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后全身性感染的临床表现

烧伤后全身性感染的临床表现
烧伤后全身性感染的临床表现

烧伤后全身性感染的临床表现

*导读:细菌性感染是烧伤感染最常见的致病。革兰氏阳性细菌感染随着敏感抗生素的出现,虽然发病率有所减少,但时有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和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烧伤后全身性感染的临床特点

1、全身性感染的发病期

全身性感染根据发病时期可以分为早期和后期两个阶段,两者发病特点和影响因素不同。

⑴早期感染:烧伤后两周内发病者属早期感染。这一阶段侵袭性感染发生率高,是全身侵袭性感染的发病高峰,约占60%左右。发病急,特别在休克期发病者,其临床表现往往与烧伤休克相混淆,如脉搏加快,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应注意鉴别诊断。早期感染的治疗较困难,病人死亡率较高。

烧伤早期感染发生率高与以下因素有关,首先烧伤后两周内机体免疫功能明显紊乱,其次烧伤病人早期合并症多,如休克、肾功能损伤,肺功能损伤等。休克期渡过不平衡的病人败血症发生率高。另外早期水肿影响局部血液循环,肉芽组织未形成,局部防御屏障不健全,易于发生侵袭性感染。

早期感染多表现为低体温、白细胞减少,精神抑制等低反应状态。

⑵后期感染:烧伤两周以后发生的感染属后期感染,发病率比早期低,主要与创面处理不当和不合理应用抗生素有关。积极处理

创面,尽早切痂植皮覆盖创面是预防感染的关键。若脱痂后大面积肉芽组织裸露最易诱发侵袭性感染。抗生素使用不当可以造成机会菌感染。另外全身营养支持疗法不当,蛋白及热量摄入不足,致使机体长期消耗衰竭,也是后期发生感染的主要原因。后期感染多表现为高体温、白细胞增高,精神亢奋等高反应状态。 2、侵袭性感染的症状

侵袭性感染的临床表现复杂,大致可归纳为高反应型和低反应型两种类型。主要表现:⑴精神状态:高反应型病人可表现为高度兴奋、谵妄、幻视、幻觉,严重时出现狂躁。低反应型病人为抑制状态,表现为少语、嗜睡、甚至昏迷。

⑵体温:体温表现高热或体温下降,严重烧伤病人由于超高代谢,体温常维持在37℃~38.5℃左右,并不一定说明正发生侵袭性感染,若体温高达39℃或降至36℃以下就应注意是否发生感染。

⑶脉搏:表现为加速可达150次/分以上,病危期脉搏缓慢提示预后不良。

⑷呼吸:呼吸变化是重要特征,表现为呼吸急促或呼吸浅快或鼻翼扇动等呼吸困难症状。

⑸胃肠功能:食欲不振是普遍的症状,有的病人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较少见,若出现肠麻痹导致腹胀则是特异的特征。

⑹血压:血压下降多为脓毒性休克,说明病情较危重,但一部分病人血压无明显变化。⑺创面变化:结合创面的变化可以诊断侵袭性感染,多表现为分泌物增多且有特殊气味,焦痂潮解脱落、

肉芽水肿溃烂,痂下积浓等。

⑻坏死斑:创面及正常皮肤可出现出血点坏死斑,呈暗红色或灰黑色,坏死斑可由细菌或真菌引起,是预后不良的指征。

⑼实验室检查:血象白细胞突然上升到20X109/升或下降到

4X109/升以下是诊断感染的较特异指征。血小板突然降至低水平诊断价值较高,若并发DIC则血小板下降更明显。侵袭性感染导致各脏器损伤出现相应的表现,如血糖升高,血胆红素升高,血肌酐升高等。

小编提醒: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外科频道

休克的临床表现及处理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休克 一、概念: 休克是机体受到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注不足所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为特征的病理性症候群,是严重的全身性应激反应。休克发病急骤,进展迅速,并发症严重,若未能及时发现及治疗,则可发展至不可逆阶段而引起死亡。 二、病因及分类 引起休克的病因很多,外科休克病人多为失血性、创伤性和感染性原因引起。休克的分类方法也很多,比如按病因、始动因素和血流动力学变化。这里主要讲按病因分类,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五类。其中低血容量性和感染性休克为外科休克中最常见。 (一)低血容量性休克常因大量出血或体液积聚在组织间隙导致有效循环量降低所致。其包括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如各种损伤(骨折、挤压综合征)及大手术引起血液和血浆的同时丢失。失血性休克如大血管破裂或脏器(肝、脾、肾)破裂出血。 (二)感染性休克主要由于细菌及毒素作用所造成。常继发于以释放内毒素为主的革兰阴性感菌感染,如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绞窄性肠梗阻、泌尿系统感染及败血症等,又称之为内毒素性休克。 (三)心源性休克主要由心功能不全引起,常见于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心包填塞等。 (四)神经源性休克常由于剧烈疼痛、脊髓损伤、麻醉平面过高或创伤等引起。 (五)过敏性休克常由接触、进食或注射某些致敏物质,如油漆、花粉、药物(青霉素)、血清制剂或疫苗、异体蛋白质等而引起。 三、临床表现 因休克的发病原因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但其共同的病程演变过程为:休克前期、休克期、休克晚期。 (一)休克前期失血量低于20%(<800ml)。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病人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病人表现为精神紧张,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增快(< 100次/分),呼吸增快,血压变化不大,但脉压缩小[<4.0kP a(30mmHg)],尿量正常 或减少(25~30ml/h)。若处理及时、得当,休克可很快得到纠正。否则,病情继续 发展,很快进入休克期。 (二)休克期失血量达20%~40%(800~1600ml)。病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皮肤黏膜发绀或花斑、四肢冰冷,脉搏细速(>120次/分),呼吸浅促,血压进行性下降 (收缩压90~70mmHg,脉压差<20mmHg);尿量减少,浅静脉萎陷、毛细血管充盈 时间延长;病人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的症状。 (三)休克晚期失血量超过40%(>1600ml)。病人意识模糊或昏迷;全身皮肤、黏膜明显发绀,甚至出现瘀点、瘀斑,四肢厥冷;脉搏微弱;血压测不出、呼吸微弱或 不规则、体温不升;无尿;并发DIC者,可出现鼻腔、牙龈、内脏出血等。若出现

