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七十二)正阳门西护城河
北京正阳门
北京正阳门
北京正阳门原名丽正门俗称前门、前门楼子、大前门位于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的天安门广场最南端。
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正阳门是明清两朝北京内城的正南门。
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七年(1419年),是老北京“京师九门”之一。
它集正阳门城楼、箭楼与瓮城为一体,是一座完整的古代防御性建筑体系。
据地方志上记载:当时的城楼、箭楼规模宏丽,形制高大;瓮城气势雄浑,为老北京城垣建筑的代表之作,现仅存城楼和箭楼,正阳门原由瓮城墙连为一体,后因修路分割成了两个部分。
但一般人们也把大栅栏那个地方叫做前门,范围是正阳门和它前面的珠宝市、大栅栏等区域,而正阳门是指正阳门城楼和箭楼的统称。
处在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上。
正阳门箭楼、城楼、瓮城、正阳桥和五牌楼是一组布局合理、造型庄严、气势凝重的建筑群。
是北京城内唯一保存较完整的城门。
北京正阳门简介
正阳门:明代北京城的宝贵文化遗产
正阳门是位于中国北京市的一座城门,是明代北京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坐落在北京市东城区正阳路,是北京城内八座城门之一。
正阳门的建造始于明朝永乐年间,约建于公元1420年左右,是当时修建
北京城墙时的一部分。
它的主要功能是作为皇城的正南门,也是明朝皇
帝出巡和举行重要仪式时的主要入口。
正阳门作为城门建筑,体现了明
代建筑风格,具有浓厚的历史和文化氛围。
正阳门的建筑结构庄重宏伟,由城楼和城墙组成。
城楼高大壮观,呈重
檐歇山顶的建筑风格,屋顶覆盖着黄琉璃瓦,四周围以雕刻精美的石狮
子和石马,彰显了皇家气派。
城楼正中设有城门洞,洞内设有大门和门洞,是进入城门的通道。
正阳门的城墙呈方形,由红色城砖砌成,周长约为500米。
城墙上设有
敌楼和瞭望台,用于观察城外情况和守卫城墙。
城墙上还镶嵌有瓷砖和
石刻,展现了当时的装饰艺术。
作为北京城的重要标志和旅游景点,正阳门吸引了许多游客和研究者。
它不仅代表着明代的建筑技术和设计理念,还见证了中国古代皇城的辉
煌与历史的变迁。
如今,正阳门周边已经成为北京市的繁华商业区之一,与现代建筑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
总的来说,正阳门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城门建筑,展
示了明代建筑风格和中国古代皇城的壮丽景象,是北京市宝贵的文化遗
产之一。
《北京北护城河、亮马河生态景观设计》
护城河历史
历史上的护城河除防御功能外,还承担着城市供排水和漕运功 能(东护城河)。对于交通运输、观光游览、美化环境等都起到过 很好的作用。 护城河是城市里的雨水和生活用水排水的汇流河道。历史上曾 多次疏排过京城严重的雨涝水患,对京城安全起过重大作用。 西北护城河是玉泉山泉水向内城河湖水系输水的重要水源河道。 东护城河(自东直门至大通桥)在清代康煕、乾隆年间,曾长期从 通惠河经大通桥北上,向朝阳门、东直门一带的裕丰仓、储运仓、 禄米仓、万安仓等运送漕粮。康煕皇帝巡视通惠河时赋诗云:“千 樯争溯白苹风,飞挽东南泽国同。已见灵长资水德,也应辛苦念田 功。”
122
谢谢!请指正…
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
123
人们重回自然家乡河。
景观设计
52
北护城河总图
53
北护城河景观设计总图
恢 复 太 平 湖 一 角
松 林 闸 下 游
中 轴 线
东 北 城 角
54 》返回首页
恢复太平湖一角
55
现状照片
56
松林闸上游,太平湖一角
旧时的太平湖,沿河环湖芦 苇挺立、绿柳成荫、水流清 澈,是京城西北偶一处天然 野趣景区。
北京 北护城河、亮马河
生态景观设计
2005.5
1
内容
前言
河道的历史及现状
植物配置和步行道
码头设计
设计理念和原则
景观设计主题思想
闸房设计
灯光照明
景观设计
生态护岸设计
结论
2
前
言
北京的护城河、亮马河与其他古迹一样,都是古都
风貌的重要标志。因此,恢复北京护城河,对于保护北
夜景设计-
119
[精品]老北京护城河——内城护城河景色(组图)
原文地址:老北京护城河——内城护城河景色(组图)作者:陶然野佬老北京城雖屬燕北苦寒之地,乾旱少雨,不似江南魚米之鄕。
但北京這块地方卻被古人相中,其左環滄海,右擁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濟,實乃氣咝蝿俳^佳之地。
經千年营國,老北京四維水系縈繞,河流充沛,大小水面星羅棋佈。
延續六朝古都,風調雨順,也從未現缺水窘境。
忽報京城水告急,調引江南之水救京畿,可也實在是有點兒逆天啦。
白浮泉、玉泉,以及桑亁之水東南流入城河。
護城河柳蔭環繞,城內金水河、玉河穿流其間,西苑潭海蕴養京師,堪比天堂之蘇杭。
爲何缺水終至於此,更用逆天之法救之?護城河是老北京耀眼的一道風景,然而如今內城東、西、南護城河早已湮没,北城河尚存。
元之金水河,明清之玉河也早已成爲地下溝涵。
外城護城河延續至今,東、西厢和南二環的建設與城河尚屬相得益彰。
但護城河的改造,把河底敷了防滲層,改造後的外城護城河就是一個長條的大水池子,河水接不了地氣,也形不成自然的生态循環。
偶非水利專家,僅凭直觀,言辭不當處,還望有關人士包涵。
這組舊影大部分在前文不同專題中已有展現,但覺得護城河是一個不錯的專題,所以就把有關護城河題材的舊照集中於此。
想來,可能這樣更可以體現出昔日老北京護城河旖旎風光之獨特。
1860-10,內城東北角樓及護城河,遠景是東直門。
原註釋:North and east corner of the citywall of Beijing. [(英)費利斯·比托 Felice Beato]。
