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隋朝统一及灭亡教案.doc
人教部编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2篇
![人教部编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2篇](https://img.taocdn.com/s3/m/b7b1a45b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e8.png)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隋朝的建立、统一的时间及意义;了解隋朝强盛的原因及表现;掌握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和作用;了解科举制的创建过程及作用;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2)思考与探究“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大运河”“如何评价大运河的开通”等问题,培养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故事、视频、材料及阅读教材等手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
(2)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的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
(2)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他的开通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见证,至今仍值得我们为之骄傲。
(3)科举制度的出现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是促成隋朝繁荣原因之一,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需要。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及作用;科举制的创建过程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探讨从隋朝灭亡中得到的正确启示。
学情分析:学生在上学期已经掌握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统一时期的秦汉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概况。
这些知识对于本单元的学习起了铺路搭桥的作用,使学生具备了学习隋唐历史知识的条件。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知识储备和价值观的初步形成时期,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并不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培养正确的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培养关注历史发展的广泛性和持续性。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图片)一支《玉树后庭花》,成了一个没落政权的亡国之音;一首《泊秦淮》,感慨一段历史兴替的变幻无常;一株琼花,深院绽放,演绎一个淫逸暴君的穷奢传奇;一条古运河,千淌,见证一个繁盛帝国的短暂兴亡……,这里的繁盛帝国指的就是繁盛一时的隋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隋朝来了解它的历史。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学案含背记清单)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学案含背记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557180f1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22.png)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学习任务一:隋朝的统一】1.隋的建立时间、人物、都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隋统一的时间、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隋朝统一全国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任务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在位皇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心和起始点(三点):以_____为中心,北达_____,南至_____。
4.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任务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正式成立的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举制度创立的意义(影响):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任务四:隋的灭亡】课程标准学习目标①通过了解隋朝的兴亡,知道隋朝速亡的原因; ②了解科举制度创建、大运河开通等史事,从制度等方面认识隋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历史解释:知道隋朝的建立和统一,掌握隋朝统一全国的意义;了解隋文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时空观念:通过《隋朝大运河示意图》,掌握大运河的概况;比较古代的选官制度,理解科举制创立的进步意义。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含反思)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905d667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02.png)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标解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创立及影响。
教学难点:大运河开通的影响;科举制创立的标志和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
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那是谁?又是在什么时候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二、探究新知(一)隋的统一展示材料:材料一开皇三年(583年),文帝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根据户籍簿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本人的体貌,以防诈老讹小逃避租役。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材料二冀州谷薄,市井多奸诈,雯(jibng)为铜斗铁尺,重之于肆,百姓使之。
——《隋书•赵观传》组织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相关内容,讨论下列问题:(1)隋朝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的姓名、都城的位置、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及统一的意义分别是什么?(2)说说隋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巩固统治。
这些措施的实施带来了哪些影响?师生归纳:(1)时间:581年;开国皇帝:杨坚(隋文帝);都城:大兴:统一时间:589年;统一的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2)措施:①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②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二)开通大运河1.展示材料:隋朝都城大兴位处偏西,粮食供应困难。
605年,隋炀帝兴建东都洛阳,次年,迁都洛阳;同年推动大运河的建造,以使从南方漕运粮食到北方,同时在洛口、回洛等地兴建大粮仓以备荒年时使用。
迁都凿河,还可以掌控关中政治中心与燕、赵、辽东等军事地区的运输,便于对东北用兵。
教师提问:根据材料,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分析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原因。
