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新学案同步必修三浙江专讲义:第三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第6课时 Word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3免疫系统人教版PPT课件
HIV侵入后HIV和T细胞浓度变化
讨论
1、T细胞的多少和HIV浓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T细胞的多少与HIV 浓度之间成反比例关系。
2、HIV浓度升高、人体免疫能力丧失和艾滋病 的直接死因有什么关系?T细胞在人体内可能 发挥什么功能?
HIV浓度上升,会破坏更多的T细胞,使T细 胞数目下降,从而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丧失,不能 抵抗疾病的侵袭,进而使人死亡。由此可以看出, T细胞在人体内能够攻击侵入的病原体。
2、人体能靠激素而直接杀灭病原体吗? 不能 3、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吗? 会
第4节 免疫调节
广东省崇雅高中
杨太林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 胸腺、骨髓、脾、淋巴结、扁桃体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淋巴细胞 2免疫细胞
(发挥免疫作用 的细胞)
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浆细胞
记忆细胞
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同一种抗原再 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 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产生更强 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免疫应答
体液免疫
浆细胞
3)效应阶段:
合成和分泌
抗体 + 抗原
特异性免疫反应
抗体与病菌结 合,抑制其繁 殖或对宿主细 胞的黏附 抗体与病毒结 合,使其失去 侵染和破坏宿 主细胞的能力 抗体与抗原结合, 使其形成沉淀或细 胞集团,进而被吞 噬细胞吞噬消化
免疫缺陷病的种类: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缺陷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由于疾病和其它因素引起的缺陷病。
艾滋病
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 合症的简称,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俗称艾滋病病毒)引起的致死性 传染病。
最新浙科版必修三第3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教案.doc
第3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一、课标内容1.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二、教学要求第一节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第二节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巴细胞识别入侵者的过程。
第三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出引发艾滋病的病毒及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
三、教学建议1.课时建议(共计6课时)节2.教法建议(1)第一节《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都是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
可借助战争的比喻,让学生理解好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与第二道防线,同时明确这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否进入人体的体液。
可结合一些具体例子让学生来判断,如唾液的杀菌,学生常常误认为是第二道防线,对此教师应让学生学会区别的方法。
从皮肤破损后的炎症反应,说明其中一些变化,由于这种现象是学生经常碰见的,可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说出。
(2)第二节《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都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由于本节内容比较多且复杂,在教学时,如果没有把知识整合好,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就缺乏系统性,这样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
教师可让学生先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然后进行分析,要求学生比较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辨别这两个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细胞如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记忆细胞、成熟的T淋巴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细胞毒T淋巴细胞、成熟的B淋巴细胞、效应B细胞等,明白这两种免疫既有其各自独特的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免疫接种可以战胜许多传染性疾病”涉及到免疫学的应用,教师可利用教材所提供的资料,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能深刻地体悟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关系。
(3)第三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都是艾滋病的病理及其预防。
为此,教师在设计时,可以艾滋病问题为切入口,围绕艾滋病问题的讨论而逐步展开,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针对免疫是不是越强越好的问题,引入免疫调节异常情况如过敏症的学习。
【课堂设计】14-15高中生物课件浙科版必修3: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章末整合
【例 2】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 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 正确的治疗措 施是( )
A.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 B.注射神经递质提高传递效率 C.注射受体蛋白增加受体数量 D.注射淋巴因子增强免疫能力 尝试解答:________