1860-10-21,安定門甕城東北面全景。
圍繞甕城的內城北護城河[(英)費利斯·比托Felice Beato]。
1860-10-21,安定門迤西內城北垣上面及內城北護城河,遠處可見德勝門。
由安定門城樓上嚮西拍攝。
原註釋:Top of the Wall from Antin Gate taken possession of by British and French Troops. [(英)費利斯·比托 Felice Beato]。
趣说 老北京内城的“九门”
趣说老北京内城的“九门”陈文杰■正阳门■宣武门■阜成门◆陈文杰北京,这座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古都,有着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余年的建都史。
说起老北京的城门,民间早有“内九外七皇城四”的说法。
据有关史料记载,自元代以来,为适应军事防御和政治经济的发展需求,北京经过历代皇朝不断修葺完善,逐步形成了“内城有九座城门,外城有七座城门,皇城有四座城门,四方围合,独具特色的建筑格局”。
根据史料寻迹,明代的“外城”,指的是北起正阳门(前门)东西沿线、南到永定门东西沿线、东到广渠门南北沿线、西到广安门南北沿线这个区域,环城开有七座城门,若以崇文门东侧的东便门为起点顺时针寻踪,分别是东便门、广渠门、左安门、永定门、右安门、广安门、西便门这“七门”。
“内城”就更清楚了,基本就在北京地铁2号线环城沿线之上,若以正阳门(前门)为起点顺时针寻迹的话,则分别是正阳门、宣武门、阜成门、西直门、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朝阳门、崇文门这“九门”。
“皇城四” 指的就是:原在毛主席纪念堂位置上的中华门(明称大明门,清称大清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
皇城还有位于天安门左前方的东三座门,又称长安左门,建筑规制与中华门相似。
明清时期,科举殿试后在此门外发榜,因此又称“青龙门”或“龙门”。
新中国成立后扩建长安街,于1952年拆除;西三座门又称长安右门,位于天安门右前方,建筑规制与大明门相似。
相传明清时期处决死刑犯,即在此门内的西千步廊旁判决,因此又被称为“白虎门”或“虎门”,1952年拆除。
宫城(紫禁城)四门为: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是当年历代皇帝临朝执政的地方,其建筑庄严雄伟、金碧辉煌,集尽中华民族建筑文化之精华,所到之处无不彰显皇权至高无上之威严。
而和平门、建国门、复兴门都形成于民国时期,相对历史较短。
本文根据相关史料记载,仅就老北京内城的“九门”略作简要介绍。
1.正阳门俗称“前门”,与地安门俗称“后门”南北呼应,为九门之首,位于内城南垣正中,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经此贯通而过。
北京护城河规划改造述往
北 京 护 城 河 规 划 改 造 述 往
文 立 道
北京规划建设
#$%&%’( )%*+ ,-.’’%’( / )0’1*23)*%0’ 2$4%$5 6777・8
古城回溯
Hale Waihona Puke ,%’#"%( ’#() 0"’,++
其中,无河水补给的前三门崇文门段 和南护城河西便门段,污染尤为严 重。由于两岸环境极差,根据当地居 民的要求,这两个河段分别于 9:;6 年 和 9:>6 年被改为暗沟,总长为 9< > 公 里。 在上述河道改暗沟工程中,除北 护城河首段和南护城河西便门段外, 均根据北京市人防办公室的要求兼做 人防设施使用,沿线共做人防出入口 85 多处。后来,因有大量污水排入, 这些人防设施逐渐被废弃。 以上这些护城河改成暗沟后,虽 满足了地铁的要求,解决了原河道排 水能力不足的问题,但也破坏了古都 北京的河道系统格局,减少了城市水 面。与此同时,暗沟还降低了城市抵 御大洪水 ( 超过设计标准的洪水)的 能力,加大了下游河道的洪水流量, 加剧了上下游之间的排水矛盾。 四、 45 世纪 >5 年代以来的护城 河规划 9:>4 年,北京市重新编制了城市 总体规划,其中的城市河湖规划把规 划建设区内的河道,定位成环境优美 的风景观赏河道。其南半环起自昆明 湖,经京密引水昆玉段、南护城河到 通惠河高碑店湖,全长 ?6< ? 公里,并 可将颐和园、玉渊潭、陶然亭、天 坛、龙潭五大公园串联起来。其北环 起自长河闸,经长河、北护城河、亮 马河、二道沟至通惠河高碑店湖,全 长 4?< : 公里,并可将紫竹院公园、动 物园、北郊四湖、水碓湖公园、红领 巾湖公园串连起来。 为了确保风景观赏河道有一个清 洁、宽阔的水面,河道两岸规划修建 污水截流管道,并根据北京缺水和地 形状况,在沿河适当地点修建栏河闸 或橡胶坝,以抬高河道水位。根据河 ( 作者单位:北京市城市规划 设计研究院) ( 责任编辑:朱祖希、李洵) 道较深的特点,河道断面建成复式河 床,河道两岸植树成荫,河道二层台 建成宽 6 = > 米的滨河绿带,并设路椅 供人们休息。规划考虑,各河段可根 据具体条件开展水上活动或通行游 艇。昆明湖至玉渊潭八一湖和至紫竹 其中昆玉段,河道 院 99< ? 公里河道 ( 顺直、河上桥梁净孔已按通航规划不 少于 ?< 6 米修建),规划考虑通行客 艇,可直达昆明湖内排云殿。现已按 此规划于 9::: 年 ; 月建成通航。 为了确保城区防洪排水安全,规 划 提 出 排 水 标 准 45 年 , 防 洪 标 准 65 = 955 年的西蓄东排和南北分洪的 方针,即利用西郊砂子坑、玉渊潭等 调蓄城市上游洪水,按规划标准加大 城市下游河道排水能力,开辟向坝 河、水碓湖分洪工程和加大向凉水河 的分洪流量。 根据上述规划,从 9:>9 = 9:>8 年 和 9:>> = 9::4 年,分别将北护城河和 南护城河进行综合治理,两岸按规划 补充修建了污水截流管道,建成水面 宽 47 = 85 米、带有二层台的复式断面 和绿树成荫的河道。但由于管理和有 的污水出路还未打通等原因,仍有大 量污水入河。 9::4 年修订的城市总体规划,其 中河湖规划,是在上述规划思想指导 下,根据规划市区面积的扩大,进一 步扩大了风景观赏河道的规模。 ( 注:本文得到了庞尔鸿同志审阅和 补充,谭伯仁、李贵民同志提供部分 资料,在此表示感谢。)
