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_教案教学设计
《穷人》优秀教案(第二课时)
《穷人》优质教案(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环境描写、人物心理的学习,感受人物形象。
3.品析重点词句,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桑娜的勤劳和家庭的贫困,谁能再来读读你喜欢的句子?(指名读第1、2自然段中描写桑娜勤劳和家庭贫困的句子。
)2.接下来,桑娜一家会遇到怎样的问题呢?她和渔夫又是怎样解决这个难题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研读课文。
二、研读场景二,再识人物形象1.出示三个场景,指名读第二个场景。
①桑娜焦急地等待出海打鱼的丈夫回来。
②桑娜看望西蒙,发现她死了,于是抱回了她的孩子。
③渔夫听说了西蒙的不幸,主动提出要抱回她的孩子。
过渡:在这些穷苦的渔民身上有这样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狂风呼啸的夜晚,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寂静。
2.默读课文第3~7自然段。
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认识到一个怎样的桑娜。
3.学生交流读书感悟并指导朗读。
示例一: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
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
(1)从这段对西蒙小屋的描写可以看出什么?从西蒙死时的神情“冰冷发青的脸上”看出西蒙死得很痛苦;“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的细节描写,看出她死前的挣扎、不舍,其场景让人揪心。
从“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稻草”“旧衣服”等词语可以看到西蒙家比桑娜家更穷更苦,值得同情。
西蒙深爱自己的孩子,那么穷那么苦,也不让自己的孩子受苦,临死前也不忘孩子。
(2)从“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的细节描写中,结合上下文想象西蒙最放心不下的是什么?(板书:孩子)(3)齐读课件句子,感受环境描写、人物的细节描写展现出的画面。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8篇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8篇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桑娜、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好品质。
2、学习含义深刻的句子,指导学生合理的想象。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桑娜、渔夫的优秀品质。
2、指导学生合理想象。
教学准备:幻灯片教学过程:一、解题知穷人。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穷人一课,齐读课题。
思考:课文中的穷人指的是谁?板书:桑娜渔夫西蒙二、学习1—7自然段。
1、课文中哪些内容描写他们穷呢?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
出示幻灯: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孩子们没有;吃的是,菜鱼。
西蒙的两个孩子他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
寡妇的日子!他们!2、学生练习填写。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三、学习描写桑娜心理的句子。
1、桑娜一家如此贫穷,当她发现西蒙死了,就毫无犹豫的把两个孩子抱回家。
回来后她想了些什么呢?同学们默读8-—11段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2、同学读自己画的句子。
3、教师出示幻灯,逐句学习。
(1)幻灯内容:“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教师追问,你觉得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出示幻灯:“她忐忑不安的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部,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3)学生围绕省略号进行合理想象,体会桑娜善良的好品质。
(4)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四、体会渔夫的品质。
1、不仅桑娜有这样的品质,还有谁有呢?(找出描写渔夫品质的句子学习。
)2、出示幻灯:“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3、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渔夫、桑娜可能。
孩子们可能。
五、再造想象。
那他们今后的生活会怎样呢?请同学们根据书上的插图描写。
板书设计:穷桑娜渔夫西蒙人抱熬担忧害怕坚定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本课参加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荣获一等奖。
第12册《穷人》第2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第12册《穷人》第2课时教学设计本文是关于第12册《穷人》第2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第12册《穷人》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穷人》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读来使人深受感动。
学情分析:该文篇幅较长,学生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可能不容易一下子说清楚,可提示学生先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或桑娜的活动给课文分段,然后归纳段意,最后合并段意。
识字教学方面可以鼓励学生在已有识字能力的基础上,自主地、创造性地识字。
阅读教学方面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感受人物美好心灵。
文中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是体会人物美好心灵的关键,因而也是研读的重点。
在品味中体会思想感情,在体会中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桑娜复杂不安的心理活动及她与丈夫的对话,可作为练习和指导朗读的重点。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概括课文内容,学习文中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品德。
2.通过批注品味文中语句,比较准确地理解桑娜的心情,从人物的心理、语言、行动、神态中感悟人物善良的品质,并做出评价。
3.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环境描写以及心理描写对表达人物品质所起的作用,体会省略号的不同用法,学习写一个心理活动的片段。
教学重点:从桑娜夫妇的心理和言行神态中感受渔夫和桑娜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理解桑娜矛盾的心理,体会省略号的不同用法。
教学方法:抓住人物心理、对话去朗读,在读中品味情感,在读中学习表达。
设计理念:对于这样一篇从内容到表达方式都堪称典范的文章,教学中,教师面临的核心问题是难以取舍的。
从故事背景、作家生平到故事内容、表达方式,需处处用心,但面面俱到的教学往往是低效的。
因此,教学本课,进行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是“取舍得当,长文短教”,具体的教学策略是:直奔重点,上挂下联;一气呵成,拓展延伸。
《穷人》(第二课时)教案
《穷人》(第二课时)教案
《穷人》(第二课时)教案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江苏省通州市五总小学
邱国彬
学习目标:
1、结合阅读理解有关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和桑娜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课,揭示课题
1、作者为什么将课题定为“穷人”,课文仅仅写了穷人的“穷”吗?