烧伤面积计算级九分法

什么是烧伤面积计算的新九分法? 新九分法是对人体烧伤所采用的新的临床估计烧伤面积的方法。目前,在临床一般采用新九分法与手掌法估计法估计烧伤面积。这种方法不将Ⅰ度烧伤计在内。 新九分法将体表面积分成11个9%与1个1%。 其中头颈部占1个9%(发部3%,面部3%,颈部3%)双上肢占2个9%(双手5%,双前臂6%,双上臂7%)躯干占3个9%(腹侧13%,背侧13%,会阴部1%)双下肢占5个9%及1个1%(双臀5%,双足7%,双小腿13%,双大腿21%)。 小儿头颈部面积为9+(12-年龄),双下肢面积为46-(12-年龄),其他部位与成人相同。 简单说新九分法就是:上肢十八,下四六。躯干二七,头颈九。 手掌法:要用病人的手五指并拢后所占面积为1%。 人体体表面积按100%计,烧伤面积的估算有: (1)手掌法。伤员五指并拢,其手掌面积约为体表面积的l%,用于散在的小面积烧伤(烧伤皮肤取加法)或特大面积烧伤(健康皮肤取减法)很方便,但欠准确。 (2)中国九分法: 1.人体体表面积中国九分法

2.烧伤深度的估计按国际通用的三度四分法 不同深度烧伤的评估要点 烧伤面积九分法 烧伤面积和深度的诊断 不同程度的烧伤对人体影响有很大的差异,因此,烧伤严重程度的估计甚为重要。影响烧伤严重程度的因素很多,

如烧伤原因、烧伤部位、复合伤或复合中毒等。一般来说,烧伤面积和深度是估计烧伤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也是进行烧伤治疗的重要依据。 1烧伤面积诊断 烧伤面积以相对于体表面积的百分率来表示。60年代以前,我国均沿用国外的方法,如Wallace九分法。应用过程中发现与我国人体表面积不完全相符。60年代初,通过纸铸法实测了我国人体表面积,经统计学处理后,简化为公式,创建了适合我国人体体表面积的分类法:中国九分法。 中国九分法:根据实际测量结果,按解剖部位将人体以"九"为单位估计烧伤面积,即头颈一个"九",双上肢两个"九",躯干三个"九",双下肢(包括臀部)五个"九"再加"一"。为便于记忆,按自上而下,由远而近的顺序,将发部、面、颈;双手、双前臂、双上臂;臀部,双足、双小腿、双大腿;躯干;会阴的面积编成顺口溜:三三三,五六七,五七十三二十一,十三十三会阴一。儿童则因头部面积相对较大,双下肢相对较小,随年龄而变,以12岁作为年龄分界线,在计算面积时,相应加减年龄因素(表1,图1)。 12手掌法:不论年龄大小或性别差异,如将手掌五指并拢,单掌面积约为体表面积的1%。这种计算方法,对于计算小面积烧伤很方便。如果伤员手的大小与检查者相似,可直接用检查者的手来估计。在估计大面积烧伤时,此法可与中国九分法结合应用更为方便。如双下肢皮肤均被烧伤,而躯干皮肤为散在烧伤时,可用中国九分法估计双下肢烧伤面积,用手掌法估计躯干的烧伤面积,然后相加。 表1九分法估计面积 部位成人面积儿童面积

休克分类

休克分类 创伤性休克是由于机体遭受暴力作用后,发生了重要脏器损伤、严重出血等情况,使患者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灌注不足;以及创伤后的剧烈疼痛、恐惧等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机体代偿失调的综合征。因此创伤性休克较之单纯的失血性休克的病因、病理要更加复杂。 2临床表现 创伤性休克与损伤部位、损伤程度和出血量密切相关,急诊时必须根据伤情迅速得出初步判断,对重危伤员初诊时切不可只注意开放伤而忽略极有价值的创伤体征。注意观察伤员的面色、神志、呼吸情况、外出血、伤肢的姿态以及衣服撕裂和被血迹污染的程度等。 1.休克早期,脑组织缺氧尚轻,伤员兴奋、烦躁、焦虑或激动随着病情发展, 脑组织缺氧加重,伤员表情淡漠、意识模糊,至晚期则昏迷。 2.当周围小血管收缩、微血管血流量减少时皮肤色泽苍白,后期因缺氧、淤 血,色泽青紫。 3.当循环血容量不足时,颈及四肢表浅静脉萎缩。 4.休克代偿期,周围血管收缩,心率增快。收缩压下降前可以摸到脉搏增快, 这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 5.周围血管收缩,皮肤血流减少肢端温度降低四肢冰冷。 6.用手按压患者甲床,正常者可在1秒内迅速充盈,微循环灌注不足时,则 说明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提示有效循环血量不足。 7.临床上常将血压的高低作为诊断有无休克的依据。但在休克代偿期由于周 围血管阻力增高,收缩压可以正常,可有舒张压升高,脉压可<4.0kPa(30mmHg),并有脉率增快,容易误诊因此应将脉率与血压结合观察。 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mmHg):一般正常为0.5左右。如指数=1,表示血容量丧失20%~30%;如果指数>1~2时,表示血容量丧失30%~50%。 通过临床观察总结出血压脉率差法正常值为30~50,数值由大变小,提示有休克的趋势。计算法为:收缩压(mmHg)-脉率数(次/分钟)=正数或> 1为正常;若等于0,则为休克的临界点;若为负数或<1,即为休克。负数越小,休克越深。由负数转为0或转为正数,表示休克好转。 总之,对血压的观察应注意脉率增快脉压变小等早期征象,如待休克加重、血压下降、症状明显时很可能失去救治时机。 8.正常人尿量约50毫升/小时。休克时,肾脏血灌流不良,尿的过滤量下降, 尿量减少是观察休克的重要指标。可采用留臵导尿管持续监测尿量,电解质、蛋白比重和pH值。

