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探索

合集下载

新时期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探索

新时期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探索

新 时期 增 强 高校德 育 实效 性 的探 索
杨润 叶
( 南商 学院外 国语 学院 , 南长 沙 ,12 5 湖 湖 400 )
[ 摘要] 当前我 国正处于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发展 的重要历史 时期 , 会思想空前活跃 , 社 各
种文化相互激荡 , 社会意识 出现多样化的趋势 , 高校德育工作 面临巨大 困境 和严峻挑 战。在 新形式下 , 使得 不少高
的种种不合理现象 , 两者 的强烈 反差使 学生失 去追求
要求能够顺利 地转化 为学生个体 的思 想道德 素质 ; 同
时也指德育的外在效 益 , 即德育通 过提 升学生 的思想 道德素质促进社会 的物质文 明和精神文 明的建设 。德
这一 目标的信心。高校历来 以现实 的政治宣传需要 为 取向, 而不是以学生成 长 的规 律或个性 发展 的需 求 为 依据 , 德育理论已经成为一种大 而空 的纯理论 的说教 , 内容过于陈 旧, 虚而不实 , 引起学生在情感上 的共 无法
能, 笔者认为从德育 的“ 实效性” 上人手 , 是值得探索的
问题 。


德 育的 实 效 性
德育与 实践脱 节, 导致德育 实效性低迷
德育实效性 , 是指学 校德育促 进人 与社会 和谐发 展的实际收效程度 和德育 资源投入 的高 收益水平 , 即 学校德育既能 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对学 生思想道德素质
的要求 , 同时 , 又能 真正 符合 学生 个性 发展 的实 际需 要, 并能 。 德育的实效性 , 既是指德育 的 内在效果 , 即德育 的
击, 学生一方面受 到的是来 自于学校 的“ 树立共产主义 崇高理想” 的教育 , 另一方面听到或看到 的则是社会上

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上班伊始就担任班主任,现在主管学校德育工作,从事德育工作这么多年,最大的感触就是,德育方面的工作做了很多,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

细思,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很多,做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怎样才能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呢1、领导要重视重视学校德育工作,把德育工作始终摆在首位,制定相应的德育工作制度,把德育工作摆到学校工作的日程上来。

只有学校重视,领导重视,才能体现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思想要统一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要从实际出发,从学生那里取得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在哪些活动中收获大。

从教师和家长出发,听取大家意见,统一认识,统一行动,确定适合学校的可行的德育工作目标,从而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3、队伍要高质提高德育实效性,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应该组织全校教师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使他们牢固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

选择乐于奉献的老师担任德育干部和班主任,定期召开班主任会,交流班主任计划和总结,通过多种途径的培训,让他们拥有广博的知识,健康的人格,强烈的感召力。

4、校风要向上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加强校园和班级文化建设,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通过有意识的营造校园文化,让学校的每一棵草木,每一面墙壁都成为德育教育的阵地。

5、习惯要养成习惯是把信念和思想转化为行动的过程,需要经过不断重复和练习,变成一种自我需要。

这个特性告诉我们,不仅要严格要求,还需要长期坚持,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同时我们还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在老师和家长督促学生地基础上,实现学生实现自我管理,最终启发学生形成自我意识。

6、工作要系统学校德育工作涉及的面很广,可是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我们的德育工作一定要系统,符合学生的年级特点,循序渐进。

同时,我们还应该选择适合时代特点的人和事,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

7、合作要有效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我们一定要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学生,通过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开设家长学校等方式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发展规划,向他们宣传教育的意义、正确的教育方法、共同探索教育学生的措施、还可以提出要求和希望,转变不成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让家长和学生一起成长,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探索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探索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也随之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小学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它关乎着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人格养成,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环节。

如何在新形势下探索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探索。

一、运用多元化的教育手段在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需要运用多元化的教育手段,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传统的德育教育注重言传身教,倡导道德守则,这种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组织德育主题班会、开展德育演讲比赛、举办德育教育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德育教育的力量,激发他们对德育的兴趣和热情。

小学德育教育还可以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方式,提高教育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可以通过微课、网络直播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德育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重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在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更需要注重实效性,将德育理念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传统的德育教育往往停留在课堂上,学生难以将所学的道德知识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行为。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制定德育实践计划、开展德育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德育的魅力,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和实践能力。

德育教育的实效性还体现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习惯。

在日常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可以从细微之处入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社交习惯等,从而培养他们的良好品质和道德修养。

三、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在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的快节奏发展和信息化的普及,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压力和挑战。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辅导服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方式,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情绪,建立自信心,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小学德育教育还可以借助学校班主任、心理辅导员等专业人员的力量,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心理辅导和服务。

有关“学校德育实效性现状与改进方案”调研报告

有关“学校德育实效性现状与改进方案”调研报告

“学校德育实效性现状与改进方案”调研报告一、德育现状分析1.德育观念滞后在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中,部分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依然停留在传统的德育观念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对学生个体品质的培养。

