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社会学中的运用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实践中的运用研究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实践中的运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f98ff67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ee.png)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实践中的运用研究一、本文概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实践中的运用研究》是一篇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与发挥的文章。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对于指导我们认识社会、理解社会、改造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系统阐述,结合具体实践案例,分析其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情况,以期对提升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实践水平,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首先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进行概述,包括其历史背景、理论框架和核心原则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各个领域中的实践应用,如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
通过对这些领域中的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文章将揭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独特优势和有效性。
本文还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实践运用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社会实践问题不断涌现,这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运用提出了新的挑战。
文章将对这些挑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推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实践中的运用研究》旨在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系统阐述和实践分析,为我国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为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们理解和分析社会现象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
它认为,社会实践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动力,也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因此,社会科学研究必须紧密结合实践,从实践中获取第一手资料,以此为基础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判断。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经济学中的价值和运用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经济学中的价值和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63056778227916888586d738.png)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经济学中的价值和运用目录一、社会科学方法论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三、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科学研究四、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五、经济学方法论一、社会科学方法论社会科学,简言之,是一种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严格地讲,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有一定的区别。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制定的《教育分类国际标准》中,“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民族学等12个门类,而哲学、史学和文学等则被划入“人文科学”。
但实际上,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难以分开。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在人们通常所称的‘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不可能做出任何本质上的区别,因为显而易见,社会现象取决于人的一切特征,其中包括心理生理过程。
……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人们接受这样的观点,即‘人性’还带有从属于特定社会的要求,以致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不再在所谓社会科学与所谓‘人文’科学之间作任何区分了。
”所以,往往以“人文社会科学”或“哲学社会科学”予以统称之。
在现代社会,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犹如车之两轮,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
方法论需要哲学思维,但不仅有哲学的方法论,也有科学方法论和技术方法论。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相对于自然科学方法论而言的。
所谓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以人文社会问题作为对象性基础,研究社会现象的本质和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特殊性问题,提升人们的方法论自觉,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选用方法,提高社会科学研究的水平。
社会研究是为了发现和解答社会领域中的各种问题而去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解释的过程。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建立在社会科学研究的各种方法之上的,它除了论述这些方法之外,还要进一步阐明这些方法的客观基础、本质根源、基本特征及其运用的原则,使人们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分析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
社会科学方法对于人文社会科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解释预测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cae04a2a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fe.png)
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唯物史观和辩证法为基础的社会学理论,它不仅是一种政治经济学理论,更是一种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指用于研究社会现象和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系列研究方法和理论原则。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主要特征。
一、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倡导用唯物史观来观察和研究社会现象,认为社会现象是历史的产物,通过对社会历史变化的研究可以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矛盾的存在以及这些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因此,它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要求是要基于历史和现实的实证分析,并通过分析社会矛盾的变化过程来理解社会现象。
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其重要的理论指导。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包括实证研究、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等多种方法,而马克思主义为这些方法提供了基本的方向和原则。
例如,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证分析和历史唯物主义,要求研究者通过对实际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来获取真实的社会规律,并以历史和现实为根据进行理论构建和验证。
此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还强调批判精神和实践导向,鼓励研究者通过批判思考和实践探索来推动社会科学的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主要特征1. 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认为社会现象是历史的产物,要通过对社会历史变化的研究来了解其本质和规律。