解析:自身产生的抗体破坏了突触后膜受体蛋白的活性,所以 感受不到相关信息,导致肌肉不能收缩,造成肌无力。治疗策 略可以减少该抗体的产生, 也可以适当减弱抗体对受体蛋白的 破坏作用。 答案:A
解析: 当第一次抗原免疫发生后, 机体产生了相关的记忆细胞, 当相同的抗原再次侵入体内时,记忆细胞能很快识别,发生比 第一次更快更强的免疫应答,比如会分化出更多的浆细胞。 答案:A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人体通过免疫系统的监控、防卫、清除功能可使内环境保持稳 态,从而为代谢反应的正常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因而当免疫 功能不足时,必将导致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从而使人体患各 种疾病的概率大大增加,将直接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如艾滋 病病人由于免疫功能缺失,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大大升高。 然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也不是越强大越好,类风湿性关节 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就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 度、 敌我不分”, 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 这类疾病就是自身免疫疾病。
【例1】 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 到同种抗原的第二次刺激后( )
A.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B.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C.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D.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尝试解答:________
解析: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的第二次刺激后,记忆细胞发生更 快的增殖和分化,所以细胞周期变短,分化出更多的浆细 胞,产生更多的抗体,发生比第一次更快更强的免疫应答。 答案:A
人教版教学课件浙江省温州市龙湾中学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课件
温州市龙湾中学
李相国
2009-2010年,世界各地暴发的甲型 H1N1流感是由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 病毒引起的,该病毒包含有猪流感、禽 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 其遗传物质为RNA。甲型H1N1流感的早
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部分患者会出
现突然高热等症状。甲型H1N1流感病毒
能够通过呼吸道传染,对人体健康构成
极大的威胁,甚至可能引起死亡。
所谓“H1N1”是病毒名称的缩写,其
“H”指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
而“N”是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两种都是病毒上的抗原名称。其意思 是:具有“血球凝集素( Hemagglutinin)第1型、神经氨酸酶 (Neuraminidase)第1型”的病毒 。
B
5.如图是一正常人接种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
下列有关疫苗接种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接种不同的疫苗,均使抗 体甲产量增加,使免疫反 应加强 B.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增加 抗体所需要的时间短 C.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非特异性免疫发挥功能,
B
)
使体内产生大量抗体
D.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第一剂残留的具专一性的 抗体大量增生
F
时间
甲同学注射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在甲型 H1N1流感流行期间未患流感,但是当流感再次 流行时,却患了流感。你觉得可能的原因有哪 些?
流感病毒发生了突变
流行的流感病毒与甲型H1N1流感疫苗不是同种类型
抗体或记忆细胞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短
疫苗研制成功到投放市场还是需要一段 时间的,你觉得在这段时间里,科学家 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哪些内容?
下列哪些行为可以传染艾滋病?
高中生物 第三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学案 浙科版必修3
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1.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
2.人体内的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是组成人体抵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
3.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4.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成熟。
5.第三道防线为免疫应答,免疫应答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大类。
6.HIV病毒破坏大量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严重削弱免疫功能,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1)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体表屏障,它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
(2)第一道防线的范围:①皮肤表面的死细胞(角质细胞);皮肤中的油脂腺分泌的油脂能抑制真菌和某些细菌。
②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管道的黏膜。
2.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如果病原体突破体表屏障,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便会产生反应,以对付这些病原体,由于这种反应不是专门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的,因此被称为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1.泪液、胃液和唾液都具有杀菌作用,它们属于第几道防线? 提示:泪液、唾液和胃液等不是体液的组成成分,属于第一道防线。