这种观念导致德育工作难以适应新时代学生的需求。

2.德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学校德育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和针对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德育课程与学科课程之间的融合度不高,使得德育教育难以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3.德育队伍建设不足德育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德育工作者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难以胜任德育工作。

德育队伍的培训和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德育工作积极性不高。

4.德育评价体系不科学当前学校德育评价体系过于注重量化指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评价方法单一,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德育成果。

二、改进方案1.更新德育观念学校应积极引导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德育观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同时,要加强对德育工作的宣传和引导,提高全社会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

2.优化德育课程设置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合理设置德育课程。

课程内容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要加强德育课程与学科课程的融合,使德育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3.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学校应加大对德育工作者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能。

同时,完善德育工作者的激励机制,提高德育工作的积极性。

要加强对德育工作者的选拔和任用,确保德育队伍的素质。

4.改进德育评价体系学校应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既要注重量化指标,也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评价方法要多样化,充分体现学生的德育成果。

(1)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学校可定期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如道德讲座、志愿服务、德育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提高道德素养。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配备专业心理教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其心理健康。

提高德育工作时效性方法与对策论文

提高德育工作时效性方法与对策论文

提高德育工作时效性的方法与对策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也不是一次会议、一次活动、一次谈话就能够完成的。

不同年龄的学生又具有不同的思想水平、认识能力和心理特征。

要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必须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方式方法,经常地、反复地进行教育、训练,才能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其基本方法与对策有以下几个方面:1.德育目标要实际有效学校德育要遵循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办事,要求青少年从日常行为习惯入手开展近距离,小目标,经常化的德育教育,使社会要求、学校规范“内化”成他们自己的道德行为标准。

比如:要按时到校、要爱护公物、上课要认真听讲、要刻苦学习、要独立完成作业,着装要大方朴素等等,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低起点,严要求,使学生在社会、家庭、学校三个环境中接触到每个社会人都能成为德育教育者,天天检查,人人关心,久而久之就会“润物细无声”,收到良好的德育实效。

2.打“预防针”增加抗体过去的学校德育进行的都是正面教育,讲的都是社会人间的真、善、美。

总怕学生接触到反面的“假、丑、恶”现象。

其实,社会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复杂缤纷的。

总是香花与野草并生,真、善、美与假、丑、恶并存。

因此,笔者认为应当适当地对学生进行一些“假、丑、恶”现象的教育,当然,这种教育是在分析、批判的基础上进行的。

就像人们的肌体打“预防针”用的疫苗,可使健康的肌体增加抗病毒能力那样,使学生增加抗体,自觉起来抵御不良,达到预防为主,超前控制。

教学生学会拒绝那些“假、丑、恶”现象,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3.净化“真、善、美”环境学校德育中,我们仍然要始终如一的歌颂人间真、善、美。

让学生学会热爱。

从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开始,学会爱家庭、爱环境、爱劳动、爱学习、爱社会,最终达到爱祖国、爱人民的最高境界。

要使德育内容分层合理,便于内化。

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3.1 抓好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注意科学性,加强针对性,着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培养道德情感,以指导他们的行为。

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
改变 以教 师 为 中心 的 说德 育 , 以本 书 为 中 心 的教 德 育 , 起 门来 关 灌 德 育 的 现状 。 而 确定 以学 生 为 中心 、 动 为载 体 的新 世纪 德 从 活 育 理 念 。通 过 活 动 , 学 生 在 广 阔 的德 育 天地 里 发 展 个 性 , 会 使 学
刻 苦 钻 研 的 好 习惯 32主 题教 育 制 度 化 .
此 , 必 要对 德 育 工 作 的 实效 性 进 行 探 索 和实 践 。 有 当今 高 校 德 育工 作 如 何 提 高实 效 性 ,已 经 成 为大 家 共 同关
心 的 问题 。根 据 个人 的工 作 经 历 , 者谈 一 点 粗 浅 的 看法 , 供 笔 仅 ’ 考。 参 1 解放思想. 积极 培 育 新 时 期 的德 育 观 念
直贯 穿 到 毕 业 离校 。每 年 新 生 入学 都 要 进 行 为期 一 个 月 的 新
生 培训 , 他们 一 入 学就 明 白 : 到文 明 守 纪 , 守社 会 公 德 ; 使 做 遵 通 过 军 训 , 养 学 生 的严 谨 的作 风 , 立 严 明 的 纪 律 观 念 : 过 班 培 树 通 团会 、 讲 会 、 论 会 等形 式 , 学 生 热 爱 学 校 , 成 自觉 学 习 、 演 辩 使 养
多少 年 来 , 人 们 头脑 中形 成 了这样 一 种 认 识 , 为 学 校 德 在 认 育 工作 是 务 虚 的 , 德 育 工 作 来 说 讲 起 来 重 要 , 起 来 次 要 , 对 做 忙
起 来不 要 。 德育 工 作 方 式 方法 上 重 课 内 , 课 外 ; 校 内 , 校 在 轻 重 轻 外 ; 理论 , 实践 ; 重 轻 重教 师 , 学 生 。 轻 由于思 想 上 不 重 视 , 然 会 必