正阳门的前世今生:它是北京最有名的城门可走皇上“龙车”
正阳门的前世今生:它是北京最有名的城门可走皇上“龙车”北京的正阳门具有威天下而昭礼的“国门”地位,在京城的所有城门中最具规模,它成为老北京城的历史文化的象征。
1949年2月3日北平解放,人民解放军举行入城式就是在这里举行。
正阳门城楼和箭楼处于天安门广场的最南端,每逢国庆典礼均在正阳门城楼北面的天安门广场举行。
中国人民银行1949年9月10日发行的第一套500元人民币,正面就是正阳门的图案。
1988年正阳门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时的北京城处于三面环山、一面开敞的小平原,当时的平均海拔高度越44.2米,也曾称“幽州”。
侯仁之先生所著《北平历史地理》书中定论:北京城最早建于周代。
还有考证得出惊人的结论:琉璃河商周遗址正是古燕国的始封地及燕都之所在。
这无疑把北京的建城史大大地推前了,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西周初期。
辽代(公元938年)在这辽国疆城南部建立陪都,因而称南京,又称燕京。
金朝时,第四个皇帝金海陵王把首都从远在松花江的会宁府,迁移至北京,命名中都,金中都是北京历史上成为真正的王朝首都。
今广安门一侧,古蓟都所坐落的位置,建起的北京建都纪念阙,纪念北京建城3000多年历史的纪念标志。
正阳门城楼老北京城有九个门,九门各有规格和功用,九门走九车,正阳门是走“龙车”之门。
九个城门中唯有正阳门箭楼开设了城门,只有皇帝出入时才开启。
正阳门因位置于紫禁城正前方,又有了“前门”之称,正阳门是明清时北京内城正南门,城楼始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正阳门是老北京“京师九门”之冠。
正统四年(1439年)在其南面添建了箭楼,城楼与箭楼之间是一座瓮城。
曾几毁几修,现在的城楼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被焚毁后重建的,占地3047平方米,坐落在砖砌的城台之上,通高43,65米,是京城的城门中最高大的一座。
正阳门城楼是集城楼、箭楼和瓮城为一体的一座完整的古代防御性建筑格局。
现在仅留下城楼和箭楼了,且为北京城内唯一保存较完整的一对城门。
正阳故事——精选推荐
正阳门(前门)--老照片的故事(2012-03-20 14:57:47)转载▼分类:闲情逸致标签:骑游京城前门正阳门城楼箭楼前门,原来是“正阳门”的俗称,作为京城正门,建筑和道路的等级最高,这里也是皇帝去天坛、山川坛(即:先农坛)必经的御路,陆续形成了繁华商区。
正阳门包括箭楼和城楼两个建筑,原有城墙连接为瓮城。
正阳门箭楼是老北京的象征,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建筑形式为砖砌堡垒式,重檐歇山顶,灰筒瓦绿琉璃剪边。
城台高12米,箭楼四层,东南西三面开箭窗94个。
城台正中有五伏五券拱券式门洞。
京都内城共有九门,唯有正阳门箭楼开设门洞,专供皇帝的龙车凤辇通行。
正阳门履次失火重修,1900年,箭楼在义和团拳民焚烧前门外大栅栏时,被飞溅火星引燃烧毁。
当年冬天,城楼被生火取暖的印度士兵不慎烧毁,目前的城楼和箭楼都是民国期间重修的。
民国政府又委托德国人罗思凯格尔进行改建,为改善交通拆除了瓮城,箭楼添建水泥平座护栏,箭窗加弧形遮檐,月墙断面添西洋图案花饰,1916年竣工。
老照片引自网上资料。
正阳门(前门)瓮城正阳门-箭楼(1906-16年)正阳门-瓮城(1900年)正阳门-箭楼起火(1900年)重建前的前门正阳门(1920年)两京回銮时的正阳门正阳门城楼、箭楼、瓮城大清门(1870)鸟瞰正阳门(1930年)鸟瞰正阳门(1946年)鸟瞰正阳门(现代)正阳门地图《乾隆京城全图》正阳门:国门经历几度沧桑文化中国-中国网 时间: 2011-04-18 17:05 责任编辑: 任子鹏改造之前的正阳门箭楼正阳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最初沿用了元大都时期的旧称丽正门。
元大都原有11座城门,名称都是由元世祖忽必烈的谋臣刘秉忠依据《易经》拟定的。
“丽正门”,出自《易经·离卦》“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丽乎正,乃化成天下”之义。
永乐皇帝忙于北征蒙元残余,未暇完善北京城池。
直到他的重孙正统皇帝即位后,才将夯土城墙用城砖包砌,为九座城门建造了城楼,又在城楼外侧修筑了防御要塞瓮城和箭楼,还将城外护城河上的木桥全都改建为石桥,并在桥头竖立了牌楼。
北京护城河的历史与变迁
北京护城河的历史与变迁作者:张义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5年第05期摘要:北京市建城历史悠久,护城河也同样存在着悠久的历史,经过各代的修改和完善,逐步形成了现在的格局。
护城河不仅可以保护城市安全,在漕运、排水和景观方面也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护城河的兴建、改建以及现代的综合利用过程中探寻其历史发展的轨迹。
关键词:护城河;历史;改造;未来一、护城河的历史护城河,顾名思义是为护卫城池而修建的防御设施,在古代为保卫城市安全,在建设城市时均修建城墙和护城河。
北京现存的护城河水系始建于元代,后经明代改建、扩建逐步形成现在的格局。
北京城建城已有3050多年的历史,最早它是周朝一个分封国的都城,当时它的国名叫做蓟,其都城为蓟城,后蓟被燕国吞并,将蓟城作为燕国的都城,隋朝以蓟城为涿郡治所,唐朝称为幽州。
辽朝以蓟城为陪都,改称南京,又叫燕京,金朝正式迁都到这里,名为中都,从蓟城到中都,城址均位于今北京广安门附近,现在白云观西墙外原有一处高丘,很可能就是古代蓟城的遗址。
到了元朝,舍去金中都,在中都东北郊外创建新城,叫做大都。
明朝改建大都,始称北京。