2.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中,当人体的皮肤破损后,往往会引起局部炎症反应,炎症有哪些表现?炎症对机体抵抗病原体有什么作用?提示:(1)炎症的表现:疼痛、发红、肿胀、发热的现象。
(2)炎症的作用:可增强白细胞吞噬侵入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1.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三道防线的比较(1)第一道防线与第二道防线区别在场所不同,将病原体排除、灭杀在体外的是第一道防线,胃腔、肠腔属体外。
(2)第二道防线与第三道防线区别在特点,第二道防线没有特异性,不同的病原体用相同的细胞、相同的方式消灭。
1.特异性免疫的作用(1)免疫应答:人体的第三道防线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特异性反应。
(2)抗原:①概念: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异性化学物质;②种类:蛋白质、大分子多糖、黏多糖等。
高中生物《第三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必修3【旧识回顾】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之后,在病菌或病毒刚进入人体的时候,靠反射能不能对其作出反应?【新知导学】1、免疫的概念2、免疫可分为和。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细胞()3、免疫(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系统(位于:())免疫活性物质:。
4、第一道防线由________和_______构成_________免疫第二道防线由________和_______构成。
免______免疫:________产生抗体疫_____ _免疫(第三道防线)______免疫:________产生抗体5、抗原和抗体【反馈检测】1、关于吞噬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B、吞噬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C、吞噬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D、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重要作用2、在胸腺内发育的造血干细胞将成为()A、淋巴细胞B、B细胞C、T细胞D、记忆细胞3、下列关于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机体和自身的组织不可能成为抗原B、抗原能与抗体或效应细胞结合,发生免疫反应C、抗原一旦突破人体的由皮肤、粘膜以及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等组成的防线就会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D、抗原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结合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第二节特异性免疫反应(免疫应答)【旧识回顾】1、特异性免疫的作用特点是什么?2、特异性免疫的作用对象是什么?主要包括哪些物质?3、在特异性免疫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什么?【新知导学】1、什么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2、细胞免疫对作用对象是什么?3、细胞免疫过程主要依靠哪些细胞,它们各有什么作用?4、抗体是什么细胞合成和分泌的?抗体的化学本质是什么?5、体液免疫大致上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6、细胞免疫过程图解呈递识别并消灭抗原细胞毒T细胞增殖分化效应细胞毒T细胞记忆细胞细胞毒T细胞吞噬、处理巨噬细胞(含抗原-MHC复合体)辅助性T细胞促进被感染的体细胞或癌细胞识别消灭7、体液免疫过程图解呈递识别并消灭抗原辅助性T细胞增殖分化效应B细胞记忆B细胞吞噬、处理巨噬细胞(含抗原-MHC复合体)B细胞呈递分泌抗体与抗原结合第3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旧识回顾】1、细胞免疫过程主要依靠哪些细胞?2、体液免疫过程主要依靠哪些细胞?【新知导学】1、列表比较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关系。
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第6课时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学案浙科版必修3(2021
(浙江专版)2018-2019版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第6课时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学案浙科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专版)2018-2019版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第6课时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学案浙科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专版)2018-2019版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第6课时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学案浙科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6课时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学考要求知识内容必考要求加试要求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a a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a a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a a课时要求(1)概述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
(2)说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一、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1.免疫的定义和类型(1)免疫是指身体对抗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的能力。
(2)免疫系统的组成①第一道防线: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体表屏障,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
