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除法的估算
三年级除法估算题诀窍总结

三年级除法估算题诀窍总结
三年级学生在学习除法时,常常会遇到需要估算的题目。
估算除法题目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快速计算结果,并且检查答案的合理性。
以下是一些三年级除法估算的诀窍总结。
1. 调整被除数和除数:当除数和被除数较大时,可以将它们调整为更容易计算的数字。
例如,如果要计算36除以9,可以将36调整为40,将9调整为10。
这样的计算更容易进行,然后再调整答案。
2. 估算商的大小:对于一些简单的除法问题,可以根据被除数和除数的大小关系来大致估算商的大小。
例如,如果被除数为63,除数为7,学生可以快速估算出商约为9左右。
3. 估算余数:当学生需要估算余数时,可以使用上一步计算出的估算商和除数的乘积,然后用被除数减去这个乘积来估算余数的大小。
4. 使用近似数:当被除数和除数都是近似数时,可以用近似数进行估算。
例如,如果被除数是68,除数是8,学生可以将被除数和除数都近似为70和10,然后进行计算。
5. 使用可整除性规则:学生可以利用可整除性规则来判断某个数是否能整除另一个数。
例如,除数是2的倍数时,被除数的个位数是0、
2、4、6、8中的任何一个。
这样的规则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判断是否能整除。
以上是一些三年级除法估算的诀窍总结。
通过这些技巧,学生可以更快地估算除法题目的答案,并且检查答案的合理性。
同时,这些技巧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快速计算能力。
【除法的估算】 三年级估算的原则

【除法的估算】三年级估算的原则课题一:除法的估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三第3、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理解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1.看图出示以下情境和问题:①课本例2: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②从学校到仙女湖有223千米,客车行驶了4小时,平均每小时约行多少千米?③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④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2.请学生尝试列出解答上面各题的算式。
一般来说,学生都能根据除法的含义列出下列4个算式:124÷3≈、223÷4≈、100÷3≈182÷4≈。
3.体会除法估算是解答问题的一种工具。
请学生逐一说出上面四道算式的意思,让学生在说算式意思的过程中,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答要用除法估算来完成,理解除法估算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二、怎样进行除法估算1.一般方法(1)从上面4个算式中抽出:124÷3≈,请学生尝试估算。
(2)展示、交流学生估算的过程和方法。
生1:124≈120生2:124=120+4120÷3=40(或3×40=120)120÷3=40每人大约运40箱。
剩下的4箱中每人还1可运1箱,每人大约运41箱。
引导学生对以上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比较:①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都是正确的。
②两种结果虽然有微小的差异,但都接近准确值,不影响对问题的合理解决,可以说,这样的差异在本题的解决中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3)让学生独立估算223÷4≈。
学生估算的过程和方法与124÷3≈的估算过程方法会基本相同。
有以下几种思路:生1:223≈200生2:223=200+23 生3:223≈240200÷4=50 200÷4=50 240÷4=60平均每小时平均每小时平均每小时约行50千米。
三年级数学下册《除法估算》教案(通用7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除法估算》教案三年级数学下册《除法估算》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数学下册《除法估算》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数学下册《除法估算》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教学过程:一、复习1、听算。
(略)2、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值。
148≈193≈87≈896≈253≈二、新授:1.出示例题2,“你有什么样的解答方法?”2、学生说,教师一边列式24÷3≈教师问:大约是什么意思?求它们的近似值用什么方法?再问:怎样进行除法估算?学生分组讨论,再汇报。
教师板书。
3、让学生多说自己的想法,但注意其完整及简洁。
4、对比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
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5、总结加强。
三、巩固练习:做一做:1、260÷4≈260可以看成240,也可以看成280。
2、估算练习。
四、作业:第18页6、7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除法估算》教案篇2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表达估算的思路。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每个小组每人准备30根小棒。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巩固技能:1、师出示口算卡片:1800÷32400÷6250÷5420÷62700÷9140÷7120÷65400÷6学生开火车直接说得数。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5篇)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5篇)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精选5篇)教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它是教学的蓝图和指南,能够帮助教师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学生在以前就已经接触过估算,初步了解了估算的必要性。
并且能进行简单的估算,把一个数估算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