唯物史观强调以客观实证的方式研究社会现象,反对主观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
2. 辩证法: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倡导辩证思维,即通过对矛盾的认识和分析来揭示事物的内部运动规律。
辩证法强调对问题的全面分析和综合考虑,反对片面和机械的观点。
3. 实证分析: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要求研究者以实证分析的方式对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通过对实际情况的分析来获取真实的社会规律。
实证分析要求研究者基于真实数据和事实,进行客观、准确的研究。
4. 批判精神: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强调对社会现象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评价。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与实践探索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与实践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9fcc0bfe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74.png)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与实践探索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科学理论,具有自己独特的社会科学方法论。
这种方法论融合了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体系,旨在深入分析和理解社会的发展规律,并通过实践探索来推动社会变革。
一、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核心思想是将社会现象看作是人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产物。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矛盾推动,通过对矛盾的认识和解决来实现社会变革。
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方法论上提出了历史的发展具有必然性和方向性,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通过对社会历史的研究,揭示了阶级斗争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为社会科学方法论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三、社会调查与实证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方法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调查与实证分析成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研究方法。
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实地调查和数据收集,马克思主义者可更准确地分析社会状况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四、辩证法与批判精神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探索辩证法和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实践探索的动力。
辩证法的目的在于揭示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发展规律,而批判精神则鼓励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现象进行批判性思考和不断革新。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重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指导,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的探索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结合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历史、文化的传统,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路径。
六、结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与实践探索在过去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发展规律,并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当前,我们仍然需要深入研究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进一步推进社会科学的发展,并为实现社会进步和人类幸福不懈努力。
研究生马克思作业马克思社会主义科学方法论分析专业论文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的心得体会
![研究生马克思作业马克思社会主义科学方法论分析专业论文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的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bec80e9f5ef7ba0d4a733bc9.png)
分析专业论文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的心得体会姓名:学号:专业:学院:分析的专业论文是:万彩云.社会化商务消费者信任对忠诚的影响实证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4论文来源:CNKI中国知网选择原因:通过把学术论文作为具体的例子来学习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可以获得更深刻的理解。
该论文是一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其内容都建立在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方法的科学指导上。
首先,文章的研究主体是人,更具体地说,是消费者,再确切地说,是社会化商务情境下的消费者。
文章具体研究了社会化商务情境下的消费者的信任、忠诚,及信任与忠诚的关系,研究目的除了丰富现有理论以外,也可以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因此,不论从研究主体上看,还是从研究结果服务对象上来看,文章都与人有莫大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体研究方法认为,现实的人是社会主体,要想研究社会科学,首先就要深入分析主体——人。
只有了解了人的思想动态以及实际活动,才能客观地了解社会现实,才能真正掌握社会科学方法。
其次,文章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研究了现实生活中社会化商务环境下消费者在面对电子商务网站时的信任和忠诚活动,通过研究消费者的一系列实践活动来了解网站的各方面特征会怎么影响消费者,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完成。
马克思主义坚持从实践出发,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类社会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科学研究不可能离开实践,只有把社会的认识置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上, 才能确立社会科学方法的可靠性基础。
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只有研究人的真实活动,才可能得出正确的认识。
调查研究是研究社会的重要途径,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才能了解客观实际,才能形成正确的思想。
如果不是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而是凭空创造或者想象,是无法得出正确的认识结论的。
管理学研究就是如此,尤其是在研究消费者的时候,必须基于消费者的实践行为,通过问卷、访谈、实验等方法来获得消费者行为有关的实践数据,才能得出正确的认识。
思考题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
![思考题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79be22924693daef5ef73d73.png)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之间的关系,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人们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以人文社会问题作为对象性基础,研究社会现象的本质和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特殊性问题,提升人们的方法论自觉,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选用方法,提高社会科学研究的水平。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使人们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分析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是解释预测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社会研究是为了发现和解答社会领域中的各种问题而去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解释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继承人类社会认识史上的一切积极成果,克服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历史局限,根据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而加以变革,开启了科学认识社会的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要坚持客观性、具体性、整体性、发展性、主体性原则。