热力烧伤有什么临床表现

热力烧伤有什么临床表现 *导读:根据烧伤的病理生理和临床特点,一般将烧伤的临床经过分为三期:休克期、感染期、修复期。…… 根据烧伤的病理生理和临床特点,一般将烧伤的临床经过分为三期。 (一)休克期 大面积烧伤后48小时以内,除早期可因疼痛发生休克外,主要是因大量血浆样体液从血管渗出,丢失于创面及细胞间隙(形成水肿)所致的低血容量性休克。体液从血管渗出,丢失于创面及细胞间隙(形成水肿)所致的低血容量性休克。体液从血管渗出,以伤后6~8小时最快,36~48小时达到高峰。此期临床表现为:烧伤局部或全身反应性水肿,创面上有大量的体液渗出,尿少,心率快,血压降低,手足发凉,口渴,烦噪不安等,可出现血红蛋白尿。 (二)感染期 烧伤后细菌容易在创面繁殖而引起严重感染,故称创面脓毒症,为烧伤未愈之前始终存在的问题。当烧伤经过48小时后,体液渗出开始转为吸收,伤后3~7日,水肿逐渐消退,尿量增多。此阶段细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质往往也被吸收,称为回吸收脓毒症。临床表现为高热、烦躁不安、谵妄等中毒症状,甚至发生感染性休克。

(三)修复期 伤后5~8日开始,直到痊愈。修复的过程与烧伤的深度、伤员的全身情况以及创面感染的控制有密切关系。不同深度烧伤愈合时间不同。浅?度烧伤如无感染,于2周左右愈合,不留疤痕;深?度约经3~4周,先结薄痂,脱痂后由残留上皮增生或创缘上皮爬行而愈合,留有疤痕;?度烧伤,3~5周后焦痂脱落,基底肉芽组织逐渐生长,愈合时遗留疤痕,易成畸形和功能障碍。烧伤时大量蛋白质损耗、创面处理不当、反复感染,以及全身情况较差者,都能延迟创面的修复。 小编提醒: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外科频道

休克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休克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导读:休克是在人的机体在被强烈的致病因子所侵袭后,体内有效血液量循环量减少,神经-体液因子失调导致的一种临床症候群。…… 休克是在人的机体在被强烈的致病因子所侵袭后,体内有效血液量循环量减少,神经-体液因子失调导致的一种临床症候群。休克分为前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临床表现主要如下。 *1.休克前期 在休克前期,患者意识还较为清醒,精神表现兴奋,神情紧张,整个人变得憔悴,面色惨白,缺乏血气,犹如一张白纸,心里像有一头小鹿在乱闯,心率加快,还伴有冷汗出现,呼吸频率增加,仿佛做剧烈运动一样,血压像过山车般忽高忽低。在这个时期,如果能及时诊断并进行抗休克治疗,症状可以迅速的得到控制,好转的几率非常大。 *2.休克中期 到了休克中期,情况就比前期糟很多了,这个时候,患者已开始神志不清,由精神兴奋转为精神抑制,呼吸速率减缓,反应迟钝,无法对外界刺激作出及时的反应,脉搏减弱,脉压小于20mmHg,皮肤表面变得湿润,并且温度较低,尿量会明显减小或者无尿。这时候,休克情况一较为严重,应赶紧到医院进行治疗。 *3.休克晚期

表现为DIC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1.DIC表现:顽固性的低血压,皮肤表面广泛出血,甲床微循环淤血,血管活性药物疗效不佳,常与器官衰竭并存。 2.急性呼吸功能衰竭表现:病人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即便进行吸氧,也难以解决,进行性的低氧血症。并且,还伴有肺部问题,如水肿和肺顺应性降低等表现。 3.急性心功能衰竭表现:呼吸急速,如加速的赛车,心率明显异常,心跳加速,心律不齐,心脏机能出现问题。 4.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少尿或无尿,可能一整天都不用上一次洗手间,氮质血症、高血钾等水电解质的含量失常,体液酸碱平衡紊乱。 5.其他表现:胃肠道的功能出现紊乱,如出现腹胀腹痛,即使吃很清淡的食物也消化不良,排泄出的粪便是黑色的等等,还有肝、脑等方面也可能出现问题。 【相关推荐】: 休克有分几种类型好 休克疗法有哪些?四大方面来治疗 了解休克和休克指数 想知道如何预防疾病?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法?生病了吃什么好?生病了怎么护理吗?

烧伤是怎么分类及分度的

烧伤的分类及分度 烧伤是指由热力导致的组织损伤统称为烧伤。烧伤按烧伤深度及烧伤面积可以如下分类: 按烧伤面积分为: 1.轻度烧伤:Ⅱ°以下烧伤总面积在9%以下; 2.中度烧伤:Ⅱ°烧伤面积10%~29%或Ⅲ°烧伤面积不足10%; 3.重度烧伤:总面积30%~49%或Ⅲ°烧伤面积10%~19%或Ⅱ°、Ⅲ°烧伤面积虽不达上述百分比,但已发生休克等并发症、呼吸道烧伤或有较重的复合伤; 4.特重烧伤:总面积50%以上或Ⅲ°烧伤20%以上或已有严重并发症。 按烧伤深度分为: Ⅰ度(红斑)达表皮角质层红肿热痛,感觉过敏,表面干燥2~3天后脱屑痊愈,无瘢痕。 浅Ⅱ度达真皮浅层,部分生发层健在剧痛,感觉过敏,有水疱,基底部呈均匀红色、潮湿,局部肿胀1~2周愈合,无瘢痕,有色素沉着。 深Ⅱ度达真皮深层,有皮肤附件残留痛觉消失,有水疱,基底苍白,间有红色斑点、潮湿3~4周愈合,可有瘢痕。 Ⅲ度(焦痂)达皮肤全层,甚至伤及皮下组织,肌肉和骨骼痛觉消失,无弹力,坚硬如皮革样,蜡白焦黄或炭化,干燥。干后皮下静脉阻塞如树枝状2~4周焦痂脱落,形成肉芽创面,除小面积外,一般均需植皮才能愈合,可形成瘢痕和瘢痕挛缩。 (2)小儿烧伤严重程度和成人不同,如下所示: ①轻度烧伤:总面积在5%以下的Ⅱ度烧伤。 ②中度烧伤:总面积在5%~15%的Ⅱ度烧伤或Ⅲ度烧伤面积在5%以下的烧伤。 ③重度烧伤:总面积在15%~25%或Ⅲ度烧伤面积在5%~10%之间的烧伤。 ④特重度烧伤:总面积在25%以上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0%以上者 烧伤的处理只要是做出了以上分类,治疗是明确的,由于烧伤容易发生感染和休克,因此,初期就要做好预防措施,防止休克和感染的发生。