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报告课题方案及对策

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报告课题方案及对策

“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设计方案(省昆山市陆家中心小学校执笔人:亮王建良)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条件1、背景德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

加强德育就必须改进德育。

对于我们的德育成果,目前社会各界包括我们自己,还是不很满意。

许许多多的社会现象都使得我们反思,我们的德育工作的确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目前社会整体的思想水平和道德水平并不尽如人意。

可以说明一点,就是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尽管在校期间可能很好,但进入社会后还很难抵御社会上的不良影响,或者说抵御能力还不是很强,这是学校教育值得反思的问题。

反思到最后,大概就归结到一个问题上,就是德育的实效性问题。

目前,德育工作中形式主义普遍存在,即德育片面注重和追求德育工作的表面形式,而不按德育的客观规律办事,不顾及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可能性,不注意德育实际效果。

如:德育目标脱离实际,面面俱到不考虑实现的可能性;德育方法空洞说教,不顾及教育对象实际;德育活动包办代替,无视学生的主体性。

这些都影响着德育的实际效果。

2、条件(1)具有科学的理论指导。

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形成了丰富的德育教育理论;当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发展以及多学科整合的视角寻求道德教育研究之合理的方法论为基础的德育理论,是当代德育教育理论取得又一个伟大成果,将会为将来的德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2)具有丰富的经验作基础。

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充分认识到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树立德育为首和德育就是质量的观念,探索德育合力工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被评为“市德育示学校”、“省先进家长学校”。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具有良好科研环境。

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又是一所新的农村实验小学,有较好的文化积淀和科研环境。

“十五”期间,学校成功完成市级立项的心理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培养了一批科研骨干,为本课题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1、课题的核心概念德育的概念表述: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在受教育者的自觉积极参与的互动中,通过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浅谈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浅谈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社 区 已 成 为一 个 城 市 的主 要 构 成 , 大 部 分 的 城 市 青 少 年 都 生 活 极 的影 响 。 所以 , 德 育 工 作 者 面 临 着 更 严 峻 的挑 战 。 下 面谈 谈 自己 展。
的一 孔 之 见 。 以期 抛 砖 引玉 , 投石激浪。

在 社 区 .因 而 加 强 青 少 年 教 育 也 必 定 离 不 开 他 们 朝 夕 相 处 的社 区 。 因此 , 学校 必 须 加 强 与 社 区联 系 , 要 依 托 社 区 的 文 化设 施 来 加
( 广 东 省 江 门 市 台 山育 英 中 学 5 2 9 0 0 0 )
家庭 教 育对 孩 子 的成 长 是 非 常重 要 。 所 以说 家 庭 是 【 摘要 】 要 坚持德 育工作的 实效性 必须与 时俱进 。随 着改革 上 的数 据 显示 , 的 不 断 深入 . 发展方式的不断改 变, 科 学技 术 的迅 猛 发 展 , 大 众传 孩 子 的第 一 所学 校 , 父母 是 孩 子 的 天然 老 师 , 家 庭 教 育 是百 年 树 人
No. 7
青春 岁 月 - 学 术版
Yo u t h f u l Y O a l ' S - Ac a d e mi c Ve r s i o n
J u l y . 2O1 3
第 7期 201 3 年 7 月

教育 探析 ・
浅谈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彭 锋
教育孩子 , 要求 家长 怎样 协 助 学 校进 行 教 育 , 对 孩 子 的教 育 要 与 学
面 临 当前 学 校 德 育 目标 与 社 会 多 元 价 值 取 向 的冲 突 , 德 育 理 校 的教 育保 持 一 致 , 为 教育 好 孩 子创 造 良好 的条 件 。

