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基础》品质数据的整理的教案
统计学 数据的整理及图表展示
表3-5 某车间5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分组表
按零件数分组
频数(人)
频率(%)
105~110
3
6
110~115
5
10
115~120
8
16
120~125
14
28
125~130
10
20
130~135
6
12
135~140
4
8
合计
50
100
等距分组表
(使用开口组)
表3-7 某车间5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分组表
1.非常不满意;
2.不满意;
3.一般;
4.满意;
5.非常满意。
甲城市家庭对住房状况评价的频数分布
甲城市
回答类别
户数 百分比 (户) (%)
向上累积 户数 百分比 (户) (%)
向下累积 户数 百分比 (户) (%)
非常不满意 24
8
24 8.0 300 100.0
不满意
108 36 132 44.0 276 92
条形图
条形图是用宽度相同的条形的高度 或长短来表示数据多少的图形
★ 各类别可以放在纵轴,称为条形图,也 可以放在横轴,称为柱形图
★ 对比条形图(复式条形图): 显示分类 变量在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的差异或 变化
其他广告 招生招聘广告
房地产广告 金融广告 服务广告 商品广告
0
5 8 9 9
10
条形图
按零件数分组
频数(人)
频率(%)
110以下
3
6
110~115
5
10
115~120
8
16
《统计学基础》品质数据的的教案
《统计学基础》品质数据的整理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品质数据的概念及其分类;2. 掌握品质数据的整理方法,包括频数分布、频数分布表、图示法等;3. 能够运用整理后的品质数据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分析;4.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品质数据的概念及其分类2. 品质数据的整理方法a. 频数分布b. 频数分布表c. 图示法3. 品质数据分析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品质数据的整理方法,包括频数分布、频数分布表、图示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整理后的品质数据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品质数据的概念、分类和整理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掌握品质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方法;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品质数据的概念、分类、整理方法等知识点;2. 案例材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品质数据案例;3. 统计软件:如Excel、SPSS等,用于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品质数据整理的兴趣,导入新课;2. 讲解:讲解品质数据的概念、分类和整理方法,包括频数分布、频数分布表、图示法等;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掌握品质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方法;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练习:学生自主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七、课堂互动1. 提问:在讲解过程中,适时向学生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2. 回答: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评价和反馈;3. 讨论: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4. 分享: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反馈。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2. 练习题:评价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提出、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统计学基础》品质数据的的教案
《统计学基础》品质数据的整理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品质数据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品质数据的整理方法,包括分类、排序、频数分布、图表展示等;3. 能够运用整理后的品质数据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解读。
二、教学内容:1. 品质数据的概念和特点;2. 品质数据的整理方法;3. 品质数据的分析与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品质数据的整理方法,包括分类、排序、频数分布、图表展示等;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整理后的品质数据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解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品质数据的概念、特点和整理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品质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过程;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统计学基础》;2. 教学PPT;3. 实际案例数据;4. 图表制作工具(如Excel等)。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品质数据的概念和特点,引发学生对品质数据整理的兴趣。
2. 讲解品质数据的概念和特点:讲解品质数据的基本概念,如品质数据的类型、来源和表现形式等,并分析品质数据的特点。