提示:经济方面: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南粮北运,解决粮食问题;政治方面:为了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也便于对东北用兵。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教案资料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教案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4fbb083195f312b3069a539.png)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康县岸门口镇初级中学伍积才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作用和评价。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复习上期学的内容:朝代更替。
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西晋—东晋—南朝北朝东魏——北齐北方:十六国——北魏(北朝)隋朝西晋西魏——北周南方:东晋——宋——齐——梁——陈(南朝)① 383年,淝水之战后,前秦政权迅速瓦解,北方度陷入分裂和混乱。
420年,刘裕建宋,东晋的灭亡,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与此同时.在北方并立存在着一些政权,称北朝。
② 4世纪后期,鲜卑族建立北魏,后北魏分裂,先后出现了四个王朝:东魏和西魏,后来分别被北齐和北周所取代,历史上把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统称为北朝。
③ 577年,北周武帝灭北齐,统一北方。
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资料外戚是指中国古代帝王的母亲或妻子的亲戚2、隋朝的统一(1) 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2) 隋朝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差别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3) 意义: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优秀教案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9ea09f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a7.png)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的统一与灭亡;隋朝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及其作用;评价隋朝大运河的作用,提高全面、辩证看待历史事物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运用图像及文字资料创设教学情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感受到人民在劳动中体现的智慧与创造力。
认同奢侈残暴、滥用民力的统治必然迅速灭亡。
【教学重点】了解隋的统一与灭亡【教学难点】辩证、全面地对大运河的开凿进行评价【教学过程】1、本学期需准备:小笔记本一个,主要是梳理笔记,定期检查。
没有其他练习册。
2、出示朝代歌,回顾朝代更替的基本知识点。
本学期我们就要学习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先来学习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导入新课:教师引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这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汴河怀古》,诗中论及了哪些事情呢?(隋朝大运河和隋炀帝)。
那么,隋朝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哪些建树?它为什么仅存在38年就灭亡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一、隋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师:请同学们在课本中找到隋建立的过程。
(可结合地图,发问这是哪个历史时期的地图?进一步引领学生回顾南北朝政权更替)生: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
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师强调需要整理的笔记:时间:581年;人物:杨坚;都城:长安(古今地名对照)多媒体展示隋文帝杨坚图片介绍隋文帝:隋文帝(581—604在位)周武帝时,杨坚为大将军,长女为太子妃。
后宣帝死,子静帝年幼,由杨坚辅政。
坚自为左大丞相,总揽军政大权。
为了夺取帝位,杨坚先后平定了尉迟迥(Yuchijiong)等人的反杨武装力量,又大杀周室诸王。
581年2月,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改年号为开皇,建都长安。
2、隋统一全国师:请同学们看隋与陈对峙形势图师:阅读课文说说隋朝是什么时候统一的?统一后有什么影响?学生:589年隋统一南北知识拓展:589年,隋朝大军南下,进攻南方陈国。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69aa38783e0912a2162a99.png)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与统一,隋帝的改革内容及作用,大运河开凿的目的、路线和作用,科举制的诞生和影响,以及隋朝灭亡的原因等基本史实;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将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时代背景中,从多元角度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从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和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方法中进一步探究隋朝经济繁荣局面出现的原因,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独立思考、通过历史现象挖掘历史本质的深刻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和作用以及大运河开凿与隋朝短命而亡是否有联系等问题,培养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古诗词的分析,探究后人对隋朝灭亡原因的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认识大运河的开通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结晶;认识科举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是隋朝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制度的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科举制度的创立。
教学难点:隋初经济繁荣的原因;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科举制度的影响。
【导入新课】2018年1月1日,新年伊始之际,大运河江苏沿线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等八个城市携手联动,举办首届江苏大运河化带新年行走活动。
江苏社会各界代表、国际友人、运河沿岸民众,逾万人在运河之畔同时出发,以健步行走的形式,一起“走大运”,共同祈福2018新年。
大运河是何时开通的?这条运河的开通对社会的发展和中国历史有着怎样的影响?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些内容。
【讲授新课】一、隋的统一隋朝是如何建立的?它建立之前的中国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请看下图,请同学们根据图片说明图中政权之间的关系。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d3620f2f60ddccda38a0ab.png)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探讨从隋朝灭亡中得到的正确启示。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隋炀帝下江南》)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本上导入框中的这个故事: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一种绮丽的花,名叫琼花。
隋炀帝知道后,急切地要到扬州去观赏。
长安、洛阳到扬州路途遥远,那时陆路交通很不方便,他就发动数百万民工开通了一条大运河。
隋炀帝乘着龙舟从洛阳直通扬州。
龙舟有四层楼高,一百多个房间,还有宽敞的大殿。
但到扬州后,他并没有看到琼花。
通人性的琼花讨厌这个暴虐的君主,自行败落了,不让他看。
隋炀帝大失所望。