浅谈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浅谈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在 内容 明确 、计 划 周 到 的制 度指 导下 , 中德育渗透的主渠道作用 。 达 到 使 学 生 既 产生 境 宽 心 悦 、 到 尊 重 受
德育工作才能有的放矢 , 有章可循 。在
又有慑于纪律和老师的“ 威严” 第三 , 其他方面的渗透。一是艺术 而 自律 ,
确定德育 内容过程中 , 要克服不分年龄 教育渗透 。 即在音 、 、 、 、 体 美 劳 艺术课教 而他律的功效 。 阶段 , 不分性格特征 而齐头并进 、 死板 学 活动 中, 渗透健康 的兴趣志 向 , 积极 固执 的做法 。
人 生 观 、价值 观 和对 学 生 心 灵 塑 造 、 素质 、 行 道德 素质 的培养 , 在各科 课堂教 不够 的 , 更需要靠 纪律 的约束和老师 的
为养成的重要途径 , 其工作不 是简单易 学 中,可以很 自然地渗透爱 国主义 、 集 严促 , 使学生引起注意 , 形成 良好习惯 。 行、 在短期 内就能完成 的 , 而是一个 长 体 主义 、 人 为乐 、 爱 自然 、 爱 生 助 热 热
[ ] 传 宝 . 与远 近—— 对 于 3檀 高低
德 的 】 人 学 生— — 树 立 平 等 意 识 ; 帮助 学 生 — — 中 , 在积极进取 、 求实创新 的校风 、 班风 “ 育 回 归 生 活 ” 思 考 Ⅱ. 民教 育 ,
o51) 树立服务意识 ; 响学生——树立 师表 中 , 新 颖 独 特 的 板 报 园 地 中 , 极 富 2 0 ( 1 . 影 在 在
二 、 变观 念 、 人 为本 转 以
向上 的审美观 , 热爱劳动 , 互助合作 , 顽
强拼搏等方面的教 育。 二是在管理 中渗
参 考 文 献
[] 1 娄欣 生. 育实效性探 析Ⅱ. 德 1 教

如何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如何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如何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当今社会,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项重大课题。

面对新时代、新一代、新情况,我们教育工作者应以前瞻的理念来思考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理念和德育模式。

树立德育新理念,开创德育新局面。

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学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使德育工作面向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坚持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要地位。

同时,要以教学为中心,在学科教育中积极渗透德育知识,再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出更多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直以来,学校更多的是将德育当成一门课程来进行来传授,在教育过程中过分注重理论说教,忽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和社会实践;过分注重共性,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实践证明,这样的德育不符合小学生的品德养成规律,实效性差。

素质教育以来,德育工作就成为了我们广大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但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德育并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导致部分学生的素质差。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德育,要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健全的发展。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使学校德育摆脱抽象、空洞的说教,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呢在此,我谈谈个人的实践与感悟。

11.紧跟形势扣主题,提出德育口号。

我们学校有个《课前十六问》,通过两年的时间,学生们在很多方面已做得很好了,比如上下楼梯靠右生,不乱扔垃圾,不追赶打闹等等。

2.结合形势,搭建学校德育体系,使学生具备应对复杂社会生活的道德鉴别、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的能力从德育相关活动中贯穿德育教育。

3.通过校园大屏幕播出安全教育警示片,学生从一段段短片及校园案例中明白深刻的道理。

我们学校是个有5000多学生的大学校,现在学生已经大大减少了拥挤打闹的现象。

提升学校德育实效的思考和探索

提升学校德育实效的思考和探索

1品 生 ( ) 段 学 习 , 重 系统教 育 . 社 分 注
“ 品德 与生 活 ( 会 )课 程 是 在 素质 教 育理 念 指 导下 . 社 ”
适 应 于新 时 期德 育 要 求 和小 学 教 育任 务 的 产物 . 课 程 的 该
我校 现 :有 7 %的家 长 不 懂 家 教 。 ” 值 得 一 提 的是 , 在 很 设 置在 一 定 程度 上 能 大 大提 高 德 育 的实 效性 。 因此 , “ 0 更 现
理念 . 积极开展 ‘ 各学科渗透德育” 工作。通过各学科的渗
般 将 种子 播 入孩 子们 的心 田, 并催 促 它们 生根 、 芽 。 发
透教 育 . 我们 把 爱 国主义 统 美 德 、 新精 神 … … 如春 风 传 创
在 望子 成 龙 、 女成 风 思 想 的指 导 下 。 在 的家 长 把 望 现 大 部 分精 力 放 在 关 注 孩 子 的学 习上 . 天 问 的 就 是 “ 天 每 今 的作 业 做好 了没 有 ?~考 试 了 吗 ?考 了 多 少分 ” 之类 的问
十分 重视 这 门课 程 的 教学 。我 们 知道 , 童 的 品德 和 行 为 儿
习惯 的形 成 是一 个 连 续 的过 程 . 就 要求 我 们 的 教学 讲究 这
系统 性 为此 . 们 结合 各 年段 的 教材 特 点 , 出了 每个 学 我 列
期 每个 年 级 的教 学 重 点 。在 低 年 级 . 我们 从 儿 童 的现 实生
活 出发 . 家 庭 生 活 中蕴 含 着 的 家庭 伦理 . 体 生 活 中蕴 将 集
现在. 学校 组 织 的各 种 各 样 的 活 动 也不 算少 , 不 少 但
含 着 的友 谊 、 爱 、 结 与合 作 , 区生 活 中蕴 含着 的公 共 关 团 社

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初探

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初探

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初探[摘要]新时期的德育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指导,整合德育教学内容,建立正确合理的评价体系以此来提高教学效果。