3. 讲解品质数据的整理方法:详细讲解品质数据的分类、排序、频数分布和图表展示等整理方法,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演示。
4. 应用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品质数据整理方法,对实际案例进行整理和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整理方法的运用。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品质数据整理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整理后的品质数据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七、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品质数据概念和整理方法;八、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品质数据的整理方法,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九、课后辅导:对于学生在作业和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统计学》教学课件 第二章 统计数据收集、整理与呈现
全面调查 非全面调查
普查、统计报表制度、抽 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 调查等是常见的统计调查 方式,其中普查即全面调 查,其余的为非全面调查。
1.普查 普查是根据特定研究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 面调查,以收集研究对象的全面资料。
目前,我国组织实施的普查主要包括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和 农业普查三种。
缺然点后:通过典细型致单分析位典的型选单位取以受认人识总为成功经验、找出失败 现(一3)定突的出倾选典向式性。,突出且选典典型式是调指查选结择总体教中训的或先观进察单新位生、事后物进的单情位况或。新生事 果物不作宜为典用型以单推位,算进全行面深入数细据致。的调查。
2.报告法
3.采访法
又称凭证法,指要求调查 由调查人员对被调查者进
对象以原始记录、台帐和 行采访,根据被调查者的
核算资料为依据,向有关 答复来收集数据的方法,
单位提供统计资料的方法。 包括面谈访问、电话访问、
邮寄访问 和网络访问等。
4.登记法 指当事人根据有关法制法规规定,在开展某些活动或 发生某事时,主动到有关机构进行登记,填写有关表 格,提供有关统计信息。
④滚雪球抽样。是一种针对稀疏总体进行的抽样调查,抽选样本时 先找到几个符合条件的调查单位,然后通过这些调查单位找到更多 符合条件的调查单位,以此类推,样本如同滚雪球般由小变大,直 至达到要求的样本数为止。
⑤流动总体抽样。流动总体抽样是采用“捕获—放回—再捕获”的方式 来估计总体。
4.重点调查
重点调查也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是对数据收集对象总体 中的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观测的统计调查方式。
频数(人) 频数(%)
30岁以下
39.3
30-40岁
37.9
40-50岁
统计学基础:高中数学教案
统计学基础:高中数学教案引言统计学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如何收集、整理、描绘、分析和解释数据。
统计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在各个领域中帮助决策和解决问题。
在高中数学教育中,学生应该掌握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以便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运用它们。
H1: 统计学基础知识H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在统计学中,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首要的步骤。
学生应该学会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工具来收集数据,并将其整理成易于理解和分析的形式。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观察或实验来收集数据,并使用表格、图表或图像来组织数据。
H2: 数据的描述和表达数据的描述和表达是统计学中的重要概念。
学生应该学会使用各种统计量和图表来描述数据的特征和分布。
例如,他们可以使用均值、中位数和众数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使用标准差和范围来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
此外,他们还应该学会使用柱状图、折线图和饼图等图表来展示数据。
H2: 随机变量和概率随机变量和概率是统计学中的重要概念。
学生应该了解随机变量的概念和特性,以及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他们应该能够利用概率计算事件的概率,并应用概率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H1: 数据分析和推断H2: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统计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学生应该学会使用统计方法和技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例如,他们可以使用频率分布表和直方图来分析数据的分布特征,使用相关系数和回归分析来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
他们还应该学会使用抽样方法和实验设计来获得有效的样本和可靠的结论。
H2: 统计推断统计推断是统计学中的重要概念,它通过从样本中推断总体的特征和参数。
学生应该学会使用抽样分布和置信区间来推断总体参数的范围和精度,使用假设检验来判断总体参数是否满足某种假设。
他们还应该了解抽样误差和置信水平对推断结果的影响。
H2: 数据的解读和应用对于统计学而言,数据的解读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应该学会从统计结果中得出合理的结论,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七年级数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统计学基础教案