清朝继续建都北京,直至民国建立。
据记载,从蓟城到金中都均建设了完整的城池,并沿城墙外侧修建了护城河。
北京现存的护城河水系(包括已改为暗沟的东、西护城河和前三门护城河)始建于元代,十三世纪初,位于中国北方的蒙古势力逐步壮大,加强了对金中都的进攻,并于1215年攻占金中都,金宣宗逃往金南京(今河南开封)。
由于金中都城内宫殿建筑大多因战火损毁,且金中都原有的水源洗马沟和西湖(今莲花河与莲花池)难以为继,元世祖忽必烈决定在金中都东北方向(今日北京旧城)新建都城,即元大都。
元大都城南北长约7.6公里,东西宽6.7公里,其北城垣在今北土城,至今可见东西向土丘,即为元大都北城墙的遗址,今北土城沟即北护城河。
其东西城垣与明清北京城东西城垣一致,即今东西二环路的位置。
老北京的城门记忆
老北京的城门记忆北京的城门与城墙是北京城的标志和象征,它见证了北京历史发展与变迁,印证了北京古建筑的繁荣和辉煌,更道出了北京演进的曲折与沧桑。
昂然矗立于绵延城墙之上的城楼,象一座座筑于高大城台上的殿阁,它不仅是城市系统的防御设施和管理设施,也是封建政权的象征之一,其高大、雄伟、坚固,体现了“皇权永固”的意涵。
北京城都市沿革宫城城门:午门、神武门、西华门、东华门;皇城城门: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内城城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阜成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外城城门:永定门、广渠门、广安门、左安门、右安门、东便门、西便门。
午门午门位于宫城南墙正中,始建于明永乐时期。
建筑规制较宫城其他三门大的多。
午门是皇权至上的标志之一,凡颁朔、宣旨等均在午门举行仪式;遇凯旋献俘等,皇上则亲临午门行受俘礼。
午门的平面呈“凹”字形,沿袭了唐朝大明宫含元殿(总宽近58米)以及宋朝宫殿丹凤门的形制,是从汉代的门阙演变而成。
午门分上下两部分,下为墩台,高12.00m,正中开三门,两侧各有一座掖门,俗称“明三暗五”。
墩台两侧设上下城台的马道。
五个门洞各有用途:中门为皇帝专用,此外只有皇帝大婚时,皇后乘坐的喜轿可以从中门进宫,又通过殿试选拔的状元、榜眼、探花,在宣布殿试结果后可从中门出宫。
东侧门供文武官员出入。
西侧门供宗室王公出入。
两掖门只在举行大型活动时开启。
墩台上正中门楼一座,面阔9间,60.05m,进深5间,25.00m,重檐庑殿顶。
墩台两翼各有廊庑13间,俗称“雁翅楼”。
廊庑两端建有重檐攒尖顶的方亭。
正楼两侧有钟鼓亭各三间,每遇皇帝亲临天坛、地坛祭祀则钟鼓齐鸣,到太庙祭祀则击鼓,每遇大型活动则钟鼓齐鸣。
午门整座建筑高低错落,左右呼应,形若朱雀展翅,故又有“五凤楼”之称。
神武门神武门是紫禁城的北门,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明称玄武门。
玄武为古代四神兽之一,从方位上讲,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宫殿的北宫门多取名“玄武”。
老北京城的城门:内九外七皇城四
老北京城的城门:内九外七皇城四老北京的城门,分为内城九门和外城七门和皇城四门。
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典一口钟。
内城九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阜成门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德胜门。
外城七门: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广渠门广安门东便门西便门。
皇城四门: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
一、内城九门北京城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诸多朝代的首都,自然是建的恢弘大气。
而古代一个大的城市的标准就是门多,北京城的老城门经历元、明、清三代的建设,一般来说有九个老城门,我们平常说的官:九门提督,就是指管着北京城九个门的守卫、门襟的统领。
而这老北京城的九个门,各个都有着渊源的历史。
1、朝阳门是北京城的东门,朝阳门是当时南粮北运的重要通道,凡是从南方运往北京城的粮食,都要从朝阳门进,再存储在朝阳门内的仓库里,所以朝阳门关系着北京城的粮食重担。
在明清时期,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地都在南方,正所谓“苏湖熟,天下足”,当时北京作为首都,人口众多,农田却不多,经常要靠水路南粮北运,进的就是这朝阳门,所以当时北京朝阳门上有一个麦穗的标志。
2、崇文门是北京城的东南门,崇文门在明朝是商人进北京做生意的时候需要交重税的城门,当时的商人在进城门时都要交税,而交税交的最多的门就是崇文门。
据说,当时北京城内的酒都从河北运来,往往要进南门,而酒税又非常重,所以很多都是偷偷带私酒。
而有些酒家都会打出招牌,说明自己崇文门交过税,是正宗的好酒。
所以当时的崇文门也称作商人的“鬼门关”。
3、正阳门是北京城的正南门,古代人建房子讲究坐北朝南,以南为尊,而城墙也是如此,所以正阳门是北京城最尊贵的门,被称为龙门,或者国门。
这是因为这个门普通人走不了,只有皇帝才能走这个门。
皇帝每年出两次门,一次是惊蛰,一次是冬季,走的就都是这正阳门。
4、宣武门是北京城的西南门,与崇文门东西对应,讲究的是“文治武安,江山永固”,两门来保卫京师。
崇文门被商人称作鬼门关,宣武门才是真正的死门。
这是因为宣武门口处就是北京城的菜市场,当时刑部处决人犯,就是经过宣武门在菜市场处决,门上刻“后悔迟”三个字,毕竟一出宣武门就杀头,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死门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80张最真实的老北京照片,都是记忆中的北京城!