绝大多数的中职生在毕业后将直接跨进社会,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大军的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德育意识是重要的教育意识,它表征着中职教育基本的专业意识、德育观及其方法论,如何加强中职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职生;德育教育;创新;实效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地推进教育公平和教育民主,使社会经济处境不同的群体都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都得到关注并能够实现。

中职学生是我国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帮助他们充分挖掘潜能,做好德育教育的养成,突显重要。

因此,改变以往德育课的任课形式成为中职德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

一、加强传统德育课程的改革,实施创新中职教育德育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在中职学校各门学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品德教育在德育教学中又居于核心地位。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是德育教学的教学目标,中职的德育改革已势在必行。

(一)国外中职德育教育的发展近年来,国外的学校德育也都呈现出综合化的趋势。

西方国家在德育理论中都注意到多学科的综合,力图广泛吸收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中的新研究成果。

美国形成了传统方法(即理论教育方法),现代教育方法(通过课外活动潜移默化)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系统方法。

在日本,学校德育课被称为“综合课”,全国大体有25类综合课程和500多个这类课程的专题讲座。

日本文部省规定:“学校的道德教育以通过学校的整个教育活动进行为原则”。

由于杜威的“生活即教育”思想渗透到欧美发达国家学校教育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些国家普遍打破就学校德育论学校德育的传统,实行开放的“大德育”。

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研究

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研究

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研究目前,学校的德育工作,常常遇到德育现状与客观环境的变化不相适应的矛盾,这种矛盾使德育工作者普遍感到学校德育的实际收效与投入相比十分不协调,结果是收效甚微,事倍功半。

可以说现实中的德育工作远远达不到人们和社会对青少年的期望,有时甚至出现德育工作“等于零”的结果。

资料表明:1998年以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逐年上升,而且违法犯罪向低龄化方向发展,当今中国公民道德素质低于发达国家的公民素质,大街上随处可见随地吐痰、随地乱抛、随处践踏的现象。

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作为一名学校德育工作者就必须认真分析其原因,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努力探求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着力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一、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问题的分析(一)学校确立的德育目标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的实际“脱节”学校德育目标在确立上,存在着理想化的倾向,这就导致有意无意的“拔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实际的德育活动对于正处于生理和心理不成熟期的中学生来讲,只能肤浅的唯心的理解它。

得不到学生内心的认同,也极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由于目标指向的负载过重、过高,也就导致了德育内容的大而无当,宽而无边。

学校的德育内容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不符和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年龄特征。

就很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出现名义上的“加强”,实际上的“淡化”;名义上的“落实”,实际上的“落虚”现象,最终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

(二)学校的德育队伍和教师队伍两支队伍“脱节”从育人体系看,所有教师都有着育人的责任和义务,应该是教书和育人工作并重。

而德育工作者是育人工作的骨干队伍,承担着德育工作主力军的重任。

在实施过程中,这两支队伍之间往往缺乏相互理解、沟通和协作,因此德育的人力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

此外,从德育的实施体系看,德育工作者由德育教师和学生工作者组成,德育教师主要负责第一课堂教育,学生工作者主要负责第二课堂教育,两者之间也存在缺乏有机衔接的问题。

(三)教师的“说教”、“灌输”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脱节”长期以来,学校的教育方法过于简单陈旧、缺乏新意,一味强调以教师的“说教”、“灌输”为主,忽视了教育主体的教育方式,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道德观念。

关于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实效性问题的探讨

关于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实效性问题的探讨

关于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实效性问题的探讨南亨中心小学张子芳学校德育工作,通俗地讲就是做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

依据教育理论,我们可以对学校德育工作做出如下界定:“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德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内涵广泛。

包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法制、纪律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培养教育。

德育就是要通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使德育内容内化成青少年的自觉行动,从而来指导青少年的日常行为,完成学校教书育人的任务,达到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目的。

在社会巨大变革的新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生活大环境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是非标准、生活方式、就业方式、社会心理环境、人口和家庭结构及获取信息的渠道等等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些都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对学校德育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换句话说,新的历史时期,德育工作将面临复杂环境和严峻的挑战。

在2001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上,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决定》中指出:“要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并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调整和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

” 目前学校的德育工作,常常遇到德育现状与客观环境的变化不相适应的矛盾。

这种矛盾使德育工作者普遍感到学校德育的实际收效与投入相比十分不协调,结果是收效甚微,事倍功半。

可以说现实中的德育工作远远达不到人们和社会对青少年的期望,有时甚至出现德育工作“等于零”的结果。

面对德育工作中的问题,德育工作者常常感到“束手无策,无能为力”,甚至“一筹莫展”。

小学学校德育教学模式实效性研究与探求

小学学校德育教学模式实效性研究与探求

关于小学学校德育教学模式实效性的研究与探求摘要:对中小学学生实施德育教育,学校是主阵地,教学是主渠道,学校德育课堂教学模式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过程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德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效性,是促进德育教学深入发展的唯一选择,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德育课堂教学教学模式实效性对策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发展越来越对人才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人才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也需要劳动者具备较高的思想品质和敬业精神。

