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科学导论:钢铁的组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途
优质碳素结构钢:钢号以碳的平均质量万分数表示。 如20#、45#等。 20#表示含C:0.20%(万分之20)。 用途 主要用于制造各种机器零件
碳钢的牌号与用途
碳素工具钢:钢号以碳的平均质量千分数表示,并在前冠以T。 如T9、T12等。 T9表示含C:0.9%(千分之9)。
用途 主要用于制造各种刀具、量具、模具等
1863年,英国金相学家和地质学家展示了钢铁 在显微镜下的六种不同的金相组织,证 明了钢 在加热和冷却时,内部会发生组织改变,钢中 高温时的相在急冷时转变为一种较硬 的相。
法国人奥斯蒙德确立的铁的同素异构理论,以 及英国人奥斯汀最早制定的铁碳相图 ,为现代 热处理工艺初步奠定了理论基础。与此同时, 人们还研究了在金属热处理的加热 过程中对金 属的保护方法,以避免加热过程中金属的氧化 和脱碳等。
铸钢:铸钢牌号是在数字前冠以ZG,数字代表钢中平均质量 分数(以万分数表示)。如ZG25,表示含C:0.25%。 用途 主要用于制造形状复杂并需要一定强度、塑性和韧性
的零件,如齿轮、联轴器等。
金属热处理
热处理工艺按其工序位置可分为预备热处理和 最终热处理。
预备热处理可以改善材料的加工工艺性能,为 后续工序作好组织和性能的准备。
1850~1880年,对于应用各种气体(诸如氢气、 煤气、一氧化碳等)进行保护加热曾有 一系列 专利。1889~1890年英国人莱克获得多种金属 光亮热处理的专利。
二十世纪以来,金属物理的发展和其他新技术 的移植应用,使金属热处理工艺得到更大发 展。 一个显著的进展是1901~1925年,在工业生产 中应用转筒炉进行气体渗碳 ;
碳钢的分类
1。按碳的质量百分数分:低碳钢(C:≤0.25%) 中碳钢(C:0.25%≤ C ≤ 0.6%) 高碳钢(C:>0.6%)
含碳量越高,硬度、强度越大,但塑性降低
2。按钢的质量分(主要是杂质硫、磷的含量): 普通碳素钢(S ≤0.055%,P ≤0.045%) 优质碳素钢(S ≤0.040%,P ≤0.040%) 高级优质碳素钢(S ≤0.030%,P ≤0.035%)
奥氏体组织:是有奥氏体单晶体结晶形成的团壮 组织,镶嵌在钢材只中,改善刚才性能。
铁素体
含铬大于14%的低碳铬不锈钢,含铬大干27%的任何 含碳量的铬不锈钢,以及在上述成分基础上再添加有 钼、钛、铌、硅、铝、、钨、钒等元素的不锈钢,化 学成分中形成铁素体的元素占绝对优势,基体组织为 铁素。这类钢在淬火(固溶)状态下的组织为铁素体, 退火及时效状态的组织中则可见到少量碳化物及金属 间化合物。 属于这一类的有Crl7、Cr17Mo2Ti、Cr25, Cr25Mo3Ti、Cr28等。铁素体不锈钢因为含铬量高, 耐腐蚀性能与抗氧化性能均比较好,但机械性能与工 艺性能较差,多用于受力不大的耐酸结构及作抗氧化 钢使用。
最终热处理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充 分发挥其性能潜力。
因此,热处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热处理的分类如下图:
碳钢的常规热处理
退火
将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 缓慢冷却(随炉冷却),以获得接近于平衡 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扩散退火、去应力退火
正火
将钢件加热到AC3和Acm以上30-50度,保持 适当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类组
30年代出 现露点电位差计,使炉内气氛的碳势 达到可控,以后又研究出用二氧化碳红外仪、 氧探头等 进一步控制炉内气氛碳势的方法;
60年代,热处理技术运用了等离子场的作用, 发展了离 子渗氮、渗碳工艺 ;激光、电子束 技术的应用,又使金属获得了新的表面热处理 和化学热 处理方法。
源自文库
钢铁的组织
奥氏体 马氏体 铁素体 珠光体
3。按用途分:碳素结构钢:主要用于桥梁、船舶、建筑构件、机器零件等 碳素工具钢:主要用于刀具、模具、量具等
碳钢的牌号与用途
普通碳素结构钢:Q195、 Q215、 Q235、 Q255、 Q275等。 数字表示最低屈服强度。