这节内容是引导学生理解“大约”的意思,学会用除法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更深入理解估算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带领学生分析题目,理解题目意思。
让学生学会自己分析题目,找关键字,列出正确的算式。
2、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估算在实际问题中的意义,并能根据关键字进行估算,掌握除法估算的方法,用除法估算的方法简便快速的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准确分析提取有用信息,理解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
规范学生的书写,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除法估算的基本方法,能准确的进行估算。
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故事引入:最近天气真热呀!小红和爸爸妈妈决定出去旅游。
(出示情景图)2、提出问题旅游结束宾馆的服务员告诉他们住了3天一共消费了267元,小红想知道他们每天的住宿费大约多少钱?你能帮帮她吗?3、解决问题(1)阅读理解题目知道了一共住了3天,也就是住的天数。
还知道3天花了267元,也就是总的住宿费。
要求每天(一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钱?找到关键字“大约”有“大概、差不多的意思”不需要求出准确值。
(2)解决问题求每天(一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钱?就是把总的住宿费平均分成3份。
不用算出准确的钱数。
也就是要进行估算。
(估算要写约等号)列除法算式:每天的住宿费=总钱数÷住的天数。
267÷3≈(3)学生尝试计算(4)判断分析两种结果都合理吗?因为不需要算出准确的钱数,两种方法都用估算的方法,很快求出了结果,而且算法很简单;虽然他们的结果不一样,但与准确值差距都不大。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除法估算例

答:李老师打字打得更快。
求哪位老师打字打 得更快,就是求什 么?怎么求?
求他们各自每分钟打多少 个字,就可以比出来了。
求得的结果都是 100,为什么说 李老师快呢?
哪位老师打字打得更快?
1.
三、知识运用
256÷3<90
一年级:
270
345÷4<90
二年级:
360
478÷5>90
三年级:
450
“够装”的意 思,就是看看 能否全部装下。
“够装”是 什么意思?
阅读与理解
(二)探究解法
二、探究新知
18≈20
20×8=160(个) 18×8<160<182
需要精确计算吗? 为什么?
不需要精确计算,只需 要知道18个纸箱能不能 装下,所以可以用估一 估的方法来解决。
可以怎样估算呢?
可以看看18个纸箱大 约能装多少个菠萝。
解决问题时,我们能不 能换个角度考虑呢?
3.
对啊,当除法不好解决时,能不能用乘法解决呢?
把苹果、梨和香蕉都装上车,行吗?
作业:第35页练习七,第7题。
四、布置作业
都有道理,方法一是求18个纸箱大约装的数量, 方法二是求大约需要多少个纸箱。虽然他们的想法不同,但他们都是用估算的方法,简单而快速地解决了问题。
182≈180
182÷8>20
18≈20
20×8=160 18×8<160<182
(二)探究解法
回顾与反思
二、探究新知
答:23个纸箱才能装下。
182÷8=
22
……
6
(个)
(个)
22+1=23(个)
就是求182里有几个 8,应该用笔算。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除法估算-人教新课标版

标题:三年级下数学教案-除法估算-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除法估算的意义,掌握除法估算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除法估算的意义2. 除法估算的方法3. 除法估算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除法估算的意义和方法2. 教学难点:除法估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物品可以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吗?”引出除法估算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除法估算的意义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除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分食物等。
(2)除法估算的方法①四舍五入法:将被除数和除数分别四舍五入到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再进行除法运算。
②倍数法:将除数调整为最接近的整数倍,再进行除法运算。
③交叉相乘法:将被除数和除数分别乘以相同的倍数,使计算更简便。
(3)除法估算的应用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除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如:32个苹果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到几个苹果?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除法估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除法估算的意义和方法。
5.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除法估算题目,让学生课后练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计算准确性。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除法估算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评价学生对除法估算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除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除法估算的意义和方法,能够运用除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合作意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二笔算除法第5课时除法估算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二笔算除法第5课时除法估算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二笔算除法第5课时除法估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围绕除法估算展开的。
我们会学习如何通过估算来得到除法的答案。