②第二道防线: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是内环境中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及血浆蛋白破坏病原体。
③第三道防线: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非特异性免疫的两道防线(1)第一道防线——体表屏障的组成体表屏障错误!特别提醒化学防御还包括黏膜的分泌物,如呼吸道黏膜分泌的溶菌酶,胃黏膜分泌的胃酸都具有杀菌作用。
(2)第二道防线——体内的非特异性反应①第二道防线的作用对象体内的非特异性反应针对的是突破体表屏障的各种病原体,而不是专门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
2023浙科版必修三第3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ppt
的
B淋巴细胞
增殖分化
体
淋巴因子
液
免
疫
B
血管或淋巴管
淋巴结或脾 巨噬细胞
细 胞
抗原---MHC复合体
介
细菌
导
辅助T细胞
的
B淋巴细胞
增殖分化
体
淋巴因子
液
免
浆细胞
疫
记忆细胞
特异性抗体
细菌 巨噬细胞 溶酶体
寄主细胞
外毒素结合位点
外毒素
T
被感染细胞
细
病毒
胞 介
抗原---MHC复合体
导
的
细
胞
免
疫
T
被感染细胞
巨噬细胞
细
病毒 病毒
胞
介
胞毒T细胞
导
激活
的
抗原---MHC复合体
抗原---MHC复合体
辅助T细胞
淋巴因子
细
胞
免
疫
T
被感染细胞
巨噬细胞
细
病毒 病毒
胞
介
胞毒T细胞
抗原---MHC复合体
抗原---MHC复合体
辅助T细胞
导
激活
的
淋巴因子
细
胞
免
穿孔素 穿孔素 穿孔素
疫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课件 浙科版必修3
②当同种病毒再次入侵时,机体产生免疫的特点 是 ____________ , 这 种 特 异 性 免 疫 包 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 ①分组:将健康、生长状况相似的实验猪分为两 组,每组多头且数量相等。 ②处理:对照组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无毒性 接种物,一段时间后 ____________ 。实验组的处 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猪蓝耳病病毒。
互动探究 (1)同一个体的巨噬细胞,T淋巴细 胞,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内含的基因相同吗? (2)T细胞缺陷的小鼠还存在特异性免疫吗? 【提示】 (1)相同。 (2)只有部分体液免疫。
视角3 突破易错终点
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易于混淆 初次免疫 体内记忆细胞 免疫前无 二次免疫 免疫前有 B(T)记忆细胞 的增殖分化
【解析】 (1)由图示分析知:B为T淋巴细胞,C 为 B淋巴细胞,两者均起源于骨髓中的淋巴干细 胞。一部分淋巴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形成 T 淋巴细胞。 (2) 图中 E 和 F 均为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会产生效 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效应B细胞。 (3)在细胞免疫中,活化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识 别嵌有抗原 —MHC 复合体的细胞并消灭之。而 体液免疫中抗体主要是对抗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 素。 (4)体液免疫过程中,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不仅 需要抗原刺激,还需要活化的辅助性 T细胞分泌 的蛋白质的刺激。
3.抗原与抗体 (1)抗原 特异性免疫应答 的物 ①含义:引起机体产生 _________________ 质。 ②结构物质:蛋白质 ______、大分子多糖、黏多糖等。 (2)抗体 效应B细胞 病原体 蛋白质 毒素
4.细胞免疫
5.体液免疫
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3.2特异性反应教案2浙科版必修3(new)
3.2特异性反应一、教材分析本教学设计使用的教材是由吴相钰和刘恩山主编的必修3《稳态与环境》,教学内容属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中的第二节“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
该节的主要学习内容是淋巴细胞的起源、淋巴细胞的识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免疫接种.浙江省教学指导意见规定教学时数为2课时.本学习内容的特点是:(1)概念多。
本课涉及到的免疫物质有:MHC、MHC分子、受体、抗原、抗原-MHC复合体、抗体、(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多种蛋白质、白细胞介素—2、抗原—抗体结合物等;涉及的免疫细胞有:巨噬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效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记忆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致敏B淋巴细胞、效应B淋巴细胞、记忆B淋巴细胞等;涉及的免疫过程有:淋巴细胞的起源、淋巴细胞的识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主动免疫、被动免疫等。
可见,本学习内容涉及的概念繁多,体系庞杂.(2)难度大。
本学习内容难度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学科知识深奥且有诸多未探明事项。
免疫知识难度大,目前在学理上对免疫机制还并不完全清楚,这给教和学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是涉及了多种知识类型。
事实性知识,如淋巴细胞的起源;程序性知识,如建构特异性免疫概念体系的方法;图式知识,如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过程图解;概念性知识,如抗原、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等;策略性知识,如学习免疫知识的知识线索。
如此众多类型的知识一齐涌现,是难得一见的。
三是知识体系结构复杂。
各种免疫概念(过程)、免疫细胞、免疫物质交织在一起,使本学习内容头绪繁多,要将这些知识结构化,难度是比较大的。
四是生理过程抽象.不论是细胞识别,还是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过程,涉及了微观环境的多种物质变化及多种变化途径,加上课本静态的呈现方式,对学习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五是学科思想方法丰富。
本教学内容涉及了系统分析的思想与方法,模型的思想与方法,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思想,稳态的思想,观察、比较和分析的方法,这些思想方法是学习本教学内容的灵魂,对学生思维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浙江专版)2018-2019版高中生物 第三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章末整合提升讲义 浙科版必修3