那么,隋炀帝专门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可信不可信?但大运河又确实是在隋炀帝时开凿成功的,隋朝为什么能够完成这样大的工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隋朝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1.(多媒体出示问题: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隋朝建立和重新统一?(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多媒体展示隋炀帝的画像,出示问题:隋文帝的创举)读教材,说说隋文帝采取了那些措施以巩固统治(1)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2)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3)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目标导学二 大运河的开凿(一)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二)基本概况:从605年起, 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大运河的示意图)2.提出问题:大家仔细看图,说说大运河的最北端是哪一座城镇?大运河的中心那里?最南端是哪座城镇?师生一起回答:涿郡,洛阳,余杭。
3.继续提出问题:大家可以依次说出大运河的四段河流的名称吗?师生一起回答: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消亡》精品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消亡》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92a067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59.png)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消亡》精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隋朝的建立与发展;
2.研究隋朝的统一与国家治理;
3.了解隋朝的疆域扩张及其原因;
4.掌握隋朝的政权更迭与灭亡。
二、教学重难点:
1.隋朝的统一与治理;
2.隋朝的疆域扩张;
3.隋朝政权更迭与灭亡。
三、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
2.学生《历史》教材;
3.课堂活动设计。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隋朝地图及图片,引起学生对隋朝的兴趣。
2.知识讲授:讲解隋朝的建立与发展,包括统一与治理。
3.讨论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隋朝的疆域扩张及其原因。
4.知识总结: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点。
5.运用技能: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隋朝政权更迭与灭亡的过程。
6.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阅读作业。
五、教学延伸:
1.补充阅读:提供相关资料供学生阅读,深入了解隋朝的历史背景与影响。
2.写作任务:为学生布置写一篇短文,描述隋朝的统一与消亡原因,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六、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批改学生的写作作业并给予评价;
3.个别辅导和讨论,帮助理解难点。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https://img.taocdn.com/s3/m/79394734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c1.png)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设计说明本课介绍了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两个方面的内容,重点是隋朝的统一和隋朝在历史上作出的贡献。
通过引入丰富的材料和生动形象的图片,辅以探究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知识。
教学目标1.知道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科举制度的创立等基本史实。
2.通过了解隋炀帝的功过,培养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理解隋的统一,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民族交融和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要求;大运河的开凿,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教学重难点重点:隋朝的统一与经济繁荣;科举制度的创立;大运河的开通。
难点:科举制度创立的原因与影响;对开通大运河的认识和评价。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书法合作研讨法情境教学法资源与工具多媒体课件数字化资源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出示图片《大运河今貌》。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隋朝大运河开凿至今已有1400多年,是中华民族留给世界的宝贵遗产。
2006年,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研讨会在杭州隆重召开,这条大运河在经历了8年的申遗准备工作之后,终于迎来喜讯。
如果你是中国大运河申遗代表团的成员,你将如何阐述理由以获得评审团的认可?设置疑问,导入本课。
二、预习检查1.科举制度创立的影响是什么?2.说出开通大运河的作用。
三、学习任务一隋的统一教师活动:带着学生复习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
北朝的最后一个王朝是北周。
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
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学生活动:了解隋朝建立与统一全国的过程。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隋的统一有什么意义?学生活动:根据教材P2相关内容,做出回答——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部编七年历史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历史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8f8363e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37.png)
部编七年历史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是部编七年历史级下册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统一、繁荣及灭亡的过程。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隋朝的建立背景、隋文帝的统一措施、隋炀帝的统治及其衰败、隋朝的灭亡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历史地位,认识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我国历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具体过程、原因及其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朝的建立背景、统一措施、灭亡过程及其原因,认识隋朝的历史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隋朝的统一过程、灭亡原因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隋朝灭亡的原因,隋朝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隋朝的基本情况,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隋朝有哪些重要历史事件?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隋朝的历史图片、地图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历史资料,分析隋朝的统一过程、灭亡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初中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566f9d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d3.png)