2.为什么说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3.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一、立足实践需要研究理论(面向实践)(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人类社会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科学研究不可能离开实践。
只有把社会的认识置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上,才能确立社会科学方法的可靠性基础。
社会科学研究范式:【面向实践—概括实践—回归实践】 (二)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社会科学研究要关注社会需要。
社会科学研究要把握时代的精神。
社会科学研究要反映人民的愿望。
(三)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社会科学研究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
离开问题的不会有真正的的理论。
二、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概括实践)(一)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理论源于实践,但不是停留实践经验,而是要超越经验。
要善于总结多方面经验。
(二)研究不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一切从实际出发)。
研究问题不能从概念出发,只能从现实出发。
(防止主观随意性)(三)调查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一环。
调查研究是认识社会的基本方法,也是理论研究的根本途径。
科学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404139e504a1b0717fd5ddcc.png)
四、中国共产党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
毛泽东的成果主要体现在《矛盾论》和《实践论》 论述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
简要而科学地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实事 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 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
说和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就是对世界的看法,回答 “世界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就是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 的方式方法。回答“世界怎么样”。
(二)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狄慈根 1886 《一个社会主义者在哲学领域中的漫游》 普列汉诺夫
• 1.〖原理内容〗: 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 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 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 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 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 过渡时期 第一阶段从1949年到1956年 • 曲折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从1956年到1976年 •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第三阶段:从1978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 2.〖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 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狄慈根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凭着自己的独立思考也发现了唯物辩
证法 2、狄慈根和德国的梅林、考茨基,法国的· 拉法格,意大利的拉布里奥拉,俄 国的普列汉诺夫等人积极地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19世纪末20世 纪初批判了庸俗唯物主义、新康德主义、马赫主义以及种种修正主义、机会 主义哲学,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
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社会学研究中的应用
![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社会学研究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eae9aa8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3a.png)
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社会学研究中的应用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社会现象的学科,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来理解和解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指一套关于如何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它不仅可以帮助社会学家识别研究对象,确定研究目的,还可以帮助他们构建假设,设计研究方案,收集和分析数据。
本文将探讨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社会学研究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价值与局限性。
首先,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社会学研究中的应用可以提供一种清晰而系统的研究框架。
通过明确研究问题和目标,社会学家可以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和工具来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
例如,当研究一个社会群体的行为模式时,社会学家可以运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或参与观察等方法来获取必要的数据。
这些数据将被用于验证研究假设和理论,并为后续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其次,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社会学研究中的应用还可以提供一种科学化的数据分析方式。
社会学家可以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解读。
通过建立模型、计算指标和检验假设,社会学家可以发现数据背后的规律和关联,从而深入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
例如,通过分析收入分配数据,可以揭示出贫富差距的具体情况,为社会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然而,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社会学研究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社会学研究的主题多样且复杂,不同的社会问题需要不同的研究方法。
因此,社会科学方法论不能提供一种通用的研究方法,而需要灵活运用。
其次,一些社会现象的研究可能受到伦理和道德因素的限制,导致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受到影响。
例如,研究犯罪和虐待等敏感话题时,难以直接观察和测量相关现象。
最后,社会科学方法论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研究者主观意识和价值观的影响,这可能导致研究结果的偏倚。
为了克服这些局限性,社会学研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视角。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混合研究方法,结合定性和定量数据来丰富研究结果。
此外,社会学家应该严格遵守伦理规范,保护研究对象的权益,并开展可持续性的研究工作。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02b35a1b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c8.png)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一)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一、社会科学的特点和作用自然科学以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探寻自然规律为目标,以实证性研究方法为手段,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等诸多学科人文学科随着人类文明发展而逐渐形成,它以人文现象为研究对象,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等是其主干学科。