七年级数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统计学基础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数据的概念,明确数据在日常生活和数学中的重要性。
2. 学习数据的收集方法,包括调查问卷和观察记录。
3. 掌握数据的整理和分类方法,包括制表和绘制图表。
4.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数据的概念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数据的含义,并解释数据在生活和数学中的应用。
2. 数据的收集方法- 调查问卷:介绍调查问卷的设计和使用方法,学生可以设计自己的问卷,并收集数据。
- 观察记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环境、实物等进行数据收集,并进行整理和分类。
3. 数据的整理和分类方法- 制表:教授学生制作简单的表格,并教导他们如何整理和分类数据,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
- 绘制图表:介绍不同类型的图表,如条形图、折线图等,并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图表形式来展示数据。
4. 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指导学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提出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
- 鼓励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探究和讨论,并引导他们运用统计学基础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起学生对数据的注意,并让他们思考数据的重要性和应用。
-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二、数据的概念和重要性(10分钟)- 讲解数据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数据的含义和作用。
- 举例说明数据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天气预报、人口统计等。
三、数据的收集方法(20分钟)1. 调查问卷- 介绍调查问卷的设计和使用方法,例如编写问题、选择样本等。
- 学生分组设计自己的问卷,并互相收集数据。
2. 观察记录-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环境或实物进行数据收集,并进行整理和分类。
- 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观察的对象,例如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等。
四、数据的整理和分类方法(25分钟)1. 制表- 教导学生如何制作简单的表格以便整理和分类数据。
- 引导学生使用表格来记录和分析他们收集到的数据。
2. 绘制图表- 介绍不同类型的图表,如条形图、折线图等。
统计学 数据的整理及图表展示
– 饼图只能显示一个总体各部分所占的比例 – 环形图则可以同时绘制多个总体的数据系
列,每一个总体的数据系列为一个环
3. 环形图可用于进行比较研究 4. 环形图可用于展示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
13%
7%
10% 8%
15% 21%
33% 36%
31% 26%
非常不满意 不满意 一般 满意 非常满意
组中值= 下限值+上限值 2
组距分组
第1步:排序,确定组数(K)
5≤K≤15
K 1 lg n
能够显示数据的分布特征和规律
lg 2
第2步:确定组距 组距=(最大值-最小值)÷组数
★ 组距宜取5或10的倍数
◆第一组的下限应低于最小值, ◆最后一组的上限应高于最大值。 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
上组限不在内
按零件数分组
频数(人)
频率(%)
110以下
3
6
110~115
5
10
115~120
8
16
120~125
14
28
125~130
10
20
130~135
6
12
135以上
4
8
合计
50
100
用Excel制作数值型数据的频数分布表
【工具】 ——【数据分析】 ——【直方图】 【输入区域】:输入原始数据区域 【接收区域】:输入各组的上限值 【输出区域】:选择一个空白单元格(想要
(上下组限重叠)
表3-5 某车间5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分组表
按零件数分组
频数(人)
频率(%)
105~110
3
6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第⼆章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第⼆章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教学⽬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统计数据搜集与整理的基本理论与⽅法,掌握各种⽅法的特性。
(⼆)基本要求要求灵活运⽤各种数据搜集的⽅式⽅法,并对所得数据进⾏加⼯整理,为以后各章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要点1、数据搜集的⽅式⽅法;2、统计调查⽅案的设计;3、统计分组;4、变量数列的编制;5、统计数据的显⽰。
(四)教学时数9课时(五)教学内容本章共分四节:第⼀节数据的计量与类型⼀、数据的计量尺度在计量学的⼀般分类⽅法中,依据对事物计量的精确程度,可将所采⽤的计量尺度由低级到⾼级、由粗略到精确分为四个层次,即名类尺度、顺序尺度、区间尺度和⽐尺度。
1.定类尺度定类尺度(Nominal scale,亦称分类尺度、列名尺度等)是这样⼀种品质标志,按照它可对研究客体进⾏平⾏的分类或分组,使同类同质,异类异质。
例如,按照性别将⼈⼝分为男、⼥两类;按照经济性质将企业分为国有、集体、私营、混合制企业等。
这⾥的“性别”和“经济性质”就是两种名类尺度。
名类尺度是最粗略、计量层次最低的计量尺度,利⽤它只可测度事物之间的类别差,⽽不能了解各类之间的其他差别。
名类尺度计量的结果表现为某种类别,但为了便于统计处理,例如为了计算和识别,也可⽤不同数字或编码表⽰不同类别。
⽐如⽤1表⽰男,0表⽰⼥;⽤1表⽰国有企业,2表⽰集体企业,3表⽰私营企业,等等。
这些数字只是不同类别的代码,决不意味着它区分了⼤⼩,更不能进⾏任何数学运算。
名类尺度能对事物做最基本的测度,是其他计量尺度的基础。