80张最真实的老北京照片,都是记忆中的北京城!珍贵的历史,难忘的时光,这些珍贵的北京老照片,是否勾起您的记忆?儒福里过街楼与观音院(现建工医院门口)北池子大街北口70年代末的公主坟环岛白石桥路北半截胡同北京火车站104路无轨公交总站菜市口地区鸟瞰菜市口电影院菜市口胡同南口菜市口西望长椿街南望厂桥朝内北小街朝外市场街崇文门外大街(崇文文化馆)瓷器口东望瓷器口西望瓷器口东榄杆市锦馨豆汁店当年的菖蒲河德胜门内大街德胜门外大街德胜门外鸟瞰德外黄寺大街西口地安门东望地安门西望地安门东北角地安门外大街北望(后门桥)东单二条东四十条西口动物园前无轨公交停车场官园地区鸟瞰广安门内大街广渠门内大街广渠门内大街鸟瞰果子巷北口宽街路口金鱼胡同东口晋阳饭庄(纪晓岚故居)廊坊二条小肠陈骡马市大街菜市口百货商场美术馆南横街的小肠陈南望北海大桥闹市口北街闹市口南街牛街输入胡同平安大街(原张自忠路段)西安门大街路北便道平安里丁字路口太平桥大街与锦什坊街南口(左)天桥南大街(中华电影院)天坛路(金鱼池)筒子河王府井东风市场西门五道口百货市场五四大街西单路口西单天福号西四路口西直门内大街西望宣武门外大街(菜市口)宣武门外大街樱桃斜街雍和宫大街与国子监街路口永安路与天桥市场斜街北口钟楼雪景珠市口东大街劳保用品大楼珠市口东大街老建筑珠市口东大街鸟瞰珠市口东大街西望珠市口西大街开明电影院珠市口西大街麦当劳门前珠市口西大街清华池珠市口西大街胭脂胡同南口老建筑珠市口西同大街仁堂药批大楼珠市口与前门大街相交十字路口紫禁城东侧民房正阳门与护城河宣武门路口的护城河牛街的牛羊肉店。
【图文游记】这里是北京----正阳门
【这里是北京】—正阳门
清风途影(北京)
2012-06-21 09:54:31
说起前门楼子大家都熟悉说正阳门可能有的人不太清楚其实是一回事。
正阳门俗称前门,又称丽正门。
正阳门包括箭楼和城楼,原由瓮城墙连为一体,后因修路分割成了两个部分。
正阳门在砖砌城台上建有城楼,占地3047平方米,城台高13.2米,南北上沿各有1.2米高的宇墙。
城台正中辟有券门,门内设千斤闸。
城楼高两层,为灰筒瓦绿琉璃剪边,重檐歇山式三滴水结构。
城楼的楼上、楼下均四面有门。
面宽七间(41米),进深三间(21米)。
上下均有回廊。
楼身宽36.7米,深16.5米,高27.3米。
整座城楼的整体高度为42米,在北京所有城门中最高大的一座。
正阳门箭楼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建筑形式为砖砌堡垒式,城台高12米,门洞为五伏五券拱券式,开在城台正中,是内城九门中唯一箭楼开门洞的城门,专走龙车凤辇。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德国人罗思凯格尔1916改建的正阳门箭楼,添建水泥平座护栏和箭窗的弧形遮檐,月墙断面增添西洋图案花饰,1916年竣工。
改建后,正阳门瓮城月墙及东西闸门被拆除。
据资料瓮城里还有两座庙一是关帝庙二是观音庙;关帝庙里有三宝:大刀关帝像白玉石马;而这石马正是子午线的“午马”。
而上个帖子里后门桥下埋得石鼠就是子午线的“子鼠”。
文革时两庙被拆除。
资料来源:蚂蜂窝旅游网
石门一丁编辑整理
2013年1月。
北京的城门和城墙
民的文物……我们必须『古今兼顾,新旧两制』,北京应是政治、文化
中心,而不是工业中心。」
但是,北京领导并没有采纳梁思成等人的意见,决定拆掉旧的基础上建
设现代化工业化的首都,希望站在天安门上看下去,到处都是烟囱。
随著北京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开展,西便门、东便门、广安门、右安门、
西的名叫启明门。到了抗日战争胜利,北京光复之後,人们又将长安门
改名为建国门,启明门改为复兴门。其实,这两个门都没城门和城楼,
仅仅是城墙上打开了一个缺口,可同时通过四辆马车而已,人们都叫它
豁口,是十分贴切的。
北京古城的消失
一九四九年中共建政,北京成为首都并开始现代化城市建设。参加北京
建设的梁思成等人主张保存古建筑城墙和城楼,「因为它们是一串光采
门栓。
内城的城楼修建於明正统年间,各城楼均是重檐歇山顶,上铺灰筒瓦,
绿琉璃瓦剪边。城楼一般是面阔七间,进深五间(朝阳门和阜成门为进
深三间)。各城楼都有上下两层,守城将士可以登楼远眺和休息,也可
以储藏武器。
外城的城楼以永定门最高,城楼高约廿米,与正阳门遥相对应。广安门
(也叫广宁门)虽然也是二层,但稍矮了一些。广渠门、左安门和右安
城通行。护城河宽约三十米,深约五米,离城墙约五十米。河上的石桥
外设置了能关的铁栅栏,遇有敌情时可以封闭。六十年前护城河还存在,
那时候在护城河外建有大型冰窖,每逢冬季,从护城河锯取大块冰,厚
约零点五米,长宽约二乘一米,装入冰窖内,供夏季使用。那时的护城
河不足二米深,内有水草和小鱼小虾,沿城墙和护城河之间的空地有的
种有各种庄稼,呈现一片农家景象。
北京皇城文化--老城门
要说起北京的文化,几乎是个人都知道,那叫“皇城文化”。
“皇城”这个“皇”字,自然指的是皇家宫阙,帝王威严,那是自打元代就定了格儿的;可这“城”字儿……新北京建设得日新月异,旧都市风物一去千里,就连这北京城的城门,现在都没剩下几座了。
小一辈儿的人们也确实没法儿想象出老北京城的样子。
北京的老人们都知道,关于北京的城门有句俗话儿,叫“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说的就是北京城内外进出的城门。
今儿个,咱就聊聊北京的老城门文化。
北京人老话儿说的“内九外七皇城四”指的是内城、外城和皇城的城门。