人文学科的目的在于帮助人类理解和把握自身社会科学形成于近代,它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力求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并对社会生活做出科学的说明与合理的评价。
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它们在科学的研究社会和改造社会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1、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的特点其一,自为性与异质性:社会现象,它们都是通过人的有意识、有意志、有情感的活动才形成的,并且,社会现象的运动、演变也必须依靠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来维持。
因而,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具有鲜明的自为性。
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经过人类加工的物质生活条件,还包括注入了人类主观意志的社会构件,如社会制度、社会关系、社会组织、社会机构,以及人的情感、意志、欲望、信念、信仰等。
就其层次而言,它包含着日常的、理论的、规划的、操作的各个层次;就其向度而言,它不仅有活生生的现实,还有“消逝了的过去”和“将至的未来”等向度。
可见,社会科学诸对象有明显的异质性。
其二,价值与事实的统一性。
社会事实虽然可以“外在于”某个人或某些人,但却不能“外在于”所有人。
社会事实作为人的活动的结果,必然有价值附着其中,甚至可以说,社会事实主要就是价值事实。
人们在创造社会事实的过程中,必然把情感、意志、价值等因素凝结于其中。
在人的现实的社会活动中,社会事实与社会价值总是互为表里、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
因此,社会研究对象具有价值与事实相统一的特征. 其三,更大的偶然性与不确定性。
与自在存在的自然世界不同,社会是自为的存在,在这个具有自我意识、自我组织、自我调节和自我更新功能的有机体中,不确定的因素更多,偶然性更大。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对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对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9b439da2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1c.png)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对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研究社会发展及社会问题的学科。
它不仅具有理论深度和革命性,而且具有强大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对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突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的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发展演变而来的,社会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规律。
阶级斗争则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推动力,社会矛盾的激化促进了社会变革的发生。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原理1. 阶级分析原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通过对社会阶级结构的分析,揭示了阶级斗争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它指出,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社会变革的原因。
因此,要实现社会进步和发展,就必须处理好阶级关系,减少阶级矛盾,推动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的实现。
2.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观点之一。
它认为,社会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的。
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变化,而社会关系的变化又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确定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实践基础原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强调实践基础原理,认为实践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它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为检验的标准。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对社会发展的认识,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指导作用1. 社会批判和社会改革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通过对社会的批判,揭示了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原因。
它从经济基础、阶级关系、意识形态等方面剖析社会问题,为社会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思想指导。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指导作用体现在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揭露批判,以及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和推动。
2. 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强调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8954e6f904a1b0717fd5ddc5.png)
Page 12
第三,系统研究方法是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方 法论。系统研究方法的研究对象一般都是复杂系统, 复杂系统的特点是因素众多,结构复杂,整体性强, 而且具有随机性、非线性、不稳定性、非平衡性和 多种发展可能等特点。用传统的研究方法解决复杂 系统问题,已经捉襟见肘,无能为力;建立在系统 科学基础上的系统研究方法对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 显示出了传统方法不能与之相比的优越性。所以, 系统研究方法亦被看做是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科学 方法。
生产关系系统: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 互关系。生产关系系统从两个角度看,即从哲学角度 和政治经济学角度。 从哲学角度看,有三个要素: 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C.产品的分配关系 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看有四个要素: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Page 23
人口系统
人口系统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
人口系统的要素: A.人口的数量 B.人口的质量 C.年龄构成 D.性别构成 E.区域分布 F.发展变化状况
Page 24
自然环境系统
自然环境是环绕人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 如大气、水、植物、动物、土壤、岩石矿物、太阳 辐射等。这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通常把 这些因素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 岩石圈等五个自然圈。人类是自然的产物,而人类 的活动又影响着自然环境。
Page 8
六、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一)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理论定位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本身并没有明确指出他们所使 用的方法是系统研究方法,系统研究方法是20世纪随 着系统科学的兴起而引起广泛重视并被应用于自然科 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之中,因此,这里就有 一个怎样阐明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 学研究重要方法的问题。对此可做如下三方面阐述: 第一,系统研究方法是对系统科学的最新思维成果进 行哲学提炼的产物。系统科学与相对论、量子力学和 分子生物学是20世纪的四大科学发现。
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价值
![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5145f636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14.png)