2、板书课题:穷人
二、阅读第二段
1、教师范读,渲染故事发生的环境。
2、学生思考: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桑娜是穷人不是富人?从这段中你还读懂了什么?(恶劣的环境、桑娜焦急的心情、桑娜的勤劳等)
3、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当引导。
三、阅读第二段
1、学生默读,思考分层。
七、板书设计
穷人
勤劳
桑娜
西蒙
善良
心惊肉跳
忐忑不安
淳朴
渔夫
忧虑
熬过去
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
小学语文《穷人》第二课时 教案
难点
1、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心灵,学习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续写《穷人》。
教
学
过
程
一、配乐描述怒吼的狂风,嘶哑的钟声)动情描述: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随托尔斯泰到海边的渔家小屋里,听到了夜深人静的海上狂风的怒吼、波涛的轰鸣,而渔夫起早出海打鱼到深夜还没回来,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小屋里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可是始终没见丈夫的影子。桑娜再也坐不住,提着马灯到海边,可是天太黑,什么也看不见。后来,却让桑娜看到了一幅令人揪心的画面——那是怎样的画面呢?请打开课本。
5.归结课文主题:启发提示:大家学得很认真,读书的收获很大,感受很深。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学生归纳:桑娜及他的丈夫,在女邻居西蒙死去后,毅然收养西蒙的两个遗孤的经过,表现了穷人善良、勤劳的品质。
6.回应课题:让我们记住这些可爱的穷人吧,记住穷人们闪耀着人性光辉的高尚品质吧!
3.总结评赞,深化情感:看,这就是桑娜,毫不犹豫地抱回西蒙孩子的桑娜,甘受责罚也不后悔的桑娜,体恤丈夫又不舍弃邻居的孤儿的桑娜!多么质朴、多么善良、多么伟大的桑娜!四、全文整合,总体认识穷人
完整认识桑娜:⑴启发谈话:托尔斯泰的笔下,桑娜是个最值得称颂的穷人,除了善良,桑娜还有什么特点?请快速阅读全文,找出有关语句,发表你的看法。(学生读书)⑵交流看法:①桑娜还是个吃苦耐劳的人:“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②桑娜还是个贤惠温柔的人:“‘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
⑵西蒙很爱自己的孩子,那么穷那么苦,也许自己就是饿死的,可两个孩子都是“圆脸蛋”,“圆脸蛋”就是胖胖的,可见西蒙从来没让孩子饿着。⑶西蒙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因为那么冷的天,她临死前“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让孩子“睡得又香又甜”,“呼吸均匀而平静”。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善良以及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
2、学习通过心理活动、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同情弱者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体会桑娜和渔夫的内心活动,感受他们的善良品质。
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手法。
2、难点理解桑娜抱回西蒙孩子后的忐忑不安心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穷人》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了解了故事的背景和主要人物。
谁能来给大家回顾一下?(找学生回顾,教师适当补充)那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桑娜和渔夫的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和美好品质。
(二)深入研读1、桑娜的心理活动我们先来看看桑娜在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后的心理活动。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 9 11 自然段,找出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想想她当时在想什么。
(学生默读、找句子,教师巡视指导)好,谁来说说你找到的句子?“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教师出示句子)同学们,你们看,桑娜的心理活动多么复杂啊!她一会儿担心这个,一会儿担心那个。
那她到底在担心什么呢?(让学生自由发言)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
桑娜担心丈夫回来会责怪她,因为他们自己的生活已经很艰难了,再加上两个孩子,负担会更重。
但是她又觉得不能不管这两个孩子,他们太可怜了。
这种矛盾的心理,让桑娜感到忐忑不安。
那我们应该怎么读出桑娜这种忐忑不安的心情呢?(找学生朗读,教师指导)2、渔夫的表现桑娜这么担心,那渔夫回来后会是什么反应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 12 27 自然段,看看渔夫的表现。
(学生朗读)谁来说说渔夫的表现?(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渔夫的语言和动作)渔夫得知西蒙去世的消息后,先是皱起眉,然后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3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教育学生学习渔夫和桑娜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注意细节描写,叙编《穷人》的故事。
教学重点:从桑娜和渔夫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续编《穷人》的故事。
教学准备:投影仪,自制投影片。
课堂教学活动流程阶段目标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一、复习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复习前节的内容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穷人》这课的最后一部份内容。
同学们回顾一下前面学的内容。
师板书等待丈夫:温暖、舒适抱回孤儿:探望西蒙、坎坷不安一、桑娜等待丈夫归来二、桑娜发现西蒙死了把她的孩子抱回了家。
二、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感知主要内容。
深层研读让学生通过认真研读体会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归纳部分的内容,找出自己不懂或认为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2)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归纳这部分内容,师板书(1)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2)学生自由组合角色朗读三、理解这部分内容,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给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学共同研究,讨论,回答这些问题。