( ×) 2.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性的、与生俱来的,可以对付所有病原体的免疫
(√) 3.泪液中的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 ) 4.参与特异性免疫的淋巴细胞有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 ) 5.巨噬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发挥重要作用
( √)
答案
6.具有对抗原特异性识别的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效应细胞毒 性T细胞、记忆细胞以及效应B细胞等( ×) 7.白细胞介素-2、抗体、溶菌酶及抗原等都是免疫活性物质( × ) 8.抗原具有异物性,即抗原都是进入机体的外来物质,自身的物质不能作 为抗原( × ) 9.可以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叫抗原( √ ) 10.一般来说,二次应答比初次应答产生的抗体快而多( √ ) 11.人体内的抗体可以直接把体内的抗原清除( × ) 12.巨噬细胞能特异性地识别抗原,对抗原进行吞噬、处理( × )
答案
13.青霉素引发的过敏反应属于速发型过敏反应( √ ) 14.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者很容易因病原体感染而致病( √ ) 15.HIV只感染人体内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 × ) 16.艾滋病人死亡的直接原因是HIV的感染( × )
答案
学考必背
1.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有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组成的体表屏 障。 2.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有巨噬细胞、体液中的杀菌物质等组成的 体内的非特异性反应。 3.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反应,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4.巨噬细胞的作用:吞噬入侵的病原体和抗原—抗体复合物。 5.淋巴干细胞位于骨髓中,产生淋巴细胞。 6.哺乳动物的B淋巴细胞可能成熟于骨髓,能够分化形成记忆B细胞和效应 B细胞。
功疫 能
体液免疫: B 淋巴细胞主导
2019-2020年高二生物 第三章《免疫调节》教案 浙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二生物第三章《免疫调节》教案浙教版必修3一、教材分析《免疫调节》是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三章的内容。
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揭示了机体内各个系统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说明了生命现象内在联系之间的普遍性。
本节包括免疫系统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楚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
由于本节内容较多,因此根据教参将本节内容安排两课时进行教学。
本节课主要完成的前两部分内容的教学。
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在初中生物中学习过免疫与健康方面的知识,而且从小就接种过疫苗,所以对免疫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对于免疫系统组成、人体三道防线等简单的内容,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整理归纳;但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有些困难,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教师给予适当启发和点拨,最后引导学生用图解的形式归纳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过程与方法:1.利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资料分析和动画演示,发展归纳比较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运用构建概念图的方法来概括总结生物学核心知识的能力。
2.通过相关资料的分析与讨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同免疫调节对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培养学生对自身了解和社会问题的关注,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3. 通过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学习,形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五、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磁贴教具学生:回忆并预习免疫系统组成、人体三道防线等相关知识六、教法与学法教法:问题导学法,直观教学法,归纳比较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分析讨论法,小组合作法七、教学设计思路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观看泡泡男孩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认识到免疫系统的重要功能及在稳态中的作用。
(浙江专版)2018-2019版高中生物 第三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第6课时 人体对抗病原体感
第6课时 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学考要求知识内容必考要求加试要求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a a 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 a a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aa课时要求 (1)概述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
(2)说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一、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1.免疫的定义和类型(1)免疫是指身体对抗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的能力。