教材中,我们会以表内除法为基础,进行除法估算的练习。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除法估算的概念,学会使用估算方法进行除法计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除法估算的方法和步骤。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运用除法估算在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今天,我们一起去商店看看,小明有24元,他想买一本书,这本书的价格是8元,小明需要准备多少钱呢?2. 讲解估算方法:我们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把24元和8元都估算成整十数,24元我们可以估算成20元,8元我们可以估算成10元。
然后我们用20元除以10元,得到的答案是2,也就是说,小明需要准备2个10元,也就是20元,正好够买这本书。
3. 例题讲解:请同学们看教材第35页的例题,题目是:32除以16等于几?我们可以把32估算成30,16估算成20,然后我们用30除以20,得到的答案是1.5。
但是因为我们是在估算,所以我们可以把答案估算成2。
5. 学生自主练习:请同学们用估算的方法,计算教材第36页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题目:32除以16等于几?板书估算过程:32估算成30,16估算成20,30除以20等于1.5,估算答案为2。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2. 请用估算的方法,完成教材第36页的练习题。
作业答案:1. 48除以24等于2,63除以21等于3。
2. 教材第36页的练习题答案请学生自行完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大部分同学都能掌握除法估算的方法,但在实际运用中,有些同学可能会出现估算过度或者不足的情况。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实际问题中更好地运用除法估算。
除法的估算(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除法的估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除法估算的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除法的估算。
2.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除法的估算方法。
2. 运用除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除法的估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除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计算器、练习本、草稿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展示一些除法题目,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这些题目有什么共同特点,从而引出除法估算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除法估算的方法,包括四舍五入法、倍数法等,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3. 操练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除法估算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除法估算进行解决,并汇报结果。
六、板书设计1. 除法的估算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除法估算进行解决,并写出解题过程。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操练、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除法估算的方法,并能够运用除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除法估算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引导。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1. 42 ÷ 6 = ?2. 48 ÷ 8 = ?3. 63 ÷ 9 = ?4. 72 ÷ 12 = ?让学生观察这些题目,并引导他们发现这些题目中的除数和被除数都是整数,而且除数和被除数的数量关系较为简单。
接着,可以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只想要一个大概的答案,不要求非常精确,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快速估算出这些题目的答案吗?”从而引出除法估算的概念。
三年级下册除法估算人教版(18张PPT)

182÷8=22(个)……6(个) 22+1=23(个) 要23个纸箱才能装下 。
巩固拓展
78÷4≈ 20 361÷5≈ 70 178÷6≈ 30
98÷9≈ 10 470÷8≈ 60 500÷7≈ 70
巩固拓展
巩固拓展
255÷4≈60 (个)
答:平均每筐大约装60个。
巩固拓展
巩固拓展
探究新知
方案二 :
267元接近270元 267÷3≈ 90(元)
270
为什么要把267元估成270元呢?
因为267元接近270元, 用三九二十七的口诀就可以得到结果, 算起来很简单。
探究新知
每天的住宿费比90元多还是比90元少?
267<270,估值比原值多, 解决第二个问题:先算出买1个文具盒、1个笔记本和1支带橡皮的铅笔,一共需要10.5元,再和10元进行比较。她的钱不够。 所以估算除的结果90元也会比实际结果多,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分享出来的错题,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让学生先通过独立训练、检查、思考,再引导学生归纳注意事项,提高辨析能力。】
数学
人教˙三年级(下册)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2
笔算除法
第七课时 除法估算
课前准备
学习目标
1.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 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地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 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导入新课
探究新知
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钱 ?