生:写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抢回孤儿,夫妻不谋而合。
(1)渔夫回家,为什么桑娜不敢抬起眼睛看她?(2)当渔夫问她“你在家里做些什么的时候,又娜的神态如何?(3)两个沉默是什么意思。
(4)渔夫听说西蒙死了,渔夫听说西蒙死了,渔夫的脸变得怎样?为什么?(5)渔夫是怎么决定的?四、评读评写法学习用朴实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这篇__哪些地方写得取感人?为什么?说说渔夫和桑娜各是怎样的人?指名学生总结全文写了什么?续编《穷人》的故事注意两点。
(1)要把握故事情节的主线,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2)无论最后发展成什么样子,主线不能变,人物思想不能变。
穷人第二课时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穷人第二课时教案第一部分:教学目标1. 理解贫困的定义和原因。
2. 了解贫困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 探索如何帮助贫困人口改善生活状况。
第二部分:教学准备1. PPT演示文稿或教学板书。
2. 学生练习册或手册。
3. 知识点总结或复习材料。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1. 导入a. 提出问题:你了解贫困的含义吗?为什么有人会陷入贫困?b.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讨论的内容,以便温习已学知识。
2. 理解贫困的定义和原因a. 通过演示文稿或板书,给学生介绍贫困的定义和标准。
b. 分组讨论:学生们在小组内分享贫困的原因,并汇报给全班。
c.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常见的贫困原因,例如失业、缺乏教育机会等。
3. 了解贫困对人们生活的影响a. 学生阅读教材或复习材料,了解贫困对教育、健康和就业机会等方面造成的影响。
b.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和分享他们的观点,让学生深入理解贫困对个人生活的负面影响。
4. 探索如何帮助贫困人口改善生活状况a.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想办法帮助贫困人口改善生活状况。
b. 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的想法和建议。
c. 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并整理学生们的建议,列出一份帮助贫困人口改善生活状况的行动计划。
5. 总结a. 老师总结课堂内容,再次强调贫困的定义、原因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b. 强调改善贫困人口生活状况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第四部分: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短文,介绍他们个人对贫困问题的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2. 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研究,寻找有关贫困改善的案例或组织,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
第五部分:课堂延伸1. 邀请一位社会工作者或专家分享他们在帮助贫困人口改善生活状况方面的经验和方法。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慈善机构或社区组织,以加深对贫困问题的认识。
第六部分:教学反思这堂课以帮助学生理解贫困的定义和原因为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自主思考的方式,提高了他们对贫困问题的认识。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1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桑娜、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好品质。
2、学习含义深刻的句子,指导学生合理的想象。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体会桑娜、渔夫的优秀品质。
2、指导学生合理想象。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板书课题:穷人(1)同学们已经提前预习了课文,再次面对《穷人》这一课题时,大家来谈一谈,自己的疑问、想法、收获。
(2)你能准确地读出下面的词语吗?(小黑板出示)汹涌澎湃舒适心惊肉跳顾惜寡妇蜷缩忐忑不安黧黑喃喃体悟“穷困”引入:《穷人》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人物:板书:渔夫与妻子桑娜西蒙(死亡)(困难)五个孩子西蒙的孩子他们之间发生什么事:西蒙死了,渔夫和妻子桑娜把她的两个孩子抱来抚养的事。
二、质疑激趣1、师:同学们,这篇课文老师读了很多遍,除了题目之外,文中一个“穷”字也没有,让我们来试着找一找,哪些地方写出了“穷”的特点。
B老师可以为大家提供两种表达观点的方式:第一,默读课文,找到能证明你观点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第二,朗读课文,抓住最能证明你观点的句段,展开想象,读好这些句段。
2、学生自学课文──探究穷人“穷”在哪里。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点。
3、交流探究成果,多角度感悟穷人的“穷”。
学生或谈看法,或朗读,充分体会穷人的“穷”。
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梳理,把握下面几个要点:(1)从“住”看出“穷”。
相关句子: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2)从“吃、穿”看出“穷”。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0篇)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讲读二、三段课文教学过程:一、课文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二、讲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思考分层。
(1)默读课文思考:如果把这一段分三层,该怎么分?并说出理由。
(2)桑娜是在什么情况下去探望西蒙的?师总结:在丈夫出海未归,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海浪汹涌澎湃,心中焦急、忧虑时,心中还惦记着生病的邻居,可见桑娜对邻居的关心是真挚的。