(2)免疫系统的组成①第一道防线: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体表屏障,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
②第二道防线: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是内环境中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及血浆蛋白破坏病原体。
③第三道防线: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非特异性免疫的两道防线 (1)第一道防线——体表屏障的组成 体表屏障⎩⎪⎪⎨⎪⎪⎧物理屏障⎩⎪⎨⎪⎧⎭⎪⎬⎪⎫皮肤——皮肤屏障⎭⎪⎬⎪⎫消化道黏膜呼吸道黏膜泌尿管道黏膜生殖管道黏膜黏膜屏障 病原体不能穿过化学防御⎩⎪⎨⎪⎧皮肤表面的死细胞——病原体不能生存皮肤油脂腺分泌的油脂——抑制真菌 和某些细菌特别提醒化学防御还包括黏膜的分泌物,如呼吸道黏膜分泌的溶菌酶,胃黏膜分泌的胃酸都具有杀菌作用。
(2)第二道防线——体内的非特异性反应①第二道防线的作用对象体内的非特异性反应针对的是突破体表屏障的各种病原体,而不是专门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
②第二道防线的构成体液中的血浆蛋白和某些白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其分化形成的巨噬细胞等)。
③体内非特异性反应的实例——炎症反应。
3.白细胞在体内非特异性反应中的作用(1)变形运动:皮肤的任何破损都可能使病原微生物进入人体内,引起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从毛细血管中钻出,进入受损伤部位的组织间隙,在此过程中,白细胞需要做变形运动。
(2)吞噬作用:一个中性粒细胞可以吞噬几个细菌;一个巨噬细胞可以吞噬上百个细菌和病毒。
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章节概念梳理课件浙科版必修3
过度 反应
功能 减退
过 敏 ( 变 态 ) 反 应
自 身 免 疫 病
先 天 性 免 疫 缺 陷
后 天 性 免 疫 缺 陷
细胞免疫过程
吞噬
巨噬细胞 形 成 病原体
抗原-MHC复合体
呈 递 辅助性T细胞 分泌 多种蛋白质 效应T细胞 消灭 已经感染的体细胞或癌细胞 (具有抗原-MHC复合体) 记忆细胞 刺激 细胞毒性T细胞 分裂 分化
特性 形成 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共同构成人体总 的防御系统,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之上建立 起来的。特异性免疫的形成过程反过来增强 了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和特 异性免疫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比较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免疫反应 对象 主力细胞
细胞免疫
游离于体液中的抗原。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 自身突变细胞或来自异 体的移植组织细胞。 B细胞 T细胞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
物质和吞噬细 胞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免 疫细胞
在和病原体的 特异性免疫 斗争获得
比较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比较项目 区别 范围 非特异性免疫 机体对体内异物都可以 发生免疫反应(作用范 围广) 非专一性 生来就有,人人都有 弱 特异性免疫 机体只对某一异物 (抗原)产生免疫 反应(最有范围狭 窄) 专一性 后天逐渐形成的, 因人而异 强
过敏原
自身 免疫 病 免疫 缺陷 症 概念 常见病 概念 种类
花粉,尘土,鱼虾,牛奶,青霉素等
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 而引起的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 先天性免疫缺陷 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 病 概念 由于遗传而使机体先天免疫缺陷
【浙江专用】2014金榜生物教师用书配套课件必修3_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76张PPT)
3.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 (1)第三道防线:是指针对_特__定__病__原__体__发生的特异性反应,即_免__ _疫__应__答__。 (2)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
淋巴 干细 胞
淋巴 干细 胞
胸腺
记忆B细胞 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3)抗原的识别:
_巨__噬__细__胞__吞噬病原体→抗原分子降解成肽→肽与_巨__噬__细__胞__的__
(1)图中B细胞和C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A]
,
但这两类细胞成熟的部位不同,其中B细胞是在
中发育
成熟的。
(2)E和F都是
细胞,发生③过程后,分别分裂分化产生
[D]
和[G]
。
(3)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主要区别是:细胞免疫中,机体活化
的D细胞可以识别嵌有
的细胞(已被感染的体细
胞)并消灭它。而体液免疫中,抗体免疫的主要目标是______。
【互动探究】(1)E细胞与B细胞相比,细胞结构上有什么变化? 提示:E细胞为效应B细胞,可以产生抗体,与B细胞相比,其细胞内 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数量较多。 (2)图中可以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哪些? 提示:效应B细胞没有识别能力,巨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无特异 性。所以只有辅助性T细胞、B细胞和记忆B细胞(M细胞)能特 异性识别抗原。
(3)二次免疫特点:比初次反应快,也比初次反应强烈,能在抗原 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 3.免疫接种
【思维拓展】 探究特异性免疫中免疫细胞的作用
考查角度 1 根据免疫反应流程图,综合考查细胞免疫和体液 免疫
【典例2】如图是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示意图(序号表示过程, 字母表示细胞)。请据图回答:
第三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时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学考要求一、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1.免疫的定义和类型(1)免疫是指身体对抗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的能力。
(2)免疫系统的组成①第一道防线: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体表屏障,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