初中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知道隋朝的建立及统一概况、隋初经济繁荣的表现;了解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创建;知道隋朝消亡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隋朝建立的基本概况;仔细地讲解大运河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能识图看图;探讨隋朝的消亡,培养学生从历史教训中得出正确的历史启发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兴起的积极历史作用,显示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从而加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愫。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教学难点:大运河开通的影响;科举制创立的标志和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三国魏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引导学生回忆这一阶段历史的主要特征以及发展趋势,导入新课。
二、隋文帝的统一与统治1. 讲述隋文帝杨坚的统一过程,包括北周时期的政治动荡、隋文帝的崛起以及统一南北的过程。
2. 介绍隋文帝在统一后的统治措施,如改革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发展经济等。
三、大运河的开通1. 讲解大运河的背景,包括隋文帝统一南北后,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一局面,决定开凿大运河。
2. 介绍大运河的线路、规模以及开凿的意义,强调大运河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四、科举制的创立1. 讲述隋文帝时期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到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诞生。
2. 介绍科举制的具体内容,如考试科目、选拔标准等,并强调科举制对后世的影响。
五、隋朝的灭亡1. 讲述隋炀帝的统治特点,如奢侈浪费、滥用民力、穷兵黩武等。
2. 分析隋朝灭亡的原因,如隋炀帝的暴政导致民不聊生,最终引发了隋末农民起义。
3. 讲述隋朝的灭亡过程,包括起义的爆发、隋朝政权的崩溃等。
六、总结1. 总结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强调隋朝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2. 引导学生从隋朝的兴亡中吸取历史教训,认识到国家统一、政治稳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了解隋朝的建立、统一过程以及隋朝的灭亡原因。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案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c9a2aa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d3.png)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内容主旨】隋朝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同时,在其短暂的历史中留下了许多创举,尤其以开通大运河和创立科举制为代表,为后来唐朝的繁荣强盛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了解隋朝建立与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和隋朝灭亡等相关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隋朝骤亡的原因;通过分析隋炀帝的功过,初步掌握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识读东汉至隋朝政权更迭示意图、隋朝大运河示意图等历史地图和相关文献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认识隋朝完成统一的意义,正确评价大运河在历史上的作用;对比古代的选官制度,理解科举制创立的进步意义;通过分析典型材料,增强思辨意识,认识到历史解释的复杂性。
感悟隋朝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和王朝兴衰的规律;认识到国家与社会治理必须以民为本,与时俱进,方能长治久安。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科举制的创立、大运河的开通教学难点:隋朝灭亡的启示【教学过程】环节1:教师出示东汉至隋朝的朝代更迭示意图,带领学生回顾从东汉至隋朝之前中国社会政权的变迁。
学生回忆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环节2:教师出示课文第一目“隋的统一”相关内容节选,讲述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的历程,提问“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隋的统一对社会发展有何意义?”引导学生思考。
设计意图:史论结合,引导学生了解隋朝统一中国的历史过程及意义。
环节3:以设问“隋朝统治者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取得了什么效果?”为过渡,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对隋朝统治者采取的巩固统一措施形成初步了解。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信息提取与归纳的能力,引导学生对于隋朝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形成基本认识,为之后的教学内容做铺垫。
环节4:出示《隋朝三省六部制》框架示意图,引导学生了解隋朝在政治方面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师继续提出设问“当时的官员又是通过何种方式产生的呢?”,引出“隋朝在人才选拔上创设科举制”的内容,并出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科举制度与历代选官制度的不同点及其进步意义。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2c8ca6e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b6.png)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篇1一、整合教材子目,巧设教学活动(一)遵循特定原则,整合教材子目本课完整展现了隋朝从建立、统一、强盛,直至灭亡的全过程,充分展现了历史的时序性和完整性。
隋朝的统一与强盛离不开隋朝两位皇帝的励精图治,隋文帝建立隋朝并实现全国统一,他发展经济的同时,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则正式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确立。
此外,隋炀帝还开凿出贯穿南北的大运河,进一步将统一的隋朝推向繁荣。
但同时,包括开凿大运河在内的一系列暴政,又使得隋朝最终走向了灭亡。
因此,基于历史的时序性,我将第二子目“开通大运河”和第三子目“开创科举取士制度”互相对调。
这样的调整便于子目之间的合理过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便于学生对于隋朝的这段历史系统化,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统编教材是集合了很多专家学者的智慧汇编而成,并将作为统一教材推行全国,所以这本教材十分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
教材中每一个子目的设计和编排都是专家们智慧的结晶,所以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也不可任意调整子目、整合板块。
我认为对于教学中子目的调整和板块的整合需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整体性原则。
初中历史教材的有些子目之间没有形成系统连贯的体系,子目之间跨度大,逻辑性不强。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整合教材并结合一些过渡方法,将不同知识点沟通衔接起来,使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环环相扣。
其次,时序性原则。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aa89dc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f8.png)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隋朝的历史贡献;
技能目标:知道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隋朝的建立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教学难点:学会用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历史;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隋文帝杨坚吗?他有哪些历史贡献?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二、隋朝的统一:
师:课件出示隋王朝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隋朝是何时统一的?隋朝是由谁统一的?隋朝建立后都有哪些历史贡献?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参考教案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参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9a4bdf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0d.png)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广州市荔湾区金道中学罗伟一、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教”始终围绕“学”来开展,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内在潜力与学习动力,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
二、课标要求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三、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学习隋朝的历史,是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开篇的第1课。
隋朝,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
隋朝建立后,统一南北,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为我国封建经济和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
为了巩固统一,隋文帝时励精图治,采取一系列措施使政治、经济、社会等发展迅速,国力强盛;隋炀帝时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促进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创立进士科,标志科举制正式诞生,加强了皇帝的权力,促进了社会阶级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也成为历朝选官的主要制度,维持了约1300年。
但隋炀帝的暴政也使得隋朝迅速灭亡。
从581年杨坚建立隋朝至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朝仅存在三十八年,“短暂而繁荣”是隋王朝历史的特点。
本课内容有四个子目: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隋朝的灭亡。
四个子目以隋朝的兴衰为主要线索,以隋朝的统一、隋朝的灭亡为两大框架,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这两件大事,实际是隋巩固统一的措施。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逐渐熟悉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但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分析能力较弱,因此需要在教学中给予充分地启发与引导。
同时,学生对隋朝的历史比较陌生,因此趣味性与知识性要能很好的整合,多创设情境,方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由于疫情的影响,电视课堂的对象是全体七年级学生,学生层次各不相同,绝大部分学生主要靠课本或电视课堂获取历史知识,因此,面向全体七年级学生,零起点进行设计,注重基础、贴近学生的生活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5789f2e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0e.png)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立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开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它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为我国封建经济和统一的多封建国家的开展、繁荣,奠定了基础。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南北朝对立的局面,实现了统一。
隋朝经济开展迅速,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的开凿促进了中国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又是加快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为了加强君权、巩固统治,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科举制正式诞生。
短暂而繁荣是隋王朝历史的特点,从581年杨坚建隋至618年李渊建唐,隋朝仅存在三十七年。
七年级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逐渐熟悉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但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分析能力较弱,需要教师给予充分的引导。
大局部学生主要靠课本获取历史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注意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教学潜力。
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通过图片、史料等创设历史情景,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科举制的产生及其影响。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隋朝统一全国的意义”、“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科举制度确实立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隋朝速亡”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前人对大运河的不同,探究大运河在历史开展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研习《隋朝大运河示意图》,提高从地图中提取有效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国家统一和安定是经济开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认识大运河的开通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结晶,认识科举制的产生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认识隋朝的暴政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讲解法、谈话法;多媒体教学一、隋朝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 2.隋朝的统一 3.隋文帝改革(开皇之治)二、开通大运河1. 目的 2.概况 3.意义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背景 2.诞生 3.影响四、隋朝的灭亡1. 原因 2.隋末农民起义。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_教案1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_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910a489eb9d528ea81c7795e.png)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隋朝的建立、统一与灭亡的人物、时间,大运河的流向与位置,科举制创立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小组合作探究能力等。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探索“隋朝统一的原因”、“开通大运河是好是坏”、“隋朝灭亡的原因”等,培养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隋朝大运河示意图”的观察,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隋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隋朝灭亡与其统治者腐朽、法制不健全有直接关系。
所以要渗透法制意识、反腐倡廉,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情趣。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发展有其自身运行的客观规律,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认识规律,尊重客观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点】大运河与科举制度创立。
【教学难点】大运河地位与作用、通过学习探讨从隋朝灭亡中得到的正确启示。
【教学方法】讨论法、演示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运河吗?最长的运河又是哪一条呢?(学生回答):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京杭大运河。