(3)课文还有那些地方表现出桑娜对邻居发自内心的关心呢?2.理解第二层:默读课文,思考:桑娜进门之后看到什么?想到什么?3.理解第三层:(1)个别读第三层,思考: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时,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吗?你从那里看出来的?(中等生)(2)理解“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这句话的意思。
(3)桑娜抱回孩子后为什么又忐忑不安呢?理解“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这句话的意思。
出示课件4.归纳段落大意。
三、理解第三段课文1.默读全段,思考分段:(1)默读课文,思考:如果把这段分成三层,应该怎么分?(2)讨论分层,并讲出道理。
2.理解第一层:(1)渔夫终于回归了,这时桑娜的心情怎样?你从那里可以看出来?(2)指导朗读,进一步理解桑娜的心情。
3.理解第二层:(1)这层主要讲什么?(学困生)(2)桑娜说这段话时心情怎样?(中等生)(3)练习朗读桑娜的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4)说完这段话“桑娜沉默了”这里的“沉默”表示什么意思?(优秀生)4.理解第三层:(1)渔夫听了桑娜的话是怎么表示的?他为什么会这么说?(2)练习朗读。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2. 学习文章记叙的顺序及表达方法。
二、教学过程1. 回顾前文,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对《穷人》这篇课文进行了初步的学习,大体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知道了桑娜一家生活很穷,但是他们有着美好的心灵,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现在,我们来进一步学习课文,感受他们的美好心灵。
2. 深入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桑娜抱回孩子后,发生了哪些变化?划出重点词句。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讨论交流:桑娜的心情变化:a.她沉思着:她正处在激烈的思想斗争之中。
渔夫常年在外拼命地工作,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全都落在她一人身上,如今又多了两个孩子,这是多么巨大的压力啊!如今进水在大海上航行即将结束,不久丈夫就要回家了,她是多么想把西蒙的孩子留下啊!可自己一家子艰难的生活该如何继续下去呢?这个选择太难了,是要丈夫辛辛苦苦的操持着本就应属于两个人的家庭?是要把别人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子女来抚养?但无论哪个选择都是对这可爱又可怜的孩子的不负责任!想到这桑娜心乱如麻、心如刀绞!此时桑娜的心理活动异常复杂!内心矛盾异常激烈!也许正是在这种再三的思虑和权衡下,桑娜最终做出了艰难的抉择。
桑娜(镇定)下来。
此时她的内心情感又如何呢?请大家继续默读课文并思考。
b.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恩,揍我一顿也好!这又表现了桑娜的什么精神呢?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c.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了?……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恩,揍我一顿也好!”大家注意一下这段话里省略号的连续使用,它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桑娜的内心充满了矛盾。
她在自责、担心、害怕中等待丈夫的归来。
d.“我自作自受……”从桑娜的自言自语中你读出了什么?那是怎样的一种情感?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也许有人说那是桑娜自作自受,自己找的罪!但当你深入到桑娜的内心世界后你会有何想法呢?请大家试着谈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穷人第二课时课堂9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穷人第二课时课堂9篇穷人第二课时课堂 1教学要求:1、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认识穷苦人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9---11自然段的心理活动描写的理解,体会桑娜的忐忑不安与善良。
教具:文字片一张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质疑: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什么了?桑娜一家和西蒙一家是什么关系?你还想知道什么?二、理解课文1、桑娜和西蒙两家到底穷到什么程度呢?打开书,放开声音读1——7自然段,边读边填空,先自己填,然后同桌交流。
2、他们的确是穷啊,可是当西蒙死后,桑娜是怎样对待西蒙家的两个孩子的呢?迅速浏览有关段落,用一句话来概括。
3、当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心里又是怎样想的呢?默读8——11自然段,边读边把桑娜是怎样想的划下来,划好后大声朗读一遍(1)指名读划下来的句子。
(2)出示投影: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指名读——齐读——指名说:你觉得桑娜是怎样的一个人?把这种善良读出来。
通过你的读要让人感到桑娜的善良,应该怎样读。
练读——指名读——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4、桑娜的确是善良,可是当她真的把孩子抱回家的时候,她的内心又是怎样的呢?出示投影:“她忐忑不安的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顿也好!”(1)指名读——想:桑娜的内心有什么变化(2)再读这段话:读出由害怕、紧张、矛盾到坚定。
(3)自己再读读这段话,看看还有那些不懂的。
(4)处理五个省略号A、看第一个省略号,他忐忑不安的想……受得了吗……如果你是桑娜你会怎么想——学生说第一个省略号。
B、一个省略号看出桑娜思绪万千,以下四个你任选一个,就照刚才的方法,想一想桑娜会想些什么?但要记住你就是桑娜。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穷人》教学设计(2课时)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穷人》教学设计(2课时)一、教材分析(一)单元主题与地位《穷人》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小说”为主题,是本单元的重要课文。
单元语文要素包括“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穷人》这篇课文在单元中起到了关键的示范作用,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情节的曲折、环境的烘托以及人物形象的鲜明塑造,为学生学习小说的阅读方法和写作技巧提供了优秀范例。
(二)课文内容与结构《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
课文主要讲述了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不顾自己生活的贫困,毅然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展开,先写了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接着描写了桑娜去看望生病的西蒙,发现西蒙已死,然后将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家中,最后渔夫归来,同意收养孩子。