因此,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德育课堂教学是小学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模式,通俗地讲就是做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

德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内涵广泛。

一、提高小学学校德育课堂教学模式实效性意义重大德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功能和作用就是通过系统化了的课堂教学,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德育课堂教学在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直接担负着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它不仅最具体、最明确地阐述了路要怎样走,人要怎样做的人生要义,而且其中一些内容是各个学科知识高度概括和综合的结晶,又是指导各学科学习和研究的思想方法(如哲学),以及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如法学)。

现在的小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

他们的政治思想状况和道德状况,不仅是当前社会文明程度的具体体现,而且对国家未来的社会风貌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小学学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者的任务,既要培养学生从小做起的认知技能,也要培养学生思想品质,实现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意志坚定、品质高尚、追求新知、勇于创新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

二、提高小学学校德育课堂教学模式实效性势在必行(一)认识上的误区。

首先,商品经济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

关于学校德育有效性的思考与探索

关于学校德育有效性的思考与探索

关于学校德育有效性的思考与探索摘要:本文从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心理、社会教育等三个方面试图探讨学校德育的有效性问题。

本文认为,增强学校德育的有效性:一要紧贴生活实际,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二要突出以人为本,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要完善育人网络,增强德育工作的合力。

关键词:学校德育;有效性;心理健康;育人网络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3-025-1一、紧贴生活实际,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1.强化全员育人。

所谓全员育人,是指由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

我校教师实行一岗双责——既教书又育人,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机制,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

主要有两种做法:一是实行教师参与学校德育管理岗位责任制,二是进一步加强完善德育导师制。

如此,就确立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育人理念,提高了学校育人的水平。

2.强化载体建设。

德育不能空对空,需要“抓手”,这个最有效的抓手就是德育课程。

我校是这样做的:一是开发校本德育教材《乐余高中优秀学生案例选编》,将历届优秀毕业生的学习、生活典型事迹汇编成书,供全体学生学习,以典型事例激发在校学生成长的内驱力;二是不断开展励志系列教育活动,例如:学名人励志,悟成长之路,读一本励志书,话一份感悟,学生自己励志“座右铭”评选,学习典型、励志成才等主题活动。

3.强化主题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孩子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我校紧紧围绕“和谐·感恩”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开展主题教育为抓手,加强民族精神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制宣传教育、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获得道德体验,养成良好习惯,提高思想素质。

另外,我们还充分利用各种重大节庆日、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等场所参观学习,开展体验劳动、公益活动、社区服务、志愿活动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服务家乡、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引导学生撰写参加活动的体会或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调查与思考

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调查与思考

学 习成 绩 ,喜 欢 用 学 习成 绩 的 高低 作 为 衡 量 学生 好 坏 的 标准 ,这 种 “ 智 轻德 ” 的认 识 导 致 德 育 工作 “ 重 说
头 分管 和 具 体 负 责 ,但仅 靠 在 教 学 时 间 里 ,由科 任 教
二是 重德 育 理 论 灌 输 ,轻 行 为 习惯 引 导 。利 用 课 堂 主 阵地 ,对 学 生进 行 德 育 理 论 和 基 本 常识 的教 学 是
必 要 的 。 但 我 们 往 往 偏 重 于 理 论 讲 授 和 课 堂 灌 输 , 总 期 望 通 过理 论 说 教 ,让 学 生 在 思 想认 识 上 产 生 飞 跃 。
生 希 望 能经 常通 过 德 育 老 师 的 “ 事 政 策报 告 ” 了 时 , 解 国 内 外最 新 发 生 的各 种 事 态 , 可见 多数 学 生希 望 德 育 内 容 随着 时 代 的发 展 而 不 断地 调 整 充 实 ,以提 高 思
想 性 、知 识 性 和 趣 味 性 。 四 是 重 群 体 共 性 教 育 ,轻 学 生 个 性 教 育 。 据 调
_
_
I l
誉灞
提高 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 的调查 与思考
厦 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六 中学 宋林平
当前 ,学 校 德 育 工作 面 临复 杂 的 环境 和 严 峻 的 挑 战 ,尽 管 各 级 领 导 对 此 非常 重 视 ,但德 育 工 作 的实 际 效 果 并 不 理 想 。 问题 何 在 ,原 因是 什 么 ,如 何 解 决 ,
标 ,在 “ 样 做人 ” 方面 ,还 缺 乏 具体 的衡 量 标 准和 怎
行 为细 则 。 事 实表 明 ,只 有 根 据 各 阶段 学 生 的不 同培 养 要 求 , 把 “ 会 做 人 ” 的 德 育 目 标 细 化 为 行 为 习 学

提升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研究与探讨

提升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研究与探讨

提升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研究与探讨摘要: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教育,只有通过知识才能够改变命运。

很多家长在教育上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和时间,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德育教育,导致学生存在错误的认知和行为习惯。