2.定序尺度定序尺度(Ordinal scale,亦称序数尺度、顺位尺度等)是这样⼀种品质标志,利⽤它不仅能将事物分成不同的类别,还可确定这些类别的等级差别或序列差别。
例如“产品等级”就是⼀种测度产品质量好坏的顺序尺度,它可将产品分为⼀等品、⼆等品、三等品、次品等;“考试成绩”也是⼀种顺序尺度,它可将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等;“对某⼀事物的态度”作为⼀种顺序尺度,可将⼈们的态度分为⾮常同意、同意、保持中⽴、不同意、⾮常不同意,等等。
小学数学《统计》期末复习教案:掌握数据的收集与方法
小学数学《统计》期末复习教案:掌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方法一、知识回顾1.什么是数据?数据是指一组可以被收集和分析的信息。
它既可以是数字,也可以是文字、声音等各种形式的信息。
2.数据的分类常见的数据有定量和定性两种。
(1)定量数据:可以用数字进行具体描述,如身高、体重等。
(2)定性数据:不是用数字进行具体描述,如颜色、性别等。
3.数据的收集方法(1)自然观察法:利用仪器设备收集数据,例如测量温度、气压、湿度等。
(2)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调查等方式,收集人们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意见等数据。
(3)实验法:利用科学实验,收集数据,例如比较不同养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
4.数据的整理方法(1)频数表:将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分类,然后统计每一类出现的频数。
(2)频数分布图:以柱状图、扇形图等形式展示不同类别的频数。
(3)平均数:代表着整组数据的数值,如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二、复习重点1.常见的统计相关知识点在小学的统计学中,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有:(1)认识数据和数据的分类(2)掌握数据的收集方法和整理方法(3)了解统计指标和统计图形的含义和作用(4)根据数据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2.数据整理的流程要正确整理数据,我们需要遵循以下步骤:(1)定义问题根据所需的研究目的,确定需要收集的数据类型以及数据量。
(2)收集数据采用自然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方法,收集与问题相关的数据。
(3)整理数据根据数据类型,进行分类并统计每一类的频数,绘制频数分布图。
(4)分析数据根据数据特点,选择相应的分析方法计算出数据的统计指标。
(5)解释数据根据数据结果,回答问题并解释数据的表现形式。
三、提高思维水平1.练习组织数据的能力例如从一周的学习时间中随机抽取10名同学,记录下他们的学习时间,然后将数据整理并分析哪个时段是学生们学习时间最长的。
2.练习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能力例如在学生们的作业中,记录下错误率,并进行数据分析,并从中找出对错误率影响最大的因素,在保证答案正确的前提下给出最佳改进方案。
《统计学基础》课件项目3 用图表展示数据
统计学原理
拓展阅读3-1: 《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一直是衡量全球大型公司的最著名、最权威的榜单,被誉为 “终极榜单”,由《财富》杂志每年发布一次。
统计学原理
统计学原理
3.1.4数据透视表
为了从复杂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可以利用Excel提供的【数据透视 表】(pivot table)工具。利用数据透视表,可以对数据表的重要信息按使 用者的习惯或分析要求进行汇总和作图,形成一个符合要求的交叉表(列联 表)。在利用数据透视表时,数据源表中的首行必须有列标题。
统计学原理
统计学原理
第2步:在下拉箭头框内选择要筛选出的数据。
统计学原理
3.1.3数据排序 数据排序是按一定顺序将数据排列,以便研究者通过浏览数据发现
一些明显的特征或趋势,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除此之外,排序还有助 于对数据检查纠错以及为重新归类或分组提供方便。美国的《财富》杂 志每年都要在全世界范围内排出五百强企业,通过这一信息不仅可以了 解自己企业所处的地位,还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到竞争对手的状况,有 效制定企业的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
统计学原理
使用数据透视表进行技术和汇总。具体做法是:在【数据透视】 对话框中,依次将“合拍对象”加入“行”(或列)区域,将“性别 ”加入到“列”(或行)区域,将“合拍对象”加入“数据”区域。
统计学原理
使用【数据分析】工具中(Excel【数据分析】工具安装。Excel 【数据分析】工具提供了一些常用统计方法的程序。如果你的及其还 没有安装此项功能,需要安装后才能使用。步骤如下:
统计学原理
例:在某大学随机抽取20名学生,调查他们的性别、民族、家庭所在地、平均月生活费、月愿意 支付摄影费用、影响摄影的因素等,得到的数据如表3—2所示。试建立一个数据透视表,在表的 行变量中给出性别平均月生活费和月愿意支付摄影费用,在列变量中给出学生的家庭所在地区,
初中数学数据的整理教案
初中数学数据的整理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数据整理的概念和意义;2. 学会使用图表和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3. 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数据整理的概念和意义;2. 图表的种类和作用;3. 统计方法在数据整理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统计知识,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2. 提问:我们是如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的?为什么要进行数据整理?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数据整理的概念和意义:数据整理是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排序、筛选等操作,以便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2. 