(三)课文写作特点环境描写文中对恶劣天气的描写十分精彩,如“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
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通过这种环境的对比,不仅烘托出桑娜一家生活的艰难,也为下文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心理描写桑娜抱回孩子后的一系列心理活动描写细腻入微。
从“她‘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忐忑不安地想: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深刻地展现出桑娜的善良与内心的矛盾挣扎。
人物对话渔夫和桑娜的对话简洁而富有深意,生动地表现出两人的性格特点和他们善良的品质。
如渔夫说“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体现出渔夫的坚强与乐观。
二、整体设计思路以单元语文要素为导向,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抓住情节发展线索,分析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作用,感受人物形象。
设计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如默读、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等,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穷人优秀教学设计5篇 穷人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二课时
穷人优秀教学设计5篇穷人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二课时下面是整理的穷人优秀教学设计5篇穷人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二课时,以供参考。
穷人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点:⑴学会本课出现的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新词。
⑵理解重点句①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②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③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2、能力训练点:⑴培养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德育渗透点:通过学习,了解穷人的美好心灵,向学生进行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教学。
4、美育渗透点:体会穷人夫妇的心灵之美。
【学法引导】1、教师教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感情朗读,激发学生情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学法:自读自悟,讨论交流,感情朗读课文。
展开想象,以升华情感。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难点:⑴分析掌握桑娜内心的矛盾,体会桑娜的善良是本文重点。
⑵展开想象,续编《穷人》这个故事是难点。
2、疑点:体现桑娜内心矛盾的重点语句。
3、解决办法:采用抓重点词语进行品析、指导朗读来解决重难点;启发学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及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教师活动设计:启发,谈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教师穿插感情描述,感情朗读课文。
2、学生活动设计:⑴自读自悟,勾画重点词句,质疑问难。
⑵小组讨论重点问题。
⑶感情朗读课文,表现主人公心灵美好。
⑷续编《穷人》这个故事。
【教具准备】自制Flash课件、Internet网络、提供学生上网帐号。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理清文章,感知形象1、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
2、初学课文: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用一、二句话说一说。
预设: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桑娜和她的丈夫虽然日子过得极其艰难,但仍然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这样一件事。
穷人第二课时优秀教案【3篇】
穷人第二课时优秀教案【精选3篇】穷人其次课时优秀教案【精选3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
理解“忐忑担心、自作去”等词语。
2、理解描写心理活动的重点句,通过学习,感受穷人的美妙心灵,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关心他人的美德。
3、体会心理描写作用,仿写一个心理活动片段。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一、重点、难点1、阅读理解桑娜描写心理活动的重点句,体会桑娜内心的冲突和和善本性是本文重点:⑴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行。
⑵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⑶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2、仿写一个心理活动片段是这篇课文的难点。
二、解决方法1、采纳抓重点词语进行品析,指导朗读,启发同学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及故事情节来解决重点。
2、采纳借鉴、迁移的方法解决难点。
【课时支配】2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温故知新上节课,我们学习《穷人》,熟悉了(板书):桑娜、西蒙、渔夫。
深切地从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笔下读懂了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老百姓穷苦的生活。
但是,我们知道他们生活的极度贫困并不能掩盖灵魂的高尚。
这节课,我们就连续学习课文,走进穷人的灵魂。
二、再读,探究领悟1、连续自由读书,找出文中描写他们灵魂高尚的语句。
2、引导沟通汇报:留意抓住这些句子进行评析:⑴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行。