求谁每能天给的大住家宿解费释大一约下 是“多大少约钱”,的应意该思怎?样 理解呢?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估一估:
(1)18≈20, 20×8=160(个)
三年级数学除法估算怎么估才正确

三年级数学除法估算怎么估才正确1、估算方法:2、四舍五入:0,1,2,3,4,均不进位,5,6,7,8,9,进位。
3、进一法:进一法是去掉多余部分的数字后,在保留部分的最后一个数字上加这样得到的近似值为过剩近似值(即比准确值大)。
4、例如,一条麻袋能装小麦200斤,现有880斤小麦,需要几条麻袋才能装完?用880除以200,商为4,余数为80,即使用4条麻袋不可能装完,因此必须采用进一法用5条麻袋才能装完。
5、去尾法:去尾法是去掉数字的小数部分,取其整数部分的常用的数学取值方法,其取的值为近似值(即比准确值小),这种方法常常被用在生活之中。
6、数量单位估计法:用实际生活中的物体去感知数量单位,实际体验数据的大小多少。
7、扩展资料:8、相关例题:9、一套车票和门票 49 元,四年级一共需要 104 套票,需要准备多少钱呢?方法一:49×104≈5000(元) 50*100方法二:49×104≈5500(元) 50 *110方法三:49×104≈5250(元) 50 *10510、第一种估算方法,因为把 49 看成是 50,把 104 看成 100,50×100 等于5000,计算很方便。
11、第二种估算方法,因为把 49 看成是 50,把 104 看成 110两个数都看大了,这样估算出来的结果 50×110 等于 5500,肯定大于 49×104 的结果,还有多余的一点钱,可以防止有什么意外发生。
12、第三种估算方法,因为把 49 看成是 50,把 104 看成 105,两个数都看大了一点点,这样估算出来的结果 50×105 等于 5250,与准确值很接近。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9页的例17、例18和练习十五的第5—8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四舍五入”进行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方法。
2、使学生了解估算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作业习惯。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6某5 30某6 130某2 40某580÷5 420÷7 510÷3 240÷62、估算下面各题。
479÷6 531÷5 2449÷8 1790÷3(1)逐题由学生估算,并说出估算的过程,即第一步求什么?怎么省略被除数的尾数?第二步算什么?应该注意什么?(2)说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
二、新授。
1.引言。
我们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能够根据不同情况估算出它们的近似商。
今天我们通过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的继续学习,了解它在生活、学习中的作用。
2、教学例17。
(1)出示题目:5530除以6大约等于多少?(2)读题并理解题意。
(3)列式:5530÷6(4)这道题目对结果有什么要求?(只要求进行估算)怎么看出题目中只要求进行估算?(5)进行估算。
由学生说出估算方法:把被除数5530的百位后面的尾数省略后约等于5500。
再把5500÷6约等于900。
提醒学生横式上要写“≈”号。
(6)由学生笔算出准确数。
得:5530÷6=921 (4)(7)引导学生将估算的结果与实际除的结果进行比较。
得出:估算的结果和实际除得的结果是接近的。
3、巩固练习。
练习十五第6题的第一行3道题。
(1)读题,学生进行估算,三人板演。
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学生被除数是根据哪一位进行“四舍五入”的,横式上是否写“≈”号。
(2)订正后,再请学生算出各题的准确数。
(3)通过讨论,说出每道题的估算结果比除得的准确数大一些还是小一些,你是怎么想的?4、教学例18。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除法的估算》教案

除法的估算[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尝试等方法,掌握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的掌握。
2.教学难点: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的掌握。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口算。
120÷3 360÷6 210÷7 420÷6 630÷9 720÷8 480÷6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二、主体探究,学习新课1.例题。
(1)引入。
小张:从北京出发到天津全长 210 千米,汽车行驶了 3 小时。
小李:从北京出发到郑州全长 642 千米,汽车行驶了 8 小时。
师:哪辆汽车的速度更快些?生:小李。
师: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生:210÷3=70(千米), 640÷8=80(千米),因为 642÷8 的结果肯定要超过 80 千米, 80 千米>70 千米,所以小李的速度快。
师:80 千米是 642÷8 的精确结果吗?生:不是,是估算结果。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除法的估算。
(出示课题:除法的估算)(2)除法估算的方法。
师:谁能说说你们是怎么进行估算的?板书:642÷8≈80(千米)。
方法一:方法二:642 千米≈640 千米 642 千米=640 千米+2 千米640÷8=80 (千米) 640÷8=80(千米)平均每小时大约行 80 千米但是还剩 2 千米。
所以平均每小时大约行 80 千米。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第一个实际问题,得出估算的一般方法,在鼓励学生掌握一般方法的同时,不压制口算能力强的学生,估出与准确值更接近的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及口算能力。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优秀9篇】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优秀9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篇一教学内容:17页练习四教学目标:1、经过多练多想,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
2、熟练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学会运用。
重点难点:注意发现学生错多,难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
教学过程:一、听算二、估算比赛: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三、笔算比赛四、再现问题1、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2、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组织学生讨论怎样估算?板书估算列式。
3、教师小结。
五、总结。
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总结了那些经验?估算教学设计篇二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7题。