最长的是中国的京杭大运河。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并补充说明:运河的开凿,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
据史料记载,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开始修建运河。
隋朝时期更是耗费巨资修建了京杭大运河。
隋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呢?大运河的开凿是隋炀帝专为看琼花而开通的吗?大运河究竟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何重要作用?隋朝为什么能够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带着这些问题,老师愿意与同学们一起走进隋朝这段繁荣而短暂历史。
讲授新课:一、隋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复习旧知: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南北朝时期政权的更迭,谁能简单概述一下?师:那么,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的第一个统一王朝是哪个呢?它又是怎样建立和统一的?讲述:北周末年,杨坚的父亲杨忠是北周的功臣,封隋国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一中明发 xx 分校教案课题
课标要求第 1 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型新授课时间
2017.2.11 直到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直到隋朝灭亡的原因。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科举制的创立既影响等基本史实。
2、通过识读“隋疆域图”和“隋大运河示意图”,逐步培养和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
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4、通过讨论隋朝的灭亡,提高学生从历史事件中得出历史启示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
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创立及影响难点:
通过学习讨论从隋亡中得出正确启示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导入 :
由“xx看琼花的故事导入”
一、 xx 的统一
1、xx 的建立及统一
在北魏之后分裂为东魏、西魏,后来由北周统一我国北方。
北周末年,继
位的周静帝只有八岁,大权落到外戚——皇帝的外祖父杨坚手里。
581 年,
杨坚废掉小皇帝,自己称帝,改国号为隋(解释隋的来历——获封隋国
公),
定都长安,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
隋朝建立后,隋文帝励精图治,于589 年沿长江兵分八路,全线出击,
仅用四个月灭陈,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统一。
589 年, xx 灭掉 xx,统一全国。
xx的统一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
2、xx 统一的影响:
学生结合书本及以前所学知识,归纳隋朝统一的影响二次备课学生活动学
生在书上找到并勾画: 581 年,杨坚夺取北魏政权,建立隋朝,都城洛阳。
找到并勾画 589 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学生讲述胭脂井的故事
1、隋的统一,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自西晋末年以来270 多年的分裂割据,继秦汉之后,中国第二次实现大规模统一;
2、隋的统一开创了隋唐时期 370 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
荣发展奠定了基础,为隋唐
1xx 一中明发 xx 分校教案
3、隋初经济的繁荣
在这里介绍隋是以个短命王朝,二世而亡。
但经济上取得了空前的强盛。
.隋文帝,在隋朝统一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一
.隋文帝在采取这些措施之后,结合课本,说说他采取这些措施后的影响。
4.xx 的疆域
识读课本 P3《隋疆域图》,了解隋朝疆域四至
二、开通大运河
但是,随着经济的繁荣和国家政治的加强,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重要。
运河开凿的原因:
提问:
尽管开凿大运河对隋朝非常必要,但是当时隋朝具有完成这一工程
的条件吗?
(师):605 年至 610 年,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沟通已有的天然河流和以往开凿的运河,开通了纵贯南北四五千里的大运河。
师):
对照图示向学生讲解大运河的组成运河开凿及通航的影响:
2.大家仔细看图,说说大运河的最北端是哪一座城镇?大运河的中心那里?最南端是哪座xx?
3.大家可以依次说出大运河的四段河流的名称吗?
想一想?
古人评论大运河说: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这句话是什
么意思吗?水运粮食在古代为什么这么重要?
动脑筋时期空前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① 经济: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② 政治: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①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
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②出现了“开皇 xx ”的 xx 局面。
隋代疆域辽阔,东至大东海,南至南部海域,西至且末,北至五原。
原因:
开凿大运河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首先,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单纯依靠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而我国主要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力运输,已是势在必行。
其次,隋灭陈后,需要加强对江南的控制。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隋炀帝想坐龙舟游江南也是开凿运河的动机之一。
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水上运粮食全靠大运河。
在古代,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装载量的大,速度快。
原因:
1、xx 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
2、以天然河道和xx 为基础。
2南京一中明发滨江分校教案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课本上哪些内容体现出这
一点)开通后的影响是什么?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教师出示材料介绍隋唐以前的选官制度
学生看书找到隋朝科举制是怎样诞生的:
科举制创立的影响
出示材料:
学生通过材料讨论科举制的影响
3、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学生看材料,了解隋以前的选官制度隋文帝改革选官制度隋文帝最早用分
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设立,标志着科举制的产生。
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
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
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②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 1 300多年。
四、隋朝的灭亡
材料研读:
《旧唐书 xx》中写隋末的社会状况是:
“父母不保其赤子,
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
”想一想:
为什么
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学生看书归纳xx 的暴行?
xx的暴政小结:
隋的统一,是三国两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隋建立后采取的各项措施,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至于隋的短暂,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其根源在于隋的暴政,这为历代统治者,特别是唐朝的统治者提供了宝贵
的经验教训。
作业教学
反思
3xx 一中明发 xx 分校教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