⑵她忐忑担心得想:“它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她受的了……是他来了吗?……不,还没有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恩,揍我一顿也好!”⑶“恩,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恩,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3、引导体会省略号的作用。
4、指导朗读,再现桑娜与渔夫的心理过程,感受人物的高尚品行。
三、导写,领悟写法引导观赏大作家描写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的写法,小组争论后回答(同学说、老师随时引导):一是要有情境,即发生什么事之后,产生了想法。
六年级上册《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
六年级上册《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六年级上册《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教材分析】一、课文内容:这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
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除了题目,全文没有一个“穷”字,但穷人“穷”到什么地步,我们却能从文中感受得十分真切。
桑娜的丈夫为了一家七口人的生活,竟然冒着危险出海打鱼,清早出去,深夜未归;桑娜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可见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多么艰难。
再看西蒙一家,丈夫已死了,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她也悲惨地病死在稻草铺的床上。
屋里又潮湿又阴冷,两个无依无靠的孩子熟睡在死去的母亲旁边。
这些描述饱含作者的感情,使读者深切地感受到穷人的悲惨命运。
课文里没有一句直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
收养孤儿,本来就是一件感人的事,而作者把收养孤儿这件事安排在一个孩子多、生活已经十分艰难的穷人桑娜家里,这就感人至深了。
桑娜抱回两个孤儿以后,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她紧张、担忧的复杂心理活动。
造成桑娜内心矛盾的客观原因,就是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艰难,而收养两个孤儿,无异于在极为沉重的生活压力上,再增加一个包袱。
然而最后桑娜夫妇还是做出了收养孤儿的决定。
作者在叙述这个故事时,没有拔高人物,而是植根于现实的土壤,真实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桑娜夫妇没有说一句豪言壮语,然而他们那颗善良、淳朴的.美好心灵,却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二、表达特点: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品质。
关于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展现了桑娜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穷苦劳动妇女的形象。
渔夫与桑娜的对话,个性鲜明,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人物的真情实感。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第12册 《穷人》第2课时教学设计
第12册《穷人》第2课时教学设计第12册《穷人》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穷人》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读来使人深受感动。
学情分析:该文篇幅较长,学生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可能不容易一下子说清楚,可提示学生先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或桑娜的活动给课文分段,然后归纳段意,最后合并段意。
识字教学方面可以鼓励学生在已有识字能力的基础上,自主地、创造性地识字。
阅读教学方面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感受人物美好心灵。
文中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是体会人物美好心灵的关键,因而也是研读的重点。
在品味中体会思想感情,在体会中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桑娜复杂不安的心理活动及她与丈夫的对话,可作为练习和指导朗读的重点。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概括课文内容,学习文中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品德。
2.通过批注品味文中语句,比较准确地理解桑娜的心情,从人物的心理、语言、行动、神态中感悟人物善良的品质,并做出评价。
3.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环境描写以及心理描写对表达人物品质所起的作用,体会省略号的不同用法,学习写一个心理活动的片段。
教学重点:从桑娜夫妇的心理和言行神态中感受渔夫和桑娜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理解桑娜矛盾的心理,体会省略号的不同用法。
教学方法:抓住人物心理、对话去朗读,在读中品味情感,在读中学习表达。
设计理念:对于这样一篇从内容到表达方式都堪称典范的文章,教学中,教师面临的核心问题是难以取舍的。
从故事背景、作家生平到故事内容、表达方式,需处处用心,但面面俱到的教学往往是低效的。
因此,教学本课,进行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是“取舍得当,长文短教”,具体的教学策略是:直奔重点,上挂下联;一气呵成,拓展延伸。
2024年《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篇)
2024年《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篇)《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结合阅读理解有关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和桑娜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课,揭示课题1、作者为什么将课题定为“穷人”,课文仅仅写了穷人的“穷”吗?2、板书课题:穷人二、阅读第二段1、教师范读,渲染故事发生的环境。
2、学生思考: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桑娜是穷人不是富人?从这段中你还读懂了什么?(恶劣的环境、桑娜焦急的心情、桑娜的勤劳等)3、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当引导。
三、阅读第二段1、学生默读,思考分层。
2、浏览阅读,分组讨论。
3、指名朗读第一层。
思考:这一层,你读懂了什么?从桑娜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指导朗读,读出桑娜的关心和同情)4、轻声读第二层。