二、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三、教学过程:(一)口算比赛20×4= 100×6= 300×7=50×4= 4000×6= 700×8=300×4= 600×6= 90×8=200×7= 100×7= 3000×2=(二)新课1、出示例题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1)学生自己读题(2)列算式29×8≈(3)29乘8大约得多少?(4)挑生回答师总结:因为29接近30,30乘8得240。
所以29乘8大约得240,可以用约等号≈来表示。
29×8≈240(元)答:带250元够买门票。
2、试一试21×6 ≈ 48×5 ≈ 397×3≈ 510×7≈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
三年级除法估算题诀窍总结

三年级除法估算题诀窍总结在三年级的数学学习中,除法是一个比较难的概念。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除法运算,老师常常会教授一些估算的技巧和诀窍。
下面是一些三年级除法估算题的总结和拓展:1. 估算商的大小:当解决除法问题时,我们经常需要估算商的大小。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利用乘法的逆运算——即乘法的除法。
例如,如果我们需要计算36除以4,我们可以估算36约等于40,然后用40除以4来计算。
这样我们可以快速得到商是10。
这个方法在解决除法问题时非常有用,尤其是当被除数和除数都比较大时。
2. 估算余数:在一些情况下,我们只需要估算除法的余数,而不需要求得准确的商。
例如,如果我们需要计算17除以3,我们可以估算17约等于15,然后用15除以3来计算。
我们可以快速得到商是5,余数是0。
这个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得到问题的近似解,尤其是在时间有限的考试中。
3. 利用倍数来估算:除法可以与倍数的概念结合起来进行估算。
例如,如果我们需要计算48除以6,我们可以观察到6的倍数是6、12、18、24、30、36、42、48。
我们可以发现48是8个6的倍数,因此商是8。
这个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除法与倍数的关系,并快速得到问题的答案。
除了以上的估算技巧,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除法运算。
例如,老师可以利用具体的例子和实物来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
同时,老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游戏和活动来巩固学生对除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总之,在三年级学习除法时,估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巧。
通过掌握一些估算的诀窍和方法,学生可以更快地解决除法问题,并提高数学运算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年级数学除法估算

三年级数学除法估算一、基础估算题1. 72÷8≈-解析:72 接近72,72÷8 = 9,所以72÷8≈9。
2. 63÷7≈-解析:63 接近63,63÷7 = 9,所以63÷7≈9。
3. 81÷9≈-解析:81 接近81,81÷9 = 9,所以81÷9≈9。
4. 54÷6≈-解析:54 接近54,54÷6 = 9,所以54÷6≈9。
5. 45÷5≈-解析:45 接近45,45÷5 = 9,所以45÷5≈9。
二、稍复杂估算题6. 74÷8≈-解析:74 接近72,72÷8 = 9,所以74÷8≈9。
7. 65÷7≈-解析:65 接近63,63÷7 = 9,所以65÷7≈9。
8. 83÷9≈-解析:83 接近81,81÷9 = 9,所以83÷9≈9。
9. 56÷6≈-解析:56 接近54,54÷6 = 9,所以56÷6≈9。
10. 47÷5≈-解析:47 接近45,45÷5 = 9,所以47÷5≈9。
三、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估算题11.123÷4≈-解析:123 接近120,120÷4 = 30,所以123÷4≈30。
12.234÷5≈-解析:234 接近230,230÷5 = 46,所以234÷5≈46。
13.345÷6≈-解析:345 接近342,342÷6 = 57,所以345÷6≈57。
14.456÷7≈-解析:456 接近455,455÷7 = 65,所以456÷7≈65。
15.567÷8≈-解析:567 接近560,560÷8 = 70,所以567÷8≈70。
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的估算[人教版]
![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的估算[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ca86afa650e52ea541898c8.png)
除法的估算一、教学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16除法的估算。
二、教学准备:课件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1、目标确定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近似数〞“加减法估算〞“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
但它与“加、减、乘法估算〞又有所不同,后者一般都运用“四舍五入〞〔学生有所感悟〕法取出近似数再计算,而除法的估算要根据除数来选择被除数的近似数,不一定用“四舍五入〞法,所以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估算的本质轻松地算,合理地算。
教学目标:①经历估算的过程,探索并总结估算的一般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估算。
②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估算的价值,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
③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教学策略选择设计意图:估算教学的意图简而言之不外乎两个方面:学会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
本课中,我创设了“走进校园〞的情景串,让学生围绕校园里发生的人、事等问题展开有层次的讨论,在估算方法得到拓展提高的过程中,实现估算意识的积累开展。
教学策略:①从中学。
虽然除法的估算方法与已学的加、减乘法有些不同,但教学中,我没有另立门户,而把它放入估算大系统中,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估算的本质,探索、感悟除法估算的方法。
②在生活中学。
创设表达需要估算的现实背景,让学生从中体验价值,感悟方法,提高能力。
③在思考、讨论、反省中学。
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根底上组织讨论,分析、反思、比拟各种算法,使学生能为每个问题提供最适宜的解决方案。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五、教学片段实录[片段一]组织讨论,总结方法。
〔学生自主探索250÷6的估算方法,巡视中发现所有学生都能估算。
汇报中只出现了教学设计中的1、2、4三种方法。
〕师:这三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生1:第一种,因为它很好算。
师:这是聪明人的选择。
生2:第二种,因为它不仅好算,而且与实际结果非常接近。
三年级数学下册课件除法估算124

450÷5 = 90
(2)被除数是2800,除数是7,商是多少?
