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七十二)正阳门西护城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七十二)正阳门西护城河

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

北京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也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早在五十多万年前,就有人类再此生息、繁衍。北京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叫做“蓟”。公元前十一世纪,蓟国是西周王朝的一个分封国。春秋中期,位于蓟国西南的另一个分封国燕国吞并了蓟,并迁都于蓟城,从这时起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蓟城一直是燕的都城。在此后的三千多年间,尽管朝代更迭,城名屡改,北京始终是中国北方的军事重镇和贸易中心,并逐渐成为声名显赫的国都。

老北京—正阳门西护城河

【中国著名民俗画家方砚笔下“正阳门西护城河”图】

历史上有五个封建王朝在北京建都,其中四个是东北的少数民族。来到中原后,他们都基本接受了汉人文化,同时在都城的建设上也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指导思想。在皇城内建官城,皇城外还要建大城,高大的城墙外要挖有很深的护城河,尤其是元明清各代,都是池堑三层,城规门矩。

当打开古代的北京地图,就会发现作为金、元、明、清等几个朝代都城的北京城,都无一例外地镶有一个蓝色的边框。这一蓝色边框是河流的标志,尽管时代不同、形状不一,但它们都有个同样的名字——护城河。古代城市在修筑城墙时,都要在墙外开挖护城河,它是古代城防体系的一道屏障,也叫池或濠。护城河不仅具有城市防卫功能,同时,也是防洪和排水的重要渠道。

北京的护城河,比一般城市复杂,不仅城外有,城里也有。这应与它作为几朝故都的特殊地位有关。北京现在残存的护城河,基本上是明清时期的遗留。明清时期的北京,在城市建设上就是城中套城的格局。除了有内、外城之分外,内城里还有皇城和宫城(紫禁城)。有城必有池,因此也就形成了:外城护城河、内城护城河、皇城护城河、宫城(紫禁城)护城河等多个护城河水系。据考证,明代的内外城护城河,河池距城墙20米,河面宽52米,河底距地面深5米。河帮呈垂直状,两岸河帮均用厚50公分,宽70公分的花岗岩灌白灰浆码砌。河帮上还砌有拦护用的矮河墙,护城河的河底用灰土夯实。内、外城护城河总体长约41公里左右。不过

明代护城河的风貌,到清代时就已发生了变化,不少人工构建的设施已逐渐损毁、消失。

内城护城河是明永乐皇帝朱棣改建北京城时挖掘建成的,位置基本上相当于今天的二环路。外护城河实际上是明代嘉靖年间扩建北京城时

“烂尾工程”的副产品。北京城建成后,曾多次面临蒙古瓦剌

部的入侵,成化十二年(1476)提出在京城外加筑外城的建议。嘉靖二十九年(1550)开始修筑前三门外的关厢城,但由于需要拆毁的店铺民房甚多,激起民愤,工程不久即停止。1553年,又决定利用元大都土城遗址,环绕京城外围再加

筑一圈城墙(在古代称之为郭)。最初规划的外城,设城门

11座、设置水闸、水关多处。由于工期浩大,后改为先修筑南面,将正阳门外的大片繁华市区包入,并得到嘉靖帝的许可。但后来因用兵频繁,再加上紫禁城大火,灾后将财力物力集中于宫殿的重建,因此,外城除南面建出去了一块外,东、西、北三面一直没能再建。由此形成了北京城南宽北小的凸字形状,此后一直延续了400余年。今天的南护城河,即外护城河的主河道,起自西便门,经广渠门向北汇入通惠河,全长15.5公里,宽22—45米,沿途与西护城河、莲花河等相通。人们现在常说的护城河,是内、外护城河的统称。

正阳门西护城河,那是当时惟一一条横穿北京旧城的人工河,从西便门到东便门,默默流淌了几百年。在没有修建外城的元代和明初,它曾护卫着北京的南大门;明代嘉靖年后,随

着外城的修建,它成了一条城内的景观河。同时,从南方北上的漕船,也要经过这条河的东段进入内城,给皇家运送粮草。清朝灭亡以后,随着人口的增加,这条河几乎成为了北京最大的排污明渠。我最初见到前三门护城河,就是一条臭水河。当你沿着河边走时,时常可以看到大小不同的排污口向河中排放着污水,河面上飘浮着大量垃圾,散发着臭气。住在城北的居民由于有城墙的阻隔,受的影响还不太大;而住在河南面的居民(他们大多数是城市贫民)则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不但要忍受护城河的臭气和蚊虫的虰咬,还要受到自东向西进入前门火车站及自西向东进入前门货运站火

车的干扰。

据资料记载是在1956年,城墙以北的顺城街来了大批的民工,那里传出了推土机的轰鸣声和劳动号子声。这条不很宽的大街被自西向东掘开了一条两丈多深的大沟,并排埋上了两根很粗的“洋灰管”。这个在当时被认为是很大的工程一直到1957年国庆节前才完工,东西顺城街由原来的石子路变成了平整的柏油路。后来才知道,这个工程叫做“前三门污水截流工程”,是人民政府为还清城墙南的护城河而修建的。目的是将原内城的生活污水截流到西便门以东去,防止污染护城河。这项工程的实施,使流入护城河的污水大大减少,河水的水质明显变好。同时由于东西顺城街环境的改观,又开

通了2路、4路和5路无轨电车(即今天的102、104、105路电车)。使顺城街北面的一些单位(如供电局、铁路工人俱乐部、29中学、30中学、宣武门教堂等)深受其益。就在这个工程完工后不久,护城河南边的铁路也分别于1956年和1959年被拆除。铁路货运站被西迁到广安门外;而客运站则从原前门站移到现在的北京站。从此,干扰了人们半个世纪之久的铁路噪声从此安静了。

那是1956年的秋天,护城河两岸来了不少测量人员,他们在河边及城墙上紧张地测量,护城河要有很大的工程。是属于永定河引水工程的一部分,那就是在刚刚完工的官厅水库下游修建三家店水库,然后从三家店大坝沿肖太后河挖掘引水渠到钓鱼台(即玉渊潭)再到西便门。从西便门到东便门的前三门护城河将被拓宽到原来的一倍,引进清澈的永定河水,集景观水面、灌溉、航运、排涝于一身。将来还要加宽东便门以东的通惠河,疏浚通县的北运河。到那时,我们就可以从西便门古城墙下的码头乘“小火轮”去天津、去白洋淀,甚至直达杭州。

1963年的暑假期间,八天八夜的暴雨,造成了华北地区历史上最大的洪水。在那几天,护城河水漫出了河床,直逼城墙脚下,汹涌的河水打着旋儿向下游冲去,直到9月开学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