Q195、 Q215、 Q235塑性好,可轧制成钢板、钢筋、钢管等。 Q255、 Q275可轧制成型钢、钢板等。
奥氏体
奥氏体:碳溶解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常用 符号A表示。它仍保持γ-Fe的面心立方晶格。 其溶碳能力较大,在727℃时溶碳为ωc=0.77 %,1148℃时可溶碳2.11%。奥氏体是在大于 727℃高温下才能稳定存在的组织。奥氏体塑 性好,是绝大多数钢种在高温下进行压力加工 时所要求的组织。
随着淬火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淬冷剂对淬火质 量的影响。三国蜀人蒲元曾在今 陕西斜谷为诸葛亮打 制3000把刀,相传是派人到成都取水淬火的。这说明 中国在古代就注 意到不同水质的冷却能力了,同时也 注意了油和尿的冷却能力。中国出土的西汉(公元前2 06~公元24)中山靖王墓中的宝剑,心部含碳量为 0.15~0.4%,而表面含碳量却达0.6%以上 ,说明已 应用了渗碳工艺。但当时作为个人“手艺”的秘密, 不肯外传,因而发展很慢。
在从石器时代进展到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过程中, 热处理的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 。
早在公元前770~前222年,中国人在生产实践中就已 发现,铜铁的性能会因温度和加压 变形的影响而 变化。 白口铸铁的柔化处理就是制造农具的重要工艺。
公元前六世纪,钢铁兵器逐渐被采用,为了提高钢的 硬度,淬火工艺遂得到迅速发展 。中国河北省易县燕 下都出土的两把剑和一把戟,其显微组织中都有马氏 体存在,说明是 经过淬火的。
马氏体
这类钢在正常淬火温度下处在y相区,但它们 的y相仅在高温时稳定,M点一般在3OO℃左右, 故冷却时转变为马氏体。 这类钢包括2Cr13,2Cr13Ni2,3Cr13以及部分 改型12%铬热强钢,如13Cr14NiWVBA, Cr11Ni2MoWVB钢等。马氏体不锈钢的机械性 能、耐腐蚀性能、工艺性能与物理性能,均和 含铬12~14%的铁素体-马氏体不锈钢相近。由 于组织中没有游离的铁素体,机械性能比上述 钢要高,但热处理时的过热敏感性较低。
优质碳素结构钢:钢号以碳的平均质量万分数表示。 如20#、45#等。 20#表示含C:0.20%(万分之20)。 用途 主要用于制造各种机器零件
碳钢的牌号与用途
碳素工具钢:钢号以碳的平均质量千分数表示,并在前冠以T。 如T9、T12等。 T9表示含C:0.9%(千分之9)。
用途 主要用于制造各种刀具、量具、模具等
1863年,英国金相学家和地质学家展示了钢铁 在显微镜下的六种不同的金相组织,证 明了钢 在加热和冷却时,内部会发生组织改变,钢中 高温时的相在急冷时转变为一种较硬 的相。
法国人奥斯蒙德确立的铁的同素异构理论,以 及英国人奥斯汀最早制定的铁碳相图 ,为现代 热处理工艺初步奠定了理论基础。与此同时, 人们还研究了在金属热处理的加热 过程中对金 属的保护方法,以避免加热过程中金属的氧化 和脱碳等。
铸钢:铸钢牌号是在数字前冠以ZG,数字代表钢中平均质量 分数(以万分数表示)。如ZG25,表示含C:0.25%。 用途 主要用于制造形状复杂并需要一定强度、塑性和韧性
的零件,如齿轮、联轴器等。
金属热处理
热处理工艺按其工序位置可分为预备热处理和 最终热处理。
预备热处理可以改善材料的加工工艺性能,为 后续工序作好组织和性能的准备。
1850~1880年,对于应用各种气体(诸如氢气、 煤气、一氧化碳等)进行保护加热曾有 一系列 专利。1889~1890年英国人莱克获得多种金属 光亮热处理的专利。
二十世纪以来,金属物理的发展和其他新技术 的移植应用,使金属热处理工艺得到更大发 展。 一个显著的进展是1901~1925年,在工业生产 中应用转筒炉进行气体渗碳 ;
碳钢的分类
1。按碳的质量百分数分:低碳钢(C:≤0.25%) 中碳钢(C:0.25%≤ C ≤ 0.6%) 高碳钢(C:>0.6%)
含碳量越高,硬度、强度越大,但塑性降低
2。按钢的质量分(主要是杂质硫、磷的含量): 普通碳素钢(S ≤0.055%,P ≤0.045%) 优质碳素钢(S ≤0.040%,P ≤0.040%) 高级优质碳素钢(S ≤0.030%,P ≤0.035%)
奥氏体组织:是有奥氏体单晶体结晶形成的团壮 组织,镶嵌在钢材只中,改善刚才性能。
铁素体