烧伤等级九分法

烧伤等级九分法

————————————————————————————————作者:————————————————————————————————日期:

什么是烧伤面积计算的新九分法? 新九分法是对人体烧伤所采用的新的临床估计烧伤面积的方法。目前,在临床一般采用新九分法与手掌法估计法估计烧伤面积。这种方法不将Ⅰ度烧伤计在内。 新九分法将体表面积分成11个9%与1个1%。 其中头颈部占1个9%(发部3%,面部3%,颈部3%) 双上肢占2个9%(双手5%,双前臂6%,双上臂7%) 躯干占3个9%(腹侧13%,背侧13%,会阴部1%)? 双下肢占5个9%及1个1%(双臀5%,双足7%,双小腿13%,双大腿21%)。 小儿头颈部面积为9+(12-年龄),双下肢面积为46-(12-年龄),其他部位与成人相同。 简单说新九分法就是:上肢十八,下四六。躯干二七,头颈九。 手掌法:要用病人的手五指并拢后所占面积为1%。 人体体表面积按100%计,烧伤面积的估算有: (1)手掌法。伤员五指并拢,其手掌面积约为体表面积的l %,用于散在的小面积烧伤(烧伤皮肤取加法)或特大面积烧伤(健康皮肤取减法)很方便,但欠准确。 (2)中国九分法: 1.人体体表面积中国九分法 部位 成人各部位面积(%) 小儿各部位面积(%) 头额 9×1=9(发部3面部3颈部3) 9+(12-年龄) 双上肢 9×2=18(双手5双前臂6双上臂7) 9×2 躯干 9×3=27(腹侧13背侧13会阴1) 9×3 双下肢 9×5+1=46(双臂5双大腿21双小腿13双足7) 46-(12-年龄) 2.烧伤深度的估计 按国际通用的三度四分法 不同深度烧伤的评估要点 深度 局部体征 局部感觉 预后 Ⅰ°(红斑) 仅伤及表皮,局部红肿、干燥,无水疱 灼痛感 3~5天愈合,不留瘢痕

2017年浙江省口腔助理医师外科学:龋病分类及临床表现考试试题

2017年浙江省口腔助理医师外科学:龋病分类及临床表现 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女,27岁,主诉左上后牙区牙龈长一肿物5个月,并慢慢增大,影响进食。在确诊前最应该询问的病史是 A.服避孕药史B.家族史C.妊娠史D.刷牙史E.使用牙签史 2、有机磷中毒时M样症状的原因是 A.胆碱能神经递质释放增加B.M受体的敏感性增加C.药物排泄减慢D.胆碱能神经递质破坏减慢E.直接兴奋胆碱能神经 3、前磨牙楔状缺损应选用的最佳充填材料是____ A.复合体B.磷酸锌粘固粉C.化学固化复合树脂D.银汞合金E.聚羧酸锌粘固粉 4、逆行性牙髓炎不同于其他牙髓炎的临床表现特点是() A.冷测缓解疼痛 B.有阵发性自发痛 C.热测引起迟缓痛 D.深及根尖的牙周袋 E.Ⅱ度松动,叩痛(++) 5、急性颞下颁关节前脱位复位后开口度不宜超过 A.0.1cm B.0.5cm C.1.Ocm D.1.5cm E.2.Ocm 6、提示牙髓存在不可复性炎症的测试表现是 A.出现短暂的轻度疼痛B.无反应C.产生疼痛.但去除刺激后疼痛很快消失D.疼痛反应在去除刺激之后仍然持续一段时间E.出现短暂的巾度疼痛 7、义齿初戴时出现疼痛的原因不包括____ A.组织面有塑料小瘤B.垂直距离过低C.骨突处缓冲不够D.基托边缘过长E.咬合不平衡 8、上须根尖片可显示的下颌骨解剖结构是 A.髁突 B.喙突 C.外斜线 D.下颌切迹 E.下颌小舌 9、上颌侧切牙特点不正确的是__ A.唇面较窄小且圆突 B.舌窝窄而深 C.发育沟较中切牙明显 D.牙根较中切牙细而稍长 E.颈横面为卵圆形

2020年休克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最新课件)

休克的临床表现及处 理 一、概念: 休克是机体受到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注不足所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为特征的病理性症候群,是严重的全身性应激反应。休克发病急骤,进展迅速,并发症严重,若未能及时发现及治疗,则可发展至不可逆阶段而引起死亡. 二、病因及分类 引起休克的病因很多,外科休克病人多为失血性、创伤性和感染性原因引起。休克的分类方法也很多,比如按病因、始动因素和血流动力学变化.这里主要讲按病因分类,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五类.其中低血容量性和感染性休克为外科休克中最常见。......感谢聆听 (一)低血容量性休克常因大量出血或体液积聚在组织间隙导致有效循环量降低所致。其包括

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如各种损伤(骨折、挤压综合征)及大手术引起血液和血浆的同时丢失。失血性休克如大血管破裂或脏器(肝、脾、肾)破裂出血. (二)感染性休克主要由于细菌及毒素作用所造成。常继发于以释放内毒素为主的革兰阴性感菌感染,如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绞窄性肠梗阻、泌尿系统感染及败血症等,又称之为内毒素性休克。 (三)心源性休克主要由心功能不全引起,常见于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心包填塞等。 (四)神经源性休克常由于剧烈疼痛、脊髓损伤、麻醉平面过高或创伤等引起。 (五)过敏性休克常由接触、进食或注射某些致敏物质,如油漆、花粉、药物(青霉素)、血清制剂或疫苗、异体蛋白质等而引起。 三、临床表现 因休克的发病原因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但其共同的病程演变过程为:休克前期、休克期、休克晚期。 (一)休克前期失血量低于20%(<800ml)。

病理学 休克 (1)