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价值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价值,揭示其对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一种科学的、系统的研究方法,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的独特视角,而且为我们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价值进行阐述,包括其理论内涵、实践应用以及在现代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意义等。
我们将简要介绍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以便读者对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然后,我们将详细分析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各个领域中的实际应用,如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以展示其强大的实践价值。
我们将探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现代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前的社会挑战。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运用这一方法论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热情。
我们也期待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推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中的进一步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理解和分析社会现象的科学工具。
这一方法论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它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这一观点为我们揭示了社会现象背后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关系,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社会发展和变革的根源。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强调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的重要性。
它认为,阶级是社会的基本矛盾之一,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动力。
通过阶级分析,我们可以揭示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斗争,从而更准确地把握社会发展和变革的方向。
再次,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重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
它认为,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经济学中的价值和运用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经济学中的价值和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e0d14e7b10661ed9ac51f348.png)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经济学中的价值和运用目录一、社会科学方法论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三、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科学研究四、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五、经济学方法论一、社会科学方法论社会科学,简言之,是一种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严格地讲,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有一定的区别。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制定的《教育分类国际标准》中,“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民族学等12个门类,而哲学、史学和文学等则被划入“人文科学”。
但实际上,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难以分开。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在人们通常所称的‘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不可能做出任何本质上的区别,因为显而易见,社会现象取决于人的一切特征,其中包括心理生理过程。
……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人们接受这样的观点,即‘人性’还带有从属于特定社会的要求,以致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不再在所谓社会科学与所谓‘人文’科学之间作任何区分了。
”所以,往往以“人文社会科学”或“哲学社会科学”予以统称之。
在现代社会,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犹如车之两轮,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
方法论需要哲学思维,但不仅有哲学的方法论,也有科学方法论和技术方法论。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相对于自然科学方法论而言的。
所谓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以人文社会问题作为对象性基础,研究社会现象的本质和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特殊性问题,提升人们的方法论自觉,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选用方法,提高社会科学研究的水平。
社会研究是为了发现和解答社会领域中的各种问题而去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解释的过程。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建立在社会科学研究的各种方法之上的,它除了论述这些方法之外,还要进一步阐明这些方法的客观基础、本质根源、基本特征及其运用的原则,使人们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分析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
社会科学方法对于人文社会科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解释预测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浅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的作用和意义
![浅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的作用和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39fc763c0c22590103029df9.png)
浅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的作用和意义社会科学研究的领域十分广阔,包含着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谙形式.人类自从进入文明的时代以来,便在这个领域中进行着开拓与研究。
人们对某一社会领域的研究,归根到底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特别是近代以来,这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也更为重要。
因此,研究社会科学的方法论不仅具有理论意义,同时也具有实践意义.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十九世纪中期,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方法。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又叫做历史决定论,或者生产决定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而且,我们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就是人类认识和研究社会最科学、最完备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也不同于一般的哲学方法论,他在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础上形成,对现实社会科学研究具有直接指导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础,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提供了一般的方法论指导,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具体化.就研究社会现象而言,人文科学方法论主张以理解的方法或方法论个人主义开展社会现象研究的方法论,自然科学方法论则是一种主张以实证的方法或方法论整体主义开张社会现象研究的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处于不同层次的两种方法论,他们对于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都具有指导作用,但历史唯物主义对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知识具有总体而间接的指导作用,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具体中国社会问题研究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在此基础上,它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等等,除此之外,还有逻辑和历史一致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的方法、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抽象与具体的方法、主客相统一的辩证方法、历史合力的研究方法、“人本”和“物本”相统一的方法等。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28885d99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05.png)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一、本文概述1、简要介绍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概念及其在历史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入研究,是一种科学的、系统的、实践的研究方法。