介绍图表的种类和作用: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它们可以直观地展示数据的特点和规律;3. 讲解统计方法在数据整理中的应用: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数据。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一份数据表格,要求学生根据表格内容进行数据整理;2. 引导学生使用图表和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如制作条形图、折线图等,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3.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讨论数据的规律和特点。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一份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2.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查自己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数据整理的概念和意义、图表的种类和作用、统计方法在数据整理中的应用等;2. 提问: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数据整理?学习数据整理对我们有什么帮助?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的清晰度和连贯性;2.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 学生对数据整理概念和方法的掌握程度;4.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的情况。
《统计基础知识》教学教案
根据需要展示的数据类型和特点,可以选择不同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如
Excel、Tableau、Python等。这些工具各有优劣,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进行选择。
05
描述性统计分析
Chapter
集中趋势的描述指标
01
02
03
均值
所有数值的总和除以数值 的个数,用于表示一组数 据的中心位置。
中位数
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 列,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用于统计学中的中心位 置测量。
要求
学生应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 讨论,按时完成作业,达到规定 的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与重点
内容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数据的收集与整 理、统计图表、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 、概率与概率分布、抽样分布与参数 估计、假设检验等。
重点
数据的描述性分析、概率与概率分布 、抽样分布与参数估计。
教学方法与手段
方法
采用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抽样误差
由于抽样导致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 参数之间的差异,称为抽样误差。
参数估计的方法与步骤
点估计
用样本统计量直接作为总体参数的估 计值,例如用样本均值估计总体均值 。
参数估计的步骤
确定估计对象、选择合适的估计量、 计算估计量的值、给出区间估计和置 信水平。
区间估计
在点估计的基础上,给出总体参数的 一个可能取值范围,并给出该范围的 可信程度。
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统计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和发展趋势,以便跟上时代步伐。
在后续学习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和实践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THANKS
感谢观看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
统计学 第3章 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主讲:王光玲,济南大学商学院 45
2.统计分组的方法
2)数量标志分组 ——按表现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标 志进行的分组 。
例如,按职工人数分组、按人口年龄分组、按工资收 入水平分组、按销售额分组等
(1)单项式分组:每组变量值是一个值 (2)组距式分组:每组变量值是一个区间。
2020/5/14
46
小作业:课后将课本P50的例3-1和3-2的例子演示
一遍!
2020/5/14
39
3.2 统计分组与频数分布
3.2.1 统计分组 3.2.2 频数分布及统计图
主讲:王光玲,济南大学经济学院
3.2.1 统计分组
主讲:王光玲,济南大学经济学院
1、统计分组(见P52)
概念: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客观现象的内在特点,按 照一定的标志把被研究总体划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但又 有联系的组,称为统计分组。
某单位共有1000名职工,每名职工的文化程度、月收入、 婚姻状况等个体特征都有所不同(变异)。若该单位领导 想从总体上了解职工队伍的文化程度、月收入、婚姻状况 等情况,则可先要通过登记方法获得每个职工的资料,对 这些描述每名职工个体特征的资料进行分类汇总和分析计 算,就可以了解该单位全部职工中有多少人未婚、多少人 已婚、多少人离婚、多少人丧偶,各自所占的百分比是多 少;也可以了解研究生、大学、中专(高中)等不同文化 程度职工的人数及比重;还可以了解职工月平均工资、各 类职工的工资水平、职工工资分布的均衡性等等,以上内 容均为统计整理的有效信息,这些统计信息对于制定企业 的人力资源计划是十分必要的。
2020/5/14
43
2.统计分组的方法
1)品质标志分组 ——按研究对象的某种属性特征分组。
(2)复合分组:对总体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进 行的重叠式分组。
《统计》复习教案四:帮助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