1. 休克初期微循环的变化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A.微动脉收缩 B.后微动脉收缩 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 D.动静脉吻合支收缩 E.微静脉收缩 考生答案:C 参考答案:D 得分:0 分(此题满分:3.3分) 2. 低阻力型休克最常见于下列哪一类休克? A.失血性休克 B.心源性休克 C.创伤性休克 D.烧伤性休克 E.感染性休克 考生答案:B 参考答案:E 得分:0 分(此题满分:3.3分) 3. 休克的下列主要临床表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烦燥不安或表现淡漠甚至昏迷 B.呼吸急促、脉搏细速 C.尿少或无尿 D.血压均下降 E.面色苍白 考生答案:D 参考答案:D 得分:3.3 分(此题满分:3.3分) 4. 休克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 A.强烈兴奋 B.强烈抑制 C.先兴奋后抑制,最后衰竭 D.先抑制后兴奋 E.改变不明显 考生答案:C 参考答案:A 得分:0 分(此题满分:3.3分) 5. 休克初期(微循环缺血性缺氧期)组织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A.多灌少流,灌多于流 B.不灌不流,灌少于流 C.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D.少灌少流,灌多于流 E.多灌多流,灌少于流 考生答案:D 参考答案:C 得分:0 分(此题满分:3.3分) 6. 休克期(微循环淤血性缺氧期)微循环的灌流特点是 A.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B.少灌多流,灌少于流 C.多灌少流,灌多于流 D.多灌多流,灌多于流 E.多灌多流,灌少于流 考生答案:C 参考答案:C 得分:3.3 分(此题满分:3.3分) 7. 休克时正确的补液原则是 A.血压正常不必补液 B.“需多少,补多少” C.补充丧失的部分液体 D.“失多少,补多少” E.补液宁多勿少 考生答案:B 参考答案:B 得分:3.3 分(此题满分:3.3分) 8. 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休克的主要机制为 A.疏通微循环,扩张小血管 B.稳定细胞膜和细胞器 C.阻断儿茶酚胺的有害作用 D.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 E.提升血压 考生答案:C 参考答案:B 得分:0 分(此题满分:3.3分) 9. 失血性休克时最易受损的器官是

龋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口腔执业医师考试

龋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龋病的临床表现 (一)浅龋 浅龋位于牙冠部时,一般均为釉质龋,但若发生于牙颈部时,则是牙骨质龋。 位于牙冠部的浅龋又可分为窝沟龋和平滑面龋。前者的早期表现为龋损部位透出墨浸状,用探针检查时有粗糙感或能卡住探针尖端,平滑面上的早期浅龋一般呈白垩色点或斑,随着时间延长和龋损继续发展,可变为黄褐色或褐色斑点。邻匾的平滑面龋早期不易发现,用探针或牙线仔细检查,配合X线片可能作出早期诊断。 浅龋位于釉质内,患者一般无主观症状,遭受外界的物理化学刺激时也无明显反应。 (二)中龋 当龋病进展到牙本质时,由于牙本质中所含无机物较釉质少,而有机物较多,在结构上又有很多小管,有利于细菌入侵,因此龋进展很快,容易形成龋洞。中龋时,病变的前沿位于牙本质浅层。牙本质因脱矿和有机质溶解而软化,随色素侵入而变色,同时出现主观症状。 中龋时患者对冷热酸甜食物敏感,冷刺激尤为明显,但刺激去除后症状立即消失。龋洞中除有软化的牙本质外,还有食物残渣、细菌等。颈部牙本质龋的症状较明显。中龋时牙髓组织受到激惹,可发生

保护性反应,形成修复性牙本质,它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病变发展。中龋有其典型的临床特征,因此诊断并不困难。 (三)深龋 龋病进展到牙本质深层时为深龋,临床上可见很深的龋洞,易于探查到。但位于邻面的深龋以及有些隐匿性龋洞,外观仅略有色泽改变,临床检查较难发现,应结合患者主观症状,仔细探查。 若深龋洞口开放,则常有食物嵌入洞时的短暂疼痛症状,但没有自发性疼痛。遇冷热甜酸刺激时,产生的疼痛比中龋更剧烈。龋洞探诊时敏感,常规温度测验反应正常。深龋时一般均能引起牙髓组织的修复性反应形成修复性牙本质,同时也可能引起轻度的慢性炎症反应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深龋根据患者主观症状、体征,结合X线片易于确诊。 龋病的诊断方法 1.问诊向患者本人或与其密切接触的并了解情况的家属,了解患牙遇冷、热、酸、甜刺激后有无不适感,或进食疼痛,是否经过牙科治疗及治疗后有何变化。还应了解患者全身状况、既往病史及家族史,有无类似牙病等。 2.视诊通过肉眼直视或口镜协助,主要观察牙齿表面有无色泽变就和形态缺损,加牙面上有无白垩色、黄褐色斑块,窝海有无变黑,

休克的临床表现及处理

休克 、概念:休克是机体受到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注不足所引起 的以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为特征的病理性症候群,是严重的全身性应激反应。休克发病急骤,进展迅速,并发症严重,若未能及时发现及治疗,则可发展至不可逆阶段而引起死亡。 二、病因及分类 引起休克的病因很多,外科休克病人多为失血性、创伤性和感染性原因引起。休克的分类方法也很多, 比如按病因、始动因素和血流动力学变化。这里主要讲按病因分类,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 源性休克、神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五类。其中低血容量性和感染性休克为外科休克中最常见。 (一)低血容量性休克常因大量出血或体液积聚在组织间隙导致有效循环量降低所致。其包括创伤性和失血 性休克。创伤性休克如各种损伤(骨折、挤压综合征)及大手术引起血液和血浆的同时丢失。失血性休克如 大血管破裂或脏器(肝、脾、肾)破裂出血。 (二)感染性休克主要由于细菌及毒素作用所造成。常继发于以释放内毒素为主的革 兰阴性感菌感染,如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绞窄性肠梗阻、泌尿系统感染及败血症 等,又称之为内毒素性休克。 (三)心源性休克心包填塞等。 (四)神经源性休克 主要由心功能不全引起,常见于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 常由于剧烈疼痛、脊髓损伤、麻醉平面过高或创伤等引起。 素)、血清制剂或疫苗、异体蛋白质等而引起。 三、临床表现因休克的发病原因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但其共同的病程演变过程为:休克前期、休克期、休克晚期。 (一)休克前期失血量低于20% (v 800ml)。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病人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病人表现为精神紧张,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增快(V 100次/分),呼吸增快,血压变化不大,但脉压缩小[v 4.0kP a(30mmHg)],尿量正常 或减少(25?30ml/h )。若处理及时、得当,休克可很快得到纠正。否则,病情继续发展,很快 进入休克期。 (二)休克期失血量达20%?40% (800?1600ml)。病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皮肤黏膜发绀或花斑、四肢冰冷,脉搏细速(>120次/分),呼吸浅促,血压进行性下降 (收缩压90?70mmHg脉压差v 20mmH);尿量减少,浅静脉萎陷、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 病人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的症状。 (三)休克晚期失血量超过40% (>1600ml)。病人意识模糊或昏迷;全身皮肤、黏膜明显发绀,甚至出现瘀点、瘀斑,四肢厥冷;脉搏微弱;血压测不出、呼吸微弱或不规则、体温不升;无尿;并发DIC 者,可出现鼻腔、牙龈、内脏出血等。若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烦躁、发 绀,虽给予吸氧仍不能改善时,提示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此期病人常继发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四、处理原则尽早去除病因,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纠正微循环障碍,恢复组织灌注,增强心肌功能,恢复正常代谢和防止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失血性休克的处理原则是补充血容量和积极处理原发病、制止出血。感染性休克应首先进行病因治疗,原则是在抗休克的同时抗感染。 (一)急救1、处理原发伤、病,对大出血的病人,立即采取措施控制大出血,如加压包扎、扎止血带、上血管钳等,必要时可使用抗休克裤。2、保持呼吸道通畅:为病人松解领 口等,解除气道压迫;使头部仰伸,清除呼吸道异物或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早期以鼻导管或面罩给氧,