思考:西蒙是个怎么样的人?哪段文字最使你动情?(指导朗读,从读中感悟对比描写的魅力)5、自由读第三层,感悟桑娜的矛盾心理。
(分组自由读,小组推荐读,从中体会桑娜的激动——紧张——担忧——后悔——坚定矛盾心理过程,启发学生找到桑娜矛盾心理的客观原因)6、教师小结。
四、阅读第三段1、轻声速读,准备角色。
2、分角色朗读。
思考:通过渔夫的言行,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3、教师小结。
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设问:这篇课文叙述了穷人之间的什么事?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感受?六、布置作业1、思考练习第三题,体会句子深刻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桑娜夫妇的美好品质。
七、板书设计穷人勤劳桑娜西蒙善良心惊肉跳忐忑不安淳朴渔夫忧虑熬过去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2一、导入课文我用设疑激趣的方法导入课文。
走上讲台,出示课题后,我问: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们会有怎样的想法?待学生发表完自己的见解,情绪高涨之时,我趁机导入:本文是被称为俄国文学泰斗的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并在此简介作者,这位文学巨匠会给我们讲述一个有关穷人的什么故事?会和你想的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篇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篇《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
理解“忐忑不安、自作自受、熬过去”等词语。
2、理解描写心理活动的重点句,通过学习,感受穷人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3、体会心理描写作用,仿写一个心理活动片段。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难点1、阅读理解桑娜描写心理活动的重点句,体会桑娜内心的矛盾和善良本性是本文重点:⑴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⑵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⑶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2、仿写一个心理活动片段是这篇课文的难点。
二、解决办法1、采用抓重点词语进行品析,指导朗读,启发学生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及故事情节来解决重点。
2、采用借鉴、迁移的方法解决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温故知新上节课,我们学习《穷人》,认识了(板书):桑娜、西蒙、渔夫。
深切地从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笔下读懂了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老百姓穷苦的生活。
但是,我们知道他们生活的极度贫穷并不能掩盖灵魂的高尚。
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课文,走进穷人的灵魂。
二、再读,探究领悟1、继续自由读书,找出文中描写他们灵魂高尚的语句。
2、引导交流汇报:注意抓住这些句子进行评析:⑴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⑵她忐忑不安得想:“它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她受的了……是他来了吗?……不,还没有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恩,揍我一顿也好!”⑶“恩,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恩,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穷人》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本文是关于《穷人》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设计意图:课文《穷人》以“穷”字贯穿全文,然而正是因为“穷”,才更能显示出穷人的高尚品质。
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采用多种形式,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周围环境。
我正是抓住了“穷”字和大作家的写作形式对课文进行剖析,根据桑娜心情的变化展开教学,找出相关句子进行讨论、分析。
同时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渲染,大大加深学生对课文中“穷人”的体会与感受。
这也正呼应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反映沙俄时期渔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互相帮助的高贵品质。
学习目标:一、知识教学点理解重点句:1、……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2、……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3、……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学习,了解穷人的美好心灵,向学生进行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体会穷人夫妇的心灵之美。
重难点:1、分析掌握桑娜内心的矛盾,体会桑娜的善良是本文重点。
2、展开想象,续编《穷人》这个故事是难点。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了解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和当时俄国的社会背景。
2、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一、课件导入,复习出示课件(寒风呼啸、波涛汹涌的海边,有一座小屋,桑娜在门口张望着远方,等待丈夫的情景)。
问:同学们,你们看了这幅图,有什么感受?(可怜、贫穷、悲苦……)如此恶劣的环境,桑娜的丈夫却还没有归来,她的心情是怎样的?你能用课文第一段中的一个词来说吗?(心惊肉跳)。
教师板书。
可是,这时又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继续学习下面的内容。
二、学习“抱回孩子”部分内容,理解“忐忑不安”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部分,找出一个词来概括桑娜在抱回孩子时的心情!(忐忑不安)教师板书。
2、是什么事让桑娜如此忐忑不安呢?(邻居西蒙死了,桑娜领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加上自己的五个孩子,她不知道往后的日子该怎么过,还觉得这样肯定要受到丈夫的责怪和挨揍。