2800÷7 = 400
3.说出各数的近似值。 49≈ 50 91≈ 90 152≈ 150198≈ 200
(1)学校新买了241套课外阅读书,要分发给 四、五、六年级,请问:平均每班大约分
到多少套书? 241÷3≈
(2) 在汶川地震的一次余震中,有灾民158 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个帐篷,大约要准备 多少顶帐篷?
思考提示:
158÷4≈
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出算式。
提出问题:李叔叔他们 三人,平均每人运多少
箱? 问 题 变 换
如何算出李叔叔他们三人 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方法一: 124 ≈120, 120÷3=40,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掌握估算方法, 并且理解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
(2) 158≈160 160÷4=40,所以158÷4 ≈40
方法归纳: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一般是把被 除数看成整百或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千几百)数,
除数(1)课本第16页,“做一做”的第1和第2题。
(2)三年级共有学生160人,周末要去春 游,每辆车能做28人,6辆车够吗?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学习目标
1. 使同学们掌握估算方法,理解估算是一种教学 思想方法。
2. 了解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同学 们的估算能力和估算习惯。
1.口算。
18÷6 = 3 32÷4 = 8 270÷3 = 90 560÷8 = 70 200÷4 = 50 300÷5 = 60 400÷8 = 501200÷3 = 400 2000÷4 = 500 8000÷2 = 4000 9000÷3 = 30001500÷5 = 3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法的估算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16除法的估算。
二、教学准备:课件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1、目标确定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近似数”“加减法估算”“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但它与“加、减、乘法估算”又有所不同,后者一般都运用“四舍五入”(学生有所感悟)法取出近似数再计算,而除法的估算要根据除数来选择被除数的近似数,不一定用“四舍五入”法,所以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估算的本质轻松地算,合理地算。
教学目标:
①经历估算的过程,探索并总结估算的一般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估算。
②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估算的价值,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
③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教学策略选择
设计意图:
估算教学的意图简而言之不外乎两个方面:学会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
本课中,我创设了“走进校园”的情景串,让学生围绕校园里发生的人、事等问题展开有层次的讨论,在估算方法得到拓展提高的过程中,实现估算意识的积累发展。
教学策略:
①从已知中学。
虽然除法的估算方法与已学的加、减乘法有些不同,但教学中,我没有另立门户,而把它放入估算大系统中,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估算的本质,探索、感悟除法估算的方法。
②在生活中学。
创设体现需要估算的现实背景,让学生从中体验价值,感悟方法,提高能力。
③在思考、讨论、反省中学。
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组织讨论,分析、反思、比较各种算法,使学生能为每个问题提供最适宜的解决方案。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五、教学片段实录
[片段一]组织讨论,总结方法。
(学生自主探索250÷6的估算方法,巡视中发现所有学生都能估算。
汇报中只出现了教学设计中的1、2、4三种方法。
)
师:这三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生1:第一种,因为它很好算。
师:这是聪明人的选择。
生2:第二种,因为它不仅好算,而且与实际结果非常接近。
师:他用了不仅…而且,什么意思?