它主张以唯物史观为基础,通过对社会现象进行阶级分析、矛盾分析、历史分析和实践分析,揭示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动力机制。
这种方法论不仅关注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也注重分析社会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以及这些矛盾和冲突如何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在历史和社会发展中,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为我们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工具,为我们认识和处理社会矛盾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它就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指导许多国家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要理论武器。
特别是在当代,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矛盾的日益复杂,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价值更加凸显,它为我们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和理论支撑。
2、阐述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在现实意义上,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的研究,首先有助于我们深化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这一方法论为我们分析社会现象、理解社会问题提供了科学的工具。
在当前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各种社会问题和挑战层出不穷,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有助于推动社会科学的发展和创新。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注重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这种方法论对于推动社会科学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当前社会科学研究中,许多学者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与现代社会科学研究相结合,推动社会科学的学科交叉和融合,为社会科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方法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方法的贡献](https://img.taocdn.com/s3/m/fc1ff2ae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cc.png)
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方法的贡献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社会学理论,以其批判性、历史性和辩证性的特点,对科学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一种科学方法论,它提出了一种全面、系统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为现代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性贡献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它提出了关于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为科学的研究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动态和矛盾的整体,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
马克思主义通过对矛盾的论述,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事物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为科学方法的运用提供了思想支持。
二、历史唯物主义对批判性思维的启示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重要理论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历史的产物,历史是由一系列经济、社会和政治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通过对社会历史的研究,马克思主义让人们认识到事物的变化与发展是一个历史性过程。
这种历史的思考方式,使得人们在应用科学方法时更加重视对历史因素的分析和考量,这为建立科学的历史观和历史研究方法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三、社会历史实践与科学实证马克思主义强调了社会历史实践的重要性,这对科学方法也有着重要影响。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理论必须联系实际,社会实践是科学理论的检验与指导。
马克思主义认识到科学方法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实证和实践,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验证知识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四、批判与革命性的科学精神马克思主义强调质疑和批判精神,这为科学方法提供了一种革命性的思维方式。
马克思主义要求人们不断地实践、评价和革新科学方法,并坚持对传统知识和著作的批判性思考。
这种批判性的精神使得科学方法能够不断进步和完善,推动科学知识的创新发展。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方法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为科学方法的运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彰显了科学方法中历史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2019abc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24.png)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基础。
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被广泛应用,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它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也在不断发展。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是指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变革推动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关注社会的发展规律和人类历史的进程,强调社会实践对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
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历史唯物主义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如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为研究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二、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历史唯物主义在历史学中的应用历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以及历史发展规律的学科,历史唯物主义为历史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在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的应用使得研究者能够更加准确地分析和理解中国历史的演变过程,揭示历史的内在规律。
2.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学中的应用社会学研究社会现象及社会规律,而历史唯物主义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综合的理论框架。