)3、以次看来,你觉得桑娜是一个怎样的人?(善良)(1)默读这部分内容,思考: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出桑娜的善良?(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教师适时课件出示重点语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适时点拨,可从以下几方面说出。
句段1:桑娜站起身来,把一块很厚的围巾包在头上,提着马灯走出门去。
她想看看灯塔上的灯是不是亮着,丈夫的小船能不能望见。
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
风掀起她的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敲打着邻居小屋的门。
桑娜想起了她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邻居。
“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桑娜一边想,一边敲了敲门。
(学生谈理解:桑娜走出门去,她出去向海上张望,看不到什么,她想起了生病的女邻居。
执意要去看看她。
桑娜是在自己的亲人生死难卜的情况下去关心邻居的,从这里可以看出桑娜关心她人、心地善良。
)指导读:读这些句子,把这种关心和同情读出来,因为是“想”,声音还要轻些。
指名女生读。
女生齐读。
(男生读叙述的。
)句段2: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出示:桑娜()把孩子抱回家。
表示她一下子拿定主意,态度很坚决。
渲染:她有没有想,家里多了两张嘴,吃饭更困难?(没有)她有没有想,把人家的孩子抱回家,自己的孩子会更苦?(也没有)她有没有想家里七口人如今变成九口人,丈夫会更苦?(也没有)有没有想到这样她自己会更苦?(更没有)这些都没有想。
对,桑娜毫不犹豫地把孩子抱回家,她没有迟疑,是抱回家呢,还是不抱回家。
所以书上说:“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理解:“非这样做不可”——她只知道要这样做,应该这样做,必须这样做。
从这里可以看出穷人的本色,一心想着别人,而根本不考虑自己的困难。
指导读:教师读本小节第一句,学生齐读第二句“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教师再读本小节第三句。
句段3: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顿也好!”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
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教师提问:她为什么这样地不安,哪一句话是最主要的?(“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他”是谁,后面省略了,你们能给她补上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再加上两个孩子,往后的日子怎么过呢?”) 所以她说“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她想到丈夫可能会责怪她,甚至会揍她。
因为他们实在太穷了,原来一家七口人也“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指导读:读出“不安地”、“断断续续地”的语气。
指名读。
示范:“是他来了!”(害怕他回来)“不,还没来!”(后面感叹号,他还没回来,又怕他不回来,矛盾的复杂的心情。
)“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打我一顿也好。
”(表示她心甘情愿,语调稍微平些。
)男生读。
指名读。
(学生理解:桑娜把孩子抱回家里后,她一系列矛盾的心理也说明了桑娜的善良,由于善良心的驱使抱回了孩子,没有征求丈夫的意见,他会同意吗?这是她第一个不安的地方。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又加上两个,今后生活怎么办?这是她第二个不安的地方。
他觉得愧对丈夫,“他会揍我的”、“揍我一顿也好!”说明桑娜为救人之难,宁愿自己皮肉受苦,甘愿承担一切后果,充分体现出桑娜的善良。
)总结:越是穷,越可以看出这个穷苦渔民的妻子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的品质。
三、学习“渔夫回家后催促桑娜抱回孩子”部分内容,理解“平静”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三部分,用一个词来概括渔夫回家后催促桑娜抱回孩子,桑娜当时的心情!(平静、坐着一动不动)教师板书。
2、为什么桑娜的心情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这跟丈夫的表现有关,丈夫同样善良,他催促桑娜抱回孩子)3、以次看来,你觉得丈夫是一个怎样的人?(善良)(1)自读第三部分,思考:渔夫的善良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讨论、交流)句段: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指导读:丈夫的“是个问题!”从他“皱起眉”“严肃”“忧虑”中充满了同情,态度非常认真,想得很周到,所以语气要加重。
男生齐读。
这时渔夫也很自然地会想到他们困难的境遇。
我们可以从哪一个词看出来不仅是桑娜,渔夫也是甘愿帮助别人,而自己受苦的?(“熬。
”从“熬”字上可以看出渔夫的苦日子,度日如年,备受煎熬,同时也表达了渔夫的坚强精神,一定能战胜困难渡过难关。
这些足以说明渔夫同桑娜一样有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
)读到这里,我们可以用上一组关联词语:宁愿……也……(学生练习说话)*笔练:根据课文内容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渔夫心里想:如果不把这两个孩子抱过来,();如果把这两个孩子抱过来,();宁愿(),也()。
指点:他们想到一块儿了。
在他们看来,把孩子抱回家是义不容辞的,责无旁贷的。
指名分角色读对话。
教师小结:这段话虽不长,但写出了渔夫由忧虑到思考最后作出决定的过程。
抚养孩子成人这不是简单的接济、施舍,这是多么艰难而漫长的路啊。
这期间,要消耗他多少精力、体力乃至生命,为了帮助别人,他宁愿牺牲这一切,从这里我们也看出了渔夫的善良。
4、师生共同总结。
教师:在抱回孩子这件事上,桑娜和渔夫事先商量了吗?没有商量,而想法和做法完全一致这叫什么?(不谋而合)教师:也说明穷人和穷人的心是相通的。
5、理解最后一句话。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
”桑娜拉开帐子。
小说到这里就结束了。
你觉得这个结尾怎么样?这样的结尾。
使我们想到了什么?你能接下去补充两句吗?(学生说:“看到七个孩子睡得又香又甜,桑娜激动得流出了眼泪。
”或“渔夫对妻子说:‘桑娜,你做得对!’”)这些内容都可以接下去写。
这些都是这个结尾使你想到的。
这个结尾就好在这里,干净、含蓄,耐人寻味。
列夫*托尔斯泰不愧是伟大的文学巨匠。
6、总结:托尔斯泰爷爷通过这篇小说告诉我们:穷人的生活穷苦但品质高尚,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
四、课堂训练、发展技能出示课件,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课件内容:课文插图(桑娜拉开了帐子,渔夫把马灯高高地举起。
只见七个小脑袋排成一排,其间两个浅黄色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
他们睡得又香又甜,呼吸均匀而平静,鼻翼在轻轻闪动,鼻尖渗出了细小的汗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