其中的“内九”,指的是东边儿的东直门、朝阳门;西边儿的西直门和阜成门;北边儿的德胜门、安定门;南边儿的崇文门、正阳门(前门)和宣武门。
“外七”是指明世宗为加强城防,在嘉靖三十二年增修的外城城门。
与最北边和内城的“前三门”平行的是东便门和西便门,东西两边儿分别是广渠门和广安门,南边则是左安门、右安门和直通正阳门的永定门。
皇城四门:东有东安门(现东华门),南有天安门,西有西安门,北有地安门。
不过呢,要我说,光是知道这几个城门,还不能算是了解北京的老城门。
您想想,要说北京的文化就是这么几个城门楼子,搁谁也不信呐!北京的文化,那是咱祖祖辈辈多少北京人所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集合。
先一个,城门什么样儿?您要是说,城门就是电影电视里那么一个大门洞子,那您可真就大错而特错了。
城门,它首先是门没错,可是它又不同于咱们家里的屋门儿或者宅门儿,它是城市之门、城墙之门。
北京的城门和咱们中国古代的城门一样,除了作为出入城市的通道之外,更重要的是它的对外防御功能。
一说到城门,其实就是一组防御设施建筑的总称。
它包括这么几个组成部分:城楼。
建筑在城台的上面。
城楼下面和城墙连成一体的部分叫城台,城台比相邻的城墙稍微高那么一点,宽那么一点,城台的正中间儿开个门儿,称“城楼门”。
这城楼门已经是城门防御的最后一道防线了。
瓮城。
建在城楼前的一座小城堡。
北京的护城河
北京的护城河作者:王铭珍来源:《北京档案》2011年第12期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城。
有着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
在《周礼·考工记》中,有“匠人营国”内容。
“营国”就是建设城邑,凡王国之城或诸侯封国之城,皆建设城池。
城池由城墙和护城河组成。
护城河也称城濠或濠沟。
商周古城的护城河1962年,文物工作者在北京房山琉璃河董家林村发现一座古城遗址,出土大量带有“匽侯”(匽侯即燕侯)铭文的青铜器。
鼎上铭文刻有“匽侯令堇饌大保于宗周,庚申,大保赏堇贝,用作大子癸宝尊鼎”等内容。
“大保”就是召公奭,也就是“封召公于北燕”的召公。
从而证明了琉璃河地区是西周初年燕国的始封地。
古城遗址的北城墙长约829米,西城墙北半段长约300米。
在东、西、北三面的城墙外,发现有深2米多的护城河。
河底下方有一层10多厘米厚的游土层。
有人推测护城河总长度约为3000多米。
学术界公认,周武王灭纣后,未及下车,就封召公奭于燕,时为公元前1045年,所以北京建城史始于公元前1045年。
燕国的护城河则是北京历史上最早的护城河。
金中都的护城河金天德五年(1153),海陵王正式迁都燕京,并改名为中都。
金中都城旧址近似正方形。
西城墙长4530米,南城墙长4750米,东城墙长4510米,北城墙长4900米,四面城墙合计总长度为18690米。
但城墙外面的护城河总长度肯定大于18690米。
今西长安街南侧有一条东西向的帘子胡同和受水河胡同,原是金中都城北护城河。
“帘子”原为“莲子”,因后人在河里种植莲藕,一到盛夏,河里盛开着漂亮的莲花,遂命名为莲子胡同,后来演变为帘子胡同。
这条护城河因缺乏水源,逐渐成为排除污水的臭沟,遂称臭水河胡同,后来雅化为受水河胡同。
金代的南护城河早已湮没。
1990年在右安门外玉林小区施工时,发现了金中都城南城垣下的一个水关,距南护城河(今凉水河)70米。
水关遗址全长43.4米,通水涵洞长21.35米,宽7.7米,北入水口宽11.4米,南出水口宽12.8米,底部过水面距现地面高5.6米。
北京的护城河
北京的护城河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城。
有着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
在《周礼?考工记》中,有“匠人营国”内容。
“营国”就是建设城邑,凡王国之城或诸侯封国之城,皆建设城池。
城池由城墙和护城河组成。
护城河也称城濠或濠沟。
商周古城的护城河1962年,文物工作者在北京房山琉璃河董家林村发现一座古城遗址,出土大量带有“?]侯”(?]侯即燕侯)铭文的青铜器。
鼎上铭文刻有“?]侯令堇?大保于宗周,庚申,大保赏堇贝,用作大子癸宝尊鼎”等内容。
“大保”就是召公?],也就是“封召公于北燕”的召公。
从而证明了琉璃河地区是西周初年燕国的始封地。
古城遗址的北城墙长约829米,西城墙北半段长约300米。
在东、西、北三面的城墙外,发现有深2米多的护城河。
河底下方有一层10多厘米厚的游土层。
有人推测护城河总长度约为3000多米。
学术界公认,周武王灭纣后,未及下车,就封召公?]于燕,时为公元前1045年,所以北京建城史始于公元前1045年。
燕国的护城河则是北京历史上最早的护城河。
金中都的护城河金天德五年(1153),海陵王正式迁都燕京,并改名为中都。
金中都城旧址近似正方形。
西城墙长4530米,南城墙长4750米,东城墙长4510米,北城墙长4900米,四面城墙合计总长度为18690米。
但城墙外面的护城河总长度肯定大于18690米。
今西长安街南侧有一条东西向的帘子胡同和受水河胡同,原是金中都城北护城河。
“帘子”原为“莲子”,因后人在河里种植莲藕,一到盛夏,河里盛开着漂亮的莲花,遂命名为莲子胡同,后来演变为帘子胡同。
这条护城河因缺乏水源,逐渐成为排除污水的臭沟,遂称臭水河胡同,后来雅化为受水河胡同。
金代的南护城河早已湮没。
1990年在右安门外玉林小区施工时,发现了金中都城南城垣下的一个水关,距南护城河(今凉水河)70米。