休克诊断和治疗

休克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要求 一、熟悉休克的基本概念和休克的4种分类。 二、掌握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的病因、病理生理及其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休克是指由多种强烈的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急性循环功能衰竭,以生命器官缺血缺氧或组织氧及营养物质利用障碍、进行性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为特征,以微循环灌注不足和细胞功能代谢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重症。 一、休克的分型 休克有多种分类方法,以按病因分类最为简明实用。包括: 1低血容量休克,主要包括创伤、烧伤、出血、失液等原因引起的休克。 2分布性休克,主要包括感染性、神经源性、过敏性休克。 3心源性休克,主要病因为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在前负荷正常状态下心脏泵功能减弱或衰竭引起的心排出量减少。 4梗阻性休克,主要病因为腔静脉梗阻、心包填塞、张力性气胸引起心脏内外流出道的梗阻引起心排量减少。 (一)低血容量休克 低血容量休克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外源性和/或内源性容量丢失而导致的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生理过程。主要发生在创伤引起的大血管损伤和肝、脾破裂,股骨干、骨盆骨折,以及胃、十二指肠溃疡、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宫外孕破裂等引起的大出血。也见于不适当地使用脱水、利尿剂和高热造成超常情况的体液丢失,以及创伤、感染后坏死组织的分解产物、组织胺、蛋白酶等造成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使血浆渗漏至组织间隙等。低血容量休克临床主要表现为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嵌压降低,由于回心血量减少、心排血量下降所造成的低血压,以及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引起外周血管收缩、血管阻力增加和心率加快以维持血压和保证组织灌注,血流动力学表现为“低排高阻”的低动力型循环。 (二)分布性休克 分布性休克的基本机制是由于血管收缩舒张调节功能异常,容量血管扩张,循环血容量相对不足导致的组织低灌注。主要包括感染性、神经源性、过敏性休克。其中感染性休克是临床最多见、发病机制最复杂、病情变化最凶险、死亡率最高的一类休克,是脓毒症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脓毒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有“高动力型”和“低动力型”两种表现。(三)心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的基本机制为心泵功能衰竭,心排血量下降导致的组织低灌注。该型休克主要的直接原因为心肌损害,如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也可在脓毒性休克后期与脓毒性休克并存,此外,心脏前后负荷过重、心脏机械性障碍、心外原因等均可导致心源性休克。(四)梗阻性休克

龋病的临床病理分类及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案 课程题目口腔内科学序号 教学题目 龋病的临床病理分类及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目的要求1.熟悉龋病的临床病理分类 2.掌握龋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教学重点 龋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教学难点 龋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教学活动实验 见习 电教 操作演示 教学资料模型 标本 实物 任 课老师签名 第1页

教学进程 复习引入新课( 5分钟) 我们已经简要的了解了口腔内科的发展史,口腔内科的一般检查方法和特殊检查方法,那么,针对口腔内科最常见的疾病龋病,它又该怎么检查诊断,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龋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新课内容(30分钟) 第一节龋病临床病理 釉质龋:龋斑(白棕)、釉牙本质交界龋 牙本质龋:潜行性龋、硬区、牙髓牙本质复合体 牙骨质龋根面龋 脱矿和再矿化:定义;意义。 第二节龋病的临床特征及分类 急性龋:软、湿、淡。猛性龋:全口急性龋 慢性龋:硬、干、深。 静止性龋;继发龋:充填后发生的龋 窝沟龋、平滑面龋、根面龋、线性釉质龋 浅、中、深龋(指导临床治疗) 浅龋、中龋、深龋的界定。 第三节龋病的诊断 诊断方法 ●视、探、温度试验、X线、透照 诊断标准 ●牙体组织非对称性的色、形、质的改变 ●按牙釉质层、牙本质浅层、牙本质深层分为浅、中、深龋 ●相应的临床症状由无到有、由轻渐重的刺激痛;也可始终没有任何症状 龋病的鉴别诊断 ●浅龋:釉质发育不全 ,釉质矿化不全,氟牙症 ●深龋:牙髓炎 ,根尖炎 临床病例介绍: 潜行性龋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急慢性龋、继发龋、放射性龋的临床表现等 课堂小结(5分钟) 通过本章学习,应掌握口腔内科学的研究内容 课后练习题(分钟) 教学评价与分析:

休克的临床表现及处理知识讲解

休克的临床表现及处 理

休克 一、概念: 休克是机体受到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注不足所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为特征的病理性症候群,是严重的全身性应激反应。休克发病急骤,进展迅速,并发症严重,若未能及时发现及治疗,则可发展至不可逆阶段而引起死亡。 二、病因及分类 引起休克的病因很多,外科休克病人多为失血性、创伤性和感染性原因引起。休克的分类方法也很多,比如按病因、始动因素和血流动力学变化。这里主要讲按病因分类,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五类。其中低血容量性和感染性休克为外科休克中最常见。(一)低血容量性休克常因大量出血或体液积聚在组织间隙导致有效循环量降低所致。其包括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如各种损伤(骨折、挤压综合征)及大手术引起血液和血浆的同时丢失。失血性休克如大血管破裂或脏器(肝、脾、肾)破裂出血。 (二)感染性休克主要由于细菌及毒素作用所造成。常继发于以释放内毒素为主的革兰阴性感菌感染,如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绞窄性肠梗阻、泌尿系统感染及败血症等,又称之为内毒素性休克。 (三)心源性休克主要由心功能不全引起,常见于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心包填塞等。 (四)神经源性休克常由于剧烈疼痛、脊髓损伤、麻醉平面过高或创伤等引起。

(五)过敏性休克常由接触、进食或注射某些致敏物质,如油漆、花粉、药物(青霉素)、血清制剂或疫苗、异体蛋白质等而引起。 三、临床表现 因休克的发病原因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但其共同的病程演变过程为:休克前期、休克期、休克晚期。 (一)休克前期失血量低于20%(<800ml)。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病人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病人表现为精神紧张,烦躁不安,面色苍白, 四肢湿冷;脉搏增快(<100次/分),呼吸增快,血压变化不大,但脉 压缩小[<4.0kP a(30mmHg)],尿量正常或减少(25~30ml/h)。若处理 及时、得当,休克可很快得到纠正。否则,病情继续发展,很快进入休 克期。 (二)休克期失血量达20%~40%(800~1600ml)。病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皮肤黏膜发绀或花斑、四肢冰冷,脉搏细速(>120次/分),呼吸 浅促,血压进行性下降(收缩压90~70mmHg,脉压差<20mmHg);尿量减少,浅静脉萎陷、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病人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的 症状。 (三)休克晚期失血量超过40%(>1600ml)。病人意识模糊或昏迷;全身皮肤、黏膜明显发绀,甚至出现瘀点、瘀斑,四肢厥冷;脉搏微弱;血 压测不出、呼吸微弱或不规则、体温不升;无尿;并发DIC者,可出现鼻腔、牙龈、内脏出血等。若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烦躁、发绀,虽给 予吸氧仍不能改善时,提示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此期病人常继发 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烧伤后全身性感染的临床表现

烧伤后全身性感染的临床表现 *导读:细菌性感染是烧伤感染最常见的致病。革兰氏阳性细菌感染随着敏感抗生素的出现,虽然发病率有所减少,但时有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和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烧伤后全身性感染的临床特点 1、全身性感染的发病期 全身性感染根据发病时期可以分为早期和后期两个阶段,两者发病特点和影响因素不同。 ⑴早期感染:烧伤后两周内发病者属早期感染。这一阶段侵袭性感染发生率高,是全身侵袭性感染的发病高峰,约占60%左右。发病急,特别在休克期发病者,其临床表现往往与烧伤休克相混淆,如脉搏加快,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应注意鉴别诊断。早期感染的治疗较困难,病人死亡率较高。 烧伤早期感染发生率高与以下因素有关,首先烧伤后两周内机体免疫功能明显紊乱,其次烧伤病人早期合并症多,如休克、肾功能损伤,肺功能损伤等。休克期渡过不平衡的病人败血症发生率高。另外早期水肿影响局部血液循环,肉芽组织未形成,局部防御屏障不健全,易于发生侵袭性感染。 早期感染多表现为低体温、白细胞减少,精神抑制等低反应状态。 ⑵后期感染:烧伤两周以后发生的感染属后期感染,发病率比早期低,主要与创面处理不当和不合理应用抗生素有关。积极处理

创面,尽早切痂植皮覆盖创面是预防感染的关键。若脱痂后大面积肉芽组织裸露最易诱发侵袭性感染。抗生素使用不当可以造成机会菌感染。另外全身营养支持疗法不当,蛋白及热量摄入不足,致使机体长期消耗衰竭,也是后期发生感染的主要原因。后期感染多表现为高体温、白细胞增高,精神亢奋等高反应状态。 2、侵袭性感染的症状 侵袭性感染的临床表现复杂,大致可归纳为高反应型和低反应型两种类型。主要表现:⑴精神状态:高反应型病人可表现为高度兴奋、谵妄、幻视、幻觉,严重时出现狂躁。低反应型病人为抑制状态,表现为少语、嗜睡、甚至昏迷。 ⑵体温:体温表现高热或体温下降,严重烧伤病人由于超高代谢,体温常维持在37℃~38.5℃左右,并不一定说明正发生侵袭性感染,若体温高达39℃或降至36℃以下就应注意是否发生感染。 ⑶脉搏:表现为加速可达150次/分以上,病危期脉搏缓慢提示预后不良。 ⑷呼吸:呼吸变化是重要特征,表现为呼吸急促或呼吸浅快或鼻翼扇动等呼吸困难症状。 ⑸胃肠功能:食欲不振是普遍的症状,有的病人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较少见,若出现肠麻痹导致腹胀则是特异的特征。 ⑹血压:血压下降多为脓毒性休克,说明病情较危重,但一部分病人血压无明显变化。⑺创面变化:结合创面的变化可以诊断侵袭性感染,多表现为分泌物增多且有特殊气味,焦痂潮解脱落、

烧伤整形专业考试题(答案)

烧伤整形专业考试试题 姓名科室成绩 一、填空题(2分×5) 1、烧伤创面小于___________的小范围全层缺损可凭创缘的表皮细胞向中心迁移来完成修复,范围较大的全层皮肤缺损需要___________ 移植才能完成表皮层的修复。 2、烧伤创面愈合的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3、烧伤的临床过程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期之间互相重叠、互相影响。 4、影响皮片成活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整形外科手术操作中,切口的方向应选择与皮纹或皱纹相 ___________,或沿___________,或选在___________的部位。刀口应与皮肤面。 二、名词解释(4分×5) 1、代谢调理 2、冻结性损伤 3、移植术 4、Curling’s溃疡