学校是教育的主体,在进行德育教育中也要提高工作的实效性,所以本文对此进行研究与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行为习惯;价值观念;德育教育引言: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时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还要做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帮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引导学生从内在认识到学习德育知识的重要性,还要及时鼓励和表扬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教育的整体效果。

一、校德育工作实效性低的原因想要提升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就必须要分析影响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原因,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移动设备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必备品,使用移动设备的过程当中,在互联网上可以接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

学生也会受到网上信息的影响,互联网信息内容参差不齐,有很多信息并不适合小学生的成长,影响着小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

在学校内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进行德育教育工作采用的方式相对比较单一,主要向小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灌输,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样的教学方式仅仅重视对小学生行为的规范,但不能从本质上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式的不合理,也会疏远师生之间的关系,阻碍德育工作的开展[1]。

二、提升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方式(一)构建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实现家校共育德育教育工作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非常关键和重要,小学生还处于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认知和思维还相对不够成熟,为他们构建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非常重要。

小学生对世界的了解主要通过家长、学校和社会三方面来实现,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构建家校共育的教学模式。

家长对小学生的影响非常重要,社会也需要全力配合,才能起到好的教学效果。

家长是小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但很多家长不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通过家教共育的模式,能够和老师建立起联系,帮助学生家长解决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实施方案策划方案

《加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实施方案策划方案

《加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实施方案策划方案一、背景分析近年来,我国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如德育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德育方式单一,德育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这些问题导致德育实效性不强,难以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

因此,加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定位1.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使德育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3.完善德育评价体系,确保德育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果。

三、实施方案1.德育课程改革(1)优化德育课程体系,将德育内容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德育课程。

(2)加强德育课程研究,编写具有时代特色、贴近学生生活的德育教材。

(3)开展德育课程培训,提高教师的德育教学能力。

2.德育活动创新(1)举办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提升道德素养。

(2)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等,开展主题德育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加强德育实践基地建设,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德育实效。

3.德育评价体系改革(1)建立多元化、全方位的德育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表现等方面。

(2)将德育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4.教师队伍建设(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和道德素养。

(2)开展德育教师培训,提升德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3)加强德育教师激励机制,激发德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实施步骤1.调查研究阶段:深入了解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实施方案提供依据。

2.方案制定阶段: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措施等。

3.实施阶段:按照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德育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五、预期成果1.德育工作针对性明显提高,德育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德育实效性得到提升。

2.德育方式多样化,学生参与热情高涨,道德品质得到全面发展。

3.德育评价体系完善,德育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果。

德育工作中的创新策略与实践效果

德育工作中的创新策略与实践效果

德育工作中的创新策略与实践效果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在实践中,如何采取创新策略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德育工作的创新策略1. 多元化的德育课程体系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是有重点和针对性的。

尤其是需要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实行有针对性的课程,培养具有不同特长和素质的综合人才。

同时需要让德育课程与现实社会相结合,突出德育的实践性,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让学生感受到德育课程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2. 引进先进的德育教育理念一个学校的德育教育理念应该是符合时代发展的,同时也是科学的。

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应该引进和采用先进的德育教育理念,为学生打下更加坚实的道德基础。

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了解国内外德育教育的新理念,引进有效的德育教育课程和方法,以期创新德育教育的实施模式。

3. 注重激励和奖励机制在德育教育中,学生面临的德育问题是多重的,有时需要通过奖励激励学生,为他们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重视激励和奖罚,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自我监督、自我激励和自我拓展的能力,也是学生提高德育成绩和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手段。

4. 推行德育工作制度化制度是推行德育教育的重要保障。

推行德育工作制度化,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德育教育体系、完善德育工作流程、建立有关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实行流程等方式来实现。

通过制度化工作,可以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更规范、更有针对性,提高德育工作推进的效率和实效性。

二、创新策略的实践效果创新策略在德育工作中的实践效果,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教育效果有显著提高。

在创新策略的实践中,教育者注重的是如何激励学生去积极思考、行动、创新、实践,从而有效地推进教育和培养学生成长。

从长远来看,这样的教育方式更有助于学生德育教育的全方位发展,促使学生在道德、思想、文化、科技等方面更加丰富和广泛的成长。

2. 学生的道德素质有明显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探索
发表时间:2011-08-01T14:19:39.733Z 来源:《当代教育之窗》2011年第6期供稿作者:赵永林
[导读] 学校德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德育的根本不是知不知、会不会,而是信不信、行不行
赵永林(阜宁县明达中学江苏阜宁224400)
【摘要】针对新时期德育工作实效性不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德充工作实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德育实质;德育工作实效性;途径与方法
学校德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德育的根本不是知不知、会不会,而是信不信、行不行.依据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我们认为学校德育工作是教育根据一定社会受教育实践,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纪、道德和心理等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广泛。