水关遗址全长43.4米,通水涵洞长21.35米,宽7.7米,北入水口宽11.4米,南出水口宽12.8米,底部过水面距现地面高5.6米。
故宫护城河简介
故宫护城河简介
中国故宫护城河始建于明朝末年,是清朝皇家宫殿的城墙和防御设施。
它延绵数十公里,贯穿京城的东、西、南三面,防御范围非常广大。
历史上,故宫护城河曾发挥重要作用。
明朝末年,它曾经阻止了明军的进攻,拯救了北京,被誉为“护城符”。
清朝,它曾多次抵挡外敌入侵,拯救了清朝的坚定力量,被誉为“护城神”。
故宫护城河由五百多间护城河组成,以石头、泥土、砖瓦、木材等建筑材料为主。
护城河的两侧建有断垣残壁,周围有许多弩台,以便发射火炮抵抗外敌。
故宫护城河虽然历经千年,但仍然保存完好,其史诗般的规模、高大的轮廓以及宏伟的防御设施,都令人叹为观止。
近年来,故宫护城河又成为北京市的新旅游胜地,深受游客喜爱。
故宫护城河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大泉源,它不仅代表着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而且还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勇敢和毅力。
它是中国历史的见证,也是中国文化的象征。
它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还有着深沉的历史内涵。
故宫护城河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宝藏,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无穷魄力,也是中国文化的象征,让我们永远不忘过去,向前进发。
北京的护城河
北京的护城河
王铭珍
【期刊名称】《北京档案》
【年(卷),期】2011(000)012
【摘要】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城.有着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在《周礼·考工记》中,有"匠人营国"内容."营国"就是建设城邑,凡王国之城或诸侯封国之城,皆建设城池.城池由城墙和护城河组成.护城河也称城濠或濠沟.
【总页数】2页(P46-47)
【作者】王铭珍
【作者单位】中国国家图书馆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洋人镜头中的北京护城河 [J], 王铭珍
2.北京护城河今昔 [J], 王铭珍
3.北京北护城河河岸带的温湿度调节效应 [J], 吴芳芳;张娜;陈晓燕
4.北京南护城河水体水华现象成因研究分析 [J], 薛慧;甄素荣;韩庆龙;王振生;曹立志
5.北京将建60km“水二环” 三年连通南北护城河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七十二)正阳门西护城河
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
北京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也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早在五十多万年前,就有人类再此生息、繁衍。
北京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叫做“蓟”。
公元前十一世纪,蓟国是西周王朝的一个分封国。
春秋中期,位于蓟国西南的另一个分封国燕国吞并了蓟,并迁都于蓟城,从这时起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蓟城一直是燕的都城。
在此后的三千多年间,尽管朝代更迭,城名屡改,北京始终是中国北方的军事重镇和贸易中心,并逐渐成为声名显赫的国都。
老北京—正阳门西护城河
【中国著名民俗画家方砚笔下“正阳门西护城河”图】
历史上有五个封建王朝在北京建都,其中四个是东北的少数民族。
来到中原后,他们都基本接受了汉人文化,同时在都城的建设上也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指导思想。
在皇城内建官城,皇城外还要建大城,高大的城墙外要挖有很深的护城河,尤其是元明清各代,都是池堑三层,城规门矩。
当打开古代的北京地图,就会发现作为金、元、明、清等几个朝代都城的北京城,都无一例外地镶有一个蓝色的边框。
这一蓝色边框是河流的标志,尽管时代不同、形状不一,但它们都有个同样的名字——护城河。
古代城市在修筑城墙时,都要在墙外开挖护城河,它是古代城防体系的一道屏障,也叫池或濠。
护城河不仅具有城市防卫功能,同时,也是防洪和排水的重要渠道。
北京的护城河,比一般城市复杂,不仅城外有,城里也有。
这应与它作为几朝故都的特殊地位有关。
北京现在残存的护城河,基本上是明清时期的遗留。
明清时期的北京,在城市建设上就是城中套城的格局。
除了有内、外城之分外,内城里还有皇城和宫城(紫禁城)。
有城必有池,因此也就形成了:外城护城河、内城护城河、皇城护城河、宫城(紫禁城)护城河等多个护城河水系。
据考证,明代的内外城护城河,河池距城墙20米,河面宽52米,河底距地面深5米。
河帮呈垂直状,两岸河帮均用厚50公分,宽70公分的花岗岩灌白灰浆码砌。
河帮上还砌有拦护用的矮河墙,护城河的河底用灰土夯实。