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应用,社会学家能够深入研究社会发展的动力和路径,分析社会结构变迁的原因和规律。
3.历史唯物主义在经济学中的应用经济学研究经济活动及经济规律,历史唯物主义为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的基础。
在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的应用使得经济学家能够更好地分析和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三、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也不断得到发展和丰富。
一方面,中国学者通过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对话,将中国社会实际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为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
另一方面,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范畴不再局限于经济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等学科领域,也涉及到政治学、文化学等其他社会科学领域。
浅析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浅析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23b478f0a32d7375a5178059.png)
浅析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摘要:在我国,马克思主义一直以来都是指导着我们党走正确路线的思想理论,其中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在社会实践中经常被运用。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继承人类社会认识史上的一切积极成果,克服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历史局限,根据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而加以变革,开启了科学认识社会的新时代,坚持客观性、具体性、整体性、发展性、主体性原则。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实践1.前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在汲取了传统的社会研究方法论的基础之上产生的,但它又高于一般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它的社会实践观是以往任何一种社会科学方法论都不具备的。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本质的特征,而实践又是历史的、社会的活动,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物质活动,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社会实践理论基础。
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基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发展起来的,它完全继承了人类在社会认识史上积极成果,成功地解决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中遗留的历史问题,并且能够根据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加以创新变革,对于科学认识社会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对人类的发展,也是向前迈了一大步。
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第一,要坚持遵守客观性、具体性、整体性、发展性、主体性原则。
第二,纵观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实践,实践是一个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这就要求人们在对社会进行研究时,必须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基本的中心点,通过实践的手段,展现出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通过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理论,达到实践的具体与历史相统一的目的,同时还能做到反对所有离开实践活动研究历史的个人主观主义思想。
当今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的参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实践观,除了向我们展示如今社会发展的本质以外,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好的观察整个社会,并能够预见社会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在社会学中的应用社会学研2015211536李敏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在社会学中的应用摘要通过六周的系统的学习,深入浅出的对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
本次学习六个专题,分别为,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和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笔者的研究方向为社会学中的社会政策,因此本文着重介绍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在社会学—社会政策中的应用。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是当今各个学科普遍运用的研究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社会学研究就是将社会政策与理论结合在一起,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社会政策理论研究,并以理论指导实践。
本文首先阐释了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内容及该方法的应用,进而结合当代中国政策进行了实际现状分析,最后指出了这一方法在我国运用中的不足之处。
一.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实践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是人类首要的基本活动,她不仅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同样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同样,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都是通过对原有的思想变革实现的。
实现这种变革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就是通过实践。
用实践的方法来重新定义以前的经验,并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创造出新的思想理论。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毛泽东也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重要论断。
调查研究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本质属性,它贯穿着社会学调查研究的始终,是我们参与调查的不二法门。
我国著名人类学教授,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学特派教授杜靖先生,他的每一篇论文都是他亲身实践到所研究的事物中,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使用田野志,民族志的方法,几乎跑遍了中国大陆的各个省区,认真调查,然后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深刻揭露社会事实,阐述社会文化。
社会科学研究的成果应该是符合相对真理或尽量接近相对真理,否则,就是一种没有真正社会价值的东西。
杜先生的文章深刻,真实,没有现在学术中的假大空。
可见,实践对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性。
二.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的内容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提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可见,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指,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出真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样要经受实践的检验.要防止离开正确理论指导的盲目实践和脱离实践的空洞理论两种错误倾向.也就是说我们对真理的认知是来源于实践,我们所做的正确的认知和判断都是要深入到实际生活中去体会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1)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的本质决定了实践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基础和根本的地位,实践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
实践是人类生命的特殊运动形式。
实践创造了人的基本特征。
