错误;
D、Al可与NaOH溶液反应放出氢气,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方程式的书写、正误判断。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丙三醇>苯酚>1-氯丁烷
B.用核磁共振氢谱不能区分HCOOCH3和HCOOCH2CH3
C.用Na2CO3溶液不能区分CH3COOH和CH3COOCH2CH3
D.油脂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能发生水解反应,且产物相同
11.用右图装置(夹持、加热装置已略)进行实验,有②中现象,不能
..证实①中反应发生的是()
①中实验②中现象
A 铁粉与水蒸气加热肥皂水冒泡
B 加热NH4Cl和Ca(OH)2混合物酚酞溶液变红
C NaHCO3固体受热分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 石蜡油在碎瓷片上受热分解Br2的CCl4溶液褪色
12.在一定温度下,10mL0.40mol/L H 2O 2发生催化分解。
不同时刻测定生成O 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
t/min 0 2 4 6 8 10 V(O 2)/mL
0.0
9.9
17.2
22.4
26.5
29.9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A .0~6min 的平均反应速率:v (H 2O 2)»
2
3310
-.´mol/(L·min) B .6~10min 的平均反应速率:v (H 2O 2)<2
3310
-.´mol/(L·min)
C .反应至6min 时,c (H 2O 2)=0.3mol/L
D .反应至6min 时,H 2O 2分解了50%
25.(17分)顺丁橡胶、制备醇酸树脂的原料M以及杀菌剂N的合成路线如下:
(1)CH
=CH-CH=CH2的名称是_______;
2
(2)反应I的反应类型是(选填字母)_______;
a.加聚反应b.缩聚反应
(3)顺式聚合物P的结构式是(选填字母)_______;
(4)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8.
①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1molB完全转化为M所消耗的H2的质量是______g。
(5)反应III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的某些同分异构体在相同反应条件下也能生成B和C,写出其中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
【答案】(1)1,3-丁二烯(2)a;(3)b;
①2CH2=CH-CH=CH2→;② 6;
(4)A为,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为2CH2=CH-CH=CH2→;1molB()中含有3mol醛基,故可与3molH2发生加成生成M,消耗氢气6g;
(5)反应III 是C(甲醛)与二氯苯酚发生反应(酚羟基邻位与甲醛结合)生成N为,故化学方程式为:
(6)根据信息ii可知烯烃中的碳碳双键被氧化为-CHO,生成物B为,C为甲醛,故也
26、NH3经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HNO3,如下图所示。
(1)I中,NH3和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II中,2NO(g)+O22NO2(g)。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分别测得NO的平衡转化率在不同压强(P1、
P2)下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右图)。
①比较P1、P2的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___。
②随温度升高,该反应平衡常数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
(3)III中,降低温度,将NO2(g)转化为N2O4(l),再制备浓硝酸。
①已知:2NO2(g)N2O4(g)△H1
2NO2(g)N2O4(l)△H2
下列能量变化示意图中,正确的是(选填字母)_______________。
②N2O4与O2、H2O化合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4)IV中,电解NO制备NH4NO3,其工作原理如右图所示,为使电解产物全部转化为NH4NO3,需补充物质A,A是_____________,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
N2O4(g)N2O4(l)△H3=△H1-△H2,一般来说,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放出热量,即△H3=△H1-△H2<0,即△H1>△H2,由降低温度,将NO2转化为N2O4,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即0>△H1>△H2,即反应物2NO2(g)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N2O4(g)和N2O4(l)的总能量,且前者放出的热量小,故答案为A;
27、
(12分) 碳、硫的含量影响钢铁性能,碳、硫含量的一种测定方法是将钢样中碳、硫转化为气体,再用测碳、测硫装置进行测定。
(1)采用装置A ,在高温下x 克钢样中碳、硫转化为CO 2、SO 2。
①气体a 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钢样中硫以FeS 形式存在,A 中反应:3FeS+5 O 2=======高温
1____+3_____。
(2)将气体a 通入测硫酸装置中(如右图),采用滴定法测定硫的含量。
①H 2O 2氧化SO 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②用NaOH 溶液滴定生成的H 2SO 4,消耗z mLNaOH 溶液,若消耗1mLNaOH 溶液相当于硫的质量为y 克,则该钢样中硫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
(3)将气体a 通入测碳装置中(如下图),采用重量法测定碳的含量。
①气体a 通过B 和C 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计算钢样中碳的质量分数,应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CO 2、SO 2、O 2;②Fe 3O 4;SO 2
28、(15分)用FeCl3酸性溶液脱除H2S后的废液,通过控制电压电解得以再生。
某同学使用石墨电极,
溶液,研究废液再生机理。
记录如下(a、b、c代表电在不同电压(x)下电解pH=1的0.1mol/LFeCl
2
压值:)
序号电压/V 阳极现象检验阳极产物
I x≥a 电极附近出现黄色,有气泡产生有Fe3+、有Cl2
II a>x≥b 电极附近出现黄色,无气泡产生有Fe3+、无Cl2
III b>x>0 无明显变化无Fe3+、无Cl2
(1)用KSCN溶液检验出Fe3+的现象是_______。
(2)I中,Fe2+产生的原因可能是Cl-在阳极放电,生成的Cl
将Fe2+氧化。
写出有关反应的方程式_____。
2
(3)由II推测,Fe3+产生的原因还可能是Fe2+在阳极放电,原因是Fe2+具有_____性。
,但Cl-在阳极是否放电仍需进一步验证。
电解pH=1的NaCl溶液做对照实验,(4)II中虽未检测出Cl
2
记录如下:
序号电压/V 阳极现象检验阳极产物
IV a>x≥c 无明显变化有Cl2
V c>x≥b 无明显变化无Cl2
①NaCl溶液的浓度是________mol/L。
②IV中检测Cl
的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2
③与II对比,得出的结论(写出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