包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教育: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法制、纪律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培养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就是要通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使德育内容内化成广大学生的自觉行动,从而来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完成学校教书育人的任务,达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接班人的目的。

在社会巨大变革的新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生活大环境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是非标准、生活方式、就业方式、社会心理环境,这些都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对学校德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换句话说,新的历史时期,德充工作将面临复杂环境和严峻的挑战。

党的十七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并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调整和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


目前学校的德育工作,常常遇到德育现状与客观环境的变化不相适应的矛盾。

这种矛盾使德育工作者普遍感到学校德育的实际收效与投入相比不协调,结果是教育收效甚微,事倍功半。

可以说现实中的德育工作远远达不到人们和社会对广大学生的期望。

有时甚至出现德育工作“等于零”的结果。

面对德育工作中的问题,德育工作者常常感到因惑,甚至无奈。

党中央国务院就加强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提出了要求,那么,如何提高新进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呢?本文就此谈一些粗浅认识。

1.德育实效性问题的分析
1 . 1现实方面存在的问题。

德育现状与社会变革出现不适应予盾,在社会大变革的新时期,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与生活等大环境对德育工作有较大影响,出现民展中不平衡矛盾。

首先,市场经济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

学生适应社会正当竞争的参与未来市场竞争的新一代,在努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正当竞争的同时,要防止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德育工作必须认真思考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前提下,如何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不致沦为见利忘义的金钱拜物教徒。

其次,当今社会政治惩治日趋完善和透明,人们充分享有民罚权利,言论自由。

国家不但提倡有益的东西存在,同时也允许无害的东西存在。

在政冶、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上,要用“三个代表”生活环境中发展自已的独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判断能力,否则会出现思想上的混乱和前途的渺茫。

第三,社会文化环境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深刻的。

我国的文化环境已从两千年文化大传统过渡到建国近六十年形成的文化小传统和西方外来文化传统构成的现实文化环境中,五颜六色,纷繁复杂。

在这种丰富的、复杂多元的文化环境中,不同价值观念的矛盾时不时发生冲突。

如何探求青少年学生道德成长与文化环境的本质联系,帮助广大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选择,这是新时期德育工作一项严肃而艰巨的任务。

1 .
2 “问题”学生增多,低龄犯罪率上升。

德育一直是学校的首要工作。

但一段时期以来,受社会一些面的影响和教育上重“分”轻德、肓目追“分”的功利主义的影响,出现了学生中的严重两极分化:一部分忙功课,忙升学,而另一部分(认为高考或中考无望的)则不思进取,自我放弃,甚至发展到旷课逃学在社会上游荡的地步,导致问题学生增多。

其表现为:校园早恋,无故旷景、打架斗殴、厌恶学习、校园暴力……等。

有的学生还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

据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上升趋势,且犯罪的成人化倾向严重,手段残暴恶劣。

1 . 3 青少年学生选择能力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类社会进入了以知识经济为标志的信息时代。

国门打开了,国外先进的高科技与酱主义意识形态同时涌入国门,成人与青少年同步接受新信息,一时之间好的、坏的、美的、丑的、健康的、甚至黄色的等信息一起来到我们面前。

作为成人,有一定的辨别意识和能力,可有选择的接受信息。

而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心理均处于发育阶段,是非、美丑、好坏面前的判断能力较差,且求知欲强、好奇心重,对有所有信息来者不拒,统统接受,因崦造成部分青少年学生的人行迷茫,整日昏昏然而无所事事,追求享乐,盲目崇拜,步入人生误区。

2.问题存在的理论分析
2 . 1人的知、情、意、行的统一。

每个人的身心发展都是有其自然规律的,都要经过从认知→情感→意志→行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

人们认识事物总是从具体到抽象、从表面到实质、从微观到宏观的。

因此,人们往往先看到的是现象: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发生矛盾时时,往往选择现实。

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实效不强的原因之一是德育往往停留在空洞的口头说都下,脱离实际。

德育目标订的大而远,虚而高,违背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如:在新课程改革之前,曾一度出现过:大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和我是一个中国人的教育:中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德育“错位”,使德育目标分层不合理,学生难以理解、内化。

因此,在指导每个学生从内化到外化成自己行为时,学生不知所措。

2 . 2 树立现代社会的人文主义道德观。

当今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素质教育是适应时代发展和未来挑战的必由之路,而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人既是一个自然人,但更是社会的人。

教育最终是要培育一个健康、合格的社会人。

德育不是空泛的说教,其功能是要张扬人性,使人回归自然,充满爱心。

目前,许多先进的国家社会道德观念方面的教育都日益趋向这种社会人文主义的大道观念,提高人文素质。

所谓人文素质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已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文素质教育简单地说,即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

通常人们把人文教育看作是关于人类生存目的的教育,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为何而生”,如何很好地处理人与自、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较好地解决个人自身的理性、意志和情感、体格各个组成部分达到和谐状态,从而提高个人的整体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