②第二道防线: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是内环境中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及血浆蛋白破坏病原体。
③第三道防线: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非特异性免疫的两道防线(1)第一道防线——体表屏障的组成体表屏障⎩⎪⎪⎨⎪⎪⎧物理屏障⎩⎪⎨⎪⎧⎭⎪⎬⎪⎫皮肤——皮肤屏障⎭⎪⎬⎪⎫消化道黏膜呼吸道黏膜泌尿管道黏膜生殖管道黏膜黏膜屏障 病原体不能穿过化学防御⎩⎪⎨⎪⎧皮肤表面的死细胞——病原体不能生存皮肤油脂腺分泌的油脂——抑制真菌 和某些细菌特别提醒 化学防御还包括黏膜的分泌物,如呼吸道黏膜分泌的溶菌酶,胃黏膜分泌的胃酸都具有杀菌作用。
(2)第二道防线——体内的非特异性反应 ①第二道防线的作用对象体内的非特异性反应针对的是突破体表屏障的各种病原体,而不是专门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
②第二道防线的构成体液中的血浆蛋白和某些白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其分化形成的巨噬细胞等)。
③体内非特异性反应的实例——炎症反应。
3.白细胞在体内非特异性反应中的作用(1)变形运动:皮肤的任何破损都可能使病原微生物进入人体内,引起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从毛细血管中钻出,进入受损伤部位的组织间隙,在此过程中,白细胞需要做变形运动。
(2)吞噬作用:一个中性粒细胞可以吞噬几个细菌;一个巨噬细胞可以吞噬上百个细菌和病毒。
(3)分化作用:单核细胞可以分化成巨噬细胞。
思考 人的泪液中含有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
这属于人体免疫的第几道防线? 答案 属于第一道防线中的化学防御。
探究1——图示解读从上图分析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包括两种作用: (1)图1、图2属于物理屏障,其作用机理如下:①通常病原体不能穿过皮肤和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管道的黏膜。
②皮肤的表面有一层死细胞(角质细胞),病原体不能在这种环境中生存。
(2)图3属于化学防御,如皮肤中的油脂腺分泌的油脂能抑制真菌和某些细菌。
探究2——理性思维如图是溶菌酶和巨噬细胞消灭细菌的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该防线由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组成,其作用机理如下: (1)炎症反应①原因⎩⎪⎪⎨⎪⎪⎧疼痛:皮肤破损时,毛细血管和细胞被破坏,人体会释放一种多肽类的物质,引发神经冲动,使人痛觉发红:皮肤破损时,使受损伤部位的微动脉和毛细 血管舒张、扩大,皮肤变红肿胀、发热:皮肤破损时,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升高,蛋白质和液体逸出,形成局部肿胀,同时局部体温升高②结果:增强白细胞吞噬侵入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2)吞噬作用皮肤破损→白细胞中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从毛细血管中钻出,进入受损伤部位的组织间隙→吞噬细菌、病毒→脓液。
例1 人体皮肤大面积烧伤后容易发生感染,这是由于( ) A .体液大量损失 B .第二道防线的能力减弱 C .营养物质不能及时补充 D .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答案 D解析 皮肤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着主要作用。
一方面,皮肤起物理屏障作用;另一方面,皮肤表面有角质细胞,病原体不能在这种环境中生存,皮肤中的油脂腺分泌的油脂也能抑制真菌和某些细菌。
皮肤大面积烧伤后,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就大大减弱。
例2(2017·浙江11月学考)人体皮肤破损会引起局部炎症反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受损部位毛细血管收缩,皮肤变红B.组织液离子浓度降低,引起局部肿胀C.某些细胞释放一种多肽类物质刺激神经系统,产生痛觉D.巨噬细胞分化成大量的单核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能力增强答案 C解析受损部位毛细血管舒张、扩大,皮肤变红,A项错误;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蛋白质和液体逸出,组织液离子浓度上升,引起局部肿胀,B项错误;皮肤受损时,毛细血管和细胞被破坏,人体会释放一种多肽类物质,引发神经冲动,使人产生痛觉,C项正确;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D项错误。
二、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1.非特异性免疫从第一、二道防线来看,这两种防线都是生来就有的,都对多种病原体具有一定的防御作用,无特异性,所以这种免疫为非特异性免疫。
2.特异性免疫应答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大类。
如果入侵者突破了身体的第一、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就会发挥作用。
这道防线是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特异性反应,即免疫应答。
探究——比较异同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比较例3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巨噬细胞等B.非特异性免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C.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D.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答案 D解析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其基础是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其特点是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基础是免疫系统构成的第三道防线,其特点是针对性强、作用范围小。
例4如图表示人体某种免疫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细胞a是效应淋巴细胞B.该过程是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C.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D.该防线能防御多种病原体答案 D解析a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并对病原体进行吞噬和处理,由此可知,a细胞是巨噬细胞,图中的免疫过程为非特异性免疫,能防御多种病原体,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