实践使人成为“社会存在物”,“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和“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创造出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把人类从动物界提升出来。
实践是人类的特殊生命形式,即它是社会生命的运动形式。
正是在实践过程中,人成为一种自我创造的主体性存在。
(2)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1.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现实性:实践的要素,过程和结果都是客观的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具有目的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这种自觉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也是实践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孤立的个人的活动,而是社会活动,并受着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2.实践的基本形式:①生产实践。
也就是处理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活动,即物质生产活动。
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的根本前提。
②社会关系实践。
是处理和变革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实践,即人类的社会交往以及组织、管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在阶级社会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的实践。
③精神文化创造实践。
首先包括科学实验,它是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专门为认识世界而进行的探索性活动。
此外,艺术和教育活动也属于以生产精神文化产品为直接目的的精神文化创造实践。
三.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在社会学中的应用社会存在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所构成的社会生活本身。
而社会是人们在物质生产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交往关系的产物,社会生活在本事上实践的,现实的个人是在历史中从事实际活动的个人,而物质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活动,人们的任何活动最后都会受到物质生产活动的制约,因为,社会关系是客观必然的。
宫留记在其《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中认为,布迪厄的实践概念是构成社会世界的社会结构和行动者的心态结构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是双重结构获得不断重建和更新,并进行同步同质双向互动的动力源泉。
我们可以把布迪厄的实践概念理解为:行动者在一定的场域中凭借各自拥有的资本,在特定的惯习指导下,为提高自己在场域中的位置以及资本的数量和质量所采取的活动。
布迪厄强调:我要向你们指出,我从来没有用过实践(praxis)这个概念,因为这个概念,至少在法语中,多多少少带有一点理论上的夸大说法,甚至有相当多成分的吊诡性,而且常用这个词去赞赏某些马克思主义、青年马克思、法兰克福学派和南斯拉夫的马克思主义等等。
布迪厄并通过行动者的实践空间:场域,行动者的时间观念:惯习和行动者的实践工具:资本来阐述社会学中的实践的观点。
涂尔干一身致力于将社会学学科独立化,因此在界定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认为,任何科学都要经历从主观意识极端到客观实际阶段的发展过程,在主观意识阶段,人们往往在有限的经验基础之上形成了某个学科的一些观念,即是首先有了一些思考,思考总是先于科学而存在。
人们对周围事务的思考形成了一些观念,然而再用观念来代替实际事物,有时甚至把自己的想象当作事物的实质。
按科学的分析方法,人们应当先去观察事物,然后得出结论,可人们往往先有思想,而事实在后,引证事实只不过是为了验证人们事先得出的观念或结论,并非将事实放在首位来研究。
在这种方法中认为这一事实仅仅是作为思想验证的东西,而不是科学的对象,人们用观念估量事物,而不是从事实归结观念,这明显带有主观唯心论,因而,迪尔凯姆强调,要客观的观察事物,坚决反对先入为主,用事物套理论。
《自杀论》成于1897年,它标志着社会研究进入现代阶段,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其中包含着对自杀现象的精辟论述,而且还在于它是孔德实证主义思想在社会研究中第一次得到完备的经验的体现,是理论与经验结合的首次范例。
因为以往的社会研究或理论缺乏经验检验,或是经验调查缺乏理论指导。
此外,它还证实了迪尔凯姆关于社会事实独立于个人之外的说法,促进了社会研究从单变量、描述性的研究转向多变量、解释性的研究,充分体现了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四.当代中国政策中实践研究方法的应用及现状分年段统计后发现,近5年来采用“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论文比例明显上升,更多地采用实地参与观察、访问的方法进行较为深入的学术性研究。
此外,这种变化还反映出研究者对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的重新认识。
在实证研究中,高级统计分析的运用情况,往往是考察学科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虽然在研究论文中,采用高级统计分析的论文所占比例并不高(占27.3%),但是采用高级统计分析的论文比例有明显增长。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各项制度建设的逐渐深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开始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国民潜在的各种社会保障需求日益显性化,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刚性较强的保障需求。
特别是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全覆盖目标实现在即,如何增加制度的灵活性和可协调性,提高制度的整体管理服务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业已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社会各项保障体制机制建设的重要一环。
此外,在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涉老”支出快速增加的趋势已日渐明显,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财务可持续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如何实现保持社会预算收支中长期平衡的目标,以适应人口老龄化对社会预算管理提出的要求,业已成为我国社会保障预算管理政策实践的重中之重。
在这个改革和发展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过程中,医疗.卫生,就业,住房,教育等问题,已经日益凸出,因而我们必须充分应用实践的方法,为中国探求经济协调发展之路提供正确有用的思想来源,使社会政策真正起到维护社会公平,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
中国处于转型时期,在面对改革开放的浪潮下和加入世贸组织的环境中,一方面促进了本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同时,在经济与文明发展的不想匹配下,各种问题也相应显现出来。
在这个攻坚问题的特殊事件,牢牢把握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深入认识,是很有必要的。
在中国发展的这些年来,中国梦和中国道路仍然是一个极具时代性的课题,五中全会的召开,在更加深刻的对我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下,使我党可以更加有力的向着第一百个百年目标迈进。
在关于未来中国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的思考下,我们要明确,这是名族复兴史上特殊而又关键的五年,要以实践的方法,微观调研把握宏观中国,以战略思路观照现实国情,为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做出的重要贡献,因而要加强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学习和研习,促进各个学科的相互交流和渗透,促进对外学术交流和合作,使我国进一步加快走出去步伐。
五.实践研究方法在我国应用中的不足任何科学理论都要靠科学的研究方法来支撑,对于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历程来看,不得不承认,我国在实践的研究调查方法中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不仅吸收国外优秀的传统方法,还结合本国的实际,来不断发展我国的理论研究。
现在,调查研究,定量分析,经验研究,个案分析等等具体的实践方法都在或多或少的被应用。
但是我们还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我国在研究方法中仍然处在一种比较落后的状态,同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国在学术上、在马克思认知能力上尤其在实践调查研究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笔者浅显的认为,实践研究方法在社会中的不足,有:1.社会学目前尚未形成自己独特的学科化的研究方法。
大多都是在吸收了西方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稍微加以改进,而且此方法在有关大多数学科都可以应用,而恰恰缺乏了社会学具有本学科特色的实践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