生3:第一种方法只是好算,与实际结果相差较远,第二种方法既好算,又接近实际结果。
生4:第一种方法只具备估算的第一个条件,而第二种方法具备了估算的2个条件。
(这时我又请了5、6个同学说说自己喜欢的方法,有的喜欢第一种,有的第二种。
)
师:为什么没有人喜欢第三种,他可是最接近实际结果的?
生:因为他不好算。
师:看来每个同学都是聪明人。
好现在就请大家用你最喜欢的方法解决第二个问题(289÷20)。
(学生独立思考后板演出现了280÷20=14 300÷20=15 260÷20=13 200÷20=10四种方法。
)
师:你有什么话要说?
生1:第四种方法离准确值太远了!
生2:估算应该不但好算还要尽可能接近准确数。
师:三种估算的方法都合理,为什么结果有差别?
生:因为第2种方法把289看作300,估大了;第1种和第3种方法都估小了。
师:估算时有时会估大,有时会估小,只要符合估算的两条原则,都是好方法。
师:因为下半年我校要扩大招生,规定每个寝室住20人,289人要安排几个寝室?
生:15个,14、13估小不行。
师:刚刚说估大、估小都是好方法,现在为什么不能估小?
生:如果估小就有一些人没地方住。
师小结:生活中的问题有时估大更合理,有时也会出现估小更合理的情况,这就要求同学们解题时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地估算。
……
[片段二]结合情境,灵活估算。
巩固练习二出示信息①讨论如下:
生1:把9元4角看成9元,110×9=990元,所以应该付10张百元币。
生2:把9元4角看成10元,110×10=1100元,所以应该付11张百元币
生3:我觉得这两种都可以。
因为他们具备估算的2个条件。
生4:我认为把9元4角与9元比较接近,所以应该付10张百元币。
生5:付10张不够,这种情况估大比较合适,所以应该付11张。
生6:王老师如果跟老板讨价还价,付10张就够了。
生7:都已经是批发价了,恕不还价,所以应该估大,付11张。
生8:如果王老师还有零钱,可以先付10张百元币,再付零钱。
师:刚才同学们结合自己购物的实际情景,对王老师付钱的方法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都很有道理,如果王老师没有零钱,应该估大更合理,付11张百元币。
下面这种情景又该怎样分析呢?(出示信息②)
生1:7张百元币,700×11=7700,7700与7533接近。
生2:只有7533元怎么可以看作7700元,这样钱会不够分的。
所以应该把7533看作6600,,6600÷11=600(元),每个红包放6张百元币。
生3:我同意生2的说法,这种情况估小更合适。
师:真好!与王老师当时的想法一样。
2月30日,带着礼物和红包,我们就出发了。
(出示信息③)
……
六、教学反思。
十来岁的孩子精算长于估算,不愿意也不习惯估算,在再三提示的前提下,仍然会出现精确计算的情形,更不知道怎样才合理。
而上述案例,学生不但愿意估算,还会估算,而且会合理估算,究其因,以下两点至关重要。
1、精彩的生活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
整堂课,我始终把握住“生活中学数学”这一新理念,撷取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的画面,提炼出学校安排餐厅、寝室,小手拉小手活动,购物等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数学问题,组成“走进校园”情境串,让学生切实地体会到估算的必要和价值,从而杜绝了为估算而估算现象的发生,把发展估算意识这一目标落到实处。
熟悉的生活画面,亲历过的实际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估大”、“估小”两个策略的理解和选择,培养了应用意识。
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
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2、简单的数学
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对估算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估算的本质已有所了解。
或许除法的估算与加、减、乘法有些不同,但他们的本质是一样的。
所以教学中,我以“对于估算,你是怎样理解的?”这一问题打开学生的话匣,引领他们先看看估算这片“森林”,然后再带领学生在这片“森林”中寻找除法的估算这棵“树木”。
实践证明,学生在把握估算原则的前提下,探索、学习除法的估算变得更自主,更轻松,这种先见森林再见树木的做法,起到简约数学知识的作用。
是的,我们应该多给学生一些原则而非细则,还学生一个简单的数学。
值得注意的是,估算决不能仅仅出现在估算课上,我们要把它落实在数学教学全过程之中,真正实现三算结合,以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培养估算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