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探索
发表时间:2011-08-01T14:19:39.733Z 来源:《当代教育之窗》2011年第6期供稿作者:赵永林
[导读] 学校德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德育的根本不是知不知、会不会,而是信不信、行不行
赵永林(阜宁县明达中学江苏阜宁224400)
【摘要】针对新时期德育工作实效性不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德充工作实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德育实质;德育工作实效性;途径与方法
学校德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德育的根本不是知不知、会不会,而是信不信、行不行.依据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我们认为学校德育工作是教育根据一定社会受教育实践,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纪、道德和心理等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广泛。包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教育: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法制、纪律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培养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就是要通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使德育内容内化成广大学生的自觉行动,从而来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完成学校教书育人的任务,达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接班人的目的。
在社会巨大变革的新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生活大环境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是非标准、生活方式、就业方式、社会心理环境,这些都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对学校德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换句话说,新的历史时期,德充工作将面临复杂环境和严峻的挑战。
党的十七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并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调整和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
目前学校的德育工作,常常遇到德育现状与客观环境的变化不相适应的矛盾。这种矛盾使德育工作者普遍感到学校德育的实际收效与投入相比不协调,结果是教育收效甚微,事倍功半。可以说现实中的德育工作远远达不到人们和社会对广大学生的期望。有时甚至出现德育工作“等于零”的结果。面对德育工作中的问题,德育工作者常常感到因惑,甚至无奈。党中央国务院就加强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提出了要求,那么,如何提高新进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呢?本文就此谈一些粗浅认识。
1.德育实效性问题的分析
1 . 1现实方面存在的问题。
德育现状与社会变革出现不适应予盾,在社会大变革的新时期,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与生活等大环境对德育工作有较大影响,出现民展中不平衡矛盾。首先,市场经济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学生适应社会正当竞争的参与未来市场竞争的新一代,在努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正当竞争的同时,要防止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德育工作必须认真思考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前提下,如何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不致沦为见利忘义的金钱拜物教徒。其次,当今社会政治惩治日趋完善和透明,人们充分享有民罚权利,言论自由。国家不但提倡有益的东西存在,同时也允许无害的东西存在。在政冶、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上,要用“三个代表”生活环境中发展自已的独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判断能力,否则会出现思想上的混乱和前途的渺茫。第三,社会文化环境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深刻的。我国的文化环境已从两千年文化大传统过渡到建国近六十年形成的文化小传统和西方外来文化传统构成的现实文化环境中,五颜六色,纷繁复杂。在这种丰富的、复杂多元的文化环境中,不同价值观念的矛盾时不时发生冲突。如何探求青少年学生道德成长与文化环境的本质联系,帮助广大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选择,这是新时期德育工作一项严肃而艰巨的任务。
1 .
2 “问题”学生增多,低龄犯罪率上升。
德育一直是学校的首要工作。但一段时期以来,受社会一些面的影响和教育上重“分”轻德、肓目追“分”的功利主义的影响,出现了学生中的严重两极分化:一部分忙功课,忙升学,而另一部分(认为高考或中考无望的)则不思进取,自我放弃,甚至发展到旷课逃学在社会上游荡的地步,导致问题学生增多。其表现为:校园早恋,无故旷景、打架斗殴、厌恶学习、校园暴力……等。有的学生还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据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上升趋势,且犯罪的成人化倾向严重,手段残暴恶劣。
1 . 3 青少年学生选择能力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类社会进入了以知识经济为标志的信息时代。国门打开了,国外先进的高科技与酱主义意识形态同时涌入国门,成人与青少年同步接受新信息,一时之间好的、坏的、美的、丑的、健康的、甚至黄色的等信息一起来到我们面前。作为成人,有一定的辨别意识和能力,可有选择的接受信息。而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心理均处于发育阶段,是非、美丑、好坏面前的判断能力较差,且求知欲强、好奇心重,对有所有信息来者不拒,统统接受,因崦造成部分青少年学生的人行迷茫,整日昏昏然而无所事事,追求享乐,盲目崇拜,步入人生误区。
2.问题存在的理论分析
2 . 1人的知、情、意、行的统一。
每个人的身心发展都是有其自然规律的,都要经过从认知→情感→意志→行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人们认识事物总是从具体到抽象、从表面到实质、从微观到宏观的。因此,人们往往先看到的是现象: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发生矛盾时时,往往选择现实。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实效不强的原因之一是德育往往停留在空洞的口头说都下,脱离实际。德育目标订的大而远,虚而高,违背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如:在新课程改革之前,曾一度出现过:大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和我是一个中国人的教育:中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德育“错位”,使德育目标分层不合理,学生难以理解、内化。因此,在指导每个学生从内化到外化成自己行为时,学生不知所措。
2 . 2 树立现代社会的人文主义道德观。
当今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素质教育是适应时代发展和未来挑战的必由之路,而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人既是一个自然人,但更是社会的人。教育最终是要培育一个健康、合格的社会人。德育不是空泛的说教,其功能是要张扬人性,使人回归自然,充满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