《统计》复习教案四:帮助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作为数学学科中的一门重要课程,《统计》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很多工作和社会现象都需要用到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因此,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技能。
1.数据的收集在进行数据收集时,首先需要了解数据的来源和收集的方法。
一般来说,数据的来源可以是实际的调查、实验或案例分析等。
数据的收集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验设置、观察、采访等方式。
在实际收集数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的来源要可靠。
数据来源的可靠性是影响数据质量的重要因素。
收集数据时应该注意不要采用不真实或不可靠的数据来源。
(2)数据的收集方式要合适。
根据不同的数据类型和来源,选用不同的收集方法可以有效地保证数据的质量。
(3)数据的样本要有代表性。
数据的样本是指对某一群体或特定对象的数据调查。
样本的代表性要求是对这个群体或对象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准确描述。
2.数据的整理对于收集到的数据,如何进行整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只有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才能更好地发掘数据背后的规律和价值。
具体地说,数据的整理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数据的清洗:清洗数据是指去除数据中的错误、无效或重复数据的过程。
在数据清洗时,应该认真核对每一份数据,并删除掉不符合要求或与其他数据重复的数据。
(2)数据的分类:将整理后的数据按照特定的分类方式进行分组。
分类的方式也因数据类型和不同问题的关系而异。
(3)数据的评估:将整理后的数据进行评估,判断该数据的质量和实用性,并对数据的价值和使用限制进行分析。
3.数据的分析数据的分析是对整理好的数据进行研究和分析的过程。
数据分析的目的是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发现数据的价值,进而为决策和应用提供依据。
在数据分析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描述性统计:对数据进行整体的统计分析,包括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品质顺序数据的整理
1.统计数据的收集
2.统计数据的整理
(1)频数与频数分布
对于品质顺序数据,除了可使用上面介绍的分类数据的整理和表示方法外,还可以计算累积频数和累积频率(百分比)。
向上累计频数分布由标志值低的组向标志值高的组依次累计频数。向下累计频数分布是由标志值高的组向标志值低的组依次累计频数
回忆数据类型,帮助提醒记忆,帮助学生更快进入新内容
时间分配
品质顺序数据的整理概念15’
教学设 计(环节、内容、教法、学法)
举例:民族、行业类别、移动客服满意度调查、身高、体重分别属于哪些类型
2、三个数据类型中,哪些成为品质数据
3、在整理数据时首先应列出所分的类别;然后,计算出每一类别的频数、频率或比例、比率,形成一张数据频数分布表;最后,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图形进行展示,以便对数据及其特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统计数据的分析
(1)确定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叫众数(Mode),用M表示
根据分组资料确定
例如:某制鞋厂要了解消费者最需要哪种型号的男皮鞋,调查了某百货商场某季度男皮鞋的销售情况,得到资料如下表:
根据柱形图确定众数
例2:根据图表找出众数
备 注
(设想、提示等)
让学生区分哪个是柱形图,哪个是条形图
学生独立完成
让学生带着问题边思考边听课,思考:为什么要进行累计频数?
原因:
向上累计频数能够表示上限以下的频数和频率总共多少
向上累计频数能够表示下限以上的频数和频率总共多少
举例:课本P22和P23
时间分配
讲解课本例题与小结15’
教学设 计(环节、内容、教法、学法)
(2)寻找中位数(Median)
中位数是是指将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数列,居于数列中间位置的那个数据。中位数用Me表示
一、导入
(一)复习提问:
1、统计整理的步骤
2、统计分组的关键
3、分布数列的分类
4、分别举出例子说明品质数列和变量数列
二、授新课
四、品质数据的整理
(一) 品质型分类数据的整理
1、回忆数据有哪些类型:
(1).分类数据、
(2).顺序数据、
(3).数值型数据
备 注
(设想、提示等)
复习上节课重点内容,巩固记忆
统计学基础教案(详案)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法
讲练结合法、举例法
使用教具
PPT
课题名称
品质数据的整理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了解品质数据的整理的概念及意义,掌握品质数据整理的方法与步骤
教学重点
频数与频数分布的操作
教学难点
品质数据整理的方法
时间分配
导入5’
品质型分类数据的整理15’
教学设 计(环节、内容、教法、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频数:
(1).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为频数
(2).频数也称“次数”,对总数据按某种标准进行分组,统计出各个组内含个体的个数。
(3).而频率则是每个小组的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值。
5、统计数据的收集
回忆数据收集的方式
6、统计数据的整理
(1)频数与频数分布的操作
(2)图形描述(条形图或柱形图)
备 注
(设想、提示等)
举例:课本P22\P23
三、小结
归纳数列的要素和编制品质分布数列的过程
备 注
(设想、提示等)
讲解课本例题加深记忆
作业布置:无
教学后记:
思考:调查100,清明节回家方式,自驾回家有60人,占60%,那个是频数,哪个是频率
PPT列示《宋词中词语出现的频率》的分布数列,吸引学生注意力。讲解该统计工作的大概过程,增进学生对分类数据整理的理解
PPT展示条形图和柱形图实例,使学生有个理性认识
时间分配
讲解统计数据的分析35’
教学设 计(环节、内容、教法、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