内、外城护城河总体长约41公里左右。
不过
明代护城河的风貌,到清代时就已发生了变化,不少人工构建的设施已逐渐损毁、消失。
内城护城河是明永乐皇帝朱棣改建北京城时挖掘建成的,位置基本上相当于今天的二环路。
外护城河实际上是明代嘉靖年间扩建北京城时
“烂尾工程”的副产品。
北京城建成后,曾多次面临蒙古瓦剌
部的入侵,成化十二年(1476)提出在京城外加筑外城的建议。
嘉靖二十九年(1550)开始修筑前三门外的关厢城,但由于需要拆毁的店铺民房甚多,激起民愤,工程不久即停止。
1553年,又决定利用元大都土城遗址,环绕京城外围再加
筑一圈城墙(在古代称之为郭)。
最初规划的外城,设城门
11座、设置水闸、水关多处。
由于工期浩大,后改为先修筑南面,将正阳门外的大片繁华市区包入,并得到嘉靖帝的许可。
但后来因用兵频繁,再加上紫禁城大火,灾后将财力物力集中于宫殿的重建,因此,外城除南面建出去了一块外,东、西、北三面一直没能再建。
由此形成了北京城南宽北小的凸字形状,此后一直延续了400余年。
今天的南护城河,即外护城河的主河道,起自西便门,经广渠门向北汇入通惠河,全长15.5公里,宽22—45米,沿途与西护城河、莲花河等相通。
人们现在常说的护城河,是内、外护城河的统称。
正阳门西护城河,那是当时惟一一条横穿北京旧城的人工河,从西便门到东便门,默默流淌了几百年。
在没有修建外城的元代和明初,它曾护卫着北京的南大门;明代嘉靖年后,随
着外城的修建,它成了一条城内的景观河。
同时,从南方北上的漕船,也要经过这条河的东段进入内城,给皇家运送粮草。
清朝灭亡以后,随着人口的增加,这条河几乎成为了北京最大的排污明渠。
我最初见到前三门护城河,就是一条臭水河。
当你沿着河边走时,时常可以看到大小不同的排污口向河中排放着污水,河面上飘浮着大量垃圾,散发着臭气。
住在城北的居民由于有城墙的阻隔,受的影响还不太大;而住在河南面的居民(他们大多数是城市贫民)则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不但要忍受护城河的臭气和蚊虫的虰咬,还要受到自东向西进入前门火车站及自西向东进入前门货运站火
车的干扰。
据资料记载是在1956年,城墙以北的顺城街来了大批的民工,那里传出了推土机的轰鸣声和劳动号子声。
这条不很宽的大街被自西向东掘开了一条两丈多深的大沟,并排埋上了两根很粗的“洋灰管”。
这个在当时被认为是很大的工程一直到1957年国庆节前才完工,东西顺城街由原来的石子路变成了平整的柏油路。
后来才知道,这个工程叫做“前三门污水截流工程”,是人民政府为还清城墙南的护城河而修建的。
目的是将原内城的生活污水截流到西便门以东去,防止污染护城河。
这项工程的实施,使流入护城河的污水大大减少,河水的水质明显变好。
同时由于东西顺城街环境的改观,又开
通了2路、4路和5路无轨电车(即今天的102、104、105路电车)。
使顺城街北面的一些单位(如供电局、铁路工人俱乐部、29中学、30中学、宣武门教堂等)深受其益。
就在这个工程完工后不久,护城河南边的铁路也分别于1956年和1959年被拆除。
铁路货运站被西迁到广安门外;而客运站则从原前门站移到现在的北京站。
从此,干扰了人们半个世纪之久的铁路噪声从此安静了。
那是1956年的秋天,护城河两岸来了不少测量人员,他们在河边及城墙上紧张地测量,护城河要有很大的工程。
是属于永定河引水工程的一部分,那就是在刚刚完工的官厅水库下游修建三家店水库,然后从三家店大坝沿肖太后河挖掘引水渠到钓鱼台(即玉渊潭)再到西便门。
从西便门到东便门的前三门护城河将被拓宽到原来的一倍,引进清澈的永定河水,集景观水面、灌溉、航运、排涝于一身。
将来还要加宽东便门以东的通惠河,疏浚通县的北运河。
到那时,我们就可以从西便门古城墙下的码头乘“小火轮”去天津、去白洋淀,甚至直达杭州。
1963年的暑假期间,八天八夜的暴雨,造成了华北地区历史上最大的洪水。
在那几天,护城河水漫出了河床,直逼城墙脚下,汹涌的河水打着旋儿向下游冲去,直到9月开学时
才恢复原状。
事后,有报道说:前几年拓宽疏浚的几条护城河,充分起到了排泄洪水的作用,使特大洪水对北京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1964年是国内经济全面恢复的一年,困难时期下马的工程又相继开工。
一些民工也来到了河边,来维修被洪水冲毁的护坡,但终究没有什么人们希望看到的大动作。
而且护坡尚未修完,这些民工就提前撤走了;1965
年的春夏,北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旱,河水变得很少,有的地方甚至露出了河床。
这时,和平门附近再次搭建起“改河工程指挥部”。
与此同时,大批成建制的工程兵战士带着先进的挖掘机、打桩机进驻护城河两岸。
载重汽车日夜不停地拉运钢梁和水泥。
当我们问他们时,他们满脸严肃和自豪地说:“战备工程,保密!”
巨大的电铲轰鸣着将刚刚修好的护坡和新桥拆除,河水再次被用沙袋围堰逼到了河床的左侧,河床被挖深。
两年后,一条巨大的混凝土方涵呈现在原来的河底位置,河水被引入方涵。
与此同时,前三门的城墙连同西便门、宣武门、崇文门城楼也被夷为平地,只剩下正阳门的两个城楼以及孤零零的东便门──在北京流淌了530年的这条运河将从此钻入深深的地下,从此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2011年7月25日古巴总统于北京
注:本文使用图片来自网络,特此向原作者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