5、皮瓣 三、判断题(2分×5) 1、皮片不带有血管,但所有的皮瓣均含有知名动脉及伴行静脉。( ) 2、立即用大量流动的清水冲洗创面是一切化学烧伤现场急救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 3、化学性烧伤应当搞清楚致伤物质后再进行创面急救处理。( ) 4、烧伤感染患者的抗生素应用应尽早、及时。( ) 5、严重感染者只需联合用药,不必做细菌培养。( ) 四、单项选择题(1分×10) 1、Ⅰ°烧伤的组织学划分是指:( ) A、表皮角质层 B、表皮角质层+透明层 C、表皮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 D、表皮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细胞层 E、表皮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细胞层+生发层 2、Ⅱ°烧伤的组织学划分是指:( ) A、表皮角质层+透明层 B、表皮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 C、表皮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细胞层 D、表皮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细胞层+生发层 E、表皮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细胞层+生发层+真皮乳头层 3、深Ⅱ°烧伤的组织学划分是指:( ) A、表皮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 B、表皮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细胞层 C、表皮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细胞层+生发层 D、表

龋病预防知识点归纳

龋病预防 指数定义: 用一组数值说明龋病在个体或群体中的临床表现,用数量等级和标准方法来阐明和比较龋病的范围及严重程度。 简单 价廉 有效 可靠 能进行统计学处理 龋病常用指数 龋失补指数 患龋率 龋齿发病率 龋均、龋面均 龋面构成比 恒牙龋失补指数(DMFT、DMFS) 龋(Decayed)-已龋坏未充填的牙 失(Missing)-因龋丧失的牙 补(Filled)-因龋已充填的牙 龋失补指数用龋、失、补牙数(DMFT)或龋、失、补牙面数(DMFS)表示。“龋”即已龋坏尚未充填的牙;“失”指因龋丧失的牙;“补”为因龋已做填充的牙。作为个别患者统计,DMF指数是指龋、失、补牙数或牙面数之和,而在某人群中的DMF指数为这个人群的平均DMF牙数或牙面数,通常可称之为龋(牙)均(DMFT)或龋面均(DMFS)。 成年人因牙周病而失牙的几率较高,因而统计成年人龋失补牙数时有可能将牙周病丧失的牙也计算在内。因此,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记录方法,检查30岁以上者,不再区分是龋病还是牙周病导致的失牙,其失牙数按口腔内实际失牙数计。龋、失、补牙数或牙面数之和。 乳牙龋失补指数(dmft、dmfs) 龋(decayed)-已龋坏未充填的牙 失(missing)-因龋丧失的牙 补(filled)-因龋已充填的牙 指乳牙的龋、失、补牙数(dmft)或龋、失、补牙面数(dmfs),龋、失、补定义与恒牙龋相同,计算因龋丧失的牙数须与生理性脱落的乳牙区分,不应以患儿或家长的回忆为依据。世界卫生组织计算失牙的标准是:9岁以下的儿童,丧失了不该脱落的乳牙,如:乳磨牙或乳尖牙,即为龋失。或用龋拔补牙数(deft)或龋拔补牙面数(defs)作为乳牙龋指数。“拔”指因重度龋坏,临床无法治疗已拔除的乳牙。也可用龋补牙数(dft)或龋补牙面数(dfs)说明人群中乳牙的患龋情况。 注意:WHO的标准-9岁以下儿童丧失了不该脱落的乳牙(乳磨牙、乳尖牙),即为龋失牙。 龋失补牙数和牙面数使用方法

-休克的诊疗指南

休克的诊疗指南 【基本临床表现】 低血压:成人肱动脉收缩压低于90mmHg,较基础血压降低30mmHg以上,脉压减小。 生命体征改变:仰卧位无低血压,但怀疑存在休克时;改变体位后3-5min测量脉搏、血压,收缩压下降超过10-20mmHg,伴脉搏增加超过15次/分;患者感头昏不适。 组织灌注不足:肢端湿冷;皮肤苍白或发绀;外周脉搏搏动未扪及或细弱;烦躁不安,易激惹;神志淡漠,嗜睡,昏迷;尿量减少或无尿。 交感神经兴奋:精神紧张,焦虑;过度换气;大汗。 【各类休克临床表现】 心源性休克:心前区疼痛;牙痛、肩关节痛、上腹痛;呼吸困难及急促;颈静脉怒张;肺部啰音;心动过速、奔马律、心脏杂音、收缩期喀喇音;恶心、呕吐。 感染性休克:发热或低体温;呼吸浅速;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感染病灶表现。 出血性休克: (1)轻度失血(丢失血容量15%):焦虑、心动过速、脉压增大。 (2)中度失血(丢失血容量15%-30%):心跳呼吸增快,脉压减小,尿量轻度减少。 (3)重度失血(丢失血容量30%以上):意识精神状态改变,少尿或无尿。 出血表现:呕血、便血、咯血、诊断性腹穿见不凝血、后穹窿穿刺见不凝血、产后出血、大血管穿透性损伤。 过敏性休克:有接触过敏原病史;突然发病;皮肤红斑和瘙痒;胸闷、气短;腹部不定位的隐痛或绞痛;恶心、呕吐、腹泻;二便失禁;喉头水肿和支气管水肿,呼吸窘迫,发绀;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烦躁不安。 【休克合并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急性肝功能衰竭;应激性溃疡;急性心力衰竭。 【问诊要点】 1、起病情况,可能诱因。 2、现病史:平时血压;心脏病状况;近期感染性疾病史;昆虫叮咬史;目前用药情况。 3、既往史: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手术外伤史;吸毒史;既往过敏史。 4、女性月经史。 【病因】 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乳头肌功能障碍;二尖瓣腱索断裂;心脏破裂;心肌炎;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严重心律失常;心包炎,心包压塞;肺栓塞;张力性气胸。 感染性休克:严重全身性感染(细菌、真菌);肺炎;肠穿孔;化脓性胆管炎;胆囊炎;腹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纵膈炎;脑膜炎;化脓性关节炎;血栓性静脉炎;脏器脓肿。 出血性休克:脏器钝性或穿透性损伤(肝脾破裂,血胸,骨盆骨折);宫外孕;上消化道出血;腹主动脉瘤破裂;大咯血。 低血容量性休克(出血以外):大面积烧伤;剧烈呕吐、腹泻;肠梗阻;用退热药后大汗,未及时补液。 过敏性休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