含铬大于14%的低碳铬不锈钢,含铬大干27%的任何 含碳量的铬不锈钢,以及在上述成分基础上再添加有 钼、钛、铌、硅、铝、、钨、钒等元素的不锈钢,化 学成分中形成铁素体的元素占绝对优势,基体组织为 铁素。这类钢在淬火(固溶)状态下的组织为铁素体, 退火及时效状态的组织中则可见到少量碳化物及金属 间化合物。 属于这一类的有Crl7、Cr17Mo2Ti、Cr25, Cr25Mo3Ti、Cr28等。铁素体不锈钢因为含铬量高, 耐腐蚀性能与抗氧化性能均比较好,但机械性能与工 艺性能较差,多用于受力不大的耐酸结构及作抗氧化 钢使用。
最终热处理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充 分发挥其性能潜力。
因此,热处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热处理的分类如下图:
碳钢的常规热处理
退火
将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 缓慢冷却(随炉冷却),以获得接近于平衡 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扩散退火、去应力退火
正火
将钢件加热到AC3和Acm以上30-50度,保持 适当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类组
30年代出 现露点电位差计,使炉内气氛的碳势 达到可控,以后又研究出用二氧化碳红外仪、 氧探头等 进一步控制炉内气氛碳势的方法;
60年代,热处理技术运用了等离子场的作用, 发展了离 子渗氮、渗碳工艺 ;激光、电子束 技术的应用,又使金属获得了新的表面热处理 和化学热 处理方法。
源自文库
钢铁的组织
奥氏体 马氏体 铁素体 珠光体
3。按用途分:碳素结构钢:主要用于桥梁、船舶、建筑构件、机器零件等 碳素工具钢:主要用于刀具、模具、量具等
碳钢的牌号与用途
普通碳素结构钢:Q195、 Q215、 Q235、 Q255、 Q275等。 数字表示最低屈服强度。
Q195、 Q215、 Q235塑性好,可轧制成钢板、钢筋、钢管等。 Q255、 Q275可轧制成型钢、钢板等。
奥氏体
奥氏体:碳溶解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常用 符号A表示。它仍保持γ-Fe的面心立方晶格。 其溶碳能力较大,在727℃时溶碳为ωc=0.77 %,1148℃时可溶碳2.11%。奥氏体是在大于 727℃高温下才能稳定存在的组织。奥氏体塑 性好,是绝大多数钢种在高温下进行压力加工 时所要求的组织。
随着淬火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淬冷剂对淬火质 量的影响。三国蜀人蒲元曾在今 陕西斜谷为诸葛亮打 制3000把刀,相传是派人到成都取水淬火的。这说明 中国在古代就注 意到不同水质的冷却能力了,同时也 注意了油和尿的冷却能力。中国出土的西汉(公元前2 06~公元24)中山靖王墓中的宝剑,心部含碳量为 0.15~0.4%,而表面含碳量却达0.6%以上 ,说明已 应用了渗碳工艺。但当时作为个人“手艺”的秘密, 不肯外传,因而发展很慢。
在从石器时代进展到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过程中, 热处理的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 。
早在公元前770~前222年,中国人在生产实践中就已 发现,铜铁的性能会因温度和加压 变形的影响而 变化。 白口铸铁的柔化处理就是制造农具的重要工艺。
公元前六世纪,钢铁兵器逐渐被采用,为了提高钢的 硬度,淬火工艺遂得到迅速发展 。中国河北省易县燕 下都出土的两把剑和一把戟,其显微组织中都有马氏 体存在,说明是 经过淬火的。
马氏体
这类钢在正常淬火温度下处在y相区,但它们 的y相仅在高温时稳定,M点一般在3OO℃左右, 故冷却时转变为马氏体。 这类钢包括2Cr13,2Cr13Ni2,3Cr13以及部分 改型12%铬热强钢,如13Cr14NiWVBA, Cr11Ni2MoWVB钢等。马氏体不锈钢的机械性 能、耐腐蚀性能、工艺性能与物理性能,均和 含铬12~14%的铁素体-马氏体不锈钢相近。由 于组织中没有游离的铁素体,机械性能比上述 钢要高,但热处理时的过热敏感性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