方法技巧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判断方法(1)根据结构基础: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是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的基础是第三道防线。
(2)根据形成的时间:如果是先天形成的,则为非特异性免疫;如果是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则为特异性免疫。
(3)根据免疫对象:如果对各种抗原均具有免疫作用,则为非特异性免疫;如果只针对某种抗原发挥作用,则为特异性免疫。
1.若身体的某部位受到损伤引起发炎,则该处会迅速聚集大量的()A.营养物质B.淋巴C.白细胞D.抗体答案 C解析当人体某处受伤,病原体入侵时,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管壁聚集到受伤部位,吞噬病原体。
2.当人体患了病毒性感冒,说明感冒病毒已突破了人体的几道防线()A.一道B.两道C.三道D.四道答案 C解析第一道防线为皮肤和黏膜,被突破后病菌进入内环境;第二道防线为体液中的巨噬细胞和杀菌物质等,被突破后,第三道防线即特异性免疫就会发挥作用;如果病菌被第三道防线阻挡就不会表现病症,人体已患病说明病毒已经突破了第三道防线。
3.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蛋白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B.唾液中的溶菌酶属于体表屏障中的物理防御C.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D.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答案 C解析血浆蛋白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A项错误;唾液中的溶菌酶属于体表屏障中的化学防御,B项错误;非特异性免疫包括免疫的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等)和第二道防线(杀菌物质和中性粒细胞等),这种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的,C项正确;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D项错误。
4.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A.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B.皮肤的阻挡作用C.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D.巨噬细胞吞噬病毒答案 B解析皮肤是人体对抗病原体第一道防线中的物理屏障。
5.狗常用沾有唾液的舌头去舔伤口,这样对伤口愈合有利,原因是唾液内含有() A.淀粉酶B.盐酸C.溶菌酶D.溶酶体答案 C解析狗的唾液中含有溶菌酶,能分解侵入伤口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对伤口愈合有利,这种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题组一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1.胃属于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中的()A.物理屏障B.化学防御C.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D.无法判定答案 C解析胃黏膜能起到物理屏障的作用,胃腺能分泌胃酸,杀死病原微生物,属于化学防御。
2.(2017·台州质量评估)下列各项中,属于人体对抗病原体第一道防线的是()A.中性粒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B.血浆蛋白对病原体的破坏C.皮肤、黏膜对细菌的阻挡作用D.人体对外来器官的排异反应答案 C解析中性粒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属于第二道防线;皮肤黏膜对细菌的阻挡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
题组二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3.(2017·宁波期中)中性粒细胞能够吞噬细菌,这属于人体防御病原体的()A.第一道防线B.第二道防线C.体液免疫D.细胞免疫答案 B解析人体内的中性粒细胞能够吞噬细菌,这属于人体防御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为非特异性免疫。
4.炎症反应时,巨噬细胞吞噬、消化并消除病原体。
这种免疫不属于()A.先天具有的B.第二道防线C.非特异性反应D.第一道防线答案 D解析体内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属于人体内的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第二道防线。
5.当人的皮肤破损后,往往会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受损伤的部位出现疼痛、发红、肿胀、发热的现象。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皮肤破损产生痛觉是由于人体释放一种多肽类的物质,引发神经冲动引起的B.受损伤部位的微动脉和毛细血管舒张、扩大,使皮肤变红C.受损伤部位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蛋白质和液体逸出,形成局部肿胀D.炎症反应导致白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能力减弱答案 D解析局部炎症反应可以增强白细胞吞噬侵入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题组三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6.下列关于非特异性免疫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人生来就有的天然防御机能B.它包括三道对抗病原体的防线C.皮肤和黏膜是其第一道防线D.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组成第二道防线答案 B解析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包括人体的皮肤、黏膜等组成的第一道防线,以及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组成的第二道防线,即非特异性免疫包括两道对抗病原体的防线。
多数情况下,这两道防线可以防止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
如果这两道防线被突破,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才会发挥作用。
7.下列选项不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A.促甲状腺素和甲状腺素的共同调节作用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杀灭病原体。